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的警局

| 对外汉语 |

【www.guakaob.com--对外汉语】

古汉语中的警局篇一
《古代汉语答案(上)》

古代汉语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练习一

一 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 “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 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篆文毛字倒写),认为是会意字。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英,形声字,从艸,央声。本义是花。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

景,形声字,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这里的“景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

惊,形声字,繁体字“驚”从马,敬声。本义是马受惊。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集,会意字,从木从隹。本义是鸟聚集,这里说沙鸥飞落在一起,用的是本义。

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丝织物上的花纹,引申出色彩艳丽义。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色彩艳丽,用的是引申义。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

旦,会意字,日在地平线上,本义是早晨。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义。

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豪,形声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豪猪的毛长而硬,有强横、不好惹等特点,故引申出“有权势的”、“豪奢”的含义。这里的“豪”是豪华奢侈的意思,为引申义。

首,象形字,本义是头。后引申出“开端”、“第一”等含义。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为引申义。

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汪琬《传是楼记》)

本,指事字,本义是树根部,引申出“本来”、“原来”等含义。这里是本来的意思,为引申义。

七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A)组: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间,参与。引申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间,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间,缝隙,空隙。本义。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小的,偏僻的。引申义。

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间,隔些时候。引申义。

6.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间,避开别人。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间,乘间,暗中。引申义。

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间,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引申义。

9.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间,中间。引申义。

(B)组

1、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发,派遣。引申义。

2.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发,发放仓粮赈济灾民。引申义。

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发,射箭。本义。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四》)发,启封。引申义。

5、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发,出发。引申义。

6、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发,开放。引申义。

7、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发,兴起。引申义。

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发,发挥。引申义。

9.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左传•桓公二年》)发,发扬。引申义。

10、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第三十九章》)发,震动,爆发。引申义。

八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

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饮于河渭。(《山海经•夸父逐日》)

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子路从而后》)

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巫山、巫峡》)

响,古代指回声,今泛指声音,词义范围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词义程度古今不同,古义轻,今义重。

5.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货,古有钱财、货币、出卖、货物等意义,今义为货物,词义范围缩小。 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词义范围扩大。

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所以,古代是词组,表示凭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结论等,今义是连词,用于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引出结果或结论,词义范围缩小。

遭,古义为遇上时机,今义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词义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褒义,今贬义。

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排,古义冲击,今义排列。词义转移。

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词义转移。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义范围扩大。

9.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汪琬《传是楼记》)

购,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词义范围扩大。

10.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汪琬《传是楼记》)

穷,古义指不通达,今义贫穷,词义范围转移。

九 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按:教材引文误“默然”为“默默”,今正。译文:谢安和客人下棋。过了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来的使者到了。谢安看完了书信,沉默无语,慢慢地把脸转向棋局。客人问淮上战局的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已经大破敌人。”意色举止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标点: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列子•说符第八》)译文:从前有一个想要得到金子的齐国人,一大早,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卖金子的地方,抓了人家的金子就跑。官吏捉到了他,问他说:“人们都在那里,你为什么拿人家的金子?”他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标点: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閧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程敏政《夜渡两关记》) 译文:我告假回到南方去,在成化年间戊戌年的冬天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当时天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只走到这里就停下,问驿站里的官吏,官吏欺骗我说,到傍晚的时候,还可以到达滁州。上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跟从的人说前面有一个清流关,地势很险,有很多老虎。我心里记住了这件事。 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个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头。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突出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练习二

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古汉语中的警局篇二
《古代汉语答案》

一 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 “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 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

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篆文毛字倒写),认为是会意字。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英,形声字,从艸,央声。本义是花。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

景,形声字,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这里的“景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

惊,形声字,繁体字“驚”从马,敬声。本义是马受惊。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集,会意字,从木从隹。本义是鸟聚集,这里说沙鸥飞落在一起,用的是本义。

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丝织物上的花纹,引申出色彩艳丽义。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色彩艳丽,用的是引申义。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

旦,会意字,日在地平线上,本义是早晨。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义。

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豪,形声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豪猪的毛长而硬,有强横、不好惹等特点,故引申出“有权势的”、“豪奢”的含义。这里的“豪”是豪华奢侈的意思,为引申义。

首,象形字,本义是头。后引申出“开端”、“第一”等含义。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为

引申义。

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汪琬《传是楼记》)

本,指事字,本义是树根部,引申出“本来”、“原来”等含义。这里是本来的意思,为引申义。

七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A)组: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间,参与。引申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

间,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间,缝隙,空隙。本义。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间,小的,偏僻的。引申义。

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

间,隔些时候。引申义。

6.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

间,避开别人。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间,乘间,暗中。引申义。

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间,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引申义。

9.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间,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间,中间。引申义。

(B)组

1. 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发,派遣。引申义。

2.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发,发放仓粮赈济灾民。引申义。

3.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发,射箭。本义。

4.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四》)

发,启封。引申义。

5. 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发,出发。引申义。

6. 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

发,开放。引申义。

7.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发,兴起。引申义。

8.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发,发挥。引申义。

9. 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左传·桓公二年》)

发,发扬。引申义。

古汉语中的警局篇三
《古代汉语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

练习一

一 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 “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 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

“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篆文毛字倒写),认为是会意字。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英,形声字,从艸,央声。本义是花。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

景,形声字,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这里的“景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 惊,形声字,繁体字“驚”从马,敬声。本义是马受惊。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集,会意字,从木从隹。本义是鸟聚集,这里说沙鸥飞落在一起,用的是本义。

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丝织物上的花纹,引申出色彩艳丽义。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色彩艳丽,用的是引申义。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

旦,会意字,日在地平线上,本义是早晨。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义。

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豪,形声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豪猪的毛长而硬,有强横、不好惹等特点,故引申出“有权势的”、“豪奢”的含义。这里的“豪”是豪华奢侈的意思,为引申义。

首,象形字,本义是头。后引申出“开端”、“第一”等含义。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为引申义。

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汪琬《传是楼记》)

本,指事字,本义是树根部,引申出“本来”、“原来”等含义。这里是本来的意思,为引申义。

七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A)组: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间,参与。引申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 间,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间,缝隙,空隙。本义。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间,小的,偏僻的。引申义。

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

间,隔些时候。引申义。

6.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

间,避开别人。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间,乘间,暗中。引申义。

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间,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引申义。

9.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间,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间,中间。引申义。

(B)组

1. 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发,派遣。引申义。

2.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发,发放仓粮赈济灾民。引申义。

3.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发,射箭。本义。

4.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四》)

发,启封。引申义。

5. 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发,出发。引申义。

6. 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

发,开放。引申义。

7.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发,兴起。引申义。

8.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发,发挥。引申义。

9. 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左传?桓公二年》)

发,发扬。引申义。

10.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第三十九章》)

发,震动,爆发。引申义。

八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饮于河渭。(《山海经?夸父逐日》)

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子路从而后》)

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巫山、巫峡》)

响,古代指回声,今泛指声音,词义范围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词义程度古今不同,古义轻,今义重。

5.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货,古有钱财、货币、出卖、货物等意义,今义为货物,词义范围缩小。

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词义范围扩大。

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所以,古代是词组,表示凭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结论等,今义是连词,用于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引出结果或结论,词义范围缩小。

遭,古义为遇上时机,今义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词义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褒义,今贬义。

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排,古义冲击,今义排列。词义转移。

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词义转移。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义范围扩大。

9.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汪琬《传是楼记》)

购,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词义范围扩大。

10.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汪琬《传是楼记》)

穷,古义指不通达,今义贫穷,词义范围转移。

九 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按:教材引文误“默然”为“默默”,今正。

译文:

谢安和客人下棋。过了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来的使者到了。谢安看完了书信,沉默无语,慢慢地把脸转向棋局。客人问淮上战局的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已经大破敌人。”意色举止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标点: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列子?说符第八》) 译文:

从前有一个想要得到金子的齐国人,一大早,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卖金子的地方,抓了人家的金子就跑。官吏捉到了他,问他说:“人们都在那里,你为什么拿人家的金子?”他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标点: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閧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程敏政《夜渡两关记》)

译文:

我告假回到南方去,在成化年间戊戌年的冬天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当时天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只走到这里就停下,问驿站里的官吏,官吏欺骗我说,到傍晚的时候,还可以到达滁州。上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跟从的人说前面有一个清流关,地势很险,有很多老虎。我心里记住了这件事。

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个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头。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突出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练习二

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

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

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说文解字》:“及,逮也。”“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膑》)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三国志?华佗传》)

《说文解字》:“疾,病也。”“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古汉语中的警局篇四
《成语中蕴含的古汉语知识》

成语中体现的古代汉语特征

成语是我们语言中的宝贵财富,它在表达上有言简意赅,形象意味强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语体风格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一般认为,成语是表示汉语中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短句,通常以四字组成。由于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固定词组,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其中往往包含复杂的语源,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语汇与语法特征,要防止望文生义,真正弄懂成语的意思,就必须把握成语中保留的古汉语特征。

一、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来自民间口语,这类由人民群众口头语言流传下来的成语,一般都没有什么偏僻古字,语意明显,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如“一干二净、颠三倒四、七嘴八舌、半死不活、囫囵吞枣、趁热打铁、指手画脚、土生土长”等等。

二是来自于历代文献的成语,来自于文献的成语又有三种情况:有的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故事,如“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此外还有“开天辟地、天花乱坠、刻舟求剑、叶公好龙、杞人忧天、守株待兔”等等;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如“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这样的成语还有“完璧归赵、卧薪尝胆、望梅止渴、四面楚歌、暗渡陈仓、指鹿为马”等等;有的来源于古代诗文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如“走马看花”语出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水落石出”语出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此外还有“学而不倦、老骥伏枥、枕戈待旦、暗香疏影、未雨绸缪、鞠躬尽瘁、青出于蓝、物换星移”等等。

二、成语的古代汉语特征

(一)成语中保留了古代汉语实词的古义与通假

1.保留了实词古义。如“高屋建瓴”中的“建”在古汉语中是倾倒的

意思,“高屋建瓴”的意思是将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不刊之论”中的“刊”在古汉语中是削除的意思。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的言论。如果望文生义,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建”理解为“建立”,把“刊”理解为“刊登”就跟成语的原意背道而驰了。这样的词还有:赴汤蹈火(汤:热水),人寿年丰(年:收成),休戚与共(休:喜悦),亡羊补牢(亡:逃跑),短兵相接(兵:兵器),奔走相告(走:跑),感激涕零(涕:眼泪),含辛茹苦(茹:吃),差强人意(差:尚;强:振奋)等等。

2.保留了古音通假。如“再接再厉”。“接”指交战;厉同砺,磨快。原指公鸡相斗,每次斗前都要把嘴磨利,用于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矢口否认”中的矢同誓,立誓,指完全不承认。这样的词还有“拨乱反正(反同返),被坚执锐(被同披),图穷匕见(见同现),受益匪浅(匪同非),一暴十寒(暴同曝),余勇可贾(贾同沽)”等等。由于古音通假现象的存在,造成我们对一些成语理解出现偏差,很多人还经常把成语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但是,因为语言本身就是约定俗称的符号系统,长期以来,原来的写法被人们认同,所以,我们在书写包含通假字的成语时,仍然使用通假字。

(二)成语中保留了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也能见到,但那是为了修辞的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偶尔使用的,并不符合一般的语言习惯。而成语中的词类活用则比比皆是,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活用作动词。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如“不毛之地”中的“毛”是“长毛、长植物”的意思,“不毛之地”就是不长庄稼的地方,形容土地荒凉、贫瘠。又如“衣锦还乡”中的“衣”是“穿着”的意思,“衣锦还乡”就是穿着锦绣衣服回到家乡,形容富贵后得意地回到家乡向乡邻们展示。此外如“未雨绸缪、一鼓作气、党同伐异、无所事事”中的“雨、鼓、党、事(第一个事)”在现代汉语中都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

词,但在上述成语中,其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都是用作动词。

2.名词直接作状语。在成语里,有的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如“风流云散”中的“风”和“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风流云散”就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星罗棋布”中的“星”和“棋”就分别作“罗”、“布”的状语,“星罗棋布”就是像星星那样罗列,像棋子那样分布。此外又如“狼吞虎咽、草行露宿、道听途说、口诛笔伐、风餐露宿、日积月累”等成语中的“狼、虎、草、露、道、途、口、笔、风、露、日、月”,在上述成语里都是名词直接用作状语。

3.动词活用作名词。成语中有的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即“丢失的东西”。另外像“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中的“见、识、援、死、伤、视听”本来都是动词,在这些成语里都用如名词。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在一些成语中,有的形容词用如名词,不再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如“从善如流”中的“善”就是表示“好的、正确的意见”,“从善如流”就是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又如“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原为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名词,表示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被坚执锐”是身穿坚甲,手拿利器,形容全副武装。此外如“投机取巧、驾轻就熟、扬长避短、去伪存真、弃暗投明、挑肥拣瘦”等成语中的“机、巧、轻、熟、长、短、伪、真、暗、明、肥、瘦”,也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表示有此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

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在成语中,有的形容词已不仅仅表示某一性质状态,也表示使人或事物有这一性质状态的动作行为,或者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如“羽毛未丰”中的“丰”已不仅是表示“丰满”,而是表示“长得丰满”。又如“善善恶恶”中的第一个“善、恶”就是形容词用作动

词,表示“称赞、憎恶”,意思是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爱憎分明。此外又如“厚此薄彼、洁身自好、循循善诱、安贫乐道、危言耸听”等成语中的“厚、薄、洁、善、安、乐、危、耸”等也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6.数词活用作名词。在成语中,有些数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功能,不仅是表示数目,而且表示有此数目的人或事物,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如“三缄其口”中的“三”字,已不只是表示数目,还表示有此数目的事物“三道封条”。另外像“从一而终、举一反三、丢三落四、一呼百应”中的“一、三、四、百”,在成语中都是表示有此数目的人或事物。

7.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在成语里面,具体表现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积羽沉舟”中的“沉”就是使动用法,“沉舟”即是“使舟沉”。又如“飞鹰走狗、闭花羞月、惊天动地、赏心悦目”等成语中“飞、走、闭、羞、惊、动、赏、悦”都是动词使动用法。另如“安邦定国、祸国殃民、丰衣足食、光宗耀祖”等成语中“安、定、祸、殃、丰、足、光、耀”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8.意动用法。古汉语的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在成语里面,主要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不远万里”中的“远”就是这种用法,“远万里”就是“认为万里远”。“不耻下问”就是“不以下问为耻”。此外如“尊师重教、厚此薄彼、大公无私、尊己卑人、轻财重义”等成语中的形容词,也都是这种意动用法。另外,像“是古非今、幸灾乐祸”等成语中还有动词的意动用法。

(三)保留了文言虚词的用法

“之”在成语中作代词,指代人、物、事,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如:“等闲视之、呼之欲出、听之任之、一言以蔽之”就属于这种情况。“之”在成语中还可以作助词,相当于“的”,有的可以不译。如“逃之夭夭、一丘之貉、差之毫厘、前车之鉴”。

“然”在成语中作代词,相当于“如此、这样”,如“不以为然、自然而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还可以附在情态动词后面作辅助成

分,相当于“的、地、……样子”,如“岿然不动、肃然起敬、恍然大悟、悠然自得”等。

“其”在成语中作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这、那”。如“攻其不备、自圆其说、听其言而观其行”。

“则”在成语中作连词,主要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于是”。如“不平则鸣、不进则退、既来之则安之”。

“于”在成语中作介词,相当于“在、从、向、对于、由于、比”。如“人浮于事、重于泰山、问道于盲、严于律己”。

“以”在成语中作连词,相当于“而、地、着”。如“无以复加、严阵以待、如愿以偿、坐以待旦”。

“而”在成语中作连词,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关系。(1)表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也可不译。如“三十而立、放之四海而皆准、一而再,再而三”。(2)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于是”。如“望而生畏揭竿而起、周而复始、死而后已”。(3)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如“不寒而栗、似是而非、言而无信、可望而不可及”。(4)表修饰关系,连接动词和它的修饰语,相当于“着、地”。如“侃侃而谈、满载而归、不欢而散、挺身而出”。

(四)保留了古汉语句式特点

古今汉语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文字和词汇上,也表现在句法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在成语中屡见不鲜。

1.判断句式。成语的判断句式和古汉语一样有时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被动句式。保留了古代汉语特有的用“于”或“见”表被动的方式,如“疲于奔命、迫于无奈、秋扇见捐、见笑大方”等等。

3.省略句式。不少成语表现了古汉语特有的省略现象,如“养尊处优”是“养于尊,处于优”;“习以为常”是“习之以为常”;“车水马龙”是“车如水,马如龙”;“一叶知秋”是“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省略。

4.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时不待我),人莫予毒(人莫毒予),唯命

古汉语中的警局篇五
《古汉语字词》

良1良好 良药苦于口《韩非子》

2和悦、善良 其衣逢,其容良 (逢:宽大)《荀子》

3 甚、很 始皇默然良久《史记.

4的确 以为犬良我友 柳宗元《三戒》

良日 吉利的日子

将 第一声1扶助、扶持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2携带、带领 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

3保养、调养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

4将要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

5与、和 暂伴月将影 《月下独酌》

6且、又 将恐将惧《诗经》

将1带领、统率 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三国

志》

2将领、带兵的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难道

将 请

将迎 1送往迎来 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2保养 不待将迎而寿

将养1奉养抚育 将养老弱

2调养、保养 是故圣人将养其神

将息

1休息 先生将养,弟子皆起《管子》

2病中调养休息 将养不到,然后服药《朱子语类》

3保健养生 将息之道,当先理其心

将顺 顺势而成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史记》匡救:扶正补救 将事 奉命行事

将护 调养护理

将爱 将息保养 好自将爱,一年便健

1制作、创作 又为活板

2做、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3作为、充当 霓为衣兮风为马

4成为、变成 积土而成山,积水而成海

5认为以为

6是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1 给、替

2由于、因为

3为了

4被

5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间 一会儿

为命 起草政令、盟会的文辞

为寿 向尊长者进酒

得1获得、得到 得道者多助 贤能之士,思得明君

2收获、心得

3贪得 血气之衰,戒之在得

4得意、满足

5适当、适合 此言得之 相得益彰

6能够

7恩德、感恩

得1必须、应该、将要

2需要

遗1给予、赠与 2送、送交

1丢失、丢弃、遗漏

2失物

3抛弃、舍弃

4遗留、留给

5死人留下来的

束1捆绑

2约束 束之以令 《商君书》

3指弃置 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束之高阁

4量词 一束花 一束头发

束带 1整饰衣服,表示端庄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论语》 2官服 由来束带士,请谒无朝暮《休暇东斋》

束修1十条干肉 一般性礼物

2借指薪水

脱1肉离开骨头,脱落 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左忠毅公逸事》

2取下,去掉 脱吾帽,向君笑《扶风豪士歌》

3摆脱,百计营谋,不得脱

《聊斋志异》

4脱掉,解下,揽裙脱丝履《孔雀东南飞》

5脱离,逃脱,

6免罪,免祸 则幸得脱矣《史记》

7突出,冒出 脱颖而出

8滑下 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游黄山记》

9轻慢,疏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左传》

10 遗漏,漏掉 脱字数十

11倘若,如果,或许

脱获回耗,虽死必谢《柳毅传》

脱免 开脱,免除

脱命 逃命

脱然 超脱无累的样子

脱身 抽身摆脱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

已至军矣《史记》

从 1随行,跟随,《聊斋志异》

请从吏夜归《石壕吏》

2随从的人 侍从 仆从 轻装简从 扈从横行《上林赋》

3追逐,追赶 佯北勿追 《孙子》

4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史记》

不从令者斩《墨子》

5从事,参加,参与 从军 从仕

仲由可使从政也与《论语》

6依傍 樊哙从良坐

7从属,次要的 主犯,从犯

8自,由 表示起点 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从1同宗,堂房亲属

2通纵的纵,南北从,东西横

从善 听取善意的规劝或者正确意见

从事1古代官名

2办理,办理事务 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3处置处理 以军法从事

赦1释放,赦免 赦郑囚,皆礼而归之《左传》

2减免租赋

可时赦,勿收农民租

宜1适合,适宜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资治通鉴》

2应该,应当

3大概,也许

宜人 合人心意

宜笑 适宜的笑,很美的笑

召1唤来,叫来

2引来,招致,

召见 命人来,予以接见

召募 招集,多指募兵 召募精健,多指募兵

许1答应,许可 不可不许《史记》

2赞许,赞同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 3相信,认可 则王许之乎

4处所,地方 不知何许人

5表示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6许配

7句末助词

8给予,奉献,

许诺 答应

曲1弯曲

2理屈,理亏

3邪僻,不正直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

4周遍,详尽 曲备,曲尽

5部分,局部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

曲笔1掩盖事实真相

2殉情枉法定案

曲陈 详述

曲法 枉法

曲全 委曲求全

曲士 乡曲之士 比喻孤陋寡闻的人

曲枉 弯曲不直

曲行 邪行

曲详 详细

曲意 1委曲己意,奉承别人

2尽情,尽意

曲直1弯曲和平直

2是非

均1平均,均匀

2调和,协调 均琴瑟管箫《礼记》

3同样,一样 均服振振

4全,都 其乡里之人皆未之均闻见也《墨子》

均量 恰当处理 又晓习边事,均量军政,皆得事宜

均势 势力相等

均心 同心

策1竹制马鞭

2鞭策,驱使,促进 策励

3简册,成编的竹书

5谋略,计策

策士 谋士

策勋 记功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负1背

2蒙受,遭受 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管子》

3背靠背 四战之国贵守战,四海之国贵攻战 贵:重视 4依仗 武安负贵而好权 好权:玩弄权术 贵:尊贵 5违背,背弃 项羽负约

6辜负,对不起 吾负之

7失败

8欠 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9担负,承担

负担 1挑着 2责任

负力 自恃力大

负命 辜负使命

负任 负责担任

负要 负约

必 1确定,肯定

2必然,一定

3必要,必须

4假使,如果,倘若

奉1通“捧”双手相持,表示尊敬

2恭敬地送上,奉献

3给予,赐予 天奉我也,奉不可失 《左传》

4恭敬地接受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5侍奉

6遵守,遵从 谨奉法令《史记》

7尊奉 必求其嗣而奉之《封建论》

8通俸 俸禄,薪俸

奉承1遵照规定办事

2事奉 奉承亲戚《墨子》

古汉语中的警局篇六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练习一

一 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 “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 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

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

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

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篆文毛字倒写),认为是会意字。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英,形声字,从艸,央声。本义是花。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

景,形声字,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这里的“景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 惊,形声字,繁体字“驚”从马,敬声。本义是马受惊。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集,会意字,从木从隹。本义是鸟聚集,这里说沙鸥飞落在一起,用的是本义。

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丝织物上的花纹,引申出色彩艳丽义。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色彩艳丽,用的是引申义。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

旦,会意字,日在地平线上,本义是早晨。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义。

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豪,形声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豪猪的毛长而硬,有强横、不好惹等特点,故引申出“有权势的”、“豪奢”的含义。这里的“豪”是豪华奢侈的意思,为引申义。

首,象形字,本义是头。后引申出“开端”、“第一”等含义。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为引申义。

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汪琬《传是楼记》)

本,指事字,本义是树根部,引申出“本来”、“原来”等含义。这里是本来的意思,为引申义。

七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A)组: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间,参与。引申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间,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间,缝隙,空隙。本义。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小的,偏僻的。引申义。

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间,隔些时候。引申义。

6.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间,避开别人。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间,乘间,暗中。引申义。

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间,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引申义。

9.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间,中间。引申义。

(B)组

1、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发,派遣。引申义。

2.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发,发放仓粮赈济灾民。引申义。

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发,射箭。本义。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四》)发,启封。引申义。

5、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发,出发。引申义。

6、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发,开放。引申义。

7、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发,兴起。引申义。

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发,发挥。引申义。

9.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左传•桓公二年》)发,发扬。引申义。

10、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第三十九章》)发,震动,爆发。引申义。

八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饮于河渭。(《山海经•夸父逐日》)

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子路从而后》)

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巫山、巫峡》)

响,古代指回声,今泛指声音,词义范围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词义程度古今不同,古义轻,今义重。

5.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货,古有钱财、货币、出卖、货物等意义,今义为货物,词义范围缩小。 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词义范围扩大。

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所以,古代是词组,表示凭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结论等,今义是连词,用于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引出结果或结论,词义范围缩小。

遭,古义为遇上时机,今义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词义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褒义,今贬义。

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排,古义冲击,今义排列。词义转移。

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词义转移。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义范围扩大。

9.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汪琬《传是楼记》)

购,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词义范围扩大。

10.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汪琬《传是楼记》)

穷,古义指不通达,今义贫穷,词义范围转移。

九 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按:教材引文误“默然”为“默默”,今正。

译文:谢安和客人下棋。过了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来的使者到了。谢安看完了书信,沉默无语,慢慢地把脸转向棋局。客人问淮上战局的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已经大破敌人。”意色举止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标点: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列子•说符第八》)

译文:从前有一个想要得到金子的齐国人,一大早,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卖金子的地方,抓了人家的金子就跑。官吏捉到了他,问他说:“人们都在那里,你为什么拿人家的金子?”他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标点: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閧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程敏政《夜渡两关记》)

译文:我告假回到南方去,在成化年间戊戌年的冬天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当时天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只走到这里就停下,问驿站里的官吏,官吏欺骗我说,到傍晚的时候,还可以到达滁州。上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跟从的人说前面有一个清流关,地势很险,有很多老虎。我心里记住了这件事。 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个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头。

古汉语中的警局篇七
《古代汉语教材答案(上册)》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练习一

一 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亚(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严(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 “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 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

一,副词,皆、都。

四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

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篆文毛字倒写),认为是会意字。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

英,形声字,从艸,央声。本义是花。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 ..

景,形声字,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这里的“景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

惊,形声字,繁体字“驚”从马,敬声。本义是马受惊。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

集,会意字,从木从隹。本义是鸟聚集,这里说沙鸥飞落在一起,用的是本义。

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丝织物上的花纹,引申出色彩艳丽义。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色彩艳丽,用的是引申义。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 .

旦,会意字,日在地平线上,本义是早晨。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义。

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

豪,形声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豪猪的毛长而硬,有强横、不好惹等特点,故引申出“有权势的”、“豪奢”的含义。这里的“豪”是豪华奢侈的意思,为引申义。

首,象形字,本义是头。后引申出“开端”、“第一”等含义。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为引申义。

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汪琬《传是楼记》) .

本,指事字,本义是树根部,引申出“本来”、“原来”等含义。这里是本来的意思,为引申义。

七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A)组: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

间,参与。引申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 .

间,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

间,缝隙,空隙。本义。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

间,小的,偏僻的。引申义。

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 .

间,隔些时候。引申义。

6.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 .

间,避开别人。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间,乘间,暗中。引申义。

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

间,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引申义。

9.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

间,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

间,中间。引申义。

(B)组

1.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

发,派遣。引申义。

2.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 .

发,发放仓粮赈济灾民。引申义。

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

发,射箭。本义。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四》) .

发,启封。引申义。

5.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

发,出发。引申义。

6.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 .

发,开放。引申义。

7.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

发,兴起。引申义。

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

发,发挥。引申义。

9.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左传〃桓公二年》) .

古汉语中的警局篇八
《古代汉语》

元朝

戏剧

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 创作题材

历史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张双赴西蜀梦》

爱情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现实主义:《感天动地窦娥冤》、《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小人物的斗争戏剧:《望江亭中秋切鲙》:《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公案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窦娥冤》的悲剧根源:社会道德的师范与人性泯灭。(张驴儿、赛卢医);社会正常秩序的崩塌。(蔡婆婆);封建礼之中对女性的不公。(窦天章、丈夫)。关剧中的各色反抗女性:具有独立人格,往往超越制度。追求爱情,追求灵与肉心的满足,代表人物:《诈妮子调风月》中的燕燕;赋予女性侠客式的勇气与智慧,打败男尊女卑的社会模式来抗争。代表人物:《望江亭》中赵盼儿、谭记儿;赋予女性追求平等爱情的觉醒意识。代表人物:《金线池》中的杜蕊娘;展现底层妇女的朴素反抗品质,代表人物:窦娥、《蝴蝶梦》中的王妻。关剧中反抗女性形象的特点:多写被凌辱的女性与被损害的女性及社会地位最底层的女性角色,这些本应具备奴性的女子却在悲凉的境遇暴发了冲破奴性枷锁的勇气和智慧;打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模式,不少男性角色被弱化成一个单纯的舞台符号。

马致远:号“东篱”, 有“曲状元”之誉。代表作《汉宫秋》。《汉宫秋》: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是一种假借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题旨:汉元帝的软弱与群臣的奸乱,共同构成了汉室倾颓的形势,与汉代势微的状态一致;王昭君的命运寄托了马致远对汉族过往的美好和抗争品质的怀念。

白朴:字太素,号兰谷。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主题探究:表达对李杨恋爱的同情与叹惋;借李杨恋特别是唐明皇的际遇来表达人生变幻的沧桑之叹。《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前者是悲剧,写得悲哀怛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李千金命运的悲剧性:在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下,李千金无法得到自由选择爱情的权利,故而缺少识人之明,使爱情所托非人;李千金与裴少俊的复合,是父母暗合因缘的约定,而非两人的爱情得到家长的认可和尊重。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

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迷青琐倩女离魂》剧本以唐朝陈玄佑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倩女,因而使这一剧堪与《西厢记》相媲美。也正由于此,使郑光祖“名香天下,声振闺阁”。

历史题材故事《醉思乡王粲登楼》虽然在剧情、结构方面无甚可取,但词曲工丽,对人物心境的描写却颇具匠心。

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写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诬陷,全家 300余口被杀,只有一个不到半岁的婴儿为门客程婴救出,即赵氏孤儿。为了救护孤儿,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等人献出了生命。最后程婴用自己的儿子作替换,保全了赵氏孤儿。20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赵家冤案始末绘成图卷,对他讲说了往事,赵氏孤儿遂决意擒杀屠岸贾报仇。剧本最后以除奸报仇结局,则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完成了复仇的主题。

《看钱奴》是第一部以漫画手笔来写的吝啬鬼。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拜月亭》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艺术突破:风格上寓庄于谐,寓悲于喜;突破了传统的才子佳人结构;采用多线叙事,情节结构更复杂;曲文本色自然。《西厢记》,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和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叙述书生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生赴京应试,得了高官,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达成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愿望。艺术价值:主题上,大胆的提出了超越父母之命和门户之别的爱情观,明确提出“有情人终成眷属”;语言上,“字字当行,言言本色”,整体上读来让人满口余香,又不失生活本色;体制上,打破了一本四折,一人演唱的传统体式,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宏大体制,并使多人轮唱、对唱,形式活泼,表现力强;形象塑造上,主要形象丰满主体,个性十足,注重对个性流动的刻画,使其不在脸谱化。

南戏:也称“戏文”,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形式,综合发展而形成的。一般认为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在南方民间广为流传。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荆钗记》作者柯丹丘、《白兔记》又称《刘知远白兔记》,永嘉书会才人编;通过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表达了“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变泰时”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首先剧本成功地描绘出李三娘这一普通妇女的悲惨命运,刻画了她忍辱负重、忠贞不渝、坚韧顽强的性格。其次,能以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富有民间文学的特色,文字上质朴通俗,如“报社”、“祭赛”、“保禳”等出,还保存着一些古代农村风俗和情趣。《拜月亭》又名《幽闺记》,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或《蒋世隆拜月亭》,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此剧以金末动乱为背景,描述了

蒋世隆和王瑞兰、陀满兴福和蒋瑞莲两对年青人在乱世中流离失所,历经磨难,最终结为夫妻的离合悲欢。此剧谴责了嫌贫爱富的封建门第观念,歌颂了患难与共的男女真情,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才子佳人戏的格局。特点:在艺术上,首先是把爱情故事置身于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上去描写,展现了广阔的社会风貌,也使故事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第二,人物刻划相当成功,善于描摹人物细致微妙的内心活动及矛盾心理,塑造人物丰富的性格。第三,情节曲折生动,关目奇巧,在悲剧性的情节中巧妙地运用巧合、误会、插科打诨等表现手法,寓庄于谐、悲喜交融。第四,曲文本色自然,而又时露机趣,富有形象性和节奏感。《杀狗记》全名《杨德贤妇杀狗劝夫》。写宋代文人王十朋与妻子钱玉莲“贫相守,富相连,心不变”的婚姻故事,塑造了一对忠于爱情,坚贞不屈,富贵不能动其情,威逼不能屈其志的“义夫节妇”形象。特点:在艺术上,它的最大特色是把主人公置于命运的风头浪尖上进行刻画,矛盾冲突此起彼伏,情节曲折跌宕,特别适宜于舞台演出。其次,结构颇为精巧,利用荆钗这一道具贯穿全剧,使得关目紧凑。再次,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较强。

其他作品《琵琶记》:作者高明。创作思想: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重视戏剧的教化功能;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双面伊人赵五娘:有典型的示范功能,更象是男权社会塑造出来的妇女典范,其人格内容是完全按照男权要求规定的理想化的天使;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其行为内容和思想上都以男性为中心。艺术价值:主要矛盾冲突中,既没有大奸大恶的人,也没有尽善尽美的君子,冲突的产生无关善恶,而是伦理力量内部的冲突,其矛盾设置超越了传统,解释了封建道德内部的伦理矛盾。 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分类:小令和套数(大令)。文体特征:句式比宋词更灵活自由、伸缩自如;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

风格明显;明快显畅的风格特点。小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大令:有若干个同一宫调的多个曲子连缀而成;各曲同押一个韵,在结尾上有尾声。

明朝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版本:最早版本是嘉靖壬午年,分24卷,240则,120回;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通俗演义,合并为120回;毛本(毛纶、毛宗纲父子修改的)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三国当中的忠义观:忠是忠于道义,而不是某一人某一势力;有着“良臣择木而栖”的开放性。智勇:对人的智勇之举极力渲染,呈现雄健阳刚之美。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出场定型;反复渲染;对比烘

托。《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

,是中国历史上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版本:100回本(含征辽、方腊);120回本(含征回虎、王庆);71回本(金圣叹“腰斩”本)。主旨:忠义说(效忠皇帝,对兄弟、夫妻是义);海盗说;农民起义说;投降主义说。刻画人物手法:以人物的语言、行为来反映人物形象;以夸张的事迹来深化人物形象;通过人物间的对比来体现人物形象。鲁智深:见义勇为、粗中有细、舍己为人。林冲:忍。武松:狭义、自负、自傲、要面子。宋江个性特征:仗义疏财、心黑手辣、计谋权变。《水浒》中的二元女性观:一元:对女性的同情。(反对男性对女性的强占行为;反对男性对女性的非礼行为;赞同女性的再嫁行为;承认女性的局部统治地位)二元:对女性的否定(将不近女色作为好汉标准;对女性残恶、

血腥的行为;剥离女性特征)。《西心学之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人物形象:沙和尚(努力追求功败垂成,极大的失落感和对自我的否定;谨小慎微、踏实肯干,为维护取经队伍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猪八戒:重利益,会争取;会算计,有小聪明)。特点:三性合一的塑造手法(人性、物性、神性);妖魔的百味人生(多情、为善、特立独行、自由反叛、人情世故);借妖魔修心。《金瓶梅》成书于万历年间,作者为兰陵笑笑生。是中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版本:

《新刻金瓶梅词话》和《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解题:以三位女主角之名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连缀而成;财、色、酒、气;在华丽的生活外表之内,滋养的是将死的灵魂。艺术价值:寄意于时俗(不借助妖魔奇异、英雄传奇,而靠生活本身来表达作者意图;寄意于冷静的暴露而非热情的歌颂,重视审丑而非审美;叙事上采用网状结构,说书人痕迹淡化;重视心理描写,善于用闲笔表现人物形象)。短篇小说:三言两拍。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题材内容:涉及较多的市井细民的生活内容,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反映较多;对于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和对儒家道德的弘扬;女性题材和女性主义的弘扬。 传奇:从南戏而来,融合了部分北曲演唱风格,主要以南曲演唱的中长篇戏剧的统称。

三大传奇:《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 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汤显祖至情论:“世总为情”,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的人生;情的最高境界是贯通生死的至情;表达至情的最好途径是戏剧。《牡丹亭》:情节:梦中情(训女、闹学、游园、惊梦、写真);人鬼情(冥判、拾画、叫画、还阳);人间情。艺术特色:突破了传统的以情反礼,实现了“以情反理”;将浪漫主义手法与现实题材相结合;注重舞台上人物心理活动的展示;语言典雅幽微,叙事结构上实现了多线并举。

清朝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我国清代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小说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作者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叙事特点:人物性格也摆脱了类型化,而有丰富的个性;作者不但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且写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狐鬼世界的构建:以一书兼二体传奇、志异;狐鬼仙怪的多彩世界;与现实的紧密关照。题材内容:刺贪刺虐,揭露社会时弊;展示科举文人的境况;表现纯真的爱情;展现高洁的品质或心性;进行道德教化;纯粹的志异。狐鬼世界的空间内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隔绝性;社会秩序比现实社会更开放自由;狐鬼世界的承载作用。蒲松龄的精神内涵:超越传统的吏治腐败,开始站在制度层面来审视世道不公,但并未脱离时代局限;超越感官的痛苦,直击科举文人的精神世界;追求至情至性,男女自足的爱情,但并未真正做到爱情上的男女平等;对经世致用的处世原则的认同和对高洁人格的赞赏。婴宁形象内涵:已有绝美的容颜更有纯真率直,来自人性本原的心灵,具有美好的感染力。

《红楼梦》: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创作特色:充满诗意的虚实相生的构思;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草蛇灰线,浮脉千里的网状结构;多角度的叙事模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多样化、复杂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22358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