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山水养心性下联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走入山水养心性下联篇一
《修养心性》

修养心性世界上 哪个人注定是属于你的? 世界上 哪个财富注定是你的? 你带来了什么 你能带走什么 只有心属于你 不要因别人 痛自己的心 不要因外物 耗费心血 神气 自己是什么?一颗心而已 身心合一 自然宁静 心神不回 气机难统一 因此有内伤 与外邪侵 见 太阳而知地阴合人 天阳升 人气行 五脏六腑各司其辰 人之阴阳各异 见秋枫 而知鸟伤悲 迷雾虽美 不见雾散后生机 天地盈缩之道 全赖一点阳气感召 阴亦我所爱 阳亦我所望 处其阴 知其阳 陶情冶性 宁静滋生 追求心性的目的是降心气 心气在西游记中被比喻为猴子 表示很难控制 只有慈悲可以平静 单从心性和经络气血的角度讲 慈悲为静心 心气平常是在外的 只有慈悲才可以回到自己的身体里 然后才可以说是真心 身心 合一 比如 一个人,乐极生悲 很高兴的时候 或者持久兴奋的时间 觉得自己的气血沸腾 那么惩罚就要到了 如果手指出那么点血 那么立刻 心就静了 知道反省自己了 那时 心回到自己的身体里面了 再举大的人物 在孟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里 曾经列举了在历史上的六名成就人物 基本是半生 在苦难中挣扎 心神 一直在身体里 不消沉 最后 有所成就 那是他自己达到的吗 是心达到的 你睡觉的时候 心不一定睡了 你有梦 在梦里来到 慈悲的心境 任脉是畅通的 没有什么阻隔你 手足六阴和顺 阴阳相应 阴平而阳静 气血回到内脏 因此你静坐的时候会觉得身体有痒、不适一类反应 经络行气,毛细血管作用 化除淤滞 当然 一般小孩子 往往傍晚 或者成年人也一样 这个时候会觉得不适应 为什么 心神之气回 正邪交争 养生养什么?养神而已 无神气就不要养了 已经距离黄土地不远了 另外 静养时间长了 阴阳和顺之后 可以调养内脏不说 更可以进一步增强气---鬼谷子的神气出入说 道德经的天气合身说 都可以实现 比如古人行大事之前 为身要沐浴斋戒 静养几天 道理就在这里 近举例 比如你自己 对着镜子看 你好色的时候 你无欲的时候 你贪婪的时候 神气是不同的 眼神是不同的 神经反应也是不同的 当然你的内脏气血也是不同的 身心合一 天人合一 是很舒服的境界 超过一切欲望之乐 所谓性光 真性之光 智慧之光 一切都很明晰的在你的意识之中' 再细致一点 一个过往的人 你可以感觉到他阴冷的心或者温和的心 你家的小狗看见你 即使你没有看见它 你也可以感知温暖的气息 神气也 比如初见一个人 心里觉得 很有亲切感 或者 一见钟情 那是什么 同气相通 心神相通 神气相通 有的人喜欢在一个环境里 呆 那是他的心喜欢那里 总结起来 静养者敬仰也 敬仰万物 慈悲自己的心 还比如 有人因为某种情绪激

烈 比如和别人斗气后 渐渐你的意识中 就是对方的意识 那时候 你可能有行动 但是那是你无意中用对方的意识作为自己的思维依据 属于心干扰 神气干扰 这个在道术 法术里常用到 比如 用很多神像 或者喊神的名字一类 属于借神壮气 还有拳术的名称也有这个原理 如果不作亏心事 自然浩气立天地 无所谓借不借 神壮气足 内心充实 比如你说谎 心里就气短 失了神气 养生,养心神合一。

走入山水养心性下联篇二
《山水情怀 气韵心性——刘孝礼山水画作欣赏》

刘孝礼作品欣赏

成功书画家网6月13日讯 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成功美术馆签约画家刘孝礼画作寄至成功美术馆,将在馆内展出。

刘孝礼作品欣赏

欣赏刘孝礼的画作,不论山水或是人物,都出自于画家对自然山川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其画作设色运墨,恰到好处,墨色交融,浑然一体。行笔抑扬顿挫,缓急疏密,轻重不一,笔随心动。刘孝礼以画载道,感受着和谐灵动的大自然,描绘着尽善尽美的新画卷。画

家对艺术的虔诚,对生活的淡定,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意念上的提升,使他笔下的人物和山水,既活灵活现又虚幻迷离,充溢着一种诗情和气韵,画风极具时代特征。

刘孝礼作品欣赏

刘孝礼,字墨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中国美协家协会高研创作中心导师刘大为工作室画家,孔子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一级美术师。早年师从中国著名国画家董欣滨习画多年,先后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齐白石函授学院。( 记者/苏娜 )

走入山水养心性下联篇三
《文化底蕴浸润学子,读写经典滋养心性》

文化底蕴浸润学子,读写经典滋养心性 作者:陈海岭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3期

摘 要: 高中语文教育应注重一种幸福完整的语文教育生活,要用文化底蕴浸润学生,要用读写经典滋养学生心性,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建构学生独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不断铸造自身的人格魅力,突破原有的课堂框架,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在学生已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升学生阅读文本的独特的思想高度,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丰富思想内涵。使学生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让母语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 幸福语文 可持续发展 情感熏陶 课堂创新 积淀与传承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母语文化的退化,独生子女内心道德底线节节后退,应试高考又似一道紧箍咒,将教师局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语文教育恰恰是构建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对于滋养学生的心性,成就一位具有真正意义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魏书生先生曾经说:“语文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就是为了育人。”

语文教育应该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能够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享受文学经典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强调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语文教育生活,是对语文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老师上好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并不难,难在如何用文化底蕴浸润学子,读写经典滋养心性,达到对母语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一、做时尚之外的思考者,做道德风范的榜样,以独到见识和独立人格去熏陶学生

1.铸造自身教育品格,使自己的工作拥有别样的美丽。

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要熟知教育的本源,只有教育者真正捧出一颗真诚的心,就一定能打动学生的心,并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要明白老师和学生是一起不断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伙伴。所谓“教育”,并不是凭空外在地给学生灌输多少美好的道德,而是充分助长学生心灵本来就有的善良的萌芽,并使之凸显,再用这些善良的萌芽鼓励他们保持并表现出更多的善良,使自己的教育工作具有别样的美丽。

2.提高自身专业修养,形成一面镜子,塑造一个丰碑,点染学生内心的人文情怀。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今社会,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静下心来,诵读经典,不仅仅是《论语》、《诗经》、《圣经》、《金刚经》、《唐诗宋词》、中外名著等,更要博览群书,涉猎史、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逐步建构自成一体的知识体系,形成独有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要以自身的书卷气熏陶学生,以自身的文化品位吸引学生,以一语中的的境界

震撼学生。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仰慕与敬佩,才能使教育效果在无声无息之中诞生,才能点染学生内心的人文情怀。

3.打造语文教师个性化的语言魅力,积极影响学生爱语文,乐学语文。

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都要打造独有的语言魅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广采博闻,熟悉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充分运用这些素材,把教材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扣住每个学生的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含蓄,要有影响力,要给予学生思考品味的空间,能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用个性化语言点亮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学习语文的智慧之门。用犀利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突破原有的课堂框架,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在学生已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升学生阅读文本的独特的思想高度,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1.课前阅读讲解经典,形成独特的课堂情境氛围。

新课标强调:“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错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健康积极的内心情感和心灵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课前引领学生诵读《论语》经典,学会思考人生,学会修身养性。让学生结合教材文本的内涵,选择合适的《论语》内容,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品读讲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课堂品味。

2.增加学生生活情感的阅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决定着学习内驱力的大小。这种内驱力能促使学生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思维的活跃度。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时常会出现肤浅化甚至“短路"的现象,表现为百思而不得解,茫然而无所措,需要教师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既要关注国家政策、世界大事、热点新闻,又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喜爱的体育运动、娱乐新闻等。这样便于教师在传授知识、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形成阅读感受,从而建构对于文本的独特感受与情感体验。

3.整合教材内容,适当创新语文课堂教育形式,真正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适当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发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内外紧密结合,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百家讲坛》、《中国好歌曲》等走进课堂,给予学生独特情感体验。让经典的纪录片《大师》迈入学生的视野,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让大师们所以涉及的社会、历史、科学、

文化等领域的丰富知识熏陶学生。现实中,青少年很愿意亲近历史上的民族精英,我们应运用各种方式,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耳濡目染奠定学生人文内涵。

三、营造书香班级,师生共写随笔,拓宽文化视野,积淀人文素养,丰富思想内涵,强化言语能力

1.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师生共同阅读经典作品。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希望借助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开阔阅读视野,并且最终能通过阅读好作品而使学生获益。高中生因辨识能力和时间的限制使“浅阅读”“反阅读”行为盛行,经典阅读日益萎缩,阅读带有较强的功利性,不利于学生成长。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阅读文学经典的条件、氛围,建构有利于高中生良好的阅读空间。应在班级内开设班级图书馆,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通过阅读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和人格,构建高中生良好的审美品格。

2.推荐诵读经典篇目,给予诵读方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要达到五部以上。高中三年六个学期,每位高中学生至少读六部文学名著。高中阶段学业虽然紧张,但一学期读一部文学名著,还是可以做到的。老师应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内心情感需求,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精挑细选诵读经典篇目,力求做到少而精、涉猎面广。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以课本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经典扩展性阅读,使学生通过课堂主动进入阅读经典的世界。

3.撰写读书笔记,与经典对话,与同学交流,展示读书成果,提高阅读质量。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教师要鼓励学生每读一部文学名著,及时撰写读书笔记、评论或读后感,并开展读书感想交流,通过两种思想交流或许可以产生第三种甚至更多思想。结合学生的读书成果,一学期举行一次文学名著论坛,由学生交流鉴赏心得,展示读书成果。通过阅读交流,学生的阅读思维时常处于积极状态中,必将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质量,极大地调动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语文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应该积极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打造个人魅力,丰富课堂形式,诵读文化经典,过一种幸福完整的语文教育生活,让母语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三联书店,1999.

[2]朱永新.走在新教育路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1.

[3]魏书生.魏书生文选(一、二卷).漓江出版社,1995.

[4]于漪.看母语教学地位的升沉.语文建设,2009(7、8).

[5]郑红蕾.高中生经典著作阅读刍议.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第1期.

走入山水养心性下联篇四
《传统文化与心性修养2》

传统文化与身心修养

国学基础理论

引言

1、东西方学术基点的差异——元气说和原子说 2、国学理论的源头——圣言量

一、太极阴阳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周易·系辞上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传》)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 1、阴阳

a. 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圣人对事物相对属性

的抽象和概括。

b.阴阳的属性 凡是动的、升的、刚的、外

的、热的、明的、男的、无形的、功能性的均属阳;凡是静的、降的、内的、冷的、

暗的、女的、有形的、物质性的均属阴。 c. 阴阳的相互关系 对立统一:对立、消长、

互根、转化、同步、无限可分…… d.阴阳的价值 平衡、和谐 2、卦与爻

a. 两仪四象:

两仪:阴阳

四象:少阳 太阳 少阴 太阴 东 南 西 北 春 夏 秋 冬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戌 亥子丑 生 长 收 藏 温 热 凉 寒 儿童 青年 中年 老年 b.八卦:卦者,挂也。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天 泽 火 雷 风 水 山 地 健 说 丽 动 入 陷 止 顺 马 羊 雉 龙 鸡 豕 狗 牛 父 少女 中女 长男 长女 中男 少男 母 首 口 目 足 股 耳 手 腹

伏羲先天八卦图 文王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手掌图

c. 六十四卦:八卦的交替重叠。与八卦同名为“经卦”,其余为“别卦”。

d.六爻

初爻 二爻 三爻 四爻 五爻 上爻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三才:天地人 天道:阴阳 人道:仁义 地道:刚柔 当位 失位 相应 无应 顶天立地 九五之尊 不三不四

3、理、象、数

二、五行

1、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圣人对事物五种基本属性和相互关系的抽象和概括,是阴阳的具体表现形态。 2、相生、相克与相乘、相侮 3、五行的类属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气 风 热 湿 燥 寒 五臭 臊 焦 香 腥 腐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窍 眼 舌 口 鼻 耳 五色 青 红 黄 白 黑 五志 怒 喜 思 忧 恐 五兽 青龙 朱雀 勾陈 白虎 玄武 五色 青 红 黄 白 黑 五虫 毛虫 羽虫 倮虫 介虫 鳞虫 4、五行与八卦

东方震木 东南巽木 南方离火 西南坤土 西方兑金 西北乾金 北方坎水 东北艮土

三、天干地支

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 1、干支名目:

a.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b.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天干与五行

东方甲乙木 南方丙丁火 中央戊己土 西方庚辛金 北方壬癸水 3、地支与五行

春季寅卯木 夏季巳午火 秋季申酉金 冬季亥子水 辰未戌丑四季土

十二支方图

十二支圆图 十二支手掌图

┌─┬─┬─┬─┐ │巳│午│未│申│ ├─┼─┴─┼─┤ │辰│ 十 │酉│ ├─┤ 二 ├─┤ │卯│ 支 │戌│ ├─┼─┬─┼─┤ │寅│丑│子│亥│ └─┴─┴─┴─┘

附:梅花易数简介

1.起卦: 时间起卦:

年+月+日,除以8的余数为外卦。 年+月+日+时,除以8的余数为内卦。 年+月+日+时,除以6为动摇。

方位起卦 测字起卦 数字起卦 随机起卦

2.体卦、用卦、变卦和交互卦:无动爻的为体,有动爻的为用。 3.生克比和 4.举例:

(一) 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邵康节先生偶然观赏梅花,看见两只麻雀为抢占枝头而坠落在地,便说:“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今二雀争枝坠地,真是怪事。”因而占之:

5+12+17=34÷8„„2兑 34+9=43÷8„„3离 43÷6„„1爻动 卦象:泽火革卦变泽山咸卦。

断:细推此卦,明晚当有少女来折花,园丁老翁误认为是小偷,于是追赶她,女孩受惊摔伤了大腿。

分析:此卦兑金为体,离火克之,互卦巽木,助离火克兑金。兑为少女。因之女子被伤。外卦互为兑乾克巽木,则巽木被伤。巽为股,少女伤股。幸下卦变为艮土,兑金得生。知女子被伤而不敢凶危也。

(二)邻里夜扣门借物占

冬天的一个傍晚,邵康节先生刚拥炉坐下,有人扣门,先扣一声便停,接着又扣了五声并说要借东西。邵先生要敲门的人不要先说借什么,让自己的儿子占一卦,看是借什么?先扣的一声为乾,作上卦;后扣的五声为巽,作下卦。乾一巽五之和为六数,加上酉时之数十,共十六数,除六得动爻四。

乾1÷8„„1乾 巽5÷8„„5巽 1+5+10=16÷6„„4爻动 卦象:天风姤卦变巽卦。

断:儿子说,金短木长,所借是锄头。邵先生说,不对,一定是斧子。

分析:观全卦,三个乾金,两个巽木,为金木之物,金短木长,所借为斧。一问借物之人,果然是借斧子。邵先生说:“起数还必须明白事理。用卦推测,傍晚怎么会用锄头呢?必然是斧子,大概是急着劈柴。”推数又必须明白事理,是占卜的重要原则。数不以理推测,就得不到推数的奥秘。

(三) 1985年12月8日下午3点35分,有人问今晚7点半中国女排在北京迎战世界明星联队,谁胜谁负。

乙丑年十月二十七日申时。

2+10+27=30÷8„„6坎 30+9=39÷8„„7艮 39÷6„„3三爻动 卦象:水山蹇变水地比

分析:外卦为水,为中国女排;内卦为土,为明星联队。虽土克水,但在冬季,为水,临月建。水旺,土为休囚。中国女排必胜。

卦气:

春季: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 夏季: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 秋季:金旺,水相,木死,火囚,土休 冬季:水旺,木相,火死,土囚,金休

佛教文化简介

 有关论述 培根:

粗知哲学,每使人倾向无神论,然而精研哲学,则使人皈依宗教。

恩格斯:

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辨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爱因斯坦:

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现代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罗素:

各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孙中山:

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章太炎: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人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用的。

梁启超: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陈独秀:

佛法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佛陀教育,是释迦牟尼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 佛教的基本内容:

“诸法实相”,即宇宙人生的真相。

 佛教的宗旨: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佛法与现代科学

 物理学

* 相对论

质能转换 一真法界

时空相对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

美国航天航空管理局NASA 斯丹〃奥顿莫博士 * 量子力学

波粒二象性 楞严经卷三:“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走入山水养心性下联篇五
《为人处世与心性修养(g5)》

为人处世与心性修养

文/郭祥海

李嘉诚曾说过: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让人听你的。李嘉诚教育他儿子反复强调:“要令别人对你信任。不只是一个商人,一个家亦是无信不立。”他又说过: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谈论生意,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 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那么如何来做人呢?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用记叙文体系,也可以用议论文体现,还可以用说明文等不同方式来体现。所以文章的好坏不仅在中心思想上,还要对表现形式的重视。同样我们做人也是如此“人品”就相当于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做人、处人、做事和处世就相当于体现中心思想的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

“人品”就像黄金一样,黄金的生产过程是是通过含金的矿石不断冶炼萃取提纯而成,黄金的纯度(也就是含金量)取决于冶炼萃取提纯技术水平高低。那么同样人品的纯度(也就是含金量)取决于心性修养技术水平的高低。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所以“为人处世与心性修养”是需要高人指路的。

接下来我们详细分解一些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心性修养和如何得到高人指路。接下来我们逐一分解一下:

一.为人处世。

前面已经谈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用记叙文体系,也可以用议论文体现,还可以用说明文等不同方式来体现。同样我们做人也是如此“人品”就相当于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做人、处人、做事和处世就相当于体现中心思想的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做人人和做事通常指的是内在的态度,而处人处事通常指的是外在的方法。

1.如何做人。做人的关键:诚恳、信义、宽厚、有情有义。

2.如何做事。通过做事来体现“人品”,做事的关键:发心行愿、因人成事、整合资源、重视对手、防范小人、把握机会、内外支持、高人指路、避开阻力、用心专注、持之以恒、增加福报等。

3.如何处人。人与人不能和谐相处的原因: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以自己为中心(我执) 、没有让对方感受到您的“善意”等。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则有:知己知彼、换位思考、学会妥协 、不见他人过、用别人喜欢的方式相处、让对方感受到受“尊重”四无量心原则、舍得吃亏原则、利他无我(空性原则)、杜月笙的三碗“面(场面、脸面、情面上要过得去)。

4.如何处事。处事要正确认识与对待下面这几种情景:治世与乱世、荣辱、成败、沉浮、两难、利益。处事的要点是:准确判断(识人、识事、识机)、因势利(义)导,随机应变,问心无愧;知晓两难、有效兼顾、达成合理;从容淡定、进退有据、有破有立。除此之外还有注意:不与恶者交、不滥他人事、不自誉毁他、莫轻信他语。

二.心性修养。

前面已提过“人品”就像黄金一样,黄金的生产过程是是通过含金的矿石不断冶炼萃取提纯而成,黄金的纯度(也就是含金量)取决于冶炼萃取提纯技术水平高低。那么同样人品的纯度(也就是含金量)取决于心性修养技术水平的高低,所以儒释道都是提高“人品”纯度的核心技术。下面分别是曾国藩“人品”提纯案例。

案例:曾国藩的蜕变案例

曾国藩30岁前的问题有虚伪、浮躁、傲慢、好色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虚伪:畏友邵懿辰指出他的缺点就是“伪,谓对人能作几副面孔也。”

浮躁:曾国藩在日记中说,四月份“留馆”之后,他“本要用功”,但“日日玩憩,不觉过了四十余天”。他总结自己四十多天内,除了给家里写过几封信,给人作了一首寿文之外,“余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日日无可记录”。

傲慢:在北京的最初几年,“高已卑人”,“凡事见得自己是而他人不是”这最常见的人性缺陷在他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他接人待物,不周到之处甚多。他的几个至交都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的“傲慢”。

好色:曾国藩日记中多次记载自己犯这样的错误:在朋友家看到主妇,“注视数次,大无礼”。在另一家见到了几个漂亮姬妾,“目屡邪视”,并且批评自己“直不是人,耻心丧尽,更问其他?”

曾国藩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严重性之后,曾国藩决定痛改前非,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用诚恳对置虚伪、用恒心对治浮躁、用戒慢对治傲慢、用戒色对治好色。尤其是理学大师倭仁的指路:曾国藩曾这样描述倭仁的日课,“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起,今三十本矣。”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日起,曾国藩开始学着倭仁开始日课。他在给弟弟们的信中介绍说: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

曾国藩所用的心性修养方法是儒家的方法,那么儒释道心性修养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1.儒释道心性修养的共同点。儒释道共通之处在于“正心诚意”用《大学》里的话可以把它们总结起来:正心诚意。“正”作为动词,人们的心性结构不圆满、浮躁,所以需要“正”。所谓“正位凝命”,就是说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安分守己,而“凝命”,命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如何把握住它,这些都需要把心放正;“心”就是智慧,像电脑一样不要有垃圾负担才能运作得好,所以心要放正不能放斜了。作为动词的“意”,包括情感、意志等包括道德的很多内容都属于意的范畴。“心”是理智,“意”是情感,理智和情感都要放正,人才会优秀。作为凡人,就需要“正”和“诚”这样的动作和过程来达到“正心诚意”,才能成为圣贤。

佛家讲的就是“明心见性”,明心是要诚心,见性就是诚意。道家来讲则是“返本归朴”,也是需要正心诚意、恢复人的本真状态,所谓“真人”就是没有社会污染、恢复到纯自然状态的人。所以“正心诚意”四个字可以贯穿儒释道三教。除此之外戒定慧也贯穿儒释道三教。

2.儒释道心性修养的不同点。果位:儒家-圣人、道家-仙人、佛家-成佛;方法:儒家-三纲

八目、道家-顺其自然、佛家-八万四千法门;关系:儒家-人伦、道家-人与自然、佛家-我与无我;侧重:儒家-性、道家-身、佛家-心;南师论述:儒家-米店、道家-药店、佛家-百货店。

一个人不管用儒释道哪家方法修养心性,衡量的主要标准由:是否越来越善良、是否越来越宽容、是否越来越谦逊、是否越来越无私等指标。

三.高人指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以前关于儒、道传统文化方面的书也看过了一些,也认识了几位高人:知道善良仁爱的重要性。一时一地心存善念是没有问题,可是二六时中长久保任善念是保任不住的。所以没有找到有效的保任方法,心里一直不踏实。直到我接触到满一上师(陈泉州)和他弘扬的密宗宁玛派大圆满法后我看到了希望,找到“人品”提纯的核心技术。我先从密宗大圆满法谈起:密宗的全员教法、次第教法和尊师重教对于我学理工科的人来说非常容易接受;大圆满法中的九次第、七抉择见我非常认同;看到180天的修学法本我找到落地的方法。找到了法只是找到了路,但是走路得有领路人。我领路人就是满一上师(俗名陈泉州,在家人)。他是慈航集团董事长、河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石家庄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满一上师数次远赴康藏地区,早年皈依十世班禅大师,皈从大圆满成就者晋美彭措法王如意宝、阿秋法王、谢尔洛堪布,获得极密大圆满心髓口传。满一上师在佛教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人士。可是对师父信心建立是有一个过程的:从刚开始将信将疑现在的深信不疑。我对师父的信心主要从下面的四个方面建立起来的。

1.从师从何人上。满一上师数次远赴康藏地区,早年皈依十世班禅大师,皈从大圆满成就者晋美彭措法王如意宝、阿秋法王、谢尔洛堪布,获得极密大圆满心髓口传。经数十年刻苦修行,成为汉藏两地公认的获大成就者、活佛(获得阿秋法王等大成就者的印证)。师父既有格鲁派的传承又有宁玛派的传承,还有萨迦派、唐密等传承,认为师父是密宗修行集大成者,是密宗修行的百科辞典,跟师父学就没有必要找其它门派了浪费时间,耽误修行。

2.从论述专著上。自从皈依满一上师后,他的著作(《圣道指归》、《了道》、《自在之道》、《佛法答疑》等)、视频录音、文章等都反复学习过。有不透彻理解之处把所有书籍和文章拿出来关于此处的论述做比对。这对增强佛法的信心和上师的信心非常有帮助。满一上师的主要观点(部分)有: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单纯的利他是最究竟的慈悲;修心第一要修去分别心;真心待人,皆有感知;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因果。

3.从弟子修学受益上。满一上师弟子从国内到国外都有:有的是加拿大总理、蒙古国的副总理、泰国的陆军参谋长、国内的将军部长、上市公司总裁、企业高管、明星艺人、工人、农民、大学生等。由于在上师身边工作了解情况比较多一些:在实证佛法证悟成就的师兄也大有人在;有一些师兄走投无路皈依上师,上师慈悲加持,用心修学佛法后家庭事业财运都有很大转变,飞黄腾达的也大有人在;我所接触有三个癌症患者皈依上师,上师慈悲加持,用心修学佛法后癌细胞都没有了。

4.从功德成就。早年皈依十世班禅大师,在格鲁派教言下证悟成就。满一上师从来不向弟子要供养,上师创建领导的集团公司是独具佛教色彩的总资产达上亿元的企业集团,它以佛教的随缘善巧将佛教思想、文化与社会实际完善圆融,构成了企业文化精髓。集团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弘法利生使命感,对海内外八十九座寺院进行了捐助。尤其是上师创建的极乐寺(河北灵山佛文化景区 )是实修实证的正法道场,在一百年内以培养五百位大成就者为目标。来参加法会、学习班的弟子分文不收,对社会上的法事超度也是分文不收,为了接引更多人修学佛法,走向解脱之路,景区门票也是分文不收(中国独一无二的“财富宝塔”、与布达拉宫相似程度超过90%的“兜率宫”、汉地独一无二的“时轮金刚塔”神态各异的“罗汉苑”、自然山形的弥勒佛坐像等)。

纵观中国历史从宋末以后(崖山之役无汉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品纯度”在下降,尤其清末以后到现在“人品纯度”下降极为严重,尤其是当今社会诚信缺失,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了。复兴儒释道传统文化、尊师重道提高“人品纯度”已经刻不容缓了!希望有志之士担此重任,弘扬儒释道心性修养之学提高整个民族的人品纯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走入山水养心性下联篇六
《从陶、韦之辨看心性论对朱熹山水诗的影响》

走入山水养心性下联篇七
《平心入境、调养心性——浅谈书法养生之道》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