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项目管理师】
“十三五”重点项目-生态农业项目
商业计划书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商业计划书,英文名称为Business Plan,是公司、企业或项目单位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它发展目标之目的,在经过前期对项目科学地调研、分析、搜集与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格式和内容的具体要求而编辑整理的一个向读者全面展示公司和项目目前状况、未来发展潜力的书面材料。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其主要意图是递交给投资商,以便于他们能对企业或项目做出评判,从而使企业获得融资。
关联报告:
生态农业项目申请报告
生态农业项目建议书
生态农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生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生态农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生态农业项目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生态农业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生态农业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农业重大项目谋划方案】
保密须知
本报告属商业机密,所有权属于****有限公司。其内容和资料仅对已签署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公开。收到本报告时,接收者了解并同意以下约定:
1、当接收者确认不愿从事本报告所述项目后,必须尽快将本报告完整地交回;
2、没有****有限公司书面同意,接收者不得复印、复制、传真、散布本报告的全部和/或部分内容;
3、本报告的所有内容应视同为接收者自己的机密资料。
4、本报告不是出售或收购项目的报告。
商业计划书撰写大纲(根据项目不同稍有调整)
第一章 生态农业项目简介
1.1 生态农业项目基本信息
1.1.1 生态农业项目名称
1.1.2 生态农业项目承建单位
1.1.3拟建设地点
1.1.4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 生态农业项目性质
1.1.6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期
1.2 生态农业项目投资单位概况
第二章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背景
2.2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是促进实现“十二五”促进产业集约、集聚、高端发展,促进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的需要
2.2.2 生态农业项目的建设能带动和推进 生态农业项目项目的发展
2.2.4 生态农业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5 生态农业项目是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生态农业项目的实施地情况分析
3.1基本情况
3.2地理位置
3.3交通运输
3.4资源情况
3.5经济发展
第四章 市场分析
4.1 国内外 生态农业项目项目市场概况
4.1.1国内市场状况及发展前景
4.1.2国际市场状况及发展前景
4.2我国 生态农业项目项目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4.3 2015年我国 生态农业项目项目出口情况
4.4主要 生态农业项目项目市场情况
4.5 生态农业项目项目产业前景
第五章 竞争分析
5.1 企业竞争的压力来源
5.2 波特五力竞争强弱分析
5.3 SWOT态势分析(SWOT示意图)
第六章 生态农业项目优势
6.1政策优势
6.2地域优势
6.3管理优势
6.4技术优势
第七章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方案
7.1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内容
7.2 生态农业项目项目工艺方案
7.3 生态农业项目项目产品方案
7.4经营理念
7.5管理策略
7.5.1 管理目的
7.5.2 组织结构
7.5.3 管理思路
7.5.4 企业文化
7.5.5 经营理念
7.5.6 企业精神
7.5.7 人才战略
WORD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1、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项目
1.2项目实施单位
建设单位:xx市农业委员会
实施单位:全市农委系统涉农单位和部门、相关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重大项目谋划方案】
1.3项目背景
xx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是贯彻落实“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基础设施初步成型,服务体系建设初现端倪,服务平台各具特色,信息技术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但仍然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一是基础设施差距较大。2014年末,xx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指数为0.21,在全国排23位。二是服务能力和发展环境较差。全市农村信息资源指数和农村信息外部环境指数分别为0.27和0.22,在全国分别居26和20位。三是服务平台的整体性、联动性和时效性较差。全市农村信息产业发展指数和农村信息人才指数分别为0.19和0.18,在全国排19和12位。四是信息技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不够。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精准农业”发展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按照中国农
村信息化测评方法进行总体测评,我市农村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为0.25,在全国排17位。
为此,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将探索信息化助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改革作为今年确定的24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并要求市农委、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市级相关部门编制《xx市探索信息化助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经市政府第 89 次常务会议审议并经市委第 129 次常委会议审定,于6月12日以渝府发„2015‟39号正式文件印发相关单位,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用改革的思路、市场化的办法,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强化人才支撑,扎实推动“互联网+”行动,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按照市政府39号文件要求,市农委高度重视,及时部署牵头完成的四项、参与完成的十项农村信息化重点任务。围绕四个重点方面,一是推进专业信息服务站建设,二是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三是用信息技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四是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布署相关行业单位、区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此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1.4 建设目标
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指南,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
59号)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具体要求,以“3+x”为项目建设内容,通过3年时间建设与应用,建成“一个农业大数据资源库、一套现代农业发展信息化支撑体系、一个健全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多个行业信息化应用子系统”。以未来3年全市农业全行业数据资源库建设、现代农业支撑平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系统建设为核心,以重点行业和产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突出智能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两大抓手,到2017年,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全面建成,农业智能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取得明显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全程信息化监管,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政务管理、农业公共服务、农业生产智能化等方面广泛应用。
1.5 编制依据
该项目编制的主要依据如下: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探索信息化助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5‟39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国办发„2015‟59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发办
【2002】17号文)
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四部门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公通字【2007】43号)
国家保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电子政务保密管理指南》的通知(国保发„2007‟5号)
1.6 建设意义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臵中的优化配臵作用,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对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经济发展新动力、创新农业行政管理方式、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具体体现在五个有利于: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农业行政管理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业信息公共服务
方案一: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
三原生态农业开发
二、选址
马额镇邵村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
邵村沟地面积2000余亩,占全村总土地面积的48%。长期以来,沟壑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几乎颗粒无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土地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大,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造成邵村沟地多年贫瘠的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对沟地的忽视,加之道路不畅通,从而使沟地利用率处于极端低下的状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经济、交通等的发展,为我们合理、有效的改善和利用每一寸有限的资源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能够在荒沟里成功引水,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植树造林,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多样性,不但能够改变沟壑目前荒芜的状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绿化和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为人们多创造一份绿色、多增添一份笑容,从而发挥出荒沟变绿地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1、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观念,调整农业产业模式,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规模化养殖,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解决沟壑荒废、水土流失等问题,我本人计划在三原邵村自行开发荒沟土地80亩,积极开发林业、果业、养殖业等生态农业项目。
2、三原多沟壑,长期处于荒废状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果品和肉食品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于土地的综合开发治理,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沟壑治理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
3、推广绿色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改变邵村沟壑荒废的状况,重塑自然环境,改善土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公害、新鲜、营养、优质、安全、无药残的农产品。
4、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大三原沟壑治理的步伐,大大提高沟壑的整治力度和效果,同时提高本地区农民收入和自然环境质量。
五、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以自筹资金为主,同时争取农业部门支持。
第二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国内消费现状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速。就目前的消费状况来看,由于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知度较低,有机概念宣传推广还没有深入人心;国内有机农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还没有真正形成,缺少有效的销售网络和平台;消费群体还没有真正形成;再加上政策、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阻碍了消费群体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品质需求进一步增强,更加追求健康、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消费模式。
二、市场分析与预测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有机农业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它对多种农业生态区域、气候类型和社会制度的适应性表明了它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有机农业的发展,将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全球性的农业运动,由区域性布局转向全球性布局,由关心环保到关注环保和食品安全,由绿色食品扩大到绿色产品,实现有机食品认证国际化,从事有机农业的农场数量将空前增加,其销售渠道将实现多元化。
第三章 项目概况
一、拟建地点
三原邵村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三、项目建设进度
2015年1月开始,3月份完成核桃树栽种,5月份完成环颈雉投产,7月份完成蔬菜栽植。
第四章 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一、土壤害虫防治技术
危害农作物的土壤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它们在土壤中生活,危害时间长,较难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采用农业防治(深耕多耙、借助机械力量杀死部分虫卵和成虫)、化学防治和诱杀防治(糖醋液诱杀、灯光诱杀)、以肥治虫(氮肥治虫、磷肥杀虫、草木灰液杀虫)等。
二、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采用生物特效农药,常见的有动、植物源农药,昆虫激素及微生物农药,如鱼藤精、烟草、除虫菊素、杀螟杆菌、白僵菌、春雷霉素、庆丰酶等。
三、生物技术
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其主要措施是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繁殖优势天敌、发展性激素防治虫害等。
四、动物饲料添加剂和药品替代产品和技术
在当代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下,陈旧的饲养方法已经无路可走,天然饲料科技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接受和支持。一些经过研究的新饲养方法建立在与抗菌素饲养法完全不同的理念之上。它们含有益生菌、有机酸、脂肪酸、酵素、有机矿物质、天然霉菌霉素吸附剂,取代了含动物性成分的同类产品以及许多其它相关产品。
五、畜、沼、菜(果)一体化有机生态模式构建技术
围绕沼气池建设,把种植、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创新。
第五章 项目建设投资概算
第六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项目投资收益率高,正常运做5年后预计利润可达50万元,投资利润率达到6.2%,投资回收期较短,现金流量良好,偿还能力强。
二、社会效益
1、促进沟壑治理步伐,减少水土流失。
2、可以给社会提供大量水果、蔬菜和畜禽产品。 3、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改变当地自然环境,做出沟壑治理的标榜企业。 5、促进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就业。
第七章 结语
一、本项目的发展配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推进当地荒沟治理的速度和水平,有利于改善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
二、本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关中地区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起从林业、果业为生态养殖提供优良环境和食物资源,养殖业为林业、果业提供有机天然肥料,从生产到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经营体系,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大大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提升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新鲜、安全”的放心食品,同时改善了环境,保持水土,防止流失。
三、本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万元,公司获利30万元/年;亦可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四、本项目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化政策,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技术方案科学可行,系统管理规范,市场运作专业,资源利用率高,效益显著。项目建设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综上,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有市场发展的需求,有资源区位优势,有政府的支持,有企业的带动,有标准化技术的保障,沟壑治理的发展一定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方案二: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百益生态农牧业观光园将建成“观赏生活体验区、有机产品区、生态养殖区、农业培训研发区”五个功能 区,总计占地500公顷,将景观、生活、生产、生态、培训等功能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观赏性于一体。在保证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 下,建造富有特色、具有农林氛围、生态意境的农林景观。
1、有机产品开发区:以引进企业合资开发为重点,在完善初级产品种植加工的同时,强化新品种开发,占地430公顷。
1)有机食品种植区:有机杂粮、水稻生产基地415公顷。2)采摘区:建设30栋节能日光温室及露地采摘园,占地10公顷。3)有机食品加工区:占地5公顷。4)有机食品配送网建设:以有机农牧产品为主导产品,为市民及餐饮业等提供上门服务。
2、 农牧研究发展区:为观光园的稳定持续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吉林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及地方特色养殖和特色植物资源开发提供技术保证,占地10公顷。1)优 良种猪、牛、羊、鸡、鸭、鹅、鱼等生态养殖及繁育中心(详见有机猪养殖计划书):利用我省优良的养殖条件,引进企业,为我国的养殖业发展提供新思维和优良 种源,占地5公顷。2)珍贵植物技术研发中心:以组织培养技术为重点,加大珍稀、名贵植物的种苗开发,占地5公顷。
3、观赏区:占地30 公顷.1)热带植物资源观赏中心:建设0.5公顷的大型连栋温室观赏厅。2)现代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区:占地1公顷,其中连栋温室0.5公顷。3)有机生态 采摘观光园:占地25公顷,其中以北方寒地植物资源为重点,建设5公顷的百果园、1公顷的百花园、1公顷的百药园、15公顷百菜园、1公顷的世界百国国花 园、1公顷的中国百城市花园、1公顷的珍禽观赏园、挖掘、改良、开发一批具有寒地特点的植物资源。雾凇景观区,占地3公顷。
4、度假生活体验区:占地30公顷。
1) 建设具有住宿型、度假型、生产型等功能的市民体验农园:500栋(温室200平方米),农舍500个,每个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每个60平方米,占 地24公顷(包括绿化通道)。2)服务中心:具备接待、专业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办公、住宿等功能,占地1公顷。3)生态民族特色山庄、温泉占地3公顷。 4)产品技术市场:为游客及其他消费者提供观光园的种子、种苗、花卉、蔬菜、农资等服务。占地1公顷。5)休闲健身广场:占地1公顷。
5、依托凤凰山风景区建设该项目,可以把凤凰山开发列入农牧业观光园项目之内,先和政府签订开发合同,和观光园同步逐步开发建设。
项 目建设基本情况:随着生态有机食品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意识增强,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逐渐形成了对生态有机环境的强烈向往,由于长期处于城市紧张、嘈杂、污染 的环境,大多数城镇居民更渴望多样化的返璞归真式旅游,以度假休闲方式取代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观光,尤其希望能在生态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 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观光农牧业应运而生。生态观光农牧业把农牧业、园艺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其清新秀丽的田园风光、回归自然的 散养牧业,潮湿而又浓郁的泥土气息、质朴淳厚的民风、鲜嫩诱人的有机营养新鲜食品吸引游客,其所蕴藏的商机使得人们越来越坚定地把生态观光农牧业作为一种 产业加以发展。吉林市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共济,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吉林市是中国最适合人居的城市,也是以山水、冰雪、避暑旅游为主要特色 的旅游城市,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同时也是一座风光旖旎、独具特色的大城市,它以独具特色的风姿吸引着中外的游客。吉林市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交通便 利。通过生态农牧业观光园的建设,既可以体验白雪皑皑的冰雪胜景,又可以领略生机勃勃的浓浓绿意,形成极大时空反差的悦心悦意的审美境界,从而促进生态农 牧业旅游观光业最高目标的实现。该项目拟建于吉林省著名旅游区凤凰山脚下,占地500公顷,通过科技支撑,坚持将农牧业观光产业与旅游资源结合、相互促进 的方针,建设四季常青生态农牧业观光园,丰富景区旅游内涵,大大改善景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将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 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生态农牧业循环式链条发展化(有机食品加工—副产品—生态养殖—排泄物—农家肥 —种植有机食品),缩小经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项目已完成选址及项目建议书。项目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拟招商引资2000万元。出资方 式:双方协商投资。合作方式:合资或合作预计经济效益: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效益3000万元,投资回收期2年。
策划项目单位简介:吉 林省百益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座落于吉林省舒兰市溪河镇内,地处长白山余脉,松花江流域,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1日,法人代表 付金超:(男,44周岁,满族,具有多年的经商创业经验)。公司是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公司主要经营有机杂粮、大米等产销业务。公 司目前占地面积20000㎡,建筑面积2700㎡,有待开发的杂粮、水稻基地约10万亩,公司在职员工108人。公司2015年10月8日通过了北京五洲 恒通有机食品认证有限公司有机产品质量认证,并于2015年11月20日导入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公司总资产已达,32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约600万元,流动资产约2600万元,我公司和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是科技合作单位。
方案三: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 307省道延伸。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化 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永铁路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 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区。还有距离寒谷村3 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
寒谷村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变化复杂,造 成日夜温差悬殊,干、湿、冷、热明显,光照充足。平均气温为17.5℃,极端最高温度为38.3℃,最低气温-3℃。年日照总数达1900小时,相应湿度 81%,平均年降雨量为1633.6mm,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盘地。多年平均陆面蒸发710~750毫米,水面蒸发890毫 米,无霜期214~218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寒谷村紧靠闽赣两省两个县城交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两个县城有常住人口63.6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5
2、 地理优势。寒谷村处于武夷山脉南端、宁化县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龙华峰海拔500米。最高东华山1140米。区域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 丰富、山上主要经济林种植多年生山油茶3.5万亩。黄连木-生物柴油树种的发源地。村有耕地870多亩,可开发利用500亩。800多亩山地几乎全部荒 芜,水库资源200多亩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及种植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为酸性沙质土壤与黄粘土壤。是亚热带特定的生物 气候形成的,表现出典型的土壤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黄泥田土。呈非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 红壤、黄壤、紫色土为多。
3、开发优势:现在村里水、电、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网络覆盖100%:电话,宽带、水泥公路,新盖学校、卫 生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里,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创业,部分家庭已经进城买房居住。给开发利用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农业产业链。省市县政府出台农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生态农业项目给以投资者长期的丰厚回报。
4、产权优势。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服务;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生态农业有利于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海西建设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6、市场优势。宁化和石城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元,但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缓慢,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 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 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 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 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 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 50亩长豆角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50亩牛角辣椒种植园;建设50亩以上蔬菜用于脱水蔬菜生产的植园;达到生产 加工出口的生态标准蔬菜基地。建设50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长年四季有提供新鲜蔬菜供应周边市场,丰富周边老百姓的菜篮子,和日常所需的生 鲜蔬菜;按国家规定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200亩蔬菜种植基地配套,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田拢和绿化带上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规划修建田边,水渠道,排水系统等均匀可以种植。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同时起到绿化和观赏的立体生态园林效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25亩人工水库工程,可以投放鱼、鸭、鹅等配套生产;实施舍饲和网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另外建设20亩地特种珍禽养殖基地,10亩山地养土鸡区、500只兔养殖区、其他如羊、牛、等家禽养殖区。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25亩的水库一座,建造200亩的栽植园,在栽植园建设景观林带;改造300亩山的经济林和观赏林带,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园林中花、草、树相映衬。
6、 休闲设施配套。在生态园区建造休闲宾馆一座,可以接待200人左右,配套建设会议室、ktv、餐厅、茶座,包厢。土特产批零门店;小吃店;建标志性门庭2 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3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依托雷公山风景区沿途改建一座登高观 景标志性阁楼,修建休息亭,架桥等安全设施连成自然山水园。管理房、清理河道、简易码头,设置攀岩、速降、溜索、蹦极、素质拓展、野外生存、帐篷野营、模 拟探险等项目。旅游公厕、保洁设施、观景设施、修复古建筑、完善标识系统等。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1.3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1]。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2.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2.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2.3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二: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都市休闲游的兴起,促使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持续增长。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开发运作模式。通过逐渐带动引导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汕尾也不例外,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是,全市境内目前尚无一处集休闲、娱乐、观光和健身于一体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生态园,建设一个生态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红海湾xx村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淳朴,村内无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公路直达本村,距深汕高速入口20公里,离汕尾市区也只有25分钟的里程,距红海湾风景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经营目标:形成汕尾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养身会所,品味正宗汕尾海滨野生鱼类,虾类,果蔬园等健康食品,尽情享受农夫乡村田野农家生活,把红海湾xx村生态园打造成最具汕尾海滨特色的绿色生态园和农家休闲中心,提高红海湾、xx村社会知名度带动xx村经济发展。塑造“汕尾海滨,鱼米之乡”标志性绿色生态园。红海湾xx村生态园以村自然风光为主体,共计总面积xx亩,分三个方面形成。
一方面挖土坑面积为xx亩,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不仅可以提供外需也可以让宾客自己垂钓挑选入菜。
另一方面面积xx亩,是生态园的中心,园区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布置在这一边,初步规划将在沿岸建成绿色长堤、垂钓亭台、休闲小筑、渔人码头,最浓墨重彩的要数点缀在水面如同绿色珍珠般的一个小岛,岛上将根据需要建设休闲烧烤区、垂钓台等一系列具有汕尾特色的建筑,营造汕尾海滨的生活方式。让在都市中疲惫的人们惬意地享受汕尾海滨的放松、舒适和毫无压力的生活。在岛上可以玩玩水、钓钓鱼、看看书或约三五知己打打麻将、打打牌,享受远离喧闹城市的快乐生活。还可以品尝汕尾特色的绝无任何污染的地方特色水产、新鲜的蔬果等,辅以农家土灶的烹饪方式,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汕尾农家风味。
再者以xx亩为种植区,周围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草坪,与水面结合,四季常绿,草坪是我们生态园的一大特色,让宾客在休闲时体验农村的田园风光。分别开避名贵树种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精品水果种植区,大棚生产区,家禽散养区五个区,让宾客在休闲之余各需所取,既给宾客提供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美味食物,又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之外体验轻松愉快的农家乐。
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专家高剑锋表示:“生态园将1600多年前陶渊明所设想的梦里桃花、生活富足、人与人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理念变为现实。将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城乡田园生活的和谐画卷。生态园创造性地开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模式。”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宋喜来表示,农业生态园这种农业模式在全国有不少家,主要是建立和推广高科技农业的项目与合作模式,最终达到村里满意、管理者满意、承包者满意、地方政府满意。所以这个项目还要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红海湾xx村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设计原:(1)因地制宜,凸显基地特征(2)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3)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4)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5)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二、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某些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三、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重大项目谋划方案】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四、绿色消费,形成品牌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五、园林规划,生态布局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生态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2m。
六、科学排灌,保护环境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七、绿化设计,四季常青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垂钓区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以上,落叶树占20%以上,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三: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农业生态园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农业生态园面临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2、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
3、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4、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
1、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1.1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1.2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2、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1生态农业示范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2.2、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2.3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2.4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3、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3.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3.2、生态农业示范区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3、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4、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4.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4.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4.3、园林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2016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现代农业提速工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的保障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对提振民心、促进全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2016年全市农业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中央、省、市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为目标,以农业高效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突出重点环节,狠抓关键举措,着力实施“6238”工程,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争当国家农业示范区建设先行军。主要工作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幅4%;粮食总产35万吨;生猪饲养量63万头以上、出栏37万头以上,家禽饲养量稳定270万只以上、出栏200万只以上;水产品总量9500吨以上,其中特水产量2500吨以上;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新增高效设施渔业1200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耕地比重达到20%左右;持证农业劳动力占比35%以上;新增新型农机2000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三品”基地占耕地比重90%以上,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6%以上;绿化造林1万亩,中幼林抚育2.5万亩;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一)加强“米袋子”建设,夺取粮食生产“十连丰”。面对粮食生产高基数,我们不能有畏难情绪,必须进一步增加投入、转变方式,努力走出一条高水平的粮食增产增效的新路子。一是加强粮食产能建设。落实好惠农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种植面积,全年稻麦面积均稳定在32万亩左右。高标准建设好斜桥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和东兴镇1万亩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建成“旱能灌、涝能排、沟相通、路相连”的旱涝保收丰产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强化地力综合培肥,夯实稳产高产基础。二是开展高产增效创建。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新模式,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全市建立稻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区15个,创建面积40万亩,以整建制创建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三是推进专业化服务。把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作为高产增效创建重点内容,加大商品化集中育秧和病虫害综合防控力度,万亩片商品化集中育秧规模达到50%以上,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5%以上。
(二)推进“菜篮子”建设,保障市场有效供给。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切实抓好蔬菜、畜禽、水产等鲜活农产品生产。一是抓好蔬菜等园艺作物生产。做好万亩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加快启动实施,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标准化生产,建成高起点、高规格的永久蔬菜基地。大力开展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实施设施园艺生产“四创新”,打牢增产保供基础。二是发展健康畜牧业。大力开展畜牧业转型升级“六项创建”活动,坚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建设一批生产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标准化示范场,促进畜牧业良性化发展。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鼓励发展适销对路的特禽特畜,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三是推进水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以长江江鲜为特色的长江水生动物育种和驯养,努力打造江鲜特色渔业。推进生态健康、先进高效的养殖模式,构建“特色高效、绿色生态、一三产业融合”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三)创新经营机制,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态。加快新型市场主体培育,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突出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培育职业农民。围绕主导产业、“一村一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切实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实现农业教育、农民培训、科技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政策宣传的综合功能,全面完成省市各项培训任务,新增持证农民5000人以上,确保2016年底全市持证农民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达到35%以上,努力实现省定农业基本现代化的目标。二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严格把握好高效农业项目、三新工程项目、农产品质量项目等认证、筛选、申报、实施和监管等各个环节,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广运用。针对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重点推广遮阳网、防虫网、喷滴灌“两网一灌”设施栽培技术,同时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和物联网技术示范运用,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三是推进农业集约化发展。以农业集约化经营为抓手,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休闲观光农业资源整合开发、“生祠堂”品牌打造,使之成为我市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军。市级农业开发区要对照3年内建成苏中、苏北一流的农业园区的要求,倒排时序,迅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招引和项目建设。8个镇级园区要对照《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考核认定意见》的要求,扩大规模、细化规划,实行各自主导产业错位发展,年内力争2-3个园区通过市级认定。3个功能园区中,要突出粮食产业园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年贸易额100亿元的目标,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粮食物流示范区。四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经营性农业服务主体参与社会化服务,每个镇(街道)集机耕、机插、机植保、机收于一体经工商注册的专业服务组织达到10个以上;每个镇(街道)农业部门要牵头领办一个面积达千亩的农业规模经营合作服务社,每个村要培植一个面积百亩以上的“小农场”。
(四)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落实中央、省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强全程质量管控,狠抓执法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加强“三品”生产管理、规模基地建设,新发展“三品”30个,“三品”基地认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稳步上升,实现“三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推进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运行机制建设,完善村级协管员队伍,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加大对非法添加使用“瘦肉精”、违规使用兽药及鱼药、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认真落实《省动物防疫条例》,开展规范免疫、监测预警、应急管理、检疫监督、信息管理、乡站建设六大“推进行动”,完善落实免疫防疫各项责任体系,切实抓好春夏秋三大集中免疫行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上。
(五)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农村优美宜居环境。把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是深入推进“绿色”建设。对绿色通道建设既造绿又造景,在造林面积攀升的同时,注重绿化景观打造。开展村庄绿化,年新增省村庄绿化示范村7个。结合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抓好中幼林抚育,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以长江沿线和马洲岛湿地保护和恢复为重点,年新增湿地0.6万亩。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推广各种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发展沼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加大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力度,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三是拓展农业生态休闲功能。把农业、生态、环保、旅游结合起来,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园区、农耕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内涵、提高品位,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培育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
(六)实施“四大工程”,提前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要深入实施省农业机械化推进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市农机推进年活动,突出重点环节,狠抓关键措施,提前实现农业机械化。一是实施农业机械化示范镇创建工程。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镇创建活动,年内建成农业机械化示范镇6个,示范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二是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工程。加速推广机插秧技术,重点抓好东北片的整体推进和西南片的巩固提高,确保机插秧覆盖率达到85%以上,迎接省复评。加大收割机推广力度,新增100台以上。大力发展低温烘干及粮食加工成套设备,建设粮食产地加工烘干示范点2个。三是实施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程。坚持一手抓现代物质技术装备、一手抓现代农机经营组织建设,全年新增经工商注册的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50家,五星级合作社达到5家,增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四是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以省、市、镇级农业园区为重点,深化行政推动、项目带动,加快设施园艺业、设施水产业、设施畜牧业和产后加工机械的推广步伐,重点发展喷滴灌、田园管理机、植保机械、投饵机、增氧机等机具设备,突破香沙芋种植、收获机械化,全年新增设施农业机械1700台(套),设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一、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和原则
(一)主要依据: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对审计工作的有关要求;省审计厅2016年度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要求;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审计法定工作职责;审计资源实际情况等。
(二)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围绕市委关于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着眼于推进改革、促进发展、防范风险、强化问责,更加突出对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重大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券融资使用情况、地方金融运行风险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在审计中关注政府部门权利行使和职责履行情况,督促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加强对会议、活动等经费的监督检查,促进厉行勤俭节约,防止奢侈浪费。
二是坚持统筹安排,整合资源。整体谋划,系统安排审计项目,按照清晰统一的审计目标,对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资源、组织实施和成果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强化整合。进一步整合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资源,积极探索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组织方式,加强与监察、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和协调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三是坚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在审计任务上要合理安排,既要防止出现监督缺位,也要量力而行,防范审计风险,避免囫囵吞枣、虎头蛇尾,同时也留出一定力量完成市委、市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任务。
二、审计项目
(一)市级财政管理审计
1.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组织对市财政局组织实施的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市地税局税收完成情况、国家金库中心支库预算资金的收纳、划分、留解情况进行审计,以推进财政改革,规范财政分配秩序,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组织方式:由市审计局财政审计处组织实施。
审计时间:2016年4月30日前完成。
2.市农业委员会、市妇女联合会、市集体工业联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市委员会、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儿童福利院、职业技术学院等10个部门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以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推进厉行勤俭节约,防止奢侈浪费为目标,把部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部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执行总体情况,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三公”经费开支情况等。
组织方式:由财政审计处统一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市审计局有关业务处室对上述10个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
审计时间:在2016年4月15日前完成。
3.、等2个区财政决算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以规范政府财政管理,促进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目标,重点检查在决算编制和汇总中是否存在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促进地方政府依法规范财政行为。
组织方式:由财政审计处对、等2个区的2016年度财政决算进行审计。
审计时间:2016年10月31日前完成。
(二)重点投资项目审计
1.估算、概算、预算等前置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以充分发挥审计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免疫系统”功能、从源头上节约财政建设资金、强化项目投资控制为目标,充分整合各种审计资源,统筹审计力量,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开展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评审,把好投资估算、项目概算和招标预算审核关,为从源头上节约财政建设资金、促进项目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组织方式:市审计评审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委托,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
审计时间:按规定时限完成。
2.竣工决算审计。
东二环、南二环、北二环、甲秀北路、北京东路道路工程和花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等已完工并具备审计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围绕加强和改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防止损失浪费,促进财政性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和党风廉政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工程决算审计力度,严控工程造价,严防高估冒算,重点关注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工作,重点检查和揭露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混乱以及重大损失浪费、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等违法违规问题,保障建设资金安全,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组织方式:市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牵头,委托或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对已完工并具备审计条件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具体项目安排由市审计局确定。
审计时间:2016年12月31日前。
3.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市一医龙洞堡分院、行政中心三期、党湖路等重点项目跟踪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做好对市属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跟踪审计,把对建设项目事后审计为主调整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对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实行“帮促式”服务,分阶段对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及时跟进,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审计组,明确专人跟踪负责,及时掌握情况。通过参加有关会议,参与对项目投融资协议、征地拆迁补偿方案、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等重要合同、资料审核,现场实地勘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规范整改,及时协调解决,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同时,充分发挥审计服务职能,促进建设项目早日开工、顺利建设,尽快建成,早日发挥效益。
审计时间:按市委、市政府和各项目指挥部要求时限完成。
(三)专项资金审计
1.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根据审计署统一安排,以促进中央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推动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为目标,重点关注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资、建设、分配、运营,以及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情况。
包括两个项目:
(1)2016年10月开始实施的对2016年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资、建设、分配、运营,以及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情况的审计,按原方案及省审计厅的要求及时完成,按时上报审计报告及相关材料。
(2)对全市2016年度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资、建设、分配、运营,以及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情况,继续进行跟踪审计。
组织方式:由市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牵头,并负责完成对市本级的审计,其余区(市、县)的审计由市审计局有关处室和、南明、清镇、开阳、修文、息烽等区(市、县)审计局实施。
审计时间:按省审计厅规定时间完成。
2.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跟踪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根据省审计厅统一安排,以摸清我市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的总体情况、工程实施情况、工程资金到位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效为目标,重点关注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资金筹集、到位、管理和使用情况、建设情况和设备招标采购情况等。
组织方式:由市审计局行政事业审计处牵头,组织各区(市、县)审计局对全市各区(市、县)2016年至2016年6月30日止的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跟踪审计。
审计时间:2016年9月20日前完成。
3.全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跟踪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根据省审计厅统一安排,以推动顺利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开展对全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的跟踪审计,重点检查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住房分配使用情况,配套设施建设使用情况以及搬迁户后续就业及其他政策落实情况。
组织方式:由市局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审计处牵头,组织清镇、修文、开阳、息烽等县(市)审计局根据省厅统一方案实施跟踪审计。
审计时间:2016年10月31日前。
4.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市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等3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
审计目标和重点:以检查资金管理、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目标,重点关注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检查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关注资金使用效益情况,揭露资金收、管、用等流程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损失浪费、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问题和屡查屡犯行为。
组织方式: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等2个项目由市审计局农业资源环保审计处牵头,各区(市、县)审计局要将其列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项目并实施审计;市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由市审计局经贸审计处实施审计。
审计时间:2016年4月20日前完成。
5.受灾困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资金、元旦春节“筑城温暖”活动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
审计目标和重点:以保障资金安全和公平、合理、有效使用为目标,重点检查资金到位、使用和分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资金使用效果,促进资金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组织方式:受灾困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资金由社会保障审计处组织实施审计,2016年元旦春节“筑城温暖”活动资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由市审计局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审计处和法制处组织实施审计。
审计时间:2016年10月30日前完成。
6.2016年扶持微型企业发展财政补贴资金、节能减排重大示范项目资金审计调查。
审计目标和重点:以保障资金安全,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重点检查资金筹集、到位、使用和分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部分项目进行绩效审计。
组织方式:由市审计局经贸审计处、投资处组织实施
审计时间:2016年10月30日前完成。
7.会议、活动经费审计调查。
审计目标和重点:以促进党政机关改变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防止奢侈浪费为目标,重点检查会议、活动经费是否存在违反规定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使用,以及是否存在用公款游山玩水、大吃大喝等奢侈浪费行为。
组织方式:由市审计局行政事业审计处负责组织对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经费情况进行审计调查。
审计时间:2016年11月30日前完场。
(四)地方金融审计
市农村商业银行和其他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2016至201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按照省审计厅统一安排,以督促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促使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金融政策为目标,重点关注其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情况等。
组织方式:按照省审计厅统一方案进行,由市审计局金融审计处牵头并负责完成对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审计,其余各县级联社由有关区(市、县)审计局负责完成审计。
审计时间:2016年11月15日前完成。
(五)经济责任审计
区政府黄昌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王廷志、市民政局谢红生、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王建忠、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何雄伟、市集体工业联社陈卓夫、市三江劳教所曹晓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刘康、市第六人民医院汪晓云等9个单位现任或原任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以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目标,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对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
组织方式:由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处、财政审计处、行政事业审计处等负责实施。
审计时间:2016年10月31日前。
(六)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市第一中学2016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以规范财务管理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推进厉行勤俭节约,防止奢侈浪费为目标,重点关注其各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型和“三公”经费开支情况等。
组织方式:由市审计局行政事业审计处负责组织实施。
审计时间:在2016年9月30日前完成。
(七)企业审计
2016-2016年市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调查、华能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收支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以促进企业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摸清企业债券发行种类和规模、抵押担保情况、筹资费用、实际到位资金、资金投向和使用、还款来源等情况,以促进企业规范管理为目标,重点检查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组织方式:由市审计局经贸审计处组织实施。
审计时间:在2016年11月30日前完成。
(八)政府外债和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
审计目标和重点:以促进加强管理,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外债偿还能力、适时关注政府负债情况为目标,重点关注资金到位使用和项目设备采购、使用、提款报账等情况。
审计组织:由市审计局外资处按照省厅统一安排的任务完成。
审计时间:按照省审计厅规定时间完成。
(九)其他待定、自定项目
除以上项目外,其他待定项目、自定项目分别由市审计局和各区(市、县)审计局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和临时交办任务另行确定。
上一篇: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下一篇:夏季签约仪式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