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务车管理办法

| 公务员考试 |

【www.guakaob.com--公务员考试】

公务车管理办法正式版(2015)
2015年公务车管理办法 第一篇

2015年公车辆管理规定(2次修改)
2015年公务车管理办法 第二篇

公司车辆使用管理办法

为加强本车辆的管理,合理安排车辆使用、提高车辆使用效率、节约车辆使用费用、控制安全事故发生、便于违章可查,使之规范化、秩序化,经公司相关部门讨论,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车辆管理【2015年公务车管理办法】

1、车辆由办公室主任进行全面管理,分管领导进行车辆调度。车辆的维修、保养、日常维护等由李白和万贵宾共同负责。工地用车时由现场驾驶员负责管理和日常维护。

2、车辆有关必带证照和有关手续,由驾驶人妥善保管。涉及车辆的养路费、年审、保险等事务由司机掌握办理时间,报公司主管部门后,由李白和万贵宾负责具体办理。

3、车辆严格实行下班入库制。下班后所有车辆停放在指定停车场等安全区域,如:出差在外的车辆,要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场所,并锁好方向盘和门窗,搞好安全防范。严禁车辆在洗车处及私人住宅区过夜,否则产生不良后果由驾驶员负责。

4、车辆必须实行持证驾驶,严禁将车辆私自交无证人员驾驶。私人向我公司借车的,必须经公司主管部门批准。

5、对公车分别进行车辆出入时间登记、目的地、用车事由和加油金额登记,由驾驶员负责按时登记,公司主管部门进行不定期检查和审核。

6、逢节假日车辆一律归库停放。特殊情况用车必须经主管部门或分管领导同意方可出车,并做详细出车登记。

第二条、车辆调度和使用

1、车辆调度实行先急后缓,先远后近用车的原则。

2、上班时间办公用车实行派车制度。由用车人向分管部门提出用车事由和去向,由分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安排、调度。分管领导外出时,

1

由主管部门负责安排调度。车辆调度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及领导优先的原则统筹安排,未经相关部门批准通知,驾驶员不得擅自出车。司机必须经相关部门同意方可出车,并按用车规定的时间、地点出车,不得擅自改变。

3、办公室各工作人员遇如以下情况需用车的,须至少提前一日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分管部门负责安排。①本单位工作人员及直系亲属婚丧嫁娶。②遇天灾人祸、突发事件、与公事无关等紧急情况的。车辆的过路费、油费、违章、交通事故由用车人自行承担。

第三条、车辆驾驶与行车安全

1、为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服从交警指挥,严禁酒后开车。

2、驾驶员对车辆要勤检查,勤保养,勤擦洗,使车辆始终保持最佳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防事故发生。原则上安排下午下班前一小时内洗车,无特殊情况不得提前洗车,以免影响正常用车。

3、车辆在公务途中遇有突发事件或交通事故,应先急救伤患人员,并立即向交警、保险部门报案,同时还应向相关部门汇报。

第四条、车辆维护与修理

1、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发现问题,反应敏捷,处理及时。【2015年公务车管理办法】

2、驾驶员要加强对车辆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搞好清洁卫生,出车前必须检查灯光、水箱、电瓶、制动、各项操纵等有关安全部件,及时添加机油、电瓶液等,保证车况运行良好。

3、车辆需维修的,驾驶员必须先认真检查发生的故障,初步判断故障发生部位,并如实向主管部门报告,由主管部门向分管部门报批同意后,方可修车。修理时由主管部门派人一起前往,换下的旧零件须带回验收。一次性修理费在500元(含)以内的由分管决定;500元以上的由主管领导审批。车辆外出途中需要修理的,经随车领导或干部

2

同意并报主管部门准后,由司机和随车人员一同前往修理,修理报销凭证需随车人员签字证明,送部门审批后,方准报销。

4、相应车辆负责人应建立车辆维修保养台账,按里程或时间及时提出保养和修理建议。

第五条、车辆违章

1、 公司驾驶员如有违反交通规章(如闯红灯,违章停车等),造成罚款的,公司不予报销,由违规驾驶员个人承担责任,并准时交纳罚款。如有违章而不按时交纳罚款,一经发现除赔偿外,公司将从严处分。

2、在工地用车、材料采购用车时发生的人货混装、超员超载(因工)违章情况,公司先了解实际情况并做记录,特殊原因可以报销罚款,但驾驶证扣分由驾驶员个人承担。

3、 出车途中如发生交通事故,如属于公司方驾驶人员责任,除责任人必须承担肇事责任外,公司对于驾驶人员将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条、 用车登记流程 公司用车人员出车时必须每车一本<用车登记表>,驾驶员每次出入时要及时、真实登记好每次用车的详细情况,填写格式如下:

进出时间→出入里程→用车事由→驾驶员→加油记录。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2015年公务车管理办法】

????????公司

2015年?月?日

3

2015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全文)
2015年公务车管理办法 第三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

2015年12月8日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国内公务接待行为。

本规定所称国内公务,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三条 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国内公务接待标准。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指导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加强国内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和开支标准。

第五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公务外出确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

第六条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第七条 接待单位应当根据规定的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第八条 国内公务接待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地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迎送。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接待单位安排的活动场所、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应当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安排外出考察调研的,应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得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第九条 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定点饭店或者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安排,执行协议价格。出差人员住宿费应当回本单位凭据报销,与会人员住宿费按会议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十条 接待对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自行用餐。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第十一条 国内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警车,不得违反规定实行交通管控。确因安全需要安排警卫的,应当按照规定的警卫界限、警卫规格执行,合理安排警力,尽可能缩小警戒范围,不得清场闭馆。

第十二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对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

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等实际情况,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并定期进行调整。接待住宿应当按照差旅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接待对象在当地的差旅住宿费标准。接待开支标准应当报上一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

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者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五条 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推进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降低服务经营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各级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接待场所,不得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超标准装修或者装饰、超标准配置家具和电器。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第十六条 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和下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内公务接待规章制度制定情况;

(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执行情况;

(三)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60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