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网络编辑】
矛盾的中国俗语
中国俗语中有些看似相互矛盾,事实上只是每句话的侧重点不同,每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所以也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现将一些看似矛盾的俗语编辑起来,希望对读者的口才或辩论有一些帮助。
1.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俗话又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2.俗话说:宁养顽子,不养痴儿;俗话又说:聪明反被聪明误
3.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 ;俗话又说:爬得高,跌得重
4.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5.俗话说:糟糠之妻不下堂;俗话又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6.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俗话又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7.俗话说:皇帝女儿不愁嫁;俗话又说:酒香也怕巷子深
8.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俗话又说:胜者为王败者寇
9.俗话说:男怕学错行;俗话又说:行行出状元
10.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俗话又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11.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俗话又说:大器晚成
12.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俗话又说:富贵险中求
13.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俗话又说:忍字心头一把刀
14.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15.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俗话又说: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16.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俗话又说:有话好好说
17.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俗话又说:狗改不了吃屎
18.俗话说:好人一生平安;俗话又说: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
19.俗话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俗话又说:多情总被无情伤
20.俗话说:人不可貌相;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21.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俗话又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22.俗话说:宁折不弯、宁死不屈;俗话又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23.俗话说: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俗话又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24.俗话说:好男儿威武不能屈; 俗话又说:大丈夫能屈能伸
25.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俗话又说:相见不如怀念
26.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俗话又说:不见兔子不撒鹰
27.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28.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俗话又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29.俗话说:敢为人先;俗话又说:枪打出头鸟
30.俗话说:坐吃山空;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1.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32.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33.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可俗话又说:杀鸡给猴看
34.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35.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俗话又说:此路不通
36.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人过40不学艺】
37.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可俗话又说:人多口杂
38.俗话说:兄弟如手足;可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帐
39.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求人不如求己
40.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可俗话又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41.俗话说:要保护知识产权; 可俗话又说:要学会分享
42.俗话道:活到老,学到老; 俗话又道:人过三十不学艺
43.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44.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45.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46.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47.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48.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可俗话又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9.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0.俗话说:捉贼捉赃;可俗话又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51.俗话说:贫贱不能移;可俗话又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52.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
53.俗话说:后生可畏;可俗话又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54.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可俗话又说:日久见人心
55.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俗话又说:斩草要除根
56.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俗话又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57.俗话说:胆大妄为;可俗话又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58.俗话说:量小非君子;可俗话又说:无毒不丈夫
59.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可俗话又说:人心隔肚皮
60.俗话说:光阴似箭;可俗话又说:度日如年
61.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俗话又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62.俗话说:邪不压正;可俗话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63.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俗话又说:不蒸馒头蒸(争)口气
64.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俗话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65.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可俗话又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66.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可俗话又说:三个和尚没水喝
67.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俗话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68.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俗话又说:今朝有酒今朝醉
69.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俗话又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人过40不学艺】
70.俗话说:人定胜天;可俗话又说:天意难违
71.俗话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可俗话又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72.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俗话又说:过河拆桥、兔死狗烹
73.俗话说:双喜临门;可俗话又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74.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俗话又说:强扭的瓜不甜
75.俗话说:明人不做暗事;可俗话又说:兵不厌诈
76.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可俗话又说:军师多了乱朝纲
77.俗话说:笨鸟先飞;可俗话又说: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78.俗话说:早起的鸟先得食;可俗话又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79.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可俗话又说:忠孝不能两全
80.俗话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俗话又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81.俗话说:愚公移山;可俗话又说:胳膊拧不过大腿!
82.俗话说:路见不平一声吼;可俗话又说:自扫门前雪
83.俗话说:打虎亲兄弟;可俗话又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84.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可俗话又说:滚石不生苔,转业不生财!
85.俗话说:仓廪实知礼节;可俗话又说: 为富不仁
86.俗话说:相由心生;可俗话又说:美女蛇
87.俗话说:勇气可嘉;可俗话又说: 匹夫之勇
88.俗话说:树大招风;可俗话又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89.俗话说:慈悲始于家庭;可俗话又说: 三过家门而不入
90.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俗话又说:废寝忘食地工作
91.俗话说:众生平等;可俗话又说:高人一等、高高在上
92.俗话说:盲人摸象;可俗话又说:管中窥豹
93.俗话说: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俗话又说:而今迈步从头越
94.俗话说:柿子挑软的捏;可俗话又说:不恃强凌弱
95.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可俗话又说:这山看着那山高
96.俗话说:鸭子死了嘴巴硬;可俗话又说:坚持就是胜利
97.俗话说:人死帐不死;可俗话又说:人死账烂
98.俗话说:事在人为;可俗话又说:人能命不能
99.俗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可俗话又说:以德报怨
100.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可俗话又说:对牛弹琴
101.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俗话又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102.俗话说:知足常乐;可俗话又说:追求无止境
103.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回头是岸
104.俗话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可俗话又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105.俗话说:被生活重担压弯了腰;可俗话又说: 压力大,动力大
106.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可俗话又说:雪中送炭
107.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可俗话又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08.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可俗话又说:有比较才有鉴别
109.俗话说:照葫芦画瓢;可俗话又说:东施效颦
110.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可俗话又说:树欲静而风不止
111.俗话说:一碗水要端平;可俗话又说:十个手指有长短
112.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可俗话又说: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113.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可俗话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114.俗话说:班门弄斧;可俗话又说:强中更有强中手
115.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可俗话又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116.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俗话又说:会哭的娃有奶吃
117.俗话说:眼见为实;可俗话又说: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人过40不学艺】
118.俗话说:后来居上;可俗话又说: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
119.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可俗话又说:衣冠禽兽,徒有其表
120.俗话说: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可俗话又说: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121.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俗话又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22.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俗话又说:舍小家为大家
123.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可俗话又说:出淤泥而不染
124.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可俗话又说:百年好合
125.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俗话又说: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126.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可俗话又说:忘恩负义、白眼狼
127.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俗话又说:心血付诸流水
128.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可俗话又说: 空穴来风
129.俗话说:神不知,鬼不觉;可俗话又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30.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可俗话又说: 无疾而终
131.俗话说:打开天窗说亮话;可俗话又说: 无骗不成媒
132.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133.俗话说:物以类聚;可俗话又说:皇帝也有两家穷亲戚
134.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可俗话又说:文人相轻
135.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可俗话又说:墙内开花墙外香
136.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俗话又说:倚老卖老
137.俗话说:熟能生巧;可俗话又说:河里淹死会水人
138.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可俗话又说:嫌货才是买货人
139.俗话说:狗眼看人低;可俗话又说:狗不嫌家贫
140.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可俗话又说:一棵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庄浪县南坪学区苏坪小学 孟建刚
调查范围:庄浪县南坪乡教委小学教师
调查内容:教师的年龄结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教学能力、工作成绩、获奖情况、教学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等。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统计调查、社会影响调查。
第一部分 教师的年龄结构对今后教育发展的影响。
南坪学区地处省级公路庄华公路南端,西接城区,属于县一类学区,全区教师共130人,其中女教师52人,占44.6%;23——25岁教师12人,占全区教师的9.2%;26——30岁教师24人,占全区教师的18.5%;31——35岁教师17人,占全区教师的13.1%;36——40岁教师12人,占全区教师的9.2%;41——45岁教师19人,占全区教师的14.6%;46——50岁教师18人,占全区教师的13.8%;51岁和51岁以上教师28人,占全区教师的21.5%;全区教师平均年龄40岁,其中女教师平均年龄34.1岁,男教师平均年龄43.3岁。
从教师年龄结构上看,我区教师有老龄化的趋势,其中50岁及50岁以上男教师30人,女教师45至50周岁的5人,合计35人,占全区教师的27%。但农村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较差,教育工作、家庭生活、社会竞争和疾病干扰的压力较大,根据农村教育现状保守估计,农村男教师53岁左右已经很难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女教师48
岁左右就出现教学疲劳症状。教师过早的衰老已经越来越明显,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症。根据教师的健康状况调查,在45岁以上的教师中,我区有近10名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较为严重的疾病,长期的病痛折磨使其中几名已经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根据原来退休和病退人员比例的测算,将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将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退休或退居二线进行教育教学后勤保障工作。在45岁以上年龄段的教师中,大部分教师由于长年的教学压力和超负荷的教学任务,出现了教学疲劳的倾向,由于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家庭负担重,其配偶100%的都是农村户口,生活条件艰苦。家中上有丧失劳动能力年迈的父母,下有上高中或大学的孩子,家庭经济支出空缺较大,经济紧张。除了工资养家糊口之外,还要种地以添补家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受孩子就业、结婚、买房等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的影响,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熟的教学方法之后,却根本无法全心全意的为教学服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生活的全部,这类教师提及最多的是家庭经济的压力和孩子就业的压力。而对于教学,偶尔提及,但不是生活的主要话题。虽然这些教师敬业精神强,知识结构层次较为合理,教学经验尤为丰富,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得到极大的发展。是我区教学工作的主力军,但长期超负荷的教学工作让他们精力不济,不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41岁至50周岁的教学人员共37人,占教师总数的 28.5%,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呈集中状态,其中42周岁的7人,45周岁的5人,46周岁的7人,41周岁43周岁、50周岁为2人;44周岁、47周岁、
48周岁、49周岁的均为3人。年龄衔接紧。这一年龄段的教学人员中,其中12人为代课教师,月工资低,家庭生活艰苦,家庭经济尤为紧张。代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曾经一度是我区教育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教师队伍。但由于民办教师转正制度的停止,对教育教学由热望变成失望以至无望。加上经济来源的萧索,他们对于教育教学的态度已经渐渐转变为一种附带的职业,相当于兼职。把教育当做主要职业而尽心尽力的代课教师如凤毛麟角。大部分把主要精力放在种庄稼和家庭经济的建设。在教学管理中较为松懈。这些教师主要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山区,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教学培训,对于山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山区学校和川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差距还是相当大的。而41周岁至50周岁的25名国家职工,教学能力较强,精力充沛。在教学中能够起到模范作用,但由于教学思想固化,很难改变其灌输知识的教育方法。其中一小部分教师已经走出固化的教学模式,开始向新课改方向进发。但新课改需要实践探索,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教育教学的效果直接与年终考核、年终奖金工资、教师调配、绩效奖金工资挂钩。新课改的探索实践活动并不能在教育效果中短时间内直接体现,而在每年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试题考查中,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比例较小,大部分是固化知识考查,所以,他们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游离于灌输教育和新课程教育方法之间。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看,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教龄长,教学习惯成为自然状态,缺乏学习信心。有人过三十不学艺的守旧思想,也没有改变其教学方法的行为,还是按照长年的教学习惯进行教育教学。
31周岁至40周岁的教师29人,占全区教师的22.3%。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是我区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年轻有活力,精力旺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家庭负担较轻,大部分有房,并家庭经济较宽裕。孩子年龄小,经济支出少。基本上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知识层次较高,知识范围宽泛。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一年龄阶段的教师责任心特别强,对学生的纪律状况、学习状态、学习效率、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掌握较为全面。在教学中,能够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但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不稳定,时而认真踏实,时而放任自流。缺乏恒定的教学习惯。有些教师采取突击式的教学方式,即平时纪律较松散,课堂讲解求速度不讲质量,但到统考前两到三周时间进行突击讲授。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一阶段的教师教育动态过程的不稳定是由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导致的。新课程理念的导入,与原来的传统教育方法发生了冲突,而教师又是从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完成学业而走上工作岗位的,对原来的记忆性的学习方法习惯很难从心里和行为上更正,使教师无所适从,而这种冲突是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实践新课程理念造成的。对新课程的把握知识看表面现象,热闹了课堂,而松懈了知识结构的学习,又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便对新课改方法方向产生了怀疑,而传统教学又是必须摒弃的。当然,这与某些错误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因为从新课改以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文本的解说。没有亲身体验到新课改教学方法的好处。所以,教师觉得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
成绩提不上去,影响自己的年终考核和奖金工资;不改变教学方式,形势的发展不允许,上级领导不允许,也怕自己将会被竞争淘汰。对新课改处于模糊状态,这种形势的发展必然导致教师的两级分化,出现一部分优秀教师和一部分工作平庸或工作态度较差的教师。对今后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3周岁至30周岁的教师36人,占全区教师的27.7%。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所占的比重较大,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他们接受的教育比其他任何年龄段的教师接受的教育整体层次高。他们都具有较强的上进心。他们大都经常接受各种学历教育和教学管理、教学教学培训,知识较渊博,但博而不精。教学效果是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最为关注的。但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思想不稳定,功利目的鲜明。他们受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国家公务员招聘等,对教育教学不专心。而且对教育制度和教师的调配制度和评价体制的抱怨较强烈。而且他们的社会事物较多,不能够专一的进行教育教学。 对教学过程、方法,研究探索不够。
按照每年新招聘2名教师的计算,再根据学生最大缩减速度,十年之后大约短缺20名教师。主要问题是,1.新增的教师如果加大比例,由于经验的缺乏,必然导致教学能力的整体下滑。从近几年新招聘的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看,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比较新颖,对工作投入极大的热情,但在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动态,对教育工作只有大致的了解,而没有环节性的知识优化。工作热情高,工作能力强,但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粗糙。对学生缺少全方位的掌握。
上一篇:关于授权委托书
下一篇:离婚起诉书范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