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外形特点

| 汉语四六级 |

【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鱼的外形特点篇一
《鱼的形态特征》

鱼的形态特征

初二(3)班 李家乐

为什么鱼能在水中生活,而我们人类不行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鱼的形态吧。

我拿了一条鲤鱼,发现鱼的身体构造很奇特,于是我根据生物课与课外书上知道鱼的构造.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像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

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

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由于刚才剪去了鳍,鱼的游动显得困难,如果用

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实验结果很快出来:鱼不能前进。说明鱼游动时,身体两侧肌肉轮换着收缩和舒张使得躯干部和尾部左右摆动,

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着重讨论尾鳍的三大作用: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接着教师拿出鱼的骨胳标本,介绍鱼骨胳的结构和作用。重点描述脊柱的组成和作用。

鱼靠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上浮和下沉又靠什么呢?原来鱼的体腔背侧有一个白色的结构叫鱼鳔,里面的空气可增减,从而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由于肌肉、骨胳、鳍和鳔的协调作用,鱼在水中

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运动了。

1.鱼的生活习性:终生生活在水中; 体温不恒定; 食性多样化。

体形:梭形,减小水的阻力

体色: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2.鱼的形 体表: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 形态特征 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鳃; 呼吸器官

鳍: 运动器官

3.鱼的 尾鳍: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

运动 骨胳:保护和支持身体

鳔: 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原来我们人的形态与鱼的形态不同啊,怪不得鱼

能在水中活动,我也好想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活动.所以我们要探索生物的乐趣!

鱼的外形特点篇二
《金龙鱼的形态特征》

金龙鱼的形态特征:

过背金龙那雄俊优美的体态、宽大的鳞片、泛蓝的底色、灿烂的金框显示金甲武士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风。其鳃盖上的抹纯金,透出华丽富贵气象。

完美的金龙鱼要保持一对龙须笔直整齐(虽然损坏可以再生,但难保长得如意),色泽与体色致;起画龙点睛作用的龙眼要闪亮有神;各鳍要直,伸展自如,完美的体形才能充分展示其威仪。

金龙鱼是远古遗存物种,国际濒危保护动物,其繁殖养殖生产受到华盛顿公约(CITES)的约束,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注册金龙鱼渔场出产的金龙鱼附有血统编码芯片。

过背金龙与银龙、黑龙较容易区别,与红龙和青龙在鱼苗阶段则难以区分,一般人需待它长大才能分辨青龙鳞片泛青,一般不具金色;红龙的金色鳞片只长到由腹部往上第四排,体色逐渐变红;过背金龙则顾名思义其金色辚片可长过背部覆盖全身。

金龙鱼的生活习性:

金龙鱼成年鱼体长40~50厘米,寿命可达数十年。过背金龙性情较红龙威猛,主要猎食活鱼虾、水生昆虫甚至青蛙、蜈蚣尤其喜吃蟑螂。水族缸饲养以小鱼、小虾(要剪去剑突)、肉块、面包虫、血虫等为佳,也可喂人工饲料。对水质要求不高pH6.5~7.5的自来水适当去氯(曝晒或加大苏打)即可,用软水(煮沸处理)更佳。适宜水温24~28℃,冬季一般调到25℃即可。一般的水族过滤装置可以满足养金龙鱼之需,不可换水过勤、过多,以免造成鳞片或鱼鳍脱落(虽然可以再生),每次以换去1/4为宜。可用潜水泵使鱼缸形成水流,保持金龙鱼活力。病害较少,一般不会致命,受损伤、感染时可用食盐水、抗菌素处理。

银龙鱼的外形:

银龙鱼体呈长宽带形,长度及米,在水族箱中饲养的较小。背鳍和臀鳍也呈带状,沿背、臀部向后延长至尾柄基部,尾柄短小,尾鳍圆扇形。眼上位接近头顶。口上位,口裂大而下斜,下颚突出,并长有1对短须。体两侧各有5排大圆鳞片,鳞片之大为热带鱼中绝无仅有,鳞片至尾部相对较小。银龙鱼全身银白色,但在光线照射下能反映出淡粉红等其他色彩,幼鱼时的体色微泛青色,背鳍和臀鳍均有红蓝色边缘,随着生长而逐渐消失。

银龙鱼的习性:

银龙鱼能适应中性水质和22℃以上的水温,最佳温度为24-28℃。水质要清洁,用自来水须经晾处理。1次换水量宜少,加入水的酸碱度和温度要适宜。饲养水族箱用1.5米长的大型箱,不必铺砂植草,因银龙鱼常到上层,表层水中游戈,箱口加网罩防跳。为保持水质

清洁,应常开过滤器。水质、环境、饵料等条件好,1年可长达50-60厘米。可用小鱼虾、金鱼喂养,也摄食肉块、昆虫等。在亚马逊河里自由生活的银龙鱼,当见到水面上方枝条上停有昆虫时,会从水中如箭而出,射向目标,多数猎物逃不脱它的长舌。所以当地人称为箭鱼、四眼鱼。

自然条件下,银龙鱼吃小型鱼类等动物性饵料,摄食量大,容易饲养;喜欢中性水;在22度以上的水温中,能很好地生长。

银龙鱼的繁殖特点:

银龙鱼较易饲养而不易繁殖。雌雄亲鱼区别,主要看腹鳍,尖长者为雄性,雌鱼腹部膨大。雄鱼性成熟要5-6年以上,雌鱼6-7年以上,有很强的自己择偶特性。繁殖要求弱酸性软水,含氧量较高,水温保持在27-28℃,水的硬度为7-9,酸碱度为6.5-7.2。雌雄亲鱼:择其相亲的配对才易成功。雌鱼产卵几十粒,多的可达200余粒。吸水后的受精卵直径达10毫米。受精卵在亲鱼口中孵化,故其产卵量和孵化率均不高。刚孵出的仔鱼胸腹部处挂着一个卵囊,吸收其中的营养为生,7-10天后开始觅食,能吃鱼虫,孑孓等。

银龙鱼在游动中排卵射精,卵的直径在4毫米左右,每对亲鱼每次产卵200粒左右,多者300余粒。自然条件下,雌雄银龙鱼产卵和射精结束后,雄鱼将受精卵全部含在口中进行孵化。受精卵在雄鱼口中经过40-60天左右才能孵化出带卵黄囊的仔鱼。仔鱼靠卵黄囊生活8天左右,便可发育成能游动摄食的幼鱼。

罗汉鱼的由来:

1996年马来西亚的水族业者经过不断的杂交选育,培育出一种全新的鱼种——“罗汉鱼”,并引发一鼓养殖罗汉鱼的热潮。一瞬间席卷整个亚太地区,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地鱼迷纷纷竞相抢购,在水族界掀起轩然大波。 罗汉鱼中文总称彩鲷,意解多姿多彩慈鲷,又名花罗汉。

究竟“罗汉鱼”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若细看一尾罗汉鱼,你就会不自觉被他人性化的形态所掳获。红润的面颊,高耸的额头象征多福高寿,两侧形态各异的“墨斑鳞”在风水学上更有催财的妙用。

鉴赏罗汉鱼:

花罗汉的审美与鉴赏,绝对不应只从单一角度观看,而是以鱼体各部位的匀称与整体比例的综合,多个层面的考量来决定,评鉴的重点分别为:

体型:短身高背,躯体厚实 气质:泳姿优雅,与人玩乐

颜色:对比强烈,光艳照人 珠点:均匀密布,耀眼闪烁

花纹:银线包裹,厚重清晰 头部:高耸挺立,盈满硕圆

眼睛:满目灵气,目光如炬 鱼鳍:完整宽阔,张如扬帆

挑选罗汉鱼:

挑选罗汉鱼可根据参照国外的分级标准。一般体色较深,花斑仅1-2个,身体较长者只能列为C级(三级);以身体中间为界,后部花斑排列不超过中间,但体表较为光亮,鳞片上有一些闪光星点分布者可列为B级(二级);花斑排列延伸过中间接近头部,鳃后靠下体表呈红趋势,体表闪光星点分布广泛,斑纹清晰者应列为A级(一级);有更奇特的特征,如文字斑、奇特花色、星点特色、艳丽特色等,均有列为特级的资格。(注:现在标准已经改变)

饲育罗汉鱼:

尽可能使用较大的水箱(90公分或以上),这样有利于罗汉鱼长成较大的个体,并促成较佳的头型。罗汉鱼生长迅速,胃口极佳,所以排泄物也相对较多。一套有效的过滤系统能确保水质的洁净,大大降低鱼病的发生。最好加设一些增氧设备(如气棒,生化棉筒等),提高水的溶氧量,令鱼更精神。

可以因应个人喜好,在缸底加铺底砂,模拟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态环境,会使鱼更安心,并刺激鱼发情,同时达到增大头形的效果。

必不可少的水族专用荧光灯,映照出鱼儿的美态,令人赏心悦目。

为了确保罗汉鱼的顺利成长,应准备一套安全的保温设备(如保温棒或电子恒温器)。 水温计方便大家随时准确的监控水温。

水质:

自来水在使用前,应先气曝,以去除水中的氯化物和有害物质。

酸性较高会影响罗汉鱼的成长速度,较理想保持PH值在6.8-7度。

水温太低会影响罗汉鱼的新陈代谢,较理想保持26-28摄氏度。

罗汉鱼的喂食:

罗汉成长迅速,需要较多的食物,一天基本需要二至五次的喂食,每次份量掌握在五分钟内让鱼吃完,尽量避免吃剩事食物残渣,以免影响水质。切记“少食多餐”,避免出现肠

胃炎。罗汉对食物不挑剔,活饵(蚯蚓,小鱼等)、冻饵(冻虾,冻虫等)、饲料(条状,粒状),它们都乐于接受。一般家庭饲养建议喂食以冻血虫为主,冻虾、扬色饵料为辅,即可达到较理想效果,而且十分便利。

罗汉鱼体质强健,只要保持较良好的水质,一般很少患病。

【新鱼入缸】

新的银龙鱼刚刚买回时,鱼缸里的空气泵要经过至少24个小时运行,以彻底根除水中的氯气。如果一直使用生物过滤器那么最好让水达到PH值6-7,水温为25摄氏度。 在鱼缸中加入小食盐(近似1或2茶匙加在每5加伦或20公升的水中)以减少真菌攻击的危险并且使鱼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在新鱼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鱼缸(如果原缸的水没有问题的话),已取回1/3为最好,以利于新鱼对环境突变的不良反应。建议龙鱼从小养起。

由于龙鱼属于大型鱼类,鱼缸至少长1.5米,宽0.5米,高0.7米。鱼缸一定要加盖,龙鱼属于上层游动的鱼,喜欢跳跃,以避免无人时跃缸而出窒息而死。

提示:银龙鱼体格健壮,生长迅速,食量大。性情猛,能吞食小型鱼类、不宜与其他鱼混养。

【日常饲养】

换水:每周至少换水20%-30%,不要使温度、PH值突然变化,如变化突然会导致龙鱼的突然死亡。

换水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避免龙鱼受惊。而且饲养龙鱼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完全的换成新水,否则会对鱼造成伤害。

如果你见到龙鱼的鳍和鳞片脱落的话,就是换水过多造成的,可以暂停换水,它们就会自然的复原。但换水量也不可太少,太少会使鱼鳍变得不透明、眼球浑浊严重的会造成腮盖翻转。

光照:红龙鱼需要光很多,每天光照最好达到4个小时。其它龙鱼也最好能达到8个小时的光照。有些养鱼爱好者,比如养红龙鱼,喜欢用红色的光来照红龙鱼,这样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龙鱼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日光,长期使用灯光会遮暗龙鱼的背部。

过滤:龙鱼幼鱼体形过大所以不太合适养在水草箱里。鱼缸大那么过滤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适用于龙鱼养殖的过滤系统主要有上部过滤器、外置式过滤器、上部+抽水沙层式过滤器、溢流式过滤器几种。但要注意的是在布置龙鱼箱的时候你应该考虑布置一个扬水马达(冲浪泵)这样做的好处极大:一、可以形成强力的水流、二、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三、更加重要的是可以使龙鱼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维持鱼体的优美体形、四、也很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龙鱼翻腮,发生翻腮时可以对翻腮进行修剪,在复原期使用扬水马达可以促使生长中的腮翼平顺。

鱼的外形特点篇三
《2.鱼类的外形》

鱼的外形特点篇四
《鱼类的形态结构特点》

鱼的外形特点篇五
《2.鱼类的外形》

鱼的外形特点篇六
《鱼类学课件 2.鱼类的外形》

鱼的外形特点篇七
《大泷六线鱼的外形特征与消化系统结构》

鱼的外形特点篇八
《鱼的外形与食物》

第一课时 鱼的外形与食物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鱼的身体外披鳞片,主要部分包括头、躯干、尾和鳍,初步了解鱼运动主要依靠尾和鳍。

2、初步了解一种鱼喜好一定的食物。 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能力。 4、感受科学探究中的对照方法。

二、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了解鱼的身体外披鳞片,主要部分包括头、躯干、尾和鳍,初步了解鱼运动主要依靠尾和鳍;初步了解一种鱼喜好一定的食物。

三、 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鱼的外形与运动

活动目标:了解鱼的身体外披鳞片,主要部分包括头、躯干、尾和鳍,初步了解鱼运动主要依靠尾和鳍;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能力。 活动器材:鱼缸、小金鱼若干条。 活动过程:

活动二:喂小金鱼食物

活动目标:了解一种鱼喜好一定的食物;感受科学探究中的对照方法。 活动器材:鱼缸、小金鱼若干条、碎肉、碎菜叶、面包屑、水蚯蚓等若干。 活动过程:

四、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观察鱼的外形与运动和给小金鱼喂食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在这个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小金鱼的外形和运动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记录等探究能力。第二个活动通过喂养小金鱼,了解小金鱼有自己喜爱的食物。其实对于小金鱼爱

好的食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安排喂食前,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讨论自己的前期经验,促使学生对于在喂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有一定的预见性。

鱼的外形特点篇九
《观察鱼的外形及内脏器官》

观察鱼的外形及内脏器官

一、 实验目的

① 、观察鱼的外形特征,数出鱼的鳍条数,侧线鳞及侧线上鳞与侧线下鳞

数。

② 、学习鱼的解剖,并观察鱼的各个内脏器官。

③ 、将鱼的肠子分离出来。并估计它大约是鱼躯干长的倍数。

二、 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便可知道鱼的外体特征。在泄殖腔口上方1厘米左右的地方剪开,并沿上方剪就可以将鱼的各个内脏器官曝露在外面。通过观察便可以知道鱼的各个内脏器官及其功能。

三、 实验器材

解剖盘一个,手术剪一把,镊子一个,手术针一个,一条银鲫,吸水纸。

四、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 、先从盆子中抓一条鱼放在解剖盘中,如果鱼没有死的话,用手术剪的

上部敲鱼头,将鱼敲晕。

② 、用镊子展开鱼的背鳍,尾鳍等拍照。并认真地数出鱼的鳍棘和鳍条数。

并数出鱼的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和侧线下鳞数。

③ 、用手术剪在泄殖腔上方1厘米左右处剪开一个小口,并沿这个小口向

上将鱼剪开直到头部。向另一侧贴着鱼肉将整块鱼肉掀下来,注意不能剪到鱼的内脏器官。

④ 、观察鱼的前肾,中肾,鱼鳔,卵巢,肝胰脏,脾脏,肠子,胃,胆囊,

心脏,输料管等器官。

⑤ 、将鱼的肠子从肝胰脏中分离出来,弄成线形,估计其与鱼躯干长的倍

数比。

⑥ 、将解剖好心脏取出的鱼进行拍照。

⑦ 、结束实验,将鱼倒入回收箱中,将实验仪器与桌面等清洗干净。

五、 实验结果

六、 实验结论

鲫鱼的鳞式=5/6. 侧线鳞=31片

鲫鱼的鳍式D:Ι-15; C:23; A:7; V:9; P:8.

鲫鱼的肾脏分为头肾与中肾两个,其中头肾位于鱼鳔的前方而中肾位于鱼鳔的上方。鱼的卵巢中充满了卵子。鱼的肝脏和胰脏位于同一个地方且都为粉红色,所以直观上无法区分。而脾脏虽然与它们在同一个地方,但颜色比它们深 所以能区分出来。鱼的肠子与肝胰脏粘连在一起,大约有鱼躯干长的8倍左右。肠子的最前端为胃,胃的边上深墨绿色的是胆囊。心脏分为心房、心室与动脉球。在与躯干的下部泄殖腔口,有两条由脂肪包裹着的输料管。

七、 注意事项

① 、数鱼的鳍时必须注意鳍条与鳍棘的区别。

② 、数尾鳍时要特别注意其边缘地方的鳍条,不要漏数。

③ 、数侧线鳞是从头部下方开始到尾鳍上方都要数,不只是有明显线的地

方。

④ 、侧线上鳞是指从背鳍开始的地方的那一片开始数,且可能有一片鳞片

横跨了鱼的两面,则算0.5片,但如果两边是断开的就算在小片也算1片。侧线下鳞是从臀鳍的上方开始数到侧线鳞为止。

⑤ 、解剖时剪刀必须向外挑,防止将鱼的内脏器官剪破。

⑥ 、取出肠子时最好不要将其弄断,便于估计其与鱼躯干长度的比值。

八、 问题与解答

① 、鱼鳔在鱼中起什么作用?

答:鱼鳔里充填的气体主要是氧、氨和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最多。所以,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通常情况下,鱼在水中的沉浮通过向鱼鳔中充入气体或排出气体以改变鱼的体积大小来实现。

② 、鱼各种鳍的作用?

答:尾鳍是鱼前进的“动力装置” ,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功能。可左右摆动,推动鱼体前进。

背鳍和臀鳍: 垂直波动,维持鱼体直立 左右摆动,推动鱼体前进。 胸鳍:当尾鳍不运动时,胸鳍向鱼体两侧张开,作前后摆动时,鱼体前 进;一侧胸鳍摆动时鱼体向不动的一侧转弯。

腹鳍:摆动范围不大,向两侧略展,保持鱼体稳定。

③ 、怎样区分鱼的雄雌?

答:鱼类品种繁多,区别雌雄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大体来讲,鱼类雌雄的鉴别,除了根据第一性征~卵巢和精巢的区别外,人们主要利用第二性征(或称副性征)来鉴别其性别。但第二性征通常在生殖季节表现比较明显,平时很难准确区别。从平常普遍的情况来看,一般雌鱼比雄鱼个体大,腹部膨大,生殖孔微凸起。雄鱼多表现于鳍、吻的变异,如鳍延长,但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些鱼的雌雄特点也不明显。许多鱼类在生殖季节发生色泽变异,雄鱼出现鲜艳的色彩。有些鱼类雄鱼体上出现珠星,特别是在吻部、胸鳍上有明显珠星,有的鱼类在整个头部许多部位和臀鳍上也出现珠星。这一点,我们在金鱼中就很常见。有些鱼类的雄性个体,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好斗,甚至斗得你死我活。雄鱼与雄鱼相遇或为争夺配偶,往往会“打架”。

鱼的外形特点篇十
《实验3 鱼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3 鱼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鲤鱼或鲫鱼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及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材料与用品】

活鲤鱼(或鲫鱼),以体重2.0kg、2龄以上为宜;

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器具、棉球、直尺等。

【操作与观察】

(一) 外形观察和测量

鲤鱼体呈纺续捶形,略侧扁,背部灰黑色,腹部近白色。身体可区分为头、躯千和尾3部分。

1、头部 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为头部。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两侧各有2条触须(鲫鱼无触须)。吻背面有鼻孔1对,眼1对,位于头部两侧,形大而圆,无眼睑。眼后头部两侧为宽扁的鳃盖,鳃盖后缘有膜状的鳃盖膜,籍此覆盖鳃孔。

2、躯干部和尾部 自鳃盖后缘至肛门为躯干部;自肛门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为尾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鳞外覆有一薄层表皮,用手抚摸鱼体表,粘滑。躯体两侧从鳃盖后缘到尾部,各有1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此即侧线,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体背和腹侧有鳍,背鳍1个,较长,约为躯干的3/4;臀鳍1个,较短;尾鳍末端凹入分成上下相称的2叶,为正尾型;胸鳍I对,位于鳃盖后方左右两侧;腹鳍1对,位于胸鳍之后,肛门之前,属腹鳍腹位;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基部前方,紧接肛门后有1泄殖孔。

3、硬骨鱼的一般测量:

全长指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体长指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体高指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躯干长指由鳃盖骨后缘到肛门的长度;尾柄长指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尾柄高指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尾长指由肛门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头长指由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不包括鳃盖膜)的长度;吻长指由上颌前端至眼前缘的长度。眼径指眼的最大直径;眼间距指两眼间的直线距离。眼后头长指眼后缘至鳃盖骨后缘的长度。

(二)内部解剖与观察

将活鲤鱼置解剖盘,便其腹部向上,用手术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到脊柱,沿侧线下方向前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颌,这样可将左侧体壁肌肉揭起,使心脏和内脏暴露。注意揭开左侧体壁前先将体腔膜与体壁分开,以使内脏器官与体壁分开时不致被损坏。用棉花拭净器官周围的血迹及组织液,置于盛水的解剖盘内观察。

1、原位观察 在胸腹腔前方、最后1对鳃弓的腹方,有一小腔,为围心腔,它借横隔与的腹腔分开。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心脏背上方有头肾。在胸腹腔里,脊柱腹方是白色囊状的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肾脏的一部分。膘的腹方是长形的生殖腺,在成熟个体,雄性为乳白色的精巢,雌性为黄色的卵巢。胸腹腔腹侧盘曲的管道为肠管,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有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体积较大。在肠管和肝胰脏之间一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2、生殖系统 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

(1)生殖腺 生殖腺外包有极薄的膜。雄性有精巢1对,性未成熟时往往呈淡红色,性

成熟时纯白色,呈扁长囊状;雌性有卵巢1对,性未成熟时为淡橙黄色,呈长带状,性成熟时呈微黄红色,呈长囊形,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内有许多小型卵粒。

(2)生殖导管 生殖腺表面的膜向后延伸的短管,即输精管或输卵管。左右输精管或输卵管在后端汇合后通人泄殖窦,泄殖窦以泄殖孔开口于体外。

观察毕,移去左侧生殖腺,以便观察消化器官。

3、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组成的消化管及肝胰脏和胆囊等消化腺体。 此处主要观察食管、肠、肛门和胆囊。

(1)食管 肠管最前端接于食管,食管很短,其背面有膘管通入,并以此为食管和肠的分界点。

(2)肠 用圆头镊子将盘曲的肠管展开。肠为体长的2-3倍,肠的前2/3段为小肠,后部为大肠,最后一部分为直肠,直肠以肛门开口于臀鳍基部前方。但肠的各部外形区别不甚明显。

(3)胆囊 为一暗绿色的椭圆形囊,位于肠管前部右侧,大部分埋在肝胰脏内。 观察完毕,移去消化管及肝胰脏,以便观察其他器官。

4、鳔 为位于腹腔消化管背方的银白色胶质囊,从头后一直伸展到腹腔后端,分前后2 室,后室前端腹面发出一细长的鳔管,通入食管背壁。

观察毕,移去膘,以便观察排泄器官。

5、排泄系统 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恍。

(1)肾脏 紧贴于腹腔背壁正中线两侧,1对,为红褐色狭长形器官,在鳔的前、后室相接处,肾脏扩大使此处的宽度最大。每肾的前端体积增大,向左右扩展,进入围心腔,位于心脏的背方,为头肾,是拟淋巴腺。

(2)输尿管 每肾最宽处各通出1细管,即输尿管,沿腹腔背壁后行,在近末端处2管汇合通入膀胱。

(3)膀胱 2输尿管后端汇合后稍扩大形成的囊即为膀胱,其末端开口于泄殖窦。

6、循环系统 主要观察心脏,血管系统从略。

心脏位于2胸鳍之间的围心腔内,由1心室、1心房和静脉窦等组成。

(1)心室 淡红色,其前端有一白色壁厚的圆锥形小球体,为动脉球,自动脉球向前发出1条较粗大的血管,为腹大动脉。

(2)心房 位于心室的背侧,暗红色,薄囊状。

(3)静脉窦 位于心房背侧面,暗红色,壁很薄,不易观察。

7、口腔与咽 将剪刀伸入口腔,剪开口角,除掉鳃盖,以暴露口腔和鳃。

(1)口腔 口腔由上、下颌包围而成,颌无齿,口腔背壁由厚的肌肉组成,表面有粘膜,腔底后半部有一不能活动的三角形舌。

(2)咽 口腔之后为咽部,其左右两侧有5对鳃裂,相邻鳃裂间生有鳃弓,共5对。第5对鳃弓特化成咽骨,其内侧着生咽齿。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将外侧的4对鳃除去,暴露第5对鳃弓,可见咽齿与咽背面的基枕骨腹面角质垫相对,能夹碎食物。

【作业与思考】

1、记录鱼体外形测量的各项数据。

2、根据原位观察,绘鲤鱼的内部解剖图,注明各器官名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1957.html

    上一篇:迎新年的句子

    下一篇:道德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