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的作用与功效

| 电子商务师 |

【www.guakaob.com--电子商务师】

犀牛角的作用与功效篇一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

犀角为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圣药,治疗热入营血之症卓有功效,常可止出血于顷刻,退热毒于即时。治疗热入血分,颇血妄行,出现吐血、尿血、便血、妇女倒经、血崩或周身发斑甚或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者。余常用《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方用:犀角(磨汁另冲)3克,生地30克,芍药15克,丹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大怒伤肝而致吐血者,加柴胡、黄芩;热邪炽盛者,加黄连、黑山栀;斑疹较重的,加银花、连翘、牛蒡子、生甘草;咯血者,加白及、花蕊石;尿血者,加小蓟、白茅根;便血者,加地榆、槐花米;热甚神昏者,同时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本方专为温热之邪燔于血分而设。热入血分,迫血妄行,阳络伤则血外溢为吐血,阴络伤则血内溢为便血,溢于肌肤而为斑疹,蓄于下焦发为如狂。方中用犀角清心火而解毒热,血热得清,其血自宁;用生地补血凉血而滋阴液,助已失阴血之复原;用白芍敛阴和营,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用丹皮凉血散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药味虽少,配伍周匝,是一首“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祛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医宗金鉴》的名方)。(程宝书)

附: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以下简要介绍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犀角的别名】

低密(《纲目》),乌犀角(《证治准绳》),香犀角(《现代实用中药》),印度犀,独角犀,爪哇犀,小独角犀,苏门犀,双角犀。

【中药犀角的性味】

中药犀角酸咸,寒。

①《本经》:中药犀角味苦,寒。

②《别录》:中药犀角酸咸,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中药犀角味甘,有小毒。

【中药犀角的归经】

中药犀角入心、肝经。

①《本草蒙筌》:中药犀角入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药犀角入心、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中药犀角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少阴经。

【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①《本经》:中药犀角治百毒,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

②《本草经集注》):中药犀角解莨菪毒。

③《别录》:中药犀角疗伤寒,温疫,头痛寒热,诸毒气。

④《药性论》:中药犀角辟中恶毒气,镇心神,解大热,散风毒,能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作水。主疗时疾热如火,烦闷,毒入心中,狂言妄语。

⑤《食疗本草》:中药犀角治赤痢,研为末,和水服之;又主卒中恶心痛,诸饮食中毒及药毒、热毒,筋骨中风,心风烦闷。又以水磨取汁与小儿服,治惊热。

⑥《日华子本草》:中药犀角治心烦,止惊,退热泪痰,解山瘴溪毒,镇肝明目。治中风失音,热毒风,时气发狂。

⑦《纲目》: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里陷或不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

【中药犀角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磨汁或研末,3~6分;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

【中药犀角的炮制】

犀角片:取犀角劈咸瓣,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晒干。犀角粉:取犀角锉粉,研成极细粉末。

①《雷公炮炙论》:凡修治一切角,大忌盐也。

②《本草衍义》:犀角尖,以磨服为佳,若在汤散,则屑之。

【中药犀角的副作用及禁忌】

①《雷公炮炙论》:妇人有妊勿服,能消胎气。

②《本草经集注》:松脂为之使。恶所菌、雷丸。

③《纲目》:升麻为之使。恶乌头、乌喙。

④《本草经疏》:痘疮气虚无太热者不宜用;伤寒阴证发躁,不宜误用。

【中药犀角的动物形态】

①印度犀,又名:独角犀(《纲目》)。

体格粗壮庞大,体重仅次于大象、河马,身长约3.2~3.5米,肩高达1.8米。头大,颈短,耳长,眼小,鼻孔大。皮肤坚厚,除耳与尾外,完全无毛。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呈?状,皮肤表面有很多疣状凸起,皮呈黑灰色,略带紫色。雌雄兽鼻端都有一角,黑色,圆锥状,粗而不长,普通长约30~40厘米。四肢粗壮,均3趾。

生活于亚热带的潮湿、茂密的丛莽草原。独栖或两只同栖,夜行性,嗅觉、听觉强,视觉弱。以鲜枝、嫩芽、竹、芒果等为食。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

②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

形与印度犀相似而较小。皮肤也有厚褶,但背部的3条褶上下完全连接。本种仅雄兽有角,生于鼻端,角较小,长仅25厘米左右。

生活于热带密林中喜游水,怕日晒。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分布爪哇。

③苏门犀,又名:双角犀。

体形最小,身长约2.4~2.5米。身上多毛,呈褐色或黑色,皮粗而厚。雌雄兽鼻上皆有双角,前角长,后角短,纵列而生。上唇不突出。

生活习性与上种相同。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 以上几种犀的肉(犀肉)、皮(犀牛皮)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中药犀角药材】

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大者长达30余厘米。表面为乌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去净的坚硬直刺,习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中部向上渐光滑,角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角前面有一纵长凹沟,沟长约9~15厘米,深约3厘米,习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岗长约6~7厘米,高2~4厘米,习称“地岗”。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0厘米,宽11~14厘米,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6厘米,习称“窝子”,并布满鬃眼状圆点,习称“沙底”。角质坚硬,但从纵面劈开,均系顺丝,无绞丝。镑片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纹。气微清香而不腥,味微咸。以色乌黑光亮、完整无裂纹、沙底色灰黑、鬃眼大、气清香者为佳。底盘色灰黑、特征不完全或不明显者质较次。

主产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犀角除上述品种外,作犀角使用者,尚有下列二种:①广角:亦称兕角、柱角或天马角,为非洲产黑犀或白犀的角。角形长大,长可达60厘米左右,自底部向上渐细,中部较圆,上部稍弯,尖端细而稍扁。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商品多漆成光亮的乌黑色。底盘圆形,窝子较浅,五天沟地岗及马牙边,有腥气。亦有锯成不规则小块者,称为“广角瓣”。②小犀角:亦称“蘑菇头”,为犀牛顶上的小角。长3~13厘米,色乌黑光亮,下半部色较浅,多有纵裂纹。顶端圆形似小馒首。底盘圆形,直径3~9厘米,“窝子”浅,“沙底”较细。纵剖面丝较粗,显顺纹,无绞丝,多灰黑色。镑片多弯曲。味稍浊。

【中药犀角的化学成分】

犀角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此外还含其他蛋白质、肽类及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甾醇类等。犀角角蛋白的组成氨基酸中,胱氨酸占8.7%,3种碱性氨基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其分子数比值为1:5:12,因此它与羊毛、牛角等相似,主要属于优角蛋白。

近来在医疗上常用价廉的水牛角以代犀角,因此促进了对于两种角的成分研究。关于两种角的成分比较,可参考“水牛角”条。简单地说,两种角都含胆甾醇,但犀角尚含微量的其他甾醇、碱性肽类的组成氨基酸,犀角有天冬氨酸,而水牛角无之。又犀角所含胍类较水牛角为少。 犀角煎液,执行纸上电泳,在阳极侧有比半胱氨酸略慢的茚三酮阳性点两个,经水解后,有半胱氨酸。又发现比半胱氨酸略慢的酸性氨基酸1种。

犀角用热水抽提,可得2毫克/克的氨基酸,中含丝氨酸,甘氨酸等约20种酸。水煎液又含乙醇胺。

【中药犀角的药理作用】

①中药犀角对心血管的影响

犀角水煎剂对正常及衰弱的离体蟾蜍、兔心脏及蟾蜍在位心脏均有强心作用,犀角对犬、家

兔的血压先上升,后下降,然后持续上升,此种血压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心脏和血管的综合作用。对蟾蜍下肢灌流先表现短暂的收缩而后扩张。

②中药犀角解热作用

犀角与广角对大肠杆菌发热之家兔无解热作用,水牛角混悬剂及水牛角注射液对牛乳发热之家兔亦无明显解热作用。

③中药犀角其他作用

犀角及牛或羊角、猪蹄爪甲煎剂对离体兔肠有兴奋作用。对家兔白细胞总数在减少后急剧上升。在体内、体外对葡萄球菌均无抑制作用。

④从离体心脏、肠管、兔血压、解热、血象、抑菌等实验的初步试验结果,有人认为牛羊角及猪蹄爪甲与犀角的作用基本相似。

另谓犀角以生理盐水浸煮后,对离体蛙心在短暂的抑制后有兴奋作用(振幅增大,心率无明显改变);家兔静脉注射后血压上升,兔耳血管扩张,离体兔肠及子宫兴奋;对大肠杆菌发热之家兔,静脉注射可使体温降至正常;对兔眼有轻度扩瞳作用;小鼠静脉注射30%0.5毫升可出现痉挛、呼吸不整、眼球突出,5分钟内消失,以后呈睡眠状态达5~6小时。

【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名家论述】

①《纲目》:犀角,足阳明药也。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受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风邪热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疗诸血及惊狂斑痘之证。

②《本草经疏》:犀角,今人用治吐血、衄血、下血,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疮疽稠密热极黑陷等证,皆取其入胃入心、散邪清热、凉血解毒之功耳。

③《本草正》:犀角,性升而善散,故治伤寒热毒闭表,烦热昏闷而汗不得解者。磨尖搀入药中,取汗速如响应。仲景云: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者,正以此两物俱入阳明,功皆升散,今人莫得其解。每致疑词,是但知犀角之解心热,而不知犀角之能升散,尤峻速于升麻也。倘中气虚弱,脉细无神,及痘疮血虚,真阴不足等证;凡畏汗,畏寒,畏散者,乃所当忌。或必不得已,宜兼补剂用之。

④《本经逢原》:犀角,治吐血、衄血、大小便血,犀角地黄汤为专药。若患久气虚,又为切禁,以其能耗散血气也。痘疮之血热毒盛者,尤为必需;然在六、七日灌浆之时,又为切禁,以其能化脓为水也;而结痂后余毒痈肿,则又不忌;惟气虚毒盛之痘,切不可犯。(中药犀角的功效与作用)

犀牛角的作用与功效篇二
《犀牛角的功效与作用》

犀牛角的作用与功效篇三
《犀牛角的功效》

犀牛角的作用与功效篇四
《犀牛角原生形态》

犀牛角原生形态 犀牛角,即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性味酸咸,寒。为清热药,清热凉血药。功能清热、凉血、定惊、解毒。印度犀,又名:独角犀(《纲目》)。体格粗壮庞大,体重仅次于大象、河马,身长约3.2~3.5米,肩高达1.8米。头大,颈短,耳长,眼小,鼻孔大。皮肤坚厚,除耳与尾外,完全无毛。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呈楯状,皮肤表面有很多疣状凸起,皮呈黑灰色,略带紫色。雌雄兽鼻端都有一角,黑色,圆锥状,粗而不长,普通长约30~40厘米。四肢粗壮,均3趾。生活于亚热带的潮湿、茂密的丛莽草原。独栖或两只同栖,夜行性,嗅觉、听觉强,视觉弱。以鲜枝、嫩芽、竹、芒果等为食。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形与印度犀相似而较小。皮肤也有厚褶,但背部的3条褶上下完全连接。本种仅雄兽有角,生于鼻端,角较小,长仅25厘米左右。生活于热带密林中喜游水,怕日晒。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分布爪哇。苏门犀,又名:双角犀。体形最小,身长约

2.4~2.5米。身上多毛,呈褐色或黑色,皮粗而厚。雌雄兽鼻上皆有双角,前角长,后角短,纵列而生。上唇不突出。生活习性与上种相同。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古玩交易,文物鉴定,出具权威鉴定证书,文物古董无痕修复修基础

搜集计划:

1、书画:中国书画、名人名作、扇面、册页、长卷;

2、油画:中国油画、西洋油画,古画;

3、瓷器:青花瓷,高古瓷器,官窑瓷器,瓷器精品、名窑特性精品;

4、玉器翡翠:玉雕精品、和田玉、翡翠、珠宝、国石,田黄石,鸡血石,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

5、文房用品、紫砂壶、印章、砚台、雕塑等;

6、各式特性的金银器、佛造像、铜镜,青铜器;

7、名人书札、印谱等、拓本、邮品、钱币、票证、徽章;

8、明清特性家私、木器、漆器、犀角,牙雕件等。

在搜集的一起,能够帮您专业的剖析您藏品的商场特性和价值,关于藏友中有陶瓷类的藏品,能够进行热释光检测,热释光检测年法的利益是:查验准确度比较高。

犀牛角的作用与功效篇五
《无犀角以何代之》

无犀角以何代之

歙县中医医院 吴裕存

名贵中药犀角,是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它有清热凉血作用,印度犀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爪哇犀分布爪哇,苏门犀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这种洋材,从古到今都是稀缺之品。那么无犀角以何代之? 上世纪八十年裘佩然的《壶天散墨》中说,宋·朱肱有“无犀角以升麻代之”记载。实际上在唐·孙思邈《 千金方》上就有:“热甚,木香汤加犀角,如无,以升麻代。”自从金元时的李东垣创制的“补中益气汤”后,慢慢地就认为升麻的作用是升提。对于升麻的功效古文献巳有丰富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名医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金匮要略》中升麻鳖甲汤:治阳毒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方中升麻用二两。《滇南本草》:主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暗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肿痛,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肘后方》用于卒毒肿起。《仁斋直指方》用于喉痹作痛,升麻一味煎汤,治胃热齿痛。《本事方》用于口舌生疮,悬痈肿痛。《干金方》用于口热生疮和产后恶血。所以,无犀角可以用升麻代之。

另一方面,医生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水牛角,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水牛角与犀角的作用较相近,可以作代用品,如《别录》 记载,水牛角能“治时气寒热头痛”。《 大明本草》 上说:水牛角“煎汁,治热毒风及壮热。”现代《中药学》巳明确水牛角可代替犀角,但其用量应比犀角宜大8 一10 倍,可用15 一60 克,坐组碎人汤剂先煎,亦可坐末冲服。

徐荣斋《妇科知要》把犀角地黄汤改为紫草地黄汤,他认为犀角“药源较少,据乡先辈何廉臣先生创议,常改用紫草。多年来临床实验觉紫草解血毒、凉血热、透斑疹的疗效,确不亚于犀角,如配伍等量和大青叶,清热作用更佳。”(徐荣斋.妇科知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20.)

犀牛角的作用与功效篇六
《寿眉茶的功效与作用》

寿眉茶的功效与作用1、寿眉茶功效如同犀牛角,有清凉解毒,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在越南是小儿高烧的退烧良药。

2、寿眉性中庸,不寒不热,抗氧化,有助排出毒素及新陈代谢废物等功效,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茶。

3、寿眉有退热、祛暑之功效,为夏日佳饮。令人精神愉悦、心旷神怡,且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脑等功效,是当今公认最安全又营养的绿色

健康饮品。

犀牛角的作用与功效篇七
《犀角》

犀角.txt23让我们挥起沉重的铁锤吧!每一下都砸在最稚嫩的部位,当青春逝去,那些部位将生出厚晒太阳的茧,最终成为坚实的石,支撑起我们不再年轻但一定美丽的生命。犀 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hinoceros sumatrensis(Fischer)等的角,又称犀牛角。味酸、咸,性寒。入心、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定惊安神。主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衄血、下血、痈疽肿毒。内服:磨汁或研末,1~2g;煎汤,1.5~6g;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犀角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ratin)、胆固醇、磷酸钙、碳酸钙等。还含有其他蛋白质、肽类、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vatives)、甾醇类等。犀角用热水抽提,可得 2mg/g 的氨基酸,其中含丝氨酸、甘氨酸等约 20 种。水煎液又含乙醇胺。药理作用: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a. 强心作用:10%犀角水煎剂对在位或离体蟾蜍心及离体兔心均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振幅加大,心率增加,每分钟输出量增多。剂量加大,则使离体蟾蜍心脏表现强心作用后,很快就表现为中毒现象,最后停止于收缩期。犀角的热浸液对因毛果芸香碱而致功能衰弱的蛙心脏,有使心搏明显加强,使之恢复原状的作用。犀角的强心作用主要是由于直接兴奋心肌的结果。  b. 对血管的作用: 用10%的犀角煎剂对蟾蜍下肢血管灌流,在短时内见血流比正常减少,而后逐渐增加,超过了正常流量。提示其对下肢血管是先收缩而后扩张。  c. 对血压的作用:犀角煎剂对麻醉犬、家兔静脉注射,其血压先上升,后下降,然后持续上升。其降压作用与迷走神经关系不大,其血压先略升高而后下降的现象,可能和其先收缩血管而后扩张有关。当血压恢复后又连续增高,可能是因其对心脏的兴奋作用此时超过了血管扩张的作用或此时血管扩张作用已经消除的原因。  2. 解热作用 犀角对大肠杆菌发热之家兔无解热作用。但有报道认为,静脉注射犀角的生理盐水浸煮液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热家兔,能使之体温降至正常。对用温热刺激法或肾上腺素脑内注射引起发热的家兔,静脉或皮下注射犀角浸液无解热作用。  3. 镇惊作用 有报道认为,犀角有一定的定惊作用,其对中枢神经的作用点可能主要是在脊髓。实验证明:用犀角混悬剂给小鼠灌胃(3g/kg 体重),连续三天,对戊四氮和咖啡因的作

用无明显影响,但对士的宁的作用,似可延长反应的潜伏期和动物生存时间,动物反应率和死亡率也有所下降,同时可延长戊巴比妥钠组动物的睡眠时间。  4. 其他作用 对健康家兔静脉注射犀角注射液,能使之白细胞总数呈短暂的急剧下降后,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上升。亦能使凝血时间缩短,血小板数增加。  犀角生理盐水浸煮液静脉注射,对离体兔肠和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兔眼有轻度的扩瞳作用。  犀角煎剂在体内、体外对葡萄球菌均无抑制作用。【临床运用】临床报道:1. 治疗乙脑 犀角5g、生地15g、生石膏20g、知母10g、连翘10g、玄参10g、麦冬 6g、莲子心2g、石决明10g、天竺黄5g、全蝎5g、僵蚕5g,水煎服。治疗重症乙脑9例,全部治愈。平均住院15.4天,最短6天,最长26天。〔江西中医药 1985;(4):18〕  2. 治疗荨麻疹 犀角片3g(锉粉冲服,如无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用量30g),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紫花地丁各10g,白僵蚕、紫草各6g,随证加减,水煎内服。治疗30例,痊愈27例,显效2例,无效1例。〔广西中医药 1990;13(4):6〕  3. 用于洋金花中毒 犀角粉1.5g,研末灌服,2小时1次,抢救1例经用西药综合抢救6小时无效的洋金花中毒患者,服犀角粉2次后神志渐醒,安静,呼吸平稳,可对答及辨认亲人,观察2天,痊愈出院。〔吉林中医药 1986;(3):27〕方剂选用:1. 治疗太阴温病;神昏谵语:犀角尖二钱(冲磨),元参心三钱,莲子心五分,竹叶卷心二钱,连翘心二钱,连心麦冬三钱。水煎服。(《温病条辨》清宫汤)  2. 治疗急黄,心膈烦躁,眼目赤痛:犀角屑一两,茵陈二两,黄芩一两,栀子仁一两,川升麻一两,川芒硝二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又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犀角散)  3. 治疗伤寒热毒内盛,身发赤斑:犀角(镑)、麻黄(去根节)、石膏各一两,黄连(去须)三分,山栀子仁一两半。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犀角汤)  4. 治疗热病咽喉赤肿,口内生疮,不能下食:犀角屑一两,川升麻一两,川大黄(锉碎,微炒)一两,马牙硝半两,黄柏(锉)半两,黄芩一两。上药捣筛为散,以水四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入蜜三合相和,煎一两沸,放温,徐徐含咽。(《太平圣惠方》犀角煎)  5. 治疗吐血似鹅鸭肝,昼夜不止:犀角二两(镑屑生用),桔梗二两(生用)。上二味,捣罗为散。暖酒调下二钱匕。(《

圣济总录》)  6. 治疗下痢鲜血:犀角(屑)、干地黄、地榆各二两。上三味,捣筛,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温服之。(《古今录验方》)配伍效用:犀角配伍羚羊角、石膏 犀角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羚羊角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三者相伍,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息风定惊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之壮热谵语、发斑、抽搐等症。  犀角配伍生地、赤芍、丹皮 犀角清热凉血解毒;生地清热凉血养阴;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散淤。四药伍用,有泄热凉血、活血散淤之功效,用于治疗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或热扰心营而引起的谵语狂躁、斑疹紫黑、舌绛起刺等症。【注意事项】  宜忌:孕妇慎服。畏川乌、草乌。  “妇人有妊勿服,能消胎气。”(《雷公炮制论》)  “痘疮气虚无大热者不宜用,伤寒阴证发躁,不宜误用。”(《本草经疏》)  毒副作用:犀角毒性很低。家兔静脉注射10%犀角煎剂4ml/kg,未见中毒现象。小白鼠静脉注射30%犀角煎剂0.5ml,可出现痉挛、呼吸不整、眼突出,5分钟内消失,以后呈睡眠状态达5~6小时。【医家论药】  “犀角,气寒,味苦酸咸,无毒,……解心热,止烦乱,安心神,镇诸惊,何谓哉?盖寒能制热,苦能泻火,寒苦入心,则心热解,而烦乱止矣,热解烦止,更兼酸以敛神,则神安矣,心定神安,而血以养筋,则惊镇矣。其曰明目者,盖火热下行烁肾,故目昏。其曰清音者,盖火热上行逼肺,故音哑,今火热既去,且又咸以滋肾,则水又足以胜火,而目之所以明者,此也,音之所以清者,此也。大都伤寒温疫,风肿疮疡诸症,皆火热为之也,今火热既去,则邪不得以夺正,而寒疫之所以除者,此也,肿疡之所以消者,此也。易老云:上焦蓄血,犀角地黄汤主之;中焦蓄血,桃仁承气汤主之;下焦蓄血,抵当汤主之。三法宜知,不可忽也。痘家热症,逼血妄行及烦闷小便赤涩,并痘色红紫者,宜用之以解热,若虚寒症勿用。畏川乌草乌。”(《药鉴》)  “犀角,足阳明药也。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受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风邪热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疗诸血及惊狂斑痘之证。”(《本草纲目》)  “犀角,性升而善散,故治伤寒热毒闭表,烦热昏闷而汗不得解者,磨尖掺入药中,取汗速如响应。仲景云: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者,正以此两物俱入阳明,功皆升散,今人莫得其解,每致疑词,是但知犀角

之解心热,而不知犀角之能升散,尤峻速于升麻也。倘中气虚弱,脉细无神及痘疮血虚,真阴不足等证;凡畏汗、畏寒、畏散者,乃所当忌。或必不得已,宜兼补剂用之。”(《本草正义》)  “犀角,今人用治吐血、衄血、下血,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疮痘稠密热极黑陷等证,皆取其入胃入心、散邪清热、凉血解毒之功耳。”(《本草经疏》)  “犀角,治吐血、衄血、大小便血,犀角地黄汤为专药。若患久气虚,又为切禁,以其能耗散血气也。痘疮之血热毒盛者,尤为必需;然在六、七日灌浆之时,又为切禁,以其能化脓为水也;而结痂后余毒痈肿,则又不忌;惟气虚毒盛之痘,切不可犯。”(《本经逢原》)

犀牛角的作用与功效篇八
《麝香的功效》

麝香的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1.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抱龙丸等;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于血瘀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

此外,近代临床报导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气雾剂治疗心绞痛,均取得良好效果:由麝香、猪牙皂、白芷等制成麝香心绞痛膏,分别敷于心前区痛处及心俞穴,2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麝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白癜风,均有显效;用麝香埋藏或麝香注射液治疗肝癌及食道、胃、直肠等消化道肿瘤,可改善症状、增进饮食;对小儿麻痹症的瘫痪,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麝香适合人群:

虚脱症禁服。

本品堕胎,孕妇禁内服外用。

应用和禁忌

凡病机表现为关窍不利、经络壅阻征象者,皆可选用麝香以开窍散结,使闭塞壅遏之气得以疏通。麝香治热闭证,多与牛黄、冰片、犀角等清热醒神药同用;治寒闭证则配苏合香、安息香、石菖蒲等辛香走窜、辟秽祛痰药同用。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可配荜拨、良姜等。血瘀气滞、络脉痹阻,以致遍身疼痛,或闭经不通,或腹中包块,于方药中加麝香适量,效果更为显著。麝香还广泛用治痈疽恶疮、结核肿毒、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内服外用皆可。内服多入丸散中,一日用量0.03~0.1克。毛壳麝香的外皮--麝香壳供药用,有消肿解毒的功效,可治疔毒肿痛、痈疽疮疖。现代用麝香制成气雾剂或含片舌下给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麝香注射液局部注射治淋巴结核。麝香孕妇内服外用均禁忌,气血虚者须慎用。

犀牛角的用途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a. 强心作用:10%犀牛角水煎剂对在位或离体蟾蜍心及离体兔心均有强心作用, 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 振幅加大, 心率增加, 每分钟输出量增多.剂量加大, 则使离体蟾蜍心脏表现强心作用后, 很快就表现为中毒现象, 最后停止於收缩期.犀角的热浸液对因毛果芸香碱而致功能衰弱的蛙心脏, 有使心搏明显加强, 使之恢复原状的作用.犀角的强心作用主要是由於直接兴奋心肌的结果. b. 对血管的作用:用10%的犀角煎剂对蟾蜍下肢血管灌流, 在短时内见血流比正常减少, 而后逐渐增加, 超过了正常流量.提示其对下肢血管是先收缩而后扩张. c. 对血压的作用:犀角煎剂对麻醉犬、家兔静脉注射, 其血压先上升, 后下降, 然后持续上升.其降压作用与迷走神经关系不大, 其血压先略升高而后下降的现象, 可能和其先收缩血管而后扩张有关.当血压恢复后又连续增高, 可能是因其对心脏的兴奋作用此时超过了血管扩张的作用或此时血管扩张作用已经消除的原因.

2. 解热作用 犀角对大肠杆菌发热之家兔无解热作用.但有报道认为, 静脉注射犀角的生理盐水浸煮液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热家兔, 能使之体温降至正常.对用温热刺激法或肾上腺素脑内注射引起发热的家兔, 静脉或皮下注射犀角浸液无解热作用.

3. 镇惊作用 有报道认为, 犀角有一定的定惊作用, 其对中枢神经的作用点可能主要是在脊髓.实验证明:用犀角混悬剂给小鼠灌胃(3g/kg 体重), 连续三天, 对戊四氮和咖啡因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但对士的宁的作用, 似可延长反应的潜伏期和动物生存时间, 动物反应率和死亡率也有所下降, 同时可延长戊巴比妥钠组动物的睡眠时间.

配药: 犀角配伍羚羊角、石膏 犀角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羚羊角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三者相伍, 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息风定惊之功效, 用於治疗温热病之壮热谵语、发斑、抽搐等症.

犀角配伍生地、赤芍、丹皮 犀角清热凉血解毒;生地清热凉血养阴;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散淤.四药伍用, 有泄热凉血、活血散淤之功效, 用於治疗热入血分, 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或热扰心营而引起的谵语狂躁、斑疹紫黑、舌绛起刺等症.

犀牛角的作用与功效篇九
《麝香的功效》

麝香的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1.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抱龙丸等;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于血瘀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

此外,近代临床报导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气雾剂治疗心绞痛,均取得良好效果:由麝香、猪牙皂、白芷等制成麝香心绞痛膏,分别敷于心前区痛处及心俞穴,2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麝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白癜风,均有显效;用麝香埋藏或麝香注射液治疗肝癌及食道、胃、直肠等消化道肿瘤,可改善症状、增进饮食;对小儿麻痹症的瘫痪,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麝香适合人群:

虚脱症禁服。

本品堕胎,孕妇禁内服外用。

应用和禁忌

凡病机表现为关窍不利、经络壅阻征象者,皆可选用麝香以开窍散结,使闭塞壅遏之气得以疏通。麝香治热闭证,多与牛黄、冰片、犀角等清热醒神药同用;治寒闭证则配苏合香、安息香、石菖蒲等辛香走窜、辟秽祛痰药同用。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可配荜拨、良姜等。血瘀气滞、络脉痹阻,以致遍身疼痛,或闭经不通,或腹中包块,于方药中加麝香适量,效果更为显著。麝香还广泛用治痈疽恶疮、结核肿毒、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内服外用皆可。内服多入丸散中,一日用量0.03~0.1克。毛壳麝香的外皮--麝香壳供药用,有消肿解毒的功效,可治疔毒肿痛、痈疽疮疖。现代用麝香制成气雾剂或含片舌下给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麝香注射液局部注射治淋巴结核。麝香孕妇内服外用均禁忌,气血虚者须慎用。

犀牛角的用途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a. 强心作用:10%犀牛角水煎剂对在位或离体蟾蜍心及离体兔心均有强心作用, 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 振幅加大, 心率增加, 每分钟输出量增多.剂量加大, 则使离体蟾蜍心脏表现强心作用后, 很快就表现为中毒现象, 最后停止於收缩期.犀角的热浸液对因毛果芸香碱而致功能衰弱的蛙心脏, 有使心搏明显加强, 使之恢复原状的作用.犀角的强心作用主要是由於直接兴奋心肌的结果. b. 对血管的作用:用10%的犀角煎剂对蟾蜍下肢血管灌流, 在短时内见血流比正常减少, 而后逐渐增加, 超过了正常流量.提示其对下肢血管是先收缩而后扩张. c. 对血压的作用:犀角煎剂对麻醉犬、家兔静脉注射, 其血压先上升, 后下降, 然后持续上升.其降压作用与迷走神经关系不大, 其血压先略升高而后下降的现象, 可能和其先收缩血管而后扩张有关.当血压恢复后又连续增高, 可能是因其对心脏的兴奋作用此时超过了血管扩张的作用或此时血管扩张作用已经消除的原因.

2. 解热作用 犀角对大肠杆菌发热之家兔无解热作用.但有报道认为, 静脉注射犀角的生理盐水浸煮液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热家兔, 能使之体温降至正常.对用温热刺激法或肾上腺素脑内注射引起发热的家兔, 静脉或皮下注射犀角浸液无解热作用.

3. 镇惊作用 有报道认为, 犀角有一定的定惊作用, 其对中枢神经的作用点可能主要是在脊髓.实验证明:用犀角混悬剂给小鼠灌胃(3g/kg 体重), 连续三天, 对戊四氮和咖啡因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但对士的宁的作用, 似可延长反应的潜伏期和动物生存时间, 动物反应率和死亡率也有所下降, 同时可延长戊巴比妥钠组动物的睡眠时间.

配药: 犀角配伍羚羊角、石膏 犀角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羚羊角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三者相伍, 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息风定惊之功效, 用於治疗温热病之壮热谵语、发斑、抽搐等症.

犀角配伍生地、赤芍、丹皮 犀角清热凉血解毒;生地清热凉血养阴;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散淤.四药伍用, 有泄热凉血、活血散淤之功效, 用於治疗热入血分, 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或热扰心营而引起的谵语狂躁、斑疹紫黑、舌绛起刺等症.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47517.html

    上一篇:形容裙子美

    下一篇:心伤的长句子

    【犀牛角的作用与功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