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古不化造句

| 美国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美国项目管理师】

食古不化造句篇一
《词造句》

严阵以待-待价而沽-沽名钓誉-誉满天下

1)严阵以待:严阵:严整的队列。待:等待。列好严整的队列等待回击敌人的进攻。泛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造句:敌人仓皇赶到黄河边时,一看我们已经严阵以待,便又仓皇撤退了。

2)待价而沽:沽:卖。等待好价钱才卖。比喻怀才者等待有人赏识重用才肯出仕效力。

造句:我这几年,一直闲在家里,并没有待价而沽,不欲求售者,以天下之无豪杰也。

3)沽名钓誉:沽:买。名:名声。钓:以某种手段猎取。誉:名誉。以某种虚假的手段谋取名誉。

造句:请不要把明星的公益活动看作是沽名钓誉的事情。

4)誉满天下:天下知名,举国称颂。

造句:他是一位誉满天下的学术大师,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歇后语:白仙鹤长了个秃尾巴-美中不足

意思:指总体情况很好,但仍有不足之处。

下不为例-例行公事-事半功倍-倍日并行

1)下不为例:下次不能以此为例。表示只能通融这一次。

造句:我可告诉你,这次你真不懂就算了,但下不为例。

2)例行公事:例:惯例。按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而不讲实效工作。

造句:这种检查只是例行公事,很难发现有什么问题。

3)事半功倍:功:功效。用别人做事的一半力气,收到成倍的功效。形容费力小而收效大。

造句:做好了统筹工作,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倍日并行:日夜赶路。

造句: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倍日并行,一路往北狼狈逃去。 歇后语: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意思:裁:指裁剪用的刀子,与“才”谐音。指很有学问或本事的人。 哭天抹泪-泪如雨下-下笔千言-言不由衷

1)哭天抹泪:形容哭哭啼啼,泪流满面的样子。

造句:遇到挫折不能总是哭天抹泪,而是要想办法尽力解决。

2)泪如雨下:眼泪像雨水一样流下来。形容极其悲伤的样子。 造句:一谈起她,我不禁泪如雨下。

3)下笔千言:下笔:落笔。言:字。一下笔就能写出成千上万字的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造句:小李少年博学,天资聪明,下笔千言,不足三十即已名声大振。

4)言不由衷:由:发自,从。衷:内心。言语不是发自内心。泛指心口不一,表里不一。

造句:他的这些话,有些是真实的,但大部分是言不由衷的。

歇后语::拜堂的夫妻-谢天谢地

意思:形容事情进行得很顺利。

舟中敌国- 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夜郎自大- 大智若愚

1)舟中敌国: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形容众叛亲离。

造句:他独揽大权,刚愎自用,自私冷漠,最终落得一个舟中敌国,众叛亲离的下场。

2)国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形容社会安定。 造句:新年到了,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3)安居乐业:安:安定。居:居住,过日子。乐:以……为乐。业:事业。安安定定地生活,快快乐乐地从事自己的工作。

造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够安家立业,便是最大的福分了。

4)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

造句:你根本没有对市场做过认真的调查,就夜郎自大地认为能一举获胜,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5)大智若愚:有才能有智慧的人锋芒不外露,表面上好像很笨。

造句:你别以为他什么也不懂,其实他是大智若愚,早就明白你的意思了。 歇后语: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意思:形容说话或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

愚公移山-山盟海誓-誓不罢休-休戚相关

1)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坚毅的斗争精神。

造句:你但凡能有那么一丝愚公移山的精神,这部书你早就完成了。

2)山盟海誓:原指分封功臣的盟誓,表示让功臣世袭爵禄,像山河一样永远流传。后指男女相恋的誓言,表示爱情专一,永恒不变。

造句:她独守空房,想起昔日与丈夫的山盟海誓,泪水黯然而下。

3)誓不罢休: 发誓决不善罢甘休。

造句:我是一个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4)休戚相关:欢乐,忧愁都相互关联。泛指各方利害一致。

造句:你可别小看配电室,它与整个生产,管理都休戚相关,这里一旦出了差错,那损失可就大了。

歇后语:搬起石磙砸碾盘——实(石)打实(石)

意思:石:与“实”谐音。石磙和碾盘都是石头制成的,用石磙砸碾盘是用石头打石头。比喻实实在在。

玉碎珠沉-沉默寡言-言听计从-从容自如

玉碎珠沉:珠宝沉没,美玉破碎。比喻美女死亡。

造句:正值小姐沉疴既久,玉碎珠沉之际,戴家遭到查封,全府老少三十余口,一律充军。

2)沉默寡言:沉默:深沉不语。寡言:少言语。深沉而少言语。 造句:他整日沉默寡言,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3)言听计从:听:听从。计:计策。从:听从。说的话都听从,出的计策都采用。形容对别人十分信任,毫不怀疑。

造句:记得小时候,弟弟对我是言听计从,从不怀疑我的话的正确性。

4)从容自如:从容:镇定沉着。形容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造句:这个成熟稳重的男子,无论面对何事总能从容自如,淡定沉着。 歇后语:叭拉狗咬月亮-不知天多高

意思:比喻自己能力有限却不自知,自不量力。

老马识途-途穷日暮-暮鼓晨钟-钟鼓馔玉

歇后语:巴掌穿鞋-行不通

意思:比喻方法运用不当,事情无法实现。

1)老马识途:老马能认得路。比喻阅历丰富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在工作中起指引作用。

造句:周先生不愧是老马识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此事的关键所在。

2)途穷日暮:比喻计穷力尽,走投无路。

造句:他破产后,加上身体不好,如今已是途穷日暮。

3)暮鼓晨钟:比喻唤起人们觉悟的学说或言论。

造句:若不是您的暮鼓晨钟,恐怕他现在也认识不到他所犯的错误。

4)钟鼓馔玉: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造句:在过去,那些享受锦衣玉食,钟鼓馔玉待遇的贵族当然不知道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

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谋财害命

歇后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扫兴

成语:命辞遣意-意气风发-发扬光大-大步流星

歇后语: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成语:星罗棋布-不耻下问-问舍求田-田夫野老

歇后语:八字才开笔-----差一半多

成语:吉光片羽-羽毛未丰-丰衣足食-食古不化

食古不化造句篇二
《必修5缺文言》

必修5复习资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赍发 赏赉

投奔 奔赴 狂奔 迤逦 逶迤 委蛇 喝彩 情采 神采 亲眷 抄誊 荣誉

玷辱 沾湿 拈花惹草

酒馔 编撰 编纂 篡位 篡改 窜改 撺掇 闲暇 白璧微瑕 瑕疵 闻名遐迩 遐想 尴尬 不尴不尬

讷 迂讷 木讷 呐喊 方枘圆凿

连累 累及子孙 劳累 果实累累 罪行累累

时辰 寥若晨星 牝鸡司晨

模样 模子 模板 模具

妨碍 妨害 防守 提防 堤防 髭须 龇牙咧嘴 睚眦必报 滋水枪

因噎废食 呜咽

蹉跌 跌宕 高潮迭起 更迭 蹉跎 嗟叹 切磋 搓手 洗漱 漱玉词 咳嗽

絮烦 絮聒唠叨 要言不烦 哆嗦 啰嗦

彤云密布 红通通 红彤彤 朔风 追溯 塑料 忒 阿佛罗迪忒

仓廒 檩条 禀报 禀赋 仓廪 柴炭 二氧化碳

汞蒸气 水蒸气 蒸汽机

振奋 震动 振动 振荡 震荡 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 沽酒 估计

拖拽 弃甲曳兵 游弋 摇曳 斩钉截铁 截然不同 截长补短 鏖兵赤壁 独占鳌头 陨殁 陨石 殒命

1-5

央浼 央求

厮 厮打 厮混

拾掇 缀玉连珠 辍学 啜泣 戳 杀戮 迸 迸发 恁 恁的

套中人

憎恶 可憎

辩护 分辨 辩证法 凭借 租赁 唉声叹气 哀叹

战战兢兢 兢兢业业 周济

不祥 安详 详实 翔实 通宵 宵衣旰食 焚膏继晷 云霄 宵夜

厄运 噩耗 噩梦

孤僻 怪癖 开辟 辟邪 撮合 切磋

怂恿 唆使 嗾使

涨红 涨水 肿胀 膨胀 嚷 禳祸 攘外必先安内 搓手 蹉跌

沉默 静默 冷漠 寂寞 墨守成规 讥诮

消遣 排遣 遣词造句 派遣 谴责 道歉 谗言 嘴馋 谄媚 献媚

滑稽 逻辑 稽查 缉拿 羁绊 稽首 作揖 开门揖盗

边城

蘸酒 打醮 茶峒 崆峒山 吊脚楼

伶俐 伶牙俐齿 搁浅

干燥 干燥 洞穴

拖拽 拖沓 一沓钞票 一打啤酒 纷至沓

来 踏破铁鞋 一塌糊涂

仓促 仓皇 苍茫 沧桑 惶惶然 惊慌失措 惊惶

马革裹尸 食不果腹 擂鼓 擂台 蓬蓬镗镗 鹳鹤 九方皋 幺妹儿

戍 戊 戌 戎马倥偬 惩戒 脖颈

泅水 凫水 氽水 年青 年轻 青年 巫傩

舐犊情深 蒙蔽 蒙骗

口蜜腹剑 唇枪舌剑 刀光剑影 明枪暗箭 参与 咸与维新 给与 予人口实 干预 围绕 桡骨 棕榈 三闾大夫 蚱蜢 舴艋 抿嘴 抿一口

心慌 仓皇 惊慌 惊惶 皇天后土 不假思索

停泊 梁山泊 舶来品 凭据 租赁 粗鄙

占据 拮据 蹲踞 龙蟠虎踞 蹬踹 挣揣 揣摩的 怀揣 并行不悖 背运 绳缆 大包大揽 沉默 寂寞 冷漠 喧阗 和田 镇筸

脉搏 肩膊

炮烙 炮仗 炮羊肉 镂空

千锤百炼 椎心泣血 向隅而泣

扛不住 力能扛鼎 喽罗

笑嘻嘻 嬉笑怒骂 抿嘴

眺望 瞭望 眼花缭乱 潦草

2-5

虚晃一枪 晃悠

怏怏不乐 泱泱大国 樯橹

喑哑 暗哑 呼吁 长吁短叹 气喘吁吁

靠拢 笼罩 水龙头 笼统 合拢 合龙 陇西 垄亩

笑眯眯 迷眼 狡黠 诘问 攻讦 噗嗤

歇憩 修葺

睥睨 俾斯麦 稗官野史 裨益 裨将 驼背 佝偻 伛偻 糍粑 糌粑 流苏

呜呜喇喇

一番 翻身 幡然悔悟 堡垒 瓦窑堡 荫庇 荫蔽

归去来兮辞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 诸侯以惠爱为德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因事顺心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三径就荒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滕王阁序

衣襟 衣袂

金瓯无缺 下榻 綮戟 懿德

襜帷暂住 蛟龙 饯别 俨骖騑

崇高 鬼鬼祟祟 绿洲 九州 绣闼 鞭挞 闾阎仆地

轴承 舳舻千里 光风霁月

落霞孤鹜 好高骛远 彭蠡之滨 管窥蠡测 逸兴遄飞 天籁

遏制 遏止 睢园 关雎 睇眄

命途多舛 涸辙之鲋 赊账 宗悫 簪笏

叨陪鲤对 叨扰 叨叨令 桑梓 渣滓

咬文嚼字

婵娟 婵媛

骨气 花骨朵 骨头 涎皮赖脸 憎恶 纵有 茗 品茗 锱铢必较 谨严

透彻 清澈 贯彻

凝练 干练 洗练 简练 锻炼

斟酌 勘探 校勘 校刊 分量 分子 凑份子 镞 锹 铁锨 镢头 锄头

水来土掩 气息奄奄 淹没 湮没 拘泥 泥古不化 食古不化 悄悄 悄然 岑寂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变化莫测 变幻莫测 变换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清沁肺腑 不即不离

含混蕴藉 慰藉 枕藉

逍遥游

徙于南冥 陈抟老祖 坳堂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蜩

斑鸠 饮鸩止渴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舂粮

蓬蒿 竹篙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泠然

3-5

说木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传颂 传诵 简练 洗练

萧瑟 潇潇雨 风萧萧 万应锭 褒奖

桑梓 渣滓

浓阴 绿荫 绿阴 绿茵 窸窣 翩跹 曙光

纶 纶巾 涤纶 腈纶

细雨蒙蒙 沂蒙山

绵密 绵里藏针 棉花 棉衣 织锦

谈中国诗

分辨 分辩 精髓

一蹴而至

羡妒 嫉妒 忌妒 疾恶如仇 疾风劲草 梵文

轻鸢剪掠 鸳鸯 颦蹙

遥思远怅 惆怅 撩起 撩拨 撩人 回肠荡气 涕泪 哭泣 逍遥 咻咻然

轴线 压轴

一场戏 一场演出 捧场(文体活动,) 一场雨 大干一场(事物的全过程,相当于“阵”)

规划 比划 笔画 天理昭昭 千里迢迢 枋 舫 帷幄

垫子 坠落 堕落 露台 屋脊

翘 翘首 翘楚 连翘 (qiao2) 翘尾巴 翘辫子(qiao4)

跷 (qiao1)蹊跷 跷跷板 高跷 高昂 昂首 槛 琉璃

循规蹈矩 徇情枉法 殉情

作为生物的社会

角色 角斗 蜗角虚名 墙角 挖墙脚 独当一面 螳臂当车 安步当车 长歌当哭 畜牧 仰事俯畜 畜生 纤绳 纤细 装潢

迄今 收讫

比邻 毗邻 纰漏 哽咽 耿直 如鲠在喉 鳟鱼 鳜鱼 鲑鱼 鲱鱼

真菌(jun1) 菌(jun4)子 坟冢 豕 虫豸

筹划 运筹帷幄 田畴 觥筹交错 穹庐

阀值 门阀 苜蓿

胚胎 笨坯 粘连 黏合 毛茸茸

协调 协奏 胁迫 肋骨 和谐 挟制

中国建筑的特征

墁地 斗拱

屋檩 仓廪 禀(秉)赋 凛冽 大义凛然 天赋异秉 天赋异禀 接榫 鹰隼 跎墩 朝暾夕月 蚂蚱

戗兽 悲怆 戕害 水榭 轩楼

缀玉连珠 辍学 啜泣 曲调 曲子 委曲 曲笔 度量 海量 估量 衡量

一幅画 一副对联(成对的东西,不得简化为“付”)一服药

水何澹澹 澹然 屋檐 瞻仰 赡养 缅甸 沉湎 缅怀 沉甸甸 腼腆 殷实 殷红

4-5

宇宙的未来

以致 以至 恍惚

崩溃 溃脓 模棱两可

沮丧 诅咒 狙击 其中三昧 狭隘 关隘 逾越鸿沟

处长 办事处 处所 处女作 处理 创口 创伤 创造 供给 给予 补给 卓尔不群 鹤立鸡群 远见卓识 真知灼见

寒暄 喧闹 煊赫 渲染 宣泄 船舷长驱直入 缝隙 罅隙

演绎 演艺 演义 爆发 暴发

5-5

食古不化造句篇三
《2012年秋季高升专入学考试《语文》复习大纲》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2年秋季高升专入学考试

《语文》复习大纲

一.考试要求

“语文”是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入学必考科目。本科目的考试目标主要是考察考生的语言文学及文化基础知识,汉语的阅读、表达及运用能力。据此制定如下考试要求:

1、考生应掌握较为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基本 常识,如字词句的运用、语法规律等。

2、考生应掌握考试相关范围内的文学与文化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社会背 景、时代流派等有关知识。

3、考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能较为准确地解答有关文章的阅读理解题目。

4、考生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能根据要求,写出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的各种体裁的文章。

二.考试内容

(一)现代汉语知识

1、 识记普通话字音。

2、 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

3、 正确使用常见词语(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辨析词语的

感情色彩。

4、 辩识并修改病句。

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6、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7、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8、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饰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

1、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2、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1

3、 分析文章结构,掌握重要的表达方式。

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5、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6、 鉴赏文章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7、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古代文学阅读和鉴赏

1、 理解句子,把握文意。

2、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5、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6、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四)文言文基础知识

1、 古今字、通假字、一字多音多义。

2、 重要文言虚词。

3、 词类活用。

4、 文言基本句式。

5、 断句。

6、 翻译。

(五)文学常识

1、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2、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六)作文

1、记叙文。

2、议论文。

3、说明文。

4、常用应用文。

三.考试类别及题型

(一)笔考

1、选择 2、造句 3、简答 4

、作文2

(二)机考

1、单项选择 2、多项选择 3、判断

四、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笔考

(一)语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海市蜃(shèn)楼 良莠(yòu)不齐 怙(gú)恶不悛

B.为(wèi)渊驱鱼 心广体胖(pán) 瞠(chēng)目结舌

C.刚愎(bì)自用 胜券(juàn)在握 面面相觑(qù)

D.冠(guān)冕堂皇 买椟(dú)还珠 茅塞(sài)顿开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黄鹂. 罹.难 黧.黑 淋漓.尽致 失之毫厘.

B.氓.隶 盟.誓 瞢.然 故态复萌. 蒙.头转向

C.颀.长 崎.岖 畸.形 歧.路亡羊 旗.开得胜

D.圭臬. 噬啮. 妖孽. 涅.而不缁 摄.生养性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监考(jiàn) 布衾(qīn) 汗流浃背(jiā) 妄自菲薄(fěi)

B.筵席(yán) 发酵(xiào) 命途多舛(chuǎn) 繁文缛节(rù)

C. 角色(jiǎo) 气氛(fēn) 翘首以待(qiào) 纨绔子弟(kù)

D.悲恸(tòng) 重创(chuāng) 潜移默化(qián) 谆谆教诲(zhūn)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汲.取 积.极 负笈.从师 岌岌.可危

B.自刭. 颈.椎 泾.渭分明 毛孔痉.挛

C.觊觎. 觇.视 面面相觑. 循规蹈矩.

D.荟.萃 杂烩. 脍.炙人口 市侩.嘴脸

5.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胜.迹 史乘. 剩.余 盛.情难却 圣.经贤传

B.横.事 衡.器 道行. 横.行霸道 恒.河沙数

C.识.趣 实.录 拾.级 食.古不化 拾.人牙慧

3

D.闻达 紊乱 稳练 刎颈之交 纹丝不动 .....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熏陶(tāo) 葡萄(táo) 稂(láng)莠 书声琅琅(láng)

B.戈(gē)壁 游弋(yì) 框(kuàng)架 热泪满眶(kuàng)

C.漂(piāo)洗 漂(piāo)浮 滂(pāng)沱 气势磅(páng)礴

D.恶(è)劣 恶(è)习 粘(niān)连 拈(niān)轻怕重

7.下列加括号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弹.射 偏袒. 啖.以重利 肆无忌惮.

B.痉.挛 根茎. 独辟蹊径. 泾.渭分明

C.淆.乱 叫嚣. 祸起萧.墙 骁.勇善战

D.赡.养 禅.让 擅.离职守 缮.写公文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驾驭. 翁妪. 熨.贴 誉.满全球 与.会人员

B.唆.使 辛酸. 浚.泥船 逡.巡不前 怙恶不悛.

C.潺湲. 猿.猴 缘.分 源.远流长 百喙.莫辩

D.庇.护 秕.谷 臂.膀 筚.路蓝缕 笔.墨官司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顾.盼 雇.佣 痼.疾 故.弄玄虚

B.负疚. 马厩. 就.范 咎.由自取

C.慰藉. 解.送 芥.蒂 借.花献佛

D.叫嚣. 发酵. 枭.雄 惟妙惟肖.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狙.击 沮.丧 阻.止 含英咀.华 越俎.代疱

B.端.详 揣.测 湍.急 苟延残喘. 惴.惴不安

C.估.价 枯.槁 训诂. 怙.恶不悛 沽.名钓誉

D.嗔.怪 谨慎. 瞋.视 文思缜.密 镇.定自若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牛虻(méng) 氓(méng)隶 魍(wǎng)魉 欺罔(wǎng)

B.草菅(jiān)人命 绾(wǎn)结 猪倌(guān) 管(guǎn)理

C.枢(shū)纽 抠(kōu)门 沤(òu)肥 伛(gōu)偻

4

D.慑(shè)服 蹑(niè)手蹑脚 镊(niè)子 嗫(niè)嚅

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点缀. 辍.学 啜.泣 掇.拾

B.绷.脸 蹦.跳 崩.溃 绷.带

C.作.坊 油炸. 柞.蚕 昨.天

D.蹉.跎 磋.商 嗟.叹 参.差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蹭蹬. 瞪.眼 澄.沙 凳.子

B.淬.火 土卒. 仓猝. 憔悴.

C.竿.子 旗杆. 干.支 宵衣旰.食

D.翁媪 日晕 氤氲 面有愠色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粗糙(cāo) 卓(zhuó)越 肖(xiào)像 侮(wǔ)辱

B.不妨(fāng) 街坊(fāng) 脂肪(fáng) 妨(fǎng)碍

C.载(zǎi)体 载(zài)重 角(jué)逐 角(jiǎo)力

D.哈(hǎ)达 哈哈(hā)镜 混(hùn)乱 混(hùn)水摸鱼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A.漱(shù)口 色厉内荏(rěn) 浣(huàn)纱 否(pǐ)极泰来

B.孵(fū)化 哨卡(kǎ) 杉(shā)篙 龋(yǔ)齿

C.平仄(zè) 铺(pù)板 鱼腩(nǎn)部队 虎踞龙蟠(pán)

D.压轴(zhòu)戏 囹圄(yǔ) 垄(lǒng)沟 涎(xián)皮赖脸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数(shǔ)落 数(shǔ)伏 数(shuò)见不鲜 数(shǔ)说

B.熨(yùn)斗 熨(yù)贴 尉(yù)迟(姓氏) 太尉(wèi)

C.一打(dá) 苏打(dá) 一沓(dá)针 拖沓(tà)

D.颜色(sè) 掉色(sè) 应(yīng)届 应(yīng)允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扁(biǎn)担 扁(piān)舟 伯(bó)仲 大伯(bǎi)子

B.倘(tǎng)或 倘(cháng)佯 史乘(chéng) 千乘(shèng)之国

C.揣(chuāi)手儿 挣揣(chuài) 监(jiān)生 太监(jiàn)

D.碑帖(tiě) 病殁(mò) 隽(juàn)生 有的(dì)放矢

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鹰隼(sǔn) 瓦(wà)刀 铁锨(xiān) 胼手胝(dǐ)足

B.褫(chǐ)夺 踟蹰(chú) 彳亍(chù) 踯(zhí)躅

C.荨(qián)麻 荨(xún)麻疹 骰(tóu)子 让煤气熏(xūn)着了

5

食古不化造句篇四
《[A4打印版]成语造句》

1.【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造句: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2.【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

造句: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造句: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造句: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造句: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造句: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

7.【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造句: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8.【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造句: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9.【千方百计】: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造句: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10.【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造句: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1.【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造句: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然后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2.【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

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造句: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3.【胸有成竹】:成:完成,现成。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副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造句: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14.【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味)。

造句: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15.【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16.【赤膊上阵】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造句:他终于~,亲自出马了。

17.【乌合之众】 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造句: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不相统摄。

18.【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造句: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19.【用兵如神】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

20.【有勇无谋】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造句:毕丰~,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21.【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22.【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造句: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23.【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造句: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24.【衣不曳地】曳,拖动。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造句: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25.【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造句: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26.【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造句: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27.【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造句:爸爸每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

28.【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造句: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9.【无补于时】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造句:现在不努力学习,等将来后悔了也无补于时了。

30.【有脚书厨】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造句: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31.【一字一珠】一个字就像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造句:这样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32.【倾盆大雨】解释:倾盆:倒盆,大雨倾注的样子。形容雨大而急。

造句:大家冒着倾盆大雨奋勇堵住决口。

33.【人定胜天】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造句:妈妈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34.【有志竟成】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造句:哥哥相信有志竟成,只要努力用功,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

35.【良药苦口】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

对人却是有益的。

造句:奶奶说药虽然很苦,但良药苦口,为了病能快好,还是要喝下去。

36.【悬梁刺股】形容人勤奋苦学。

造句: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37.【问心无愧】反省自问,心里没有丝毫惭愧。

造句:作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问心无愧。

38.【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造句:你这人说话这样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39.【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造句:犯人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40.【衣不曳地】曳,拖动。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造句: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41.【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造句: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42.【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造句:我知道真相,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43.【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造句:爸爸每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非常辛苦。

44.【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造句: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5.【无补于时】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造句:现在不努力学习,等将来后悔了也无补于时了。

46.【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造句: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47.【滥竽充数】指没有本领充本领.

造句: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48.【目不转睛】盯着看某样物体,眼睛不转动,形容十分专注。

造句: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倾听老师的没一句话,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

49.【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造句:他咄咄逼人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50.【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造句:朋友要去参加考试我衷心的祝她马到成功.

51.【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造句:一个人即使犯下再大的错误只要能悬崖勒马,我们都应该给他重新改过的机会。

52.【马齿徒增】表示自谦,意为年龄增大了,但学问没有长进。

造句:事业没有成就十年来,我马齿徒增而已,什么成果也没有搞出来。

53.【马工枚速】称赞人的才能各有所长。

造句:你们二位马工枚速,各有所长,何必谦虚。

54.【马革裹尸】形容忠勇杀敌,战死疆场。

造句:在出征前,战士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地表示了“马革裹尸,誓不生还”的决心。

55.【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作战。现形容太平麻痹思想 。

造句:在帝国主义还存在,战争威胁还存在的今天,就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56.【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造句:他长期以来安常守故,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

57.【安心落意】放心,无忧虑。

造句:这就是我刚才对你说的,不要再去想起复做官,安心落意守祖坟的原因所在。你明白吗?

58.【挨门逐户】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漏掉。

造句:推销员挨门逐户地推销产品,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

59.【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造句:只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60.【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造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矛盾。

61.【闻鸡起舞】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学习,励精图治。

造句:老爷爷在乡下修养,每天闻鸡起舞,打太极拳健身。

62.【白手起家】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造句:王董事长白手起家,如今是王氏集团的总裁。

63.【.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造句:这次比赛虽然表现不佳,但我决定明天卷土重来。

64.【晨钟暮鼓】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造句:每当我想坏事时,就会想起妈妈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

65.【.力争上游】努力争取上进。

造句: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自满於现状。

食古不化造句篇五
《2009年嘉定区中考一模试卷及答案》

2009年嘉定区中考一模试卷及答案

2009年嘉定区中考一模试卷

第一部分 阅读(9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积累(18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 。(《书愤》)

2. _________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

4. 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二)运用(10分)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淑、天高水清。

B、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C、大街上,公园里,车厢内外,是我们的目光驻留之地。

D、所谓“以史为鉴”,“学史使人明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在他善于像人一样去爱的时候,他__________是一个真正的人。_________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_________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A、只有„„才„„。如果„„而且„„

B、如果„„就„„。因为„„所以„„

C、也许„„那么„„。不是„„就是

D、只有„„才„„。如果„„但是„„

8.根据下列语境,用词最得体的一项是( )

自修课上,小明做数学作业时,发现尺断了,就向旁边的张强同学借„„

A、小明大声说:“我尺断了,借我一把尺,好吗?”

B、小明走上前说:“喂,快借我一把尺。”

C、小明轻声说:“张强,你能借我一把尺吗?”

D、小明大声说:“张强,请借我一把尺!”

9.按照例句的表现形式,写一个比喻句,描述你的一位同学或老师的外貌特征。

例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0——11题(5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0.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A、上片追忆当年军旅生活;下片抒发理想与现实矛盾。

B、“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鲜明对比。

C、“万里”与“当年”写出时间跨度上的岁月变迁。

11.“此生谁料”一句,强烈地反映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12——15题(8分)

黄生借书说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2.本文作者是清朝的诗人______;“说”的文体特点是______。(2分)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好

(2)而其归书也必速 其

1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为一说,使与书俱。

15.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写序号。(2分)

文中“其切如是”是指______(A.故有所览辄省记 B.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C.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的情形;看到这样的

情形作者感情是______(A.既悲伤又痛恨 B.既同情又庆幸 C.既惋惜又可怜)

(三)阅读下文,回答16——19题。(12分)

东野稷驾车

东野稷①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②弗过也,使之钩③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直马将败。”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注释】①御:驾车 ②文:线条交错的图案、花纹。引申为“绘画”。③钩:来回兜。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东野稷御见庄公 ( ) 公密而不应( )

17.下列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少焉,果败而反

A、少了一匹马,果然失败了

B、过了一会儿,果然马回来了

C、稍停片刻,马果然走反了

D、过了一会儿,马果然疲困而返

18. 颜阖认为“稷直马将败”的原因是 (用文章语句回答)(3分)

1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7分)

静与动

①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的时候,都是从生活的最熟知的事物中去发现,去感悟的。那么,怎么样才能从眼前的小事物见出大境界呢?

②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让我们的眼睛敏锐起来,我们会看到在不经意处,有许多至极的道理。

③“游”是个动词。“游”告诉我们,人想要体验逍遥,必须要有一种动态的系统,也就是说,让生活有更多的灵动,不要让它僵死,要善于打破常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辩证关系,真正稳当的东西都处在动态之中。

④比如陀螺旋转,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真正会抽陀螺的人,总是不停地让陀螺旋转着,旋转是它的价值。等陀螺一旦停下来,就失衡了,就倒地了。所以动态是最好的平衡。

⑤我们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子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

⑥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

⑦我们外在的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着,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每天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规则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种新的尺度、新的坐标。我们是食古不化,坚持自己保守陈旧的、循规蹈矩的、墨守成规的准则,还是与时俱进调整自己呢?

⑧一个人要真的能做到与时俱进,真的能做到取舍自如,以一种清楚的眼界给自己确定准则,并且以这样心游万仞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有当你静止下来,你才会真正倒下。你倒下是没有外力可以拯救的。

⑨永远保持动态中的平衡,你就永远不会倒。你永远是行进中的自行车和旋转中的陀螺。每个人看见的世界大体相同。但每个人得出的道理却大相径庭。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21.文章第④、⑤段举“行进中的自行车和旋转中的陀螺”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作者认为“有太多的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的原因是 (3分)

23.揣摩第⑦、第⑧两段的写作思路。选择以下理解准确的一项: (3分)

A、这两段的论证层次之间是总分式。第⑦段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第⑧段解答问题。

B、这两段的论证层次之间是并列式。第⑦段提出要“与时俱进”;第⑧段阐述怎样“与时俱进”。

C、这两段的论证之间是层进式。第⑦段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第⑧段阐述面对变化,怎样“与时俱进”

D、这两段的论证层次之间是对照式。第⑦段论说有些人墨守成规;第⑧段赞扬有些人与时俱进。

24.第⑨段划线句“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举例论证。 (5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25—29题(23分)

驱车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回老家,杨帆直奔省城人民医院。

“我母亲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他拉住主治大夫的手,急切地问。

“你是„„他儿子?”大夫问。

杨帆点头。

大夫看看他说:“胃癌晚期。老人的时间不多了„„”

杨帆顿时泪如泉涌。

出了诊室,杨帆立即用手机通知副手,从今天起由他全权负责公司事务,然后把手机关了。

杨帆要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母亲身边,来弥补自己多年来不能经常陪伴在母亲身边的遗憾。

父亲早逝,为拉扯他们兄妹四个长大,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也落下了一身的病痛。母亲的腹痛是从两年前开始的,开始时只是忍着,实在疼得厉害时就自己吃点止痛片。杨帆兄妹曾多次要带母亲到省城医院检查,每次母亲都说:“不就是肚子痛吗,检查个啥,吃点药就好了,妈可没那么娇气!”母亲总是这样,生怕拖累儿女,生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 现在兄妹一个个都有出息,母亲也该享享福了,可是没料到„„想起这些,愧疚、自责涌上心头,杨帆直捶自己的脑袋。

杨帆开始守在母亲的病床边。母亲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杨帆想方设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减轻母亲的痛苦。他跟母亲聊天儿,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用单放机让母亲听听戏,揉揉母亲因挂针而麻木酸疼的手臂„„有一天,陪母亲闲聊时,母亲忽然笑道:“你兄妹四个都读了大学,你妹妹还到美国读了博士。可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竟然也过了一辈子。想想真是好笑„„”杨帆脑海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就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教你认字写字吧!”妈笑了:“教我认字?我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能学会?” “你能,妈。认字写字很简单的。”

杨帆就找出一张报纸,教母亲认字。他手指着一则新闻标题上的一个字,读:“大。” 母亲微笑着念:“大。”

他手指着另一个字:“小。”母亲微笑着念:“小。”

病房里所有的人都向这一对母子投来了 、 和 的目光。 隔了几天,杨帆还专门买了一个生字本,一枝铅笔,手把手地教母亲写字。母亲写的字歪歪斜斜,可是看起来很祥和,很温馨。当然,母亲每天最多只能学会几个最简单的字。可是母亲饶有兴趣地让杨帆教她写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写那几个字时,都是满脸灿烂的笑容,不像一个身染绝症的人了。

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母亲突然走了。那个深夜,杨帆太累了,趴在母亲的床边打了个盹儿,醒来时,母亲已悄然走了。

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母亲靠在床上,左手拿着生字本,右手握着铅笔。透过泪眼杨帆看到,母亲的生字本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一些汉字: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爱”字前边,母亲涂了好几个黑疙瘩。

食古不化造句篇六
《09年一模试卷》

2009年上海各区一模试卷

2009年嘉定区中考一模试卷 .......................................................................................................... 2

2009年普陀区中考一模试卷 .......................................................................................................... 7

2009年浦东区中考一模试卷 ........................................................................................................ 12

2009年静安区中考一模试卷 ........................................................................................................ 17

2009年徐汇区中考一模试卷 ........................................................................................................ 22

2009年闸北区中考一模试卷 ........................................................................................................ 26

2009年黄浦区中考一模试卷 ........................................................................................................ 31

2009年长宁区中考一模试卷 ........................................................................................................ 36

2009年杨浦区中考一模试卷 ........................................................................................................ 40

2009年南汇区中考一模试卷 ........................................................................................................ 46

2009年卢湾区中考一模试卷 ........................................................................................................ 51

2009年青浦区中考一模考试 ........................................................................................................ 56

2009年金山区中考一模考试 ........................................................................................................ 61

2009年闵行区中考一模试卷 ........................................................................................................ 65

2009年虹口区中考一模考试 ........................................................................................................ 70

2009年嘉定区中考一模试卷

第一部分 阅读(9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积累(18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 。(《书愤》)

2. _________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

4. 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

(二)运用(10分)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淑、天高水清。

B、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C、大街上,公园里,车厢内外,是我们的目光驻留之地。

D、所谓“以史为鉴”,“学史使人明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在他善于像人一样去爱的时候,他__________是一个真正的人。_________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_________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A、只有„„才„„。如果„„而且„„

B、如果„„就„„。因为„„所以„„

C、也许„„那么„„。不是„„就是

D、只有„„才„„。如果„„但是„„

8.根据下列语境,用词最得体的一项是( )

自修课上,小明做数学作业时,发现尺断了,就向旁边的张强同学借„„

A、小明大声说:“我尺断了,借我一把尺,好吗?”

B、小明走上前说:“喂,快借我一把尺。”

C、小明轻声说:“张强,你能借我一把尺吗?”

D、小明大声说:“张强,请借我一把尺!”

9.按照例句的表现形式,写一个比喻句,描述你的一位同学或老师的外貌特征。 例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0——11题(5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0.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A、上片追忆当年军旅生活;下片抒发理想与现实矛盾。

B、“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鲜明对比。

C、“万里”与“当年”写出时间跨度上的岁月变迁。

11.“此生谁料”一句,强烈地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12——15题(8分)

黄生借书说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2.本文作者是清朝的诗人______;“说”的文体特点是______。(2分)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好 .

(2)而其归书也必速 其 .

1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为一说,使与书俱。

15.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写序号。(2分)

文中“其切如是”是指______(A.故有所览辄省记 B.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C.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的情形;看到这样的情形作者感情是______(A.既悲伤又痛恨 B.既同情又庆幸 C.既惋惜又可怜)

(三)阅读下文,回答16——19题。(12分)

东野稷驾车

②③东野稷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直马将败。‛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注释】①御:驾车 ②文:线条交错的图案、花纹。引申为“绘画”。③钩:来回兜。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东野稷御见庄公 ( ) 公密而不应( ) ..①

17.下列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少焉,果败而反

A、少了一匹马,果然失败了

B、过了一会儿,果然马回来了

C、稍停片刻,马果然走反了

D、过了一会儿,马果然疲困而返

18. 颜阖认为“稷直马将败”的原因是(用文章语句回答)(3分)

1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7分)

静与动

①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的时候,都是从生活的最熟知的事物中去发现,

去感悟的。那么,怎么样才能从眼前的小事物见出大境界呢?

②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让我们的眼睛敏锐起来,我们会看到在不经意处,有许多至极的道理。

③‚游‛是个动词。‚游‛告诉我们,人想要体验逍遥,必须要有一种动态的系统,也就是说,让生活有更多的灵动,不要让它僵死,要善于打破常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种辩证关系,真正稳当的东西都处在动态之中。

④比如陀螺旋转,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真正会抽陀螺的人,总是不停地让陀螺旋转着,旋转是它的价值。等陀螺一旦停下来,就失衡了,就倒地了。所以动态是最好的平衡。

⑤我们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子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

⑥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

⑦我们外在的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着,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每天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规则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种新的尺度、新的坐辬。我们是食古不化,坚持自己保守陈旧的、循规蹈矩的、墨守成规的准则,还是与时俱进调整自己呢?

⑧一个人要真的能做到与时俱进,真的能做到取舍自如,以一种清楚的眼界给自己确定准则,并且以这样心游万仞的心态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有当你静止下来,你才会真正倒下。你倒下是没有外力可以拯救的。

⑨永远保持动态中的平衡,你就永远不会倒。你永远是行进中的自行车和旋转中的陀螺。每个人看见的世界大体相同。但每个人得出的道理却大相径庭。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21.文章第④、⑤段举“行进中的自行车和旋转中的陀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作者认为“有太多的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的原因是 (3分)

23.揣摩第⑦、第⑧两段的写作思路。选择以下理解准确的一项:3分) A、这两段的论证层次之间是总分式。第⑦段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第⑧段解答问题。

B、这两段的论证层次之间是并列式。第⑦段提出要“与时俱进”;第⑧段阐述怎样“与时俱进”。

C、这两段的论证之间是层进式。第⑦段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第⑧段阐述面对变化,怎样“与时俱进”

D、这两段的论证层次之间是对照式。第⑦段论说有些人墨守成规;第⑧段赞扬有些人与时俱进。

24.第⑨段划线句“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举例论证。 (5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25—29题(23分)

驱车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回老家,杨帆直奔省城人民医院。

‚我母亲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他拉住主治大夫的手,急切地问。

‚你是……他儿子?‛大夫问。

杨帆点头。

大夫看看他说:‚胃癌晚期。老人的时间不多了……‛

杨帆顿时泪如泉涌。

出了诊室,杨帆立即用手机通知副手,从今天起由他全权负责公司事务,然后把手机关了。

杨帆要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母亲身边,来弥补自己多年来不能经常陪伴在母亲身边的遗憾。

父亲早逝,为拉扯他们兄妹四个长大,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也落下了一身的病痛。母亲的腹痛是从两年前开始的,开始时只是忍着,实在疼得厉害时就自己吃点止痛片。杨帆兄妹曾多次要带母亲到省城医院检查,每次母亲都说:‚不就是肚子痛吗,检查个啥,吃点药就好了,妈可没那么娇气!‛母亲总是这样,生怕拖累儿女,生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 现在兄妹一个个都有出息,母亲也该享享福了,可是没料到……想起这些,愧疚、自责涌上心头,杨帆直捶自己的脑袋。

杨帆开始守在母亲的病床边。母亲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杨帆想方设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减轻母亲的痛苦。他跟母亲聊天儿,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用单放机让母亲听听戏,揉揉母亲因挂针而麻木酸疼的手臂……有一天,陪母亲闲聊时,母亲忽然笑道:‚你兄妹四个都读了大学,你妹妹还到美国读了博士。可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竟然也过了一辈子。想想真是好笑……‛杨帆脑海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就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教你认字写字吧!‛妈笑了:‚教我认字?我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能学会?‛ ‚你能,妈。认字写字很简单的。‛

杨帆就找出一张报纸,教母亲认字。他手指着一则新闻辬题上的一个字,读:‚大。‛ 母亲微笑着念:‚大。‛

他手指着另一个字:‚小。‛母亲微笑着念:‚小。‛

病房里所有的人都向这一对母子投来了 、 和 的目光。 隔了几天,杨帆还专门买了一个生字本,一枝铅笔,手把手地教母亲写字。母亲写的字歪歪斜斜,可是看起来很祥和,很温馨。当然,母亲每天最多只能学会几个最简单的字。可是母亲饶有兴趣地让杨帆教她写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写那几个字时,都是满脸灿烂的笑容,不像一个身染绝症的人了。

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母亲突然走了。那个深夜,杨帆太累了,趴在母亲的床边打了个盹儿,醒来时,母亲已悄然走了。

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母亲靠在床上,左手拿着生字本,右手握着铅笔。透过泪眼杨帆看到,母亲的生字本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一些汉字: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爱‛字前边,母亲涂了好几个黑疙瘩。

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

25.请选择一个最符合文章的题目( )(3分) .....

A 母亲认字

B 最后的陪伴

C 母亲的作业

D 母爱无言

26.第⑥段横线上可依次填入( )(3分)

A羡慕 惊讶 赞许

B惊讶 羡慕 赞许

C赞许 羡慕 惊讶

D羡慕 赞许 惊讶

27.杨帆决定要教母亲认字,是因为(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5分)

食古不化造句篇七
《第七课、发问的精神》

高一汉语必修二教案

第七课、《发问的精神》

第七课 发问的精神

词语学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 36 个生词的音、形、义,并 能用重点词语组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讲 解,学生课后巩固练习的方法进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使学生 能够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会话 以及工具书的使用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词语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使用重点词语组词和造句 课型、 课时:新课,一课时

教学手段:ppt、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模仿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请大家谈谈,你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样一个人?

二、讲授新课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抽读词语,小组读词语。

2、教师领读词语,每词语三遍。

3、学生齐读词语,然后小组读和个人读。

4、板书词语,重点词语的含义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并让 学生组词、造句,再将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三、词语讲解:

1.见识 ①接触事物,扩大见闻:②见闻;知识 头发长,见识短。 吃亏长见识 如:到各处走走,见识见识也是好的。 长见识ㄧ见识广。

他见识非常广博,所以他在常识竞赛中获胜。 我认为他有一定的见识。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正直的人就是有见识的人。

★英国 【谜面】:最没见识的人 【谜目】:成语 【谜底】:井底之蛙 同义词——眼光 见地 眼光 观点 看法 见解 主见

2.审问 审讯 如:一开始审问的时候, 他什么也不说. 审问正在进行. 这次审问延期三个星期再继续.

3.失事 发生意想不到的不幸事情 营救失事船只|失事现场清理人 | 触礁失事| 高空失事 轮船失事 如:失事船只| 失事飞机救援车 失事毁机 这次飞机失事中只有一名幸存者. 失事容易,得事艰难。 同义词——误事 出事

4.忍心 :内心残忍;硬心肠: 如:忍心害人|忍心抛妻弃子。 他看起来善良得好像连只苍蝇也不忍心伤害.

5.可贵 :值得珍视或重视: 如:难能可贵ㄧ可贵的品质 ㄧ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人们直到失去健康,才知道健康的可贵。 你身上最可贵的宝石,是群众对你的信任。 声誉比金子更可贵。

★罗马尼亚 井干才觉水可贵 沙漠里的水——点滴都可贵 同义词——难得 难过 珍贵 宝贵

6.拥护 ①保护;卫护②赞成并全力支持: 如:拥护百姓,子养万民。 拥护宪法|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 我衷心拥护这种理论。 我拥护逐步改革的政策. 同义词——附和 赞同 赞成 称赞 支持 反义词——反对

7.一味 一向:单纯地;一意地: 如:一味迁就|他谁的话都不听,一味胡闹。 如果他一味这样下去, 他将一事无成. 不要理睬他的话,他一味撒谎. 她坚称自己绝不会一味地追随时尚。

8.景仰 佩服尊敬;仰慕 如: 我十分景仰先生的为人 我们十分景仰这位老人。 这个世界需要英雄让人们景仰 同义词——敬慕 向往 爱慕 仰慕 仰望 反义词——鄙视 轻视 佩服 3 憧憬 敬仰 瞻仰

9.伪 虚假 ;不合法的 如:伪币|伪令。伪造|伪选。 伪君子总爱怀疑别人的诚实。 ★欧洲 伪装聪明的人,最难成为聪明人。 ★伊朗 虚伪者往往能言善辩。 ★欧洲 同义词——假 反义词——真

10.切实 1.切合实际;实实在在。 如:他的话听起来不切实 共度患难能够切实地加深你们之间的关系。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切实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虚妄的欲望会将切实的理想打得粉碎。 ★印度 同义词——实在 确切 确实 准确 的确 真实 反义词——浮泛 虚浮

11.比比皆是 极其常见。 如:好人好事,比比皆是. 沿街叫卖的小贩发展成小商人的故事比比皆是. 同义词—— 屈指可数 量 反义词—— 一无所有

12.墨守成规 不肯改变。 如:他们乐于墨守成规. 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 无所不有 漫山遍野 车载斗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 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 他缺乏首创精神, 墨守成规地办一切事情. 他事事墨守成规. 同义词——故步自封 反义词——推陈出新 食古不化 除旧布新 随机应变 小结:本节课我们一共学习了 36 个词语,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等,特别是动词及形容词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同学们 在课后多加练习。

板书设计: 发问的精神(词语)

作业:1、用重点词语造句

2、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批语:

课后反思:

食古不化造句篇八
《公文的语言》

只要有一定的阅读经验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公文的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有较大的差异。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不管写作什么文章,似乎使用的语言都是一样的。还是那些字和单同,还是那样的语法,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却属于不同的体式呢?这不仅是因为内容的不同,还在于语言体式的不同。文学创作使用反常化的语言,要对实用语言“施加暴力”使它“扭曲”、“变形”,从而使语言产生新异性。公务员写作则要使用实用性的语言,忠于每一个语同的同典意义。

文学语言是创造性语言,公文语言是规范性语言。

一、语言对公务员写作的意义

(一)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

马克思有一句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属于人类意识的范畴,是抽象的,不是现实。但是思想如果穿上语言的外衣,也就是说,借助于语言这个物质外壳,它就可以转化为现实,可以传播出去进而影响别人。一篇表达某种认识的文章是现实存在物,一段口头表达思想的语音也是现实存在物,是文字和语音把思想固化了,物质化了,所以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人们的思想,只有运用语言才能够确定,才能够物化,才能够传达和接受。进一步说,人们离开了语言,根本没有办法进行逻辑思维。没有同语,无法确定概念;没有句子,无法进行判断离开了概念和判断,推理更无从谈起。所以,离开了语言的所谓“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二)公文需要严谨规范的语言

公文的语言是规范性语言,不如文学语言创造性强,这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觉得公文语言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其实,公文语言和文学语言都需要具有高度的修养。

周恩来1954年4月28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其中有一段被多种写作教材引用,被认定为公文语言的楷模。我们可以通过这段文字来认识公文对语言的要求有多么严格。

我们认为,美国这些侵略行动应该被制止,亚洲的和平应该得到保证,亚洲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应该得到尊重,亚洲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由应该得到保障,对亚洲各国内政的干步应该停止,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事基地应该撤除,驻在亚洲各国的军队应该撤退,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应该防止,一切经济封锁和限制应该取消)

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显得气势磅礴,很能显示正义的力量。从措句角度看,这段文字也堪称典范。其中有三组意义相近的语同:“制止、停止、防止”,“保证、尊重、保障”,“撤除、撤退、取消”。这些语同都运用得极其精确,以第一组为例:“制止”对应于侵略行动,“停止”对应于十涉内政,“防止”对应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搭配得非常恰当。如果相互交换一下位置,意义就会产生一定的错乱

公文语言就应该是这样炉火纯青的语言。公文语言一旦出现错、漏、歧解,轻则败坏机关的名誉,重则给工作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当然,公文语言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磨炼

(1)、公文语言的基本特征

(一)实用性

俄国形式主义者们把人类的语言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虽然在同汇、语法上没有太大区别,表面看起来是一种语言,但它们实际上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实用语言只传达同语的同典意义,人们在使用和接受它的时候,依靠平时养成的习惯,自动地认识它的指向物,而对语言本身并无太多的注意。而文学语言不限于传达同语的同典意义,它是对实用语言进行“扭曲”、“变形”、“施加暴力”后“反常化”了的语言。作者之所以要采取反常化的手段,是为了消除读者的习惯性,使读者不得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流连忘返地去感受语言本身,从而延长读者对事物的感知过程。对此,俄国著名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之存在,就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觉事物,使石头作为石头被感受)艺术的目的就是把对事物的感觉作为视象,而不是作为认知提供出来;艺术的程序是事物的“反常化”程序,和予以其复杂形式的程序,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因为艺术中的接受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所以它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创造之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我们摘引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实用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是表现感觉的语言,那么实用语言则是表达认知的语言。必须分清这两种语言,写作中才不会出现用文学语言写公文的荒唐现象

(二)规范性

公文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循规蹈矩的语言。在同汇上,公文语言严格遵照其同典意义;在造句上,公文语言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在修辞上,公文语言只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话等常规修辞格,而对夸张、通感、暗不等可使事物有较大变形的或曲折达意的修辞格一般不用。这样可以保证公文的不同读者在理解上能够趋向一致,不会因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规范性是公文能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保障

(三)模式性

在公务员写作中,沿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化语句和语同的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公文用语甚至在关键之处必须使用。模式化语言对于别的文体来说可能是失败,而对于公文来说却是一种必需。

公文的体式就是模式化的,每一种体式在写作中都有固定的套路,在套路的实施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适宜这些套路的语言,沿用它们,方便、简洁、有效。如“特此函复”这一说法,如果换用别的语言来表达,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这样简练明自。

公文语言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用(日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等惯用语,在我国世代相袭,已不知用了多少年。这样的套语有益无害,大家乐意袭用,故意标新立异,反而不伦不类。因此,在公文中常常能见到一些文言同语,它们已经自然地与现代汉语融为一体了。这是公文语言模式性的表现之一,不足为怪。

三、公务员写作的语言要求

公务员写作的语言要求可用三个同概括:准确、简练、庄重。

(一)准确

1.认真辨析词义

西方有位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一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这话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未必适用,因为文学语言不循常规,而作家的创造性语言又因其个性和素质的差异各有特色,很难说哪个同语是绝对准确的。这话用于公务员写作,倒是比较确切的。

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其实,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分辨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P(如,“优异”、“优秀”、“优良”,这三个同粗看相近,细看则有程度的区别。“鼓舞”、“鼓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却很不相同。写作公文,必须在同语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仔细斟酌。

2.讲究语法和逻辑

公务员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句子上就是造句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首先,句子成分要完整。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子成分。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是辅助句子成分。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主十成分也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规则,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例如:“厂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厂职工的热烈欢迎。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以很高评价。”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分。谁给以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不明自了。

其次,句子中同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同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事理和习惯,否则就是不通。如:“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丰寸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精神无形,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十分勉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通顺。

其三,造句还要讲究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却出现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把所有农产品都基本上纳人了计划轨道。”“所有”表不全部,“基本”表不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矛盾,读者不知道哪个同语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就会无所适从。

(二)简练

1.用语精确,以一当十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一两个同句,就能把要说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有时,说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意思却仍然不清楚。从理论上说,人类创造的成熟的语言,足以表达人类的常规的思想和情感;至于文学作品中那些复杂微妙的心境,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借形象曲折地加以表现,在公务写作中是不常出现的。公务写作中之所以有用语繁多意思仍不明自的情况,多半是由于用语不精确,只好增加语句去弥补,结果反而是“言愈多而理愈乱”。

2.尽量使用短句

汉语写作,短句较多,这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五四”时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还不成熟,不少作家借鉴欧化的句法来写文章,句子写得长长的,句子内部的成分多多的,阅读起来虽别有风味,读者却常常需要再三反复,才能弄明自句子复杂的含义。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很少了。还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做法值得肯定。他说,他写文章,总喜欢写短句子,七八个字一句,11个字左右一句。他认为,

这样写,读者好读,意思也简练明自。有人统计过他的名篇《济南的冬天》,说其中超过11个字的句子只有6句,超过14个字的句子只有两句。请看下面的文句: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的花,小灰色的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用这样的短句,写出了多么精致而优美的文章!公文与文学虽然是不同质的语言,但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为了做到简练,我们的公务写作不妨学学老舍。

3.适当采用文言词语

“五四”新文化运动废除文言,提侣自话。但文言中一些有生命力的同汇仍保留下来,为我们的现代写作所常用。在公务写作中,这样的例子似乎更好找。譬如“来函收悉”四个字,要换成“来信收到,内容尽知”,文字多了一倍,意思却一点也没增加。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自话要换成“你们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其中的内容经过阅读都已明自了”,才是真正的自话,那岂不是大煞风景? 运用文言同语,要注意不得生吞活剥,食古不化,要适当、活用、自然、流畅。建国初期,周恩来撰写的一个指令,就是活用文言同语的典范:

查我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之文物图书,过去反动统治时代,往往官商匀结,盗运出口,致使我国文化遗产蒙受莫大损失)今反动政权业已推翻,海陆运输均已畅通,为防止此项文物图书继续失散起见,特制定“禁止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随令颁发,希即转令所属遵照办理为要)

在这段文字中,古代文言和现代自话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简洁明了,自然流畅,完全没有一味因袭的陈腐气。

(三)庄重

1.不做作,不生造

大方、庄重、朴实,是公文语言的基本风格。公文语言忌讳华丽、造作、卖弄。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曾提出“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同之类”。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也发表过类似的意见,说:“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在当前的公务员写作实践中,这种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做作、生造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虚荣心导致的错觉,以为语言越新异越能显不作者的才华,于是生硬地造出一些自以为高超的新同来,向别人炫耀。另一个原因,是对同语的运用还没有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对其含义还不能准确辨析。只要端正文风,刻苦学习,这些毛病并不难克服

2.不溢美,不虚饰

溢美、虚饰,也是公文语言的大忌。例如,表扬一个医生医术高明,就说他是“当代华佗”;医德高尚,就说他是“当代自求恩”。说某人工作刻苦,动不动就说他废寝忘食,甚至说他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些溢美之辞既不真实,也不感人,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还有人热衷于一些空洞轻浮的言辞,例如,“一把手亲自抓,县委委员人人抓,分管委员认真抓,主管部门直接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丰寸镇党委层层抓”,这些语言,也许它的作者还颇为得意,认为自己抓住了经验,写出了文采。其实,这里面都是废话,什么经验也没有;虚饰之辞,华而不实,还有什么文采可言?

食古不化造句篇九
《2013年春季《高中语文》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3年春季高升专入学考试

《语文》复习大纲

一.考试要求

“语文”是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入学必考科目。本科目的考试目标主要是考察考生的语言文学及文化基础知识,汉语的阅读、表达及运用能力。据此制定如下考试要求:

1、考生应掌握较为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基本 常识,如字词句的运用、语法规律等。

2、考生应掌握考试相关范围内的文学与文化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社会背 景、时代流派等有关知识。

3、考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能较为准确地解答有关文章的阅读理解题目。

4、考生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能根据要求,写出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的各种体裁的文章。

二.考试内容

(一)现代汉语知识

1、 识记普通话字音。

2、 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

3、 正确使用常见词语(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辨析词语的

感情色彩。

4、 辩识并修改病句。

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6、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7、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8、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饰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

1、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2、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3、 分析文章结构,掌握重要的表达方式。

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5、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6、 鉴赏文章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7、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古代文学阅读和鉴赏

1、 理解句子,把握文意。

2、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5、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6、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四)文言文基础知识

1、 古今字、通假字、一字多音多义。

2、 重要文言虚词。

3、 词类活用。

4、 文言基本句式。

5、 断句。

6、 翻译

(五)文学常识

1、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2、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六)作文

1、记叙文。

2、议论文。

3、说明文。

4、常用应用文。

三.考试类别及题型

(一)笔考

1、选择 2、造句 3、简答 4

、作文

(二)机考

1、单项选择 2、多项选择 3、判断

四、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笔考

(一)语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海市蜃(shèn)楼 良莠(yòu)不齐 怙(gú)恶不悛

B.为(wèi)渊驱鱼 心广体胖(pán) 瞠(chēng)目结舌

C.刚愎(bì)自用 胜券(juàn)在握 面面相觑(qù)

D.冠(guān)冕堂皇 买椟(dú)还珠 茅塞(sài)顿开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黄鹂. 罹.难 黧.黑 淋漓.尽致 失之毫厘.

B.氓.隶 盟.誓 瞢.然 故态复萌. 蒙.头转向

C.颀.长 崎.岖 畸.形 歧.路亡羊 旗.开得胜

D.圭臬. 噬啮. 妖孽. 涅.而不缁 摄.生养性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监考(jiàn) 布衾(qīn) 汗流浃背(jiā) 妄自菲薄(fěi)

B.筵席(yán) 发酵(xiào) 命途多舛(chuǎn) 繁文缛节(rù)

C. 角色(jiǎo) 气氛(fēn) 翘首以待(qiào) 纨绔子弟(kù)

D.悲恸(tòng) 重创(chuāng) 潜移默化(qián) 谆谆教诲(zhūn)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汲.取 积.极 负笈.从师 岌岌.可危

B.自刭. 颈.椎 泾.渭分明 毛孔痉.挛

C.觊觎. 觇.视 面面相觑. 循规蹈矩.

D.荟.萃 杂烩. 脍.炙人口 市侩.嘴脸

5.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胜.迹 史乘. 剩.余 盛.情难却 圣.经贤传

B.横.事 衡.器 道行. 横.行霸道 恒.河沙数

C.识.趣 实.录 拾.级 食.古不化 拾.人牙慧

D.闻达 紊乱 稳练 刎颈之交 纹丝不动 .....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熏陶(tāo) 葡萄(táo) 稂(láng)莠 书声琅琅(láng)

B.戈(gē)壁 游弋(yì) 框(kuàng)架 热泪满眶(kuàng)

C.漂(piāo)洗 漂(piāo)浮 滂(pāng)沱 气势磅(páng)礴

D.恶(è)劣 恶(è)习 粘(niān)连 拈(niān)轻怕重

7.下列加括号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弹.射 偏袒. 啖.以重利 肆无忌惮.

B.痉.挛 根茎. 独辟蹊径. 泾.渭分明

C.淆.乱 叫嚣. 祸起萧.墙 骁.勇善战

D.赡.养 禅.让 擅.离职守 缮.写公文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驾驭. 翁妪. 熨.贴 誉.满全球 与.会人员

B.唆.使 辛酸. 浚.泥船 逡.巡不前 怙恶不悛.

C.潺湲. 猿.猴 缘.分 源.远流长 百喙.莫辩

D.庇.护 秕.谷 臂.膀 筚.路蓝缕 笔.墨官司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顾.盼 雇.佣 痼.疾 故.弄玄虚

B.负疚. 马厩. 就.范 咎.由自取

C.慰藉. 解.送 芥.蒂 借.花献佛

D.叫嚣. 发酵. 枭.雄 惟妙惟肖.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狙.击 沮.丧 阻.止 含英咀.华 越俎.代疱

B.端.详 揣.测 湍.急 苟延残喘. 惴.惴不安

C.估.价 枯.槁 训诂. 怙.恶不悛 沽.名钓誉

D.嗔.怪 谨慎. 瞋.视 文思缜.密 镇.定自若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牛虻(méng) 氓(méng)隶 魍(wǎng)魉 欺罔(wǎng)

B.草菅(jiān)人命 绾(wǎn)结 猪倌(guān) 管(guǎn)理

C.枢(shū)纽 抠(kōu)门 沤(òu)肥 伛(gōu)偻

D.慑(shè)服 蹑(niè)手蹑脚 镊(niè)子 嗫(niè)嚅

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点缀. 辍.学 啜.泣 掇.拾

B.绷.脸 蹦.跳 崩.溃 绷.带

C.作.坊 油炸. 柞.蚕 昨.天

D.蹉.跎 磋.商 嗟.叹 参.差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蹭蹬. 瞪.眼 澄.沙 凳.子

B.淬.火 土卒. 仓猝. 憔悴.

C.竿.子 旗杆. 干.支 宵衣旰.食

D.翁媪 日晕 氤氲 面有愠色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粗糙(cāo) 卓(zhuó)越 肖(xiào)像 侮(wǔ)辱

B.不妨(fāng) 街坊(fāng) 脂肪(fáng) 妨(fǎng)碍

C.载(zǎi)体 载(zài)重 角(jué)逐 角(jiǎo)力

D.哈(hǎ)达 哈哈(hā)镜 混(hùn)乱 混(hùn)水摸鱼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A.漱(shù)口 色厉内荏(rěn) 浣(huàn)纱 否(pǐ)极泰来

B.孵(fū)化 哨卡(kǎ) 杉(shā)篙 龋(yǔ)齿

C.平仄(zè) 铺(pù)板 鱼腩(nǎn)部队 虎踞龙蟠(pán)

D.压轴(zhòu)戏 囹圄(yǔ) 垄(lǒng)沟 涎(xián)皮赖脸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数(shǔ)落 数(shǔ)伏 数(shuò)见不鲜 数(shǔ)说

B.熨(yùn)斗 熨(yù)贴 尉(yù)迟(姓氏) 太尉(wèi)

C.一打(dá) 苏打(dá) 一沓(dá)针 拖沓(tà)

D.颜色(sè) 掉色(sè) 应(yīng)届 应(yīng)允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扁(biǎn)担 扁(piān)舟 伯(bó)仲 大伯(bǎi)子

B.倘(tǎng)或 倘(cháng)佯 史乘(chéng) 千乘(shèng)之国

C.揣(chuāi)手儿 挣揣(chuài) 监(jiān)生 太监(jiàn)

D.碑帖(tiě) 病殁(mò) 隽(juàn)生 有的(dì)放矢

1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鹰隼(sǔn) 瓦(wà)刀 铁锨(xiān) 胼手胝(dǐ)足

B.褫(chǐ)夺 踟蹰(chú) 彳亍(chù) 踯(zhí)躅

C.荨(qián)麻 荨(xún)麻疹 骰(tóu)子 让煤气熏(xūn)着了

食古不化造句篇十
《发问的精神词语教学 演示文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