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悲傷

| 对外汉语 |

【www.guakaob.com--对外汉语】

古文悲傷篇一
《古代汉语词汇》

古文悲傷篇二
《古代悲伤离别的诗句》

古代悲伤离别的诗句

情绪莫名的低 落,呵呵,永远成熟不起来,自已都要笑话自己了

不管那么多,先伤感完这一回,再谈成熟的事

一边搜寻,一边想起一首歌: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 。。。。

可惜偶是新手,还没学会链歌,汗。。。。。。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 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张先

黄景仁

李商隐

李商隐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纳兰性德

李商隐

元好问

李商隐

张可久

徐再思

李冠

苏轼

佚名

白居易

白居易

李商隐

况周颐

欧阳修

佚名

柳永

说。

李之仪

摊破浣溪沙 锦瑟 摸鱼儿二首其一 无题 塞鸿秋 折桂令 蝶恋花 江城子 诗经·唐风·绸缪长恨歌 长恨歌 无题 减字浣溪沙 玉楼春 诗经·周南·关雎雨霖铃 卜算子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戴叔伦 相思曲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顾敻 诉衷情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温庭筠 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邵瑞彭 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曹雪芹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曹雪芹 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冯小青 怨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朱彝尊 高阳台 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贺铸 张泌 刘禹锡 晏殊 范仲淹 横塘路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寄人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竹枝词四首其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山亭柳·赠歌者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陈叔达

苏武

陈蓬姐

朱彝尊

韦庄

佚名

秦观

晏几道

柳永

自君之出矣 结发为夫妻 寄外二首其二 鸳鸯湖棹歌 女冠子二首其一 涉江采芙蓉 八六子 鹧鸪天三首其一 雨霖铃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古文悲傷篇三
《辞文论》

時癸巳年間,五月至仲。晚生臨武侯之祠,起壇曰我中華古文之光,操筆躬 敘國學如何。鄙人漢中人氏,年方十七,不明四五之經書,猶惑絲竹亦管弦。吾不度力尺德,伏微三尺,卑鄙淺露,至微至寒。望困吾生之精力,窮余命之所有,興國學于華邦。傳後世而不衰。為之此事,今日定當言曰二三。

直至現時,囚身心于漢中,僅學識于方圓。雖不涉江湖,然曉天下之識誠分二者。 自建國以來,初治改革。西學東漸,效西方多矣,崇洋媚外;仿流行不鮮,水流外田。 我中華之民族,自炎黃之後,五千余載。歲歲文言,事事古文。近清庭迫亡,白話提倡 ,而古文者衰矣。民國初年,兩文有議。或曰“兩文兼修”,亦曰“白話僅修”。至於今日, 文言亦選修之列。

先秦修列,《詩》《騷》文賦,諸子百家,獨尊儒術。唐詩宋詞,元始傳曲。此悉皆文言之所作也。上計軒轅,下至于茲。凡文章者,皆各人之所言,書其心,表其情。 縱愛恨愁悵,放離合悲傷。如不通其理,達其意,故述往事者理之不能。怎傳我民族之文化。他日,以老于戶牖之下,安能盡天年 。

我輩之人,常賦古文。吟詠雅墨,獨樹一幟。他人言曰不佳,道我輩瘋癲華夏。誰人曉,辭文醉。非惟豪情說,抑亦離人淚。 為之所以,吾今有所希冀。望通、曉、意古 文者助此願博遺天下。

維我古人末流

接文學絕業

使下無所滯

以告祖宗之靈

癸巳年五月三日柳顏文

古文悲傷篇四
《第二节 古书中的用字》

第二節 古書中的用字

由於漢字的歷史悠久,使用人數眾多,特別是為了適應交際的需要等原因,致使一些漢字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形體,歸結起來,主要有三種情況,即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此外,在上古時期人們還常常書寫別字,即所謂通假字。無論是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還是通假字,都會給我們閱讀古書帶來麻煩,需要認真學習和掌握。

一、古今字

古今字从狭义上说,是對前代數詞或數義共用的統用字與後代為了區別而另造的分化字的合稱。从广义上说,凡是记录某一词义的先后出现的不同形体的字都可以叫古今字。以下所说的古今字是指狭义的古今字。古、今的時間界線是相對的,時代較早的字叫“古字”,時代較晚的字就叫“今字”。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誼字下指出:“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為古字,小篆、隸書為今字也。”一般來說,古字兼有多個詞或多個義項,今字分擔的只是古字所記錄的詞或義項中的一部分,古今字之間不能劃等號。古今字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为将兼詞从字形上区分开。例如:

①《莊子·說劍》:“夫子休就舍。”

②《管子·任法》:“舍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譽。”

例①中的“舍”為“客舍”, 例②中的“舍”為“捨棄”。“客舍”、“捨棄”本是兩個詞,同由“舍”記錄,後來人們為“捨棄”一義另造了一個區別字“捨”,舍、捨即構成古今字。

(二)为使引申義独立成词。例如:

①《桓公十三年》:“宋多責賂于鄭。”

②《戰國策·齊策》:“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文收責于薛乎?”

例①中的“責”為“索債”,例②中的“責”為“債務”。“索債”、“債務”屬於引申關係,後來人們為“債務”一義另造了一個“債”字,責、債即構成古今字。

(三)为使假借字与本字在形体上区分开来。例如:

①《韓非子·王蠹》:“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

② 《莊子·大宗師》:“哭泣無涕,心中不戚。”

例①中的“戚”為兵器名,屬本義;例②中的“戚”為“悲傷”,屬假借義。後來人

們為假借義“悲傷”另造了一個“慽”字,戚、慽即構成古今字。

今字的製造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甲、以古字為聲符,另加意符,構成形聲字。此类字最多,例如:

反:返 昏:婚 馮:慿 冓:構 棥:樊 其:箕 知:智

益:溢 它:蛇 止:趾 云:雲 莫:暮 然:燃 或:域

要:腰 景:影 竟:境 屬:囑 暴:曝 厭:饜 朿:刺

厶:私 桼:漆 弟:悌 康:穅 匡:筐 危:跪 內:納

孰:熟 見:現 屬:囑 卒:猝 羞:饈 臭:嗅 暴:曝

隊:墜 道:導 北:背 奉:俸 共:供拱 辟:避僻劈

乙、古字是形聲字,保存其聲符,改換意符。例如:

說:悅 被:披 赴:訃 輓:挽 適:嫡 斂:殮 谿:溪

丙、古字是形聲字,保存其意符,改換聲符。此类字最少,例如:

識:誌

丁、對古字的形體略加改造。例如:

句:勾 大:太

戊、採用與古字完全不同的字形:

要:邀 餘:予 衡:橫 鄉:向 于:於 亦:腋 饰:拭

除以上五種情況外,還有些今字是由會意字改換構件而成的,或者是將形聲字改造成了會意字,如“閒:間”、“涙:泪”。

二、 異體字

字形不同而意義和讀音完全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叫異體字,古稱“或體”、“重文”。例如:

諭:喻 螾:蚓 睹:覩 雞:鷄 慿:凭 辠:罪 棄:弃

按說一個字應該只有一個寫法,不應有幾個不同的形體。但是由於漢字的造字方法多樣以及時代、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對於同一個詞,人們往往會造出不同形體的字去記錄,這樣便導致了大量異體字的產生。異體字在形體上的分歧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會意字和形聲字的不同:

泪:淚 岩:巖 凭:慿 岳:嶽 拿:拏 妬:妒 野:埜 災:烖

(二)意符不同:

欶:勅 嘆:歎 詠:咏 睹:覩 驅:敺 雁:鴈 暖:煖 焰:燄 詒 :貽

炤 :照 杯 :盃 魎:蜽 瓶:缾 嘆:歎 觝 :牴 忻:欣

(三)聲符不同:

線:綫 袴:褲 煙:烟 時:峕 螾:蚓 杯:桮 猿:猨

(四)各成分位置的改變變或寫法的改變:

慚:慙 群:羣 裏:裡 概:槩 峰:峯 略:畧 和:咊 花:芲

襍:雜 夠:够 綿:緜 期:朞 鵝:鳥我 :鵞

既然異體字僅僅是形體不同而音義完全相同,所以無論是讀音還是字義,只要有一點不同即不能算作異體字。象下列情況均不屬於異體字:

甲、古通用字 古通用字指古代讀音及部分義項相同的字。這類字在相同的義項上可以通用,但意義並不完全相等。例如:

喻:諭 此二字上古音相同,均屬以母侯部,都有“比喻”義。例如,《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戰,請以戰喻。”《戰國策·齊策四》:“請以市諭,市朝則滿,夕則虛。”除“比喻”義外,“諭”尚有“告訴”義而“喻”無。例如,《說文》:“諭,告也。”《史記·項羽本紀》:“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

訝:迓 此二字上古音相同,均屬疑母魚部,都有“迎接”義。例如,《儀禮·聘禮》:“厥明,訝賓於館。” 《公羊傳·成公二年》:“使跛者迓跛者。”除“迎接”義外,“訝”又有“驚訝”義而“迓”無。例如,《呂氏春秋·必己》:“若夫道德則不然,無訝無訾。” 乙、古音不同而義通的字 此類字的古音相近但不相同,在意義上也只是部分義項相同。例如:

置:寘 此二字的上古音不同,“置”為端母職部,“寘”為章母錫部。意義上二字均有“放置”義。例如,《莊子·逍遙遊》:“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只杯焉則膠。”《詩經·周南》:“置彼周行。”此外,“置”有“赦免”、“購買”等義而“寘”無。例如,《說》:“置,赦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且置履者。”

仇:讎 此二字的上古音不完全相同,“仇”為群母幽部,“讎”為禪母幽部。二字均有“仇敵”義。例如,《詩經·秦風·無衣》:“脩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祁大夫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此外,“仇”有“配偶”義而“讎”無,“讎”有“應答”、“酬賞”、“校對”等義而“仇”無。例如,《左傳·昭公二年》:“嘉偶曰妃,怨偶曰仇。”《詩經·大雅·抑》:“無言不讎,無德不報。”《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左思《魏都賦》:“讎校篆籀,篇章畢覩》。”

三、繁簡字

繁簡字是對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學習古代漢語,必須要掌握繁體字的認讀、書寫以及漢字的簡化方法和繁、簡字之間的對應關係,因為古代的典籍都是用繁體字記載的,不認識繁體字,便無从閱讀。漢字的簡化方法和繁、簡字之間的對應情況主要如下:

(一)漢字簡化的主要方法

甲、將繁難的偏旁改成簡單的。例如:

燈:灯 機:机 憐:怜 遷:迁 黏:粘 膚:肤 塵:尘 竊:窃

遞:递 擁:拥 態:态 躍:跃 膠:胶 樁:椿

乙、刪去原字的一部分。例如:

務:务 條:条 習:习 處:处 雖:虽 開:开 糞:粪 奮:奋

隸:隶 糴:籴 聲:声 擊:击 與:与 標:标 陽:阳 謄:誊

醫:医

丙、草書楷化:

會:会 東:东 門:门 韋:围 當:当 長:长 專:专 書:书

堯:尧 龜:龟 報:报

丁、採用筆劃簡單的古字

云:雲(古今字) 网:網(古今字) 舍:捨(古今字) 启:啟(古今字) 礼:禮(古異體字) 粮:糧(古異體字) 弃:棄(古異體字) 夸:誇(古通用字) 荐:薦(古通用字) 仇:讎(古通用字)

戊、同音代替:

穀:谷 麺:面 醜:丑 後:后 餘:余 徵:征

己、另造筆劃簡單的新字

竈:灶 舊:旧 滅:灭 體:体 蠶:蚕 驚:惊 護:护

2、繁體字與簡體字的關係

(一)簡體字與繁體字只是在形體上有繁簡之別,在音、義上完全相同,屬於一對一的關係。例如:

辦:办 愛:爱 罷:罢 遞:递 達:达 繭:茧 糞:粪 隸:隶

糴:籴 竊:窃

(二)幾個意義不同的繁體字採取了同一簡體,原每個繁體字的字義都包含在簡體字中。如果原各繁體字的讀音不同,簡體字也兼具其不同的讀音。例如:

醜(惡;相貌不揚;同類)、丑(地支第二位;十二時辰之一):丑

适(kuò 迅速;人名用字)、適(shì 前往;女子出嫁;恰好):适

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是从不同角度对汉字划分的结果,三者之间不仅有区别而且有联系,常常相互交叉,例如一对古今字可能同时是一对异体字 (如“弃棄”),也可能同时是一对繁简字(如“云雲”)。因此,不能仅仅对立地看待三者的关系。

四、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古人在書寫時所使用的與本字同音的替代字。有些書上把這種字也稱作 “假借字”或“本有其字的假借字”。為了與“六書”意義上的假借字在名稱上有所區別,我們把這種字叫做通假字。通假字與假借字產生的動因是不同的,前者旨在解決新詞的記錄問題,後者則是為了解決書寫的問題。兩者最根本的區別是:前者本無其字,借用已有的字去記錄;後者本有其字,只是在書寫時由於中種種原因沒有使用本字而使用了替代字。兩者的共同點是:前者與新詞音同,後者與本字音同。關於通假字產生的原因,東漢鄭玄作了這樣的推測:“其始書之也,倉卒無其字,或以音類比方假借為之,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鄉,同言異字,同字異言,於茲遂生矣。”倉卒之間想不起來本字而用了替代字,這固然是通假字產生的原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通假字具有與本字同樣的表音功能。傳達字義的主要工具是字音而不是字形,字形所傳的意義只是輔助性的。通假字儘管沒有本字在構型上所顯示出的輔助義,但其與本字的讀音相同,在通過字音傳達字義這一點上與本字的功能是相同的,所以才能夠產生並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記憶體在下去。通假字在先秦兩漢的典籍中相當普遍,漢以後開始減少,唐宋以後人們出於仿古等原因一般只是沿用而不自創,通假字遂逐漸退出了舞臺。經過長期的實踐,人們還是習慣於使用本字。通假字多数是單向的,即甲字可以通乙字,而乙字不能通甲字;也有少數可以雙向互通。共有“一通一”、“一通多”、“多通一”以及“二字互通”四種类型。

甲、 一通一 一通一是指一個通假字只通一個本字。例如:

“務”通“侮” 二字上古音相同,均為明母侯部。《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作“其侮”。

“剝”通“扑” 二字上古音相近,“剝”幫母屋部,“扑”滂母屋部。《詩經·豳風·七月》:“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乙、一通多 一通多是指一個通假字可以通幾個本字。例如:

古文悲傷篇五
《郭秀平》

古文悲傷篇六
《0620上古汉语方言词新证举隅》

上古漢語方言詞新證舉隅

(首發)

范常喜

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

【摘 要】本文利用出土東周至漢代的金文、簡帛、璽印等材料,對揚雄《方言》等漢人所記近40個上古漢語方言詞語作一新證,并進一步追溯其歷史源頭、探討其地域分布、擬測其時間層次,以此為漢語史的研究尤其是漢語方言史的研究提供相關的研究材料。

【關鍵詞】《方言》;方言詞;新證;出土文獻

漢代揚雄的《方言》和其他一些漢代辭書(如《釋名》、《說文》),及某些漢人舊注(如高誘《淮南子注》)保存了許多上古漢語方言詞語,為後世瞭解和研究漢語方言在漢代的表現提供了有利條件。不過,方言詞語由於地域性強,使其在傳世文獻中較少見到例證。而且許多方言詞隨著時間的推移,漢語的發展,已經變得面目全非,還有一些則被湮沒於歷史的變遷當中,這都給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幸運的是今天通過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古文字材料,為我們重新認識這些漢代方言詞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商周時期的甲骨文距離漢代太過遙遠,且內容單一,較難找到跟這些方言詞之間的聯繫,然而由於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方言詞相對於當時的“雅言”來說大都存古較多,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出土材料仍然可以為漢人所記方言詞提供來源上的參證。大量的秦漢金文簡帛璽印等材料則恰與漢人所記方言詞所處時代基本吻合,其中的相關內容為漢人所記方言詞語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充分利用當前所見的出土文獻來重新審視漢人所記的方言詞語,不僅可以進一步明確某些方言詞的時間層次、地域分佈以及來源變遷等事項,而且還可以深入認識漢人所記方言詞的真實性和可信性,豐富上古方言的研究內容。1有鑒於此,我們試圖利用當今所見相關出土文獻材料對這些方言材料中的一部分詞語作一新證,希望能為漢語史的研究尤其是漢語方言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材料。

從方言學角度審視出土文獻,當前已有學者做了一些成功的嘗試,如大西克也先生、趙彤先生、譚步雲先生等分別在方言語法、楚方言音系、楚語詞匯等方

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討,2這些研究都給了我們很多研究上的啟示。不過,由于出土文獻數量龐大、詞語眾多,對于其中的方言詞,學者們大都也只是在整理研究相關材料時隨文注出,并未作專題的綜合整理。本文根據個人所見,匯集散見于諸家論及的出土文獻中的各種方言詞,并據此對傳世文獻中漢人所記的一些方言詞作一新證。

需要說明的是,出土文獻比較特殊,其中方言詞的采擇一方面有賴于研究者的古文字考釋水平,同時也受制于作者本人的識斷能力,所以對于研究者爭議較大,個人采擇不易,暫時無法確定其方言詞性質者暫不列入,對于出土文獻中所見的諸多新方言詞,限于本文著眼點在“新證”,亦暫時從略。

本文所說的“出土文獻”主要是指東周至漢代的各種金文、簡帛、璽印等材料;“上古漢語方言詞”則主要指《方言》及其他漢人著述中述及的方言詞;“新證”的方式大體是先列傳世文獻中漢人所述的方言詞,然後再例舉相關的出土文獻材料,及相關研究考釋意見,并作一些必要的分析。文中羅列的方言詞見于《方言》者,暫依《方言》卷次,見于他處者隨機列于其後。文中所引金文、簡帛、玉石、璽印等其他材料均加注簡稱,材料出處及簡稱表附於文末;個別不便于用簡稱者則隨文注明出處。

一、思

《方言》第一:鬰、悠、懷、惄、惟、慮、願、念、靖、慎、思也。3 《方言》第一:“憮、、憐、牟,愛也。”又“、憮、矜、悼、憐、哀也。”

按:劉釗先生利用幾方戰國成語璽,對上列《方言》中“思”、“懷”、“慎”、“哀”、“愛”幾詞之間的義近關系有精到的論述,茲錄之如次:

王人聰先生編著的《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印續集二》編號77收錄了如下一方戰國成語璽:

“思”字在上古漢語中有“憐愛”的意思,《方言》卷一:“鬰悠、懷、惄、惟、慮、願、念、靖、慎、思也。”“思”與“懷”同訓,而“懷”有“安撫”、

“關愛”意,《國語·周語中》:“百官以物至,賓入如歸,是故小大莫不懷愛。” 此“懷愛”猶如“關愛”。又《廣雅·釋詁》:“鬰悠、慎、靖、、憛、憮、恁、侖、思也。”“思”與“憮”、“憛”同訓。“憛”有“愛好”之意,《淮南子·修務》:“則雖王公大人有嚴志頡頏之行者,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 高誘注:“憛悇,貪欲也。”“貪欲”即“愛好”。“憮”本意為“愛”,《說文》:“憮,愛也。”而“憮”又與其他有“愛”意之詞同訓,《方言》卷一:

“憮、

、憐、牟,愛也。”又“、憮、矜、悼、憐、哀也。”“哀”、“ 愛”音義皆近,《呂氏春秋·報更篇》:“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高注:“哀,愛也。”《禮記·樂記》“肆直而慈愛者。”鄭注:“愛或為哀。”按相愛必相思,故“相思”即“相愛”,“思慕”也即“愛慕”。《釋名·釋言語》:“哀,愛也,愛乃思念之也。”正是說明“思”與“愛”的關係。“思”、“念”古可互訓,而“念”也有“愛”的意思,《書·多士》:“惟時天罔念聞,厥惟廢元命,降致罰。” 孔穎達疏:“惟是桀有惡辭,故天無復愛念,無復聽聞。”“思”有“愛”的意思,還可以從“思”與“哀”的關係中看出來。在上古漢語中,“思”與“哀”有時對文或組成同意複詞,如《楚辭·離騷》“長太息而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中“哀民生之多艱”一語,在上博楚簡《用曰》中作:“思民之初生,多險(艱)以難成。”這裏的“思”、“哀”對文,其義相同,正是用為“哀憐”的意思。“思”與“哀”又都有“悲”義,如睡虎地秦簡《日書·詰》篇中有“人有思哀也弗忘”句,“思”與“哀”組成同義複詞,“思”亦“哀”也,“思哀”猶言“悲哀”。或將此句中的“思哀”翻譯成“想悲傷哀痛的事情”,則是犯了誤拆同意複合詞的錯誤。既然“哀”與“思”常常對文或組成同意複合詞,則“哀”有“愛”義,“思”自然也該有“愛”義。

知道“思”有“愛”的意思,則璽文“敬老思少”的意思就非常清楚了,“敬老思少”就是“敬老愛少”。“敬老愛少”的意思在早期典籍中作“敬老慈幼”,《孟子·告子下》:“三命曰:‘敬老慈幼,無忘賓旅。’”典籍又作“敬老慈少”,《史記·周本記》:“西伯曰文王,後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慈”正是“愛”的意思,《詩·大雅·皇矣》“克順克比” 毛傳:“慈和徧服曰順。” 孔穎達疏引服虔曰:“上愛下曰慈。”“敬老慈幼”後世又稱為“敬老懷幼”,今日則稱為“尊老愛幼”。

最後附帶需要指出的一點是,蕭春源先生《珍秦齋藏印·秦印編》205號收錄的一方格言印作如下之形:

釋文作“卑(?)言”。通過上文對“思”字的分析可以知道,該璽璽文中的第一字也應該釋為“思”,不過因為該“思”字所從的“心”旁反書,與秦印

“慧”字作“”,所從“心”旁也反書一樣,最下部且有簡省,變得不易辨識。所以該璽璽文應釋為“思言”,應將其從私印類中移到成語印類中去。秦印中有“思言”和“敬事思言”璽,作如下之形:

其中的“思言”一詞與上釋“思言”璽的用法應該相同。《方言》卷一:“鬰悠、懷、惄、惟、慮、願、念、靖、慎、思也。”“思”與“慎”同訓,《左傳·昭公五年》有“敬始而思終”句,“思”與“敬”對文,此“思”即用為“慎”義,或將此“思”字理解為一般的“思考”義,是不妥的,“慎終”是古代成語,故“思終”即“慎終”,所以“思言”就是“慎言”。當然“慎重”與“愛惜”義亦相因相涵,所以“思言”之“思”訓為“愛”也通,即可以將“思言”理解為“愛惜言辭”之意。4

二、展

《方言》第一:允、訦、恂、展、諒、穆,信也。齊魯之間曰允,„„荊吳淮汭之間曰展。

按:《上博五·季》3-4:“是故君子玉其言而廛其行,敬成其德以臨民。”禤健聰先生將“廛”讀為“展”,並謂《方言》卷一:“允,„„展,„„信也。齊魯之間曰允,„„荊吳淮汭之間曰展。”《爾雅·釋詁上》:“展,誠也。”《國語·楚語下》:“展而不信,愛而不仁。”韋昭注:“展,誠也。”“展”訓為“誠”,與前後簡文之“玉”、“敬”義近,與《緇衣》“允也君子,廛(展)

也大成”之“展”同。5“誠”、“信”義近,簡文中的“廛(展)”似當即《方言》中所記“荊吳淮汭之間曰展”之“展”。

三、僉

《方言》第一:碩、沈、巨、濯、訏、敦、夏、于,大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人語而過謂之,或曰僉。

《方言》第十二:僉、怚,勮也。僉,夥也。

按:《郭·老甲》5-6:“罪莫重乎甚欲,咎莫僉乎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此句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作:“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韓詩外傳》卷九引作:“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王弼本則作:“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顏世鉉先生考釋云:簡文“咎莫僉乎欲得”,《方言》卷一云:“碩、沈、巨、濯、訏、敦、夏、於,大也。齊宋之間曰巨,曰碩。凡物盛多謂之寇。齊宋之郊,楚魏之際曰夥。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人語而過謂之,或曰僉。”又卷十二云:“僉,勮也。僉,夥也。”可見“僉”猶過、甚、夥、多、 勮(劇)、大也。簡文“僉”字別本作“憯”、“大”;“憯”可讀作甚,也可讀作沉,均可訓為大、甚之意。 6

《上博七·凡甲》15、24:“(聞)之曰:至情而智(知),(執)智(知)而神,(執)神而同,[(執)同]而僉(險),(執)僉(險)而困,(執)困而復。氏(是)古(故)陳為新,人死復為人,水復於天咸,百勿(物)不死女(如)月。”7

對於上述簡文中的“僉”字,曹錦炎先生讀為“險”。8廖名春先生認為“僉”當訓為多,過甚。《方言》卷一:“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人語而過謂之,或曰僉。”又卷十二:“僉,劇也。僉,夥也。”《廣雅·釋詁三》:“僉,多也。”“[識通]而僉,識僉而困”即“[得通]而僉,得僉而困”,是說:有了通就會過甚,有了過甚就會有困。9

四、跂

《方言》第一:躡、郅、跂、、躋、,登也。„„東齊海岱之間謂之躋,„„梁益之間曰,或曰跂。

按:《上博三·彭》4:“既只於天,或椎於淵。”整理者讀“只”為“躋”,讀“椎”為“墜”。10禤健聰先生認為從“支”得聲之字楚簡往往從“只”,如“四

古文悲傷篇七
《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

文言文常用實詞簡表

古文悲傷篇八
《国文》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九十九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

國文考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 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案卡」上作答,修正時應以橡皮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非選擇題請在「答案卷」上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更正時,可以使用修正液(帶)。

˙答案卷每人一張,不得要求增補。

祝考試順利

第 1 頁

共 7 頁 99年指考 國文考科 第壹部分:選擇題(佔55分)

一、單選題(34分) 說明:第1至第17題,每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劃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每

題答對得2分,答錯或劃記多於一個選項者倒扣2/3分,倒扣至本大題之實得分數為零為止。未作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

1. 下列各組「」內的字,讀音相同的選項是:

甲、因「噎」廢食/抒發胸「臆」

丙、「惴」惴不安/意興「遄」飛

戊、桎「梏」心靈/「痼」疾難癒

(A)甲己 (B)乙戊

2. 下列文句,用字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她似乎很體諒我思母之情,絮絮叼叼地和我談著母親的近況

(B)翡冷翠稱為文藝復興搖籃之地,即因這個地方人文繪萃,人才輩出

(C)蟬聲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夏然而止,像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

(D)中央山脈的中段在似近又遠的東方,從北到南一線綿亙,蜿蜒著起起伏伏 3. 閱讀下文,推斷□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地壇的古園彷彿就是為了等我,而□□□□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腳。四百多年裡,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史鐵生〈我與地壇〉)

(A)歷盡滄桑/粉飾/紙醉金迷

(C)歷盡滄桑/淡褪/玉砌雕欄 (B)披星戴月/粉飾/玉砌雕欄 (D)披星戴月/淡褪/紙醉金迷 乙、「踔」厲風發/精雕細「琢」 丁、太陽「熾」熱/旗「幟」鮮明 己、不「屑」一顧/剝「削」勞工 (C)甲丁戊 (D)乙丙己 4. 下列各組「」內的字,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

(B)「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綱舉「目」張,百事俱作

(D)近拇之「指」,皆為之痛/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

5. 下列是一段宋詞,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

甲、料到伊行,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

乙、重重封卷,

丙、密寄書郵,

丁、向彩箋寫遍,相思字了,

須知道,這般病染,兩處心頭。(蘇軾〈沁園春〉)

(A)丙甲丁乙 (B)丙乙丁甲 (C)丁甲乙丙 (D)丁乙丙甲 - 1 -

99年指考

國文考科 第 2 頁 共 7 頁 6. 閱讀下文,並依前後文意的連貫關係,選出下列填入文字的選項,何者錯誤? 唐代古文雖一直以復古為通變,甲,而且「奇變不窮」。杜甫並不卑視齊、梁,而是主張「乙」;又頗用心在新興的律詩上,他要「丙」,並且自許「」。(朱自清《詩言志辨》)

(A)甲可填入「詩卻從杜甫起多逕趨新變」

(B)乙可填入「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

(C)丙可填入「遣辭必中律」

(D)丁可填入「晚節漸於詩律細」

7.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暢銷驚悚小說作家引起像丹‧布朗《達文西密碼》這麼大的爭議,並非第一次。麥克‧克萊頓的《旭日東昇》曾讓《紐約時報》的周日書評罕見地找來兩位評論家代表正反兩方意見,用兩全版討論了這部以1990年代日本跨國企業為題材的小說,是否會挑起仇日情結?丹‧布朗深得麥克‧克萊頓的真傳,明白真正的驚悚絕不能只是紙上談兵,一定得讓故事中的爆點延燒到真實世界,足以讓讀者懷疑自己所存在的世界,震撼了既有的規則與想像,那才是真驚悚!(改寫自郭強生〈驚悚與懸疑之外──揭開丹‧布朗的文字謎團〉)

(A)麥克‧克萊頓的《旭日東昇》是《紐約時報》的周日書評

(B)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動搖了讀者原來所相信的世界

(C)《達文西密碼》與《旭日東昇》皆以美國的仇日情結為故事素材

(D)驚悚小說真正令人驚悚之處,是讓讀者發覺所生活的世界不存在

8. 閱讀下列先秦諸子對於「聖人」的描述,推斷甲、乙、丙、丁依序應為哪一家所提出?

甲、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乙、聖人之治民也,法與時移而禁與能變。

丙、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

丁、聖人之所以濟事成功,垂名於後世者,無他故異物焉,曰唯能以尚同為政

者也。

(A)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C)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的原因為何?

昔人夜聞歌〈渭城〉甚佳,質明跡之,乃一小民傭酒館者,損百緡予使鬻酒,久之不復能歌〈渭城〉矣。近一江右貴人,彊仕之始,詩頗清淡,既涉貴顯,雖篇什日繁,而惡道坌出。人怪其故,予曰:「此不能歌〈渭城〉也。」(王世貞《藝苑卮言》)

(A)心隨境遇而異

(C)未獲知音賞識 (B)學習不得要領 (D)浮誇而無實學

(B)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小民傭酒館者」不復能歌〈渭城〉9. 閱讀下文,推斷「江右貴人」詩不再清淡、

- 2 -

第 3 頁

共 7 頁 99年指考 國文考科 10. 閱讀下列宋詞,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晏幾道〈鷓鴣天〉)

(A)上片表達昔日舞榭歌臺俱已成空的哀嘆

(B)下片感慨離別後無緣再見,相逢只能在夢中

(C)上片藉舞跳到月落、歌唱到風歇,極寫縱情綺筵的歡愉

(D)下片以燈火在夜中燃燒為喻,描述相思之苦夜夜在內心煎熬

11. 韓愈年幼而孤,由長兄、長嫂撫養成人,因此與姪韓老成情如兄弟。貞元十九

年,韓老成過世,韓愈撰〈祭十二郎文〉悼之;若韓愈要為韓老成另撰一幅輓聯,最恰當的選項是:

(A)梓里共瞻師道立,我徒悵望哲人萎

(B)手足悲值風雨夕,國家憂慟脊令原

(C)回首前塵忝居父執,傷心舊夢敬輓幽魂

(D)當年硯共芸窗冰雪聰明推第一,此日歸真返璞精魂縹緲欲招三

為題組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2-13題。

我教書多年,還存一點好奇心,每當我教到最後一堂課時,就會發問卷給學生:今年你最喜歡哪些詩和文?……幾乎有十一、二年,票選第一名的作品都是契可夫的「Misery」。

這篇小小說講一個駕馬車的老頭,獨生子死了,在大雪紛飛的冬夜到戲院門口載客。上車的客人都急著教他趕路,他卻嘟嘟噥噥訴說著兒子的死。於是,客人們就產生了六、七種不同的反應。大多數人都教他閉嘴,快趕路!甚至有人用皮靴踢他、罵他糟老頭。另有一兩個旅客表示關心,問了他兒子的情況,不過,他們仍然很快地忘記了有這麼回事。人總是那麼健忘,尤其是對別人的事。這故事很簡單,敘述也沒什麼花俏之處,研究生們會這麼重視它,令我頗覺得欣慰。因為這個小小說完全講內心世界,呈現的是心境。老馬車夫在大雪中送完了客人,最後回到他簡陋的屋子,牽著馬入馬廄時,他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聽到我的話之後,還有一點同情的樣子。契可夫用他悲憫的眼睛,來看別人對他人悲傷的反應。(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

12. 依據上文,推斷下列關於契可夫小說「Misery」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不超過五個

(B)以車夫一個晚上的載客經歷為故事主線

(C)採用倒敘手法,向前追溯歷次的載客經過

(D)車夫認為聆聽他說話,還有一點同情的,只剩紛飛的大雪

13. 上文作者對學生喜歡「Misery」而頗覺欣慰,主因應是樂見:

(A)學生能仔細審視社會底層的貧窮

(B)學生能理解小說作者的悲憫情懷

(C)學生能被人與動物之間的情誼所感動

(D)學生能分析簡單而不花俏的敘事技巧

- 3 -

99年指考

國文考科 第 4 頁 共 7 頁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4-15題。

他站在門前的階梯上,伸手到褲子後口袋裡拿大門鑰匙。咦,不在這。在我脫下來的那件褲子裡。得去拿來。那衣櫥老是嘰嘎作響,不好去打擾她。剛才她翻身的時候,睡得正香呢。他悄悄帶上大門,又拉緊一點,直到門底下的護皮輕輕覆住門檻,像一張柔軟的眼皮。看起來是關緊了。反正到我回來前沒關係吧。(大衛‧洛吉《小說的五十堂課》節錄詹姆斯‧喬伊斯《尤里西斯》)

14. 下列關於上文情節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他」關上門之後,才發現身上沒帶鑰匙

(B)「他」不確定鑰匙是在衣櫥裡還是在褲子口袋裡

(C)「他」因體貼「她」睡得正香,寧可不回房間拿鑰匙

(D)「他」擔心不鎖門會令「她」睡不安穩,還是決定拿鑰匙鎖上門

15. 下列關於上文的分析,錯誤的選項是:

(A)全文以「第三人稱」(他)和「第一人稱」(我)的敘述觀點交錯進行

(B)全文由兩個動作(門前摸褲袋、帶上大門)及動作時的獨白所構成

(C)第一次的獨白是「他」的想法,第二次的獨白是「作者」的想法

(D)文中的兩段獨白,是為了呈現故事人物腦海中的思緒活動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6-17題。

滄州南一寺臨河幹,山門圮於河,二石獸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數里外。(紀昀〈河中石獸〉)

16. 下列四圖,何者最接近「老河兵」對「河中石獸」移動原因的分析?

(A) (B)

(C) (D) 17. 上述故事的主要寓意為何?

(A)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B)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C)研究學問不可草率從事,須有充分的準備

(D)研判事理宜盱衡諸種因素,勿以一二常情臆斷

- 4 -

古文悲傷篇九
《医古文 句释 2013》

1. 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復故。-扁鵲倉公列傳 p7

更 –交替 二旬 –二十天

再調適陰陽,只服用二十天的湯藥就恢復了。

2. 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也。扁鵲傳 p7 上池之水 –未沾及地面的水,淩空承取或竹木上的雨露

用沒有沾到地面的水飲用這種藥三十天,應當能瞭解奇異的事情。

3. 乃呼扁鵲私在,閒多話曰。-扁鵲傳 p7 閒 –悄悄地

長桑君才叫扁鵲避開眾人而坐,悄悄地對他說。

4. 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扁鵲傳 p7

貴 –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尊重 為 –當、任

來到邯鄲’聽說這裡尊重婦女,就作婦科醫生。

5. 國中治穰過於眾事。扁鵲傳 p7

治穰 –舉行祈禱。穰,通“禳”, 祛邪除惡的祭祀名

國中舉行祛邪祭祀超過任何事情。

6. 賫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傷寒雜病論原序 p70

賫 – 持 持 –把 重器 –此喻身体

拿長可百年的壽命,把非常寶貴的身體。

7. 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傷寒雜病論原序 p70

諸病 –所有的病 庶 –或許 尋 –探究 思過半 –收益多

雖然不能完全治癒各種疾病,或許可以探知病源,如果能探究我所編寫的這本書,會有很多收益。

8. 省病問疾,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傷寒雜病論原序 p70

口給 –口才敏捷,言詞不窮 相 –指代性副詞,代表病人

診察問病情,致力口頭應付病人,面對病人相互対答一會兒,便開方用藥。

9. 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 ,中以保生長全,以養其身。傷寒雜病論原序 p70

以 – 介詞用 厄 –疾病 養 –保養、延長

對上用藥治療君王和父母的疾病,挽救勞苦大眾的疾病,對自己保持長久健康,盡養天年。

10. 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傷寒雜病論原序 p70

感 – 為...感概,為动用法 傷 –為...悲伤 橫 –橫死夭折

為從前家族的沒落喪亡而感歎,為枉死早死的人得不到救治而悲傷。

11. 10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於詁訓。黃帝內經„素問p82

蕆 – 完備、完善 乎 –文言介詞,相當“於”

標格 –風範,此指對經文正確理解的標準 資 -借助、憑藉

詁,對古代語言文字的解釋。訓,解釋詞語意義。

完備而周密的見解雖然屬於生而知之的聦明人,規範准確理解古典著作,還是要借助前人的注釋。

12. 拯黎元於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黃帝內經„素問p82

黎元 -百姓 仁壽 -長壽 濟 -救助 羸 -瘦弱。劣 –弱小

拯救百姓達到長壽的目的,救助瘦弱多病的人使他們獲得安康。

13. 稽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黃帝內經„素問 p82

稽 –考察 徵 –根據 忒 –差誤

考察它的言論都有證據,檢驗它的事實沒有差錯。

14. 應時歸,如佗所刻 - 華佗傳 P12

應 –立即 刻 -預料

立即回家,像華佗所預料的那樣。

古文悲傷篇十
《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7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