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群众自筹钱什么意思

| 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项目管理师】

篇一:搬迁群众自筹钱什么意思
XX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情况说明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情况说明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和实现脱贫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其内涵是把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群众搬迁到一个适宜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地方,促进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结合,实现的目标是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根据区政府区长赵众炜同志对全区重点项目进行督察的重要指示,我镇立即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梳理。现就梳理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土地调整难度增加。由于国家政策变化,客观上已增加了土地调整难度。过去,农民承包的土地要向国家缴纳农业税,农村的各项"提留"也依据耕种土地的多少进行收取。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耕种的土地不仅不纳税,国家对种粮户还实行了"直补"等惠农政策。过去把土地视为"负担"的农民,在未找到新的、效益比耕种土地更好的发展门路之前,不仅不愿转让土地,而且还看到了土地在被征用中带来的潜在价值。因此,客观上增加了易地安置土地的调整难度。

(二)群众自筹比例高,负担较重。由于近年来建筑材料、人工工资等持续涨价,群众自筹比例加大,绝对贫困群体没有能 — 1 —

力拿出自筹资金,使真正的扶贫搬迁对象搬不出,导致这部分群众“望而却步”,不敢搬迁,想搬、怕搬、搬不下来。

(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由于移民安置点建设资金有限,虽然说整合了部分资金,但因资金缺口大,使得安置点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落实到位。

二、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结合我镇近几年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实践,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增加扶持资金总量,提高项目建设补助标准,降低或者取消地方配套资金比例,以确保工程顺利建设并圆满完成计划建设任务,切实提高扶贫成效,真正使易地搬迁成为“惠民工程”、“德政工程”。

(二)认真开展摸底调查,选准搬迁对象、摸清安置点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安置地。

(三)加大项目的整合力度。建议上级在制订扶贫搬迁政策的时候,对整合各部门资金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在源头上形成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为基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若打破区域界线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一)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社会治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打破区域界限后,我镇外来人口流动将更加频繁,组成将更 — 2 —

加复杂,将进一步增加我镇的社会治安管理压力。二是集中安置困难进一步增大。打破区域界限后,在进行集中安置时,由于群众土地观念浓厚,不愿意离开故土,这就给集中搬迁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建议。加大扶贫搬迁安置点后期扶持力度。凡是涉及到易地搬迁工程的地区都是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的地区,其安置点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后续产业条件都很差。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显然不够,还要培植后续产业发展。建议增加项目资金用于安置点的交通、水利及饮水、基本农田等建设和后续产业的培植,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后劲。

— 3 —

篇二:搬迁群众自筹钱什么意思
余井镇易地扶贫搬迁

余井镇易地扶贫搬迁“ 十二五” 规划

一、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搬迁群众自筹钱什么意思】

( 一)基本情况

余井镇地处皖西南,南距潜山县城10km,西靠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天柱山,东与怀宁县小市、公岭两镇毗邻,北与源潭镇接壤。镇域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呈“三山一水六分田”布局,城镇规划区面积4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6.2万人,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部分山区群众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地区,住处遇到汛期非常危险,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证。所以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彻底解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对促进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全镇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显得尤为重要.

( 三)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①交通便捷:县乡交通网络密布,潜源路、余龙路、余三路、岭青路贯穿境内。距合九铁路天柱山站10km,距沪蓉高速路车轴寺站入口仅18km,距安庆天柱山机场和安庆长江水远码头69km,距省城合肥2小时车程。

②资源丰富:镇域内有中型水库1座(长春水库)、小(二)型水库4座,皖河境内穿过,水资源充足;皖河年产优质黄砂30万吨,山石开采潜力巨大;余井盛产水稻、油菜、棉花,是国家商品粮发展基地,蚕桑、瓜蒌、茶叶、柑桔、食用菌、油茶等农业产品别具特色;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开始由散户粗养向集中精养转变,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更加明显。全镇有1.5万人在外务工,劳动力资源具备优势。

③民营经济: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皖峰蜂业和安徽冠生园正努力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中焘服饰为龙头的服装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服装

加工企业发展到40家,从业人数2000人,年产值超亿元;安徽天龙竹木、友银氧化锌、天柱枕业、青楼丝厂、皖浙空心砖厂等一大批招商企业建成投产,实现当年投产、当年收益。

④城镇配套:供电:拥有华东电网110kw余井变电所,可满足各类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等用电需求,220千伏输变电所工程和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将会提高供电能力。通讯:实现电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信息业务宽带网。供水:拥有3家水厂,日供水能力5万吨,水资源丰富。医疗:拥有医疗单位3个。教育:拥有初中学校3所,小学25所。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 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是今后五年全镇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关键措施。我镇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关于组织开展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地区〔2010〕1853号)和《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皖发〔2009〕21号)及《关于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发改代赈[2010]930号)精神,结合全县“十二五”规划和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以山区居住的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户为对象,以整体搬迁安置为重点,以需搬迁户的实际经济能力为标准,全面深入调研,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摸排定户,精心调查选点,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相互协调,认真作好我镇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达到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

(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要充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尊重群众意愿,做到搬迁户自愿迁出,迁入地群众愿意接收,坚决杜绝搞行政命令,一刀切。

2.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在搬迁形式上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安置、小规模集中安置和分散插花安置等多种方式合理进行。

3.坚持统筹安排,政策保障的原则。要切合实际,统一规划设计,综合配套,整体实施,切实做好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要在群众安置、土地调整、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要搞好财产债务清算、行政区划变更、基层政权建设及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

4.坚持扶贫搬迁与其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要将易地扶贫搬迁与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科技扶贫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努力实现扶贫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

5.坚持搬迁与扶贫开发并举的原则。易地搬迁要真正使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在搞好迁入地各项基础设施的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协助群众选好产业发展项目,制定脱贫致富规划,增加搬迁群众的经济收入,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搬的出,稳的住,致富快”。

三、搬迁对象和搬迁、安置方式

( 一)搬迁对象

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天明村、松岭村、柴阁村贫困人口, 优先考虑最贫困农户。

( 二)搬迁方式

分村部分搬迁。

( 三)安置方式

按照上下协调,农户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广泛深入调查,民主准确定户,科学合理规划,统一施工建设,一次搬迁入住,采取集中安置在余井镇工业聚集区和分散安置在余井集镇内相结合的方式。

( 四)区域分布

1、迁出区区域分布( 附图)

2、安置区区域分布(附图)

四、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

( 一)实施目标

立足我镇部分山区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实际,采取公平公正、农户自愿、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搬迁的原则,扶贫搬迁100户400人,从根本上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以点带面,推动全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加快全镇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 二)搬迁任务

2012年搬迁天明村贫困人口50户200人、松岭村贫困人口25户100人、柴阁村贫困人口25户100人。共计100户400人。

( 三)主要建设内容

1、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按户均2间建设安置区搬迁安置房200间;按人均0.3亩建设调整置换基本农田(耕地)120亩;修建安置区道路7公里。

2、后续产业发展:争取中央扶贫投资10万元用于安置区劳动力培训等增强劳动技能项目。

五、资金筹措

( 一) 投资来源

余井镇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390万元,所需投资由中央、地方、搬迁群众共同承担,经测算三方投资所占总投资比例为: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占76. 9%,整合其他政府支农投资占—%, 后续产业发展资金占

2.6%,地方配套投资占19%, 搬迁群众 自筹资金 占1. 5%。

( 二) 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投资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 十二五”期间,余井镇安排的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投资规模为300万元,人均投资补助标准为9600元。人均补助标准的测算依据为余井镇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测算过程: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投资3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74万元,中央扶贫投资10万元,共计384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共400人,人均补助标准测算公式:3840000/400=9600(元)。建设内容:按户均2间建设安置区搬迁安置房200间;按人均0.3亩建设、调整置换基本农田(耕地)120亩;修建安置区道路7公里;安置区劳动力约100人技能培训。单位造价:安置房8000元/间;安置区调整置换基本农田(耕地)7500元/亩;安置区道路18.57万元/公里;安置区劳动力技能培训1000元/人。各类建设内容所需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安置区住房建设41.03%;安置区基本农田建设23.08%;安置区道路建设33.33%;安置区劳动力技能培训2.56%。

( 三) 后续产业发展资金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实现“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十二五期间,余井镇争取中央扶贫投资10万元用于安置区劳动力培训等增强劳动技能项目。

六、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我镇“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成立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及包村领导,村支书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考证的基础上,

篇三:搬迁群众自筹钱什么意思
2015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方案一: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北社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申请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情况如下:

一、迁出村的基本情况

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迁出原因: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落后。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4、上学就医难,通讯网络难以覆盖。所搬迁7个村中距周边学校都在3公里以上,远的在6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致使个别孩子因故辍学。大部分另迁他处觅学。在医疗方面,群众看病很不方便,缺医少药,有些病常常被耽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了群众负担,群众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另外,文化生活落后,电视、电话等通讯覆盖不到,与外界沟通困难,而且缺少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渠道,导致观念陈旧,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二、迁入地的基本情况

鉴于上述原因和实际状况,通过多次会议,集中群众意见,对我乡秦家后等7个村117户417口人实行易地搬迁,选择移民新区具有如下有利条件。

1、北社村移民新区

(1)地理位置。北社村新区位于北社村北楼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规划功能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符合入迁条件。

(2)建筑规模及占地。该安置点共规划117户417口人,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能容纳移民搬迁户。

(3)迁建新区的有利条件

北社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①交通条件优越,省道李东线和县道成小线穿村而过,群众出行及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②水电通讯设施功能齐全。该村现有50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水源来自平顺集中供水工程,可满足4000人正常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供电方面,本村现有500KVA变压器2台,100KVA变压器3台,可保证5000人日常用电。通讯方面,拥有移动、网通、联通基站各一户,有线电视2000年开通使用。完全可以满足移居之用。

③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本村现有集水、电、暖于一体的中学一所,住宿制小学一所。可容纳1000名学生就读。图书室、仪器室、操场、食堂、宿舍、电教设备等教学设施齐全。2015年新建高标准,总面积1775.32平方米卫生院一所和村级卫生所一处,有医护人员14人,床位30张,配有B超、心电图、透视、胃镜、化验等医疗设施,为方便群众就医提供保障。

④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北社乡是文化大乡,村内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可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规模内容和资金来源

1、建设规模内容

移民建设项目工程总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其中,移民搬迁户房屋及院落建筑面积40.66亩,巷道硬化、绿化、自来水管网、农电线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0亩,房屋建设标准分为2种户型。具体如下:

(1)住宅工程:

①建设74套三间两层移民住房,每户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居舍建设面积95平方米。大门、厕所及院落73平方米。

②建设一栋五层单元楼44户,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楼房占地面积1060平方米,院落面积1060平方米。

(2)街道工程:

硬化主巷道250米,宽5米;支巷道180米,宽4米;硬化面积1970平方米。

(3)供水工程:

供水主管道采用50PE塑料管,支管道采用40PE、25PE塑料管,每户安装立管龙头及水表。共安装供水管道5680米,水表井51个。

(4)配电工程:

架设高压变压器1台,低压输电线路及入户线路5680米,配套入户电力器材118套。

(5)村内绿化:

小区四周种树绿化671米,小公园绿化面积672平方米。

(6)场地平整:

由于现有宅基地参差不齐,需重新进行场地平整。共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

(7)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占地1512平方米。

2、资金来源

(1)投资预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2562.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2547.8万元,其他费用15万元,具体各项工程投资如下:

①住宅工程:74户三间两层楼房,投资1480万元,平均每户投资20万元;

②五层单元楼房44户,投资812万元,平均每户投资18万元;

③街道工程:硬化1970平方米,每平方米120元,需投资23.64万元;【搬迁群众自筹钱什么意思】

④供水工程:5680米,每米45元,需投资25.56万元;

⑤高低电输配电工程:5680米,电力器材配套118套,需投资95万元;

⑥绿化工程:四周绿化641米,绿化小公园672平方米,需投资20万元;

⑦场地平整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每立方米16元,需投资16万元;

⑧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1512平方米,每平方米500元,需投资75.6万元;

⑨其他费用15万元。

我们通过申请国家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外,移民住房建设资金不足部分主要由群众自筹,自筹方式是:一是个人少量积蓄;二是农村信用社小额支农贷款;三是亲戚朋友资助和个人与村民相互投工投劳。

方案二: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宁县新庄镇颉家村地处董志塬南端,距县城45公里,镇内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镇还有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生活在缺水、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极差的沟、湾、梁、峁、掌等地方。这些区域是干旱山区,也是贫困区,这些地区的群众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下,难以摆脱贫困,为了彻底改变他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必须下决心实施以工代赈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这对改变生存条件,稳保扶贫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扶贫治本之举措。XXXX

二、项目概况

新庄镇位于宁县西南部董志塬南端,东涉马莲河,与中村分界,西南至泾河之滨,与陕西省长武县、宁县长庆桥镇毗邻,北靠太昌乡。海拔高度896—1213米,相对高差3170米。北纬35°20′,东经107°48′。年降雨量500—600MM,平均气温8.7℃,光照时数2365.7小时,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镇共辖24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8616户,总人口36094人,其中农业人口35146人,非农业人口948人,人口窑度每平方公里282人,钱镇总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67亩。

㈡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提供,201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64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元。粮食总产量14200吨,人均粮食产量XX公斤。全镇通电户数户,街区及13个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农户2975户,受益人口13388人。镇村道路总长52公里,柏油公路8.6公里,砂石路面67.5公里,全镇村村通车、通邮。7个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话,全镇固定电话装机量达到758门,建有3个移动通讯基站。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1、搬迁原因

迁出区自然村均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山区,居民基本上都生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沟、湾、梁、峁、掌等不利于人群生存的地形地貌上。农户居住极其分散偏僻,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经济收入低,极端贫穷,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素质普遍低,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条件落后等。总之,干旱缺水,无电无路,停息闭塞,上学困难,就医看病难,这些因素是我镇贫困移民搬迁的主要原因。

2、迁出方式

新庄镇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迁出区不留一人一户,使迁出区域能够封山禁牧,植树造林,迅速恢复生态植被。

3、搬迁人员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其中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搬迁人员中老年人XX人,儿童XX人,劳动力XX人。搬迁人员花名册见附表。

㈠安置区基本情况

两个安置区共有土地面积XX亩,其中耕地面积XX亩,有撂荒地XXXX亩,复垦土地XX亩。

安置区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条件好,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区域,学校、医院均有,电视、电话畅通,附爱吃有公路主干线通过,地下水资源能够保证人畜饮水,电力设施齐全,附近有砖瓦厂,水泥预制厂和养殖场,能够使一部分群众就近做工和进行家庭养殖。也可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接收区大量的可复垦利用土地,人均产粮XX公斤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元以上。

西南门村安置区。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青公路经过之地,全村有XX户,XX口人,当地人均耕地XX亩,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可为搬迁农户提供土地XX亩。周围水电路公用设施齐全,群众基础好,可为移民提供土地XX亩。

四、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为:一年搬迁建家园,两年定居抓收入,三年脱贫又致富。

1、基础设施面。项目实施后,搬迁移民户均拥有占地亩,居住面积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XX平方米的住宅一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

2、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增加校舍面积XX平方米,改造校舍XX平方米,新建卫生所两年,配备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迁入农户的子女当年就可以入学教育,群众能够得到医疗保健服务。

3、经济目标:迁入农户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人均产粮量达到XX公斤以上。

五、建设方案

㈠人员搬迁方案

【搬迁群众自筹钱什么意思】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具体是西南门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颉家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

㈡安置区建设内容及方案

1、土地开发方案

为了解决迁入区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有保障条件,两个安置点共提供可开发利用土地XX亩,土方量为XX立方米。主要是复垦旧庄基和平整撂荒地,其中西南门村XX组提供开发利用土地XX亩。

2、供电

为了解决群众照明问题,需对迁入村安装30KV配变2台,10KV线路XX公里,0.4KV线路XX公里,户表工程XX户。

3、道路

计划修建农一级及住宅区道路XX公里,其中西南门安置点XX公里,颉家安置点XX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

建人畜饮水2处,新打机井1眼,16米30立方米水塔1座及配套设施;建供水房间,检修井XX个,铺设供水管线XX米。

5、卫生所

为了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医疗保健需要,计划新建村级医疗卫生所两年,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其中每个安置点建设砖混结构瓦房XX平方米,分别设置门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

6、学校

为了使搬迁农户的子女能及时上学,按需要为两个安置点扩建校舍XX平方米,维修改造旧校舍XX平方米,购置桌椅XX台套。

㈦住宅

通过开发废弃庄基和撂荒地为移民提供农宅基地XX亩,修建占地XX亩的农户住宅XX套,建筑面积XX平方米,修建围墙XX米,并修建大门、厕所、猪圈等。

8、新建XX村村部,建筑面积XX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瓦房。

六、投资概算

㈠投资概算依据

1、《甘肃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1996年);

2、《甘肃省建筑工程基价定额》(2000年)居民建筑,水利、交通农电、卫生、教育等有关规定和定额,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

㈡投资概算

宁县20XX年共建立两个移民点,搬迁移民XX户,概算共需资金XX万元,人均XX元。其中:基本农田开发XX万元;生产基础设施XX万元;公共基础设施XX万元;建房XX万元;第一生产力补助XX万元;搬迁费XX万元;人员培训费XX万元,;勘察设计费XX万元;项目管理费XX万元(详见概算附表)。

㈢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来源为:需国家投资XXXX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XXXX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农田水利、道路等方面建设;预算内专项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卫生所、学校、农电线路等方面建设补助;市级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生活补助及农民培训等方面建设补助;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XX万元,主要用于移民建房。

方案三: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贫困地区“易地搬迁,无土安置”及农民工公寓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确保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搬迁安置总体情况

(一)搬迁安置范围及对象

金城江区、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大化县等10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在0.5亩以下,而且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或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村人口,以及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的农村人口。

(二)搬迁安置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以县为基本实施单位,实施县内或乡镇范围的搬迁工程,并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依托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按“无土安置”的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进行搬迁安置;二是依托小城镇发展,结合乡镇扩容的需求进行搬迁安置;三是把居住环境分散、生态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状况较差的农村人口搬迁安置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

(三)搬迁安置任务

2015-2020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约3.3万户15万人,同时吸引部分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农村人口搬迁到乡镇、县城或项目园区周边,涉及总人口预计达6万户30万人。“十二五”期间(2015-2015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7208户81450人。其中: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5577户26140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338户20451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88户17744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05户17115人。

(四)资金筹措

“十二五”期间(2015-2015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需要进行住房及附属设施、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土地开发和调整、水利渠道、入户沼气池及通电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20亿元左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计划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五部分筹措。

二、各县(区)“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一)金城江区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579户2456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258户1106人;

2015年搬迁安置122户557人;

2015年搬迁安置104户411人;

2015年搬迁安置95户382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房屋建设:2015-2015年共需搬迁579户2456人,按照户均120m2的标准计算,以砖混结构为主,共需建房69480m2。

人畜饮水:安置区要达到农村安全饮水的标准,概算共需新建人畜饮水45处,其中蓄水池830m3,输供水管道47.34公里。

道路建设:新建泥结碎石乡村公路18.8Km,按四级下限路面设计;安置点的屯内道路硬化46666平方米。

沼气池:为解决搬迁贫困户的生活能源问题,结合条件适宜与群众需要,共需新建沼气池249座。

通电工程:400V低压输电线路架设30.5公里。

由于金城江区实施的都是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采取的是屯内安置方式,可以利用原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需要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3、资金筹措

(1)资金来源

估算总投资12446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560万元,占12.5%;地方配套投资352万元,占2.8%;整合其它资金及搬迁群众自筹资金10540万元,占84.7%。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二)环江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985户4324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235户1024人;

2015年搬迁安置275户12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50户11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25户10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07250平方米;农田水利设施42公里;修建通村公路46公里;卫生院1000平方米;村级公共设施8600平方米;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生态建设项目。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环江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97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4015万元,整合中央相关支农投资1200万元,中央扶贫资金860万,地方政府投资4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4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三)罗城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77户16988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1277户5788人;

2015年搬迁安置1000户45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800户40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600户27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住房和附属设施面积145600m2,其中住房建设面积89600m2,附属设施建设面积56000m2。

改扩建农村公路94km;新建人饮工程25处数,解决移民饮水人口1120户4790人。

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1300亩,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修建渠道67km,田坎硬化等工程,开发和调整农田面积500亩。

新建沼气池800个,容积6400m3。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罗城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80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2000万元,国家、自治区财政扶贫配套资金5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00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四)巴马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972户9492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863户4366人;

2015年搬迁安置429户1945人;

2015年搬迁安置322户1466人;

2015年搬迁安置358户1715人。

篇四:搬迁群众自筹钱什么意思
2015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调研报告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调研报告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对于加快xxxx苏区振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现状,推进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笔者以XX为样本点,对该镇在农村土坯房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XX土坯房现状

XX有3423户农村家庭居住在土坯房中,占全镇农村总户数的50.5%。许多房屋建筑年代久远(全镇的土坯房有40%建于建国前或建国初),且疏于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户的住房因选址不当,或环境变迁,易受滑坡、水灾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受到威胁。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广大干部创新措施、扎实推进,取得危旧土坯房改造初步成果,然而在推进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并需要着力解决。

1.群众改造危旧土坯房经济压力大。一是自筹困难。农村经济发展不足,收入来源单一,经济能力有限,xxxx年XX农村人均纯收入仅3388元,但现在建房成本高,在农村修建一套房屋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十万元以上,自筹资金有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镇住房困难、住房危旧的对象中,有86%是农村低保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要完全靠自身的能力解决住房问题更加力不从心。二是政府投资有限。此次用于危旧土坯房改造扶持资金,绝大部分群众只能享受1.5万的补助资金,与群众的期盼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造热情。三是社会筹资有限。即使采取社会募捐、企业援建、个人捐助等措施,也是杯水车薪、推进较慢。

2.群众顾虑多。虽然绝大多数群众能够主动配合、积极支持,但部分群众仍在等待观望,心态较为复杂,顾虑较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争”,搬迁改造涉及土地置换,涉及村组之间利益,一些村组和群众争补偿、争利益,致使改造成本上升;二是“恋”,部分年长者依恋故土、依恋故业、不愿舍弃,导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即便新房入住,也不愿拆除旧屋,致使隐患仍存;三是“忧”,忧政策会变,忧先改造吃亏,忧经济发展无门,忧搬迁后生活不便,致使维持现状,速度放缓;四是“等”,一些群众虽急盼改造,但又等待观望、等优惠政策、等政府援助,不早作打算、早作准备、早日改造。

三、对策建议

加快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做好功夫,下大力气,创新举措,把群众所急、群众所盼的民心工程办好。

1、统一思想,全面动员。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德政。在改造过程中,要采取不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段的农户,要结合“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耐心细致,面对面地做好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自愿参与改造工作。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危旧土坯房改造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日程,成立由各级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乡(镇)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广大群众全力支持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能分工,县国土部门依照向城镇、中心村、聚居点相对集中的要求,做好全县统一建房土地规划;县规划建设部门制定建房方案,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建房质量监督,并减免改造的相关规费;县民政部门对低保户的建房进行政策支持和指导;县残联对残疾户的改造工作进行政策支持和指导;县审计部门对改造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县纪检、县监察部门对改造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其余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加强对改造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3、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涉及面广,点多而分散,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在具体规划中,要注重四个结合: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民“洗脚”进城落户相结合,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同步实施改造区的教育、卫生、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要深入调研,认真摸底,征询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科学选择集中安置点,真正使安置点便民、利民、惠民,增强规划的实用性、可行性。以XX为例,地域辽阔、地貌复杂,考虑到群众生产生活,至少应选择来龙村、水口村、木金村等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房屋可参照县里关于新户型建设的办法,按照建房面积,由群众根据住房需求和个人资金能力进行选择。

4、整合资金,项目捆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需求量大,一要靠政策扶持;二要靠群众自筹;三要靠财政支持。一方面,在资金筹措上,可考虑采取“四个一块”的方式:即由扶贫、支农等资金捆绑集中一块;由财政资金预算一块;由驻村结对帮扶一块;由农户通过自我积累、(

篇五:搬迁群众自筹钱什么意思
2016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一)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败。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2、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4、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高污染企业想农村转移。例如在西湖村周围的化工厂,浓烟四起,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3、加强领导,保证队伍的清正廉洁,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项活动负责到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尽量避免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农村调查报告(二)

【搬迁群众自筹钱什么意思】

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对现在农村发生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当然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严重的不足。

我从我寒假在家里的调查以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所看所见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农村。

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农业并没有摆脱为别的行业服务的地位,农业创造的财富无情的转移到别的行业,这和别的国家争相补贴农业形成了鲜明对比。二十年来农村的变化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我就农村的经济,教育,卫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调查大概谈一下我的看法。

农村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房子,从小的时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现在二层的楼房,但是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实质上的增加,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在我们那里,现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亩的地,每年种地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钱,这里面有农民买种子(大约要一两百元)和买化肥(也要一两百元)的钱,还有自己亲自劳作,节省了耕地和丰收的花费,所以如果一普通农家只种地的话,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费将所剩无几,所以我们那里的农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时工。在2000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这是中国的大势所趋,沿海的发展给大量的农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机会。现在我们村子只要有一定劳动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国经济总体水平相比,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够带回五六千的收入,多点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现在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父母都要赚钱为孩子盖房子,现在农村一般都盖的是两层的楼房,如果不盖的话,自己的孩子将很难找到老婆,而且会被人耻笑,而盖一个二层的楼房一般都在两三万,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储存的钱也就是为给孩子上学的费用,以及将来孩子长大了,给孩子盖房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父母储存的钱给孩子盖了房子,孩子又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储存钱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面不能发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们那里的村的集体经济,没有一个村办的企业,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到沿海打工,农民没钱,村的办公机关没有收入,举债运行,到达破产的边缘,农村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不可能富裕,中国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过中国在发展,农民问题也慢慢的解决。

农村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的严峻,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决大部分,可能农村的孩子不能决定祖国的未来,但是也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乡原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而现在好几个乡才有一个小学,而我们市的高中也只有两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两三百个考上大学,另外一所只有几十个,这样的状况怎么可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还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学,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没有钱上。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但是我问过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却是用处不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会急需的行业培训结构。还有就是现在经济的发展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去打工,我们村现在一个村只有两三个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岁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让这些孩子重返学校,也是社会要关注的问题。

农村的卫生保健就更差了。农民以前没有医疗保险,而现在突出的问题都是看病贵,所以农民只能是小病抗着,大病等死。还有就是农村没有自来水,随着环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为例,普遍存在井水过咸的状况,而且杂质过多,越喝越渴,没有人去关注,农民选择了沉默。

农民看病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构成的: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经济条件差,很多农民大病往往错过了治疗时机,一旦发现已经成了绝症,而且治疗费用高,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债台高筑。

二是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萎缩,农民健康无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集体经济实力下降,依赖集体经济运转的农村合作医疗名存实亡,农村“三级卫生网”功能逐步萎缩,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是国家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国家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卫生资源的配置明显存在着倾向城市而忽略农村的趋势。

四是医疗市场竞争无序,医院运转成本增高。由于财政投入少,医院的正常运转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添置大型先进设备主要靠自筹资金。这种机制实际上把医院完全推向了市场,其后果是形成医疗市场的无序竞争。

五是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医德医风与日俱下。由于医疗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公益性质和群众利益,医疗行风出现滑波,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六是医药进货渠道不畅,中间环节多费用高。有的医院的药品进货渠道不正规,伪劣药品鱼目混珠,药品入库价与出厂价的差价悬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势严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数血吸虫病对群众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虫病,将伴药终身,若延误治疗到晚血后期将会丢掉生家性命。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非小事,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进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委员们建议:

第一、坚持办医的公益性和服务宗旨,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卫生工作,围绕如何完善医院的运行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快医疗制度改革。

第二、加强卫生宏观调控管理,合理节约优化医疗资源。市、县(市、区)两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监管工作,合理调配优化医疗资源,认真实施卫生区域规划,引导医疗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卫生事业投入,重点倾斜农村卫生。政府对卫生投入应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且应倾斜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真正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卫生方针。

第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牢固构筑农民健康屏障。切实抓好XX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行工作,关键是政府的补贴要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参合率,扩大覆盖面,防止出现“三起三落”。

第五、切实办好惠民医院,真正服务好弱势群体。(

第六、大力加强医德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重点抓好医疗机构医德行风建设,使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为病人着想,医疗为病人满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彻底扭转过去偏重经济创收的倾向,重塑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也成为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村的治安越来越差,前年村里的牛差不多都被人盗了,今年家家养狗,但是却被不法之徒给毒死了,村里的青壮年少了,也助长了不法之徒的气焰,甚至达到了明抢明夺的地步。现在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人去重视,而这个问题却和农民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造成农村治疗安恶化的因素有:

一是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在农村的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访、聚众闹事、阻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人为造成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是黑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如果和我的父亲说农村的信息化时,他可能认为我在开玩笑,至今为止,我们村还没有建立有限的电视网络,我在家里只能看一两个自己市里的两个台。而安装一个电话不仅要给安装费,还有每个月交月租费,这极大的阻止了农村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农村被屏蔽。

新时期,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高度重视,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求更加关注农村、农民和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村庄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已经不再交农业税,农民都加入了医疗合作,看病能够报销60%,而且农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很多都为自己买了保险,尽量减少天灾人祸造成的不幸。

但是这些只是农村的部分问题,完全解决农村仍需要党中央更加关注三农问题,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如果占全国70%以上的农村人口富裕了,中国才真正富裕了。

农村调查报告(三)

为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学习调研段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针”,为了解xx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我村5个自然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铜川市东区与东坡矿相邻,铜罕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89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亩,其中苹果780亩,蔬菜350亩,党员42人,两委会成员5人,组干部5人,党小组5个,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复杂,村道长,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础较差,属村矿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我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两室、村卫生室,实施了移民搬迁,使我村向新农村建设迈进了一步。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16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

产业结构情况:xx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xx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xx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11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几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没有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下雨天仍无法行走,从而影响了民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小组村还未实现道路硬化等;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年,xx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在高楼河乃至全区村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苹果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蔬菜土地面积太小,无法建温室大棚,形成蔬菜产业化,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烟草、干杂果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xx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路子不宽。

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篇六:搬迁群众自筹钱什么意思
2015村支部书记工作总结

总结一:村支部书记工作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注重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持用“xxxx”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全面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坚持民主集中制,在重大问题的关键时刻和政治斗争的风浪中能够经住考验,坚决维护了党的集中统一。

我始终自觉地站在反分裂斗争第一线,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始终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充分认识了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敢于同一切影响社会稳定、企图分裂祖国的思想和行动作斗争,敢于同“三股”势力作斗争,维护了我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

二、工作方面

(一)农业农村经济方面

20xx年上半年我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种植业、主攻畜牧业、大上林果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xx年上半年我村各项农业生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并积极做好新技术推广应用,播种密植棉花1480亩,亩产增收显著。并种植西、甜瓜250亩,每亩纯收入1000元以上,成为今年我村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还种植550亩蔬菜,新建果园820亩,超额完成乡党委、政府下达的660亩的任务,从而保证农民多渠道增收。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发展壮大,我村由以往的“空壳”村,变为现在拥有银行存款6.5万元,解决了我村有钱办事的问题。还按照上级要求,在全乡率先完成水费、防雹费等费用的收缴任务。还自筹资金对原有400亩低产田进行了彻底改造,后重新发包,每亩村集体多增收70元以上。

面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投入8000余元,新修卡尔苏大桥,还投资2万元新修马扎河大桥,方便了群众。还组织修路,共修大小桥梁67座在与新和交接地带,加固防洪坝,并植柳树3900棵,防止了水土流失。

还大力利用“科技之冬”教育和培训农民,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武装广大农民群众,面向市场,向农民进行市场经济知识教育,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了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本领。

(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

1、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xx上半年我坚持按照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落实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岗三责”,采取多种形式促使我村党风廉政建设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广大党员干部组织纪律观念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观,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2、不断加强党建工作

今年我认真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村党支部班子团结有力,民主气氛浓厚。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后备干部3名。从阵地建设、班子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方面不断巩固提高“五好”村创建水平。

3、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党员干部素质明显增强。认真做好了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认真抓好党员电教工作,全年集中教育培训达5次,累计教育培训党员干部200人次,在党员发展上继续向一线倾斜,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今年发展了2名新党员,为党注入新鲜的血液。继续抓好党建带团建“五带六同步”及促进妇建工作,指导支持青、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了群团组织的作用。还在农闲期间,投入6000余元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十户长”、林果业发展大户共40余人,参观了温宿县的高效规模化果园,参观人员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新了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大力发展林果业的认识。

3、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今年我认真开展“四·五”普法工作,落实依法治村工作,严格控制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有效遏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发生,严厉打击“三股”势力,落实“十户联防”工作机制,“创安”工作基础扎实,加强了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管理,狠抓“两项制度”的落实,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今年未出现非法宗教活动,有效维护了我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方面

今年我带领党员干部多次开展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等的学习,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意识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深入持久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反分裂斗争的宣传,干部群众受教育面达到100%。按照乡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集中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群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十个起来”进村工作。还积极参加乡党委组织的“五·一”农牧民运动会,并取得了很好地成绩。

今年我还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圆满完成了乡党委、政府临时下达各项任务,实现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保证了我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有序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人在20xx年上半年工作中,能够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为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作风,继续发扬优点,不断完善自已,从而更好地为全村人民造福。

总结二:村支部书记工作总结

2015年上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村干部的支持帮助下,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农村工作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转变好工作学习理念,完成好角色转换

2015年我实现了从大学生村官到村党支部书记这个角色的转变。在转变中我积极找准基点,投入到心的角色中。一是正确定位自己,强化学习,增强自己对社会认知程度。二是确立工作奋斗目标,积极主动思考,并摆脱旧思维方式,努力朝目标方向发展。三是主动处理好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我本着尊重、理解的原则,主动向他们请示工作方法,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经常与他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深与他们的了解、增进与他们的友谊,为日常工作的正常的开展奠定坚实学习基础。

二、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在工作的日子里,我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在市委、市政府,县委、政府学习和推行‘4+2’工作法的活动中,积极带头履行四议两公开的贯彻执行。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虚心向村干部们学习。通过与他们的不断深入交流,让我懂得如何在村里开展工作,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等等,受益匪浅。在工作的日子不断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巩固自己、提高自己。

三、注重实践创新,履行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助理双向职责,配合和引导村主干认真做好各项中心工作

2015年上半年我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抗旱保收,确保夏收

从2015入春以来我村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大面积农田严重干旱、麦苗干枯。为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场抗旱保收战争全面展开。我同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多打井,广覆盖,为农田进行有效的灌溉,促使麦苗的正常生长,尽最大可能的减少百姓的损失,确保今年的夏收!

(二)麦田防火,责任重大

紧张繁忙的“三夏”已全面结束,在今年的“三夏”及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中,我们村领导重视,安排周密,上下联动,配合有力,措施过硬,工作扎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村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实现了“零”火点目标。我村秸秆综合利用和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在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秸秆禁烧要真正变成农民自觉自愿的行动还需坚持多年的努力。“三夏”中,农民追求的主要是收种效率而不是生态效益,一些思想落后的农民想方设法钻管理的空子,必须通过政府长期推行强有力的禁烧措施,才能在群众中形成秸秆禁烧意识,把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第二,必须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秸秆禁烧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疏堵结合。在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收获中坚持了低茬收割,焚烧秸秆的隐患就小得多;收获以后及时耕种、及时清理了田间地头的秸秆,才能最终消除焚烧的隐患。

(三)计划生育,从严治理

计划生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一项需要我们时刻去面对的重要工作。在我们这样的农村,百姓的家庭条件尤为艰苦,每个家庭养育更多的孩子只能带来更多的家庭负担。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才能促进我们村民整体素质及生活条件的进步。在我们日常工作中,计划生育工作随时伴我们左右,宣传与教育,检查与治理。工作中我积极配合乡镇领导,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工作,并出色的完成了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要求!

(四)植树造林,环境整治

今年是全市绿化植树造林的关键年,为确保林业现场会在我县的顺利召开。我们积极配合镇政府完成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工作。今年我村积极发动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环境整治工作,从根源上治理脏乱差的局面,积极营造一个绿色整洁的张北村,为我村的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增加光彩。

(五)推行‘4+2’工作法,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上级的推动和要求下,我村积极学习和落实‘4+2’工作法的实施,在舆论和工作中切实利用这一工作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各种‘4+2’工作法的会议上,详细做好各种会议记录,为会议时效性和合法性提供保障。

总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支两委的共同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工作中的磨练,我在工作中的经验有了很大进步,不仅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了提高,也让自己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自己在农村工作水平和与群众沟通的能力。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用十七大精神武装自己头脑,积极投身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中去,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张北村的新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绝不辜负大学生“村官”这一称号,做一名让组织和群众都满意的大学生“村官”。

总结三:村支部书记工作总结

一、支部工作方面,积极协助做好上级政策的宣传者和支部日常工作。如九月初在村支书带领下参加了乡党委召开的各村书记会,会后积极宣传会议精神,就党务公开征集村各党员的意见。同时主动向已进行党务公开的邻近村学习新成果,协助村支书做好我村党务公开的前期准备工作。另外,认真搜集并整理我村离任老村干部资料,参加村上就可享受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对象的**评议会。在这过程中,跟村支书一道走访村老党员,了解他们生活的难处,给他们带去了党的温暖关怀。

二、村级事务方面,见证了我村三个生产组道路硬化的竣工,至此这三组村民走上了干净宽阔的水泥路。村部建设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现已进入最后装修阶段,预计下月可正式投入使用。

三、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做好相关资料的填写和整理,了解我村计划生育最新动态。九月我村顺利迎接了省里、市里一年一度的检查考核。月底通知各妇女组长,配合组织村里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另外,搜集我村可享受放弃再生育奖励对象。

四、关心教师和老年人事业。参加了石山学校第二十四个教师节座谈会,会上了解到学校一年来发展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学校基础设施方面,面临生源扩大,校舍不够的问题,又如,学校课桌椅破旧,没有一个像样的集会大礼堂及会议室;体育、娱乐方面器材贫乏等等。老年节这天,应邀参加网站村老协会召开的座谈会。各老年协会小组长及各组代表积极拥护村里各项事务,也反映了当前老年人生活的一些问题,如老年人的收入问题,大部分靠喂猪或卖菜,所挣较少;由于行动不便,其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会后看望了三位村上年满90岁的老人,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第二天,随一老协会小组长看望了我村退伍老党员。

五、参加了市里为期两天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后两次到竹鸡村学习远教设备的安装及接收技术,为我村远教工作的开展先铺好道路。

六、协助生产组长收新农村合作医疗款。国庆假期主动联络生产组长,挨家挨户走访,耐心给他们讲解新的医疗政策,宣传群众从中受益的例子。

七、对我村两所学校周边网吧、餐饮点、书刊零售点和出租房屋作实地调查。这个要特别说明下,这是我到村工作以来独立完成的第一项任务,村民还是很支持我们工作的。

八、配合市国土资源局在我村进行的土地普查工作。借此机会,已走访了我村两个生产组的绝大部分农户家,对这两个组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熟悉了各农户。

九、近期开展的经济普查工作。

以上就是我这个月基本工作的小结。虽然有的是间接参与,而且是一些细微的小事,在这过程中,慢慢总结积累于农户打交道的有效方式,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也就村上各个层面的问题有了逐步的认识,从最初的不知无从下手到现在慢慢的独立开展工作,都是一种实践。

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时刻提醒自己的职责所在,力争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旅行好职责。同时在工作中注重工作方法的及时总结,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努力提高为农村服务、为村民服务的能力。我深知,到村任职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我们身上肩负的不仅是一种工作职责,更多的是农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总结四:村支部书记工作总结

一、真抓实干得民心

多年来,小社村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村里没有一个团结务实的好班子,村民相互之间搞宗派、闹矛盾,人心涣散。上任后,我以建好一个支部班子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开展党员谈心活动,逐步消除和化解了班子成员之间、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班子之间多年来的隔阂和矛盾,使全村群众认识到以前拉帮结派搞“窝里斗”的危害性,增进了团结。根据自己多年来基层工作的经验,我深知取信于民,得到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是今后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万事开头难,加之,群众又最讲究实际,所以刚开始是我在干,群众在看。当我设身处地为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想,竭尽所能为群众办成了几年实事,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后,群众就信任我,愿意接受我的领导,由看我干变为跟我干。通过抓基层组织整建,凝聚了人心,密切了干群关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高,群众致富的心劲足,干群一条心,齐心协力忙脱贫。现在,凡是村里讨论决定的事,群众都积极支持拥护。去年,秋冬农田基建会战后,村里决定再修通两座山上的生产道路,喇叭上一通知,在家的劳力不顾天寒地冻全部上山修路,奋战半个月,新修了宽4米的生产道路2条5公里。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切身体会到,小社村近年来为什么能争取那么多的投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个党性强、作风好、想干事、敢干事的好班子,有一批吃苦耐劳的好群众。

二、千方百计争投资

身为土生土长的小社人,既然群众相信我,对我寄予厚望,我就应该为他们当好这个家。因此,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我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己多年来建立起的各种人际关系,想方设法为村里争投资、上项目。为了争取项目,我经常到项目单位汇报情况,提出设想,表明决心。并想方设法请项目单位的负责人到村实地察看,做到以情动人、以诚感人。争到项目后,我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严格按计划,带领群众认认真真地实施,力争能出成果、见实效,让领导、项目单位和群众都满意。事实证明,作为村里的负责人,只要你有责任心、事业心、会干事、干成事,大家的目光自然会投向你,有些项目不争自来。以前,村里群众吃水十分困难,全村126户、468人仅有一口水井且时常干涸,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担。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争取以工代赈资金5万元,动员群众自筹3万元,新打水井3口,使村里三分之一的群众吃上了自来水,其他群众即使担水吃也有了个担处。去年,陈德铭省长来我村视察扶贫工作,我如实汇报了小社村人饮困难的情况,陈省长当即答应给予解决。后来,通过我到省、市进一步落实,省扶贫办安排小社村人饮站建设资金30万元。目前,资金已到位,准备开春土地解冻后开工建设,建成后全村家家户户都可以吃上自来水。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争取国家投资25万元,动员群众自筹5万元,完成了全村的农网改造任务。动员40户农户每户出资400元安装了无线电话。去年年底,县广电局又捐赠卫星电视接收设备1套,计划开春后组织安装,到时大多数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小社村佳吴公路穿村而过,但不少村民却居住在远离公路的坡洼上,居住分散,出行不便。XX年,在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对34户居住偏远的贫困户进行了移民搬迁,使他们搬到公路两侧居住,从根本上解决了这部分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三、立足实际促增收

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但如何使群众收入能稳定增加,真正过上好日子是我经常思谋的一个问题。小社村属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人多地少且土质差,仅仅靠种庄稼显然没有出路。只有面对现实,大力发展红枣才是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XX年以来,在我的倡导带动下,累计退耕还林594亩,种草600亩,人均退耕1.3亩。目前,全村红枣面积760亩,人均1.6亩,正常年景可产鲜枣30万斤,产值30万元,仅红枣一项人均收入640元。为了解决好退耕后群众的长远生计问题,我们一是充分利用现有饲草资源,鼓励扶持群众发展舍饲养羊。村里不但聘请技术员给养羊户传授养殖技术,而且帮助争取扶贫贴息贷款扶持。共建成羊舍82处,养羊520只,人均1只。二是争取到农村能源建设资金6.3万元,群众自筹4.7万元,建成沼气池53座,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三是面对大面积退耕后,村里不少劳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新形势,及时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多种渠道,组织村里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村年均劳务输出60人次,实现务工收入42万元。小社也是亚行日本扶贫赠款项目的实施村。几年来,共争取到亚行小额信贷资金33.8万元,通过扶持农户栽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由于村民诚实守信,信贷资金运行良好,至今按期还款率达100%

四、着眼长远办教育

小社是**乡的一个文化村,有着尊师重教的好传统。XX年,小社村被确定为全乡的布点学校。我们紧紧抓住“两基”攻坚这一历史机遇,利用国家投资的22万元资金,动员群众筹资3万元,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实施了布点学校的校建工程。新建教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灶房12间,校园进行了硬化,厕所、大门、围墙、旗台、水井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新学校更名为春蕾小学,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可使周边8村的学龄儿童方便就读,现有在校学生103名。经我多方联系,四处奔走,又筹集资金8万元,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计划生育活动室、有线电视转播室和文化活动中心,所有这些与新学校相映成辉,一起构成了全村最亮丽的风景线。

现在小社村班子团结一致,群众安居乐业,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得益于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更得益于全村群众的艰苦奋斗,我只尽了一名挂职干部应尽的责任。我知道小社村距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尚有较大的差距,希望大家对小社村能给予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将继续带领全村群众努力把小社村建成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506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