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普通话考试】
语言文字部分复习题:
1.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
2.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作者东汉人许慎。
3.研究《说文》最著名的是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4.古人造字的“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
辨析:所谓“指事”,就是用点划符号的形态、位置变化的方法,构成一个抽象的意符。如“刃”的左面的那一点,即为指明此字的意义所在。所谓“象形”,就是用简练的线条描摹物象的特征,构成一个具体的意符。如“日”、“羊”。 所谓“形声”,就是用一半是意符一半是声符组合起来构成文字的方法。如:1左形右声,如:铜、铁。2右形右声。如:鸠、鸽。3上形下声,如:雷、霆。4下形上声,如:忠、怒。5外形内声,如;园、圃。6内形外声,如:问、闻。所谓“会意”,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有目的地组合在一起,影射一个意义。如“休”,从人从木,人倚靠着树木,表示休息的意义。所谓“转注”,就是在一组同义词中,以其中一个字为部首,其他字在这已造的字上附加一个意符或声符,构成一个新字。如“虎”为部首,另加三撇,就成了一个新字“彪”。 所谓“假借”,就是本无其字,借用一个与要标示的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去书写它。如“令”本是“号令”的“令”的专字,但也借它来称作“县令”的“令”。)
5.“上”、“刃”在"六书"中属于哪种造字方法:(指事)
6.“日”、“羊”字在"六书"中属于哪种造字方法:(象形)
7.“铜”、“铁”、“忠”、“怒”在"六书"中属于哪种造字方法:(形声)
8.“休”字在"六书"中属于哪种造字方法:(会意)
9.“彪” 在"六书"中属于哪种造字方法:(转注)
10.最小语音语义结合体(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
辨析:有些词只包括一个词素,如“人”、“琵琶”;有些词包括两个以上的词素,如“人才”、“霓虹灯”。
11.由语素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是——(词)。
12.“山”、“秋千”是(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
13.“学习”、“语言学家”是(合成词)
(单纯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素复合而成的词。又叫复合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素复合而成的词。又叫复合词。如“学习”、“语言学家”。)
14.下列词语的构成方式是:美丽(A) 钢笔(B) 民主(C) 吃苦(D) 提高(E)
老师(F) 桌子(G) 可塑性(H)
A并列式B偏正式C主谓式D动宾式E补充式资F加前缀G加后缀H即加前缀,又加后缀
辨析:(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1)并列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素构成。如“美丽”、“丰富”。(2)偏正式:前一个词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词素。如“钢笔”、“牛肉”。(3)主谓式:词素与词素之间有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如“民主”、“月亮”。(4)动宾式:前一个词素表示动作或行为,后一个词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或涉及的对象。如“敬礼”、“吃苦”。(5)补充式:后一词素补充说明前一词素。如“改善”、“提高”。(6)加前缀:如“阿姨”、“老师”。(7)加后缀:如“刀子”、“知识化”。(8)即加前缀,又加后缀:如“可塑性”“被压迫者”)
15.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是按词的( B )分类的。A词义 B感情色彩
16.下列经学家中,不属于古文经学家的是:( A )
A.董仲舒 B.许慎 C.刘向 D.郑玄
17.沉鱼落雁的同义词是( B )A如花美眷 B闭月羞花
18.目不识丁的反义词是( B )A胸无点墨- B才高八斗
19(C)是语言的结构规则。A、词汇 B、句子 C、语法
20.(B)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言语单位。A、词汇 B、句子 C、语法
辨析:现代汉语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讲求工作效率的)我|| [已经] 安排 <好> (一个星期的) 工作了。
(定) (主) (状) (谓) (补) (定) (宾)
(他的) 棒球|| 打得 < 好极了>。
(定)(主) (谓) (补)【羞花闭月的意思及造句】
他 || 送
(主) (谓) (近宾语)(远宾语)
21.下列词语中属于实词的是(ABDE)属于虚词的是(CFG)
A明天 B工作 C所以 D打电话 E真理 F于是 G甚至
辨析:实词分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虚词分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和助词。
22.复句可分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因果复句和目的复句。
23.句子可分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
24.特殊句式有: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是字句。
25.下列哪个句子是兼语句( B )
A今天他给我打了两个电话。 B他有个哥哥在北京工作。 C这个地方我曾经去过。
2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 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 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 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 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辨析: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 常见语法错误有:搭配不当、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名式杂糅。
27.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C )
A.他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一点也不灰心。
B.王芳那篇作文昨天已经写好了,今天交给了老师。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D.我有一个印象,喜欢搞理论的人多,肯在观察、实验上用功夫的人少。
辨析:C语序不当“引起了”应置“人们”前。
2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
A.建筑的新奇美观与节能环保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键是在项目设计方案阶段,就要像重视建筑外观设计一样,是否重视建筑的生态和节能设计。
B.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不仅符 合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C.“百家讲坛”是个成功的舞台,走上它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辉煌。从易中天开始,到现在,则轮到了一位女性(于丹),这个再次以《论语》系列创下“百家讲坛”收视高峰的北师大教授。
D.据统计,多哈亚运会大约90%的专卖产品来自中国,“中国元素”已经成为本届亚运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辨析:C(“于丹”的括号应为破折号,起诠释作用)
29.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C )
A.他的节奏、他的理念,超越了大多数人,所以容易产生争议;有争议,说明受关注;有争议,说明他人气旺。
B.他说他的改变来自学校温暖的关怀:“让我感激的是老师们对我那么好,现在我对学校很有感情,因为我在这里能够时时感到成长的力量。”小杰说。
C.这组策划报道正处于植树季节,时效性强,“用数据说话”,不仅具有说服力,更具有号召力——号召市民投身到护绿建绿的队伍中来!
D.作为中国惟一一家常驻伊拉克新闻机构——新华社的首席记者,聂晓阳新近出版了一本深入解读伊拉克现场报告《为历史流泪》。(中信出版社出版)
辨析: C(A项中“所以容易产生争议”后的分号应为句号。B项中的冒号应为逗号。D项中书名号后、括号前的句号用错,句号应用在句末括号后)
通行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
30.下列各句分别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猎犬像战士一样站在那儿,似乎要与老虎决一死战。( A )A 比喻 B比拟 C借代
(2)春风温柔地轻拂池塘,泛起阵阵涟漪。(B)A 比喻 B比拟 C借代
(3)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C)A 借喻 B比喻 C借代
(4)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B)A 借喻 B拈连 C借代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B)A夸张 B双关 C对偶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C )A排比 B反复 C顶真
辨析:常见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排比、反复、反语、拈连、顶真、婉曲、反问、设问
(1)注意区别比喻与比拟:两者都是用另外一个事物描写本体。不同处主要是:无论哪种形式的比喻,喻体必须出现,比拟则不能出现拟体。如果一个句子中既出现喻体,也有比拟特征,一般将它看作比喻。
(2)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区别借喻与借代:两者都是用一个与本体有关系的代体来描写本体。不同处是: 第一,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是相似关系,两者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借代的两个部分则是相关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代体多为本体的一个部分,或是本体的某个属性、特征。 第二,作用不同:借喻的价值在引导接受者去联想,使表达形象性增强;借代则旨在突出事物的特征,没有联想价值。 第三,转换结果不同:借喻能转换成明喻,借代则无法转换。)
(3)拈连: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
(4)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
(5)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移就: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
性偏正短语,如: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7)仿词: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8)婉曲: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云母屏深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9)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31.现代汉语即指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2.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符号是汉语拼音方案。
33.汉字是书写汉语的符号体系。
34.汉字的基本笔形有:点、横、竖、撇、捺。
35.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 ( E ) (2)邻之厚,军之薄也。(D) (3)项伯杀人,臣活之。(A)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B) (5)劳其筋骨,饿其体肤。(A)
A使动 B意动 C名作状 D形作动 E名作动
36.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E)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3)师不必贤于弟子。(C) (4)甚矣,汝之不惠!(A)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6)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F)
A谓语前置 B宾语前置 C状语后置 D省略句 E判断句 F定语后置
37.律诗又叫近体诗、格律诗,包括五个要素: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其中押韵、平仄是核心要素。
38.平上去入四声的名称是由南朝周颙(《四声切韵》)、沈约(《四声谱》)首先提出来的。
39.我国最早的训诂专著:(A),是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名物释义的工具书。A尔雅 B诗经 C春秋
40.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A并列复句 B承接复句 C递进复句 D选择复句 E转折复句
F假设复句 G条件复句 H因果复句 I目的复句。
(1)生活中最没有用的东西是财产,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 A )
(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 C )
(3)在晴朗的月夜里,海横在天边就像一根明亮的白带,或者像一片发亮的浅
色云彩。( D )
(4)他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肯泄露党的机密。( D )
(5)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E )
(6)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 H )
(7)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 H )
(8)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 G )
(9)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H )
(10)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F )
判断题:
41.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它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 ( × )
辨析: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约在四千多年前夏代初期,甲骨文虽主要以简单象形文字为主,但也包括一些会意和形子字。
42.汉字的构成主要有象形法、会意法、形声法三种。 ( √ )
43.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态,已经具备了文字的基本特征。 ( √ )
44.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的改革,统一了文字,此文字即为小篆,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就称为大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潦草一些的隶书——这是文字改革的第二块里程碑,它使得汉字逐渐摆脱了象形性。汉字按形体可以分为古汉字和今汉字,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是古今汉字的过度体,属于古汉字。( √ )
45.汉字形体大致经历了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楷书一行书一草书这样的发展过程。( √ ) 辨析:(1)大篆 (包括甲骨文、金文,出现于夏、商、周时期,止于秦)。(2)小篆(秦统一文字后产生,代表作:李斯的秦刻石。)(3)隶书 (流行于汉代,可分古隶和金隶。(4)楷书 (出现于汉代,发展于三国,盛于唐代,著名作家、作品有欧阳询和《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和《多宝塔》、柳公权和《玄秘塔》。)(5)行书 (代表: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行书又可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类。)(6)草书( 出现于汉代,可分“章草”和“今草”两类。)
46.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始于楷书出现以后,盛于魏晋,晋代已流行。直到现在仍是手写时运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字体。( √ )
47.楷书也叫真书或正书,楷是规矩、整齐的意思,是说这种字体可作为法式、模范,即标准字体。( √ )
48.隶书是今文体系的开端,它开端于战国晚期到秦代,东汉大量使用完全成熟的隶书,从篆书到隶书的“隶变”是汉字史上的一大飞跃。( √ )
49.古代汉语是指“五四”以前的汉语,它是一个内涵较广的总体概念,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既包括民族共同语,也包括方言。“五四”以后的汉语则称为现代汉语。 ( √ )
50.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 √ )
51.古代汉语词汇之间存在着同义、反义、同音、同行、同源等各种关系,就同源词而言,必须是音同或音近并且意义相关,但意义相关的却并不都是同源词,如“关”与“闭”,意义相关但不同源,其音也相距甚远。( √ )
52.同音词是指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古代汉语单音词多,因而同音词也相应的多一些。同音词又可分为同音同形词和同音异形词两种,在古代汉语中,同音异形词比同音同形词要多一些。( √ )
53.同形词是指两个词书写形式一样,但意思却不同。古代汉语中同形词的产生有偶合、合并、假借三类。( √ )
54.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表意文字、音节文字、因素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 )
55.训诂的目的主要在于疏通古书的文义,讲明字义,所以其主要内容就是解释词语和研究语义。( √ )
56.清代训诂之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学者们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在理论和方法上对训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方以智(明)《通雅》,王念孙(清)《广雅疏证》和《读书杂志》、王引之(清)《经义述闻》、和《经传释词》等,都是这方面的成果。( × )
辨析: 方以智是明代人
话说语文?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语文。 语文是牵手的一瞬间。
“咽不下金莼玉粒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是语文。 语文是瘦容里菱花镜里模糊的泪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语文。 语文是艰难跋涉中的一声辛叹!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语文。 语文是香冢上花影的摇动。
“身既死兮魂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语文。语文是不闭的眼睛。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语文。 语文是气节里执著的坚定。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语文。 语文是车轮撵过的碳翁的哭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语文。 语文是狂风里诗人怒喊后的沉默。
“这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是语文。 语文是悲凉的秋风里枯黄的树叶。
“我是你河岸上破旧的老水车,……”,是语文。 语文是老水车吱扭声里河水慢慢的流过……
原来,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是一种灵性,一种尊重,一种人格,更是一种精神。
这,才是语文。
在练习册中,没有这种灵魂;在高考试卷中,也没有这种精神。
语文沦落成为科学主义的一种“工具性的学科”,沦落成为各种试卷中的“筛选信息”、“修改病句”,沦落成为“下列四个选项中注音有误的是哪一项?”
这里没有子美,没有太白;不会有子美,不会有太白。他们永远都只是曾经了。 也许,曾经的子美依旧感慨,只是他的感慨快要成为哀哭;也许,曾经的太白依旧醉诗,只是他的诗篇砸落在秋风之中,他却呆呆地望着我们这个世界。
我为子美哭。
我为太白哭。
我们读,我们绞尽脑汁地读,太想把文后的答案全部填写正确。
我们写,我们搜肠括肚地写,太想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一些。
我们教,我们唯命是从地教,太想让大脑的步调紧紧跟住高考。
我们学,我们深挖硬钻地学,太想让谨慎的笔触在陷阱之间顺利穿行,谁都知道,那张试卷有多险恶,于是,我们跳一种脚尖的舞蹈。
我为我哭。
我为我的学生哭。
2、语文是什么?我以为语文更是对生命力量的一种召唤,对人格魅力的感化,洗涤心灵,得到教化的一种方式。
语文是什么?我以为语文更是一种亲和力,是民族东西的一种现化回放,语文就是爱国,语文就是正义的化身。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真实,是真实自我的一种观照。烛照社会、人生、品性,传扬德行的一种行为。语文是最接近于生活的,是生活美的一种浓缩。
语文课上,我忽然看到了学生课本封皮上的“语文”二字。平日见此二字一点感觉都没有。只知道这是自己所教的学科而已。今日不知怎的,竟怦然心动。
这么一帮满身稚气的孩子,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抑制住所有淘气和贪玩的细胞,规规矩矩地坐在课堂里。语文,是他们和他们父母最重视的学科之一。为什么重视语文?同样的问题,问家长,问孩子,会得到同样的回答:因为语文决定着升学考试的成败。语文老师们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针对考试进行的各种枯燥的强化练习充满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生活之中。别管喜欢与否,孩子都会说,我要好好做,为了将来能考上大学。别管喜欢与否,老师、家长们都会说,一定要好好做,为了将来能考上大学。可有谁知道,这,不是语文。
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
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叹服;
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崇拜。【羞花闭月的意思及造句】
语文是一手流利的方块字;
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
语文是听人讲话时的那份专注;
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
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
语文是与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的“您好!”;
语文是与他人辩论时,智慧的应对;
语文是处变时,镇定自若的神情;
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
语文是捡纸屑时弯下的腰;
语文是抛向不守公德者厌恶的眼神;
语文是……
语文,好丰富的两个字。它寄托着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它涵盖着人类社会一切的辉煌。语文好似一位美人,她的闭月羞花令人陶醉;她的举手投足令人崇敬;她丰厚的底蕴令人叹服。
练习册、考试卷扭曲了语文。她变得面目狰狞,杀气腾腾;她干瘦如柴,毫无情趣;她狭隘自闭,难以沟通。厚重的她,变得轻飘飘的。仿佛看拼音写汉字就是语文,组词造句就是语文,近反义词就是语文,词语搭配就是语文,改病句就是语文……
这样的语文,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已变得轻飘飘的她被人为地加上了分数的砝码,顿时,轻变重,飘变沉。让你不得不接受。
为了让她重现美丽,我和我们班的几十个宝贝给她下了这样的定义:语文就是说铿锵有力中国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书洋洋洒洒中国文,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课前的演讲训练,是我们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在享受着一篇又一篇美文的同时,我们的朗诵、演讲、交流等各项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成了全班同学的最爱。大家在书法课上,纠正了自己错误的书写姿势、畅谈自己一星期来练字的体会、提出自己下一阶段在书写方面的目标。争当语言小富翁活动在全班掀起了一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热潮。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尽情地在书海中畅游。我们醉心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在那里撷取古今伟人智慧的花瓣;我们认识了现代的小作家,窦寇是我们的偶像;我们爱上了安徒生、格林兄弟,知道了真、善、美的含义。我们这群脑袋里装满了智慧、心中盛满了爱心的孩子每天都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眼中的世界。“架天地之桥”、“我的新发现”,成了我们每周必做的作业。成为“语言运
用的小能手”是我们最大的目标。我们期盼着,有一天自己的文章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我们相信,只要努力,这个未来不是梦!
在我们的眼中,语文亲切、和善、厚重、博大,她像温暖的阳光,在她的照耀下,我们茁壮成长;她像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她就是一架天梯,助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17、缘情求真,让“语文味”回归课堂(转)
一、以热情悦纳文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这是语文教学长期肩负的任务。翻开语文课本,没有一篇文章不是作者倾注了浓浓的热情写成的,而学生对文本的喜爱程度往往受内容影响较多,笔者在小学四—六年级学生中作过一项调查,发现最受儿童欢迎的文章有:童话故事、儿童小说、科学幻想故事、侦探故事、军事故事等,而一些说明文、科普读物等往往不受青睐。这时候,教师往往需要以自身的热情带动学生,需有技巧有智慧,还需付出情和爱。
首先,在教材的选取上,除了“投其所好”,还须“学做广告”。成功的广告能打动顾客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掏出钱来。而教师,也需为孩子心灵的丰富和成长不断开启一扇又一扇的窗,让他们将充满新奇的目光投向一片又一片陌生的领地。教师的引领是艺术,成功者能“化腐朽为神奇”,成功的基础是教师自身必须有广博的才识,丰富的心灵,健康的情感,对生活有着浓浓的爱,对语言文字有特殊的偏爱。优秀的教师会经常向孩子们推荐名家名作、科普读物、名人传记和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的文章,优秀的报告文学、报刊杂志等。与孩子们一起朗读充满童趣的诗歌,一起倾听配乐故事、散文,带孩子们走向社会,接触各种文体的作品,将母语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次,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热情与智慧,追求至醇的“语文味”显得更为重要。浙教版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篇目内容陈旧、文笔平平。孩子们兴趣不大,笔者在教学中作了相应的删改,补充了不少精美的小品文。但某些课文孩子们虽不喜好,却是必须学习的,如《爸爸买来电饭锅》,是商品的说明书阅读,是人生的重要一课。但学生一看课题就不大情愿读下去。这时候,教师的导读艺术能发挥神奇的作用。课前,让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精美的小纸片,上课了,带着一脸欢笑,开始我的教学:“同学们,今天,小敏同学的家里买来了一只新的电饭锅,可是,一家人却都不知道怎么用,是一位„小老师‟帮
助了他们。你们知道这位老师是谁吗?”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是说明书”。“说明书上写着什么呢?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用最短的时间把这份说明书写在小纸片上”,孩子们快速地在书上划、摘、思考着,重新组织课文中的语言。这时候他们发现,尽管书上讲讲简易明白,真要写出一份说明书,还是有困难。——借助投影仪,把孩子们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瞧,这份没题目,那份功能写不全,还有“注意事项”不规范,语言衔接不自然等多处缺点,这就有了学习的渴求,对新知识的向往,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教学,效果就出来了。——下一篇课文是《说明书三则》,分别是“感冒灵”、“洗衣粉”、“电冰箱”的说明书,教师在注重实践性的同时,没有忘记“语文味”,要求孩子们选择其中一则说明书,仿照《爸爸买来电饭锅》一文,也构思一个小故事,题目可以参考教师给的,也可以自己定,如:《今天我感冒了》、《我帮妈妈用洗衣粉》、《电冰箱的欢笑》……孩子们兴致很浓,半小时时间就完成了一个个小故事。如此设计,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最好的体现。课堂上“语文味”十足,让人感叹语文教学就如制作万花筒,投入热情智慧的花束,就能幻化出一片五彩缤纷的花的世界。
二、以纯情解读文本
应试教学下的语文阅读带有很大的功利目的,即使是情韵雅致的美文也被人为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哪些是易考的、必背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暂不要求的,使阅读教学支离破碎、枯燥乏味、毫无美感。如果能放下功利心,让学生在身心舒畅的放松状态下开始阅读,以一颗真纯的童心接近文本,与文本对话,他们会从中发现自己喜欢的人、物、景、理、趣,会有自己特别钟情的语、句、段、篇,阅读活动就会是一趟美好的旅程。 儿童拥有一个独特的精神天地,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远比成人丰富。也许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童年时代自己嬉戏过的草地是那么辽阔,草丛是那么高那么绿,庭院是那么宽敞,那么乐趣无穷,可是成年后故地重游,你却惊讶地发现,这片草地原来只有那么一小片,草丛也只高及半膝,庭院根本是一方狭小的天地。儿童与成人这种空间感的迥然相异,并非仅仅因为身体比例和视角的不同,更根本的原因是儿童独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是成人无法企及的,他们以一颗至纯善感的心观察着自然万象,人情风物,在观察和阅读中渐渐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卖火柴的小女孩》得不到成人的同情,却能赢得儿童的眼泪;《比金钱更重要》能启迪人生、感化成人,却不一定能真正打动儿童的心,《登山》中列宁身处逆境却不放过任何一个磨炼自己的机会,铤而走险,挑战自我,那是成人中的伟人的意志力!四年级的孩子读了,往往不为所动,
汉字“月”解析
院 系:文学院
课程名称:《汉语国际推广的历史和现状》 授课老师:乐琦
学 号:1501028
姓 名:王胜男
一、“月”之字形演变 “月”字的甲骨文:
造字本义:通过折射日光在夜空中可以观察到的离地球最近的、圆缺变化的星球。月”与“夕”
在甲骨文中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月,甲骨文在半圆形中加一短竖指事符号,表示半圆形天体发光的特性。古人发现月亮有圆缺变化,月满时短,月缺时长,遂以残缺的圆形即半圆代表月亮。有的甲骨文有所变形,将“夕
”
写成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进一步变形,失去半圆形象。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它通过折射太阳光在地球的夜空中“发光”。造字时代的古人误以为夜空中看到的、周期性地呈现圆缺的天体是发光体,因为月亮出现在夜晚、光线缺乏热量,古人称之为“太阴”,与出现在白天、光线充满热量的“太阳”相对。
其字形演变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二、“月”之词义
(一)甲骨文含义与字本义
甲骨文中的“月”,有两重含义。
名词:夜间为地球折射日光、圆缺变化的星球。
是指“月亮这一意象”,即夜间为地球折射日光、圆缺变化的星球。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 • 小雅 • 天保》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 • 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 • 觐礼》
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史记》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 • 天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晋 • 陶潜《归园田居》
名词:三十天,离地球最近的星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族庖月更刀。——《庄子 • 养生主》
日削月割。——宋 • 苏洵《六国论》
(二)现代汉语中的“月”
1.夜间为地球折射日光、圆缺变化的星球。
是指“月亮这一意象”,即夜间为地球折射日光、圆缺变化的星球。月光、月宫、月桂、月圆、月晕、月食
2.计时单位:一月,月份,岁月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3.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饼、月琴
4.按月出现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5.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月子。
6.姓氏。【羞花闭月的意思及造句】
三、“月”之组词、造句
月光
“月光”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月光是从月球照射到地球的光线,这里的“月”是指月球这个物体;一是指每月都用光,“月光族”的简称。这里的“月”指的是时间单位,月份。
例如:月光正照在妹妹那恬静的脸上。
剁手党大多都是月光族。
圆月
圆月就是每个月的中旬月亮就会变圆。
例如:在那个圆月的夜晚,他离开了故乡。
满月
通常有2种理解,第一种就是说的天文现象:月亮圆了,第二种是民间风俗:婴儿出生满30天(孕妇生完孩子坐月子30天)。
例如:八月十五中秋节,满月的银光之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 月初
每月的开始
例如:这座桥下月月初就修好了。
月宫
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中的宫殿
例如:不知道住在月宫里的嫦娥,会不会感到寂寞呢?
月华
“月光”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月光,月色。一是指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
例如: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
月刊
一个月出版一次的出版物
例如:听说他的文章被登载了在本市最有知名度的月刊上了。
月老
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 例如:既然你那么喜欢她,又不敢贸然行动,何不找个月老,给你们撮合撮合。 月票
公用交通设施上用的一种付费方式,一次性交完这个月的费用,然后可以有限次或无限次(各地不同)地乘坐指定的公交车或地铁等公用交通设施。 例如:我有职工通用的月票,有可以享受很大的折扣呢,你要不要用? 月钱
按月付给的辛苦费。古代叫月钱,现代叫工资。
例如:他把辛苦得来的月钱,全都充了孩子的学费。
月琴
汉族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
例如:现在还会弹奏月琴的人,还有几个呢?
月食
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正好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亮上去,因此月亮上就出现黑影,这种现象叫“月食”。
例如:月食的全过程,现实里看不到,我也只能看看视频了。
月事
指女子月经
例如:月事将近,她连西瓜都不敢吃了。
月台
(1) 旧时为赏月而筑的台和三面有台阶、正殿前方突出的台也叫月台。
(2) 火车站上、下火车的地方,站台。
例如:月台上赏月的人越来越少了。
爸爸站在车站的月台上,等着我过去。
月夕花朝
月色皎洁的夜晚,鲜花盛开的早晨。形容景色美好。
例如:空误了幽期密约,虚过了月夕花朝。——元· 郑德辉《倩女离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