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词是颜色的成语。

| 对外汉语 |

【www.guakaob.com--对外汉语】

第二个词是颜色的成语。篇一
《颜色词在汉语成语中的英译》

颜色词在汉语成语中的英译

作者:王兰翠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17期

摘 要: 本文结合关于颜色词在汉语成语中的英译问题,主要分析了含“白”、“红”、“黄”、“青”字的成语及其翻译方法,希望为汉英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汉语成语 颜色词 英译

汉语成语是汉语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它浓缩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承载丰厚的文化积淀,具有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生动形象,精炼深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说话和写作中适当使用成语,能使意思表达得更完善、语言更优美、文字更生动。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人们的实际生活与颜色密切相关,人们生活在色彩之中。现代抽象派艺术的奠基人瓦西里·康定斯基在所著的《论艺术的精神》中指出:“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在人类的语言里,存在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词语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汉语中包含颜色的成语比比皆是,“白”、“红”、“黄”、“青”等在成语中出现频率较高,如白头偕老、混淆黑白、人老珠黄、青红皂白、姹紫嫣红、青红皂白,等等。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们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翻译这些带有颜色词的汉语成语,以便更好地交流呢?

一、“白”字成语

我们在翻译汉语成语时,应该首先理解“白”字在成语中的原有意思然后进行英译。有些成语中的“白”字即其本身的意思,是指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单译为“white”,在这种情况下,成语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即可理解;若再根据原有字面意思进行比喻义的翻译,则更能原汁原味地理解汉语成语。

(1)白璧微瑕

直译:a flaw in a white jade——a slight blemish

比喻义:small defects;blemish in a man’s good character

(2)白头偕老

直译:stick to each other till the hair turns grey

比喻义:live together until old age

(3)白驹过隙

直译:Time passes quickly like a white pony’s shadow across a crevice

比喻义:in a split second;Time flies

(4)白衣苍狗

直译:White clothes change into grey dogs

比喻义:unexpected change of worldly affairs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白”字除了表示颜色之外,还有“清楚,弄明白”、“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的”、“没有效果,徒然”等意思。有些成语根据其本身意思即可英译清楚,如真相大白(The case is entirely cleared)、不白之冤(unclear grievances),其他一些含有“白”字的成语仅从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无法清楚表达其实际意思,如白手起家,白费唇舌、平白无故,等等。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只能根据其字面意思进行意译:白手起家(He is a successful business who started from scratch.)、白费唇舌(to waste your breath on him)、平白无故(Don’t take others’money without rhyme or reason.)、沉冤莫白(suffer a grievous wrong)。

此外,还有一些成语必须理解其本身的典故才能正确英译,如“阳春白雪”,《阳春》和《白雪》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两首高雅歌曲名,现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不能单从字面意思翻译,只能意译:highbrow art and literature。

二、“红”字成语

红色是世界上人们使用最古老的颜色。在中国,红色是人们很崇尚的一种颜色,是生命、活力、健康、热情、朝气、欢乐的象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红色象征喜庆的红布,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我们发现,在翻译含“红”字的成语时,如果仅仅翻译其字面意思,就不能说明成语本身的意思,所以在翻译时,往往应根据字面意思意译,如花红柳绿(flower red and willow green;a profusion of garden flowers)、姹紫嫣红(deep purples and bright reds;beautiful flowers)、灯红酒绿(red lanterns and green wine;feasting and revelry)、万紫千红(innumerable flowers of purple and red;a profusion of color)、面红耳赤(be red in the face and the ears;be flushed),等等(注:这些成语前面的译文是字面意思,后面的译文是根据字面意思进行意译的译文),比较前后两种译文,我们不难看出,前者失去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图,明显不如后者来得浅显易懂。

此外,在翻译有些含“红”的成语时,我们必须搞清楚词本身的所指才能进行准确翻译,如翻译“红颜薄命”时,必须弄清楚红颜的意思(漂亮女子),整个成语的意思为女子容貌美丽但遭遇不好(an ill-fated beauty);“红白喜事”中的“红”指结婚做寿,“白”指丧事,并到一起说就是红白喜事(wedding and funeral);“红豆相思”中的“红豆”是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

以此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red beans that inspire the memory of one’s love);“红绳系足”源自唐·李复言的《续玄怪录》,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be engaged to marry);“红粉青楼”中的“红粉”原指红色的铅粉,为女子化妆用品,后借指美女,“青楼”指妓院,泛称有女色或可寻欢的场合(house of disrepute)。

三、“黄”字成语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黄”表示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可表示幻想的过时的事情、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还可描述身体不健康。这些意思在相关成语中都有所体现:黄粱美梦、明日黄花、面黄肌瘦,等等。有些成语可以直译:面黄肌瘦(flesh emaciated and face yellow)、人老珠黄(one getting old like the pearl becoming yellow)、杳如黄鹤(disappear like the yellow crane),等等。有些成语和上面一些成语一样,必须先了解其原有意思才能正确翻译,如“飞黄腾达”中的“飞黄”是传说中的神马,形容神马腾空飞驰,比喻官职、地位提升得非常快(get rapid promotion in life);“黄粱美梦”中的“黄粱”指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pipe dream);“明日黄花”中的“黄花”指菊花,重阳节后菊花逐渐枯萎,比喻过时的事物(out of fashion);“信口雌黄”中的“雌黄”即鸡冠石,一种矿物,可做黄颜料,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时即用雌黄涂抹了再写,比喻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made irresponsible remarks”。

四、“青”字成语

青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色象征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青”可指深绿色或浅蓝色、绿色的东西、靛蓝色、黑色、竹简、未成熟的农作物,也可比喻年轻,在相关成语中有所体现,如青出于蓝(靛蓝色)、青黄不接(未成熟的农作物)、青史流芳(竹简、史书),等等。在翻译这些成语时,从字面翻译无法表达其意,如青出于蓝(Indigo blue is extracted from the indigo plant(but is bluer than the plant it comes from)、青黄不接(short of food before the new harvest)、炉火纯青(The stove fire is pure green)等,我们都无法从这些译文中了解其本意。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意译:青出于蓝(Pupil excels teacher;

Successors excel the predecessor)、青红皂白(the hows and whys of a matter)、青黄不接(gap in succession)、青梅竹马(playmates in childhood)、青云直上(rapid advancement in one’s career)、万古长青(be evergreen;remain fresh forever)、炉火纯青(reach high

perfection)。

五、其他成语

汉语成语中,除了含有“白”、“红”、“黄”、“青”颜色的成语外,还有一些含有其他颜色字的成语,如绿叶成萌(The thick foliage forms a good shade;young mother of many children)、近朱者赤近墨者黑(moral influence by contact)、绿肥红瘦(late spring)、绿草如茵(The grass looks like a green carpet)、昏天黑地(dizzy,decadent,dark rule and social disorder)、

混淆黑白(confuse right and wrong;turn matters upside down)、蓝田生玉(children born of worthy parents),等等。当然,含有颜色词的汉语成语远不止以上这些,限于篇幅,还有很多颜色词成语未能提及。

综上所述,颜色词本身含义较多,成语中的颜色词更是包含不同含义或者历史典故,这给英语学习者的理解和翻译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我们必须注意颜色词在汉语成语中所包含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更准确生动地译出成语,进行有效交际。

参考文献:

[1]孙锐.中华成语大词典[Z].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5.

[2]钱莲生,刘玉杰,汉语成语英译词典[Z].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

第二个词是颜色的成语。篇二
《现代汉语颜色词白》

现代汉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和构词浅谈

国关文传系1102班 马维康 20116222

摘要: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词汇在思维和心理方面与文化关系密切,同一词在不同语言中含义不同,在统一语言中其内涵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现代汉语颜色词“白”作为基本词汇,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从其颜色本义衍生出多种文化内涵,值得对此分析探究。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白 文化内涵 构词

前言:

“白”最初的本义专指颜色,指像霜或雪的一种颜色,与颜色“黑”相对。在《说文解字》中对其解释为“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经过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白”所指代的颜色具有了多种文化内涵,呈现出矛盾、复杂的特点。在现代汉语中,“白”的含义主要有一下五种:纯洁和清白、光明与正义、死亡和凶兆、虚无和空白、奸邪与反动。近现代以来又有中性化的趋势。另外,“白”作为基本词汇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凡白之属皆从白。”研究含有语素“白”的词汇意义,对分析颜色词“白”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文:

“白”在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含义是多样、矛盾、复杂的,同时具有褒义、贬义两种感情色彩,由此也衍生出其他鲜明差异的各类词汇。

(一)褒义色彩的文化内涵:纯洁、清白、美貌

“白”最初是用来描述雪、霜、乳的颜色词,用“从入合二”的字形和“旁陌切”的字音表示霜雪在人眼中的视觉感受。雪和霜是洁白无瑕、一丝不染的,没有弄脏、受到污染,由此引申出“白”的第一个文化内涵,即纯洁、清白。老子《道德经》有云:“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大白若辱,大方无隅。”由此可以看出在早期汉语中,“白”与“辱”是反义词,洁白与污黑、污垢词义相对。“白”参与构成了白璧无瑕、洁白如玉、清白无辜、阳春白雪等成语,形容像雪、

玉一样的颜色,代表清白、无辜、高尚、圣洁的道德品质。西湖岳飞鄂王祠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反映的即此义。除赞美品德高尚外,“白”还用来形容皮肤白净、相貌姣好,与“皙”含义相近,在现代汉语中的白皙、白里透红表达的就是这一含义。

(二)褒义色彩的文化内涵:光明、正义、善良

“白”在反映的颜色方上与“黑”相对,形容一天中“昼”时段的环境颜色,如现代汉语词白天、白昼、白光、鱼肚白等,“白”象征着阳光、光明,由此引申出正义、善良的文化内涵。屈原《怀沙》中“变白为黑兮,倒上为下”,用颜色词黑白来形容当时楚国政治势力的忠奸。毛泽东在《浣溪沙》中形容新中国建立时也用“雄鸡一唱天下白”。“白”所表示的“正大光明”的含义,在成语黑白分明、颠倒黑白、黑白混淆亦有所体现。在现代汉语中,结合反腐倡廉的时代氛围,“白”拥有了光明磊落、不遮不掩的新词义,如白色收入与黑色收入、灰色收入相对,指通过公开、透明、合法途径获得的劳动报酬。白道与黑道、白市与黑市相对,一黑一白代表着一正一邪,黑暗与光明,正义与邪恶。

(三)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死亡、凶兆、悲凉

与其褒义色彩相比,在现代汉语中,“白”更多带有的是贬义色彩,其参与构成的词汇数量也更多。其中最基本的涵义中就是死亡、凶兆,这深受中国阴阳五行传统物质观的影响。按照阴阳五行学说,白色在五行中与“金”相对应,金对应的方向为西方,对应的季节是秋季,对应的五音是商。欧阳修《秋声赋》中解释为:“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西方为太阳下落之处,象征着一天中生命与活力的终结;秋季是自然界一年中生命由盛转衰的时期,使人易产生悲凉凄苦之感。秋是金相对应的季节,常与刑罚、征战相联系,“秋官司寇”,“沙场秋点兵”。

而白色给人的感性认识中亦有苍白、无血色、生命力枯竭、病态的成分,所以白色顺理成章地成为死亡、凶兆、悲凉的象征颜色。自古至今家有丧事都称“白事”,与表示喜庆的“红事”相对应;出丧时亲人身着白衣(古代称作“缟素”、“縗絰” ),戴白帽、穿白鞋、扎白花和白色腰带、打白幡,搭设白色灵堂。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白色消费”(用于丧葬的花费)、“白色经济”、“白事通”

(对丧葬业务精通的人)等新名词。在古代将西方神兽白虎视作凶神,并将给丈夫带来厄运的女子称作“白虎星”,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白色的畏惧和厌恶。

(四)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空白、虚无、徒劳

白色带给人的另一视觉感受就是空白和虚无。在形容个人内心空洞时用“像一张白纸”,《红楼梦》中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预示贾府最终的彻底衰败。“白”表示没有任何附加物,如现代汉语中的白卷、白饭、白开水,成语中的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仍以中性为主,但由此引申出无功名、无阅历、没文化的贬义内涵。如形容平民为白衣、白身,讽刺缺乏文化涵养者为白丁,贫寒之家住白屋,称呼缺乏经验的年轻人为白面书生等。

由“空白”引申出的第二个贬义内涵,是形容做事付出努力后没有效果和成就,是徒劳、徒然的。如现代汉语中的白费力气、白干、白跑、白辛苦、白白等,都有费力不讨好、功倍事半的含义,这里的“白”做副词,但其贬义仍来自颜色义。相反,“白”做副词也形容做事没有付出相应代价,未曾支付报偿,如现代汉语中的白吃白喝、白住、白给、白送、白食等,但体现出的仍是贬义。

基于空白、虚无的含义更进一步,就产生了贬义色彩更为浓厚的意义。如白眼,与青眼相对,用眼珠中白色部分看人,表示对人的轻蔑和鄙视。再如白痴,用来形容愚笨、不懂事的人,带有明显的侮辱色彩。“白”还引申出失败、失利的含义,如战争中失败的一方常举白旗投降。

(五)贬义色彩的文化内涵:奸邪、狡诈、反动

白色另一主要贬义,即奸邪和反动。前者来源于古代戏剧,后者源于近代政治斗争。

如在京剧中,戴白色脸谱的一般饰演奸诈、多疑、狡黠、阴险的角色,如曹操、赵高、严嵩、秦桧等反面角色,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奸臣”的符号化代表。除此之外,饰演老人、太监、僧侣的一般脸谱也以白色为主,表现其地位低下、老态龙钟的形象。现代汉语中的唱白脸、小白脸都是贬义词,体现了对戏剧文化传统的继承性。

白色的反动含义,最早源自外国,经过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现已完全融入到汉语词汇中。白色与象征革命、进步的红色相对,成为保守、反动、残暴的象

征颜色。最早采用红白相对的是法国,用来形容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被镇压后的统治氛围。白色统治的基本特点是专制独裁、勾结外国、残酷镇压人民运动、舆论控制、四处搜捕导致人人自危等。进入20世纪,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因白色为沙皇专用颜色,所以称当时与苏俄对立、拥护沙皇统治、得到外国支持的武装力量为白军、白匪;苏俄崇尚红色,称自己建立的政权为红色政权,武装力量为红军,与白军相对。白色由此成为革命、进步的对立颜色。中国大规模使用借自借苏联,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用来指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执政期间实行的恐怖统治,除因蒋介石政权镇压革命、反动独裁之外,亦与其青天白日党旗有一定关联。文革中对“反动学术权威”也被冠以“拔白旗”、“白专道路”等贬称。现代汉语中的白区、白军、白匪、白色恐怖、白狗等词汇,其贬义色彩亦来源于此。

(六)白色在当代感情色彩的中性化趋势

步入现代后,白色的感情色彩逐渐趋于中性化,主要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中白色具有高雅纯洁、纯真无邪,正直、廉洁、诚实,高尚、有教养,幸运、吉利等褒义,自近代以来,受西方形象,在结婚仪式上新郎一般着白西装,新娘穿白色婚纱,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和忠贞,但亦受“白头偕老”传统思想的影响。

另一影响源于实用主义,运动员出于透气、减少吸热、避暑的考虑,一般穿白色运动服;医生、护士和科研人员由于工作需要,为了保持洁净、及时发现污染物,一般也穿白色工作服。现代汉语中用“白大褂”表示医护人员,感情色彩为中性;而“白衣天使”为褒义词,赞美他们纯洁、善良、富有爱心,对他们救死扶伤的精神表达敬意。

结语:

“白”作为颜色词,通过人为建立关系的方式用来形容霜雪的颜色,并被赋予了种种文化内涵。在现代汉语中,白色含义复杂多样,在拥有纯洁、光明、正义等褒义的同时,也有表示死亡、徒劳、奸邪、反动的贬义。词汇是语言要素中最能反映文化内涵的部分,也是受社会和时代环境影响变化最快的成分。白色所承载的褒义和贬义,与中国历史传统有关,也与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作为拥有强大构词能力的基本词,“白”在现代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此追根溯源,理清各类词汇之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对研究现代汉语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许慎,东汉

2.《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北宋

3.《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2000年

4.《楚辞校释》, 王泗原,1990年

5.《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2003年

第二个词是颜色的成语。篇三
《成语篇》

成语篇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010全国Ⅰ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

【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2010课标Ⅰ卷)

A.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洋洋自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

不会有大的作为。

B.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

产量高,品质好。

C.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

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D.开发商们对商品房面积的计算方式一直讳莫如深,由此导致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

济纠纷经常发生。

【答案】B

【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多。此处用错对象,不能形容“橙子”多。

【考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E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10北京卷) ...

A.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

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

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

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答案】B

【解析】第二题考成语,"防患于未然"、"信马由缰"、"殊途同归"本来就属于考生应该熟悉掌握的成语,即便这三个成语不了解,"无地自容"也绝对不是语境中的那个用法,不能"望文生义",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此处应为“无处藏身”。考题在延续往年成语题以"望文生义"为主的错误选项设置方法的同时,又降低了一个难度。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10重庆卷) ...

A.2010年4月6日,《鲁迅箴言》由三联书店出版。365条箴言,让读者感受到了鲁迅文字的力量和韵致。 ..

B.张强一下子站了起来:“说吧!‘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谁的是谁的非,当面..锣对面鼓,快说吧!” ....

C.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科技和文化的精华,像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们能有机会躬逢其盛,实在难得。 ....

D.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会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

【答案】D

【解析】(A.韵致:风度韵味,情致;B.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C.躬逢其盛:亲身经历那种盛况;D.举手投足: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D项的错误在于语意不合语境)

【考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D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010湖北卷)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 。这是一座 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 的。

A.陵墓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墓茔:墓地,茔地。墓室:①犹墓庐;②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镶嵌:①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装饰:打扮,修饰;装潢;点缀,装点;指装饰品;犹夸饰。装点:装饰点缀;点缀品;张扬,夸大。虽然:即使如此;犹即使。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固然:连词。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尽管:①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②〈方〉副词,老是;总是;③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独树一帜:树,立;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D .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

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易错提醒】本题不是传统的两个词选一个,而是四个词选一个,涉及实词(名词、动词)、虚词、成语,容量加大。

【备考提示】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辨析用法。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虚词要考虑句间关系和习惯搭配。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2010广东卷) ...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答案】选C项。

【解析】A项“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B项“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C项“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这里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D项“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2010安徽卷)

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

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人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

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

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

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试题解析】A“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和哪个一致?。B“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而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C“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D“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在句中情感色彩不当。

18.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 (2010

安徽卷)

①在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大队长孟凡升参加一次集训时,驾机升空不到两分钟,突然发现飞机发动机转速异常、温度下降。②他迅速反应到发动机有重大问题。③在生死考验的瞬间,他立即与指挥员报告。④收到指令,他果断操纵飞机寻找场地,在确认飞机无法迫降后,才请示跳伞。⑤为了避开村庄,直到允许跳伞的最后时刻之际,他才跳伞。⑥伞刚打开,人就着地了。⑦孟凡升多次在短短的48秒内主动放弃跳伞机会,有效避免了更大损失。⑧48秒,生死关头见素质,更见精神!

【试题答案】①“在”调至“参加”前②“反映”改为“意识”③“与”改为“向”⑤删除“之际”⑦“多次”调至“主动放弃”前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试题解析】①“在”放在句首,造成句子没有主语;②“反映”与其后的宾语不搭配,改为“意识”就可以了;③介词“与”引进比较或动作的对象,改为“向”有“对”“朝”的意思,引进动作对象。⑤“之际”与“时刻”重复,要删除;⑦“多次”是修饰动作放弃的,应紧跟在“主动放弃”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010浙江卷)

A.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

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想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也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个中奥妙困惑不已。 ...

D.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答案】B。

【解析】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语境不合,原文内容与主题无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010湖南卷) ...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答案】C

【解析】本题C选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所以放在这里后面接着“谈论着”是不恰当的,改为“兴致勃勃”比较好。所以,第三题考的还是一个“理解词语实际意义”这个考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10江西卷)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

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答案】A.

【解析】A,曾几何时【解释】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近义词】稍纵即逝、转瞬之间、弹指之间【反义词】遥遥无期、久而久之、天长地久【语法】偏正式;作分句;指时间过去不久。“曾几何时”语出唐代韩愈的《东都遇春》,诗中有两句为“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后用“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其中“曾”是“曾经”的意思,“几何”意为“多少”。这个成语在后来的诗文中多有运用。如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补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宋•赵彦端《新荷叶》:“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结合解释,我们知道“曾几何时”指得是“过去到现在比较短的一个时间段”。对这个词语我们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它指“过去”,二是表示“时间短”,运用时这两条件缺一不可。(B、举重若轻【解释】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出自】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二:“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近义词】精明强干、轻而易举、游刃有余。【反义词】心余力绌、力不胜任、力不从心。【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句中宜用“举足轻重”。 举足轻重【解释】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出自】《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近义词】至关重大【反义词】无足轻重、无关大局【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指人的地位等。C、刮目相看【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近义词】另眼相看、另眼看待【反义词】视同一律【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著成绩。“刮目相看”经常与“另眼相看”混淆,这两个成语都表示用眼光来看人,但是,看人的角度不同,“刮目相看”是从“纵”向看人;“另眼相看”则是从“横”向看人。“刮目相看”是拿一个人的现在与过去相比。比如:学习成绩一向不被看好的王刚同学在这次数学竞赛中拿到一等奖,令人刮目相看。“另眼相看”则是拿此人(或此种人)与一般人相比。比如:我们对差等生不能另眼相看。句中说“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显然是横比。D、拾人牙慧【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备考提示】今年高考主要考查了成语运用应注意的三个方面: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如“举重若轻”与“举足轻重”。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如“刮目相看”与“另眼

第二个词是颜色的成语。篇四
《3词语》

第二个词是颜色的成语。篇五
《写成语大赛》

《写成语大赛》写成语大赛   铅山县河口二小五(二)班 张秋硕  这个星期六是欢乐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快乐作文班展开了一次热血沸腾的写成语大赛。  丁老师先把我们分成四组,并把游戏规则说了一遍:“每个组的同学全部上到黑板前来,然后拿上一支粉笔,按要求写成语。”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我们组的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还没等老师说开始呢,同学们便拿起粉笔,粉笔头就粘触在黑板上,仿佛被胶水粘住,拿也拿不下来。当老师说“开始”时,我的心脏都悬到了嗓子眼了!丁老师说:“写含有颜色的成语。”我眼睛一闭,将脑袋里所有含有颜色的词全部让它溢出来。我一睁开眼,提手拿粉笔就写了个“柳绿花红”。我旁的一个男同学看到我写的,似乎也有了灵感,写出了“姹紫嫣红”!我右边两位女同学也不甘示弱,马上拿粉笔写“青红皂白”,写到这里,我实在想不起来了,我们有的同学直跺脚,有的一直在喊:“快点呀!”还有的同学心急如焚,最后,我们才对了七个。  第二个回合也挺激烈的,这次我们组居然对了二十三个。  最后一回合开始了,这次丁老师说:“写含有——”写含有什么呀?有些同学万分焦急。“写——”丁老师正在逗我们玩呢!“写——含有数字的词。”嗐,这还不容易。我们从一写到十,一马当先、二话不说、三头六臂……。还写了“千方百计”、“万马奔腾”。“时间到。”最终我们写对了二十九个!  这个游戏让我明白了要团结合作的道理,还让我积累了许多成语。

第二个词是颜色的成语。篇六
《词语》

第二个词是颜色的成语。篇七
《3词语》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20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