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

| 美国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美国项目管理师】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篇一
《宋词赏析》

张先:天仙子

水调歌头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赏析】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宋词名作。此词内容平泛,描写作者在嘉禾做小官时的平常生活。上片写送春伤别、低徊往事的心绪。听歌饮酒欲解愁,愁不可解,而惜春伤别情绪愈益增重,末句点出原委。“空”字写出襟怀之寥落孤寂。下片以周围环境和景物予以烘染。禽鸟成双,而作者却形单影只,孤寂萧索,则隐然暗示出对青春年华情侣燕尔的往事之追忆。花月弄影,由反面衬跌;垂帘挑灯,风紧人静,作正面渲染。收拍绾合惜春伤离,余韵不尽。“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下字精美,意境高妙,一向传诵人口。《后山诗话》云:“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之,号张三影。”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本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长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语意十分蕴藉含蓄,通篇无一字正面表现思情别绪,读者却能从“去年天气旧亭台”、“燕归来”、“独徘徊”等句,领会到作者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暗示和深深的叹恨。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联工巧而流丽,风韵天然,向称名句。

欧阳修: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赏析】

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上片叙事,回忆昔日洛城游春赏花之欢聚。“把酒”二句从游宴起笔,特别提出词人的祝愿:祝愿春风长在,春光明媚,春花娇艳,让朋友“且共从容”,即一道悠闲地游赏春色,尽兴地聚宴欢畅,显示出洛阳春色之美妙、游宴之难遇、聚会之难得。“垂杨”三句补充交待了朋友聚宴的地点、环境,方始揭明此次“从容”乃是“洛城”之聚宴、赏花,“游遍芳丛”。今日游赏后朋友又将分手,谁能预料明年今日又将如何?遂生发出下片的抒发感慨。“聚散”二句以“苦”、“恨”二字概括了宦海中人总是无穷无尽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苦恨交加、聚散无常的人生感受。最后,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

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饥餐”、“渴饮”虽是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陆游: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这是首托物言志的咏梅词,作者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上片写梅花际遇。首句写生于荒郊,一似遭人白眼,次句写“寂寞”,孤独冷落,备受摧残。下片写梅花品格。不争荣名,不计恩怨,骨化形销,持节不变。凌风雨而开放,留芳香于人间。陆游心目中梅品,正是一己人品之象征,乃诗人理想人格之外化。在宋代的咏梅词中,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陆游: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陆游: 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无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赏析】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尘染,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卷上写有:“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 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黄庭”是道经的名称,《云笈七签》胡《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都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陆游读的《黄庭经》是卷轴装,所以边读边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不单是陆诗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比如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

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赏析】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即景怀古,借古人寄怀。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流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雨打风吹”、“斜阳草树”,沧桑感喟,吊古幽思,贯注行间。“想当年”三句,镜头由历史陈迹转向盖世英雄。健笔勾勒,生气虎虎,与南宋萎靡怯懦反差极大。呼唤英才,正为济世而图功。下片以古鉴今,折转到现实,表达自己献身恢复雄心。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中原,梦想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先引述刘宋北伐教训,提醒当局审慎筹划。次追忆当年抗金往事,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以此激励人们挽时艰,再顾望淮北平静气象,而今侵略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噪,社鼓喧闹,暗示倡导恢复势在必行。最后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抱负的感慨,当时作者已66岁高龄了,南归也已四十三年,可朝廷昏庸,王佐无人,不是和议投降,就是轻敌误国,国事糜烂,金瓯残缺,自己壮志难酬而老无为,怎不令人悲愤。词由怀

古到议今,所有史事无不扣紧京口,关联现实,用事虽多,熔裁有方,浑然一体。

辛弃疾: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赏析】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即景怀古,借古人寄怀。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流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雨打风吹”、“斜阳草树”,沧桑感喟,吊古幽思,贯注行间。“想当年”三句,镜头由历史陈迹转向盖世英雄。健笔勾勒,生气虎虎,与南宋萎靡怯懦,反差极大。呼唤英才,正为济世而图功。下片以古鉴今,折转到现实,表达自己献身恢复雄心。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中原,梦想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先引述刘宋北伐教训,提醒当局审慎筹划。次追忆当年抗金往事,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以此激励人们挽时艰,再顾望淮北平静气象,而今侵略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噪,社鼓喧闹,暗示倡导恢复势在必行。最后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抱负的感慨,当时作者已66岁高龄了,南归也已四十三年,可朝廷昏庸,王佐无人,不是和议投降,就是轻敌误国,国事糜烂,金瓯残缺,自己壮志难酬而老无为,怎不令人悲愤。词由怀古到议今,所有史事无不扣紧京口,关联现实,用事虽多,熔裁有方,浑然一体。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大约写在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全词着力描写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的热闹景象。先写灯会的壮观,东风吹落了满天施放的焰火,像天空里的流星雨。接写观众之多,前来看花灯的人,男的骑着高头大马,女的乘着雕花豪华车,男男女女都衣服熏了香,怀里揣着香袋,过路的人多了,连路也是香的。这是从各个角度描写场面之热闹。凤箫声韵悠扬,明月清光流转,整夜里鱼龙灯盏随风飘舞。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头戴蛾儿、雪柳,身缀金黄色丝缕,在灯光照耀下,银光闪闪,金光铄铄,她们成群结队,欢声笑语,眼波流盼,巧笑盈盈,幽香四溢地从人们身旁走过。“元夕”的热闹与欢乐占全词十二句中七句。“众里”一句方始出现主人公活动。“那人”赏灯却不是“宝马雕车”,也不在“笑语盈盈”列中,她远离众人,为遗世独立,久寻不着,原来竟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全词用的是对比和以宾衬主的手法,烘云托月地推出这位超俗的女子形象:孤高幽独、淡泊自恃、自甘寂寞、不同流俗。这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么?

辛弃疾: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赏析】

这首词写病后的生活和感受。上片写病休中所见盛夏景色。可起句一派秋凉,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凉秋,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将它们渐渐收敛。晚闲,有心如止水的况味。后二句红艳艳莲花互相依靠,简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鸟安闲静默,定然是独个儿在发愁。下片写病后所感。先用殷浩和司空图两个典故,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末二句“不知”一转,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否定了前面的取舍。黄蓼云《蓼云词选》中评道:“末二句放开写,不即不离尚含佳。”的确,似说病后虚弱的平常话,而实则写壮志成灰的悲愤和老却英雄的叹息,写得沉郁悲壮。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篇二
《宋词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上片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类而情调迥异。下片抒发兵将共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羌管悠悠霜满地‛绘军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极富典型意义。此篇词境开阔,格调悲壮,给宋初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来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词别本题作《别恨》或《怀旧》,抒写作者秋天思乡怀人的感情。上片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碧叶天,黄叶地‛为传诵名句。词的下片表达客思乡愁带给作者的困扰,极其缠绵婉曲。以夜不能寐、楼不能倚、酒不能消解三层刻画,反言愈切。煞拍酒化为泪,消愁之物反酿成悲戚之情,最为警策。前人颇诧异镇边帅臣‚亦作此消魂语‛。《左庵词话》解释说:‚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此说可谓得之。

张先:天仙子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歌头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赏析】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宋词名作。此词内容平泛,描写作者在嘉禾做小官时的平常生活。上片写送春伤别、低徊往事的心绪。听歌饮酒欲解愁,愁不可解,而惜春伤别情绪愈益增重,末句点出原委。“空”字写出襟怀之寥落孤寂。下片以周围环境和景物予以烘染。禽鸟成双,而作者却形单影只,孤寂萧索,则隐然暗示出对青春年华情侣燕尔的往事之追忆。花月弄影,由反面衬跌;垂帘挑灯,风紧人静,作正面渲染。收拍绾合惜春伤离,余韵不尽。“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下字精美,意境高妙,一向传

诵人口。《后山诗话》云:“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之,号张三影。”

宋祁: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赏析】

此词是当时传诵的名篇。上片写在烂漫的春光中,荡起小舟到城东波纹轻细的小溪上探春。绿杨二句,描绘所见之景。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烟,四处弥漫着拂晓的轻寒,唯见红艳的杏花簇绽枝头,春意盎然,像火焰似的喧闹。色彩明丽,对仗精美,而‚闹‛字尤为传神,《人间词话》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它运用通感的手法,化视觉印象为听觉,将繁丽的春色点染得十分生动。下片抒发惜时的感触。人生忧患常多,欢娱常少,以此宁肯抛合物质财富而追寻精神享受。劝斜阳留花间,更体现出对春意的低回眷恋。全词洋溢着春的优美和生机,荡漾着爱美惜春、珍视人生的情趣。宋祁因此词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当时传为美谈‛(《花草蒙拾》),自非偶然。

欧阳修: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

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赏析】

此词咏爱情,脱去一般相思离别或花前月下寄情之窠臼,通过新婚女子的特殊妆梳和多情且深情的言语动作表情等,活现了少妇对丈夫的一片纯真深情,以及其对幸福的爱情生活之珍视和向往。‚凤髻‛、‚龙纹‛两句写新妇严妆,如电影之特写,未见人而已睹其热爱生活、重视对方的审美态度这样一种善良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显示其贵家少妇的身份。‚走来‛笑扶,形神兼妙,其人呼之欲出;‚爱道‛句令读者如闻其娇媚的柔声;‚弄笔‛、‚描花‛细节生动传神:‚等闲‛句最能见其人新婚之激动以及陶醉在爱情幸福中之神情心态:‚笑问‛句问得聪明,问得天真,问得实在,问得可爱,问得既明了又含蕴,妙趣横生。全词以生活流程,表现新妇在闺房向丈夫表示爱情的细节,层层演示,一脉贯穿,极富生活实感及喜庆色彩,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境。贺裳云:‚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如……欧阳公‘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真觉俨然如在目前,疑于化工之笔。‛(《皱水轩词筌》)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

春山外。

【赏析】

这是欧阳修写男女离情的名作,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往。上片写远行郎君的离愁,由远行引出离思。‚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烘染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笔触精当细腻,极切极婉、语语倩丽。下片手法奇妙,以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来刻画居人望归的愁情。‚柔肠‛、‚粉泪‛,见出居人情深。‚楼高‛句作一跌宕,收拍荡开视野,怅望行人之远,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者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想而知。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淡语浓情,‚不厌百回读。‛(《词统》)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主旨为赞美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的真纯爱情。汉魏以来,咏牛郎织女故事的诗词很多,要数秦观此作最见性灵、最为脍炙人口。起首三句,由云、星、银汉等物景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篇三
《宋词赏析》

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赏析】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花质冰洁如白绸剪裁剪,花瓣簇绽轻柔重叠,花色淡雅似胭脂匀染。“新样”三句以拟人手法将杏花比喻为“靓妆”新颖,艳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宫仙女为之羞惭汗颜。“易得凋零”,笔势陡转,写尽杏花遭受风雨摧折之凄凉愁苦。下片由感叹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双燕不解人语,故宫天遥地远,怀乡思国,只有求之梦寐,如今梦亦不成,凄楚之至。借杏花之凋落,伤江山之陆沉;以归梦之难成,寓复国之绝望。全词托物咏怀,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幽咽委曲,伤感无奈,对故国沦亡一句悔恨与反思,又显见其情虽真而骨力乏弱。

钱惟演: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赏析】

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情,又隐约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以绮艳之语寓政治情怀,词格颇为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上片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类而情调迥异。下片抒发兵将共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羌管悠悠霜满地”绘军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

极富典型意义。此篇词境开阔,格调悲壮,给宋初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来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词别本题作《别恨》或《怀旧》,抒写作者秋天思乡怀人的感情。上片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碧叶天,黄叶地”为传诵名句。词的下片表达客思乡愁带给作者的困扰,极其缠绵婉曲。以夜不能寐、楼不能倚、酒不能消解三层刻画,反言愈切。煞拍酒化为泪,消愁之物反酿成悲戚之情,最为警策。前人颇诧异镇边帅臣“亦作此消魂语”。《左庵词话》解释说:“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

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此说可谓得之。

范仲淹: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怀思情人的词。上片写秋夜景,或就地面刻画秋声,或就天宇描摹夜色,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沈际飞《草堂诗余隽》称赏“天淡”句写景空灵。下片专就离情宣发。“愁肠”三句折进一层,言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末以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倍增酸楚。“都来此事”几句为李清照《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攀龙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草堂诗余隽》),可谓佳评。

张先: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赏析】

这首词是惜春怀人,抒写爱情横遭阻抑的幽怨之作。上片描写残春之景、惜春之情。开首即把鸣声悲切的鶗鴂提出来,说它向人们报道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又报”二字,显然表明作者对“芳菲”爱恋之深长已非一年,而此情却粗暴地频遭打击。“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这两句表面是写时令、写景物,实是说爱情遭受破坏,“梅子黄时雨”这是正常的,谁料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青春初恋遭此打击,其何以堪!下片抒情,承上片“惜春”而生发出爱春、恋春之意,表现出情感的大幅度的跳跃和升华,而这爱春、恋春之意恰恰基于对“风色暴”的怨恨。“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全词表达思想感情的高峰。情思未了,不觉春宵已经过去,这时东窗未白,残月犹明,如此作结,可谓恰到好处。此词写景寓情,亦景亦情,借景物隐喻、象征人生情感的历程和隐秘;抒情热烈、果决,倾吐心声,爱憎鲜明。情韵高远,既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

张先: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酒宴上的美丽的妓女。上片写酒宴初见此妓的第一印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彩绣双蝶的罗裙,这表明她步态轻盈曼妙,罗裙飘飘,双蝶似随之翩然飞舞。此乃乍见此妓而尚未仔细端详的第一印象,也正是此妓服饰、步态的突出特征。“朱粉”二句描绘她的容颜:略施朱粉,淡妆素雅,仿佛春意淡淡中开放的一朵平常小花,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下片写对此妓美态、神韵的特殊印象。“细看”二句写词人与众宾客对此妓美态的交口赞叹:人人赞她“柳腰身”,作者赞她“诸处好”,前者强调她腰身的柔婉、曼妙,后者强调她浑身的谐和、优美。“双蝶绣罗裙”,原来是她的舞裙。此妓的舞姿、神韵如何呢?从“人人道”的侧面反应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烘染了她舞姿的美妙。“昨日”两句似离题横出,其实是作者对其舞容的强烈印象:“乱山昏”是形容她舞蹈时眼前似乎从群山腾起云霞缭乱、迷濛。综上而言,上片“闲花”意象,出之于客观比较,是静态写意;下片“乱云”意象,出之于主观感受,是动态传神。特别是“昨日”二句意象新妙,想象出奇,亦真亦幻,耐人深味。这正是张

先小令“韵高”之典型。

张先:木兰花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赏析】

原题作“和孙公素别安陆”。此词言送别,没用一般写景伤怀或凄楚哀怨的苦调,而是以谙尽别离况味的超然态度,从虚处着笔,靠对惯常送别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体验到的离愁。首句写离别,却用别后盼相逢已是徒劳魂梦,将再“相逢”的意愿及难再逢的事实点明,

以少胜多,思力惊力。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伫立,直至看不到,还不忍离去的痴情。但词人却用翻案技法,否定这种送别方式,认为“远目不堪空际送”,写出不忍心望行人远去的心情,更其幽咽。“今宵”句与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无物比多情”认为“多情”是最可珍贵的,无物可比,与沈邈“情多是病”(《剔银灯》)语意相悖,意旨却同。“江水不深山不重”,一反前人咏愁言情以水、山类比的俗套,亦属避俗就生之法。全词一处用“无”,三

处用“不”,此种谋篇布局,可称为“否定式”结构。

张先: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

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

杏,犹解嫁东风。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女子念远伤怀的情状。上片用倒叙的手法先着意渲染女主人公的愁绪。开首“伤高”二句写登阁远望,以爱怨交织的激情向高天远地提出质问,发泄强烈的伤怀、无穷的悲呼,仿佛自问自答。“无物似情浓”,言世间无物能比我之相思情爱更浓,对“情”做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强调了世间唯有情最浓,揭示了女主人公伤怀无穷的原因。下片写相思无奈的“沉恨”和空虚。“双鸳”两句写女主人公登阁所见南北小舟交通的池沼。“池中双鸳”正如当年情侣欢聚爱恋的情景,它引发女子对昔日欢情的甜蜜回忆,也触动她此刻的孤单寂寞的情怀。更难堪者是“黄昏后”的寂寞,当家家夫妻团聚,情侣“人约黄昏后”的欢聚时刻,自己却“梯横画阁”,闷坐空闺,当年从画阁竖梯窗下迎候情郎登阁欢会的情事已化为虚空,只剩下一弯冷月斜照窗帘!在极度空虚中,她发出人生之“沉恨”:“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倾诉了人不如物的伤感。整首词紧扣“伤高怀远”,从登楼远望回忆,收归近处

的池沼、眼前的楼阁,最后收拍到自身,由远而近,次第井然。

张先:天仙子

水调歌头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赏析】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宋词名作。此词内容平泛,描写作者在嘉禾做小官时的平常生活。上片写送春伤别、低徊往事的心绪。听歌饮酒欲解愁,愁不可解,而惜春伤别情绪愈益增重,末句点出原委。“空”字写出襟怀之寥落孤寂。下片以周围环境和景物予以烘染。禽鸟成双,而作者却形单影只,孤寂萧索,则隐然暗示出对青春年华情侣燕尔的往事之追忆。花月弄影,由反面衬跌;垂帘挑灯,风紧人静,作正面渲染。收拍绾合惜春伤离,余韵不尽。“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下字精美,意境高妙,一向传诵人口。《后山诗话》云:“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之,号张三影。”

张先: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赏析】

这是感春怀人的小词。词中写出从风雨初定的黄昏直到月明之夜,孤独的作者触景伤心的种种感受。此词用字非常新警,如“楼头画角风吹醒”句,“醒”字极尖利,给人触目惊心之感。末二句与前面提到的“三影”同为名句,它不实写打秋千的人,而借秋千影来显示他人对春残花落的无知无感和作者的多愁善感,以及他人欢乐而己独伤悲的难堪情状,意味隽永。 张先: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歌伎的美貌和高超的技艺,并刻画了她内心深处的哀怨,表现了她丰富而美好的感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内在和外貌一样美好的歌女形象。全词语辞清美婉

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蓄深沉。

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

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赏析】

本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悼惜春残花落,好景不长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语意十分蕴藉含蓄,通篇无一字正面表现思情别绪,读者却能从“去年天气旧亭台”、“燕归来”、“独徘徊”等句,领会到作者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暗示和深深的叹恨。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联工巧而流丽,风韵天然,向称名句。

晏殊:浣溪沙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篇四
《《人间词话》十则》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篇五
《张先论文》

从俚俗香艳到雅正清新

——张先“瘦硬体”体现的词风转变

摘要:刘熙载在比较宋祁与张先时首先提出“瘦硬体”的说法,张先“瘦硬体”的特色体现了北宋前期词从民间歌词向文人抒情词的过渡,体现了词风从俚俗香艳到雅正清新的转变。“瘦硬体”特质体现张先词创作的诸多方面,比如以小令作慢词,采用以诗为词,同时,他创作手法的变化也体现了这一词体特征。张先在北宋词风转变中有着不能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张先 瘦硬体 词风转变 小令作慢词 以诗为词

一 ‚瘦硬体‛的提出

“瘦硬体”概念的涉及提出,首先是刘熙载在比较宋祁与张先提出“宋初体”和“瘦硬体”提

1出“宋子京词是宋初体,张子野始创瘦硬之体,虽以佳句互相称美,其实趣尚不同。”

至于何为“瘦硬体”刘熙载没有明确的界定,并且至今也无定论。但我认为既然能够提出“瘦硬体”为张子野首创,那么与前人以及同时代的其他词人的创作相比,必然有其独特之处,所以应该从其词的转变上来理解,即:从词作的内容上看“瘦硬体”有别于宋初词作的以艳科内容为主,而是士大夫之间宴饮应酬交流交往的载体和工具,也正因为如此词作风格也开始从前人的柔靡香软以及柳永词的艳俗秾丽逐渐转向士大夫词笔力日趋刚健,意境逐渐转向开阔。

㈠有关‚瘦‛

所谓“瘦”,就是洗尽铅华,摒弃艳秾。从词的内容和创作手法上来看。

首先,虽然张先题材中仍然有许多传统内容,但他的词作题材还是有所开拓的,例如咏物词、描写城市风貌和民俗节日习气的词、送别词等方面都是有别于前人的,这就使其词内容表现的较为深厚。

其次,相对于柳永词,,张子野词创作不同于柳词铺叙的详细直接层层展开有所不同,柳永多横向描写,张先多纵向挖掘,其创作的造语纤巧简约,并且时有妙语出现,发越之处使其词瘦而不枯,精炼简约而更有韵味。他用含蓄的语言,缜密的结构常遭深远的意境,把情感寓于描景写事之中,看似浅近实则用情深蕴。

㈡有关‚硬‛

而所谓“硬”,则是刚健挺拔,力矫柔弱,应该从词的风格气质以及笔力意境和气度上讲的。 首先,从风格气质上来看,子野词与花间词过于柔靡香艳的词风不同而是追求一种清新淡雅的审美趣味,他描写士大夫的文化生活和思想情趣,因而他的词表现出士大夫词所具有的骨力硬度。 其次,在感情抒发方面,张先词的感情类型真诚热烈率真坦白,但不似柳永随意表露,而更为含蓄蕴藉,比较文雅。表现出筋骨的味道。

二‚瘦硬体‛的具体体现及其影响

对于张先栽北宋词坛的这种开拓性作用,除了刘熙载的赞许外,陈廷焯也极为推崇。他曾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到:“张子野词,古今之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夫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

2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益令我思子野不置。”

张先与柳永齐名,他的文学史地位虽不及柳永,但其在北宋初期词向中期过渡过程中起的承上

启下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张现在其慢词创作过程中也有其独特性。

晁补之:“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3由此可见张先词富有韵味,有隽永的情趣,有幽雅的韵致,深沉浑厚,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而这也正是张先“瘦硬体”所体现出的不同与别家词派词人的风格,具体表现为:

㈠以小令作慢词

随着北宋社会的发展繁荣,词发展到柳永时代出现了两条路线,一是沿袭韦庄、李煜的道路,讲求小令的韵致,代表作家有晏殊、欧阳修等;另一个则是传承温庭筠的作法,大力协作慢词,柳永就是这种写法的代表。

到了慢词时代,社会需要更方便的表达方式,这时小令已经不能满足这个社会的需要了。虽然此时柳永集中力量创制了慢词,但是柳永这种极尽铺叙的写作方式,平铺直叙使词的韵味减小;而张先创作慢词走的是不同的尝试道路,他得力于韦庄的清淡隽永,吸收温庭筠的风流妩媚,融合众家风格,却开创自己的“瘦硬”之风。与柳词专以铺叙言情见长不同张先将情节展开,通过叙事、写景、抒情的运用将意向层层推出,使之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词有了很深的韵味。

近人夏敬观指出:“子野词凝重古拙,有唐五代之遗音。慢词亦多小令作法,在北宋诸家中可云独树一帜。”4何谓以小令作慢词呢?清代沈祥龙说“小令须忽然而来,偶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著一直语、粗语、铺排语、说尽语,便索然矣。”(《论词随笔》)与柳永慢词的铺排不同,张先作慢词的词语言含蓄,精雕细琢却无雕琢之病,具有了缜密的结构,从而体现了清新的气息和深远的意境,这就是晁补之所谓的“子野韵高”,也正合小令作慢词的特征。其开拓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⒈题材开拓上

张先晚年在题材内容上有了不少开拓,推进了从“纤巧冶艳”的风气转向开阔清新的 词风,对当时影响深远。他的《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写了吴兴地区人民过寒食节的热闹情景,是对生机勃勃的市民生活场景的描写;《破阵乐》(四堂互应)则描写的是钱塘都市风貌,及在西湖与民同乐的愉悦场面;《汉宫春》咏腊梅,则是北宋最早的咏物词;至于他的送别词由于用典等手法的运用,几乎已无艳味。这就扩大了唐五代词的范畴,感情和景象配合紧密,情景层层展开,写情状物也较为稳健,创作上有兼有地方气息,质朴清新,从而带来了真切的情谊和开阔的境界。 ⒉语言运用上

在语言运用上,吸取了民间词的手法,且结合了自身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采用适当的铺陈,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词藻也隽永典雅,清新自然。例如《庆佳节》(芳菲节),写得大方自然同时寄寓深远,令人回味。

㈡以诗为词

张先是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先声。以诗为词给北宋初中期的整个词坛带来了一股革新之风,对于扭转北宋以来柔靡香艳的词风有很大影响。陈廷焯:“子野词,于古隽中见深厚” 5的评价说明了这一转变的意义。张先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创词手法的变化,写作题材的真实化和生活化以及词序的使用。

⒈创作手法的变化

用“瘦硬”来形容张先体,这是就其风骨而言的,其词表现出的含蓄、清新、画俗为雅、简洁精炼的特点,可以追溯到他的手法上,具体表现在他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表达方式的选取以及他炼字造句的高超艺术性。例如集中体现这些手法的《千秋岁》:“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方未白孤灯灭。”

这首词首句就用“鶗鴂”的数声哀鸣开篇,仅四个字已经将词调定位让读者感受到了春意将逝

的伤感和凄凉,“鶗鴂”这一意向并不是简单的选取,而是有其深意,在《离骚》中就有“恐鶗鴂之

6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劳”用在此处,可以在悲叹春天逝去的同时借以传达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意。

“芳菲”和“歇”都有语带双关的寓意,“芳菲”既指美好的春天也象征了甜蜜的爱情,而“歇”字则起一个转折的作用,既写春天的逝去爱情的消失也顺带解释了前面忧愁的来源,尤其爱情的远去和春天失去一样去无迹可寻,怎能让人不伤感呢?“惜春”却选“残红折”正与前面的春逝前后照应,“残红”既是春天失去的特写镜头也是对已逝爱情表现的无奈追悼。“雨轻风色暴”是对造成“残红”景象的原因表述,一个“暴”字,体现出了词人对暴风的态度是憎恶的。在“梅子青时节”,如此的风暴不仅摧残了花朵,也把已结的果实打落。“梅子青”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选的与爱情有关的意向。例如李白著名的《长干行》中就有名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7,而“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也暗合《诗经》中的“昔我去者,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8

词的下阕开头与开篇呼应,伤春的鶗鴂鸣叫和相思的“幺弦”之音都表露词人感伤的心怀,而“莫把”则体现出词人的感情状态,因为太过相思,以至于不敢有任何的触及甚至怕连拨弄“幺弦”都泄露相思,也正因为如此,才更体现出词人哀情的深挚。“天不老,情难绝”在化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9的同时还暗合汉乐府名篇《上邪》10的精神寓意,承袭其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从而一扫前面的低沉哀怨,仿佛是对爱情的一种大声宣誓。“心似双丝网”中“丝”与“思”同音,把两者联系起来,既是一种隐语谐音也是一种对思念的贴切描写,用丝的缠绵不断纷繁凌乱去形容思念的无头无绪无从整理极为巧妙。用简单巧妙的比喻就将难描难写得无形之“思”写得可感可触,形象生动,把深情抒发的淋漓尽致。“千千结”继续写思之深切,也写出思念郁结在心的难解难消。末句“东方未白孤灯灭”写出思念的日以继夜,无止无休,读来余韵无穷,令人回味。

第一,张先在修辞手法方面多采用比喻、拟人、叠音以及隐语谐音的修辞手段,使其词显得清新活泼,在平易自然之中见工巧雅致;在表达方式上采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入词等方式,使其词显示出典雅精致韵味的同时也使词的笔力逐渐走向开阔、风格从秾丽走向旷疏淡远,这也正是其“瘦硬体”所体现的风格的转化,不仅向上汲取了前人的部分笔法,创出自己的风格,也对后世影响深远。吴梅在其《词学通论》中说到:“子野上接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先。在北宋中适得其平,有含蓄出,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既正,气格亦古,非诸家所能及也。”11(源陈廷焯的说法)

第二,从表达方式上看,集中体现张先的“瘦硬”风格的是其代表作《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醒,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醒,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首词从感情抒发上看,是直抒胸臆,极言自己胸中的愁绪和落寞,冯延巳曾有诗云“昨夜笙

12歌容易散,醒来添得无限愁”,张先则是怕添愁而不去赴会,独自小酌却是“醉醒”而“愁未醒”,

可见愁之深大。从景物描写上看,这首词写景动静结合,有池鸟并憩的安静祥和,也有风气花摇的舞动,在动静结合中也写出感情的波动,美妙精彩。其最为著名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破”“弄”使云、月、花都有了人的情态特征是拟人化的手法,一个“破”字写出月在云中穿过的动景,“弄”字把花在月影下摇曳的婀娜之景写活,仿佛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不愧王国维赞叹“着一‘弄’字

13而境界全出矣。”

第三,张先极注重用词的准确性,他善于炼词造句,语言精雕细琢却无雕琢之病,能在精巧工整之中见得平淡自然,审词酌句带有淡雅隽永气息。

14他的“三影词”可为其炼词造句的经典。除此之外,《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中的“中庭月

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中“影”字三关(杨花、月色、池水),含蓄隽永清新雅丽,被清人朱彝尊评价为:“张子野吴兴寒食词‘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余尝叹其工绝,在世所传‘三

15影’之上”

张先词在精雕细刻中追求自然清新,他的词极力刻画装饰又接近自然天成,富有意境,这就使

张先“瘦硬体”具有了优雅动人,情韵深挚的特点,体现过渡时期的词风。

⒉写作题材的真实化和生活化

自唐五代以来,文人词就多以写男女情爱,离愁别恨为题材,由于刻意追求,其诗风多绮丽秾艳,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宋代,张先也有这种作品。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彰显还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反映生活气息的作品,读之让人精神振奋,如《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龙头舴艋个儿竟,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瞑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这首词清新简约,描写精炼传神,既写出了白天全民的热闹活动也写出了游玩归来静谧的休息空间。全词以简练的笔法在有限的篇幅中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如首句“竟”字,读者通过常识以及自己的联想就能体想象出人们划桨竞技的热闹场面,张子野只用一个字就写出了赛舟的欢腾景象,使之仿佛跃然眼前,生动传神。而词中对于景致的描写也是极其精巧别致,堪称工绝。写景柔和恬静,让整首诗有一种朦胧美。

这种清新淡雅充满生活气息的词在艳词充塞,应酬满目的北宋词坛无疑是不多见的。这种清新秀雅的风气昭示了词风转变的开始。

⒊词序的使用

从张先开始大量使用词序是得到公认的,而词序的使用不仅仅可以表现该词写作的环境背景,词的叙述性,同时也是词的实用功能的增强体现。由于以前的题材内容限制,艳科应答并不需要词序。但张先以及以后的苏轼则不同,他们开始承认词的诗体性质,把原来的用于书写爱情和应答的词作引向士大夫基层,使之成为士大夫之间的文化、精神思想情趣交流的工具,而词序就可以出线来记载士大夫之间的交往以及创作情况。

所以张先词序的推进了“以诗为词”的进程。

三 ‚瘦硬体‛出现的原因

首先,宋代时代的进步,科举制度发展发明了糊名制,并且朝廷重武轻文的政策也使士大夫阶层成为社会的中心阶层。而士大夫阶层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需要抒发,但词在初期的过于香艳需要进行改进,使词的创作要体现士大夫阶层的审美需求。

第二,张先张先本人有闲适气质且“善戏谑,有风味”16喜爱与士大夫结交,对这些人的生活和喜好有深刻的理解体味,因而在词的创作方面更能体现出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

第三,这也是词本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词从诗体中孕育而生,经过了民间到文人歌词再到文人抒情词的轮回,正是词的诗性复归。

张先“瘦硬体”出现在这个过渡的时代,适应时代要求,自然的体现了北宋词风从“俚俗香艳”到“清新雅正”的转变。

结语 张先‚瘦硬体‛体现了北宋词风转变

张先介于保守和革新之间,所以他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无论在词的题材内容拓展、风格、创作方法等方面张先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其“瘦硬体”的创制,更是对北宋词坛又深远影响。所谓子野古今之一大转移,正是因为他的“瘦硬体”承上启下体现了北宋词风的转变,因此张先的词史贡献和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应该予以肯定。

注释 1刘熙载《艺概·词概》,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版,第3689页

2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杜维沫校点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版,北京,11页 3魏庆之,《诗人玉屑》,唐圭璋《词话丛编》【A】中华书局,1986,北京

4 夏近观,《手批张子野词》,【C】,唐圭璋,《词话丛编》【A】,中华书局,1986,北京 5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 杜维沫校点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北京,28页

6 参见《简明中国古典文学词典》,第194页

7 李白《长干行》,见《四库备要·李太白诗集》卷四(中华书局据王注原刻本校勘),第20页 8 《诗经》

9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见《四部丛刊·李贺诗歌编》三五册卷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1页

10 《上邪》,见《四部丛刊集部·乐府诗集》九十四册,卷十六,第179页 其诗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1吴梅《词学通论》第七章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第66页

12 冯延巳《鹊踏枝》见张璋编《全唐五代词》第362页

13 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第8页

14 《乐府纪闻》,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253页,引《 古今词话》 云:有客谓子野曰:“人咸目公为张三中,谓公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 ?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 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15 朱彝尊《词综》,见《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三百六十八册,第1429-770页

16 苏轼《东坡题跋》,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四一六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487-80页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篇六
《张先的诗词》

诗作

【题西溪无相院】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词作

【相思令·苹满溪】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

朱粉不须施,花枝小。春偏好。娇妙近胜衣。轻罗红雾垂。 琵琶金画凤。双条重。倦眉低。啄木细声迟。黄蜂花上飞。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琢。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

休。

【更漏子·锦筵红】

锦筵红,罗幕翠。侍宴美人姝丽。十五六,解怜才。劝人深

酒杯。

黛眉长,檀口小。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

杏花。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

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

归。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

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菩萨蛮·中吕宫】

闻人语著仙卿字。瞋情恨意还须喜。何况草长时。酒前

频共伊。

娇香堆宝帐。月到梨花上。心事两人知。掩灯罗幕垂。

【菩萨蛮·中吕宫】

夜深不至春蟾见。令人更更情飞乱,翠幕动风亭。时疑

响屟声。

花香闻水榭。几误飘衣麝。不忍下朱扉。绕廊重待伊。

【菩萨蛮·中吕宫】

簟纹衫色娇黄浅。钗头秋叶玲珑翦。轻怯疲腰身。纱窗

病起人。

相思魂欲绝。莫话新秋别。何处断离肠。西风昨夜凉。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

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

千影。

【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

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方

未白凝残月。(别作:东窗未白孤灯灭)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泛指妇女水边野外游春之事。“踏青”即春天出城到郊外游览。古代诗词中常以踏青和拾翠并提,如吴融《闲居有作》:“踏青堤上烟多绿,拾翠江边月更明”。这一联泛写寒食游春的活动,与前面赛龙舟、打秋千相配合,有点有面,主次分明。词之上片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

下片转为写景,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互相映衬,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由动景换静景,画面跳跃很大,但过片却很自然:“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片作结。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字又引出下面的景语。

结拍以写景工绝著称。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张子野吴兴寒食词‘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余尝叹其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之美。不仅如此,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篇七
《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word版附答案》

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

2011.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了与西方完仝不同的体系与类型。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未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粱、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从而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而丽江和泣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站构房屋的减震功效。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在中国大学里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

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是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等的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漠和功利得多。这些年来,不知道是不是被外来的文化搞得弄不清方向了,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广州市近年新建的建筑,有新电视塔,广州人昵称为“小蛮腰”,有大剧院被称为“大磐石”,还有十高层大楼叫“水桶哥”,这些建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却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这些高楼铜塔放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可以。从前广州的建筑是以岭南特色而著称的,广东的骑楼、岭南派的花园庭院……广东的老建筑有开敞的平面,通透的空间,轻巧的造型以及高天窗,

趟栊门,广式廊檐、门楣,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也出现了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中庭,兰圃的深廊和白云山庄,从化温泉的内外庭园的结合,这些都是当时广州人引为骄傲而引领了中国的建筑新潮流的,而现在没有人提起了。据说广州还要建十几幢摩天大楼,更多的城市还在攀比着建筑的多、高、大、洋,比着新奇、怪异,殊不知要烧多少钱,要产生多少碳!而从深层次上说,这就是根本不管城市文化了。

(选自阮仪三《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和历史环境,形成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

B.中国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无论北方还是江南,都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和天井等,讲究有天有地。

C.中国建筑很早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这与西方一直倡导的生态、低碳、人性的理念是一致的。

D.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传统技术和艺术精彩不该被遗忘,中国建筑中的优良传统应该得到回归。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木结构房屋能抵御地震灾害,与中国人造房于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具有减震功能密切相关。

B.从中国的传统民居来看,中国人讲究个人的安居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不同于西方人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

C.本文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主要因为现代中国建筑既缺少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又有被西方文化迷失了方向的可能。

D.如今中国各地建造的新公房、居民小区、别墅群等虽然很先进、很科学,但是失去了传统的融洽的邻里关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城市建筑要有城市文化,广州改革开放初期和近年的建筑就充分凸显了这一理念。

B.北方的四舍院、江南的厅堂和上海的石库门都是中国的传统民居的代表。

C.中国现在的许多建筑讲究新奇、怪异,却很少研究和运用木结构的技术。

D.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建筑不仅要有个性特色,还要有传统风格或地方特点。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俨,字若思,南昌人。少嗜学,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卜无不究览。洪武中以举人授华亭教谕,能以师道自任。母忧,服除,政长垣,乞便地就养,复改余干。学官许乞便地自俨始。 建文元年,荐授桐城知县。凿桐陂水,溉田为民利。县有虎伤人。俨斋沐告于神,虎遁去。桐人祀之朱邑祠。四年,副都御史练子宁荐于朝曰:“俨学足达天人,智足资帷幄。”比召至,燕师已渡江。

成祖即位,曰“俨知天文,其令钦天监试。”既试,奏俨实通象纬、气候之学。寻又以解缙荐,授翰林检讨,与缙等俱直文渊阁,迁侍讲,进左庶子。父丧,起复。俨在阁,承顾问,尝不欲先人,熊少戆。永乐二年九月,拜国子监祭酒,遂不预机务。时用法严峻,国子生托事告归者坐戍边。俨至,即奏除之。七年,帝幸北京,召俨赴行在。明年北征,命以祭酒兼侍讲,掌翰林院事,辅皇太孙留守北京。十九年,改北京国子监祭酒。

当是时,海内混一,垂五十年。帝方内兴礼乐,外怀要荒,公卿大夫彬彬多文学之士。俨馆阁宿儒,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居国学二十余年,以身率教,动有师法。洪熙改元,以疾乞休,仁宗赐敕奖劳,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宣宗即位,以礼部侍郎召,辞归。家居二十年,方岳【注】重臣咸待以师礼。俨与言,未尝及私。自处淡泊,岁时衣食才给。初为湖广考官,得杨溥文,大异之,题其上曰:“必能为董子之正言,而不为公孙之阿曲。”世以为知人。正统八年八月卒,年八十三。

(节选自《明史•胡俨传》)

【注】方岳:传说尧命羲和四子掌四岳,称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忧,服除 忧:去世。

B.外怀要荒 怀:怀想。

C.遂不预机务 预:参与。

D.智足资帷幄 资:参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其令钦天监试 其孰能讥之乎

B.寻又以解缙荐,授翰林检讨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

C.与缙等俱直文渊阁 失其所与,不知

D.俨至,即奏除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俨年少时就酷爱读书,对天文、地理、律历、医学、卜算等书无不博览通晓,尤对天文学、气象学有较深造诣。

B.胡俨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授华亭教谕,从此走上仕途,任桐城知县时,为民兴建水利,还得到了副都御史练子宁的举荐。

C.洪熙改元,胡俨因病退休,加太子宾客致仕,仍兼祭酒;宣宗即位,他辞官归休。家居时他淡泊自处,生活简朴。

D.胡俨作为馆阁的老前辈,朝廷的许多重要文稿均出自他之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书时,他担任总裁官。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有虎伤人,俨斋沐告于神,虎遁去。(5分)

译文:

(2)家居二十年,方岳重臣咸待以师札。俨与言,未尝及私。(5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青门引

张 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晓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8.这首词描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4分)

答:

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补写出下别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 (屈原《离骚》)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贾谊《过秦论》)

(4)越陌度阡, 。 (曹操《短歌行》)

(5)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6)江间波浪兼天涌, 。 (杜甫甫《秋兴八首》)

(7)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8)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军 礼

王培静

①七月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下了一场中雨没两天,昨天晚上开始这瓢泼大雨又下起来了。此刻大雨下了已是整整一天一夜了,荣军长站在防汛地图前,眼睛盯着地图上一小步就能跨过去的防洪大坝沉思。部队上了防洪大坝六个小时了,警戒水位越升越高。荣军长对身边的秘书说:备车,我要去地方防汛指挥部。

②地方防汛指挥部里也是灯火通明,从大坝传回的险情告急的电话铃声不断,有人走来走去;有人吸咽沉默;有人望着窗外电闪雷鸣的夜空发呆。见荣军长进来,大家的目光都聚了过来。坝下有老百姓的一万亩良田,还有近20个村庄的房屋家产,虽然男女老少都撤到了高处,但那是好几万人的生息家园哪。荣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篇八
《天仙子古诗鉴赏》

这首词是张先的佳作,也是篇九
《宋 词 欣 赏——张先作品集》

宋 词 欣 赏

——张先作品集

张先,乌程人,即今浙江湖州吴兴。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醉垂鞭》是酒宴上赠妓之作。好像那时候的文人骚客总是与酒馆青楼是分不开的。

《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青门引》这是一首春日感怀之作,抒写寂寞情怀。

《青门引》

乍暖还清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天仙子》是作者为嘉禾小卒,即副官时,因为生病而不能去参加宴席所作。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菩萨蛮》这首是咏叹歌女弹筝,写的是其在酒宴上弹筝时的婉转情态。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7233.html

    上一篇:连队保障标语

    下一篇:转正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