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汉语四六级】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答案篇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教学设计》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杜牧。
2、过程与方法:掌握咏史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山河壮丽,人物风流,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了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也留下了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之作便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自然,怀古咏史诗,作为唐诗的一种重要题材,也受到了后人的推崇。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步骤:
(1)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2)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3)诗人写作的目的?
(述己志,借古抒怀——知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忧天下,借古讽今——明世,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表议论,对古人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4)写作技巧?
三、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中,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
古,写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四、写作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三首七绝。
五、诵读诗歌,感知诗意。
1、诵读指导:注意停顿特点——2、2、3顿,注意重读音和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朗读。
3、个别学生范读。
4、听录音朗读。
5、全班齐读。
6、学生译诗: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骊山顶上,众多的宫殿门依次打开了。一名专使快马飞驰而来,身后扬起一片尘土,于是宫内的妃子笑了,没有人知道那是专使运来了荔枝。
六、合作研讨,品读诗歌。
出示问题:
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4、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5、最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作者在诗中暗指唐朝为何没落?
7、诗人对唐玄宗让专使送荔枝持怎样的态度?写作本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归纳点拨:
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
明确:诗作主人公是站在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看到骊山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 明确:“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那个“笑”字背后包含着诗人满腔的悲愤,因为为了这美人的一笑,全国上下有多少
人要伤心落泪啊。这里暗用了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目的在于讽刺唐明皇荒淫好色,为了一个妃子,不惜牺牲民力物力。
4、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明确:专使快马加鞭而来,扬起一片尘土,速度如此之快,事情如此紧急,人们还以为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向皇帝汇报,结果专使不过是为妃子送来了荔枝而已,暗示了玄宗对贵妃宠溺之深。这样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反映了帝王贵妃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5、最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修辞手法——对比。“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当时“以驿马驰递,七日七夜至京,人马毙者甚众”; “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统治者不恤民力,呈一己之私欲而置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写照。“无人知”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一骑”知,“妃子”知,皇帝更知。这更点出了皇帝为讨妃子欢心而做出的极为荒唐之举。
6、作者在诗中暗指唐朝为何没落?
明确: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不体恤民情,劳民伤财。
7、诗人对唐玄宗让专使送荔枝持怎样的态度?写作本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人态度,批判、否定,讽刺。
最终目的,借古讽今,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写作手法,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生活的讽刺。
七、本课小结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人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答案篇二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答案篇三
《诗歌欣赏: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答案篇四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答案篇五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答案篇六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答案篇七
《过华清宫教案》
杜牧《过华清宫》(其一)教案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学对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1、了解诗人杜牧。
2、理解《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3、感悟作者忧国伤时情怀。
【教学重点】
一、诗词的思想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及本诗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的具体体现。
【教学设想】
一、 诵读的准备指导;
二、 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三、 总结本诗的艺术魅力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预习准备:1、明确朗诵要求。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
3、了解杜牧诗作风格特点。
4、参照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课堂教学
导入课文:同学们好,打开中国历史的画卷,你们认为哪几个朝代比较繁荣呢?是的,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个朝代——唐朝。穿越中国历史的浩渺云烟,唐朝赫然挺立。那一个朝代延续了两百多年,那一个朝代出现了几度繁荣,那一个朝代令人无限向往。然而,它最终也难逃陨落的命运,唐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呢?是杨贵妃的倾城一笑红颜祸水,还是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放荡不羁?再或者是历史不可逆转的宿命?今天我们就跟随杜牧的《过华清宫》探讨盛唐衰败的原因和感受唐诗的魅力。
一、 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停顿特点——2、2、3顿,注意重读音和感情基
调。(可以请班上朗读较好的同学起来范读)
二、 研习课文
(一)、写作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
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三首七绝,《过华清宫》是作者心生的匕首,它轻轻划破历史的帷帐,把瞠目结舌的事实推到读者眼前。
(二)、作者生平
杜牧,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先生。著有《樊川文集》。杜牧出生豪门,但无豪门纨绔子弟的习气,他忧国忧民,从《过华清宫》中便可窥见一二。杜牡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注意:分点板书。
(三)、诗文串讲
词语解释
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次第:按顺序。
一骑:一人一马称一骑。
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诗文释义
从长安回望骊山的景色如锦绣一般,山顶上,华清宫的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一位骑手飞奔而来,赢得杨贵妃嫣然一笑,没有人知道这是从很远的南方运来的鲜荔枝。
逐句分析
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为何以“长安回望”开篇?
明确:诗作主人公是站在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看到骊山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
明确:“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那个“笑”字背后包含着诗人满腔的悲愤,因为为了这美人的一笑,全国上下有多少人要伤心落泪啊。这里暗用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目的在于讽刺唐明皇荒淫好色,为了一个妃子,不惜牺牲民力物力。
4、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明确:专使快马加鞭而来,扬起一片尘土,速度如此之快,事情如此紧急,人们还以为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向皇帝汇报,结果专使不过是为妃子送来了荔枝而已,暗示了玄宗对贵妃宠溺之深。这样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反映了帝王贵妃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5、作者在诗中暗指唐朝为何没落?
明确: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不体恤民情劳民伤财。
6、诗人对唐玄宗让专使送荔枝持怎样的态度?写作本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人态度,批判、否定,讽刺。最终目的,借古讽今,以史讽今,警戒世君。写作手法,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生活的讽刺。
三、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1、怀古咏史诗鉴赏步骤:(1)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2)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3)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借古抒怀——知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忧天下,借古讽今——明世,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议论,对古人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4)写作技巧?
2、咏史怀古诗的类别: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
古事——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古人——A、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
B、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3、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
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评价历史是非;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注意:在讲述本部分内容时要结合具体作品。
四、小结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人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试用以上咏史怀古诗鉴赏步骤鉴赏杜牧《题乌江亭》。
周钦
200901903006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答案篇八
《2014-2015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杜牧诗三首 达标训练》
2014-2015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杜牧诗三首 达标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掌握诗人:
杜牧,唐朝诗人,亦称_____________,与齐名_____________,并称为_____________。
2.诗句填空:
(1)莫厌潇湘少人处,_____________。
(2)一骑红尘妃子笑,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卷土重来未可知。
3.解释词语:
(1)胡骑:_____________;逐:_____________。
(2)次第:_____________。
(3)不期:_____________。
4.翻译诗句:
(1)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5.诗歌赏析:
(1)《早雁》这首诗歌采用艺术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这首诗选取题材与表达主题的关系是。“山顶千门次第开”疑惑由“”来回答。
(3)《题乌江亭》中项羽至死不过江东,反映他的性格弱点是。表达作者假设和想象的诗句是。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本文的杜牧这三首诗,完成6—8题。
6.阅读杜牧的《早雁》,回答问题:
(1)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______________。
(2)分析这首诗歌的主题。
(3)此诗的颔联,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门”有什么作用?
(4)“须知”“岂逐”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7.阅读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回答问题:
(1)哪个词语点明骊山的全景?全景如何?这个词语起到什么作用?试说明之。
(2)“山顶千门”为什么开?这说明了什么?
(3)请赏析“次第”“红尘”两词的妙处。
(4)“一骑红尘”与“妃子笑”说明了什么深刻的含意?
8.阅读杜牧的《题乌江亭》,回答问题:
(1)解释:卷土重来: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咏史诗,吟咏的史实是______________。诗人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男儿”的真义是______________。
(4)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完成9—11题。
归 雁
钱 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哀怨却归来。
注: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等闲:轻易、随便。苔: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水碧沙明:《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湘中记》:“湘水至清„„白沙如雪。”二十五弦:指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杜 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背景提示: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9.阅读钱起的《归雁》,回答问题:
(1)解释:胜:
(2)潇湘的“雁”为什么早“归”北方?
(3)请赏析这首诗。
10.阅读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回答问题:
(1)解释:黄埃:
(2)“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新丰绿树起黄埃”象征着什么?
(3)“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刻画了唐玄宗的什么形象?
11.阅读王安石的《题乌江亭》,回答问题:
(1)翻译: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2)王安石对“项羽乌江自刎”的看法是什么?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二、语言运用
12.(2006湖南高考,6)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 ②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 ③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④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⑤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⑥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
A.⑤①③④②⑥ B.①⑤③②④⑥ C.⑤①③④⑥② D.①③⑤②④⑥
读书做人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时起,他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在地方官任上,他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革弊政,免除猾吏豪胥额外强征的苛捐杂税。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抗击回纥侵扰和平安泽潞藩镇叛乱的军事活动。杜牧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上书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泽潞平,略如牧策”(《新唐书·杜牧传》)的成效。可见他确有实际政治才干。
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是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并且成就斐然,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虽然由于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宦不很得意,使得他的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而有纵情声色、生活颓废的现象,但这并不能隐没他过人的才智与爱国情操。
13、你是怎样评价杜牧和他的诗歌的?
参考答案
我夯基 我达标
1、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记忆,注意一些合称的作家,准确记忆他们的名字,并能正确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并称在一起。如“唐宋八大家”“初唐四杰”“大李杜”等。
答案:杜樊川 李商隐 “小李杜”
2、解析:注意字句正确,尤其注意“菰”“莓”等字的字形。
答案:(1)水多菰米岸莓苔
(2)无人知是荔枝来
(3)江东子弟多才俊
3、解析:解释时要结合整句诗的含意去理解,不要仅仅停留于字面意思或简单地与现代汉语同解。 答案:(1)回鹘的军队 随着
(2)依次
(3)难以预料
4、解析:注意重点字的翻译和句子的整体意义,翻译出的句子要做到语义通顺,涵盖内容准确。 答案:(1)惊恐四散之雁南飞经过长安上空,见到月光照着高擎的仙掌和灯光暗淡的宫殿——冷宫。
(2)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飞驰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于是宫内的妃子嫣然而笑了。没有人知道原来那是专门为妃子从南方运来了荔枝。
(3)胜败乃兵家常事,谁也难以预料,不怕挫折能经受失败打击的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5、解析:据史载: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羽笑道:“„„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可见项羽刚愎自用,不能忍辱负重,意气用事。作者假设和想象项羽渡江,卷土重来,胜负还未知,表达惋惜之情。 答案:(1)象征 对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的关切,同时暗含对统治者的不满
(2)以小见大 一骑红尘妃子笑
(3)刚愎自用,不能忍辱负重,意气用事 卷土重来未可知
我综合 我发展
6.解析:(1)诗歌字面上句句写雁,实质上处处写离散的民众和时事。
(2)联系背景思考。
(3)以长安城仙掌的孤耸和长门宫的冷寂,烘托大雁失群落魄的凄凉之景象。
(4)“须知” “岂逐”,作者运用呼告,表达对边地流民的深切叮嘱。
答案:(1)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
(2)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3)起烘托作用。诗人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不时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4)“须知”“岂逐”,既字面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实质是对边地流民的劝慰与嘱咐,表达作者对流民的深切同情。
7.解析:“山顶千门”为什么开,从“一骑红尘”句可看出。山门被守门者早早地打开,可见唐玄宗对运送荔枝一事的极端重视。“红尘”写出了专使运送荔枝的速度飞快,地面尘土飞扬。
答案:(1)“绣成堆”。骊山全景:广阔深远,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语意双关的作用,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
(2)为了让运送荔枝的专使进来,博得杨贵妃的一笑,说明了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
(3)“次第”是“依次”的意思,山门被守门者早早地打开,等候运送荔枝的专使的到来,可见唐玄宗对运送荔枝一事的极端重视,从而表现唐的荒淫和杨的骄逸。“红尘”写出了专使运送荔枝的速度飞快,使的地面尘土飞扬,目的是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两个词语同时揭示主题,一“唱”一“和”,杜牧可谓炼字如神。
(4)说明了百姓专使的劳苦辛酸,帝王贵妃的骄奢淫逸,这样鲜明而且强烈的对比,暗含唐皇朝统治的行将就“墓”。
8.解析:对于成语的解释需要平时的积累,并能结合成语的最初意义记忆。诗中咏叹的主要人物是“项羽”,揭示了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另一层意义,提出了诗人独到的认识。
答案:(1)比喻失败之后,集结力量,重新恢复势力。
(2)项羽乌江自刎 批判、惋惜
(3)不怕挫折能经受失败打击,即“败不馁”
(4)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的“败不馁”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9.解析:本题全面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抓住诗歌的抒情句子,剖析构思,分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等。 答案:(1)承受。
(2)因为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大雁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早早地)飞回北方。
(3)本诗的第三句写湘灵(传说是帝舜的妃子)因思念帝舜而鼓瑟,苦调清音,如怨如慕。这首七绝把“湘灵鼓瑟”说成鸿雁早早地北归的原因,可谓构思新奇,想象丰富,笔法灵动,抒情婉转,以雁拟人,相与问答,言外有意,耐人寻味。
10.解析:联系背景提示分析。分析“舞破中原”的含义。
答案:(1)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
(2)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3)耽于享乐、执迷不悟。
11.解析:从“壮士哀”“势难回”可以看出当时的形势,“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诗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评价。
答案:(1)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2)王安石从当时形势的角度,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势难回”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2、解析:⑤是总说;③中的“一生”紧扣①句中“从出生到老死”,所以③在①后;④句中有“一生”,此句在③后;“所以”和“由于”照应,⑥在④后;②句有 “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因此应在⑥后。
答案:C
13、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答案篇九
《语文:8.杜牧诗三首 同步测试之达标训练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8、杜牧诗三首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掌握诗人:
杜牧,唐朝诗人,亦称_____________,与齐名_____________,并称为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记忆,注意一些合称的作家,准确记忆他们的名字,并能正确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并称在一起。如“唐宋八大家”“初唐四杰”“大李杜”等。
答案:杜樊川 李商隐 “小李杜”
2.诗句填空:
(1)莫厌潇湘少人处,_____________。
(2)一骑红尘妃子笑,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卷土重来未可知。
解析:注意字句正确,尤其注意“菰”“莓”等字的字形。
答案:(1)水多菰米岸莓苔
(2)无人知是荔枝来
(3)江东子弟多才俊
3.解释词语:
(1)胡骑:_____________;逐:_____________。
(2)次第:_____________。
(3)不期:_____________。
解析:解释时要结合整句诗的含意去理解,不要仅仅停留于字面意思或简单地与现代汉语同解。
答案:(1)回鹘的军队 随着
(2)依次
(3)难以预料
4.翻译诗句:
(1)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翻译和句子的整体意义,翻译出的句子要做到语义通顺,涵盖内容准确。 答案:(1)惊恐四散之雁南飞经过长安上空,见到月光照着高擎的仙掌和灯光暗淡的宫殿——冷宫。
(2)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飞驰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于是宫内的妃子嫣然而笑了。没有人知道原来那是专门为妃子从南方运来了荔枝。
(3)胜败乃兵家常事,谁也难以预料,不怕挫折能经受失败打击的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5.诗歌赏析:
(1)《早雁》这首诗歌采用艺术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这首诗选取题材与表达主题的关系是。“山顶千门次第开”疑惑由“”来回答。
(3)《题乌江亭》中项羽至死不过江东,反映他的性格弱点是。表达作者假设和想象的诗句是。
解析:据史载: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羽笑道:“„„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可见项羽刚愎自用,不能忍辱负重,意气用事。作者假设和想象项羽渡江,卷土重来,胜负还未知,表达惋惜之情。
答案:(1)象征 对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的关切,同时暗含对统治者的不满
(2)以小见大 一骑红尘妃子笑
(3)刚愎自用,不能忍辱负重,意气用事 卷土重来未可知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本文的杜牧这三首诗,完成6—8题。
6.阅读杜牧的《早雁》,回答问题:
(1)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______________。
(2)分析这首诗歌的主题。
(3)此诗的颔联,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门”有什么作用?
(4)“须知”“岂逐”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7.阅读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回答问题:
(1)哪个词语点明骊山的全景?全景如何?这个词语起到什么作用?试说明之。
(2)“山顶千门”为什么开?这说明了什么?
(3)请赏析“次第”“红尘”两词的妙处。
(4)“一骑红尘”与“妃子笑”说明了什么深刻的含意?
8.阅读杜牧的《题乌江亭》,回答问题:
(1)解释:卷土重来: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咏史诗,吟咏的史实是______________。诗人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男儿”的真义是______________。
(4)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
6.解析:(1)诗歌字面上句句写雁,实质上处处写离散的民众和时事。
(2)联系背景思考。
(3)以长安城仙掌的孤耸和长门宫的冷寂,烘托大雁失群落魄的凄凉之景象。
(4)“须知” “岂逐”,作者运用呼告,表达对边地流民的深切叮嘱。
答案:(1)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
(2)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3)起烘托作用。诗人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不时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4)“须知”“岂逐”,既字面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实质是对边地流民的劝慰与嘱咐,表达作者对流民的深切同情。
7.解析:“山顶千门”为什么开,从“一骑红尘”句可看出。山门被守门者早早地打开,可见唐玄宗对运送荔枝一事的极端重视。“红尘”写出了专使运送荔枝的速度飞快,地面尘土飞扬。 答案:(1)“绣成堆”。骊山全景:广阔深远,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语意双关的作用,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
(2)为了让运送荔枝的专使进来,博得杨贵妃的一笑,说明了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
(3)“次第”是“依次”的意思,山门被守门者早早地打开,等候运送荔枝的专使的到来,可见唐玄宗对运送荔枝一事的极端重视,从而表现唐的荒淫和杨的骄逸。“红尘”写出了专使运送荔枝的速度飞快,使的地面尘土飞扬,目的是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两个词语同时揭示主题,一“唱”一“和”,杜牧可谓炼字如神。
(4)说明了百姓专使的劳苦辛酸,帝王贵妃的骄奢淫逸,这样鲜明而且强烈的对比,暗含唐
皇朝统治的行将就“墓”。
8.解析:对于成语的解释需要平时的积累,并能结合成语的最初意义记忆。诗中咏叹的主要人物是“项羽”,揭示了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另一层意义,提出了诗人独到的认识。 答案:(1)比喻失败之后,集结力量,重新恢复势力。
(2)项羽乌江自刎 批判、惋惜
(3)不怕挫折能经受失败打击,即“败不馁”
(4)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的“败不馁”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二)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完成9—11题。
归 雁
钱 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哀怨却归来。
注: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等闲:轻易、随便。苔: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水碧沙明:《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湘中记》:“湘水至清„„白沙如雪。”二十五弦:指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杜 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背景提示: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9.阅读钱起的《归雁》,回答问题:
(1)解释:胜:
(2)潇湘的“雁”为什么早“归”北方?
(3)请赏析这首诗。
10.阅读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回答问题:
(1)解释:黄埃:
(2)“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新丰绿树起黄埃”象征着什么?
(3)“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刻画了唐玄宗的什么形象?
11.阅读王安石的《题乌江亭》,回答问题:
(1)翻译: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2)王安石对“项羽乌江自刎”的看法是什么?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9.解析:本题全面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抓住诗歌的抒情句子,剖析构思,分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等。
答案:(1)承受。
(2)因为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大雁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早早地)飞回北方。
(3)本诗的第三句写湘灵(传说是帝舜的妃子)因思念帝舜而鼓瑟,苦调清音,如怨如慕。这首七绝把“湘灵鼓瑟”说成鸿雁早早地北归的原因,可谓构思新奇,想象丰富,笔法灵动,抒情婉转,以雁拟人,相与问答,言外有意,耐人寻味。
10.解析:联系背景提示分析。分析“舞破中原”的含义。
答案:(1)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
(2)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3)耽于享乐、执迷不悟。
11.解析:从“壮士哀”“势难回”可以看出当时的形势,“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诗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评价。
答案:(1)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2)王安石从当时形势的角度,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势难回”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语言运用
12.(2006湖南高考,6)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 ②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 ③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④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⑤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⑥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
A.⑤①③④②⑥ B.①⑤③②④⑥ C.⑤①③④⑥② D.①③⑤②④⑥
解析:⑤是总说;③中的“一生”紧扣①句中“从出生到老死”,所以③在①后;④句中有“一生”,此句在③后;“所以”和“由于”照应,⑥在④后;②句有 “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因此应在⑥后。
答案:C
读书做人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时起,他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在地方官任上,他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革弊政,免除猾吏豪胥额外强征的苛捐杂税。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主持抗击回纥侵扰和平安泽潞藩镇叛乱的军事活动。杜牧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上书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泽潞平,略如牧策”(《新唐书·杜牧传》)的成效。可见他确有实际政治才干。
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是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并且成就斐然,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虽然由于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宦不很得意,使得他的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而有纵情声色、生活颓废的现象,但这并不能隐没他过人的才智与爱国情操。
你是怎样评价杜牧和他的诗歌的?假如你的理想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你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