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高热惊痫篇一
《孔令誉》
孔令誉
孔令誉
你好,请问之前在网络上盛传的孔伯华传人—孔令誉医生是真的拥有很高超的医术么?他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造诣真的有这么高么?因为我伯父一直患有这方面的疾病,我想带他去看一下这个医生,可以么?
专家意见:
孔令誉是孔伯华先生嫡孙,中医副主任,自幼跟随父亲孔祥琳学医,后跟随叔叔孔祥琦、孔少华先生,得其真传,从事中医临床三十年,尤其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主治:各种脑血管病,如: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塞、老年痴呆症。小儿脑积水、高烧抽畜、颠痫病、心衰、肾衰、各种哮喘、血液病、各种结石症、红细胞携氧量过低、肺气肿、气管炎等。
专家意见:
他的病人多数都是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方面的,复诊率很高的。很多老年人看后都说症状有缓解的,有时间可以来电咨询或者前来就诊。他每周都在孔医堂出诊
生石膏的功效和作用?
晚上走路的时候总是感觉看东西模糊学医的朋友说可能是夜盲症让我用生石膏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去药店了价格太贵也没有买我想问问大夫生石膏的功效和作用?
专家意见:
石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首选药。因其气味辛甘大寒,临床又被列为峻药和猛药。清代名医陆懋修云:“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陈士铎在《本草秘录》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药也,用石膏能变死为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石膏组方有20方,最大剂量为1斤(约合现在250g),广泛用于外感及杂病。汉后历代医家多秉承前贤经验而各有发挥。笔者根据多家本草及临床医家应用生石膏之经验,将其归纳为12大功用,现叙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1.解肌发汗,主温邪郁肺《名医别录》论石膏“解肌发汗。”后世医家张锡纯通过长期临床验证,发现石膏确有此功效。并明确指出:“解肌者,其力能达表,使肌肤松畅,而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也,其解肌兼能发汗者,言解肌之后,其内蕴之热又可化汗而出也。”张氏治温病初得,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大热者,即用石膏粳米汤,生石膏60g,生粳米75g,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
张氏治一初春得温病患者,前医以温药发其汗,然汗出而病益加剧。其凭脉察证,投以大剂白虎汤加连翘、蝉衣,“服药后遍体得凉汗而愈。”孔伯华在《石膏药性辨》中指出:“石膏是清凉退热,解肌透表之专药。”有解肌发汗的功效。2.清热泻火,主气分大热《名医别录》谓:“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所以伤寒阳明病,或温病邪在气分,症见壮热汗出,烦躁口渴,脉洪大等症。重用石膏寒凉撤热,除热盛之烦躁;配知母苦寒而润,清热养阴,治气分烦渴。柯韵伯指出:“石膏性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能沉内,辛能走外,此味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用为臣。”用白虎汤清热泻火。总结历代名医如余师愚、江笔花、顾松园等之论述,白虎汤中生石膏当重用并先煎。张锡纯力主石膏必须生用,煅用内服有毒。近贤黄汝绍善用本方,更重用生石膏。除阳明气分高热,救垂危之证。
3.清肺平喘,主肺热实喘《名医别录》载石膏能治“腹胀暴气,喘息咽热。”所以肺热喘嗽者多用之。风寒化热,热邪壅肺,肺气闭塞者,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平喘。姜良铎教授指出:“清热指清肺气之热及痰中蕴积之热。根据”热“与”痰“的侧重而决定生石膏与麻黄的用量。重用生石膏直清里热,伍麻黄开泄肺气,止咳平喘。临床应用本方宜轻用麻黄,重用生石膏。麻黄与生石膏之用量为2:10,如热重者,石膏还宜加重。”《金匮要略》中有小青龙加石膏汤,治喘而烦躁,重在加生石膏去烦热,清肺中蕴蓄之热,以治寒饮挟热之哮喘。4.清热止痛,主胃火疼痛金元张元素《珍珠囊》言石膏“止阳明头痛,牙痛。”
手足阳明交会于头面,循额上头。宿食内结,七情内郁,外感六淫,化火生风,循阳明经脉上攻头目,而致阳明经气不利。石膏甘寒,独入阳明,清阳明实热,质重以降阳明之火。清透肺胃邪热,尤长于止胃火热痛。元罗天益《卫生宝鉴》以石膏配川芎、白芷等份为末,茶清调服,治阳明头痛。明董宿《奇效良方》以石膏、炒牛蒡子各等分,为细末,每服6g,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治偏正头痛,连目睛痛。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玉女煎,用石膏15g,熟地30g,麦冬6g,知母9g,牛膝9g水煎,温服或冷服。治胃热阴虚,头痛,牙痛,舌糜烂,牙龈肿痛,鼻衄等症。《保寿堂经验方》中用煅石膏30g,防风、荆芥、细辛、白芷各15g为末,日用揩牙,治胃火牙痛。因此,石膏被誉为“治头痛,牙痛之要药。”5.透疹化斑,主温热病痧疹,发斑石膏辛甘性寒,质重气浮,入于肺经,既能清泄肺热而透疹,又能清泄气分实热以解肌,入于胃经清泻胃火而化斑。斑发阳明肌肉,逼迫营血外达,偏里热毒深重;疹发太阴肺经,波及血络,偏表热毒轻浅。《本草备要》言石膏为“治斑之要品。”疗温病高热发斑,或皮下红斑如绵纹,神昏谵语,妄狂不宁,舌质绛赤而干晦,或生芒刺,舌苔黄褐少津,脉细数。所以用《温病条辨》化斑汤,生石膏、知母、生甘草、元参、水牛角粉、白粳米,清气化斑。《证治准绳》中防风解毒汤,生石膏、知母配防风、荆芥、薄荷,清里热,解表透疹。《医学广笔记》中竹叶柳蒡汤,石膏、知母配竹叶、西河柳、薄荷、蝉衣、牛蒡子、荆芥,宣泄肺经风热,解毒,透发痧疹。用于痧疹初起,表症不解,疹发不透,热甚伤津之证。6.清热解毒,主时行瘟疫生石膏
之清热解毒作用,自仲景后被后世医家所证实。《药性论》谓石膏“解肌,出毒汗。”《景岳全书.卷之49》云石膏“主热发斑发黄。”清代名医余师愚擅用石膏治疫病,曾指出:“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的临床经验之谈。其在《疫疹一得》一书中50证所用诸方,多用大剂量生石膏。其创制的治疫名方“清瘟败毒饮”,即重用石膏180~240g为君药,充分证实石膏在方中起着举足轻重之作用。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也曾记载石膏治疫的神奇效验。其书下卷18载:“有桐城一医,以重剂石膏治冯鸿胪星实之姬,人见者骇异,然呼吸将绝,应手辄痊。踵其法者,活人无算。”生石膏治疫已得到现代临床验证。1955年石家庄乙型脑炎流行,当时采用重用石膏为主药的白虎汤治疗,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陆拯在《毒证论》一书中指出:“石膏主清热火,善治肺胃热毒。”石膏清热解毒之功,实溯诸理论可证,验诸实践可信。
7.除烦止渴,主消渴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5方用于治疗烦而渴,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竹皮大丸,均取石膏除烦解渴之功。《药徴》言:“观此诸方,石膏主治烦渴也明矣。”《神农本草经》称石膏治“口干舌焦,不能息。”《名医别录》谓其“止消渴烦热。”晋葛洪《肘后方》用石膏30g捣碎,水500ml,煮取250ml,每次服20ml,治小便卒数,非淋,令人瘦。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为治疗消渴的经典方,石膏清火止消渴,以上消、中消为宜。《儒门事亲》用石膏、寒水石、滑石、天花粉各120g,甘草60g,为细末。每服6g,每日2至3次。治中暑烦渴。8.安中通乳,主产后缺乳《神农本草》论石膏“主产乳。”《大明本草》谓石膏“下乳。”
高热惊痫篇二
《发热治疗方法大全》
高热惊痫篇三
《双降汤》
双降汤—高血压方
水蛭3g
生黄芪30g
茯苓30g
当归10g 广地龙10g 丹参30g 车前子18g 赤芍10g (粉碎装胶囊) 生山楂30g 泽泻18g 川芎10g 豨莶草30g 甘草6g xīxiān1剂/2日,1次/日
原方: xīxiān水蛭0.5~5g、广地龙10g(粉碎装胶囊吞),生黄芪、丹参、生山楂、豨莶草各30g,当归、赤芍、川芎各10g,泽泻18g,甘草6g。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兼夹之证。
下肢浮肿加茯苓、车前子各30g。
活血通络:当归、川芎、赤芍、鸡血藤;
祛瘀通络:水蛭、丹参;
行水利尿:广地龙、茯苓、车前子、黄芪
降脂消积:生山楂
祛风除湿:豨莶草
水蛭
【药用】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pigraWhitman、水蛭Hirudenippo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acranulataWhitman的全体。
【性味与归经】咸、苦,平;有毒。归肝、膀胱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
【临床应用】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以及跌仆伤痛等证
本品功专破血消症,力量较强,主要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常与虻虫相须为用,也可与桃仁、三棱、莪朮、当归等配伍应用;用治跌打损伤、大便不通,可与大黄、牵牛子等同。 此外,将活水蛭置于体表患处或头部使其吸血,可治痈肿、丹毒及高血压症。
【处方用名】水蛭(晒干,切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煎服。0.3--0.5g,焙焦,研细,作丸、散剂用。
【按语】
1.水蛭咸苦而平,能入肝经,祛瘀之性甚为峻猛,善于通经水、消症瘕,非血瘀顽固他药难以奏效者,不可轻用,孕妇尤须忌用。
2.水蛭与虻虫,作用相同,功力亦均猛峻,为破血祛瘀、通经消症之药,唯水蛭较虻虫缓和而持久,虻虫则峻急而短暂。
【方剂举例】抵当汤(《伤寒论》)水蛭虻虫桃仁大黄。治伤寒蓄血发狂,少腹满痛。
黄芪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芪、膜荚黄芪或其它同属相近种植物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入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临床应用】
1.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黄芪健脾益气,且具升阳举陷的功效,故可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在临床上用于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2.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症。
黄芪功能固护卫阳、实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
3.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
黄芪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元气而托疮,故一般称为疮痈要药,临床上多用于气血不足、疮痈内陷、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等症。如用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当归、银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4.用于水肿、脚气、面目浮肿等症。
黄芪能益气而健脾,运阳而利水,故可用于水肿而兼有气虚症状者,多配合白术、茯苓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与活血袪瘀通络药如当归、川芍、桃仁、红花、地龙等配伍,用于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之症,有益气活血、通络利痹的功效。对于消渴病症,也可应用,常与生地、麦冬、天花粉、山药等配伍.
【处方用名】生黄芪、绵黄芪、北口耆(生用,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利痹等)、炙黄芪(蜜炙用,用于补气健脾)、清炙黄芪(用麸皮拌炒至微黄色,用于补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
1.黄芪一药,原名黄耆,始载于《本经》是一味临床常用药物。黄芪具有下列的特点,它不仅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且常与袪邪药同用以扶正袪邪。在益气补虚方面,如配人参,则大补元气;配附子,则补气助阳;配白术,则益气补脾;配当归,则补气生血;配参、朮、升、柴,则补气升阳。在扶正袪邪方面,如在玉屏风散中配白术、防风,则补散兼施、固表止汗,治卫虚自汗,易感风寒;在四妙汤中配当归、银花、甘草,则内补托毒,治体虚痈疮疖肿难愈者;在防己茯苓汤中配茯苓、防己、桂枝、甘草,则益气运阳而利水,治皮水肢肿;在补阳还五汤中配归、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则益气活血、散瘀通络,治半身不遂。诸如此类,可见它临床应用的范围至为广泛。
2.本品与人参、党参相比较,人参的补气作用较强,且能生津、安神;党参功专补肺脾而益气;黄芪的补气作用不及人参,但益气升阳,固表内托,且能利水退肿的作用则为人参、党参所不具。黄芪为补气扶阳的药物,故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热毒疮疡、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症,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治中气不足、清阳下陷、子宫下垂、脱肛,以及肢倦气短、气虚发热等。
【文献搞录】《大明本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血崩,带下。」
《珍珠囊》:「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益胃气。」
《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排脓内托。」
丹参
【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根及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养血安神。
【临床应用】
1.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丹参活血祛瘀作用亦非常广泛,尤以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惟药性寒凉,用于血热瘀肿病症尤为适宜。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2.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燥等症。
丹参性寒,入血分而能凉血,入心经而能清心,故可用治热入营血、身发斑疹,以及神昏烦燥等症,常与鲜地黄、犀角、玄参等药同用。
3.用于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丹参还有养血安神的作用,用于心悸失眠,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肝脾肿大,子宫外孕等病症。
【处方用名】丹参、紫丹参(洗净,晒干,切碎用)、炒丹参(清炒至微焦)、猪心血拌丹参(用猪心血,黄酒拌后干燥,增强养血安神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
1.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兼归肝,专入血分,清而兼补。活血祛瘀作用广泛,能治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入营凉血,疗效显著,能治热病斑疹、热毒疮疡。至于安神之功,配清心之品,用于热入心包;配补益之品,则主失眠心悸。近时临床用于心绞痛、脉管炎及肝脾肿大诸症,颇受赞誉。惟月经过多及孕妇当所忌用。
2.昔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查四物汤方(地黄、芍药、当归、川芎),随君臣灵活之变化,药物生熟、品种及药用部份之改变,而有补血、活血之不同。而丹参活血之功有余,补血之力不足,谓之活血祛瘀之功同于四物则可,谓补血之用相等,则非矣。
【方剂举例】丹参饮(《医宗金鉴》):丹参、砂仁、檀香。治气滞血瘀,胃脘疼痛。
宫外孕方(《方剂学》广州中医学院编):丹参、赤芍、桃仁、乳香、没药。治子宫外孕。 复方丹参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丹参、三七、冰片。治胸中憋闷,心绞痛。
山楂
【药用】蔷薇科乔木或大灌木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山楂C.pinnatifidaBge.或野山楂C.cuneataSieb.etZucc.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临床应用】
1.用于食积停滞
山楂味酸而甘,消食力佳,为消化食积停滞常用要药,尤能消化油腻肉积,在临床应用方面,常与麦牙、六曲等配伍应用;如因伤食而引起腹痛泄泻,可用焦山楂10克研末,开水淍服,有化食止泻之效。
2.用于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
本品功能活血化瘀,用治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常与当归、川芎、益母草等配伍。
【处方用名】焦山楂、山楂炭、焦楂肉(炒至外黑内呈深褐色应用)、生山楂、生楂肉(洗净,晒干用)、蜜炙山楂炭(取山楂炭用炼蜜拌炒)
【一般用量与用法】3--10克,煎服。
【方剂举例】保和丸(《丹溪心法》)山楂、六曲、茯苓、陈皮、菜菔子、连翘、半夏。治食积停滞,腹痛泄泻。
蚯蚓
【药用】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等的全体(前者称“广地龙”,后者称“土地龙”)
【性味与归经】咸,寒。入胃、脾、肝、肾经。
【功效】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临床应用】
1.用于高热抽搐等症。
蚯蚓功能息风定惊,且有清热作用,用于热病高热、惊痫抽搐,可与朱砂配伍应用;也可与全蝎、钩藤、僵蚕等配伍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等症。
蚯蚓又有通利经络作用,常与祛风、活血药同用,如配川乌、草乌、天南星等用于风湿痹痛,配当归、川芎等用于半身不遂等,都是去其通络的功效。
3.用于哮喘。
蚯蚓用以平定气喘,对哮喘偏于热症者为宜,可研末单用,或配麻黄、杏仁等同用。
4.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本品清热而利小便,对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甚则引起水肿的病症,可配合利水药如车前子、冬瓜皮等同用。
【处方用名】地龙、广地龙、地龙干(洗净,晒干用)。广地龙须剖开腹部,去内脏。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
【按语】蚯蚓咸寒降泄,又善走窜,前人仅说它有清热解痉、利水、通络之功,现知本品上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固有平喘之效,但它性偏寒凉故临床用于热哮病症较为适宜。胃呆纳少者不宜多用。
【方剂举例】小活络丹《和剂局方》:川乌头、草乌头、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治寒湿袭经络作痛,肢体不能屈伸。
当归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入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及血虚体弱等症。
当归功能补血,常与黄芪、党参等配伍,用治血虚体弱;因它又能活血,故可用于调经,为妇科常用时药品。治月经不调、经行愆期或过少,常与熟地、白芍、川弯等配伍;治经行腹痛,常与香附、延胡索等同用;治经闭不通,可与桃仁、红花等配伍;治崩漏,可与阿胶、地黄、艾叶等同用。
2.用于跌打损伤瘀痛,痈肿血滞疼痛,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及经络不利等症。
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故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可适用于各种瘀滞作痛之症。在具体使用方面,治损伤瘀痛,可与红花、桃仁、落得打等品配伍。用治痈肿瘀滞疼痛,在肿疡期,可与银花、连翘、丹皮、赤芍、甘草等配伍;在溃疡期,如气血两虚者,可与黄芪、熟地、党参等配伍;如气血不和而有僵块未消、排脓未尽者,可合黄芪、银花、甘草、乳香等同用。治产后瘀滞腹痛,可与益母草、川芎、桃仁等配伍。治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秦艽等配伍。用于经络不利、筋骨酸痛,可与桂枝、鸡血藤、白芍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润肠通便,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常与肉从蓉、生首乌等配伍。
【处方用名】当归、全当归、西当归(洗净,晒干,切片用)。酒当归(酒炒用,加强活血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现在有用本品研粉做成片剂或丸剂,每片(丸)含原药一分,服用时,每次5片(丸),日服二至三次。
【按语】1.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为治血病的要药。因它长于调经,尤为妇科所重视,凡妇女月经不调、血虚经闭、胎产诸症,为常用的药品。而外科亦多应用,对肿疡期的散痪消肿,溃疡期的养血生肌,都有着良好的疗效。
2.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于行走,因此可与理气药配合,用治气滞血瘀的症候;与袪风湿药配伍,用治风湿痹痛。本品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如属崩漏经多,使用时必须谨慎。
3.过去临床应用当归,一般认为当归身功能补血,当归尾功能破血袪瘀,全当归活血和血,现上海地区只用全当归一种,不再区分。又有将当归放置日久而走油的,过去称之为“油当归”。认为功能养血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便秘,现在也很少应用。
【方剂举例】生化汤《傅氏女科》:当归、川芎、桃仁、黑姜,炙草。治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
【文献摘录】《本经》:「主妇人漏下,诸恶疮疡,....金疮。」
《药性本草》:「治下痢腹痛。」
《大明本草》:「破恶血,养新血,及症癖、肠胃冷。」
《本草纲目》:「治头病,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本草备要》:「润燥滑肠。」
川芎
【药用】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st.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等药同用;治胸胁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治症瘕结块,可配三棱、莪朮等同用;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可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2.用于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症。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具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头风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若可荆芥、防风、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与菊花、僵蚕等配伍,治风热头痛。
此外,近年来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处方用名】川芎、抚芎(洗净,晒干,切碎用)、灸川芎(清炒至微焦)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1--1.5g。
【按语】1.川芎原名芎藭。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2.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诸功欤?此说可供参考。
3.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
【方剂举例】川芎茶调散(《和局方剂》):川芎、细辛、白芷、羌活、防风、荆芥、薄荷、甘草。治风寒感冒头痛。
赤芍药
【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草芍药及川赤芍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临床应用】
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症。
赤芍功能凉血散瘀,配鲜生地、牡丹皮等,可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及血热妄行等症。
2.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之症。
赤芍活血散瘀之功颇佳,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高热惊痫篇四
《第二十二章 息风止痉》
高热惊痫篇五
《焊接》
我是辽宁鞍山市顺利新科技材料推广站的负责人。从事20多年的焊接专业,本着‘振兴民族工业"的宗旨,于2010年和几个高级焊工组成了队伍,以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焊接设备,一流的焊接技术,致力于开发和推广新的焊接材料。广泛用于矿山·冶炼·电力电子·煤炭·石油·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我们的服务项目,碳钢表面高耐磨材料的堆焊,碳钢表面高耐磨铜材料的堆焊,铝与铝合金的焊接,铜与合金的焊接和不锈钢的焊接,压力管道安装,给排水,精密焊接加工。我们愿以优质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技术服务与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王欣15942342714石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首选药。因其气味辛甘大寒,临床又被列为峻药和猛药。清代名医陆懋修云:“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陈士铎在《本草秘录》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药也,用石膏能变死为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石膏组方有20方,最大剂量为1斤(约合现在250g),广泛用于外感及杂病。汉后历代医家多秉承前贤经验而各有发挥。笔者根据多家本草及临床医家应用生石膏之经验,将其归纳为12大功用,现叙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解肌发汗,主温邪郁肺 《名医别录》论石膏“解肌发汗。”后世医家张锡纯通过长期临床验证,发现石膏确有此功效。并明确指出:“解肌者,其力能达表,使肌肤松畅,而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也,其解肌兼能发汗者,言解肌之后,其内蕴之热又可化汗而出也。”张氏治温病初得,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大热者,即用石膏粳米汤,生石膏60g,生粳米75g,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张氏治一初春得温病患者,前医以温药发其汗,然汗出而病益加剧。其凭脉察证,投以大剂白虎汤加连翘、蝉衣,“服药后遍体得凉汗而愈。”孔伯华在《石膏药性辨》中指出:“石膏是清凉退热,解肌透表之专药。”有解肌发汗的功效。 2.清热泻火,主气分大热 《名医别录》谓:“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所以伤寒阳明病,或温病邪在气分,症见壮热汗出,烦躁口渴,脉洪大等症。重用石膏寒凉撤热,除热盛之烦躁;配知母苦寒而润,清热养阴,治气分烦渴。柯韵伯指出:“石膏性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能沉内,辛能走外,此味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
以滋燥,故用为臣。”用白虎汤清热泻火。 总结历代名医如余师愚、江笔花、顾松园等之论述,白虎汤中生石膏当重用并先煎。张锡纯力主石膏必须生用,煅用内服有毒。近贤黄汝绍善用本方,更重用生石膏。除阳明气分高热,救垂危之证。 3.清肺平喘,主肺热实喘 《名医别录》载石膏能治“腹胀暴气,喘息咽热。”所以肺热喘嗽者多用之。风寒化热,热邪壅肺,肺气闭塞者,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平喘。姜良铎教授指出:“清热指清肺气之热及痰中蕴积之热。根据”热“与”痰“的侧重而决定生石膏与麻黄的用量。重用生石膏直清里热,伍麻黄开泄肺气,止咳平喘。临床应用本方宜轻用麻黄,重用生石膏。麻黄与生石膏之用量为2:10,如热重者,石膏还宜加重。”《金匮要略》中有小青龙加石膏汤,治喘而烦躁,重在加生石膏去烦热,清肺中蕴蓄之热,以治寒饮挟热之哮喘。 4.清热止痛,主胃火疼痛 金元张元素《珍珠囊》言石膏“止阳明头痛,牙痛。”手足阳明交会于头面,循额上头。宿食内结,七情内郁,外感六淫,化火生风,循阳明经脉上攻头目,而致阳明经气不利。石膏甘寒,独入阳明,清阳明实热,质重以降阳明之火。清透肺胃邪热,尤长于止胃火热痛。元罗天益《卫生宝鉴》以石膏配川芎、白芷等份为末,茶清调服,治阳明头痛。明董宿《奇效良方》以石膏、炒牛蒡子各等分,为细末,每服6g,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治偏正头痛,连目睛痛。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玉女煎,用石膏15g,熟地30g,麦冬6g,知母9g,牛膝9g水煎,温服或冷服。治胃热阴虚,头痛,牙痛,舌糜烂,牙龈肿痛,鼻衄等症。《保寿堂经验方》中用煅石膏30g,防风、荆芥、细辛、白芷各15g为末,日用揩牙,治胃火牙痛。因此,石膏被誉为“治头痛,牙痛之要药。” 5.透疹化斑,主温热病痧疹,发斑 石膏辛甘性寒,质重气浮,入于肺经,既能清泄肺热而透疹,又能清泄气分实热以解肌,入于胃经清泻胃火而化斑。斑发阳明肌肉,逼迫营血外达,偏里热毒深重;疹发太阴肺经,波及血络,偏表热毒轻浅。《本草备要》言石膏为“治斑之要品。”疗温病高热发斑,或皮下红斑如绵纹,神昏谵语,妄狂不宁,舌质绛赤而干晦,或生芒刺,舌苔黄褐少津,脉细数。所以用《温病条辨》化斑汤,生石膏、知母、生甘草、元参、水牛角粉、白粳米,清气化斑。 《证治准绳》中防风解毒汤,生石膏、知母配防风、荆芥、薄荷,清里热,解表透疹。《医学广笔记》中竹叶柳蒡汤,石膏、知母配竹叶、西河柳、薄荷、蝉衣、牛蒡子、荆芥,宣泄肺经风热,解毒,透发痧
疹。用于痧疹初起,表症不解,疹发不透,热甚伤津之证。 6.清热解毒,主时行瘟疫 生石膏之清热解毒作用,自仲景后被后世医家所证实。《药性论》谓石膏“解肌,出毒汗。”《景岳全书.卷之49》云石膏“主热发斑发黄。”清代名医余师愚擅用石膏治疫病,曾指出:“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的临床经验之谈。其在《疫疹一得》一书中50证所用诸方,多用大剂量生石膏。其创制的治疫名方“清瘟败毒饮”,即重用石膏180~240g为君药,充分证实石膏在方中起着举足轻重之作用。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也曾记载石膏治疫的神奇效验。其书下卷18载:“有桐城一医,以重剂石膏治冯鸿胪星实之姬,人见者骇异,然呼吸将绝,应手辄痊。踵其法者,活人无算。”生石膏治疫已得到现代临床验证。1955年石家庄乙型脑炎流行,当时采用重用石膏为主药的白虎汤治疗,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陆拯在《毒证论》一书中指出:“石膏主清热火,善治肺胃热毒。”石膏清热解毒之功,实溯诸理论可证,验诸实践可信。 7.除烦止渴,主消渴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5方用于治疗烦而渴,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大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竹皮大丸,均取石膏除烦解渴之功。《药徴》言:“观此诸方,石膏主治烦渴也明矣。”《神农本草经》称石膏治“口干舌焦,不能息。”《名医别录》谓其“止消渴烦热。”晋葛洪《肘后方》用石膏30g捣碎,水500ml,煮取250ml,每次服20ml,治小便卒数,非淋,令人瘦。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为治疗消渴的经典方,石膏清火止消渴,以上消、中消为宜。《儒门事亲》用石膏、寒水石、滑石、天花粉各120g,甘草60g,为细末。每服6g,每日2至3次。治中暑烦渴。 8.安中通乳,主产后缺乳 《神农本草》论石膏“主产乳。”《大明本草》谓石膏“下乳。”清代名医叶天土言石膏“产乳者,产后乳汁不通也,阳明之脉,从缺盆下乳,辛寒能润,阳明润,则乳通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治妇人乳无汁,单行石膏汤方,石膏120g,以水2升,煮3沸,稍稍服,1日令尽。”仝宗景在《通乳12法》一书中用白虎汤加玄参、麦冬、天花粉、竹叶、芦根,重用石膏清泻阳明之热,阳明润,津液得布,乳汁源流自旺。方中石膏之用量须灵活掌握,根据热势轻重调整用量,小量用15g,大量可用到100g。此药甘寒,伤脾胃之程度远较知母为轻,故只要热盛,可放胆应用。 9.清热通络,主热痹 生石膏辛寒清解宣透,即解肌除烦又清里结之热。热痹初起多有发热,口渴,脉大滑数,状似温病邪在卫气,伴有关节疼痛,数日后关节疼痛部位出
现局部红肿,有灼热感。重用石膏120g,多则250g。《吴鞠通医案》中赵姓太阳痹案,其方用生石膏180g,并云:“(治痹)六脉洪大已极,石膏少用,万不见效,命且难保。”现代名医王季儒、章真如,治疗热痹皆重用生石膏,并把石膏列为治疗热痹必用之药。 10.镇惊安神,主高热惊痫 《本草秘录》言生石膏主“发狂可安,言语可定。乃降火之神剂,泻热之圣药也。”“邪火之发狂必须多用石膏。”在《金匮》风引汤方中治小儿惊痫瘛疭,方中石膏清肺金以平其肝木,安神镇惊,而疗惊痫。《中医杂志》报道:“石麦汤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观察”用生石膏30~60g,炒麦芽60~120g,水煎服,30~60剂为1个疗程。治疗后流涎消失率达82.7%,总有效率为93.6%。现代医学研究,生石膏之主要成分为含水碳酸钙,该药可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中枢。同时还有资料证实生石膏内服有镇静、镇痉、消炎、抗过敏等作用。 11.清热降逆,主胃热呕吐 生石膏性凉质重,其凉善清胃热,质重能镇气逆,为治疗阳明胃腑实热之要药。张仲景用竹叶石膏汤治欲吐;竹皮大丸治呕逆,以上足据呕吐而而应用石膏之法。孔伯华老先生指出:“盖此2证之呕吐,是因热致虚,因虚气逆所致,用石膏热解气自平,呕吐亦遂自止也,尊仲景法,投无不效。”《仙拈集》石连散,用煅石膏6g,姜炒黄连3g,为末,开水送服,治胃热呕吐。现代名医石景亮应用三黄泻心汤,方中重用生石膏30g,治疗糜烂性胃炎,热伤胃络型,每收佳效。 12.生肌敛疮,主痈疽疮疡 《神农本草经》谓石膏主“金疮。”杨士瀛指出石膏“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医学衷中参西录》“用煅石膏细末,敷金疮出血者甚效。”煅石膏生肌敛疮,古今通用。《肘后方》用石膏捣末敷之,治疗汤火烂疮。《验方新编》用熟石膏500g,黄丹30g,研极细末和匀,香油调搽,上盖油纸,1日换药1次,主治一切痈疖,疮毒,烂腿,臁疮连年不愈。《医宗金鉴》用煅石膏27g,黄灵药3g,共研极细粉,撒于患处。治疮疡溃后脓未净者,或脓已净而疮口不敛者。故煅石膏被誉为“生肌敛疮之佳品。”
高热惊痫篇六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⑴外感风寒或瘟病初起
⑵疮痈肿毒 咽喉肿痛
⑶泻痢便血
连翘 清热解毒苦微寒归心肺胆经 ⑴外感风寒或瘟病初起
⑵热病心烦
⑶疮痈肿毒 丹毒 乳痈 瘰疬
蒲公英 清热解毒 利湿苦甘寒归肺胃经 ⑴乳痈 疔疮
⑵湿热黄疸 小便淋沥涩痛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苦辛寒归心肝经 ⑴乳痈 疔疮 丹毒
⑵解蛇毒
穿心莲 清热解毒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 ⑴肺热咳嗽 肺痈 咽喉肿痛
⑵痢疾泄泻
味苦 入煎剂用量不宜过大否则可以引起恶心呕吐
七叶一枝花 清热解毒 息风定惊苦微寒归肝经 ⑴疮痈肿毒 毒蛇咬伤
⑵热病高热 惊痫抽搐
鱼腥草 清热解毒 削痈辛微寒归肺经 ⑴肺痈 肺热咳嗽
⑵疮痈肿毒 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野荞麦 清热解毒 活血散淤 祛风湿甘涩微苦凉归肺肝经 ⑴肺痈 肺热咳嗽 咽喉肿痛
⑵血淤痛经 产后淤痛
⑶风湿痹痛
红藤 清热解毒苦平归大肠经 肠痈腹痛 疮痈肿毒 乳痈肿痛 败酱草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活血祛淤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⑴肠痈腹痛 疮痈肿痛 肺痈
⑵血淤痛经 产后淤痛
山豆根 清热解毒 利咽苦寒归心肺经 咽喉肿痛 肺热咳嗽 不宜过量
射干 清热解毒 利咽 祛痰苦寒归肺经 ⑴咽喉肿痛
⑵ 痰涎壅肺 咳嗽气喘
马勃 清热解毒 利咽辛平归肺经 ⑴咽喉肿痛 肺热咳嗽 声音嘶哑
⑵外用止血敛疮 用于外伤出血以及冻疮溃破 下肢溃疡
土茯苓 清热解毒 除湿通络甘淡平归肺胃经 ⑴梅毒 肢体拘挛
⑵疮壅肿毒 热淋小便涩痛
白头翁 清热解毒 凉血治痢苦寒归大肠经 痢疾 马齿苋 清热解毒 凉血治痢酸寒归大肠肝经 痢疾 热毒疮痈 鸦胆子 清热解毒 治痢 抗疟苦寒归大肠肝经1热毒血痢 休息痢2疟疾 内服刺激胃肠 损伤肝肾 不能多服久用胃肠出血肝肾病者忌用
半支莲 清热解毒 活血祛淤 利尿消肿辛微苦寒归肺胃肝经 ⑴疮痈肿毒 毒蛇咬伤 肺痈
⑵跌打损伤
⑶小便不利 腹水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 利水通淋苦甘寒归大肠小肠经 ⑴疮痈肿毒 毒蛇咬伤 肺痈
⑵热淋小便涩痛
垂盆草 清热解毒甘淡微酸凉归肝胆小肠经 ⑴疮痈肿毒 水火烫伤
⑵毒蛇咬伤
牛黄 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 化痰开窍苦凉归心肝经 ⑴疮痈肿毒 咽喉肿痛 腐烂 口舌生疮
⑵热病高热 惊痫抽搐
⑶神志昏迷 口紧不开
龙葵 清热解毒 利尿苦微甘寒归肝胆经 ⑴疮痈肿毒 咽喉肿痛
⑵水肿 热淋
蛇莓 清热解毒 散结苦寒归肺胃肝经 疮痈肿毒 瘰疬结核 蛇虫咬伤 水火烫伤
高热惊痫篇七
《常见的中药》
桔梗 【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金银花的功效:
金银花
一是抗菌及抗病毒。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伤寒、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二是有增强免疫的功能。金银花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三是抗炎、解热。金银花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金银花饮片大致可分为生药、炒药、炭药3种。这3种制品的性味和功效有差别,在应用上也各有擅长。
生药是把鲜品金银花经过日晒、阴干或烘烤等方法而获得的干品,也指鲜品金银花。生药味甘微苦,性寒,善清解上焦和肌表之毒邪。可用于温病初期,常与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等同用,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力。主要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者,代表方如“银翘散”。还可用于痈疽疔毒,金银花自古有“疡科之圣药”之称。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合用,能增强解毒消肿作用。对于痈疽疖毒,红肿疼痛,无论溃脓还是未溃脓者,使用金银花(用量宜重)均能起到极佳效果。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等。
桑叶的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视物昏花。
3、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
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
夏枯草的功效:
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叶可代茶。 治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麦冬的功效: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芦荟功效:
1.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力(即抵抗力),使一些慢性病不治自愈。
2.促进细胞再生,使受伤和硬化的人体组织恢复健康。
3.促进血液循环,排除体内毒素。
4.芦荟被称为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的宝库,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这些物质
地龙的功效:
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归肝、胃、肺、膀胱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等证。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织秃发。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息风止痉,作用不强。清热作用好,清肝热,还能明显退壮热,发烧降体温。对热盛生风和温热病或小儿惊风有壮热的可用。但不常用,因为它息风止痉作用弱,且新鲜的退壮热和息风止痉作用更明显,干了汤剂作用就不明显,干品用的最多的是通络或舒筋活络,通经就是舒筋活络,使关节拘挛、屈伸不利缓解。活络,疏通脉络或经络,改善麻木偏瘫、口眼歪斜都常用。偏瘫和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配伍如黄芪、红花、川芎平喘。可用于肺热的哮喘。利尿消肿。用于湿热水肿。用的最多的是通络和平喘。平喘就是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1.清热息风,用于高热惊痫、癫狂。地龙咸寒降泄,性走窜,既能息风止痉,又善清解高热,故适用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治疗温病热极生风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可单用本品煎服取效,或与钩藤、牛黄、白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抽,可以本品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治疗高热狂躁或癫痫,常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
2.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因其性寒能清热,故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与川乌、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
3.清肺平喘,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
4.清热利尿,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能清热结、利水道,用治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可用鲜品捣烂,浸水,滤取浓汁服,也可与车前子、木通、泽泻等利水渗湿药同用。
蝉蜕的作用:
1、抗惊厥:蝉蜕流浸膏,蝉蜕煎剂对注射破伤风毒素小鼠的死亡时间有推退的效果。蝉蜕散及五虎追风散(蝉蜕、明天麻、南星、朱砂、僵蚕、全蝎)煎剂能对抗小白鼠因士的宁,可卡因及烟硷引起的惊厥死亡。部分消除烟硷引起的肌肉震颤,对由破伤风毒素引起的家兔破伤风,不论在与破伤风毒素注射同时给予,还是在全身性破伤风症状发作后给予,均能使发病动物的存活时间延长。五虎追风散尚能寻抗卡地阿佐引起的惊厥死亡。
2、镇静作用 : 蝉蜕与五虎追风散均能撺制小白鼠的自由活动,与环己巴比妥纳有协同作用;并能引起家兔活动减少,安静,横纹肌紧张度降低,翻正反射迟钝等全身反应。
3、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和乙酰胆硷降压反应则无影响,蝉蜕醇浸液可能具有阻滞心肌p一受体的作用,给兔耳静脉注射蝉蜕醇浸液60一250毫克/公斤剂量,能防止静注垂体后叶素2单位/公斤,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心电图攻变(TV一5及s—T段抬高),但对心率及Q—T间期影响不显著。
冰糖的功效:
冰糖成分以蔗糖为主,可分解为葡萄糖及果糖等。药性: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冰糖的作用:冰糖能补中益气,和胃,止渴化痰。通常认为冰糖最为滋补。因此,在服用补药、补品时冰糖比绵白糖为佳,如煎制各种膏滋药、蒸煮白木耳、烧煮龙眼(桂圆)汤时,常用冰糖,而取其补益的功效。冰糖虽甚甘甜,但性质比较平和,不宜留湿、生痰、化热,无红糖可致温热的弊端。
蜈蚣的功效:
蜈蚣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证。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治疗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结核、骨结核、乳腺结核及颈淋巴结核等),癌症(食道癌、乳腺癌、皮肤癌、肺癌、子宫癌、唇腺癌等)
桑椹的功效:
桑葚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桑葚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桑葚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桑葚对脾脏有增重作用,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可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骨骼关节硬化,促进新陈代谢。它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防止白细胞减少,并对治疗糖尿病、贫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辅助功效。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祖国医学认为,桑葚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
生姜的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菊花的功效: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有镇静、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并增加血流量。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菊甙有降压作用。用于感冒风热,发热头昏;肝经有热;目赤多泪,或肝肾阴虚,眼目昏花;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疮疡肿痛。现代又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病。
车前子的功效: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营养价值:
人参果营养价值极高,高蛋白、低糖、低脂,富含维生素C和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还含有十九种氨基酸,每100克果肉中含蛋白质910毫克,脂肪650毫克,Vc16 38毫克, 胡萝卜素624毫克,并含有Vc1、Vb6、钙、镁、硒、钼等十几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人参果每100克鲜果中含钙量高达910毫克,高于一切蔬菜和水果,是西红柿的114倍,黄瓜的36.4倍,钙能维持人体血钙平衡,防止由于缺钙量引起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老年性痴呆、动脉硬化等。
最可贵的是富含其它水果所不含的“硒”元素和大量维生素等。而硒是维持肌体正常活动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它能激活人体细胞,增强活力,具有防癌和抑制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钼也有防癌作用,并对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有助益,被誉为“生命火种”、“防癌之王”。
人参果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茄科,原产南美,目前只有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把它作为热带水果进行商品化生产,鲜果畅销日本、欧美等国家。人参果果实形状多似人心,果实成熟时,果皮呈现金黄色并有紫色条纹,成熟的人参果具有淡雅的清香味,果肉淡黄爽甜多汗,风味独特、口感好。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等特点外,还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钾、磷、铁、锰、钴、钼和硒等十几种微量元素
野菊花的功效: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临床用于: 1.上感、流感:菊花、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各9g,
高热惊痫篇八
《文献检索综述》
抗惊厥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抗惊厥药物的研究主要有传统合成药物的进一步研发,中药在抗惊厥方面的作用,抗惊厥药物在其他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它不良反应的研究。 关键词:抗惊厥,中药,不良反应,双相情感障碍,慢性疼痛,药物
前言:目前抗惊厥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它应用范围很广泛。不仅在治疗癫痫方面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在治疗双向情感障碍和神经性头痛方面也有应用。为了方便患者选择药物和研究人员的科研,所以对现在抗惊厥药物进行了归纳总结。 正文
抗惊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癫痫病。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病,在全球大约有5000万的患者。[1]抗惊厥药物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而减少癫痫的发病频率,作用于神经元突触的靶点,包括电压门控离子通道、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和谷氨酸受体等。还可以与神经元细胞突触囊泡中的SV2A蛋白相结合,起到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这些靶点也与增加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几个癫痫中枢神经兴奋系统的活性有关。
目前市场上的抗惊厥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上市较早作用机理较为明显的传统药物,还有一类就是中药。
1 在传统药物中,市场上主要的药物有:
1.1普加巴林:[2]普加巴林具有电压控制钙通道调节作用及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谷氨酸水平发挥抗癫痫作用。以获得美国和欧洲批准用于成人部分癫痫的辅助治疗用药。本药吸收快, 生物利用度在90% 以上, 不与血浆蛋结合, 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本药是一新型抗癫痫药物, 在动物癫痫模型中获得很好的抗癫痫药物 。
1.2拉莫三嗪: [3]自1990 年起拉莫三嗪(lamotrigine ,LTG) 即被认为是一种疗效好、副反应小的抗癫疒间药,在治疗癫痫发作过程中,不但发现其有效的抗癫痫作用,而对其伴发的情感性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LTG作为抗癫痫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 ①阻断电压敏感性钠通道而能稳定突触前膜,选择性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酰胺的释放; ②能抑制皮质神经元电压,活化钙离子流,能减少大脑异常放电。
1.3 托吡酯: [4] 托吡酯一个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癫痫药,由于它吸收
良好,生物利用度高,对多种癫痫发作具有作用,不良反应少,长期治疗尚未发现耐受性等优点,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它和拉莫三嗪的作用机制相类似。
1.4 左乙拉西坦:[5]左乙拉西坦为一抗癫病新药, 其生物利用度较高, 药动学呈线性, 蛋白结合率低, 且代谢不依赖于肝细胞色素等, 使其成为较安全的药物。于1999年经美国FDA批准, 最初用于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 2005年6月又批准其口服片剂和溶液剂用于4岁或以上儿童部分性发作的辅助治疗。其抗癫痈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 其可以抑制海马锥体系细胞的HVA Ca2+通道。该通道有数个亚型,主要有L,N ,P ,Q和R。[6]Lukyanetz等研究表明,本品仅选择性地抑制海马神经元中的N亚型HVA Ca2+ 通道, 对其他亚型无作用。这可能为该药抗癫痫作用的分子学基础, 并可以解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异性结合。
[7]1.5 加巴喷丁:加巴喷丁是γ-氨基丁酸(GABA)的结构类似物,可以增加GABA
的合成和释放,降低GABA 的降解)。虽然加巴喷丁的抗癫痫作用相对较弱,但治疗局灶性(部分性)发作有效并且耐受性较好。对新诊断的癫痫患者,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的疗效相同。
1.6 奥卡西平:[8] 奥卡西平通过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发挥抗癫痫作用,同时它能减少突触前的谷氨酸释放。很多研究证实,奥卡西平在儿童和成人局限性发作的单药治疗中有效。奥卡西平作为卡马西平的结构修饰物,药效与卡马西平相似,但不良反应较少(除低钠血症外)。
1.7 唑尼沙胺: [9]唑尼沙胺化学结构类似吲哚。通过阻滞钠通道和T型钙通道而发挥作用。在防止部分性及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中有非凡疗效。也可治疗继发全身性、不典型失神及肌阵挛性癫痫发作。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唑尼沙胺用于治疗部分性和全身性发作、失张力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及肌阵挛发作,对婴儿痉挛有效。
1.8 噻加宾:[10]噻加宾是GABA再摄取抑制剂, 其通过阻断GABA 再摄取而增加突触及全脑的GABA。其作用机制是阻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对GA B A的再摄取, 增加突触部位G A B A 水平, 达到抗惊厥作用。目前噻加宾应用于局灶性发作的添加治疗, 其单药治疗的有效性研究仍在进行中。一些研究比较了噻加宾与安慰剂和丙戊酸的疗效, 结果显示, 在成人局灶性发作和儿童
Lennox2Gastaut综合征治疗中, 噻加宾无论是作为添加治疗抑或是单药治疗均有效。但由于噻加宾的骨髓和肝脏毒性作用, 其应用受到限制。
2 目前在研的药物有:
[11]
表中列出了处于研发后期的抗惊厥药物,其中有3个药物处于注册和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个药物为现有抗惊厥药物药物的衍生物。UCB公司的
brivaracetam为左乙拉西坦的衍生物,与左乙拉西坦相比,brivaracetam与靶点的亲和力更高。相比之下,Valeant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瑞替滨作用机理很特别,同为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和GABA A受体激动剂。卫材公司的perampanel是一种选择性的AMPA(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Brivaracetam与瑞替滨的主要适应证为癫痫部分发作的辅助性治疗。同样,peramap
-anel的主要适应证也为癫痫,其用于神经性疼痛和偏头痛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此外,尽管brivaracetam在癫痫部分发作的混合型III期临床中结果显著,但是brivaracetam也很有可能被用于难治癫痫部分发作的治疗。一旦该产品上市,brivaracetam可以作为UCB公司左乙拉西坦的新的改良替代品。
3 目前临床上抗癫痫西药可控制约80%的发作,但仍有20%因耐药或西药的严重不良反应而未能有效控制。而中药以其独特的作用方式和稳定的疗效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但中药要真正走向世界,则需用现代工艺找出其有效成分,研究其药理作用与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用现代药效学实验方法来加以证明,现介绍中药单药抗痫药物及作用。
3.1 石菖蒲 中药石菖蒲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现代
药理表明,石菖蒲的主要有效成分为a-细辛醚,它具有较强的抗电惊厥作用及中枢镇静作用。石菖蒲萃取挥发油为其有效提取物,陈俐等发现,[12]石菖蒲水煎剂10 g/kg可显著降低戊四唑急性模型的惊厥发作率(P<0.01),与丙戊酸比较无显性差异,说明石菖蒲水溶性部分(即水煎剂)具有显著的抗癫痫作用、石菖蒲挥发油可以维持脑内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关系,减少因外来因素造成二者的失衡,从而抑制癫痫的发作。
3.2 瑞香狼毒 又名西北狼毒,民间称为断肠草等,系瑞香科狼毒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平,有大毒,有逐水祛痰、破积杀虫之功效。瑞香狼毒具有抗癫痫活性,其6种粗提物对多种动物惊厥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惊厥作用,其中丙酮提取物抗癫痫作用更强,不良反应更小。靳隽等的实验结果
[13]表明瑞香狼毒能有效对抗最大电休克惊厥发作,延长戊四唑诱发的惊厥发作潜伏期,提高惊厥阈值,同时能延长惊厥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死亡率;对声源性惊厥发作也有较好的对抗作用;亦能明显提高刺激大鼠皮层运动区诱发惊厥阈值,进一步证明该药具有抗惊厥作用。其抗惊厥作用机制与动物脑内氨基酸神经递质比例失衡有关,也可能与细胞凋亡等有关。
3.3 羚羊角 羚羊角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雄兽的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高热惊痫,神昏惊厥,头痛眩晕等证。卢熀兴等的[14]羚羊角的抗惊厥实验结果表明,羚羊角原粉与水提液均能延长其潜期,并降低死亡率。羚羊角I临床疗效确切,但是其货源非常稀缺,其原动物赛加羚羊在我国已绝迹,在国际上也面I临绝种,这限制了羚羊角的广泛应用。
3.4 僵蚕 僵蚕的功效为祛风定惊,化痰散结,临床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严铸云等的[15]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试剂萃取后的醇提液能显著延长士的宁所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氯仿及醋酸乙酯部位能延长尼可刹米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氯仿部位能延长异胭肼所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
3.5 积雪草 积雪草是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积雪草苷是积雪草中主要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梁鑫等的[16]实验结果显示,积雪草苷20 mg/kg组与对照组比较,小鼠出现惊厥的时间及死亡时间均明显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同时无催眠的副作用,安全性比目前的地西泮等安定类药物大大提高。提示积雪草苷有一定的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作用。对于积雪草苷抗惊厥作用部位及机理,应做进一步研究。
3.6 茯苓总三萜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具有祛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其有效成分羧甲基茯苓多糖有催眠作用,可增强硫喷妥钠对小鼠的中枢抑制,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的时间显著延长。张琴琴等的[17]实验证明茯苓总三萜可明显对抗小鼠最大电休克和戊四唑惊厥,抑制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的癫痫发作和痫性放电。产生抗癫痫作用,但抗MES作用较拉莫三嗪弱而抗MET和青霉素惊厥作用较拉莫三嗪强。
3.7 杜仲 杜仲是我国名贵的滋补中药材,在中药古典《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就被列为药之上品。李欣等实验证明[18]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惊厥作用。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惊厥潜伏期,大剂量药物具有极显著的药效(p<O.01),药效优于地西泮。对小鼠惊厥潜伏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剂量正相关性。
3.8 蝉蜕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具有散风、解痉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惊风抽搐。[19]在中医辨证用方中配蝉蜕治疗各型癫痫,尤其是外伤性癫痫的早期治疗中,控制惊厥效果颇佳。[20]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蝉蜕醇提物能延长士的宁所致惊厥的潜伏期,并延长惊厥动物的存活期,降低死亡率。
3.9 洋金花 洋金花作药用始载于《本草纲目》,原名“曼陀罗花”,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的干燥花。[21]洋金花可能通过其所含生物碱东莨菪碱的M 一胆碱能受体阻断作用来发挥抗惊厥作用,其抗惊厥作用弱于卡马西平,但峰值持续时间长,这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3.10 全蝎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虫体,可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已证明,全蝎蝎毒是抗癫痫的主要有效部位,从中提纯的抗癫痫肽作用更强。有学者证实[22]|,全蝎有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兴奋性及抗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作用,并提示这很可能与其抑制海马脑啡肽原mRNA表达增加有关。蝎毒素对癫痫发作时的神经细胞同步放电,及放电的传播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11 柴胡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柴胡常被用于抗癫痫方剂,柴胡的有效成分包括皂甙、甾醇、挥发
高热惊痫篇九
《临床常用中药》
九、消食药【山楂】 消食化积: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乳积不消等。《保和丸》《匀气散》 散瘀行滞(生用):用于产后恶露不尽,淤滞腹痛。 【莱菔子】 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不化,中焦气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腹痛泻泄等。《保和丸》 降气化痰:用于痰涎壅盛,气喘咳嗽属实证者。《三子养亲汤》 【鸡内金】 消食积: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及小儿疳积等。《益脾饼》 止遗尿:用于遗尿、小便频数及遗精等。 化结石:用于石淋及胆结石。 【麦芽】 行气消食: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等。 健脾开胃:用于脾虚饮食停滞,脘腹胀满等。 退乳消胀:用于妇女哺乳断乳或乳汁瘀积所致乳房胀痛等。 【神曲】 消食和胃: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及泻泄等。十、驱虫药【槟榔】 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能驱杀绦虫、蛔虫、钩虫、蛲虫等,以绦虫为佳。消积行气: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及泻痢后重等。《木香槟榔丸》 利水:用于水肿,脚气肿痛等。《鸡鸣散》《防己饮》 【贯众】 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以杀绦虫、钩虫为佳,多与槟榔同用。 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热斑疹、热毒疮疡、痄腮肿痛等。 止血(炒碳):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便血及崩漏出血。十一、 十一、止血药【仙鹤草】 收敛止血:用于各种出血证。 解毒止痢杀虫:用于疥疮痈肿、痔疮等。 【白芨】 收敛止血:用于肺、胃出血。《白及枇杷丸》 消肿生肌:用于疮痈肿痛及手足皴裂。 【大蓟】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各种出血证。 祛瘀消肿:用于疮疡肿毒,鲜品应用为佳。 【地榆】 凉血止血:用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 解毒敛疮:用于烫火伤或湿疹、皮肤溃烂等。 【三七】 散瘀止血: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对有淤滞肿痛者尤为适宜。《化血丹》 消肿定痛:用于跌打损伤,淤滞肿痛者。【苎麻根】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之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及紫癜等。 清热安胎:用于胎热所致的胎动不安和胎漏下血等。 利尿解毒:用于湿热下注、小便淋沥不畅者。 【茜草】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十灰散》 祛瘀通经:用于血滞经闭。 【蒲黄】 止血化瘀:用于各种出血证及产后瘀血腹痛、瘀血性痛经、心腹疼痛等。《失笑散》 通淋:用于血淋涩痛。《蒲黄散》 【艾叶】 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证。《胶艾汤》《四生丸》 散寒止痛:用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 【白茅根】 凉血止血:用于
热症的尿血、吐血、衄血等。 清热利尿:用于热淋、水肿、小便不利等。 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热病烦渴、胃热呕秽等。 【槐花】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尤对便血、痔血为佳,为便血、痔瘘出血要药。 【棕榈炭】 收敛止血: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及崩漏等无淤滞者,常与血余碳同用。《十灰散》十二、 十二、活血祛瘀药【川芎】 活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痛经、经闭及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等,为血中之气药。 祛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头身疼痛、风湿痹痛及风热上冲、头目眩晕者。 【元胡】 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阻滞的胃痛、腹痛、胁痛、疝气痛和痛经、肢体痛等各种痛证。 【郁金】 行气化瘀: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胸腹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清心解郁:用于湿温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神智不清及痰气壅阻,闭塞心窍所致的癫痫等。 凉血止痛:用于血热所致的吐血、尿血及妇女经脉逆行的衄血等有瘀滞现象者。 利胆退黄:用于黄疸。 【姜黄】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月经先期。 破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咽喉肿痛、疮疡肿毒等。 【莪术】 破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经闭腹痛、产后血瘀作痛及徵瘕等,常与三棱相须为用。 消积止痛:用于饮食不节、脾运失常所致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疼痛等。 【三棱】 破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的经闭、产后腹痛、徵瘕等。《三棱丸》 消积止痛:用于食积气滞、胸腹胀满疼痛等。 【益母草】 活血调经:用于妇女血瘀气滞的月经不调、经行不畅、小腹胀痛、产后淤滞腹痛、恶露不尽 等。 利尿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红花】活血通经:用于瘀血阻滞,血行不畅的多种病证。 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及痈肿疮疡、热郁血滞所致的斑疹紫暗等。 【桃仁】 活血祛瘀:用于血瘀经闭、痛经、徵瘕等证。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牛膝】 逐瘀通经:用于血瘀经闭、通经、产后淤血腹痛及跌打损伤等。《牛膝散》 引血下行:用于上部血热妄行、阴虚火旺之证。《玉女煎》《镇肝熄风汤》 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证。 【虎杖】 散瘀定痛:用于血瘀经闭、风湿痹痛等。 祛风利湿:用于湿热黄疸、湿热带下、阴痒、热淋等。 止咳化痰:用于肺热咳嗽。 【乳香】 活血止痛: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内、妇、外、伤科等胃脘疼、痛经、肿毒等多种病证。 消肿生肌: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可与没药同用。 【鸡血藤】 活血补血:用于血虚兼有瘀滞的经闭、月经后期、痛经和血虚头昏等。 通络止痛:用于关节酸痛、手足
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等证。 【丹参】 祛瘀止痛:用于多种瘀血证,对血瘀有热或妇女经脉不调较为适宜。《丹参散》《丹参饮》 活血消肿:用于疮疡肿痛、乳痈肿痛等。 清心除烦: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心烦不寐或心悸怔忡、失眠等。《清营汤》 【五灵脂】 活血化瘀:用于血瘀阻滞的痛经、经闭、产后淤滞腹痛、脘腹疼痛等。《失笑散》止痛:用于出血而有瘀滞的病证。 【穿山甲】 通经下乳:用于徵瘕痞块、血瘀经闭等。 消肿排脓:用于产后乳脉不通、乳汁不下火痈疽肿毒。 【水蛭】 破血逐瘀、通经: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徵瘕、蓄血等证。 【降香】 活血行气: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痛。 止血定痛:用于损伤血瘀疼痛或外伤出血。十三、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半夏】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或寒痰壅滞所致咳嗽气逆及痰湿眩晕等证。《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 汤》 降逆止呕:用于痰湿停饮犯胃或胃虚呕吐等多种呕吐证。《小半夏汤》《黄连橘皮竹茹半夏 汤》 消痞散结:用于胸脘痞闷、梅核气、痰核瘰疬等证。《小陷胸汤》《半夏厚朴汤》 【天南星】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顽痰所致咳嗽痰多、胸膈痞闷等。《导痰汤》《玉壶丸》 祛风止痉: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癫痫、惊风、破伤风等。《玉真散》 消肿散结:用于壅疽痰核肿痛,虫蛇咬伤等。 【旋复花】 消痰行水:用于痰壅气逆或痰饮蓄结所致咳喘痰多、胸膈痞满等。《旋复花汤》 降气止呕:用于痰饮在胸膈、心下痞硬、脾胃虚寒、水湿内停等所致的噫气、呕吐等。《旋复代赭汤》 【白芥子】 温肺祛痰:用于寒痰壅滞,胸胁涨满,咳嗽喘息等。《三子养亲汤》《控涎丹》 散结止痛:用于痰滞肌肉、经络所致肩臂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及阴疽流注等。《白芥子散》 【白附子】 祛风痰:用于风痰壅盛所致的眩晕、头痛。 定惊搐:用于中风痰雍、口眼歪斜和破伤风等。《玉真散》 解毒散结:用毒蛇咬伤及瘰疬痰核等。 止痛:用于风邪或寒湿所致的偏头痛。 【白前】 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所致咳嗽痰多、胸闷气逆、咳痰不爽等。2、清化热痰药 、【桔梗】 宣肺利咽:用于外感咳嗽、咳痰不爽或咽痛失音,尤以外感风热为适宜。 《加味柑橘汤》 祛痰排脓:用于肺痈胸痛,咯吐黄痰,腥臭脓稠或咯吐脓血。 《肺痈排脓汤》 【川贝】 清热润肺:用于燥痰咳嗽或热痰咳嗽,痰稠不易咯出。 《贝母散》 《二母散》 化痰止咳:用于肺虚久咳或阴虚不足,干咳无痰,或痰少咽燥,咯痰带血等。 【栝楼】 清热化痰:用于热痰所致的咳
嗽,痰黄稠胶粘,不易咯出等。 《清气化痰丸》 宽胸散结:用于热痰互结的结胸、痰阻气滞的胸痹等。 《小陷胸汤》 《栝楼薤白半夏汤》 消肿润肠:用于乳痈肿痛或肠中津液不足,大便秘结等。 【竹茹】清热化痰:用于痰热郁结,烦闷不宁,惊悸失眠等。对热痰咯稠痰者有卓效。 《温胆汤》 除烦止呕:用于胃热呕吐及胃虚夹热之呕吐。 《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 【礞石】 坠痰下气:用于顽痰、老痰痰稠胶粘,气逆喘咳之实证。 《礞石滚痰丸》 平肝镇惊:用于热痰壅盛的惊风、抽搐、痰积癫痫等。 【前胡】 散风清热:用于外感风热咳嗽痰多。 降气化痰:用于肺气不降,喘咳,痰稠,胸部满闷等。 《前胡散》 【昆布】 软坚散结: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瘰疬、痰核等。 消痰利水:用于水肿胀满、脚气等。 【胖大海】 清宣肺气:用于肺气闷郁,痰热咳嗽以及肺热声哑等。 清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所致头痛、目赤、轻度发热等。3、止咳平喘药 、【杏仁】 止咳平喘:用于多种咳嗽、痰多、喘息等证。 《三拗汤》 《桑菊饮》 《麻杏石甘汤》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津枯便秘或产后血亏所致的便秘。 《益血润肠丸》 【百部】 润肠止咳:用于新久咳嗽,尤以久咳、虚劳咳嗽及顿咳为佳。 《月华丸》 《止嗽散》 杀虫:用于蛲虫及头虱、体虱、阴虱等。 【紫菀】 化痰止咳:用于肺虚久咳,肺阴不足,痨嗽咯血等。 《紫菀汤》润肺下气:用于多种咳嗽气逆,咯痰不爽等证。常与冬花相须为用,如《紫菀百花散》 【葶苈子】 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滞,咳嗽喘促等。 《葶苈打枣泻肺汤》 行水消肿:用于水饮停聚,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等。 《己椒苈黄丸》 《大陷胸丸》 【银杏】 敛肺定喘:用于咳喘、气逆、痰多等。 《鸭掌散》 《定喘汤》 止带浊、缩小便:用于带下量多、白浊或遗尿尿频等。 【款冬花】 止咳化痰、润肺下气:用于肺寒咳嗽、肺热咳嗽、肺虚久咳等多种咳嗽。 《款冬花汤》 【紫苏】 降气消痰:用于痰壅气逆所致咳嗽气喘、痰涎壅盛、喘咳胸满者。 《三子养亲汤》 平喘润肠:用于肠燥便秘及失血之肠燥便秘等。 【桑白皮】 泻肺平喘:用于肺热喘咳痰多者。 《泻白散》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实证之小便不利,面目肌肤浮肿等证。 《五皮饮》十四、 十四、安神药 【朱砂】 镇心安神: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惊痫等证。《朱砂安神丸》《磁朱丸》 解毒消肿:用于疮疡肿毒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龙骨】 镇惊安神: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癫痫、惊狂等证。 平肝潜阳:用于阴虚阳
亢,虚阳浮越所致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 《镇肝熄风汤》 收敛固涩:用于精关不固、遗精早泄、白带、崩漏及卫表不固、虚汗等。《龙骨汤》《清带 汤》【酸枣仁】 养心安神:用于虚烦失眠多梦、惊悸怔忡等,为重要滋养性安神药。《酸枣仁汤》 敛汗:用于体虚自汗、盗汗等。 【磁石】 潜阳安神: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心悸失眠、目眩头痛及癫痫等。《磁朱丸》 聪耳明目: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耳聋、耳鸣、目昏等。《耳聋左磁丸》 纳气平喘:用于肾不纳气所致的喘息气急。 【琥珀】 镇惊安神: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惊风癫痫等。 活血散瘀:用于血滞经闭、徵瘕疼痛等。《琥珀散》 【远志】 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等。 【柏子仁】 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的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养心汤》《柏子仁丸》 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人阴血不足的肠燥便秘等。 【合欢皮】 安神解郁:用于情致所伤的忧郁愤怒,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等。 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或肺痈、咳吐痰浊及疮痈肿痛。【羚羊角】 平肝熄风:用于温热病、惊风、中风、癫痫等所致的痉挛抽搐。《羚角钩藤汤》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炽盛所致的头痛、头昏、目赤羞明。《羚羊角散》 【石决明】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扰不寐等。清肝明目:用于目赤翳障,视物模糊,胬肉遮睛等。《石决明丸》 【代赭石】 平肝降逆: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或气逆喘息、痞胀等。《代赭石汤》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等。《寒降汤》 【牡蛎】 平肝潜阳: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等。《镇肝熄风 汤》 软坚散结: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痰核等。《消瘰丸》 收敛固涩:用于虚汗、遗精、带下等。《牡蛎散》《金锁固精丸》 【钩藤】 熄风止痉:用于热盛风动、抽搐、痉挛及小儿急惊风等。《钩藤饮》 平肝清热: 用于肝阳上亢火肝经有热的头晕头痛、 目眩目赤火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 头痛等。 【天麻】 平肝熄风:用于肝风内动惊风、癫痫等痉挛抽搐证,为治内风之圣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等。《天麻丸》 【全蝎】 熄风止痉:用于急惊风,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等。《牵正散》《五虎追风散》《逐风汤》 解毒散结:用于恶疮肿毒。 通络止痛:用于较顽固的偏正头痛、风湿痹痛等。 【地龙】 清热止痉:用于高热惊痫,痉挛抽搐。 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及中风后遗
高热惊痫篇十
《中药》
( 2011)驱虫药的服用时间是:
A.饭前服 B.空腹服 C.饭后服
D.定时服 E.睡前服
答案与解析:B。驱虫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
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1 2005)膀胱气化不利,水肿,应选用的药物是:
A.麻黄 B.生姜 C.防风
D.桂枝 E.细辛
答案与解析:B。生姜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
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
蓄水证的常用药。麻黄善治风水水肿,其他三药均无利水消肿作用。( 2009)治疗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浊涕常流,不闻香臭应首选:
A.辛夷 B.苍耳子 C.蔓荆子
D.金银花 E.薄荷
答案与解析:B。苍耳子温和疏达,味辛散风,苦燥湿浊,善
通鼻窍以除鼻塞、止前额及鼻内胀痛,用治鼻渊头痛、不闻香臭、
时流浊涕者,一药数效,标本兼治,可内服亦宜外用,为治鼻渊
之良药,尤宜于鼻渊而有外感风寒者。
( 2007)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有发汗作用的药物是:
A.薄荷 B.蝉蜕 C.桑叶
D.菊花 E.牛蒡子
答案与解析:A。薄荷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
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
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风热感冒和温病卫分证十分常用。
(2008)治疗风热郁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应首选:
A.薄荷 B.蝉蜕 C.菊花
D.蔓荆子 E.牛蒡子
答案与解析:E。牛蒡子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
性,能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故可
用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等热毒病证。因其性偏滑利,
兼滑肠通便,故上述病证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为适宜。
(2008)石膏的性味是:
A.辛苦大寒 B.辛成大寒 C.辛酸大寒
D.辛甘大寒 E.甘淡大寒
答案与解析:D。石膏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2009)患者,男,52岁。心烦,胸中郁闷不舒,伴有口苦,
小便短赤。用药宜首选:
A.黄芩、芦根 B.芦根、栀子 C.栀子、淡豆豉
D.淡豆豉、石膏 E.石膏、莲子心
答案与解析:B。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
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而芦根功能清热利尿,
可用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二者配伍,可达泻火除烦、清热利
尿的作用。
A.肺、胃、肾经 B.肺、脾、肾经 C.心、脾、肾经
D.心、肝、肾经 E.心、肝、脾经
( 2008)知母的主要归经是:
(2008)龟甲的主要归经是:
答案与解析:A,D。知母性苦、甘,寒,主要归肺、胃、肾
经;而龟甲性甘,寒,主要归心、肝、肾经。
(2012)黄芩具有而黄柏不具有的功效是:
A。燥湿 B.泻火 C.解毒
D.清肺热 E.退虚热
答案与解析:D。黄芩、黄柏二药性味皆苦寒,二药均以清热
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
相须为用。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柏偏泻下
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 2008)贯众具有的功效是:
A.止血 B.止泻 C.止呕
D.止咳 E.止瘁
答案与解析:A。贯众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的功效。
(2011)患者,女,28岁。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恶寒发热,胸闷不舒,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而数。用药宜首选:
A.鱼腥草 B.蒲公英 C.败酱草
D.金银花 E.野菊花
答案与解析:B。蒲公英性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
降滞气,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
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用治乳痈肿痛。
A.金银花、鱼腥草B.蒲公英、连翘 C.苦参、龙胆
D.黄芩、大黄 E.黄柏、知母
(2009)均能清热泻火,退热除蒸的药物是:
(2009)均能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答案与解析:E,B。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
疮;而知母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一般应用于热病烦渴;肺
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连翘具有治疗痈肿疮
毒,瘰疬痰核;风热外感,温病初起;热淋涩痛的功效。
(2009)患者,男,20岁。大便秘结,腹中胀痛,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用药宜首选:
A.黄芩、黄连、枳实、厚朴B.芒硝、枳实、厚朴、芦荟
C.大黄、枳实、木香、黄连D.大黄、芒硝、牵牛子、陈皮
E.大黄、芒硝、枳实、厚答案与解析:E。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两药配合,泻下热结之功益峻,实热内阻,腑气不行,故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
(2011)既能润肺止咳,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A.郁李仁 B.薏苡仁 C.松子仁
D.火麻仁 E.酸枣仁
答案与解析:C。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三药均有润肠通便
的作用,而松子仁还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 2006)既可治疗风湿痹痛,又可治疗皮肤瘙痒病证的药物是:
A.独活 B.木瓜 C.川乌
D.威灵仙 E.络石藤
答案与解析:A。独活一般用于风寒湿痹;风寒挟湿;少阴头
痛;还因其祛风湿之功,亦治皮肤瘙痒,内服或外洗皆可。
A.独活 B.秦艽 C.防己
D.狗脊 E.川乌
( 2011)既能祛风湿,又能温经止痛的药物是:
( 2011)既能祛风湿,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
答案与解析:E,B。川乌的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秦艽
的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 2007)治疗风湿痹证,水肿脚气,湿疹疮毒,应选用的药
物是:
A.桑寄生 B.蕲蛇 C.防己
D.威灵仙 E.车前子
答案与解析:c。防己具有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
一般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湿疹疮毒。
( 2010)肉豆蔻与白豆蔻均具有的功效是:
A.涩肠止泻,下气平喘 B.温中散寒,行气消胀
C.温中行气,燥湿止带 D.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E.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答案与解析:B。白豆蔻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肉豆蔻
功效: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2012)患者,女,38岁。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
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用药宜首选
A.苍术、砂仁 B.白术、茯苓 C.茯苓、甘草
D.苍术、陈皮 E.白术、苍术
答案与解析:A:本考题属湿阻中焦证,苍术具有燥湿健脾,
可治疗湿阻中焦;砂仁能化湿行气,温中止泻,一般用于湿阻中
焦及脾胃气滞证;二药配伍,达温中健脾,化湿行气之功。
A.泽泻 B.滑石 C.茵陈
D.萆薜 E.地肤子
(2011、2007)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功效的药物是:
(2011、2007)具有利湿退黄,解毒疗疮功效的药物是:
答案与解析:D.C。上五味均具有利湿作用,萆薢的功效: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茵陈功效:利湿退黄,解毒疗疮。
A.茵陈 B.萆薢 C.虎杖
D.地肤子 E.金钱草
(2011)具有利湿退黄,解毒消肿功效的药物是:
(2011)具有利湿退黄,散瘀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答案与解析:E,C:上五味均有利湿作用,其中金钱草具有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等功效。虎杖具有利湿退黄,清
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
( 2012)患者,男,16岁。脘腹冷痛,得温痛减,喜热饮,手
足不温,苔白腻,脉沉紧。用药宜首选:
A.小茴香、丁香 B_丁香、附子 C.附子、干姜
D.干姜、肉桂 E.肉桂、小茴香
答案与解析:D。,卜述病症乃寒凝腹痛,干姜主人脾胃,长于
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肉桂味甘而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
冷痛甚者及寒湿痹痛证,二者配伍,共达温中散寒之功。
A.寒湿痹痛 B.胸痹心痛 C.热毒血痢
D.寒饮咳喘 E.寒疝腹痛
( 2011)吴茱萸的主治病证是:
(2011)薤白的主治病证是:
答案与解析:E,B。吴茱萸主要用于治疗:寒凝疼痛;胃寒
呕吐;虚寒泄泻。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
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之要药。
( 2008)患者胁肋胀痛,常因情志变动而痛有增减,胸闷不
舒,暖气吞酸,饮食减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疗应选用:
A.川楝子 B.橘皮 C.木香
D.佛手 E.枳实
答案与解析:A。上述题干所述病症乃肝郁化火所致。所供选择的五味药皆有理气作用,其中川楝子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每与延胡索配伍,用于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
(2009)具有散瘀消痈功效的药物是:
A.大蓟 B.地榆 C.槐花
D.白茅根 E.侧柏叶答案与解析:A。上五味药均能凉血止血,其中大蓟亦有散瘀消痈的功效。
A.三七 B.白及 C蒲黄
D.侧柏叶 E.白茅根
(2007)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的药物是:
( 2007)具有化瘀止血,补虚强壮功效的药物是:
答案与解析:B、A。三七的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此
外,本品具有补虚强壮的作用,民间用治虚损劳伤,常与猪肉炖
服。白及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2007)郁金的性味是:
A.辛,苦,寒 B.辛,苦,凉 C.辛,苦,热
D.辛,苦,温 E.辛,甘,温
答案与解析:A。郁金性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2006)治疗痰壅气逆,咳喘痰多,胸闷食少,甚则不能平
卧,宜选用的药物是:
A.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B.紫菀、款冬花、川贝母
C.桑叶、贝母、北沙参 D.杏仁、麻黄、甘草
E.麻黄、石膏、杏仁
答案与解析:A。题干中所述病症乃寒痰壅肺,治以化痰,白芥子辛温,能散肺寒,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水饮。配紫苏子、莱菔子.如三子养亲汤,用治寒痰壅肺,咳喘胸闷,痍多难咯。
( 2007)龙骨的归经是:
(2007)磁石的归经是:
答案与解析:B,B。龙骨性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磁石性咸,寒。归心、肝、肾经。
( 2008)白僵蚕的功效是:
A.收敛生肌 B.明目去翳 C.解毒散结
D.燥湿化痰 E.消痰行水
答案与解析:C。白僵蚕功效: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2009)既能息风止痉,又能祛风湿,止痹痛的药物是:
A.羚羊角 B.地龙 C.钩藤
D.天麻 E.珍珠
答案与解析:B。地龙功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主要运用于治疗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小便不 利,尿闭不通;肺热哮喘;痹证。
( 2011)羚羊角入汤剂宜: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答案与解析:D。羚羊角是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
A.甘,平 B.甘,凉 C.成,寒
D.苦,寒 E.成,平
( 2007)钩藤的性味是:
(2007)天麻的性味是:
答案与解析:B,A。钩藤药性:甘,凉。天麻药性:甘,平。 (2011)热闭、寒闭神昏,均常选用的药物是:
A.石菖蒲 B.麝香 C.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