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认真说说

| 普通话考试 |

【www.guakaob.com--普通话考试】

孩子的认真说说篇一
《如何培养孩子细心做题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细心做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读题、做题、审题的习惯。

一、认真读题,一字一句,细心审题。

读题是做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读题时要分为三步。

(一)通读

就是要将题目所有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读一遍,特别是对于那些似曾相识的题目,要准确把握题目含义。

(二)重点读

就是根据通读对题目的了解情况,结合题目的设问,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句。

(三)返读

就是在检查的过程中,要再次阅读题目,以保证所用的条件和语句的准确性,看所做题目是不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每次做题时,我都要求学生把题目读两遍。如果是出示在课件或投影上的题,我就用手指着题目,让学生读。在读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语速适中,不能过快或者太慢,给学生 做示范。读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说题目中非常重要的词,即找出关键字或词。大部分题目学生都能找到其中非常重要的词,比如:“从左数„„”。“从左数”很重 要,一定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伸手和我一起把“从左数”两个字圈起来,或者让学生自己拿起笔把它们圈起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这道题,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学 生纷纷举手,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过程其实已经把这道题的题意展示给全班的学生,如果是学生自己独立做题,我也要求他们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读两遍题 目——圈出重要的字——告诉自己做这道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通过读题、 审题,细心揣摩每题的特殊性,由于孩子容易受思维定势或先前经验或题型的影响,而忽视试题的特殊性。做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词句,有些题目只有一 字之差,就错了,做题时千万不能凭感觉,好像差不多就去做,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部分孩子题目还没读完就开始写了,之后发现不对再去改,这是非常不好的 习惯。因此做题前这就要求我们告诉孩子不要拿起笔来就写,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想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写,怎样写会更好之后再拿笔做题,争取一次写好,尽量少 用橡皮。不断告知孩子做题之前应先读题,读完题之后再开始做题。

二、认真书写,格式规范

良好的做题 习惯,一是书写要整齐,尽量不要涂改、删除;二是要格式规范。橡皮会使学生越来越慌,写错了可以改,越改越乱,这些都是导致错题的重要因素。平时让学生做 作业时,我要求学生不用或尽量少使用橡皮,孩子们做题前,我说要想好再写,如果写错了,举手老师过去给你擦。这样要求,一般孩子们都不想让老师亲自为他们 擦去写错的字,他就格外小心,当然也有偷偷使用橡皮的现象,不过他们都有所顾忌,做题比以前细心了许多。

三、认真检查

认真检查是 做题不可缺少的步骤。做完一道题目,并不代表“万事大吉”, 一些学生很早就做完题目之后就无所事事,没有去检查自己所做的题目。结果作业中明显的错误也没有被发现,几道会做的题目漏做。在做作业时我要求学生眼和手 不要离开作业,做完后要手指着题目一字不漏的再把题目读一读,看所做题目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检查有没有漏题,养成善于检查,自查的好习惯,对孩子来说将 是受益终生的。

请家长在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时,也注重以上方法地培养。让我们家校合力,使孩子养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教孩子认真读题,培养审题习惯

每次做考卷,常出现这样两种怪现象。一抄错或看错数,白白丢失分数;二在解答实际问题的练习中,错误率非常高。可在订正时,家长或教师只是再读了一遍题目,大部分学生就能解答了。经过与家长沟通和对学生的试卷和作业情况的观察,得出“病症”在于学生答题前没有读题或没有认真读题,更谈不上审题了。他们是凭借平时做过的题目形式去解题的,错误率当然高。一年级学生认识汉字较少,还得借拼音把句子读通顺,人是有惰性的,孩子更是如此。当他们习惯了根据形式做题时,就不会想到自己该去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与部分家长的辅导方式方法有关系。一 位家长曾经说:“在家里做题,我把题目要求给他读了,他做起题来又对又快。”全然不知让孩子读题目要求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培养孩子审题的好习惯了。殊不 知,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家长代读题就等于帮孩子解答了题目。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 惯。”仔细读题,认真审题的作业习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如何养成?我建议要教给学生如何读的方法。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再读题,在潜 移默化中把如何读题的方法教给学生。还学生自己读的时间。学生有了一定的读题能力后,让学生先读,读的过程中就得去想,想题目的意思和要求,不知不觉中进 行了审题。读一遍不明白,鼓励学生多读几遍,自然就能读通了。

例如:一次考试写话:把秋天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一个学生拿起笔一下子就写完了,而且篇幅很长,看看内容具体,写得很好,他写的是种大蒜,与题目相隔甚远,等于白写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真读题,读懂题目。可见,读懂题目,明白题意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孩子的七个学习好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教授曾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上小学的朋友,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成绩不是最紧要的。因为小学初中关联不大。很多小学成绩好的孩子,恰恰进入初中成绩反而下降。尤其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积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利于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好基础。具体要培养哪些学习习惯:

1 提前预习的习惯。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 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可以把知识从瞬时记忆转换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 主动识字的习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4 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

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 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 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 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十分普及,但写字还是不可缺少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家长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小学生升入中学时应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处于儿童期,孩子们过着轻松、自由的生活。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是娇生 惯养,不太注重孩子们各方面习惯的养成,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唯我独尊。孩子们终究是要长大的,他们不可能永远是儿童,他们要从小学升入中学,再上大学, 即使他们工作了走入社会,他们仍要学习,因为我们是学习型社会,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因此,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是学习的入门,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学习内容都比较简单、灵活。孩子们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健康的学习和成长。孩子们没有升

学的压力,学习好像是他们娱乐的一部分,从内心来讲,绝大多数孩子们还是比较喜欢学习的。

但是,我观察升入中学的孩子们,发现他们中真正懂得学习,有自己学习方法的却是很少,他们的学习带有放任和自 由性。孩子们升入中学后,随着科目的增加和难度的加深,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话,学生们很难应对繁重的学习和面对中考升学的压力。自从教了一年初 一年级后,我发现孩子们身上有许多不良习惯有待改进,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不懂得如何学习等等。我认为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 重要,而且是迫在眉睫。那么孩子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儿?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养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我发现我教的四个年级上课时没有一个学生记笔记,教学中扩充的知识要再三强调要求他们记,学生们才记。因此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记笔记,如:要知道记重点、难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去记。要让他们知道笔记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小学生随意性强,没有计划,感觉是一种自发学习。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改变学 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这样才能扎实地学好每一学科,从容应对紧张的学习。进入中学后学习科目多了,难度大了,如果没有计划盲目学习,既花费了 时间又没有多大的收获,长此下去必将收效甚微。

三、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小学生们认为写完作业就万事大吉了,不知道如何预习和复习,也不知道预习和复习是有效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方法并养成习惯。

孩子的认真说说篇二
《很有寓意的小清新空间说说:浪够了你也别回头》

孩子的认真说说篇三
《教育随笔: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育随笔: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育随笔: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进入了复习阶段,少不了单元测试、综合测试,可是,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审题这一关不够重视,通过同学们做题的情况来看,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题只是为了填上空,至于题目是什么要求,有的同学便是想当然,猜着做,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必要的错误,甚至有的同学还闹出了笑话。

比如,第七单元有个阅读题,“我相信了,我相信什么了?为什么?”这是一个只有四小段的短文,短文内容也很简单,学生只要认真读、或者说稍微再动动脑筋,这一题都能做对。可是恰恰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却闹出了笑话,全班竟然有十几位同学回答,“我相信这是一只公鸡,因为它会下蛋。”还有的同学回答“我相信这是一只母鸡,而没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短文”,这两个答案表现了学生都没有认真读短文,没有认真思考。

因此,下一步,我要重视引导学生仔细读题,静下心来思考,不要只想着速度。至于如何快速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我觉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将在接下来的测试中逐步培养学生读题的时候稳下心来,认真审题,认真思考。对学生读题的要求要明确要具体,比如,可以先给学生示范。读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说题目中的关键字或词。然后想一下题目中有几点要求,接下来围绕要求再思考问题。还可以让审题认真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这样可能更有效。

孩子的认真说说篇四
《父母与孩子的对话》

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你会说,孩子就会听.txt

爱人是路,朋友是树,人生只有一条路,一条路上多棵树,有钱的时候莫忘路,缺钱的时候靠靠树,幸福的时候别迷路,休息的时候靠靠树!其实你懂的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吗?

现在首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您对孩子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2您认为孩子有哪些优点?

3您认为孩子听话吗?为什么不听话?

4您觉得孩子爱你吗?喜欢你吗?

5您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如果不理想,那原因又是什么?

6总结一下自己在教育上可能的不足和问题。

7你认为家长应该对孩子都做些什么?

注意:

1以上所有题目应该做书面回答。

2不要回避这个作业,当您看完全书后,再看您现在的回答,会有很多新的感触!1 其实我不懂你说什么 ——孩子对父母说说的最多的话其实

就是废话,不过,人们还是在说……

在许多次的讲座和报告中,我都会向所有的家长们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在您和孩子说的话里,什么词或什么话您使用的次数、重复频率最多?

★ 请你在这里写出来:

很多家长会写:快、认真点、细心点、做作业去、去问你爸、你小心点……

现在,请家长您自己再仔细看自己写的结果,有什么感觉?

在沉寂片刻后,很多家长举起手开始说了,每一次的调查结果都很接近,最高频率的词是“认真点”,其次是“快点”,还有就是“你真笨”。

有一次做这样的现场问答的时候,非常巧,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也来了。当我把这

几个词写到黑板上以后,就问这个小孩:“这位小朋友,爸爸是不是常常和你说„认真点吗‟?”

小孩说:“是。”

我又问道:“那么是什么时候说的更多呢?”

小孩说:“我写作业的时候,还有早晨去上学的时候,还有去考试时说。”

我说:“噢,是这样的。那你是不是真的明白你爸爸说的认真是什么意思吗?”

小孩想了想:“就是让我认真点吧。”

我又问道:“那怎么就可以认真点呢?”

所有的家长都很安静地在听我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这时候孩子一脸茫然但很坦率地说道:“我不知道。”

寂静,还是寂静,然后家长们互相私语了起来,但我分明可以听到很多诧异的啧啧声。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现在可以再仔细看看自己刚才写下的内容吗?当然也好好琢磨一下孩子

到底懂不懂您常常说的“认真”?

结论很明白:孩子其实是不懂的!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家的孩子啊!不管是什么道理他都懂,比你还明白呢,他就是不给你干啊!”

不客气地讲,您的孩子还是不懂,要真懂就不会不干了!

我在与家长和孩子大量的接触中发现,在“学习”这个问题上,孩子听到家长说“认真点”这个词的时候,真正能够明白怎么认真学习的,真正认真去学习的人是凤毛麟角,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碰到过!就是这么夸张,但这就是事实。反之,那些语言里“认真点”少的家长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倒很不错,这也看起来很夸张,但也是事实!

原因是什么呢?这样家长通常并没有告诉孩子怎么学习才算是认真,怎么做才是认真,而往往只是用认真解释认真,孩子怎么会明白如何做才算是认真啊。就这样,一个汉语里非常好的词汇就被我们的家长给用坏了。

家长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把认为孩子不懂的事全都替孩子做了;相反,对以为孩子懂的事情缺乏要求和指导,实际上孩子对此恰恰不懂。有时候妈妈手里拿着包袱,另外一只手拿钥匙费力地开门,孩子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看着,其实孩子有时候是属于真的不懂。对孩子没有做必要的要求,孩子当然习以为常,视若无睹了。认真也是如此,以为孩子知道如何认

真,其实孩子真的不知道如何认真。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对孩子做要求的时候,喜欢单方面地表达自己的感觉感受和愿望想法。这样做不仅说不清问题,也很容易造成双方情绪上的对立。这种主观上的自以为是,往往是建立在对孩子漠视的习惯上。这种主观的行为特点,似乎也是东方人的特点。许多看起来很听话的孩子表现为——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本身的意义,考虑更多的是家长对“做这件事情”的感觉,而不是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感觉。不大会想“我该不该做”,而是考虑“家长是不是同意”。这种依赖心很强的孩子表现得是如此乖巧,但自主性、独立性、创造能力却被强有力地束缚了。

相反,那些看起来很不听话的孩子行为乖张,由于总是陷入与家长的对立情绪的漩涡中,不能正确理会家长的意图,结果丧失了许多大好时机,最后后悔也无济于事了。就像那个出租车司机说的那样,等大了的时候才知道父母的话是对的。这类家长我经常碰到,但遗憾的是他们却不能从自身的教训中总结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这样的家长通常有两个特点。

一是由于这样的家长与孩子对话交流缺乏足够的耐心,与家长自身的教育文化程度没有太多关系。家长表现往往很主观,认为孩子对这么简单的事情一定是很明白的,所以只是主观地提出了要求和愿望,但具体怎么做却又疏于指导!可是做事情不是只靠愿望就可以实现的。何况还只不过是家长本人单方面的愿望。

二是说“认真点”往往是针对学习,而学习到底该怎么进行,自己心里并不太清楚,清楚的又往往是偏颇和不完整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认真点”、“一定要认真”给孩子更多的信息只不过是主观意愿的表达,缺乏对客观行动过程中的明确指导。孩子们怎么能知道如何“认真”,如何实现“认真”呢?

在家长对孩子说“认真点”的时候,孩子常常会回答:“是,知道了。”而脾气大点的孩子会说:“知道了,你烦不烦人啊。”其实孩子从来都不知道。即使大点的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也知道怎么实现“认真”,但是,往往在听到“认真”二字后,心理上引起极大的厌恶和反感,明知道什么是对的也不去做,这就是“逆反”心理的典型体现。

让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每天都做的“洗手”吧。

我们的家长通常往往只是不耐烦地对孩子说,你要认真地洗啊,不要马虎啦之类的话;或者是打了香皂了吗,洗手背了吗之类支离破碎的问话,却疏于具体明确地指点孩子该如何作为,这是许多家长的通病。其实只需要父母对孩子耐心地做一次这样的讲解:首先你要把手湿了,然后用香皂在掌心打一打,再把香皂放回皂盒,两只手互相地搓一搓,当然还有手背、关节等处,如果指甲里有黑泥,你可以再抠一抠,然后用水龙头冲掉手上的泡沫,最后用手掬点水把龙头冲冲。噢,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的确需要说好一阵的,但是孩子听了以后,就知道了怎么做才算是洗手。(如果您连这一点都没有“认真”去教孩子的话,那太失职了,如果教了,你的孩子就会“认真”地去做事了)。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复杂,把许多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人是我们的家长,原因就在于家长缺乏耐心地、全面地、科学地解释和指导。

所以,要想达到正确理解“认真”的意义,正确执行“认真”的目标,同样需要我们的家长耐心地、全面地、科学地给孩子讲解“认真”,对“认真”做出具体的要求。

有一次,我在给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做学习训练班的最后一堂课的时候,家长也同时在场。我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告诉我,赵老师最讨厌的一个词是什么吗?”

大家集体回答:“认真。”

我呵呵地笑了,看到家长脸上诧异的表情,我便觉得甚有意思。

我又问道:“哪位同学告诉我,为什么我最讨厌„认真‟二字?”

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赵老师讨厌„认真‟这个词是想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要按照它的要求,把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做完整了,这就是„认真‟。而不是把„认真‟总挂到嘴上,却不能体现在行动中。”这个同学那么流畅的回答令家长们都很惊讶,因为这个学生还是班里最小的孩子。

后来我在一本管理科学方面的书里看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他曾公开地表示“讨厌质量”,但他著名的六个西格玛流程的主要焦点就是在提高质量、速度以及效率。最后的结果就是通用从每百万次35000个故障降低到了每百万次不到4个故障。这个质量管理的控制就在于不是从主观上对质量进行期望完成的,而是靠对质量实现的具体环节进行控制完成的。

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也如此。“认真”是形容词。形容词更多表达的是愿望和性质。如果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是需要用名词和动词表达和解释的。

和“认真”一词相仿的单词还有,“努力啊”、“细心点”等。可什么是努力?怎么努力?怎么做才是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对的?我们的家长和孩子想的似乎就很不足了。可我们的孩子在表达要“努力学习”决心的时候,通常表现不过是把嘴唇闭得很紧,还把拳头握得很紧,可结果又怎么样呢?正如许多家长说的那样,我们的孩子就是只有三天的热度!毕竟努力不是掰手腕,使劲并不等于努力。

再说“要仔细”、“不要粗心”的问题。什么是仔细?怎么做是仔细?您和孩子是否做过详细的说明呢?如果有的话,您的孩子不会粗心到现在!很多人似乎能说明白什么是粗心,但却基本没有人能讲清楚什么是仔细。

事实证明,越是频繁空洞地使用“认真”、“努力”、“仔细”等词汇,越是说明家长教育认识的苍白,教育手段的无力。与其如此,趁早把这个词从您的头脑里遗忘吧!

好了,各位家长朋友,先把这个口头禅改掉吧,忘掉“认真”二字,希望从现在起不要和你的孩子说什么“认真”了,在需要的时候,请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做完就OK了。和“认真”二字说再见,这是给您的第一个作业。

孩子的认真说说篇五
《如何让孩子认真做作业》

家庭作业是一道坎啊,必须要迈过这一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夜深了,妈妈和孩子在书房打架,为的是作业。妈妈要孩子快点做,做对了,做好了。可是孩子面对太多的作业,家长的威逼,心情焦躁,不能一气做完。妈妈看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玩,气得就打了几下。为了让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什么着数都用了:开始是物质刺激、许诺、哄骗;这些不管用了,情急之下,有时威胁,有时骂,有时打。本来作业是孩子完成的事情,现在倒成了家长的差使。家长也无奈,作业太多,如果不看着孩子做,孩子就真的完不成作业。孩子每做完一次家庭作业,家长就像完成一次战斗一样,苦不堪言。可怜孩子!可怜妈妈!!

可这又能怪谁呢?如果要怪只能怪我们家长或老师不懂辅导孩子的方法;只能怪我们的家长或老师没有教会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你可以细回想一下,孩子开始上学的时候,都喜欢做作业的。而是我们家长和老师不懂方法,造成孩子厌恶作业,厌恶学习。这里边有一个深刻的科学道理,一般不被家长和老师所知。那就是,每当我们的孩子做作业时,我们都逼孩子,骂孩子,打孩子,孩子每次做作业都生气,哭泣,痛苦不堪。孩子今天学习痛苦,明天学习痛苦,天天学习,天天痛苦,于是在孩子的大脑里就形成了一个神经链的连接,即学习——痛苦。孩子一做作业就痛苦,一学习就痛苦,甚至一进书房就痛苦了。这是我们家长“训练”的结果。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许多厌学的孩子都是这样造成的。所以今天才有了80%的中小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局面,也才有了中国13亿人口,高级人才只有2万的落后现状。

如何高效、快乐地做作业呢?这是我的几个方法和大家分享。

(一)放学回来先吃水果

孩子学习了一下午,大脑累了,肚子也饿了。先让孩子边吃水果边休息。孩子大脑工作了一下午,他身体的葡萄糖消耗的差不多了,要及时补充。孩子休息15~20钟,大脑有了能量,然后就可以做作业了。

(二)在晚饭前做作业

作业在晚饭后进行,对孩子的作业效率是不利的。人人都有这样感觉:在饱餐一顿后,人就懒洋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吃到胃里的食物,需要消化,消化需要血液。这时浑身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到胃部来加工刚刚吃进的大量食物。这样一来,大脑处于供血不足的状态。特别是食量大而又吃大鱼大肉的孩子更遭。如果在这个时候做作业孩子不情愿,孩子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大脑效率也低。因此,我提倡孩子作业在晚饭前进行。晚饭什么时候吃,家长是可以控制的。最好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做饭。如果做作业的时候做饭,孩子听到嗅到妈妈在做饭,食欲就上来了。如果做不到晚饭前做作业,就要在吃晚饭后多休息一会再做作业。

(三)在好事前做作业

每个孩子都有他最喜欢的一项业余活动。或看动画片,或游戏,或体育活动。比如,你的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可以看,但必须做完作业以后看。如果以前没有这样的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重新达成协议。假设动画片是在6点播,孩子就要在5点开始做作业。达成协议后,写在纸上,母子签上字,贴在门上。孩子每天遵守协议雷打不动。

(四)这样做作业

继续和孩子达成协议:允许孩子做一会作业,玩一会。这可能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抵触。我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做一会,玩一会。当孩子用心做作业时,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高速地运转,

十几分钟后,大脑的葡萄糖就供应不足了。如果孩子不主动停止工作,大脑就会形成压力。大脑为了转移压力,就会指使孩子去玩。此时,不是孩子玩,而是他的大脑要孩子玩。我们家长不懂,往往责怪孩子不用功,贪玩,这是不公平的。

(五)不要加作业

有时我们家长看到孩子很快就做完作业,于是怕孩子浪费时间,又给孩子加作业。这是我们家长急功近利的表现。你不知道你这样做,会把孩子做作业的感觉破坏了,最后孩子就不喜欢作业了,也就不喜欢学习了。当然,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多做作业,家长可以考虑。但最聪明的家长此时限制他的这个多做作业的欲望才是上上策,就像好东西不要让他吃太多一样。你要知道,孩子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急什么?如果孩子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让孩子阅读他感兴趣的带有彩色图片的故事书,或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安排他看其他种类的书。

(六)做作业时可以播放古典音乐

孩子边听古典音乐,边做作业。这样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缓解疲劳,延长做作业时间,也会提高作业效率。这里的原理我后边会讲到。

(七)优化作业环境(书房)

孩子喜欢作业,就能喜欢学习。因此,孩子作业的其他因素一定要解决好。孩子作业要在书房进行。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作为书房。如果孩子的书房和睡房合在一起,就把书房和睡房用木版隔起来,形成独立一间。书房也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装饰一下,可以放一套能播放音乐的音响系统。告诉孩子,书房只有做作业的时候,才可以用。作业完毕要立即离开书房。如果孩子玩,必须到大厅去,不要在书房玩。如果在书房玩的开心,形成习惯,一进书房大脑神经系统就进入玩的状态,从而抑制大脑的学习神经系统。把书房当作高效完成作业的地方。这里的科学道理就不再细解释了。

(八)不在书房批评孩子

本章开头的那一幕不应该在孩子的书房发生。如果你要批评孩子,把孩子领出书房。你要让孩子切身感觉书房是获得快乐的地方。也就是高高兴兴地把孩子送进书房,高高兴兴把孩子领出书房。把书房当作孩子的学习圣地和获得快乐和自信的场所。那种把书房变成训斥、唠叨、打骂孩子的场所是非常愚蠢的。这样孩子以后一进书房就会痛苦。如果要批评,就先将孩子领出书房。

(九)形成节律

孩子放学回家,一直到睡觉,活动地点、内容和时间要固定。在孩子适应了一套作息时间后,就雷打不动。这一点对于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十分重要。那些高考状元都有极强的生活和学习规律。

以上讲的作业方法,基本符合小学普通孩子,但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家长要参考着做。特别是特殊类型的孩子,比如“小无赖型”的孩子,此方法应该有所变动。教育方法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视孩子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才行。但有一条:孩子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和快乐连接。这一原则,要贯彻始终。这需要家长的智慧。

孩子的认真说说篇六
《认真听讲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指导思想:

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逐步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通过对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养成教育内容:

其实,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除部分真正患有“多动症”外,相当多的是由于缺少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听讲能力(也叫听知觉能力)。听讲,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讲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孩子能否聚精会神听讲的重要因素。对于刚入学的初一而言,学习内容本身比较简单,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都会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尤其是认真倾听的习惯,这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

三、养成教育的实施

(一)提出要求,严格训练

学生本来好似一张白纸,可以绘出最美的图画来。而怎样才能把这一群坐立不安的、好奇心很强的、随时都会搞小动作的小家伙们吸引到你的课堂上,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这就需要教

师控制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保持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孩子体验到自己在学习知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以往,一直要求孩子们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孩子们对此认识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人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针对确定的文明习惯,开展“好习惯大家练”活动,同学间互相鼓励,家长、教师积极督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耐心,持这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要用好课题主阵地,实施训练,严格要求。

(二)进行评价结合每周的评价记录,对孩子这一阶段“听”的表现,做一个总结。评价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内容为老师提出的听的要求。通过评价,发扬优点,更重的是指出了孩子们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经过“好习惯大家练”活动,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此项活动采用写话形式,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所得。学生的亲身体验更能引起同学的共鸣,也更能激励同学。

(三)抓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教师要以身作则,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对孩子的发言,给与适当的评价。教师要力求教学语言的儿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像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一年级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练、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尽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充分发挥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和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小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我在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多样性和科学性,渐近性和层次性,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动手摆一摆,动笔写一写,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小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让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五)建立激励制度:针对初中孩子的心理特点,实施赏识教育,尽量正面教育引导,多表扬少批评,采用激励的办法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大家评比好习惯:经过系列活动后,相信一定有表现突出、进步显著的学生出现。在班内评选好习惯学生,并进行好习惯学生的事迹播讲。在对孩子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扬鼓励。哪些孩子做得特别好的,应

及时鼓励,必要时,要把文章做足。当然,老师更应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处理好这样的问题,是做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懂得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学习,而且有利于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更有利于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获取成功。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巧妙设计提问,及时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一个方面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日常规范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进行落实。

上课专心听讲,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并且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教具使用和演示过程,还有板书的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讲,边听边想,同学回答的对要听,同学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也要认真听,听后自己再回答。听是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任务,如果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他们就学会了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懂。二、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调控课堂实效性,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三、灵活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不断转换教学思路,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课堂中我尽量用儿童化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非听不可'''' 的感觉,让学生达到心有灵犀的境界,从而促进学生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听讲的习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对老师讲的主要内容,关键部分一定要提醒学生,让学生引起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二、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如果遇到不会的地方,要大胆提问,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将会大有好处。三、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边听边记的学习习惯。学习中必须有手的活动,老师讲到的重点随时记到本子上或书上的习惯,同时,老师讲课时要善于观察学生听课的表情,及时调整讲课的内容和方法,这样更加激发了学生专心听课,不走神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的,必须通过教师的不断总结、反思、提高,才能逐步培养,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交流、探讨中才能实现的。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教师的语言应做到,儿语化和趣味性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认真听的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巧妙的讲课方法和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教学语言准确、生动、精炼、活泼,不断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年龄特点进行教学。

孩子的认真说说篇七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

你会说话 孩子就听话

我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非常普遍的失误,就是“把现象当原因”。总是以现象作为对孩子批评、指导和教育的依据,这是造成教育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家长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和基本的原则,需要对自己不适当的行为有所了解和警惕,需要对自己的思路和举措有所反思和审视。

这本书与其他教育书籍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呢?是对我们以为很熟悉的概念重新做一番深刻的认识,比如对成功、学习、生活、教育、批评、错误、粗心、作业、错题、复习等的看法和做法。把那些家长以为理所当然的教育方式、语言和行为做一番深刻的反省和改善!

这一章所描述的问题,有的是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语言不当的,有的是谈家长的教育理念有误区的,而您可能与其中一种甚至更多的现象吻合,所以请您务必关注与您吻合的问题。

我们的每一节内容都有小结,有对家长提出的要求,甚至布置了作业,如果您能扎实仔细地阅读,并能按照要求完成的话,您的孩子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您也一定会看到您孩子可喜的变化,这一切的到来将正如您所期望的那样。

其实你不懂我说什么——孩子对父母说

现在首先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您对孩子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您认为孩子有哪些优点? 您认为孩子听话吗?为什么不听话? 您觉得孩子爱你吗?喜欢你吗? 您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如果不理想,那原因又是什么? 总结一下自己在教育上可能的不足和问题。 你认为家长应该对孩子都做些什么?

注意:

1

2以上所有题目应该做书面回答。 不要回避这个作业,当您看完全书后,再看您现在的回答,会有

很多新的感触!1 其实我不懂你说什么 ——孩子对父母说说的最多的话其实

就是废话,不过,人们还是在说„„

在许多次的讲座和报告中,我都会向所有的家长们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在您和孩子说的话里,什么词或什么话您使用的次数、重复频率最多? ★ 请你在这里写出来:

很多家长会写:快、认真点、细心点、做作业去、去问你爸、你小心点„„

现在,请家长您自己再仔细看自己写的结果,有什么感觉?

在沉寂片刻后,很多家长举起手开始说了,每一次的调查结果都很接近,最高频率的词是“认真点”,其次是“快点”,还有就是“你真笨”。 有一次做这样的现场问答的时候,非常巧,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也来了。当我把这几个词写到黑板上以后,就问这个小孩:“这位小朋友,爸爸是不是常常和你说‘认真点吗’?”

小孩说:“是。”

我又问道:“那么是什么时候说的更多呢?”

小孩说:“我写作业的时候,还有早晨去上学的时候,还有去考试时

说。”

我说:“噢,是这样的。那你是不是真的明白你爸爸说的认真是什么意思吗?”

小孩想了想:“就是让我认真点吧。”

我又问道:“那怎么就可以认真点呢?”

所有的家长都很安静地在听我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这时候孩子一脸茫然但很坦率地说道:“我不知道。”

寂静,还是寂静,然后家长们互相私语了起来,但我分明可以听到很多诧异的啧啧声。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现在可以再仔细看看自己刚才写下的内容吗?当然也好好琢磨一下孩子

到底懂不懂您常常说的“认真”?

结论很明白:孩子其实是不懂的!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家的孩子啊!不管是什么道理他都懂,比你还明白呢,他就是不给你干啊!”

不客气地讲,您的孩子还是不懂,要真懂就不会不干了!

我在与家长和孩子大量的接触中发现,在“学习”这个问题上,孩子

听到家长说“认真点”这个词的时候,真正能够明白怎么认真学习的,真正认真去学习的人是凤毛麟角,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碰到过!就是这么夸张,但这就是事实。反之,那些语言里“认真点”少的家长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倒很不错,这也看起来很夸张,但也是事实!

原因是什么呢?这样家长通常并没有告诉孩子怎么学习才算是认真,怎么做才是认真,而往往只是用认真解释认真,孩子怎么会明白如何做才算是认真啊。就这样,一个汉语里非常好的词汇就被我们的家长给用坏了。 家长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把认为孩子不懂的事全都替孩子做了;相反,对以为孩子懂的事情缺乏要求和指导,实际上孩子对此恰恰不懂。有时候妈妈手里拿着包袱,另外一只手拿钥匙费力地开门,孩子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看着,其实孩子有时候是属于真的不懂。对孩子没有做必要的要求,孩子当然习以为常,视若无睹了。认真也是如此,以为孩子知道如何认真,其实孩子真的不知道如何认真。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对孩子做要求的时候,喜欢单方面地表达自己的感觉感受和愿望想法。这样做不仅说不清问题,也很容易造成双方情绪上的对立。这种主观上的自以为是,往往是建立在对孩子漠视的习惯上。这种主观的行为特点,似乎也是东方人的特点。许多看起来很听话的孩子表现为——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本身的意义,考虑更多的是家长对“做这件事情”的感觉,而不是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感觉。不大会想“我该不该做”,而是考虑“家长是不是同意”。这种依赖心很强的孩子表现得是如此乖巧,

孩子的认真说说篇八
《说说我的幸福》

“说说我的幸福”主题活动课教案

设计背景:

幸福,是一个老话题。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领域的人们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一个幸福的人,必然善于认识幸福、寻找幸福,把握幸福和传递幸福。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会将自身投入到集体中去,享受到更大的幸福。

活动目标:

1、通过活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幸福 。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幸福”,并从中寻找到幸福。

3、通过对幸福的认识和感受学会和幸福牵手并把幸福传递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活动重点:感受幸福,传递幸福

活动形式:课件展示、分享交流、歌曲表演、情境体验、诗歌朗诵。

活动过程:

整个主题班会分为四个活动板块进行:第一板块:《认识幸福》,通过故事引入幸福话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幸福;第二板块:《寻找幸福》,通过视频及歌曲表演和图片了解祖国及上海的发展,了解如今祖国好,上海美,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第三板块:《感受幸福》,通过图片欣赏并表达对现今不同生活层次的人的幸福生活的感怀;写出自己的幸福感言。第四板块:《传递幸福》通过学生诗歌朗把幸福和爱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

活动一:认识幸福

通过感人故事引入幸福这个话题

主持人: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刚才同学们听了这个残疾女孩的故事,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幸福是什么 )你们是怎样理解“幸福”的呢? (学生发言说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能会说没有作业,吃了肯德基,穿了新衣服就是幸福。)

【设计意图:由故事导入,把幸福话题带进课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幸福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使学生初步感悟幸福,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活动二: 寻找幸福

主持人出示:“我的幸福在那里?”

主持人导入:现在有一位小朋友,需要同学们帮帮她,他遇见了关于“幸福”的烦恼!(视频呈现案例)

主持人提问:觉得生活糟糕透顶的他,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吗?一点幸福都没有吗?”如果他有,那在哪里呢?我们请各小组认真想一想,研究一下,他的幸福在那里?

(学生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主持人:看来幸福就在他的身边,是他没有发现,那怎么帮助他感受幸福呢?下面就让他和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小队歌曲表演:幸福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用视频创设情境,分享讨论,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幸福。】

活动三:感受幸福

主持人:既然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请你谈谈自己一件让你幸福的事或让你感受到幸福的人。给大家一分钟的准备时间。(注:在此期间,播放轻音乐)

学生自己采访,自己回答。

(学生的回答预想: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让自己觉得幸福;可以在燎原环境这么好的学校念书,比起贫困地区的孩子,觉得自己更幸福„„)

主持人:是啊,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能感受到幸福,那你有感觉自己不幸福,抱怨生活的时候吗?下面让我们把幸福做个比较,看看其他人眼中的幸福。

(在网上找一些图片。比如抗灾后的人们感受的幸福;贫困地区学生学习的幸福等等)

主持人: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他们现在幸福吗?

(生谈感受)我们比照片上那些人更幸福。。。

主持人引导:大家说的非常好,表演的也很棒,的确,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关键是我们能否用心去感受、去体验。我们不是经常听到别人说:“知足者常乐吗?”那就是感受让我们学会满足,学会发现快乐,感受幸福。那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纸笔,写下你的幸福感言,并配以图画。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的体会,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受幸福。】

活动四:传递幸福

主持人:下面进行我们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版块“传递幸福”。

【设计意图:诗歌朗诵,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渗透幸福的真谛,让学生学能感受身边的幸福并传递幸福。】

辅导员讲话:

今天《让我把幸福告诉你》中队活动搞得很成功,通过今天的活动,我相信大家对幸福有了新的诠释,幸福不是享受,不是索取,锦衣华食的人,未见得幸福;粗茶淡饭的人未见得不幸福。幸福源自满足,关爱与奉献,幸福就是一种追求、一种奋斗。用罗曼罗兰的话说:“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只有懂得幸福的人,才能品味到这浓浓的香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221589.html

    上一篇:呼市话骂人

    下一篇:对老师老师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