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的近义词

| 对外汉语 |

【www.guakaob.com--对外汉语】

子曰的近义词篇一
《古代汉语近义词》

同义词及其辨析一、古代汉语同义词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 诗》二)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鲍照《代东 武吟》) 1、同义词的定义 同义词就是彼此可互训,在某一个意义上 相同或者相近的一组词。偷、窃:“偷”在古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是苟且,得 过且过,又有刻薄、不厚道义。如张衡 《东京赋》“示民不偷”;窃,古代常作谦 词,表私自、私下,又用作副词,表暗中、 暗暗地,但从两汉以后,在“暗中盗取他 人财物”上,它们是相同的,《孔乙己》 “窃书不算偷”。学习同义词应注意问题A、同义词是相对的,古汉语同义词是随着 词汇的历史发展而变化的,因而它具有一 定的时代性。有些词可能在上古同义,到 了中古或近古则不同义,反之,有些词在 上古可能不同义,到了中古或近代却变成 了同义词,因此对于古汉语同义词,既要 从共时的方面去考查,又要从历时的角度 去考虑。好、美好:上古两义:美,特指女子貌美;良、 善、优义。《国策· 赵》“鬼侯有子而好”; 《陌上桑》“秦氏有好女”;《列子· 杨朱》 “贤愚好丑,成败是非”;但后来“美丽” 这个意义消失了,只剩下“良、善、优” 义,跟“坏、劣、差”相对,不再与“美” 构成同义关系了。徐、慢徐的本义是慢走,慢的本义是怠慢、傲慢。 从本义来说,不是同义词。后来慢引申为 缓慢,在这个意义上与徐构成了同义词。 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苏 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徒、步 本义是步行,《易· 贲卦》“舍车而徒”;《庄 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后由于 引申,两词意义越来越远,“徒”由“步行”引 申为名词步兵、徒众、门徒:《左传· 宣2》“倒戟 以御公徒”;《论语· 微子》“是鲁孔丘之徒与?” 又为形容词空:《孟子· 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步”由“步行”引申为 “脚步”:《东京赋》“驾不乱步”(驾:驾车的 马);量词,举足两次为一步:《荀子· 劝学》“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六尺:《史· 秦始皇本纪》 “六尺为步”。于是两词各自与别的词构成同义。B、古汉语词汇自古至今真正同义的不多, 一般只是在某一点上相同或相近,只要在 某一个意义上相同或相近,其它方面无论 有多少差异,都可以看作是同义词。2、同义词的形成 A、语词所反映的事物特点、本质的相似性:世 界上的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各具个性,但它们之 间又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些联系进入语词 以后

,就导致了同义词的产生。这是同义词产生 的本质原因。如完、备: 两词都具有“全”的意义,但侧重点不同;“完” 着重在形体上,指形体的完整、不残缺,杜甫 《石壕吏》“出入无完裙”;“备”着重在数量上, 指应有尽有、没有遗漏:《孟· 滕下》“牲杀器皿衣 服不备”。B、词义引申有些同义词原本意义都不相同,但一经过引申阶 段,变得意义相同了。如: 经 / 缢:原来均无“吊死”义,《说文· 纟部》经, 织纵丝也(织布的纵线,横叫纬);缢,绞也 (两股绳拧在一起,两绳相交而紧)。经由纵丝 引申为悬挂:《庄子· 刻意》“吐故纳新,熊经鸟申 舒展、伸直”(熊经:象熊一样悬挂在树枝上)。 由悬挂引申为吊死:《论语· 宪问》“自经于沟渎而 莫之知也”;《史· 田单列传》“遂经其颈于树枝”。治 / 理:治的本义是治水,理的本义是理 玉,二字本义不相同,后经引申,在治理、 管理意义上形成了同义词。唐代避高宗讳, 以理代治,正是同义相代。C、方言形成 自古以来,汉语就有方言和标准语的差别, 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方言词汇进入通语, 其中有的方言词就和通语中的相应的词构 成了同义关系。 坟、丘:《方言》十三“秦晋之间谓之 坟……自关而东谓之丘”。在“坟墓”这 个意义上,坟、丘是方言同义词,关东 (函谷关以东)把坟墓叫做丘的有:楚昭 王墓叫昭丘;赵武灵王墓叫灵丘;吴王阖 闾墓叫虎丘。舟、船:《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 自关而东谓之舟”。《说文》“古曰舟,今 曰船”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 这不对,汉以前也有言船的:《墨子· 小取》 “船,木也”,经传中船字不常见,因为它 是方言词,而关中地区的这个方言词随着 汉代政治中心转移到关中也就进入到通语 中来了。D、与社会发展有关,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 阶级性。语言虽没有阶级性,但社会发展 到一定阶段,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就 一定要在词汇中有所反映,由于我国封建 等级制度,为了褒贬善恶,或者区别贵贱, 同一概念就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区别贵贱: 死:《公羊传· 隐3》“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 曰不禄”;《礼记· 曲礼上》“~~ 庶人曰死”。 赠送东西:平辈间:遗、赠、馈;下级给上级:奉;君给臣: 赐;臣给君:献 到什么地方去:一般人说往、至;皇帝则说幸、临; 妻妾:一般人的妻妾称妻妾;帝王的妻妾则称后、妃。 《礼记· 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 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清代亲、郡王妻叫福晋。 一般

人称墓,皇帝的坟叫陵。一般人棺材叫棺,皇帝称梓 宫。 娶一般人的女儿叫娶,娶皇帝的女儿叫尚。 官吏的命令叫令,皇帝的叫诏、旨。褒贬善恶杀、戮、弑、诛:杀、戮是中性的,指一 般的杀死,弑有对杀人者的谴责,只能用 于下杀上的特定场合;诛指杀死有罪的人。当政、执政、当道、当途、当路、用事: 中性;弄权、窃命:特指坏人执政。谦称和尊称 我余予吾:寡人、不谷、孤仆愚走、小人、 不才、奴、妾 尔汝若:陛下、阁下、足下、君子、先生、 卿、公、君 家父/母:家严/慈、舍弟/妹—— 令尊/堂/ 兄/弟/妹;令爱/郎——小女/儿、犬子。 己妻:内子、贱内、拙荆——人妻:令正、 令夫人,亲近而平辈的叫嫂夫人; 丈夫:夫子/君——对外人称:外子(诗词 中是“良人”)表示委婉 居官:待罪、窃位、忝守、备员 死:不幸、捐馆舍、归丘、填沟壑、百岁后。不 可为讳 避讳 汉高祖邦(国),惠帝盈(满),文帝恒(常), 景帝启(开),武帝彻(通)、宣帝询(谋), 哀帝欣(喜)。唐高祖渊(深),太宗世民(代 人)。晋人为避郑太后阿春(元帝妻、简文帝母) 讳,凡“春”均改为“阳”,《春秋》叫阳秋, 如《晋阳秋》、《续晋阳秋》,成语有“皮里阳 秋”。比喻:手足指兄弟,苏辙《为兄轼下狱上 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 死一言”。骨肉为亲人,《韩非子· 五蠹》 “非疏骨肉而爱过客也”。股肱指大臣, 《汉书· 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 人于麒麟阁”。肺腑指心腹,《史· 魏其武 安侯列传》“蚡以肺腑为京师相”。借代:杜康为酒,曹操《短歌行》“何以解 忧?唯有杜康”。春秋指年龄,贾谊《治 安策一》“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 加焉”。管弦指音乐,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口 舌指言语,《史· 留侯世家》“此难以口舌争 也”。3、同义词的类型根据同义词中各个词在意义上相互差异的 情况,可将同义词分为三类: A、意义完全相同的同义词,也叫绝对同义 词,或等义词,如犬:狗;妻:细君;迎: 逢:逆;豕:彘:猪。这一类极少。 B、意义在某一点上交叉的同义词,也叫相 对同义词:黎庶烝丑师旅众。C、意义近似的同义词,也叫近义词根柢木株:根指植物须根;柢指植物主根 (根深柢固);株指暴露在土层外面的根 (守株待兔)木指树干下部靠近土层的 那一部分。陵山岭丘:山指石头大山;岭指小而尖的 山;陵指大土山;丘指夹在大山中间的小 土山。二、同义词的辨析

A、所指事物微殊。坟、墓:坟的本义是高大的土堆,引申指坟墓, 在“埋葬死者的地方”这个意义上,坟、墓是同 义词,但在上古,同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坟、墓 是有差别的:墓指埋下土后上面不垒土堆,而坟 则要在上面垒一个高大的土堆,墓平而坟高, 《礼记· 檀弓》“古者墓而不坟”。 锐、利:均有锐利的意思。但锐本指锋芒尖锐, 着重在尖;利本指刀口快,着重在快;锐的反面 是挫,即折,锋芒折断即不锐;利的反面是钝。B、范围大小有别 听表示耳朵接受声音这个一般的动作,而 不考虑听到还是没听到;闻不但指听的动 作,还包括听后已经领会或掌握的意思。 如《礼记· 大学》听而不闻。/ 《论语· 里仁》 朝闻道,夕死可矣。 树、木:树只指树木,木既指树木,还指 木材制成品及木材,还指与树木有关的东 西。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张炎 《绮罗香· 红叶》万里飞霜,千山落木,寒 艳不招春妒。(树叶)C、程度轻重不同 疾、病:疾指一般的病,病指重病。《左· 宣15》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 “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饥、饿:均指肚子饿,但饥指一般的饿,程度轻。 陶渊明《饮酒》“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饿 指饿坏了,程度重。《论· 季氏》伯夷、叔齐饿于 首阳之下。《孟子· 梁上》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莩:饿死的人)。《淮南子· 说山》宁一月饥, 无一旬饿。(宁可一个月吃不饱,也不愿十天没 饭吃。)D、适用对象各异 琢、磨:均指雕刻玉石,使成器物,但 “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口、嘴:都指嘴,但口指人,嘴本作觜, 指鸟。 皮、肤:皮指兽,肤指人。“肤如凝脂 / 相鼠有皮”。E、感情色彩不同 征、伐:均指军事进攻,但征为褒义词,一般指 上攻下,有道进攻无道。伐在上古是中性词,用 于诸侯之间,不限于上对下使用武力,也不限于 有道对无道,只表示一种公开的军事进攻。 《孟· 尽心》征者,上伐下也。/ 《左· 襄25》齐崔 杼帅师伐我北鄙。 周、比:都有结合义。《论· 为政》“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孔安国: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偏袒一方)旧注:周、比:皆与人亲厚之意, 但周公而比私耳(周:以义结合,比,以利结 合)。F、语法上的差异畏、惧:均表怕,同为动词,但组合功能不同。畏一般带宾语,《论· 季氏》“君子有 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惧在一般情况下用作不及物动词,有时也 用作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时,惧往往作 使动。《孟子· 滕》一怒而诸

侯惧。/ 孔子 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左· 昭26》 众可惧也,而不可怒也(可使之惧)。/ 《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三、辨析同义词的一般方法1、利用工具书及古书注释 古代编纂的工具书,如《尔雅》、《说文》等, 对某些同义词的注释已经注意到了分辨: 《尔雅· 释器》鸟罟谓之罗,兔罟谓之罝,麋罟谓 之罞,彘罟谓之羉,鱼罟谓之罛。//金谓之镂, 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 谓之磨。 《说文》园:所以树果也;圃,所以种菜曰圃。 // 凡草曰零,木曰落。 《说文· 言部》论,议也。// 议,语也。// 语, 论也。2、依靠古书原文,体会上下文意 《左传· 桓2》嘉偶曰妃,怨偶曰仇。 《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要理解原文的意义,就必须区别出这两组 同义词的差异,视、听只表示耳、目的感 觉动作,而见、闻除了表示耳、目的感觉 动作外,还附带有结果的(看到、听到) 的含义(看了,但是没看见什么;听了, 但是没听见什么)。《论语· 颜渊》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 《孟· 梁》见牛未见羊也。3、考察各自的本义和引申义 亟、骤、数:多次、屡次义同,《左传· 隐 元》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 弗许。/《宣2》犹不改,宣子骤谏。/《三 国志· 吴· 吴主传》数犯边境。但是它们的引 申义不完全相同,“数”有命运、规律、 密等引申义,是亟、骤所没有的,骤有疾 速这个引申义,是亟、数所没有的。潜、间:悄悄地、秘密地义同。《蹇叔哭 师》潜师以来。/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 入夜。/《鲁仲连义不帝秦》魏王使客将军 辛垣衍间入邯郸。/《聊斋· 红玉》卫故田舍 翁,生呼出引与间语。但两词的本义与引 申义不同:“潜”的本义是“藏在水底”, 引申为“隐蔽”、“埋藏”、“秘密”, 它的特点是掩藏;而“间”的本义是“缝 隙”,引申为“间隔”、“隔离”,“秘 密”义是由“隔离”引申来的,它的特点 是隔开众人,单与一个人说,或只有少数 人知道,大家不知道。4、探寻同义词各自的反义词贫、穷:贫指缺乏衣食金钱(生活困难),与之 相对的富;穷指没地位,不显贵,与其相对的是 达。《庄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死、亡:死的反义词是生,亡的反义词是存。 《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荀子 •致士》得之则存,失之则亡。《荀子•礼论》事 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死的本义是死亡,亡 与存相对,所以它是消亡、灭亡,不在了之意, 再由这些意义引申出死亡

子曰的近义词篇二
《近义词和反义词成语归类》

子曰的近义词篇三
《成语,近义词》

词语、成语运用

一、课标解读

1.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在语境中合理运用词语,是语言表达运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词语运用一直是各省市中考题中必考的考点之一。近年来各地的考卷上,“词语”这一考点呈现出新的走向:命题时多选用课文语句或时鲜语料,题型一般涉及语境释词、语境运用、词语辨析等考查角度;对词语语境义的探究成为一个热点;在“候选”词语的选择上,那些具有特别内涵的词语更受青睐。

2.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辨识成语使用的正误,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是常见的考点。成语具有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特点,承载了悠久的汉文化底蕴。成语的运用要建立在对成语的正确理解之上。除了要把握它的正确含义外,还要结合语境从感情色彩、对象搭配等方面考虑,仔细推敲辨别。

二、考点突破

(一)考点梳理

考点一:词语解释

1.的一项是( ) A.”和“致知”。(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

本职工作)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叹为观止:看着令人叹气,不想再看下去了)

D地汲取知识。(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温馨提示】结合语境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前提。脱离开语言环境,单纯的解释词语,已经被摒弃,代之的则是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我们称之为“动态解词”。词的含义受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同一个词,由于语境不同,意思也不一样。在新的语境中,会产生新的意思。正确使用词语要结合语境,弄清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内容,才能做到正确使用。其实,词语考查的解题思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够结合词语本义来分析具体的语境义及其变化,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快速回答的准确率。

考点二:词语辨析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②毕业了,把这本书送给你,留个吧!

③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

④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都,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A.标志 记念 刮目相看 改头换面 B.标本 纪念 刮目相看 焕然一新

C.标志 纪念 另眼相看 改头换面 D.标本 记念 另眼想看 焕然一新

【温馨提示】汉语的同义词非常丰富,同义词越多,语言的表现力就越强,可以把思想感情表达得充分、细致,使文章生动活泼,避免语言的单调、重复。在具体运用时,我们不仅要弄清这些词语之间的相同点,尤其要辨别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可从意义的轻重不同、范围的大小、词义重点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搭配对象不同、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等几个方面入手来辨析。

【名师归纳】常考词辨析

3.(2010·宜昌卷)汉字具有强大的组词功能,不同的字序组合往往表达着不同的词义。下列新诗正是利用汉字的这一功能创造出了隽永含蓄的意境,请仿照诗中几对画线词语的组词特点,另选两组同类的词语填写在下边的空格处。(2分)

我为一些词语后悔/比如年少或是少年/而我躲在另一个词后面/我又感觉羞愧/察觉和觉察/但是我喜欢蜜蜂甚于蜂蜜。──纳什《蜜蜂》

①和②和

【温馨提示】此题是近年来年中考词语考查最具特色的试题之一。形式新:抛开传统的选择题形式,设置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采用诗歌的表现形式来展现词语的魅力。内容新:相同的字,不同组合就可以组成含义不同的隽永的词语,这是汉语的神奇魅力所在,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激情,而不显呆板死气。答案新:此题为开放式答题,答案灵活自由,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能够体现课改的精髓。

考点四:词语搭配

4.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1)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要带好自己 ▲ (必需、必须)的生活用品。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启事、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3)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 ▲ (变换、变幻)。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温馨提示】中考考查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运用近义词要仔细分辨,正确使用。比如“赞扬”可以带宾语,而“赞叹”则不能;“提议”与“建议”可看与“建议”是否搭配来确定。注意辨析词语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如“目不暇接”“应接不暇”,“接收”与“接受”,前者都具有主动性,后者都具有被动性,再如“应诊”与“就诊”“执教”与“就教”等。 考点五:关联词语使用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着一种热情。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对所干的事情。

③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A.澎湃 文明/野蛮 既然/就 B.泛滥 野蛮/文明既然/就

C.澎湃 野蛮/文明 虽然/但 D.泛滥 文明/野蛮虽然/但

【温馨提示】在判断关联词语使用是否正确合理时,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凭语感顺读然后推测答案,答题的准确率并不高。怎样通过理性分析,提高这类题目的答题准确率呢?只要同学们能够在整体阅读文句的基础上,再具体探寻各个语句含义之间的层次关联即可。

(二)要点梳理

1.方法与技巧

方法一:辨析使用范围

【分析】有很多近义词词义的范围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义适用的范围,来推断出正确的选项。

【示例】“事情、事件、事故”这组词中,“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某种原有的词往往只能和固定的某些词搭配,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习惯。例如:改变改造这两个词都含有“更改、变动”的意思,但搭配关系不同。“改变”一般和“主张、态度、立场、计划”等搭配;“改造”一般和“沙漠、思想、世界观”等搭配。

方法三:辨析词义轻重

【分析】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虽然相同,但在表现其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则有轻重的差别。

【示例】努力 竭力 努力:指尽量使出力量,语意较轻。竭力:指用尽全部力量,表示尽力的程度已经达到极点,语意重。

方法四:辨析感情色彩

【分析】有些词的基本意义相同,但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带有肯定、喜爱、赞扬意味

的词叫褒义词;有的带有否定、憎恨、蔑视意味的词叫贬义词。介于二者之间的叫中性词。

【示例】“神机妙算”和“诡计多端”“赞成”和“附和”“果断”和“武断”等。 方法五:辨析词语词性

【分析】近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

【示例】“诞生”与“诞辰”,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 方法六:辨析语体色彩

【分析】有些词适用于口头语,带有通俗的语言色彩,有些词适用于书面语,带有庄重的风格色彩。

【示例】“有名”和“著名”“害怕”和“畏惧”“妈妈”和“母亲”等。

方法七:辨析语境意义

【分析】语境义指的是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重要联系的新的词义。

【示例】“会打算盘”本是指善于运用算盘这种工具,在“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中就是用的比喻义:指一个人会算计、会安排、懂得生活。

2.失误与防范

失误一:褒贬混淆

【分析】感情色彩不同,含义也就不同。准确把握的词语情感色彩,就能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由于语境的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也有可能发生变化,我们称这种想象为“词语的易色”。

【示例】果断是褒义词,武断则贬义。“微言大义、危言危行、休戚与共、从善如流”等是褒义,“处心积虑、洗心革面、粉墨登场、师心自用”等是贬义。“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要打的意思。”句中的“狡猾”是阴险狡诈的意思,是贬义词,在这儿是“聪明”的意思。

失误二:对象误联

【分析】有些词语具有特定的使用对象,不能张冠李戴拉郎配。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对象,就不会造成词语的误读。

【示例】“豆蔻年华”只能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如果理解为别的,那就错了。“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用来形容人。“巧夺天工”形容人工的精巧,技艺高超,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能形容商品热销。“相敬如宾”的对象指夫妻,不能用于邻居。

失误三:敬谦错位

【分析】汉语中谦辞和敬辞特别多。比如,“笑纳”,表示东西不好,拿来送人,让对方见笑。准确把握谦辞和敬辞,也就不会误读了。

【示例】敬辞成语“虚怀若谷、不耻下问、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易误用为谦辞。谦辞成语“敝帚自珍、抛砖引玉、蓬荜生辉、人微言轻”等易误用为敬辞。

失误四:望文生义

【分析】因不了解成语中某词的意义而想当然地解释。

【示例】将“大方之家”中的“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误解为“出手阔绰,不小气”,将“身无长物”中的“长物(多余的或像样的东西)”误解为“长处、优点”,将“不足为训”中的“训(法则,准则,典范)”误解为“教训”。

失误五:轻重失度

【分析】要根据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熟语),防止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示例】易大词小用的有“日理万机、励精图治、养虎遗患、德高望重”,易小词大用的有

“三长两短、从谏如流、真知灼见、一言九鼎”等。

失误六:功能混乱

【分析】词义或词性把握不准,会误用成语的语法功能。

【示例】“这伙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中将动词性成语“瓮中捉鳖”当成了名词性成语。“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中将名词性成语“文韬武略”当成了形容性或动词性成语。“打破不受欢迎的墨守成规”中将动词性成语“墨守成规”当成了名词性成语。 失误七:语意不通

【分析】修饰词使用不当,或成语连用不当,都会造成语意不通,引起前后矛盾或重复。

【示例】“老师肯定了同学们见仁见智的共识”中“见仁见智”与“共识”矛盾。“你们两人在写作上半斤八两,各有千秋”中“半斤八两”与“各有千秋”矛盾。“会考在即,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调整好心态”中“目前”与“当务之急”前后重复。“他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词义重复。

三、考点“典”题

题型一:语境释词

1.“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例句中“给力”的相应意思,完成下面这张“新词卡片”。(3分)

【思路点拨】可结合词语的本义,将对词语的基本理解放入语境中,做出符合语境的解释。顾名思义,“给力”的基本意思,就是“给以力量”;第①句应当是说,西班牙队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精彩”;第②句则表示“举措”“有成效”“有作用”;第③句,“比赛要开始了”,队员们当“努力”“加油”才是。参考答案:①“精彩”“带劲”“很棒”等均可;②“有作用”“有成效”“得力”等均可;③“加油”“努力”均可。

题型二:语境运用

2.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D,拒不承认自己人室抢劫的罪行。 【思路点拨】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判断其在语境中是否使用正确。“翻来覆去”指来回翻身,不可用来形容抽屉,A项犯了“对象误联”的错误;“芸芸众生”是指众多的平常人,C项用指“我”,属“程度误联”;“刚毅不屈”形容性格刚强坚毅,含有褒义,D项用指“犯罪分子”,显然是“褒贬不分”。只有B项,“辨伪去妄”指辨别虚假,去除错误,符合语境。参考答案:B

题型三:词义辨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台湾女艺术家的演奏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②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到一千年以前。

③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

A.优雅 追溯 一气呵成 B.优雅 追述 一鼓作气

C.幽雅 追述 一气呵成 D.幽雅 追溯 一鼓作气

子曰的近义词篇四
《近悦远来》

近悦远来

【经典原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词语解码】

近:管辖范围内的。说:高兴,安居乐业。远:四面八方。来:投奔,归附。

【智慧赏析】

译文

叶公问关于处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感到高兴愉快,使远处的人都能来投奔。” 赏析

现在各地都在吸引外资,吸引人才,如果没有很好的社会环境,没有做到“近者说,远者来”的话,近者将怨而远远离去,远者也就不会来了。

【七彩链接】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沈诸梁因封地于叶被称为叶公,孔子周游列国,来到楚国的叶邑,叶公向他请教怎样治理一个地方。孔子回答:“近者悦,远者来。”告诉他要先让境内的人民欢悦无怨,于是远处的人就会慕名而来投奔

【心灵寄语】

管理者必须要给人恩惠,让大家欢悦,无怨,才能笼络人心,广纳贤才!

【成长在线】

我知道智者广纳贤才的小故事。

了解近代史上近悦远来的故事。

欲速则不达

【经典原文】“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战国《论语·子路》

【词语解码】

欲速:想要快;不达:不能实现。

【智慧赏析】

译文

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赏析

子夏到莒父当邑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就问他的老师孔子怎样才能尽快治理好莒父,孔子就说了上面这段话。细细体会,其中深含着为政治国的道理,也深含着廉洁自律的道理。

【七彩链接】

助茧成蝶

有一个小孩,很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挣扎。小孩看着有些不忍,

想要帮帮它,便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没想到,蝴蝶挣脱蛹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痛苦地死去。

【心灵寄语】

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许多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也是将你锻炼得坚强,使你成长、使你有力的过程。

【成长在线】

1、收集欲速则不达的民间寓言。

2、讨论怎样才能欲速则达。

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经典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词语解码】

虽:即使。 令:命令。从:服从

【智慧赏析】

译文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赏析

“正己而正人”,自己先求得端正,然后方可正人。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一身正气不仅是做人做干部的优秀风范更是领导干部处事的原则,是以自己引领和领导团队的重要手段。

【七彩链接】

土光敏夫的故事

土光敏夫是日本东芝电器的社长。为了杜绝浪费,还借着一次参观的机会里,给东芝的另一董事上了一课。

有一天,东芝的一位董事想参观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轮。由于土光已看过九次,所以事先说好由他带路。

那一天是假日,他们约好在“樱木町”车站的门口会合。土光准时到达,董事乘公司的车随后赶到。

董事说:“社长先生,抱歉让您等了。我看我们就搭您的车前往参观吧!”董事以为土光也是乘公司的专车来的。

土光面无表情地说:“我并没乘公司的轿车,我们去搭电车吧!”

董事当场愣住了,羞愧得无地自容。

原来土光为了杜绝浪费,使公司合理化,乃以身示范搭电车,给那位浑浑恶恶的董事上了一课。

这件事立刻传遍了整公司,上上下下立刻心生警惕,不敢再随意浪费公司的物品。由于土光以身作则点点滴滴的努力,东芝的情况乃逐渐好转。

土光敏夫说:“要督促政府达成革新,再也没有比国民一齐监督更有效的 方法了。”

【心灵寄语】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首先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下属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成长在线】

1、了解我们身边先律己再律人的故事。

2、我知道的优秀管理者的事迹。

躬行实践,永无止境

【经典原文】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词语解码】

文:泛指文化知识。行:指品行实践。莫,大概的意思。

【智慧赏析】

译文

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赏析 从事教育,既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自己在身体力行方面,还没有取得君子的成就,希望自己和学生们尽可能地从这个方面再作努力。

【七彩链接】

君子之行

原宪是孔子的弟子,他以清静守节,安贫乐道而受人尊敬。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门是蓬草编成的,门枢是桑树条,屋内上漏下湿,原宪端坐其中丝毫不觉清苦,以修习礼乐教化的儒道为乐。

有一天,子贡去找原宪,他乘坐着高头大马拉的车,穿着雪白华丽的衣服,因为小巷容不下他的大车,子贡只好下车步行前去敲原宪家的门,只见原宪戴着用桦木皮做的帽子,拄着手杖出来开门迎接他。可能见原宪一副穷困寒酸的样子,子贡说:“嘻!先生这是生病了吗?”

原宪回答他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学了道却不能身体力行去做才叫做病,我现在是贫并不是病。”子贡听后非常惭愧。

【心灵寄语】

古今中外,任何一方面真有成就的人,站在顶峰的人,总觉得自己很平凡。而且还特别小心,觉得自己懂得太有限,不敢以此为足。所以我们也要做一个懂得礼让,谦虚的人。

【成长在线】

1、收集谦虚,礼让的名言或小故事。

2、我们身边的君子故事

心中有礼

【经典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词语解码】

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

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智慧赏析】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赏析

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七彩链接】

古代礼数

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二、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三、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6用于雅坐时。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四、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五、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

子曰的近义词篇五
《同义词》

子曰的近义词篇六
《古代汉语同义词》

子曰的近义词篇七
《同义词》

子曰的近义词篇八
《同义词》

子曰的近义词篇九
《浅谈《论语》中的“子曰”和“孔子曰”现象》

子曰的近义词篇十
《同义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8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