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电子商务师】
赞美祖国美的古诗篇一
《很美的古诗词》
很美的古诗词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2.是不是月老和孟婆曾是情人,一个牵了情丝,一个断了红尘。3.黄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桥上,我可曾见过你4.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5.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6.仗剑红尘已是癫,有酒平步上青天; 游星戏斗弄日月,醉卧云端笑人间。7.兰舟一去人别后,远岫幽幽忍折柳。唾壶敲缺谁共酒?冷风吹帽,黄花空瘦,醉把茱萸嗅。8.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9.岁月蹁跹人知否,花开雪融又一秋。 青丝已换满白头, 谁知此生几回眸1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11.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2.风华笔墨,后庭尘埃。便天光云影,不与徘徊。纵三千里河山,亦四十年蓬莱。青丝染霜,镜鸾沉彩。13.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14.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15.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16.相思弦,尘缘浅,红尘一梦弹指间。轮回换,宿命牵,回眸看旧缘17.今生原为戏中死,余世何如一梦中。18.醉花泪,苍天饯,一萧似催。是红尘中,谁的眷念。那含笑的眸眼,是如此的梦魇。只待一瞬,转身破灭。19.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20.想人间婆娑,全无着落;看万般红紫,过眼成灰21.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22.一砚笔墨为谁候,画一生情入颜容。朱砂秀,钗头钩,蓦然回首。23.我笑花,花醉太红,何意笑春风? 花笑我,我醉尘梦,何意笑花红?24.若有来生,我愿为树,一叶之灵,窥尽全秋25.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26.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27.诉不尽的前尘往事,忘不掉的浮生三千2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29.油纸伞下,谁的情话,谁的天涯30.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31.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32.最肯忘却千般虚名,求一世清闲,朱颜已变,惟有把酒再叹。33.终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
不过一场,山河永寂。34.画一朵苍凉,捕一段时光,尘世里的遇见,寂如烟花。谁素心写诗,把前世的繁华,今生的落寂都吟成落叶上一楼清霜!红尘紫陌,缘来缘去,多少愁绪绾成轻怨,多少凄凉落成花冢,多少离别结成清泪,多少等待凝成相思。时光就这样在指间徘徊,纠缠成美丽的风景,在一切风景过后,寂寞如烟,散尽惆怅。3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36.浮生若梦,浮尘如空,为欢几何,百转千折。我是你朝圣路上虔诚且卑微的信徒,路过你的眼,即走完我一生。37.萧鼓入梦来,长门花事哀。镜中朱颜改,何处惹尘埃。38.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39.相思弦,尘缘浅,红尘一梦弹指间。轮回换,宿命牵,回眸看旧缘40.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41.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42.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43.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44.一个不经意,你的笑容就成了谁的整个世界45.世间爱若有尽时,宁愿断肠伴花眠46.念今生,风烟流年,执手红尘,朝朝暮暮,凝字为爱。两相依,如花眷恋,你是我独守的暖,不相负,繁华唇语缠绵。47.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赞美祖国美的古诗篇二
《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古诗词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古诗词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古诗词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古诗词;古诗词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古诗词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古诗词是美的,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再现绘画美,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会韵律美”吗?读者与诗的关系有人做了一个比喻:苏轼有《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琴与指,正如我们读者和诗,只有认真阅读,深入理解一首首诗,这诗才被我们赋予了新的生命,而我们也正从这诗中得到感情的陶冶。那么,学习古诗词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吟读古诗词能造就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流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无数英雄伟人、仁人志士就是在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能背诵三百余首古诗。从他16岁写的《咏蛙》一诗可看出,古诗词对他成长的影响之早,之深。从立志成才到走向天安门城楼,这个伟人一生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首《沁园春、雪》气概天下,成为千古杰作。“诗言志”、“歌永言”。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吟读古诗词如在花海中徜徉,其色、其香、其味熏陶着人的心灵。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含蓄稳重的个性,质朴豪迈的情怀,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壮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吟读古诗词能培养造就一个人的性格,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升华。培根说过;‘‘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此话仅说了一半,读诗书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使人成为更完全意义上的人,更加文明和高雅。因此,吟读古诗词是培养儿童立志,发愤,成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当重要的方法。
其次,吟读古诗词能提高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人的修养“更上一层楼”。 中国古典诗词流传至今的佳作名篇,不是千锤百炼便是妙手可得,其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古诗词对学生作文、说话水平提高极快。当沉默比雄辩效果更好时,我们可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离别感伤“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爱人异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的情怀。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两份情:一份是凡俗生活里的油盐酱醋,一份是梦一样的风花雪月。若留在红尘,再新鲜的情怀也会让岁月冲释得平淡无味。若真的逐梦去,又未免高处不胜寒。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两样情感呢?
记的有这样一句话,近处是生活,远处是梦想,而中间则是诗歌。我认为,做一个真心的歌者,以诗人的眼光和思维来拉近现实和梦想的距离,以诗歌的形式来诠释人生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些人认为,诗人是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真正的诗歌是来源于生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其实,诗歌早在文字发明以前就开始流传了,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反映。生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梦想是虚无缥缈的想象,而诗歌则婉转浪漫地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文字或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平衡,是生活的升华和结晶。 我们在生活中感性地反省自己,理性地反思事实,对万事万物总有一些的感叹。
当我们感到生活变成了一种气韵在身边流动,而自己又被一种抒情的氛围包裹住时,这种独特的感受如果以文字的方式简单、直观地表达出来,就会变成一行行的诗句。或许我们不能做到“用单纯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思想”(艾青语),但我们毕竟尝试了这样一种抒情方式,表达了一份情感或体验。孔子曾言,“不学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言,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孔子劝他的学生和儿子学诗的话,足可见孔子对诗的重视和推崇。而现今的流行音乐正是诗与乐的完美结合。它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诗言志,生活中不能没有诗歌,正如人生不能没有方向。只要我们热爱生命,发掘心灵深处的真善美,生活就会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紧握手中的笔,描绘美丽的人生吧!
在高一学年结束的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诗歌的仅占30%,对诗歌没有什么感觉或课外基本不接触诗的竟有一半多。而喜欢诗歌的同学,其喜欢的原因,也多半是小时候在父母的督促下背过几首短小的古诗,对于现代诗歌或篇幅较长的诗歌也常常“视而不见”,因喜欢诗而有过写诗尝试的同学则几乎没有。
学生对诗歌接触太少,初中教材与教学中诗歌往往被忽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实施,为培养学生诗歌兴趣与鉴赏能力提供了契机。新教材第三册有三个诗歌单元,共选诗歌三十多首。集中学习鉴赏这些诗歌,对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必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因为学生兴趣与能力的缺乏,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诗歌(有的还是朦胧诗,有的是原本高三第二学期才学的),数量又那么多,学习中会有一定难度,引导不当,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抵拒的心理,加上应试的观念在师生的头脑中都有点根深蒂固,从高考“实惠”的角度看,有的同学认识上会产生偏差,缺乏诗歌诵读的热情。
鉴赏于上述情况,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基础、学习心理和诗歌鉴赏规律出发,适当重组诗歌教学内容,有步骤地进行诗情诗趣的培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小结于下,以就教于同仁。
一. 亲密接触,初尝诗趣
学生不喜欢诗歌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不能忽略,其中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诗歌,甚至对诗歌的认识存在误解。而学生对诗歌产生误解的方面也许正是诗歌的特质所在,诗歌的文学价值所在。这种现象的存在实在让人觉得可惜。因此在诗歌教学当中转变学生对诗歌的看法,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选择学生易接受的诗歌,作为激发学生学诗的突破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我们现行的诗歌教学来说更是如此。本册教材所选的诗
歌篇目较多,古今中外,各种流派都涉及到了。结合各类诗歌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一些浅显而优美的短诗作为诗歌教学的开始是比较合适的。鉴于以上想法,我把《诗经三
篇》作为诗歌教学的第一课,以此来改变观念,引起学诗的兴趣。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在学生的心目中,《诗经》似乎比所学过“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文要难得多,而且《诗经》所反映的时代又那么久远,鬼才知道那时候是什么样子。这种心理,正是改变对诗歌印象的突破口。实际上,《诗经》作为人类童年时期的作品,它所反应的都是人类童年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钱钟书的观点来看,远古时期相当于人一生当中的小孩子时期,当时无论是人的心理还是社会现象都是很简单的,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都是纯人性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经》的内容应该是好理解的,好理解的内容被人误解,一旦这层纸被捅破,学生就会恍然大悟,甚至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如果我们的课堂上能有更多的“原来如此”的惊叹,证明我们的教学是成功的。
《诗经三首》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其有三首诗,两首是和男女恋情有关的,一首是军歌。当同学们得知要学这一课时,不由得发出了“啊”的惊叹。当我讲解了《诗经》的有关知识特别是介绍了《诗经》的思想内容以后,同学们的情绪渐趋积极,也许是距离产生美的缘故吧,欲了解古代社会好也是情理之中的。
最使同学们感兴趣的是,了解人类童年时期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卫风·氓》虽然是弃妇诗,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们在女主人公蹬上墙头张望的焦急神态中看到了人类对的纯真、美好的爱情的渴望。《邶风·静女》一诗表达最原始的方式所体现出的人们对纯真美好的爱情的追求,以及爱情给人带来的无比幸福的感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当然,同学们感兴趣的原因不一定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对“爱情“这一话题较敏感,更主要的是被人性当中最美好、最纯真的情感所震憾。这时,因势利导,说明除了爱情以外,还有许多动人的情感,而诗歌是表达人类情感较重要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时,同学们似乎改变了以往对诗歌的的看法,至少让学生有一种感受,“不读不知道,一读味正好”
2. 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当然能引起学生兴趣的
方法也是多样的。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而且由不同的传说不同的地方还演译出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同学们对这样的传说是很感兴趣的。在教《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和秦观的《鹊桥仙》两首诗时(这两篇是放在一起上的),我用牛郎的织女的传说作为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徐志摩这位诗人,同学们不是很陌生的,一来,他生于海宁,是我们的老乡,二是很多同学都看过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这样的诗人,同学们是很感兴趣的。即便如此,同学们对他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不陌生的层面,而人们往往对了解一点又不能认识很清楚的事物有一种要探究的欲望,这是引导学习的良好的契机。一说起学习徐志摩的诗,同学们似乎很有劲,但叫位同学具体说说看,又说不出一二,些时,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较详细的介绍了他的一
生经历,创作情况,以及有关对徐志摩研究的评价,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学习《再别康桥》一诗时热情就更加高涨了。
3. 适当举行一些课堂诗歌朗诵比赛,营造良好的读诗氛围,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
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胜心,一说起比赛都跃跃欲试。抓住这一特点,适当开展朗诵比赛能调动起学生们学诗的兴趣。但是,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方法。刚开始的时候,要求不能太高,不能吓倒学生。要采用鼓励为主的原则,争取使每位学生都能尝到读诗的乐趣。对于朗诵基础较好的学生,这样的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可以得到一次锻炼,至少有一次朗诵比赛的经历,认为自己还可以朗诵诗歌。而且,看到基础较好的同学的朗诵,对自己也是一种触动。同学们都有了读诗的愿望,班上就形成一种良好的读诗学诗的氛围,从讨厌诗歌变为亲近诗歌,这样才能使诗歌教学有效的开展下去。
二.熟读吟诵,走进诗境
如果说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能使学生亲近诗歌,把学生带到了诗的大门外,那么熟读吟诵,是把学生带进诗歌大门的关键一步。
一般阅读需要理性的理解,而诗歌的鉴赏是需要感情投入的,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鉴赏的质量。而衡量感情投入的最基本的方式是读,看你能不能用心的去读,读的过程就是“品”的过程,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再现作者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接近作者主观世界的过程。用心去读 ,才能走进诗境。语文课堂,特别是学习诗歌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朗朗的。
由于诗歌具有音乐美,韵律美,讲究节奏和韵律。所以读诗比读一般的文章要求更高,刚开始学诗的时候要作好正确的引导。
(一)范读
教师应该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使他们感到学习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正确的范读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有感情地范读是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讲,听觉的感受能力要远远大于视觉。所以,听广播剧会使人捧腹大笑或者痛哭流泣,而很难想象一部感人的电影如果只有图像而没有声音会有观众把它看完。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我想用范读作为调动学生情绪,把握作者感情基调的突破口。如在教李商隐《锦瑟》一诗时,用范读来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就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所以在读的时候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这样本诗哀婉的基调就好把握了。
2.范读可以对诗歌的韵律美、音乐美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诗歌具有韵律美,对这种韵律美的感爱是除了读以外的任何方式都代替不了的。如闻一多的《死水》一诗,从韵律来看,各节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如果教师能准确地充
满激情地范读,就能使学生对这首诗的音乐美有初步的感知。
3.范读能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学生不爱读诗的原因之一也许是不会读诗或是不能准确的读诗,所以也就体会不到吟诗的乐趣。教师的正确范读能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使学生感受到读诗带来的美感,就能激起学生读诗的兴趣。
(二) 指导学生读
高中语文课堂出现的一种不好的现象是对文章诵读缺乏应有的重视,有的只是重点段落找学生读一读,如果段落比较长就改朗读为默读,这是学习语文不应该出现的现象,特别是诗歌教学当中,学生如果不张开口读简直不感想象诗歌鉴赏怎样进行下去。
1.指导学生出声地朗读
朗读就是要出声地读。诗歌是讲究节奏和韵律的,只有出声地读才能读出节奏和韵律感。从读的节奏和韵律上,可以看出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因为节奏与情感互为表里:喜悦之情表现为明快轻松之节奏,昂扬之情表现为急促有力之节奏,悲凉之情表现为低沉缓慢之节奏。同时,节奏还由韵律所支配,从而形成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如再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要求学生反复地出声地读,感受诗歌的整体意境。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
第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追求章节的波动的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致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互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2.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学生对诗的“熟”往往理解成“背”与“默”。背的时候就默想,“默”仅仅是考试检查的一种方式。如果说出声地读可以走进诗境,那么诵读则是整体感受诗境最好的方式,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而然地背诵出来。诵读必以朗读为基础,即要大声读,通过对作者喉舌筋肉活动技巧的模仿,在身、心两方面留下痕迹,使文章词句甚至意绪从口中心中自然流出。它强调的是“反复”多遍,达到熟练,在多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有两段话,说的就是诵读的要领:“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随便)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由反复熟读至于自然成诵,终至背出,朱自清先生称为“记诵”,他认为:“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功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
3.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进入意境
我国有诵读诗文的优良传统,诗文意境深邃,语言精美,声韵和谐,只要按照诗文偃仰起伏,
赞美祖国美的古诗篇三
《很美的古诗词》
很美的古诗词
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2.是不是月老和孟婆曾是情人,一个牵了情丝,一个断了红尘。
3.黄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桥上,我可曾见过你
4.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5.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6.仗剑红尘已是癫,有酒平步上青天; 游星戏斗弄日月,醉卧云端笑人间。
7.兰舟一去人别后,远岫幽幽忍折柳。唾壶敲缺谁共酒?冷风吹帽,黄花空瘦,醉把茱萸嗅。
8.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9.岁月蹁跹人知否,花开雪融又一秋。 青丝已换满白头, 谁知此生几回眸
1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
11.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2.风华笔墨,后庭尘埃。便天光云影,不与徘徊。纵三千里河山,亦四十年蓬莱。青丝染霜,镜鸾沉彩。
13.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4.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15.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
16.相思弦,尘缘浅,红尘一梦弹指间。轮回换,宿命牵,回眸看旧缘
17.今生原为戏中死,余世何如一梦中。
18.醉花泪,苍天饯,一萧似催。是红尘中,谁的眷念。那含笑的眸眼,是如此的梦魇。只待一瞬,转身破灭。
19.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0.想人间婆娑,全无着落;看万般红紫,过眼成灰
21.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22.一砚笔墨为谁候,画一生情入颜容。朱砂秀,钗头钩,蓦然回首。
23.我笑花,花醉太红,何意笑春风? 花笑我,我醉尘梦,何意笑花红?
赞美祖国美的古诗篇四
《很美的古诗词》
很美的古诗词
收藏人:独者徜
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2.是不是月老和孟婆曾是情人,一个牵了情丝,一个断了红尘。
3.黄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桥上,我可曾见过你
4.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5.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6.仗剑红尘已是癫,有酒平步上青天;
游星戏斗弄日月,醉卧云端笑人间。
7.兰舟一去人别后,远岫幽幽忍折柳。唾壶敲缺谁共酒?冷风吹帽,黄花空瘦,醉把茱萸嗅。
8.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9.岁月蹁跹人知否,花开雪融又一秋。
青丝已换满白头,
谁知此生几回眸
1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流年。
11.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莫,莫!
12.风华笔墨,后庭尘埃。便天光云影,不与徘徊。纵三千里河山,亦四十年蓬莱。青丝染霜,镜鸾沉彩。
13.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4.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15.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
16.相思弦,尘缘浅,红尘一梦弹指间。轮回换,宿命牵,回眸看旧缘
17.今生原为戏中死,余世何如一梦中。
18.醉花泪,苍天饯,一萧似催。是红尘中,谁的眷念。那含笑的眸眼,是如此的梦魇。只待一瞬,转身破灭。
19.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0.想人间婆娑,全无着落;看万般红紫,过眼成灰
21.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22.一砚笔墨为谁候,画一生情入颜容。朱砂秀,钗头钩,蓦然回首。
23.我笑花,花醉太红,何意笑春风?
花笑我,我醉尘梦,何意笑花红?
24.若有来生,我愿为树,一叶之灵,窥尽全秋
25.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26.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27.诉不尽的前尘往事,忘不掉的浮生三千
2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9.油纸伞下,谁的情话,谁的天涯
30.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31.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32.最肯忘却千般虚名,求一世清闲,朱颜已变,惟有把酒再叹。
33.终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34.画一朵苍凉,捕一段时光,尘世里的遇见,寂如烟花。谁素心写诗,把前世的繁华,今生的落寂都吟成落叶上一楼清霜!红尘紫陌,缘来缘去,多少愁绪绾成轻怨,多少凄凉落成花冢,多少离别结成清泪,多少等待凝成相思。时光就这样在指间徘徊,纠缠成美丽的风景,在一切风景过后,寂寞如烟,散尽惆怅。
3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36.浮生若梦,浮尘如空,为欢几何,百转千折。我是你朝圣路上虔诚且卑微的信徒,路过你的眼,即走完我一生。
37.萧鼓入梦来,长门花事哀。镜中朱颜改,何处惹尘埃。
38.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39.相思弦,尘缘浅,红尘一梦弹指间。轮回换,宿命牵,回眸看旧缘
40.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41.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42.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43.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44.一个不经意,你的笑容就成了谁的整个世界
45.世间爱若有尽时,宁愿断肠伴花眠
46.念今生,风烟流年,执手红尘,朝朝暮暮,凝字为爱。两相依,如花眷恋,你是我独守的暖,不相负,繁华唇语缠绵。
47.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赞美祖国美的古诗篇五
《中国古诗中的含蓄美》
2004年5月襄樊学院学报May,2004 第25卷第3期JournalofXiangfanUniversityVo1125No13
中国古诗中的含蓄美
唐明生
(襄樊学院 中文系,湖北 襄樊 441053)
摘要:含蓄美,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含蓄美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特征表现以小
指大,因近见远;文以复意为工,义生文外,秘响傍通;言有尽而意无穷;多义性与朦胧性。含蓄美
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渊源,如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道家虚无说的哲学影响、禅宗思想的影
响、传统思维方式的模糊性整体性特征。
关键词:含蓄美;中国古诗;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4)03-0060-05
讲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画的含蓄美,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国诗学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现实生活是无限丰富的,而表现在诗歌中的生活却是有限的,以有限反映无限,以不全求全,这就要求诗歌须以少总多,以一当十,言在意外。由是,诗歌的含蓄问题被提到行而上的高度,这固然是由诗歌与生活的互动规律决定的,同时一方面也因为中国古诗多为短制,不得不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释思想密切相关,从而综合孕育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诗歌含蓄美特征。本文拟从以上方面探讨这一特征的表现形式及生发的深层文化渊源,以期更好地认识,继承和运用。
一、含蓄美特征表现
1、以小指大,因近见远
在中国文论史上,很早就有关于含蓄美的论述。《周易・系词下》“: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这里虽是指《易》的表达方法,却也包含着文学对含蓄美的最早追求。司马迁评论屈原的作品说“: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例迩而见义远。”这里说屈原作品以小指大,因近见远,实际上肯定了其作品含蓄蕴籍的特点,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艺术的显现通过它本身而指引到它本
[1]身之外”。正如王安石诗中所言“:浓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诗中的这一点红透露了春天的气
息,自然会使人想起万紫千红的景色,这就含蓄深厚了。好诗,多是用“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手法表现的。这种手法的诗歌往往是微尘中见大千、纳须弥于芥子,含蓄深远,令人过目不忘。如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唐诗,寥寥二十个字,便使读者看到:一位欲眠未睡的少妇,事先把落在房前树上的黄莺赶跑,生怕黄莺的啼叫,惊醒了她思夫的好梦,使她不能在梦中与远在辽西征战的丈夫倾诉离情别绪。这种“旁敲侧击”的手法往往能收到以小见大、因近见远的艺术效果。抓住富有特征性的典型细节,借助于想象和联想,由点到面,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如古人所言“: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因此,高手大师在画“深山藏古寺”这幅画时,并非是简单地画一座山、一个庙,而是只画和尚提水这一独特“侧面”。
2、文以复意为工,义生文外,秘响傍通
收稿日期:2004-05-08
作者简介:唐明生(1976-),男,湖北谷城人,襄樊学院中文系教师。
60
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中,专门论述了含蓄之美的含义及其表现特点。“文以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
[2]发。”此为“隐”,是“文外之重旨”,即言外有另一层深意。“隐以复意为工”是说文内的含蓄要以丰富的内容为前提。这一点相当重要。含蓄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挖掘出诗表层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个前提就是诗作首先必须具有言外之意,即诗的内涵意蕴要深厚,这就要求诗歌要具有寄寓性和暗示性。如ㄍ诗经》中的《秦风・蒹葭》就寄寓并暗示出对所追求的“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之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为伊人,在水一方。
……
全诗通过一片茫茫的芦花、霜花,构成一种笼罩着“伊人”的苍茫,朦胧的气氛,暗示出一种怅然迷惑的失落感。“伊人”在哪里呢?“伊人”忽而好像“在水之湄”“在水之滨”,,忽而又“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
氵止”。原来,在如现实般逼真,梦幻感缥缈的境界里歌者所苦苦追求的“伊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就这样,歌者由于帘中看美,雾里看花而产生怀恋,追求乃至迷茫,感伤的复杂而朦胧的感情,便恰到好处地寄寓在通过芦荻,秋水,霜露,雾霭迷离的孤岛等多种意象不断印证与组合而成的忽此忽彼,亦此亦彼的朦胧境界中。它以怅惘之情寓于苍茫之景,又以苍茫之景暗示怅惘之情。当然,虽“隐以复意为工”,强调内容充实是含蓄的前提,但又并非要把一切说尽。而要能够“义生文外”,给人留下广阔的思考余地而使人思而得之。所以它的表达特点就要“秘响傍通,伏采潜发”,好像微响从侧面送来,幽光隐约地闪烁一样,言辞不能太直太实,要有启发性,使人触类旁通,领悟丰富的内容。
3、言有尽而意无穷
唐代以后,人们就把“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
[3]役千里。工于诗者能之。”含蓄成为艺术功力的表现。钟嵘在《诗品序》中更是大力推崇“不着一字,尽得
风流”“,浅深聚散,万取一收”的含蓄之美。“文已尽而意有余”的理论,在宋代流传更为广泛。梅圣俞说:
[4]“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把诗歌的形象性与思想性高度统一起来,
把含蓄之美视为难于指陈的至高的艺术境界。杜牧的《过华清宫》,题旨在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但它却未正面铺叙统治者如何生活靡烂,只写千里送荔枝这一件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万人的血泪和痛苦,换来的是杨玉环的轻微一笑,这个镜头揭露的何等深刻有力,所言者少而所蓄者多,很好地处理了藏与露,多与少的关系。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司马光曾这样分析过“:‘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
[5]闻之而恐,则时可知矣。”杜甫用寄言的方法来表达他感时纷乱的情绪,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却能令人感
受到其无言之美。
“言有尽而意无穷”实际上道出了语言与意念之间的矛盾状态。最早正式开辟中国诗学“言意”说的是唐代的皎然和司空图等人。皎然在其著名的《诗式》中指出“: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真于性情,尚于作用,
[6]不顾词采而风流自然”。到司空图则移化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个是“但见性情,不睹文字”,一个
是“不著文字,尽得风流”,都着眼于创作要超越语言去追求文外之意,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诗歌追求无限之美,但表现的手段──语言无论怎样富有表现力,也是有限的,语言以其难以摆脱的有限性,阻碍着思维走向更深广的世界。故古人称“言不尽意”。肯定“言不尽意”,其实就是肯定还有一个比语言表现更大的“意”存在,这就是诗人们广泛追求的“言外之意”。它是诗人所要传达的内核或本体性的东西,但它又离不开语言这一负载工具。因此,诗人们在承认言不尽意的前提下,只有以经济凝炼的语言极力开拓言外这块美学疆域,将有限的手段以无限地运用,运用语言的机杼,借用读者的联想、想象等心理合力去还原“意”之深厚于博大,把握其原质美,形成“言在意外”的含蓄美特征。
4、多义性与朦胧性
古人说诗无达诂。诗的载体是语言文字。由诗人的语言结构所决定,其诗意的表达往往具有更多的容量,在诗的题材、主体、感情、寓意、美与刺等方面形成许多不同意义的系统。此外,从欣赏者角度考虑,
61
读者在欣赏中还会以自身的期待视野来丰富、扩充诗歌的内涵,从而产生诗歌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与言外”特点的诗歌,往往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层意义。有的诗在深层意义上表现出哲理性。如苏轼的《题西林璧》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的第一层意义很明显是写庐山景物,千变万化的姿态,身处山中,层峦叠嶂,云雾缠绕,难以识的庐山真面目,但诗中蕴含的深层含义绝不止于此,而是要从欣赏庐山的景色中揭示出一个哲理,即人们观察任何事物都不能为局部现象所迷惑,必须处于超脱的位置,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才能避免片面性,从而认识把握事物的全面真相和本质。诗的朦胧性是多义性的更高境界。如果在一首诗中所蕴藏的意义系统超过三个以上,就在欣赏者的审美心理上构成了意义群,使欣赏者对诗的内涵产生出模糊的、难于捉摸的感觉,从而进入了一种酣畅、舒适、晕美的境界,形成审美心理上的朦胧美。如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小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的每联都是朦胧的。起联两句,聆听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绪乱,怅惘难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肠,形成了诗的多层次的朦胧的内蕴。颔连两句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魂化为鸟。庄周在虚渺的梦境中,忽而“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忽而又醒来“,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乎,蝴蝶之梦为
[7]周欤?”这是朦胧的意境。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三月啼鸣求偶,口中流血,声哀情苦。诗人写梦迷、写冤禽,所要表达的仍然是朦胧的内心世界的悲戚怨愤。颈联以“泪”、“暖”为诗眼,写了明珠和良玉。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形成一个月、珠、泪三者难分难解的朦胧妙境。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朦胧景象。朦胧的自然景象所体现出的是朦胧的感情世界。尾联两句更是多层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如此情怀,今朝已化为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当初是何等地使人怅惘迷恋啊。
通读全诗,我们便会发现:诗人托物传情,一往情深所追求的对象,究竟是一为情人呢,还是某中令其神往、促其献身的政治目标,抑或是其它?诗人没有明说,也未曾暗示,以至后人在解说此诗时形成了有写爱情、写瑟、写政治、写自伤、写悼亡等说。该诗也被历代诗家称为“锦瑟之谜”。
二、崇尚含蓄美的文化渊源
含蓄美实质上就是优美的艺术理想化体现。中国古诗崇尚含蓄美有一贯到底的传统。这说到底还是受到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道家哲学、禅宗思想、传统模糊性思维方式与整体性特征的影响。
1、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中和之美)
在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着正统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诗论十分重视诗的道德和社会功利性。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8][8](P117)强调诗的社会功能性。还说(P116),事父,远之事君。”“《诗三百》,一言一蔽之,曰‘:思无邪?’”
[8](P121)这种论诗的观点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从而成为历代诗歌创作和评诗的准则。“温柔敦厚,诗教也”
东汉卫宏在《毛诗序》中高度赞扬诗歌的这种巨大的政治作用,认为诗歌通过“美刺”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教,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将诗歌视为封建社会有效的政治工具。但是,囿于儒家的纲常礼教《毛诗序》,对诗歌创作作出了严格规定,那就是“发乎情,止乎礼仪。”要求诗人在抒发感情时,要谨守君臣上下之礼,伦理纲常之义,不能有所逾越。这实际上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在《论语・八佾》中孔子对《诗经》作出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判断,从而形成了一条重要的文艺批评原则──中和之美。在孔子看来,写情诗应如《关雎》“,乐”不过“钟鼓乐之”“,哀”不过“辗转反侧”,语不涉淫荡,思不入亵渎,真正做到“思无邪”;写讽刺诗应如《小雅》,辞不激切,情不怨怒,真正做到“温柔敦厚”。这在客观上对诗歌提出了含蓄性的要求。
62
“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为朱熹极为推重《朱子语类》,说“:温柔敦厚,诗之教也,使篇篇皆是泛刺人,安的温柔敦厚?”显然,他是主张诗教应“怨而不怒”的。明人李梦阳对此体悟更深,他在《与徐氏论文书》中说“:夫诗,宣志而道和者也。”在《驳何氏论文书》中又说“柔淡者,思也,含蓄者,意也,典厚者,义也。”不仅主张诗歌“道和”,而且要“柔淡”“、含蓄”“、典厚”,明确提出诗歌对含蓄的要求。
清代的冯班在倡导诗歌应该“规讽劝戒”的同时,又以“隐秀”来解释“温柔敦厚”。他在《钝吟杂录》中说“:诗有活句,隐秀之词也。直叙事理,或有词无意,死句也。隐者兴在象外,言尽而意不尽也;秀者章中迫出之词,意象生动者也。”这是要求诗歌要含蓄有余味。
与冯班同时代的沈德潜和何绍基也大力发扬“温柔敦厚”的传统。沈德潜一方面强调诗歌“以微言通
[9]讽谕”,另一方面又力主诗歌要“比兴至陈,反复唱叹,而中藏之欢愉惨戚,隐跃欲传,其言浅其情深也。”
这是从诗要“蕴蓄”来释“温柔敦厚”。何绍基则说“:……诗要有字外味,有声外韵,有题外意,又要扶持纲
[10]常,涵抱明理。”这不仅阐述了“扶持纲常”“、涵抱明理”是循诗教的根本,而且也从艺术风貌上说明“温
柔敦厚”之作应该是含蓄蕴籍,意在言外,情韵悠然。
正因为“思无邪”“、温柔敦厚”“、发乎情,止乎礼义”这一诗教传统的束缚,所以我国古典诗歌虽风格流派众多,但从总体上看,艺术风貌是中和娴雅,醇正精工,婉转有致。这固然因诗人内心不平之情不能倾泻,欢爱之思不能尽吐,不得不削弱诗歌的表现内容,但是另一方面又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圆润含蓄,委婉深曲,情味隽永之。
2、道家虚无说的哲学影响
道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著名学派之一。早期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庄学术思想中的虚无说对文学含蓄艺术境界有着启迪和开拓的影响。老庄在哲学上鼓吹虚无主义。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这里的无就是老庄所说的“道”。“道”又是无形无名的虚无的东西,由此,老庄否定一切典章制度,也否定一切文学艺术,鼓吹不识不知的蒙昧主义。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这样的话“: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还进一步发挥说“: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他们把外在的形和内在的道或情对立起来,得出了一系列以虚无为本的结论。老子就提出过“大音希声”的命题来否定有声的音乐。以具体不能表现抽象来否定具体,以部分不能表现全体来否定部分,这固然是慌谬的,但其中也有合理的因素。具体毕竟不等于抽象,局部也并不等于全体。正是在这种虚无说的启迪下,引申出了我国古代特有的“无声之美”“、无言之美”的审美趣味。“大音希声”的境界,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它由欣赏者的想象去加以补充。这种无声之美正是艺术的含蓄蕴籍所唤起的审美心理活动。庄子在《外物》中说过一段有名的话“: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番话就强调了言不尽意和意对言的超越在古代文学审美理论中,人们特别强调意在言外,要求超越“视而可见”“、听而可闻”的形色名声,去领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
[11]象;讲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见性情,不睹文字,”乃至进而讲神韵,将空灵,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受
到了老庄虚无理论的启示而逐渐培植起来的审美经验。
3、禅宗思想的影响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他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与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勾通的可能。
中国禅宗素有“南能北秀”之称。北宗神秀讲究“渐修”,而南宗主张“顿悟”,认为成佛与否在于一念之间的“顿悟”,一扫传统佛教的繁琐哲学,从而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禅宗因其“顿悟”和强烈的内心观照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禅对诗的渗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禅入诗,一是以禅喻诗。
以禅入诗,是指将禅意引入诗中〔禅言诗〕,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包含耐人寻思的理趣。又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
63
知不觉地生生灭灭,天有常住,境界高远。
禅对诗的含蓄美影响主要表现在以禅喻诗。禅宗原来是自居教外,一心传心,单传心印,而不立文字的。参禅之法,在于一个“悟”字,他们认为“真如”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明白的表达出来的,所以常用比喻、隐语或令人警醒的动作去启发人。很自然,这种参禅的方法被影响到诗歌创作之中。徐瑞《论诗》曰“:大雅久寂廖,落落为谁语,我欲友古人,参到无言处。”这里明确地说到参禅参到无言处,就是寻找诗歌那可悟而不可言传的妙处。对此,苏轼也有同感,他在《夜值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首读至夜半书其后》说“: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他以参禅的态度读诗,是因为不满足于诗歌语言之内的有限含义,而欲寻求诗歌语言之外无尽的韵味,这是符合诗歌欣赏规律的。
在诗歌创作上,诗人更注重以参禅的方式来写诗。北宋末年的吴可在《学诗》中说“: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也说“: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可谓都是独具慧眼的。在这一点上,严羽说得更明白“: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在他看来,妙悟可以表现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艺术感染力“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妙悟可以使人悟得诗道,妙悟之诗,其好处就
[11]在于“透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要求诗
歌扩大其语言容量,通过有限的字句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取得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
4、传统思维方式的模糊性、整体性特征
华夏文明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中心发展而来的。从地理环境上看,这一地区土肥草丰,宜于耕作定居,于是中国最早的农耕和农业村落便在此诞生,并逐渐创造出和古希腊“海上文明”截然不同的,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内陆文明。它在经济上是和自然的节令变化同步,以稳定、封闭、循环为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在思想观念上,祈求风调雨顺,惧怕变化动荡,追求安全稳定;在心理素质上,缺乏独立不羁的个性和冒险求成的精神。
早期农业社会的封闭性、稳定性,使古代的中国人较多地认识道群体力量的伟大及群体内部调节的重要,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自然界内部构成的精细把握和逻辑分析,保留了一种强调世界整体及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的原始有机自然观。从最古老的图腾崇拜到天人浑然一体的万物有灵论,从“天人感应”到“天人合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始终保持着直观猜测和朦胧意识的特点,未能形成如西方那样以实验分析、分解比较和归纳推理为基本方式的思维模式,这样,中华民族在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就表现出重整体把握,不重局部分析,重直观领悟不重实验确证的总体特征,形成以整体性、综合性、模糊性见长的传统思维方式。
这种对事物进行综合整体把握的模糊认知模式在文学上的反映之一,就是简洁凝炼的形式与丰富复杂内容的统一。中国古代诗歌在形式上的凝炼是有目共睹的。诗歌的历史长达几千年,仍以五、七言为主,四、八句居多,这种格律诗结构稳定,体制短小,要表达丰富的内容,必须于不变之中求变,于有限之中求无限。为解决形式与内容上的这一矛盾,历代诗家不得不在含蓄上做文章。如前所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早努力,是比兴手法和赋的运用,但由于比兴的单一对应和用典的呆板枯燥均难于产生较好的审美效果。直到后来意境理论的出现,才大大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力。意境追求以心理体验为主的精神实体,追求惚兮恍兮扑朔迷离的神韵,这就要求作品在结构和内容上要给读者留下驰骋的心理空间,以产生内涵丰富的韵外之致。而简洁凝炼的作品因采用内涵不确定的模糊意象,使读者借助自己的心理能量构筑属于他个人的心理场,在言语空白处进入审美佳境,以在有限的形式中实现心理上的无限。
传统思维方式的模糊性、整体性特征在文学上的表现之二就是重表现抒情不重再现模仿。自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创立模仿说以来,西方文学沿着把客观自然作为参照系来衡量作品价值尺度的基本思路,走上了以再现为主的发展道路;而中国诗歌则在“诗言志”的开山纲领之下,追求心理学之真与伦理学之善的统一,走上了表现为主的发展道路。
既然传统的思维方式习惯于从整体和模糊的角度来观照事物间主体的真实,追求不拘泥于形似的神似和气韵,那就很自然地,人们在认识把握世界时就依靠很感性的直观和体悟的方式来进行。直觉思维是人们认知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语言无法将思维过程明晰地表达出来,直觉只能从整体上把握客观对象,64
赞美祖国美的古诗篇六
《欣赏古诗词的美》
欣赏古诗词的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32-0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文学之母。古诗词在文学大家族中最富高雅气质,它集各种美的形态于一体,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使人荡气回肠的情感美,催人奋发向上的人格美,给人启迪遐思的哲理美。。。。。。用审美的眼光来欣赏,古诗词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古诗词就是一个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无尽宝藏。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大观园,去欣赏古诗词的美。
欣赏自然美和情感美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美在古诗词中都有所体现,这里有山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有波涛的澎湃,“怒潮掀海立,大浪挟江来”,有水流的潺缓,“泉眼无声惜细流”,有树的青碧,“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有花的红艳,“日出江花红胜火”„„
自然美包括优美和崇高美。优美也称阴柔之美或秀美,它在古诗词中主要体现为优美之景和凄婉之情;崇高美是西方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它是指自然界或文艺作品中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的一种美的形态,它在古诗词中主要体现为壮丽之景和豪迈之情。 1优美之景和壮美之景
怎样欣赏古诗词的美呢?书法家沈尹默说过:“无论石刻或是墨迹表现的总是静的形象,但它却是动的结果,是把动的诗留在静的形象中了。”怎样使静的形象达到动的结果?只有通过我们的想象来完成。巴尔扎克也说过:“懂诗的人会把作者在诗中透露的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心中去发展。”这个“发展”就是联想和想象。因此,我们在欣赏古诗词的美时,首先要驱遣想象,再造画面,把诗的形象像电影镜头一样亮在我们的心头,然后再去欣赏玩味。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没有想象便没有审美。下面我们欣赏两首诗,体会景的优美和壮美——
王维《山居秋暝》 李白《蜀道难》(节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连峰去天不盈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枯松倒挂倚绝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飞湍瀑流争喧豗,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砯崖转石万壑雷。
王维的诗展现的是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间,如一条白练,在月下闪闪发光。空气清爽,画面清幽洁净,宁静而和谐,无怪乎“王孙自可留”了,我们也被这优美的境界陶醉了。读李白的诗,感受到的是山势的高险,水石的激荡 ,山谷的轰鸣,场面惊险瑰伟,奇丽峭拔,创设出一种雄放、奇险、博大的艺术境界,这就是崇高美。
2 凄婉之情和豪壮之情
凄婉之情多写相思、离愁、闺怨等儿女私情及羁旅行役之苦情,
抒发的感情细腻、柔美、缠绵、委婉、幽怨、凄苦。例如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抒发了情人分别时难舍难分、柔肠百结、凄婉缠绵的情感;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丈夫去世的打击使她悲痛欲绝,再加上山河破碎,故国难返,孤身飘零、前路渺茫,使她“大病,仅存喘息”,这首词写出了她深重的悲戚与愁苦。李煜的“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写沉重真实的亡国之恨,感慨悲凉的人生苦难,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以上抒写的凄婉之情令人动容,下面我们欣赏豪壮之情。 豪壮之情指的是热爱祖国的激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情等,豪迈奔放,刚健壮烈,慷慨激昂。我们再欣赏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气象开阔,格调雄浑,觉“天风海雨逼人”,令人激情澎湃。
欣赏人格美
欣赏古诗词,从古诗词中探寻诗人的人格美,以之为我们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激励我们的斗志,昂扬我们的精神,陶冶我们的情
操,提高我们的品味,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谈到人格美,首先应推屈原。其光明皎洁的人格可与日月争光。我们先看《离骚》中的一些诗句,体会其展现的屈原的人格美——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饮露餐英,只爱高洁)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善,不向邪恶势力低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定信念,不懈奋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民疾苦,叹息流涕)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为实现理想,不惧个人安危)
从上面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屈原追求一种完美的人格,他正道直行,爱高洁,谨修能,不向恶势力低头,更不与之同流合污,他简直成了人格的典范。他的崇高俊杰的人格,一直是一个高度,后人对此也一直是“高山仰之,景行行止”。
我们再来看一些诗句,进一步欣赏古诗词中展现的人格美: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郑板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下不以傲接,上不以意迎。梅尧臣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王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这些诗句所体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热情、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忧民疾苦、洁身自好、刚直不阿、傲岸高标,引领着我们追求真善美,指引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情趣,从而使我们成为有理性,情感丰富、人格高尚的大写的“人”。 欣赏哲理美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还能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富有哲理美。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的哲思:海日生残夜,驱走黑夜,光亮呈现;江上春的信息融入旧年,赶走寒冬,润泽万物。启示我们:困难是暂时的,黑夜总会过去,光明就会到来。类诗的诗句还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类似哲理的诗句还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识庐不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启示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
赞美祖国美的古诗篇七
《美到令人窒息的古诗词》
赞美祖国美的古诗篇八
《经典古诗词 很美的句子》
经典古诗词 很美的句子
1. 北城别,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诀,
转身一世琉璃白。
2. 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3.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 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6. 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7.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8. 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9.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地铸成一抹哀伤。
10. 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1. 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12.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13.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14.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15.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6.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17.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18.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19.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20.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21.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22. 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
23.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25.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6. 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相忘于江湖。
27. 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28. 离离渐渐长相忆,此情不关风与月。任时光如水,任红尘万丈。
29.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30. 谁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里尽长歌。
清朝一次科举考试,有一位考生平时少读诗书,考场上抓耳挠腮,半天不能成文。忽然灵机一动,写下四句打油诗交卷。诗曰: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整十年。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赴黄泉。阅卷官见了,甚觉好笑,便在每句诗后面加了两个字: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苦读寒窗整十年,未必;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回家一命赴黄泉,何必。
相传李鸿章有一远房亲戚,此人不学无术,却想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有一年他去参加考试,结果竟未答上一题,无奈之举便在试卷上歪歪斜斜地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可是,他实在是个草包,竟把“戚”字写成“妻”字。主考官看到这张试卷后哭笑不得,最后在他的卷子上批了六个字:所以我不敢娶(取)。
清末有年科考,文章题目就是《昧昧我思之》,可有一考生未读过《尚书·秦誓》,将“昧昧”错认为了“妹妹”,于是整篇文章就呼哥唤
清朝有一位考生风尘仆仆应试,但此生进考场后,迟迟不能下笔,最后勉强写了不满300字。第二天便弃笔而去。一位考官见此情形,在其试卷上批道:“不远万里而来
,不满三百而
赞美祖国美的古诗篇九
《美到心碎的古诗词》
1. 是否,你依然如斯温柔,一阙瘦词,酝满了情深依旧;是否,你依然青衫明眸,一把折扇,挥不尽盛世风流
2 是劫?是缘? 是情愿···我情愿在这俗世红尘遇你,爱你,护你,纵使黄泉永堕, 也情愿
3 谁能醒,并肩江山。谁能笑聚散。清茶空,滴酒未干,岁月化泪,荏苒
4 遥想当年,素衣惊流年,水袖舞蹁跹...再回首,霜染玉容颜,思君千百遍。
5 寂寂梨花,淡淡其华,轻轻飘散,随风入画。
6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7 檐头溜,窗外声,直响到天明。滴得人心碎,刮得人梦怎成?夜雨好无情,不道我愁人怕听。
8 月笼沙,十年心事付琵琶。相思懒看帏画,人在天涯。春残豆蔻花,情寄鸳鸯帕,香冷 荼蘼架。旧游台榭,晓梦窗纱。
9 剑已锈成一盏灯为你把琴擦,人已老成一炷香为你把眉画
10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11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2 蝴蝶很美,终究飞不过沧海。
13 红尘初妆,容我先开口,唱一出思君如流水。
14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15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16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17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8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19 一池春水,载着悠游的落花。繁花满天,宁静而出尘的样子。不知此处是否为桃花源? 20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21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22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3 千百年间的驻足停留,终究比不上你,一笑回眸 。
24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25 鹧鸪天·七夕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26 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27 七夕·闺女求天女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28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9 花谢芳不败,心静人自在。
30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
31 江水澄澄江月明, 江上何人搊玉筝? 隔江和泪听, 满江长叹声! 32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工览。疏篱外玉梅三四朵。 33 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愁。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
34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魂随君去终不悔,绵绵相思为君苦。相思苦,凭谁诉?遥遥不知君何处。扶门切思君之嘱,登高望断天涯路。——乐府《古相思曲》
35 天亦落泪打芭蕉,难舍难分驿边桥。微雨轻燕双飞去,落花孤影独寂寥。
36 这一世,我从雨中走来,涤尽俗世尘埃;这一次,我将前尘放开,绽放于漫天湖海。 37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知否。
38 花开只为蝶恋香,片片残红暗带伤。凡尘往事如旧梦,回忆一生锁朱窗。
39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
40 平生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
41 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有些情,一旦眷恋,便海枯石烂;有些缘分,一旦交织,便在劫难逃。
42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43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苏轼《采桑子》
44 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
45 谁眼角朱红的泪痣,成全了你的繁华一世。你金戈铁马的江山,赠与谁一场石破惊天的空欢喜。
46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47、幽冥路,忘川河,奈何桥前叹奈何。
48、看落花飞散水月旁,人世几多沧桑!只身徘徊,迷途上,回头望。49
49、清欢共,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掠眼繁华谁懂。
50、若今昔一别,一别永年,苍山负雪,浮生尽歇 。
51、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
52、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心若磐石,也敌不过过眼云烟。这世间有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于江湖。曾经深深爱过的一些人,把朝朝暮暮当作天长地久,把缱绻一时当做深爱一世。于是承诺,于是奢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53、昙花一现可倾城,美人一顾可倾国。不羡倾城与倾国,蓝天如梦雁飞过。
54、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55、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56、桃花羞做无情死,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57、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58、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59、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 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 | 图:于非闇
60、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61、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62、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63、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 自恨红颜留不住,莫怨春风道薄情。《秋翁遇仙
记》
64、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65、敛身幽谷远尘埃,天光云影任徘徊。不须天风来相催,自在花儿静静开。
66、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李白
67、尘世走一遭,繁华拜尽,众生苦乐,一如百年前。 山寺有悬钟,一日一撞,心如止水,千年亦不变。
68、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69、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相忘于江湖。
70、你是不是一直这样,安静地,凝望那些日沉日落,无家可归的忧伤。
71、凤凰双双对,飞去飞来烟雨秋。而如今,凤去了,凰空留。
72、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7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 · 听雨》 蒋捷
74、斩断情丝心犹乱,千头万绪仍纠缠。拱手让江山,低眉恋红颜。祸福轮流转,是劫还是缘。天机算不尽,交织悲与欢。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
75、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7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7、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 皆是过程 美与可爱 有心皆懂。
78、谁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79、珠弦断,明镜缺,比翼双飞当日愿,锦水汤汤,与君长决
80、情难舍,心难留,花朝月夜,转眼便成指间沙,不如生生世世,两两相忘,且归去,看青山隐隐,流水迢迢,望断天涯。
81、莫问,何人行行复停停;月下枯骨裹红衣,一回眸青色瞳里,映入了生人背影。百鬼夜行,引迷途者向西去,削其骨为笛,笙歌起。
82、伊人远,相思苦,几番离别,不忍盼归路。十年相思百年渡,百年相思不忍顾。
83、行香子·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84、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85、醉檀笔,折本里,无情不为痴情移。闲看烟云忽起,又依稀,春衫渐寒意。世事太枯寂,便从来展眉未执迷。红装卸尽,再添涟漪。
86、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87、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88、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89、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
90、幽云怪雨,翠萍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91、浮华一生,淡忘一季。 空有回忆,打乱缠绵。 笑容不见,落寞万千。 弦,思华年。
那些年华,恍然如梦。 亦如,流水,一去不返。 不泣离别,不诉终殇。
92、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93、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94、情之为伤,苦了多少人,煞了多少忆,情之为悲,冷了多少清,落了多少思,纵使飞蛾扑火却依然义无反顾,只观情,伤人伤己,却是一生无法割断,落一笔长相思,挥洒多少痴情泪,饮一杯浊酒,品了多少世间情!
95、天黑色,影掠过,廊头人在灯火若;秋水山,夜自没,兰舟我今为谁做;一弦琴,水光错,一帆远影青月落;一曲起,千金诺,胡马天涯苍穹阔。
96、桥下长虹映水,晴雨初收,露沾青衫。风卷流云,寂寞声里春残。落红处,临风纵笔。
97、《妒花》 唐寅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日伴花眠!
98、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99、青山原不老,爲雪而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而面皱
100、百千夜尽,谁为我,化青盏一座,谁倚门独望过千年烟火。
101、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102、青楼斜影疏,良人如初顾。纤手如玉脂,淡妆胜罗敷。引君入香堂,言词论今古。君心城切切,妾意情楚楚。盟定三生约,共谱月下曲。岂料鸳鸯棒,分飞相思苦。纵有抱柱信,不能容世俗。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不能同世生,但求同归土
103、。夏】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104、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105、似水流年,允我相思不尽;蝶花陨落,许你一世柔情;残缺了月圆,凄美了誓言,终是那一世花开,这一生花落...
106、青衫百步,人声已尽。 我仿若还沉睡在千年前的小夜, 狗吠,远钟,烟雨。
107、用戎马一生换了我一世芳华。待到花开日,是否依旧记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故人已不在,我却犹记歌里繁华梦里烟花,我许你的:一生一世终不悔。
108、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109、如若今生再相见,哪怕琉璃百世,迷途千年,也愿。
110、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111、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112、白莲沙里开,梧桐水中生。谁解此中意,痴人泪留痕。拭泪且徐行,挥手斩枯藤。高歌向斜阳,寂寞沙洲冷。
113、满目天涯欲早行, 孤身且坐柳中亭。 无情最是风和月, 风自飘摇月自明。
114、残花飞去,燕栖新柳。晓梦何处?初春又暖三月,鸡鸣破晓,桃花粘露。一曲潇湘醉梦,却孤枕离绪。怎记否?昔日离殇,只道清凉伤薄暮。
115、缠绵秋雨伴微风,潺潺细水没枯草;枫叶飘零徒怅然,与卿相别难留恋;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霭沉浮心苍茫。
116、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
117、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碎萍。
118、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酒市,
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119、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秋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齐白石 120、叶细枝柔独立难,谁人抬起傍阑干。一朝引上檐楹去,不许时人眼下看。
121、任处池塘,水荷清香,淤淤污泥,养我其芳。
122、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
123、袅袅炊烟,茵茵芳草,云溪傍野潺潺绕。雀鸣枝翠小山重,蓬门已是春情吵。 信步丛间,赏花逐鸟,暂时忘却红尘扰。也知酣梦易成空,不如归去闲中好。
124、烟渺渺,水柔柔。 行人犹入画,田野纵横畴。 多情柳燕呢喃语,牵绕江亭楼上眸。 125、零落香残春已尽,无绪理荒陌。恁羞怀怅远,千思难解,愁雨寄心涩。欲调锦梦声声息。碎影冷寒迫。更念惜别情,泪遮眸断,依依点清墨。
126、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去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赵孟
127、三生桃花绘成扇,细雨落花人独看。
128、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
129、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130、【山茶花】春早送娇羞,姹紫依风袅。万绿丛中秀靥留,更著嫣和俏。细数意秦楼,何忌群芳恼?却羡鸳鸯喜伴游,说与世人晓。
131、箕颍千年后,唯君得古风。 位留丹陛上,身入白云中.
132、时光只能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山酒易醒。
133、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134、惆怅玉箫催别意, 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135、岁月蹁跹人知否,花开雪融又一秋。 青丝已换满白头, 谁知此生几回眸。
136、月半弯,云墨染,一抹相思,轻缱绻,桃花畔,柳叶缠,淡淡离愁,淡淡忧,何处是尽头。。。
137、红尘一醉,愿得一人心。烟火夫妻,白首不相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颜易逝,伊不离君不弃。相濡以沫,执子之手偕老。青色烟雨,孤影等你归来。
138、若我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你会不会,依旧如此,牵我双手,倾世温柔。
139、落寞的孤辰,乱了谁的发梢;三生的河畔,许了谁的流年。奈何桥上谁饮了那孟婆汤,刻下这悠远的思念。遗忘,感伤!月老手中错绑的红线,苍涩了千年。似水流年,允我相思不尽;蝶花陨落,许你一世柔情;残缺了月圆,凄美了誓言,终是那一世花开,这一生花落... 140、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41、当尘世未醒,花未败,藤未枯,石未烂。我曾与你以桃花为盟,枯草为冠,为你一诺磐石。
142、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画堂春》纳兰容若
143、花开无言,叶落无声,风过无影,水逝无痕。
144、年华如沙在指隙间悄然流逝,点点散落在未明的尘世。看不透的世事,道不明的情愁,缘梦恋尘尽成灰,浮华如斯东逝水。一生短暂,又会留下几多遗憾?前世的烟,今世的尘,多少晶莹化成的雨,浮现出朦胧的容颜,点墨成画,落笔成殇,伴梦一生飘摇;亦或许,遇见总是最美的意外…我遇见你。
145、一座桥,名为奈何;一条河,名为忘川。三生石畔,伊人仍旧。愿,陪君醉笑三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