陶渊明明句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陶渊明明句篇一
《陶渊明名句》

陶渊明名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6、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10、不为五斗米折腰。

1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2、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3、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5、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1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7、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9、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20、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1、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22、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23、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

24、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5、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6、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2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30、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2、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3、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35、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3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7、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3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9、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0、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41、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4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44、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45、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46、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47、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48、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9、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50、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5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4、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5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6、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5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8、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59、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60、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道德名言警句

有关道德修养的格言

每日箴言

陶渊明明句篇二
《陶渊明诗词名句》

陶渊明诗词名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6、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10、不为五斗米折腰。

1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2、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3、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5、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1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7、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9、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20、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1、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22、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23、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

24、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5、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6、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2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30、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2、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3、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35、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3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7、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3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9、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0、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41、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4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44、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45、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46、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47、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48、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9、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50、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5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4、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5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6、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5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8、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59、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60、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有关交通安全的名言

交通安全警句大全

关于求学的名言

陶渊明明句篇三
《陶渊明《联句》诗及其联句人物考察》

!

"##$年%月!

!!

第"&卷第&期

!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

!

’()*+,-(./)*012*34)5,06(+(.71,,+869(*:,-;+6<2*=60>

!!

"##$!72?@,

!

A(-@"&!9(@&

陶渊明《联句》诗及其联句人物考察

钟书林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助教!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BC##$D)

摘!要:陶渊明的《联句》诗,人们较少谈及,很多人甚至怀疑它的真实性,一般的陶集选本把它连同于陶诗伪作一并删去不录。对《联句》诗内容的考察,联句人物的厘定,可以发见《联句》诗作为陶诗的有力证据。

关键词:陶渊明;《联句》;伪诗;联句人物

中图分类号:E"#B@""!文献标识码:F!文章编号:C##%G&H"$("##$)#&G##$"G#I收稿日期:"##$G#DGCC

!!陶渊明的《联句》诗,向来罕有人提及。联句诗体在陶渊明诗中出现,很多学者怀疑它的真实性。南宋汤汉《陶靖节先生诗注》,将其与伪诗混编在一起。但是否为伪诗,原因是什么,却没有说

[C](卷I)

这种做法历代相袭,到了明代,张自烈评明。

[&]

,基联句始于《柏梁台诗》,经王晖先生考证

本已成共识。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三辅黄图》卷五“台榭”条说:春起此台,在长安“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前CCD)城中北阙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此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又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录柏梁台诗,联句全为七字句,先有人出一句,后来者依韵相对也出一句,然后前者或后来者再复对之,如此相继成章,每人一句一韵。柏梁以降,有西晋

[I](JDHB)

,为贾充与前夫人贾充的《与妻李夫人联句》

阅的《笺注陶渊明集》径直将《联句》诗连同其他伪诗删去不提。清代马璞承袭张自烈作法,也删汰不录。他说:

陶诗伪作汤汉注已将可疑者附刊于后,如《杂诗》(袅袅松标崖)一首,《联句》诗及《归田园居》第六首江淹拟作,《问来使》诸诗,均已明辨其伪,然汤汉犹存《四时》一诗,黄文焕析义、吴瞻泰汇注,并去《四时》诗,然又录《联句》诗,此凡属可疑均汰

["](J&"C)

不录。

李婉联作而成,每人两句相互递联成篇,共C"句,是对《柏梁台诗》每人一句一韵的发展。

陶渊明《联句》诗将《柏梁台诗》的一人一句发展为每人四句,各两韵,开启联句制作新境界。明人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联句诗”条说:“按联句始著于《陶靖节集》,而盛于退之、东野。考其体,有人作四句,相和成篇,若《靖节集》中所载是也。又有人作一联,若子美与李尚书之芳及其甥宇文彧联句是也。复有先出一句,次者对之,就出一句,前人复对之,相继成章,则昌黎、东野《城南》之作是

[D](JDB)

肯定陶渊明开风气之先,杜甫、韩愈、孟也。”

马璞误以为《联句》诗汤汉“已明辨其伪”,故不明白黄文焕等“又录《联句》诗”意图,反而仿效张自烈又作出删汰之举,不免谬误。今人所作《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联句》诗未予收录,也没有说明原因。但《汇编》中大量收录了《四八录》、《群辅录》等伪作的资料,如此看来,《联句》诗不被收录就不是因为伪诗缘故,而很可能是因文献极少而被疏忽遗漏了。本文将从分析《联句》思想内容,考察联句人物入手,充分肯定《联句》诗是陶渊明等所作,而非伪诗,并试着对其进行编年。

万方数据$"

郊均由此承继发展而来。对此,今人吴在庆先生等继而称述:“自此以后,诗人聚会,联句作诗遂成风

[!]

尚。”都充分肯定了陶渊明《联句》对联句诗体的之应是同一人不同称呼。而庞循,按寅恪先生说法,庞循即庞循之省称。所以,庞循又即是庞循之。因而到此可以断定联句中的循之为庞循之,或者可称庞遵、庞通之。“通之“、“循之”均“非特用之专名”,为友朋亲属间常常称用的习俗语中的小名。“遵”为其单名,则是“特专之真名”,多用于礼交的正规场合。如《宋书・裴松之传》:“元嘉三年,分遣大使巡行天下,司徒(按:时王弘在司徒位)主簿庞遵使南衮州。”言庞遵,不言庞通之或庞循之。

循之既为庞遵,因疑愔之为羊愔之,羊愔之又即羊松龄。《晋书》陶渊明本传有“周旋人羊松龄,贡献。

《联句》诗四人联句,前三联依次为渊明、循之、愔之,末联仅李公焕本署名“陶渊明”,其余各本未见署名。依照文中的分析(见下文),《联句》思想主题一贯而下,先由陶渊明表现仕途的犹豫与迷惑,后三人沿其思路,或解惑,或鼓励,或安慰,构成一个整体。《联句》体例是先一人出四句,次者对之,亦出四句,后来者再续之,如此相续成章。据此,末联不可能是陶渊明复和。笔者认为《联句》第四人极有可能为陶渊明的乡亲张野。下文所讨论的诗文间内在的默契关系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依据。

联句的循之与愔之,不知其姓氏,但均含一字。对这一现象,陈寅恪先生曾解释说:“盖六朝天师道信徒以‘之’字名者颇多,‘之’字在其名中,乃代表宗教信仰之意,如佛教徒之以‘昙’或为名者相类。”又说:“东汉及六朝人依公羊春秋讥二名之义,习用单名。故‘之’字非特专之真

名,可以不避讳,亦可省略。”["](#$%$)

依此,“循之”、

为“非特专之真名”,也可省略成“循”、单字。先看“循”。循,有“遵”义,《说文》:循也。”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文选》李善注:“遵,循也。循四时而叹其逝往之事。”:“女执懿筐,遵彼微行。”朱熹《诗集经》云:“遵,循也。”皆可见“遵”有“循”义,“遵”“循”互训。因此《晋书》陶渊明本传“周旋人羊松龄、庞遵等,或有酒要之”中的庞遵,亦可称作庞循。另又有庞遵即庞通之的说法。陶澍《靖节先生集》(卷一)曾引吴正传《诗话》说:

《宋书》本传:“江州刺史欲识潜,不能致。潜游庐山,弘令其旧人庞通之赍酒具半道栗里邀之。”此庞参军四言及五言皆叙邻曲契好,明是此人,又有《怨诗示庞主簿》者,岂即庞参军耶?半道栗里亦可证移家之事。澎按&吴说以庞遵即庞通之,是也。《晋书》:“周旋人庞遵,或有酒要之。”又云:要之。”明是一人,古人之文,上下名字互称者甚多。如裴子野《宋略》,上书桓玄,下称敬道。刘知几《史通》所谓“姓

名兼字,前后互举,则观者自知”是也。

[’](#$()

此外,《宋书》本传“王弘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要之”语,《晋书》中作“周旋人羊松龄、庞遵等,或有酒要之”,也可知庞遵即是庞通之。这样,庞遵既为庞循,庞通之又即庞遵,那么,庞遵、庞循、庞通

万方数据

庞遵等”语,羊松龄与庞遵并为“周旋人”,庞遵既为联句人之一,故疑羊松龄即此处愔之,也为联句人之一。疑此处愔之即羊松龄,主要依据有二:

($)愔之与循之同为陶渊明“周旋人”[)](#%(!%)

,他们

常游观在一起。(%)诗文中三人特殊感情关系。从思想趋向看,《联句》诗应为陶渊明入仕刘裕镇军参军前所作,与《时运》、《停云》、《荣木》、《连雨独饮》诗写于同一时期。逯先生《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将《时运》等系于元兴三年甲辰(四!

四)[$*](#%"+),时陶渊明(*岁,因而《联句》诗也暂可系于此年。理由有二:

一、《停云》自序:“思亲友也。”又《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陶渊明+"岁作):“临流别友生。”逯先生注云:“寻阳至武昌水路数百里,陶自寻阳出发,朋友临流送行,不能远至涂口。”均可知陶渊明入仕期间仍与家乡友朋交往密切。因而作为“故人”羊松龄、庞通之,必是其“临流别友生”“思亲友”中之一二。

二、《停云》:“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黄文焕注引沃仪仲称:“伊阻、成江,分指世运;八表同昏,专咎臣子。正见举世暗浊,无一明眼人堪扶社稷,故

至于此。”[$*](#$%)《荣木》自序又说:“荣木,念将老

也,日月相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均可见他既忧虑国家社稷,又恨自己白首无成,显然仍有跃跃欲试的仕进之心。这一思想心迹正与《联句》诗相契合。陶渊明联句:“鸣雁乘风飞,去去当何极。念彼穷居士,如何不叹息。”“鸣雁”喻指仕进之人,“穷居士”是陶渊明自指。“叹息”不是叹息“鸣雁”,而是看见“鸣雁乘风飞”后的自我叹息,自叹如何也像“鸣雁”一样“乘风飞”去,鲜明表明自己仕进之心。因而愔之马上联以“虽欲胜九万,扶摇竟无(一作何)力!远招王子乔,云驾庶可饬”句,言虽欲“乘风飞”去,却没有援引或寄靠之

!+

“之”‘法’“愔之”“愔”“遵,《诗经・豳风・七月》“王弘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

人,只能是“扶摇竟无力”。所以反而劝慰说“远招王子乔,云驾庶可饬”,意即不如整装待发,还是等待大隐士王子乔吧。但是“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连雨独饮》),陶渊明以为希冀像王子乔来“饬”“云驾”,希望虚无渺茫,表现再次入仕的犹豫与矛盾。下来循之的联句就替这种境况打气,干脆劝慰说不要再徘徊,“霜露岂不切,徒爱双飞翼”,意在鼓励陶渊明再次入仕(首仕为江州祭酒,后入桓玄幕僚),甚至对其畏缩不前,顾虑重重善意责备。末联“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思绝庆未看,徒使生迷惑”,则进一步鼓励说,远远看来,世间还[""]

主簿。

羊松龄仕宦生涯可考的仅义熙十三年为左军长史,出使秦川。陶渊明有《赠羊长史》诗。此诗体现着与《联句》诗一脉相承的情感联系,仰赖诗句中渗透的特殊情感,成为我们将愔之确定是羊松龄主要依据。《赠羊长史》诗与其说是赠别诗,不如说是陶渊明仕隐告白书。与《联句》诗一前一后,是陶渊明前后两个时期不同心态反映。经过早期“贫而仕”、“学而优则仕”,屡屡看清世事真面目之后,陶渊明在此就仕隐态度又一次在朋友面前作了流露。依诗序,羊松龄“衔使秦川”,入仕的羊松能一视同仁,只要是有才干的人,在天底下就总有建功立业好机会,但如果一再犹豫不决的话,就会坐失良机。《联句》诗四联组成统一整体,名为咏雁实为咏志,是陶渊明与友朋们讨论仕隐的自白书。“在陶诗当中,三人(笔者按:应为四人)互诉衷肠,借咏雁抒发了一种既想摆脱仕途却又不能的

矛盾心理”[!]。看来是友朋们的怂恿起了作用,因

为此后不久,陶渊明就入仕为刘裕镇军参军,投入到刘裕为首声讨桓玄的洪流之中。

从联句中三人的规劝语气,鲜明映照出自我仕进心态,确实是语如其人。庞遵的“霜露岂不切,徒爱双飞翼”仕进心最强,所以也最能积极仕进,始终伴随刘宋王朝炙手人物王弘左右。羊松龄的“虽欲胜九万,扶摇竟无力!远招王子乔,云驾庶可饬”表现入仕半主动状态,所以其入仕是“衔使秦川”《赠羊长史》),奉命而行。末联联句人,只淡淡提及说如果想入仕就趁早作决定,不要徒生迷惑。,表现出对官场美好而天真的想法,总体呈现出对仕进淡漠和无知,只是对满怀抱负友朋宦隐抉择作出友情鼓励。

三人中庞遵仕宦时间可能最长,其仕宦生涯与王弘关系密切,自义熙末年起,长期为王弘僚属。陶渊明本传说:“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据《宋书・王弘传》,义熙十四年(四一八)王弘任江州刺史,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也作于是

年["#]($%&’)

。庞遵出任主簿即为江州刺史主簿,义

熙末年当即义熙十四年,时庞遵已为王弘主簿,因替王弘在庐山半道与陶渊明暗通情款。又《宋书・裴松之传》:“元嘉三年,分遣大使巡行天下,司徒主簿庞遵使南衮州。”按《宋书・王弘传》,元嘉三年王弘新任司徒一职,是此“司徒主簿”又为王弘

!(

万方数据龄可能在出使前对陶渊明有过一番规劝,因而陶渊明以诗作答。诗一开头便说:“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表明未肯出世的心迹,以“黄唐莫逮”藉以推托。“九域甫已一,誓将理舟舆”,表示何况天下甫将太平,自己坚持归隐的决心就更坚定了,与《联句》“乘风飞”、“欲胜九万”心态迥然。“慨然念黄虞”与“九域甫已一”,既慨叹黄唐未逮,又言天下甫将太平,明显暴露出这两个理由的自相矛盾和破绽。“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既是诗人心迹寄托,又是对现实当朝者无可奈何的微讽,在亲切相商半玩笑式的语气里意蕴着两人非同一般的交情。“精爽今何如”,黄文焕注引沃仪仲语曰:“四皓不肯轻出,元亮不肯终仕,后人即前人精爽也。今何如,自评

语。”["#]($!!)点破陶渊明内藏心迹。对联句时的生

活,诗中时时流露出回应之笔:“岂望游心目”、“贫贱有交娱”、“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均以回忆笔触描述时代乖违,人事变迁,自己甘愿避入深谷,作采“紫芝”之人。这是一种对时世的选择,对友情的眷念与告别。言尽意不舒”,深深表达着自己久经人世变化的沧桑之感,也暗含着独立精神情操不易为人理解的苦闷。显然较《联句》诗时心境,既有所依承又有很大突破,而这一切转变与他五官三休人世生涯密不可分。出于上述两层原因,故暂将之名划归羊松龄。

与庞遵交游,也有《怨诗楚调示庞主簿》一诗。虽也自述心迹,但其更侧重于对一生命运沧桑沉浮的感慨。“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云”,直承《联句》诗中陶渊明早期渴望建立功名而来,表白自己早年梦想“灰飞烟灭”和晚年志向所在。“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取“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之义(时庞遵等已入仕刘宋王朝),伤悼友朋间已知

“心口不一”(“远眺同天色”《宋书》“拥怀累代下,“愔之”

音不再,相见如恍若隔世,自己甘遁深谷,作采“紫芝”之人,也不再会为朋友们所理解。是自言语,也是离骚语,更是悲怆语。数百年之下,与伯牙绝弦、痛失知音产生着深深的共鸣,在一种知音不再的慷慨悲昂中透露着自己的孤寂与哀伤。

末联联句人张野,为陶渊明至交,陶渊明有《岁暮和张常侍》一诗。清代陶澍《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云:

按张常侍即本传所称乡亲张野也。《莲社高贤传》:“野字莱民,南阳人。居浔阳柴桑。与渊明有婚姻契。州举秀才、南中郎、府功曹、州治中,拜征[#](卷()

增慨然,读之亦可深悲其志也。”此诗结尾确

实一反《赠羊长史》“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与《示庞主簿》“慨然独悲歌,钟期信为贤”中高邈的个人情怀,转而对国家命运深深地忧虑和叹息。这正是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一种民族或国家情怀,它或许正是陶渊明在国家与民族内忧外患之中,在孱弱的宋明时代,被视为忠贞之士,为士大夫们所格外提及、仿效的深层心理原因吧?

要之,依上文考察,《联句》诗应是陶渊明所作无误,创作时间为元兴三年(四!四),即入仕刘裕镇军参军前夕。联句人物,首联为陶渊明,二三联散骑常侍,俱不就。”据此,则以其尝征散骑常侍,故称张常侍也。野入庐山,依远公,有《远法师塔铭》,序文见《庐山记》及刘孝标《世说注》。又《隋书・经籍志》有《张野集》十卷,《艺文类聚》引张野

,今并不传。

[!]("#$%#&)此诗作于义熙十四年十二月,刘履《选诗补注》说:“晋史义熙十四年十二月,宋公刘裕幽安帝于东堂而立恭帝。靖节《和岁暮》诗盖亦适当其

时,而寄此意也。”[#’]("#$#)

陶渊明一时之间向朋友

三致意:《赠羊长史》(作于义熙十三年)以明退隐的决心,《示庞主簿》(作于义熙十四年)以言人世的沧桑,《和张常侍》(作于义熙十四年)以言时局。三首诗可合而观之,以求理解陶渊明的完整心态。三首诗仿佛是从《联句》诗母藤上结出的三个瓜,虽各自成长,但都带着同一母体的血液气息。三首诗都是对朋友们的肺腑之言,但侧重点各不相同。羊松龄要出任长史,所以言仕隐选择;庞通之已是仕宦在身,所以是“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张野辞散骑常侍不就,和陶渊明一样,仍是远遁深谷之人,所以与他共同谈论对时局的忧虑。诗题“岁暮”既指自然时间十二月,又暗指十二月刘裕幽晋安帝事及晋宋将易的现实。因而诗句“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就很直接加以挑破,表明对易代的愤激。“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汤汉注云:“陶公不仕异代之节,与子房五世相韩之义同。既不可狙击震动之举,又时无汉祖者可托以行其志,所谓抚己有深怀,履运

万方数据

的愔之、循之即是陶渊明故人羊松龄、庞通之;末联联句人作“陶渊明”,仅系元代李公焕误加,而应可能是陶渊明乡亲张野。

[参考文献]

[#](南宋)汤汉)陶靖节先生诗注[*])北京:中华书局据

北京图书馆藏宋朝刻本原大影印,#+!!)

[,]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

[.]王晖)柏梁台诗真伪考辨[/])文学遗产,,’’&(#):.$%

($)

[(]逯钦立0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0北京:中华书局,

#+!.0

[$](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吴在庆,赵现平)试论韩孟联句诗[/]0周口师范学院

学报,,’’&(.):#%$0

[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

[!](清)陶澍)靖节先生集[*])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

#+$&)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北京:中华书局,

#+1()

[#’]逯钦立)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钟书林0庞遵出任主簿与陶渊明享年之关系[/]0陕

西师范大学学报,,’’$(.):+(0

22[责任编辑2董2雁]

&$

《庐山记》

陶渊明《联句》诗及其联句人物考察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钟书林, Zhong Shulin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西安,710065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JOURNAL OF FURTHER EDUCATION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2006,23(3)0次

参考文献(11条)

1.汤汉 陶靖节先生诗注 19882.郭绍虞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 1983

3.王晖 柏梁台诗真伪考辨[期刊论文]-文学遗产 2006(1)4.逯钦立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19835.吴讷 文章辩体序说 1962

6.吴在庆.赵现平 试论韩孟联句诗[期刊论文]-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6(3)7.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初编 20018.陶澍 靖节先生集 19569.房玄龄 晋书 197410.逯钦立 陶渊明集 1979

11.钟书林 庞遵出任主簿与陶渊明享年之关系[期刊论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3)

相似文献(3条)

1.学位论文 钟书林 陶渊明交游考 2004

对陶渊明交游的考察,自南宋以来,多采用年谱形式,至现代朱光潜先生,始有专题的论述.之后,魏正申、龚斌、王定璋先生等人的研究,均又有所深入和拓展.该文在吸纳前贤成果的基础上,或总结归纳,或提出新说,系统地考察渊明的交游,并以此为视角,勾勒渊明各个时期仕隐矛盾的心路变化历程.具体说来,全文共分为七大部分进行论述:一、庞通之、羊松龄与《联句》诗.首先是关于渊明《联句》诗的简单接受情况和对渊明等作联句诗的充分肯定.其次是《联句》诗的系年勘定和思想内容的分析.二、渊明与张野.在前人陶澍的基础上,确定《岁暮和张常侍》诗中的张常侍为张野,并结合作于同一时期的《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和《赠羊长史》诗,进一步从《岁暮和张常侍》与《联句》诗的渊源关系,论述张野作为《联句》诗末联联句人的可能性,张野身为渊明乡亲,可能与渊明曾有斜川之游、周家墓柏下之游.三、渊明与刘柴桑、慧远法师.渊明与刘柴桑的交游有《和刘柴桑》、《酬刘柴桑》诗,当为渊明移居南村后所作,在这些诗文的和酬中,真实地流露着这对贫贱之交的性情,以及他们负隅顽守着自己独立精神家园时不免的无奈与落魄.四、渊明与殷晋安、庞参军.渊明与殷晋安的交往,有《与殷晋安别》一诗.但殷晋安到底指谁,至今为止已形成四种说法.该文对各家说法条分缕析,确定自南宋以来的以殷晋安为殷景仁的旧说,可信度仍较高,其他三家新说都不足以推翻旧说.五、渊明与颜延之、檀道济.渊明与颜延之的交往,可考的只有史料中的两次记载.渊明死后,颜延之有《陶征士诔》,回忆两人生平交游.但不管怎样,两人的关系如称挚友,则堪可疑.六、渊明与王弘、周续之及《于王抚军座送客》诗.该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包括交游考证和交游诗文考证两大部分.七、渊明与丁柴桑等人的交游.这组人物有个共同特征是:只知其姓和官职,不知其名字和生平事迹,但渊明与他们都有诗文的唱和往来.

2.期刊论文 刘松来.王胜奇.Liu Songlai.Wang Shengqi 试论陶渊明对诗歌体式的继承与创新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4)

陶渊明的诗歌按文体来划分可分为四言诗和五言诗,其中包含了各种题材的咏史诗、田园诗、拟古诗、责子诗和联句等.除了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之外,陶渊明在诗歌体式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同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3.学位论文 王胜奇 陶渊明文体贡献论略 2009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既有四言、五言诗,又有辞赋和文章(还包括序文),还有一些自成一家的传赞述。然而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他的有生之年和逝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以至于在钟嵘的《诗品》中,陶渊明的诗歌只被列为中品。这或许是因他人微言轻和文风不符当时的审美情趣所致。后来对陶渊明的研究蔚为壮观,出现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而且其中有个别研究者也注意到了陶渊明文体的特征和风格,但这只是从单一文体进行的零星探究,远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换言之,从文体角度研究陶渊明其实还大有可为。笔者主张陶渊明的文学作品从宏观的角度可大概分为诗、文、赋三大类;但在具体论述其文体特征时,又必须从内容、题材和风格等微观层面展开分析。

笔者尝试从文体的角度将陶渊明的作品大致分为诗歌、散文和辞赋三类,然后逐一进行分析。拙文第一章陶渊明生平的简述和文体的阐释,以孟子“知人论世”的批评法简述他的身世,接着重点从宏观上概述文体流变,从而得出笔者的文体观。第二章诗歌——继承与革新,分别从四言和五言对陶渊明主要诗歌进行论述。笔者认为他的“止”字诗和联句诗在文体上体式独特,这是他的创新。同时,他又对挽歌诗进行了革新,并“以文为诗”的手法,在诗歌体式散文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第三章散文——开拓与创新,笔者从祭祀散文、序文和传记性散文对他的文体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他有着实用的创新,尤其是人们一直较忽视的赞述文,他也有着另类文体开拓。第四章辞赋——改造与发展,笔者发现陶渊明在风格体式的改造和句式与手法的拓展,对文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笔者认为陶渊明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中国文体发展史上的伟大革新者和创造者,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光辉将永远照耀和激励后人!

陶渊明明句篇四
《陶渊明简介及诗文名句集锦》

陶渊明简介及诗文名句集锦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桃花源诗》、《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田园诗人的鼻祖。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喜爱的人生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渊明诗文的精华所在。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著名散文,作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

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陶渊明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 沿用陶渊明诗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黄发垂髫、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与世隔绝。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诗文名句欣赏: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其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四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饮酒》其十一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其十四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饮酒》其十五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读山海经诗十三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十二首》其三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杂诗十二首》其七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咏贫士诗七首》其七

陶渊明明句篇五
《此句出自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之作》

此句出自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之作《饮酒》,原诗如下: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明句篇六
《陶渊明名言及其含义理解》

陶渊明名言及其含义理解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戚戚:忧虑貌。汲汲:急于营求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不忧虑贫贱,不追求富贵。人首先要谋生,但不能为活着而生活。所以不该得来的富贵,不能热中于追求;置身于贫贱之中,也大可不必为此忧愁不休。这两句可用于表现安于清贫的清高人格。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1

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欣欣:草木茂盛的样子。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草木葱茏,欣欣向荣;清泉涓涓,蜿蜒而下。这两句描写了作者辞官归隐后所见到的山村景象。草、木、清泉,这些本是极常见到的景物,但由于作者心情愉快,热爱自然风光,因而这些十分普通的景物,在诗人笔下都充满了生命力,给人以喜悦、明快之感。可用以描写山村风光。

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咏贫士》

见晋·陶渊明《咏贫士》。沥:液体的点滴。这两句大意是:倾倒酒壶没有一滴剩酒,看看炉灶没有一丝炊烟。此名句以记实的写作手法,通过生活中典型而微小的细节表现诗人无衣无食,难以为生的贫士生活与尴尬,冷落的现实处境。两个细节,一个空倒酒,一个空看灶,通过一个“绝”字传神。无论是字面上的“绝”字,还是字里含的“空”字,都是表现这种家中景况的绝好形式。一“倾”一“窥”两个动作,写出人物穷窘又无可奈何的心态,使人物形象如在目前。所以,我们说,陶诗看似随手拈来,淡而又淡,其实颇具匠心,意蕴极深。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见晋·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生:指生计。归:归趋。道:常理。固:固然。端:开始。这两句大意是:人的生计归结于一种不变的道理,衣和食固然是这种常道的发端。穿衣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起码的条件;无衣无食,生且不能,何论其它!所以古人认为“民以食为天”,“民以衣食为本”,陶渊明的这两句诗,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2

可用以说明丰衣足食是人生的合理要求,进而表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重要。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杂诗十二首》

见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掷:抛弃。获:能够,骋。指实现壮志。这两句大意是:日月飞速抛弃世人而去,即使有远大志向,也没有驰骋壮志的机会。陶渊明生逢“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时代,到处存在着欺骗与虚伪,面对着世界,他“欲言无予和”,只能“挥杯劝孤影”,在隐逸与饮酒的孤独生括中以沉默的方式来回答。联想到自己少学琴书,游好六经,希望大济苍生的志向,更感到日月飞逝,岁月蹉跎,发出“有志不获骋”的感叹,这是压抑与不甘的心灵的躁动,是人的自我实现本能的流露。诗文质朴冲淡,感情十分强烈,别具一番风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十二首》

见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重(chōng虫):再。这两句大意是:年富力强的阶段一旦过去,就再也不会重来一次;早晨这段宝贵的时间,无论如何不会在当日再次重复。此句采用直言其事的手法阐述切莫蹉跎岁月的道理。“不重来”、“难再晨”直言相劝,试图通过最直接、最坦率的方式给人以警示,使人及时自勉,奋发努力,有所作为。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使文风显得简洁、自然,而且给人以坦诚相见的强烈印象,反而比刻意雕琢修饰更能收到劝诫的效果。

3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三首》 见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三。山阿:山陵。这两句大意是:死去有什么关系,无非寄身山陵与自然化为一体罢了。此条写诗人对生死的达观。诗人一生崇尚自然,纵浪其中,不畏不惧。在他看来,生是主观能动地与大自然交合,无论生死都在自然之中,所以死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这种轻松愉快地去迎接死亡的旷达人生观,与汉诗所表现的畏惧死亡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我们也可看出诗句在旷达之中带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和正确认识人生的因素。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杂诗十二首》 见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无予和:无人与我相应和。这两句大意是:想交谈却无人与我应和,举杯劝酒却只有身影与我相伴。此名句用画描笔法勾勒出诗人孤独、寂寞的神态,形象鲜明突出,造型别致新颖,如特写镜头令人难忘,这种画面清晰单纯又传情无限的素描手法,是今天写作时的良好范例。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

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形:身体。宇内:天地间。曷(he河):何。委心:任凭自己的心意。这两句大意是:人生在世,能有几时,为什么不按自己的心意欲进则进,欲止则止呢?此条表现诗人对人生的认识与追求,抒发了诗人委顺自然,超尘脱俗的情志。上句写生命短促之感叹,下句化用《琴赋》:“委性命兮任去留”,写顺乎自然之态 4

度。两句意超言外,情发心际,于嗟叹中露出旷达,在醒悟后表现超脱,是诗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人生态度的又一种表达形式。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靠,依。寄傲:寄托傲世之情。审:明白。容膝:只能容下双膝,形容住房极狭。这两句大意是:斜倚南窗,寄托傲世情怀,明白住房狭窄、简陋,却容易得到安适。此名句长于用动词表情达意,前句用一“倚”字刻画人物神态,后句用一“审”字表达人物心理。前者孤傲,后者旷达,两句合在一起,把人物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自满自足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拟挽歌辞三首》 见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一。早终:早死。促:短促。这两句大意是:人有生就必定有死,既然如此,那么早死也不算命短。人总是要死的,这是一个谁也逃脱不掉的规律。既然如此,晚死也是一死,早死也是一死,那就不必为“早终”而过于悲伤。当然这里有宽慰的意思,但也表现了作者能够正视人生,能够以淡泊的心情对待人生,对死亡无所畏惧的精神状态。这两句多用于表现达观恬淡的人生态度。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见晋·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吁嗟:感叹词。这两句大意是:可叹死后留名这类事,在我看来就像飘浮不定的烟云。这是陶渊明晚年在“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情况下所作的人生抉择,表 5

陶渊明明句篇七
《试吃一句陶渊明8》

试吃一句陶渊明,免费!

张晓风

前两天偶然在路旁看到一辆货车在运送盆景,原来是家“盆景出租”店。我好奇,跑去问司机生意好不好,他说:“当然好啦,现代人么,好命,查查某人(即女人)不煮饭买盒饭来吃,查查某人(即男人)开公司,谁要种盆景?公司小姐一个比一个‘笨惮’(即懒惰),谁肯去浇水?谁肯搬盆景去曝日(即晒太阳)?盆景给他们放一个礼拜就变黄。我们拿回来,好好整理,加点肥,晒一晒,又水当当(即漂亮)了。再拿去给他们摆。现在人做生意么,图个吉利。盆景长得好,也代表可以发财的意思哩!”

原来如此,陶渊明说的“园日涉以成趣”时代对某些人而言竟然远去了。现代人不想跟一件植物的生命一起成长,他只想要亮丽的那一刻,他只肯回顾翠绿翠绿的那一瞬。

而陶渊明的小园,其好在哪里呢?答案是好在每日涉足其间才养成的趣味。你看到小小的种子窜地而出,有模有样地变成两片小芽,复从小芽而抽条,于是你看到叶子,你看到枝干,你惊讶它的分叉,你为它从含苞至盛放的过程而瞠目结舌而不敢置信。然后,你看到它绿叶成荫,果实满枝。秋来的时候,你看见它的凋零,甚至它的枝干可能还遭了虫蛀。那棵树的枯荣是园主熟知的,他们彼此逐日更成为对方生命的一部分,他们一起走过艳红稠绿,但也一起走过萎黄零落,因而了解生命的盛衰各有其时。不科现代人却骄侈如君王,竟然狂妄到令植物打扮光鲜来为自己站岗。累了就撤下去,换另一批上来继续站。盆景公司因而业务鼎盛,只因现代人尊贵的视网膜上,永远不屑一枝枯叶。

然而,枯叶却是生命的基本教材啊!和蓓蕾一样,它是造物者的上下两册教材啊!

你要贪看繁花似锦的名园吗?这世界会提供给你的,四月的瑞却斯特(美国东部一城名),富豪伊士曼的故居,丁香如狂潮。日本京都的平安神宫,垂樱以压倒的优势,开到令人喘不过气来。洛阳的牡丹,硕大顽强,一看就知道是唯一敢抗天颜因而遭贬的叛逆分子(传说武则天曾命百花齐放,惟牡丹不从命,故将之自长安御苑贬至洛阳),加州的汉延顿花园,甚至养些无奇不有的吓人一跳的沙漠怪花。英国皇家上苑则负责提供营养良好的代表皇室荣誉的玫瑰„„只要一张

门票,你就可以置身于不杂一根枯枝不见一片败絮的完美花园。

然而,人活着,还是应该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园,可以每日涉足其间。和那些卖门票的展览花园不同,它可能杂草怒生,也可能虫害连连。它丰收无限美丽,也可能徒劳无功。它充满各种变数,属于生命本身的变数。

小园可以小至只是一钵非洲凤仙,或一篮贱价的黄金葛,但其间自有盛衰荣枯,所以,多少也可以视作大化颁给我们的一句耳提面命。

“园日涉以成趣”,不是因为花好月圆,是因园中有生命,是因为生命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在展示在演绎,在迭出奇招一一而且,也因为我在看,我在参与,我在惊奇,我在受教,我在服气。

1.阅读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任选一句,说说其含义。(4分)

(1) “和蓓蕾一样,它是造物者的上下两册教材”,如何理解这句活?

(2)“人活着,还是应该拥有一座门己的小园”,结合上下文说说这里的“小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用到“园日涉以成趣”,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请简要分析“趣”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题目“试吃一句陶渊明,免费!”显得与众不同,作者如此设计有哪些用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本文无疑是一抹清凉油,让现代人清醒一下头脑,重新看待生命的本色。结合文旨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应有的生活情趣的认

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盛衰荣枯才构成生命的全部。 (2)小园既是实指属于自己的能每日涉足其间的小小植物园,也是虚指人对生命本原的精神依托。(每小点1分,意思差不多就给分)

2.①我们每日涉足其间,一起经历着生命的盛衰荣枯过程。(2分) ②我们惊讶叹服于生命本身的变故。(2分) ⑧我们在这过程中还收获思想、感情利灵性,收获对生命意义的理解(2分)。

3.①充满悬念,陶渊明怎么能试吃?从而激发人的好奇心。(2分) ②“吃”在这里就是体味的意思,而体味陶渊明的“园日涉以成趣”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2分) ③“试吃”、“免费”也是对只追求物欲的现代人的调侃。(2分)

4.生命需要欣赏,既要欣赏蓓蕾,也要欣赏落叶枯枝,人人要学会欣赏生命的本质,从中提取营养。

陶渊明明句篇八
《2016届名句默写与古诗阅读系列专题复习(陶渊明)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6届名句默写与古诗阅读专题复习

《饮酒》 陶潜(八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理解性背诵:

(1)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 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课内阅读理解

阅读陶渊明《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2)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特点。

(3)如何理解王安石评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这四句反映了陶渊明怎样的心态 ?

前四句平易如同口语,但结构严密,第一句叙述,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自然流畅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到他家访问,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虽身居“人境”,但精神超脱的幽静忘世心态。

(4)诗人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领悟到怎样的真意? 诗人归隐后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悠然自得神态。

(5)诗人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目的?

提示读者回到形象,去体味诗的含义: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恬淡心情。此诗三层意境,由“幽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写景的作用是什么?“悠然”用得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7)“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答:“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的情味了。

3.高考链接

(2006北京卷)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 DE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4.课外延伸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翻译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苏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陶潜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因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效仿乡里的百姓!”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

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污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滤完,又让他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潜早年看不起官吏经常辞职,是因为自己的曾祖父在晋朝世代做宰相,他认为作为后代担任小官很屈辱;等到南朝高祖皇帝的基业壮大起来,就不愿再出来做官了。他所写的文章,都属上年月,义熙以前,都写晋朝的年号,从永初(南朝宋武帝年号)以来,只写甲子年等等而已。

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做靖节先生。

练习1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颖脱不群 群:合群 .

B.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聊:悠闲 .

C.于半道栗里要之 要:邀请 .

D.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 舆:抬 .

答:B 聊:姑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乐琴书以消忧 ..

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 ..

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 既自以心为形役 ..

D.即便就酌,醉而归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答:A 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B、连词,于是、就;副词,才;C、动词,担任;介词,被。

D、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答:B 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答:①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答:②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

练习2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属:读zhǔ,连接 .

B.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躬:亲自 .

C.妻子固请种粳 固:顽固 .

D.于半道栗里要之 要:通“邀”。 .

答: C(固:坚持。)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 ②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 ..

B.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②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

C.①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②即便就酌,醉而归 ..

D.①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 ②辄抚弄以寄其意 ..

答:B(A都是代词,代陶潜;B前者连词“用来”,后者介词“把……”;C都是连词,表修饰;D都是代词,代陶潜。)

3.以下各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志趣的一项是 ( ) ①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②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③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④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⑤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答: B(①说明陶潜的才华;⑤说明陶潜率真。)

4.下列各句对选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陶潜志向高远,热爱田园生活,但是由于身体羸弱,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B.陶潜曾经做过州祭酒、州主簿、镇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官,但终于不能忍受为官的束缚,做《归去来》辞官回家。

C.陶潜虽然不热衷官场,但为人率真,他用客人的头上戴的葛巾滤酒说明如此。

D.陶潜自幼志向高远,才华出众,虽然在官场上旅进旅退,但是朝廷依然想征召他做官,可惜他却死了。

答:(B“州主簿”、“著作佐郎”陶潜未就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

(2)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

答:(1)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抒发心情)。

陶渊明明句篇九
《陶渊明诗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0506.html

    上一篇:赞美河水的诗

    下一篇:静化心灵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