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心态的诗词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调节心态的诗词篇一
《从林则徐的流放诗看其心态调适之途径_杨丽》

第26卷第3期2010年9月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XINJIANGEDUCATIONINSTITUTE

Vol.26.No.3Sep.,2010

从林则徐的流放诗看其心态调适之途径

杨丽,唐彦临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要:文章以林则徐的流放诗为依据,对林则徐在流放期间心态调适之途径进行了探讨。向朋友倾

诉、关切他人忧患、知恩感恩情怀、勇于承担责任、忧国忧民的大爱等是林则徐丰富情感的表现,是他调适平衡、淡化个人忧愁、成就人生辉煌的途径。

关键词:林则徐;流放诗;心态调适;途径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88(2010)03-0100-05

“中原果得销金戈,两叟何妨老戍边。”多么豪迈豁达的诗句!这是林则徐流放新疆出关前写给好友邓廷桢《将出玉关,得嶰筠前辈自伊犁来书,赋此却寄》之二诗中的名句,这两句诗再现了林则徐矢志不移的拳拳爱国忠心,并以其豁达乐观、置个人忧患于不顾的赤子情怀令读者感奋。

何以能在仕途逆旅和人生困境中唱出如此高昂豪迈的心曲,使自己顺度艰难困苦的三年流放生涯,给后人以爱国主义的熏陶和逆境中精神上的抚慰?究其原因,在于林则徐善于用各种减压方法使自己达到心态的平衡,从而顺度人生中的逆旅。记叙流放心路的诗歌就是他调适心态的手段之一,这些诗歌“作为真理的呐喊、正义的呼唤、战斗的檄文,融合了风骨美、情感美、文采美,产生

了很高的审美价值”。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这位伟人善于化解忧患、调适心态的几种途径。

重情尤其是重视友情的人,这从他赠答诗的数量之多就可以证明。在他150余首流放诗中,赠答酬唱诗就有110余首,占流放诗总数的一多半。如《壬寅二月,祥符河复,仍由河干遣戍伊犁。蒲

城相国涕泣为别,愧无以慰其意,呈诗二首》《次韵潘功甫舍人见赠三首》《和王仲山司马见赠原《留别海》《寄酬梅生见赠,五叠前韵》《送嶰韵》

筠赐环东归》《题山水绝句为布子谦将军布彦泰》等。这里有他的上级,有他的同僚,有他的朋友,更有禁烟抗英抵抗外侮时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相知相助,在仕途失意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鼓励,互相安慰,通过诗章赠答,倾诉内心的苦闷,排解心中的忧伤,消解心灵的压力,达到心理的平和。

如林则徐1841年7月23日接旨革职流放伊犁,次日离开镇海,赶到杭州,在这里林则徐会见了自己的故友旧属,旧属们诗酒相送,对他精神上给予莫大慰藉,他答诗道:

惜别群公各感秋,酒痕襟上话杭州。传书犬欲寻黄耳,瞻屋乌难换白头。相送莫贻临贺累,有心都寄夜郎愁。追谈往事还西笑,多少羁臣出节楼。

———《同庄赠诗六章,次余题萝月图韵。复叠前韵答之,并谢武林诸君赠行诗册》之二

一、在与友朋的倾诉中消解失意的苦闷

人生如行舟,总会遇到逆流、暗礁和风浪。当

苦闷、忧愁或失意、坎坷袭来时,对他人倾述可以有效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达到心理平衡,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倾诉排泄法”。林则徐是一个极其

[收稿日期]2010-04-23

[作者简介]杨丽(1963-),女,四川宜宾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古典文学及西域文学;

唐彦临(1969-),女,山东临清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女性文学及西域文学。

100

杨丽唐彦临:从林则徐的流放诗看其心态调适之途径

诗中述说了自己出关时的复杂心情,表达对杭州故友旧属诗酒相送情谊的感谢以及自己不愿连累他们的复杂心情。仕途失意、流放偏远的愁苦在对友人的倾诉和笑谈中宣泄了、淡化了,这对他流放期间保持身心健康,并能在逆境中积极有为,起了积极有效的疏导作用,同时也造就了其诗苍凉而又豁达乐观的高亢之音。他在江苏做巡抚时的旧属陈德培听说林则徐要路过他为官之地时,在安定县驿站先期迎接,陪入兰州,再送至凉州,并呈诗四章表达他对林则徐的崇敬仰慕之情。其中“能忘宠辱气平和,信比神仙谪大罗”“河汉微云心共淡,关山秋月节同清”(《壬寅仲秋,前两广制府林少穆先生西戍伊江,培自安定县之秤钩驿东迎,即送至凉州西迈,车中百感交萦,赋成四律》)诸句对林则徐的豁达心胸和冰清玉洁的高尚品德给予赞赏。林则徐次韵奉答,以“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等诗句倾述了自己深厚的爱国情怀,以“羁怀却比愁云淡,天外无心任卷舒”(《子茂薄君自兰皋送余至凉州,且赋七律四章赠行,次韵奉答》)的豁达乐观,回应了陈德培的关心和爱护。在这多方位的感情交流中,林则徐释放了心中的愁情。

在林则徐的赠答诗中,给邓廷桢的就有28首之多。邓廷桢字嶰筠,是与林则徐在禁烟抗英的斗争中并肩作战并一起革职流放伊犁的民族英雄。有着深厚战斗友情的他们在艰险困苦的流放之地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在频繁的交往和诗词唱和中搀扶前行。林则徐将出关时,邓廷桢去信表示关切,林则徐作诗《将出玉关,得嶰筠前辈自伊犁来书,赋此却寄》以示感谢:“与公踪迹靳从骖,绝塞仍期促膝谈。他日韩非惭共传,即今弥勒笑同龛。扬沙翰海行犹滞,啮雪穹庐味早谙。知是旷怀能作达,只愁烽火照江南。”表达了他流放边远仍期待和邓廷桢促膝交谈的愿望和旷达忧国的情怀。邓廷桢随即又赋《少穆尚书将出玉关,先以诗二章见寄,次韵奉和》诗奉答,以“浮生宠辱公能忘,世味咸酸我亦谙”互相勉励。当得知邓廷桢获释东归的消息后,林则徐立即赋诗《送嶰筠赐环东归》:“得脱穹庐似脱围,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一鞭先著喜公归。

是非?漫道识途仍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天山

古雪成秋水,替浣劳臣短后衣。”在对友人结束

流放而喜悦的同时,抒发了休戚与共的战斗友情。友情的滋养和感情的分解使他的忧愁淡化

“试问了,林则徐胸怀为之开阔,变流放为逍遥。

双幢开府日,可能恣此两逍遥?”(《元夕与嶰筠饮,遂出步月,口占一律》)

二、在对他人忧患的关切中淡化自己的愁苦

将自己的感情移植到其他的人或物上,关心忧虑他人,仁人爱物,通过对他人忧患的承担和对身边万物兴衰成败的感悟中分解淡化自己的愁苦。这是心理学中的“移情法”。林则徐是一个胸怀博大、感情丰富的人,对古人和友人的不幸遭遇深感不平,感同身受,极为关注,并在关心他人中转移了自己的情感,淡化自己的愁苦。历史上有许多由政治悲剧造就的苦难英雄,苏轼堪称之最,然而苏轼却能豁达乐观地顺度人生,成为历代士大夫的人格典范,自然也影响着林则徐的

“无端白鹤新居卧,又触乌台旧案诗”流放生活。

(《又次邓子期尔颐坡公生日原韵,时有他感》);“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之二),用苏轼乌台诗案的不幸遭遇和苏轼临赴狱时借用宋代杨朴典故安慰担惊受怕的妻子的故事,安慰家人,在对苏轼不幸遭遇的笑谈中淡化了自己人生的不幸。

林则徐赴戍地途经杭州时,约见了不少故友旧属。其中,张珍臬(字同庄)十年前曾被流放新疆,绘有《萝月听诗图》。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时,张珍臬曾向他索题。由于政务繁忙,林则徐只为其图写了题目。六年后的今天也将流放新疆的林则徐与张珍臬重逢于杭州,才有闲暇晤谈,感怀身世,同病相怜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题图诗《乙未在吴,张同庄明府珍臬出〈萝月听诗图〉,冗中仅题额应之。辛丑重晤武林,则余亦有荷戈之役矣,率成志感》:

谪宦东归已十秋,玉关怀旧感西州。从戎大漠追狐尾,惜别将军揖马头。诗梦俄惊梁月堕,边心遥逐塞云愁。谁知卷里濡毫客,垂老凭君问戍楼。

在感怀张珍臬流放新疆时冰天雪地的艰苦

101

第26卷第3期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9月

生活和夜半惊醒的情景中预想着自己将来的境况,倾诉自己心中的愁情。

林则徐是一个有情趣而又心思细敏的人,对生活中的云卷云舒、鸥波雁字都有深刻的感受,能从不同生活细节或场景的观察中感悟生活的哲理,使自己在大自然的天然之趣和自然规律中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感情的净化,达到心理的平

“万里鸥波看浩荡,一天雁字任纵横”(《次衡。如

韵潘功甫舍人见赠三首》之一);“雪窖冰天亦壮游,舟山海市且消愁”(《次韵潘功甫舍人见赠三首》之三);“羁怀却比秋云淡,天外无心任卷舒”(《子茂薄君自兰皋送余至凉州,且赋七律四章赠

);“飘紫却疑新柳起,压枝还助老行,次韵奉答》

(《和嶰筠〈立春前一日雪〉韵》)。以随意纵松坚”

横的鸥波雁字、变幻莫测的舟山海市和舒卷自如的秋云表明了自己忘怀功名利禄的淡泊心志,以雪压青松松更坚写出了自己的坚贞不屈和高洁品格。林则徐在对身边事物的细致体察中转移了自己的愁怀。

儿送过数程,犹不忍别,诗以示之》)这些离别前说给家人的话绝非口是心非之语,而是发自肺腑,语重心长,表明他对皇上从前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充满感激。在送嶰筠东归时他深情地说:“雷霆雨露总君恩”(《送嶰筠赐环东归》)。在接到赐还东归的圣旨后,林则徐写诗四首纪恩述怀:“瓢泊天涯未死身,君恩曲贷荷戈人。放归已是余

;“雨露雷霆皆圣泽,关山生幸,起废难酬再造仁”

冰雪此归程。衔恩正对轮台月,照见征袍老泪倾。”(《乙巳子月六日,伊吾旅次被命回京,以四五品京堂用,记恩述怀》)这种知恩感恩的通达一定程度上消释了他失意的情怀。

此外,林则徐的感恩之心还表现在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激上。当1840年10月道光帝将林、邓革职,留粤查问的消息传到广州时,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响。据林则徐《庚子日记》9月29日记载:“连日铺户居民来攀辕者填于衢巷,皆慰遣之;其所制靴、伞及香炉、明镜等物俱发还,惟颂牌数十对寘于天后宫。”颂牌上有“烟销瘴海”“威慑重洋”“民沾其惠,夷畏其威”“助留东粤,泽遍

“甘棠遗爱”等字样,对他禁烟抗英的丰功南天”

伟绩给予了高度赞颂和巨大声援。林则徐作诗四首,表达他对广东父老乡亲厚爱的感激以及愧对朝廷和民众的心情:“此涕谁为设,多惭父老情”“茹荼心事苦,愧尔颂甘棠”“旧惭持汉节,才薄负

(《庚子岁暮杂感》)。中朝”

诸如此类的感恩情怀在林则徐的赠答诗中还有不少。在感激中感受别人的好、别人的恩,个人的忧患愁苦被感恩、报恩情怀所取代,自然变得淡薄了、稀释了、无足轻重了。

三、在知恩感恩的豁达中缓解内心的压力

知恩感恩是一个健全人应有的情感素质和

做人的基本准则。知恩感恩的人更容易满足,也更容易原谅他人的过失。对他人的感恩更容易给自己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感恩中宽恕,在宽恕中求得自己心灵的慰藉。同时,知恩感恩之情还能使自己的感情有所寄托和回报,是缓解内心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林则徐是一个通情达理而又感情丰富的人,他的流放诗体现了深广的感恩报德之情,表现在对道光皇上的感恩戴德上。林则徐在朝中以精明强干、政绩卓越而颇受道光帝信赖和宠信,多次受到嘉奖和升迁。尽管在“虎门销烟”后,为了自己的统治,道光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罪责全

邓身上。但是,作为深受儒家思想教育部推到林、

熏陶的传统士大夫,林则徐忠君之心不改,即使对待不公的流放也能站在理解君王的立场上给以达观的解释:“谪居正是君恩后,养拙刚于戍卒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之二)“朝廷宽大恩,荷戈赴边圉。天其重要荒,吾岂惮行旅。”(《舟102

四、在担当责任的勇气中减轻心理的负担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是工作还

是生活,都会有各种自己不曾预料的失误、失利

面对这些挫折时,一些人不从自身找原或失败。

因,或诅咒老天瞎了眼,或叹息自己运气不佳,不是愤愤不平,就是怨天尤人。表面上看他把郁闷愤慨发泄出去了,其实,更深的怨愤和自卑等不良的情绪却积聚到了内心深处,反而加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面对失误和失败,勇于承担责

杨丽唐彦临:从林则徐的流放诗看其心态调适之途径

任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意识,也表现出一个人心胸的豁达。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减轻了自己的心理负担,避免了在对他人的抱怨指责中积累愤懑,或在自怨自艾中沉淀幽怨,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林则徐禁烟抗英是中华民族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的壮举,在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给他巨大声援和公正评价的是深受其利的广州

1858年,马克思发表了著名的《鸦片贸易老百姓。

史》,在论证中国政府采取非常措施反击英国鸦片侵略的正义性时指出:“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

毁走私的鸦片,造成了第一次英中战争的起因。”1957年10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回顾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历程时说:“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

③多年。”

的责任,其心胸、境界、胆识令人敬仰。如此的责任感,自检的勇气,豁达的为官心态,必然能正确乐观对待仕途的升迁和人生的荣达,这正是林则

英名远徐在流放失意的逆境尚能建立赫赫功业、

播塞外边城的重要原因。

五、在忧国忧民的大爱中消融个人的私愁

林则徐出生于一个贫困的下层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宾日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

关心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注重人,他忧国忧民、

经世致用之学。作为一个私塾先生,他把最好的教育给了他的儿子林则徐。林则徐只有四岁时,林宾日就将他带到馆内念书,“恨不得将平生所学全部知识及全部抱负都倒将给他……不仅如此,林宾日平日还经常向林则徐讲述历史上的民

反抗外族入侵的动人故事”。族英雄精忠报国、

1798年,林则徐14岁入鳌峰书院学习,书院山长郑光策是一位有气节且重视经世致用之学的正直学者。书院教授陈恭甫是清代著名的大汉学家,抨击时弊,正直敢言。正如隗瀛涛在《林则——制夷之梦》中所说:“围绕在少年和青年时徐—

代的林则徐身边的亲人师友,都是一批比较正直

蓬勃向上、积极入世、挥斥方遒之辈,他们朴实、

在思想上都不约而同地倾向于当时正日益兴起的以今文经学为武器的经世致用思想。他处于这样浓郁的进步文化氛围之中,在这些意气相投的人们的帮助引导和砥砺激励下,眼界渐开,了解社会与探索社会的愿望渐增,爱国爱民救国救民

这段话把林则徐爱国忧民思想形成之心渐切。”

的渊源讲述得十分清楚。

周轩在《林则徐诗选注》后记中说:“正是林则徐坚定不移的爱国之心,激励了近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

⑥,“他正是以为民造福的精神,所到之精神财富”

处,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受到热烈迎送……清代流放在新疆的高官大吏不在少数,可只有林则

徐获得人民的长思久仰,相颂至今!”林则徐爱国爱民的博大感情足以和杜甫相媲美,笔者曾在《论杜甫与林则徐爱国诗作及比较研究》中对此也有所论述。正是这种博大深沉的爱国忧民情

103

因功获罪的不公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但林则徐却十分通达地对待这件事,他不仅不推卸责任,不逃避责任,反而自责自己的能力有限,没能很好地完成皇上交给的重任:“椟中龟玉知臣罪,敢道升沉付等闲”(《次韵潘功甫舍人见赠三首》),用《论语·季氏》“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之意说:龟玉在匣子里毁坏了是管理龟玉的官员的过错,皇上对我委以重任,可我辜负了皇恩,未能很好地完成使命,只能听凭处置了。又如“精卫原址填海误,蚊虻早愧负山多”。(《壬寅二月,祥符河复,仍由河干遣戍伊犁。蒲城相国涕泣之一)用精卫填为别,愧无以慰其意。呈诗二首》

海的神话和蚊虻负山的典故比喻自己就像精卫填不平大海,蚊虻负不起大山一样,惭愧自己才能低微却身负重任,力不能及。“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之二)。意思是说: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精疲力竭,力不从心。以我这衰老之身、平庸之材,一再担当朝廷重任,是定然不能支撑了。林则徐在《程玉樵方伯德润饯余于兰州藩廨之若己有园,次韵奉谢》诗中说:“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自责自己未能有更好的办法有效扫除英国侵略者的凶焰,想起以前在广州训练水军、整顿海防的事,内心感到十分惭愧。作为虎门销烟的功臣却能毅然承担起禁烟抗英战争失败

第26卷第3期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9月

感,使林则徐个人的恩怨情愁淡化了、消融了、平复了。这种爱国诗句在他的流放诗中触目皆是:“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壬寅二月,祥符河复,仍由河干遣戍伊犁。蒲城相国涕泣为别,愧无以慰其意。呈诗二首》之二)“犬羊”指英国侵略者。诗句意为:我晚年被流放到边地伊犁没什么可叹的,只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制服英“忠宜补过先防口,志在安危岂顾身”国侵略者;(《壶舟以前后放言诗寄示,奉次二首》)是说忠心补过固然应当言辞谨慎,可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安危,我们又哪里能顾及自身的荣辱祸福呢?其他诸如“但祝中原靖,奚辞绝塞艰。只身万里外,休戚总相关”;“谪宦敢辞投雪窖,捷书犹冀靖天骄”(《西行过洛,叶小庚招入衙斋并赠两诗,次韵奉答》);“江海澄清定何日,忧时频依仲宣楼”(《张仲甫舍人闻余改役东河,以诗志喜。因叠寄谢武林诸君韵答之》之二)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林则徐关心时政、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在对

百姓命运的担忧和对国泰民安的向往国家前途、

中,林则徐个人的私情隐退了,放眼远大,心系国

事,心念百姓,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个人的私愁。

经过以上途径对心态的调适,林则徐在流放期间的忧愁淡化了,创痛平复了,心态平和了,爱国忧民的感情更加博大深沉了,情调更豪迈放达

了,也因而谱写出了一曲曲立功西域、扬名边陲的人生乐章。

注释:

①⑥⑦周轩.林则徐诗选注[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

版社,1997:310,309,314.

②马克思.鸦片贸易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8.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90.

——林则徐传[M].成④⑤屈小强,隗瀛涛.制夷之梦—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8,15.参考文献:

[1]周轩.林则徐诗选注[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

社,1997.

[2]王小章.中国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8.

——流放伊犁[M].乌[3]周轩,刘长明.林则徐在新疆—

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3.

AnAnalysisofLinZexu'sWaysofAdjustmentofHisMentalStateReflectedfromHisPoemsDuringHisExile

YangLi

TangYan-lin

(CollegeofHumanities,XinjiangUniversity,Urumqi830046,Xinjiang)

Abstract:ThispapermakesananalysisofLinZexu'swaysofadjustmentofhismentalstatereflectedfromhispoemsduringhisexile.Suchwaysare:talkingwithhisfriends,beinggrateful,takingupresponsibilitywillingly,loveforthepeopleandthecountryandtheseeffectivewayslessenhispersonalsufferingsandensurehiscareersuccess.Keywords:LinZexu;Poemsinexile;adjustmentofmentalstate;ways

[责任编辑:高芳]

104

调节心态的诗词篇二
《论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

论陶渊明进入田园诗境界的心理与艺术调整 作者:郭琪

来源:《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分析,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诗人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运用文艺心理学方法揭示陶渊明创造的田园境界超越农村现实生活的理想世界,是经过诗人提炼、加工、升华的艺术产物,也是“陌生化”了的产物,阐释这个审美过程之所以能够得到实现,是由于诗人进行了一定的心理与艺术调整。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境界;调整

东晋著名大诗人陶渊明用优美文笔创造了一个让世人向往的田园世界,也因此被后世称之为“田园诗人”,似乎陶渊明是一个极为“静穆”的诗人。“有风南来,翼彼新苗?”(《时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子俨等疏》),酒兴所之,便“不觉知有我”(《饮酒》十四)。俯仰宇宙,物我皆忘。无论登高、望远、怀古或采菊饮酒,都能使他升发出一种恬然自得之情。难道他所生活的农村世界真的那么美好吗?不是的,这个田园世界是经过诗人提炼、加工、升华的艺术创造物,是诗人进行了一定的心理与艺术的调整。

一、诗人所处的时代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晋代腐朽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遭到无理的压抑。他的曾祖父陶侃虽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但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也不同于寒门。陶侃出身微寒,被讥为“小人” 、“溪狗”,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的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政治黑暗。这充分证明当时社会黑暗,并非是他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美好。

二、诗人生活的农村现实

(一) 作者生活的农村十分凋敝。作者对此有过零星的记述“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归田园居》),这个现实与陶渊明笔下美好的田园世界存在着差异与冲突。

(二) 陶渊明生活的外部环境十分凋敝。他自身在农村的生活也处于一种十分窘迫的境地。这个窘迫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陶渊明对此有大量描写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永贫士》);“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饮酒》),可见他的生活是多么窘迫。

综上所述可见,无论是陶渊明所处的历史时代还是他所生活的农村现实都与他诗歌中所创造的田园世界是有巨大差异的。诗人能够在如此窘迫的现实中,克服内心理想与现实状况的巨

大矛盾和反差,克服自身的分裂,而创作出一曲曲优美的田园交响诗,他主要依靠的是心理与艺术的调整。

第一,儒家的社会理想学说和道家修养理论。陶在诗文中多次表述自己从小爱儒家经典,赞成儒家“仁义”道德和反对攻伐取利的社会理想。但对陶渊明影响较大的,不是儒家学说中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和君臣忠义的正统等级制度观,而是儒家学说中带有原始宗法意味的上古大同世界学说和人身道德修养理论。他认为有人特别是自己有孤介的本性,这种高尚的本性在“人间”得不到实现,只能努力保持它不变,而在“田园”世界才可能真正的实现。

由此可见,他重视的主要是自身修养,自身价值和个体精神的欢乐。在他的思想征途上,尽管儒家学说远不够用,但儒家的伦理学说给了他很大力量。这种以儒家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个体自我完善的方式,是陶渊明在艰苦生活中保持心理平衡反的一个重要生存方式,也是他得一进入田园艺术审美境界的必要前提。

第二,古代隐士高士的榜样。

陶渊明在其思想经历中,还非常推崇古代隐士和高士,他几乎是不厌其烦地连篇累牍地歌颂这些古代人物,到了可与“篇篇有酒”相媲美的程度。这些被歌颂的隐士大都是儒家学说推崇的一些经典人物。从《咏贫士》七首这组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隐士们在陶的困难处境中,给予他多么大的思想力量。他在这组诗中承认,有时为生活困顿而气恼:“闲居陈厄,窃有愠见言”(《咏贫士》其二)但靠古代贤人支撑自己,他便转而在古代隐士中驰骋感情,用笔墨构造了一个理想隐士贤人荟萃的小天地寄托情感。对于这些古代隐士,陶渊明大体抽出了他们的政治内容,决非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抽出了他们的政治内容,只取他们高洁的人品或其中某一点为自己所用。

这是陶心理调整的核心,他在这种精神状态中,进入到艺术创作活动里面去,从而发现和创作了自然平静美好的田园世界年。

第三,道家佛家思想。

佛道两家思想是陶的另一个支撑点。他赞扬孔子,但又有点将孔子道家化的倾向。魏晋玄学对他也有影响。但他并不沉溺于老庄和玄谈,他是一个很实际的,脚踏实地的人,做县吏就有劝农之举,做隐士又坚持力耕,与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玄学家很不同。他所思考的都是有关宇宙、历史、人生的重大问题,如什么才是真实的?等等。他的思想既容会了两家的思想,又来自个人的生活实践,具有独特的视点,方式和结论。

对道家佛家的思想观念,陶当然是很熟悉的,他的朋友中就有佛教道教信徒,而且东晋时代的环境也使两种思想有很大的市场,但是陶对两种思想的态度几乎与对儒家一样,他是汲取有用的思想成果作为跋涉人生的武器,而拒绝接受道教和佛教的具体宗教手段与教义,陶溶化

儒道佛各家于一炉,拉开与现实机的烦恼和距离,是有显个人特点的思想体系。陶渊明在所作《自祭文》中,比较客观地描述了自己一生贫困淳朴自得其乐的生活,对比加以最后的肯定。 诚然,陶的人生过程与艺术过程是反复进行的,因为陶渊明在隐居当中清醒人格仍在时时支配着诗人,诗人不可能一味沉浸在那个“美好的田园”中。所以陶渊明的思想的斗争不仅是他进入田园胜境必要前提,而且其斗争的成果与精神也都一样熔铸,凝聚在田园胜境中了。总而言之,围绕陶渊明田园作品中的田园牧歌。人们往往欣赏他的优美田园诗文时,不大注重他的严重的思想冲突。陶渊明的价值不存在于无冲突之中以高洁的人格热诚执着的追索着美好的理想。

参考文献

[1]见李锦全著《陶潜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见《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

[3]见《中国古文学作品选》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4]见《晋书陶侃传》.中华书局1974年排印本。

[5]见《陶渊明》.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

调节心态的诗词篇三
《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4, 364−372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0364

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

郭晶晶1,2 杜彦鹏1 陈玉霞1 彭聃龄1

(1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2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2)

*

摘 要 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情绪词的情绪信息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实验采用评价条件化(Evaluative Conditioning)范式, 将新异刺激(相当于条件刺激, CS)与情绪词(相当于无条件刺激, US)配对呈现, 最后测量被试对新异刺激的喜好程度。三个实验通过设置表面故事, 控制新异刺激与情绪词间的配对关系, 并改变任务的加工深度, 揭示了情绪词调节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的调节不依赖于对刺激间偶联关系的意识以及被试的任务状态,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动化的联想学习过程。

关键词 情绪词; 喜好度; 评价条件化; 偶联意识; 任务状态 分类号 B842

1 前言

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 词汇既可以概括化地描述客观事物, 也可以传达某种情绪色彩。而研究者一般把同时包含概念和情绪这两方面信息的词称为情绪词。大量研究探讨了情绪词所含情绪信息的加工机制。如在行为水平上, 研究者发现词汇的情绪启动效应出现在短SOA中, 而概念启动效应则在短和长SOA下均出现, 这表明词汇的情绪信息的加工可能是自动进行的(Hermans, De Houwer, & Eelen, 1994, 2001; Klauer & Musch, 2002; Klauer, Rossnagel, & Musch, 1997; Murphy & Zajonc, 1993), 而概念信息的加工却包含了自动化和控制性两种过程(Mummery, Shallice, & Price, 1999; Storbeck & Robinson, 2004)。电生理和脑成像的研究也发现, 情绪词加工的时间进程和脑功能图谱与中性词存在着质的不同(Kissler, Assadollahi, & Herbert, 2006; Luo et al., 2004; Nakic, Smith, Busis, Vythilingam, & Blair, 2006)。这些研究表明, 情绪词的情绪信息相对独立于词汇的概念信息, 并对词汇本身的加工具收稿日期: 2009-11-17

有重要的调节作用(Peng, Hu, Liu, Liu, & Ding, 那么, 情绪词的情绪信息是否会影响到其他2006)。

新异刺激的加工, 这种影响产生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揭示语言加工中情绪调节作用的形成机制。

已有一些研究者探讨了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偏好度的影响, 但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研究结果。例如, A. W. Staats和C. K. Staats (1957)发现, 当消极词或积极词与无意义词配对呈现后, 会影响与之配对的De Houwer, Baeyens和Eelen 无意义词的情绪色彩。

(1994)要求被试对中性词和阈下呈现的积极词或者消极词进行配对学习, 结果发现学习后被试对中性词的评价发生了改变, 即情绪词改变了中性词的情绪色彩。然而, De Houwer, Hendrickx和Baeyens (1997)使用同样的刺激材料和程序, 却没有重复出情绪词改变中性词情绪色彩评价的效应。程九清和高湘萍(2004)将无意义的法语句子和中文的褒/贬义句搭配, 每句法语语句紧随中文情绪语句呈现, 要求被试在法语语句呈现后判断其褒贬义。结果发现, 只有当中文情绪语句在阈下呈现时, 被试对法

*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70027009)和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和开放课题基金资助。

通讯作者: 彭聃龄, E-mail: pdl3507@bnu.edu.cn; 电话: 010-58808939。

364

4期 郭晶晶 等: 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 365

语目标句的情绪判断才显著受到与其搭配的中文情绪语句的影响, 倾向于做出与中文语句情绪色彩一致的判断。而当中文情绪语句在阈上呈现时, 却没有发现情绪启动效应。由上可见, 这些结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结果间的分歧可能是由于上述研究所采用的阈下情绪启动范式不能带来稳定的学习效应所导致的。鉴于此, 本研究拟采用学习效果较稳定的评价条件化范式来进一步探讨情绪词对新异刺激的喜好度变化的影响机制。

评价条件化范式(Evaluative Conditioning Paradigm, EC范式)是研究者将某个刺激与情绪性刺激(积极或消极)进行配对呈现, 来观察个体对该刺激喜爱程度变化的研究方法(De Houwer, Thomas, & Baeyens, 2001; Levey & Martin, 1975)。EC范式被广泛应用于味觉(Baeyens, Eelen, & Bergh, 1990)、触觉(Hammerl & Grabitz, 2000)以及跨通道(Schneider et al., 1999)的研究中。例如, Baeyens, Eelen和Van den Bergh (1990)采用人工合成的味道作为新异刺激, 糖作为积极的情绪刺激, 并设置了一种味道像肥皂的消极情绪刺激。结果发现, 当新异刺激和消极刺激配对后, 被试对新异刺激的评价要显著低于与糖水配对的新异刺激。此外, 研究者使用多种情绪刺激(如情绪图片等)在视觉领域也做了广泛探讨(Baeyens, Crombez, Van den Bergh, & Eelen, 1988; Baeyens, Eelen, Crombez, & Van den Bergh, 1992; Levey & Martin, 1975)。

关于情绪刺激影响新异刺激偏好的内在机制, 一些研究者认为被试需要建立起对新异刺激和情绪刺激间配对关系的认识, 有意识的将情绪刺激中的情绪信息迁移到新异刺激中, 只有这样, 情绪刺激才会影响新异刺激的评价(Field, 2000; Pleyers, Corneille, Luminet, & Yzerbyt, 2007; Shanks & Dickinson, 1990)。然而, 很多采用情绪图片作为情绪刺激的EC研究发现, 即使被试不存在对刺激间偶联关系的意识, 他们对新异刺激的评价仍然受到情绪刺激的情绪色彩的影响(Baeyens et al., 1990; Baeyens et al., 1992; Baeyens, Hermans, & Eelen, 1993; Krosnick, Betz, Jussim, & Lynn, 1992)。这种分歧的产生可能由于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偶联意识测验。有的研究采用回忆方式(Baeysens et al. 1990), 有的则采用再认的方式进行测试(Shanks & Dickinson, 1990), 而不同的测验方式对偶联意识检测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为了检验这一假设, 在本研究中, 我们分别采用了灵敏度不同的偶联意识测验,

进一步考察情绪色彩的习得究竟需不需要对刺激间关系的偶联意识。此外, 与情绪图片不同, 情绪词的情绪信息附着于语义上, 其情绪唤起强度远弱于其它类型的情绪材料。那么, 在比较低的情绪唤起的情况下, 情绪词究竟是否会影响新异刺激的情绪色彩, 这种影响的发生需不需要被试对情绪词与新异刺激间偶联关系的意识?本研究将对这些问题做系统的探讨。

已有关于情绪词的研究发现, 实验任务是影响情绪词情绪信息激活的重要因素。例如, 一些研究通过情感启动范式考察了词汇情绪信息激活的机制, 发现当任务要求与词汇的情绪价间有直接关系时会出现情感启动效应, 即情绪信息得到激活; 而当任务要求与情绪信息无关时, 则通常不会出现情绪启动效应(De Houwer, Hermans, Rothermund, & Wentura, 2002; Hermans et al., 1994; Hermans, Van den Broeck, & Eelen, 1998; Klauer & Musch, 2001)。但是, Hermans等(2001)采用情绪价判断和词汇命名任务均发现了词汇的情感启动效应。Spruyt, Hermans, De Houwer和Eelen (2002)的研究发现, 当情绪图片作为启动刺激时, 采用词汇命名任务发现了情感启动效应, 而当情绪词作为启动刺激时却没有发现这种效应。由上可见, 研究者对情绪词情绪信息的激活是否受到被试任务状态的影响并没形成一致的看法, 而不同研究间实验任务的难度以及所采用的材料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分歧。为了更好的探讨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的调节是否受到被试当前任务状态的影响, 我们分别设置了加工程度相似的词汇情绪判断和词汇词性判断, 或加工程度差异较大的词汇情绪判断和词形判断任务, 来进一步排除任务难度差异可能对结果带来的影响。

2 实验一

2.1 目的

采用传统的EC范式, 考察在词性判断和情绪判断两种不同的任务下, 情绪词的情绪信息对新异刺激喜好度的影响机制,并采用回忆的方式来检验被试的偶联意识情况。 2.2 被试

22名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和硕士女生(19~28岁)参加实验。全部采用女性被试,一是为了去除性别间的情绪体验差异(Olofsson & Polich, 2007), 二是因为女性可能对情绪刺激更敏感。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 视

366 心 理 学 报 43卷

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实验完成后获得一定的报酬。 2.3.2 新异刺激 40个不熟悉的韩语字符作为中性的新异刺激, 所有字符都由2~4个部件组成。其中20个与情绪词配对, 另外20个与中性词配对。情绪词与韩语字符的配对关系在被试间进行交叉平衡。新异刺激示例见附录1。

2.3 材料

2.3.1 情绪刺激 共40个汉语双字词, 包含20个消极情绪词和20个中性控制词。消极词和中性词各包

消极词和中性词在情绪含10个名词和10个非名词。

根据《汉价上的差异显著, F(1, 38) = 355.82, p < 0.01。

字信息字典》, 匹配消极词和中性词的频率和笔画数(F(1, 38) < 1; F(1, 38) < 1)。按照项目间设计, 40个刺激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任务中。

2.4 实验程序

刺激呈现和反应记录采用Eprime 1.1实验软件。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评价阶段。实验流程的安排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流程

表面故事:目的是为了降低被试对实验意图的了解以及她们对新异刺激(CS)和情绪刺激(US)间偶联关系的意识。在实验最开始, 通过介绍表面故事和在被试的指尖缠上生物电极使被试认为该实验的目的在于考察按键的生物电反应。表面故事(cover story)如下:

“您好, 我们的实验要考察您的按键与生理反应间的关系。实验中会在您的手上贴上电极, 并持续地记录您的皮肤电指数。您需要完成的任务是……”。

学习阶段1和2:被试在两个学习阶段中分别完成词性判断或情绪判断任务, 学习顺序在被试间平衡。在词性判断任务中, 10个韩语新异刺激固定和消极词配对, 另外10个韩语新异刺激固定与中性词配对, 这20对固定词对在学习过程中随机出现, 每对重复出现5次。学习过程中, 先呈现500ms的注视点“+”, 随后出现一个新异刺激, 持续2000ms后自动消失, 之后屏幕上出现汉字双字词。要求被试既快又准的按键判断该词是不是名词。空屏300ms后, 开始学习下一个刺激。

在情绪判断任务中, 剩余的20个韩语刺激分别固定与剩下的10个消极词和10个中性词进行配对。学习过程与词性判断任务类似, 但当屏幕上出现汉语双字词时, 要求被试按键判断该词是不是消极的。

评价阶段:在两次学习之后, 各进行一次新异刺激喜好度的评价。屏幕上随机呈现1个韩语符号, 要求被试在5点量表上评价对它的喜好度(1表示令人不舒服, 不好的; 5表示令人舒服, 愉快的), 并相应地按反应盒上的数字键。

偶联意识测验:目的是探测被试是否意识到新异刺激与情绪刺激间的偶联关系。测验包含65个韩语字符, 其中40个是实验中遇到的刺激, 另外25个是没出现过的刺激。测验要求被试回答3个问题:1)该韩语符号是否在实验中出现过; 2)如果该韩语符号出现过, 那么在刚才的实验中, 其后跟随的中文双字词是消极词, 积极词, 还是中性词; 3)用5点量表评价对答案的自信程度, “1”代表“完全没有自通过测验的正确率来反信”; “5”代表“非常有自信”。映被试偶联意识程度的高低。

2.5 结果和讨论

为了确认被试学习阶段的认真程度, 分析了两种任务的正确率。剔除超过和低于平均数三个标准差的数据后(少于2%), 词性判断的正确率达到95%, 而情绪判断的正确率达到99%。表明被试认真完成了任务, 对词汇进行了不同的加工, 即词性判断任务要求被试有意识的关注中文词的概念意义, 而情绪任务则要求被试有意识的关注中文词的情绪意义。

被试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 对新异刺激的喜好度评价分数如表1。2(任务类型:情绪判断, 词性判断)×2(词汇情绪性:消极, 中性)的ANOVA分析表明, 任务类型的主效应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1, 21) = 2.14; p > 0.05, F(1, 21) < 1, 表明学习阶段任务的不同不能显著影响被试对新异刺激的喜好度评价; 而词汇情绪性的主效应显著, F(1, 21) = 7.80, p < 0.05, 表明被试对新异刺激的喜好度评价受到与该刺激配对的情绪词的情绪信息的影响。当新异刺激在学习阶段与消极词配对重复出现时, 被试对它的喜好度评价分数会显著变低; 而任务类型

4期 郭晶晶 等: 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 367

对评价分数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被试在关注情绪词的概念意义或情绪信息时, 都会受到其情绪信息的影响, 进而改变对新异刺激的喜好度。

异刺激与同一情绪价的不同中文词匹配, 从而排除词汇的概念意义的影响, 并进一步减少了被试对情绪词和新异刺激间偶联关系的意识。

3.2 被试

表1 不同学习条件下新异刺激的评价分数 23名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和硕士女学生(19~28学习条件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数标准差

岁)参加本实验。全部被试均为右利手, 视力或矫正

词性判断—与消极词配对 1.403.90 2.74 0.79

视力正常, 实验完成后获得一定的报酬。

词性判断—与中性词配对 2.004.20 3.12 0.60

3.3 材料

情绪判断—与消极词配对 1.003.60 2.61 0.65

同实验一。

情绪判断—与中性词配对 2.103.80 3.03 0.43

3.4 实验程序

实验流程同实验一。与实验一不同的是, 在学偶联意识测验中三种问题的正确率和标准差

习阶段, 韩语字符与情绪词的配对关系是随机的。对偶联测验中正确率的单样本T检验如表2所示。

即在每一次新异刺激出现时, 它必须与具有相同情发现, 被试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随

绪价(消极或中性), 但不相同的词汇配对呈现。情机水平(0.5), t(21) = 10.26, p < 0.001, 表明被试对

绪词和新异刺激间不再是固定对应关系。 学习过的词汇具有一定的再认率。而当要求被试判

3.5 结果和讨论 断韩语字符之后跟随中文词汇的属性(消极、积极、

对学习阶段的任务正确率分析发现, 剔除超过或中性)时, 回答的正确率却处于随机水平(0.33),

和低于平均数三个标准差的数据后(少于2%), 词t(21) = 0.96, p > 0.3。另外, 通过对自信度的测量,

性判断的正确率达94% (0.06), 而情绪判断的正确发现被试都比较相信自己的答案。这些结果表明被

率为98% (0.02)。这表明被试认真完成了任务, 对试在实验中没有意识到新异刺激与情绪词间的偶

情绪词进行了相应的加工。 联关系。因此可以说词汇的情绪信息在没有偶联意

被试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 所得到的新异刺激识的情况下影响了新异刺激的喜好度。

喜好度评价分数如表3。2(任务类型:情绪判断和

表2 偶联意识测验的结果

词性判断)×2(词汇情绪性:消极和中性)的ANOVA

问题 正确率标准差

分析表明, 任务类型的主效应和两因素间的交互作

该韩语符号是否在实验中出现过: 0.64 0.06

用不显著, F(1, 22) = 1.02, p > 0.3; F(1, 22) < 1, 说

韩语字符之后跟随的是消极词,

0.35 0.10 明学习阶段任务的不同不能显著影响被试对新异

积极词, 还是中性词:

刺激的喜好度评价; 词汇情绪价的主效应显著, F(1, 对答案的自信程度: 3.00 0.98

22) = 8.78, p < 0.01, 说明被试对新异刺激的好恶感

然而, 虽然我们发现了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评价受到与该刺激配对的情绪词的影响。虽然新异度产生了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 新异刺激是与一刺激在学习阶段与不同的消极词配对出现, 但是喜个固定的中文双字词配对出现, 这就可能致使新异好度评价分数仍会受到情绪词情绪信息的影响而刺激与特定词汇的概念意义产生了联结。在这种情显著变低; 而任务类型对评价分数的影响仍然不况下, 实验一所发现的情绪效应可能来源于词汇的显著。

概念义对喜好度评定的间接影响, 而不是情绪词的

表3 不同学习条件下新异刺激的评价分数

情绪信息的直接影响。为了排除概念意义的干扰,

学习条件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数标准差

我们对实验范式进行改进, 即不让新异刺激与情绪

词性判断—与消极词配对2.2 3.8 2.94 0.46

词一一固定配对, 从而排除情绪词的概念义可能产

词性判断—与中性词配对2.3 4.5 3.13 0.59

生的混淆。另外, 采用这种改进的EC范式, 也可

情绪判断—与消极词配对1.5 4.2 2.83 0.72

以进一步降低被试对偶联关系的意识。 情绪判断—与中性词配对2.2 3.9 3.12 0.54

3 实验二

3.1 目的

改进实验一的范式, 在学习阶段, 使同一个新

偶联意识测验中三种问题的正确率和标准差如表4所示。与实验1结果类似, 被试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随机水平, t(22) = 9.75,

368 心 理 学 报 43卷

p < 0.001, 表明被试对学习过的词汇具有一定的再认率。而当要求被试判断韩语字符之后跟随的词汇的属性时, 回答的正确率仍处于随机水平(0.33), t(22) = 0.54, p > 0.5。这说明范式的改进是成功的, 被试没有注意到实验中新异刺激与情绪词间的偶

联意识。因此在实验三中, 我们将采用更灵敏的偶联意识测验。

4 实验三

4.1 目的

采用改进的EC范式, 考察在不同加工深度的联关系。另外, 通过对自信度的测量, 发现被试还

两种任务下(词形判断和情绪判断), 情绪词对新异是比较相信自己的答案的。

刺激喜好度的影响机制, 并通过更灵敏的偶联意识本实验中, 我们改变了实验范式, 同一个新异

测验来验证被试对情绪刺激和新异刺激间的偶联刺激与不同的中文词配对呈现, 但是词汇的情绪信

意识水平。 息依然对新异刺激的喜好程度产生了影响。偶联测

4.2 被试 验的正确率和被试自信度分数表明被试的偶联意

28名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和硕士女学生(19~28识水平很低。因此, 本实验再一次表明情绪词的情

岁)参加本实验。全部被试均为右利手, 视力或矫正绪信息对喜好度变化的调节并不依赖于被试对新

视力正常, 实验完成后获得一定的报酬。 异刺激与词汇情绪信息间偶联关系的意识。

4.3 材料

表4 偶联意识测验的结果

同实验一、二。

问题 正确率 标准差

4.4 实验程序

该韩语符号是否在实验中出现过: 0.62 0.06

整个实验流程同实验二。与实验二不同的是,

韩语字符之后跟随的是消极词,

0.34 0.09 在一个学习阶段中采用词形判断任务, 即判断屏幕

积极词, 还是中性词:

上所呈现的汉语字符是否是斜体。与词性判断任务对答案的自信程度: 2.96 0.77

(实验一与实验二)相比, 词形判断任务的加工深度较

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均表明, 任务状态不能浅; 在另一个学习阶段则继续采用情绪判断任务。 影响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一方面另外对偶联意识测验进行了改进。整个测验仅我们可以推论情绪词情绪信息的激活不受任务状包括10个韩语新异刺激, 这10个刺激是从第2个态的影响, 即在不同任务状态下, 情绪词的情绪信学习阶段中所使用的20个新异刺激中随机挑选出息均可以激活并对新异刺激产生影响。但还存在另来的。测验要求被试回答的问题是:1)猜测每个新外一种可能, 即词性判断与情绪判断在本质是一样异刺激之后最可能出现哪一种中文词(分别为1个的。情绪判断和词性判断均需要对词汇进行深层的消极词, 1个中性词, 1个积极词); 2)用5点量表评价语义加工, 两者在加工深度上是类似的, 从而导致对答案的自信程度, “1”代表“完全没有自信”; “5”代我们没有发现任务效应。为了排除加工深度的影响, 表“非常有自信”。通过对这10个新异刺激的测量, 我们进行了实验三。实验中将词性判断改为词形判可以考察被试对刚刚学习过的内容的记忆, 时效性断, 这种任务只需要被试对词汇进行浅层次的加很高, 测量相对更准确。 工。这样拉大了两种任务间的加工难度间的差异, 4.5 结果和讨论 如果仍然没有任务效应, 则可以确证情绪词对新异对学习阶段的任务正确率分析发现, 剔除超过刺激的影响不受任务状态的影响。 和低于平均数三个标准差的数据后(少于2%), 词

另外, 前两个实验采用的偶联测验虽然证明了形判断的正确率达98% (0.02), 而情绪判断的正确被试偶联意识的水平很低,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率为97% (0.03)。这表明被试认真完成了任务, 对地方。首先, 测验的项目较多, 持续时间较长。测情绪词进行了相应的加工。 验考察了整个实验中出现的所有40个新异刺激, 被试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 所得到的新异刺激但是在这些刺激中, 一半出现在实验的初期, 被试喜好度评价分数如表5所示。2(任务类型:词形判对它们的印象在实验末期已经相对模糊了。所以测断和情绪判断)×2(词汇情绪价:消极和中性)的验中包含这部分刺激可能降低测验的灵敏度。其次, ANOVA分析表明, 任务类型的主效应和两因素间测验要求被试回忆出韩语字符后中文词的情绪色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1, 27) = 2.5, p > 0.1; F(1, 27) < 彩, 有一定难度, 可能不能敏感的反映出被试的偶1, 学习阶段任务的不同仍然不能显著影响被试对

调节心态的诗词篇四
《从林则徐的流放诗看其心态调适之途径》

调节心态的诗词篇五
《关于作者态度的词语》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词义、态度、中心思想、细节、

推理

1.词义理解题答题与方法

词义理解题是六级阅读理解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词义理解类其实也是就细节进行提问,题目往往要求对文章中的某个单词、短语甚至句子等找出最合适的释义。解答这类题目可以运用以下5种方法:1)运用上下文间意义的联系确定答案;2)运用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确定答案;3)运用词的定义;4)运用对词的解释和举例;5

(1)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word“„”

means_____.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earest in meaning to “ „

? (3)The term “„”in paragraph„ can be best replaced by

(4)What’s the meaning of “„”in line ...of paragraph„?

(5)As used in the line ..., the word“...”refers to _____.

2.态度类题目应从篇章的体裁着手

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常常提问作者对文章中某一问题的态度

(Attitude)、全文的基调(Tone)、文章的出处(Source)及对文章前

Attitude/Tone)类题的回

答应从篇章的体裁着手,一般来说,在说明文中作者的态度是客观的(objective)或中立的(neutral)

;而在议论文中,作者的观点才会显得多

(1) positive(积极的) (2) negative(消极的)

(3) neutral(中立的) (4) approval

(5) disapproval(不赞成的) (6) indifferent(漠不关心的)

(7) sarcastic(讽刺的) (8)

critical

(9) optimistic(乐观的) (10) pessimistic(悲观的)

Oppose反对 object客观的 irresponsible不负责任的、fortunately幸运 作者态度题中经常出的表征态度的形容词

A)支持或赞成:positive, approving, supportive, optimistic,

sympathetic, complimentary, affectionate, confident, appreciative, similar, identical

B)中立或客观:neutral, objective客观, impartial公平的, unbiased没偏见, detached超然的态度

C)怀疑、批评或反对:negative, disapproving, critical, pessimistic, doubtful, questioning, suspicious, skeptical怀疑, scornful轻蔑的, contemptible卑鄙的,opposite反对, cynical冷笑的。

D)错误选项,永远不选:subjective主观的, indifferent中立, puzzling困惑, compromising不抵抗, biased有偏见

(1)What’s the writer’

s attitude to ...?

(2)What’

s the tone of the passage?

(3)The author’

s view is

(4)The writer’s attitude of this passage is apparently

(5)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6)According to author

有的文章中,作者观点明确,文章基调清楚,而有的文章中,作者仅仅暗示对某一问题的态度和观点,需要阅读时仔细琢磨。解答这类问题时,首先应注意篇章中起连接作用的那些词语;其次应注意有些表

3.中心思想题应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 结尾及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Subject Matter(SM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贯穿全文的核心。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Supporting Details来阐明中心议题。因此,把握主要思想对于全文内容理解具有重要意义。熟悉六级测试的人都知道,这类问题常被列为5题之首。然而,如何找出主题常使考生倍感棘手。因为他们总希望通过某个词或某句话就能找到答案 针对SM问题,应采用快速阅读法(Skimming)浏览全文,理解文章主旨大意,要注意反映中心思想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的,文章的开头、

结尾及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都有可能是反映中心思

(1) What is the main idea (subject) of this passage?

(2) What does this passage mainly (primarily)concerned ?

(3) The main theme of this passage is ?

(4)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ssage is?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

(6) The title that best expresse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is ?

(7) O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ubject would the passage most likely be found in a textbook ?

(8)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_____.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passage as a whole ?

4.细节题一定要紧扣文章内容

细节性问题是关于Supporting Details类的问题,通过Skimming找出主题后,应进一步掌握阐述和发展主题的主要事实,或按要求找出特定细节。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采用查读法(Scanning),因为这些具体内容(Details)是用来说明、论证或分析文章中心的。这类题目常以“WH-”形式来提问,如who, what, when, where, why及how等形式。这些问题的表达常不采用文章中的原话提问,而是使用同义词语等,因此,在选择答案前应首先看准题干,看清问题所问;然后,在查读时注意寻找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最后,在充分理解原文、原题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答案。当然,这类细节性问题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有的涉及数字计算,如问时间、距离、次数、数量等,认真计算后方可选定正确答案;有的涉及正误判断,要先看选项,根据选项提供的线索,寻视文中相应部分,最后在题中选出肯定答案;还有的寻问事实、原因、结果、目的等。总之,做细节题切忌通过自己对某类知识的主观了解和认识做出想像判断,一定要紧扣文章内容,不可随心所欲。

细节类问题的命题方式有以下几种: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3) What is the example of ...as described in the passage?(4) The author mention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5) The reason for „ is (6) The author stat

es that (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n (where, why, how, who, etc. )

5.推理题应从文章表面推出更深层含义推理性问题与细节性问题相似,也是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判断。但推理不但要求掌握文章所表达的字面含义,还要掌握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及写作技巧知识,从文章表

面推出更深层含义,这部分往往出题分量大,难度大,出错也最多,

推理性问题主要包括意图推理和技巧推理两大类。

文字表面往往没有明显反映作者的全部意图,有些含义需要读者从字里行间去体会,靠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去判断,从上下文的联贯及文中有关部分的暗示去明析作者隐含的意思。这类问题的命题方式有:

(1)The writer implies but not directly states that_____. (2)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 (3) The author strongly suggests that_____. The passage is intended to_____.

②技巧推理

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它的作用和目的,都是为作者的写作而服务的。有的是下层意思的铺垫,有的是上句话的结果,互相衬托,互相联系。六级阅读中常常就技巧性问题提问,测试

(1)The fact „

is mentioned by the author to show _____.

The writer indicates that_____.

(2)The author achieves his purpose by depending mainly upon _____.

调节心态的诗词篇六
《自信·自伤·自适-从言“自”诗看杜甫的自我心理调适》

调节心态的诗词篇七
《王维、白居易诗风心理甄辨从调理性情到调和人生的变调》

第!"卷第#期

&’(#)’*(!"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5;/*:5;4.547)+’,-./*’01,2,/.34/564-78’**494!$$#年%月+,*2!$$#

王维、白居易诗风心理甄辨

———从调理性情到调和人生的变调!

朱晓蓉,吴在庆

(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

摘<=>$$")要:都有早年丧父、痛失爱儿、一生无子、仕途不畅、栖隐自适、修道奉佛的经历,但是由于

早年经历、时代氛围与个人性情的差异,王维和白居易的诗风却显示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王维,在

自然中看到生命的永恒与活力,在诗中将生命的灰暗过滤了、净化了,感悟的是佛理;白居易,在人

事中看到生命的悲苦与无奈,在诗中将人生的不平突现出来,表现的是常情。王诗调理性情,白诗

调和人生。前者更能引领人的心灵,后者更贴近俗世常情。

关键词:王维;白居易;家世;人生境遇;净化与调和;佛理与常情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B$#C>$#B$$$"B$=

闻一多先生曾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

[>](D><")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他的长处和短处都在这里。”他还称王维为贵族

[!](D<$)王维是个魏晋风度似的“最后明星”“后世学盛唐,,永远无效,诗与贵族烟消云散故也。”

的人物,浪漫而贵气,他的“浑厚闲雅,覆盖古今”的诗篇,为盛唐之音作了一个余韵千回的煞

[>](D>!C)尾,令人心中“无限低回,一往情深”。

有人说从魏晋至盛唐,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同属于士族文化。而中唐则是中国文化的转折点。其“中”唐之“中”,非唐代之“中”,而是百代之“中”,因为至此文化开始向庶族文化,或称作世俗的地主文化转型,从中唐起,至宋定型。

作为前一种文化类型末尾,王维是诗佛般的人物,雍容、高华,可望而不可及。而后一种文化开端时代的第一浪高潮人物白居易却是一派平易近人的形象,其诗更贴近时俗与平民,通俗、浅易,老妪能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就曾自称:“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

[<](D="$)王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D#C#)维是开元、天宝年间的“名高希代”的天下文宗,白居易是元和时代的文坛正宗,二人是

两种文化类型的代表。作为盛唐和中唐的两个杰出的大诗人,王维和白居易身上有一些可作比较的东西,通过比较,可以窥见两种文化交替时期,文人心境与诗歌传统的变化。

收稿日期:!$$#B$<B$C

作者简介:朱晓蓉(>C=%—),女,江苏南京人,厦门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吴在庆(>C#=—),男,福建

厦门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史研究。!

"

青少年时代:从两都壮游的飞扬到南北奔食的凝重

王维和白居易都是早年丧父(王维不到!"岁丧父,白居易"#岁时丧父),受母亲的影响都很大。王母崔氏,笃信佛教;白母陈氏,精通诗书。二人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都极崇高。王母“师大照禅师(也就是北禅宗神秀的弟子普寂)三十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

[$](%#"&)静”,在王维幼时的心田中就种下了佛教的种子。据史载,母亲去世,王(《请施庄为寺表》)

[’](卷!(&,[)](卷"&",%’&’!)%’*)$)维“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毁几不生”,,可知其母在其心中的地位。白

居易父亲去世后,“诸子尚幼,未就师学,夫人新执诗书昼夜教导,循循善诱,未尝以一呵一杖加

[#](%))#)之。十余年间,诸子皆以文学仕进,官至清近,实夫人慈训所至也。”(《襄州别驾府君事状》)

尽管如此,二人的人生起点却完全不同。

王维一开始便是以布衣贵族的形象亮相的。“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

[’](卷!(&,%’&’!)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王维的贵族气不全在家世,但他的纯正

的士族血统却不可等闲视之。远祖是太原王氏,虽不是本支,但王维毕竟是名门之后,又何况

[$](%#"&)其母亲崔氏封“博陵县君”,也是望族。从一出场王维便是个浪漫的传奇人物。郁轮袍

的传说,妙年洁白、风资都美的少年,博学而才艺超群,没有良好的家学背景是打造不成的。王维不到!"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兄妹几人由母亲崔氏抚养成人。王维一生受母亲影响很大,而崔氏作为望族之女的良好的文化背景,必定在王维的成长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开元三年,王维!’岁,开始离家游长安、洛阳两都,出入豪门高第,“豪右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卷"&")友”。若没有较好的家业,王家也无法支撑王维兄弟的“壮游”。有家世,有才学,不穷酸,从一开始,王维的底气便很足,很受长安上流社会的欢迎。

白居易则是以一个穷书生的形象出场的。到白居易的时代,家世已没有什么可夸耀的了。虽然旧传白居易是秦代名将白起之后,祖父和父亲都是明经出身,《唐书》本传称其家世是“世敦儒业”。但是要知道,白居易出生于**"年,很快到*+&年就颁布了“两税法”。两税法前后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社会等级的划分也由原来的按血统分,变为按贫富分,两税法的实施,使士族永远失去了复兴的经济基础。由于父辈的“清廉自守”,并无家业留给白居易,这使白居易的宦游之路毫无支撑。与王维相比,白居易的青少年时代就显得沉重得多,留

[#](%!!)下的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南北“奔食”的经历。“可怜少壮日,适在贫贱时”,少时(《悲哉行》)

[#](%)’&);没有随父至襄阳任所,父亡,无力归葬,只好葬之于襄阳;“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试”

[#](%!)*)。战乱、颠沛流离,是另一主题。十多岁家业,故常叹家贫,“家贫忧后事,日短念前程”

时因避战乱而困游于越中。“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

[#](%!*+)道路中。”这对白居易一生的影响不小。“浮荣与虚位,皆是身之宾。惟有衣与食,此事

[#](%)#)粗关身。苟免饥寒外,余物尽浮云。”在此后的政治生涯中,不管白(《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居易再怎么厌倦官场、思隐欲退,都脱不开保证安定富足的底线。还有一个主题,便是苦学。

白居易“苦学力文”“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以至“中舌生疮,手肘成胝”。"&岁举秀才后,

[#](%)’&)这样拼命,实在是“良有以也”。相比而言,王维只给人与生俱来的风朗神(《与元九书》)

俊,才艺超群的印象,倒并无苦学的记录。贫穷、流离、苦读,白居易一开始就被逼直面现实。

青少年时的经历,对一个诗人的心灵和诗歌风格不能不产生潜在的影响。白居易所亲历的时代的动乱和苦难,已无法和王维所生活的开元盛世的富足、自信相提并论。王维的少年时代是飞扬的,而白居易的少年时代是凝重的。所以从少年时代,二人的诗作便展现出不同时代)

截然不同的风致。王维是“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

[!]("#$%)[&]("’($)柳边”,自信且不乏潇洒义气;白居易则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萧索中又

[(](卷五)有不屈不挠。同是比兴寄托,王维’)岁(一作’%)时作《洛阳女儿行》“况君子不遇”,,语

言极为华美;白居易’(岁时作《王昭君》,却已有风沙气了。同是宦游与兄弟离散,王维“遥知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离家少年共有的情思,是手足情深,凄凉中有温馨;白

[&]("’(%)居易“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却是时

事多艰的苦涩与无奈。

人生选择:从随缘任运隐于自然到乐天知命隐于俗世

白居易#+岁中进士,王维则是##岁进士及第。王维只有送人落第之诗,好像未留下抒写自己及第心情的诗句。也许是因为王维志在必得的自信与平静,传说中公主所荐的京兆府的解头,及第本当如囊中探物;亦或是王维随缘任运的淡然心态使然。倒是他送人落第诗显得平静而温柔敦厚,如《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吾谋适不用,勿谓知

[!]("$!)音稀!”这种平静与自信也实是那个“圣代”所赋予的。

白居易有及第诗,《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擢第未为贵,贺

[&](")$)亲方始荣。……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急,春日归乡情。”其间“擢第未为

贵,贺亲方始荣”,尤可玩味,其春风得意很大的成分出于不负家族厚望,也很有知足的味道。

家族责任对中唐文人而言似乎是被放大了。因为社会的变革,士族已失去了最根本的经济基础,而出身寒族的官员,更要兢兢业业求仕。据考证,中唐文人型官员的家庭经济负担普

[%]("#$’)遍较重。一般拿俸禄的官员,不仅要养活自身,常常还要养活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中包括那些前来投靠的亲戚、朋友。如韩愈就常自称家有“百口”。白居易,不惮自称俗人,常言入仕在求禄,与其青少年的经历有关,还与他的实际生活状况有关。白居易有兄弟四人,他是次子,其兄幼文早殁,其幼弟金刚奴+岁夭折。其兄幼文,曾为浮梁主簿。白居易#(岁时往依幼文,

《伤远行赋》:“贞元十五年春,吾兄吏于浮梁。分微禄以归养,命予负米还#%岁时作

[&]("$%%)乡。”主簿的“微禄”事实上不足以供养全家,白居易从一登上仕途就一定已肩负起家族的重担。作于元和三年至五年之间的《朱陈村》中有这样的诗句:“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

[&]("’#’)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便可证此。元和六年,白居易!*岁时,因母陈氏卒而退居渭

[&]("’#$)村三年,颇叹贫病,好友元稹还常予以资助,“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元和十一年,

在江州司马任上时,长兄幼文“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岁,

[&](")$))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养家重担是全放在白居易的身上了。第二年,兄

幼文卒,留有三子,景回、景受、景衍。和白居易一同做官的是弟弟白行简,但行简在宝历二年

[+]白居易$$岁时,也去世了。行简身后亦留有三子,道味、晦之、龟郎。纵其一生,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白居易的家庭负担是很重的。“浮荣与虚位,皆是身之宾,惟有衣与食,此事粗关身,苟

[&]("’)&)免饥寒外,余物尽浮云”,对白居易而言,生存还是最根本的东西。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缨我故。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

[!]("(&)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王维也有为禄而仕的时(《偶然作其三》)

候。王维是长子,还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其兄长的责任也是责无旁贷。不过王维的家庭负担绝不会如白居易重。从诗中“储蓄非有素”,可证王家自有产业,其“贫”也是相对而言的。且王维是兄弟有成的,弟王缙后官至宰相,王维的家族重负应是短时期的,这从他后来能购置蓝

(

田山庄也可推知。在这一点上,与以俗人自居的白居易相比,王维的确可以有“资格”与尘俗保持一定的距离的。

岁月多艰,人生多舛,这在中唐人上尤其突出。如元和三年,孟郊连丧三子;“三岁而孤”的韩愈,后在被贬潮州时也失去!"岁的小女。白居易有三个女儿,长女金銮子#岁夭折;$%岁时

一生无子,以侄景受为嗣。在这一点上,王维与白居得一子,名阿崔,#岁多时又因病夭折了;

[!!](’#(#)易可谓同病相怜。王维##岁时妻亡,其独子夭折,一生无子,刻骨之痛是相#&年不娶。

["](’%)["](’#!%)同的。王维自叹“皤然一老,愧无莞簟”、“阒然孤独,迥无子孙”。白居易有哭女诗

[#](’!)!)[#](’"#%),有哭儿诗“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相“慈泪随声迸,悲伤遇物牵”

比而言,王维的诗中更多的是节制,白居易的诗更放纵哀恸。王维重在“愧”字,白居易重在“悲”字。白居易的悲哀,属凡世常情。佛教中讲求因果,今世的苦痛,皆因前世的恶业,丧妻失子,皆有因缘,王维一定明白于此,所以诗中多言“愧”字。济州之贬,加上丧妻夭子,王维心向栖隐是必然;其一心向佛恐怕还有修身消业之意。

不遇是文人的常态。王维在政治上表现得依旧是纯净而浪漫,却不失敏感、智慧,头脑很

["](’%$)清楚。王维只视“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的张九龄为唯一知己,甚至“贱子跪自陈,可

["](’%$)为帐下不?”既然张九龄不能为奸小所容,王维也就无心政治了。遇张九龄是缘,失张九

["](’!(!)。王维龄是运,“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寄荆州张丞相》)

并不过多地执著于遇与不遇,开始走一条“官隐”的路。王维以后不曾再离开官场,只是“身心

["](’##()相离”,心与尘俗保持着距离,出与处在王维便没有什么区别,“无可无不(《与魏处士书》)

["](’##()可”,得失随缘,心无增减,王维实践着佛教的空与不执著。

白居易倒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济世的思想比王维强烈,忠直敢言,且言辞犀利,不惜刺伤统治者,受忌恨是必然的。一再遭贬,白居易很快看破世事,加上天生的闲适性格,便乐得做一个“中隐”的“中人”、“俗人”,“忘情任诗酒,寄傲遍林泉”(皮日休《七爱诗・白太傅(居

[!&](卷*&%,’!$#)),服食、声伎,在感性中求超越。其《中隐》诗:“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不,易)》)

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则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

[#](’##!)致身吉且安”。从中亦可知,免于饥寒是白居易行事重要的一条底线。人们对白居易,到

底是信道教多一点,还是信佛教多一点,是早年信道,还是晚年信佛,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讨论结果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宗教于白居易而言,是为我所用的,表现出一种混成,是一种调和,是一种功利的手段,既是精神的寄托所在,也是远祸全身的方法,是无可奈何的调节、

[!!](’*(!)回避,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白乐天是“非取消极态度不可的”。以令名、高官、厚禄为

外在的保护,以知足长乐为内在的支撑,白乐天的身心离尘世都不远不近。

对王维而言,宗教是出发点,也是归属,是一种生命的智慧。最后,王维隐于自然造化之中,栖息在他的与自然造化融为一体的诗意之中了。

对白居易而言,宗教是调和,是支撑,是手段,是指向人生的。最后,白居易是隐于俗世的个人生活之中了。他在诗中屡言不已、让人有点生厌的知足长乐的思想有很大的真实成分。

随缘任运和知足长乐都是从诗人的早年就开始的,从人生的一开始就种植下了,经过坎坷挫折的人生遭遇,最后也都归于了诗。

诗歌传统:从调理性情净化人生到调和人事改善生命

王、白二人都有早年丧父、痛失爱子、仕途不顺、修道奉佛的经历,又各是当时的文坛正宗,%

但二人的诗歌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王、白都是多情的人,但表现大不相同。白居易直白,王维内敛。白居易有著名的《赠内

[!]("#$)诗》“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王维有“红豆生南国,春来

[%]("&’!)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绝唱。但王维中年丧妻,集中却不见!$年不娶,

专门的追忆悼亡之诗,也许是情到深处却无言。白居易曾失去一双儿女,各有哭儿、哭女诗记述,表现得悲痛欲绝;王维亦是中年丧子,却只偶尔在一些诗篇中流露出凄凉而自愧的情绪(见上文所述)。王维的哀祭诗篇中还会有自责之意,如《哭殷遥》:“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劝

[%]("())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负尔非一途,痛哭返柴荆”。王维痛苦自责是因为未能向朋友开

示佛法的真谛,让他能了解生命轮回流转的道理。在王维的哀祭诗中常将生命的短暂、匆促与自然的永恒、宁静相对。如《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洲”《哭殷遥》;:“埋骨白云长已矣,空余流水向人间”。“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妄识皆心累,,浮生定死谋”,面对生死,王维多以佛理化解,表现得理智而有节制,哀而不伤。白居易却常表现出对命运的不平之气。如《哭孔戡》“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

[!]("&)贤?谓天果爱人,胡为夺其年?茫茫元化中,谁为执此权?”《哭元微之二首》其一:“妻孥

[!]("%&&)朋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反知。”白居易的悲情深切而恣肆。如白居易辞别病中母亲的

[!]("#*$);《哭《生离别》“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到三十生白发”

[!]("%!()崔儿诗》“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

王维在自然中看到生命的永恒与活力,在诗中将生命的灰暗过滤了、净化了,感悟的是佛理。白居易在人事中看到生命的悲苦与无奈,在诗中将人生的不平突现出来,表现的是常情,所以前者更能引领人的心灵,后者更贴近于世俗常情。

王维是最全面的一个诗人,诗歌风格多样,如他的边塞和山水田园诗就表现出阳刚和阴柔两面的美。但王维的诗给人最重要的印象是和谐明澈,安适、宁静而富足的神态,是一种净化了的时代的印象,代表着盛唐气象,合于时代的主流,合于当时诗歌的主流。代宗皇帝的批答

[%]("%+%)手敕中称王维是“天下文宗”“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便是对其处于主流、

精英文化中心地位的肯定。

王维的时代,时代的氛围与个人的旋律是大体和谐的,昌盛的时代促成个人的英雄理想,不少文人以圣王师而自居,渴望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期与时代合拍。而白居易的时代,个人的奋斗却是与时代的主调基本相冲突的,时事的多艰,个人生活的困厄,让文人更多关注个人的生存和社会秩序的重建。

中唐的文人亲历过战乱的苦难,现存的社会、政治、文化,以及个人生活都不是他们理想中想要的。审视社会、审视个人,文人的心灵世界,体现出时代大震荡之后的纷纭错乱。中唐的文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变革精神,勇于反叛。或选择做孤独的圣人,如韩愈,骇世矫俗;或选择做世俗的凡人,如白居易,林泉诗酒任情。在文学上或向险处怪处去,如韩孟,或向平处浅

[#&]处去,如元白。不管走什么路,务实和贴近世俗是共同点。如欲做圣贤的韩愈也曾因四处

“献谄”求仕,以“玉带金鱼”等利禄事诱子读书而被后人讥笑,被看作俗人心态的表露。其实文人的现实状况如此,又如何脱俗?白居易的浅俗、激切便是反叛的结果,是对现实和传统的反叛。

白居易将自己的讽谕诗和闲适诗看得一样重要。白居易的心是热的,所以有讽谕诗,要救济社会,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白居易的情是真的,也是波动的,所以有闲适诗,有“杯酒光景

+

调节心态的诗词篇八
《情绪古诗词》

1、描写悲伤情绪的古诗词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忆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飞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2、描写离别情绪的古诗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3、哀愁、郁闷类

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心情欢快 春日偶成

作者:【程颢】 年代:【宋】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译文]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佛着人面,时当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说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

为 难: 在拥挤的电梯里想放屁。

幸 运: 在屁出来之前,其它人都下电梯了。

高 兴: 电梯里只有自己一人,轻松自在的放一个屁。

后 悔: 太臭了,连自己都忍受不了。

羞 愧: 臭味消散之前,有人上电梯。

痛 苦: 电梯里只有自己和另一个人,那个人放了一个更臭的屁。

郁 闷: 放屁的那个人装作若无其事。

孤 独: 放屁的人先下了电梯,自己独自忍受屁臭。

委 屈: 屁儿没散尽之前,又有人上电梯。

郁 忿: 跟妈妈上电梯的孩子指着我说:妈妈,他放屁。

崩 溃: 妈妈告诉孩子:总有不自爱的人!

调节心态的诗词篇九
《描述心情的古诗词句》

一。阮郎归     春深辜负一斛珠   凭窗漫剪烛   小楼梦里鸳枕污   几回托锦书     闻鹊喜,倚修竹   去来花下笑相扶   娇红微沁出     二。南歌子     弄笔纤纤手,   芙蓉羞偎人。   燕尾点波痕。   花里暗相招,   乱纷纷。     三。捣练子     飞花乱,   马蹄轻,   画帘半卷笑相迎。   那堪流年春欲破,   直送凄凉到画屏。       四。摊破如梦令     倚楼望断天涯路,   水晶帘卷,   宝马罗衣无数。   离离晴翠枉自嗟,   可怜香残,   玉蹄犹踏处。   不辞白蓬满云鬓,   起舞,   起舞,   回首闻鹧鸪。     五。眼儿媚     频动东风柳丝垂,   笑语桃枝肥。   海棠未雨,   消魂时候,   撩乱花飞。     穿帘燕子双飞去,   暗锁小山眉。   兰灯初上,   夜香初驻,   独看窗黑。       十六字令       一。   跟   携手穿林暗断魂   娇无力   如此再三春     二。   来   眼波才动被人猜   君莫问   屐齿印青苔        眼儿媚和如梦令    一、如梦令     明月深林云卷   残酒狼籍不厌   梦破教郎怜   鬓草颜花美眷   缱绻,缱绻   晨起三千路远     二、眼儿媚     轻点绛唇气如兰   豆蔻梢头欢   被翻红浪   梨花带雨   一梦春残     为君舞不辞无力   终日倚阑干   秋波转盼   遮灯私语   玉臂生寒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晏几道的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销魂无说处,觉来惆怅销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生查子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纳兰的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青衫湿 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清平乐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调节心态的诗词篇十
《作者态度的词》

有关表现作者态度或文章语气的词总结如下,主要有以下三类

A) A) 作者态度 Approving 赞同的 Positive 积极的 Negative 消极的 Critical 批评的 Neutral 中立的 Detached 冷漠的 Suspicious 怀疑的 Doubtful 怀疑的;不敢肯定的 Questioning 怀疑的,质问的 Compromising 妥协的

B) B) 文章风格 Subjective 主观的 Objective 客观的 Personal 个人的 Persuasive 规劝的 Biased 偏见的 Opinionated 固执己见的,武断的

C)行文语气 Polite 客气的 Playful 好玩的 Formal 正式的 Familiar 熟悉的 Serious 严肃的

Tolerant 容忍的 Indifferent 冷漠的 Unconcerned 冷漠的 Concerned 关注的 Worried 焦虑的 Pessimistic 悲观的 Optimistic 乐观的 Depressed 沮丧的 Confident 有信心的 Interested 感兴趣的 Impressed 印象深的 Sympathetic 同情的 Impersonal 不带个人感情的 Informative 提供信息的 Factual 实事求是的 Impartial 公正的,不偏袒的 Partial 偏袒的 Sarcastic 嘲讽的 Cynical 愤世嫉俗的 Ironic 讥讽的 Bitter 痛苦的,苦楚的 Mocking 嘲讽的

Humorous 幽默的 Somber 忧郁的 Emotional 情绪的 Reverent 尊敬的 Informal 非正式的 Sentimental 伤感的 Casual 随意的 Angry 气愤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1536.html

    上一篇:辞旧岁迎新年打油诗

    下一篇:赠别诗句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