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司法考试】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着力营造法治化创新环境。积极推进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知识试题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2012年开始放缓,从原来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个位数增长,由此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习近平同志在APEC会议上,指出了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在经济新常态下请你为发展我国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27、(1)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质增效上来;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每个要点2分。)
【选项分析】本题第一问要求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关知识,为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发展经济,提建议。解答时不能偏离题目限定的知识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要结合背景“经济新常态”。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角度进行说明。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知识试卷答案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新阶段的一种表述,这一概念成为把握中国当下发展实际的标志性话语,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也将成为我国政府的新目标。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三期叠加”,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总之,“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当前,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食品安全、水和空气清洁、幸福感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旧有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结构失衡和债务风险,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我认为,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务必要做好三项重要准备。
首先是思想准备。“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公务人员必须转变“唯GDP”的老思路,必须牢固树立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发展的理念,科学理性地确定增长速度和发展路径。
其次是能力准备。“新常态”下新机遇和新挑战并存,经济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作为公职人员,必须养成持续学习知识、思考问题、研究工作的良好习惯,既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又不断增长实践才干,真正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是环境准备。能否全面激发创新动力,是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所在。要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力量,就必须培厚创新的土壤,这既包括制度、政策的调整,也包括对舆论的引导。要敢于在工作中啃硬骨头、涉险滩、过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断认识、适应“新常态”,最终做到引领“新常态”。
附: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发展动力的转换
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二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后者又主要取决于科技创新。从更多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产业、产品、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不断深入。但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乏,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资源越用越少。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上。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这既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难得历史机遇。从国际经验上看,二战后只有少数经济体从低收入迈向高收入,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于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了竞争的新优势。因此,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实质上也是一个打造先发优势的战略。
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在战略竞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通过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创造一个新的更长的增长周期。
开放水平的提升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现在,我国进出口总额已达到世界第一,吸收外资世界第一。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对外开放海强陆慢、东快西慢的特征明显,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不多,等等。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对外开放优化升级,实现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的转换。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以及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日益增强,中国正在从世界经济规则和秩序的“接受者”向倡导者、构建者转变,这是当前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不断上升的必然要求。在此新条件下推进开放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一、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背景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明确宣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
5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
新常态。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7月29日,他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1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集中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大特点,指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12月9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详尽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并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一重要论断将新常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5年3月30日,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对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新发展、新突破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这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知识试卷及答案
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在经济新常态下请你为发展我国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2012年开始放缓,从原来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个位数增长,由此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习近平同志在APEC会议上,指出了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在经济新常态下请你为发展我国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27、(1)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质增效上来;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每个要点2分。)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知识试卷及答案
材料1
习近平8月18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材料2
2015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这是我们党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3
创新驱动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崭新模式,即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的模式,这一理论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他于1990年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其中,创新驱动发展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创造了新的增长要素,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增长方式,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关精神,以及当前世界的发展潮流,我们应以大无畏的改革创新精神,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推动河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劲动力,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根据材料1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常态”的含义?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1、2、3,谈谈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有效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积极研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关政策措施。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立足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加快国际科技资源流动和重组,在开放合作中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
(2)“新常态”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速度虽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它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积极的。只要科学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必将频现新亮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3)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应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是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二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四是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首先,就业民生形势较好,增速换挡平稳推进。实现速度顺利换挡、做到换挡不失速、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是新常态下做好各项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其中二季度增长6.7%,与一季度持平,连续6个季度运行在6.5%—7%的区间。无论从我国经济体量来看,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6.7%的经济增速都值得称道,属于中高速增长。与以往相比,6.7%具有较高的含金量,按照2010年不变价计算,6.7%的速度所创造的GDP增量比上年同期7%的速度所创造的增量多增230亿元。
增速换挡是否平稳,不仅要看经济增速,还要看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标是否稳定。今年以来,在服务业较快发展和创业创新带动下,就业形势好于预期。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71.7%,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509万人,同比增长0.4%。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一、二季度均上涨2.1%,月度同比涨幅一直保持在1.8%—2.3%区间内。在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带动下,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从人均水平看,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稍快于人均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扣除约0.5%左右的人口自然增长因素,上半年人均GDP增速约为6.2%,低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0.3个百分点。从消费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其次,转型升级势头良好,结构优化持续推进。新常态不仅意味着新的速度,还意味着新的结构。在创新驱动等发展新战略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发展正在逐渐摆脱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模式,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等都在发生积极变化。
服务业是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受市场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以及营改增等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影响,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稳居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7%,比第二产业高22.3个百分点。从内部结构看,虽然受基数因素影响,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长有所放缓,但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现代服务业增长明显快于一季度。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6%,加快1.3个百分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其他服务业增长8.9%,加快0.2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趋于上升。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资本形成的贡献率高36.4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其中二季度增长10.2%,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增速与一季度持平。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同比增长15.6%,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6.9%,加快0.6个百分点。
第三,新经济加快成长,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转换,新兴动力加速成长,为传统动力的调整升级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今年上半年,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经济快速增长,在支撑增长、带动就业、促进转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好于传统产业。网购、快递、移动支付等改变了社会消费方式,居民线上消费在过去两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8.2%,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6.6%;快递业务量增长56.7%。顺应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相关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7%,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39.7%,工业机器人(300024,股吧)增长28.2%,太阳能电池增长28%,智能电视增长20.5%,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9.1%,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17.9%。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相互促进,新服务新模式不断孕育成长,新的增长蓝图正在形成。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的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同时也对新常态下经济运行规律的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为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下半年情况看,一方面,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大势依然向好。另一方面,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国际贸易低迷、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外部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叠加,企稳基础仍不牢固。因此,下阶段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进一步加强对新常态下经济运行规律的探索和把握,既要稳住当前经济平稳运行的势头,又要蓄积力量,增强后劲,坚决促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上一篇:授权代为签字
下一篇:新疆人事考试中心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