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句子

| 电子商务师 |

【www.guakaob.com--电子商务师】

需要的句子篇一
《需要看看的句子》

因果终有时,聚散两依依。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村上春树:每一次,当他伤害我时,我会用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来原谅他,然而,再美好的回忆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后只剩下回忆的残骸,一切都变成了折磨,也许我的确是从来不认识他。我很想知道,当我的名字滑过你耳朵,你脑海中会闪现些什么。对错过的爱情,我们永远傻傻分不清:是因为遗憾,所以美好,还是因为美好,所以才遗憾。这个世界很小,我们就这样遇见。这个世界很大,分开就很难再见。 没人理解仙人掌的悲哀:防备了别人,孤单了自己。更没人理解,受多深的伤害,才会长出这满身的尖刺。永远不要在一个女孩毫无防备的时候伤害她,不要让她变成一棵孤单的仙人掌。这样做很残忍。悄悄等你很久。你没来,我却习惯了等待。其实我不敢想像,没有你,生活会是怎样。如果你曾骗我,那就一直这样骗下去,骗我一辈子。如果,我知道有一天,我会这么爱你。我一定会把我最好的一面,留在你我相遇的那天。有一次,你说爱我。那一瞬间,我以为是永远。我们总在最不懂爱情的年代,遇见最美好的爱情。"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太柔软的心不敢敞开给人任意伤。只能背起坚硬的壳,继续流浪。我没有很想你,只是在早上醒来时,看看有没有你发来信息和未接来电;我没有很想你,只是把你来电调成唯一的铃音;我没有很想你,只是在听歌时,被某句歌词击中,脑中出现短暂的空白;我没有很想你,只是想看看你的样子,听听你的声音;我又没有很想你,只是每次醒来时,第一个想到你……曾经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任性的以为你只属于我,我只属于你。谢谢你告诉我,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是谁的,我们终究只会,属于我们自己。我只爱对你发脾气,因为我潜意识相信你不会离开我。胡闹原来是一种依赖。其实,我一直都在你身后,就差你一个回头。当我对所有的事情都厌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活着,存在着,我就愿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对我很重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就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地前进,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时候,不应该去急五十岁的事情,我们生的时候,不必去期望死的来临,这一切,总会来的。好像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通向你的一个隧道 只有我弱弱的话

语在回音 我只允许自己在很深很深的夜里 才打开时光的隧道通向你 我不能再睡在自己渲染的世界里不知道醒 醒来的痛比梦着的假象更让我有存在感 就算相见无期 在某个深夜里 想你像我想着你一样想着我

需要的句子篇二
《读者需要句子短_文字干净的表达》

谈新闻工作者的“名”与“利”

●李 军●

需要的句子篇三
《看美剧需要的句子》

一. 起居类分类词汇

1. 卧室

blanket 毛毯

cushion 垫子

quilt 被子

cotton terry blanket 毛巾被

feather quilt 羽绒被

cotton quilt 棉被

bedding 床上用品

mosquito net 蚊帐

pillow 枕头

bolster 长枕

pillow case 枕套

tick 褥子

carpet 地毯 (一般指大的整块的,铺房间的那种)

rug 地毯(一般指小块的,放在沙发等边上的那种)

bed frame/bed base 床架

headboard 床头板

sofa bed 沙发床

folding guest bed 折叠床

loftbed frame 架在空中的床(下面可放沙发、桌子等)

bunkbed frame 上下铺的床

slatted bed base 板条床

sprung base 弹簧床

bedspread 床罩

sheet 床单

mat 席子

mattress 床垫 (厚的那种)

mattress pad 床垫 (薄的那种)

bed canopy 支在床上的篷子 (一般用于儿童床上的装饰)

bedside table 床头柜

2. 厨房

refrigerator 冰箱

automatic rice cooker 电饭锅

steamer 蒸锅

oven 烤箱

grill 烧烤架

toaster 烤面包机

egg beater 打蛋器

ice crusher 刨冰机

food processor 食品加工机

paper towel 纸巾

apron 围裙

tableware 餐具

plate 盘子

dish 碟子

bowl 碗

cupboard 碗橱

dining table 餐桌

larder 食品柜

drop-leaf table 可以折叠边缘的桌子

chopping board 案板

cutlery tray 装餐具的容器

3. 卫生间

bathroom 浴室,厕所

flushing system 冲水系统

flush toilet 抽水马桶

flush pipe 冲水管

foul drainage system 排污水系统

drainage 排水道

ventilation shaft/pipe 通风管道

toilet seat 马桶坐圈

toilet lid 马桶盖

squatting pot 蹲式马桶

urinal 小便池

toilet paper/tissue 卫生纸

toilet brush 马桶刷

4. 浴室

bathtub 浴缸

hand shower 手握式淋浴器

shower nozzle 喷头

tap faucet 水龙头

plastic curtain 防水浴帘

shower cap 浴帽

bath slipper 洗澡用拖鞋

bath mat 防滑垫

towel hanger/holder 毛巾架

towel ring 毛巾环

bath towel 浴巾

soap stand 肥皂盒

comb 梳子

soap 肥皂

shampoo 洗发露

conditioner 护发素

dryer 吹风机

razor 刮胡刀

toothpaste 牙膏

toothbrush 牙刷

5. 桌椅

tea table 茶几

coffee table 咖啡台

smoking set 烟具

ashtray 烟灰缸

thermos bottle/vacuum bottle 热水瓶

door knob 门把手

safety door hook 安全门钩

corridor 走廊

elevator 升降电梯

escalator 滚梯

rocking chair 摇椅

hanging seat 吊椅

swivel armchair 旋转扶椅

footstool 凳子

chaise longue 躺椅

folding chair 折叠椅

6. 柜子,架子

wardrobe 衣柜

cloth rail 挂衣服的栏杆

hook 钩子

wall shelf 装在墙上放东西的架子

bracket 墙上突出之托架

magazine file 装杂志等的架子

shoe cabinet/storage 鞋柜

wall cabinet 壁橱

hook rack 挂钩架

TV bench 电视柜

bookcase 书架

braked castor 装在家具脚上方便推行的轮子(如:storage unit on castors)10-drawer chest 十个抽屉的储存柜

7. 电器

dish drainer 晾干餐具的容器(类似铁丝筐)

table cloth 桌布

laundry bag 洗衣袋

pail 洗衣桶

ironing board 烫衣板

steam and dry iron 蒸汽电熨斗

electric iron 电熨斗

laundry drier 烘干机

spin-drier 旋转式脱水机

washing machine 洗衣机

radiator 暖气片

electric fan 电扇

stand fan 落地电扇

oscillating fan 摇头电扇

bed light/bed lamp 床头灯

fluorescent lamp 日光灯

ceiling lamp/pendant lamp 吊灯

desk/table lamp 台灯

wall light 壁灯

floor lamp 落地灯

chandelier 枝状吊灯

flashlight/eletric torch 手电筒

需要的句子篇四
《领导最需要学习的句子》

需要的句子篇五
《按要求写句子练习及答案》

1.她的脸红了。

改成比喻句:

2.星星布满了天空。

改成拟人句:

3.这是一次幸福的航行,一次终身难忘的航行,我不会忘记。

改成反问句:

4.秋天,香山的黄栌红了。(改写成比喻句)

5.月季花开了。(改写成拟人句)

6.这位教授以非常独特的方式给我们这些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们讲述着人生的哲理。(缩写句子)

7、雨下得真大。

改成比喻句

8、天空中有一颗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成比喻句:

9、天上云的形态各异,什么样子都有. 改成拟人句和比喻句。

10、它屏息凝视,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改成肯定句。

11、小草钻出泥土。改成拟人句:__。改成比喻句:______。

12、老师勤奋的工作(改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荷花立在绿色的荷叶间。(改为拟人句)

14、小海豚在微微起浪的海面上跳来跳去,可快活了。改成比喻句:改成拟人句: 句)

15、"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着。"改成比喻句.和拟人句

16、把句子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王老师对我说:“你明天到我办公室去一趟,我有事找你。”

17、给句子换一种说法:去掉问号,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事情这么重要.他怎么能不来呢?

18、.用关联词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1)风雨再大。 (2)我们按时到达日的地。

合并成:

19、加关联词合并句子

(1)我爱我的父亲。

(2)我不知道他对我为什么这么严厉。

合并成:

20、草原是我的家。(扩句)

21、小鸟在树梢上叫着。(改为拟人句)

22.天空中的小星星。(写成拟人句)

23.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陈述句)

24.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反问句)

25.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

26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27.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28.没有风的时候,湖面非常平静。(改为比喻句)

29.小树在风中一摇一晃的。(改为拟人句)

30.不努力学习,难道学习成绩能提高吗?(改为陈述句)

31.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特别周到的关怀令我终生难忘。(改病句)

32、那一个个黄澄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鸟的天堂”不会没有鸟。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秋风阵阵,金黄色的落叶打着旋从树上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或拟人句)

36.阳光照在草地上。(改写成比喻句)

37.李华同志助人为乐的品质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改写成被字句)

38.春天来了,大地上一切都是新的了。(改写成拟人句)

39.中秋的月亮很圆很亮。(改写成比喻句)

40.老师走进教室。(扩写句子)

41、他身体单薄。 改为夸张句: 42雨下得很大。 改为比喻句: 43布谷鸟开始鸣叫,农民忙着割麦种稻。改为拟人句:

44、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的。 改为比喻句:

45.泉水从洞口涌出。 改为拟人句:

46.同学们说得很高兴。 扩句:

47.这一池的荷花难道不美吗? 改为陈述句:

48、写一句话,这句话里要有两个连续的动作。 49改写成拟人句。

春天来了,大地上一切都是新的了。

50.改写成比喻句。 中秋的月亮很圆很亮。

51.扩写句子。 老师走进教室。

52、狂风敲打着窗户。 扩句:

53、松树挺立着。 改为拟人句:

54桃花水映照着蓝天。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55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史官的本分,岂能隐瞒真相,颠倒是非呢? 改为陈述句: 56喜爱 阳光 特别 太阳花 烈日的 能够经受住考验 特别 连词成句:

57、风住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改成拟人句)

58、燕子飞来了。改为拟人句。

59战士们冲向敌人。改为比喻句。

60我的幼稚心灵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改为缩句

6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改为比喻句。

62小草随风摆动。(改成拟人句)

63我们不能做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改成反问句)

64改为比喻句:垂柳在风中摇曳。

65改为拟人句:海风吹来,绿叶摇摆。

66改为拟人句:鸟儿飞翔。

67改为夸张句:小明家的房屋很小。

68 雏儿很肥。改为比喻句:

69.珍珠鸟飞回笼子里。改为拟人句:

70.我不能放掉这条大鲈鱼。改为反问句:

71改为转述句:老师对我说:“把你的作业本拿来我看看。”

72、改为转述句: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73改为引述句: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74、句子合并:我走进教室。我去上课。

75雪花落在地上。改成比喻句和拟人句。

76爷爷脸上皱纹多。(改为比喻句。)

77河水很响。(改为夸张句。)

78高粱熟了,稻子熟了。(改为拟人句。)

79春天来了,小草从泥土里长出来了。

(改成拟人句):

答案:

1.她的脸红得像个大苹果。(答案不唯一)

2.星星布满了天空,快活地眨着眼睛。(答案不唯一)

3.这是一次幸福的航行,一次终身难忘的航行,我怎么会忘记呢?

4.秋天,香山的黄栌红了,山坡上到处都是火焰般燃烧的红叶,好看极了。(答案不唯一)

5.月季绽开了笑脸。(答案不唯一)

6.教授讲述哲理。

7、雨下得真大,雨点好像无数颗断了线的珍珠洒落下来。或者好似璧玉盘里银光闪闪的珍珠。或者雨下得真大,仿佛一席巨大的珠帘悬挂在天地间。

8、天空中有一颗星星一闪一闪的,犹如一颗钻石挂在天空。

9、1.拟人句:天上的云形态各异,仿佛像一个变化多端的仙女在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2.比喻句:天上的云形态各异,一会儿像白色的棉花糖,一会儿像连绵不断的山坡,一会儿又像仙女撒下的花瓣

10、它屏息凝视,静待老鼠出来。

11、拟人句: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探出了头。

比喻句:小草像锥子一下子戳穿了地面

12、老师像蜜蜂一样勤奋的工作

13、荷花立在绿色的荷叶间,就好像一个美人站在舞台中间表演。

14、改成比喻句:小海豚像一朵美丽的浪花,在微微起浪的海面上跳来跳去,可快活了。改成拟人句:小海豚在微微起浪的海面上调皮地跳来跳去,可快活了。

15、冬天到了,北风像马力十足的鼓风机呼呼地刮着。冬天到了,北风一路咆哮着,吹着口哨,呼呼地刮着。

16、王老师对我说,让我明天到他办公室去一趟,他有事找我。

17、事情这么重要,他不能不来。

18、即使风雨再大,我们也要按时到达目的地。

19、 虽然我爱我的父亲,但是不知道他对我为什么这么严厉。

20、美丽的草原是我温暖的家。

21、小鸟在树梢上高兴地唱着歌。

22.天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

23.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24.这活泼的小孩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25.特务像狐狸一样狡猾。

26.河水唱着歌儿,哗哗地流着。

27.寒风吹到脸上,像许多小刀子一样刮我的脸。

28、没有风的时候,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29.小树像个可爱的小姑娘,在风中摆着小手,跳着舞。

30.不努力学习,成绩不能提高。

31.去掉“特别周到”

32、那一个个黄澄澄的桔子如同一个个金色的小灯笼挂在枝头上。

那一个个黄澄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向我们微笑。(答案不唯一)

33.“鸟的天堂”有鸟。

34.阳光抚摸着土地

35、秋风阵阵,金黄色的落叶带着憔悴的忧伤打着旋依依不舍地从树上飘落下来。 36阳光像金子一样撒在草地上。

37.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李华同志助人为乐的品质感动了。

38.春天来了,大地换上了新衣服。

39.中秋的月亮像一个圆盘一样。

40.和蔼的老师快步走进教室

41他身体太单薄了,像个麻秆似的。

42雨下得很大,像瓢泼似的。

43布谷鸟开始欢快地唱着歌,农民忙着割麦种稻。

44、圆圆的荷叶像一把把小伞挨挨挤挤的。

45.泉水从洞口唱着歌儿欢快地流出。

46.同学们争先恐后,互相谈论着,说得很高兴。

47.这一池的荷花多美。

48、他拿起书读了起来。

49.春姑娘给大地换上了新装。

50.中秋的月亮像圆圆的玉盘。

51.精神抖擞的王老师快步走进了我们班的教室。

52猛烈的狠狠地狂风敲打着破旧的窗户。

53倔强的松树傲然挺立着。 54桃花水把蓝天映照着。 蓝天被桃花水映照着。

55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史官的本分,不能隐瞒真相,颠倒是非。

56太阳花特别喜爱阳光 ,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

57、风住了,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脸。

58、燕子踏着春天的舞步笑着飞来了。

59战士们像一支支离弦的箭似的冲向了敌人。

60心灵充满了想法。

61老师不辞辛苦,像蜡烛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62小草随风翩翩起舞。

63我们怎能做违反学校规定的事呢?

64垂柳的柳条想小姑娘的头发一样在风中飘扬。

65海风吹来,绿叶就为它而翩翩起舞。

66鸟儿一边飞翔一边欣赏着地面上的景色。

67小明家的房子小得像鸟笼。

68 雏儿肥得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69

69 珍珠鸟飞回自己的家。

70 我怎能放掉这条大鲈鱼呢?

71、老师对我说,把我的作业本拿给她看看。

72、姐姐对我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73、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74我走进教室去上课。

需要的句子篇六
《句子意义》

第四节句 义

一、句义的构成

人们平常说话时总是用一个一个的句子来交流思想的,要理解一个句子,不仅要懂得其中每个词语的意义,而且还必须了解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以及全句的语气意义。比如要正确理解“他在修自行车”这个句子,除了要懂得句中词语的意义之外,还要知道“他”和“在修自行车”之间是主谓关系,“修”和“自行车”之间是动宾关系,“他”是“修”这个动作行为的施事,“自行车”是受事,此外还要弄清楚全句是陈述语气,还是疑问语气。

一个句子所包含的词汇意义是由词汇形式来表达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是由语法形式来表达的。正是因为句子有一定的形式,坐位才能通过对这些形式的感知,达到对句子意义的理解。离开了句子的形式,句子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句子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语言意义;一类是在特定的语境作用下产生的意义,即语境意义。句子的语言意义是由句子里的词汇形式、语法形式、语调形式等来表达的,句子的语境意义则一方面取决于该句子的语言意义;一方面又取决于语境等句子外部的因素。由于具体的语境千差万别,数量无限,因此在言语交际中一个句子究竟能表达多少种不同的语境意义,恐怕是很难描写清楚的。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句义仅反映句子的语言意义,而不包括句子的语境意义。

句子的语言意义可以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而大致分为语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个主要部分。

1.词汇意义

词是句子的基本成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首先要懂得句中词语的词汇意义。比如要理解“他正在洗衣服”这句话的意思,首先就要知道“他”、“正在”、“洗”、“衣服”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然后才有可能懂得全句的意思。如果两个句子中所包含的词有所不同,两个句子的意义也就可能不同。比如:“我正在洗衣服”不同于“他正在洗衣服”,“我正在洗衣服”不同于“我正在穿衣服”,“我正在穿衣服”又不同于“我正在穿鞋”,这些句义之间的差别纯粹是由词汇意义的不同造成的。

2.关系意义

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意义”。关系意义和词汇意义不同,词汇意义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一个词语即使孤立存在,也会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而关系意义则是词语进入组合之中才会产生的意义,它只存在于一定的句法结构之中,孤立的词语是没有这种意义的。关系意义也是句子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不仅要懂得句子中词语的词汇意义,还必须知道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因而,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又可分为“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1)语法关系意义

词语的组合不是随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组合模式来进行的,一种语言中词语组合的模式就是语法结构。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就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比如主谓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陈述”,动宾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涉及”,偏正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修饰或限定”,并列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平等”等。“他正在洗衣服”这句话中就包含着“他”和“正在洗衣*本节内容根据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五章第四节补入。

*

服”之间的“陈述”意义,“正在”和“洗衣服”之间的“修饰”意义,以及“洗”和“衣服”之间的“涉及”意义等语法关系意义。如果同一个词语的线性序列存在两种语法关系,人们对这个序列的意义就可以作出两种不同的理解。比如“改良品种”这个线性序列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语法关系意义,一种是由偏正结构所赋予的“修饰或限定”意义,另一各是由动宾结构所赋予的“涉及”意义。按前一种意义来理解,整个线性序列的意义是“经过改良的品种”;按后一种意义来理解,整个线性序列伯意义是“对品种进行改良”。由此可见,语法关系意义是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这种意义是正确理解句子意义的前提之一。

(2)语义关系意义

句子中的词语不仅处在一定的语法结构关系之中,还同时处在一定的语义结构关系之中。语义结构关系是指词语在组合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它是一定的现实关系的概括反映。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比如动词和名词之间可以有“动作”与“施事”、“动作”与“受事”、“动作”与工具、“动作”与“结果”、“动作”与“处所”等语义关系意义。“他正在洗衣服”这句话中就包含着“洗”与“他”之间的“动作”与“施事”的语义关系意义,以及“洗”与“衣服”之间的“动作”与“受事”的语义关系意义。如果同一个线性序列存在两种语义关系意义,人们对这个序列的意义就可以作出两种不同的理解。比如“鸡不吃了”这个线性序列中,“吃”和“鸡”之间存在着“动作”与“施事”、“动作”与“受事”两种语义关系意义。按前一种意义来理解,全句的意义是“鸡不吃食了”;按后一种意义来理解,全句的意思是“人或其他什么不吃鸡了”。由此可见,语义关系意义也是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这种意义也是正确理解句子意义的前提之一。

3.语气意义

人们平常在使用句子来进行言语交际时,总抱有一定的目的,或是要向他人述说一件事情,或是要向他人提问,或是想要求他人做某件事情,或是要抒发某种情感。此外,人们在使用句子时,还可能带有某种情绪,或不满,或惊诧,或怀疑,或犹豫,或坚决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语气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在语言中,语气意义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在有些语言中,一些虚词和语气副词也有表达语气意义的作用,如汉语普通话里的语气词“吗”就可以独立表达疑问语气,语气副词“竟然”、“居然”都可以表示惊诧语气。如果两个句子的词汇意义、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意义都相同,而语气意义不同,这两个句子的意义也就不同。比如:

小王来了。

小王来了?

小王来了吧?

小王来了呀!

这几个句子意义上的差别就完全是由语气意义的不同造成的。由此可见,语气意义也是名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语气意义也是正确理解句子意义的前提之一。

一、句子的语义结构

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不仅要懂得句子中词语的词汇意义,还必须知道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它们分别是由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所赋予的。句子中的语法结构关系是语法学的研究对象,这里将着重讨论句子的语义结构关系。

1.述谓结构

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便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

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比如下面各句中的划线部分就都是谓词: ①老王来了。 ②天气特别热。 ③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④他给我一支笔。

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比如上面各例中的“老王”、“天气”、“瓦特”、“蒸汽机”、“他”、“我”和“一支笔”就分别是谓词“来”、“热”、“发明”和“给”的变元。谓词和每个变元都可以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集合。

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比如“睡觉”的意思是“进人睡眠状态”,在这种行为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睡觉”作为谓词就只能带一个表示行为发出者的变元。“喝”的意思是“把液体咽下去”,在这种行为中,不仅要有一个行为发出者,而且一定还要有被“咽下去”的东西,因而“喝”作为谓词就能够带两个变元,这两个变元分别表示行为发出者和这一行为涉及的客体。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再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意义。谓词对句子意义的这种重要作用,可以从人们理解省略句的事实中得到证明。比如问某人“你喝不喝茶”,某人回答“喝”,任何人都会知道这个“喝”虽然是一词一句,但在语义上却等于“我喝茶”,人们之所以能够在理解过程中将“喝”的动作发出者和承受者补充出来,从而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因为“喝”所规定的句子语义框架起着引导的作用。

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施事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他走了”中的“他”;受事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自行车修理好了”中的“自行车”;与事表示动作行为的间接对象,如“老李送我一本书”中的“我”;工具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手段,如“水浇完了”中的“水”;结果表示由动作行为而产生的事物,如“文章写完了”中的“文章”;处所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所及的处所,如“他回北京了”中的“北京”。从语义上看,一个变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首先取决于谓词的语义,谓词的语义规定着谓词与变元之间可能具有的语义关系。比如表示“离开”的“走”只能带施事的变元,不能带受事、与事、工具、结果的变元;“修理”能带施事和受事的变元,但不能带结果的变元。此外,一个变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哪一种语义角色,也同变元自身的语义有关。比如“修理”所带的变元中,只有具有[+人]这个义素的变元才有资格充当施事,而具有[+器物]这个义素的变元则只能充当受事。

述谓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如上面所举的各例就都是简单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这里所谓的“相对独立”是指复合述谓结构中的若干述谓结构之间不存在谓词和变元的关系。例如:

①河水很深,水流又急。

②因为雨大大,我们只好取消了原定的计划。

③我去买东西。

例①由“河水很深”和“水流急”两个述谓结构组成,两个述谓结构之间是并列关系;例②

由“雨太大”和“我们只好取消原定的计划’,两个述谓结构组成,两个述谓结构之间是因果关系。例③由“我去”和“(我)买东西”两个述谓结构组成,后一个述谓结构是前一个述谓结构的目的。

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他渭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以从属述谓结构作为变元的述谓结构是“主要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受主要述谓结构谓词的支配。从句法结构上看,充当主语或宾语的述谓结构都是从属述谓结构。例如:

①我希望你去。

②我希望去。

③你去比较好!

例①中“你去”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作谓词“希望’’的变元;例②中“(我)去”也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作谓词“希望”的变元;例③中“你去”也是一个从属述谓结构,作谓词“好”的变元。

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从句法结构上看,充当定语的述谓结构都是降级述谓结构。例如:

①小李正在看我昨天送给他的小说。

②那个头发斑白的人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例①中“我昨天送给他”是一个述谓结构,充当变元“小说”的限定成分,因而是一个降级述谓结构;例②中“头发斑白”是一个述谓结构,充当变元“人”的限定成分,因而也是一个降级述谓结构。如果说从属述谓结构是从述谓结构下降到变元的地位,那么降级述谓结构则更是下降到了变元特征的地位。换句话说,降级述谓结构虽然具有述谓结构的结构特点,但它的作用却相当于变元的一个语义特征,因而降级述谓结构又被称作“特征化了的述谓结构”。

2.语义指向

句子的语义结构还包括“语义指向”的内容。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比如“我吃饱了”是说“我吃,我饱了”,“饱”在语义上指向施事“我”;“我吃光了盘子里的菜”是说“我吃,盘子里的菜光了”,“光”在语义上指向受事“盘子里的菜”;“我吃完了”是说“吃的动作完结了”,“完’’在语义上指向动词“吃”。从上面的举例中不难看出,句子中某个成分的语义指向可以同句法结构关系一致,如“我吃完了”中的“完”,在句法结构关系上是动词“吃”的补语,在语义指向上也指向“吃”;但是语义指向也可能同句法结构关系不一致,如“我吃饱了”中的“饱”,在句法结构关系上虽然也是动词“吃”的补语,在语义指向上却指向施事“我”,“我吃光了盘子里的菜”中的“光”虽然也是动词“吃”的补语,在语义指向上却指向受事“盘子里的菜”。有时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还可以指向句中未出现的成分,比如“老王被客客气气地请进了会议室”,“客客气气地”虽然是动词“请”的状语,但在语义上却指向句中未出现的“请”的施事。这种语义指向和句法结构关系不一致的现象在语言中是常见的。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副词也存在这种现象。例如,“那种点心他们都吃了”,其中的副词“都”表示在它限定的范围内的诸多对象,无一例外地具有某种属性或行为。从句法结构关系上看,“都”是修饰限定谓语动词“吃”的状语,但从语义指向上看,它既可以指向“那种点心”,意思是“那种点心都被他们吃了”;也可以指向“他们”,意思是“他们都吃了那种点心”。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介词也有这种现象:例如,“他在黑板上写字”,其中介词词组“在黑板上”是状语,语义上却指向宾语“字”,是说“字在黑板上”;“他在飞机上看海”,其中介词词组“在飞机上”也是状语,语义上却指向主语“他”,是说“他在飞机上”。出现在句子中的人称代词也可以有多种语义指向。例如,“小王知道你喜欢他”,

其中的“他”既可以指主语“小王”,也可以指“小王”以外的另一个人。

三、蕴含和预设

句义之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关系,“蕴含”和“预设”就是句义之间的两种重要的关系。

1.蕴含

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蕴含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甲→乙。比如:

①他买了一篮子萝卜→他买了一篮子蔬菜

②他踢了小张的腿→他踢了小张

蕴含关系一般都发生在有上下位关系或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句义之间,如例①中的“蔬菜”和“萝卜”有上下位关系,例②中的“小张”和“小张的腿”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比如“萝卜”是“蔬菜”的下位概念,因此从“他买了一篮子萝卜”可以推知“他买了一篮子蔬菜”,而从“他买了一篮子蔬菜”无法推知“他买了一篮子萝卜”。“小张的腿”是局部概念,“小张”是整体概念,因此从“他踢了小张的腿”可以推知“他踢了小张”,而从“他踢了小张”无法推知“他踢了小张的腿”。但如果上位词语或表示整体的词语是周遍性的,即强调所述之事涉及某类事物的全体成员或某一整体的所有部分,则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比如:

③什么笔他都有→他有钢笔

④那棵白菜全烂了→白菜心烂了

例③中“笔”是“钢笔”的上位概念,但由于“什么笔”说的是所有种类的笔,因此从“什么笔他都有”可以推知“他有钢笔”,而从“他有钢笔”无法推知“什么笔他都有”。例④中“白菜”是整体概念,但由于“全烂了”强调的是“白菜”的所有部分,因此从“那棵白菜全烂了”可以推知“白菜心烂了”,而从“白菜心烂了”无法推知“那棵白菜全烂了”。

语义学研究的蕴含关系是指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蕴含关系,这种蕴含要素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下面的蕴含关系都不是语义学中的蕴含关系:

⑤今天是端午节→今天吃棕子

⑥今天是8月31日→明天中小学开学

要理解例⑤中的蕴含关系就必须先具备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汉民族文化知识,要理解例⑥中的蕴含关系就必须先知道我国中小学放暑假的惯例,这两例蕴含关系都不能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

一个句子的蕴含往往不止一个,其原因,一是上下位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上位之上可能还有上位,下位之下可能还有下位,这样蕴含就可以形成一个序列,比如:

⑦他有汽车→他有车→他有交通工具

二是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句子构成蕴含关系,比如:

⑧那个日本学生送给他一支钢笔→那个日本学生送给他一支笔

那个日本学生送给他一支钢笔→那个日本人送给他一支钢笔

由于一个句子的意义通过蕴含关系可以同若干句义联系在一起,并使这些句义成为这个句子潜在的意义,因此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一个具体句子的意义可以看作是一组命题。

蕴含关系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句义构成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说明句义之间的其他关系。如果两个句义互相蕴含,它们之间就是同义关系。比如:

⑨苏洵是苏轼的父亲←→苏轼是苏洵的儿子

⑩图书馆在教学楼的北边←→教学楼在图书馆的南边

如果两个句义互相以对方的否定命题为蕴含,它们之间就是矛盾关系。比如:

需要的句子篇七
《记叙文中句子的作用》

分析句子在文中作用

分析一句话(一段话)大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为下文作铺垫;(4)总领全文。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第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就起到了开篇点题、引起下文的作用。

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既照应了上文中叔叔来信的内容,也为下文写叔叔沦为乞丐埋下了伏笔。

句子在结尾中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3)点明、深化中心

如朱自清的《背影》结尾句“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照应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

一般分析句子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结尾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既与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相呼应,也表现出“我”从悲痛中走了出来,要乐观向上的面对新的生活这一中心。

出题形式:某一情节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题方法:这样的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回答:内容上和结构上。内容上:看所给句子从字面看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什么。结构上的作用则需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而定,在开头就可能是开篇点题、总括全文、交代背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等;在文章中间可能是承上启下,在结尾处可能是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呼应全文等。

迷雾灯塔之光

(1)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明天是圣诞节的...

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觉得不到圣诞的氛围,也许是由于没有下雪。但科林晓得还有另外一个缘由使他发生了这种觉得,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缘由。

(2)他看着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3)"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来给你。"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失掉它,我保证。"

(4)但如今曾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亮堂的灯塔之光曾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

(5)科林推开家门。"科林,我们需求泥炭来生火。"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曾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工夫了。"

(6)"我不太关怀点亮蜡烛的事,妈妈。"科林答复母亲。"是,我也不想关怀。"母亲答道,"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安全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便在最伤心的时分。我晓得如今家里充溢了悲伤,但亮堂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生疏人关闭。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假如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科林点摇头,走出了家门。

(7)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离开山上。谁会关怀一根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分才干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

(8)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吻。突然,他的脑袋灵光一闪。"对,就这样。"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抵达灯塔,科林用力地敲门。

(9)看守人达非先生翻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老人?你吓了我一大跳。要晓得,安全夜就要来临了。"

(10)"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道,"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

(11)"嗯,用电池,但它们如今曾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

(12)"不,我的意思是,在运用电池这种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

(13)"用汽油灯。这盏灯如今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如今没有汽油,孩子。"

(14)"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愚笨的办法。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往年大家都没什么钱„„"

(15)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曾经跑出很远。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

(16)这时,简直每一家都曾经点亮了蜡烛。在安全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生疏人会遭到欢送,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失掉满足。科林放慢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

(17)"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显露出的房子。

(18)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用力地敲门。(19)看到煤油,达非先生十分诧异,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熄灭一个1小时。"

(20)"我会带很多煤油来,工夫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

(21)三个多小时后,科林曾经搜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分,灯塔上忽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分散开来。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似乎在呼唤者迷航的人回家。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

(22)科林回到家时曾经很晚了。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

(23)"哦,妈妈。我曾经点亮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机密,我还不能通知你。但它确实是一根很大的蜡烛。"

(24)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忽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船!船回来了!"

(25)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26)曙光从窗口射出去。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冉冉驶进码头。

(27)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湿润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晚上。

1.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4分)

2.请你剖析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慢腾腾"的表达效果。(3分)

3.为重新点亮灯塔,科林做了那些事?(3分)

4.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似乎在呼唤者迷航的人回家.

5.阅读选文后,请扼要概括科林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至多答出三点)(3分)

6.选文最初一段在内容上和构造上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灯塔再次亮起的火光,也指人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

2.写出了科林心事重重,或答 担忧父亲。

3.询问达非重新点亮灯塔的办法;失掉答案后,挨家挨户搜集煤油;不时地向灯塔运送煤油;

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办法(或答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光照向大海的深处,给大海上迷航的船只指明方向。

5.聪明、懂事、无能、有主意、做事固执、武断、关怀亲人、爱父亲。

6.结构上,照应结尾;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经过本人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协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

布 鞋

厉彦林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阕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阕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阕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人民日报》2009年4月25日,有改动)

17.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问忆,表达了对 之情。(3分)

18.请从第③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9.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2分)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20.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卜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3分)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

21.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17.①布鞋;②母亲为我做布鞋往事(或“布鞋”“母亲为我做的布鞋”);③母亲的怀念、感激。(每空1分,共3分)

18.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2分)

19.勤劳(舍得吃苦)、细心、认真、关爱(疼爱、爱护)孩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20.这一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表现了我对母亲关爱的感激之情,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布鞋。或:“深感母亲做鞋的艰辛,深感布鞋的珍贵”。或:“表现下对母亲的惦记(惦念、怀念、想念、依恋)之情”。(3分)

21.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决心,使文章主旨进一步升华。如果删去此段,则收不到上述效果。(如果仅答“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点明主旨”给2分)(3分)

大地的语言(节选) 阿来

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

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10.从文中描写的内容看,作者视野中的土地有着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作者以怎样的内心感受?(4分)

1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①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②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12.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4分) ....

①这些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②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13. 文章最后一段“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联系第4段所写内容看,这句话“让人心安”一词在内容表达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内容:

结构:

14.认真阅读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本文作者曾说过:“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和城市”,人们也“不能早餐吃风险投资,中午吃对冲资金,晚间配上红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产”。但现实是,目前全球的城市化进程正日益加快。当然我们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发展就难免会有损失和牺牲。请联系现实,谈谈阅读本文后的看法。(5分)

大地的语言(节选) 阿来

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

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10.从文中描写的内容看,作者视野中的土地有着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作者以怎样的内心感受?(4分)

1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①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②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12.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4分) ....

①这些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②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13. 文章最后一段“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联系第4段所写内容看,这句话“让人心安”一词在内容表达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内容:

需要的句子篇八
《按要求修改句子练习》

句子练习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2、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_____________ 3、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________________。 雨从早到晚哗哗哗哗地下个不停。______________。 4、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那些来南京的客人都很热情。___

_____________。 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__________________。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把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姆握着珊迪的手说:“我会永远照

顾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写句子。

1、例: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夜空的繁星,仿佛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例: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的句子篇九
《重要的句子》

高考解读文学作品阅读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莫有童 2010.2.20

“重要的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考查的重点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种是有些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相对来说,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在文学作品阅读试题中比较少,主要是内涵丰富的句子。细分一下,又有以下几种:

1、关键句:指的是那些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深化、揭示文段主旨或标示文章脉络层次的“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

2、修辞句:指的是那些表达比较生动形象的或是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格的既精彩又难理解的句子。

3、含蓄句:指的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解答时又有利于发挥的句子。

4、哲理句:指的是文中那些含有一定的警世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理解的句子。

5、言外句:指都是那些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了临时的意义,比较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有多种情况,备考复习中我们最好各种题型都熟悉一下。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题型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

1、辐射法——从重要词语入手辐射全句。有时候一句话的意思决定于这句话中的一两个关键词,我们注意从关键词入手解析,词透则句透。这种关键词可能是内涵丰富的词,可能是运用了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词,还可能就是借代、指代词。答题时我们注意可以辨析关键词,区分类别,对症下药。

(1)对内涵丰富的关键词,我们要结合上下文乃至结合全文、联系作者的写作风格来进行解析。如北京,21: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我有时嗔怪他动作太慢。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说来,我的先生既不风流倜傥,也非有钱有势。当初吸引了我、使我心甘情愿以身相许的,正是他那些写得工整隽秀而又朴实无华的情书。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起初我奇怪他何以那样吝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的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了下去。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

文章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题干中有“深化”二字,可见最后一段是文章的表意重心。作为一篇散文,定然不是为写“书虫”而写“书虫”,作者的用心自然是要表现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即对夫妻关系、人情事理的感悟。文章结束句中最关键的词语是“审视自己”“赢得自信”,而这二者中又以后者为难点。作者“自信”什么?结合作品内容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理解:①对于择偶的眼光,作者是自信的;②对于夫妻感情的笃厚,作者是自信的;③在“书虫”夫君的“倾听”下,对于工作、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有价值的看法,作者是自信的……一句话,作者找到了给“书虫”当夫人的价值。结合作品内容,深入挖掘作者的情感底蕴,是解答本题之道。 答案:①丈夫耐心倾听而少插嘴,使妻子感受到丈夫的关怀、理解与尊重。②妻子在向丈夫的倾诉中,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2)对有象征意味的关键词,我们要“翻译”揭示出它的具体象征含义。如广东,17(2):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本题的答案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泥公鸡”的“哀鸣”象征什么?从原文段中不难知道,“泥公鸡”象征了幸存的传统民间工艺(传统文化),它在夕阳下“凄厉的哀鸣”则象征了传统民间工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濒临灭绝的哀号。第二个层面是这样描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文中写道:“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显然,这不仅是“泥公鸡”的哀鸣,也是作者的哀伤与忧虑。

答案: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代表着在冲击和破坏中一息尚存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它“张嘴大叫”的造型象征着不甘毁灭的悲啼。“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蕴含着作者对以泥公鸡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目前处境的同情和忧伤之情。

(3)对有指代等现象的关键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代入”。如江西,18:

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明确“那”指代的含义,包括存在的背景。这句中存在的背景是想像中的情景,指代的含义是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

答案: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2、抽象法——抽取形象之骨。有些句子在文中显眼独特是因为它描述得“形象”。文句描述形象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但是对真正的理解来说,必须把握作者的真实用意,抽取形象之骨是一种好方法。这形象之骨在哪里?其实就是作者的思想。理解这种重要的句子的含义就要结合作者的中心思想,结合上下文归纳,以理性的、清晰的文字解说形象的、缥缈的文句。 如湖北,17: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地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拉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气氛似的。……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运用压缩语段法,将这句话压缩一下,即为“好像羊毛里带回了田野的气氛”。这是形象的说法,我们联系文章“喜悦和欢欣”的思想,再结合上下文适当追问一下什么“气氛”,即可得出两点答案。 答案: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与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欣。

3、还原法——还原修辞“真面目”。有些重要句子之所以重要,主要在于其运用了修辞手法。理解这样的句子只需解开其修辞的“真面目”,还原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这里所谓“还原”,就是根据语句的修辞方式对其句内意和句外意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主要从句子含有的修辞格本身的特点出发来理解,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其中,含有比喻修辞格的句子是近些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理解这类句子,第一步先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说将句子中的修辞手法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如回答一个含有比喻修辞格的句子,就采用还原的办法,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基本上答案就出来了。如福建,13:

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谓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

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

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说尽此中的苦况,传出“笑”的悲剧的情调。

请谈谈你对“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一句暗喻句,本体是省略的“笑”,喻体是“降幡”,喻体的前面还有一串修饰词。解答时首先就要把“降幡”翻译成“投降的旗帜”。注意这才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把这很生动的比喻还原成真实的意思“承认失败”。“有时候,(笑)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被种种因素弄得无可奈何之后痛苦地承认自己失败的表现”也可。 答案: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再如四川,14: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瓦是童年的底片”这是一个暗喻的句子,“瓦”成了生活底片,自然记录了生活。显然,这句用这种“揭纱”法可以直接做出答案。

答案:“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4、解剖法——分点逐步阐释。有些句子的内涵十分丰富,我们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仔细逐步解剖。一般来说,是从关键词出发,单句解析,然后再综合表述。解析时注意联系中心和上下文,把句子的核心意蕴揭示出来。如辽宁,19: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

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

答案:“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2分)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2分)

短短一句话,由两个小句子构成。理解其含义,先是解剖“春的神意”,再是解剖“垂杨”的性格特征,最后两相结合,得出答案。再如四川,16: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文中第六段写道:“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

答案:“迷路”的原因:①对乡村的背弃;②被城市拒绝和抛弃。

理解这句含义其实重在一个“迷路”,而“迷路”在这儿蕴涵着两种意义,答题必须将其全部解剖出来。农村的“瓦”,到了城市,“晕头转向,无所事事”“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人的境遇。

5、比较法——围绕中心比较区别异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试题还会涉及两句间的比较。遇到这种情况更应该注意围绕中心思想来进行比较了。一般而言,同的是中心,异的是表述角度。如天津,20:

1.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2.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3.造心先得有材料。……

4.造心要有手艺。……

……

10.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11.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文中说“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又说“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说法的异同? 答案:两者强调我手造我心。前者说,造心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后者说,造心应有正确的目标且严肃认真。

这道试题的比较就是围绕共同的中心进行的。这里的“过程”与“目标态度”是不同角度的理解,正是两句话的表述侧重点。

需要的句子篇十
《句子基础知识精要》

句子基础知识精要

一、能力要求

1、要知道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

2、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能进行句式的转换,修改病句。

3、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体会出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对于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要注意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深入理解。

二、要点串讲

(一) 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例如:"春天来了。" "我们是少先队员。"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例如:"外宾们游览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例如:"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谈着。""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二)句子的类型

根据句子要表达的内容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四类:

1、陈述句:用来向别人陈述一件事,句尾用句号。 例如:我们在上小学。

2、疑问句:用来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句尾用问号。 例如:(1)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例(2)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答案就在句子中,不需要回答,叫做反问句。

3、祈使句:用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尾一般用感叹号或句号。例如:请把门关上。

4、感叹句:用来抒发强烈感情的句子,句尾一般用感叹号。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

(三)句式

句子的变化是多样的,一种句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一个意思又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句式的变化,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增强表达力。

1、“把”字句变“被”字句:

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往往能进行相互转换,而不改变意思。

2、反问句变陈述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

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3、第一人称直接叙述改为第三人称的间接转述:

两者的句式不同,标点不同,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不同,但意思是基本相同的。

4.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5、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

(1)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2)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如: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四)修饰句子 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1)比 喻。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夸 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如: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3)拟 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4)排 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5)对 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五)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1) 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

(2) 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 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3) 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4) 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 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5) 不合逻辑。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6) 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7) 形容不当。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8)误用关联词语。例如:只要多读多写,才能积累语言。 这里把关联词语的搭配弄混了,或用“只要……就”或用“只有……才”。

(六)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

句号。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42756.html

    【需要的句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