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现代诗歌大全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读书现代诗歌大全篇一
《关于读书的诗歌》

一路书香,一生阳光

没有任何一艘快艇像一本书

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地方

也没有任何一匹骏马

能像一页欢悦的诗篇

即使最贫穷的人也可以如此跨越旅行

而不必被迫为通行纳税

这运载人类灵魂的马车

是多么节俭朴素

在波光粼粼的海面眺望

在浩瀚无比的宇宙徜徉

在和谐幻美的天空飞翔

在无声的交流里成长

在书的世界里用于不会迷茫

于是,跟随发展与创新的脚步

我们走进了这神奇的书的国度

有人说,读一本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而我想说,读书真的很快乐

还记得与孩子第一次读《木偶奇遇记》

我们的心思一下子就被匹诺曹的长鼻子给勾住了

那感觉呀,真的很美妙

读书这事吧,还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的读书路上就充满了艰辛

直到现在,我都会莫名地惧怕星期二

因为我总会为了这一天的阅读课而绞尽脑汁,

被折磨得疲惫不堪又有总是乐此不疲

看到孩子们钟情于书,

我想说:我享受这个被折磨的过程!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和大家一样,

早已爱上了这灵魂的良师益友——书

没有书的日子是不完整的

我尝试着读过《红楼梦》,读过《家》、《春》、《秋》,

思考过《包法利夫人》,也欣赏过《荷塘月色》、《再别康桥》

更喜欢那百读不厌的《唐诗宋词》

每捧一本新书,我都要先闻闻那淡淡的墨香,

那一刻,欢愉的不是我的眼,而是我的心

读书,真幸福!

读书明理,读书讨情,读书更能塑人

聪明的你,是否留意过走在这书海中的每一个孩子?

他们每天总会带上几本好书,利用闲暇

三五一群、或栖息廊下,或驻足亭间

聊聊收获,谈论理想

看着这些翩翩少年

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

曾几何时,我从《安徒生童话》归来,

带回一个五彩缤纷的梦,

我梦见,

卖火柴的小女孩,

拉着妈妈的手

坐在温暖的炉膛边把希望畅想!

曾几何时,我从《唐诗宋词》归来,

带回一首首美妙的诗篇,

我看见,

诗仙李白,

站在窗前,凝视月光,

那淡淡的思乡情啊,

早已穿越了一切阴霾

曾几何时,我从《二泉映月》归来,

带回一曲如泣如诉的歌,

我听见,

瞎子阿炳,

用他那心爱的二胡,

诉说着苦闷不屈的心声。 读一篇散文,我在缠绵绯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

读一出戏剧,我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

读一首诗歌,我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

读一部小说,我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我们涉猎在这茫茫书海,我们思考着,我们磨砺着,我们成长着

书让寂寞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开朗

书为困惑的人指出最正确的方向

书在钢琴键盘上跳跃最婉转的声响

书在我们的生命里投下了太多太多的光芒

书的世界里没有人彷徨

书是海边的灯塔

给迷路的船只指引方向

音乐在书的海洋里跳跃

书的旋律在指间跳动

让我们默默地用纯洁的心灵去体味书这一片绿地

默默地用美妙的憧憬去悸动这一方天空

一路书香 一生阳光

读书现代诗歌大全篇二
《现代诗歌阅读》

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余光中《乡愁》

高尔基说过:“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靠教读课本上的文章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加大阅读量,农村中学的学生,阅读资料太少,又很少有课余读书的习惯,所以,开设阅读课非常必要!

阅读指导课总体方案:

一、阅读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做法: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贯穿始终。

一般操作程序:

学生 自读 理解 评价 积累

感读 → 解读 → 品读 → 习读

教师 定向 点拨 示范 导用 基本要求:明确阅读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阅读。

1规定课外阅读的量

新大纲规定,初中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一3部)”,具体到每一天,至少要阅读两千字以上。所以,要对学生的阅读量做出明确规定: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

2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只有量的要求是不够的,还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一般在每学年开始由师生共同商讨来制订。制订阅读计划,可以防止学生阅读的无序和随意,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基础,只有保证了时间,阅读才能够落实。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每天的午自习学生们可以去图书馆自由阅读,每周给学生创造一节“自读课”。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得到保障。

阅读目标: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4.把握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今天我们通过一首现代诗的学习来了解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2.读题目和作者简介,感悟诗歌。( 幻灯片一:知人论世)

3.学生自读内容一遍,初步感知内容。

4、我们来听一下名家范读,师播放《乡愁》的朗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2、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3、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4、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幻灯片二:理解情感)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1、诗歌的语言无时不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探究诗的内容。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谁和谁的什么事)

3、生答师归纳:母子之别 夫妻之别 母子之别 家国之别

4、1、3小节的母子之别是不是重复了?(1小节是生离,3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

5、来,捧起课本,读1、3小节,读出递进感来,读出作者内心感情的变化。(两位学生)

6、这位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时代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香港,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是从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就是这样一个母亲,他如今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一位同学)

四、优美解读,把握重点词语

1、在作者眼里乡愁都是什么?(生说师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离愁、夫妻离愁、母子哀愁、家国思愁。前三个诗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个诗节写的是国愁。)

3、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思乡、对祖国的思念)(幻灯片三.要把握形象。)

再次朗读这首诗,读出意境和感情

4、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诗中“头”字重复了很多次,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你觉得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吗?(我们一般用的是“这边”、“那边” “外边”、“里边”)

5、那我们把第一节的“头”都换成“边”再来朗读一下本诗,体会一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这头那头”给人的感觉是在两段距离的尽头,很遥远。“这边那边”似乎隔得很近,没有那么遥远。)

6、说得不错。再来读二个小节,除了距离的远,体会一下还有什么不同?(生换读二小节)

(“这头那头”语音上给人的感觉要厚重一些,而“这边那边”发音却是轻飘飘的,厚度不够。)

7、说得妙极了!我们再找同学读一下,读出距离的遥远和情感的沉痛。(幻灯片四:品味语言)

五、寻美之旅,品味语言之美

1、读得好美啊!现在我们来竞聘"审美家"。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认为„„写得好,好在„„." (小组深入地讨论,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我认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

★这几个词还准确表达了情感的变化。感情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浓,逐渐升华。 ★"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用得好,好在空间变化。 ★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形容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 教师引导:邮票小小,乡愁“大大”

学生回答:船票窄窄,乡愁“宽宽”

坟墓矮矮,乡愁“高高”

海峡浅浅,乡愁“深深”

六、联想想象,体会乡情(幻灯片:五.模仿写诗,学以致用。)

1、读一首诗,不但要去品味、去体验、去想象,还要去再创造。让我们放飞想象,就"乡愁是„„"这个话题书写自己离家时的真切感受。

★乡愁是一轮明月,镜子似的明月,照着家乡,也照着我。

★乡愁是父亲宽广而厚实的脊背,是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尽牵挂。 ★乡愁是一枚青苹果,它在幼小时,有一种酸涩的味道,它一旦成熟,就有一种叶落归根的冲动。

现代诗歌阅读方法归纳总结: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

二.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五.模仿写诗,学以致用。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阅读诗歌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诗歌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 同学们,尽情的读书吧!!

读书现代诗歌大全篇三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读书现代诗歌大全篇四
《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怎样进行?这是不少语文老师,尤其是初中语文老师的困惑。由于诗歌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及含蓄性,不少教师觉得教学起来没有把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课改”形势下,如何顺利进行初中阶段的现代诗歌教学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选编了8首现代诗歌(其中外国诗歌1首,中国诗歌7首),下面就结合这册课本所选的新诗来谈一谈浅见。

一、注重诵读,开启诗歌大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的重要性。在诗歌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开启诗歌学习的大门。本册的语文课本中几首诗的课后“研讨与练习”中都涉及这一诗歌学习的关键点。如《在山的那边》“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尤其七年级作为现代诗歌教学的入门,我在朗读教学环节中,尤其注意进行诗歌教学的朗读指导、训练,并采用听读、自由读、合作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诵读形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对诗歌的感受力。如在教学《秋天》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出示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配乐朗诵中感受秋天清远的意韵和收获的喜悦。朗诵比赛是增强诗歌朗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即兴的、有准备的、男女(单人)竞赛、小组擂台等比赛形式均可以由教师灵活安排。

二、把握意象,体会思想感情

著名诗人钱涛曾说过:“教学一首诗,都不能离开对于意念、意象和意境三个层面的研究。”“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而意境则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这两句话扼要地阐述了诗歌的深刻内涵,也道出了把握意象是诗歌教学的基础这一道理。其实很多学生并不是并不喜欢诗歌,而是他们觉得诗歌很难懂,而难懂的原因是不知道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如《金色花》这首诗歌的意象是金色花。诗人借小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后和妈妈嬉戏,为妈妈做事,向妈妈撒娇,表现了孩子和母亲之间的亲密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诗人为什么选择金色花这种事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因为金色花暗喻小孩子的可爱,金黄的色彩也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把握好“金色花”这个意象,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诗人要表达母爱的这个主题。

三、品味语言,领悟诗歌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在特别重视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的同时,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笔者认为,语文课要体现人文性,它突出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富内涵,展现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但语文教学,首要应当是语言文字的学习。也只有重视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语文教学才算完成它最基本的任务。现代诗歌语言新颖、凝练,是诗歌魅力的主要来源。品味语言,能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魅力,也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山的那边》的“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山那边是海。为什么说是“飘来的”?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至于如何点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品味,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有效的换字或删字法。如在教学《秋天》这首诗的第一节时,我尝试把形容词和修饰语抽掉,诗句就成了“震落了露珠/伐木声飘出幽谷/放下镰刀/用背篓来装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让学生把改后单薄的诗句与原诗句做比较,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所缺失词语的妙处,接着再结合语境,进行仔细的品析。

四、发挥想像,感受诗歌意境

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是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意境则是诗人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发挥想像能把读者带进诗中或者更为广阔的意境,进一步感悟诗意。如《天上的街市》整首诗歌把美丽的夜空景色和对仙人生活的充满浪漫色彩的想像有机结合。诗中对于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生活是虚写,是作者想像的。我们可以通过想像去遨游诗人所营造的仙境,去领略诗歌的美。又如《纸船》,诗歌通过纸船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通过想像,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儿在不停地叠纸船并抛到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还是乐此不疲地折叠丢抛。这样一副感人的画面最容易触动情感,从而留下深刻的感受。

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精粹的积淀。现代诗歌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它需要我们大家认真思考、不断探索。

读书现代诗歌大全篇五
《现代诗歌》

读书现代诗歌大全篇六
《现代诗歌的学习研究》

【大唐网络推手 网络公关 网络事件炒作 网络水军炒作 百度搜索大唐网络推手】 现代诗歌的学习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言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的第一版块“向青春举怀”,选了两首现代诗歌。另外,在《语文读本》选修一中也举荐了十三首中国现代诗歌及四首外国诗歌。新教材所选诗歌均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选材“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要求。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着实不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缺席。

中学生正处于美好的青春时期,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现代诗歌,但常苦于阅读和写作上无人指点。问之为何喜欢,则曰现代诗歌较之古典诗词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表达习惯,更通俗易懂,觉得读诗歌是一件既浪漫又高雅的事。学生的话真是一语中的,这足以说明现代诗歌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学生潜意识里有对美的急切的渴求。现代诗歌教学并不排斥古典诗歌,古典诗歌的好处在此不必赘述,然而从具体的写作训练上来看,现代诗歌确是更实用些,更有利于学生的表情达意。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教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须并重,诗歌教学从真正意义上“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既然诗歌教学有如此功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它呢。

首先,重视诵读。“没有读书声的课堂不是语文课堂”,要注重朗读指导。“文章不是无情物”,诗歌更具有澎湃的激情。师须披文入情进行范读,生生再读,亦可加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配乐诵读,激发兴趣,怡情悦性。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是最适合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它可以随性而来,随性而走,非常的自由。但现代诗歌这种随意性也是相对的,现代诗歌也有一定的韵律方面和结构方面的规则,只不过,这种规则常常被我们所忽视。诗歌中的建筑美与韵律美,是不可或缺的。如潘洗尘《六月,我们看海去》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另外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第三组独特的结构形式也引发了学生无限的想像,却是掀起了整首诗的一个感情的高潮。我们评价诗歌常常用“琅琅上口”来形容,那就是现代诗歌也遵守一定的平仄及韵脚方面的规则,这样,我们读起来,有别于平板枯燥的语言,有韵律感,有美感,念起来给人以很大的快感。《相信未来》中“台”“哀”“来”“海”押的即为同一个韵。古人云“乐则意通”“乐则思诵”,“诗是心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激情走进诗人的心灵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进而能够涵咏出其中的况味。

其次,意象是现代诗歌艺术形象构造的基本元素。意象解读与分析是现代诗歌鉴赏中的核心环节。准确解读与把握意象的内涵与构成机制以及意象群的组合模式,对于揭示诗歌意象的审美内蕴和整个作品的审美意蕴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中抓住倾注了诗人情感的形象并反复揣摩,则无疑是找到了解读诗人心灵的金钥匙。《相信未来》中“蜘蛛网”“灰烬的余烟”“紫葡萄”“枯藤”“凄凉的大地”一系列意象无不透露出灰暗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凄凉境况,而后面的“排浪”“大海”“曙光”则色彩明亮,吹响了诗人“相信未来”的催人奋发的号角,让人感怀不已。顾城《远和近》中“云”的意象则象征自然,“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和很近”,诗人传达给我们的哲学意蕴是人与自然

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却是令人深思。意象和情感一同营造出了诗歌的意境,让诗歌呈现出了绘画美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感的表达,不是虚空的,而是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如此诗歌才显得灵动,才显得有血有肉,有魂灵。

再次,诗歌是摘要地反映生活精华的文学样式。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练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等特点。对于鉴赏者而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尤为重要。鉴赏诗歌离不开想象与联想,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调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感受、体味,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将诗人用文字描写的事物的情状在自己脑海中重现,进而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对诗歌进行“再创造”。 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游人在看何风景,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却又并不拘泥于“看风景”,那楼上的人又在看“你”„„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诗歌教学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诗歌教学要讲出味道、讲出个性,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之美。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摈弃那些千篇一律的所谓参考资料,否则只能禁锢学生的想象力,违背诗歌本身存在的价值。“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歌教学不可能有统一的参考答案,因为诗歌本身是具有多意性、不确定性的,对于同一首诗歌,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由一个知识点,甚至可以发散到一个知识面。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应做到预设诗歌的生成空间,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另外,“知人论世”是评论文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对于现代诗歌鉴赏而言也不例外。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人又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这就还需要我们了解诗人个人经历以及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如此才能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诗人北岛经历过十年浩劫,对一代青年在丑恶与虚假中受到的 损害和欺骗的现实,有着铭心刻骨的体验。他深深理解和自己有着相同遭遇的青年心灵的创伤,因而他在诗中留下了青年的苦闷、徘徊、激愤、反抗,以及思考与追求的心灵图画。《回答》写于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中,是那一时期最有个性的时代强音,是先觉者对“新的转机”的期待和呼唤,是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对现实的严肃“回答”。诗歌是一种最本原最本真的艺术,针对高考,很多教师在讲诗歌时只注重语言、表达技巧方面的训练,这还远远不够,只有联系诗人的生平、思想、性格、创作背景,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进而把握住诗人传达的情感和诗歌的主题。故“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除了牢牢抓住以上几点外,实践证明在具体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师写范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并给以一定的指导,激发学生课后广泛阅读,师生互相交流,最终是达到了“教学相长,芽芽破土”的喜人效果。

下面展示的是同学们的诗歌创作:

追逐未来

束小丹

尽管自己拼命展翅

努力高飞

可你

始终飞翔在我的前头 遥不可及

暴雨袭击着我的身躯 狂风卷起我的羽翼 一个声音高喊着

放弃吧

抹去眼角的泪水

一滴一滴

抬头看看前方的你 鼓起勇气

展开双翅

迎接风雨的洗礼

朝着你的方向

飞去

不管历经多少艰辛 只要能和你一起飞翔 假如

李乾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 请不要绝望,

因为岸还在;

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朵, 请不要绝望,

因为春还在。

生活中总会有无尽的麻烦, 请不要无奈,

因为路还在,

梦还在,

阳光还在,

我们还在。

阳光总在风雨后, 用勇敢去发现希望, 用信念去拥抱希望。 自然的色彩

李潇

天是蔚蓝色的

只有鸟儿在飞翔

因为是色彩

是色彩赋予了他们的自由 水是翠绿的

只有鱼儿在潜水 因为是色彩

色彩赋予了他们的生机 我想长出一对彩色的翅膀 去飞向那天空

去领略那无尽的色彩 我想坐上潜艇

去潜入深海

去看那色彩斑斓的珊瑚 也许这是一个梦 一个彩色的梦呀 思念在雨夜

吴春华

暂别了

——喧嚣的白天 是静谧的夜

将你悄悄地换走 只给我留下

无限的依恋

离去了

——皎洁的明月 是濛濛的雨

将你轻轻地遮掩 只给我留下

深情的呼唤

寻找着

——美好的记忆 是残酷的现实

将你狠狠地拉走 只给我留下

寂寞的叹息

憧憬着

重聚的未来

是清凉的风啊

将你轻轻地吹去

只给我留下

绵绵的思念

雨,持续着

夜,依旧

希望

徐燕南

我不是鱼儿,

却依旧希望,

多一片蔚蓝的海洋。 我不是小草,

却依旧希望,

多一个明媚的春天。 我不是小鸟,

却依旧希望,

多一片生命的绿色。 我不是雄鹰,

却依旧希望,

多一片辽阔的晴空。 我不是太阳,

也不是星光,

却依旧希望,

多一点生命的光亮。 为孤独的夜行者, 照亮前进的方向。 温柔·莲心

唐胜男

风中的荷莲 亭立 无语 兀自低头

温柔

弥漫在漫天的荷香里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曾来滴落 我已亭亭 不忧 无惧 现在 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 却已深锁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言 无语 无缘的你哟

读书现代诗歌大全篇七
《走进现代诗歌》

读书现代诗歌大全篇八
《读书诗句》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作者: 偶然论者 2007-12-30 17:3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关于读书的古诗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作者: 偶然论者 2007-12-30 17:31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关于读书的古诗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清〕袁枚《遣怀杂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5 回复:关于读书的古诗

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刘过《书院》:“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

〔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诗:“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宋应星《怜愚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清〕潘际云《厂桥》:“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裴说《句》:“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唐〕许浑《寄殷尧藩》:“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唐〕杜荀鹤《书斋即事》:“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明〕杨循吉《题书橱》:“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

〔清〕刘岩《杂诗》:“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清〕汪莹《示儿》:“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清〕袁枚《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唐〕薛令之《草堂吟》:“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唐〕姚合《别贾岛》:“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宋〕王安石《寄吴冲卿》:“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宋〕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

〔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清〕袁枚《遣怀杂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彭兆荪《读书》:“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

读书现代诗歌大全篇九
《现代诗歌(自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0714.html

    上一篇:述情的句子

    下一篇:鲜红的枫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