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古诗文

| 美国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美国项目管理师】

马的古诗文篇一
《有关马的古诗词》

马的古诗文篇二
《有关马的古诗词成语俗语》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拓展

有关马的古诗词

1.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4.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6.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7.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8.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9.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10.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1.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1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关于马的俗语和谚语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是衣裳马是鞍。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关于马的歇后语

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马儿伸腿——出题。 马过竹桥——难拐弯。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骑马吃豆包——撒了馅儿。 偷马贼挂佛珠——假正经。 千里马拉犁耙——大材小用。

有关马的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马齿徒长】比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原班人马】同一批人员。

【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

【马不知脸长】比喻人不知道自己的缺点。

【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没有丝毫助力。

【老骥伏枥】比喻年纪虽老,仍怀雄心壮志。

马的古诗文篇三
《关于马的文言文》

马的古诗文篇四
《有关马的古诗词》

《楚辞·离骚》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唐·王维《观猎》诗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唐·孟郊《登科后》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评析】: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评析】: 这首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马的古诗文篇五
《有关马的古诗词》

马的古诗文篇六
《马的诗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王昌龄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 王维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孟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 陶潜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 辛弃疾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李白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后出塞》杜甫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好马不吃回头草,好汉不走回头路”。

马的古诗文篇七
《文言文阅读训练——马价十倍》

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

原文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2)知(3)之。( )往见伯乐曰:“臣(4)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5)立(6)于市,人莫与言(7)。愿(8)子还(9)而视之,去

(10)而顾(11)之,臣请献一朝(13)之贾(12)。” 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14)而顾(15)之(16)。一旦(17)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 注释

1.比:连续、接连 2、莫:没有 3、知:了解 4、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

己为“臣”。 5、三旦:三天 6、立:站立 7、于:在 8、言:交谈 9、愿:希望

10、还:通假字,通“旋”围绕,绕圈子。 11、顾:回头看 12、一朝之贾:一天的价值;贾:通“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3、乃:就 ,于是

17、一旦: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 14、去:离开 15、顾:回头看。 16、之:代词,这里指千里马。

译文

有卖千里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这个人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想要卖,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和我谈生意。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我会付你一天的价钱。” 伯乐就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回头看它。一天之内马价涨了十倍。

伯乐简介

伯乐(约公元前67 4年-前611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现山东省成武县伯乐集人。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阅读启示

“比三旦立市”而无人问津的马,经相马专家伯乐无言的“还而视之,去而顾之”,竟然“一旦而马价十倍”,可见权威的重要性。反过来说,人们对权威和专家的迷信和崇拜是多么的盲目。

阅读训练

1.与黑体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比三日立市 比肩继踵 B.人莫之知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愿子还 大府召是儿,幼愿耳 D.去而顾之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子还而视之(huán) B.臣请献一朝之贾(jiǎ)

C.臣请献一朝之贾(gǔ) 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jǐng)

4.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莫与言(骏马) B.(余)乃重修岳阳楼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5.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 (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 (4)、伯乐乃还而视之

7.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8.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9.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莫与言(言,话语) B.愿自还而视之(愿,希望)

C.去而顾之 (去,离开) D.伯乐乃还而视之(乃,竟然)

10.在文中( )补上省略的成分。

11.“臣请献一朝之贾。”一句翻译正确的是( )

A.我请求你给我一天的报酬。 B.大臣们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报酬。

C.我愿与奉送给你一天的报酬。 D.我要求贡献一天的报酬。

1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分别是①______通________;②______通________

13.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4.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D 3.B 4.D 5.A 6.(1)拜见(2)尊称对方,您 (3)回头看 (4)于是 7.A 8.B

9.B 10.卖骏马者。11.C 12.①还 旋②贾 价 13.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14.①骏马因伯乐而价增,说明权威的重要性.②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实地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③像伯乐这样的权威人士,为“一朝之贾”,不经过调查研究就“去而顾之”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马的古诗文篇八
《古诗文大比拼马麦玲》

古诗文大比拼

——六年级学科活动安排

活动目的:

1、巩固已学过的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古诗归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促进诗句的积累和内化。

3、通过比赛,体会古诗文的独特魅力,加强对古诗文的感悟,

增强文化底蕴。

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的优秀古诗文和一到十二册

教材中出现的古诗文。

活动准备:

1、各班在班级活动的基础上派由三人组成代表队参加竞赛。

2、多媒体课件、简易抢答器、记分牌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导语: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

珠。学习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

们的情操。从一年级到现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一定储存了许多的

古诗文。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比一比谁积累的古诗多又多!

2、各小队长带领本队同学喊出自己的口号。

二、宣读活动规则:

这次比赛共要闯五关,比赛题目分必答题和选答题。主持人按规

则指定或选择同学回答,以确定小队得分、失分情况。每一关比赛结

束,得分累加到下一关。全场各位选手均有一次向本班同学求助的机

会。全场比赛结束,哪一队的得分最多,将成为今天比赛的总冠军。

三、团结协作闯五关

第一关古诗名句对对碰

主持人:唐宋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这些诗句不仅读

来朗朗上口,而且能给人以启迪。接下来,就让我们闯入第一关“古

诗名句对对碰”,来对一对这些名句。

第一组:(每组一号选手回答)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生当作人杰, 。

第二组:(每组二号选手回答)

,只是近黄昏。

,老大徒伤悲。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三组:(每组三号选手回答)

纸上得来终觉浅, 。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主持人:第一关比赛已经结束,暂时领先的是-----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希望其余三队再接再厉,在下面两关中取得好成绩。

第二关 我会写古诗

这一关每个队根据主持人的描述写出规定的诗句,写对一题得10分,有错别字不得分。共三题。

1、这是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请写出这首诗的前两句。

2、这是唐朝诗人高鼎写的一首儿童题材的诗句,它的写出了

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请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

3、这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一首田园诗,写出了乡村儿童模仿

大人种瓜的讨人喜欢的样子。请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

第三关、和诗决胜负。

各组轮流背一句诗,让其他组对出上句或下句,能对出来则该小组得分,对不出来则出题小组得分。如第一组出题“杨柳青青江水平”,要求对出下句。如果二、三组能对出,那么二、三组得10分,否则第一组得10分。

第四关 古诗趣味题抢答

主持人:这一关为趣味题抢答。我说“开始”大家便可按抢答器,

违者视为犯规,将失去一次抢答的机会。抢到答题机会的代表队每人回答一句。三句全都说对可得10分。

1、说出三句带有颜色的诗句:

例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2、说出三句带有数字的诗句:

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3、说出三句带有植物的诗句:

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4、说出三句带有动物的诗句:

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5.说出三句表达爱国感情的诗句

6、说出三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主持人:经过激烈的角逐,比赛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希望领先的小队再接再厉,落后的小队也不要气馁,让我们在最后一关中一决高低。

第五关风险大冲浪

主持人:这一关为风险题,分值各不相同,分别为一面、两面、三面旗。选中后且回答正确,加上相应的旗;回答错误,则扣去相应的旗数。请每队选手根据自己的实际,慎重选择。

1、得10分的题目:

我为古诗找作者(填空题):

例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李白

2、得20分的题目:

背出三句蕴含哲理的诗句。并说出蕴含的哲理

例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马的古诗文篇九
《古诗文中常见典故》

典故

听说过的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指盟主。后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

斑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萧萧班马鸣。”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比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特别的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神器 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其它

南浦 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褒)。

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钓鳌 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怀桔 指孝顺双亲。《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

之旗,树灵鼍(tu ,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柳营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尤指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南冠 指办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李白《流夜郎闻不预》:“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官职名 左徒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冏卿 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

从事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里胥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仆射 主任或领班的意思。 唐宋两代“仆射”实际上就是宰相。

郎中 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洗马 即前马,也是先驱的意思,是太子的侍从,一般为三品。

秘书郎 唐代掌管四部书(经、史、子集)的文官。

驸马 “驸”就是“副”的意思。驸马都尉与奉车都尉都是奉陪皇帝乘车的近臣。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常授以驸马都尉,因此,驸马成为皇帝女婿的专门称号,而不是官职。明代沿用这个名称,清没有这个称呼。

国子监祭酒 即国子太学的主官,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称作“国子”。

常见职官变动词语

授予、提升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调动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

兼职、代理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降职、罢免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 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其它。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翻译为执掌、主持。例如: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96年)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兵。”(勃:人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4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