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家的句子

| 电子商务师 |

【www.guakaob.com--电子商务师】

思念家的句子篇一
《思念家乡的诗句》

思念家乡的诗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1)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我喜欢与你在一起时的感觉。

2)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3) The worst way to miss someone is to be sitting right beside them knowing you can''t have them.

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过于,他近在身旁,却犹如远在天边。

4) Never frown, even when you are sad, 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o is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r smile.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5)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javascript:window.top.space_addItem(1,12736,0,80,0,0,93);

思念家的句子篇二
《思念家乡的诗句》

思念家乡的诗句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慈母吟陆游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黄鹤楼崔颢hao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栗榕20120523

思念家的句子篇三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本文由 souphp3l3 分享于2010-08-13, 免费注册 一起来分享更多文章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1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永遇乐 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于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5太常引 辛弃疾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木兰花慢 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秋暮西归途中书情

白居易

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

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

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

秋阴和曙色,万木苍苍然。

去秋偶东游,今秋始西旋。

马瘦衣裳破,别家来二年。

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

心虽非兰膏,安得不自然。

江外思乡

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琴歌二首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陈子昂

故乡今日友。

欢会坐应同。

宁知巴峡路。

辛苦石尤风。

杜牧

万里衔芦别故乡,雪飞雨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李白

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 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

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 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滞雨

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

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

归梦不宜秋。

中春登楼

刘兼

金杯不以涤愁肠,江郡芳时忆故乡。两岸烟花春富贵, 一楼风月夜凄凉。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 归去莲花归未得,白云深处有茅堂。

古今通塞莫咨嗟,谩把霜髯敌岁华。失手已惭蛇有足, 用心休为鼠无牙。九天云净方怜月,一夜风高便厌花。 独倚郡楼人不会,钓舟春浪接平沙。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思念家的句子篇四
《思念家乡的诗句》

思念家的句子篇五
《思念家乡的诗句》

思念家乡的诗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1)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我喜欢与你在一起时的感觉。

2)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3) The worst way to miss someone is to be sitting right beside them knowing you can''t have them.

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过于,他近在身旁,却犹如远在天边。

4) Never frown, even when you are sad, 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o is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r smile.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5)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javascript:window.top.space_addItem(1,12736,0,80,0,0,93);

思念家的句子篇六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

二、 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1. 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 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

佳节 重阳节 思念 兄弟 回忆 异乡

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登高远眺

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

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

1.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读chóng 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 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书中知道的,表扬学生真会读书。)那么“倍”是什么意思?(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 “逢”是“每逢”“每到”)我们还知道了是王维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了解王维。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过渡:是呀,重阳节就是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的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写的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3. 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

4.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5. 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6. 齐读古诗。

(过渡: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要学习写字了。)

四、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

2. 学习“佳” “倍” “扶” “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3.课下请同学们多读读课文,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词语,读通了课文,老师准备了一些词语,同学们有勇气接受检查吗?(出示词语:兄弟 异乡 情景 重阳 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登高远眺 )

(过渡: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原因。

二、研读第1、2小节“思乡”: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谁能把你读到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呢?只读句子也行,读完句子能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更好。

▲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谈谈读懂些什么?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多么寂寞,多么伤感,多么孤独,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以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

乡孤独冷寂的心情,下缀两个“异”更加深了那种孤独感。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指名多个学生读)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1)家家户户在欢度什么节日呢?(重阳节)

(2)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是多么热闹呀,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 欣喜若狂 欢天喜地 喜笑颜开)

(4)除了课文中写的以外,你能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呢?

(5)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想想自己孤单的一个人,触景生情,怎能不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诗句中的哪个字表示“更加”的意思?(倍)

三、研读第3小节“思亲”

1.过渡:然而,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谈体会(提示: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的?为什么高兴?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就一个重阳节去登高了吗?)

(2)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3.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思念就像一跟长长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教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

四、研读第四小节“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

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

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指多名朗读。)

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板书:忆)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齐诵古诗。)

五、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同学们,今天,我们静静地走进了诗人王维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让我们再次读好它(齐读课题)。这句话现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2.出示作业:

(1)小练笔: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请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2)收集一些思乡的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板书设计: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 客 重阳节 (华山以东的蒲州)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学反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说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灵魂,教学中,我扣住 “思亲”引导学生读文,扣住“思亲”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抓住“15岁”和“已经两年了” 引导学生感受王维年幼离家身为异乡客的那种孤独;抓“倍”这个字,引导学生从“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重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句话,扣住“更加”一词,理解“倍”字,初步感受王维无法和家长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通过“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和文中那个省略号,去感受王维无法和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将“文意”与“诗境”对应起来,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境”“妙悟”,升华内心的情感。

学完课文,我扣住“思亲”引导学生拓展,积累思乡的诗句。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张籍的《秋思》中思乡的名句,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思乡之情,最后齐读,达到情感共鸣。以一思乡主题,引出一组思乡古诗,让学生在学习一文时,认识更多的同类古诗。

思念家的句子篇七
《2015巴蜀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

巴蜀中学2015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在下列括号中填入正确的汉字。(4分)

(1)啰嗦的语言,漫长而沉闷的剧情,过多的旁白使得这个剧本显得rǒng( )杂,毫无生气。

(2)坦荡为人,光明磊落,这是君子风度,jiǎo( )揉造作,无病呻吟,这是庸人自扰。

(3)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明风qīng( )的夏夜就这样让人心平气和地进入梦乡。

(4)围绕初三是否参加今年的艺术节这一问题,老师们众说纷纭,莫zhōng( )一是。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惩罚(chéng) 拮据(jù) 断壁残垣(yuán) 相形见绌(chù) ....

B.襁褓(qiáng) 酝酿(niàng) 唾手可得(tuò) 骇人听闻(hài) ....

C.讪笑(shàn) 休憩(qì) 越俎代庖 (páo) 鳞次栉比(zhì) ....

D.慰藉(jiè) 狡黠(xiá) 锲而不舍(qì) 顶礼膜拜(mó)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正在热播的央视专题栏目“大国工匠”,细数里面的钳工、电焊工、种粮大户„„他们都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出了巨大的成就,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 ....

B.重庆的天就像娃娃的脸,刚刚还艳阳高照,瞬间就变得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使得正在露天表演的舞蹈节目戛然而止。 ....

C.这个盆景的设计和布局模仿了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它是苏州园林的缩影,具体..而微。 ..

D. 横穿马路是一种危险的行为,稍有不慎,便险象迭生,后果不堪设想! ....

4.下面四句话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3分) .

A.她垂下眼睛,是那种被打败的神情,两手交握,放在膝上,像个听话的小学生。

B.奶奶手背上的皮,抓起来一大把,是一层极薄的人皮,满是皱纹,像蛇蜕掉弃置的干皮。

C.从那个小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像一下子长上了翅膀,在大街上快乐地奔跑起来。

D.他刚毅而沉稳,又宽容而细心,总是像长兄一样关心我、帮助我,引领我成长。

5.根据语境,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 ,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 ,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 ,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

沌无涯。

①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②唱入软溶溶的春泥

③从荒村唱入篱落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6. 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中加点词的用法,自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要求:体现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得选用示例中加点词语)(3分)

示例1:喝了几天酒,一块领略了几天好山好水,兄弟了几天。 ..

示例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7.综合性学习(11分)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关于“家风”的系列街头采访,将传统家教从私人平台放大到整个社会,引起了积极反响。请你参与下列关于“家风”的系列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材料探究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概括总结出什么是“家风”,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家风是风气、是风格、是风尚。家风是在家人的耳濡目染、言谈举止、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一种家庭文化。它是一种由父母(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规范和作风。家风有着强大的力量,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的家风一旦形成将会代代相传,铭刻于每个家族成员的心中。

(2)下面是几位名人的家风对联,请你任选一则阐明其家风的核心内容。(2分)

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郭沫若)

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郑板桥)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林则徐)

(3)你所在的社区准备开展“优秀家风代代传”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3分)

活动需要一名学生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居委会韩主任推荐自己。

(4)社区为家风优良的家庭授匾,你的家庭入选了,请你参考以下示例写出你家的家风并拟写四字匾文。(3分)

张乐乐家庭:张乐乐一家三口都是热心人。谁家水管坏了,老张随叫随到;有老人行动不便,

小张会扶上扶下;十多年来,张妈妈一直义务为小区修花剪草。

匾文:行善积德

我的家庭: 匾文: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将军角弓不得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8)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互文修辞表达戍边将士们常年戍守边疆,思念家乡彻夜难眠的诗句是: , 。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 ) (2)形貌昳丽( ) ...

(3)臣之妻私臣( ) (4)时时而间进( ) ..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本文运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从根本上反映了邹忌极度不自信。

C.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使齐国政治清明,表现出齐王是一个虚心纳谏的明君,也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有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12.本文中邹忌进谏采用了什么方法?这种进谏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油饼翻身

周海亮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0分)

(1)每次回家,母亲都会为他烙几张油饼。

(2)烙油饼需要不停地翻动——翻一个身,轻轻拍打,再翻一个身,再轻轻拍打,油饼就松了,散了,软了,又不失劲道。油饼们不大,白里透黄,一层层紧挨着,沾了翠绿的葱花。不仅油饼,还得配一碗荠菜汤。乡野的荠菜,干净,鲜美,最适做汤。水开了,鸡蛋搅得膨松,倒进去,勺子慢慢地转,慢慢地转,又拉细成丝,盛进碗里,蛋花且金且银,荠菜绿得如翠,再点一滴圆润如琥珀的香油,闻之即醉。

(3)油饼配荠菜汤,小时候的最爱。现在他长大了,城市里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回家的次数变得极少。偶尔回家,必是事业遭遇不顺,回到家,垂头丧气,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可是不管如何,母亲一定要给他烙几张油饼,烧一碗荠菜汤。油饼仍

然是儿时的滋味,香,散,软,韧,仿佛那香可以渗透全身,舒筋活血,再喝口热汤,通体舒泰,心情便好了很多。

(4)那次回家,母亲却病倒了。多年积劳成疾,母亲的病,绝非来自一朝一夕。见他回来,母亲吃力地爬起,说,给你烙几张油饼吧?他说,不用了。母亲说,知道你爱吃。他说,那也不用了,您躺下休息。他陪母亲坐了一会儿,出门,找他儿时的伙伴聊天诉苦。——他不想将他工作的难处告诉母亲,更不想让他的坏心情影响到母亲。——村子里,他只信任他那位儿时的伙伴。

(5)傍晚回来,却见母亲已经烙好了油饼,旁边,一大碗飘着香气的荠菜鸡蛋汤。看母亲,满头是汗,气喘吁吁,一手撑着椅背,一手扶住腰,却笑着,花白的头发沾在脸颊。他有些心痛,说,妈,不是说等我回来做饭吗?母亲笑笑,说,知道你只有在工作不顺利的时候才回家。你工作不顺,妈一定得给你烙油饼啊。

(6)为什么一定要烙油饼?

(7)油饼翻身啊!母亲说,吃了翻身的油饼,你就会翻个身,回城,工作就会好起来了。

(8)呵,油饼翻身。以前他听母亲这样说,以为不过是烙油饼的方法,充其量,不过是烙油饼的技巧。他真的不知道,原来,自他进城以后,每次回家,母亲给他烙的油饼里,还有着这样美好的寓意。

(9)——所以,即使母亲拖着病体,也要为他烙“翻身”的油饼。这不是迷信,这就是——母爱吧?

(10)可是,您怎么知道我工作不顺心?

(11)如果你工作得顺心,又怎么有时间回来看妈呢?母亲笑着说,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

思念家的句子篇八
《ZXXK20051292049113786》

八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作者:行云流水

亲爱的同学们:

曾无数次期待,期待着美丽的假期在一个飘雪的日子里来临; 也曾无数次渴望,渴望着年少的人生经历一次冬的蜕变! 步入八年级的寒假,我们少了一份稚气,多了一份成熟。

心存一份责任,肩担一份重任,不知从何时起,学习的天空变得不再阴霾。 站在寒假的边缘,愿老师精心备下的航船,能载着你驶向辉煌的彼岸!

学习与导航一

一 积累及运用

1.字词积累

给加点的字注音:⑴恐吓( ) ⑵强颜( ) ⑶闰月( ) ...

⑷伺候( ) ⑸安土重迁( ) ..

按拼音写出汉字:⑴亵dú ( ) ⑵阴 huì( ) ⑶怅wǎng( )

⑷xián静( ) ⑸雷霆万jūn( )

2.诗文背诵

按原文补写句子

⑴ 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⑵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⑶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⑷ 竹喧归浣女, 。(王维《山居秋暝》)

根据理解写出诗文原句

⑴《己亥杂诗》中表明龚自珍虽然辞官回乡,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每说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我们便想到《醉翁亭记》中的一句与此意思相似的话是 。

3.文学常识与名著

⑴《故乡》的作者是 ,写出小说中刻画的两个人物名称: 、 ⑵《明湖居听书》选自《 》,作者是清末小说家 。 ⑶《墨池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 ,文中关于墨池的传说与 有关。 ⑷《新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中,老舍的作品是小说《 》。

4.语文活动

⑴“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默写出体现游子怀恋故土、思念家乡的2个古诗文名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A. )

B.,( ) ⑵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家乡,名扬天下。

特产名称:

广告词: ⑶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⑷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 。

5.名句积累

⑴我想: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 ,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⑵ ,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⑶ 吾生也有涯, 。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⑷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6.语言表达

⑴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能抒发主人公欢快怡悦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能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上下文补写

随机应变

编辑:先生你的这篇文章写得太松散了。

作者:若按散文发,我同意。

编辑:但写得太杂乱了。

作者:

编辑:作品显得太幼稚。

作者:

编辑:说实在的,没有一点新意。

作者:是吗?那就按古文发吧。

二 阅读能力

㈠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该文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 。

2. 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景。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景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歌于涂 ⑵临溪而渔 ..

⑶宴酣之乐 ⑷颓然乎其间 ...

4. 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5.写出前文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相呼应的句子:

6. 有人认为,从全文看,“醉翁之意”并不仅仅“在乎山水之间”,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说理由。

㈡ 玉兰花的记忆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范围,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嘱,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现在想起来,真自觉小家子气。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竞有如此大的魁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

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情谊,真是情趣无限。

⑥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吧。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美丽感动。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⑧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哪些美好感情?请分条概括。

2.选文第⑤段,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有哪些作用?

3.选文第⑥段写到“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4.请对选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任选一句加以评析。

①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②也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5.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给上面这篇文章另拟一个题目。

三 写作能力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经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颖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下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学习与导航二

一 积累及运用

1.字词积累

给加点的字注音:⑴折腰( ) ⑵殷红( ) ⑶骨骸( ) ...

⑷肖像描写( ) ⑸羽扇纶巾( ) ..

按拼音写出汉字:⑴墓zhǒng( ) ⑵禁gù( ) ⑶qì今( )

⑷cù不及防( ) ⑸相得益zhāng( )

2.诗文背诵

按原文补写句子

⑴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⑵旧时王谢堂前燕, 。(刘禹锡《乌衣巷》)

⑶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⑷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雪》)

⑸大江东去,浪淘尽,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⑹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根据理解写出诗文原句

⑴《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对家国破碎、身世飘零的感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沁园春 雪》中点明全词主旨的诗句是:

3.文学常识与名著

⑴《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 ,请你写出他的另外一首诗词题目:《 》 ⑵《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作者是 ,也请你写出他的另外一首诗词题目:《 》

⑶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有《 》、《 》、《 》。

⑷《西游记》中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唐朝的________和________,“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里的《离骚》。

4.语文活动

春节期间,是我们搜集春联、婚联的好机会,请展示你的两幅对联: , 。 , 。

⑵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你写出与龙有关的两个成语 、

思念家的句子篇九
《七下附录诗鉴赏》

一、山中杂诗(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主题‟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特色‟本诗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这一主题。句句写景,句句有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

“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主题‟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

“特色‟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 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主题‟写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于是引发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 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 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答: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滁州西涧(韦应物,唐代诗人。)

“主题‟本诗写作者春游滁州西涧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 “特色‟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答:我独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答:“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 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特色‟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无限感慨。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交代与友人相逢的季节——暮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代诗人)

“主题‟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上人返回竹林寺,抒发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

“特色‟全诗纯为写景,是诗中有画的佳作。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答: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答: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答:“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赵师秀,南宋诗人)

“主题‟本诗写诗人约朋友来做客,等到夜半也没有来,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的敲着棋子。表达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答:“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 “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答: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聊赖的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寂寞、焦躁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本诗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色)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答: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 表现出来。

十、论诗(赵翼,清初史学家)

“主题‟本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1、诗人谈论李杜的目的是什么?

答: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李白与杜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 因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从而阐明诗人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2、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仅是诗歌,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不能抱残守缺,厚古薄今,否则只能是裹足不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44809.html

    上一篇: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下一篇:续的成语

    【思念家的句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