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 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项目管理师】

篇一: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关于土地流转实施方案

五大政﹝2012﹞43号

五河县大新镇土地流转实施方案

各村民委员会,镇直有关单位:

为促进我镇农村土地合理规范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若干问题的意见》(皖政„2009‟13号)、《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蚌发„2011‟17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要求,以不改变土地用途为前提,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规模经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有效形式,着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重点扶持规模养殖、规模种植和规模加工,全力推动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不断

提升大新镇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工作目标

2012年12月底,建立和完善镇、村二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完成土地流转10100亩任务(各村片任务附表),力求实现全镇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效益化、特色化。

三、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农村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得借流转之机将承包地打乱重分。要坚持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流转主体地位,农户将部分或全部土地通过转包、出租或股份合作形式流转时,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二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农村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农村土地流转应尊重农民意愿,流转的条件、方式、期限和价格等由流转双方协商决定。农村土地流转的收益全部归原承包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扣缴或挪用。

三要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与当地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不失时机积极引导,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又要坚决反对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流转土地。

四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政策激励、有效服务、规范管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五要坚持集中、规模、增效。农村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实行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农村土地流转主体、形式和程序

(一)农村土地流转主体。流出方: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农户。受让方:可以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也可以是有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组织和个人。

(二)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可以采取转包、互换、转让、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双方可以自愿协商流转,也可以委托村(组)或镇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流转。实行委托流转的,农户应出具农村土地流转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等。未经农户书面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代替农户流转土地。

(三)农村土地流转程序。

1、农户自行流转。流转双方有流转意向的,农户可向村(组)申请,经村(组)审查后,由镇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流转双方签订书面流转合同。以转让形式流转的必须事先提出书面申请并经村(组)同意。

2、村组牵头统一流转。涉及的农户均应书面委托村(组)。流转形式、期限、标的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后,由村(组)统一组织农户与受让方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在大面积土地集中、连片流转过程中,对少数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由镇、村(组)协调,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用本村(组)其他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承包地或村(组)机动地进行调换解决。镇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农村土地统一流转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委托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流转。农户应书面委托镇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流转形式、时间、标的等要严格按照委托内容,流转合同由流转双方签订,办公室不得代签。

4、村组流转集体资源。对未进行家庭承包的集体耕地、水面、“四荒”地、林地以及村庄整治开发的宅基地等,经本村(组)会议讨论研究,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协商等方式进行流转。受让方在承包期内,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或其他方式再流转。对未取得县政府颁发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的土地,村(组)一律不得

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须经镇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鉴证,一式四份,流转双方各持一份,镇、村各备案一份。对流转期限较长,面积或标的较大的流转合同,还应向公证机关办理合同公证。镇、村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做好对受让方生产经营能力、经营项目、履约能力、资信等情况的调查,建立资信档案。

五、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与途径

(一)种植大户模式。积极引导农村科技示范户、种养能手或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自然人受让农户流转出的土地,发展农业规模生产。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种养大户发展家庭农场,依法取得法人资格,从事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

(二)土地股份合作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整治后,可以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也可以采取租赁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吸引种粮大户、种植能手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投资经营,对流转收益按股实行保底分红。

(三)集中托管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户将所承包的耕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社经营,在农资采购、农事操作和粮食销售等方面实行委托管理,经营收益按委托协议与农户兑现。

(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办基地模式。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租赁方式流转土地,建立生产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民增收。

六、维护农村土地流转双方合法权益

(一)农村土地流转实行最低保护价格。从2011年起,新增的流转土地价格在不低于每年每亩600元的基础上,流转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平等协商的原则确定流转费用。流转费用可以是现金或实物,也可以实物计算,货币兑现。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收益分配应实行保底分红。流转费用的支付时间和方式由双方合同约定。

(二)妥善解决流转农户的居所、就业等问题。对土地已流转或全部流转的农民,产生的居所、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等问题,参照县政府文件《关于印发五河县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五政办[2012]5号)精神进行妥善解决。

(三)保护受让方的土地投入。受让方在农村土地流转期间因投入而提高土地质量的,流转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流出方依法收回土地时,受让方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具体补偿办法及数额应在流转合同中约定。因土地整理新增土地面积,在流转期内谁整理谁受益。

(四)严禁掠夺性经营。受让方要严格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加大对土地的投入,严禁破坏性、掠夺性生产经营,保护耕地质量,维护流出方的利益。以股份合作形式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经股份合作社全体成员同意,可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流转土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村内“一事一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政奖补资金,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可用于流转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严禁借股份合作或流转合作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侵害农民利益。

(五)特殊情形下应及时归还土地。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期内,因不可抗力导致受让方无法继续经营的,土地应及时归还流出方。除原流转合同另有规定外,通过流转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再流转。受让方将农户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原农户的同意。

(六)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期内,涉及国家各项惠农补贴受益问题由流转双方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协商,协商结果应在流转合同中加以明确,未明确的,归流出方享受。

(七)自觉履行义务。农村土地流转双方应自觉履行流转合同约定的义务,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因流转发生纠纷的,流转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或者请求所在村民委员会或乡镇调解, 协商不成或不愿调解的,可以向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

篇二: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镇政府土地流转实施方案

樟山镇农村土地流转实施方案

为促进农村土地合理规范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通知〉》(吉区府办字[2013]39号)和《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吉州区关于改革放活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富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区府发[2014]1号)文件精神及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要求,以不改变土地用途为前提,按照“稳定放活、依法自愿、有偿协商、规范有序”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作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镇、村二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力求实现全镇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效益化、特色化。

三、基本原则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平等协调、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三)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四)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五)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四、机构设置

(一)设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

1、成立镇农村土地服务中心,办公地点设在镇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土地流转信息栏,发布待转出土地信息,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办公经费和专职工作人

【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员,各村主任或文书兼任各村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条件成熟时配备或聘请合同鉴证员、收益评估员等专业人员。

2、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职责:

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收集、整理、发布、上报农村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业务;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双方资质审查、流转交易价格评估工作;指导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提供流转合同鉴证服务,规范档案管理;依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办理本乡镇内土地流转项目。

(二)设立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

成立樟山镇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委员会,设立调解庭,办公地点设镇经管站办公室,由镇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土地流转的领导任副主任,司法、林业、国土资源、经管站、农业服务中心、综治维稳服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成立各村土地承包调解小组,办公地点设在村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由村支两委成员组成。

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1)协商原则。双方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照法律的规定,自行协商解决争议。(2)调解原则。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请求村土地承包调解小组、镇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争议。(3)仲裁原则。双方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通过协商、调解方式不能解决纠纷也不愿进行仲裁的,可直接向区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区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五、具体措施

(一)政策引导。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土地流转示范工作。在平等、自愿、互利原则下,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大胆尝试,以点带面、滚动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环境促进。(1)对社会资本和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依法租赁农户承包地,兴办或与农民联办农业生产型企业,成片集中流转承包土地,可依法享受国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政策和国家扶持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2)从事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的,土地租期或承包期5年以上,经营面积

50亩(一年两熟制地区)或100亩(一年一熟制地区);从事果业生产为主的,土地租期或承包期30年以上,经营面积100亩以上;从事茶叶种植为主的,土地租期或承包期20年以上,经营面积50亩以上;从事蔬菜生产为主的,土地租期或承包期5年以上,经营面积20亩以上;从事花卉种植为主的,土地租期或承包期10年以上,经营面积20亩以上;从事苗木生产为主的,土地租期或承包期10年以上,经营面积50亩以上;从事油茶种植为主的,土地租期或承包期30年以上,经营面积100亩以上;优先纳入镇农业发展项目重点扶持范围。(3)土地流转后仍留在农村生活并符合低保条件的流地农民,优先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4)优先对流转土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并负责推荐就业,拓宽增收渠道。(5)到场镇经商的流转土地农民,在办理经营手续时,相关职能部门按最低标准收费。

(三)加强服务。镇、村二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为农民、土地承包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主动做好政策、法律咨询和指导调解工作,引导土地流转步入正轨。

(四)规范管理。首先,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加强对合同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明确承租双方的责、权、利,引导流转双方遵守合同协议,积极做好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凡到服务中心签订了规范流转合同的,免费提供合同文本。其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实行土地流转登记和归类存档制度,做到合同档案专柜保管、专人管理。三是逐步建立农村土地资产评估体系,科学评价农用土地价值,确保农业土地合理流转。

六、工作步骤

(一)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现有农村流转和有流转意向的土地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摸清土地地块、土地类别、土地租金、土地承包人等情况,并录入电脑存档。建立镇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构,全面启动工作。组织对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二)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构及制度。

吉州区樟山镇人民政府

2014年4月10日

篇三: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2015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一: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慨况

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崇仁县西北部、河上镇政府东南部,距崇仁县城8公里,距河上镇政府驻地5公里,涉及河上镇元家村和甘坊村。项目东至崇仁——东来公路、西至石牛甘坊村、南靠左港水(河流)、北至井坑村,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6°02′03″-116°05′21″,北纬29°49′34″-27°52′09″。项目区总面积248.96公顷,其中元家村192.17公顷,甘坊村56.79公顷(5063.25亩)。项目总投资307万元。

2、项目效益

2-1功能和经济效益

(1)项目区248.96公顷土地通过综合整理,可新增耕地面积29.22公顷,预计每年可增加产值39.45万元。

(2)原有耕地通过土地整理后,使没公顷农田粮食生产成本减少200元左右,生产投工减少10歌工左右,每公顷农田粮食生产总成本减少500元左右,原有耕地可降低生产成本约9.32万元。

(3)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后,原有耕地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好改善,一季稻可改双季稻,还可种植冬作,预计原有耕地每公顷可增产值0。225万元,每年可增产值41.93万元。【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2-2社会效益

(1)可以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使土地权利人获得长期的社会效益。

(2)通过土地整理,充分利用了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91.40%提高到96.92%。

(3)通过整理耕地面积由原来的186.35公顷增加至215.5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9.22公顷,占项目土地总面积的11.37%.

(4)通过整理,水利工程网络覆盖186.35公顷,从而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使原有耕地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2-3生态效益

(1)整理前零乱破碎无序的地块改变为整形合一的标准化田块,提高了机械化作业和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水平

(2)建立农田防护林网,改变以前少林或五无防护林的状况,提高了林木覆盖率,有效地增强防风固沙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3)改变了零乱的坑塘和无序的灌溉沟渠,建成了排灌分开、统一有序的农田排灌系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排洪能力。

(4)改变了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农村道路状况,建成了便利机械化耕作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网络,提高了道路的网络水平。

3、资金来源

全部资金307.2万元由国家拨款

4、项目的目的、意义

4-1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使农田基本达到同一层面平整,建立高标准、高效率农田。

4-2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道路与沟渠体系,使原来形状、大小不一的田块变为标准化田块,有利于土地用途管制,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土地集约规模利用效应,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改良土壤水、肥条件,提高农田质量,调整农业和农作物结构,实施集约规模经营和管理,提高耕地的产出率。

4-4通过路边、沟边等农田防护林带的种植,提高区内林木覆盖率,增强防风固沙作用,改善区内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1、通过对沟、田、水、林、路的综合整理,实施248.96公顷土地整理的施工,使原来形状、大小不一的田块成为“田成方、溪成网、树成行、路相通”的标准化生态农业园区。

2、改善项目区内的道路网络,完成干道1950米、田间道5610米、支道2580米、生产道14970米、机耕桥12座、人工桥6座的工程施工任务,达到机械化作业标准,提高农用物资和农产品的运输能力,方便农用机械化生产;

3、新建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沟渠总长35760米、过水涵1070座、控制闸1座,确保农田旱涝保收;

4、完成11750株农田防护林的栽种工作,按3米1株的标准栽种,达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5、积极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和分配使用的工作,达到整理一片利用一片的目的。

三、项目的实施步骤、资金分配、时间安排

1、项目的实施步骤、时间安排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当地的气候、资金情况,先着手投资少,见效快的工程,并尽量避开雨委,充分利用闲期,减少农作物的损害。

(1)测绘项目区地形图:年月日—年月日;

(2)编制项目详细规划设计施工图件和方案:年月日-年月日;

(3)核实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并制定调整方案:年月日-年月日;

(4)项目工程招投标:年月日-年月日;

(5)完成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年月日-年月日;

(6)项目开工施工放样:年月日-年月日;

(7)填土造田、土地平整:年月日-年月日;,完成格田、梯田的土方量,符合耕作要求。

(8)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其他工程:年月日-年月日;,修筑各类道路及桥涵、灌溉渠道和排水沟、建生态防护林、配套电力工程、蓄水与提灌站工程。

(9)竣工验收:2015年4月

2、资金分配

(1)该项目国家总投资万元,其中:

(2)工程施工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3)设备购置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4)前期工作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5)竣工验收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6)业主管理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7)不可预见费:万元占总投资比例%

3、项目建设所采取的措施

3-1、管理制度实施措施

3-1-1、公告制度实施措施

(1)项目基本情况公告。在项目实施前14—28天将土地整理项目名称、总规模与项目范围、新增耕地面积、建设工期、土地权属情况、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施工单位、项目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设计单位等内容向社会公告。

(2)项目招投标公告。为了提高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由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对工程内容逐一分解,在新闻媒体上进行招标公告,然后根据《招标投标法》分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用全省范围内三级以上资质(含三级)的施工企业进行招标。竞投方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拟定工期、报价和质量标准等方案,最终由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领导小组根据以下程序择优选定中标单位:公告—报名—初步资格审查—工图答题—施工单位投标—公开投标—标文评议—确定中标施工单位。

项目招投标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得招标文件的办法和招投标方式、招投标结果等。

(3)权属管理公告。在实施前将项目区内土地权属基本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在项目区内乡(镇)、村进行为期15天的公告。

3-1-2、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措施

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作为法人单位,对项目周期的各个过程实施全程管理和全面负责。

(1)实施准备阶段:负责组织工程施工、招投标,择优选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编制实施方案和项目进度计划,制定工程质量标准和有关制度。

(2)项目建设阶段:公布公告接受当地群众监督,履行法人义务,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履行合同情况,协调其他问题,抓好组织、信息、统计、档案管理。

(3)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对项目工程验收。

3-1-3、合同管理实施措施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组建有关组织,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合同,明确三方的权责利。合同管理由专人负责,专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其他招投标合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法人盖章签发。合同纠纷调处按《合同法》规定程序处理。

3-1-4、招投标制度实施方案

(1)招标的组织实施:由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会同县建设工程招投中心提出具体的招投标方案,交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县纪委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自始至终参加招标、施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督工作。

(2)招标方式:公开招标,由招标单位通过电子幕墙、电视台、报纸等宣传媒体发布招标公告、公开招请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竞争,凡符合规定条件的施工企业都可自愿参加投标。

(3)土地整理项目施工招投标的基本程序为: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发布招标公告,发放招标文件,然后投标、开标、评标确定中标人,签订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项目施工招投标活动。

(4)相关内容及具体要求:投标人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水利三级以上施工企业资质。对项目经理要求,二级以上项目经理,三年以上施工经验及近三年类似工程施工业绩。开标过程应记录在案,明确专人负责,开标时按规定检查投标文件后当众开启并宣读有关内容。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成员由招标人代表和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专家组成,总数为五人以上(含五人)的单数,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本工程采用固定报价,由招标人设置各个标段的最高限价a,大于或等于最高限价的报价为无效报价,小于最高限价的报价为有效报价。在所有有效投标报价中去掉一个最高值,去掉一个最低值得出算术平均值b(当每个标段的有效投标报价等于或小于六家时,以所有有效投标报价得出算术平均值)。评标基准价c=(a+b)÷2×k(k为合理低价期望值且为0.945、0.95、0.955、0.96、0.965、0.97、0.975七个数之一,开标前在开标现场由投标人代表随机抽取)。投标人报价正负最接近c值者为中标人,如果投标人报价正负接近程度相同时,则小于c值报价者为中标者。当出现两家或两家以上投标单位并列同一中标排序人时,则当场抽签确定中标人。为确保项目工程的进度、质量、并通过竣工验收。施工企业应按规定向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提交中标价15%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贯穿整个工程直至工程保修完成之前。中标人不得自行分包,严禁转包,否则视为违约。招标人和中标人依法签订合同。

方案二: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强彭州市5.12汶川地震受灾区灾毁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管理,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全面开展,充分发挥损毁耕地整理复垦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载体作用,特制定彭州市5.12汶川地震受灾区灾毁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工作方案。

一、落实部门、乡(镇)和村、社责任制

1、 部门职责

(1)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工程招标、资金管理、竣工验收和成果管理。

(2)市推进办。负责制定农民集中方案,对项目实施提出工作建议,竣工后对项目整体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3)市规划局。负责制定项目区新农村发展规划,负责指导和监督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

(4)市建设局。负责基础设施配套、农户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5)市农发局。负责项目区土地平整规划和技术指导,负责土壤养分检测、耕地质量和基本农田保护建设;负责制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结构调整方案和新增耕地流转方案,负责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和发证工作。

(6)市水务局。负责项目区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7)市交通局。负责项目区农村村道和客运点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8)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工程招投标方案的审定和监督工作。

(9)市林业局。负责项目区生态建设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作。

(10)市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

(11)市审计局。负责项目区工程资金使用和工程量完成情况的审计工作。

(12)市环保局。负责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施环境保护监察。

(13)市政法委。负责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2、 乡镇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2)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本乡镇损毁耕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工作。

(3)及时处理损毁耕地整理复垦工作当中涉及到村、社的各种矛盾纠纷,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4)制定和组织实施土地调整方案,会同村、社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

(5)负责损毁土地整理复垦涉及的青苗附作物的清点、补偿、清除工作。

(6)负责项目验收合格后排灌和道路等设施的管理工作。

3、 村社工作职责

(1)村工作职责

A、做好所在村范围内的宣传动员工作。

B、负责本村涉及工程建设占地的土地调整,土地承包落实和协调化解相关矛盾。

C、确定本村损毁土地整理复垦后的土地利用及产业发展方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交由群众讨论同意后进行实施。

(2)社工作职责

A、认真贯彻上级损毁土地整理复垦方针政策,负责做到家喻户晓。

B、做好各项工程建设到各村民的协调工作,积极配合损毁耕地整理复垦工作的开展,保证施工队正常施工。

C、做好该社的损毁土地整理复垦工程建设占地的土地调整工作,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户不愿耕种土地的转包工作,发展现代农村经济。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项目法人制度。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实施的法人单位,履行实施、竣工验收、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管理职能,向市国土资源局负责。

2、公告制度。凡是与项目区群众利益有关的事项,必须定期公告,包括项目建设范围、内容、规划设计,各项补偿等均应在当地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以上,群众无异才予以实施,全面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3、招投标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关于“金土地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及比选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做好招标比选等工作,依法、公开、公正确定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勘测、施工单位。

4、施工监理制度。在项目实施中,由项目法人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中的进出场材料、工程质量、施工变更等方面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确保项目投资控制在预算之内。

5、合同制度。施工建设项目必须由施工单位与项目法人单位签订承包合同,以合同内容来体现甲、乙双方的职责、权利与义务,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

6、审批制度。一是市级各部门、乡镇、村社和施工单位必须按已批准的规划设计施工,不得擅自更改和调整,若需调整,须逐级上报,经省市国土部门批准后才能按调整方案实施,擅自调整和修改规划设计的,甲方和监理部门不予支付工程费用,所产生的费用开支由更改和调整的单位负责。二是招标清单以外增加的附属工程,必须经监理部门确认,报经项目法人单位批准后才予以实施。三是严格资金审批,每月工程完成情况经现场代表和有关部门、监理单位现场确认和验收合格,报项目法人单位批准后,才能申请资金的拨付。

三、建立项目实施监督机构

1、建立项目实施现场指挥部。由市有关部门派驻人员、乡镇人民政府抽调人员、村委会组成项目实施现场指挥部。指挥部设指挥长一人,副指挥长两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青苗及附着物清查组、补偿资金兑付组、工程质量监管组、矛盾协调组。

2、成立村民代表监督小组。在项目区内由三分之二村民代表选举产生监督小组人员7~9人,组成村民监督小组。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负责收集和反映村民对项目实施的各种意见的建议;负责代表村民监督工程实施质量;负责宣传和贯彻损毁耕地整理复垦的方针政策;负责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四、项目实施补偿政策和标准

施工过程中损坏粮食作物一次性补偿300元/亩。

五、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一)、管理原则

1、专款专用的原则。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挤占。

2、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由市财政建立专户,由市国土资源局建立专帐,单独核算,集中管理,统一支付。

3、民主公开的原则。资金使用须经集体研究、民主决策、严格审计管理,确保公开透明。

(二)、经费开支范围

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为组织、实施、管理项目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与不可预见费等。

1、前期工作经费。是指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立项审查及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审查、土地清查勘测费、项目招标费、工程监理费等。前期工作经费按施工费5%核定。

2、工程施工费。是指在整理区内实施的土地平整等各项工程发生的支出,包括:直接人工费、材料费及其它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各种税金。

3、竣工验收费。是指工程完工后,因项目竣工验收、决算等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的编制及决算的审计费,整理后土地的评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重划及标志设定费等该项费用按工程施工费预算的3%核定。

4、业主管理费。是指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福利补助以及公务费、工程监理费和其它费用。该项费用按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三项预算费用之和的2%核定。

5、不可预见费。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设计变更等增加的费用。不可预见费按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三项预算费用之和的3%核定。

(三)资金的拨付

1、青苗及附作物补偿费。青苗及附作物补偿费分阶段拨付给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兑付和监督管理,具体操作程序是:现场测量、清点(经办人签字)━━公示(7天)━━核定(核定人员签字)━━指挥部领导审核签字━━兑现到农户(农户领款签字)━━返回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审批。拨下一阶段资金、必须将上阶段已支付的帐目交清,发现有截留、挪用的现象,立即停止支付下阶段经费,并报请有关部门追究政府主要领导及经办人员的行政责任。

根据兑现到农户的实际金额进行结算,未用完资金必须全额退回市国土资源局,禁止留作他用。

2、工程施工费。由市国土资源局按每月施工进度和完成的工程量审批支付。具体操作程序是:施工单位申报月进度表━━现场代表(含市有关部门)、监理现场测量、核定━━市国土资源局有关科室审核━━局领导审批━━财务科拨款、做帐。

方案三: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

1.建设任务目标

1.1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定远县东部,距县城约16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46〃~117°53′07〃,北纬32°32′05〃~32°34′12〃,项目区东接池河至练铺碎石路,南邻青春河,西为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北为刘铺至青岗碎石路。涉及高刘村、刘铺村、青岗村三个行政村23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

1.2 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

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皖国土资〔2015〕1358号文件《关于下达2015年省级投资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计划的通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平整土地,归并零星田块,水塘挖深加固,小塘并大塘,合理布局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带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基本农田建设,建设成高产农田区。

项目总投资3553.35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3.4688万元。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31.9231公顷,新增耕地率3.12%。

1.3 项目工期

根据项目区气候和农时等条件,项目计划总工期16个月,跨2个年度,初步安排2015年9开工,2015年12月全面完成。

1.4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

1.4.1土地平整建设工程

从总体上讲,土地平整应尽量满足项目区内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从细部来看,以规划田块为单位对项目区内的坑塘、废弃河道等零星地块统一平整,重新规划田、沟、路、林、平整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平整拟采用机械整平,按照划分的田块,就近推填土方,尽可能减少土方的运输距离。土地平整土方分两部分,一是表土剥离回填土方,为了使平整后的耕地土质适合种植作物,对平整深度较大的田块需采取表层熟土剥离,临时堆放,待平整完成后再回填,在充分听取当地土地部门和农户的意见后,拟对于挖深超过0.6m的田块采取表土剥离,根据项目区现有土壤质地分布情况和耕作要求,表土剥离回填高度取0.2m;二是机械就地平整土方,根据各规划田块的设计高程计算。

经计算,土地平整总土方量为257.36万m3,其中表土剥离回填土方19.36万m3,机械就地平整土方238万m3,挖填基本保持平衡。根据运筹学原理,本着运量(运输土方量×运输距离)最小原则进行田块间的土方调配。

1.4.2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项目区灌溉主要从青春水库东干渠、青岗排水大沟和项目区内塘坝引水,采用明渠地面灌溉方式,灌溉渠系分为斗、农渠2级,规划斗渠7条,总长度9311m,采用砼U型渠,设计流量为0.09~0.42m3/s,农渠53条,总长度24539m,亦采用砼U型渠,设计流量均小于0.04m3/s。项目区排水工程采用明渠地面排水方式,分为斗、农沟2级,规划斗沟6条,总长度3325m,设计排水流量0.31~1.55m3/s,农沟51条,总长度18793m,设计排水流量均小于0.2m3/s。

青岗排水大沟和青春水库东干渠多年没有清淤,沟渠内杂草丛生,多处坡岸塌方,沟渠断面减小,大大减少了过水流量,规划对青岗排水大沟清淤2406m,。青春水库东干渠清淤1644m。

1.4.3 道路建设工程

田间道为项目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设计分为水泥路面和泥结碎石路面2种类型。路面高出整平后的农田田面高程0.5m,与田面连接边坡为1:1.0,横向排水坡度为2%,纵坡不大于8%。设计水泥路面总宽4.0m,两侧路肩各宽0.5m。路面总厚度为0.35m,自上而下结构层分别为:0.20m砼面层、0.15m厚碎石基层,路基素土夯实。共修建10条水泥路面田间道总长15653m。

设计泥结碎石路面总宽3.5m,两侧路肩各宽0.5m。路面总厚度为0.3m,自上而下结构层分别为:0.15m厚泥结碎石面层、0.15m厚碎石基层,路基素土夯实。共修建13条泥结碎石田间道总长16262m。

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的运输服务,设计为土路面。路面高出整平后的农田田面高程0.3m,与田面连接边坡为1:1.0,横向排水坡度为3%,纵坡不大于8%。路面总宽2.0m,一侧路肩宽0.5m,用于生产路单侧植树。路面总厚度为0.3m,素土夯实。本设计共修建57条生产路总长26953m。

1.5项目任务目标

1.5.1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土地平整,新增耕地面积31.9231hm2,新增耕地率达到3.12%。

1.5.2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排涝标准,增强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以稳定农业生产。灌溉保证率达到80%,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结合农民精耕细作的传统、合理的用地方式,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出率。

1.5.3通过田块重划、土地平整和完善田间道路工程等,方便田间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1.5.4实现村庄用地的调整,推进村庄规划。

1.5.5合理布局农田防护工程,加强林网建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农田小气候,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2.组织实施机构

2.1 领导机构

2.2 项目管理机构及职责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项目领导小组是项目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制定项目实施的各项制度;项目区土地权属的确认和调整方案、补偿方案、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等涉及项目实施的重大事项,须经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后方可实施。并根据项目批准下达的年度计划和投资预算,组织项目工程实施和资金运用,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检查;调解项目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土地权属争议和施工争议等;组织对项目工程建设质量、进度的检查工作,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

3.项目管理制度

3.1 公告制度实施方案

3.1.1在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在项目区设立永久性标牌,公告项目批准机关、项目名称、建设位置、建设总规模、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建设工期、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内容;

3.1.2在项目所在镇、村公告项目区整理复垦前后土地权属及权属调整方案;

3.1.3发布项目工程招投标公告。

3.1.4项目竣工后,通过媒体公布验收结果。

3.2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承担项目的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根据委托事项,与测绘单位、设计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分别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合同管理方式,有利于约束合同当事人的行为,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解决双方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依据。

3.3 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实施方案

3.3.1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法人):定远县土地开垦中心,下设项目工程指挥部(池河镇)。项目法人代表:朱迎峰。项目负责人:朱迎峰。法人在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职责有:

1.实施准备阶段:负责组织工程施工招标,编制投标方案,对参与投标企业资质进行审查,择优选定中标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合同;选择工程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建立组织机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管理等有关制度等。

2.实施建设阶段:负责召集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变更、预算调整以及其他应由项目法人解决的问题;履行合同规定的法人义务,监督、检查项目施工、监理等单位履行合同的情况;组织机构、信息、档案管理等。

3.项目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做好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向批准立项的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办理工程移交手续,督促落实后期管护措施;及时向工程施工单位支付工程余款等。

3.3.2工程管理负责人:负责项目组织与协调,做好项目信息与合同管理,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及时验收检查,实现工程的项目的总目标。具体内容包括:

(1)确定项目组织系统,明确各主要人员的职责分工;

(2)确定项目管理系统的目标、项目总进度计划并监督执行;

(3)控制工程项目投资额;

(4)控制工程进度和工期

(5)控制工程质量;

(6)进行合同管理,当合同有变动时,及时进行协调和调整;

(7)制定项目技术文件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工程技术档案;

(8)组织并协调与工程项目建设有关的各方面工作,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

3.3.3财务管理负责人:方祥勇。主要负责工程建设资金申请、统计、上报、转帐和落实项目工程资金,并按照合同和工程进度组织编制资金使用统计表。同时跟踪检查项目工程资金使用情况。

3.3.4档案管理负责人:周海军。主要负责项目合同、报表、施工组织方案、招标文件、图纸、收发文件以及各参建单位所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等有关需存档的资料。

4. 竣工验收阶段,参与工程阶段验收及竣工自查;协助做好项目工程验收和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提交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意见。

3.6 工作制度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中建立工作汇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勤政廉洁制度。

3.6.1工作汇报制度:实行经常性汇报与定期汇报相结合的制度,监理单位定期向项目指挥部负责人报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时与法人沟通取得一致意见。项目技术指导组每周向项目办公室汇报工程进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项目办公室每个月向项目领导小组汇报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按时向市国土资源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上报季度报表,半年报告和年度总结。

3.6.2监督检查制度:实行日常性检查和定期重点抽查相结合,项目技术指导组对工程进度和质量实行跟踪检查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每天每个项目都有人员监督检查。项目办公室每个月组织技术指导组和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重点抽查。施工单位要在工地上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配合质检部门做好检查工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进行检查或抽查。检查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每个单项工程都有技术人员在场,个别主要环节施工时要采取旁站或跟踪监理,同时要做详细的记录。

3.6.3勤政廉洁制度:一方面项目工程的施工、监理等单位选取实行公开招标的办法,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所有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要切实做到廉洁自律,不收受礼金,不接受吃请,杜绝有其直系亲属参与工程承包和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另一方面,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审计及监督。此外,项目办公室及技术指导组实行考勤制度,并每月召开例会通报。

篇四: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2016土地流转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篇

第1篇

根据我单位承担的2016年度综合考核目标内容,现将半年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通远、耿镇等8个镇街(管委会)的农村产权确权工作,实现全县农村产权登记全覆盖。

2016年,我们已完成了两个乡镇十二个村的确权登记工作,今年还有四个乡镇需要进行确权,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如下工作:

一是完成无人机航拍工作,取得了1:1000的正射影像图;

二是完成了宣传资料的印发及各涉及试点镇的业务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类培训会十余次;

三是各镇街(管委会)、村、组之间界址正在确认;

四是户调资料收集基本接近尾声,药惠除东樊外其余村基本完成,张卜除杏王和庙西村,其余村基本完成,通远和耿镇部分村已经完成,其余村正在审核;

五是登记软件已经购买,所需的硬件设备正在采购中。

预计今年可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并将权证发放到群众手中。

(二)围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出台扶持政策。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县加快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家庭农场发展从政策扶持、财政奖励、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2、强化技术服务。通过基层农技推广、新型农民培训、农技人员下乡包村等方式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家庭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

3、鼓励土地集中流转。针对农村当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户,鼓励其通过承包、投资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家庭农场形成规模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区域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4、试点农业财政性保险。为降低家庭农场生产经营风险,我们充分利用农业保险“保费低、赔付快、覆盖面广”的特点,采取“财政补贴大部分,农民缴纳小部分”的方式,开展了以设施蔬菜、地膜玉米、能繁母猪等现代农业产业为核心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三)做好城中村(园中村)农村资产管理公司组建工作、官寺村农业股份公司组建工作、东樊土地股份化改造工作试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

2016年4月份,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印发了《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就《实施方案》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方案。目前,湾子镇官寺村已经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公司,并在县工商局注册;集体经济股份化改制试点我们正在积极筛选试点。

(四)健全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抵押担保体系,扩大“三权”抵押贷款覆盖面。

组建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中心可以大大降低信贷双方风险,盘活农村资产,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目前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中心成立的相关文件已起草完毕,并已上交县委县政府审批;

(五)建立农用地流转资格准入审查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引导工商资本有序参与农业发展,新增流转面积1.2万亩。

采取四措施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完成2016年流转土地1.2万亩的工作任务: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为农村土地大规模流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探索建立了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审查制度,制订了《县规模经营主体农业经营能力审查办法(试用)》,明确审查主体、审查对象、审查内容和审查程序以及流转后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是尝试建立企业流转土地年审制度,主要审核流转土地后的生产经营行为与全县规划是否一致,防止企业恶意圈地和改变农地用途行为。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新的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同时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取得较好效益。

五是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和新增合作社登记工作,不断吸引农民加入,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促进土地集中经营,使规模化种植得以迅速铺开。

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9.6万亩,其中2016上半年共流转土地0.65万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六)做好农村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全年培训2场次,培训财务人员累计达100余人次。

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管理水平,全面推行“三资”管理电算化,2016上半年以来,我们采取集中培训、单独指导等方法分头对全县十个乡镇(管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及63个村的农村财务工作人员进行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培训,培训场次达十七次,培训人员200余人。

(七)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

2016年上半年共组建专业合作社六年,已全面完成201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任务.同时我们正在积极筹备,一场就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会。

(八)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建设,完成6个村的财务审计工作。

通过召开动员会、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业务培训、是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编印“三资”管理工作简报等措施,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顺利开展。

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2016年5月,全县10镇街(管委会)88个行政村又先后建起农村资产资源公开交易及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代理服务平台,镇、村分别搭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站和交易所,连同2016年成立的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我县已全面建成农村资产资源县、镇、村三级管理服务体系,这标志着全县88个村将理清家底,23万农民人人成为大总管。

同时,积极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目前正在审计崇皇街办高墙村、通远镇的官路村。

(九)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搞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审核管理。

一是定期不定期的对财政奖补项目进行检查,并建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管护机制,确保发挥项目的长期效益。

二是强化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三是继续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人和事,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重大事件一票否决制。

四是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确保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全面落实。

(十)继续完善产权交易大厅各项职能服务,不断拓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范围,增加贷款额

完善了农村产权价值评估体系、抵押担保程序,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和流转纠纷,成立了纠纷仲裁委员会,创新了农村产权交易的风险防范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额累计达到3亿多元,发放贷款3596笔,惠及农户近4850户,用土地抵押面积达2.65万亩。

对农村产权交易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完善了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建设,建立健全了各类农村产权依法有序顺畅流转和交易的机制。建立了全县产权交易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县内全部产权交易信息可通过该平台实现实时、快速、权威地发布。

(十一)完成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担保及收储中心建设工作。

目前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中心成立的相关文件已起草完毕,并已上交县委县政府审批。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夯实责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登记工作按时圆满完成。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

二是对确权登记过程中的特殊问题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争取尽快解决。

三是加大扶持,不断提高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力水平,鼓励家庭农场增加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财政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提高生产能力建设,家庭农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要给予农民自产自销的税收待遇。开展优秀家庭农场评选并予表彰。

四是股改时全方位考虑,紧紧把握好试点村的选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合理设置股权以及股改后健全管理机制等问题。

四是成立农村产权抵押抵押贷款担保中心和收储中心,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五是加快合作社建设,拟组织一次大型培训会,对全县合作社社长就发展壮大合作组织方面进行培训。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完成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建设工作。

第2篇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进展情况

1、以农村土地流转为抓手,加快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8.1076万亩,其中2016上半年共流转土地1.2万亩(全年2万亩流转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主要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为农村土地大规模流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新的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同时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取得较好效益。

三是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和新增合作社登记工作,不断吸引农民加入,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促进土地集中经营,使规模化种植得以迅速铺开。

四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规范指导,对一些不规范的土地承包合同进行了重新签订,对未签订合同的进行了补签。

2、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试点工作:根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我县将从今年开始按照“依法、自愿、民主、公正”的原则,通过清产核资、清人分类、折股量化、建章立制、规范监管等程序,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将集体资产按一定标准折股量化到人,加快推进村级集体非土地资产和土地资产相分离、社会成员和经济成员身份相分离,建立起新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运作模式,让农村经济焕发新活力。2016年我们选定通远镇何村、姬家管委会杨官寨和高刘村以及药惠管委会东樊村四个行政村作为改革试点村,截止目前,我们已完成了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工作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待县上安排后即可全面铺开;

3、积极组建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和收储中心:组建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中心可以大大降低信贷双方风险,盘活农村资产,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是我单位2016年承担的重点工作任务,在大量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目前我县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中心成立的相关文件已起草完毕,并已上交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批;

4、加强农村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管理水平,全面推行“三资”管理电算化,2016上半年以来,我们采取集中培训、单独指导、重点辅导等方法分头对全县十个乡镇(管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及63个村的农村财务工作人员进行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业务培训,培训场次达十七次,培训人员200余人。

5、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前期准备工作

2016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国五十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之一,去年,我们已完成了两个乡镇十二个村的确权登记工作,今年还有四个乡镇需要进行确权,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如下工作:

一是做好了宣传资料的印制工作;

二是在试点的基础上已经完善了《确权登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三是对于已经完成确权登记工作的湾子、鹿苑两个乡镇,正在做好后期的完善和档案归档工作;

四是出版印刷了《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书,该书收录了县在试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具体做法、配套文件等资料,是一本很有借鉴价值的资料汇编。

6、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任务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2016年我单位承担着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的建设任务,截止目前,我们已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六家,其中包括:药惠草王小麦新特品种专业合作社、奉正苗木专业合作社、泾渭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鹿苑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国名贵苗木花卉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榕胜园苗木专业合作社,同时我们通过搭建对接平台,培育对接主体等手段积极引导、鼓励我县合作社参与县内各种“农超对接”洽谈工作,以减少合作社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营销成本。目前已有县源田农业专业合作社、宏愿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功与县内各大超市实现2016“农超对接”,对接双方的收益率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7、创新农村“三资”管理新模式,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全面推行:通过召开动员会、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业务培训、是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编印“三资”管理工作简报等措施,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顺利开展。

截至2016年6月15日,已全部完成“三资”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程序,并按照有关规定,召开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对各村清理结果进行确认,已将账务全部进行了移交。

8、完善了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建设:农村产权信息网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我们掌握和了解全县农村产权的总量等相关情况,高效率地推进农村产权有序流转,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截止目前,我们已建立了全县产权交易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县内全部产权交易信息可通过该平台实现实时、快速、权威地发布。

9、完善了农村产权交易大厅相关的服务机制:对农村产权交易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建立健全了各类农村产权依法有序顺畅流转和交易的机制。今年以来,共累计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37本,已经为28家农户及企事业单位做了抵押贷款评估报告,贷款金额为230万元,全县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累计达1.813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由于测绘公司尚未确定,我单位承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迟迟不能开展;

二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方面,个别乡镇(管委会)对“三资”清理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上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出清理、核实、确认等工作痕迹和过程;同时在在报账流程上手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大额支出中,附带的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等资料不规范。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大多数缺少起步资金,不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在清理二轮承包台账的基础上,对通远、药惠等四个涉农乡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进行一户一户测量核对,确保年底全面完成。

二是“三资”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从现在到7月底,督导各乡镇要切实做好总结自查工作,进一步完善清理阶段的资料整理和资料上报工作,同时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工作力度,严格按照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各项办法、制度、流程进行资产资源的处置和资金报账,坚持以制度建设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继续加快土地流转工作,加大农业产业方面的招商力度,同时做好流转合同的签证工作。

四是成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担保中心和收储中心,同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基础上,试点农村房屋抵押贷款,扩大农村抵押贷款范围。

五是加快合作社建设,拟组织一次大型培训会,对全县合作社社长就发展壮大合作组织方面进行培训。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完成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建设工作。

七是积极组织农村资产拍卖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大《土地法承包法》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切实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以土地流转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流转农户的合法权益。

2、组织干部对农户进行问卷走访调查,重点围绕群众知晓、干部认识、程序规范、纠纷调处、政策执行等内容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中可能存在或正在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预防,确保确权颁证不走过场;

3、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进行宣传,真正做到了人人懂政策、人人讲政策、人人按政策办事。

4、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农经工作及土地流转新思路。开展专题调查,进行分析研究。在对统计年报进行认真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农村进行调研,随时掌握农村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强乡镇农经机构队伍的培训工作,使农经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业务知识,熟悉党的政策,指导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5、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力度,切实提高他们对推进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既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政治工作,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建设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篇五: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2015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县是**市东北部与重庆市**交汇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6万亩),大部分海拔在700至900米之间,90%的地区属溶岩地貌,地表破碎,山河纵横;250以上坡地占总面积的44%,250以上的坡耕地占总耕地的27.3%;活土层厚度低于15cm的耕地占总耕地的60%,农业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占境内现有耕地的30%。因此,我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生产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分工分业趋势的不断加剧,已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形成的承包耕地面积少、地块分散、农村劳动力离家难离土等问题逐步凸现,如何在坚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承包经营权前提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是摆在各级党政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调研全县土地流转的现状,搞清影响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提出促进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我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农户对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采用互换、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他人耕种。早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初期,全县就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当时,主要是在农户之间为便于耕作进行的承包经营权流转(互换、转包),流转范围小面积少。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面积大、规模化的趋势。

(一)流转现状

1、县乡党政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全县上下把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作为落实农村土地政策、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截止2015年5月,通过对全县19个乡镇152个村(居、社区)的调查汇总,耕地流转面积达14.7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7.5%),其中用于种植的9.8万亩、养殖的0.334万亩、其他0.29亩;林地流转面积约2.7万亩。实行规模化经营的耕地面积8.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4%),主要用于烤烟生产和茶叶产业以及辣椒、蔬菜和中药材种植。

2、土地流转形式多样。从土地流出看,当前全县常用的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四种:即转包、转让、互换、出租等。其中有偿流转3.7万亩,100元/亩以上的0.7万亩,100元/亩以下的3万亩;无偿流转0.88万亩。全县土地流转的特点是连片流转、向大户和生产能手流转、向企业主流转。

3、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化、跨区域化。从土地流入对象看,主要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经营型、种养大户经营型、普通农户经营型等三种土地流转模式。如碧丰的8200亩林地流转到顶箐方竹笋有限公司经营、0.3万亩白蒺中药材基地流转到100多户农户经营、3.3万亩茶叶基地流转到县内外几十个大户经营、30亩以上烤烟土地流转到500余户大户经营等,形成了跨乡镇跨县域的土地流转良好态势。

(二)流转成效

1、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不但较好地满足了一些从事非农产业农户既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又不愿经营土地的要求,而且还满足了一部分有技术特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产业大户、工商业主、经营能人等集约经营土地的愿望,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激活了市场农业,促进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如碧丰100多亩辣椒基地,瑞溪樊**的4000亩烤烟、茶场、辣椒基地,市坪袁霞的360亩烤烟基地;**、乐俭、中观、土坪、俭坪、安场、凤仪、小雅等多数乡镇都有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范例。全县现有农业(含种、养、林)大户共计1万户,涉及耕地14.7万亩,林地近7万亩的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这一模式的运作,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户生产受其自身经济条件、科技水平、劳力、市场风险等因素的限制,又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效益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地减少了土地撂荒。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既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可以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调查结果看,全县外出人口达18万人,占总人口的30%,使我县常住农业人口为38.8万人,其中劳力18.3万人,劳均占有耕地从1.95亩变为3.83亩,提高了劳均耕地占有量,农产品走出了入不敷出的困境。同时,大量的劳动力外出促进了我县"尹姑娘。珍汉子"的劳务经济品牌。

3、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经营形成一定规模,使科技的扶持有了落脚点,调动了高新技术进入农业领域的积极性,形成规模经营的农户和业主,促进了多种农机具和优良品种及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全县1万个大户拥有旋耕机416台,拥有标准化智能烤房3500余间(占全县智能烤房的50%),集群式烤房今年7月5日前建完后1178间。烤烟生产土地流转30亩以上大户500户,共计流转面积2.3万亩。

4、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企业和外来业主进入农村后,其生产和经营的过程有利于改变农村的传统思想观念,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生产技术和市场意识对农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了农民传统思想观念。农民在受聘务工的过程中以及与企业的业务交往中,自觉不自觉的得到磨练,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农村中的"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种能人,在土地流转中产生并大显身手。

5、林地和四荒地得到了一定利用。全县在土地流转利用面积中,利用林地近2万亩,利用四荒地3000余亩,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资源。与2015年相比,土地撂荒下降了5个百分点(现调查为1.3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土地流转使林地和四荒地得到了一定量的利用。

二、全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多年来,顺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市场化的推进,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一些地方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土地流转自然发展起来,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为了推进土地科学合理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央于2001年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2002年8月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实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权归承包农户,使用权或经营权归转入方的土地经营体制。这不但解决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过小、农地抛荒闲置,还优化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与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对全县的土地流转调研分析,反映出目前我县农村土地制度及土地流转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

(一)农村土地产权不清晰。《宪法》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外,属于集体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也规定土地属于三级所有,即"乡镇集体、村集体、村民小组"。这些规定虽然明确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代表,但"农民集体"在法律上的具体内涵很模糊,由谁来代表集体实施其权利与义务却难以确定,集体有"乡镇、村、村民小组"三个层次,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所有者代表。目前的土地集体所有,对农民来说,某种程度是虚无的。从所有权主体看,村委会作为当地村民的社区性自治组织,充当集体土地财产的所有者代表,在村民现有民主法制知识积累有限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土地集体所有往往成为实际上的村主任或村委会少数人所有。从实践看,借集体之名违背农民意愿对土地进行大面积流转的事实大量存在,甚至流转中永久性改变了土地用途;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也存在未批先占、少批多占的改变土地用途的违法现象。而农民拥有几十年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却不可以将土地进入非农市场进行交易,承包年限内只能传承子孙,还有可能随时终止承包,使农民长期处于经营土地的不稳定状态之中。加之难以安置、补偿较低、行政强制性改变土地用途的开发流转,使土地级差收益从农民流向社会集团或个人,而失地农民不断增加,贫困人口不断扩大,加剧了城乡差别和贫福差距,增添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的土地市场体系,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家出台了国有土地流转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却未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法规,造成集体土地管理相当薄弱。有关法规对农村承包地的流转也只是抽象规定,对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流转中各方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致使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地方利益和意志倾向,有关部门也难以对集体土地流转实行全面有效的管理。集体土地使用权发生权属纠纷时也很难从法律和行政上进行解释和处理。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也存在着盲目随意、操作无序等不规范现象,一旦发生纠纷则处理难度大,土地流转的价格也很不规范,全县尚无土地流转合理价格定位。据调查统计,全县共计流转土地43.4万亩(约占总耕地的22.1%),其中100元/亩以上9.2%,100元/亩以下占67.6%,无偿23.2%,说明外出人员决心向外的动力大,导致农业生产质量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滑与不平衡,甚至有的地方耕地撂荒现象反弹,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资源。

(三)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过强。我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对大多数农民来说,承包土地不仅具有就业生存功能,而且具有社会保障福利功能。农村土地无论面积大小和土质好坏,在第一次联产承包中基本为平均承包(有按人七劳三分配)。从实践看,确实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导致了农民过分的恋土情结,有些农民尽管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但因担心未来政策的多变,也不原随便脱离土地,特别是在土地日渐升值、农税免征和真正兑现农业生产补贴的情况下,放弃承包地意味着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农民更加看重自己的承包地。这种过强的社会保障功能明显抑制了土地向大户和能手流转,从而阻碍了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对农业新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也不利,更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土薄坡陡质差,效益低,制约流转。农业是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的弱势产业。几十年来,农产品价格始终处于劣势价位,涨价幅度始终在其他产品后面,农产品增产农民难增收,比较效益低;加上土薄坡陡和气候条件的制约,部分农民对承包的土地粗放经营,对15cm左右土层厚的土地开展流转、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愿望不强,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土地产出率低,甚至亏本,影响土地的合理流转。

(五)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全县土地流转处于自发阶段,无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流转信息不畅,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程序、要素、权利义务宣传不力,对已经流转的土地引导服务不够到位,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政策知晓率低,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目前全县已经流转的土地,多数未按照农业部2015年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执行,口头协议占多数,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权利义务不具体,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未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审核同意就进行流转,特别是流转达二、三十年的土地,不完善好相关手续,将带来一定后患。

三、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思想、总体本目标和基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和稳定农村大局为出发点,以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以提高土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提升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目标: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提升全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到2015年,全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达到总耕地面积的2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处于全市前列。

(三)基本原则:

1、稳制、分权、放活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土地使用权分离,创新流转机制,探索有效形式,放活土地使用权。

2、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土地。流转应坚持等价有偿,确保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生活的稳定。

3、集中、规模、增效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发展应立足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行相对集中、规模适当,并注重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管理、规范、有序的原则。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要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土地流转信息服务,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及时调解土地流转纠纷,维护双方利益,确保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序开展。

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土地流转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指导;充分认识土地流转的方式和作用,掌握流转过程中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2、加大宣传,注重指导。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解除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宣传引导农民如何进行土地流转。

3、依法运作,确保流转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是要健全组织机构。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不畅的问题,可在县乡镇农业部门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仲裁机构,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履行乡镇人民政府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调控和管理职能,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规范合同、办证签章等免费服务,为农村土地流转当好"红娘"。二是要健全工作制度。全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流转实施细则》或者《土地流转具体办法》以及土地流转程序图,规范土地流转程序,要切实保障土地流出方的利益,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签定后,经营业主每年要向流转中心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以防业主因经营困难等原因无法向转出方兑现租金而引发纠纷,合同到期无纠纷发生,风险保证金如数退回。三是要建立信息网络。各村可确定一位信息员,负责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协助办理土地流转手续或代理土地流转;以村为单位定期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建立土地流转台帐;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定期通过多渠道发布和上报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市县两极要在土地、农业部门设立专门的股室明确专人专抓土地流转工作。四是要建立中介组织。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制定其职责制度,专门为土地流转人服务,并引导流转的土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着重解决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村集体之间的土地流转速度、规模、效益问题,真正解决农户与市场之间的利益问题。

4、制定鼓励政策,激励土地流转。借鉴外地开展土地流转的先进经验,可由市县两级制定出台扶持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土地转让农户和集体土地流转的鼓励政策,以激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对受让农户土地流转达到50亩及以上的,每年每亩可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对受让集体土地流转达到500亩及以上的,每年每亩可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对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和大户,可在有关农业项目的分配上优先考虑,还可对其进行贴息贷款、增加贷款额度等。对转让土地的农民,要着重研究其生活保障措施,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5、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土地有效流转。

要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要通过劳务输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脱离土地,从农村走向城镇;要加强劳务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要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用大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土地规模化经营。要不断增加农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逐步形成土地流转长效机制。

6、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就业不成功可能失去经济来源,无法生活,所以经常出现"离乡不离地"的情况。为此,必须建立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必须全面建立,并引导农民认识和信任社会化保障体系的功能和作用,降低农村劳动力对土地的依赖性,从而实现有效的转移,促进农村土地的集中,便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7、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法规。国家在农村土地承包权中存在法律缺陷,应尽快加以完善。一是在民法中确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

综上所述,全县各级党政和农业部门在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安场镇、市坪乡)、"土地股份合作制"(新州镇、市坪乡、乐俭乡等),这是近年来在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创造的新事物,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1)村集体土地与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一起折股量化,明确每个社员的股份,经营收益按股分红。其主要特点是,在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的基础上,将农户承包的土地也折股量化,设置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有的按不同类型土地参考价为依据,有的经评估确定土地价值,然后折价作股,从而参与收益分配,实行一人一票制。

(2)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特点是将发包给农户的承包经营权作股,组建新的股份合作组织,对入股土地实行统一规则、开发和经营。股份合作组织直接经营或者代表股东与企业签定合同或进行租赁。

(3)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特点是农户以承包地折价参股。采取保底收入、盈余分红形式,农民既可承包产业项目,又可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并优先在产业项目中就业。

我县在发展茶叶、烤烟、辣椒和中药材等产业中,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充分说明:通过土地租赁实现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土地租赁可以规避农户气候风险和市场风险,是土地流转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推行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有效途径。(作者系县委办副主任、政研室主任)

篇六: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2015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第1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推进成都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根据市县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相关部署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和房屋产权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深化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切实推动农村资源向资产和资本转化,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缩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农业增收,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创造条件。

二、基本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珍惜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二)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

【土地流转,项目实施方案】

(三)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必须以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法保障农民各项权利,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三、目标任务:

按照市、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统一安排部署。12月底前全面完成各乡镇改革试点的调查摸底、确权工作,使我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入全市先进。并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归属清晰、债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化农村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同时,配合县上有关部门积极搭建产权流转平台,进一步深化改革试点配套工作,将改革试点工作推向纵深发展。

四、工作内容:

一是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的清理调查并确权。二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所有权的清理、核实、并确权。三是创新耕地保护机制、落实耕地保护。四是搭建流转平台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林权等的流转。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一是镇政府召集全镇相关干部和村(社区)组干部,召开宣传动员会,进行业务培训、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二是村(社区)在镇干部的指导下邀请议事监事代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以及各村民小组长参加产权制度改革的宣传动员会。三是各村民小组召集村民和村民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召开宣传动员会。三级宣传动员明确改革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要通过横幅、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特别要对外出务工的人员要去信去函告之,做到改革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做到人人知晓改革、人人参与改革,为下一步的工作营造良好气氛。并完成村组班子领导组建,各村(社区)要挑选公正、公道年富力强人员担任议事监事组、各村民小组完成工作组人员搭配。

(二)调查摸底和土地勘查

各村(社区)议事监事代表、各村民小组工作人员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对村组的边界进行勘查,完成集体建设用地调查,特别是认真完成各村组农户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空闲基地以及房屋的丈量、调查。农户承包地做到边界准确,四至清晰,宅基地和空闲基地认真勘验,绘制草图,计算出面积。农户房屋要确定方向和四至。按标准计算面积。并完成相关表册填写和报送。

(三)数据录入复核及公示

各村(社区)、组对调查摸底数据进行复核后,统一报政府,政府将组织机关人员认真复核,按照县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数据录入,并建立台帐。录入完成后交村组进行审核、复核后对基础数据公示7天,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确权方案并报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审批,审批完成后下发村组并进一步公示7天并确认。

(四)确权发证

国土、农发、房管、林业部门对上报无误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审核并发放相关证书。

六、组织机构:

(一)花桥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杨学强

第一副组长:张启勇

副 组 长:王凯、葛师勇、贺文良

成 员:何志伟、李菊、徐勤、吴琼英、张平安

联 络 员:张平安 (联系县指导联络组,指导全镇产权制度改革,负责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发放)

(二)县指导联络组

组 长:李中华

成 员:余冲、李洁林、覃玉光、徐艳、龚非凡

(三)各村(社区)要成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四大柱及村民小组长组成,由镇提供表格各村填写即可。

(四)各村民小组要成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议事监督工作组。由村民推举的村民代表组成,每个村民小组3-5人,并报镇审查。

(五)数据录入组。由何志伟、张灿负责,主要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主要负责数据录入,建立台帐。张诗启负责原秀峰项目调查数据收集、整理。

(六)后勤保障组:由李菊、何志伟组成,主要负责后勤保障、会务安排、宣传资料陪办、办公设施筹备以及经费保障。

第2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从根本上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化解当前农村存在的各种矛盾,解决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难题,按照省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要求,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启动我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摸清底子,明确权属,搭建平台,以激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XX届X中全会精神,以依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目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依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深化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切实推动农村资源向资产和资本转化,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创造条件。

二、内容、目标和原则

改革内容: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农村资产流转平台建设。其中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改革目标:通过改革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承包地、农村房屋的现状和数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使农村资产变为“资本”进入市场,最终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城乡一体化产权流通市场。从根本上化解当前农村存在的各种矛盾,破除制约发展、影响稳定的体制性障碍,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使其收入趋于多元化。

改革原则:坚持加强耕地保护原则、坚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原则、坚持尊重村民自治原则和不搞均贫富原则。

三、实施步骤

全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完成确权登记工作。第二步建立城乡一体化资产交易平台。

(一)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步骤

确权登记工作分三个阶段、一年半时间完成。第一阶段基础工作阶段(20XX年9月-10月),采取“组由村管”的方式,将全县范围内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到村,发放《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第二阶段为试点启动阶段(20XX年11月-2015年3月),先在药惠管委会、通远镇分别选择1-2个村进行先期全面改革试点,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到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确权到户(其他经济组织),并进行发证工作,逐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体系。第三阶段是全面推行阶段(2015年4月-2015年3月),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分批在全县范围内推开,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工作具体通过以下5个步骤完成:

1、摸底调查。分别从县国土资源局、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农林局、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和乡镇、村、组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进村入户进行摸底调查。分级、分户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调查摸底表;同时完成土地、房屋的勘丈、面积核实工作。

2、汇总核实资料,公示摸底调查结果。完成摸底调查工作之后,县国土资源局、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分别按集体土地所有权信息、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信息和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信息进行分类、核实,对核实无误的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别形成分类统计表。核查、统计工作完成后,按权属对摸底调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天。对公示过程中群众提出异议的问题,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报高陵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

3、登记公告。由所有权人提出申请登记后,县国土资源局、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符合登记条件的农村产权进行登记前公告,公告期为15天。

4、登记颁证。对公告期满无异议的,分别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报高陵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并经县政府批准,予以注册登记,并向所有权人(集体经济组织)颁证。

5、档案整理,信息处理。确权登记工作结束后,县国土资源局、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将所有登记信息资料移交产改办统一完成资料归档和信息处理工作。

(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实施步骤

在完成确权登记的基础上,用一年半时间分两个阶段完成城乡一体化资产交易平台建设。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和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6月前)。学习外地,结合我县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

第二阶段:启动工作(20XX年12月前)。完成城乡一体化资产交易平台建设。

四、成果验收

1、验收方式。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验收实行:乡镇自查、组织联合抽查两种检查验收方式。

(1)乡镇自查。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结束后,各乡镇组织人员对本辖区内的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情况进行全面核实,确认区域内各类农村产权的确权颁证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上报。

(2)组织联合抽查。由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采取查看档案资料和实地访问农户的方式对农村产权颁证质量进行随机抽查。

2、验收程序。乡镇自查——组织联合抽查——形成验收报告。前一个步骤是后一个步骤的基础,如果前一个步骤检查未能通过,则不再进入后一个步骤。

3、验收标准。由县级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和改革要求,分别制定确权颁证的验收标准。

五、保障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县委副书记范九利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建超、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军利和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旭辉任副组长,县统筹办、县国土资源局、县农林局、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司法局、县民政局、县信访局、县档案局、县文体广电局、人行高陵支行、县监察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10个乡镇(管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高陵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何建斌兼任,副主任由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局长李治中、县农林局局长陈兴文、县土地流转中心主任张文祥、县农林局副局长闵小平兼任。综合办公室内设综合科、宣传咨询科、督察协调科、信息处理科,具体负责文件制定、组织协调、督促落实、资料收集、政策解释、信息处理和日常管理等工作。综合办公室下设三个工作组,第一工作组组长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何建斌兼任,具体负责县国土资源局承担的工作任务;第二工作组组长由县土地流转中心主任张文祥兼任,具体负责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承担的工作任务;第三工作组组长由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局长李治中兼任,具体负责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承担的工作任务。各工作组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组建工作队,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

2、明确责任分工。各乡镇(管委会)是本次改革的主体,负责与领导小组及有关业务部门联系,完成本辖区内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调查摸底、勘测定界、确权登记、发证、纠纷处理、管理工作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勘测定界、面积核实工作;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查摸底、确权登记、发证、仲裁、管理工作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以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具体负责全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的调查摸底、勘测丈量、确权登记、发证、管理工作;县司法局负责农村房屋产权纠纷的调解工作;县民政局负责行政村的勘界工作;县信访局负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期间的信访工作;县档案局负责指导有关部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县文体广电局和县农林局负责做好各项政策的宣传工作;人行高陵支行负责协调县内各金融机构做好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县监察局负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监督工作。

3、召开动员部署会。20XX年9月召开全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大会,对此项工作进行总体动员、安排部署。各乡镇、职能部门也要召开动员会,安排具体工作,分解工作任务。

4、开展业务培训。一是通过动员会、专题会、组织讨论等形式,对各部门和乡镇负责人进行培训,达成共识。二是统一编印培训材料,对乡镇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建立联系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农村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开,由县统筹办、县国土资源局、县农林局、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司法局、县民政局、县信访局、县档案局、县文体广电局、人行高陵支行、县监察局等及10个乡镇(管委会)分管相关工作的领导及职能科室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6、确保工作经费。此项工作的经费由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经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向县政府申请专项资金。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承担改革工作任务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县文体广电局、县农林局、乡镇(管委会)以及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切实做好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要向村干部和村民讲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讲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消除广大村干部和村民的顾虑,积极参与和支持此项改革。

3、分工明确,务求实效。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 各相关部门要本着分工负责,密切合作的原则,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抓好落实,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4、严肃纪律,规范操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严肃纪律,坚持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工作,决不允许暗箱操作,损害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循序渐进,规范操作,保证质量。

第3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大委发【20XX】28号文件《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委县政府7月9号召开的农业产业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专题会议精神,结合王泗镇庙湾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现拟定王泗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坚持原则与灵活相结合的方法,深化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农村生产要素和农业资源资本化。激活“三农”发展动力,促进城乡相融,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2、坚持原则和灵活性相结合,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

3、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依法保障农民各项权利,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4、坚持主体改革与综合配套体制完善相结合。结合实际,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稳妥推进,确保实效。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和有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和指导全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党委政府成员挂片,指导到村。

2、成立工作组。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镇、村(社区)和社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为成员的各村(社区)产权制度改革的摸底、登记、确权,确保工作按要求、按进度推进。

3、落实三包责任制。镇干部(至少一名)包到村(社区),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

4、成立各社资产管理小组。在各社召开群众宣传动员会,并由群众推荐出5—7名代表组成资产管理小组,负责解决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调查摸底和确权登记工作。

5、成立纠纷调解组。抽调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和有威望的同志组成村(社区)产权制度改革纠纷调解组。深入到农户,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制定信访和矛盾调处预案,并及时进行调解,确保在确权过程中不出现违法违纪事件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调查摸底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工作(7月10日开始)

利用召开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充分调动群众支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户宣传资料100%到户。

(二)业务培训工作(7月12日—7月18日)

请县级有关部门对村(社区)的工作组成员、登记员代表进行业务培训。明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基本原则,方法步骤以及各自的职责任务。调查摸底工作中各种表格的规范填写等相关业务工作。

(三)调查摸底登记工作(7月19日—8月15日)

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各社提前1—2天书面通知农户带上资产证明、户口薄、户主身份证等到指定地点,由调查登记员对承包地、自留地、农村房屋、集体建设用地进行调查摸底,并填写摸底表。调查摸底工作结束后,迅速转入录入工作。

(四)、梳理调处问题,制定村、社规民约(8月1日—8月20日)

解决调查摸底工作出现的问题。由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及时召开片工作会,及时回报和解决调查摸底中反映的问题,确保调查摸底顺利进行。

(六)确权公示工作(8月21日—8月30日)

由农户提出书面确权登记申请(承包土地经营权,房屋产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并按照职能部门的要求提供相关的登记材料,到指定的登记点进行产权登记。并填写公示榜进行为期七天的公示,也可以召开群众会在会上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农户签订产权确认书。公示有异议的农户,可以书面申请核查或调处。农户与农户之间的纠纷由各社资产管理小组进行调解;社与社之间的争议由纠纷调节组或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调解处理。

(七)归档立卷、完善配套机制(9月1—9月15日)

工作组要指导村、社做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归档收集、整理、归档立卷。社级原始档案完成后,统一交村委会管理。

建立耕地保护机制,以社为单位建立耕地保护台帐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落实每块耕地的保护责任。

(八)审核颁证、总结阶段(9月16日—9月25日)

配合县级职能部门填写证书,经认真审核后打印证书并发放到户。拟定写出王泗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并做好迎检工作,确保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全面完成。

第4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嘉委办[20XX]17号)、秀洲委办[20XX]38号及秀洲农[20XX]101号文件精神,为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优化集体资产、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59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