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项目管理师】
目 录
第一章 概 要................................................................................................................................ 5
1.1项目建设方案汇总表 ........................................................................................................... 5
1.2基本情况............................................................................................................................... 5
1.3项目建设年限 ....................................................................................................................... 5
1.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 6
1.5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 7
2.1自然资源............................................................................................................................... 7
2.2经济环境............................................................................................................................. 14
2.3县域社会发展环境 ........................................................................................................... 16
2.4项目建设区基本情况 ......................................................................................................... 19
第三章 项目建设基本原则 ........................................................................................................ 20
3.1基本原则............................................................................................................................. 20
3.2基本条件............................................................................................................................. 21
3.3招投标 ................................................................................................................................ 21
第四章 转移安臵模式、标准及规模 ........................................................................................ 22
4.1安臵模式............................................................................................................................. 22
4.2安臵标准............................................................................................................................. 22
4.3安臵规模............................................................................................................................. 23
第五章 公用辅助工程 ................................................................................................................ 23
5.1 给排水设计 ........................................................................................................................ 23
5.2供电设计............................................................................................................................. 24
5.3防雷设计............................................................................................................................. 25
5.4防震抗震............................................................................................................................. 25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26
6.1编制依据............................................................................................................................. 26
6.2主要污染源分析 ................................................................................................................. 27
6.3环境保护措施 ..................................................................................................................... 27
6.4水土保持措施 ..................................................................................................................... 29
第七章 节能 .................................................................................................................................. 29
7.1建筑节能设计 ..................................................................................................................... 29
7.2电气节能设计 ..................................................................................................................... 30
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30
8.1投资估算 ............................................................................................................................ 30
8.2建设投资............................................................................................................................. 32
8.3资金来源............................................................................................................................. 32
第九章 项目运行机制、项目管理及组织落实 ........................................................................ 32
9.1组织机构............................................................................................................................. 32
9.2工程施工组织方式 ............................................................................................................. 32
第十章 效益分析 ........................................................................................................................ 34
10.1社会效益........................................................................................................................... 34
10.2生态效益........................................................................................................................... 35
10.3经济效益........................................................................................................................... 35
第十一章 后续产业的发展及配套政策 .................................................................................... 36
11.1配套优惠政策 ................................................................................................................... 36
11.2组织管理措施 ................................................................................................................... 37 附件:
1、鹤峰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示意图
2、鹤峰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迁入区迁出区位臵图
3、铁炉白族乡大理新街建红线图
4、铁炉白族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臵点照片
5、铁炉白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房屋照片(1、2、3、4页)
6、项目迁入地铁炉村用地承诺书
7、铁炉白族乡人民政府与铁炉村民委员会土地流转协议书
8、项目到户土地流转协议书
9、鹤峰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登记表
10、鹤峰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自愿搬迁农户签字登记表
11、鹤峰县县人民政府支持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文件(鹤政办发[2009]28号)
12、铁炉白族乡人民政府支持项目实施的政策性文件(铁政发[2013]9号)
13、县直16个相关部门对《方案》的审查意见
14、铁炉乡关于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铁办发[2013]50号)
15、鹤峰县国土局建设用地预审意见(鹤国土资函[2013]49号)
16、鹤峰县规划管理局建设项目规划意见(鹤规地[2013]001号)
17、鹤峰县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18、鹤峰县财政局关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资金的函(鹤财农发[2013]96号)
19、鹤峰县发改局关于实施方案的批复(鹤发改地区[2013]8号)
20、鹤峰县发改局向省发改委的申报文件
湖北省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实施方案
第一章 概 要
1.1项目建设方案汇总表
铁炉白族乡易地搬迁工程建设方案汇总表
单位:万元
1.2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湖北省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鹤峰县铁炉白族乡人民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鹤峰县发展和改革局
项目建设地点:集中安臵点为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铁炉村二组 项目建设规模:150户,600人
项目安臵形式:整体迁出,依托小城乡集中安臵
1.3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1年(2013年12月—2014年11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 要 ............................................................. 5 1.1项目建设方案汇总表 ..................................................... 5 1.2基本情况............................................................... 5 1.3项目建设年限 ........................................................... 5 1.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 6 1.5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 7 2.1自然资源............................................................... 7 2.2经济环境.............................................................. 14 2.3县域社会发展环境 ..................................................... 16 2.4项目建设区基本情况 .................................................... 19 第三章 项目建设基本原则 .................................................. 19 3.1基本原则.............................................................. 19 3.2基本条件.............................................................. 21 3.3招投标 ............................................................... 21 第四章 转移安置模式、标准及规模 .......................................... 22 4.1安置模式.............................................................. 22 4.2安置标准.............................................................. 22 4.3安置规模.............................................................. 23 4.4安置形式.............................................................. 23
第五章 公用辅助工程 ...................................................... 23 5.1 给排水设计 ........................................................... 23 5.2供电设计.............................................................. 24 5.3防雷设计.............................................................. 25 5.4防震抗震.............................................................. 25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26 6.1编制依据.............................................................. 26 6.2主要污染源分析 ........................................................ 27 6.3环境保护措施 .......................................................... 27 6.4水土保持措施 .......................................................... 29 第七章 节能 .............................................................. 29 7.1建筑节能设计 .......................................................... 29 7.2电气节能设计 .......................................................... 30 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30 8.1投资估算 ............................................................. 30 8.2建设投资.............................................................. 32 8.3资金来源.............................................................. 32 第九章 项目运行机制、项目管理及组织落实 .................................. 32 9.1组织机构.............................................................. 32 9.2工程施工组织方式 ...................................................... 32 9.3项目管理.............................................................. 33
第十章 效益分析 .......................................................... 34 10.1社会效益............................................................. 34 10.2生态效益............................................................. 35 10.3经济效益............................................................. 35 第十一章 后续产业的发展及配套政策 ........................................ 36 11.1配套优惠政策 ......................................................... 36 11.2组织管理措施 ......................................................... 37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概 要
1.1项目建设方案汇总表
xx乡易地搬迁工程建设方案汇总表
单位:万元
1.2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xx省xx县xx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县xx乡人民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xx县发展和改革局
项目建设地点:集中安置点为xx县xx乡铁炉村二组 项目建设规模:150户,600人
项目安置形式:整体迁出,依托小城乡集中安置 1.3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1年(2013年12月—2014年11月)。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方案一: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北社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申请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情况如下:
一、迁出村的基本情况
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迁出原因: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落后。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4、上学就医难,通讯网络难以覆盖。所搬迁7个村中距周边学校都在3公里以上,远的在6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致使个别孩子因故辍学。大部分另迁他处觅学。在医疗方面,群众看病很不方便,缺医少药,有些病常常被耽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了群众负担,群众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另外,文化生活落后,电视、电话等通讯覆盖不到,与外界沟通困难,而且缺少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渠道,导致观念陈旧,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二、迁入地的基本情况
鉴于上述原因和实际状况,通过多次会议,集中群众意见,对我乡秦家后等7个村117户417口人实行易地搬迁,选择移民新区具有如下有利条件。
1、北社村移民新区
(1)地理位置。北社村新区位于北社村北楼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规划功能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符合入迁条件。
(2)建筑规模及占地。该安置点共规划117户417口人,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能容纳移民搬迁户。
(3)迁建新区的有利条件
北社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①交通条件优越,省道李东线和县道成小线穿村而过,群众出行及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②水电通讯设施功能齐全。该村现有50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水源来自平顺集中供水工程,可满足4000人正常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供电方面,本村现有500KVA变压器2台,100KVA变压器3台,可保证5000人日常用电。通讯方面,拥有移动、网通、联通基站各一户,有线电视2000年开通使用。完全可以满足移居之用。
③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本村现有集水、电、暖于一体的中学一所,住宿制小学一所。可容纳1000名学生就读。图书室、仪器室、操场、食堂、宿舍、电教设备等教学设施齐全。2015年新建高标准,总面积1775.32平方米卫生院一所和村级卫生所一处,有医护人员14人,床位30张,配有B超、心电图、透视、胃镜、化验等医疗设施,为方便群众就医提供保障。
④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北社乡是文化大乡,村内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可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规模内容和资金来源
1、建设规模内容
移民建设项目工程总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其中,移民搬迁户房屋及院落建筑面积40.66亩,巷道硬化、绿化、自来水管网、农电线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0亩,房屋建设标准分为2种户型。具体如下:
(1)住宅工程:
①建设74套三间两层移民住房,每户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居舍建设面积95平方米。大门、厕所及院落73平方米。
②建设一栋五层单元楼44户,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楼房占地面积1060平方米,院落面积1060平方米。
(2)街道工程:
硬化主巷道250米,宽5米;支巷道180米,宽4米;硬化面积1970平方米。
(3)供水工程:
供水主管道采用50PE塑料管,支管道采用40PE、25PE塑料管,每户安装立管龙头及水表。共安装供水管道5680米,水表井51个。
(4)配电工程:
架设高压变压器1台,低压输电线路及入户线路5680米,配套入户电力器材118套。
(5)村内绿化:
小区四周种树绿化671米,小公园绿化面积672平方米。
(6)场地平整:
由于现有宅基地参差不齐,需重新进行场地平整。共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
(7)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占地1512平方米。
2、资金来源【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1)投资预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2562.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2547.8万元,其他费用15万元,具体各项工程投资如下:
①住宅工程:74户三间两层楼房,投资1480万元,平均每户投资20万元;
②五层单元楼房44户,投资812万元,平均每户投资18万元;
③街道工程:硬化1970平方米,每平方米120元,需投资23.64万元;
④供水工程:5680米,每米45元,需投资25.56万元;
⑤高低电输配电工程:5680米,电力器材配套118套,需投资95万元;
⑥绿化工程:四周绿化641米,绿化小公园672平方米,需投资20万元;
⑦场地平整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每立方米16元,需投资16万元;
⑧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1512平方米,每平方米500元,需投资75.6万元;
⑨其他费用15万元。
我们通过申请国家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外,移民住房建设资金不足部分主要由群众自筹,自筹方式是:一是个人少量积蓄;二是农村信用社小额支农贷款;三是亲戚朋友资助和个人与村民相互投工投劳。
方案二: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宁县新庄镇颉家村地处董志塬南端,距县城45公里,镇内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镇还有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生活在缺水、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极差的沟、湾、梁、峁、掌等地方。这些区域是干旱山区,也是贫困区,这些地区的群众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下,难以摆脱贫困,为了彻底改变他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必须下决心实施以工代赈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这对改变生存条件,稳保扶贫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扶贫治本之举措。XXXX
二、项目概况
新庄镇位于宁县西南部董志塬南端,东涉马莲河,与中村分界,西南至泾河之滨,与陕西省长武县、宁县长庆桥镇毗邻,北靠太昌乡。海拔高度896—1213米,相对高差3170米。北纬35°20′,东经107°48′。年降雨量500—600MM,平均气温8.7℃,光照时数2365.7小时,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镇共辖24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8616户,总人口36094人,其中农业人口35146人,非农业人口948人,人口窑度每平方公里282人,钱镇总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67亩。
㈡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提供,201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64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元。粮食总产量14200吨,人均粮食产量XX公斤。全镇通电户数户,街区及13个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农户2975户,受益人口13388人。镇村道路总长52公里,柏油公路8.6公里,砂石路面67.5公里,全镇村村通车、通邮。7个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话,全镇固定电话装机量达到758门,建有3个移动通讯基站。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1、搬迁原因
迁出区自然村均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山区,居民基本上都生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沟、湾、梁、峁、掌等不利于人群生存的地形地貌上。农户居住极其分散偏僻,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经济收入低,极端贫穷,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素质普遍低,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条件落后等。总之,干旱缺水,无电无路,停息闭塞,上学困难,就医看病难,这些因素是我镇贫困移民搬迁的主要原因。
2、迁出方式
新庄镇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迁出区不留一人一户,使迁出区域能够封山禁牧,植树造林,迅速恢复生态植被。
3、搬迁人员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其中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搬迁人员中老年人XX人,儿童XX人,劳动力XX人。搬迁人员花名册见附表。
㈠安置区基本情况
两个安置区共有土地面积XX亩,其中耕地面积XX亩,有撂荒地XXXX亩,复垦土地XX亩。
安置区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条件好,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区域,学校、医院均有,电视、电话畅通,附爱吃有公路主干线通过,地下水资源能够保证人畜饮水,电力设施齐全,附近有砖瓦厂,水泥预制厂和养殖场,能够使一部分群众就近做工和进行家庭养殖。也可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接收区大量的可复垦利用土地,人均产粮XX公斤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元以上。
西南门村安置区。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青公路经过之地,全村有XX户,XX口人,当地人均耕地XX亩,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可为搬迁农户提供土地XX亩。周围水电路公用设施齐全,群众基础好,可为移民提供土地XX亩。
四、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为:一年搬迁建家园,两年定居抓收入,三年脱贫又致富。
1、基础设施面。项目实施后,搬迁移民户均拥有占地亩,居住面积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XX平方米的住宅一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
2、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增加校舍面积XX平方米,改造校舍XX平方米,新建卫生所两年,配备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迁入农户的子女当年就可以入学教育,群众能够得到医疗保健服务。
3、经济目标:迁入农户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人均产粮量达到XX公斤以上。
五、建设方案
㈠人员搬迁方案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具体是西南门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颉家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
㈡安置区建设内容及方案
1、土地开发方案
为了解决迁入区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有保障条件,两个安置点共提供可开发利用土地XX亩,土方量为XX立方米。主要是复垦旧庄基和平整撂荒地,其中西南门村XX组提供开发利用土地XX亩。
2、供电
为了解决群众照明问题,需对迁入村安装30KV配变2台,10KV线路XX公里,0.4KV线路XX公里,户表工程XX户。
3、道路
计划修建农一级及住宅区道路XX公里,其中西南门安置点XX公里,颉家安置点XX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
建人畜饮水2处,新打机井1眼,16米30立方米水塔1座及配套设施;建供水房间,检修井XX个,铺设供水管线XX米。
5、卫生所
为了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医疗保健需要,计划新建村级医疗卫生所两年,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其中每个安置点建设砖混结构瓦房XX平方米,分别设置门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
6、学校
为了使搬迁农户的子女能及时上学,按需要为两个安置点扩建校舍XX平方米,维修改造旧校舍XX平方米,购置桌椅XX台套。
㈦住宅
通过开发废弃庄基和撂荒地为移民提供农宅基地XX亩,修建占地XX亩的农户住宅XX套,建筑面积XX平方米,修建围墙XX米,并修建大门、厕所、猪圈等。
8、新建XX村村部,建筑面积XX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瓦房。
六、投资概算
㈠投资概算依据
1、《甘肃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1996年);
2、《甘肃省建筑工程基价定额》(2000年)居民建筑,水利、交通农电、卫生、教育等有关规定和定额,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
㈡投资概算
宁县20XX年共建立两个移民点,搬迁移民XX户,概算共需资金XX万元,人均XX元。其中:基本农田开发XX万元;生产基础设施XX万元;公共基础设施XX万元;建房XX万元;第一生产力补助XX万元;搬迁费XX万元;人员培训费XX万元,;勘察设计费XX万元;项目管理费XX万元(详见概算附表)。
㈢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来源为:需国家投资XXXX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XXXX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农田水利、道路等方面建设;预算内专项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卫生所、学校、农电线路等方面建设补助;市级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生活补助及农民培训等方面建设补助;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XX万元,主要用于移民建房。
方案三: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贫困地区“易地搬迁,无土安置”及农民工公寓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确保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搬迁安置总体情况
(一)搬迁安置范围及对象
金城江区、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大化县等10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在0.5亩以下,而且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或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村人口,以及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的农村人口。
(二)搬迁安置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以县为基本实施单位,实施县内或乡镇范围的搬迁工程,并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依托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按“无土安置”的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进行搬迁安置;二是依托小城镇发展,结合乡镇扩容的需求进行搬迁安置;三是把居住环境分散、生态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状况较差的农村人口搬迁安置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
(三)搬迁安置任务
2015-2020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约3.3万户15万人,同时吸引部分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农村人口搬迁到乡镇、县城或项目园区周边,涉及总人口预计达6万户30万人。“十二五”期间(2015-2015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7208户81450人。其中: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5577户26140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338户20451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88户17744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05户17115人。
(四)资金筹措
“十二五”期间(2015-2015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需要进行住房及附属设施、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土地开发和调整、水利渠道、入户沼气池及通电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20亿元左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计划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五部分筹措。
二、各县(区)“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一)金城江区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579户2456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258户1106人;
2015年搬迁安置122户557人;
2015年搬迁安置104户411人;
2015年搬迁安置95户382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房屋建设:2015-2015年共需搬迁579户2456人,按照户均120m2的标准计算,以砖混结构为主,共需建房69480m2。
人畜饮水:安置区要达到农村安全饮水的标准,概算共需新建人畜饮水45处,其中蓄水池830m3,输供水管道47.34公里。
道路建设:新建泥结碎石乡村公路18.8Km,按四级下限路面设计;安置点的屯内道路硬化46666平方米。
沼气池:为解决搬迁贫困户的生活能源问题,结合条件适宜与群众需要,共需新建沼气池249座。
通电工程:400V低压输电线路架设30.5公里。
由于金城江区实施的都是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采取的是屯内安置方式,可以利用原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需要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3、资金筹措
(1)资金来源
估算总投资12446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560万元,占12.5%;地方配套投资352万元,占2.8%;整合其它资金及搬迁群众自筹资金10540万元,占84.7%。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二)环江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985户4324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235户1024人;
2015年搬迁安置275户12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50户11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25户10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07250平方米;农田水利设施42公里;修建通村公路46公里;卫生院1000平方米;村级公共设施8600平方米;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生态建设项目。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环江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97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4015万元,整合中央相关支农投资1200万元,中央扶贫资金860万,地方政府投资4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4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三)罗城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77户16988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1277户5788人;
2015年搬迁安置1000户45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800户40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600户27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住房和附属设施面积145600m2,其中住房建设面积89600m2,附属设施建设面积56000m2。
改扩建农村公路94km;新建人饮工程25处数,解决移民饮水人口1120户4790人。
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1300亩,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修建渠道67km,田坎硬化等工程,开发和调整农田面积500亩。
新建沼气池800个,容积6400m3。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罗城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80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2000万元,国家、自治区财政扶贫配套资金5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00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四)巴马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972户9492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863户4366人;
2015年搬迁安置429户1945人;
2015年搬迁安置322户1466人;
2015年搬迁安置358户1715人。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都是因为各种贫乏的原因而书写的,一般都是因为情况难以维持生计,于是向国家政府等部门申请要求得到帮助。以下小编准备了两篇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可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下面两篇文章由资料站提供。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一
资料管理下载人民政府:
我家居住在资料管理下载村资料管理下载组,现有人口x人。其中:农业人口x人,非农业人口x人(详见下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由于地处高山峡谷、林区、水源匮乏,饮水困难,交通极不方便,生产和生活条件恶劣。为改变恶劣生存条件,尽快脱贫致富,经全家商议。特申请搬迁到□XXXX;□XXXX;□XXXX,并享受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有关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请予以批准!
申请人:资料管理下载
201x年x月x日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二
资料管理下载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
我是资料管理下载村资料管理下载组农民,全家现有x口人,承包耕地xx亩,由于我村地处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条件低下,在最近乡上、村上和组上的干部到户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时,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我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大实事,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给我们提供很多好的政策和很高的补助,实现了我们几辈人都不能实现的梦想。因此,本人申请享受扶贫搬迁政策。
特此申请,请批准。
申请人:资料管理下载
201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
申请请示专题
第1篇:2015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的工作理念,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扎实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过去一年,是我省发展战略更加坚定、工作举措更加扎实、干事创业激情更加高涨的一年,是我省经济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多项指标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提升幅度最大的一年。尤其是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事件: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00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时突破万亿元大关;国家正式批准设立贵安新区和贵阳综合保税区,并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升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等重大引领性项目入驻我省,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开工建设。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省的发展形象和全省人民的发展信心。
——中央支持不断加大,政策效应叠加释放。争取中央各项补助1973亿元,新增276亿元。中央同意安排我省2015—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补助资金40亿元。新增4个发达城市和9个中央单位帮扶我省,实现了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全覆盖。把我省纳入长江经济带,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进试点省。国发2号文件确定的重点项目、专项规划和试点示范全面实施。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9%。企业、个体工商户户数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20%、3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5.9%和22.1%。财政总收入191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6亿元,分别增长16.7%和18.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98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73.2%,提高4个百分点。
——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次产业比例由13∶39。1∶47.9调整为12.9∶40。4∶46.7。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35.6%、43%、67%,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到38.2%。经济作物种植比重超过50%。旅游总收入增长27%。“5个100工程”重点发展平台和贵安新区完成投资3800多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00多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7%和75%。淘汰落后产能988万吨,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84.8%和59.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
——瓶颈制约加快破解,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0公里,总里程达到3281公里,通高速公路县增加到68个。铁路总里程2100多公里,覆盖县增加到39个。贵阳龙洞堡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运,毕节飞雄机场、黄平机场通航,民航进出港旅客1100万人次。内河航运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600万吨。水利工程总供水量102亿立方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新增解决333万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人才总量298万人,科技贡献率43.4%。
——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700亿元。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34元,分别增长10.5%和14.3%。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6个县、172个乡镇“减贫摘帽”。改造农村危房40.1万户,竣工城镇保障房10.1万套、扶贫生态移民房3.6万套。建成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120万平方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实现全覆盖。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增加到41.9万人和60.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5.3万人。产业园区新增就业22万人。城乡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保险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解决370万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人口自然增长率5.9‰。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实现“双降”。群众安全感指数提高到93.8%。
一年来,我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构建“六大体系”、推进“三个同步”,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抓项目扩大投资规模。狠抓国发2号文件项目化实物化落实,组织3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3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和28次专项观摩,强化省级投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开工省重点项目370个、建成166个。完成工业投资4051亿元、交通投资1175亿元、水利投资170亿元、电网投资120亿元、通信投资80亿元、城镇建设投资1364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943亿元。完成民间投资5000亿元。
(二)抓平台优化经济布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5个100工程”重点发展平台,逐个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分别制定年度建设工作方案,专门出台26条支持政策措施。实施产业园区成长工程,新增入园企业3700户,建成标准厂房511万平方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入驻企业1400多户,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85万亩。制定实施加快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十条意见,开工建设一批项目。编制实施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建成30个主导功能建筑。启动建设21个示范旅游景区,新增4A级以上旅游景区8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
(三)抓产业壮大实体经济。围绕做大做强工业,召开全省第二次工业发展大会,出台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制定实施提高工业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开展项目建设投产达产百日攻坚行动和服务企业效能大提升专项行动。制定实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关闭煤矿136处。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0户。围绕做特做优农业,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60万亩,粮食总产量1030万吨,新增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
社,新认证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围绕做新做实服务业,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开工建设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搭建了淘宝网、京东商城贵州馆等电子商务平台。
(四)抓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提高城镇人口比重五年行动计划。专题部署黔中经济区建设。大力推进贵安新区规划建设,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基本建成“三横一纵”骨干路网。加快9个市州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新增道路面积6.2平方公里。制定实施提高县域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建成区面积增加37.6平方公里。启动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编制实施乌江沿江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和“三州”等民族地区发展规划,加快毕节试验区等建设。
(五)抓会战改善基础设施。启动高速公路、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和铁路建设大会战,高速公路在建里程2663公里,新增2条出省通道。开工建设成贵高速铁路等项目,铁路在建里程1731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536公里。加快实施乌江航运等工程,建成农村渡口360个。仁怀机场立项,新开、加密航线41条。启动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加快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夹岩水利枢纽等25个骨干水源工程,开发利用地下水(机井)工程1200眼。新增电力装机400万千瓦、输配电线路2万千米,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建成并向贵阳等城市供气。通信光缆线路长度增长13%。
(六)抓改革开放增强动力活力。年初制定《当前全省改革开放重点工作安排》。“一企一策”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引进战略投资93亿元。专题研究部署矿产资源配置体制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5户企业开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启动“营改增”试点,有序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直接融资突破360亿元。基本完成省直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和省直文化系统演出院团转企改制。在仁怀、威宁开展省直管县试点,完成150个乡改镇、镇改办和乡镇撤并。全面完成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九届泛珠大会暨第三届酒博会等重大活动,组织北京、长三角、珠三角、香港、台湾等系列招商。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000多亿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3.4%。进出口总额增长20.6%。
(七)抓科技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启动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举办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开展院士专家集中援黔行动(
(八)抓环保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编制实施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清水江、红枫湖流域实施水污染生态补偿制度,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实施十二件环保实事,基本建成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39个园区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706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450万亩。新增耕地30万亩。
(九)抓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扶贫攻坚,落实“丹寨会议”和“威宁会议”精神,制定帮扶困难县加快发展政策措施。抓住建房、搬迁、就业、保障等关键环节,扶贫生态移民累计搬迁15万人。实施教育“9+3”计划和“四项突破工程”,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支持政策,“百校大战”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清镇职教城新开工建设7所学校。花溪大学城入住学生4.4万人,贵州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8万人,“3个15万元”政策带动新增就业10.6万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全面实行煤矿驻矿安监员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带头包案制度,开展信访维稳“百日攻坚战”,建成“天网工程”。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过去一年,我们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本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认真落实“约法三章”和“五去五求”,狠抓“四风”治理。制订提高行政效能的若干规定,大力减政、减负、减支,省级行政许可由357项减少到298项,非行政许可由89项减少到29项;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12项减少到69项,为27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税45亿元;压缩5%行政经费用于教育“9+3”计划实施。省市县三级政府协同系统开通运行,省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启动建设。认真做好书记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建设和落实工作,健全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完善市县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办法和全面小康统计监测评价办法。健全向省人大报告、向省政协通报半年工作制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我们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不动摇。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和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我们顶住压力,全力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没有出现大起大落。面对长期积累的发展性、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我们深处着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面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精准发力,狠抓经济运行调度和生产要素保障,狠抓项目投资和企业产出,狠抓发展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狠抓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一年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定战略部署不动摇、坚定目标任务不懈怠、坚定思路政策不折腾,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闯劲、百折不挠的韧劲、一抓到底的干劲,就一定能够凝聚起推动跨越的正能量,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全面小康建设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和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兄弟省区市,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贵州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压力大,工业经济规模小、结构偏,服务业种类少、档次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水平低,贫困人口多,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薄弱。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部分领域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突出。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文山会海”仍然突出,分类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部门执行力落实力不强,“庸懒慢浮贪”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政府工作目标和改革重点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完成本届政府构建“六大体系”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和中高速增长期,中央着力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更加重视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红利,更加重视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更加重视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省正处于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迈进的关键阶段,处于发展加速期、结构调整期、改革攻坚期,面临宏观政策取向利好、市场预期利好、自身发展条件利好的有利形势。特别是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等公共事业的不断完善,重大平台加快构建,外部要素加速集聚,产业基础不断巩固,改革红利、资源红利、生态红利、劳动力红利、政策红利集中释放,支撑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充分,促进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强劲。可以作出判断,我省迎来了后发赶超、推动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开启了科学发展、同步小康的新征程。我们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贵州所有问题的第一要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贵州发展的关键一招。切实增强发展自信、跨越自信、小康自信,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进一步凝聚“两加一推”的高度共识,进一步开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形成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在正确的路径上踏石留印,在行之有效的举措上抓铁有痕,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制定的宏伟蓝图写在多彩贵州的大地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国发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又好又快,牢牢抓住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进一步建好生态文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9000亿元,增长12.5%;粮食总产量110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工业经济、城镇人口、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比重分别提高到38.4%、40.1%、46%和68%左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4%,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和28%,科技贡献率达到44.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减少贫困人口15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范围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各位代表!贫穷落后是我省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我省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是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必由之路。搞改革没有坦途,不改革没有他途。我们要坚决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号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再创一个激情燃烧的改革开放新时代。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这场大考,我们要做改革的当事者、不做改革的旁观者,要做改革的马前卒、不做改革的钉子户,要做改革的行动派、不做改革的幻想家。要以改革统揽发展全局。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眼于赶、着力于转,以改促赶、以改促转,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同步小康。要以改革增强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靠改革壮大市场主体,靠改革激活社会要素,靠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全民创业,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要以改革增进人民福祉。顺应人民期待,回应民生需求,创新制度安排,织牢民生网底,使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要以改革营造开放环境。坚持以改革解放生产力、以开放引进生产力,通过改革为开放创造体制基础和内在条件,让各种生产要素有效集聚,让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要以改革提升政府效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严格对“不作为”、“不落实”、“不兑现”问责,坚决拿“庸懒慢浮贪”开刀,提高政府推进力、执行力和公信力。
当前要重点抓好十个领域年度改革事项的落实。
(1)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启动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运行。制定实施矿产资源“圈而不探、占而不采”治理办法。全面推行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试点范围。
(2)深化实体经济领域改革。启动实施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制定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改革实施方案。
(3)深化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制定贵阳市逐步放开、其他地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具体办法。开展城乡规划“多规融合”改革试点。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制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4)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赤水河、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每个市(州)选择1个县进行试点,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责任审计试点。制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办法。推进环境税费改革。扩大生态补偿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5)深化扶贫开发机制改革。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出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细则。推行重大扶贫专项、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资金竞争性分配。
(6)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制定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偿债准备金制度。出台提高政府资产运营管理水平指导意见。制定省级投资公司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办法。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深化农信社、贵州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搭建股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7)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争取国家设立贵州教改实验区。组建一批政企联动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行县域内校长教师引进和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全面实施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制定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改革措施。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评价机制。
(8)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继续依法依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行项目并联审批和“一章结”、“一费清”制度。深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压缩5%的行政经费用于实施教育“9+3”计划。出台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制定全省行政区划调整总体方案,争取国家批准一批县改市(区)。
(9)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出台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制定贵安新区创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改革方案。建立进出口信用担保机制。提出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意见。
(10)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制定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推进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出台支持科研院所推进市场化改革、实施股权激励的办法。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彻底脱钩。推进诉访分离改革。
三、2015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产业兴经济兴,企业活市场活,实业强贵州强。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60亿元。改造提升能矿产业,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煤矿数量减少到800处左右;加快高耗能行业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720万吨;加强煤层气综合利用和页岩气勘查开发,建设一批火电“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项目;实施一批“四个一体化”重点项目。大力发展酒、烟、茶、药和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发挥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富士康产业园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集聚示范效应,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制定建筑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意见,努力把建筑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建立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社区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00亿元。制定实施城乡商贸流通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改善消费环境。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动建材和农机下乡,培育新型电子产品、节能型汽车等消费热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0亿元。积极扶持各类企业。强化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培育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企业集群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户以上。引导企业搞好品牌策划,加强市场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扎实推进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完善落实“3个15万元”等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
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走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召开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积极推进人的城镇化。制定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城镇化“3个1亿人”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高度重视在县城和小城镇通过产业发展集聚人口,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就地创业、安居乐业创造条件。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保体系,在农村缴纳的养老、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大中小城市结构布局,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做优黔中城市群,做大区域中心城市,做强县城,做特小城镇。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同城化发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使山水、田园、乡村、城镇、园区成为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加快形成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多彩贵州格局。切实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利用山水田园、低丘缓坡等自然资源,依山就势搞好城镇规划。突出山地建筑特色,加强传统历史街区和民族文化建筑保护,推进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化。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和规范城镇执法管理。大力推进产城互动。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提高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深入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强力推进贵安新区建设。抢抓国务院批复设立贵安新区的重大机遇,加快把贵安新区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确保年内建成投产富士康等重大产业项目,新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形成“八横四纵”骨干路网,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实现“两年有效果”的目标。与此同时,加快黔中经济区、“三州”等区域开发开放步伐。
(三)全力打造重点发展平台,培育加速发展、转型发展的增长极。“5个100工程”是落实主基调主战略的主战场主抓手。要进一步凝聚全省的共识和力量,提高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更多的成果和实效。完成投资4200亿元以上。把100个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在完善配套设施的同时,聚焦内容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园区产业技术含量。围绕龙头企业聚集发展一批中小企业,扩大园区企业就业容量。实施大项目带小项目,上游项目带下游项目,增强园区项目带动力量。注重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坚决防止污染项目,提高园区环境保护质量。统筹利用好土地、标准厂房等各类资产,提高园区经营管理水平。新增入驻企业1500户以上,新建标准厂房400万平方米。把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注重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做大做强园区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上作示范。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上作示范。提高园区配套设施、技术装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上作示范。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万亩以上。把100个示范小城镇打造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融合点。着眼于促进城乡空间布局融合,以规划建设一批绿色小镇为平台,实现乡村与城镇、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着眼于促进基础设施融合,统筹推进城乡路水电气讯等各类设施建设。着眼于促进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小城镇优势产业并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着眼于促进公共服务融合,统筹抓好城乡教育、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带动更多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把100个城市综合体打造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引擎。在提升城市功能上发挥引领作用,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建设精品城市组团。在彰显城市特色上发挥引领作用,注重现代元素和民族文化结合,不搞千城一面,反对贪大求洋,防止大拆大建。在优化城市管理上发挥引领作用,引入专业团队参与运营,吸引企业总部和各类市场主体入驻,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把100个重点旅游景区打造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升级版。注重在产品业态上升级,做亮特色、做深内涵、做优环境,推动旅游由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注重在布局结构上升级,打造一批大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注重在营销服务上升级,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增强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办好第九届旅发大会。全省旅游总收入增长22%。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坚持以“三化”兴“三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确保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盯牢守住千亩以上耕地坝子,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和中低产田土改造工程。深入实施粮食增产和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加强粮食储备和流通体系建设,争取设立贵阳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健全粮食应急机制。杜绝粮食浪费。加快调整农业结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与时俱进推广“185”工程。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和特种养殖业。肉类总产量200万吨。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以农业机械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工具变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异地置业型、为农服务型“四型经济”,加快培育一批人均收入过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元的示范村。实现农业增加值1020亿元。
实施精准扶贫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基本方法,扶贫单位越具体越精准,扶贫内容越实在越精准。加大扶贫开发投入,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强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农户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采取扎实措施,做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
(五)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贵州同步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推进基础设施向乡镇以下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是广大农民群众最期盼、最普遍的民生需求。与时俱进拓展和提升“四在农家”内涵。“富在农家”关键要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学在农家”重点要抓好职业教育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乐在农家”着重要繁荣文体、广电等事业,“美在农家”当务之急要加强村庄整治。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以村村通油路、组组通公路、村寨路面硬化为目标,加快建设结构合理、畅通便捷的“小康路”。以农村“五小工程”、小型水利水源工程、供水管道和灌溉渠道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安全有效、保障有力的“小康水”。以农村危房改造为基础,结合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工程,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经济美观的“小康房”。以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电网电压质量提升为抓手,加快建设稳定可靠、智能绿色的“小康电”。以行政村“村村通宽带”、自然村“村村通电话
”和邮政乡乡设所、村村设站、快递下乡等工程为载体,加快建设宽带融合、普遍服务的“小康讯”。以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为标准,加快建设功能完善、文明和谐的“小康寨”。本届政府将筹措1500亿元左右用于计划实施,今年完成投资240亿元以上。在组织实施中,要坚持统分结合、上下联动,搞好省级统筹调度,加强市州组织协调,发挥县乡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坚持统一部署,搞好各类规划衔接,强化政策支持,整合各种资金、组合相关项目、融合功能要素、集合各方力量,确保六项行动计划整村整寨统筹推进,确保农村面貌有新的起色和大的改观。
(六)有效扩大投资,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资仍然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保持合理投资强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0亿元左右,其中民间投资6200亿元。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生工程投资力度,完成交通投资1320亿元、水利投资200亿元、工业投资5000亿元、城镇建设投资15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000亿元、民生工程投资800亿元。强化投资抓手。狠抓项目生成、审批、开工、竣工各个环节,加强现场调度、观摩、督查,开工省重点项目450个、建成170个以上。保障投资要素。争取中央新增补助200亿元。深入实施“引金入黔”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12000亿元。合理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和环境容量。科学发挥债务融资在加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只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贵州各种资源才能更加珍贵。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进铁路建设大会战,建成贵广高速铁路、长昆客专长沙至贵阳段等项目,新增铁路营业里程756公里。实施黔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00公里以上,通高速公路县达到79个。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造450公里。推进水运建设三年会战,新增四级航道430公里。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1号航站楼扩容改造和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建成六盘水月照机场,新开、加密航线20条。加快建设现代水利工程网络。推进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加快黔中、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工骨干水源工程35个,开发利用地下水(机井)工程2000眼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5万亩。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宽带贵州”行动计划,加强4G网络建设,推动通信同城化、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光纤入户。加快建设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500千伏北部输电网络建设,开工铜仁碧江、凯里舟溪500千伏变电站。
(七)强力推进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贵州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正当其时。我们要满怀信心抓开放、满腔热情抓招商,发出贵州好声音、展示贵州新形象。加快开放平台建设。按照国家级新区要求,大力推进贵安新区开放开发。加快经开区和高新区建设,确保贵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加速发展。启动建设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积极申报在贵安新区、临空经济区和遵义经开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新增一批外贸基地。“5个100工程”都要成为对外开放的基础平台。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实施外贸进出口翻番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招商企业发展成为出口主体,引进一批进出口企业和外贸服务企业,培育一批出口品牌,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对国(境)外投资者提供免费代办核准、审批、审核登记等手续服务。争取增设一批海关和检验检疫分支机构,加强电子口岸建设,推进与沿海沿边城市口岸管理互换互认互助,推动银行结售汇网点向县域覆盖。加强区域合作。深化与泛珠三角、成渝、长株潭等经济区合作,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借力渝新欧铁路,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强与东盟的交流合作,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办好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开放招商活动,努力招大商、选好商。认真落实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成果,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入园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000亿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资近20亿美元。
(八)大力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坚决守住生态保护这条底线,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保护好贵州这片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多彩贵州拒绝污染项目。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实施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规划,加快建立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以治水治气治渣为重点,制定实施环境治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抓好环境保护十二件实事。建成900公里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11个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完成45个一、二类渣场标准化建设,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65%。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开工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2%。加快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省级退耕还林20万亩,完成营造林420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200平方公里。加强地质环境整治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
(九)加快发展教育科技事业,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办好社会事业,既是保障民生,又是促进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和“四项突破工程”,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城乡共享,有效解决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就学问题。深入实施“百校大战”,加快清镇职教城建设。完善花溪大学城配套设施,基本完成贵州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和省属高校布局调整。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八大工程”,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形成更多产业创新联盟。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引进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00亿元。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集聚工程,人才总量超过310万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实施“八大文化惠民工程”。建成省博物馆新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广电网络公司和贵州出版集团上市,加快贵州文化广场等重点文化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强化卫生计生服务。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投入,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启动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加大计生家庭帮扶力度。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做好少数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重视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军队、武警部队建设和法院、检察院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司法行政、双拥优抚和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参事等工作。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就业创业。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更多更好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条件、搞好服务。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提供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扶贫生态移民、退役军人就业。加强社会保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加强老年人集中供养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改善住房条件。统筹推进城镇保障房、扶贫生态移民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促进“三房”深度融合,推动城镇保障房向建制镇、工矿区、产业和教育园区延伸。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广社区管理“贵阳经验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铜仁经验”、基层矛盾化解“余庆经验”和社区戒毒康复“阳光工程”经验。完善应急救援处置体系。健全省市县政府领导与群众直通交流平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贵州”建设,坚决打击“两抢一盗”、赌博、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新增8个县、95个乡镇“减贫摘帽”,建成全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2)“3个15万元”政策新增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8万人。(3)建设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80万平方米,中职招生30万人。新建、改扩建200所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4)开工城镇保障房40万套、竣工1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5万户,建成扶贫生态移民房4.3万套。(5)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80万人,60周岁以上符合参保条件人员应保尽保。(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5万元。(7)建成达标中心乡镇卫生院130所、开工130所。新建乡镇计生服务站50个、村计生服务室500个。(8)新建和改扩建120所农村敬老院,新建800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9)新建140个乡村少年文化宫、200个农民文化家园、8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1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和8个县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10)建成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实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县城全覆盖。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将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省委领导,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的工作理念,巩固好、运用好、发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务实高效的作风服务于民,以勤政清廉的形象取信于民。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为政府。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从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发挥好政府在工业化、城镇化和改革开放等工作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强化决策环节、协调环节、评估环节,把党委的决策部署细化为具体的项目和抓手。进一步减政、减负、减支,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以政府的工作效率换取企业的发展效益,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改进工作作风,建设效能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切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减少和规范各类评比达标表彰、节庆活动,进一步精文减会。加快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服务效率。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工作促发展,以“孺子牛”的态度帮基层惠人民。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积极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完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制度。强化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规范自由裁量权。加强廉政工作,建设廉洁政府。敬仰理想,敬畏纪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效防范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土地出让和扶贫资金管理等领域腐败问题滋生,切实解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发展造就辉煌,团结成就伟业,奋斗铸就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贵州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扎实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多彩贵州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第2篇: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团结拼搏,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基本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5600亿元,增加1000亿元,增长15%,增速比上年高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5100亿元,增加1914亿元,增长60%,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771亿元、贷款余额687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400亿元和1124亿元。财政总收入133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73亿元,分别增长37%和44.9%;各项税收收入1080亿元,一般预算支出2244亿元,比上年增加61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为近20年来最高,几个重要指标增量突破1000亿元。
——调整转型明显加快。完成工业增加值1950亿元,增长21.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5.5%,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31亿元,增长27.5%。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9.7%,产业朝着集群、集聚、集约方向发展。畜牧业和特色经济作物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1.5和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亿元,增长1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开放水平明显提高。成功举办了2015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首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5中国?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组织了香港招商等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省直机关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分别减少59%、52%和27.4%,投资环境得到优化,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氛围正在形成。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500亿元,增长152%。开放的力度、开放的效果多年没有。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650亿元,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1万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比上年多增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分别实际增长12%和15%。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3.45岁。
——精神面貌明显变化。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贵州工作的最新指示,坚持科学发展,“干”字当头,在加快发展中统一认识、树立信心,在扩大开放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干事创业的激情空前高涨,眼界思路进一步拓宽,创业创新创优的意识显著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团结干事、加快发展的喜人局面。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三化同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成立了省政府金融办,组建了贵州省水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产业投资公司、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和一批村镇银行,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7万元。把扩大产业投资作为投资工作的重点,完成工业投资1820亿元,增长69.5%。大力调整工业结构,明确了加快培育和发展的重点产业,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召开了白酒、烟草等重点产业发展大会。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努力提高生产要素保障能力,切实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出台支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二)全力以赴抗灾救灾,保障生产生活秩序。把保畅通、保民生、保稳定作为抗击凝冻灾害的首要任务,把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抗旱救灾的目标措施,全省动员、全力以赴,取得了抗灾救灾的胜利。解决了747.5万人临时饮水困难。针对特大干旱给农民增收带来的严重影响,大力实施“十大助农增收措施”,及时调整种养结构,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保障了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针对干旱导致水电基本失去发电能力、电煤供求矛盾突出、省内电网一度出现大面积停电红色预警的实际困难,制定出台电煤电力生产供应应急临时调节措施,调整上网电价,确保了省内电力稳定供应。电煤库存由最低的102万吨上升到640万吨,省内供电量增长10.9%。编制和启动实施了《望谟县灾后恢复重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综合治理。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发展条件。完成交通投资700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6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2023公里;新开工613公里,在建2680公里。乡村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黄织铁路建成投运,铁路营业里程2066公里,在建1848公里。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新舟、毕节、六盘水机场建设进展顺利,新开和加密航线34条,新增通航城市8个。完成水利投资150亿元。开工建设20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建成“滋黔”一期工程项目9个、烟水配套工程80万亩、机井240口,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解决了3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通信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完成电网建设和改造投资170亿元,行政村电网改造率超过90%。
(四)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编制完成了《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5-2030)》和《黔中经济区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并启动实施了《贵州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市、州中心城市近期建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毕节地区、铜仁地区获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启动了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城镇化率达到3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社会事业进步。新建、改扩建300所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实现了农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发放农村家庭生活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7.58亿元。加大了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建设力度。花溪高校聚集区建设全面推进,贵州大学一期扩建工程竣工。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大会,新增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专利授权量增长11.6%。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1%,地氟病防治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95‰。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进展。国防、双拥优抚、气象、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参事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开发公益性岗位10.9万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万人。3个县、66个乡脱贫摘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9.8%和14%,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80元。新农保试点县增加到77个。建立了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对缺粮低保对象和缺乏自救、互救能力的受灾困难群众发放了救助口粮。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特殊群体发放了8.89亿元临时价格补贴。新建、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3万户,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改造各类棚户区(危旧房)23.96万套(含货币安置),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61万户。加大价格调控和监管力度。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三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3.4%和14.8%。
(七)切实用好发展政策,争取国家更大支持。《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获国家批准实施,《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把我省列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省份,国家发改委代国务院起草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已上报国务院。中央财政对我省一般性转移支付793.9亿元,专项转移支付620.2亿元,分别增长42.5%和51.1%。国家审批、核准我省重大项目103个,比上年增加30个。我们积极深化改革,努力增强内部发展活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企业重组步伐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组建了贵州广电集团等文化产业公司。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取得新进展。
在遭受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和治理通胀的形势下,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我省工作的指示完全符合实际、完全正确,对我省的支持和帮助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充分证明“贫穷落后”不是贵州的代名词,更不是贵州的固有标签,只要我们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不自甘垫底、不争论折腾,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完全可以实现后来居上;充分证明我省各族干部群众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能谋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提速进位、赶超跨越的好势头,倍加珍惜心齐气顺、共谋发展的好局面,倍加珍惜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好氛围,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和社会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省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我省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经济规模仍不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发展方式粗放;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不升反降;市场机制不健全,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较低;科技支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弱;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多、落地少,资金到位率、开工率低,形成实物工作量少;农业抗灾能力弱,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事业薄弱,保障民生的压力大;社会管理不完善,一些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这些都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将用发展的办法加快解决。
二、2015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尽管国际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但我省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要素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新增产能正在释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并面临较为有利的国家政策环境。我们要大力倡导发展创业的文化,大力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大力提振各族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苦干实干、顽强拼搏,努力创造一个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的“贵州速度”。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稳中求进、提速转型”作为工作的总基调、总目标,坚定不移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20%、第三产业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30%,进出口总额增长30%;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2%和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范围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保持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在扩大内需、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发展、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六个方面迈出更大步伐,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推动经济加速发展。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50亿元。全力加强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强化项目研究和规划设计,进一步缩短土地、环评等审批时限。强化地方政府重大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安置主体责任。加强项目库建设,形成充足的项目储备。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产业投资力度,重点投向资源深加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新型服务业。完成工业投资3000亿元。创新投融资体制。推动“引银入黔”,争取各银行总部扩大我省信贷投放规模,保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积极利用外贷资金。发展债券融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上市公司再融资。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整合,组建多种形式的投融资公司,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全面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土地存量。积极开展低丘缓坡建设用地整治试点,推广“工业梯田”,大力探索山地城镇建设路子。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严格招投标程序,严格项目监理,严格概预算审核,强化项目跟踪审计。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提高产业配套能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烟、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贵烟”品牌,提高中高档烟比例和市场占有率。加大白酒技改和资产整合力度,组建“大茅台集团”,加快把茅台集团公司打造成千亿元级企业。加快仁怀名酒工业园建设,申报“仁怀酱香型白酒”地理标志,打造“贵州白酒”品牌。加强茶叶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推进茶叶规范化种植和加工。引导制药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按照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改造。加快发展辣椒、马铃薯、核桃、肉类等特色食品加工。发展资源精深加工。走“多联产、多产业共生耦合”的发展路子,推进煤电钢、煤电铝、煤电化、煤电磷“四个一体化”,积极推进热电联产,使原材料工业要素配置、产业配套更具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煤基新材料、硅系列、LED全产业链、特种合金、高端化学品等原材料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以航空航天、配套零部件等现有军工装备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新脱硫脱硝技术及装备等为载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电子元器件生产与研发比较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加快发展面向生产、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以旅游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强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积极发展乡村、工业、休闲度假等旅游,培育一批重要旅游航线,加大客源市场开拓力度。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动漫创意、软件产业、服务外包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推进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努力培育一批百亿元级、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保障园区用水和用电需求,加快园区道路系统与高速公路和铁路有效衔接。实现园区污水零排放和废弃物集中统一处理。提高园区容积率和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有效运行模式,创新园区管理体制。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抓好要素保障。加快矿产资源整装勘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煤矿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大矿建设。加快火电、水电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新增投产电力装机392万千瓦,发电量超过1300亿千瓦时。完善电煤电力调节运行机制,逐步推进省内电煤市场化,原煤产量达到1.7亿吨,省内电煤供应量7000万吨。优先保证省内用电需求。保障重点物资、重点企业发运需求和成品油供应。
(三)加快城镇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要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动区域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实施《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完成黔中经济区范围内各市、县总体规划修编,做好设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着力培育发展黔中城镇群和区域中心城镇。启动实施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核心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抓好贵阳至市、州中心城市的城镇带建设,增强黔中经济区辐射带动能力。统筹推进黔中经济区核心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交通枢纽型、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城镇。加强对民族和历史文化城镇、村寨的保护。提高城镇发展水平。加强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鼓励企业参与所在地城镇建设,美化厂区和职工居住环境。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城镇产业发展,增强吸纳就业和人口聚集功能。把小城镇建设与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建设项目移民搬迁结合起来,建设移民安置型小城镇。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推广“四在农家”经验,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
(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去年粮食因灾减产21.2%,暴露出我省农业和农村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切实加大“三农”投入。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5—2020年)》,全面启动实施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实施一批扶贫民生工程,着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开展产业扶贫整县推进试点。省财政新增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重点用于连片特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继续落实“摘帽不摘政策”,积极开展整乡、整村推进,按照2015年标准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0万人。建立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专业人才培育机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突出山地农业特色,扩大蔬菜、烤烟、油菜、茶叶、核桃、精品果业、中药材、油茶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养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观光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新增农业补贴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推进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机耕道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健全土壤、农药残留物检测体系。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农村劳动力3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稳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启动实施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乡镇全覆盖工作。加大农村土地确权、流转改革力度,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加强农村担保体系建设。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和供销合作社等改革。
(五)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强力突破发展瓶颈。继续把交通、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成交通投资843亿元。加快在建高速公路建设进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0公里,确保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国省干线公路420公里。加强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确保100%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加快贵广、长昆等在建铁路建设,争取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织金至毕节铁路实质性开工;加快成贵铁路乐山至贵阳段和永州至兴义、昭通至黔江等铁路前期工作,建成六沾复线。完成龙洞堡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毕节机场主体工程,建成新舟机场,确保铜仁凤凰机场扩建和黄平机场开工,力争茅台机场开工,启动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和威宁机场前期工作。加强基地航空公司建设,新开和加密22条国内国际航线。完善内河航运建设规划,加快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三板溪库区航运工程。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完成水利投资170亿元。开工建设20个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加快毕节夹岩、安顺黄家湾水利枢纽等前期工作,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75座、烟水配套51万亩,基本建成“滋黔”一期工程,新增机井800口。继续开展大江大河提水和长距离管道输水试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电网建设。完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50亿元。推进宽带提速、3G网络改造和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等建设,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完成电网投资150亿元,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
(六)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支持文艺精品创作,加大民族民间工艺等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省公共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建成一批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和乡村少年宫,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实施文化产业计划,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打造“多彩贵州”等文化品牌,办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
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八大科技工程”和“六大科技行动计划”,加快科研机构改革和建设,启动实施一批国家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抓好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创业投资,鼓励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
加快教育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突破工程,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配备安保、校医、宿管等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真情关怀城镇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成长。新增一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新增一批国家示范中职学校,加快清镇职教城和实训基地建设。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调整高等学校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层次,组建贵州理工学院。促进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学质量。设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资金,创新人才开发机制。
大力发展卫生、人口计生等事业。推进三甲、二甲医院创建工作,加大传染病、职业病等疾病防控力度,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全面落实计生家庭奖励、保障、救助、优惠“四项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干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实现双下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城乡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城市街道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老龄事业。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贯彻执行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实施民族事业发展推进计划,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大力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推进殡葬改革。加强双拥优抚、气象、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参事等工作。支持国防建设和法院、检察院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司法行政等工作。
(七)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大力营造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平安贵州”创建为载体,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加强社区戒毒康复“阳光工程”和乡镇派出所、社区矫正、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提高见警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投资者营造安全放心的社会环境。全面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扎实抓好信访工作。切实解决在征地拆迁、矿产资源开发、建设工程移民安置等工作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鼓励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妥善解决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规范城管执法。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检验检测机构和执法装备建设。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重要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产运销衔接,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加强蔬菜流通体系和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推动安全放心鲜活农产品直销进社区,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保障市场供应。大力开展价格和收费检查,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以煤矿和道路交通为重点,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肃查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背后隐藏的违法违纪案件,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规范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加强防灾减灾预警能力建设。
(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今年是我省的“改革开放年”。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改革招商引资方式。办好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活动。面向重点地区、企业,积极开展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网络招商、以商引商。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实现招商引资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以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招商机构为主转变。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强签约项目筛选,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落后产能和污染项目一律不得引进。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营造良好投资软环境。继续开展“三个建设年”等活动,进一步清理不适应对外开放的政策文件,规范外来投资服务办法和程序,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强化中介服务机构监管,规范执业行为。大力推进“诚信贵州”建设,建立和完善全省互通的企业征信、个人征信和信贷征信体系。认真落实国家鼓励支持外商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外汇管理服务,简化外商投资企业结汇手续,建设外资项目网上集中审批平台。与中央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机制,为央企在我省发展提供更好服务。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深化与成渝和泛珠区域内各方及对口帮扶城市经济合作,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省外和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简化出口货物报检报关、检验检疫等手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矿产、土地等资源配置招投标机制,为省内外企业创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优先配置到发展深加工和一体化的企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进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其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现国资监管全覆盖。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影响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当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将城乡居民常用药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继续推进文化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围绕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为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松绑、减负。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完善各项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力争城市商业银行60%以上的新增贷款用于支持小微型企业,确保金融机构对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贷款增速。实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3个15万元”政策。民营经济完成投资2800亿元,实现增加值2600亿元,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比重。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扩权强县,逐步将省市两级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县级政府,拓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比重。
(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障持续发展。把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完成营造林380万亩,其中实施省级退耕还林20万亩;进一步加大石漠化、水土流失和中小河流治理力度,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等工程,推动工业废弃物在新型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与改造,扩大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范围,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突出抓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新增25个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对省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予以贴息。加强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保障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强化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管理。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禁工矿企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管理,严格实行占补平衡,加强耕地整治恢复,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十)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办好十六件民生实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计划总投资900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107亿元,比上年增加20.1亿元。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就业援助。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8万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春节前将13.25亿元生活补贴补助资金发放到城乡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手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要重点办好“十六件民生实事”:(1)对全省189万因灾缺粮农村低保对象和307万缺乏自救、互救能力的受灾困难群众进行冬春口粮救助。(2)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全省城市低保月平均保障标准从278元提高到306元,全省农村低保年平均保障标准从1468元提高到1615元。(3)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确保60周岁以上符合参保条件的380万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就业居民应保尽保。(4)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从70%提高到75%,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5)以三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重点,启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完成搬迁10万人。(6)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30所。(7)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三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5个县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人吃午餐”。(8)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40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100所,力争5所高校进入花溪高校聚集区办学。(9)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13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达标改造,使其发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10)提高村医收入水平,政策性补助月平均增加417元。(11)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万户。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9.93万套(户)。竣工城镇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7.83万套(户)。(12)以受旱严重地区、边远缺水山区和农村学校为重点,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3)建成通乡油路480公里、通村公路4693公里,建设通村油路8000公里。(14)继续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新建、改造、维修农村通组路和串户路6000公里。(15)建设、改造10千伏及以上线路2万公里,配变容量713万千伏安,贵州电网供电范围内行政村网改率达98%。(16)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通电话、1146个行政村通宽带。建成20万座农村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地面接收站,新增500个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延伸覆盖。
各位代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是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我们将树立信心、振奋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创先争优、增比进位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不畏艰难、奋勇前行的精神,以敢于跨越的志气、开拓创新的锐气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谋划发展、推动工作。我们将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坚持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先进取经,增强抓工业、抓项目、抓开放、抓改革的本领,增强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能力。善于在挑战中寻求发展机遇、在困境中开创新的局面,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大胆突破旧有的、不合理的制度和框架束缚,敢于尝试、勇于担当、宽容失误。在增比进位突破中,把积极的“稳”、主动的“进”融入实际工作,深入研究和用足用活国家发展政策,学会用项目编报争取中央加大对我省的投入特别是转移支付力度。动员民主党派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施“同心工程”,支持我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成其事,扑下身子、研究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做到敢想会干为人民,反对拖拉漂浮、推诿扯皮。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科学决策,快决快办。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确保政令畅通。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接受监督、依法履职,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审计、监察等政府内部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加强对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廉洁从政。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贵州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第1篇:2015上半年某县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以解决和巩固温饱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培育支柱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解决温饱情况
年初确定的解决和巩固温饱这一目标的计划数是解决和巩固提高1692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水平。我办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劳务输出、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挂钩帮带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科技扶贫七项措施,并调动全县各方面的力量,确保年底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整村推进情况
XX年63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任务,我办认真组织乡镇做好规划上报,并积极向省市扶贫办汇报、争取,现已上报63个自然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计划,已通过评审,省市已经下文批准实施63个村,现在阶段正在进行前期动员准备工作,县扶贫办和县财政局已联文下达XX年项目及资金安排文件到各乡镇,并要求各乡镇在XX年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中落实好扶贫开发项目廉政承诺制。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1、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3个省级重点建设村任务到XX年6月30日止共完成投资85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4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0万元。
2.已经完成工程量。
已经完成危旧房改造330户,其中拆除重建224户,加固改造106户;种植林果400亩;公路开挖38、27公里;饮水工程9件;进村入户道路硬化52472平方米;种植绿化树600棵;新建文体活动场所800平方米,活动场地150平方米;改厨37间,改灶84眼,改厕22间,改厩50间,新建排水沟600米,修建公厕3间,修建垃圾池4个。
(四)、小额信贷扶贫实施情况
已完成小额信贷3200万元的发放任务,5月30日前已全部发放到贫困农户手中,覆盖贫困农户3000户,解决了农户生产急需资金的困难,确保年初人代会提出的解决和巩固16920人贫困人口温饱水平任务目标能顺利完成。
(五)、易地扶贫开展情况
汤郎乡羊槽村委会半坡村小组111人的易地扶贫任务已完成所有建设任务,现正组织村民搬迁入新居,汤郎乡已上报请验报告,待村民全就迁入新居后组织县级验收。
(六)、开展劳务输出情况
认真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的。我办年初确定的劳务输出计划数是培训富余劳动力10000人,转移输出8500人,到6月30日,共完成省级农村劳动力培训8402人,技能培训工种有:计算机、果树栽培、电工、家畜饲养、中式烹调、电梯维修安装。完成省级转移输出8028人,新增转移收入1557、6万元。
(七)、积极申报产业扶贫项目。
县扶贫办通过多方调研,已于5月26日向省扶贫办申报魔芋种植、马铃薯种植、肉牛标准化养殖等三个产业扶贫项目,现正等待批准实施。
(八)、挂钩扶贫及抗旱工作。
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村包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县处级领导干部负责联系一个贫困村委会,重点扶持一个贫困自然村,帮扶一户贫困户。县级86个定点挂钩扶贫部门,结合部门的行业优势,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帮扶责任。XX年上半年全县共计到挂钩点蹲点59人次,帮助挂钩点出主意想办法,深入挂钩点调查1344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563万元,投入抗旱资金197万元,援助物资折资109万元;建校舍一幢;办培训班21期,参培人数464人次;组织劳务输出600余人;党员干部帮扶参与人数1012人次,帮扶农户919人,捐助资金41、04万元,援助物资折资3、07万元,帮扶贫困学生243人。
(九)、“两个年”及效能禄劝、四项制度、争先创优活动开展情况
扶贫办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行政效能提升年”、“干部作风改进年”活动的开展,成立了以张德福主任为组长的学习领导小组,抓紧抓好抓实学习活动。在每周一次的例行会议上,组织学习了中央、省、市、县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两个年活动”的相关文件和材料,通过学习,增强了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确定了以“农业稳县,加快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实践主题,形成“四个共识”即: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的共识;在“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基础上实现农民积极自建家园的共识;着重实施“大农业、大扶贫、精建设”的共识;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上形成“从我做起”的共识。
我办把“学习实践活动”和“两个年活动”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中,理论推动实践发展,实践促使理论升华。通过学习,全办干部职工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理论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法纪意识,全体干部职工将积极把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认真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扶贫办党支部牢固树立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思想,从源头上抓起,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一是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确保党组织活动正常化。二是进一步巩固“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两个年活动”取得和现有成果,做到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基层党员的思想红起来,能力强起来,素质高起来,信心足起来。
按照建设“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务实型、勤政型、廉洁型”班子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为己任,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发挥领导班子团队精神,形成工作合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
,奋发进取,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为我县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作出应有的贡献。
县扶贫办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反腐败斗争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始终坚持“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原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二、下半年的任务
(一)、XX年下半年的目标任务
1、启动实施XX年63个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的建设任务并于12月前完成所有建设任务,12月20日前通过县级初验;
2、按照“九有”目标体系,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3个村的扫尾工作,迎接市级考评验收;
3、落实好省扶贫开发昭通现场会精神,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为切入点,在全县所有扶贫项目中逐步推行《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制》、《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制和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员制》。
4、做好汤郎乡羊槽村委会半坡组的易地扶贫工作,迎接市级验收;
5、做好省级小额信贷扶贫资金1000万元的争取任务;
6、做好已经申报的三个产业扶贫项目争取工作;
7、做好屏山镇连片开发及整乡推进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
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一个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一个加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和两个提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末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为贫困人口),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开发与扶贫救助相结合,坚持“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战略,按照“划分区域,分类扶持”的原则,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集中人、财、物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持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缩小发展差距,缓解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1、继续坚持扶贫开发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奖惩兑现。
2、继续加强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加强和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充分发挥扶贫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对纳入整村推进的贫困村,要充分借助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强化资源整合,逐步加以推动。
3、深入开展“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富帮贫”和“能人带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扶贫工作。不断扩大行政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内涵,将过去社会扶贫工作主要以给钱给物的方式转变为开发式扶持。同时要加大社会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与帮扶单位的协调与沟通,充分发挥各挂钩扶贫单位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社会扶贫取得实效。
4、进一步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和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确保扶贫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5、进一步加强扶贫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第2篇:扶贫帮困活动工作总结2015年,我院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及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结合实际定措施,真情帮扶促和谐,全心全意抓民生,将扶贫帮困,开创了我院扶贫帮困工作的新局面。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将这项活动作为自己一项重要工作来兑现我入党誓言。我的帮困户是草盘地镇牛岭村九组的徐召祖,该户家境相当困难人口多,劳力少,今年的扶贫帮困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帮扶方式
1、“一对一“”包扶:一名党员包扶一名困难农民户。
2、困难帮扶:对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民户上门了解其实际的困难并帮其解决。
3、一次性救助:对因天灾人祸、子女上大学等特殊原因致困的给予扶贫帮困。
二、主要帮扶措施
1、制定了扶贫帮困工作日程。
2、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理清思路。对困难户致困原因、困难程度、等的分析研究,分别制定出了不同的帮扶方案,因人制宜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帮扶。
3.加大了扶贫帮困信息反馈工作,上报困难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帮扶内容
1、帮思想。即真心与困难户交朋友,倾真情了解困难户的思想状况,帮助困难户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2、帮创收。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搞产业开发,或者通过其它合法途径增加自营收入,走勤劳致富之路。
3、帮信息和技术。积极热情主动地向困难户提供脱贫致富的信息和技术帮助,竭诚为他们排扰解难。
4、帮资金。当困难户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伸出热情之手,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使其渡过难关。
5、帮子女入学与就业。在困难户子女入学遇到困难时,要想法设法帮助其解决子女入学上的困难,保证能按时入学。同时要及时收集就业信息,多方寻找就业门路积极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子女就业问题。
6、帮就医。即在困难户及其家庭成员就医遇到突出困难时,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以便使其病有所医。
四、帮扶成效
1、年初组织人员到帮扶户进行插秧除草活动解决困难户因人手少无法按期育秧的困难。
2、筹措资金为其解决因家境困难无力购买化肥而导致收入的难题,将化肥送到困难户家,解决了化肥短缺的困难。
虽然扶贫帮困工作取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扶贫帮困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扶贫的具体措施、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3篇:扶贫帮困捐助活动活动在瓦房店市城乡,一场“献爱心、送温暖扶贫帮困捐助活动”正在红红火火地开展。这是瓦房店市委、市政府切实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他们过上一个欢乐、祥和、愉快的元旦和春节而部署的扶贫帮困捐助活动。
近几年,瓦房店市加大政府主导、社会捐助的力度,全市扶贫帮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瓦房店市是老工业区,下岗失业职工是全国最多的县级市之一,全市仍有1、5万城镇居民和2万农村人口处于低保线水平,急需政府的救济和社会的资助。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困难,保证他们安全
越冬,瓦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一场大型扶贫帮困捐助活动。参加捐助的对象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驻军部队、辖区内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含个体工商户)及其工作人员,采取“自觉自愿,量力而行,款物结合,捐款为主”的原则(
连日来,人们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捐款捐物。到目前,全市已捐款140多万元,捐赠衣物1000多件。
第4篇:关于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先进评比表彰的请示调研报告工作汇报规章制度事迹材料心得体会领导讲话会议发言稿庆典致辞竞聘演讲稿晚会主持词区委、区政府:
高度关注民生,切实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是实施我区“**”战略、建设“平安**”和加快推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委、政府应尽的工作职责,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改革抓开放促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扶贫帮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围绕与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和重点问题,制定出台了一整套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就学救助、就业援助等扶贫帮困的政策体系,并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扶贫帮困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救灾、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临时救助等制度为辅助,以经常性捐助、慈善救助、结对帮扶等社会帮困手段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各社区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他们为深入开展我区扶贫帮困工作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帮困工作力度,推广了以社会参与为主的“爱心超市”,铺开了旨在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全区各有关部门、街道、社区都上下一心,积极配合,认真部署,保证了我区扶贫帮困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其中也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让人津津乐道。今年市委、市府提出了“***”的总体目标要求,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实施“***”的帮扶部署,扶贫帮困工作将不断向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发展。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实事工作,为了激励先进,树立榜样,有必要对我区扶贫帮困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因此现建议区委、区政府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先进评比表彰,具体设想如下:
一、评比范围
先进集体:全区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
先进个人:全区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中从事扶贫帮困工作的人员;及热心扶贫帮困工作,为帮扶事业出钱、出力的社会各界人士。
二、评比名额
先进集体10名,先进个人20名。
三、评比时间
先进评比一年一次,由区委、区政府进行评比表彰。表彰以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评比标准可另行制订。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复。
第5篇:2015年上半年扶贫工作总结XX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新一轮帮扶工程的第四年。我街道作为与南都市下林村结队的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从两地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以坚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素质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落实帮扶举措,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指导到位,达到了年度帮扶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成效。
一、主要成效
通过上半年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经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通过对村级组织的办公场所进行全面修建,丰富了帮扶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敦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大了对帮扶工作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进一步明确街道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职能科室和具体人员,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帮扶机制,做到决心不变、热情不减、工作不松。同时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帮扶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表现,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的应尽义务。
二是进一步突出帮扶重点,落实各项帮扶措施。针对当地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主导产品规模有限、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的现状,按照即定帮扶目标,重点抓好产业帮扶,发展当地茶业、板栗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同时大力推进素质帮扶。进一步加大对当地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直接增加劳务收入。并且及时落实承诺的帮扶资金,确保帮扶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止出现因帮扶资金滞后导致帮扶项目停顿的情况发生。XX年,街道共落实帮扶资金万元。同时对实施项目多次通过电话和实地走访进行了解和检查,确保了帮扶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帮扶对象的联络和交流。通过电话、实地考察等形式,街道和结对村干部群众经常进行联络和互访交流。街道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区委、区政府等领导带领下,多次到结对村走访,了解情况,对扶贫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充分论证,共同研究探讨发展对策。结对村班子领导也多次来我街道进行考察,学习交流发展经验。同时两地积极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如今年年初,街道得知结对村有一在外打工的村民有计划外二胎孕育的事后,马上与该村民的暂住地政府取得联系,及时帮助树下村处理了此事。街道还积极宣传结对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激励街道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再创古荡新辉煌的决心。同时也与结对村的党员干部多次进行思想上、意识上的交流和沟通,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第6篇:2015年上半年扶贫帮困工作总结XX年上半年,我局工会在市总工会、市局工会和**林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局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及开展“交友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深入基层摸实情,结合实际定措施,真情帮扶促和谐,全心全意抓民生,将扶贫帮困、扶贫帮医、扶贫帮学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开创了我局扶贫帮困工作的新局面。
一、帮扶方式
1、“一对一“”包扶:一名科级领导干部包扶一名困难职工。
2、项目帮扶:对有一定劳动技能申请创办第二产业的困难职工,发放一定数额的扶贫帮困周转金。
3、一次性救助:对因天灾人祸、子女上大学等特殊原因致困的特困职工给予扶贫帮困基金一次性救助。
二、主要帮扶措施
1、制定了我局扶贫帮困工作制度,建立了帮扶长效机制。
2、设立了**林业局扶贫帮困基金,成立了扶贫帮困基金领导小组,出台了帮扶基金审批、使用、管理办法。
3、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对全局分流职工基本情况、职工子女待业情况、困难职工子女入学情况、特困职工致困原因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建立了困难职工、职工待业子女、职工子女就学情况电子档案,做到了困难职工人数清、致困原因清、困难程度清;技能特长清、就业需求清。
4、认真分析,理清思路。通过对全局困难职工致困原因、困难程度、技能特长、就业需求等的分析研究,分别制定出了不同的帮扶方案,因人制宜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帮扶。
5、实行“交友帮扶”活动奖惩制度。对“交友帮扶”活动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凡“交友帮扶”活动整体工作开展情况良好,能够在全局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单位,奖给班子成员正职现金1000元,副职现金各500元。凡被包扶对象率先脱贫,年自营纯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奖励帮扶人现金1000元。反之,进行通报批评。包扶困难职工工作两年不见成效,包扶领导不得被评为先进,应继续帮扶直至收到明显成效或彻底脱贫。
6.加大了扶贫帮困信息反馈工作,要求各级工会随时掌握和上报困难职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真实上报年度困难职工脱贫情况。
三、帮扶内容
1、帮思想。即真心与困难职工交朋友,倾真情了解困难职工的思想状况,帮助困难职工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搞好本职工作、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2、帮创收。即帮助困难职工在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利用林区的有利条件搞产业开发,或者通过其它合法途径增加自营收入,走勤劳致富之路。
3、帮信息和技术。积极热情主动地向困难职工提供脱贫致富的信息和技术帮助,竭诚为他们排扰解难。
4、帮资金。当困难职工在产业开发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伸出热情之手,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使其渡过难关。
5、帮子女入学与就业。在困难职工子女入学遇到困难时,要想法设法帮助其解决子女入学上的困难,保证困难职工子女能按时入学。同时要及时收集就业信息,多方寻找就业门路积极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子女就业问题。
6、帮就医。即在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就医遇到突出困难时,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以便使其病有所医。
四、帮扶成效
1、拓宽了帮扶渠道,建立了我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使100名困难职工及其亲属年享受低保金额达28万多元,解决了大部分困难职工的温饱问题,使我局困难职工达到了应保尽保。
2、多方筹措资金,使各项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市总工会为**、**等7名特困职工争取到一次性救助金7000元,为**,**等三名困难职工发放扶贫帮困金2500元,为**、**、**等6名大病职工发放大病慰问金5500元。从市总工会为**,**等10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争取到助学金XX0元,又从市民政局为**,**,**三名低保户子女上大学争取到助学金6000元,奖励考上大学本科以上的职工家庭8900元,为减少女职工妇科病多发的风险,减轻女职工肩负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在“三八”期间为女工进行了妇女病普查。
3、制定了“三必访”制度,即遇婚丧嫁娶必访、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出现矛盾纠纷必访。半年来看望生病职工20多人、解决家,庭纷争5起,成立婚丧事理事会12个,帮助职工解决婚丧嫁娶中的具体事宜。使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为全局914名在册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建立了全局职工健康情况电子档案。
5、广泛开展了“送招工信息、送专业技能、送就业岗位”等活动,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42对,为困难职工过“双节”捐款1518元。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50多人,发放慰问金17500元,寄发慰问信200多份。选送了一名困难职工子女进行了驾驶技能培训。为263名职工兴办了职工互助合作保险,筑起了抵御风险的第二防线。
6、不断提高困难职工的劳动技能,实现分流职工的再就业。协助有关科室进行了各项劳动技能培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次,参加培训人员累计达400多人次,使238名分流职工中有112人从事二、三产业,8人一次性安置,118人投身于养殖业、种植业中。项目帮扶分流职工37名,发放帮扶周转金累计达82500多元,帮扶脱贫率达到40%以上。
虽然我局扶贫帮困工作取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扶贫帮困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扶贫的具体措施、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相信在我局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的扶贫帮困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提高与突破。
上一篇:棚户区改造征收流程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