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电子商务师】
赞赏茶的诗句篇一
《歌颂西湖和龙井茶的诗句》
歌颂西湖和龙井茶的诗句
《观采茶作歌》
清·乾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宝云茶坞》
北宋·张芬
宝云楼阁入云平,宝云山茶玉碾轻。
山女采茶不归去,杏花深处是清明。
《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
苏轼
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
晓日云庵暖,春风浴殿寒。聊将试道眼,莫作两般看。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北宋·林和靖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谢龙井僧献秉中寄茶》
明朝·刘邦彦
春茗初收谷雨前,老僧分惠意勤虔,
也知顾渚无双品,须试吴山第一泉。
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诗禅,
相酬拟作长歌赠,浅薄何能继玉川?
《谢璘上人惠桂花茶》
明朝·刘士亨
金粟金芽出焙篝,鹤边小试兔丝瓯,
叶含雷信三春雨,花带天香八月秋。
味美绝胜阳羡产,神清如在广寒游,
玉川句好无才续,我欲逃禅问赵州。
《试茶》
明朝·陈眉公
龙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禅。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园。
此意偏於廉士得,之情那许俗只专。
蔡襄夙辩兰芽贵,不到兹山识不全。
《龙井试茶》
明朝·童汉臣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
《饮龙井》
明朝·孙一元
眼底闲云乱不收,偶随麋鹿入云来。
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游龙井寺》
明朝·屠隆
藕花菱叶傍轻鸥,路入南山景更幽。
赤日未消团扇暑,青萝先到寺门秋。
风前万树蝉鸣急,雨后千崖水乱流。
好士只今刘尹在,身惭玄度得同游。
《龙井茶歌》
明朝·屠隆
山通海眼蟠龙脉,神物蜿蜒此真宅;飞泉歕沫走白虹,万古灵源长不息; 琮琤时谐琴筑声,澄泓泠浸玻璃色;令人对此清心魂,一漱如饮甘露液; 吾闻龙女渗灵山,岂是如来八功德;此山秀结复产茶,谷雨霡霂抽仙芽; 香胜旃檀华严界,味同沆瀣上清家,雀舌龙团亦浪说,顾渚阳羡讵须夸; 摘来片片通灵窍,啜处冷冷馨齿牙;玉川何妨尽七盌,赵州借此演三车。 采取龙井茶,还念龙井水;文武每将火候传,调停暗合金丹理;
茶经水品雨足佳,可惜陆羽未知此;山人酒后酣氋氃,陶然万事归虚空; 一杯入口宿醒解,耳畔飒飒来松风;即此便是清凉国,谁同饮者陇西公。
《以龙井叶馈云生有诗报谢次来韵》
清朝·樊增祥
养生常毁茶,饮多苦脾冷。客来自浙西,贻我以龙井。
清诗由此出,雅耆岂能屏。点入白定瓯,绿光照衣领。
想见发汉皋,火车载而骋。珍重袭素鑞,谨严束红绠。
瀹以通济泉,如持湖亭皿。色淡意转浓,味腴香且永。
独饮复谁共,数之得八饼。惠地酒一瓦,意同粟五秉。
华清有佳人,伫此团月影。病足不下床,闭门谢朝请。
徘徊苦后甘,积渐入佳境。暖阁鸣松风,银波泻壶岭。
昨夜雪在竹,红炉热力猛。雀舌发香清,龙头得句警。
陶家冷生活,可以傲贵幸。新诗二百言,淡远出明靓。
和君白雪词,取办在俄顷。何当同夜话,煮灯紫微省。
《谢金谨斋寄龙井茶》
清朝·劳乃宣
驿使春风远寄将,开奁芬馥溢旗枪。羲皇睡足新泉熟,好伴空山薇蕨香。 我生南北本随缘,久学坡公饮食便。不道故人犹旧眼,又教乡味领花前。 乍忆龙泓共探幽,云腴霞碧嫩香浮。何时重泛西冷艇,对坐松风雪一瓯。
《龙井采茶歌》
清朝·翟瀚
西湖西去古龙井,烟云秀孕风篁岭。竹坞茶先百草生,斗奇不数龙团饼。 蛰雷一夜展旗枪,东风吹送兰芽香。火前社后辨迟早,沿缘林樾争携筐。 摘来片片含生翠,薰篝拣焙养清气。箬奁开处足芬芳,鼻观微参渴先避。 竹符调水走金沙,井汲云根静试共。蚯蚓窍鸣火初活,落落旋听蟹爪爬。 蒙顶嫌寒顾渚瘠,六安阳羡殊标格。三篇好补季疵经,七碗试听玉川说。 懿兹芳茗记高岑,辨才玉局曾幽寻。湖山佳景此第一,宸章璀璨映华林。 茶坡近辟卷阿里,更谁妄肆中郎毁。谨将土物志钱塘,顾比瑶琛纳包匦。
《虎跑泉次东坡韵》
清朝·邹方锷
石林深处暗闻香,草榻茶烟客思凉。松沥满山云满坞,野梅初绽日初长。 偶携○尘逢禅侣,坐听寒钟出上方。廿载风尘怜世味,一瓢应许荐新尝。 出谷泉声带松香,阴森石○拂衣凉。云藏古寺鲸灯静,昼掩空山鹤梦长。 闲凭绳床参密谛,行提药笼试新方。露芽细摘风篁岭,截玉倾瓯取次尝。 (客到,寺僧辄供龙井茶)
《圣几饷龙井新茗一器》
清朝·厉鹗
松风出竹炉,梦成水火战;新芽适开封,昏睡不待遣;
为子手瀹尝,三嗅复三咽;中有参寥禅,风味得正见
《谢龙井僧寄茶》
清朝·刘瑛
春茗初收谷雨前,老僧分惠意殷虔。也知顾渚无双品,烦试吴山第一泉。 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谈禅。相酬拟作长歌赠,浅薄何能继玉川。
《龙井试茶》
清朝·王寅
昔尝顾渚茗,凿得金沙泉。旧游怀莫置,幽事复依然。
绿染龙波上,香搴谷雨前。况于山寺里,藉此可谈禅。
《龙井茶歌》
清朝·于若瀛
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汩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 柱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瓶试取熟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 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山岂惧涸金沙。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 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列浮瓯面。 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
赞赏茶的诗句篇二
《武夷茶的诗词欣赏》
茶叶知识
武夷茶的诗词欣赏 0128 10:45:49
和钱安道惠寄建茶
【宋】苏轼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森然可学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记龙团
【宋】苏辙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
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
【宋】梅尧臣
春芽碾白膏,夜火焙紫饼。
价与黄金齐,包开青箬整。
碾为玉色尘,远汲芦底井。
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
咏茶
【宋】丁谓
建水正寒清,茶民已夙兴。
萌芽生社雨,采掇带春水。
More:
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
烦襟时一啜,宁羡酒如渑?
试茶 英德茶叶网More:das2asd
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
雪冻作成花,云闭未垂缕。
愿尔池中波,去作人世雨。
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宋】杨万里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紫薇仙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
京尘满神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汉鼎难调要公理,策勋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传衲子。
水调歌头〃咏茶
【宋】白玉蟾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未来;
放下兔毫瓯子,味道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茶灶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兔毫 建水 隆兴 青州从事
茶文化阅读——潮汕茶文化江南六记之家山问茶
关于茶语的一些学问
到禅门吃茶去
上草下木人在中
茶禅之红尘之外有茶香
一道茶情更是一道人生
一杯清茗,十年尘梦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古通今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活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那时皇家的认可。
关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煎点”典礼,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贫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疲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幽香暖和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关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
总而言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行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长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逐个结识它们。
公元前53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尔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古通今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活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那时皇家的认可。
关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煎点”典礼,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贫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疲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幽香暖和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关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
总而言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行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长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逐个结识它们。
公元前53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尔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蒙山甘露寺祖
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古通今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活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行开来的茶道得到那时皇家的认可。
关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煎点”典礼,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贫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疲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幽香暖和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关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
总而言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行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长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逐个结识它们。
公元前53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尔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昌盛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互相融合。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严肃庄严的典礼感,这
赞赏茶的诗句篇三
《漫谈古代诗歌中的茶文化论文》
2009至2010学年第2学期公选课《酒茶文化》课程论文
漫谈古代诗歌中的茶文化
内容提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中,咏茶诗词数量丰富,体彩多样,诗歌与茶
文化似乎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种种情缘。茶与饮茶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阅读相关文论和观看相关视频后,试图从几位文人中找寻诗歌和茶文化的契合点。
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而诗歌与茶文化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似乎结下了千年不解之缘,在历朝历代的诗歌中,不乏迁客骚人以茶为主题所创作的诗歌千古流芳,诗歌与茶文化两者之间似乎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结。何解?本文试图主要从宋代文人们与词的结缘,浅析其中缘由。
一、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中国作为茶的故乡,有关茶的故事自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由于茶富有大自然美,具有提神益思的功能,饮茶使人心旷神怡,产生对人情美的联想,因而自古就成为诗歌吟咏的对象。
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集《诗经》里面,就有不少介绍与茶有关的诗句,如《诗经·谷风》里面就出现“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等名句;而在赞美茶的诗词中,首推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赋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已包括茶叶自生长至饮用的全部过程。《茶赋》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第一次写到植茶规模,第一次写到秋茶的采掇,第一次写到陶瓷的宜茶,第一次写到茶汤特点的诗歌作品。这四个第一,足以奠定《茶赋》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在此之后,茶文化成为了诗作中常见的题材,关于茶的诗歌不断涌现经久不衰。
二、唐宋与茶结缘的文人
唐宋时期是我国诗词高度繁荣的盛世,唐代的文人几乎无一不是诗人。此
时适逢陆羽《茶经》问世,饮茶之风更炽,茶与诗词,两相推波助澜,咏茶诗词大批涌现,出现大批好诗名句;此时饮茶成为一种高雅的风尚,也成为陶冶情操和友谊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以茶为主题的诗词风靡一时。
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等著名诗人都有无数富有哲理的茶诗留世。
李白在得到玉泉寺为僧的侄儿赠予的一种名为“神仙掌”的茶后写道:“常闻玉泉山,岩穴多乳窟,仙鼠(白色的蝙蝠)白如鸦,倒悬深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这首诗把茶的保健作用描写成了一个神话。
杜甫的诗中更是把茶与其生活的紧密联系一览无余的表现出来,其诗云:“落日平台上,东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诗人把他同友人品茶时心情之愉悦,环境之幽美,写得如同一幅高雅清逸的《品茗图》。
流传下来“茶诗”最多的诗人应数白居易,他留世的茶诗有50多首。其中,不乏体现茶在诗人心中地位的作品。白居易在他的《食后》中云:“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诗中写出了他食后睡起,手持茶碗,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情趣,充分的体现出了茶在诗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白居易曾在庐山结草堂而居,过着"架岩结茅屋,断壑开茶园"的隐居生活,使他成为对茶叶生产、采制、煎煮与鉴别样样精通的行家,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说:“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如此可见诗人自称是鉴别茶叶行家是当之无愧的,从而也体现出了茶与诗人的生活的紧密联系。
谈及茶与古代诗人之间的情缘,其中不得不提及的一个诗人就是卢仝了。他借茶抒怀,是把饮茶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的代表人物,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后人称的《七碗茶歌》极富哲理性。诗人在抒发了品尝到友人赠予的“天子未饮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阳羡茶》的喜悦心情之后,咏唱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飞往”。卢仝诗作未几,在唐代名声不大,但他的这首《七碗茶歌》却为历代爱茶的诗人广为传颂,因此,也使他与《茶
经》闻名的茶圣陆羽齐名。
到了宋代,文人学士烹泉煮茗,竞相吟咏,有关茶的诗歌也大量涌现,晏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都留下了不少关于茶的妙句和逸闻趣事。词,这种当时新兴的文学形式,也为茶文化提供了更多样的表现方式。黄庭坚与苏轼、张洵、晁补之等聚在一起,常以精制的双井茶馈赠诸友,友人亦常和诗赞赏,扬名“双井茶”。苏轼有一首《西江月》的词云:“尤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连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词中对双井茶叶和谷帘泉水作了尽情的赞美,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词人对茶的钟爱之情。
茶道大师王安石在他的诗作《寄茶与平甫》中写道“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谩煎”,他不忘谆谆嘱咐其弟煎、品贡茶的要领,独自品饮宜小口慢饮。可见王安石其实也是个品茶专家。就像李清照,我们知道她写了很多关于酒的词,同时她也喜欢饮茶。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喜欢在饭后间隙,一边饮茶, 边考记忆,给后人留下了“饮茶助学”的佳话,亦为茶事添了风韵。
三、茶折射文人的淡雅之态
为什么古人们与茶如此结缘呢?其实我们的古人们很早就注意到饮茶的生理调节功能了。用今人的研究,茶含有11大类共350多种化学成分,既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又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古人们向往的“清静、恬淡”的生活方式很是契合,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所以,品茶不仅是为了使人得到物质的满足,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姿态。所以饮茶之词的文化意蕴,更大的意义在于表达人们的一种生活情趣和理想,这也许是我们诗词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赞赏茶的诗句篇四
《平水日铸茶——日铸茶诗咏撷英》
日铸茶诗咏撷英
日铸茶是绍兴茶叶名品,因主产于平水日铸岭而得名。该茶在唐代陆羽著的《茶经》中已被评为“珍贵仙茗”,此后盛名不衰,被誉为“两浙之茶,日铸第一”、“江南第一”、“遂开千古茶饮之宗”,等等。历代文人雅士,不仅酷爱品饮,而且还吟诗赞赏,我国古代咏茶诗苑中也因此有了独特的日铸茶诗。
北宋时,日铸茶在京师已作为达官贵人间的馈赠礼物。这从诗人晁补之的《陆元钧宰寄日注茶》诗中可以看出:“我昔不知风雅颂,草木独遗茶比讽。„„ 老夫病渴手自煎,嗜好悠悠亦从众。更烦小陆分日注,密封细字蛮奴送。枪旗却忆采撷初,雪花似是云溪动。更期遗我但敲门,玉川无复周公梦。” 日注茶即日铸茶。年老病渴,喜收名茶,自煎自品,内心悠悠,诗写出了收到友人所寄日铸茶后的兴奋心情。
北宋文学家苏辙一生嗜茶,茶诗茶文甚多,他写过一首《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的诗:“君家日铸山前住,冬后茶芽麦粒粗。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溪山去眼尘生面,簿领埋头汗匝肤。一啜更能分幕府,定应知我俗人无。”前四句写韩文所赠的日铸茶特色,后四句写饮服后的感受,这是一首颂扬、赞美日铸茶的好诗。
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茶诗情结,是历代诗人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他一生中所作的咏茶诗多达三百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的茶诗,对江南茶叶裁香剪味,对产于故乡的日铸茶尤其青睐。他的《报国灵泉饮茶》诗云:“我是江南桑苎翁,汲泉亲品故园茶。只因碧缶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此诗写品泉煮日铸茶情景,诗中“苍鹰爪”、“故园茶”,均指绍兴日铸茶。他不吝文字为日铸茶叫好,认为只有名泉才配冲泡名茶:“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他把日铸茶与书法神品《兰亭集序》相比,经常细细体味饮茶之乐:“嫩白半瓯尝日铸﹐硬黄一卷学兰亭”,“汲泉煮日铸,舌本方味永”。陆游对日铸茶的热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某一日,南宋诗人曾几收到了侄子曾述送来的日铸茶,十分高兴,并写诗记述、表达自己内心的快乐。其《述侄饷日铸茶》诗这样写道:“宝自不乏钅,,夸山芽安可无?子能来日注,我得具风炉。夏木啭黄鸟,僧窗行白驹。谈多唤坐睡,此味征时须。”首联写欣喜之情,颔联写开始煎茶,颈联写夏日风光,尾联写品茗提神。全诗流畅自然,喜悦、感激之情流露无遗。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也非常喜爱日铸茶,他的《又乞日铸茶》诗云:“夜月成团日铸茶,曾思湖上拨琵琶。肯分数片莲翁否?待看西陵白耦华。”诗回忆了他当年在西湖游览时听歌女弹琵琶品茗的往事,如今又乞得日铸茶,可称欣慰极了。
清乾隆时绍兴柯桥诗人吴泰昌写有《乡物十咏》组诗,其中一首为《日铸茶》:“越茗饶佳品,名输此地传。根芽孤岭上,采焙早春前。馀味回云雾,清芬试水泉。幸辞团饼贡,风韵最自然。”诗描写了日铸茶的产地、采摘季节、茶之质地等,最后一句“风韵最自然”,可谓是对日铸茶韵味的最好概括。
《诸暨诗英》卷55中刊有清乾隆时枫桥诗人陈芝图的《日铸茶歌》:“越山东来山轮囷,连延委属如崩云。层岩合沓孕元气,刚气不到常氤氲。露芽春早茁青玉,细蘖未舒香在腹。探取头纲点雪瓯,玉乳初融泛轻绿。杜鹃啼彻春苍苍,山家踏雾争春香。土灶宵红蒸焙热,廉檐蹙缩纷相将。娇婴十五提筐语,陇头生怕飞梅雨。红藤碍路不妨行,撩鬓拢钗入山去。山中格格闻娇鸟,心识陌路踏春好,却怜芳意不多时,明日将同道旁草。”这首诗歌以转韵五次为五个层次,分述产地、特色、采摘、制茶及采茶少女的内心活动,是日铸茶赞歌中较长且较好的一首。
( 绍兴县科协 娄国忠 )
赞赏茶的诗句篇五
《茶道诗赏析》
赏茶 鉴壶 品梦
——娄德平《茶道》诗赏析
徐景洲
茶与诗历来有缘,古往今来以茶入诗者多多,娄德平先生的短诗《茶道》即是咏茶诗中不可多得的妙品。
茶道
饮尽晨露,
喝断晚霞。
老壶内----
又放进星星一把。
手不离壶,
摸一摸乾坤有多大,
口不离茶,
问一问岁月谁点化。
品梦里----
心空意无涯,
清气袅袅通天道,
笑流水漂去多少浮华。
品茶有道,道在何方?诗人独出机杼,以三节小诗,营构出赏茶、
鉴壶、品梦的茶道三步曲。由实而虚,由内而外,由近而远,由物而心,尺幅之间见匠意,将精巧构思融博大视野与微观视界于一炉。蹊径独辟展示迷人茶世界,形神兼备描摹醉人茶梦境,探幽抉微烛照深邃茶哲理。能以不足百字,道出品茶至境,是诗直如茶中极品,自有把玩品味不尽之魅力。
首节诗以时为序,抒发诗人与茶朝夕相伴开怀畅饮之豪情。 晨起即饮,不饮则已,要饮就要尽兴。但诗人从茶里“饮尽”的却又不是“茶”,而是“晨露”。“饮尽”是豪饮之态,“晨露”则是一日之际在于晨的天地精华所在——诗人一杯清茶在手,或临窗,或漫步,沐浴着绚丽朝晖,一饮而尽时,与茶水相随的还有裹挟着晨露的芬芳清冽,怎能不令人通体舒泰而神旺?晚间饮茶则是要“喝断晚霞”,方得品茶之道。晨露伶珑剔透,晶莹珍奇,宜细“饮”而尽之,不可遗弃点滴。晚霞满天,壮观豪迈,若想尽收眼底,收纳于胸,又非一个“喝”字了得?又非一个“断”字了得?满天彩霞映清茗,一览无余,一喝而断,又是何等豪气!何等胸襟!何等气派!但诗人纵是晨“饮”露而夕“喝”霞,也还不足以畅叙诗人纵览天地精华,一壶茶容乾坤的豪放情怀,于是在饮尽晨露与晚霞的一壶老茶里,“又放进星星一把”。“星星”象征“夜”饮。由晨露而晚霞,由晚霞而星星,早、晚、夜,一日三时,尽在茶中,是终日以茶为伴,与茶相依为命的茶痴写照,故能得其茶中三味。“放进”一词是想象天外奇语,星星如何放得进小小茶壶中?是想象,是意象,是精神,是气魄。而满天星星,又只放进小小“一把”,既恰切茶壶之小,天象之大,又
以有限写无恨,反而更能开掘出壶小天地大,壶中有日月的品茶之道。
其实,诗人看似写壶,实际是在抒写自我。年过七旬的诗人又何尝不是一把容纳日月星辰与天地精华的老茶壶呢?但自喻自况的,又不仅是自我的人生况味与体验,这里的饮者,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每一个人,又何尝不该是容纳日月精华的一把茶壶?面对浩瀚无垠的星海,诗人只将“一把星星”纳入壶中,而不是像晨露一样“饮尽”,也不像晚霞一样“喝断”,意象由极大而极小,由无限而有限,由放荡不羁转而内敛自谦,能放能收,能起能伏,能屈能伸,恰是为人立世的应有品格。所谓茶道者,乃人道也。为人之道,既要有“饮尽”“喝断”晨露晚霞的宏大畅想,又要有浩海无际只取一瓢饮的达观情怀。清茶一杯,心游万仞,张弛有序,进退自如,这种自在自为的生命自由状态,恰是由品茶而来的生命全新体验。诗人品茶,一反传统细饮慢赏之经典姿态,塑顶天立地饮者形象,展饮者气势如虹阔大气魄与胸襟,是诗人所悟茶之大道也。
次节鉴壶。在诗人眼里,茶壶虽小,却是非凡意象精神的载体,壶水有限,却可孕育无限哲思妙想。诗人设笔奇崛,伸手“摸一摸”小小茶壶,却是在“摸一摸乾坤有多大”,并从中发现小小茶壶里有着包容乾坤的无限容量。而小小茶壶在诗人的品鉴下,之所以能容纳吞吐朗朗乾坤,驰骋浩瀚无垠宇宙,前提则是“手不离壶”。要在长年累月、从早到晚的不断抚摸之下,方能感悟自然宇宙之无穷奥妙,方能让小小茶壶容得进大千世界,这正是诗人能从小小茶壶中“摸”出乾坤有多大的奥妙所在,这也正是善品茗者把壶而玩的奥妙所在。
要想摸出乾坤有多大,还要“口不离茶”,把壶而饮,陶醉其中。只有真饮者,才能领悟茶滋味。正因为“口不离茶”,茶是生活,茶是世界,茶是人生,诗人才会从中生发出“问一问岁月谁点化”的天问式的无限感慨。历史风云,变幻莫测,诗人在品茶中品味历史,品味人生:芸芸众生,世事沧桑,谁来点化成败?谁来点化荣辱?谁来点化智愚?谁来点化永恒?这是由鉴壶生发出来的振聋发聩、引人深思的“岁月之问”!
“亁坤”是空间,“岁月”是时间,诗人独具慧眼与妙思,将其容纳小小茶壶中,神游无限,哲思无际,小中见大,微中见著,不仅道出品壶奥妙,更塑造出一壶在手,可领略宇宙时空博大情怀的诗者形象——不仅是深得壶奥的诗人形象,更是那些孜孜不倦追求真理、追求艺术的探索者的形象缩影。
末节写茶梦。由饮茶而鉴壶而品梦,由实而虚,神游万仞,皆发端于那壶茶。
诗人品茶而梦时“心空意无涯”。当然,饮酒也可让人“意无涯”,也都能让人思绪万千,心潮逐浪高,但酒多乱性,只能令人心醉神迷,混沌懵懂,却不能像茶一样使人“心空”——静观遐想,坐而悟道,“心空”到极处便成梦!而那由茶杯茶壶中轻轻飘起的一缕“清气袅袅”就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茶梦”。而那“清气袅袅”最后幻化成“通天道”,更是神来之笔,意境阔大神奇,引人生无限遐想。
茶梦由茶壶而出,由茶杯而起,由茶水而生,直冲云霄,直达天外,直“通天道”,何其奇妙而壮观!而这由茶悟出的“天道”即
是诗之末句“笑流水漂去多少浮华”——茶叶在沸水中漂浮、浮沉以至最后沉淀的过程与结果,不正是人世间像“流水漂去多少浮华”的形象逼真写照吗?但又有多少人能“笑”而待之?这是豁达之笑,这是悟道之笑,这是悲天悯人之笑,这是看破红尘之笑,这一笑,该能笑醒多少醉生梦死的世人!而那从壶中流出的一杯又一杯清茶,恰如一道又一道清泉,漂去浮华的茶叶,留下甘醇的本真,是为茶之道,亦是为人之道——人生如茶亦如梦,品梦,是茶道的升华。
赏茶,鉴壶,品梦,娓娓道来,见出亁坤之大,见出生命之美,见出哲思之深,这是诗人独悟之茶道,当为饮者顿开茅塞,也令阅者升华境界。
《茶道》如好茶耐品,还在于结构精致。一咏三叹,三节诗环环相扣,看似离咏茶渐远,但形远而神近,实则离茶益近,渐离其形而渐得其魂。看似放而不收,实则形放而神归,更得茶道之髓,独具匠心。
音韵谐调,可吟可唱,回环往复,节奏优美。是自由诗体,却有民歌风,却有古典词曲风致。既得诗歌传统之美质,又是诗歌传统复归与光大。
精于炼字。出语看似平淡无奇,却能化平淡为神奇,令节节有眼点,句句熠熠生辉。如首节“饮尽”之“尽”,“喝断”之“断”,星星之“一把”,都有截钉截铁顿挫抑扬之力道,又有橄榄咀嚼不尽回味无穷之劲道。次节“摸乾坤”之“摸”,看似四两之轻却有力拔山兮之壮大气概。末节“通天道”之“通”,“流水漂去”之“漂”,
赞赏茶的诗句篇六
《茶诗选》
赞赏茶的诗句篇七
《斗茶歌》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注释参考:
(1) 章岷:宋浦城人,字伯镇,天圣进士,两浙转运使,后知苏州,官终光禄卿。 从事:官名,州郡长官的僚属。
(2) 斗茶:评比茶叶品质优劣,盛行于北宋。 开:指水流动。
(3) 新雷:春天第一次打雷。
(4) 穿云:伴着云雾上山采茶。
(5) 露芽:带露茶芽。错落:交错缤纷。
(6) 嘉树:《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茶树。
(7)盈襜:采得不多,还没有装满。
(8)研膏焙乳:这里是说,怎样把茶叶研磨成粉状,怎样调制成茶汤,都有一定的制式。
(9)方中:方形茶则量取茶粉。圭分:茶匙。园中蟾:茶匙在碗中搅动茶面如蟾状。
(10)北苑:在福建建安,是龙凤贡茶的产地。
(11)雄豪:茶农或地方官。
(12)云外:山极高。首山:在
(13)中泠水:即中泠泉,天下第一泉。
(14)绿尘:绿色粉末状茶叶。
(15)翠涛:绿色茶汤。
(16)醍醐:牛奶提炼出的一种极好的酥酪。意为茶味胜过醍醐。
(17)兰芷:兰、芷以香著称。意为茶香胜过兰芷。
(18)品第:名次、等级。
(19)十目视而十手指:指斗茶时大家都在手指、目盯着。
(20)胜若登仙:斗茶胜则如同成仙。
(21)输同降将:斗茶输则如同投降的将军。
(22)石上英:产于山石之上的好茶。
(23)冥:一种瑞草。
(24)此句谓茶可清心神。
(25)此句谓茶可醒酒。
(26)茶可用来招屈原的魂。
(27)刘伶:西晋人,嗜酒。此句谓刘伶对茶则发雷霆之怒。
(28)茶星:茶界名人。
(29)商山丈人:秦末,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岁,号称商山四皓。茹:吃。此句谓商山丈人不要吃芝应该吃茶。
(30)首阳先生: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反对周武王伐,不食周粟而死。此句谓伯夷、叔齐不要采薇而食应吃茶。
(31)此句谓茶使长安酒价减低。
(32)此句谓茶使成都药市凋敝。
(33)此句谓饮茶可以使人飘然成仙,典出卢仝茶歌。
(34)此句谓茶事高尚,不要羡慕花间女郎斗草以赢得珠玑。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这两句诗几乎穿越了近千年的时空,依然是那样的鲜活和大气,可以说是武夷茶从古至今最响亮最具穿透力的宣传广告语。这两句诗正是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一诗中。
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这首茶诗大气磅礴,意境悠远,填称武夷茶诗的千古绝唱。该诗全面生动地记述了武夷斗茶的盛况,展示了浓郁的茶俗风情,并以诗意的语言对武夷茶的品饮和特征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同时溶进了诗人对武夷茶一往情深的生命意念。品读这首诗,我们仿佛回到了宋代那遥远的而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斗茶场景中„„范仲淹堪称一代大文豪,他尽管没有到过武夷山,但不影响他对武夷茶
的极尽赞美与描述,凭着丰厚的文学功力和人文积淀,凭着对武夷茶与生俱来的钟爱和感悟,一曲《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便把武夷斗茶的风情民俗舒展得淋漓尽致,武夷茶俗一幅幅生动而经典的画面,就这样定格在那一行行优美的诗句中,成为武夷茶诗中的又一座丰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载”,这两句诗几乎成了武夷茶最厚重的诠释,也是武夷茶最具穿透力的形象代言,道出了武夷茶在中国茶叶史上不可替代的至高地位。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武夷山茶叶网收集整理历代诗人咏茶诗,茶诗茶联,赞赏茶诗,送茶诗及五言茶诗:
1、唐代关于茶叶的茶叶诗句诗词汇总
2、宋代茶叶诗句诗词总汇
3、古代赞美茶的诗句,咏茶诗,茶诗茶联汇总
4、历数苏东坡精妙茶诗茶词
5、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赞赏茶的诗句篇八
《中国茶文化-用茶的源流》
赞赏茶的诗句篇九
《历代茶诗》
一 诗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归到家中,生炉煎茶。看那水沸如雪乳,蟹目生、鱼眼起;听那煮茶声,嗖嗖如松风带雨鸣,未饮便先心神俱荡,孤窗外,偶尔传来长长短短的更声。这样的一个夜,真是“禅心夜更闲,煎茶留静者”。宋朝杨万里亦给了此诗以高度评价:“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诗人以我观物,虽为我之境,然情景交融,可谓言有尽而禅意无穷。
10烘豆茶,更是待客的上品。
有古诗《烘豆》为证:“乍收豆荚已齐檐,薰豆初添火一杯。生怕点茶滋味淡,不妨稍下水晶盐。”
11"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一联古诗千古流传。九州华夏,大凡品茗者,对此联无不知晓。联中所指的蒙山,即为蜀中三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的蒙顶山,名山县也因此而得名。又有古诗云,12„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
13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序略)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楚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触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诗天。
此诗是一首咏茶名作,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
公元752年,李白与侄儿中孚禅师在金陵(今南京)栖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禅师以仙人掌茶相赠并要李白以诗作答,遂有此作。
它生动描写了仙人掌茶的独特之处。前四句写景,得天独厚,以衬序文,后入句写茶,生于石中,玉泉长流“根柯洒芳泽,采服润肌骨”好的生长环境培养了上乘的品质。最后八句写情,以抒其怀。
诗仙李白自号“酒中仙”,他的诗作中咏酒诗占一半多,颂茶的诗只有一首,而这首诗赞颂的正是峡州茶。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有一位远在三峡地区玉泉寺为僧的族侄李英(法名中孚),将玉泉寺出产的“仙人掌”茶带到金陵(南京)栖霞寺给他品尝,李白饮后诗兴勃发,挥毫写下了《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并附诗序:“……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返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中字禅师仅给李白送去数十片,可见当时玉泉仙人掌茶之稀贵;李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于茶亦可谓见多识广,唯独对玉泉仙人掌茶如此青睐,足以证明三峡地区出产茶叶品质之魅力。
14白居易的《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 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
15皎然的《访陆处士羽》
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 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 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17著名诗人郑谷游历三峡时,曾亲自品尝了峡茶,并即兴写了《峡中尝茶》一诗:“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前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菊里休夸乌嘴香,入座半瓶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18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
19清郑燮的诗句:“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20茶圣陆羽和他的朋友耿湋欢聚时所作的《连日多暇赠陆三山人》诗: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湋)
喜是樊阑者,惭非负鼎贤。 (羽)
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 (湋)
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 (羽)
闻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 (湋)
历落惊相偶,衰赢猥见怜。 (羽)
诗书闻讲诵,文雅楼兰荃。 (湋)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绿笺。 (羽)
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 (湋)
何事重香案,无端狎钓船。 (羽)
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 (湋)
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 (羽)
21午后昏然人欲眠, (唐伯虎)
清茶一口正香甜。 (祝枝山)
茶余或可添诗兴, (文征明)
好向君前唱一篇。 (周文宾)
22唐代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时,曾邀请友人月夜啜茶,与陆士修等人即兴作《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张 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李 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崔 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 (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叶 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陆士修)
23苏轼的茶回文诗有《记梦二首》。诗前有短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茶团,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写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吐碧衫。”意用飞燕吐花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
序中清楚地记载了一个大雪始晴后的一个梦境。在梦中人们以洁白的雪水烹煮小团茶,并有美丽的女子唱着动人的歌,苏轼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细细地品茶。梦中写下了回文诗。梦醒之后蒙眬间只记得起其中的一句,于是续写了两首绝句: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又可倒读出下面两首,极为别致。
其一: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五颜鸵。
其二: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24清代的黄伯权(清本着名诗人黄遵宪之侄)还创作过一首《茶壶回文诗》,其诗如下: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其诗又可回读为:
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
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25此外,清代诗人陈琼仙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27首回文诗,总标题名为《秋宵吟》,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诗,它写诗人于月下泛舟,树木与山峦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动着,诗人品茗弹琴,在竹声中诗兴颇浓。诗云: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为: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26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