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物业管理师】
电影消费习惯及态度调查
随着越来越多豪华影城的建设,以及电影院与商业广场的物业形态的结合,都使"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行为呈现出远远超过看电影本身这一活动的文化意义,而具有更多的消费意义。豪华的电影院中,一流设备的电影厅,绵绵不断的精彩场面令我们充分体会了一把国际大片的魅力。但冷静下来,却不禁想问,大片在带给我们令人愉悦的享受之外,还带了些什么?国产影片的处境如何?大家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
一、调查数据
进口大片与国产影片对比,调查结果显示,62%的被访者表示更爱看大片;37%的被访者则更喜欢国产片;看来,进口大片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较大的优势。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居民更加偏好进口大片,65%的男性被访者表示最爱看进口大片;而女性居民中的这一比例要小得多,仅为57%。从年龄结构上看,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是进口大片的主要拥护者,在这一年龄段中72%的居民表示更爱看进口大片;而51岁至60岁的中老年居民则是国产影片最忠实的观众,表示更爱看国产影片的比例达到了54%。
看重影片的内容是否好看,并不是看影片究竟是进口大片还是国产片,也不是先看票价多少再做定夺。这充分说明国产影片在和进口大片的碰撞中败下阵来并不是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货色不足,观众都是识货之人,当然挑好的看了。从影片类别上看,虽然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从整体上看,生活片、喜剧片、动作片还是最受观众喜爱的种类,分别把这三类影片作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比例分别为26%、26%和24%。不同性别的观众喜爱的影片类别有所不同,男性观众最爱看生活片(27%),女性观众则更爱看爱情片(31%)。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也有不同的口味,20岁至30岁的青年人最爱看动作片(29%);20岁以下(43%)和41岁至50岁(36%)的观众最爱看喜剧片;31岁至40岁(44%)、51岁至60岁(46%)和60岁以上(67%)的观众最爱看生活片。47%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近期将上映的影片;只有28%的受访者知道最近将要上映的影片;另有2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一部分,但不全知道。看来影片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了解大片信息的渠道中,报刊和电视排在前两位,分别有63%和60%的人选择了他们。另有16%的人表示通过影院广告了解到影片上映信息,其他渠道还包括互联网、广播和朋友及家人介绍。59%的受访者表示将有选择地观看大片,29%表示不准备观看近期上映的大片,只有13%的居民表示将观看近期所有大片。从年龄分布上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大片最重要的观众,只有8.57%的这一年龄段的居民表示不看近期上映的大片;而40岁以上的受访者对大片的兴趣明显降低,60岁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不看近期大片的比例高达67%。对目前进口大片的数目,43%的观众认为比较合适;38%的观众认为太少;18%的观众认为过多;1%的观众表示感觉不出来。
在观看大片的方式访问中,59%的人表示观看大片一般是通过VCD;去电影院观看大片的人只有41%。看来大片虽火,烧得却不是地方,VCD的光芒盖过了电影院。原因何在呢?选择观看VCD的观众中,44%认为VCD的观赏时间和地点比较自由;34%把原因归结为便宜;还有人表示VCD可以反复观赏,可以与家人及朋友共同欣赏和随意品头论足,这都是在电影院无法达到的效果。电影院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观众的矛头并未过多地指向影院的硬件设备,48%的观众对影院的硬件设施表示满意,40%的人认为一般,只有12%的观众对硬件设施表示不满意。受到指责最多的是票价问题,67%的受访者表示影院的票价太高,难以承
42%的观众认为应该把影片选题及情节设计放在第一位;18%的观众认为演员的演技亟待提高;16%的观众认为急需加强影片的后期制作;对导演水平、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观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由此引发的哲学反思
通过一段时期的调查和研究,我发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观众们的电影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那就是更多地关注进口大片,而不是国产片。这一点尤其表现在那些80后的年轻人。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杰出代表,在20世纪的发展真可谓是方兴未艾。到了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的引入,改变着人们对传统的电视、电影等影视文化消费的兴趣和习惯。可以说,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网络,而不是通过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介来了解信息、娱乐生活。而且,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影为了赢得更多的消费者的关注,开始改变技术手段,使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技,使得影片更加惟妙惟肖,逼真和震撼。通过这种技术的改进,电影仍然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看电影的消费习惯方面,观众更喜欢看进口大片,一方面是因为进口大片投资大、成本高,因而更加的好看,另一方面是因为外来的电影更能激发中国观众的兴趣。相比而言,国产电影由于受到技术、资金的限制,在画面效果、情节设计等方面,要比进口大片相差很多。即使是投资数亿的06年国产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在与好莱坞等进口影片相比,也是有明显的差距。
更为重要的是,进口影片在故事情节方面更能吸引观众,在叙事过程中更为曲折和微妙,在对电影文化的理解方面更加的细致。相比而言,国产影片则在内容上比较贫乏,在技术上略显粗糙,在对电影艺术的理解方面不够精致。一言以蔽之,中西方在电影理念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国产电影与进口影片之间的巨大差异。所以,国产影片要吸引更多的观众,赚取更多的票房,就要在理念、技巧两方面狠下功夫,而不能一味地倚赖某些明星的明星效应,制造那种千篇一律、情节拖沓的影片。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影院正逐步被互联网所代替,这应该引起电影行业的深思,完善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观影环境,不断推出新的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人到电影院观赏国产电影。
电影消费习惯及态度调查
报告内容:
今年的国内电影市场唱主角的依然是进口大片。记者近日在中影公司放映厅感受到了美国进口大片制造的奇妙气氛和震撼,有幸先期欣赏了将于今年暑期在北京上映的进口大片《角斗士》、《u-571》和动画片《恐龙》。一流设备的电影厅,绵绵不断的精彩场面令记者充分体会了一把大片的魅力。但冷静下来,却不禁想问,大片在带给我们令人愉悦的享受之外,还带了些什么?国产影片的处境如何?老百姓对此又是怎么看的?于是,针对这些问题,本报对北京市的居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看进口大片比国产片过瘾
调查结果显示,62%的被访者表示更爱看大片;37%的被访者则更喜欢国产片;另有两位20多岁的年轻小姐告诉记者对进口大片和国产片同样喜欢。看来,进口大片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较大的优势。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居民更加偏好进口大片,65%的男性被访者表示最爱看进口大片;而女性居民中的这一比例要小得多,仅为57%。从年龄结构上看,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是进口大片的主要拥护者,在这一年龄段中72%的居民表示更爱看进口大片;而51岁至60岁的中老年居民则是国产影片最忠实的观众,表示更爱看国产影片的比例达到了54%。
对影片的偏好 男 女 总计
进口大片 65% 57% 62%
国产影片 35% 41% 38%
无所谓 0% 2% 1%
总计 100% 100% 100%
■进口大片靠好看取胜【电影,消费习惯】
进口大片是靠什么取胜的呢?我们的调查表明,90%的观众在选择影片时,更加看重影片的内容是否好看,而并不是看影片究竟是进口大片还是国产片,也不是先看票价多少再做定夺。这充分说明国产影片在和进口大片的碰撞中败下阵来并不是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货色不足,老百姓都是识货之人,当然挑好的看了。
从影片类别上看,虽然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从整体上看,生活片、喜剧片、动作片还是最受观众喜爱的种类,分别把这三类影片作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比例分别为26%、26%和24%。不同性别的观众喜爱的影片类别有所不同,男性观众最爱看生活片(27%),女性观众则更爱看爱情片(31%)。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也有不同的口味,20岁至30岁的青年人最爱看动作片(29%);20岁以下(43%)和41岁至50岁(36%)的观众最爱看喜剧片;31岁至40岁(44%)、51岁至60岁(46%)和60岁以上(67%)的观众最爱看生活片。 47%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近期将上映的影片;只有28%的受访者知道最近将要上映的影片;另有25%的居民表示知道一部分,但不全知道。看来影片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了解大片信息的渠道中,报刊和电视排在前两位,分别有63%和60%的居民选择了他们。另有16%的居民表示通过影院广告了解到影片上映信息,其他渠道还包括互联网、广播和朋友及家人介绍。59%的受访者表示将有选择地观看大片,29%表示不准备观看近期上映的大片,只有13%的居民表示将观看近期所有大片。从年龄分布上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大片最重要的观众,只有8.57%的这一年龄段的居民表示不看近期上映的大片;而40岁以上的居民对大片的兴趣明显降低,60岁以上的居民表示不看近期大片的比例高达67%;50岁以上的居民没有一个表示将观看近期上映的全部大片。对目前进口大片的数目,43%的观众认为比较合适;38%的观众认为太少;18%的观众认为过多;1%的观众表示感觉不出来。
■是vcd抢了影院的钱
观看大片的方式 男 女 总计
看vcd 64% 51% 59%
去电影院 36% 48% 41%
没看过进口大片 0% 1% 1%
总计 100% 100% 100%
在观看大片的方式访问中,59%的居民表示观看大片一般是通过vcd;去电影院观看大片的居民只有41%。看来大片虽火,烧得却不是地方,vcd的光芒盖过了电影院。原因何在呢?选择观看vcd的观众中,44%认为vcd的观赏时间和地点比较自由;34%的观众把原因归结为便宜;还有人表示vcd可以反复观赏,可以与家人及朋友共同欣赏和随意品头论足,这都是在电影院无法达到的效果。
电影院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观众的矛头并未过多地指向影院的硬件设备,48%的观众对影院的硬件设施表示满意,40%的人认为一般,只有12%的观众对硬件设施表示不满意。受到指责最多的是票价问题,67%的受访者表示影院的票价太高,难以承受;而影片的配音不好以及环境卫生、服务等也是让观众远离电影院的原因。
■电影票价应在20元以内
影院票价定位在多少比较合适?超过2/3以上(69%)的观众认为进口大片的价格应定在10-20元;59%的观众认为国产片的价格不应超过10元。
国产影片该如何提高与进口大片的竞争力呢?42%的观众认为应该把影片选题及情节设计放在第一位;18%的观众认为演员的演技亟待提高;16%的观众认为急需加强影片的后期制作;对导演水平、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观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报告内容: 今年的国内电影市场唱主角的依然是进口大片。记者近日在中影公司放映厅感受到了美国进口大片制造的奇妙气氛和震撼,有幸先期欣赏了将于今年暑期在北京上映的进口大片《角斗士》、《U-571》和动画片《恐龙》。一流设备的电影厅,绵绵不断的精彩场面令记者充分体会了一把大片的魅力。但冷静下来,却不禁想问,大片在带给我们令人愉悦的享受之外,还带了些什么?国产影片的处境如何?老百姓对此又是怎么看的?于是,针对这些问题,本报对北京市的居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看进口大片比国产片过瘾
调查结果显示,62%的被访者表示更爱看大片;37%的被访者则更喜欢国产片;另有两位20多岁的年轻小姐告诉记者对进口大片和国产片同样喜欢。看来,进口大片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较大的优势。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居民更加偏好进口大片,65%的男性被访者表示最爱看进口大片;而女性居民中的这一比例要小得多,仅为57%。从年龄结构上看,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是进口大片的主要拥护者,在这一年龄段中72%的居民表示更爱看进口大片;而51岁至60岁的中老年居民则是国产影片最忠实的观众,表示更爱看国产影片的比例达到了54%。
对影片的偏好
男
女
总计
进口大片
65%
57%
62%
国产影片
35%
41%
38%
无所谓
0%
2%
1%
总计
100%100%
100%
■进口大片靠好看取胜
进口大片是靠什么取胜的呢?我们的调查表明,90%的观众在选择影片时,更加看重影片的内容是否好看,而并不是看影片究竟是进口大片还是国产片,也不是先看票价多少再做定夺。这充分说明国产影片在和进口大片的碰撞中败下阵来并不是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货色不足,老百姓都是识货之人,当然挑好的看了。
从影片类别上看,虽然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从整体上看,生活片、喜剧片、动作片还是最受观众喜爱的种类,分别把这三类影片作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比例分别为26%、26%和24%。不同性别的观众喜爱的影片类别有所不同,男性观众最爱看生活片(27%),女性观众则更爱看爱情片(31%)。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也有不同的口味,20岁至30岁的青年人最爱看动作片(29%);20岁以下(43%)和41岁至50岁(36%)的观众最爱看喜剧片;31岁至40岁(44%)、51岁至60岁(46%)和60岁以上(67%)的观众最爱看生活片。
47%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近期将上映的影片;只有28%的受访者知道最近将要上映的影片;另有25%的居民表示知道一部分,但不全知道。看来影片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了解大片信息的渠道中,报刊和电视排在前两位,分别有63%和60%的居民选择了他们。另有16%的居民表示通过影院广告了解到影片上映信息,其他渠道还包括互联网、广播和朋友及家人介绍。59%的受访者表示将有选择地观看大片,29%表示不准备观看近期上映的大片,只有13%的居民表示将观看近期所有大片。从年龄分布上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大片最重要的观众,只有8.57%的这一年龄段的居民表示不看近期上映的大片;而40岁以上的居民对大片的兴趣明显降低,60岁以上的居民表示不看近期大片的比例高达67%;50岁以上的居民没有一个表示将观看近期上映的全部大片。对目前进口大片的数目,43%的观众认为比较合适;38%的观众认为太少;18%的观众认为过多;1%的观众表示感觉不出来。
■是VCD抢了影院的钱
观看大片的方式
男
女
总计
看VCD
64%
51%
59%
去电影院
36%
48%
41%
没看过进口大片
0%
1%
1%
总计
100%
100%
100%
在观看大片的方式访问中,59%的居民表示观看大片一般是通过VCD;去电影院观看大片的居民只有41%。看来大片虽火,烧得却不是地方,VCD的光芒盖过了电影院。原因何在呢?选择观看VCD的观众中,44%认为VCD的观赏时间和地点比较自由;34%的观众把原因归结为便宜;还有人表示VCD可以反复观赏,可以与家人及朋友共同欣赏和随意品头论足,这都是在电影院无法达到的效果。
电影院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观众的矛头并未过多地指向影院的硬件设备,48%的观众对影院的硬件设施表示满意,40%的人认为一般,只有12%的观众对硬件设施表示不满意。受到指责最多的是票价问题,67%的受访者表示影院的票价太高,难以承受;而影片的配音不好以及环境卫生、服务等也是让观众远离电影院的原因。
■电影票价应在20元以内
影院票价定位在多少比较合适?超过2/3以上(69%)的观众认为进口大片的价格应定在10-20元;59%的观众认为国产片的价格不应超过10元。
国产影片该如何提高与进口大片的竞争力呢?42%的观众认为应该把影片选题及情节设计放在第一位;18%的观众认为演员的演技亟待提高;16%的观众认为急需加强影片的后期制作;对导演水平、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观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葡萄酒市场调查报告(一)
一、长春市背景资料
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省会,吉林省的综合服务中心,市区人口315万。全市拥有众多的商贸、餐饮等服务机构,其中,星级宾馆、酒店50多家;餐饮业比较发达,有A类店80多家,B类店400多家,C类及以下500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场、超市40多家;酒类批发企业700多户;烟酒专卖店800多家。
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6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酒类销售额达12亿元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350元,随着收入的增加,长春人的消费质量和消费档次有了明显的提高。长春有着名的一汽集团、长春客车厂、皓月、德大、大成等知名企业,有注册的外资企业3500多家,沃尔玛、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大众、西门子、丰田、马自达、住友等世界500强企业有44家在长春落户,这些都有效地拉动了长春市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特别是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以来,商贸活动日益频繁;加上电影节、汽博会、农博会、东博会、冰雪节、雕塑展等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活动,聚集了人气,活跃了市场流通,给长春市带来了新的消费理念。另外,长春市民有超前消费意识,在衣食住行消费方面追求时尚。以上这些因素和东北人特有的豪爽、热情的性格,决定了长春市人均酒类消费位居全国前列。
二、葡萄酒市场状况
长春市葡萄酒消费市场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吉林省是全国重点葡萄酒生产地区之一,应该说,地产葡萄酒在长春市场的推广有效地拉动了人们对葡萄酒的消费。“中国名牌”产品中的葡萄酒品牌吉林省占两种——通化和长白山,一直以来这两种葡萄酒始终在积极运作长春市场,加上张裕等全国性品牌的逐渐渗透,长春市葡萄酒消费量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长春市葡萄酒消费量达到了1、3亿元左右,比10年前增长了10倍以上。
(一)、根据近期对长春葡萄酒市场的调查发现,目前该市葡萄酒市场呈现以下十个特点:
1、中高收入人群是葡萄酒消费的主体。长春目前葡萄酒的主要消费群体以收入较高的中青年人为主,主要是公司职员、政府公务员以及商务人士,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7%、22%、33%,在这部分人群中男女消费比例约为4:6。另外,长春市中高档葡萄酒的消费者一般收入在1800——3000元之间。低档葡萄酒消费群体月收入在1000——1500元,多为30岁以下年轻人和老年人。
2、商超是主要购买场所,家庭是主要饮用场所。调查显示,有65%以上的消费者选购葡萄酒在信誉较好的大型商超,在烟酒专卖店购买的不足20%,这说明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在加强。消费葡萄酒场合中有60%在家里,10%左右在夜场,餐饮占了30%。家庭消费葡萄酒的比例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增强,追求时尚的消费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夜场消费主要是啤酒和洋酒,葡萄酒目前受价格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在夜场还只能是配角;餐饮场合饮用葡萄酒量尽管不是很大,但却呈逐年上升趋势,价格在50—130元之间的干红是餐饮店的主流消费。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目前餐饮场所的葡萄酒品种较少,选择空间小,而且价格比商超和烟酒店至少高出3倍,所以不情愿花“大头钱”在酒店喝葡萄酒,这也是造成葡萄酒在餐饮场所消费量较小的主要原因。
3、干红消费超过甜酒,冰酒小试锋芒。由于吉林省葡萄酒生产企业的产品多以甜型葡萄酒为主,加上该品类比较适合北方人的口味习惯,因此长时间以来,长春市消费者对甜酒的认可度比较高。20**年以前,甜型酒的消费量要远远高于干红。但随着央视对通化部分葡萄酒企业“三精一水”现象的暴光,加上一些厂家对葡萄酒消费知识的宣传引导,干红在葡萄酒市场中所占份额比前几年有较大提升。消费者对干酒的喜爱逐渐加深,对甜酒则开始“挑剔”,使多数甜酒的销售出现下滑趋势。由于口味习惯原因,虽然甜酒目前在长春仍有一定销量,但与往年相比已存在一定差距,只是认可通化、长白山、威龙、白洋河等一些大品牌产品。这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甜酒质量的怀疑态度增加;另一方面,一些甜酒企业调整市场策略,开始开发干酒以谋求更大利润和发展,加强对消费者干酒意识的培养,从而激发了干酒消费,导致甜酒销售遭遇滑坡。目前,干红的消费量能占到67%,主要以张裕、长城、通化、长白山、王朝为主;甜酒及其它占33%,主要以通化、长白山、威龙、白洋河、农大红和嘉仕年为主;收入水平较高的消费者是干红的主要消费群体。
自从通化葡萄酒股份公司于20**年推出的雅仕樽冰酒在长春上市以来,在商超和团购消费领域树立起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市场推广方面,通化对其雅仕樽冰酒的宣传始终坚持“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提出了“稀有只为非凡人生”的广告语,制作精美的冰酒手册附赠在产品中以体现其高端品位,并同时在售后服务方面积极跟进。新华联收购通化葡萄酒公司后又推出两款冰酒,即通化宝石红和珍珠白冰葡萄酒,市场建议零售价为398元/瓶。据厂家介绍,通化冰酒20**年在长春市场销售达900多万。应该说,长春消费者对冰酒的认知是从通化开始的。目前随着长白山、张裕以及加拿大百喜等在长春市场的陆续上市,冰酒已经成为长春市场高端葡萄酒的典型代表,销售态势良好。
4、国产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洋品牌暂难成气候。随着国内知名品牌不断进入长春市场,并且加大了终端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一些没有名气的葡萄酒渐渐失去了终端地位。调查表明,消费者对于葡萄酒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最终的实际购买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长春葡萄酒消费市场中,品牌消费比较集中,国产的通化、长白山、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白洋河、农大红认知度较高,其中通化、长白山、张裕、长城是在无提示情况下被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四大首选知晓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近60%。市场反映如此之好,跟这些品牌的宣传和终端市场的深耕策略分不开。
(1)通化葡萄酒一直是长春市场上的畅销品牌,当地消费者对通化股份的认知度很高。尤其是20**年9月,新华联控股通化后,于20**年5月推出了“八瓣莲花”标识的15款产品,目标直指中高端市场并迅即在长春全面铺市。新通化的战略是要成为东北市场的“老大”,长春是其主要的目标市场之一。新通化换装后推出的新产品大致可分为冰酒系列、高级干红葡萄酒系列、炫影干红葡萄酒、山葡萄酒系列以及喜庆系列,增加了干酒的品种,并推出1959特制山葡萄酒和两款终端零售价在400多元的宝石红、珍珠白冰葡萄酒,力拓高端市场份额。由于长春市场对通化老产品的青睐,新产品上市至今销售业绩每年都在两位数的比例递增,20**年更是达到了20**多万。新通化除了在餐饮和商超方面继续精耕细作外,还加大了特渠等领域的运作,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吉林地产名牌产品的特殊身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团购等领域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优势。【电影,消费习惯】
(2)长白山葡萄酒作为吉林省葡萄酒行业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一直很重视长春市场的渠道开发建设,多年来不断通过地方强势媒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并多次组织消费者开展参观企业活动。公司还于去年将营销总部由吉林蛟河迁址长春,总经理亲自抓长春市场,在原有干酒、甜酒基础上,自主研发的冰酒也在市场上初显端倪。值得一提的是,长白山的五味子干红在长春红酒市场一花独放,出现供不应求局面,目前市场价格一涨再涨,供应价格已超过百元,但并没有阻挡住消费热情,单品销售额也在千万以上。
张裕:调整产品主推方向,增加商超产品陈列
(3)张裕1997年在长春设立办事处开始进行市场运作,是进入较早的外来葡萄酒品牌之一,奠定了张裕品牌在长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解百纳”,在一些长春消费者心目中已是高级干酒的代名词。目前张裕长春主销品种由甜型酒逐渐转为干红系列、钓鱼台、卡斯特、级别酒、年份酒、味美思等,黄金冰谷冰酒近期也已上市。张裕在渠道促销方面采取搭赠为主、特价为辅、分阶段性的促销手段,在酒店还派驻了30名促销员,费用由厂家和经销商共同承担;销售模式为厂家办事处→经销商→终端,同时借助一些直营渠道,实行会员销售。根据经销商提供的资料,张裕20**6年在长春的零售额达1700万。张裕确定了向国际化品牌迈进,要做到葡萄酒中的“五粮液“,在此思路的指导下,逐渐砍掉了低端甜酒,现在甜酒很少只有几款而且终端价格都在20元以上。以前张裕在长春市场夜场渠道一直没有专业的产品,现在开发3款产品主要针对夜场,产品已到长春,即将运做到夜场,并由一家经销商来经营。在经销商方面,随着企业的整体思路的提升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其在选择经销商上也在逐渐提高层面和要求,同时和经销商更加融合的发展,利益、责任同承担更加明显。张裕在长春销售额每年都在2位数的增长,尤其是酒店销售增长迅猛,让经销商感到了品牌的无形潜力和魅力。
(4)长城葡萄酒三个产地品牌在长春都有销售,其中以华夏长城销售最好,年实现销售在400多万。这与其市场开发力度是密不可分的。华夏长城长春市场的运作由北京紫禁红商贸公司完成,20**年紫禁红在长春成立吉林省分公司全面进军长春。华夏长城从商超、餐饮、夜场三个渠道入手,通过细化市场结构的方式进行渗透,并侧重于对消费者的引导和习惯培养。烟台长城主要依靠经销商运作,主销为商超和烟酒专卖店渠道,由于厂商都没有市场投入,因此渠道过于单一,市场覆盖率较小,全凭自然走量,年销售在300多万。沙城长城与前两处产地相比市场表现要逊色许多,年销售也就100多万,主要原因在于厂家和经销商在市场拓展上缺乏力度。由于中粮集团正处于渠道整合期,许多经销商都表现出观望的态度,市场动作较少,销售额增长幅度不大。
【电影,消费习惯】
(5)洋葡萄酒品牌在长春市场较少,市场上也比较鲜见,主要散落于个别夜场和个别商超,暂时还难以形成气候。
5、中档产品是消费主流。从价位来看,在商超和烟酒零售店等零售场所,消费者主要选择价位在20-50元的干红。在所有葡萄酒品系中,干红最受欢迎,调查中56%的人认可干红。这充分说明了中档干红葡萄酒是目前长春市场的主流消费产品。喜欢甜酒的消费者有83%的人选择价位在10—30元之间,而且会选择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产品,通化、长白山、农大红、威龙、白洋河、嘉仕年认可度较高。10元以下产品主要是老年人和收入较低消费群体,而且以桶装为主。
6、社区便利店和农贸市场以桶装为主。在走访的近30家社区便利店和农贸市场酒类摊床发现,这些销售场所的葡萄酒主要以10元以下的低端产品为主,塑料桶装比较常见,而且100%为吉林省地产品,多为不知名商品,包装比较粗糙。这一渠道较为混乱,许多产品号称全汁,售价极低,“三精一水”不乏其中,欺骗消费者,牟取暴利。尽管价格便宜,但销售状况并不理想。
7、淡旺季销售明显。长春是四季分明的城市,酒类消费季节性比较突出,一般而言,春、夏、秋和春节期间啤酒消费量较大;春、秋、冬三季是白酒消费旺季;葡萄酒消费主要集中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情人节、母亲节等重要节日期间,而以春节期间最为集中,能占全年消费量的30%以上。春节期间除了个人消费外,作为礼品酒和团购用量较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首选礼品装和整箱购买是显着特点。
8、葡萄酒经销商分散且销售规模较小。目前长春市酒类批发企业中,经营葡萄酒的不足40户,而且专营葡萄酒的更是很少,年销售量普遍较小,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的经销商几乎没有,多数在100万以下。大多数经销商都是以经营白酒为主,以葡萄酒经营为辅,借用白酒销售渠道,靠自然走量。
9、各品牌市场覆盖率差距大。尽管通化、长白山、张裕、长城等葡萄酒品牌知名度高,但是各品牌市场综合覆盖率最高的也不足60%。长白山和通化由于属于本地企业,在长春采取的是直营、代理、分销三者结合模式,因此市场覆盖率相对较大。通化、长白山、张裕、长城、威龙、白洋河、嘉仕年在大型商超的覆盖率较高,平均能达到98%以上。而烟酒专卖店渠道只有通化、长白山相对较好,能达到60%以上,其它品牌不足30%;威龙、白洋河只做商超渠道,烟酒店几乎为零。长春餐饮渠道比较特殊,多数葡萄酒消费量比较好的A类和B类店都被一些包店商买断,因此所有品牌的葡萄酒都不能把这些店百分之百覆盖,能否进入这些酒店由包店商决定。由于进店门槛较高,加上帐期、促销、消费量低等因素,因此许多葡萄酒经销商对酒店并不看好,也就造成了各酒店葡萄酒品牌较少,价格较高。相对来讲,通化、张裕、长白山在餐饮场所比较常见,长城、王朝也有销售;而威龙、白洋河、农大红、嘉仕年根本不做餐饮渠道。
10、营销人才匮乏,营销手段相对落后。葡萄酒消费是需要长时间培养和引导的,在这方面各葡萄酒品牌普遍重视不够。目前,长春市各葡萄酒厂商的销售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营销人才匮乏和缺少葡萄酒专业知识是葡萄酒市场开发和宣传推广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促销和宣传也仅停留在传统的的手段上,缺乏创新;在促销上普遍采用的是搭赠、买赠、降价、堆头、开瓶费等手段;宣传上除了地产的通化和长白山经常利用电视等媒体进行广告拉动外,其它品牌鲜见。所有品牌对酒店服务员的培养上都欠缺,大多数品牌只注重给予酒店服务员开瓶费促进其销售积极性,忽略了栽培、帮助、教育其学习葡萄酒专业知识,比如葡萄酒种类、饮用方法、如何开酒等。
(二)影响消费者选择葡萄酒品牌的主要因素:
调查表明,影响其购买葡萄酒的因素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是口感和产品知名度。在被调查者中,有75%的人认为口味是主要因素,它也是决定消费者是否重复消费的重要条件,好的葡萄酒饮用后给人的感觉很愉悦,是一种美的享受;有73%的消费者认为,知名度高的品牌其产品质量有保证,尤其是商务人士和公务员比较突出,在选择品牌上通化、长白山、张裕、长城提及率最高;(
(三)小结
调查表明,目前葡萄酒在长春酒类市场中所占市场份额很小,刚刚超过10%;但是随着各葡萄酒厂商的努力和媒体的传播,消费者在选择葡萄酒时不再盲从,对品牌越来越关注。从消费量上看,目前长春葡萄酒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各葡萄酒厂商在市场运作上还未真正成熟完善起来,为葡萄酒制定新的的营销方略势在必行。调查表明,目前葡萄酒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收入较高的中青年人,这部分人的消费心理已基本成熟,消费更加理性,对产品的内涵和文化底蕴更加关注,但对葡萄酒的消费知识还比较匮乏。
加强销售管理和销售队伍建设是当前葡萄酒厂商做好市场的前提。良好的销售管理和一支优秀的销售队伍是任何营销方案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否能够具备良好的销售管理和一支优秀的销售队伍,直接决定了各品牌葡萄酒的销售额。开发市场必须重视销售渠道、销售网络建设,葡萄酒厂商如何良好地引导和管理终端渠道,将直接关系到市场的成败。目前长春葡萄酒市场尽管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认识、葡萄酒的消费行为都还是处于一个相对不成熟的阶段。各厂商在进行市场拓展工作时,应当采取产品销售与知识营销相结合的策略,以产品销售工作为中心,以知识营销的理念推动产品销售,并以此与消费者建立起稳固的战略性营销关系,使顾客成为各品牌葡萄酒的忠实消费者。
葡萄酒市场调查报告(二)《20**-20**年中国葡萄酒市场调研与未来发展策略咨询报告》共十五章,包含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情况分析,葡萄酒行业市场发展情况分析,20**-20**年葡萄酒行业发展趋势及战略等内容。
葡萄酒 业的规模化和大发展是近百年来的事情,现在葡萄酒业已遍布全球五大洲,葡萄酒的生产大国也不再局限于西欧国家,在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也崛起了一些葡萄酒生产大国。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东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黄河故道、新疆、甘肃、陕西、宁蒙、西南高山、广西等13个葡萄酒产区,几乎覆盖了国内全部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区域,中国的葡萄酒地图正日渐清晰,相关的投资和产业链建设也正在向这些区域聚集。
近年来,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20**年,我国葡萄酒总产量达到115.69万千升,同比增长13.02%;进口量为36.16万千升,同比增长27.6%。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4735万人计,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达到1.06升,突破1升大关。国内消费能力快速成长刺激葡萄酒制造业规模扩大。20**年1-12月,中国葡萄酒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达到384.598亿元,同比增长21.14%。20**年1-12月,全国葡萄酒累计产量为1,381,614.56千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90%。
20**年7月,我国《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实施,对除特种葡萄酒生产企业之外的新建企业和酒庄,设置了规模、原料保障能力等硬性门槛。20**年7月我国发布了《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6年,葡萄酒产量达到220万千升,比20**年增长100%,年均增长15%;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比20**年增长85%,年均增长13%;利税120亿元,比20**年增长88%,年均增长13%。未来几年内,中国葡萄酒产业将迎来的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同时发展潜力巨大。
本行业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信息中心、中国轻工业统计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葡萄酒协会、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酒》、糖酒快讯、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葡萄酒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世界葡萄酒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运行情况、主要细分市场、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未来葡萄酒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葡萄酒行业今后的发展投资策略。
本葡萄酒行业报告,为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