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公务员考试】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患关系
华图教育 浙江华图
【新闻链接】
3名医生被捅伤,其中一位因抢救无效死亡。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的这一暴力事件,引发社会高强度关切。该医院数百名医务人员举着医疗暴力“零容忍”、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等牌子举行抗议,表达医务人员的愤慨心情,从一个侧面道出了社会的心声。
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又被归入医患纠纷。有的人基于医患经历的特殊个体感受,对凶手杀医表示了某种同情。这种奇怪的声音,总是伴随着每一起类似的暴力事件。很多人借此思考医患关系,一者说患者不易,一者说医生不易,又归列出诸种原因,最后发现这可能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热点话题】
医患关系紧张
【原因】
医生:待遇与投入不成比例,医疗市场的不规范竞争,少数医德败坏现象被曝光,造成情况很普遍的错觉。
媒体:为符合公众想象,消费读者情绪,失去报道的基本客观和理性。 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对医生职业缺乏了解,有天然的抵触和畏惧。
医院:医疗收费不透明,患者对具体的医疗收费项目的内涵不清楚,而且技术性、 劳务性投入量很难准确量化,信息不对称民众自然疑虑重重。
法律:多轨制导致两套鉴定程序并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往往会成为医患双方博弈的焦点,让法院无所适从。
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不独立、无权威,无法赢得患者信任。
【对策】
1、政府应加大投入,进行制度改革:一方面完善医保让民众看病没有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应让医生获得跟付出成正比的回报。
重新定位医院的角色,在基本的医疗服务领域实现“去商品化”。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
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医生的收入、职称、地位不再依附于医院、行政、药品和医疗检查,彰显医德医术的价值。
2、完善相关法律立法,设立一些第三方的权威机构,为消弭冲突提供必要的缓冲地带。
3、媒体和记者则应专业谨慎,立场不偏不倚,用扎实的调查而不是想象的新闻去报道冲突双方的声音。
4、进行引导,重建社会信任,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医患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也应对对方抱有“同情之理解”,这样才会尽可能避免误解,共同寻找矛盾的解决渠道。
I类 感恩、共情--医患共筑和谐情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与(A)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人际与社会关系
•医疗中人际关系的首要问题是(A)
•对病人本人而言,满意度至少涉及(C)
•在医疗过程当中,约(D)的医疗纠纷都和语言的不当有关 •医患关系的特殊性表现在(D)
患者心理评估与医患沟通技巧
•言语沟通最重要、最基本的技巧是(A)
•检验沟通效果的指标不包括(C)
•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A) •医生的“三大法宝”中,(B)最重要
•焦虑自评量表总得分为70分,可判为(C)
医患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医患关系的把握主要通过(D)实现
•急性患者以及危重症患者适用于(A)型医患关系模式
•医患关系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基于美国功能学派社会学家帕森斯和福克斯对医患关系的认识,人们把医患关系的特点归纳为(D)
•意识不清或者婴儿患者适用于(B)型医患关系模式
和谐医患关系影响因素
•过度医疗包括(A)
•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应该是(D)
•疾病的最优化医疗包括(D)
(A)的医患关系模式会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
•国内外文献显示,医生诊断的误诊率报告均在(C)
有效医患沟通及其案例分享【2016年医患关系案例】
•医患沟通的技巧体现在(D)
•学会沟通技巧包括(B)
•要提高沟通的精准度,首先(D)
•医患沟通需解的“不等式”有(C)
•强化沟通意识时,应强化哪些意识(A)
I类 临床医务人员法律素质的培养
医疗行为与医疗法律关系
·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A)原则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第一阶位监护人是(A)
·患者已办理出院手续,尚未离开医院,疾病发作晕倒,医院救治行为,属于(D)
·患者来院,在院外疾病发作晕倒,医院救治行为,属于(C) ·以下行为属于强制诊疗关系的是(D)
以典型案例看患者权利与义务
·有关患者的义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以下不属于人格权的是(A)
·放弃治疗遵循的原则不包括(D)
·在广州“产妇拒绝签字,医生强行剖宫产”事件中医务人员的行为,描述错误的是(C)
·有关知情同意选择权的说法,错误的是(D)
医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 以下属于医师多点执业的是(C )
· 医师经注册后,应当按照以下注册的内容执业除外(B) · 有关碘海醇注射液使用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C)
· 有关护士的权利的说法,错误的是(D )
· 医师的医务不包括(A )
医疗文书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一)—病历书写与医疗纠纷 · 对病例书写最根本的要求是(B )
· 病例最根本最核心的内涵是(B )
· 病例管理的重要分水岭是( C)
· 医护病例记录不一致的情况中最常见的是(A )
· 医师在抢救过程中下达的口头医嘱,要求抢救结束后(A )补记
医疗文书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二)—医疗文书管理与医疗纠纷 · 死亡医学证明应该由(C )保管
· 医院将患者检查单当废纸出售,该行为侵犯了患者的(B) · 医疗机构可以为申请人复制病历中的内容一般不包括(C) · 下述行为属于手术的是(D )
· 门急诊病例原则上由(A )负责保管
II类 肺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
肺循环高压超声诊断
· 肺静脉高压形成原因包括(D)
· 肺循环高压影响因素(D)
· 获得性毛细血管前阻力增高演变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B) · 肺动脉压力轻度升高指(C)
· 肺动脉压力中度升高指(B)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超声诊断——肺血栓栓塞的多普勒超声诊断规范
· CTEPH的危险因素不包括(B )。
· 当三尖瓣最大反流面积与右房面积的比例大于40%的时候,定义为
(C )反流。
· 在正常人肺动脉的主干内径是小于( D)。
· 对于下腔静脉的测量,是下腔静脉进入右房前的(B)处测量下腔静脉的内径。
· 在正常人群右室前壁的厚度小于( A),运动幅度是大于(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超声诊断——肺动脉高压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
· 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在纤维化形成过程. 中,(A )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
· 肺心病的临床体征不包括( C)
· (A )是肺心病的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 肺动脉高压治疗,不包括(D )
· 超声心动图对肺心病的诊断作用不包括:( D)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超声诊断——肺血栓栓塞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点的研究
· 肺栓塞时心电图检查结果不包括(D )
· 下列关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B)
· 肺外性肺心病的主要病因不包括(C )
· 肺栓塞时,胸增强CT和核磁共振所见,不包括(B ) · 导致急性肺心病的常见原因是(A )
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超声诊断
· 肺动脉高压发病部位中,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左心房的是(C ) · 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中,不包括(B)
· 肺动脉高压发病部位中,一般不会直接影响肺静脉的是(D) · 关于超声心动图诊断中,不包括(D )
· 与形成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无关的是(A)
II类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解读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解析
· 《新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适用的对象不包括(B)
·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四届会议在(B)举办
· 《新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资金支持部门包括(B)
· 吸烟引起的疾病主要是两大类:第一类是慢性病,第二类是(A) · 由于烟草的流行,仅在20世纪就有(A)亿人会死于烟草
戒烟常见误区
· 大多数干戒者在戒烟的第(C)周内复吸
· (B)的美国吸烟者不知道通气孔的存在
· 吸烟会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下降,增加(B)的患病风险
· 临床医生简洁的建议就会使戒烟6个月或6个月以上的人员增加(A) · 有心血管病的患者长期吸二手烟,患痴呆症的危险是不吸二手烟、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的(A)倍
我国控烟形势和医生的责任
· 吸烟可以引起广泛的疾病,主要分为(A)大类
· 吸烟所引起的慢性病主要是以(D)为首的多种器官系统疾病 · 2005年中国一些著名医院的院长联合倡议卫生工作者反对烟草,提出以(D)为口号的活动
· 2011年3月10号,陈竺部长签发(C)
· 以下哪个属于医生控烟网络组建的单位(A)
戒烟门诊的建立
· 关于中国戒烟门诊的开设现状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
· 世界上第一家戒烟门诊是(A)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由一位心血管医生所建立的
· 设立在朝阳医院的全国戒烟热线是(C)
· 烟草依赖表现为对烟草产生了(A)的依赖,具有成瘾的所有特征 · 目前有三类的一线的戒烟药物包括(D)
吸烟成瘾的药物治疗
· 盐酸安非他酮(D)患者禁用
· (B)年瑞典隆德(Lund) 大学Ferno博士等首次提出NRT概念 · 戒烟治疗的办法不包括(D)
· NRT五种相应制剂不包括(C)
· 盐酸安非他酮是口服药,在戒烟前(D)周开始服用
II类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学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
· 脂纹期肉眼观察可见脂纹,长(B )
· 粥样斑块期的病理表现,错误的是(C )
· ox-LDL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包括(D )
· 以下哪项不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C)
· 以下对动脉中膜钙化的认识,错误的是(A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心病的病理变化
· 约30%的心肌梗死病例心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D) · 心脏破裂多发生在心肌梗死后( C)
· 透壁性心肌梗死病灶较大,直径在( B)cm以上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Ⅰ级,管腔狭窄(A )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76%,为(A )
高血压的病理基础及改变
· 动脉系统病变期主要累及(C )
· 恶性高血压病理上以(D )为特征
· 以下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认识,错误的是(B)
·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A )mmHg和(或)舒张压≥( )mmHg
· 以下哪项不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A)
风湿病的病理学基础
· 风湿性心内膜炎以负荷最重的( B)受累最常见
· 风湿病以(B )的损害最为严重
· 纤维化期的特点是( B)
· 风湿性皮肤病变的环形红斑常在(C )消退
· (A )的病变特点是形成风湿小结
心瓣膜病的病理学基础
· 以下哪种病变心脏呈球形(D )
· 以下哪种病变听诊主动脉区可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C )
· 二尖瓣狭窄时左心衰竭出现肺淤血,可出现以下哪种症状和体征(C) · 瓣膜病变最常见于(B )
· 二尖瓣狭窄时听诊( A)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一)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近年来,我院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医患关系矛盾突出,给正常的医疗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行业评议中也处在末尾,为了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我院开展了关于改善医患关系的调研,通过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交流,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院产生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患者多数认为:1、医院收费高2、环境差3、技术力量薄弱4、服务质量差。
针对上述问题医务人员想法:1、我们是差额单位,要想开满足额工资,就需要指标,产生经济效益。2、硬件环境设施的改善,医院没有能力承担。3、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来自于很多阶段,如上学(专科3年,本科5年),进修(1年),考级(每年要进行),院内学习(每周),科内学习(每周),外出培训,外院交流,书写论文等。因为我们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也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而且技术不但要不断学习,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就进修1人为例,进修费4000元,住宿费1200元,每月生活费1200元,交通费1000元(不包括给老师礼物费用)。虽然医院有相应补助政策,但是职工还要自己拿出一部份钱来完成学习。所以职工长期外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技术提高也就慢。,医院没有优惠的政策,不能保障医疗技术人员的利益,使医疗技术人员大量外流。自XX年—2016年,我院有近30名医疗技术人员调出本院,内科执业医生外调就达6人。4、每日重复单调的工作,每日对待不同人群的解释,有理解的,有不理解的,解释繁琐。本地区医务人员收入低,付出与回报不协调,难免工作中存在情绪,这使医患之间产生矛盾。
二、我院医患纠纷的特点:
1、医患纠纷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患者医疗索赔金额逐年增加;3、采取医学鉴定或者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比例明显上升;4、医闹分子介入,出现暴力事件;5、处理难度越来越难。6、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受到损失。
三、总结不良医患关系的产生:
1、政府资金不足:医院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医院过度市场化。我院定位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事实上我院部分是自收自支的“半企业化”管理单位,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既然是自收自支单位,那么理所当然地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医院正常运行主要来源于医疗收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就过分依赖市场化的医疗利润来维持,导致了我院与全国医院以药养医,以医养院,甚至于以医养防(疫)现象的产生。这样,医院的管理就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医生的待遇就依赖于多开检验、检查单,开大处方来增加收入,因而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产生了看病贵现象。
2、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我院子XX年至今没有分来几名大学生,现仅有的几个高级医生和大多数的中级卫生技术人员都是近年聘请和考录的,年轻医务人员缺乏,设备落后,现只能完善临床基本要求的设备,技术力量还存在差距,科室尖端项目不够突出。这样自然留不住病人,最后病人都往大医院跑,就导致看病难。再加上医疗保障覆盖不足,患者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产生了看病贵现象,因此广大患者对现有医疗体制产生强烈不满情绪,而医院和医务人员首当其冲地成为患者及全社会发泄不满情绪的直接对象。可以说医患关系的恶化与目前的医疗体制分不开的。近年我院涌现一批年轻技术强的医生,但还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我们还要在专科上多下功夫,突出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巩固原有成绩,开发适用经济型的新技术。
3、本地区医院缺乏统一管理制度:市几所医院,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都是摸索着自己学习、自己管理、使医院缺乏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这使我们在医疗活动中出现问题,发现问题难以解决,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执行不力,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
4、服务质量的问题:患者在医院里治疗,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大意也容易出现医疗差错,形成医疗纠纷。本地区医务工作者经济收入与其工作强度和风险相比不相称,无法体现工作价值,就产生了部分医生收红包回扣现象,同时也造成了医生在大家心目中唯利是图的偏见,再加上医生工作量较大,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和作必要的说明,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5、对医院过高要求:现在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有时已经超出了现代医学所能达到的水平,患者不能理解病情的变化和疾病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正确认识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当医疗结果与期望出现偏差时容易情绪激动而导致医患矛盾激化。因此,只要在医院里死了人,就被认为是发生医疗事故,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猝死病人和疾病自然死亡的病人只要在医院抢救过或治疗过,就是其家属索取赔偿的理由了,并且一定要赔到钱为止,否则就不罢休。
6、处理纠纷的复杂性:保护弱势群体,举证倒置等医改政策,让医疗纠纷把患者与医院的距离加大了,经过权威卫生部门医疗鉴定,法院调解判决,使患者和医院都进入了一个慢性等待期,双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医患纠纷调解过程中患方漫天的要价和医闹的介入,破坏了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有的甚至辱骂院长,推打医生,以致医院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医患纠纷,其方法又给医院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经济又带来多余负担。
医患关系如果趋向紧张,以致医闹的恶性发展,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构成对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的人身安全威胁,而且影响政府的工作和社会的稳定,甚至会使医务人员怕担风险而对一些重病例及疑难病例不敢作进一步地治疗探究,从而影响了医疗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为此,我们为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增加投入改善医疗硬件设施:
我院硬件设施比较落后,近年刚刚更换了使用10年—20年的设备,其中超声,ct机及一些仪器为职工融资购买。还有用房简陋面积小,房舍布局不合理,患者就医流程复杂,医务人员开展工作难。市政府领导也来我院视察此情况,并开了现场会议。医疗仪器设备陈旧,诊断误差就要大,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因素,诊断出现差错将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并且技防设施不全使患者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我院资金投入,更新医疗仪器设备,确保诊断准确,改善我院基础设施,使患者有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以免医疗事故发生,这样就有利于避免医患纠纷发生。医院还应创造条件,按规定配备保安室或警务室,以防意外事故发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二)资源合理配置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卫生部门观念要创新,盘活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医疗机构,根据全市人口状况布局医疗网点,特别要在人口集聚地加大投入。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建设步伐,按正规化的要求,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形成全面覆盖的基层医疗体系,满足当前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要从注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入手,切实把培养医技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吸收、鼓励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和高级在职技术人员到我们基层服务,缓解基层卫生专业人才紧缺矛盾,同时,要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使卫生人才资源更加优化合理。
(三)健全医疗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是改革目前的医疗卫生制度。我院为公立医院,不能推向市场。医院要进行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医院各项制度,医院的发展不能只靠自身的收入来维持,要实行收支两条线,政府就要加大投入,这样才会减轻病人的负担。要将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公共服务内容,由政府来承担。要让老百姓真正接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合理就医理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院的领导和管理,开展好“六项活动,四个评比”创建活动。一、要在创建活动中,健全完善诊疗规范,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各种医疗制度,规范医疗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院管理规章制度,防范医疗风险。二、在活动中要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杜绝无证上岗,防范救治医疗纠纷。三、要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转变工作作风,学会有效沟通,融洽医患关系。四、要简化就医流程,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病人就医,尽最大努力降低群众看病的成本费用。活动宗旨是为群众创建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优质的医疗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使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四)加强宣传营造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的良好氛围:
【2016年医患关系案例】
卫生及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载体宣传有关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能使患者和医务人员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的重要载体,要本着对社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客观公正地报道医改动态,公共卫生事件,医患纠纷案,多报道医疗卫生方面的好人好事,如近几年的医务工作者踊跃为抢救危重病人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热血事迹;医院职工自发组织为病人捐资医疗费;医务人员为灾区捐款;非典时期医务工作者的英雄事迹;医务人员义务为群众体检;体检流感来了医疗工作者站到第一线;以此作为改善医患关系的切入点,向群众宣传有关卫生健康知识,转变就医观念,正确引导医患关系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五)社会共同保护就医环境:
医疗机构本是履行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社会公共场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手段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侵害就诊者合法权益,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损坏医疗机构财产。卫生系统要成立医疗纠纷机构,处理纠纷,以防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本地区建立医疗事故纠纷风险金,承担责任赔偿,不要让医院承担过重负担,以利于医患关系趋向缓和。
调研结果,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是构建……
改善医患关系的调研报告的延伸阅读——调研报告的写作内容
1、题页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二)随着医疗纠纷的显著增多,医患矛盾也不断激化并呈现暴力化倾向。在一篇名为《亟待改善医院执业和发展环境》的文章中列举了导致医务人员执业环境越来越差的几大因素:
医患纠纷触目惊心
据20**年中国医师协会对114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20**年至20**年间,每家医院平均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事件5.42件,打伤医师5人,平均每起医疗纠纷赔付金额10.81万元。尽管医疗设施越来越完善,医务人员的医学水平和学历都越来越高,但医患纠纷事故依然存在,并且逐年升级,以至于开始上演一场场医患之间的“武打剧”。
医务人员人身没有保障
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很多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恐惧。从北京协和医院王任直教授被患者家属围攻殴打,到四川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凯被患者用菜刀砍伤致残,以及湖南中医学院著名血液病专家王万林教授被其所救治的患者连捅46刀,不幸身亡,各地医生所受的人身侵害可谓事件愈演愈烈。
医疗风险危及医院生存
医疗风险已成为医院头号危机。现在医院院长们普遍有“三怕”:一怕要命、二怕闹事、三怕赔钱。医院和医生普遍感到的压力,使得他们在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时畏首畏尾,严重影响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由以上可以看出,医疗纠纷始终是影响医患之间关系的主导因素,(
患者篇:
说起在就医过程中与医务人员的关系,有45.45%的人认为关系一般,32.95%认为跟医务人员的关系比较好,而非常融洽的占2.27%,有13.63%的人则认为比较差,5.7%则在就医过程中跟医务人员相处得非常糟糕。整体看来大部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与医生相处的还算较好,并没有发生过大的纠纷甚至冲突。
在对医院的选择上,有18.7%的人以价格是否公道为优先选择条件,而有37.41%的人选择了医疗技术领先这一项,有10.79%的人选择了交通方便或者离家近,有25.17%则以服务态度佳,口碑良好为先决条件,37.19%选择大型设备完善,资金雄厚,仅仅只有0.74%选择了听信广告宣传。大部分人在就医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医疗技术好,设备完善,资金雄厚的大医院,而这也许就是一些大型医院医患纠纷频发的原因之一吧。
就医时,医护人员让无法忍受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有13.63%的人认为医生在工作时使用的医学专业术语太专业,不乐意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27.27%认为医务人员态度恶劣让人难以接受,有22.72%人选择了就诊手续太繁杂,医护人员不细心引导,有29.54%的人认为医护水平太差,延误患者治疗让人难以接受,而6.81%人则讨厌医务人员索要红包,利欲熏心。大部分患者依旧比较重视就医时接受的服务,包括医务人员的态度等,当我们患病就医时,希望得到的是一个温暖的环境和体贴的照顾。
当患者遇到医疗纠纷时,有27.27%的人选择面对面投诉医护人员,有17.04%会向医院设立的举报电话进行投诉,有4.54%选择往医院公设的意见箱投信,有12.5%的人通过第三公正方投诉,有38.63%的人只会向家人或者朋友倾诉,而不会采取一般的投诉手段。调查看出,大部分的患者已经学会使用自己掌握的方式,对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进行投诉,但依旧有1/3左右的人面对自己的遭遇而只向家人或朋友诉说,不采取投诉手段。
在就医的过程中,有15.9%人曾经受到过医务人员的恶劣服务态度,有35.22%难以与医务人员的沟通,有19.31%当遭遇到医患纠纷时苦于无处投诉,9.09%遇到医患纠纷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而有20.48%没有遇到过医患纠纷问题。
而涉及到患者自己与医务人员的关系时,有高达71.59%的人认为他们之间仅限于医疗的供与求关系,6.81%认为彼此之间存在利害关系,会考虑向医务人员塞红包以求得更好的服务和治疗,只有9.1%认为彼此之间是朋友关系,能够和睦相处,另外有12.5%的人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楚。在大多数患者心里,依旧把医务人员放在了了彼此不相干,只存在供求关系的地位上,能够真正跟医务人员和睦相处的仅仅是少数不到10%的人。
至于如何重新树立医务工作者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有13.63%希望医务人员能学学心理学,理解患者心理,38.63%的人希望大家都能调整心态,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原则,7.57%的人希望能够让自己多了解一些医学基本常识,扫除各种沟通障碍,18.18%的人希望医院加强管理,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19.69%的人希望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工作能力,有4.72%选择了其他。
一直以来,医患关系是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关心的敏感话题。医疗纠纷频繁发生,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医疗纠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于患者来说,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合理,患者享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差,医疗保障不到位等原因,使原本就患有疾病的患者们心中充满了怨气。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宣扬“以人为本”,但在医疗环境来说,真正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多为患者着想,多一些耐心,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
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要靠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务人员肯付出更得一些,收效就会更好一些。
案件调查报告范文(一)
近几年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不断增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社会各界对此类案件也高度关注,为此,《侵权责任法》中就设专章对此类案件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自《侵权责任法》施行以来,本院共受理两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其中一件已调解结案,另一件为新收案件,目前正在审理中。从数据可知,本院辖区内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作为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治理的病例相对大医院而言少且简单,因而发生医疗事故的几率也相对较低。
该类案件的特点是审理周期长、处理难度大,诉讼时双方常会发生冲突、哄闹等现象,调解难度大,且普遍存在着一个主要难点:鉴定问题。由于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大多涉及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其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大大的超出了法官的认知水平,因而,在审理该类案件时,鉴定结论成为影响案件事实的具有杠杆作用的重要证据,医疗损害鉴定的公正性、科学性也成为当事人双方关注、争议的焦点。但目前,我国的医疗鉴定制度并不完善。
一、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现状
医疗损害鉴定的二元平行机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涉及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鉴定方式主要有两种: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和社会鉴定机构的医疗过错鉴定。医疗事故鉴定由医学会组织鉴定专家组进行,鉴定专家由双方当事人在医学会医鉴办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鉴定实行合议制,鉴定结论由鉴定组集体负责,鉴定人员不接受法庭质证。医学会的鉴定专家库充分吸纳了医学专业的权威,为鉴定的科学性提供了坚实的保证,但是,由于医学会的性质,其与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有些专家就是由卫生行政机关的人员兼任,而专家库中的临床医学专家与被鉴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或多或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行业倾向性,因而其公正性受到患者一方的质疑,难以被患者认同。医疗过错鉴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依据职权或应当事人的请求,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机构有无过错、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是由果及因的鉴定,鉴定目的主要是确认人身损害的方式、方法、程度及后期治疗费用等,鉴定人个人对鉴定结论负责,其鉴定结论相对于医疗事故鉴定具有较强的中立性,但由于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不是从事临床的医学专家,其对医疗行为的风险性及医务人员的可预见性认识较少,对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鉴定缺乏应有的科学性、权威性,因而难以保证鉴定的科学性。两种鉴定方式对同一医疗行为难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从而导致鉴定结论存在差异,甚至完全不一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这两种鉴定方式的适用先后顺序、证明效力等级等作出规定,也未规定当医患双方就同一纠纷提出不同的鉴定方式时该如何处理,两种鉴定方式处于并存状态。
二、“二元化”的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鉴定混乱,不利于纠纷的化解。显而易见,医疗事故鉴定对于医院方面而言更为有利,而患者一方则会更倾向于医疗过错鉴定,出于不同的诉讼请求及趋利避害的心理,当事人双方往往会要求选择不同的鉴定方式,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医疗纠纷情形。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各地法院对此采取不同的做法:一、只做医疗事故鉴定,二、只做医疗过错鉴定,三、两种鉴定同时进行,四、先医疗事故鉴定,如果鉴定为不构成医疗事故,再进行医疗过错鉴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地域上的不公平,且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可能会让未被法院采取的鉴定申请一方对将来的鉴定结论产生心理上的不信任、不服从,这样不仅不利于案件纠纷的解决,反而可能会激化矛盾。
(二)延长审理周期,增加诉讼成本。由于当事人对鉴定结论的不信任、不认同,往往会提出要求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来进行抗辩,使得这类案件在审理过程中要经历多次鉴定、重复鉴定,增加了当事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三)增加了法官对鉴定结论的采信难度。对于普通民事案件,审判人员可依据证据规则,结合逻辑推理及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进行分析判断,而对于医疗诉讼,具有高度专业化和技术性的医疗职业行为是一般人不了解的,因而难以判断医生诊疗的过程、细节是否科学合理,其大大的超出了审判人员的认知范围,正是基于此点,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需要进行鉴定,但在面对不同的鉴定结论时,在法律没有规定效力等级的情况下,审判人员难以分析采信,这样似乎使整个案件又陷入了一种矛盾之中,给审判人员审理案件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三、打破“二元”鉴定体制,建立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
(一)整合两种鉴定体制。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与司法机构的医疗过错鉴定各有优异,笔者建议可以结合《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鉴定制度的规定,将两种鉴定方式进行整合,对医疗损害鉴定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技术标准、鉴定方法、鉴定程序等方面做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建立拥有专职鉴定专家,摆脱卫生行政部门干预的中立的医疗损害鉴定组织,同时鉴定内容必须包括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行为在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等等。
(二)明确医疗损害鉴定结论应接受质证。尽管鉴定结论由医学专家进行分析鉴定得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这种技术上的权威要经法庭认可,才能变
成法律上的肯定,否则,将鉴定结论直接作为定案依据,实际上是鉴定权部分代替了审判权。因此,鉴定人应依法庭传唤,出庭参加法庭调查、质询,这样,可以通过双方当事人的法庭询问对鉴定结论进行有效的质证,从而为审判人员是否采纳鉴定结论提供依据。在此,还可以引入专家辅助人制度。所谓专家辅助人制度是指当事人可以聘请医学专家,协助其对鉴定结论进行质证,这对于缺乏医学知识而对鉴定结论的质证处弱势的患者方来说,能够切实提高其质证能力,增加其对鉴定结论的认同感,以提高当事人对案件审理过程、审理结果的认同感,从而有效化解医患双方的矛盾冲突。
医患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解决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审判人员在处理此类纠纷时,要树立客观、公正及合理的理念,综合考虑医患双方的客观情况,一方面要考虑到患者属于弱势群体,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和举证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医院的公益性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平衡医患双方的利益。在审判实践中,还可以充分发挥调解机制的作用,在合法、有效的前提下,提高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的满意度,有效化解矛盾,从而切实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案件调查报告范文(二)长期以来,公安侦查机关受重特大案件破案压力,以及源自于维护社会稳定而来自社会与行政方面的双重压力,造成了侦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破案的单纯化认识,只要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侦查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而对证据的全面收集固定却失之偏颇,难以达到公诉对证据的标准要求,忽视了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要求。20**年以来,公安机关移送我院审查起诉的案件214件439人,无一直接起诉,经一次退回补充侦查案件占移送案件的24%,经二次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占移送案件的76%。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础,决定着实体法的适用和诉讼的结局,没有证据,就无法确定犯罪事实,也就无从以犯罪事实为依据定罪量刑。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中证据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证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证存在的问题
【2016年医患关系案例】
一是对痕迹的提取、比对和指认不重视。在审查案件过程中,对多处血迹仅提取几处,对现场遗留的痕迹认为没有价值而不进行提取;提取后的痕迹不进行比对、指认,在审查退回补充证据过程中,有部分物证、痕迹因保管不善,而无法进行比对、指认、鉴定,而影响了整个案件的认定。
二是在实践中,因物证的提取不规范,对物证的数量、外观特征记录不准确、党支部工作计划完整,导致物证失去证明力。物证随着犯罪行为的发生或实施而产生,与案件事实存在着必然的客观联系,但同时物证又是不会说话的证据,它不能“讲清”自己与案件有何联系,如果物证的获取和固定过程不符合法定程序,就会失去可采信性。
三是对犯罪工具指认不重视,有的有扣押清单而没有指认,或者经过指认但没有笔录和照片。
2、书证及复制相关文书中存在问题
在案件侦查过程中不注意收集书证等间接证据。例如,在毒品犯罪中,因为隐蔽性较高,更应收集反映犯罪嫌疑人活动的书证,车、船、机票,银行存款单据、汇款单据等。在审查起诉案件中还存在书证及复制相关文书因缺少证明其与原件相符的客观性,而不被法院采纳。例如,二人共同杀人,一人已被判刑,另一人被抓获时,应复制法院采信的证据,并应由法院证实复印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在复制照片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足以清晰辨认的方式进行复制。
3、讯(询)问方面存在的问题。常见的情况有笔录首部时间、地点、侦查人员的姓名、被讯(询)问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案件当事人的关系等栏目没有正确填写或者填写不完全,例如只有开始时间,没有结束时间,或者是结束时间早于开始时间、讯问被告人的时间早于被告人被采取强制
措施的时间等,与其他证据内容冲突,给证据的采信造成困难。公安机关调取言辞证据时存在交叉讯问,一人提讯的情况。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讯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交叉讯问、一人提讯违反了该案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对于违反程序取得的言词证据是不予采信的,违反程序取得的言词证据轻者造成该证词本身不被采信,严重的会影响整个案件的认定。
4、搜查记录,扣押物品清单存在的问题
公安机关制作的部分搜查记录扣押物品清单程序不合法。(
5、辨认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应做辨认而没有做辨认。例如,被告人在公厕内杀害被害人过程中,证人刘某、张某一同到公厕上厕所,看见被告人拿刀刺中被害人。此案如果安排两名证人对被告人进行辨认应该是认定左某犯罪事实的关键证据。
二是辨认时间不及时,待案件退回补充侦查时,才进行补充辨认,对辨认的效果和对法官的采信均造成影响。
三是辨认的程序存在问题,如被辨认人人数少于规定的人数,另有一起案件从被辨认的照片看,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明显与其他照片不同,只有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是近照,人像较大,其他照片的人像均较小。
6、鉴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应做鉴定而不做鉴定。个别案件的被告人在公安机关供述其有精神病史,应当在移送审查起诉之前对犯罪嫌疑人作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而未鉴定,结果在案件退查之后经鉴定犯罪嫌疑人无刑事责任能力,导致诉讼周期拉长和诉讼资源的浪费。
二是鉴定不全面。个别案件的鉴定仅是对部分现场提取物进行鉴定,不能完全反应案发现场的状况,对法官的采信造成影响。
三是鉴定不及时、鉴定时间过长。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在第一次移送审查时,均没有对现场的血迹及其他痕迹进行DNA鉴定,也没有对部分有精神病嫌疑的犯罪嫌疑人作刑事责任能力鉴定。在退回补充侦查过程中提出以上鉴定内容,又由于基层侦查机关无法进行此类鉴定,而送到省公安厅或中国刑警学院等处鉴定,致使鉴定时间过长,甚至出现案件已到审查期限,鉴定结论仍未作出的情况。
二、公安机关提供的证据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分夸大口供的证明力,轻证据的全面收集固定部分侦查人员认为“嫌疑人一供,案件即破”,忽视了后续侦查取证工作,导致有的物证不及时提取,有的重要证人的证言不收集,勘查工作马虎,证据存在许多疑点和问题。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有极大的主观性和可变性,忽视证据的全面收集固定,不注重对间接证据的收集,使得案件的证据难以形成证据链条。
2、把同案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互作证言适用同案被告人均是该共同犯罪案件的当事人,都与其所作陈述的案件的处理结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其陈述可以相互印证,但不能互为证人证言。但在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中,却存在着对共同犯罪案件,仅有同案被告人的一致供述,无其他相关证据印证,一些侦查机关、侦查部门认为同案犯的口供对其他同案犯来讲就是证言,多个同案人的口供就不认为是单纯靠口供定案,认为既有口供,又有证言印证,就可以定案。所以,把取证重点都放在逼取同案人的口供上,忽视了对其他物证的收集,结果影响了案件的定性。
3、把孤证作多个证据适用,靠孤证定案
所谓孤证,是指单个孤立存在没有其他证据给予佐证的证据。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绝对的孤证。如强奸案件,只有被害人的陈述,没有其他任何间接证据印证,被告人又不承认,不作有罪供述。在这种情况下,认为被告人犯罪的证据就是一个孤证。二是相对地孤证,即相对于多个来源、多种形式的证据来讲,仍是孤证。如多个传来证据,来自同一个源头,仍为孤证。
孤证不能定案是指每一个证据的证明力之有无或者大小,都不能靠该证据本身得到证明,而必须通过对证据本身的情况、证据与其他证据之间有无矛盾及能否互相印证、证据在全案证据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衡量,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如果一个刑事案件全案惟有一项证据,如强奸案仅有被害人陈述等,绝对不能定案。
但在侦查机关移送案件中,一些办案人员往往把一人或多人的多次口供当作多个证据来适用,反复讯问,反复做笔录,认为这样就可以定案。有的把同一来源的证言取了多份,相互印证,以为这样的证据多了,就达到了确实充分的程度,实际上仍是孤证,最多是增加了可信度。传来证据再多,只要来源是一个,均属于同一来源的“孤证”,只要没有其他证据印证,不能定案。
4、过分强调主要情节,忽视案件细节
现在不少侦查人员,对刑事案件证据、事实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静止、宏观和有利于自己的层面。没有证据就没有事实,证据缺乏就无法构成证据锁链,证据形不成锁链就无法定案,因此,要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必须对每一个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客观真实性逐一做出甄别和评判,只有这样,才能对案件的事实做出客观公正的认定。忽视任何一性,忽视任何一个案件细节,都有可能影响整个案件的认定。
三、现行的侦诉关系并不合理,侦诉各自为政的倾向比较明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相互体谅不够,抵触情绪不少。表现在诉方对收集证据的难度体谅不够;侦方对退回补充侦查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后,其工作便告一段落,使得退回补充侦查解决实际问题不够。
二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沟通,文来文往较多,人来人往较少,导致侦查收集的证据起诉时用不上,而审判所需要的证据又没有调取,使得疑难案件增多,降格处理案件增多。
三是公安侦察部门不能对检察机关的退回补充侦查提纲进行全面分析,侦查人员对需要收集的证据理解不够充分全面,不知道补充的证据可以说明什么问题,仅是简单的从形式上进行补充,甚至有些补充的证据增加了案件的矛盾,破坏了原证据的说明力,为案件的认定增加了难度,更降低了诉讼效率。
四、解决侦诉关系的几点建议
1、充分行使自行补充侦查权,公安机关全力配合。自行补充侦查由于免去了退查手续,节省了案件往返时间,缩短了办案周期从而提高了诉讼效率。公诉人员出于对案情、证据的全面把握,从公诉的角度去收集固定证据,自行补充侦查有助于保证收集证据的质量。侦、诉之间在案件定性、有关事实、情节上的认识可能存在分歧,自行补充侦查也有助于解决与侦查部门之间存在的矛盾。在自行补充侦查有困难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应全力配合补充证据。
2、完善公诉引导侦查机制。庭审模式的改革,一方面加大了公诉人的举证责任,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控辩双方的对抗性,这就对侦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是公诉机关为确保公诉质量,完成指控、证实犯罪任务,就刑事证据标准向侦查机关提出建议和要求,引导其侦查和收集证据的一种方法。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对重特大案件的公诉引导侦查取证机制。
3、完善退回补充侦查制度。对于诉方而言,要明确退补案件的程序条件、事实条件、证据条件,规范补充侦查提纲的制作,要尽可能详细细致,力求作到一次退查到位。对于侦查方而言,要认真对待诉方的退回补充侦查,全面的分析原有证据及补充证据的证明力度及证据体系是否完整,是否有利于矛盾证据的排除,尽量做到一次退查补齐。
申论范文:解析习近平讲话8大特点
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触及心灵;善于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善于用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开诚布公、振聋发聩;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善于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大情怀、展现真性情;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这种语言风格和特点,充满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对纠正领导干部讲话中的假、空、长等不良风气,有很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这些讲话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往往觉得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许多话题被热议,许多语录成热词,许多观点成了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的经典和名言警句,既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又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冲击力;既娓娓道来、和风细雨,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探究和总结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那次讲话初见端倪,那篇演讲可谓语惊四座,又波澜不惊,字字句句叩击着心灵,显现出一种自信大气、从容淡定、沉着稳健、朴实平和的风格特点,之后的一系列讲话特别是出访国外的多次演讲、考察工作时的多次讲话,以及在纪检、组织、思想宣传、外交等诸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集中展现了他鲜明的话风和语言特点。这里,专就其讲话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作一初步且粗浅的梳理,乃管中之见,难免挂一漏万,以期抛砖引玉。
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让故事来讲理,让事实来说话,让事例来说明,这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经常运用,尤其是他在国外的多次演讲,都会讲一些故事,或者举一些具体事例。比如,他在莫斯科的演讲中,生动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等三个说明“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事例”;在坦桑尼亚演讲时,讲了一对中国年轻人如何热爱非洲的故事,在讲到中非关系和中非人民越走越近时,列举了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以寻常百姓生活的共同点,瞬间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在刚果演讲时,讲述了三位中国华侨冒险救出12名刚果邻居的感人事迹;在墨西哥演讲时,用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闯进世界杯比赛和墨西哥跳水队在中国教练指导下拿下好成绩的事例阐述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讲述了冼星海在阿拉木图创作的故事,特别是他讲述的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两个故事,一个是半世纪后儿子找母亲,一个是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无偿献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等等。这些故事和事例生动有趣、鲜活实在,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巨大的宣传效应,从这些故事和事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得到启迪。在国内的一些重要讲话中,他也常常“举例说明”,比如列举过秦王朝、唐王朝由兴到衰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讲“颜色革命”的事实来说明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的道理;用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来告诉大家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等等。事实胜于雄辩,故事和事例是有血有肉的,它胜于一切空洞无物的说教,很多道理在事实面前不言自明,很多歪理在一个个事例面前不攻自破,这就是讲故事的魅力。
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大家普遍感到,习总书记讲话最鲜明的一个语言特色是口语化、接地气。他经常用一些很直朴、很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特别是一些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包括还经常会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歇后语、网络用语,会用一些形象化的比喻,等等,这样的大白话俯拾皆是。比如,他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样朴实无华的话来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比喻说明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先进科学技术支撑是不够的;用“益智补脑”来比喻学习;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门”“弹簧门”来形容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队伍中的好人主义,等等。他讲改革要辩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讲树典型不能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来催生;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合适”。甚至像当年毛泽东说有新闻也还有旧闻的句式,他提出,“‘一般’如果没有硬杠杠,最后都成了‘二般’了”。他讲,“我们手里捏着一把好牌,一定要有好牌打成为好局的自信”。他还讲,“做群众工作,我们共产党本来就是拿手的”。类似“一把好牌”“拿手的”这样极具口头语的用词和表达,远比那些“打磨”过后工工整整的大话更生动活泼,更具生活气息。这些很接地气的群众语言,轻松自然、通俗易懂,口语化味道很浓,它一扫人们反感的大话、套话、空话和“官话”,与大众话语体系很对接、很吻合,似春水一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习总书记在讲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而他讲话的语言风格正是在以“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为显著特征。
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触及心灵。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但不居高临下,他经常用一些近乎唠嗑、拉家常似的聊天、谈心式话语触及人的心灵,话语中充满着亲和、温和、随和,以及平等、平易、平实的风格特点,一下子拉近了距离,让人倍感亲切、温暖和感动
,不经意中感化人、教育人和引导人。比如,令大家记忆犹新的是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一开口就说“让大家久等了”,接下来又说“大家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言语中一股理解人、关心人的暖流悄然涌动,浸润心田。在这篇精彩的讲话中,他还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样的语言没有高调和口号,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而是一种近乎谈心式沟通交流,沐浴着人的心灵。他在坦桑尼亚演讲时,一开口用“哈巴里”打招呼,用“阿桑特民萨那”来谢谢大家。他在墨西哥演讲时,还深情地道白:“我是一个足球迷。”等等,处处尽现一个大国领导人的平等待人、平易近人的亲民风彩。特别是总书记在每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时,经常用自己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来促膝谈心,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说管用的话。比如,他关于要求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系列讲话,都不是板着脸孔、硬邦邦地说话,而是言传身教,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示之以行。他曾讲自己在福建宁德当地委书记时为何不住窗式空调房间而住在居民区里,为何一直不敢带头装空调,在河北正定当县委书记时如何用车,以此告诫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在福州工作期间如何“坚壁清野”拒收购物卡等礼品,以此引导领导干部拒腐蚀永不沾;外出调研如何避免“扰民”、不搞特殊化,以此教育领导干部要跟群众多零距离接触,多打成一片,不做群众反感的事,等等。他还语重心长地要求领导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省下点时间,多读点书,多思考问题,油腻的食物少吃一点对身体还是有好处”。这样的话语既如长辈,又似邻家兄长,让人如沐春风,心有所动。
善于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总书记的讲话站位高、立意高,思想深邃、思路开阔,既有很强的气场,又有很大的气势,这种气势首先表现在语言气势上,他面对广大青年阐述中国梦时大开大合地讲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这种气势又往往贯穿于时空上的大跨越、大穿越。比如,对500年来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他用“6个时间段”进行高度概括;对党走过的92年光辉历程,高度概括为“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3件大事”,并得出结论,我们脚下的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走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中“走出来的”,是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走出来的”,是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这四个“走出来的”由近及远,不断上溯,上下几千年,时空大纵横。又比如,他在参加“复兴之路”展览时,把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用三句诗词作了高度凝炼的描述和概括,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这种气势还常常体现在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揭示、把握上,比如,他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的30多年,大体每10年是一个段落,每一个段落又有一个共同特点:开头都充满机遇挑战或危机,之后又转危为安,这就是对规律的总结。他还善于用一些高度凝炼的几个字或关键词,把思想浓缩其中,让人能听懂、能明白、能记住。比如,他在讲到中非关系时,用了“真、实、亲、诚”四个字高度概括,精辟而深刻。总书记的讲话,总是以这种凝炼、归纳和概括的大手笔,高屋建瓴,有很强的历史纵横感和现实深邃感。
善于用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开诚布公、振聋发聩。总书记的讲话为什么很解渴、很过瘾,总会引起强烈共鸣,产生巨大反响,甚至让人拍案叫绝?关键在于了解实际、深谙国情党情民情,实事求是地讲问题、摆现象,敢于亮剑、敢于“唱黑脸”。在总书记的讲话中,问题始终是个导向、是号角,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一针见血、有的放矢。比如,他经常列举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可谓毫不留情;他讲到现在社会上浪费现象以及奢靡、奢华之风很甚,可谓痛心疾首;讲到一些干部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严重,可谓直指病根;特别是他对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的诸多表现、干部队伍好人主义、不敢担当的种种样子,包括用人上的种种“关系圈”“潜规则”等不正之风、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的不良习气,甚至社会上的种种假丑恶现象,等等,都拿起手术刀,剖析得鞭辟入里,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不隔靴抓痒隔山打牛,这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气魄,使得每一次讲话都有大喝一声、猛击一掌的感觉,使大家更好地“照镜子、正衣冠”。
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为我用,这在总书记的讲话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特别是对于古今中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运用堪称驾轻就熟、画龙点睛。他用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治学的三种境界来论述理论学习也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也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憔悴”的心甘情愿;更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在“灯火阑珊处”去领悟真谛。这种语言比一般地提学习要求更妙趣横生、意味深长。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几乎在他的讲话中都会时不时地引用一些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古语和诗词,即使到国外的一些演讲,也都顺手拈来、恰到好处,为每一次讲话增色不少。这种广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正如总书记所说,是“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从人类创造的最新文明成果中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
善于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大情怀、展现真性情。无情未必真英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一个讲话或一篇文稿,高低深浅在于字里行间有没有流淌着一种真情实感,无论是个人情感
抑或是家国情怀,有了感情在里面跃动,语言文字也就活了起来,就会充满了灵气,有了一种“会说话”的生命力量。总书记常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内心汹涌澎湃的家国情怀,他号召“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他曾感慨到:“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他还曾饱含深情地谈到“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炊烟”,多么有诗一般的画面感啊?他也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人家,“当我透过飞机舷窗俯瞰浩瀚的太平洋时,仿佛看见几个世纪前那些满载丝绸、瓷器的‘中国之船’正向着阿卡普尔科破浪前行;当我踏上贵国的土地时,又仿佛看见那位传说中的乐善好施的美丽的‘中国姑娘’正在普拉埃布传授纺织、刺绣技术”,等等。这么富有诗情画意般的语言是因为“每到一个地方,我就会想起当年的事情,触景生情,感慨良多”,是因为心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是因为心中那片赤子情怀、家国情怀。
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肢体语言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习总书记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的表情,使他的讲话更多了一份亲和力和感染力;他打着雨伞,卷起湿漉的裤腿,雨中视察工作的神情,更平添了他忘我敬业、勤勉克己的人格魅力;他不封路、不封园、不扰民的种种举动,让他爱民如子、与民水乳交融的形象大放异彩,特别是在与普通群众的交流中,他笑呵呵的一句“你比我大,我叫你大姐”温暖无数人的心,他对不认识自己的农家妇微笑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等等,这种不摆架子、不作秀,亲切、宽厚、融洽、随性,与民共融互动,言行举止可谓眉宇传神、灵动善融;然而面对那些不正之风、假丑恶现象,他也义正辞严,不怒自威。语言风格还包括语音语调、语气语速和语神语态等,习总书记的讲话有特殊的节奏美、韵律感,时而河水潺潺,时而深沉似海;时而和风细雨,时而铿锵有力,稳而不停、沉而不涩、缓而不滞、平而不淡,其眉宇眼神成了表达思想的有效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就一些干部不会说话而批评道:他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学习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和特点,更加增添语言魅力,避免当年毛泽东所说的“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让自己的讲话真正说得上去、说得下去、说得进去,增强讲话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
第2篇:申论热点范文让棚户区居民早日共圆安居梦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包括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等,构成了恢宏中国梦的鲜活细节和缤纷底色。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筑梦。让人民都能过上美好生活,不能无视棚户区群众。近些年来,各地发展取得很大成绩,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而棚户区、“城中村”也大量存在。极大的现实反差,加剧着人们的心头落差。“一人向隅,满座不乐”,没有棚户区群众的小康和幸福生活,中国梦就是残缺的。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棚户区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不仅是实现中国梦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不但能实现百姓改善生活的盼头,而且能接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棚改还有助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让更多困难群众住进新居,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为扩大就业增添岗位。此外,棚户区改造能够降低房地产开发投融资风险,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快棚户区改造,本届政府下决心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逐步将非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统一纳入改造范围;同步建设配套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一项项清晰目标和务实举措,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困难群众的真情关爱;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实现目标任务过程中必须承担重要责任。
一方面,要求政府既要合理安排预算,尽可能把更多的财力向棚改工程倾斜,要创新筹资办法,发挥好市场这一只手和群众千万只手的作用,多渠道解决资金难问题,切实保障房屋质量、搞好配套设施,让居民住得称心。在棚户区改造新建住房的分配过程中,要确保各个环节的公开透明,使新房真正惠及那些最需要的群众。
另一方面,在棚户区改造中要重视以人为本。把拆迁工作从追求速度转向关注民生,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把握政策,用好政策,对群众利益诉求给予充分尊重和考虑,切实保障老百姓权益。棚改是利民惠民的好事实事,但是如果政策宣传不到位,或在政策执行中有失公平,就容易在房屋征收拆迁和安置环节上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同时要强化法治意识,严格按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展开工作,主动为群众搞好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难度极大的民心工程。不仅涉及搬迁、改造等复杂工作,还面临着资金配套等压力。对照中央要求,细化群众工作,规范补偿标准,才能使棚户区改造得到广大群众的鼎力支持。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努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度,才能稳步实现棚户区群众的安居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断汇聚起强大力量!
第3篇:申论热点范文申论范文:要让职业教育创造人才红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一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
四是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资助政策,积极推行直补个人的资助办法。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会议指出,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益,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保障。会议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草案对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奖惩及争议处理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会议要求,要运用法治手段,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促进提升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第4篇:国考申论热点:停车难事件背景
“早上急着去上班,出门却发现自己的车被人给堵了;晚上回来,发现自己的停车位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出门在外,为了一个停车位,玩起碰碰车,甚至动手互殴……”媒体调查发现,近些年停车难已经成为很多城市治理的新顽疾。而许多地方在管理上的束手无策,一定程度上又让这种现象有加剧的趋势。
标准表达
一是规划滞后问题。过去城区汽车保有量少且私家车尚未普及,全社会对停车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停车场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机动车辆增长的速度,造成城区内停车设施预留地不足,繁华路段、大型建筑和商场停车资源缺乏。
二是停车场的利用不够充分。目前路内停车场使用率比较高,路外停车场使用率比较稳定,公共配建停车场使用率则处于不饱和状态,尤其是地下停车场,利用率更低。
三是停车收费标准不尽合理。目前我们城区的停车收费标准缺乏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停车分布的作用。由于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几乎没有价差,导致很多车辆在路上长时间甚至是整天停放,与路内停车场服务临时停车的功能严重背离,致使路内停车周转率低、总是满满当当,后来的车辆无处可停;而附近的路外停车场和公共配建停车场却空空荡荡,得不到有效利用。
四是少数驾驶人文明交通意识不强。有不少驾驶人逢出门就开车,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拥挤,加剧停车难;有的驾驶人爱图方便,不愿多跑几步路到停车场去停车,而是随处停车;还有一些驾驶人为逃避停车费,在停车场外乱停乱放,结果造成道路秩序混乱。
应对措施
第一,加强城市的“停车场”规划工作。要树立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快停车场建设。不妨在商业区建设立体停车场。传统停车场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多,而立体停车场不仅大大节省占地面积,在投资上也更节省资金,很多城市都有这种先例。
第二,单位停车场夜间开放。一些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夜间空闲,而附近的居民区及路边却停满车辆。管理部门可和这些单位商榷,在夜间向附近居民有偿开放。这样既方便了市民,企事业单位也适当创收,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第三,规范和加强城市停车管理。建立一个权威的集中统一管理机构,收费标准归物价部门制定,合理收费。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让有车族树立社会公共意识,近距离不开车,节假日不往闹市区开车。
第5篇:申论热点范文申论范文:抛开医生的医改不会成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评价医改效果,社会和公众最看重什么?有三条标准可资参考:看病难、看病贵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医患紧张关系是否得到改善;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由此观之,我们离医改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各种症结,集中体现在大医院。大医院检查多、处方多,看病不易、价格贵;就诊排队长、看病短,等候多、交流少,医患之间易起纷争。根据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资料,超过70%的三甲医院都发生过暴力伤医的事件。优化调整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医改题中应有之义,医改应充分调动医生积极性。
任何改革都会牵涉改革主体的利益。两会前,我对广州市所有三甲医院进行了调查。2016年,医生账面上平均收入是41077元/年,但实际平均收入(包括劳务、各种补贴等)合计176320元;2016年,账面收入达46042元/年,实际收入提高到19万余元,比社会平均收入高2、8倍到3倍。但是,医生收入中,2016年政府支付仅占23%,2016年为24%,其余收入主要来自医院自身经营。这表明,医生收入水平相对合理而收入来源却不合理。
医生劳动价值在就医费用里没能体现,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内在症结。国际上,医生靠技术吃饭,而国内医生靠卖药、用设备等来生存,公信力自然受到质疑。因此,与其批评医德缺陷,不如多反思医院体制的功利性问题。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另一主因是欠缺沟通。医院要维持运转,必须制订多项业务指标,一个医生在半天内要看五六十个病人,客观上没法与患者多交流。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缺乏沟通就容易造成误解,医患关系怎能不紧张?数据显示,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22、9%。
不合理的收入来源,比如药费差价、分解麻醉手术程序等,正是医改的对象。而这些改革不能离开医生这个主体,抛开医生搞医改必定难以行之久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但目前医生总收入中财政支持不到1/4,公益性没有很好体现,也就难以做到医药分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投入。从2016年到2016年,我国财政对健康事业的投入虽然有较大增加,但还明显低于国际一般水平。
城镇居民医保经费是提高公益性、推动医改的重要抓手,这笔经费需要充分利用。以广州为例,2016年医保结余资金78亿元、累计结余资金480亿元。2016年我国城镇医保累计结余资金高达7644亿元,比当年的城镇医保总收入6939亿元还要多出705亿元,累计结余率110%。如果能更有效使用结余资金,就能更好地提高公立医院公益性。
政府工作报告为医改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指出了方向。凝心聚力在增强公益性上多做文章,我们一定能早日“以中国的方式解决医改这个世界难题”。
第6篇:国考申论热点:学生安全事件背景
2016年8月29日,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高渝在返家途中错上一辆黑车而被害身亡。8月21日,女大学生火车站搭黑车,遭司机囚禁性虐4天。8月12日,江苏19岁的女大学生高秋曦在返校路上失踪,随后被证明身亡。刚刚过去的8月,由于各地接连发生女大学生遇害事件而被蒙上阴影,有媒体甚至用“8月劫”为标题对此致哀。
核心问题
从客观环境上分析,中小学教育大多在自己家乡就读,直到考上大学,很多女生才第一次踏出了熟人社会的保护,进入了未知的陌生人社会。将“黑色八月”放在这一环境转换、人生转折的大背景下来梳理,便可发现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检讨。
首先,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足。以上述案例为例,两名女大学生独自出行,都搭乘了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黑车,还在中途与司机因车资等问题发生过争吵导致矛盾激化。假如她们果断拒绝黑车,或者避免与司机发生冲突,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当下不能忽视的是在未知的陌生人社会里,女性的抵抗能力较弱,更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而这一点始终不会改变。因此,“防人之心不可无”应当是女生必须谨记的第一安全法则。
其次,除了自身防范意识的缺失外,同样应该检讨的还有学校安全教育的缺位。从小学到大学,学校将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文化课上,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却关注甚少。即便有的女生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很难找到科学合理的教材及示范。而在美国,已有350所大学引进了女生自卫课程。我国的学校不妨也开设“防狼课”等自卫课程,让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法,如此将受益无穷。
再次,多起事件中“黑车”都成为罪魁祸首,这也反映出了交通接驳仍有大量死角。在很多情况下,选择黑车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公交线路未覆盖或错过了末班车,的士打不到或者司机不愿载,导致很多人往往只能打黑车。如果交通接驳能再完善一些,如果公共交通能再方便一些,黑车失去了生存土壤,因黑车而起的恶性事件必然大大减少。
最后,警情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人们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了解不够充分。客观上,犯罪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几乎不可避免。长时间以来,人们获悉治安情况的渠道,要么是对个别突出案件的新闻报道,要么是法制宣传节目中的案例,若想凭此把握准确的即时治安动态未免捉襟见肘。然而,想要获知一定区域内确切的治安警情数据,通常并不容易。出于保护受害人隐私和稳定社会情绪等考虑,警务信息的公开往往有所“保留”。对违法犯罪的过多公开,被认为有可能造成人心惶惶的不稳定局面,久之,警务警情某种程度上带有了“敏感”性质,有时甚至成了“机密”。于是,一时间连续的案件公开,反而让公众感到了“意外”。
客观反思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早在《风险社会》一书中,阐述了一个越发成为共识的道理——现代文明的全球化,使得人化的、制度化的风险,也成为全球难题。简单说,现代社会的安全保障越来越频密,风险隐患也越来越多元。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就像我们既要鼓励孩子与陌生人沟通与交流,同时又要正视“陌生人风险”,是一个道理。遗憾的是,社会往往以极端化的姿态,要么宣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么奉行“真爱不设防”。
应对措施
一是有关部门应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女生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
二是交通部门可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或组建“公交保安”队伍,专职从事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更重要的是,公安部门应将出租车等公交工具纳入“重点保护部位”,选派“公交警察”,专门负责盯防各类公交工具,进行日常巡逻,实时监控,一旦发现侵害女生事件,予以重点打击。
三是完善警情制度,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维护社会治安是警方的责任,但也少不了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透明的警情信息公开,不仅能及时震慑犯罪,也有助于公共治理水平的提高。那些真实的治安案件,无需限于坊间流传的恐怖“怪谈”,大可成为堂堂正正的提示信息,助力全社会提高警惕,共同维护安全的环境。
本月4号至9号,我有幸被单位选派到上海参加“2016年金牌班组长培训班”学习。在整个学习中,我认识到班组长的使命和任务,深入了解到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现代企业对现场管理干部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也更加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面临金融危机的爆发,漯阜铁路的重组,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要想胜任班组长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思维方式,才能改进以往固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学习,我得到这样的启示:班组长工作开展如何,对于企业的战斗力至关重要。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是现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生产顺利运行的保障。班组长在企业生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企业有机组成部分的重要元素,只有将班组长的工作做透做细,使每一个班组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迅速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公司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班组建设和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然而班组长在具体工作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必须要在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又要深入工作现场,全面了解各个生产环节,才能发现问题,管理到位。一个称职的班组长,既不能有“做班头、教头,不做锄头”的思想,造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对立;又不能凡事大包大揽,事必躬亲,吃力不讨好的同时,也不利于发挥班组成员的主动性。如何做到不仅自己要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还要使班组成员个个会干,个个愿干。通过学习,结合工作,我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个初步的思路。
一要强化业务技能,提高学习能力。班组长要想服众,必须得有拿的出手的业务技能。作为管理干部,不一定在生产技能上比普通员工出众,但在贯彻领导意图、办文办事协调等方面,要显示出自己的专业水准。同时,要主动积极地学习,掌握更好、更新的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威信,适应班组管理的需要。然而,单靠班组长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还要带领全班人员学习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组织、引导、实施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扎实实搞好岗位技术培训,提高班组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不断增强班组的凝聚力。
二要理清工作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作为一名班组长,首先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的业务范围要做到心中有数。譬如对我们票房来说,微机的正常运行,售票人员的业务技能,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班车的变动情况等等,都属于我的业务范围,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在遇到问题时,才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才不至于耽搁车站的正常运转。仅仅了解这些还不够,还要对自己班组的人员做到了如指掌,始终要处在受控状态,如班组每一个成员的技术水平如何?实际工作能力怎样?能否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不胜任又该怎么办等等。当然,自己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三要讲究工作方法,切忌华而不实。带领班组工作讲实际、求实效,实事求是,切忌华而不实。工作态度要端正,高标准、严要求,坚决纠正马虎、凑合,不在乎等不负责的行为,大力发扬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人员的个性、脾气和能力加以区别对待,要扬长避短,知人善任,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潜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共同为做好班组工作而不懈努力。当班组工作中出现困难的时候,首先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考虑不同处理方式会产生的不同效果。本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这些还有待于前辈的多多提点,需要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领悟、总结和提高。
四要做到严格管理,严于律己律人。班组长要有原则性,为人处事要公道正派,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正确处理情、理、法的关系,对班组成员工作上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生活上要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班组内部,要积极创造一种健康向上、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作为班组长,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也应该不做。不能私字当头,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要适当的保持和班组成员的距离,很多时候、许多方面要用人格的力量来影响人、感召人,要先人后己,以整体利益为重。只有这样,班组才会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的发挥团队精神,班组工作才能展现良好的风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五要善于总结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要经常总结自己的班组工作,方方面面、条条块块,每个阶段每件事情都要及时全面总结,从中发现成功和不足、经验和教训,通过反思、总结继而提炼出对工作有帮助的东西,然后加以推广和发扬。还要善于向别人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等等。出外学习和邀请专家教授授课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这就有赖于自己平时就树立学习意识,虚心向前辈请教,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
还要善于思考。思考应当是全方位的,做事情之前的构思、计划与决策,过程中的监督、分析与比较以及事后的检查与总结,都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俗话说,不打无把握之仗,要目标明确、准备充分、有的放矢,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班组管理有了全新认识。我将以本次培训为起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强化科学管理意识,提升班组管理水平,为公司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第2篇:大学团干培训学习心得在前段时间,我们经管系进行了一次团干部培训。所有团干都认真听了校团委的关于团干知识培训的讲座,虽然此次培训时间不长,但是培训内容安排紧凑,培训过后还进行了团干知识抢答赛,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以往不曾涉及的团干方面应该知晓的知识.
这次培训是为丰富大学生生活,提高干事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干事团队精神,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锻炼平台和学习交流的园地。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就要积极加强内部的建设,努力培养干事的独立工作能力,以提高干事自身素质,使之肩负起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从这次培训中,我了解到作为学生干部,首先要有表率作用,只有自己身体力行,才能极好地带动身边的人。另外,要注意各方面的学习,占取信息制高点,拓展知识面。“人际要简单一些,工作要精明一些,做人要厚道一些。”不失为一句扼要中肯的忠告。然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公私分明,把工作与生活有条理地分开对待,正确地处理工作关系与朋友关系(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除严格要求之外,还得把爱和信任寓于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日常的工作中真心爱护每个人,在活动中以人为本,增强人文关怀;互相关爱,互相信任,平这样既可以唤起积极上进的精神,也可加深彼此的感情
,缩短彼此的距离,增强凝聚力。
沟通、交流是产生共鸣的基础。多谈心交流,在工作时,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及增强工作能力。同时通过沟通加强彼此的了解,彼此会涉及平时的生活学习等问题的交流,缩短距离,增进感情及信任度。经常在工作中交流,工作中可以打成一片,拧成一股绳的良好局面。
同时在工作中,团干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踏实,努力作好每一件自己应该作好的事情,而是指作好每一件自己的份内之事,只有全心全意的为同学们办事,自己才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于我们学生会干部本身来说,这尤为重要.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你的团队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团队,那么任何问题都会很难解决,对于开展后面的工作就更加难以进行.
团队的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增强的凝聚力,使每一分子都能团结起来,增进互相了解,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虽然这次培训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使自己拥有一名团干应有的才能和品质,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团干.
第3篇:校本培训心得体会新时期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本学期,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学校从师德教育、教师的素养、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师的素质、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使得校园书香味更浓,教师们教育教学思想更高。现将我参加校本培训学习的一些体会谈与大家分享。
一、加强以“爱”为中心的师德修养。
每学期学校教导处都要加强以爱为核心的师德修养教育。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爱,因为它不带任何的前提条件,这种爱,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学业的帮助,也包括积极的鼓励,远大理想的引导,更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这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教师个人品德的具体体现,更是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保护学生基本人权的根本保证。
二、每月进行读书笔记的学习记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周期在缩短。不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甚至成为现代社会的科盲,因此,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的记录,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中,做为小学教师,要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嘴边,更要把安全视为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让孩子从小就会留心,做事要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学生教育,加强安全意识,一年来,我校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六年级毕业班的教学秩序井然,学生都以学习为主,团结友爱,并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心态升入到高一级的学校。
四、做到了观摩与讨论相结合
观摩与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对话来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角而难以发现问题和缺陷,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观摩是有目的地带着问题观看和交流的教学活动,讨论则主要是对观摩内容反思研讨,二者是有机结合的。反思并非“闭门思过”,而是多向交流的开放型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观摩与讨论是相互的,参与性的,既可观摩别人的教学,也可以邀请别人观摩自己的教学,并指出不足,提出意见,提供反思的角度、问题及材料。、
五、体验与写反思札记相结合
教师的体验与思考对教学行为和理论的理解非常重要。体验意味着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积极的体验与思考可以让教师从经验中学到些个人化的实践知识,领悟教学意义并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经验提炼成理论成果,产生更大的教学效率。为了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札记帮助自己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札记的撰写比较随意,但必须经常,如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及困惑等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如写教学后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写教育教学案例,写耐人寻味的教学镜头等等。写与体验结合并作理论探究,将具体的教学现象理论化,将抽象的理论融入到新鲜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也就在体验与反思中逐渐形成。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逐渐建立,反思教学成为教学方式转变的必需。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经验、价值观和教学伦理,重塑教师形象,使教师逐渐完成从“教书匠”到“反思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总之,校本培训让我们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没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就不会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敬业。校本培训的学习与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中,早日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的教师。
第4篇:名师假期培训心得体会XX年7月4—5日,进行了为期二天的暑假培训,聆听了名校校长和名师的经验交流研讨,我受益匪浅,感触至深。这些如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指导,基本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而且让我眼界开阔了。现将在培训中的所感所想小结如下: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是推动新课改顺利进行的关键
新课程、新标准、需要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原则来支撑,而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课堂上,教师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此状态必须改变
!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改变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课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今后教学活动的立足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胡校长说得好:“参与其中时,学生才有动力,才有激情,把想法付诸行动时,才能激活创新”。所以在课堂中我们一定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去说,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让爱相伴课堂。
邙岭三中校长说得好:“爱学生,并把你的爱告诉学生。”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使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产生“向师性”。
四、孜孜不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多下苦功夫,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练习,方能有所长进。好几个老师都说到:“多读书,读好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水更清”感觉。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研的方向更加明确;对投身教改激情更加充沛。可以说是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骄气,焕发了无限的生机。
今后我会更加热情的实践课改,学习张四宝,使自己的课堂更高效。
第5篇:师德培训心得体会做为老师,不光要要有足够的知识,还要有师德,中国人自古重视品德修养,宋代司马光曾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可见品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而对于教师这样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来说,师德尤为重要。
今年开学,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参加了一次师德培训。我是刚作为教师不久,好多东西都需要学习,所以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还需要不但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培养自己的心得。这次师德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也让我收获颇多,加深了我在师德师风的理解。
我们这次培训主要是听几位老师给我们讲他们的学习心得。听得是戴老师讲得”收看《好家长大智慧》有感”、罗老师的”新课程标准下的识字写字教学”、杨老师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蒋老师“教师心理健康的讲座”、陈校长“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我感受很深。
作为教师应对教育事业怀有始终不渝的热情和热爱。教师这样一个职业,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该怀有奉献付出的精神,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对于日常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同时,对待教学还应灌注自己尽可能多的热情,充分带动教学气氛与学生的学习气氛。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感觉到枯燥和疲惫,才能对得起一名老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教师应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个人形象。如今社会的多元深入到各个领域以及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加上学生的个人品格、性格正处于可塑性比较强的时期,对学生的正确导向极为重要,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为学生作出好的榜样,严于律己,一言一行都要作出好的表率。教师应明白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身教更胜于言教。
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待,多关心学生心理诉求。老师唯有尊重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会乐意从老师那学习知识。同时,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不能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区别对待,需要对学生的潜在优点及个性善于引导。
教师应努力进取,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有效传授给学生的必备手段。同时,当今时代是个知识爆炸、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新的知识正不断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教师不可能守着自身的原有知识一劳永逸,不然不仅自己落后于社会,还会耽误学生成长,误人子弟。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意识。
教育是国家民族赖以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作为这其中的重要一环,宏观上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微观上寄托家长、学生的殷切希望。为人师表,师德师风在教学过程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才能在教学岗位上培育出更为优秀的学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成就。
第6篇:医院实习培训心得体会20xx年xx月xx日,我和我的同学们离开了呆了4年的母校,来到了我将在此度过1年(也就是大学生涯中的最后一年,且最重要的一年)的实习医院——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因为文登是我的故乡
,所以回来后感觉既熟悉又亲切。由于交通堵塞等原因,我们的车很晚才到达,比预计时间晚三个小时,但科教科、护理部的几位老师仍然站在夜色中代表全院在迎接我们,从他们亲切的问候和热切的举动中,我们感觉回到家了。像是投入了母亲的怀抱,由于行李很多,又拾掇了好长时间,劳累了一天的我们也感觉有点饿了,这时餐厅的一位师傅及时赶到,问候我们有没有吃饭,说餐厅已经预备好了饭菜,我们当时就被师傅的关心所感动了,连声道谢,因为今晚不用饿着肚子睡了。同时,搬行李时,比我们早来的潍坊医学院的同学虽然已经躺下来,但知道我们来了后主动起来帮我们搬行李,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晚上发生的这一切,让远离母校的我们心里有了安慰。原本不安的心平静了下来,因为文登中心医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亲切的。我们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好好的实习,与中心医院融为一体,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是科教科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由院各科室主任做了8次报告,包括:一、医院概况简介。二、学生治理的有关规定。三、治安治理的一般常识。四、医德医风教育。五、医疗文书的书写。六、有关护理知识的讲解。七、院内感染的讲座。八、手术室的有关知识。其间科教科的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上岗工作打下了基础。
经过一周的培训,我对医院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学到了好多新的知识。首先,刘院长给我们讲了医院的发展历史及规模,让我了解到我们医院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背景,以及发展潜力。作为威海市排名在首的医院我们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同时,科教科在教学治理方面对我们也作了严格的治理规定,让我们一开始就树立严谨的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我们固定的思维方式,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医院的警务力量也让我们在充实的工作中有了安全感。在此对警务人员为我们做出的工作而表示感谢,因为他们是我们医院实行正常而稳定的工作秩序的保证。医德医风教育让我切实感觉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和务实性,我们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做事坚持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白衣天使的神圣职权,才能得到病人及同事的尊重。其次,关于临床上具体工作,如书写医疗文书,护理知识和院内感染的讲座,让原本只具备理论知识的我们熟悉到了临床工作要干好是多么的不易,只靠把握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同时,对正确的处理医护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有了感性的熟悉,医生和护士同等重要,不分谁大谁小,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治好病人。我认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更重大,工作更烦琐,值得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尊敬。还有,通过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录像,我充分熟悉到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熟悉到社会各界对我们医务人员的高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在把握熟练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更好的处理医患关系,病人来找我们看病,他们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必须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增加法律知识,更好的在工作中行使我们的职责和权利。
来我家,爱我家,在文登中心医院这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中我一定好好实习,充实自己的知识,为自己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也为医院奉献出我的一切。
上一篇:如何写退休申请
下一篇:因公出国政审政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