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 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项目管理师】

篇一: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养老服务机构可研

山东青河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青河港湾综合养老服务机构筹建项目书

二0一三年十一月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提出的政策依据

三、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市场分析

四、项目规划内容

五、项目实施进度

六、结论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提出的政策依据

1、国务院: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国办发[2011]60号)

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鲁政办

[2008]25号)

3、《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务的实施意见》(淄政办[1998]19号

三、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市场分析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时,即为老龄化社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为1.45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1.2%,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以3%的速度增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预测,到2025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19.34%;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27.8%,届时每三个半人口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口。

 养老服务机构潜力巨大

山东省拥有1400多万60岁以上老年人,正遭遇巨大的老龄化压力,预计到2015年左右,这一数字将超过1900万,但同时也为这个省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机遇。目前山东正处于人口

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据山东省老龄办提供的最新数据,到2011年底,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13万人。预计今后数年内,山东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多万,年增长率4.89%,高于以往任何时期。据测算,到2015年,山东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将在1000万左右。2013年山东社会总抚养比超过50%,社会保障负担将进一步加重,但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也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服务产业提供重要机遇。

据山东省老龄办分析,随着老龄社会发展,社会家庭结构普遍呈现4:2:1模式,高龄老人、单身老人、空巢老人、居家的病残老人不断增多。据山东最新一次调查,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城镇老年人占50%以上,农村老年人20%以上;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占72%。假设城镇老年人人均每天家政服务需求1小时、服务费用每小时5元,全省城镇老年人每年仅在家政服务上的费用将在50亿元左右。如果再加上护理、配餐、心理咨询等项目,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据调查,山东有10.85%的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院,打算在5年内入住养老院的比例为4.23%。“十二五”末,山东老年人口将达1923万,需要养老床位81.34万张。而“十一五”末,山东包括敬老院、福利院在内,总共只有32.6万张养老床位,其中25.2万张为敬老院和城市福利院拥有,真正为全社会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养老床位只有近7。4万张,养老床位实际缺口为73.94万张。

 老年人的收入及福利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已是不言而喻,而随着现阶段高收入人群的增加,未来具有高消费能力的老年群体将会凸现,另外,随着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未来老年人的收入将不再是过去单一的退休补贴,投资、保险等收益也将纳入老年人收入构成中去。未来老年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为老年住宅产品提供了强大的消费支持。

【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制性实施和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未来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将会大大提高。在解除了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后,老年人手中的积蓄就可解放出来,寻求更优质的生活环境,为老年住宅市场的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家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城乡养老体系的完善,以及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生的老年人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拥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其消费观念也将发生巨大变化,老年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 老年人养老的发展趋势

1、老年人养老逐步向集中养老转移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养老院是些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的安身之地),国内老年人养老讲究“三代同堂”,老死不离儿孙。但随着近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改变;核心家庭趋于普及,传统家庭逐渐减少,一方面下一代与老一代分居现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家庭结构演变又表现为老少两代在居住上“分而不离,离而不远”的特点,因此老年人不堪忍受“空巢”的孤单寂寞之

篇二: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城投养老中心

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需求日益多样化,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问题,预计至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8亿。为顺应社会发展及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实现健康、快乐的老年新生活为目标,切实解决老年人因病护理、康复促进、等一系列问题,缓解地方医院住院床位紧张困境,填补老年康复护理的空白,拟筹建康复养老基地,该基地集老年护理、康复、养生度假、养生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目的是为长期卧床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养生、游憩度假”的规划发展目标定位,同时可以使居住在此的老人的生活得到极大丰富,有效延

长游客的滞留时间,拉动消费,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该基地并非一般人所熟悉的传统的养老院、福利院,而是一个文明社会用年轻的心态孝敬老年人的场所,是老年人享受自由、悠闲和从容的理想之地,追求健康、快乐的必然去处。

(二)项目用地位置

该项目用地位于安康路以西、玉兴路以南紧临玉潭公园,面积约260亩。

(三)项目总体布局构思

充分利用园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养老养生+康体医护+休闲度假”为核心内容,融合当今世界领先的居住养老、养生及度假理念,超标准收揽原生态自然景观,体现基地独特文化,突出养生格调,全力打造一个休闲养老、养生度假的产业群,

(四)项目拟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利用周边天然绿色环境,在项目用地建设:(1)老年养老公寓、老年养生养心公寓、(2)子女假日公寓、疗养养生基地;(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老年康复中心;(5)老年护理中心;(6)户外山体运动中心;(7)水上中心.

项目拟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

篇三: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2016居家养老服务承诺书

居家养老服务承诺书

近年来,随着我县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老龄化社会问题愈显突出,如何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社区老年人绝大多数是居住在家中,那么依托社区资源,拓宽社区为老服务领域就成了社区加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社区为中心,建立一种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并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形成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组成的综合服务网络,

一、全县老年产业的基本情况

1##、老年人口概况

泗阳县面积1213.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26万,城镇人口占全县人口的22%,辖11个镇,5个乡,设99个居委会,153个村委会。60周岁以上老年人13.256万,占总人口的13.66%。其中:重点优抚对象中老年人3926人,城市“三无”老人153人,五保供养对象3242人,低保户39706人(城镇:11621人;农村:28085人),家庭中空巢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6523人;收入较高的家庭的老年人24465人,占老年人口1.9%。

当前,我县人口老龄化已进入高峰期,每年老年人口以0.8%左右速度递增,全县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3.66%;其中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5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二是老年人口基数大,预计到2016年前后,将突破14万人;三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到2020年我县将净增老年人3.21万人;四是预期寿命高,全县老年人平均预期寿命达77.12岁,百岁老人有23人,年龄最高的达到105岁。五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惠民政策的普及,需要入住机构养老的老人将逐年增加,特别是政府保障的五保老人、“三无”人员、低保户中的失能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中的失能老人等需入住机构养老的人数越来越多,

2##、老年服务机构的布局和运行情况

全县城区登记在册的老年公寓共有10家(农村没有老年公寓),除泗阳县社会福利院公立的外,现已拆迁,其余9家均为私营,布局和运行特点为:

(1)零星分散,布局不尽合理,北边有夕阳红康复颐养院是省厅命名的省级示范性养老机构,可接纳老人500人;南边聚福老年公寓,座落在大运河南岸,月季花园旁边,可接纳30名老人,已入住20人;其他7家都集中在城中,①南山老年公寓已入住78人,座落在桃源中路西三巷6号;②幸福老年服务中心入住13人,座落在太平路西5巷14号;③金色港湾老年公寓入住8人,座落在东工业园区丁沟桥西侧;④银河老年公寓入住10人,座落在银河东路13号;⑤养心苑老年公寓入住105人,座落在人民南路68号;⑥爱心老年服务中心入住16人,座落在桃源中路18号;⑦快乐老人老年公寓,座落在延安路61号,现已入住老人65名,可接纳120人;接纳能力参差不齐,南边和东边缺位。

(2)运行不太规范,需强化管理,经过我们历年检查验收,除夕阳红康复颐养院和快乐老年公寓、养心苑老年公寓三家内部管理、环境卫生、安全设置等基本符合要求外,其余的都不同程度存在脏、乱、差及安全设置不配套、夜间无人值班等问题,对此,我们有的当面指出,有的作了书面通知,要求限期整改,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3)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目前,全县9家老年公寓仅能接纳800人,10年12月统计实际入住仅480人,入住率未到60%,据调查,目前尚有较大数量的老人准备入住到老年公寓,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场所功能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他们望而止步。据测算仅城区3.4万老人,70%为70岁以上老人,其数量为2.8万,按90%居家自养,尚有2800人需要入住社会服务机构,与仅能接纳800人的老年服务机构相比,差距太大,全县公办乡镇敬老院18家,建筑面积28800平方米,现有床位2897张,实际入住2144人,全县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老人、城乡低保户中的失能老人、城镇“三无”、五保老人共计10720人,都需要政府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力。因此,科学规划,逐步建设和改造、扩建一定数量,布局合理的上规模、高标准的综合性的老年服务机构迫在眉睫。同时急需创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形成覆盖全县的服务网络。

3##、县政府扶持老年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1)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籍等服务,让老年人既不脱离家庭,又能获得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托老所)建设应纳入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到2016年底,城市社区基本建立多形式、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30%以上的农村社区(村)依托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资源,建立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站),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多层次养老需求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对独立建设经验收符合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标准的一次性给予3万元建设补贴。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招用符合领取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的人员,政府按规定给予补贴。经过近2年的努力,我县已建成省级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一个,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84个,2016年计划创建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个,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3个,全县已基本形成居家养服务网络。 (2)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符合省市有关条件的,在供地、贷款、规费、基建、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投资1000万元以上,床位超过150张:①政府划拔供地20亩;②给予2年期1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③经验收符合省级示范性老年服务机构标准给予每张床位1000元建设补贴;④按实际入住老人的人数,分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给予每人每月50、100元、150元的生活补贴;⑤按省市有关规定减免相关税收。对老年服务机构的用电、用气、用水费用按照民用价格标准收取,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用酌情给予减免。电话、网络使用费按民用价格收取,有线电视收视费按单位终端总数的30%收取。⑥对具备医疗机构设置条件的养老机构,可申办医疗执业许可证。对具备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条件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二、需求分析

①基本情况:2016年,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13.256万人,80周岁以上老人1.58万人,在各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2624人,占老年人总数1.97%,提供社会照料服务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刚刚起步。居家养老的老人占老年人总数90%,其中有42%为空巢老年家庭,城区空巢老人占老人总数的40%,农村空巢老人占老人总数的45%。

②需求分析:在居家养老的老人中,他们有30%需提供照料服务,有28%家庭子女无法解决老年康复护理问题,医院费用高住不起,在家子女忙于工作为生计无暇顾及,老年服务平台没有建立,随着城建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相当部分家庭不愿意将老年人病危时放在家中,住医院费用又高,最盼望有个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机构。

现在全县五保供养对象3202人,城镇“三无”老人152人,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老年人3926人,低保对象家庭失能老人3020人。无监护人、孤弃儿832人,这些弱势群众政府应当重点保障食宿、医疗等。【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然而,全县还有2857家庭收入较高的老年需要社会提供高端服务,(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教育等服务)。

根据我县各类老年人状况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发展的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服务业呈现日益增加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全县将新建老年公寓7家,其中城区5家,乡镇2家(王集、新袁)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40亩。公办的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已启动,2016年上半年投入运行,可接纳200位老人,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扩建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家,新增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整合社区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健身场所发展居家养老中心118个。预计总投资1.9亿元(不含利用资源资金),政府应承担1.45亿(17个综合性服务中心1.241亿,118个社区服务中心590万元,1所公办老年福利中心1500万元,应急救助信息平台网络建设120万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建立城区和涉农社区一体化养老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

2016年全县城区所有社区都要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乡镇都要以敬老院为基地建立一所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3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同时根据要求配齐专职服务人员,为辖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培训和养老服务平台。县域城区示范养老公寓为依托,建立服务指导中心,加强对服务机构指导,开展好养老服务活动交流等活动。加强对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

改善、提升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将全县18个敬老院进行改扩建新增建筑面积2.88平方米。新增床位2212张。

整合社区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建身所资源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日间托养所,陪护,助餐、送餐家政服务,医疗康复,应急救助,法律维权,精神文化服务。每个社区老年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130平方米。全县要达到118家约占村(居)社区总数1/3。今后凡新建住宅小区,农村康居示范村必须将居家养老服务站纳入整体规划。

三、我县老年发展的存在问题

由于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刚刚起步,推进困难不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少配套措施,起步工作乏力。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工作,没有政府的参与和支持是很难持久开展下去的。目前还缺少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适应的政府配套措施。一是我县各级政府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没有专项经费预算和投入,试点社区也仅是政府将少量资金直接补给敬老院改善一下办公条件,创建一些基础实施,造成工作经费缺乏。二是社区公建配套项目中没有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其中,很难找到适合开展定点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的场所。三是缺少吸引社会服务机构参与的扶持政策,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很难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缺乏参与积极性。四是缺少动员社会志愿者参与的激励机制,对志愿者的激励措施基本上停留在精神鼓励上,造成志愿者很难提供持久的服务。

(二)缺少专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专职服务人员大多是农村健康老人和少数志愿者,其业务技能往往只能应付一些较简单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难以应对老人的多样需求。并且我县相关部门尚无为老服务培训课目,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服务人员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很难提高。

(三)缺少服务平台,服务项目单一。

没有可以为广大社会老人介绍、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造成居家老人甚至包括政府了解和沟通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渠道十分有限,难以通过服务平台从市场中寻找中意的服务提供者。造成供求双方交流不畅通、信息不对称、相互缺乏信任度,也导致服务提供者难以准确了解居家老人的真实需求,难以准确把握服务项目的定位,提供最为需要的服务。

(四)缺少社会共识,社会重视不够。

社会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尚未形成共识,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对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和投入不够,严重影响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同时老年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和消费习惯没有普遍形成,向政府“等靠要”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也一定程度制约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向市场化、体系化发展。

四、今后推进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我县人口老龄化呈现的几个特点,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破解养老难的有效措施,是政府必须予以重视、全社会必须予以关注的一项工作。推进此项服务工作,应坚持“政府主导、依托社区、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

(一)政府主导,全面推进

政府应转变观念,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扶持,特别是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起步阶段,服务开展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其的态度和支持力度。

一要广泛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应当广泛开展系统、持久、深入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正确引导社区开展社会化家养老工作,树立居家养老服务典型,逐步向全县推广,最终建立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满足社会需求。

二要制定扶持政策,提供政策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政府须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应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公建配套建设项目,对社区建立带有托老所功能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设施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解决养老服务用房及活动场地等问题。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工作经费,拨给社区居委会支配使用,对特殊困难老人居家养老实行补贴,为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资金保障。

三要整合社区资源,拓展工作空间。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社区现有的可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敬老院等现有公共设施,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服务。充分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资源拥有者和经营者的沟通、教育、协调工作,协调各方利益,使社区资源尽可能充分整合和利用起来。

(二)依托社区,搭建服务平台

社区是开展居家养服务的阵地,我们必须依托社区,设置非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组织,为居家养老服务供求双方搭建服务平台,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摸清社区老人需求,做好工作准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组织必须先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摸清社区居家老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经济状况、需求状况,并建立详尽档案,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打下基础。

二要建立健全服务队伍,提供人员保障。建立义工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社会服务机构三支服务队伍。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对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专职服务、公益性岗位和身体健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等人员的选定、组织、管理工作,组成义工队伍,开展服务。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要把那些有较强责任感,对老年人又富有爱心的热心人士和机构尽可能吸收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同时建立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促进志愿者队伍的稳定。着力用好现有的政策,积极拓展多种渠道,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吸引更多正规而诚信的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到养老服务工作中来,丰富服务内容。

三要沟通供求双方,组织实施服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府政策和措施,大力培育可以提供各类养老服务的实体,构建有良好信誉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平台,这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前提。样丰富服务方式,如动员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对高龄独居老人开展邻里守望;动员社区医院组成老年医疗康复组开展经常性的定点和上门为老服务;动员社区法律工作者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法律帮助;动员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困难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为有经济能力的居家老人介绍优质而价格合理的家政服务等等。

(三)社会参与,多方提供服务

大力建设和发展向居家老人实施具体服务的各类组织和机构等服务实体,包括社区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类志愿者队伍和民间组织、辖区机关企事业共建或协作单位以及社会家政服务机构,形成多方参与,互为补充的服务格局。对政府为主投资的公共服务机构,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政府的政策规定,实行无偿、低偿或保本服务,体现国家对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机构,应倡导多让利于老年人,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服务组织和机构应树立真诚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制订奖惩措施,实现规范服务。实施具体服务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机构自身的特点和专长,努力开发多种多样、富有个性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和档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人的多样需求。

随着我县人口日趋老龄化、高龄化,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势在必行,但它又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家庭、老人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要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办法,循序渐进,大胆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稳步推向深入。

泗阳县民政局庄咸华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八日

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协议书

甲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乙方:养老服务对象或家属

一、甲方承诺:

(一)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具有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

(二)视老人如亲人,服务做到耐心、细致、周到,不怕脏、累、苦。

(三)按照约定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服务方式,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

(四)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并调整服务内容。

(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对象。

二、乙方承诺:

(一)正确理解居家养老工作的性质。对甲方要以礼相待。自觉按时向甲方支付须自行承担的费用。

(二)积极配合甲方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实事求是地对甲方进行工作评定。

(三)服务过程中如对甲方不满,应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如实说明原因,由服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理。

三、服务内容

,服务时间

,服务方式

以上内容需甲、乙双方共同遵守,确保居家养老工作顺利开展。

甲方负责人签名(盖章):

【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乙方签名:

年月日

居家养老服务承诺

1. 以人为本,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2. 实行首问责任制,做到认真接待热情服务,对服务对象咨询的事项应予以一次性告知,疑难问题应约定时间,应予以解决。

3. 落实分管责任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各自职责与分工,做到可以办理的事情当场办结,因申报资料不齐全等因素,造成一时不能办结的需向服务对象耐心解释,明确办理的时间和地点。

4.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第1 / 1页

篇四: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2015老干部工作计划

第1篇:2015年老干工作计划

(一)不断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通过举办辅导班、读书班、报告会、座谈会和送学上门等形式,利用我市老干部剪报、板报、宣讲、演唱等特长,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离退休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部署,切实把广大老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健全向老干部通报情况、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等制度,让老同志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老同志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老同志对党的深厚感情,展现老同志良好的精神风貌。总结近几年来在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按照要求,进一步提高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水平。

(二)不断深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立足自身的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老同志在思想政治上创先争优,在道德品行上创先争优,在教育后代上创先争优,在参加学习和活动上创先争优,使离退休干部创先争优活动创出特色、创出影响、创出品牌。继续大力推进“离退休党员干部牵手大学生村官”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开展牵手活动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创新结对方式,拓展活动载体,健全长效机制。按照省“离退休党员干部牵手大学生村官”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会要求,总结开展牵手活动以来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牵手活动中成绩突出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使牵手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以“七一”表彰先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发现和选树一批离退休干部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敬、学习优秀老干部的良好氛围,使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榜样,创有目标,争有动力。

(三)坚持落实好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加大《老干部工作督查手册》的实施力度。把实施好《督查手册》,落实好各项政策规定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加强对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运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大工作力度,狠抓督查落实。进一步完善保障离休干部生活的政策规定和配套措施,更好地让离休干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针对离休干部普遍处于“高龄、高发脖期的实际,切实重视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进一步研究改进落实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的措施和办法,为离休干部看病就医提供方便。根据离休干部高龄养老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亲情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做好离休干部精神慰藉、亲情关怀的方法和途径,努力为离休干部提供个性化、亲情化服务,构建离休干部服务管理新模式。健全完善生活有特殊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进一步拓宽帮扶渠道,强化帮扶措施,扩大帮扶覆盖面,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认真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努力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确保老干部队伍和-谐稳定。

(四)进一步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盛盐城市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推进会精神,继续加大示范社区培育工作力度,提高示范社区服务离退休干部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切实发挥示范社区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模式,把服务离退休干部与加强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既努力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又注意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互利双赢,推动全市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健康发展。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培植亮点,全力普及推开,力争再在2-3个社区组织实施老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二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配强工作力量,积极实践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本着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分级管理、稳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研究,提出新思路、新对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服务管理办法,创新服务举措,使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五)继续加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进一步丰富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市委、市政府已把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新建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把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工程作为服务老干部的实事抓紧抓好,建成老同志放心工程、满意工程、幸福工程。提高面上老干部活动室、老年学校日常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成效。以示范性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教育示范校的创建为抓手,本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老干部学习活动需求相适应的原则,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财政支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健全网络。从老同志的特点出发,创新活动载体,改进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我市老干部桥牌、门球等特色项目的水平,不断满足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按照“教、学、乐、为”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改进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和管理办法,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增强老年大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六)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老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部门信息宣传工作。办好老干部工作网站,进一步做好网站建设维护工作,积极培训镇、市直单位老干部网站信息员,努力提高信息工作水平,发挥网站在信息和宣传工作中的阵地作用。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信息库的建设维护工作。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离退休干部的历史功勋,宣传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人员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尊重老干部、更加重视老干部工作的浓厚氛围。围绕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要求,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深入开展“学先进、见行动、争优秀”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引导老干部工作者向先进典型看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争做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优秀干部。以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队伍为目标,强化教育培训、岗位练兵、实践锻炼等措施,健全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者的政策执行能力、服务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老同志中,密切与老同志的联系,加强与老同志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热情周到地为老同志服务。

第2篇:2015年老干部工作计划

今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在县老干局的具体指导下,我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的工作热情,认真贯彻党中央“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做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老干党支部建设;引导老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继续发挥作用,组织老干部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扎实工作,不断推进老干工作新局面。结合我镇实际,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就2015年度我镇老干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

(一)镇党委、政府历来重视老干工作,每年都召开老干专题会议,并成立老干工作领导小组,以廖志泓同志为老干工作的分管领导。老干工作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听取老干部的汇报,积极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安排开展工作,及时地向老干部宣传、传达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定期向老干部通报全镇的基本工作情况,工作中的重大决策注意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建议。坚持定期不定期地研究解决老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老同志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活动,把老干工作落到实处。

(二)继续抓好老干部的学习。结合县委、县政府和县老干局的工作部署,适时组织老党员集中学习。特别是抓好老干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重点是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学习。坚持组织老干部阅读文件。收发员定期收集整理有关的文件和党刊党报,离退休老干部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和各自的时间安排,适时到收发室或老干活动室进行学习阅读。认真做好离退休老干部报刊订阅工作。坚持为离退休老干部征订老年报刊,做到人手一份。

(三)坚持镇党委成员与老干部建立联系制度。镇党政负责人定期不定期的与所联系的老干部加强联系,节假日期间进行走访慰问。及时了解和掌握了老干部的生活、身体情况,积极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对老同志的来信来访进行认真落实,努力加于解决,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提高服务意识(

二、认真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

(一)认真按政策规定落实离退休费和各项补贴,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老干部有关政策的落实工作,确保我镇老干部各项生活待遇及遗孀、遗属费、生活补助费等按时足额发放。

(二)利用春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对老干部和老党员进行走访,并在节日期间组织老同志开展健康有益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本年内组织副科级以上离退休老同志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对七十岁以上老干部经本人提出申请可再进行一次体检,保证老干部生病得到及时治疗。注意及时对生活困难和生病住院的老同志进行看望和走访慰问,认真帮助解决老干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老干部提出的实际问题,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和落实。认真做好异地安置离退休老干部的各项工作,对在县内、岳阳市等地安家的老同志,保证年内至少走访一次。同时加强日常的信件、电话联络。

(三)支持老干部参加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禁毒防艾和关心下一代、科普教育、文明健身等有关学习和活动,鼓励老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加强老干部活动室的管理、维护,做好老干部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为老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

三、加强老干党支部的建设

(一)认真组织老干部党员按时参加党支部生活,并结合我镇工作特点积极探索便于老干部参加组织生活的新方法。增强离退休党员干部的组织观念,使老同志思想常新、理想长存。

(二)协助老干支部正常开展党的各项组织活动,组织老干部支部开展“七一”等节庆活动。针对一些离退休党员高龄、多病、行动不便等特点,要采取符合老同志实际的组织活动形式,确保每个离退休老党员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

(三)坚持老干支部党员参加重要会议制度,镇党委决策性的重要会议和镇党委的各种会议都安排老干支部的代表参加,保证老同志对各项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认真对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和县老干局的具体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工作,继续努力加强对老干部的联系与服务,将老干部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为我镇社会和经济建设再作贡献。

第3篇:老干部工作计划

2015年,市发改委老干部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要求,以抓好政治、生活待遇落实为重点,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进一步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

加强两项建设是老干部工作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要继续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提高两项建设工作的水平。

1、要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根据中央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针对离退休干部的特点和实际,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党的*大、*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离退休干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各种方式,增强学习的吸引力,使离退休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2、引导离退休干部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要加大形势政策宣传讲解力度,针对离退休干部关注的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问题,关系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经常性地进行形势政策宣讲,做好释疑解惑的工作,切实把离退休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和决策上来,增强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的信心。

3、要在离退休党支部中开展创建五好支部活动。要按照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活动,推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从离退休干部实际出发,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做到组织全员覆盖,班子健全、制度完善、活动经常。要以党支部建设带动和促进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离退休干部思想上多关心,经常进行沟通交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

疏导和精神慰籍。

二、落实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为他们安度晚年提供切实保障

在巩固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的基础上,要高度关注老干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创造条件积极解决。要建立帮扶困难离退休干部的长效机制,通过多种形式,为离退休干部解决实际困难。

三、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开展系列庆祝活动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件大事。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好庆祝活动。要通过参观改革发展历史成就,召开离退休干部座谈会,在市发改委网上和活动室,举办展览书画作品、创造诗词歌赋等多种形式,庆祝建国60周年。畅谈祖国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产生的巨变。大力宣传离退休干部的历史功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卓越贡献。宣传他们离退休后永葆革命本色,续写人生辉煌的崇高风范,进一步营造尊重、关心、照顾离退休干部和重视、理解、支持老干部工作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做好信访工作,为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

发挥信访工作的桥梁作用,建立和巩固老干部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及时发现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认真对待和答复老同志的来信来访,对老同志提出的问题,凡是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努力解决,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沟通工作,采取灵活有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保持老干部队伍的稳定。

五、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要高度重视老干部作用的发挥,坚持面向基层、尊重意愿、量力而行、发挥特长、服务中心,引导离退休干部,在我市振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再作贡献。关心下一代工作,是老干部发挥作用一个重要载体,我们将继续作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六、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加强部门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切实增强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多办离退休干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要加强实践锻炼,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在干中学习,在干中进步,不断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把为老同志服务的各项具体任务抓实抓好,把关系到老同志切身利益的各个具体问题处理好。老干部工作者要自觉从党的事业出发,从大局需要出发,增强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的自觉性,把发改委老干部工作再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4篇:2015年老干部局老干部工作计划

20XX年全区老干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市老干部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市、区中心工作和“幸福北塘”创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服务为先,进一步落实好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不断加强“两项建设”,深入推进“五位一体”服务机制,丰富离退休干部晚年精神生活,切实提高老干部工作队伍能力素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全面推进全区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

1、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通过专题辅导、报告会、座谈会及电教等形式,组织老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国和省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会精神,以及无锡“四城”建设和“幸福北塘”创建的相关要求。抓好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本地本部门重要问题、关系切身利益突出问题的经常性教育,使广大离退休干部跟上形势的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在维护大局中再立新功。同时围绕今年思想政治教育主线,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晚霞金辉映党旗,先进形象谱新篇”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五好”(政治学习好、教育子女好、遵纪守法好、科学养生好、发挥作用好)老党员评选活动,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贡献余热。

2、继续坚持落实好各项政治待遇。坚持一年两次通报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大活动邀请老同志代表参加,重大决策听取老同志意见,落实老干部阅文制度,组织好每年1-2次的就近就地参观学习,做好重大节日及日常走访慰问工作。做好《银潮》、《无锡日报》、《老年生活周刊》等党刊杂志征订工作。

3、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深化“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坚持统分结合、就近便利、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和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参加组织活动、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优化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选好支部班子,创新活动方式,保障活动经费,全面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结合老干部党支部换届,加强对支部班子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的选配。完善老干部党支部联络员制度,选配街道、社区年轻干部为老干部党支部联络员,帮助会议组织、党费收缴等事务性工作,减轻支部书记压力。

(二)、紧贴形势任务发展要求,深入推进离休干部“五位一体”工作机制。

4、进一步加强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四就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年内即将下发的《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在总结我区老干部社区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社区资源向离退休干部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亲情式服务,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街道社区的督查与考核,使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5、继续推进离休干部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在20XX年制定工作意见和取得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会同区卫生系统、街道等单位和部门,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在医疗保健知识宣传,建立离休干部健康档案,成立巡诊医疗服务组等方面加强组织实施,实现离休干部“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工作目标,以更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为离休干部的健康保驾护航。

6、继续倡导并发挥好家庭在离休干部高龄养老的主体作用。坚持并完善联系离休干部家庭子女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家庭(子女)座谈会,继续开展“尊老孝亲”老干部子女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尊老爱老的先进典型,强化家庭子女的责任心。

7、大力推进示范性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要充分利用老干部活动中心新址落成的契机,及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以加强政治教育、传播先进文化、展示老年风采、愉悦老同志身心为目标,不断改进活动方式,规范活动制度,丰富活动内容,真正把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成学习交流、健身娱乐、修身养心的主阵地。

(三)、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要求,完善落实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保障机制

8、继续做好市属委托管理离休干部工作。继续按照“四个到位”的工作要求,加强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的配备,切实关心照顾好晚年生活。

9、进一步做好处级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好处级退休干部听报告、阅文件、参加有关会议和重大活动制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解决生活困难。积极发挥处级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和年龄优势,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构建平台。要不断探索做好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10、切实关心照顾好离退休干部困难群体。在确保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全面落实的基础上,要重点做好独居、重病、大病、易地安置离休干部和困难遗属的关爱帮扶工作,鼓励各类志愿者组织、慈善团体等把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纳入关注和服务范围,建立市、区及街道三级关怀渠道,帮助解决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11、妥善处理老干部来信来访。切实解决好老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反映问题比较强烈的老同志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对领导批件及老干部的信访件,做到及时办理、及时回复、及时反馈。

(四)、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

12、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的过硬队伍。挑选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老干部工作的同志充实老干部工作队伍,并通过加强政策业务知识培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成果,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切实做到满怀感情、带着责任、主动服务、用心工作。

13、积极推进老干部工作理念、制度和方法创新。针对老干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解决工作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建立区、街、居及相关部门构成的信息宣传网络,加强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及时总结宣传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大力宣传和弘扬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的先进事迹,通过树立典型,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拓宽思路,激发活力,改进方法,建立一些新的工作制度,年内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价值、有成效的创新创优工作成果,推动全区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

第5篇:老干部工作计划

2015年,全市老干部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十六大精神指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全面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开创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认真落实各项政治待遇

1、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继续组织离退休干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深入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根据老干部的特点,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通读文件与专项研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把我市老干部的学习逐步引向深入。

2、抓好通报情况、走访慰问、就近参观、参加会议、阅读文件等各项制度的落实。让老干部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时了解本地本部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3、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纳入党建规划,在组织活动场所、接待经费、学习资料等方面给予保证。针对一些离退休党员高龄、多病、行动不便等特点,采取符合老干部实际的组织活动形式,保证每个老干部的党员正常参加组织活动。要加强和改进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增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组织观念。继续开展党支部“达标创优”活动,推动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发展,促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使老同志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长存,信念永驻。

4、继续抓好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建设。要充分发挥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在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要积极努力改进活动条件,增加活动设置,丰富活动内容,拟于适当时间开展麻将、象棋、门球等项活动,使之真正成为“老同志之家”和精神文明建设窗口。要继续办好老年大学,巩固已取得的成绩。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政府的投入和全社会的支持,要在抓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办学办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进一步办好老年大学的新路子。

5、做好老干部宣传工作。继续抓好《老友》征订工作,要求做到老干部人手一册,这是具体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一件实事。

二、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促进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

1、抓紧建立和完善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彻底解决离休干部的“两费”拖欠问题,切实解除老同志的后顾之忧。

2、抓好离退休老干部特别是困难企业、乡镇老干部的特需经费、活动经费、护理费、电话费等非生产性福利待遇落实。

3、继续探索国有企业改制后,妥善安置离休干部及两项待遇落实的办法。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企业离休干部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新机制。

4、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医疗服务。拟在5月份安排离休干部和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进行健康检查。

5、继续抓好易地安置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坚持每季度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座谈制度,督促原单位按时发放离退休费和按规定报销医药费。

6、进一步丰富和活跃老干部晚年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拟在适当时间组织老干部参观学习。

三、充分发挥老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

1、关工委要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开展对老干部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促进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二是开办农村中小学家长学校班;三是继续抓好大墙内外帮教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四是协助教育局、团市委等部门开展我市少年军校工作;五是协助职能部门办好社区建设工作。

2、坚持自愿量力,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原则,鼓励广大老干部在推进改革开放,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党的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同时,注意宣传、表彰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进一步搞好老干部部门自身建设。

1、认真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2、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积极探索和解决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重围绕国有企业改制、医疗制度改革等方面,给老干部工作带来的新问题进行调研,努力探索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3、要重视老干部信访工作。老干部信访无小事,要热情接待,妥善处理,对有条件的要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一些难以办到的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4、抓好老干部部门自身建设,加强干部的基本功训练,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本领

第6篇:2015年老干部工作计划

(一)不断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通过举办辅导班、读书班、报告会、座谈会和送学上门等形式,利用我市老干部剪报、板报、宣讲、演唱等特长,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离退休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部署,切实把广大老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健全向老干部通报情况、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等制度,让老同志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老同志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老同志对党的深厚感情,展现老同志良好的精神风貌。总结近几年来在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按照要求,进一步提高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水平。

(二)不断深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立足自身的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老同志在思想政治上创先争优,在道德品行上创先争优,在教育后代上创先争优,在参加学习和活动上创先争优,使离退休干部创先争优活动创出特色、创出影响、创出品牌。继续大力推进“离退休党员干部牵手大学生村官”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开展牵手活动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创新结对方式,拓展活动载体,健全长效机制。按照省“离退休党员干部牵手大学生村官”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会要求,总结开展牵手活动以来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牵手活动中成绩突出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使牵手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以“七一”表彰先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发现和选树一批离退休干部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敬、学习优秀老干部的良好氛围,使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榜样,创有目标,争有动力。

(三)坚持落实好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加大《老干部工作督查手册》的实施力度。把实施好《督查手册》,落实好各项政策规定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加强对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运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大工作力度,狠抓督查落实。进一步完善保障离休干部生活的政策规定和配套措施,更好地让离休干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针对离休干部普遍处于“高龄、高发病”期的实际,切实重视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进一步研究改进落实离休干部医疗待遇的措施和办法,为离休干部看病就医提供方便。根据离休干部高龄养老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亲情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做好离休干部精神慰藉、亲情关怀的方法和途径,努力为离休干部提供个性化、亲情化服务,构建离休干部服务管理新模式。健全完善生活有特殊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进一步拓宽帮扶渠道,强化帮扶措施,扩大帮扶覆盖面,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认真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努力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确保老干部队伍和谐稳定。

(四)进一步推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盐城市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推进会精神,继续加大示范社区培育工作力度,提高示范社区服务离退休干部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切实发挥示范社区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模式,把服务离退休干部与加强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既努力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又注意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互利双赢,推动全市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健康发展。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培植亮点,全力普及推开,力争再在2-3个社区组织实施老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二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配强工作力量,积极实践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本着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分级管理、稳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研究,提出新思路、新对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服务管理办法,创新服务举措,使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五)继续加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进一步丰富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市委、市政府已把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新建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把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工程作为服务老干部的实事抓紧抓好,建成老同志放心工程、满意工程、幸福工程。提高面上老干部活动室、老年学校日常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成效。以示范性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教育示范校的创建为抓手,本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老干部学习活动需求相适应的原则,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财政支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健全网络。从老同志的特点出发,创新活动载体,改进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我市老干部桥牌、门球等特色项目的水平,不断满足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按照“教、学、乐、为”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改进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和管理办法,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增强老年大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六)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老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部门信息宣传工作。办好老干部工作网站,进一步做好网站建设维护工作,积极培训镇、市直单位老干部网站信息员,努力提高信息工作水平,发挥网站在信息和宣传工作中的阵地作用。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信息库的建设维护工作。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离退休干部的历史功勋,宣传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人员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尊重老干部、更加重视老干部工作的浓厚氛围。围绕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要求,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深入开展“学先进、见行动、争优秀”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引导老干部工作者向先进典型看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做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优秀干部。以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队伍为目标,强化教育培训、岗位练兵、实践锻炼等措施,健全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不断提高老干部工作者的政策执行能力、服务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老同志中,密切与老同志的联系,加强与老同志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热情周到地为老同志服务。

篇五: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2016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一、我县社会养老服务的基本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截止2016年底,全县人口总数387330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63803人,占人口总数的16.5%;65岁以上40936人,占人口总数的10.66%;80岁以上7117人、90岁以上751人、100岁以上6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21299人,占老龄人口的34.4%;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13310人(享受农村低保3037人、城市低保1414人,五保2120人,领取养老金6100人,享受新农保老人639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医疗保险的老人53696人。根据现状推测,我县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的比例快速增长,到2016年可达76250人。我县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日趋高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即“未富先老”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明显特征。

(二)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状况。近几年通过抢抓“福星工程”建设机遇,城乡福利院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五保集中供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县建有福利院21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060人,入住率50%,现有床位1375张,电视机210台,健身器材8套,沼汽池18个,洗衣机50台,冰柜60个,太阳能12组,空调2台,电脑1台,投影仪1台。福利院建筑总面积18.6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到5.1平方米。现有生产基地465亩,其中经济林95亩,年饲养出栏牲猪500多头,折合经济收入25万元,年人均增加收入200元。部分福利院还办有柑橘厂、茶厂、养猪厂,所有福利院基本实现了蔬菜和肉食自给。

(三)政府扶持和投入情况。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初步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截至2016年底,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58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978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3万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300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800元。百岁老年人长寿补贴金每人每月200元。在资金投入上,2016年至2016年,省、县级财政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养老机构房屋和设施建设经费800多万元,新农保养老金300多万元,“五保”老人供养经费1415.7万元。

二、当前我县社会养老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空巢留守老人养老十分困难。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使得一些老人只得独居。经过调查,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子女有59.89%的人给父母生活费,但同时将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抚养,所给生活费,大多数还不够第三代生活、教育费开支,还得由老人补贴。有40%在外务工子女不给付老人养老费用。老人患病,身边需有人照料时,能回家照顾老人的只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3%。调查中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忧虑经济困难、生活无助,怕看病难、看病贵,怕精神感情孤独寂寞等问题。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存在“缺位”与“错位”的现象,养老十分困难。当前对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而言,保障温饱、有基本的经济收入应对养老和疾病显得尤为迫切。

(二)集中供养入住率偏低。现阶段我县养老服务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通过对杨林桥镇天鹅、响水洞、杨林桥三个村空巢老人调查显示,120人中有111人不愿意去福利院,占94.1%;因为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或工作繁忙难以照料日常生活,有选择机构养老愿望的仅有5%。绝大多数老年人,特别是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目前还没有形成选择机构养老或社区生活照料的自觉意识。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守旧,认为到福利院养老给子女丢面子。一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新模式不适应而不愿“走出家门”;一些子女因怕背“不孝之名”也不同意老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还有部分“五保”老人认为在家住习惯了,入住福利院属异地搬迁难以适应,怕受约束,还担心死亡后回不到本村本地,成为孤坟野鬼。这些守旧观念,导致老人社会化养老参与率较低。

(三)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公办养老机构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不高两个方面。我县福利院中,除县福利院配套设施标准较高以外,农村福利院有19所是通过原有学校、厂房以及乡镇合并后闲置房屋改、扩建而成,房屋设施设备陈旧,配套设施落后,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依然较少,福利机构服务对象仍然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据统计,2016年底,全县养老服务床位数仅达到每百名老人2.1个床位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只能基本满足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老年服务设施尤其是各供养机构的功能用房十分紧缺。同时全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医疗服务设施、村(居)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及公共娱乐、健身设施都严重不足。福利院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在社会上临时雇请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现有101个管理人员中,50岁以上的有39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3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5人,仅占管理人员的14.8%,其余为文盲半文盲状态。精通老年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极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二是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尚未起步。目前我县老年福利设施主要由国家包办,依附行政部门特别是直办直管的做法没有根本改变,政府负担十分沉重。而有巨大潜力的社会力量还在观望徘徊,没有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来,养老服务行业缺乏生机和活力。三是社区养老服务力量薄弱。基层社区目前普遍存在着服务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既要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又要协助政府工作,工作上往往顾此失彼、流于形式。据统计,全县7个城镇社区,从事社区专职工作人员6名,平均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不到1人,但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平均达9项之多。四是社区养老经费不足。社区资源有限,办公经费捉襟见肘,人员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专职人员和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尚未启动。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必须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养老氛围。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类政策法规和孝亲敬老模范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重今天的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要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意识。各乡镇要以司法调解中心为依托,建立老年人维权保护工作站和老年人司法援助公开宣判机制,引导群众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意识。村级组织要通过《村民自治法》,完善村规民约,将不尊敬赡养老人纳入村规民约的范畴进行自治约束。

(二)努力构建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城乡公办养老机构投入建设力度。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方争取资金,加快城乡公办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机构的建设步伐。要加大城乡福利院维修、改造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探索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供养水平,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养老格局。二是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税费减免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组织闲置土地、场所、设施等,开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一方面要按照省、市文件落实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逐步推行养老服务ISO质量体系认证,确保社会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三是探索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特殊群体社会福利服务。把城乡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阵地,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养老的服务形式,努力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家政服务、物业公司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工作,探索建立机构福利服务、公共福利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特殊群体服务体系。

(三)建立健全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一是依托现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或构建相应的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加强对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切实提高基层老龄工作者的待遇,确保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能安心工作。三是要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四)建设城乡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城乡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配套措施,增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功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在农村,将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与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以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根据相应的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模、经济状况和老年人口数量及需求情况,遵循习俗相近、地缘相邻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分步推进实施。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和管理,着力在综合性、配套型、服务性、多功能上下功夫,达到功能互补,形成网络。对于尚未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部分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可采取合用、置换、租用、建造和改建等多种方法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县城,以具有一定规模(1000户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为基本单元,采取新建、改建、租用等多种方法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确定要建设居家养老中心服务站项目的乡镇和社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设置服务项目,配置必需的设备设施。

(五)统筹规划养老供养机构。建议县老龄委和涉老部门加大对全县老龄人口发展变化及供养机构的调查研究,结合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实施,对全县现有的供养机构以及今后新增机构进行一次统一的规划布局。规划中要依据不同地区老龄人口的基数和供养需求进行布点,该改造升级的、该撤销归并整合的,要下定决心,一步到位。就我县现有情况,有的乡镇2万多人,建了3个福利院,每个院供养人员严重不足,加大了供养成本,浪费了供养资源。在规划中可以打破乡镇界线,研究建立中心福利院等。

篇六: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2016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一)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龄问题与老龄事业发展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为了解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市政协于近期组织调查组,就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定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称为“老龄社会”。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年11月,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了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已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截止到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87%。我市相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人口老龄化发生时间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最近十几年,本市人口总量连续负增长,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49.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势必对经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老年人养老金支出总额将不断增大;二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催生老龄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三是老年阶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疗模式向侧重长期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转变,高龄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迅速增加;四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将引起代际关系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部分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移已成为必然,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加大;五是在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老年人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社保等职能部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龄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政策不断得到调整、补充和规范,已渐成体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总的说来,该体系尚不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老龄事业的总体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与需求还不尽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空账”运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试行的是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的“统帐结合”制度,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去发放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十几年来一直处于“空帐”运行状态,财政承受的现收现付运营方式的压力很大。

二是老年社保总体水平不高。我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覆盖了城乡全体居民。尽管能够将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在内,但当前能够实行的只是广覆盖、保基本的低水平保障,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相比,城乡居民养老金基数太低,仅能起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三是养老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有各种养老机构82处,总床位1.3万张,占老年人口总数不足2.7%。该比例离欧美地区5%—7%的水平相距较远,现有养老设施在数量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另外,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四是老年社会救助能力偏低。当前,严格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且由于老年医疗保障整体水平较低,少数老年人家庭还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而在社会慈善事业还没有完善的社会捐赠法规、未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在老年社会救助方面的能力还偏低。

五是公共服务力度仍需加大。我市实行老年社会优待政策以来,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受当前公共服务能力的制约,再有,由于部分服务场所属于非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在对老年人提供免费、优惠服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因此对老年人的优待力度还比较小。

【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几点建议

据专家分析预测,**年—**年,我国将进入加速老年化阶段,预计到**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1%以上。我市老年化进程相对全国来得会更早,来势会更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民生目标,营造关心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老龄事业,促进老有所养制度化、常规化。“白发浪潮”来势很猛。老龄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个人、老年人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必须着眼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充分认识解决老龄问题的艰巨性、长远性,在现阶段老龄化形势相对缓和的条件下,未雨绸缪,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以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吃透国家关于养老、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的精神,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普惠政策,逐步完善养老金支撑体系。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基金筹集模式。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单位建立企业和职业年金,鼓励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增加养老储蓄,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对社会养老事业的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在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纳入到保障范围中。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提高城镇居民大病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水平,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二是加快设施建设。建议市及各市区政府拿出部分资金,抓紧对现有养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特别是对一些农村敬老院,要由市民政局制定统一的改造标准,统一进行资金调拨和改造验收,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机构承载能力。要有计划地投资兴建一批示范性老年设施,根据实际需要,修建集居住、休闲、文化、康复、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颐养中心、养老院、敬老院等。对一些闲置的场地如空闲的托儿所、小学、培训中心等,可转办成为养老设施。三是加大扶助力度。完善社会敬老优待政策,适当扩展优待项目,适度扩大优待人群,以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便捷、优惠的社会敬老优待服务。制定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和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责任感,建立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拓展慈善资金劝募方式,拓宽老年社会救助面。建立贫困老人应急救助制度,对因突发事件陷入特殊困难(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老年人给予应急救助。

二、扶持培育老龄产业,促进老有所养市场化、社会化。老年人群是“夕阳人群”,而老龄产业却是货真价实的“朝阳产业”。不断壮大的老年群体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大军,无论是对食品、饮品、保健品、医疗药品、保健器械还是娱乐用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从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能力,推动老龄产业理性发展着眼,当前应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发展规划。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列入服务业整体发展中综合运筹,在制度规范、政策引导、计划协调、经费支持、宣传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建设用地上早做打算,提前编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将养老服务项目需要的土地指标落实到空间布局上。各级政府设立的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中,应安排给养老服务业一定份额,主要用于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二是鼓励社会投资。启动社会投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包括给予政策扶持,支持老龄产业发展。如优先审批建设用地、享受减免税政策、优惠贷款、优惠用水用电等,鼓励养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三是发展相关产业。随着老年人需求层次的提高,养老服务形式和内容将逐渐走向社会化、多样化。要顺应老年人物质、文化消费等需求,引导支持各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等服务,引导支持家政服务业,开展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服务等等,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镇(街道)敬老院、老年公寓要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向居家老人提供日间托养、短期寄养、配送餐等服务,开放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完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集供养、寄养、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

三、着力规范老龄行业,促进老有所养专业化、规范化。当前为老年服务的大市场尚未完全形成,落实各项老龄政策,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需要大力加强老龄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一是制定行业规范。抓好养老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扶持培育行业组织,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民间团体的作用,建立居民与行政机关沟通的有效桥梁,将老年人的需要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再针对需要对实行中的政策和规范及时做出调整。充分发挥各级卫生资源作用,加强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降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生活活动的失能率。

二是建立专业队伍。有计划地在高校、职业院校、中等技校增设养老服务的相关专业和课程,为服务老龄人群打下良好基础。经劳动部门批准,有关机构和单位可以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利用专业培训班、社区学校等形式,加快培养社会义工、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人员素质,定期进行养老服务工作专业教育、在职教育,走老年社会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之路。同时推动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和规范化。民政部门组建以医疗机构和志愿者为主的家访服务队,重点对高龄老人、残疾老人定期进行保健知识传授和辅导。重视预防体系建设,使只需生活护理的老人从医疗体系中剥离出来,让医疗保险制度起到应有的实效,节约医疗资源。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二)

根据国家统计局20**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中揭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从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确切地说,(

【养心居养老服务中心】

三、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出生率的下降引起的。

四、老龄化社会的应对方法:

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体系,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2、建立和健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司法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宣传,重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3、重视“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医疗保障中,不仅要有身体保障,还应有精神保障。

5、充分利用老年人多样的人生历练、丰富的社会经验、积极平和的心态,让一部分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而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我县人口老龄化情况介绍

(一)调查情况

我县老龄办在全县范围内对老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全县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人,占总人口的**%;65岁以上****人,占总人口的**%;80岁以上****人、90岁以上**人、100岁以上*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人,占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人;全县老少人口比为**l**。

(二)成因分析

促使我县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另一方面,成功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1964年“二普”时人口死亡率为15.59‰,1982年“三普”时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1989年为66.81岁,达到69.7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普”以来的17年是我县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以近10年发展最快。同时,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4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儿人口逐年减少,从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从而更凸显了我县人口老龄化的局面。

(三)发展特点

1、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从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县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老年型以后,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发展(全国为3%,湖北省为3.73%;)。

2、人口老龄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我县乡镇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乡(25%),最低的是茅坪镇(12.23%);超过全县平均数15.99%的有6个乡镇(磨坪、郭家坝、周坪、屈原、归州、梅家河),低于15%的有5个乡镇(茅坪、水田坝、沙镇溪、两河口、泄滩)。

3、高龄老人增速较快。虽然目前我县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较快,目前高龄老人已达7117人,占老龄人数的11.4%。

二、我县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在21世纪继续发展。理由有三:其一,我县少儿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10年的速度推算,到20**年将下降至9%。其二,老年人口呈阶段性增长。目前至20**年,我县老龄人口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7.4万,占总人口的19.2%;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3万,占总人口的11.2%。由于我县50—60年代有过两次人口出生高峰,20**年至2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年增长速度将突破6%,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万多,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5.04万,占总人口的13.3%;20**年至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三,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化发展较快。目前至2020年,我县老年人中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20**年以后的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将逐年增大,逐渐达到20%。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种种挑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抚养体系发生变化,地方负担加重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三普”时我县的总抚养比为56.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47.94%、老年抚养比为8.33%;“四普”时总抚养比为48.64%,其中少儿抚养比为39.39%、老年抚养比为9.25%;“五普”时总抚养比为41.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8.4%、老年抚养比为12.87%。虽然从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却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时间,少儿人口相对稳定,其抚养比不会再下降,而老年抚养比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快速增长,势必加重国家或地方的负担。

(二)家庭功能弱化,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随着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多及老龄人口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断减弱,而现代家庭不断“小型化”,老年人与其子女“

分家”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龄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自我照顾。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三)老龄人口看病受限,福利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老龄人口大多患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医药费。据统计,我县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60.42%,而目前我县农村医疗网点设施落后、医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几年医药费上涨幅度较大,许多老年人因医疗条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较好的治疗。我县现有城乡福利机构21家,共有床位1600张,容量十分有限。同时,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目前能供养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较少,已有的活动场所由于活动器具少、无人组织、内容枯燥等而无法较好地开展,仍以打麻将、看电视为主的老年生活单调而无味。

(四)老年商品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对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拐杖、助听器等)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县范围内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需远远大于供,直接给老龄人口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由于老龄产品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缩小或削弱了我县社会消费。

四、迎接挑战的基本途径

早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对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我们应进一步强化认识、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我县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早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积极迎接我县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

(一)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集体听取一次全县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对全县的老龄工作提出任务和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快理顺我县老龄工作机构,明确其任务和工作职责,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街道一级配备老龄工作专职干部,村一级设老年协会,确保老龄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对农村老龄人口、贫困老龄人口,在工作力度和财力支持上给予适当倾斜。

(二)将老龄事业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时间跨度大,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考虑长远计划,应将老龄事业列入县、乡(镇)、村三级长期发展规划,在资金安排、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使老龄工作与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尽可能符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并将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年终进行检查考核,避免计划落空。

(三)不断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各村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对现有的老年人实行集体所能承受的养老生活补助,努力让农村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快实施城镇养老金社会统筹步伐,不断扩大养老保险收缴面,改变养老金现收现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实现社会统筹“积累储备”的功能,确保养老保险广覆盖、养老金正常发放。

(四)着力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努力加快村(居)老年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方面将老年生活、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做到每个村(居)都有活动室、医疗室、托老所和老年教育点;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务队伍(包括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低偿或无偿的医疗、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

(五)加强教育,促进健康老龄化

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开展各种健康知识宣传,为健康进入老年期、延长老年健康期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敬老养老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普及老年保健知识,鼓励老年人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修养,确保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实现健康老龄化。

(六)合理开发老龄产业,扩大社会消费。充分考虑老龄人口的各种现实需求和供应缺口,将大力开发老龄产业转到积极调整老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来,既解决老龄人口之所需所急,又有效拉动社会消费。政府应加强产业引导,为相关企业提供老年消费需求信息,提供商品开发、产品生产的政策支持;同时引导老龄人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老年人合理消费,愉快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59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