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谨慎篇一
《说“谨慎小心”》

说“谨慎小心”

为田田示范作文 林美惠 2010.3.28

谨慎即小心,中国人将“谨慎”、“小心”并用,意在强调谨慎的重要性,似乎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谨慎小心啊。

古人造字,熔炼人生智慧。

“谨”,侧重于言语,意言语应象粘稠的黄土一样,不洋洋洒洒,不到处飞扬。所谓:“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 。君子大多不苟言笑,因为言多必失,言多必败。慎言是少说,也是不妄说。妄说失真,也会失去做人的威信,甚至惹来麻烦,引发争端。大智若愚,大音希声,“适之先生,爱惜羽毛”。历来成大事者,定不夸夸其谈。

“慎”则侧重于心,心真则能慎,对人对事,以真心体察。唯有真心,才能谨慎、认真、重视,不出差错。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故应真心重视才能洞见世事本质,认真分析,“深思而慎取”才是处世的正确态度。诸葛亮一生谨慎出名,却于危难之际走险招——唱“空城计”,其实是他深入分析敌我双方情况以及司马懿的性格之后慎重采取的计策。

故而,凡事谨慎,可以免去诸多失败或不幸,为你赢得胜利。

有个成语“谨小慎微”,我觉得应是提醒人们要重视微小的细节、细小的部件。每一个小环节、每一个小事物都要认真对待,严肃郑重。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奥运盛会的圆满结束,其每一部件的慎重检测,每一细节的反复斟酌、体察入微,可想而知;而日本丰田汽车的惨败却是出于小小的零部件——油门的踏板不灵,而引起整个日本汽车产业信誉度大跌的则是管理者不重视顾客的反馈这一细节!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而今,“谨小慎微”是个贬义词,他是畏首畏尾,胆小怕事的意思。我想,谨慎是好事,是态度的认真,是语言与心灵的真诚,但绝不是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君子当言则言,该出手时就出手。为推行仁义,孔孟游说诸侯;诸葛亮出师而上表,鞠躬尽瘁;辛弃疾南下献上《美芹十论》;闻一多明知“有句话说出就是祸,却还要大喊‘咱们的中国’”;鲁迅先生即使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孤独寂寞,却仍然振臂“呐喊”„„而他们,一个个都是谨慎而思维细密者。

所以,谨慎是对客观事物的真诚,是对人生的尊重,是对社会的勇敢担当。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请一定“谨慎小心”。

附:【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胡适先生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格外谨慎小心,他曾对唐德刚先生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李宗仁先生曾评论他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厦门市2010年3月质量检测

谨慎篇二
《谨慎人》

一、谨慎人规则和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的含义和特点

世界各国养老基金投资的监管政策通常可以分为谨慎人规则和严格数量限制规则两种基本的监管模式。谨慎人规则和严格数量限制规则在定义、内涵和特点上存在着根本不同。

(一)谨慎人规则的含义和特点

1、谨慎人规则的含义

所谓谨慎人规则(Prudent Person Rules,也称PrudentManRules,简称PPR或PMR),是指在养老金计划和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过程中,投资管理人应当达到必要的谨慎程度,这种必要的谨慎程度是指一个正常谨慎的人在与他们从事财产交易时所应具有的谨慎程度。也就是说,谨慎人规则通常不对养老基金的资产配置(如投资品种、投资比例)作任何数量限制,但要求投资管理人的任何一个投资行为都必须像一个谨慎的商人对待自己的财产那样考虑到各种风险因素,为养老基金构造一个最有利于分散和规避风险的资产组合。

谨慎人规则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投资管理人在从事养老基金投资时,必须遵守监管法规的规定,并以一个理性和谨慎的投资人在进行养老基金组合投资时应当具有的适当方式,做出审慎、专业化的投资决策;第二,投资管理人在从事养老金计划或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过程中,必须应用必要的知识或技能水平,这种必要的知识或技能水平是指养老基金管理机构在事实上拥有或者从职业(行业)标准来说应当拥有的与养老金计划或养老基金管理有关的某种知识或技能水平。

2、谨慎人规则的法律渊源

谨慎人规则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法律渊源,是逐渐演变而来的。谨慎人规则根植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信托法,其特征是在以判例为基础的普通法中形成的。1830年的哈维德诉亚莫瑞判例首开了采用谨慎人规则的先河,判决书中定义:受托人应当诚实和细心,应当审慎地、细心地和有所谋略地履行其自身的职责,关注他们基金的长期头寸以及投资资本的可追求投资收益和投资安全,而不是考虑如何进行投机。在这

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股票投资被认为是风险太大,不适合于任何谨慎的受托人,而金融和资本市场理论特别是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发展逐步丰富和扩充了谨慎人行为的内涵,使其包含了分散投资、实行投资多样化的含义。可见,谨慎人规则是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理论密切相关的,具有动态演进的特点。

3、英美法系国家对谨慎人规则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美国:

美国1974年颁布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即ERISA)规定了养老金计划受托人的法律义务。具体来说,401

(A)(1)规定如下:

……受托人根据参与人和受益人的利益履行自身的职责……

(B)必须以必要的细心、技能、谨慎和勤勉,这种必要的细心、技能、谨慎、勤勉是指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以同样的能力和同样熟悉相关事物的谨慎的人,在经营一个同样性质和同样目的的事业时会使用的细心、技能、谨慎和勤勉;

(C)通过养老金计划的投资多样化(资产分散化),以实现主要损失的风险最小化,除非在其他情况下能够确信其他的行动方式是谨慎的……

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美国司法部在制定新的谨慎投资人的法律标准时采用了弹性标准,即将所有投资视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而不能在单个资产品种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英国:

英国在《1995年养老金法案》(The Pension Act1995)第33节至第36节规定: ……受托人或基金管理人必须做到:

(A)根据养老金计划的具体情况实行投资的多样化;

(B)……

加拿大:

1998年修订的渥太华《受托人法案》(The Trustee Act)包含了谨慎人标准,未包含数量限制规定。

魁北克《102法案》颁布于2000年,该法案第171.1节规定:

养老金委员会必须努力建立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以便使主要损失的风险最小化,除非能确信以其他方式行事是合理的。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谨慎监管机构规定的投资多样化原则要求如下:

投资的多样化对于分散和控制风险,使投资收益的被动性最小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投资的多样化指的是投资面向各个单个资产、各个资产类别(即股票、债券、现金、不动产、国家股票等),各个国家或各个基金管理人,或由多个投资管理人实行投资。进一步的投资多样化还包括在各个资产类别内部的进一步的多样化,例如,投资于商用或住宅不动产、长期或短期固定收益证券等。投资多样化所应达到的程度和实现多样化的方式应该依据养老金资产的规模和其它具体情况而定……

可见,以上这些发达国家对谨慎人规则的要求基本相近,均规定了根据养老金资产的规模和其它具体情况,实行投资的多样化,尽量规避和控制投资风险,使主要损失的风险最小化。其中澳大利亚谨慎监管机构对投资多样化原则的规定较为详细和具体。

4、谨慎人规则的特点

(1)监管对象集中于投资管理人的行为。谨慎人规则主要关注人的行为方面,其中投资决策的制定是测试谨慎与否的核心,具体来说,是对资产经理人、机构投资者和

决策过程的测试。例如,测试投资决策是否全面考虑了各种因素,在形成资产配置决策的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适当勤勉的要求,是否遵循了公开性、连贯性的投资原则。

(2)强调投资管理人的诚信义务和投资管理的透明度。谨慎人规则要求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对养老基金持有人负有诚信义务,这是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应当履行的一项最基本的义务。所谓诚信义务(dutyofloyalty),也即忠实义务,是要求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必须诚实善意,并且合理地相信其行为符合养老基金持有人(而非其个人)的最佳利益。同时,谨慎人规则要求增强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透明度,防止和打击欺诈行为,以有效保护养老基金持有人的正当利益。

(3)要求投资组合管理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采用谨慎人规则的目的是分散投资,实现投资的多样化,尽量规避和控制投资风险,以保护受益人免受发起人偿付能力不足或投资风险带来的损失。这是因为,没有一位谨慎的商人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一个长期机构投资者而言,谨慎人规则应该是与养老基金的资产负债管理相联系的。

(4)允许投资管理人在坚持投资多样化的前提下,实行投资的自由选择。谨慎人规则衡量的是投资决策过程而不是投资结果,一般都或明或暗地假定实行投资多样化是符合谨慎人规则的标志。事实上,谨慎人规则与偿付能力监管一起在确保资产组合的多样化和风险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允许投资管理人自由选择投资方式。这意味着谨慎人规则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投资管理人对养老基金享有充分的资产配置权。此外,谨慎人规则鼓励投资管理人之间开展正常、有序的竞争,防止投资管理人操纵市场,避免投资组合趋同。

(5)监管机构更加关注信息披露。在采用谨慎人规则的情况下,监管机构对养老基金投资的内部控制方面有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促使其信息披露更加充分,提高其运作的透明度,并且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必须遵守监管机构关于信息披露的各项规定。而在谨慎人规则的监管模式下,监管机构通常较少干预养老基金的日常运营活动,只有在当事人提出要求或养老基金出现问题时才会介入。在很大程度上,监管机构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精算师和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对养老基金的运营进行监督。

(二)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的含义和特点

1、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的含义

所谓严格数量限制规则(QuantitativeAssetRestrictions,简称QAR),是指对养老基金投资的资产类别、投资比例等进行直接的数量限制。这一规则通常对养老基金持有低流动性、高波动性、高风险性的资产都有禁止性规定或比例限制,比如对股票、风险资本、实物资产以及外国资产等的投资限制。

2、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的特点

归纳起来,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的主要特点有:(1)集中于对投资的资产类别和投资比例进行直接的数量限制,而不是对投资组合进行限制;(2)对股票、风险资本、实物资产以及外国资产等风险资产实行数量限制;(3)把谨慎视同于投资低风险资产;(4)对单个金融工具的投资进行限制;(5)不允许投资的自由选择;(6)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养老基金资产估价的原则、资产估价的频率及其他财务数据等,监管机构通常直接审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的缺点

严格数量限制规则的内在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严格数量限制规则妨碍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管理的最优化。(1)限制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2)阻碍了恰当的投资策略的运用,(3)过分关注于单个资产品种而不是资产组合,(4)缺乏灵活性,不能随股票、货币或不动产市场的变化而相应调整资产配置,(5)容易导致养老基金成为财政预算目标实现的工具,(6)限制了养老基金国际投资的范围,从而限制了国际投资多样化可以带来的益处。其次,严格数量限制规则阻碍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再次,严格数量限制规则不利于宏观经济发展。

二、世界各国养老金投资监管规则的适用性

世界各国养老基金投资监管的实践经验表明,谨慎人规则和严格数量限制规则两

种监管模式的适用条件、适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世界各国的适用性也有区别。

谨慎篇三
《谨慎性原则浅析》

谨慎性原则浅析

——原理及应用

研究目的

通过对会计工作的谨慎性原则的历史起源、具体内涵和实际应用的了解,加深我们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事务中的必要性以及它的利弊的认识。进而以学习正确地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契机,郑重承诺: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一、谨慎性原则的原理及发展

谨慎性原则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人员所认同接受,逐渐成为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会计核算原则。

从中世纪开始的受托观的谨慎性原则是由于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会计人员面对着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普遍存在强烈的灾难意识,中世纪财产托管人减轻责任的谨慎方式逐渐为会计界所认

同,进而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

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表述很多,其中最典型定义是不预计利得,但预计一切损失.它意味着会计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低估资产和收入,高估负债和费用,以减轻受托责任。这种观点本身缺乏会计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它只是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对谨慎性进行定义,强调蓄意地、一贯地低估净资产和利润,招致了对谨慎性的诸多批评。谨慎性原则的批评者认为,谨慎性的蓄意低估,会形成大量的“秘密准备”,有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表达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由规范研究逐渐向实证研究转移,大量的会计实证研究的文献涌现出来。作为谨慎性原则的研究也逐渐转向实证研究为主,要对谨慎性原则进行实证分析就必须有相应的定义来界定它、量化它,因此从实证研究中涌现出谨慎性的大量定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Feltham和Ohlson在1995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指出:如果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在时点π+1的期望值与企业股权在时点π+1的账面价值之差在π趋于无穷大时的情况下大于0,则认为企业会计是谨慎的;另一个是Basu在1997年提出的定义,该定义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是: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利得)的确认比对坏消息(损失)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

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实证研究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定义抓住了谨慎性的实质,前者反映的是谨慎性低估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特征,可以称之为“资产负债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后者反映的是谨

慎性对利得和损失的不对称性处理特征,即损失被立即确认,而利得只有在实现以后才能被确认,可以称之为“损益表导向的谨慎性原则”。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会计领域中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如企业的承诺,以及与银行有关的资金借贷往来,企业在外币业务中汇兑期限的不同而发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合同生效的长短等都会引起企业资产的不断变化;企业在生产经营时,为了谋取超额的经济利益,就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由一于这种风险性的存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也就自然的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另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总是和社一会,环境分不开的,那么会计信息就一定会受到税率利率、物价变动指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发生变化。

正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人们就自然会采取措施,寻找一种稳健的方法来回避风险,保护自己。会计工作中的稳健性原则就是人们所采取的一种方法。

在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所有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其具体规范的范围作了进一步界定,规定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

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和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谨慎性的重视。现在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现。

二.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基于上述文字,我们在此定义: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会计对收入、费用和损失的处理采取的谨慎态度,是对不确定性的谨慎反映。它要求:在有几种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宁可采用资产低估,利润少计的方法,而不采用资产高估、利润多计的方法。

三、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从风险上考虑保护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该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时间上尽可能快地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收益中获得补偿。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对保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权益,防止目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不良资产长期挂账、利润虚增、报表粉饰的严重的现象等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资产方面

1、无形资产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

谨慎篇四
《谨慎性》

新会计准则下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 2010-6-4 10:58 潘娜 朱卫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公允价值、盈余管理和与国际准则的比较等方面,而对会计目标、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列报等相对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展示谨慎性原则的发展历程,剖析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实质,并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会计确认、计量两方面探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揭示遵循谨慎性原则对提高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重要意义。

一、谨慎性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在西方会计文献中,经常用来表达“面对不确定性所持有的态度”的词有两个:conservatism和 prudence。我国的会计学者一般把它们相应地译为“稳健、谨慎”。尽管这两个词在词义上有细微差别(稳健,也称保守,强调对风险的较高预期;谨慎,也称审慎,强调对风险的适度预期),但早期会计文献没有做出详细区分,而都统一为:对待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应持小心、谨慎、倾向于悲观的态度,也即在会计处理时,认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大于不发生的可能性。

据调查,影响财务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的前三位因素为,财务会计的专业性、措辞的通俗程度以及使用者的前导知识(陈今池,1998)。由于“谨慎性”和“稳健性”之间存在客观差异,必然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统一措辞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会计研究的不断发展,对“谨慎性”与“稳健性”的争论开始逐步趋于一致,大量的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从限度分析(孙宝成,1995)和措辞偏好(孙铮,2005)等方面都支持采用“谨慎性”的说法。

对谨慎性概念的界定,Basu (1997)在其实证研究中将其表述为,“会计师确认利得等好消息时所要求的可验证程度要比确认损失等坏消息高”。所谓谨慎性是对利得和损失的可验证程度的非对称性状态;对利得和损失的可验证的差异性越大,就越谨慎。谨慎性会计处理结果,是对净资产的持续低估。我国学者陈今池(1998)认为:“谨慎性原则是指某项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挑选时,应当选用对业主产权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汤云为(2001)则进一步将谨慎性原则,明确为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8条强调”应有的谨慎“,即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期,既不夸大也不回避,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这一提法既符合人们对风险预期的认知心理,又规范了会计术语的准确表达。

二、谨慎性原则的发展与应用

(一)国外文献综述方面

谨慎性原则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所采取的策略:不预计托管财产的增值。在19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部分诉讼的原因,是因为审计人员对高估资产和收益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一点被美国会计学家谢菲尔德在本世纪初注意到,从而拉开了美国的会计界讨论谨慎性原则的序幕。而对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关注,则是在 20 世纪 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人们认识到大危机之前粉饰会计报表(主要表现为浮夸利润)的泛滥,导致了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至此谨慎思想的地位得以确立(李军,2006)。

国外文献对谨慎性原则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谨慎性原则发展的推动力量和谨慎性原则存在的支持证据两方面。

1.谨慎性原则发展的推动力量。Sanders, Hatifield 和Moore于1938年发表的《论会计原则》(ASOAP)指出:谨慎性发展的主要力量来自:(1)人们的普遍想法:低估比高估带来更少伤害;(2)会计估计中乐观主义将导致更多差错;(3)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所导致的损失难以预见,对一些不利的可能事项套用一个更大的模式会合适一些。它认为,基于各种目的的合理储备应该坚持,但并不支持、也不鼓励那种通过采用特定计量方法以实现某种账面利润,进而在对外报告中隐藏一部分利润的实际做法。

2.谨慎性原则存在的支持证据。Watts(2003)通过对相关实证文献的梳理,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资本市场监管者、准则制定机构和学术界在口头上反对谨慎性,但实际会计处理变得越来越谨慎了。他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谨慎性存在的理由。第一,契约主义。由于不同的会计计量会形成不同的绩效结果,这会激励管理当局应用一些存有偏见和噪音的会计计量方式,从而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管理当局的福利产生影响。而谨慎性原则能抵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第二,股东诉讼。相比较而言,高估公司净资产招致诉讼的可能性要比低估净资产高得多。低估公司净资产还能降低公司的预期诉讼成本。第三,税收节约。损益的非对称确认显然有助于公司减少税收支出及现值,因而能增加公司的价值。第四,监管成本节约。近些年的相关实证研究采用各种测度指标,证明了上述四种解释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为我们呈现了谨慎性原则发展的历史背景,着重指出了谨慎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合理的风险预期,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受欢迎和税收节约等。

(二)国内文献综述方面

纵观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谨慎性原则的讨论着力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之间冲突的解决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适度应用。

1.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财务信息具有很多种质量特征,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其中,公允、有用是总括性的核心质量特征,其它质量特征构成它的重要支撑,主要质量特征及构成要素之间的此消彼涨是不可避免的理论结果和现实结论(孙铮,2005)。侯树强(2003)指出谨慎性原则和配比原则相冲突:如研究和开发费用。配比原则要求将其资本化,在受益各期进行分摊;而谨慎性原则将其费用化,冲减当期损益。这两种方法各有道理,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会计准则存在不统一性。另外,由于对谨慎性原则的贯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可能导致可比性的缺乏(李榕芳,2000)。

对于如何协调并解决各个原则之间的冲突,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孟凡利指出:各个原则之间的权衡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当追求资本维护时,谨慎原则将得到充分运用,其它原则与之相冲突时都让位于谨慎原则,所以应关注”实质重于形式“和成本效益的比较,保证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陈东海(1996)认为谨慎性原则运用提高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大了企业财务和会计处理的灵活性,加大了主观判断,与其它原则相矛盾,解决的方法是给定优先顺序,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披露。陈炜(1995)通过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谨慎性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其结果耐人寻味,只有22.73%的人认为谨慎原则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而大部分人认为,谨慎原则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影响,但可以容忍。由此看来,谨慎性原则应服务于财务会计目标,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指导思想,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披露。

2.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适度应用。陈炜(1995)指出,提倡谨慎性时,一个适度应用谨慎原则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另外,费伦苏(2006)认为在遇有不确定性情形时,会计人员应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会计确认与计量应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之上。但何谓”适度“、”稳妥合理“显然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问题。

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企业保持适当的谨慎是完全必要的。但在超出不确定性范围的滥用谨慎性或在面临不确定因素时的误用谨慎性都将损害信息的有用性。范宏浩(2001)提到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明确谨慎性原则应用的目的,使会计人员和管理当局树立正确的谨慎观;(2)对其应用进行严格、具体的规定,提高其可操作性;(3)对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相关信息应予以恰当披露。为避免信息过多造成信息使用者困扰,可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尽量予以初步的量化,如分成基本确定、很可能发生、可能发生、未必可能发生等几个类别,并分别在:a.相关的报表内予以确认;b.表外附注或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c.不必作任何反映。(4)以适应中国国情为基本标准,适度运用谨慎原则的同时,应适当兼顾前瞻性与现实性。如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健全规范的情况下,超前地引入”公价价值“追求与国际协调是不稳妥的。盛碧荷(2004)认为应在会计制度的设计上,对谨慎性原则的使用有所限制,如将现行的会计制度相关内容”柔性化“改为”刚性化“以提高会计行为选择的科学性。费伦苏(2006)也认为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应配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对可以预计的资产尤其是无形资产应适当预计,对可以预计的利润,也应考虑予以适当披露,这样才能让会计信息使用者得到真正可靠的会计信息。”预计所有的预期损失,但不预计所有的预期收益“的做法并不是谨慎的处理方法,它是过度的谨慎。谨慎原则更多地是从谨慎程度的把握上来测度可靠性的,如果谨慎程度超过了财务信息公允、有用所必需的程度,这种谨慎不仅不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相反还会损害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汤云为、钱逢胜,2001)。

谨慎性原则的实务应用表明,在风险面前,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受欢迎,合理的估计是必需,但要尽可能合乎客观实际。它的恰当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定性判断:发生、不发生;其次是定量估计,得出其发生的概率分布。

3.国内法规。据调查,谨慎性的成文规定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它明确企业应遵循谨慎原则,其运用突出表现在折旧、坏账准备和存货三项。在此之前,我国基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企业按指令办事无风险意识,谨慎原则没有应用的迫切需要(李玉萍、冀祥,2001)。但,谨慎性是客观存在的,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中的资产重估计价和可能损益计量就是谨慎性的一种表现。又如,在会计核算中,新产品的研发费用在多数情况下是一次性结转到损益,而不是分期摊销,也包含对试制成功与否的谨慎反应,只是运用程度和范围极其有限,且尚未在理论上得到承认(李榕芳,2000)。

改革开放后,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和消费者,竞争加剧,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谨慎性考虑成为必要。财政部1999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要求股份有限公司计提”四项准备金“,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加快了我国遵循谨慎原则的步伐,使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利润水平更加稳健。同时,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从1998年起在年度财务报告的”主要财务数据“中,单独披露”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从而采用谨慎的投资策略。 国务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六大要素进行了重新界定,体现了谨慎性思想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要求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关于谨慎性的要求,最核心部分是资产价值确认方面的创新,并将四项资产减值准备扩大到八项,还规定债务重组和非货币资产交换等的会计处理不再使用公允价值,严格控制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虚增利润。

新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第18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作为指导思想在基本准则中强调,贯穿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对提供真实、公允的财务信息,为经营者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群体的决策有效性和正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中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在新准则中居于指导思想的地位。本文将从会计确认、计量两方面展开,主要探讨:金融工具列报、公允价值运用和资产减值处理。

(一)会计确认方面

新会计准则中,会计确认的主要变化表现为对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重新修订和进一步完善,从而使金融资产不再游离于财务报表之外,而是单列项目反映。

根据IASC会计确认的基本理论,金融工具是可以而且应该在会计报表中予以确认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因操纵衍生金融工具而导致严重亏损的事例举不胜举,如1994年美国的加州橙县事件、1995年日本的往友商社事件、1995年英国的巴林银行事件等。冯淑萍(1999)指出:”巴林银行的倒闭,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客观地说,会计因未能及时披露衍生金融交易所潜在的巨大风险,负有一定的责任。“ 正是出于防范不确定风险的需要、规避重大的潜在损失,新会计准则从金融工具的定义入手,将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充分披露,是财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客观要求,也是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必然结果。通过定期(资产负债表日,季末,月末,甚至每天营业中止时)反映金融工具的损益变动,进行全程监控从而有效地杜绝因金融失败引起的企业经营恶化甚至破产,将收益(或损失)清楚地列入损益表(或是股东权益变动表)进行核算,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下的明细科目反映,可以防止盲目乐观,使企业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改变了金融工具长期游离于会计报表之外的尴尬局面,使金融风险的控制有了依托,为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或是投机获利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二)会计计量方面

会计计量包括两方面,即计量属性和计量金额。在新会计准则中,计量属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且得到广泛运用,而《资产减值准则》为如何进行资产计价提供了规范、务实的指导。

1.公允价值的引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无疑是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之一,从禁止到回归,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从未停止过。部分人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利于利润操纵,对公允价值能否”公允“表示怀疑。也有学者提出公允价值作为一项技术,既可以用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可以用来扭曲会计信息,而这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诚信水平,公允价值计量和利润操纵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牛成喆、苏正建,2006)。在会计环境复杂多变、行业和社会监管普遍缺失、管理当局及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和道德情操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被当作”利润调节器“是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内部控制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和业绩评价体系等的相继建立并完善,世界性竞争要求企业和个人不断修炼”专业、诚信“的美德,”品牌第一、顾客至上“成为企业基业常青的不二选择,由此”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机会成本逐渐增大,从而为公允价值的孕育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文化保障。与国际会计的趋同,增加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充分披露金融风险也使公允价值计量成为需要。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等具体准则,均要求对要素确认和计量过程采用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考虑到我国市场不够成熟的具体情况,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较为谨慎。如: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资产交换必须以公允价值计量,除非企业能证明该项交易不能以公允价值计量;我国新准则强调,如果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证明该项交易能以公允价值计量,即要求只有在证据充分的条件下才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王淑霞,2006)。谨慎性的考虑还有很多,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的运用需同时满足:(1)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是否能够可靠计量,成为公允价值运用的必要前提,也界定了它的使用范围。至于何为”可靠“,怎样去测度和评价,针对不同的交易有不同的判别标准。如在金融工具的计量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划分为三个级次:活跃市场、相似市场和技术性估值。如果对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自由度不加限制,将很可能使会计核算过程变得随意,是对一致性和可比性的违背,会扩大企业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的空间(宋献忠2005),也将损害其谨慎性。

2.资产减值的处理。资产减值具体准则明确,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该准则还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认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此准则提出,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会计国际趋同的客观需要,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应降低会计国际化的转化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出于谨慎性的考虑,防范窗饰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真正为决策有用服务。因谨慎性本身带有的主观倾向性决定了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减值迹象认定的无法客观量化和标准化,减值计提的时间、数量也无法有效控制,为企业留下了利润操纵的空间。但,减值损失计提后不允许转回的规定使得企业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以往盛行的”亏损企业巨额计提、扭亏企业冲回计提、盈利企业加速计提(任海峙,2006)“的法则不再适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实貌。正如《孙子兵法》提到的”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草率的计提将付出代价(直接表现为利益的丧失),为实现利润平滑化而导致强势市场形象的被怀疑甚至被否认只能是得不偿失。

通过有意识地选取新会计准则中的焦点问题进行论述,本文展现了谨慎性在会计处理上的显著影响。如金融工具的表内确认,是对预期风险可能影响损益的谨慎考虑;资产减值的不予转回,是谨慎性”刚性化“的体现,增强其可操作性;而公允价值的回归,考虑了我国国情,限定了其运用的范围,也是基于谨慎性的思想。

四、结论与展望

谨慎性的开端源于中世纪受托责任的解脱,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过后才引起重视。今天,它作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写进准则,贯穿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本文通过对谨慎性发展相关文献的梳理,明确了”谨慎性“的经济实质,试图展现给广大研究人员一个谨慎性发展的清晰路径,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对新旧会计准则变化中谨慎性运用的主要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意义有两点:其一,为谨慎性在当前会计环境中的正确应用提供指导;其二,从谨慎的视角解读公允价值,使公允价值的运用能更好地为”真实、公允“的会计目标服务。

谨慎篇五
《谨慎的》

om/file/1341729954/NHDTA124.part4.rar下载链接:

ownloader.net/28878745/381602/FPJR043.part3.rar

谨慎篇六
《决策的事情谨慎做》

决策的事情谨慎做

谢世学

在《抠门出效益》(邓琼芳编著)这本书的倒数第二页,有两个案例:

一、关于原山东秦池酒厂破产的案例。

1、1995年秦池酒厂以6666万元成为央视当年的广告标王。

2、当时,6666万元=30000吨白酒的价值。

3、1996年,秦池酒厂厂长姬长孔踌躇满志的在梅地亚中心说到——“去年,我们每天向中央电视台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奥迪,今年我们每天要开进一辆豪华奔驰,开出一辆加长林肯。”

4、结果是说到做到。1996年,秦池酒厂再次以3.212118亿元蝉联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

5、一位外国记者吃惊的问,这个数字——“3.212118亿元”怎么计算出来的?

秦池酒厂厂长姬长孔回答道:“这是我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6、秦池酒厂投资的随意性可见一般!

7、3.212118亿元相当于当年利润的6.4倍,任何一家企业都经不起这样高额的广告支出。

8、结果是:1997年秦池酒厂走到了破产的边缘。——现在大家好像没有再听说秦池酒了!

二、爱多VCD

1、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牌子的产品。

2、1997年以2.1亿元,成为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

3、请成龙做广告,广告费为450万元。

4、1997年爱多总裁胡志标与总裁秘书林莹结婚,给全国各地的爱多产品经销大户,和各个媒体的知名记者送了一份喜帖,喜帖上都帖着两张100元的大钞,目的不过是为了讨一个“两人圆满”的好口彩。

5、在胡志标的婚礼上,鸣放138万响鞭炮。

6、18辆车牌号连在一起的白色奔驰车。

7、邀请了1000位身份显赫的贵宾。

8、结果——两个月后,爱多实业有限公司爆发严重的财政危机,随后轰然垮台。

谨慎篇七
《人生感悟之一 漫谈谦虚谨慎.》

人生感悟之一 漫谈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谦虚谨慎”,是中国常用的名言。骄是谦虚的宿敌。躁是谨慎的对头。骄扬傲慢,何以谦虚;性躁气浮,岂能谨慎。骄傲与谦虚,浮躁与谨慎,相互对立,决无调和的余地。骄傲则孤立无援。谦虚能得道多助;浮躁是失败之根,谨慎是成功之母。曾国藩说:“自古以来,讲凶德致败道理有两条。一是长傲,二是多言。丹朱(尧帝之子)不肖,曰傲,曰嚣讼,就是多言(喜揭人短),历代公卿,败家丧命,也多是因为这两条”。骄则长傲,是愚昧无知的行动;躁则多言,乃心情烦乱的表情。骄傲是狂妄的心态。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自古以来,兵骄必败。将骄必失。君骄必亡,这是历史的教训。骄傲自满,是自己亲手挖掘的陷阱。自作自受;浮躁是心情狂乱的征象,急不择路的必然结果。从来都是躁失理智,躁生多变,躁遗后患,躁主事败,也是自己造成的混乱,不可不知。

《书》云:“满招损,谦受益”,如何消灭骄傲自满的心态呢?可以阅读苏轼的《超然台记》,“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夹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这意思是和坐井观天一样,总觉得天

只有那么大。在细小的隙缝中去看世界。又怎么见到事物的整体呢?由于见解狭隘,而产生骄傲之气。应该把自己放在大环境中去观察,登得高,才能望得远,去认识天地之大,而感到自己的渺小。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要和学有所成的名人比,才觉得自己无知,微不足道。一个人无论如何聪明,都不可能得到世界上所有知识,在人们群众中,要象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样,当个小学生,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才能日臻充实。

还有一钟喜誉恶毁之人,喜爱别人吹捧自己,最恶别人说己之短,这是愚者之心,小人之量,不但能阻碍自己的进步,相反地损害自己的威信,这种人即使得逞,也是欺世盗名之徒。

谨慎是人生的格言。《中庸.问政》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办事前要调查论证,周密思考,办事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西汉董仲舒也说:“福之本生于忧,而祸起于喜也”。以上诸家都认为,诸事能考虑周到,则办事无不顺利,而幸运生焉;若醉生梦死,贪图享乐,糊里糊涂,办任何事都是失败,而祸患随之。“诸葛一生惟谨慎”,故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世人称之神机妙算。

欧阳修《朋党论》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又说:“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朋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相反贼害(争夺结果),虽是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相互切磋,提高自身修养);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相互尽力报效国家)。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此段论述,君子与君子,小人与小人,两组不同性质的交友,一组是正义之交,一组是货利之交,美国前总统华盛顿曾说:“衡量朋友的真正标准是行为,而不是语言,那些表面上说尽好话的人,实际上离这个标准正远。”又说,“真正的友谊是一种缓慢生长的植物,必须经历并顶得住逆境的冲击,才无愧友谊这个称号。”感情友谊,是在互相接触,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合作共事,患难相顾,风雨同舟,这样结成的友谊,才永久牢固。如果以利相交,酒肉为朋,有利时亲如兄弟,无利时弃同陌路之人,这样友谊岂能长久?孔子论交友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偏佞,友善柔,损矣。”是说交友要选择为人正直,诚实,见识多者,这些朋友,对自己为人处世,创功立业,都是有帮助的,不要与逢迎诌媚,花言

巧语,当面奉承的人来往,这些人对你有害而无利。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对你无故献殷勤的人,要特别警惕,因为无故向你献殷勤,必有所图,此谨慎择友之道也。

美国一位哲学家培根说:“我们的语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骄傲,有时也应当说句婉转的话,但切忌虚伪,轻浮与油滑。”这些都是我们说话的艺术。我们即使是正气凛然,也不可盛气凌人,说话应当和缓婉转,刚中有柔,既要把话说明白,又要使人乐于接受。须知带刺的玟瑰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才华显隐,锋芒引伸,是人显露于外的才干。才干是事业兴盛的基础,但是要在恰当的时候显露,如果不是时机,盲目显露,反招致人家的嫉妒和打击,这不是智者所为。此谨慎于语言之技巧也。

如何做到谦虚谨慎?关键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修养有成,自然胸怀豁达,能容宇宙之荒,故能谦虚逊让,不傲于物;修养有成,则心地纯正,静能生慧,安稳不乱,故能思虑周详,达到谨慎之目的。

知盈虚之定律,明显晦之时宜,防微杜渐,预有所虑,除自立自强,戒骄戒躁,岂有它哉?所以在人生漫长道路上,“谨慎”二字要放在首位。

谨慎篇八
《谨慎言行》

人生,请记住这十句话

【第一句】管好自的嘴,讲 话不要图一时痛快、信口开 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 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 言,话多无益,不扬人恶,自然 就能化敌为友。

【第二句】没有爱的生活就 象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 香,要“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 己”,让爱如同午后阳光温暖每个 人的心房。

【第三句】多去理解尊重别 人,常怀宽容感激之心,宽容是 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 是多么广阔,感激你的朋友,是 他们给了你帮助;感激你的敌 人,是他们让你变的坚强。

【第四句】这个世界,有两 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 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 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一生的好伴 侣,让人愉悦健康。

【第五句】人情,人情,人 之常情,要乐善好施,长于交 往,“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 脚”是行不通的,所以,“人的情 绪要储存”,就象银行存款,存的 越多,时间越长,红利就越大。

【第六句】遇事不要急躁。 不要急于下结论,尤其生气时不 要做决断,要学会换位思考,大 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 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要把简 单的事情复杂化。

【第七句】学会知足,人生 最大的烦恼是从最没有意义的比 较开始,这世界总有不如你的 人,也总有比你强的人,当我哭 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 有人却没有了脚。

【第八句】如果敌人让你生 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 握,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 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了你 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 一口吗?不要太在乎别人的咒 骂。

【第九句】别把工作当负 担,与其生气埋怨,不如积极快 乐的去面对,当你把工作当作生 活和艺术,你就会享受到工作的 乐趣。

【第十句】人活着一天,就 是有福气,就应该珍惜,人生短 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 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 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 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谨慎篇九
《小心无大错》

小心没大错

老员工翟玉娥做事不能说不小心谨慎,可在上班途中还是被摩托追尾,车损衣破,对方虽花了钱,可自己受了伤痛。矜持的张大刚做事不能说不稳重,然而下夜班归途中,在对方汽车灯的强光照射下,自己看不清路了,竟骑着车撞到了花池上,丢盔卸甲,轮裂骨折,自己花自己的钱,修自己的车受自己的痛。年轻员工陈松,也不是冒将失五的人,上班途中超车时与他人挂擦,致他人摔倒,掏自己的钱包医他人的痛。仅仅十天之内,我们公司三个员工相继出了三起交通事故,万幸的是均没有出现重大损伤。联想起不久前王东平被车重撞,肋骨断了多根,住院数日、修养多时的事故,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了。

现在我们的交通发达了,修的马路多了,马路直了,马路平了,马路宽了,可是没有“马”了,马变成了“虎”了——马变成了拖拉机,马变成了小三轮,马变成了小轿车,马变成了大汽车,马变成了摩托车,马变成了电动车,于是马路就变成了虎路。虎比马快,虎比马猛,虎比马烈,虎比马凶;玩车犹如玩虎,玩虎的人,有长眼的,有没长眼的,有长眼上路不带眼的,有长眼上路“卖”眼的,况且还有些“愣头青”,认为虎路就是给自己一个人专门修的,不遵守交通规则,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尤其是喝了酒之后,酒壮虎胆,所向无敌,更加可怕,并且还有自己运气低、点子背的时候,于是交通事故就不可避免地多了,每天上下班行走在虎路上,危险时时就在你的身边,可要小心了!

俗话说小心没大差,小心才没大差,更不要说不小心了,新年元旦将至,旧历年关将近,生产任务再忙,制度约束再紧,组织纪律再严,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安全就是幸福,千万要小心啦!

办公室

2010.12.23.

谨慎篇十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浅谈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班级:会本1102班

学号:11501740226

姓名:谭彬田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较早的得到了各国会计界的认可。我们应在充分了解谨慎性原则应用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在会计工作中应用谨慎性原则,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本文就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做了一些分析。

Summary: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udent accounting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in the enterprise, has been recognized earlier national accounting profession.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udence, based on a better job in accounting principle of prudence, to avoid weaknesses, play to their maximum effect. In this paper,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of accounting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应用 会计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在会计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会计要素的确认的精确性受到影响,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在不同的处理方法的程序可能选择的情况下,不影响合理选择,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该用相关的准则进行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对没有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应当按照相关的准则少计或不计,以免使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失真,从而造成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乐观预测或者盲目决策。其本质就是资本保持资本维持。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和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

二、我国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间摸爬滚打起来的,国外是市场经济,国内是计划经济,当年我们是在两个的夹缝中实践。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果是确定了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再慢慢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过程。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成为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市场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会计环境中还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并且经营风险较大,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在当前,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势已经趋于明朗。我国目前要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不能照搬,要坚持本国特色。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强调突出谨慎性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主要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呈阶段性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现阶段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的运用可以归纳如下方面:

(一)从资产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充分预计可能的损失和费用,避免虚计资产价值。

(二)从负债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确认与计量负债时,应避免延缓确认负债和

少计负债。 (三)从收益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即在确认和计量收益时,取其迟而不取其早,取其少而不取其多。 (四)从财务分析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就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等进行初步分析,旨在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中国目前财务会计中的运用情况。

四、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运用的两面性

谨慎性原则运用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但是,在所有会计原则中,谨慎性原则是最具有争议性的。

(一)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通过适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理确认费用、谨慎确认收入,挤干资产中的“水分”,夯实利润确定基础,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稳健。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好处主要体现在:①考核经营者真实的经营业绩,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②企业生产经营面临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实行稳健会计有利于企业增强抵御经营风险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③谨慎性原则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可以减少决策风险,因而适度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二)谨慎性原则的不足

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加之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实际操作主观性很强,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会计信息很难验证。

2、计提被滥用,因为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两年亏损将ST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停止上市,上市公司就可能少提减值准备虚增利润,而有些上市公司股东为了逃避债务而多提减值准备。同时可能会产生前期谨慎后期不谨慎,或前期不谨慎后期谨慎自相矛盾的情况。

3、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当计提减值准备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增加企业现金流出,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并且谨慎性原则与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存在相冲突的方面。

4、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有的资产按市价计价,缺乏一致性,当市价高于成本时资产负债表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会歪曲企业的年度收益状况,在短期内延缓国家

税收,而且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者不能做出最优决策。并且在不同企业实际运用不均衡,只在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而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未明确规定。

谨慎性原则屡遭诟病,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其在实务操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以及如今演化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的工具。

五、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一)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的方法等。但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特别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决定资产减值准备数额决定因素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较为困难,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操纵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应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尤其是如何保证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把握好“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四)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判断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体规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10。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