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税收调研组织工作 领导重视

| 国际职员 |

【www.guakaob.com--国际职员】

做好税收调研组织工作 领导重视篇一
《提高基层税收调研水平的几点建议》

提高基层税收调研水平的几点建议

王晓东

税收调研工作是基层税务部门了解工作进度、发现工作问题、研究工作对策的重要手段,是基层将税收政策和税收理论与税收实践紧密结合,并将实践结果反映出来的最佳途径。近几年来,宣化国税局切实把税收调研作为基层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显微镜、助推器”,发动全局干部深入开展基层税收调研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税收工作的开展,调研文章也屡屡在总局、省局和市局的税收调研杂志上亮相,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本人就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基层开展税收调研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转变观念,提高大家参与调研活动的积极性

(一)教育引导,纠正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错误认识 以前,提起税收调研工作,许多同志都存在以下三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税收调研是办公室文秘的事,是理论骨干的事,与已无关;二是认为税收调研工作理论性太强,自己没这个水平,存在畏惧心理;三是部分同志虽有自己的工作体会和经验,也能准备的表达出来,但认为自己写了也没人看,写了也是白写,没有参与税收调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解决思想认识上偏差,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件工作,一是加强教育,通过各种会议、文件,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基层开展税收调研工作的重要性,是我们各项税收工作得以顺利

开展的重要保障。二是加强交流,通过向基层介绍一些好的税收调研文章,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使大家感觉到税收调研就在我们身边。三是将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工作相结合,要求每项工作都要形成书面材料,逐渐培养大家的兴趣和习惯。

(二)领导先行,为开展税收调研活动作为表率

领导重视是搞好税收调研工作的先决条件。近年来,该局充分发挥局领导的榜样作用、局机关的指导作用和科研骨干的示范作用,一是上级带下级,做出样子。明确规定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年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搞调研,局长每年要写出两篇调研文章,其它副职每人一篇。近两年,局长孙云峰撰写的《建立人性化纳税服务体系》、《基层税收文化建设》先后在省局调研杂志上发表。其它领导撰写的《宣钢国税收入分析》、《以四个体系为支撑,打牢纳税评估的基础》、《办税服务厅管理刍议》等调研文章也先后在省、市局税收调研杂志上发表。二是机关带基层,想出点子。近年来,该局先后围绕重点税源管理、福利企业管理、出口退税企业、个体税源管理等中心议题,组织全局国税干部开展研究。办公室和征管股联合撰写的《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几点意见》,和税政股联合撰写的《出口退税企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先后在省、市级税收调研杂志上发表。三是骨干带群众,趟出路子。为使基层干部职工在调研科研活动实践中得到锻

炼和提高,该局充分发挥骨干的示范引路作用,经常把他们发表的调研文章作为范文进行评点和经验介绍。同时,对税收征管中群众感到困惑的问题,组织科研骨干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三)搞好协调,营造群众性税收调研活动的良好氛围 税收调研工作需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目前,基层税收调研工作普遍存在税收调研骨干理论知识丰富工作实践不足,而基层税务干部工作实践丰富理论知识馈乏的问题。因此,如何把理论骨干的理论知识与基层税务干部的工作经验结合起来就显得非常重要。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搭台子”,通过宣传和向上级税收调研杂志推荐基层税务干部撰写的调研文章的方法,为基层税收调研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二是“结对子”,采取强弱结合、优势互补的方法,帮助水平较弱的单位和个人提高税收调研水平。三是“压担子”,敢于把重要的调研任务交给基层去完成。四是“留面子”,对带有明显个人情绪或看法和建议比较偏激的文章,应充分尊重个人的言论自由,在论文评比中该推荐的推荐,该评优的评优,不以观点论优劣。对有明显模仿痕迹的论文,也是善意的加以引导,不轻易批评责难,从而保护大家的写作热情。

二、健全机制,为税收调研提供各类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为税收调研打牢基础

一是局专门成立税收调研指导组,分管局长任组长,办公室文秘人员和机关科研骨干为成员,以市局下发的《张家口市国家税务局系统工作有限管理考核目标》和该局下发的《信息简报、通讯报道工作考核办法》为依据,以科学总结税收工作经验和发现税收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目标,积极为税收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成果,专门负责税收调研科研活动的组织领导、论文主题的确定、论文评选和筛选上报,使税收调研科研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成为全系统社科研活动的组织依托。二是各科(室)、税务分局(所)均成立由主管负责的税收调研小组,根据局下发的税收调研计划,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调研题目并组织人员编写,从而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税收各层面的调研科研网络。三是规范报送制度。根据《信息简报、通讯报道工作考核办法》规定,各科(室)、税务分局(所)、直属各单位每年完成税收调研论文不少于1篇,通过必要的量化考核,为基层开展税收调研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培训机制,为税收调研提供人才

一是善于发现人才,通过基层上报的税收调研文章,积极发现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税务干部,并将其充实到税收调研骨干队伍当中,合理的加以使用。二是加强人才培训,采集自主培训、岗位培训、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组织税收调研骨干和基层税收调研人员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班和理论讲座。三是通过举办税收理论调研论文竞赛活动,围绕税收工作实践,研讨基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大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比如为搞好基层纳税评估工作和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该局就分别组织了两次理论调研商讨会,通过一起研讨、交流,总结出好的工作方法,既提高了大家的理论研讨水平,又对指导工作实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两次活动中,《以四个体系为支撑,打牢纳税评估的基础》和《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几点意见》两篇文章分别被推荐到上级税收调研杂志上发表。

(三)健全考核机制,为税收调研提供动力

一是规范考核激励制度,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依据该局制定的《信息简报、通讯报道工作考核办法》,对在各级调研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作者予以奖励,并根据各单位论文撰写上报和采用情况,将结果纳入目标管理范围予以考核打分,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近年来,先后有3篇作品在市税务学会组织评比活动中获奖,先后有5名论文作者受到市县表彰。二是规范论文评比制度,每年对基层干部职工撰写上报的论文,组成专家小组,从主题思想、基本观点、理论阐述等不同层次分别予以打分,并对评比结果在全系统通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突出重点,紧密联系基层工作实际

做好税收调研组织工作 领导重视篇二
《重视税收调研工作 推进税收事业发展》

做好税收调研组织工作 领导重视篇三
《如何撰写税收调研文章》

如何撰写税收调研文章(转贴)

一、如何选题

经常有人问,写什么样的调研文章容易被采用?最近领导在关注什么?这就是一个如何选题的问题。新闻讲究时效性,论文也讲究切合当前工作实际。税收科研调研的目的是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基层、服务税收实践,税收科研调研应选择热点、难点、焦点、重点问题。

何谓热点、难点、焦点、重点问题?

热点,就是新情况、新问题,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税收标准化管理问题研究;税制改革问题研究;国地税信息共享问题研究;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国税工作的影响问题研究,等等。

难点,就是税收工作中困难较大的问题。如:如何通过推行能级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何提高纳税申报准确率;如何正确处理依法纳税与优化服务的关系,等等。

焦点,就是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去年起征点调整政策的落实问题;国地税所得税征收范围调整问题,等等。

重点,就是一定时期内对税收工作影响较大,有较强现实意义的问题。

热点、难点、焦点、重点有的是交叉的,热点问题可能也是难点问题,同时也很可能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问题。

如何具体把握呢?具体来说,选题可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年的工作重点。通过阅读总局、省局领导的工作报告,可以了解当年税收工作重点和领导的工作思路。

(二)重大税收政策的调整。包括政策调整前的可行性研究,政策调整后的跟踪研究,研究新政策可操作性如何,执行中存在什么问题。

(三)总局、省局每年布置的重点课题。《税务研究》会刊登中国税务学会的研究课题;省局今后也将通过内部网站公布总局办公厅、总局科研所、中国税务学会、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和省局的重点课题。

(四)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和全省的重大经济活动。

二、如何检索相关资料

(一)检索意义。

1、从较高层次来讲,检索资料是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避免无谓的重复劳动,避免重复研究。

2、从一般层次来讲,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受到启发,可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3、从较低层次来讲,则是较多地占有材料,用以说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提倡厚积薄发,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多检索有关资料。

(二)检索方法。

1、权威杂志所登相关文章。如《税务研究》、《涉外税务》、《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经济研究资料》、《税收研究资料》、《研究报告》、《税收经济文摘》等。总结其中的不同观点和不同分析角度,判断其分析还有什么不足。

2、相关文章、著作及其所参考的文献。规范的期刊所载文章,一般都要求文尾列明主要参考文献。我们列明参考文章,说明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吸收或引用了其观点或素材。我们检索相关资料,可以按图索骥,读相关文章所引文章。但是,我们参考别人的资料时,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不能直接大段大段地引用,如果引用过多,或整段的引用,就有抄袭之嫌。应当用自己的话概括别人的观点,并

作适当的评析。

3、看一些有关问题的观点综述。“观点综述”信息量大,是了解不同观点的最好方法,其缺陷是只概要地介绍,没有分析过程,内容不够详细。

4、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适用于查找国外资料以及我们较难获得的其他相关部门专业期刊。Google搜索网站提供的信息较多。

三、如何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来自第一线群众。研究问题,必须先调查情况,要深入基层,沉下身子,掌握有什么问题、原因何在、怎么解决。也即英文的三“W”:WTAT、WHY、HOW。

1、调查总是要找人了解情况。找对了人,你了解的情况就多、就准、就有用。一是找熟悉情况的人,最好是从事具体工作的骨干;二是找有主见、善于思考的人;三是找善于表达的人。

2、要带着问题下去调查。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资料、情况,你自己对这一问题有何见解、有何解决办法,这些办法是否可行,需要了解什么情况,你心里要有个数。脑袋空空,没有准备,在调查时就会有盲目性,可能了解不到撰写论文所需要的素材。

3、善于引导是进行调查的一项基本功。围绕课题涉及的问题询问、座谈,应当讲清调查的意图和目的,引导大家谈相关问题。要能引导座谈者,你自己首先就要对所调查的事情、问题有一个相对比较熟悉的了解。

4、调查也要注意防止一个倾向,就是带着观点去找材料。先入为主、以观点求材料,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有些人调查中了解的情况不利于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与自己的观点相左,于是就不采用调查所获取的素材。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与断章取义无异。因此,座谈会应当引导大家积极发言,启发大家的思路,引导大家介绍你所所需了解的情况和问题,尽可能把所调查的问题各个侧面都能启发别人谈清,但不可引导大家佐证自己的观点,以求调查所掌握的情况尽可能客观。

5、调查要与研究结合。有人把调查比作采花,把研究比作酿蜜。光采花、不酿蜜是懒惰的表现。在了解事物真相的基础上,找准问题及其原因、症结,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整理、鉴别、思考,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寻找和掌握其变化规律,使问题的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撰写调研文章的要求

(一)总体要求:

1、八要点:观点鲜明、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说理充分、资料详实、数据准确、文句流畅、对策可行。

2、四忌:

(1)忌空洞无物,废话套话。

(2)忌杂乱无章,缺乏条理。

(3)忌了无新意,照抄照搬。

(4)忌报告式,少用政治口号,如“三个到位”等。

(二)关于题目(准确、简明、醒目、规范)

1、准确。要能概括反映文章所写的内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少文章,内容写得不错,文句流畅,说理也充分,但标题没有反映文章的内容。

2、简明。有的文章标题很长,很拗口,读者看了不舒服。标题既要把文章的内容概括清楚,又要力求简明扼要。

3、醒目。也即新颖。所谓新颖,就是不随大流,不是大路货,要能吸引人,尽可能让人读了标题就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题目令人耳目一新,可增强文章的趣味,好标题一下子就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注意,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4、规范。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使标题过于花哨。专业期刊刊登的文章既要生动活泼,更要严谨规范。

(三)关于结构

1、结构合理:讲究协调和匀称美,各段落的篇幅应大致相当。

2、写法:

(1)一般三段论:现状与问题、成因、对策建议。

(2)分支节三段论。如关于增值税政策的几个问题,各问题又是三段论。

(3)分析时有选择地加入原则、关系、模式等方面的探讨。

(4)国外专业论文的一般格式:问题及研究结果的评价、研究过程、结语(结果及对结果的讨论)。

(四)关于篇幅

1、好文章不拘长短。长短应视投稿刊物而定。《税务研究》用长文章多,长显有份量。一般的期刊因受版面限制,篇幅过长的文章难上稿。

2、作文三阶段。一是写不长,落笔不能成文,觉得没什么可写,认为大家都知道,不值得一写,写不出或写不长。二是写不短。舍不得割弃,东拉西扯,过于噜嗦,稍有一些关联的东西都要写上,分不清主次,这样反而冲淡了主题。解决办法是压一段时间再改。三是取舍得当,该舍则舍,文笔简练,反复修改,做到披沙拣金,不致瑕瑜互见。编辑加一字嫌多,删一字嫌少。

3、裁缝论。编辑好比是裁缝,愿意删改,但帮作者添加内容则不情愿。所投稿件不宜过短,文章应当有内容,便于编辑删改。

(五)关于创新

文贵创新,创新是文章的生命线。大家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创新却不容易。那么,怎么才能使文章有新意呢?灵感是在过去自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不下功夫去收集、整理资料和总结分析,灵感是不会自己来的。具体来说,应特别重视三条:

1、不人云亦云。不轻易为他人意见所左右,要有怀疑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要做调研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资料,注意发现新情况,思考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想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思路。对别人研究过的问题,可以换一个与别人不同的角度或是新的角度去研究分析这个问题,发现新的内在关系。

2、积累思想火花。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成果很多,可谓年轻多产的经济学学者。他在介绍写作经验时特别强调积累思想火花。“反复思索一个问题,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这就是思想火花,尽管起初可能不连贯,但应及时记下,以防稍纵即逝。”文章有没有新意,就看你的文章有没有思想火花、有多少思想火花。想到山穷水尽后,便是柳暗花明时,那时便豁然开朗。

3、忌拾人牙慧,切忌抄袭。

(六)关于文章的理论深度

1、理论的作用。没有理论的文章就好似一杯白开水,读之无味。写文章好比泡茶,茶太淡则无味,茶太浓则苦涩。一篇文章,理论分析应当适度,既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过多,会因堆砌理论而枯燥,且因艰深而晦涩;过少,则又显肤浅,因缺乏理论深度而使文章没有份量。

2、提升理论层次的方法:(1)增加分析。如,分析原因、后果、危害、弊端、好处、可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足。(2)进行概括总结,分析应当遵循的原则、应处理的关系。

3、注意几点。

(1)文章应避免仅对实践的简单白描。一定要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缺乏理论分析,分析不够透彻,就缺乏说服力。可通过“有利于”、“也便于”、“至少有以下好处”、“至少可以解决以下问题”等引导语展开分析。

(2)理论分析也要避免生搬硬套,应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注意深入浅出。不要把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性理论(如“经济决定税收”)讲出来,而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将基本的经济原理暗含于说理之中。

(3)忌大段引用常识性理论,避免乏味。

五、当前稿件主要缺陷的评析

1、选题不够慎重。

1)有的稿件与当前工作重心不相吻合,且说理不充分。有的文章揭露的阴暗面太多,且没有深刻的分析,没有分析深层次的问题,刊发出去就可能有负面影响。有不同观点可以,但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2)有的提法欠妥。如,集中征收的背景下,有人提出税收征管要“抓大放小”,这个提法就违背了依法治税要求应收尽收的原则;有人在谈到税收促进经济发展,涵养税源,提出对小税源要“先放后管再规范”,也可能使人产生误解,认为对小税源就可放松管理,与我们“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大原则不符。

3)有的文章刊发后可能给当地工作带来被动,也不宜刊用。

2、说理不够充分。写论文,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为了说服别人,就应当用数据说话,增强说服力。不少同志未作深入调研,稿件所调查的内容不够翔实,资料不丰富,真正有感而发的少。不少文章存在问题表层化的毛病,只是罗列一些无足轻重的鸡毛蒜皮小事,没有对问题进行概括,没有剖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或根源。

3、对策缺少实招。不少来稿没有很好的对策建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假、大、空。泛泛而谈的多,措施不具体,对策多为一些空话、大话,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增强意识,加强协调,健全制度,纳税评估,税务稽查”。

2)办法旧。建议缺乏新意,都是一些老办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3)太超前。所提建议有的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

4)经验总结不够。总结本地特色做法的稿件相对不多。

下面介绍几种文体的用稿要求:

1、论坛。观点新、紧扣税收热点问题的文章容易上稿。研究比较重大的问题,内容相对要求全面,有一定的份量。税制建设方面,可阐述各税种或其某几个方面的政策设计或完善建设。具体税收政策的分析,如问题、成因、对策建议。

2、工作研究。题材涉及征收、管理、稽查、行政等方方面面,写作时要突出重点,关键是要抓住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主要问题,或定某一重要方面,不要写流水账,不要写鸡毛蒜皮。

3、通讯。展示纳税人风采;发映税收工作的酸甜苦辣。要求感情真挚,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4、法制园地。可探讨问题,如税务案件审理、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刑法涉税条款分析;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完善,带有探讨性,或就某一方面进行诠

释,具有知识介绍性。

5、税收调研。如税源建设问题调查、具体税收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调查、某一行业的税收管理问题与建议,等等。此类文章阐述问题,研究对策,对策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

6、经验点滴。从几个方面概括自己的特色做法,不是简单的罗列,应有所提炼,突出自己独到可取的特点、主要成效。再一个就是要有一定的重要性,如税收管理经验。着重介绍主要做法,供别的地方借鉴参考。一般的套路是主要做法、初步成效。可有主、副标题。

7、纳税指南。注重实用性,有指导意义。体现为读者(纳税人)服务、为基层服务。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税务处理方面的文章较受欢迎。应有所归纳概括,有所加工,便于读者查找,起资料作用。

8、税收筹划。主要是满足纳税人的需要。本人认为,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是钻税法的空子、漏洞,税务部门应自我完善,而不是自揭伤疤。因此,税收筹划的方法要特别注意不要变成偷逃税的手法。

9、咨询台。可针对解答纳税人的问题,也可解答办税人的问题。多为纳税人问,税务局答。值得注意的是,要杜绝一种倾向,为了发表文章,自己根据政策假设问题,自问自答。提问注意四个方面:一是问题要新,别人问过的不再问;二是要有一定的重要性;三是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四是要有一定的疑难性,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解答应查对具体的税收法规,语言要规范、准确,特别要注意不要误导读者,编辑有时也可能出错。

10、纳税人。一般介绍纳税企业的税源状况、经营特色、诚信纳税等。要增强可读性。标题应比较活泼,可把企业的名称嵌进标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11、大家谈。多为一些短小文章,发表某一方面的看法和见解,一般要求观点比较独到,往往与正统观点不一致,代表一己之见,不提倡也不反对、不推广,反映一种观点,体现办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类文章要求观点新,有新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是定论,但应能自圆其说。立论要严谨。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让读者读后有收获。应通俗一些,增强可读性。

12、文化广场。栏目设置的初衷是增强刊物的可读性。可以是一些游记、知名人物介绍等,但要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以文笔流畅为用稿标准,多为比较休闲的优美散文。可介绍总体观感,也可写景物有特色的部分,还可写自己感触较深的方面。

13、信息集萃。(1)特色做法,没有进行系统总结,或是某一方面的做法,难以形成较长文字的,可以一、二百小文反映。(2)信息应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有一定的时效性。(3)时效性不宜过强,因为期刊的出版不同也专刊,编辑到出刊有一个月以上,一般不登收入完成进度情况的信息。(4)标题力求直观,次求醒目活泼。(5)投稿应加盖公章,表明真实可信,以示负责。

14、外国税收。值得借鉴的东西。税收政策、税收管理。

15、案例分析。根据稽查中查出的问题,反映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做好税收调研组织工作 领导重视篇四
《组织工作 调研报告 领导讲话》

锐意进取 争创一流

不断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中共XX市委组织部

2XXX年6月17日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组织人事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人事档案,

是历史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组部、省委组织部有关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加强干部档案工作。特别是全省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进一步贯彻会议精神,强化领导,完善措施,狠抓落实,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服务组织人事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完整收集,规范整理,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

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我们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干部档案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在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等环节加强把关,规范管理,确保干部档案“材料齐全、信息真实、分类准确、目录清晰、装订美观、整理规范”,有力地提升了干部档案的质量。

1.抓材料收集,做到规范齐全。我们以市、县市区委组织部、市直单位档案室为主体,进一步健全材料收集、报送网络。建立了档案材料收集责任制,并将其列为干部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平时,专职档案员认真履职,利用会议、电话、信函等途径及时加强所缺材料的补办催收,并主动与人大、政协、纪委、人事等部门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收集新近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近三年,共收集档案1013卷,各种材料58000份,做到了应有的档案一卷不少,该进的材料一份不缺。同时,定期进行档案清查审核。近几年对所有在职市管干部档案进行了

三次全面的清查审核,共补充工资、入党、任免、考察等材料7500余份。

2.抓鉴别归档,做到准确可靠。为确保材料的真实性,我们抓住“入口”,严把鉴别归档关,做到“四不装”:没有保存价值的不装档、内容不完整的不装档、手续不齐全的不装档、内容不准确的不装档。通过认真鉴别,近三年,我们共清退不合格材料200多份,补齐补全填写不规范、手续不齐全的材料1000余份,干部档案材料更加齐全、规范、准确。在去年开始的公务员登记工作中,我们结合公务员身份的认定,加强对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真实性的审核,特别是对干部的“三龄一历”,发现有问题的及时通知所在单位,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对不符合要求或弄虚作假的坚决予以纠正。在公务员登记工作中,我们共审核干部出生年月1600人次,核定干部学历学位2200余份,共核实修正12名处级干部、368

名科级干部的出生年月,进一步保证了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抓整理装订,做到整齐美观。根据《档案整理工作细则》,我们严把质量

关,坚持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做到“整理有人检查,装订有人把关,复查有人登记,验收有人负责”,实现了档案用品统一、整理标准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档案质量统一的“四个统一”目标,使整理后的所有档案达到了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整洁美观、使用方便的要求,干部人事档案的质量明显提高。

二、健全制度,加强指导,实现档案工作制度化

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措施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使干部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道程序都能做到有章可依、按章办事,我们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和制度化。

1.完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机制。根据《档案法》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档案查阅、收集补充、鉴别归档、转交转递、检查核对、保管保密、材料送交、人员职责等八项制度,使档案工作的规范运作有了制度保证。同时,建立健全了干部档案查阅登记、借阅登记、接收登记和移交登记,干部档案材料接收登记,干部档案花名册和干部学历变动登记册等各种簿册,严格规定了查借阅档案的基本程序和工作手续。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保证了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维护了干部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近年来,我们按制度按程序接待查(借)阅干部档案6100余卷次,转递档案420余册,无一起丢失、泄密和积压现象,保证了档案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行。

2.强化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考核机制。我们把干部档案工作列为县市区组织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检查细则》,明确了考核内容、计分办法和等次划分标准,规范了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被省委组织部推荐在全国组工网上发布。根据《细则》,我们每年组织对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进行检查,对受检单位的档案工作情况进行全市通报。近三年,我们完成了对全市9个县市区和90多个市直单位的干部档案工作的“拉网”式检查。通过检查,摸清了底子,找出了问题,增强了各单位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了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市9个县市区委组织部已经全部达到了一级档案目标管理水平,有 60多个市直单位达到了二级档案目标管理标准。

3.构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指导机制。一是建立工作汇报制度。既要求各档案管理部门定期向其分管领导汇报工作,使其及时了解掌握档案工作情况,解决有关问题,又要求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向市委组织部作档案工作专题汇报;二是建立人员变动备案制度。要求各单位档案人员的变动情况必须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听取意见。三是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在组织工作综合评比之外,全市组工会议每年都对干部档案工作进行专项评比表彰。近五年来共表彰干部档案工作先进单位52个,先进个人63名。

三、资源共享,加强管理,实现服务利用效能化

为干部管理和人才开发工作提供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注重在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1.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将全市1700余名市管干部的基本信息都输入电脑,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自动生成各种名册、各种统计数据,及时为领导在干部选拔任用决策中提供参考和依据。特别是对县处级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简历、年度考核等实用资料,我们都实现了准确快捷的打印或浏览,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了便捷服务。2006年,全市共任免干部623人,所提供的干部任免审批表等有关任免材料做到了准确无误。

2.为干部日常管理工作服务。在干部考察、工资福利、职级待遇等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干部档案的作用,准确、及时地为落实有关干部政策提供依据。近三年,除提供档案的查借阅以外,我们还为基层单位出据社会关系凭证、党团关系凭证、学历层次凭证、职称凭证、老干部待遇凭证等提供各种凭证资料800余份。

3.为换届工作服务。去年,市县乡地方三级党委换届,时间紧、任务重,

对干部基本信息需求的时限和要求都很高。为确保换届工作的需要,我们以干部档案为依据,制定了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和县市区四大家领导班子现状分析表,写出了全市领导班子现状专题分析报告,对全市领导班子的“妇、少、非”情况、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和换届政策规定,提出了有关建议,为全市有关领导班子的调整,特别是县市区党委班子的人事安排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增强了干部工作的科学性。

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实现管理队伍专业化

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我们从加强培训入手,努力提高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1.严格要求,配强档案管理人员。要求各管档单位必须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同时按湘组〔2006〕38号文件要求配齐配强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求必须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以确保档案员的基本素质。对于兼职人员,我们要求不能兼职过多,同时应以干部档案工作为主。

2.学用结合,培训档案管理人员。我们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强化了培训力度。一是实行跟班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各县市区和市直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特别是新任档案员,到市委组织部干部档案室进行跟班,学习使用干部档案管理软件,学习规范化的干部档案整理,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近三年来共有270人次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了跟班学习。二是进行集中培训。每两年举办一次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班,培训干部档案工作、干部任免工作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组织外出学习培训。我们做到每两年组织一批档案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以此来增长他们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通过这些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档案工作的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

3.创造条件,关心档案管理人员。我们认真落实黄部长关于对档案管理人员要给予“真情关怀”的要求,注意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档案管理人员,在确保人员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德才兼备的适时提拔和重用,同时,对那些从事工作多年的老同志,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近三年,我们协调解决了9个县市区和40多个市直机关单位档案员的岗位津贴;为80余名档案员解决了副科级以上职级待遇,调动了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会有: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干部档案工作创一流的重要保证。市委组织部历任领导十分重视干部档案工作,在人、财、物上倾力支持,坚持高标准规划好、装备好、建设好。去年,程部长到任后,又特地到干部档案室进行现场指导,有效地激发了档案人员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热情,在他的关心下,今年五一期间,我们还对干部档案室进行了一次重新装修。同时,确立了由分管副部长为第一责任人,干部科长为直接责任人,档案管理人员为具体责任人的“三级责任”主体,使干部档案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2.埋头苦干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干部档案工作创一流的坚实基础。我部从事干部档案管理的几位同志甘于奉献、工作敬业,始终做到了收集材料中的“耐心”、审核整理中的“细心”、对外服务上的“热心”、相互配合上的“齐心”,确保了干部档案管理到位。

3.加强制度建设是干部档案工作创一流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干部档案管理中,把制度建设作为一个关键环节来抓。在依据上级规定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完善,自行设计建立了工作台帐,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经办每件事情都有据可查,确保了各项工作制度都能落在实处。

以上是我们在干部档案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省委组织部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市州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下,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全省干部档案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努力探索做好干部档案工作的长效机制,开拓新思路,争创新成绩。

做好税收调研组织工作 领导重视篇五
《办公室如何抓好信息调研工作》

办公室如何抓好信息调研工作

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在组织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领导决策形成的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制作和调研成果转化运用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情况不明,政策就不对,决心就不大,方法也就不对头”。邓小平同志指出,做管理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江泽民同志也强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更没有决策权。组工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不是简单的工作,一则好的信息、一份好的调研报告、一篇好的宣传报道,往往就能带来一项重要的工作部署,引发一项重要政策的制定,督促某一方面工作的落实。可以说,每一项重大的决策出台,都少不了调研信息作基础,没有调研信息,决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那么,当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该如何更好地服务领导决策,更好地把握主渠道和时代发展,适应新形势下信息调研工作的需求呢?我认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认识,高度重视信息工作。信息是科学管理的前提,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同级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加强信息工作,对国税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员调配中,应选派政治素质较高、分析综合、文字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志充实到办公室工作队伍中来。在工作中,适时为信息员出题目、交任务、提

要求,经常给予业务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为信息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如查阅文件资料,跟随领导下基层调研,向信息工作人员提供一些重大决策及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等方面的信息等。同时,办公室领导也要经常督查过问信息调研工作情况,与信息员一同研究和分析信息工作动态,提出具体明确的信息工作目标和要求,并积极参与撰写信息稿件。这样,就不仅能提高信息的质量,更能增强信息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信息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抓制度,为信息工作打牢基础。信息调研宣传工作是国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反映情况的重要窗口,是掌握工作动态、进行科学决策和指导审判实践的重要基础,是严格执法、弘扬正气、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抓好制度建设,为信息工作打牢基础。健全上报信息工作的各项制度。一是目标管理制度。要把信息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要求各单位每周要报送2条信息。二是用稿通报制度。每个季度将采用信息情况给予通报,并公布排行榜,促进信息工作力度。三是信息稿酬制度。对被市级以上采用的信息都制定了不同的稿酬标准。钱虽然不多,但可以起到对信息人员工作的肯定和鼓励的作用。四是信息员培训制度。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信息工作会议,以会代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局信息工作水平。五是考评奖励制度。每年对信息工作进行单项考评,根据基层局上报信息稿件以及被上级采用情况,评选信息工作先进单

位,表扬单位以及优秀信息员。六是信息网络传输制度。为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体现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各单位一律通过FTP网络上报信息。七是上报信息领导审批制度。为确保上报信息的真实准确,对上报信息实行领导审批制,对涉及业务政策的信息,必须经业务处室负责同志审查后方可上报。对于重要的信息,必须经一把手审查后上报,确保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

三、抓网络,建立健全信息员队伍。领调研、信息、宣传并不是由几个文秘人员来完成,而是由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并把此项工作同每个部门、每个同志的考核、奖励等切身利益与挂钩起来,使之形成内在的动力,以此充分调动大家踊跃撰稿的积极性。一是设立专项基金,为信息调研人员在从事此项工作时购买有关书籍,搜集有关资料所用,也是对从事脑力劳动的一种报酬方式。二是制订全年工作计划,有计划、有部署,系统地安排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三是典型案例以及工作创新成果要向办公室及时通报,挖掘题材。四是充实调研、信息、宣传工作力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充实文秘人员队伍,办公室在进人时充分考虑其专长,文字功底深厚的同志优先调入,组成一支颇具特色的具有专业特长的文秘人员队伍。五是要明确一批有热情、肯钻研同志为信息员,每月必须提供3至4篇信息、宣传材料,供办公室参考,组建信息网络,使该项工作拥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形成良好及浓郁的工作氛围。

四、抓中心,把握信息工作主旋律。信息工作做得如何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专报的信息被上级采用的多少、本单位信

息在上级采用量的位次,以及它所发挥的实际效果。为了切实提高专报信息质量,在信息调研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采用率。一是阶段性。要紧紧围绕各阶段税收工作重点,认真采写专报信息,使信息工作有效地服务于中心工作。二是及时性。要发挥信息人员的思想敏锐性和现代设施的高效率,实行快采、快编、快传、达到重要信息不漏报,否则就会贻误“商机”。三是真实性。在信息工作中,要求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首先进行把关就是挤掉“水分”,无论是统计数字,还是事物的发展状态,一是一、二是二,不拔高、不定格、不以偏概全。四是新颖性。新颖性,就是妥善于挖掘税收工作的闪光点,并以此提高编发信息的命中率。五是反馈性。为了从信息渠道确保政令畅通,促进信息工作贴近工作中心,上级往往对其召开的重要会议和部署的重大举措施编发大量基层单位抓落实的信息。在工作中应十分注意编写反馈性信息,对上级重要的会议和举措一般都要及时给予反馈。六是醒目性。一条专报信息能否被上级采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制作的好坏,我们在信息工作中十分重视信息标题的制作,有时推敲、制作一个标题比采写信息内容本身还费时间,从不向上级报送没有标题或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虚拟的对偶式标题的信息,总是用一句简捷明了的标题表达所要报送信息的主要内容,让上级一看标题就能够了解信息的中心内容,进而作出是否采用的判断。

五、抓实效,运用信息调研推动工作。 调研信息宣传工作,目的正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我们抓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不

能就调研信息宣传抓调研信息宣传,要重视调研信息宣传成果的转化,要善于从调研信息宣传成果中来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因此,要及时地将调研信息宣传成果转化为决策、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思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在信息方面,要抓好信息促工作,为领导服务,真正成为领导决策的“情报部”,领导掌握工作进度的“显示屏”,帮助领导把握大局走势的“晴雨表”,帮助领导发现和处理问题的“预警器”。在调研方面,要努力发挥三面“镜”的作用。一是“广角镜”。要重视调查研究的广度,关注组织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大局,抓住主流与本质,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为领导实施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二是“显微镜”。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具体,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提炼提高,把根本性、规律性的东西揭示出来。三是“望远镜”。调查研究不能停留在对以往情况的研究上,不能只盯着对目前状况的分析上,还必须要有点超前意识,眼光要看得远一点,脑瓜要想得更深一些,使调研具有前瞻性。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就有利于提高参谋助手水平,就有可能拿出较高质量的调研信息宣传成果,促进成果的转化。要善于运用调研信息成果,多出点子、多提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真正发挥信息调研的作用。

做好税收调研组织工作 领导重视篇六
《关于税收数据分析利用工作的调研》

关于税收数据分析利用工作的调研

一、数据分析利用的现状

随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税收数据实现了省局大集中,这为税源管理、税收分析决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如何通过税收数据分析应用促进提高税收管理的整体水平,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其它税收业务应用系统的推行、完善和拓展,加上内联网络各系统的应用,使各类涉税数据信息日益丰富,为信息资源在税收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盘活海量数据信息,进一步加强数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它们发挥应有的效果,实现信息管税新跨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税收信息数据是税收管理的基础。这些数据是全省地税系统的宝贵资源,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和提炼分析,不仅可以强化税源管理,提高日常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提高地税部门对经济税源的分析能力和监控水平,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更好地指导税收征管工作。

从全市地税系统来看,2008年临川区地税局在本局的行政办公软件中加一个“旅店式”税源管理,后来随着个体户变化逐渐增大,管理员没有及时进行登记或变更,就逐渐没有进行运用。到现在为此,此软件已没有运行了。只保留了2008年的有关数据。

乐安县地税局开发了可视化税源管理软件,目前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

广昌县地税局曾在2006年自主开发建筑及房地产业税源监控软件,采用SQLSERVER+ASPX架构。该软件对税收管理员进行建筑、房地产行业税源监控起了很大帮助,能有效、直观地分析各个工程项目的开发情况。但与省局软件并未接轨。因总局目前推广相关软件,已基本停用。

二、现阶段在数据分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基础数据的分析利用不充分

1、信息管税管理体系不健全。基层税务部门没有建立健全适应信息管税的管理体系,县局、分局、税收管理职能部门、税收管理员实施信息管税没有明确的管理分工和管理责任,影响着信息管税的质效。

2、数据应用不够。一些基层县、分局(所)税收管理员不知道征管系统提供了哪些数据,不会查询数据或由于存在技术困难无法实现数据应用的需求。

3、市、县两级数据应用及监控分析不够。很多领导没有打开机器自己动手查询的意识和习惯;业务职能部门没有熟练掌握数据查询的操作技能,统计数据仍然习惯于向基层索要然后汇总的传统方式。

4、数据分析应用意识不强。充分应用数据指导税收征管的意识不够,靠数据分析、决策、处理问题意识不强。各数据管理部门联系不紧密,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缺乏统一、协调的数据分析应用领导机制、组织机制、实施机制和数据利用支持机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综合分析应用体系,数据分析不系统、不专业,影响数据分析应用的质量和效果。

5、数据分析应用范围不广。对税收征管数据的利用仅仅局限于基本汇总、分类、简单计算基础之上的对原始税收数据的“复制式”展现和对税收现象的“陈列式”描述,应用仅限于报表浏览、简单查询、数据比对、简单的收入分析等,数据应用的范围不广,利用程度不高,服务于征管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6、税收数据应用深度不够。分析应用只满足于单一的业务需要,而不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有效监控管理行为和执法行为,不能从区域、行业等深层次对区域间的税源进行动态分析和对比,不能对纳税人的税源变化进行综合的、动态的分析监控,没有把“静态数据”没有变成“动态信息”,为领导提供决策的作用不明显。

7、数据分析应用并没有减轻基层税务部门负担。虽然一些报表在征管数据系统中都能生成,但上级局各有部门仍然需要基层手工报送各类报表,加重了基层税务部门向上级税务机关报送大量报表的负担。

(二)、数据质量管理不到位

1、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只把征管软件成功上线作为一项艰巨工作的结束,而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另一项更为艰巨繁杂工作的开始。不了解运维人员整天在做什么,不了解运行维护组织的工作职责;没有意识到上线是一部分精英、集中时间的短期攻歼,而运行维护和应用则是需要全民参与、长抓不懈的持久战,上线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部分领导也存在模糊认识,在日常各项工作中,没有将其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2、认为领导重视、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数据分析就会马上看到明显的效果,而忽视了日常的数据管理工作,有“急功近利”思想。

数据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各项管理措施提高数据质量,为数据应用打好基础。离开了数据质量,数据分析应用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抓好数据质量就是把住数据进入系统的各个入口,从税务登记的一个项目,从申报表的一行数据开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项业务,认真核实、修改数据监控系统发现的每一笔错误,这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见效的事情;数据分析应用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制于人员素质、数据质量、外部数据采集等诸多因素,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不是短期行为。

3、期望值过高,对数据管理和应用没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认为一个系统会解决所有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查找所有的管理漏洞,通过数据监控可以发现所有的薄弱环节。对系统的严密性和数据分析应用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一旦出现一些问题后不能正确认识,甚至把一些人为操作的因素也归结为系统问题,“怨天尤人”,抹杀了众多普通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给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带来负面影响。

4、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力度不够。表面上看,我们的人员素质不低,如某县大专以上学历占全部在职人员的85%;计算机普及应用程度也不低,很多人都取得了相关计算机等级证书。但是由于学历教育和各种达标考试中均存在一定的“水份”,再加上知识更新等因素,实际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不多。一个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基层操作人员,需要熟悉本岗位所负担的工作,又熟悉系统的操作要求,这样的人在一个单位中达到30%已属不易;如果开展数据应用和数据分析,除了要对税收管理各项业务熟悉外,还要掌握相当的数理统计知识、数据库理论和操作技能,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一个单位中少之又少,培养的周期也很长。所以在一个县区局,可供在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应用中发挥作用的人其实很少。

(三)数据分析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

由于没有一套涵盖税收所有业务的涉税信息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标准,采集录入数据信息随意性较大,质量不高,与纳税有关的第三方信息采集渠道不畅,采集的信息深度和广度不够,数据信息质量影响着涉

税信息分析的应有价值和对税源的有效监控。由于开展数据分析应用,是一种谋划工作的主动意识,无形的工作,上级局没有严格的指标考核,部分人就不会利用系统数据查找管理漏洞、有效监控日常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被误认为一种“可做可不做”工作。

(四)运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与促进税收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定差距

数据分析的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税收管理工作提升,取得了成效。但由于信息化应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当前的税收管理水平,征管软件上线后,多次进行的数据清理核查发现的错误数据,反映了我们现有的管理手段、管理水平的粗放落后,与系统要求科学严密的业务流程存在着一定差距,征管系统的全面应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当前的税收管理水平,或者说部分地区的管理水平、管理手段与系统所要求的严密的工作流程不适应。

三、如何深化数据分析利用的建议

(一)建立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数据分析利用的工作机制

1、要严格按照总局和省局部署,牢固树立信息管税的思路和理念。信息管税,既是税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远性基础工作,也是解决当前税收征管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各级税务机关要牢固树立信息管税的思路和理念,充分利用江西地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来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以健全税源管理体系为手段,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2、是要加强数据采集,提高信息质量。优质的数据有利于促进管理,优质的管理有利于促进收入,是多年实践验证的真谛。要进一步抓好数据信息采集、加强对数据信息整理与存储、分析与运用、加工与管理,紧紧抓住信息管税的核心,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依靠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制定规范的数据管理办法,确保数据采集的真实、准确、全面。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基础信息资料,采集录入时,要做到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杜绝虚假数据的录入,提高基础数据质量。

(二) 规范数据采集,把好信息质量关

1、保障数据质量,首先规范数据来源,建立和完善数据的采集途径。数据采集途径包括人工录入、电子申报、数据交换、外部导入,目前征管软件数据来源主要是以人工录入数据为主。人工录入数据一方面造成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大,另一方面数据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要大力推行多元化电子申报,加快推进与税务部门以外的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研究实现数据外部导入,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和采集效率。建议对现有软件进行完善,提供录入数据错误提示功能,把好数据“入口关”。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数据信息的录入操作标准,从源头上控制初始数据的录入质量,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可用。要统一录入标准,统筹信息录入,对于同类涉税信息做到一次性采集,各系统共享,多层次应用。

2、要严格信息审核。建立“三级审核”机制,加大信息审核力度,办税服务大厅对纳税人报送的各类申报资料和信息采集表进行逻辑性初审;管理分局应结合日常管理情况对纳税人各类申报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复审;业务部门参照第三方信息与纳税人相关信息进行终审比对。三级审核层层相扣,确保通过每一个岗位,每一笔数据录入,每一天的数据零差错,实现每个基层单位录入数据的零差错目标。通过对税务基础信息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更新和抽查,通报数据维护准确率,落实过错责任追究等手段,保证基础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

(三)、拓展信息分析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是落实信息管税的核心,也是信息管税工作的难点所在。要在提高对数据分析利用的重视程度的同时,应着力提升信息应用深度,拓展应用广度,提高应用效率,注重应用实效。

一建立信息分析应用机制。建立健全涉税信息分析应用和定期通报制度,紧紧围绕征管主题,利用存量信息资源,定期展开综合分析,定期发布分析指标,全面掌握税源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征管薄弱环节,堵塞征管漏洞。二创新信息分析应用方法。在分析内容方面,要通过开展税收宏观分析、区域分析和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及时了解本地税源分布情况、税源质量状况和税收征管现状,掌握税收和经济的运行规律。通过开展重点税源分析、行业分析和具体纳税人的分析,建立重点税源行业征管信息数据库,抓住重点税源和行业管理关键指标,建立预警评估体系,提升重点税源和行业管理水平。在分析手段方面,要创新分析方法,完善分析指标体系,健全税收分析模型,应用差异分析、逻辑关系稽核分析、趋势分析、波动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加强纵横向比较,为税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三加强对信息分析结果的运用。按照“人机结合”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分析成果,设定科学合理预警指标,实行风险等级管理。对低风险信息纳入正常管理,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辅导及有针对性的约谈,让纳税人就信息分析中发现的疑点问题做出说明解释;中级风险信息采用实地核查或评估,对风险分析发现的较大疑点问题进行现场核实;对高风险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对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进行深入检查,发现有偷税嫌疑和其他违法行为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根据纳税人风险级别的高低,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提高信息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四完善信息分析应用评估考核机制。建立涉税信息分析应用质量反馈体系,衡量和评价数据信息应用成效,促进信息分析应用质量的反馈和改进。围绕数据信息分析应用对税收征管质量的贡献度和税收收入增值作用等关键指标,建立标准化税收分析应用考核指标体系,加大信息分析应用利用效率和利用成效的考核力度,切实提高数据信息分析应用水平。

(四)、建立数据分析利用要求的管理体系

开展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数据是手段,管理是关键,税收是目标。要建立适应信息管税要求的管理体系,让基层税收管理员,中间的管理层、上面的决策层按照不同的管理职能,调整角色,形成纵向上下之间、横向部门之间,职能配置、协调配合机制。

1、局领导“决策”。局领导要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税收管理实际制定征管措施,要利用数据管理平台,对税收计划执行情况、分区域、分行业税收经济运行情况等进行分析,用数据揭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行业税收征管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对税收管理的科学决策。在税收管理中发挥“指挥中枢”的作用。

2、业务部门“管事”。具有税收管理职能的税政、征管、计会等部门负责对决策层制定的工作规划、举措进行具体的组织实施。管理人员利用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数据模型,根据决策层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组织落实,并根据业务需求,采取关联分析法,从宏观上针对不同地域、产业、行业和注册类型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指导分局和税收管理员强化税收征管,并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类别的分析评估,从微观上对单个纳税人进行“一户式”查询分析,提高管理的针对性。

3、管理人员“执行”。税收管理员负责对纳税人进行日常监管、对管理层制定的各种管理办法进行具体的贯彻执行。利用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分析和监控功能,对本辖区纳税人征管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监控功能主要包括对非正常户、临时户、注销户、停业户、零申报户等异常户申报征收情况的监控,对所有纳税业户申报情况的多角度分析监控,对纳税户税负变化情况的监控,对纳税户发票使用、缴销情况的监控等。

(五)发挥基层技术力量,合理划分省、市、县三级的数据分析工作职责

1、稳定、充实现有的数据运行维护组织。建议省级应逐步设立征管数据分析利用处理中心,负责全省征管数据分析和处理,研究和制定数据分析利用处理机制,统一业务流程和分析指标,建立数据分析利用考核体系,防止业务部门之间或业务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之间不协调、不适应,导致工作中推诿或“踢皮球”,同时,市县一级要落实机构和人员从事征管数据分析应用专(兼)职工作,负责全市、县级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安排部署,发布市县级征管数据分析指标,指导督促数据采集、录入、分析、应用等工作,汇总和上报《征管数据分析应用报告》。各基层税务所要做好征管数据采集、录入工作,保障数据质量和时限要求,结合辖区实际,抓好纳税户基本数据统计查询和数据比对工作,提出一定的税收管理性建议和措施。基于此,上级局应正式发文,明确市、县局成立独立的运行维护组织,选派业务素质、技术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运维队伍中来,担当起数据管理与应用的重任。县局应以文件形式明确承担运行维护工作的部门、人员,这是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

2、开展应用培训,注重培训效果。提升征管数据分析利用水平的关键在人,目前数据分析利用专业人员队伍尚未形成,为此,要加大综合培训力度,提高征管数据分析人员业务素质。比如对市、县两级领导班子可以重点培训系统查询、通用报表、数据监控等内容;对市、县局业务股室人员重点培训系统查询、业务操作,增强各业务部门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的能力;对税务分局(所)、办税服务厅、稽查局人员重点培训各岗位的操作技能、系统查询等,讲求实效,注重实用;遇有业务升级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涉及重大业务事项调整变化的升级文件,要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进行培训,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在短期内进行补充培训,解决目前的“先上岗后培训”甚至不培训就上岗所带来的各种隐患;省局应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层次较高的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带动当地工作。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拓展数据源,围绕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开展专题分析,通过实战分析演练,为各级税务机关提高税收管理能力提供依据,进一步推进征管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向深度发展,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征管数据分析应用队伍。

(六)其他涉及数据分析的工作建议

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应用。征管信息系统涵盖了税务登记、发票管理、待批文书、稽查法制等全部业务流程,涉及税政、征管、稽查、法规、办税服务厅、税务分局(所)等诸多部门。要想对各个环节、各个部门进入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效监控,提高数据质量,要想从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出发开展数据应用分析,单纯依靠某个部门的力量无法完成。简言之,征管系统是整个税务局的系统,不是哪个部门的系统。但是由于目前各项工作在机构、人员、业务分工上的相对独立,在工作的安排部署中的部门负责意识愈加突出,因此加强部门配合、协调联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做好税收调研组织工作 领导重视篇七
《税收调研--对纳税服务工作目标探索及建议》

对纳税服务工作目标探索及建议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主要体现为一种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与建立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已经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机关在服务方面承担着繁重的任务。纳税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党和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

近年来,我们税务机关加强了对“服务型”税收体系的建设,强调了对纳税人的服务, 各级税务部门围绕纳税服务所做的大量工作日见成效,如:首问责任制、一窗式管理、咨询辅导、多元化申报方式、电子缴款、票表供应等。这些举措在方便纳税人的同时,也在社会上树立起了税务机关的全新形象。这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强调纳税服务,就是要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体现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自觉服务于经济大局。

纳税人是税制的一个要素,但又是一个个实际存在的客体,他们需要的服务也不完全相同,有的纳税人希望税务机关及时宣传税收优惠政策,以便有机会享受优惠政策,获得直接的利益;有的纳税人希望税务机关帮助其处理较为复杂的涉税业务(如: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有的纳税人希望税务机关提供及时的咨询服务;有的纳税人希望税务机关经常举办与企业的座谈会形成互动,以便相互了解、相互 学习;有的纳税人希望税务机关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较为实际的税收

业务知识培训;……

因此可以说纳税服务内容取决于纳税人在办税中的需要, 纳税服务工作目标也就应该是满足纳税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及科技的全面发展,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反映在纳税服务的内容上,更多地表现在税法宣传和纳税咨询辅导、为纳税人申报纳税和办理涉税事项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接受纳税人就纳税事项提起的投诉并及时反馈结果,以及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特别是后者,是纳税服务中更深层次的内容,是人性化原则在税收征管中的具体体现。如果纳税服务仅限于按照统一服务规范提供普遍的服务,不考虑不同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既不利于税务机关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和进行税源监控,也不能满足不同纳税人的特殊需要。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纳税服务需求,在服务中动态地予以体现,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要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满足纳税人的需求就必须完善纳税服务制度、更新纳税服务手段、优化纳税服务体系、创新纳税服务方式。

一、完善纳税服务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纳税服务制度是确保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约束机制, 纳税服务制度应当包括服务公开制度、服务管理制度、服务责任制度、服务便捷制度、 服务评价制度等。特别是服务评价制度,应该成为纳税服务全部制度规范的核心。因为它除了包含对纳税环 境、税收任务的要求外,更以纳税人满意度作为重要内容,体现了纳税服务的基本准则和最高标准。

实施纳税服务,就是要淡化权力意识, 树立“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义务”的观念, 充分认识搞好纳税服务是提高征管水平的重要手段;实施纳税服务,就是要贴近纳税人,始终把尊重、理解、关心纳税人的理念贯串在税收征管的全过程, 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和便捷的服务,在千千万万纳税人中树立起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支持,从而真正体现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人民利益的本质特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更新纳税服务手段

纳税服务手段是确保纳税服务方便、快捷的基础。纳税服务手段包括软、硬件两个方面。所谓硬件,就是指纳税服务的场所,要功能齐全,方便快捷,以集中高效地提供所有的纳税服务;所谓软件,主要是指纳税服务信息化。网络实时在线、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特点为税务机关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充分条件,我们要利用税收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积极推进纳税服务信息化, 实行多元化申报和银税联网的纳税方式,向纳税人提供网络服务和语音电话咨询服务等,使纳税人在现代税收管理中享受到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服务,同时也将税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地税组建十几来,在上级的关心、 支持下,在全体税务干部努力下,我们已经从居无定所到现在的办公设施齐全、一座座办税服务厅拔地而起,为纳税服务提供了可靠的硬件支持。而在纳税服务信息化还加强。

三、优化纳税服务体系

优化纳税服务的新思路就是要抓好税务干部的作风建设,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走出“重管理、轻服务”的误区,形成“服务也是管理”的理念,把“为纳税人服务”作为现代税收征管的核心任务。我认为虽然我们现在总在喊要树立“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义务”的观念,要尽一切可能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但在很大程度上未走出“重管理、轻服务”的误区,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重管理变成服务。

优化纳税服务的新思路就是要以办税服务软硬件建设促服务水平提高。简化纳税人办税手续,确立科学简便的申报纳税办法,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多种申报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 要以信息化建设更新服务内涵。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网络服务功能。

四、创新纳税服务方式

我们要在以往制度公开、落实承诺服务、进行广泛、充分的税务宣传、提供周到的咨询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纳税服务方式,以强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创新纳税服务要贯穿一个“实”字。在实际工作中,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税务部门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征 收与管理的关系上,坚持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主动加强沟通,敢于承担责任。在处理与纳税人的关系上,坚持以纳税人的需求为落脚点,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在对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坚持敢于正

视、不庇不护的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和谐观。

创新纳税服务要强调一个“活”字。按照“实用、方便、快捷、节俭”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面做好税收征收工作。开展政策服务、程序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

创新纳税服务要坚持一个“恒“字。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做任何工作离不开人,做任何事只要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坚强的毅力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毛泽东同志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充分说明 “恒”是完成一切任务的保证,也是不断强化纳税服务的关键。

总之,纳税服务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满足每个纳税人的需求更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百倍的努力。我们要不断探索纳税服务的新途径,构建良好的征纳关系,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做好税收调研组织工作 领导重视篇八
《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努力做好发行工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22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