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一不可怎么造句

| 电子商务师 |

【www.guakaob.com--电子商务师】

缺一不可怎么造句篇一
《如何造句》

造句,是目前小学生的一个重要项目。很多家长都感觉到对这个训练项目比较苦恼,要么是孩子无话可说,要么造出的句子干干巴巴,毫无看头。今天,给大家一些家庭指导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孩子们及家长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万丈高楼平地起,抓好作文就必须从造句开始。

第1招:词语理解是重点

句子是由词语构成的,一个句子是由若干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组成。因此,要想写出好句子,必须要理解自己所运用的词语,能够准确理解所要运用词语的含义,包括其词性和感情色彩,才能够更加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01.

造句这个技能在训练上,需要三个多,即:多听、多思、多模仿。多听,就是要让孩子多见识好词好句,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当然包括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让他们能够凭借大脑的“模糊识别功能,凭着语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词语的含义。当我们要求他们造句时,他们才不会感觉到陌生而无从下手。

我多次在自己的推文中告诉各位:语文书就是范本,虽然我们对目前使用的语文书还有很多诟病,但是目前我们学习的这本教材如果能够发挥其优势,恰当地发挥好它的价值,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直接的提升他们写作能力的方法。

例如:沪教版语文书第二册书中的第22课《蜘蛛织网》中的第一节:清晨,蜘蛛从身上抽出银闪闪的丝,在农庄的篱笆上织起网来。

教学时,我就充分抓住这个句子中的三个要素:谁,在哪里,干什么。这三个要素是组成一个完整句子的必要要素,缺一不可。而目前的练习题目当中,又

有些是属于按照”谁——在哪里——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来连词成句的。所以,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这三个要素构成完整句,是必要做的功课。下面写的是我在我课堂上指导孩子认识并学会如何说好一个完整句子的过程,家长朋友们可以在家里进行拓展性实践,应该会有借鉴意义。

步骤一:熟读这个句子

清晨,蜘蛛从身上抽出银闪闪的丝,在农庄的篱笆上织起网来。

步骤二:依次提问(1)句子里有”谁“?(2)它在哪里?(3)它在干什么? 经过这三个问题,孩子们明白了:谁——蜘蛛;在哪里——农庄的篱笆上;干什么——织网。

步骤三:进一步提示,蜘蛛会织网,那如果换成”蜜蜂“呢?

有孩子答:蜜蜂可以采蜜。

我问:那蜜蜂会在哪里采蜜呢?

又有孩子答:蜜蜂会在花丛里采蜜。

我提示:除了在花丛里,还可以在哪里?

孩子立刻七嘴八舌:在花园里,在公园里,在树林里……

我肯定他们的答案,并适时表扬勤于思考的孩子们。

继续提示:蜘蛛可以抽出银闪闪的丝,”银闪闪“是个形容词,是形容什么的呢? 孩子答:银闪闪是形容”丝“的。银闪闪的丝。

我肯定:对,银闪闪这个词啊,让句子变得有亮光了,你们能不能帮助小蜜蜂也让它的句子变得有亮光或者有色彩、有味道呢?

孩子们答:蜜蜂在红艳艳的花丛里采蜜。蜜蜂在黄澄澄的花丛里采蜜…… 我肯定:你们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步骤四: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

提示:如果不是蜜蜂,也不是蜘蛛,换成小朋友。你觉得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小朋友会在花园里干什么呢?

孩子们的思绪飞扬起来!(后面的训练都是遵循着前面的训练拓展开去的,我这里不再赘述。)

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ABC 微课堂

多理解词语,多积累词语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除了号召学生多读课外书,再就是好好钻研教科书了。于永正老师撰文曾写道”阅读不但能加深对学过的词语的理解,而且能够获取表达(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当然也包括造句)的素材。这就是多读书的孩子造句难不倒他的原因所在。作为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的这种功夫的训练,作为家长,也一定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根本入手,引导孩子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文本的遣词造句和精彩片段的积累,低年级孩子尤其要在对好的词语的积累上下功夫。一般来说的好词语,都是在造句中充当着华彩意义的词语,就像是一首好的曲子的高潮部分一样,缺少了好词的修饰,句子再长再含义丰富那也无异于一杯白开水一般毫无味道。

找到好的词语没有那么困难,实际上,就是读书时带着思考和一支笔就可以了。读句子时,发现哪个词语不理解,就翻开字典查一查,了解了那个词语的意思,随手写一遍,可以在书上做批注。【顺便说一下,让孩子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是非常棒的一种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方法,如果读书不带笔,就相当于燕子飞过,云彩飘过,风儿吹过一样,了然无痕。如果读书带着笔,圈圈画画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也就谙熟于心了。】

例如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4课《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有一个句子“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我抓住了“连忙”这个词,一是因为这两个字都是本课生字,需要重点学习,二是因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到这里已经发展到第二个层次了,也就是说小蝌蚪找到鲤鱼妈妈发现它不是自己的妈妈时,再次看到一个大

概符合自己妈妈特征的乌龟出现时,心里时着急的,所以才用了“连忙”,而这个词的理解对于孩子对课文的理解是有帮助的,也可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因此,我就这个词的教学给大家一点拓展词语积累的建议。

步骤一:找到带有“连忙”这个词语的句子,孩子们用直线划出。

步骤二:提示“连忙”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就是很快的意思。

我问:很快,对,是很快。小蝌蚪找了鲤鱼妈妈,发现不是自己妈妈,这次看到乌龟了,他们心急地游过去。所以速度要快。连忙就是表示速度快动作快。那你看老师也是很快很着急地走(我示范从门外快速走上讲台),那你们觉得我这里的快速走上讲台的动作还能换成什么词?

学生答:赶快,赶忙,急忙……

我肯定:太好了,咱们班的娃娃都是词汇丰富的好娃娃!

我的感悟:实际上不是孩子们不知道词语,也不是不理解词语,而是家长们没有用上恰当的方法启发孩子把积累在脑海深处的词汇调去出来使用。家长要耐心启发,并于同时拓展孩子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积累,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的理解是比单独的词对词的认识理解要容易得多的,所以,建议您平时在跟孩子在进行亲子阅读时,需要多提示孩子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并指导孩子换一个词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运用,那么我想这样日积月累的,就会这正的把书读“厚”了。

第2招:词语大串连

教学时,我常常把一些相关的词和标点进行结合,引导学生模仿文本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

例如教学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5课《两只小狮子》时,我抓住“刻苦”这个词,结合句子中的四个动词以及顿号,展开了一次说话写话训练。家长不妨也在家庭中指导孩子从一个词开始,把那个词相关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样就能够积小流汇江河了!

步骤一:读熟这个句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步骤二:这里的小狮子因为要成为真正的狮子而努力练习,那它会什么本领? 学生答:滚、扑、撕、咬。

我问:那小朋友们有啥本领吗?

一学生答: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

我肯定:嗯,本领真多。那你能像这个句子说的那样说说你的本领吗? 学生答: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

我问:那你学习了这些本领时,一定很努力,很刻苦,就像我们这篇课文里说的小狮子是一只用心练功的狮子。也可以用”用功“这个词描述哦!

学生点头,表示明白了。

我继续追问:那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努力或者刻苦说清楚呢?

学生:我会游泳、画画、写书法,真用功!

家长在家中指导孩子写话和说话(造句)时,可以用几个相关的词语引导孩子造句。例如”湖水、倒映、高山“,这三个词都在一个语境中,就可以启发孩子写”一座高山的影子倒映在湖水中“,然后家长再进一步启发,湖水是什么颜色?(碧绿)湖水是什么样子?(平静),启发孩子把这些描绘湖水的词用进句子,那么这个句子就既完整又优美了:一座高山的影子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不缺乏感受和体验的机会,缺乏的是父母总是盲目地带着孩子东游西逛的,游历的过程中,没有做一个有心人,常常在口头上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也就是每到一处,就引导孩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上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描绘所见所感。实际上如果家长做个有心人,把孩子平时游历的过程除了用相机记录下来,还应当用笔记录下来。孩子爱写,就让孩子自己写,孩

缺一不可怎么造句篇二
《语文》

(二)诗歌鉴赏步骤

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1.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缺一不可怎么造句篇三
《现代文解题方法》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大整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渲染、铺垫

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 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

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

引资料、 列图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事实论证(例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回照题目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行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古诗词阅读赏析解题方法归类

一.掌握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常识

古体诗:包括周、秦、汉魏六朝时代的诗歌及后世模拟的作品,统称“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五言七言较多,简称“五古”“七古”,还有四言、杂言等。

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也叫“今体诗”,定型于唐代。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仅有四句,且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对仗。押韵方面,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

二.了解词与曲的常识

词始于南朝,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有许多别称,常见的有“长短句”、“诗余”、“曲子词”、“乐府”等。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词的段落有专门的名称,一段叫“一片”或“一阕”。仅有单片词叫单调,单调词都是小令。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为戏剧,散曲属诗歌。散曲较近于词,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套数)两类。小令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单调的词,每支独立。

三.按表达方式给古诗词分类:

依据诗词本身的表达方式,可以把古诗词分为抒情、叙事与哲理三大类。

四.古诗词题材分类

咏史怀古、咏物、赠别、干谒诗 ,抒发爱国情操、反映民生疾苦、羁旅、归隐诗 ,

山水田园、边塞、述怀、闺怨及爱情诗等。

五.熟悉古诗词常见的主题

昔盛今衰、沧海桑田、怀古伤今、建功立业、忧国忧民、愤世嫉俗、怀才不遇、蔑视权贵、惜春悲秋、忆友怀旧、离愁别绪、眷念亲人、相知相思、寄情山水、田园情趣、亡国之恨。

六. 熟悉诗词曲艺术鉴赏常用术语:

1.意象组合 2.直抒胸臆 3.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4.正反衬托

5.渲染烘托 6.象征寄托 7.动静对映 8. 虚实相生 9.白描手

法 10.用典

11.比兴 12. 调动感觉 13. 炼字炼意

七.常见的意境

(一)慷慨悲壮 (二)雄浑苍劲 (三)雄奇瑰丽 (四)恬淡自然 (五)清净幽深

(六)高雅清幽 (七)雄浑壮观 (八)清新淡雅 (九)苍凉悲壮 (十)孤独冷寂

八.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

质朴淡雅,清新自然,通俗流畅,典雅绮丽,活泼明快,庄重严肃,诙谐风趣,含蓄凝练,委婉曲折,雄浑壮阔,愤激慷慨,激情澎湃,沉郁顿挫, 缠绵哀婉。

九.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是艺术手法,如象征、衬托、白描、渲染、铺垫、典故、情与景、虚与实、抑与扬;二是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三是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双关等。

十.高考古诗词的八个切入点

从题目切入 从注释切入 从意象切入 从题材切入 从语言切入 从细节切入 从背景切入 从尾句切入

十一..就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以下几种问答模式,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 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略)

第四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 居 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缺一不可怎么造句篇四
《中考英语作文训练技巧(1)》

中考英语作文训练技巧

英语写作是中考中检测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最重要部分。

提高中考写作水平,需要有效的训练。正确无误的造句能力和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两者缺一不可。

正确无误的造句能力

这得从初中一开始就抓起,首先可以从替换单词、扩词造句训练,做到有效积累,扩大视野,灵活运用。

如:如何修饰一个最简单、最常用的“说”?我们就可以写出许多: say something gladly(merrily excitedly sadly kindly worriedly loudly sweetly bravely confidently)

还可说say some thing in a friendly way.替换了一个副词,生动地表达了说话时的不同心情。

扩词有:play football——play foot ball in the play ground——play football in the play ground with my friends——play football in the play ground with my friends after school.对其中的动词我们还可替换成play games,play the piano„等,后面的状语都可以有相应的更换。

又如:a friend——my friend——my close friend——my close friend named Mary.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模仿着进行扩句训练。The students love life.——The studentsof Class One love enjoyable school life very much.为了避免句型的重复,我们还可以转换不同的句型,来表达同一内容。如:The dictionary is so big that it doesn’t fit in to my pocket.——The dictionary is too big to fit into my pocket.——The dictionary is not small enough to fit into my pocket.

这样训练写句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里先想好中文,然后逐字翻译的不良习惯,从而造的句子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试着用课文中所学的句型和词汇,设计一些中译英句子,虽然对初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长此以往可以有效地掌握正确的句子结构,巩固所学词汇,做到活学活用,为中考作文作好铺垫。

在《牛津》7B开始,我们针对所学的句型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真实情景,设计了许多中译英,如:

1.尽管我的爷爷奶奶已80多岁了,他们还能每天早上坚持锻炼。(although„)

2.你与其他同学不同,你总是喜欢独自一人呆在家里。(be different from)

3.去天目山参观是一件很开心的事。(It’s fun„)

4.我有个建议,把我们旧的书报杂志送给班级阅览角,这样同学们就会有更多的书可以分享。(suggestion)

5.在暴风雨中,我们最好不放风筝,因为它可能让我们触电。(because, get a electric shock)

6.新的隧道将把上海和崇明岛连接起来。(link up„with)

7.这位驾驶员从这次事故中吸取了教训。(learn a lesson)

8.我们赢了这场比赛,他们看上去很失望。(win,look)

9.你们校运会准备工作进展如何?(get on with„)

10.我们盼望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look forward to)有了扎实的组词、造句能力,要写好一篇中考作文,就如同裁缝做服装准备好了上等的面料,如果学生对中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体的格式,一般行文规律能了解掌握,那么中考作文定能获得满意的成绩。 掌握各种写作技巧

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分两步走:

考前准备

■分析类型 纵观近年中考写作题,题材一般是写人、写事、写景,日记,书信,通知,广告,便条等文体。题型基本是:命题作文,应用文写作,看图写话。

■积累素材 平时注意日常生活观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及时记录 如果平时能有心及时写下所见所闻,或有写日记的习惯,写作水平会提高更快。

动笔过程

■细心审题,细读题目中每一项提示,或观察每一幅画,弄清题意,明确中心,确定体裁。特别是对于我们看来非常熟悉的内容,更要仔细推敲,有自己独特的立意。

■根据所给的提示,按照一定的规律,如事件的先后顺序,地点的更换等内在的联系排序,分出层次。如果是看图说话,注意文在图中,意在图外,抓住每一要点,使表达的内容有条理性。

■理清篇章结构,构成短文的整体框架。

文章要素起——它是文章的主旨,或提出主题句,列出事情的要点

对主题开展叙述,讨论收——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

■有了框架,就可以收集积累的材料,用最恰当的短语、句型把你要表达的意思逐句表达出来,多用简单句和有把握的复合句。

■为了使短文有浑然一体的感觉,优秀作文少不了的是恰当采用递进、让步、转折、因果等连词。

■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是检查。

时态的前后呼应,人称与动词的变化,单词拼写,标点符号,规定字数等,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仔细检查,避免低级错误出现。

英语短文的提高,需要组词、造句语言基本能力的提高,多读文章,多加思考,就能在中考中写作取得理想的成绩。

缺一不可怎么造句篇五
《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中考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中考英语作文写作技巧,英语写作是中考中检测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最重要部分。提高中考写作水平,需要有效的训练。正确无误的造句能力和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两者缺一不可。

☆正确无误的造句能力

这得从初中一开始就抓起,首先可以从替换单词、扩词造句训练,做到有效积累,扩大视野,灵活运用。

如:如何修饰一个最简单、最常用的“说”?我们就可以写出许多:Say something gladly (merrily excitedly sadly kindly worriedly loudly sweetly timidly bravely confidently)

还可说say something in a friendly way.替换了一个副词,生动地表达了说话时的不同心情。

扩词有:play football——play football in the play ground——play football in the play ground with my friends——play football in the play ground with my friends after school.对其中的动词我们还可替换成play games,play the piano…等,后面的状语都可以有相应的更换。

又如:a friend——my friend ——my close friend——my close friend named Mary.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模仿着进行扩句训练。The students love life.——The students of Class One love enjoyable school life very much.为了避免句型的重复,我们还可以转换不同的句型,来表达同一内容。如:The dictionary is so big that it doesn’t fit into my pocket.——The dictionary is too big to fit into my pocket.——The dictionary is not small enough to fit into my pocket.

这样训练写句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里先想好中文,然后逐字翻译的不良习惯,从而造的句子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试着用课文中所学的句型和词汇,设计一些中译英句子,虽然对初中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长此以往可以有效地掌握正确的句子结构,巩固所学词汇,做到活学活用,为中考作文作好铺垫。

我们针对所学的句型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真实情景,设计了许多中译英,

如:

1.尽管我的爷爷奶奶已80多岁了,他们还能每天早上坚持锻炼。(although…) Although my grandfather and grandmother have been more than 80 years old, they insist on dong some exercise every morning.

2.你与其他同学不同,你总是喜欢独自一人呆在家里。(be different from) What you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students is that you like to stay (at) home alone.

3.去天目山参观是一件很开心的事。(It’s fun…)

It’s fun to visit the Tian Mu Mountain.

4.我有个建议,把我们旧的书报杂志送给班级阅览角,这样同学们就会有更多的书可以分享。(suggestion)

I have a suggestion that we can put our old book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in the reading corner of the class so that students will have more books to share.

5.在暴风雨中,我们最好不放风筝,因为它可能让我们触电。(because, get a electric shock)

We’d better not fly a kite because it may make us get a electric shock.

6.新的隧道将把上海和崇明岛连接起来。(link up…with)

The new channel links up Shanghai with the CHongming Island.

7.这位驾驶员从这次事故中吸取了教训。(learn a lesson)

The driver learnt a lesson from this traffic accident.

8.我们赢了这场比赛,他们看上去很失望。(win,look)

We won the game and they looked disappointment.

9.你们校运会准备工作进展如何?(get on with…)

How about your getting on with the school sports meeting?

10.我们盼望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look forward to)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Olympic Games of Beijing in the 2008.

有了扎实的组词、造句能力,要写好一篇中考作文,就如同裁缝做服装准备好了上等的面料,如果学生对中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体的格式,一般行文规律能了解掌握,那么中考作文定能获得满意的成绩。

☆掌握各种写作技巧

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分两步走:

1、考前准备

1)分析类型

纵观近年中考写作题,题材一般是写人、写事、写景,日记,书信,通知,广告,便条等文体。题型基本是:命题作文,应用文写作,看图写话。

2)积累素材

平时注意日常生活观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3)及时记录

如果平时能有心及时写下所见所闻,或有写日记的习惯,写作水平提高更快。

2、动笔过程

1)细心审题,细读题目中每一项提示,或观察每一幅画,弄清题意,明确中心,确定体裁。特别是对于我们看来非常熟悉的内容,更要仔细推敲,有自己独特的立意。

2)根据所给的提示,按照一定的规律,如事件的先后顺序,地点的更换等内在的联系排序,分出层次。如果是看图说话,注意文在图中,意在图外,抓住每一要点,使表达的内容有条理性。

3)理清篇章结构,构成短文的整体框架。

文章要素——它是文章的主旨,或提出主题句,列出事情的要点 对主题开展叙述、讨论——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

4)有了框架,就可以收集积累的材料,用最恰当的短语、句型把你要表达的意思逐句表达出来,多用简单句和有把握的复合句。

5)为了使短文有浑然一体的感觉,优秀作文少不了的是恰当采用递进、让步、转折、因果等连词。

6)学生最容易忽视的是检查。

时态的前后呼应,人称与动词的变化,单词拼写,标点符号,规定字数等,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仔细检查,避免低级错误出现。 英语短文的提高,需要组词、造句语言基本能力的提高,多读文章,多加思考,就能在中考中写作取得理想的成绩。

缺一不可怎么造句篇六
《诗歌赏析题问答技巧梳理》

诗歌赏析题问答技巧梳理: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者请赏析这首诗。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修辞手法、其它手法三大类。

1、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

②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变异型还有:

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典故抒情,即用典,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借古讽今,如: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化无情为有情,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3、其它:动静关系(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多感觉角度、反衬(乐景写哀)、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烘托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举例阐释该方法的运用。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的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凝练(语言简洁含义丰富),繁复;晦涩难懂,形象生动等等。另外还可以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注意:语言特色或者语言特点包括语言风格和语言运用(主要指用词的准确,如练字,叠词的使用,修辞等)。

第四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如该字有其他表现手法,请一并交代。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 浦别

白 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分析关键词型 (诗眼)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有没有线索作用,有没有过渡作用,有没有转折作用)。

例题: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缺一不可怎么造句篇七
《诗歌鉴赏步骤》

诗歌鉴赏步骤

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缺一不可怎么造句篇八
《中考成语解释造句》

中考成语解释造句

安然无恙:恙:疾病,亦借代灾祸。很平安,没有灾祸、疾病之类忧愁事。形容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拔苗助长: 把苗拔起,帮助它长高。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跋山涉水:跋山:翻山越岭。涉水:徒步过水。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百看不厌:厌:厌倦。看很多遍也不会感到厌倦。形容诗文或物景非常好,不论看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班门弄斧:班:鲁班,古代巧匠。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

变本加厉:本:原来。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比原来的情况更严重。多含贬义。

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令人无法捉摸。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不耻下问:不耻:不认为耻辱。不把向学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看成耻辱。

不可救药:药:用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可思议: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指在困难或恶势力前不屈服、不低头。

不速之客:速:邀请。指没有邀请而自来的客人。

不屑置辩:屑:认为值得;置辩:辩论,申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不言而喻:言:解释,说明。喻:明白,知道。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不用说就能明白。

不约而同:约:相约。没有商量,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一致。

不折不扣:一点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峦:连着的山。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车水马龙: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

的热闹情景。

称心如意:称:符合。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触景生情:触:看到。因看到眼前的景物而产生某种感情。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多喻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

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道听途说: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得不偿失: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滴水穿石:水不断下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断壁残垣:垣:墙壁。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

风调雨顺:调:调和;顺:和谐。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赴汤蹈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高屋建瓴: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刚正不阿:刚:刚直,刚强;直:正直;阿:逢迎。刚强正直,不徇私逢迎。形容能坚持原则,不曲从权势。

各持已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各得其所:所:处所,位置。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各尽所能: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

各行其是:行:做;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根深蒂固:蒂:指瓜、果、茎、枝相连处。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焕然一新:焕然:形容有光彩。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①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②形容一下子悟出道理来。

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

记忆犹新:犹:仍然。对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晓。指人人都知道。

坚定不移:移:动摇。形容立场、意志、主张等非常坚定,毫不动摇。

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往日所能比得上的。形容现在比过去有很大的变化。

斤斤计较:斤斤:明察细微。在琐碎、细微的事情上过分计较。

津津有味: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形容很有滋味或趣味浓厚。

惊惶失措:惊惶:惊慌。失措:举止失常。由于紧张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财物上仔细计算,筹划,不使浪费。

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多指创造艺术品时一丝不苟、尽心竭力的态度。也比喻工作耐心细致。

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迥然不同:迥然:差得远。形容相差得远,完全不同

居高临下:临:从高处俯视。处在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地位。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举一反三:反:类推。指从一件事情类推,可以知道其他许多同类的事情。形容善于学习,

能够由此及彼。

可歌可泣:可:值得。泣:不出声的哭。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令人非常感动。

刻舟求剑:一个楚国人过江时剑掉到水中,他急忙在船身上刻了记号,船靠岸时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扣人心弦:扣:敲击。指文学作品或表演等富有感染力,激动人心。

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而不切实际地乱说一顿。

脍炙人口:脍:切得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美味的东西人人爱吃。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人人赞美和传诵。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理直气壮: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流连忘返:流连:依恋而不忍离开。指沉迷于游乐而忘了回去。也泛指留恋而舍不得离去。

流离失所:所:指安身的处所。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满载而归:载:装载。装得满满的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漫不经心: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茅塞顿开:茅塞:喻人思路闭塞;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门庭若市:若:像。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明察秋毫: 明:眼力,视力;察:看清,观察;明察:看清;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名正言顺: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莫名其妙:名:说出。无法用言语说出其中的奥妙。指出某件事情很奇怪,让人无法理解。

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默默无闻: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

迫不得已: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破釜沉舟: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其貌不扬: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色、事物美丽壮观,千变万化。

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前赴后继:赴: 倒下 。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巧妙绝伦:巧妙:(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的;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物体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缺一不可怎么造句篇九
《第一部分 古韵悠悠》

第一部分 古韵悠悠,激扬文字

古代诗歌赏析题问答模式例析

就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请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 居 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

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分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

缺一不可怎么造句篇十
《现代汉语语法讲座1》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46001.html

    【缺一不可怎么造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