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 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项目管理师】

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第一篇

此文为WORD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

三、项目建设内容

四、项目投资预算

五、组织保障措施

六、效益分析

七、市场风险及对策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自然经济基本情况

YYY位于QQQ北端,地处大娄山脉东北端与四川盆地交界地段,位于东经107°—107°15′,北纬28°48′—28°54′之间,东靠南川区草坝场镇,南连QQQ水坝塘镇,西接万盛区黑山镇,北与南川区金山镇接壤,南距QQQ城160公里,北距重庆市南川区63公里,314县道横穿其境,村村通公路,交通便捷。全镇辖10个村、97村民组,总人口4.4万人,9763户,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占总人口的97%,现有贫困人口419户119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1﹪。全镇人均纯收入7922元,人均口粮372公斤。有劳动力1.76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12万人;国土面积202km2,耕地总面积4.1万余亩,可利用荒地8万余亩,土壤主要有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沙壤土等6个类型,45个土属,168个土种,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有少许山原、宽谷及山间盆地,(山地面积占45.5%,坝区面积占41.8%,丘陵面积为12.7%),呈三山夹二水地貌,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筲箕状。YYY平均海拔900m,最高海拔2227米,最低海拔614米,高差1613m;境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相对湿度79%,近十年年平均雨日168天左右,年均无霜期在27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100mm,年均气温15.5℃,年均太阳总辐射量33789×105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积温4219—6696℃,盆地地区大于6500℃,半山地区5000—6100℃,高山区小于5000℃。

该区域属典型的高原性湿润季风气候,非常适宜于花椒生长。目前我镇的花椒种植已初具规模,项目区规划种植花椒,市场前景好,很受群众欢迎,同时在项目区建设集生产+加工一体的运作模式,带动项目区经济的增长,促进项目区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

(二)项目县花椒产业的基本情况

项目县北距重庆196公里,南距遵义30公里,贵阳198公里,交通便捷,渝黔高速公路、210国道、川黔铁路横贯全境;全县辖24个镇(乡)、222个村(居)民委员会,1809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200km2,总人口为70.5万人,全县贫困人口8.33万,耕地总面积149.735万亩(详查),54.62万亩(习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24亩(详查),0.82亩(习惯);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057毫米,年平均气温14.7℃,最高海拔2227m,海拔最低310m,立体气候非常明显,非常适宜于花椒生长,对发展花椒产业具有较强区域优势。从国际国内来看,花椒发展前景较好,需求量较大,市场走势高,经济利润可观,我县农户栽植花椒的积极性较高,目前全县已栽植花椒近1万亩。但由于农户缺乏资金,种植的量较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还没有真正形成花椒产业化。我县将利用好我县的土地、气候和环境资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主要以发展大户或引进企业来发展花椒产业,通过培植大户和合作社种植,带动当地群众种植,达到产业扶贫、脱贫的目的,在形成花椒产业的基础上,最终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产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村施计、因户施策、科学发展;二是坚持扶持大户和龙头企业,通过利益链接机制,让贫困户收益,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群众参与,带动群众发展;三是利用扶贫资金滚动,群众利益最大化。四是服务为先,抓好产业和生产,引导农户增收致富。

(二)依据

1、《关于推进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2、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实行产业化扶贫项目XX目标绩效考核管理的通知》

3、《XX省特殊类型地区“三位一体”产业化扶贫开发规划纲要(2010-2015)》

4、《关于规范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5、《关于推进果药竹产业化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

6、《关于印发<XX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化项目建设投资补助标准(暂行)>的通知》

7、《XX省“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和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竞争入围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原则。

2、扶贫致富脱贫原则。

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第二篇

此文为WORD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

三、项目建设内容

四、项目投资预算

五、组织保障措施

六、效益分析

七、市场风险及对策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自然经济基本情况

YYY位于QQQ北端,地处大娄山脉东北端与四川盆地交界地段,位于东经107°—107°15′,北纬28°48′—28°54′之间,东靠南川区草坝场镇,南连QQQ水坝塘镇,西接万盛区黑山镇,北与南川区金山镇接壤,南距QQQ城160公里,北距重庆市南川区63公里,314县道横穿其境,村村通公路,交通便捷。全镇辖10个村、97村民组,总人口4.4万人,9763户,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占总人口的97%,现有贫困人口419户119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1﹪。全镇人均纯收入7922元,人均口粮372公斤。有劳动力1.76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12万人;国土面积202km2,耕地总面积4.1万余亩,可利用荒地8万余亩,土壤主要有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沙壤土等6个类型,45个土属,168个土种,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有少许山原、宽谷及山间盆地,(山地面积占45.5%,坝区面积占41.8%,丘陵面积为12.7%),呈三山夹二水地貌,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筲箕状。YYY平均海拔900m,最高海拔2227米,最低海拔614米,高差1613m;境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相对湿度79%,近十年年平均雨日168天左右,年均无霜期在27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100mm,年均气温15.5℃,年均太阳总辐射量33789×105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积温4219—6696℃,盆地地区大于6500℃,半山地区5000—6100℃,高山区小于5000℃。

该区域属典型的高原性湿润季风气候,非常适宜于花椒生长。目前我镇的花椒种植已初具规模,项目区规划种植花椒,市场前景好,很受群众欢迎,同时在项目区建设集生产+加工一体的运作模式,带动项目区经济的增长,促进项目区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

(二)项目县花椒产业的基本情况

项目县北距重庆196公里,南距遵义30公里,贵阳198公里,交通便捷,渝黔高速公路、210国道、川黔铁路横贯全境;全县辖24个镇(乡)、222个村(居)民委员会,1809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200km2,总人口为70.5万人,全县贫困人口8.33万,耕地总面积149.735万亩(详查),54.62万亩(习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24亩(详查),0.82亩(习惯);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057毫米,年平均气温14.7℃,最高海拔2227m,海拔最低310m,立体气候非常明显,非常适宜于花椒生长,对发展花椒产业具有较强区域优势。从国际国内来看,花椒发展前景较好,需求量较大,市场走势高,经济利润可观,我县农户栽植花椒的积极性较高,目前全县已栽植花椒近1万亩。但由于农户缺乏资金,种植的量较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还没有真正形成花椒产业化。我县将利用好我县的土地、气候和环境资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主要以发展大户或引进企业来发展花椒产业,通过培植大户和合作社种植,带动当地群众种植,达到产业扶贫、脱贫的目的,在形成花椒产业的基础上,最终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产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村施计、因户施策、科学发展;二是坚持扶持大户和龙头企业,通过利益链接机制,让贫困户收益,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群众参与,带动群众发展;三是利用扶贫资金滚动,群众利益最大化。四是服务为先,抓好产业和生产,引导农户增收致富。

(二)依据

1、《关于推进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2、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实行产业化扶贫项目XX目标绩效考核管理的通知》

3、《XX省特殊类型地区“三位一体”产业化扶贫开发规划纲要(2010-2015)》

4、《关于规范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5、《关于推进果药竹产业化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

6、《关于印发<XX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化项目建设投资补助标准(暂行)>的通知》

7、《XX省“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和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竞争入围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基本原则【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原则。

2、扶贫致富脱贫原则。

XX镇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第三篇

项目编号: 黔扶2014(1)31-4

XX省QQQ2014年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

申报单位(盖章): QQQYYY人民政府 实施单位(盖章): QQQYYY人民政府

主管部门(盖章): QQQ扶贫办

2016年1月

摘 要

项目名称:XX省QQQ2014年产业化扶贫项目

项目编号:黔扶药2014(1)31-4

建设内容:总体规模1370亩,其中集中连片种植花椒1000亩。 实施地点:YYYXX村、XX村。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期限:10个月(2016年1月-2016年10月(详见项目实施时间安排)。

项目投资:总投资29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整合资金197万元(详见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预期效益:项目覆盖1688户,6782人,其中贫困户411人(含已脱贫),通过项目带动,预期人均增收0.1975万元。

项目联系人:张修元

联系方式:手机:15085027112 邮箱:81094484@qq.com

QQ: 81094484

项目主管单位:QQQ扶贫办 负责人:周 勇 电话:0851-26623816 项目实施单位:YYY人民政府 负责人:魏 鑫 电话:0851-26741005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QQQ农牧局 负责人:江旭东 电话:0851-26630131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自然经济基本情况

YYY位于QQQ北端, 地处大娄山脉东北端与四川盆地交界地段,位于东经107°—107°15′,北纬28°48′—28°54′之间,东靠南川区草坝场镇,南连QQQ水坝塘镇,西接万盛区黑山镇,北与南川区金山镇接壤,南距QQQ城160公里,北距重庆市南川区63公里,314县道横穿其境,村村通公路,交通便捷。全镇辖10个村、97村民组,总人口4.4万人,9763户,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占总人口的97%,现有贫困人口419户119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1﹪。全镇人均纯收入7922元,人均口粮372公斤。有劳动力1.76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12万人;国土面积202 km2,耕地总面积4.1万余亩,可利用荒地8万余亩,土壤主要有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沙壤土等6个类型,45个土属,168个土种,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有少许山原、宽谷及山间盆地,(山地面积占45.5%,坝区面积占41.8%,丘陵面积为12.7%),呈三山夹二水地貌,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筲箕状。YYY平均海拔900m,最高海拔2227米,最低海拔614米,高差1613m;境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相对湿度79%,近十年年平均雨日168天左右,年均无霜期在27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100mm,年均气温15.5℃,年均太阳总辐射量33789×105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积温4219—6696℃,盆地地区大于6500℃,半山地区5000—6100℃,高山区小于5000℃。该区域属典型的高原性湿润季风气候,非常适宜于花椒生长。目前我镇的花椒种植已初具规模,项目区规划种植花椒,市场前景好,很受群众欢迎,同时在项目区建设集生产+加工一体的运作模式,带动项目区经济的增长,促进项目区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

(二)项目县花椒产业的基本情况

项目县北距重庆196公里,南距遵义30公里,贵阳198公里,交通便捷,渝黔高速公路、210国道、川黔铁路横贯全境;全县辖24个镇(乡)、222个村(居)民委员会,1809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200 km2,总人口为70.5万人,全县贫困人口8.33万,耕地总面积149.735万亩(详查),54.62万亩(习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24亩(详查),0.82亩(习惯);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无霜期260天,年降雨量1057毫米,年平均气

温14.7℃,最高海拔2227m,海拔最低310m,立体气候非常明显,非常适宜于花椒生长,对发展花椒产业具有较强区域优势。从国际国内来看,花椒发展前景较好,需求量较大,市场走势高,经济利润可观,我县农户栽植花椒的积极性较高,目前全县已栽植花椒近1万亩。但由于农户缺乏资金,种植的量较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还没有真正形成花椒产业化。我县将利用好我县的土地、气候和环境资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主要以发展大户或引进企业来发展花椒产业,通过培植大户和合作社种植,带动当地群众种植,达到产业扶贫、脱贫的目的,在形成花椒产业的基础上,最终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产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村施计、因户施策、科学发展;二是坚持扶持大户和龙头企业,通过利益链接机制,让贫困户收益,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群众参与,带动群众发展;三是利用扶贫资金滚动,群众利益最大化。四是服务为先,抓好产业和生产,引导农户增收致富。

(二)依据

1、《关于推进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2、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实行产业化扶贫项目XX目标绩效考核管理的通知》

3、《XX省特殊类型地区“三位一体”产业化扶贫开发规划纲要(2010-2015)》

4、《关于规范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5、《关于推进果药竹产业化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

6、《关于印发<XX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化项目建设投资补助标准(暂行)>的通知》

7、《XX省“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和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竞争入围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原则。

2、扶贫致富脱贫原则。

3、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原则。

4、扶持大户和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共同发展的原则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建设内容

1、建设规模:

相对集中连片示范种植花椒 亩,其中XX村 亩、XX村 亩,在XX村分散种植 亩。XX村辖 个村民组 户 人,有劳动力 人,现有贫困人口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耕地面积 万亩,可利用荒地 万亩,土壤主要为微酸性黄沙壤土;海拔 0米,境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相对湿度87%,年均降雨量为1250mm,年均气温12℃,年均太阳总辐射量33760×105焦耳/平方米,有效积温在4219—5800℃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无污染,水利资源丰富。该村的地理、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均适宜花椒种植。XX村辖 个村民组 户, 人,有劳动力 人,现有贫困人口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耕地面积 万亩,可利用荒地0.27万亩,土壤主要为微酸性黄泥土;海拔645—988米,境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相对湿度 %,年均降雨量为1250mm,年均气温12℃,年均太阳总辐射量33760×105焦耳/平方米,有效积温在4219—5800℃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无污染,水利资源丰富。该村的地理、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均适宜花椒种植。

2、实施主体:

项目实施主体是QQQ县YYY镇人民政府。该社在实施过程中,一是大户按当地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并支付流转金,实施种植,达到成熟期后按株数套面积返还30%给农户,由县扶贫办、YYY人民政府监督兑现;二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当地农户务工;三是无偿向贫困户提供600亩花椒苗、并配套肥料和抚育补助经费,按730元/亩计算,拆合资金共计43.8万元,农户名单及数量由村委会提供,报镇政府审核并发放。

3、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一年生九叶青良种花椒,按照200cm*300cm标准化栽植。

4、技术标准:

本项目建立“政府引导、项目扶持,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大户带动、农户主体,集中连片、区域推进,科学种植、以质取胜,瞄准市场、产销对接”的花椒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抓好示范引导,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加快花椒组培、粗加工厂及相关配套基础设

XXXX农牧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5-2020年)
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第四篇

XXXX农业产业扶贫规划

(2015-2020)

为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四川省农业厅 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抓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农业[2015]69号)和《凉山州农牧局 关于切实做好农牧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凉农牧函[2015]119号)要求,加快培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助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我县区域实际和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制定本农业产业扶贫规划。

一、农业产业现状

XXXX地处四川省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是一个以彝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半农半牧山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县域耕地面积48万亩,辖24个乡(镇)170个村602个村民组,乡村户数56668户,乡村人口204880人,其中贫困村136个,贫困户10918户,贫困人口39334人。

全县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近年逐步形成了“一薯一鸡一花椒”的农业产业态势。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8%,以马铃薯、荞麦、玉米、水稻、蔬菜、水果为主导产业 ,2014年种植业总产值51228万元;畜牧业以猪、马、牛、羊及禽类为主,天然可利用草场95万亩,畜牧养殖业总产值36855万元。

二、指导思想

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

以投入为保障,以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基础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坚持扶贫到村到户与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相结合,以促进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为目标;着力提高农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安全化、品牌化,突出生态、绿色、安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运行机制灵活、带动辐射效应明显、具有一定规模、有利于群众持续增收的扶贫产业片区,形成农业产业全覆盖。增强贫困农户“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贫困群众增收和脱贫奔小康。

三、 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科学发展原则。本着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能长久发挥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和安排农业产业扶贫项目。

(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重点推进,发展主导产业原则。按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要因势利导,注重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每个乡镇要确定一个主导产业,集中发展,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到一乡一业。

(三)坚持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原则。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帮扶行动,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形成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

(四)财政支农资金精准投向原则。确保扶贫政策到位,项目落实到位、投入安排到位。财政资金、项目资金进行倾斜扶持,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精准投放,形成的资产直接量化到村落实到户,增加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入。

(五)集中连片,区域攻坚,先难后易,统筹兼顾原则。充分发挥规划作为资源整合平台的作用,优先对贫困程度较深、地域自然相连、主导产业一致的乡镇,统筹规划,连片推进。同时兼顾相对分散、单个零星的贫困村。

(六)坚持产业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去。

(七)允许适当调整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上级拨付的扶持资金规模以及各规划村实际情况的变化,可以对不适宜的规划村或规划项目及其规模做适当调整,以保证项目安排更切合实际,扶持效果更加明显。

四、目标任务

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全县以马铃薯、荞麦、春油菜、蔬菜、肉牛、肉羊、小家禽产业为农业扶贫主导产业,通过农业产业扶贫,全县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安全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充分提高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逐步实现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建成优质马铃

薯原种繁育基地300亩,1-2级脱毒种薯基地1300亩,建立优质商品马铃薯生产基地13486亩;优质荞麦良种繁育基地900亩,优质荞麦生产基地15081亩;建成优质油菜繁育基地80亩,油菜生产基地6348亩;水果、蔬菜生产基地5777亩,年四畜出栏28.3万头(只),家禽出栏81万只(其中存栏喜德阉鸡46万只),

户用沼气700口、太阳能热水器1000台,农民专业合作社80个,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60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率达到85%以上。

——到2017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8.2万亩;累计建成优质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900亩,1~2级种薯繁育基地3800亩,建立优质商品马铃薯生产基地29546亩;优质荞麦良种繁育基地2700亩,优质荞麦生产基地45342亩;建成优质油菜繁育基地250亩,春油菜生产基地20198亩;水果、蔬菜生产基地16897亩;年四畜出栏35万头(只),家禽出栏92万只(其中喜德阉鸡47万只);户用沼气2200口、太阳能热水器22000台;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120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业产业片区覆盖全县,实现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全面脱贫。

——到2020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0.5万亩;累计建成优质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1800亩,1~2级种薯繁育基地8000亩,建立优质商品马铃薯生产基地76894亩;优质荞麦良种繁育基地5800亩,优质荞麦生产基地100121亩;建成优质油菜繁育基地445亩,春油菜生产基地36580亩;水果、蔬菜生产基地30123亩;年四畜出栏35万头(只),家禽出栏100万只(其中存栏喜德阉鸡50万只);户用沼气3000口、太阳能热水器30000台;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以上,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160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业产业片区覆盖全县,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全县农民致富奔小康。

(二)年度脱贫目标

——2015年洛莫乡、西河乡、额尼乡、尼波镇 、乐武乡、北山乡、依洛乡、博洛拉达乡、米市镇、东河乡、鲁基乡、李子乡、光明镇、冕山镇、拉克乡、贺波洛乡等16个乡镇的尔库村、彝金村、书则口村、觉莫村、打尔村、觉巴村、甘洛村、尼波村、各则村、达洛村、瓦伍村、自都村、依普书村、则巴村、瓦古村、色普村、东河村、大埂村、坛罐窑村、史觉村、洛乃格村、甘哈觉莫村、新喜村、民主村、洛发村、新村村、干拖村、桌古村等26个村的1811户贫困户6784人实现脱贫。

——2016年北山乡、贺波洛乡、两河口乡、且托乡、红莫

镇、鲁基乡、李子乡、光明镇、冕山镇、洛莫乡、则约乡等11个乡镇的自日莫村、自哈村、北山村、尔吉村、跃进村、瓦吉村、火觉莫村、两河口村、洛呷村、红星村、联合村、树库村、特合村、瓦西村、司金村、中坝村、鲁基村、依倮洛村、博中村、洛礼村、大兴村、阿吼村、则果村、农光村、光荣村、莫洛村、和平村、小山村、瓦加村、胜基村、洛莫村、则约村等31个贫困村的1840户贫困户6457人实现脱贫。

——2017年西河乡、尼波镇、沙马拉达乡、东河乡、贺波

洛乡、两河口镇、光明镇、冕山镇、拉克乡、热柯依达乡、则约乡等11个乡镇的腮普村、扎都村、瓦合村、曲子洛村、尔曲村、铁口村、火把村、依子觉莫村、瓦尔村、塔青村、四呷村、塔普村、红岩村、甘多村、波振村、瓦库村、洛各村、觉钉村、布曲洛村、三合村、沙洛村、炭山村、新联村、五合村、吴哈村、则呷村、前进村、石门村等28个贫困村的1646户贫困户贫困户

扶贫项目书
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第五篇

目录

一、项目简述 ------------------------------------------------------------------------------------- 4

二、项目背景 ------------------------------------------------------------------------------------- 4

1、选择依据 --------------------------------------------------------------------------------- 4

2、项目发展现状 --------------------------------------------------------------------------- 4

3、项目特色 --------------------------------------------------------------------------------- 5

三、项目内容 ------------------------------------------------------------------------------------- 6

1、前期 -------------------------------------------------------------------------------------- 6

(1)真龙柚的种植 ------------------------------------------------------------------- 6

【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2)真龙柚的宣传 ------------------------------------------------------------------- 6

2、中期 -------------------------------------------------------------------------------------- 9

(1)总体建设 ------------------------------------------------------------------------ 9

(2)绿柚的发展策略 --------------------------------------------------------------- 10

3、后期:真龙柚国内外市场的开拓 ---------------------------------------------------- 13

四、组织架构 ------------------------------------------------------------------------------------ 14

(一)前期人员分工 ---------------------------------------------------------------------- 14

(二)中期工厂组织架构 ----------------------------------------------------------------- 14

五、管理模式 ------------------------------------------------------------------------------------ 15

六、资金运作 ------------------------------------------------------------------------------------ 16

1、前期成本分析 -------------------------------------------------------------------------- 16

(1)种植成本分析 ------------------------------------------------------------------ 16

(2)宣传成本分析 ------------------------------------------------------------------ 16

2、中期成本分析 -------------------------------------------------------------------------- 17

七、盈利预期 ------------------------------------------------------------------------------------ 17

1、前期盈利分析 -------------------------------------------------------------------------- 19

2、中期盈利分析 -------------------------------------------------------------------------- 19

八、可行性分析 --------------------------------------------------------------------------------- 19

九、风险控制 ------------------------------------------------------------------------------------ 20

(一) 风险分析 ---------------------------------------------------------------------------- 20

一.自然因素: ---------------------------------------------------------------------- 20

二.政策因素: ---------------------------------------------------------------------- 21

三.资金因素: ---------------------------------------------------------------------- 21

四.管理因素: ---------------------------------------------------------------------- 21

五.实际操作因素 ------------------------------------------------------------------- 21【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六.行业因素 ------------------------------------------------------------------------- 21 (二) 解决方案 ---------------------------------------------------------------------------- 21

【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一、项目简述

 项目名称:白米乡真龙柚基地建设

 建设内容:前期,在现有基础上将真龙柚的种植与生态农业结合,实现资源多级利用,环保又有效率地扩大生产规模。并将真龙柚包装成礼品,外销四川省。中期,建造绿柚工厂,生产柚茶、柚子茶、柚子干等绿柚产品,扩大产业链,给村民提供工作机会,帮助本村农民脱贫。后期,进一步拓宽市场,将产品销往全国甚至出口海外,从根本上实现白米乡的富裕之路。

 建设地点: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米乡

 建设单位:全村农民

 责任人:村长  建设时间: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

二、项目背景

1、选择依据

 运输条件优越:白米乡位于合江县城长江北岸,东、南、西三面临江。县道合(江)——万(定)公路纵贯南北,宜泸渝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在境内两跨长江、设置互通,建成后到重庆市区外环高速60公里。而在宜泸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白米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提升,也推动了真龙柚产业化的发展。。此外,白米乡是“长江出川第一乡”,长江“黄金水道”过境流长42公里,有客(货)轮码头15座,其中铜钎湾、大岩等天然深水良港河面宽、岸线长,可常年停靠3000吨级船舶。方便真龙柚通过水路和陆路向外省销售。

 种植条件优越:白米乡属南亚次热带温湿气候,水源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气温20℃;临江河滩地广,坝中田畴开阔,全乡有耕地面积33450亩、园地面积3875亩。正因其气候湿润,水分充足,因而年产蔬果众多。据调查统计,白米乡年产荔枝、青果、柚子等名优水果970吨,其中柚子产量可达360吨,并建有集中成片3500亩、辐射带动5000亩的真龙柚基地。

 销售条件优越:真龙柚的价格年年看涨,由去年的平均每公斤22元涨到今年的每公斤30元。而真龙柚普遍偏重,平均每个真龙柚质量能达到一公斤以上,因而果农获利幅度更大。继密溪乡将真龙柚的名声打响后,如今不乏来自重庆和贵州等外省的果贩。此外,白米乡日前又借助新建成的高速公路之东风,将真龙柚销往了广东,面向的市场又进一步广阔。利润大,销路广,白米乡真龙柚的销售前景一片大好。

 斗笠村位于白米乡北部,土壤环境及气候与周围村落相似,可以充分利用白米乡既有的资源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致富路。

2、项目发展现状

合江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着力打造荔枝、真龙柚两大优势特色产业,正在实施五年发展真龙柚30万亩的规划。白米镇是全县真龙柚产业化建设的核心示范区。

据统计,白米镇去年完成定植真龙柚5100亩,今年白米镇柚子投产面积7000亩,定植完成后全镇柚子种植面积将达2.2万亩的规模,预计产量可达650万公斤、产值51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100多元。今后,白米镇真龙柚每年的投产面积、产量、产值都会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五、六年以后,投产面积将达到2万亩以上,十年内产值可以突破亿元大关。

而政府也在对于种植真龙柚的农户进行政策性补助,目前已陆续发放近百万资金,以缓解资金紧缺压力,进一步充分调动村民种植积极性。正常情况下,真龙柚幼苗价格在6-7元左右,政府补助后,农户只需1元即可购买,这一举措为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也为真龙柚的发展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合江县白米乡不仅在合江县设置了固定销售网点,还在重庆、成都、贵州等也设置了销售网点,在干部带头、统一技术、同一供苗的同时,也在打造真龙柚自产、自销的‘一条龙’产业链条。

3、项目特色

目前白米乡着重发展真龙柚的种植技术,以提升真龙柚的质量;并着手建立产业链,实现自给自足与外销并存的格局。白米乡斗笠村若想走上跟其他村一样的致富之道,需要分期发展。首先种植真龙柚,利用废林重新开垦土地,由乡里的技术员提供指导,在斗笠村村民掌握基本种植技术并逐步稳固之后,着手种植真龙柚。

在三年的发展以及利用产业链销售之后,斗笠村村民种植真龙柚的收益将基本稳定,村民得以脱贫,甚至走上致富之路。此后两年,可以在种植之余的同时,多级发展真龙柚的副产品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多级开发绿色产品,即在非生产季时调动村民利用存余的柚子,生产柚子果酱以及柚子茶,实现淡旺季均衡发展,利用生产副产品丰富了销售种类的同时,将白米乡的真龙柚做出独特之处。

此外,本项目将着手树立品牌,充分利用合江真龙柚无公害标志、“优质产品”称号,推广营销优质合江真龙柚。我们还将把“合江真龙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逐步建立真龙柚的网络销售市场,将其发展为高品质水果品牌的代表。此后,通过商品化包装,将其定位为高档礼品,进一步开拓礼品市场。

2016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第六篇

范文一:县级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6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16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20XX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范文二:银行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邮储银行四川分行自成立以来,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打造一流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一系列金融扶贫惠农的创新探索在巴中、广元、达州等全省多地大胆试水,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2016)今年6月,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在全省88个贫困地区个人信贷业务结余金额已达123、36亿,增速为6、75%,高于全省个人信贷平均增速0、44个百分点,在落实省委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已率先取得成效,并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的高度评价。

据邮储银行四川分行负责人介绍,该行在省内有3111个网点,居省内银行业首位,与农村结合也最紧密,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是邮储银行四川分行精准扶贫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基础。

加大扶贫信贷政策支持力度

扶贫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邮储银行与“三农”结合最密切,在扶贫惠农工作中,更应该发挥重要影响力。为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服务“三农”能力,该行出台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规模原则上不予以限制等优惠政。同时,为及时发放扶贫贷款,还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对贫困地区上报的各类贷款实行优先审批,针对贫困人群生产生活的贷款实行优先发放。

结合实际情况,该行还建立差异化的业务考核机制,对贫困地区在收益、资产质量、绩效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考核;同时,适当提高资产质量容忍度,通过适度宽松的考核政策,提高市、县级银行对贫困地区扶贫惠农工作的积极性。

拓展创建新模式,扶贫服务最大化

一是服务拓展渠道多样化。为了实现扶贫工作信贷额度规模化、扶贫对象最大化,该行大力拓展合作空间,积极主动寻找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先后搭建了“银政”、“银协”、“银企”、“银担”、“银保”等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与省委农工委、省扶贫移民局、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科协等部门陆续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该行结合国家以及省市政策,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将林权、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逐步纳入抵押范围;同时,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水域滩涂使用权等创新担保模式,切实解决贫困居民融资难问题。

三是着力信贷模式创新,全力扶贫促双赢。为进一步整合资源,该行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广“核心龙头企业或专合社加农户”的信贷模式,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基础,通过批量开发、提前授信等方式优化贷款流程,为贫困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信贷资金支持。

该行十分重视涉农优质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的开发,挖掘涉农核心企业上下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设计开发适合的产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与新希望集团、通威公司、四川驰阳农业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公司+农户”贷款模式。截至目前,与新希望集团合作贷款结余5084万元,与通威公司合作贷款结余983万,与驰阳农业合作贷款结余1136万元。

该行创新营销模式,通过四川省科协牵线搭桥,创新了“银会合作”模式,截至20XX年5月末,通过科协、农技协渠道,全省已累计发放贷款7412笔,金额8、26亿元,结余4、55亿元。

勇于首创,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有成效

该分行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建立合作关系,在巴中市南江县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力度,得到广大农户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在巴中,市县两级邮储银行与扶贫部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试点。自去年启动以来,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巴中市各县扶贫移民局紧密配合,创下“五个全市第一”:与市扶贫移民局第一家签订了《扶贫惠农小额信贷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出台了第一个《巴中市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制定了第一个《贫困户评级授信标准》和《村级风险管控小组职责》、第一个“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成功在南江县栗园村挂牌、成功发放全市第一笔扶贫小额贷款。

针对贫困户个体特点,该行量身打造了“四最”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即:最简的手续、最灵活的使用周期、最低的成本、最大的可获得性,为贫困户个体提供快速优质服务,为他们的脱贫加油助力。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深入到巴中,在该行“扶贫惠农”金融服务工作站视察,详细了解小额信贷产品要素、流程和运作模式后,对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十分赞赏,高度肯定了邮储银行创新“扶贫惠农”小额信贷、开辟“银村合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

巴中市委、市政府对该行精准扶贫工作高度认可,同时,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市政府已组织建立担保基金1000万元。

落实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全面高效完成目标任务

为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该行围绕“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融资渠道,出台了“全面落实《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二级分行参照省分行领导小组组织架构,成立“金融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方案实施以及外部机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88个贫困地区都有领导作为帮扶督办人,部门负责人作为包干责任人进行连点督导。各扶贫地区支行成立扶贫开发工作小组,支行长作为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的金融政策执行,实行定点联系帮扶。

该实施方案明确了扶贫工作目标:到2017年,在全省设立500个“三农”金融工作站和扶贫工作点;到2020年,在88个贫困地区的信贷规模翻两番,投放“三农”、小微贷款合计1200亿元,力争全省“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增量居省内国有银行首位,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

范文三: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岳池县委、岳池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岳委[2016]99号精神,切实做好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识别,召开专题动员部署会议,就进一步搞好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安排。全镇26个驻村干部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文书等村委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充分识别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低保户与五保户,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有针对性地落实扶贫政策、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加快我镇扶贫攻坚进程意义重大。要求各村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建档对象,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体现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现就我镇2016年到户产业项目帮扶落实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完成情况

花园镇位于岳池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5km,有省道仪北路、国道广南高速公路、县道万红路、双响路纵横贯穿而过。全镇辖1个社区26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全镇总人口28300人,总户数7860户。2016年,县扶贫办分配我镇贫困人口总数为640户,1798人,实际录入1798人。我镇根据县扶贫办定的规模进行了总量控制,并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640户,贫困人口数1798人,其中:产业扶贫到户项目17个行政村,共有165户,382人,2016年实施项目的有101户,277人;另有9个整体推进扶贫的贫困村475户,贫困户1416人。2016年、2016年我镇均没有基础设施扶贫项目。

(二)建立健全档案资料

贫困对象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镇有电子档案。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党政办、镇纪委、财政所、农技推广站、镇包村干部及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建26个驻村工作组,分为4个工作片区,分别进驻26个行政村,协助开展入户调查等项工作。三是落实了工作经费,镇财政安排工作经费10000元,做到了机构、领导、人员、资金、责任五落实。

(二)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县扶贫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与要求,经镇党委和政府召开会议充分讨论研究,制定了《花园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实施方案》,提出了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具体任务,建立健全了镇政府领导,相关部门配合,乡政府负责,村两委会具体落实的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机制。

(三)层层落实,部署周密

2016年9月25日召开了全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部署会暨培训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全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确保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把26个行政村成立了4个工作片区,分别由镇7名副职领导任组长,26名镇驻村干部为成员的指导小组、指导所属各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为成员的民主评议小组,确保了我镇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四)规范程序,识别公开民主。

为确保此项取得实效,做到有章可循,和民政沟通,衔接民政部门的低保和五保数据,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调查;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坚持分片负责、分类指导;坚持严格程序,公开公正的四项基本工作原则,采取在农户申请的基础上,调查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各户收入情况,逐户计算人均纯收入。我们结合“两项制度”,严把“报—查—评—审—批”五个环节,把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和老弱病残等明显弱势群体人员的家庭优先纳入贫困人口范畴,然后根据调查收入低于新标准以下的农户拟定为贫困户。对拟定贫困户由村民主评议小组进行评议,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群众。对拟定的贫困户进行最少不低于7天的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评议、公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组织抽调的调查组人员在包村领导带领下迅速进村入社到户,按照“入户调查,村组评议,镇审核”原则,达到摸排全面,调查详实,登记准确,定性合理,全面实行阳光识别确认,确保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甄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五)广泛宣传,培训到位

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相关政策。积极采取“以会代训、全程参与”的方式,着力抓好了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基本知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召开村民小组会议,为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基于农村广大贫困群众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差,特别是一些特困群众不识字和白天忙农活的实际,各村成立宣传小组,上门逐户面对面宣传讲解,帮助广大群众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使他们真正理解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贫困户识别期间,我镇举办各级培训班8期共624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的干部共26人,向广大农民朋友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极大地推动了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工作积极稳妥进行。

(六)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按照《关于开展四千干部齐下乡、三万农户奔小康活动的实施意见》岳委办发[2016]9号文件的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县府办和财政局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选派领导、干部等一共7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县帮扶单位主要领导为队长,镇主要领导为副队长,县帮扶单位一般干部和镇驻村干部为成员的26个扶贫工作队,按照“321”的帮扶模式,结对帮扶2016年产业到户项目17个村101户,277人,9个整体推进扶贫村475户1416人的贫困户,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9个整体推进扶贫村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七)产业扶持,到村到户

2016年,县扶贫办分配给我镇产业到户任务共101户,277人,扶贫资金20、2万元。按照17个村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户,选择最需要扶持的对象优先实施产业到户项目,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必须由本人实施项目;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人员,由于本人的原因,无法亲自实施项目,由村两委主导,协调其亲属和朋友以及邻居,在尊重贫困户本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代为其实施项目。对项目实施完毕的贫困户,由各片区领导带队,进行片区内交叉检查验收,要求务必做到户要见人,项目要见物,同时必须每户拍照备查,否则,视为验收不合格。在验收合格后,计划在本月30日开始兑付贫困资金,实行打卡直发。经过全镇交叉验收,目前,我镇2016年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共饲养生猪75头、牛6头、鸡509只、鸭312只、鹅120只、羊4只、兔60只,种植果树130株,养鱼0、8亩,全面完成产业到户项目。

(八)扶贫规划,到村到户

针对9个整体推进扶贫村,我镇通过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征求意见,与各村委班子认真讨论研究,根据群众意愿,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对精准扶贫项目及产业进行了初步规划。并将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和全民水库群众帮扶工作、大中型水库水淹区后期扶持工作结合起来,确定了重点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居住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具体规划如下:

大扁山村:贫困户50户153人,1、新建碎石路4、5公里,主要分布在8、5、3组,便民路5公里,主要分布在1、7、4、6组。2、维修山坪塘4口,主要分布在1、4、2组。

高坑桥村:贫困户94户271人,1、新建通向养老院水泥路400米,整修跨社碎石路30米,规划修建张洪川处到8社公路10个汇车道。2、2016年底完成每户人家的自来水安装工作。3、规划种植藤椒12亩,蔬菜25亩,果树16亩

红坡盖村:贫困户44户145人,1、新建村级公路4000米,便民路4000米。

两不来村:贫困户52户167人,1、新建碎石路5公里,主要分布在4、3、1组,新建水泥路1公里,主要分布在6组。2、维修5组山坪塘1口,维修3组水渠1000米3、种植核桃600亩。

松马鞍村:贫困户34户118人,1、新建村级水泥路2公里,主要分布在1、3、4、5组,新建碎石路4公里,主要分布在2、3组2、种植西瓜100亩,果树50亩。

苏麻沟村:贫困户33户97人,1、新建村级公路2000米,便民路2000米2、新建山坪塘2口,维修山坪塘1口,维修水渠1000米。3、种植核桃570亩,套种西瓜570亩。

太平沟村:贫困户46户114人,1、新建山坪塘1口,维修山坪塘10口,顿水田1-6组,维修水渠8000米。2、新建村级公路3500米,便民路900米。

挖断山村:贫困户69户190人,1、新建村级公路3500米,便民路8500米2、新建山坪塘1口,维修山坪塘1口,顿水田4组,维修水渠2000米。3、种植花椒藤椒30亩,蔬菜62亩,果树30亩。3、修建村卫生室1个。

万寿寺村:贫困户53户161人,1、新建村级公路1800米,便民路7000米2、新建山坪塘1口,维修山坪塘5口,维修水渠5700米。3、修建村卫生室1个。

针对9个整体扶贫村,在大力规划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还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初步计划每个村培训300人次。

(六)加强督查,确保实效

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深入26个村督查指导,对贫困户名单及相关档案进行抽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纠正,需要解释的进行耐心解释,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截至目前,我镇派出多批次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深入村屯,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抽检了17个产业到户的村101户277人产业实施情况,9个整体推进扶贫村的475户贫困家庭识别情况,对照农户申请表中的数据和情况进行逐项检查。通过村干部反映、向附近村民了解情况以及到贫困户家实地察看、询问等多种方式核实,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实现了符合政策的一户不漏、不符政策的一户不评,让真正需要得到扶助的贫困农户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贫困对象识别程序混乱,导致工作推进缓慢。

二是个别村宣传发动不够到位。部分群众存在认识偏差。在工作开展期间,不少农户认为被确定为贫困户后会得到很大的利益,特别是在信息采集环节需要贫困户提供银行账号。一些比较偏激的群众还到村委会、镇政府要求评定为扶贫户。

三是一些村干部作风不扎实、工作不细致。一些干部为了减轻工作量,填报数据不够细致,也出现个别有关数据错误。

四是部分弱势群体产业项目实施有困难。部分贫困户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人员,由于本人的原因,无法亲自实施项目,只有由村两委主导,协调其亲属和朋友以及邻居,在尊重贫困户本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代为其实施项目。

【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五是部分贫困户饲养的家禽销售较快。由于产业到户项目实施时,各村进度不一,饲养较早的贫困户,尤其是饲养鸡鸭鹅的贫困户,在3月即将结束之时,都已经到了销售时节,多饲养一天,就多一天的饲料成本,经济压力较大,因此,部分贫困户在镇政府组织验收后,还未等到县扶贫办抽查,就对饲养的家禽进行了销售。

四、下一步工作

(一)档案归档,完善数据库。由于我镇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变动较大,相关的档案资料较分散,我镇将安排专人负责,继续完善档案数据库。

(二)结合实际,分类制定落实帮扶措施。根据帮扶对象的特点和需要,落实帮扶措施。根据国家和省、市、县安排的专项资金规模,结合每个村的实际,分类制定救助措施,落实帮扶计划。在帮扶形式上与整村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扶贫、贴息贷款、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等多种形式和措施结合。

范文四: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一、提高认识,增强精准扶贫责任

十八大提出“至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我乡至2016年底仍有727个贫困家庭,2117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8、34%,其中轻度贫困人口1220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7、6%;中度贫困人口483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2、8%;重度贫困人口414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9、6%。全乡有癌症患者40人,精神病患者32名,智障肢体残疾的有323人。南岭作为产煤乡镇,挖煤曾经是村民的主要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38人患有矽肺病,2016年因病返贫的人数达668人,未来几年可能因病返病的家庭和人口还会增加。如果不能全面脱贫,就无法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目标。扶贫工作任重但道不远,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迫在眉睫,为此,我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办,确定了2名专职干部抓精准扶贫工作,按“因户施策”的精准扶贫办法对727个贫困家庭明确了具体帮扶措施,召开了全乡精准扶贫工作促进会,进一步增强了全乡上下做好精准扶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摸清底数,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在去年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对2016年的精准扶贫对象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摸底排查,共排查出9个人于2016年底已经脱贫可以摘帽,识别出9名贫困人口作为拟新增建档立卡对象,列入帮扶名册,对摘帽的和拟新增的对象予以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建立了规范的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档、进退明。按照县扶贫办分配的任务,经村筛选、乡把关,确定了2016年要脱贫摘帽的300个贫困人口名单、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以及帮扶具体目标。

三、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发力提速

一是发展“一亩地”经济。发挥莲花的生态优势,借助南岭交通相对便利的条件,积极发展农业带动脱贫。扶持现有的蓝莓、葡萄、火龙果、油茶、油菜、香菇、山羊、野猪、黄牛、蜜蜂等大大小小数十个种植养殖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生产,比如岭水的油茶种植合作社将带动6个贫困家庭脱贫。服务好刚落户的江西省泰昌农业、萍乡市金泰农业公司的农作物体验园、百果园、中老年养生园等休闲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力争把南岭打造成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趁阿里巴巴进驻农村的大好机会,发展好“互联网+”电子商务、生态旅游项目,让本地农产品、文化产品出得去,让外面人流信息流进得来。

二是帮助“一代人”受教育。关注贫困户的下一代成长,如圳头村刘某因智障致贫的后代智力很正常,塘边村杨某因失去双亲跟随爷爷奶奶长大但今年已考上大学,象这样贫困家庭的孩子,政府将利用扶贫助学贷款、阳光雨露计划政策和乡助学基金、社会捐资等方法给予扶助,保证孩子上得起学。2016年有54名贫困人口享受了雨露计划,有3名参加了农耕机技能培训。

三是帮助“一批人”就业和创业。优先照顾贫困人口就业,全乡58名保洁员中有14人是贫困人口;有12人在煤球厂、193人在鞋面厂、伞厂就业。砚溪村帮助14个贫困家庭加入装煤协会,以机械代替人工作业,每年每户可创收6000元。全乡有50个贫困家庭自主创业,岭水村的刑满释放人员朱伴茂自主创业养蜂150箱、长埠村因病致贫家庭周英芳养猪50多头、养鸭300多只,年内可以实现脱贫。

四是用好“一批政策”。统筹移民和危房改造资金,2016年有21个贫困家庭可以改善住房条件。做好扶贫开发和低保扶助两项制度衔接,实现414个重度贫困人口政府兜底保障“全覆盖”,“结穷亲助民富活动”中可以帮助50个贫困家庭发展生产。

五是建好“一批设施”。着力在路、水、电、通讯、网络、教育、卫生方面争取项目,尽快完成砚溪村的道路、四桂村的万人千吨饮水工程、乡卫生院住院大楼、邮电所、示范性幼儿园、千坊教学点等项目的建设,改善727个贫困家庭生产生活条件。

2015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第七篇

方案一: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情况

项目共涉及幸福村、联盟村、金新村、桃元村四个村,重点发展区在幸福村,幸福村位于金沙县城关镇东部,距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6.288°,北纬27.479°,东面是新坝乡关平村,西面是黎明村,南面是金谷、金坪村,北面是玉屏金堡村,总面积6.34平方公里。东西地势较高,地貌以山间盆地为主,海拔900-1000米之间。小洋溪水库位于金丰村中央,村民生活饮水以山间挖井蓄泉水为主。全村有耕地342亩,林地6500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二)项目区建设概况

项目所涉及的四个村共有贫困户313户847人,其中:低保户245户530人,占贫困人口62%;五保及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需民政救济67户,199人。项目村总劳动力4551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力845人,小学文化程度劳力2185人,初中文化程度劳力1437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力108人。目前输出的劳力只有715人。除有部分打散工外,大部分劳动力都闲置在家,劳动力较丰富。

项目村重点发展区幸福村金丰组农业总产值374万元,其中:农业238万元,牧业136万元,人均纯收入2760元,农民纯收入1200元以下196人,占全村人口的18.2%。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2亩;粮食播种面积343亩;粮食总产量483.75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猪存栏数672头;猪出栏数583头;家禽存栏数1980只,家禽出栏数1200只。

幸福村金丰组村级公路3公路,桥3座;东南面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135户375人,饮水困难牲畜310头(只),无自来水,农户自己在山间挖井取泉水饮用。

二、目标任务

(一)目标

项目实施1年后,受益农户户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任务

以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展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产业发展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围绕以肉鹅养殖为主的产业化发展,创建种鹅养殖基地,开展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为扶贫开发创造条件,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劳务经济等产业,带动就业,解决剩余劳动力。

(三)农村社会事业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修建村级综合服务站、群众综合活动室等,做到医保、低保、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对象全面覆盖。

四、项目建设标准及建设方式

(一)产业发展项目

走“循序渐进、优势先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种养加配套、农工贸一体”的路子。以养鹅为主导,养牛、禽、劳务经济为辅助,带动果蔬产业发展,使之形成畜(鹅、牛、禽)——沼(沼气)——果蔬——畜良性循环发展,即鹅牛禽粪便用于发展沼气,沼气废料做为肥料发展经果林、粮食、蔬菜,粮食秸杆又作为牛的饲料来源。

(二)基础设施项目

使自然村通公路,扩大黔西北民居改造范围,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范围,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沼气池建设力度,修建饲养肉鹅所需的圈舍及其配套设备。

(三)社会事业项目

做好送科技下乡、农民技能培训、村级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

五、资金筹措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规模:295.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186.354万元,地县财政资金79.866万元,农户自筹资金 29.58万元。

(二)投资概算

1、补助标准:

(1)修圈:现标准为25元/㎡(包括新建圈舍、废弃圈舍改建、搭建简易圈舍)。

(2)种1亩草养50只鹅,1个平方按5只鹅喂养。

按技术部门测算,1年可出栏3槽,每只鹅出栏时在7~8斤左右,每只鹅纯收入在20元左右。

2、产业发展

购置鹅苗:43500只×26元/只=xx31000元

精饲料:43500只×4.5公斤/只=195750公斤

购买精饲料:195750公斤×2.4元/公斤=469800元

3、基础设施

修建圈舍:8700平方米×120元/平方米=1044000元

4、种植饲草

种植饲草:870亩×360元/亩=313200元

六、建设任务

(一)产业发展

完成43500只肉鹅的饲养及其相应的防疫、出售等工作。

(二)农村社会事业

依托村级远程教育中心播放户、科技示范园,强化农村适用技术宣教工作。

七、项目进度安排

1、种植饲草870亩:20xx年3月——20xx年4月

2、圈舍8700平方米修建:20xx年4月——20xx年5月

3、购置鹅苗43500只及发放时间:20xx年5——20xx年7月

4、整合项目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八、项目效益分析【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将为项目村的受益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饲养鹅4.35万只,每只鹅重4—5公斤,每公斤按15元计算,一年三次出栏计算,预计新增产值880万元,受益农民纯收入约87万元左右,户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

(二)社会效益

规划项目的实施,从农民群众出发,针对贫困农民缺资金、少技术、市场经济转变观念等原因,使他们靠扶贫项目,发挥他们的自我创造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达到脱贫致富目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三)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项目村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九、项目管理

(一)资金管理

1、县成立“试点资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遵循“大扶贫”理念,按照“来源不乱、渠道不变、分头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2、成立县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力度,用以支持农户贷款贴息、农业产业保险、建设农村专业市场、培育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引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安排投资超前实施计划内项目,争取发展时间。

3、通过税收、土地等优惠条件,引进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为贫困户提供技术、能力培训和资金支持,发展二、三产业,拓宽贫困户脱贫门路。

(二)物资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二是建立专户专人管理,防止挪作它用;三是严格保障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避免领导干扰

(三)建设管理

1、纪委监察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一经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坚决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2、审计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工程跟踪审计和资金审计。

3、建立群众监督制度。①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所有项目的资金、物资、工程管理、投工投劳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②是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过程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③是制定乡规民约,建立工程管护制度。

(四)档案管理

项目规划办公室对项目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办公室设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管理工作。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纸质、照片、光盘等各种载体形式。

十、主要措施

(一)组织措施

1、成立城关镇党委、政府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书记、镇长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并明确分管领导负责抓此项工作。

2、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共青团、民兵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管理体系。

(二)宣传措施

采用多种类型的访谈方式对各种类型农户贫困情况、存在困难、发展思路及意愿进行了解。同时对农户调查情况进行核实,基本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意愿等情况。

(三)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由城关镇人民政府与项目村签订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四)建立服务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跟踪,有计划开展一些适用技术专业课培训,对缺乏技能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培养适用型人才,使规划有足够的人才保障。

(五)运行机制(大户、联户、合作组织、中介机构、企业、市场目标等)

组织科技示范户、规模种养和各类致富能手,分期分批地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幸福村生态养殖示范园形成“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方案二: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结合我村20xx—20xx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特制定新华村20xx-2015年农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华村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崇州市3公里,双向6车道怀华公路横贯境内,主干交通便利。现新华村共20个村民小组,1024户,总人口3093人,其中妇女1267人,劳动力18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户,1323人,低保户34户。党员91名,党小组17个。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三、20xx-20xx年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全村20xx年-20xx年计划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扶贫资金50万元,申请县级扶贫资金70万元,对口帮扶单位40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60万元。

新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富硒大米种植、蔬菜基地、西瓜种植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新华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新华村已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多年,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去年全村种植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3000亩

建设内容:以改善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19组、12组、20组、3组、4组、5组、6组、15组、16组老陈堰到三公堰的沟渠约1800米、深1米、宽80厘米进行整修,涉及300农户,约需资金32万元;机耕路2800米、宽2米,约需资金6万元;农户按20%投工投劳;补助350户种植户种子、农药、化肥,约需资金5.6万元。

运行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为主,散户种植为辅。新华村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土地闲置和种“应付田”的现象普遍;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够实现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截止目前新华村已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8个,基础条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户、952人、耕地面积xx00亩、转移劳动力243人、村民外出务工增收360余万。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38万元,物资补助5.6万元。

(二)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何卫东、林兵、林其凤有情等发起,引进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作为技术和市场支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20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主要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基地常年务工人员50-60人;经往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500亩

建设内容:以基地内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大棚)为主,修复农田机耕道约3 km,需资金约10万元;修建U形槽沟渠约200m,需资金15万。

运行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为运行机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负责基地种植、销售经营管理。

资金需求:25万元

(三)农资服务超市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项目是崇州市农发局扶持项目,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主要提供农资服务和农技服务,可降低新华村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规模:300平方米

建设内容:经营场所(房屋)建设和经营设施建设

运行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主要在农发局的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农民,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经营场所和设施建设需10万元,经营流动资金20万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种植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生产季节主要为小春;新华村已成立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与成都市古味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保障(订单式生产),按每亩净收益600元计算,种植户就增收60万元;新华村现有闲置厂房一座,可盘活资产;基地建成后可解决20人常年务工,按每人年收入18000元,解决村民就地增收36万元。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1000亩,加工基地年加工5500吨

建设内容:旧厂房整修、建25个泡菜池和相关设备购置,需资金约60余万元。

运行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运行,由合作社负责原料蔬菜的种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泡菜的生产加工销售,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改造资金约需20万元,设施设备购买约需20万元,基地流动运转资约需40万元,共需投资约80万元。

双流县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我村资服务超市建设和流动资金运转项目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关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乡、村两级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帐管理。

全村通过发展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建农产品粗加工基地、成立“农资服务超市”等农村扶贫产业项目逐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减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步伐。

方案三: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精神,切实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步伐,现就20xx年产业扶贫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以县域内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村为帮扶对象,以产业帮扶为重点,以全面增强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扶持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逐步缩短贫富差距,为协调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总体目标是:通过产业扶贫,突出体现特色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缓慢村的支柱地位,把地方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帮扶范围和工作重点

唐昌镇留驾村、花园镇麻柳村、安德镇红专村等13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农民致富愿望特别强烈、已建成或在今年内将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纳入20xx年产业扶贫范围。重点围绕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做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搞好发展,全力打造一村一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扶持:

(一)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区域规模、经营形式,扶持一批与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关系紧密的专合组织,带动农户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规模发展。

(二)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支持标准化生产,鼓励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培养思想先进、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力度,支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四)支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农产品初、精、深加工;鼓励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地方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进一步落实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

产业帮扶项目一经确定不得再作调整,产业扶贫资金一律用于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产业,不得挪作它用。各镇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指导产业帮扶项目所在村做好项目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方案管好用好扶贫资金,要指导督促相关村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及时将有关资料(包括有关文件资料,原始资料、票据、影像、图片资料)整理归档,为项目竣工验收、报帐提供依据。年底,要形成1篇项目运行报告报县扶贫办。县农发局联系项目所在镇的分管领导要整合力量支持和指导镇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县扶贫办要加大产业帮扶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查力度;同时将不定期地会同财政、纪检等部门对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年底,要形成1篇全县产业扶贫项目的运行分析评估报告。

(二)经费保障

产业扶贫实行报账制。由县扶贫办落实资金并根据项目进度划拨到镇财政所,相关村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在项目实施到一个阶段或完毕后,持相关票据到镇上报账,经镇上审查核实后,镇上可先期垫支。各镇要根据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适时向县农发局申请扶贫资金,申请资金时要附上相关票据的复印件,同时要合理安排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落实到项目、落实到村。

方案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节、基本情况

大方镇海拔在1500-1800m之间,夏秋气温凉爽,具有“天然空调”优势,无“三废”污染,病虫害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检测,空气、土壤、灌溉水源无污染,五种重金属、碳酸盐、亚硝酸盐及农药残留均不超标,非常适宜种植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

项目区地处大纳公路、贵毕公路两测,距贵阳190公里,距泸州280公里,距重庆400多公里,距广西各主要城市500多公里,汽车运输时间不超过12小时。泸州、重庆、广西等沿海及内陆城市夏秋气温高,湿度大,种植蔬菜病虫害严重,需大量施用农药,既达不到无公害标准而且成本又高,所以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不足,价格偏高,形成合同性经营,利用大方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与周边市场建立比较稳定的销售关系。生产大量蔬菜供应这些地方。

自1998年以来,在县委、政府领导及各级扶贫部门的关心下,在省农科院和大方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项目区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开展技术培训,现在基地初具规模,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及农技人员,并建立了较强的技术体系和营销体系,为今后大规模的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区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8000左右,其中大棚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00多亩。亩均产值、纯收益分别在3000元和2000元以上。发展蔬菜生产已经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通过长期以来的生产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套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和经验,对黄瓜、番茄、芹菜、辣椒、花椰菜、芫荽、茄子、菜豆等蔬菜的周年生产技术有了相当的掌握。种植夏秋无公害蔬菜,取得明显的效益,已与周边市场建立比较稳定的销售关系,并培养出一批能胜任种植无公害蔬菜的技术人员和农民。已探索出一条发展大方蔬菜产业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方式,基本形成政府引导、公司协会、连接市场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极为显著。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大方镇果蔬种植是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形成目前规模的,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全镇果蔬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种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单位产量普遍不高,为使全镇蔬菜种植高效、增收,实现100%以上农田亩产万元以上,切实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大方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农民掌握了种植技术,降低了种植风险;各地城市扩容及城市开发建设,减少了城市周边的蔬菜种植面积,各地蔬菜种植总量下降,加之目前各种蔬菜价格上扬,农户种植利润空间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高。

第三节、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投资概算

1、标志牌:在石关村核心区建总标牌1块、育苗中心标牌1块、在小路村建产地批发市场标牌1块,规模规范化种植区6个村建小型标志牌6块,投入资金9.86万元。

2、病虫害防治设施:太阳能杀虫灯20台(套),每台(套)投入6400元,需投入资金12.8万元。

3、排灌系统:建容积为xx5m3的高位水池1座,容积为30m3的供水池3座。

安装输水主管80级PE管dn75mm的1960m。配备育苗大棚6400㎡棚内灌溉管道80级PE管4000m,其中:dn40mm的2000m,dn32mm的2000m。

蔬菜基地3000亩,安装灌溉管道80级PE管9000m,其中:dn50mm的1000m,dn40mm的4000m,dn32mm的4000m。

工程投资41.22万元。

4、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投资xx7.23万元,其中:

(1)建设彩钢大棚800平方米,场地硬化4000平方米。

(2)水电附属设施:变压器、电线、供水管安装,

(3)市场信息网络,户外防水P10双基色LED显示屏1块,电脑设备3套,控制设备、软件、及线路安装,

(4)管理用房建设面积150平方米,其中:专业合作社办公室50平方米,质检室50平方米,市场管理办公室50平方米,

(5)公共厕所40平方米,20个蹲位,

(6)场平土方开挖14000方(1#地块工程量)。

5、育苗中心建设投资170.66万元,其中:

(1)建钢架连4连栋大棚5栋,每栋规格长40m,宽32m,面积1280㎡,总建设面积6400㎡,

(2)营养盘10000个,营养杯10万个,

(3)可移动苗床架,规格18.5m×1.5m×0.6m,热度锌钢架结构,每个27.75平方米,共计200个,

(4)排水管沟,规格80cm×80cm,长度80m,

(5)电力设施:5000伏/安变压器1台,线路4000米,

6、辣椒育苗:在在石关村、金鱼村、大屯村、小路村育苗500亩,投入资金20.59万元。

7、育苗中心管理房:建设育苗中心管理房200平方米,投入资金17.83万元。

8、育苗中心进场公路:建设育苗中心进场公路1公里,投入资金8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98.1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398.19万元,不足部分由项目区企业自行解决。

第四节、技术措施

1、大力推广无公害辣椒种植、绿色辣椒栽培技术,生产管理措施、田间辣椒生产技术档案、新技术推广档案、科学用肥,全理用药,集约化的管理,保证辣椒产品的质量安全。无公害技术到位率100%。

2、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试验。①择适宜大方项目区生态条件下种植,周边市场需求量大,耐运输、贮藏、产量高的品种示范推广;②地自宜转化利用科技成果,推广抗旱增产栽培技术;推广节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

3、开展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驻村指导服务工程,承担辣椒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聘请省、地辣椒专家规划设计辣椒产业发展规划,培训农技干部提高辣椒种植技能,下派农技干部驻村指导,每年驻村指导时间不少于6个月。

第五节、项目综合评价分析

一、市场分析

目前全国蔬菜种植面积1.95亿亩,而无公害蔬菜仅占5%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全国性秋淡特别是项目区周边的贵阳、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供应不足,且价格偏高,项目区已与这些地方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比较稳定的销售网络,生产出的产品完全能销售出去。

二、社会需求

项目区一季可生产蔬菜3500万公斤,本县可自行销售450万公斤,可在贵阳五里冲蔬菜批发市场销售500万公斤,已与贵州省绿佳、陈琦公司商定,经他们外销广西市场800万公斤,已与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成都五块石蔬菜批发市场、泸州小市蔬菜批发市场和南充桑园坝蔬菜批发市场商定销售蔬菜1500万公斤。

三、生态效益

该项目属高产、优质、高效产业,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病虫害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减轻土壤水、土、肥的流失,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四、风险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消费趋势正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国内无公害蔬菜生产起步较晚,种植面积目前尚小,仅占蔬菜种植面积的5%左右,有较大的产品开发空间,市场前景看好。另外,为了保证蔬菜产区农户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项目区组建村级专业合作社,拓展经营渠道,建立蔬菜产品直销网点,2015年元月,农业局组织蔬菜专业合作社,在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南宁五里宁蔬菜批发市场,广州江南市场,重庆盘溪市场,成都五块石市场建立了大方蔬菜营销窗口,采取网上或传真互通报价,进行产品的包装预冷处理直销,有较好的蔬菜流通体系。

2016农民工调研报告专题12篇
四川农业扶贫项目 第八篇

第1篇:农民工调研报告

镇司法所于近日组织人员开展了农民工专题调研活动,走访了镇内部分村、企单位,了解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情况,现将此次调研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21公里,系农业大镇,工业经济欠发达,人口3.2万人,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驻镇单位21个,企业19个,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全镇农民法律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二、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农民工开展情况

镇系农业大镇,随着农业机械化操作进程逐步推进,每年该镇大量富裕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据统计,2016年全镇外出流动人口7650余人,约占总人口24%;流入人口35人,所占比重较低。针对近年来,该镇外出流动人口较多,且自觉维权意识不高这一特点,该镇司法所高度重视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其列入镇2016年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多措并举,着力开展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开通镇司法所法律服务热线,做到有问必答,答复有困难的,向上级请示;二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三是积极主动担任村(居)、驻镇有关单位法律顾问;四是适时开展法律咨询活动,镇司法所汇同综治办、派出所、团委等单位走上街道、村(居)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五是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法律宣传,如《农民工维权手册》、《劳动法》、《婚姻法》等;六是利用外出流动人口返乡之机,集中开展普法工作。通过以上各种普法举措,对社会产生了良好影响,特别是为外商投资者创造......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9/540378.html

第2篇: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走向城市成为产业工人。近年来发生的农民工工伤事件令人震惊,且农民工在工伤认定、医疗救护、康复及待遇补偿方面颇费周折,因而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险在我县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紧要问题,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不仅是维护农民工权益,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现状

县是一个13万人的小县,全县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人数9045人,其中乡镇中小企业的参保人数为861人。县城工业园企业工伤保险企业参保情况比较好,基本上可达到95%以上。乡镇小企工伤事故率高,且员工绝大数人都是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的原因是许多企业技术要求较低,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企业在简陋的厂房里采用了安全性能差、劳动安全没有保障的旧机器。在这种危险的工作环境下,员工又缺乏必要的劳保设备,加上加班加点的工作,身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就造成了工厂工伤事故的多发。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对劳动法、工伤保险知道的很少,把工伤保险混同为商业性保险,甚至认为工伤保险是“正式职工”的事,与自己这些“临时工”不沾边。由此可见许多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缺乏必要的了解。

二、农民工工伤权益享受不到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工伤保险特别是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各类企业普遍存在工伤保险“不划算”的错误认识。有的企业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容易管理,加上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只算眼前账,认为为他们参加工伤保险会增大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在竟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且在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许多企业不但不积极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绝支付农民工补偿、医疗救治等合法费用。

农民工发生工伤后,未参保的用人单位不积极主动地申请工伤认定,也不按法律规定向农民工支付工伤待遇。《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而大部分农民工发生工伤都是由自己或其亲属来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如果用工单位不给劳动者上工伤保险......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3/592016.html

第3篇:农民工安全生产和职业病调研报告

一、农民工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情况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当前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漠,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据统计我县农民工从事行业在非煤矿山中占90.8%,危险化学品中占88%,烟花爆竹中占82%,建筑施工业中占95.6%,机械制造业中占20%,食品加工业中占60%,服装轻纺业中占68%。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在初中或初中以下,在非煤矿山中以36—45岁居多,轻纺行业中以16—25岁居多。

(二)农民工安全生情况。

目前农民工安全生产情况形势仍较不容乐观,一是部分企业对安全培训责任不够重视,部分单位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仍然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技能培训、忽视安全培训的问题,仍较大范围内存在无劳动合同、无职业健康体检和档案管理,在工伤或其他商业保险中做的较好的有烟花爆竹行业、非煤矿山行业、投保率均达到86%或以上。

二、农民工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控主要措施及成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和农民工工作决策部署,在省、市安监局指导下,我县积极贯彻落实,把抓农民工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控工作为重中之重,把加强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作为安全生产治本之策之一。加大力度,采取措逐渐展现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制度,依法培训得到加强.近年来,按照总局《生产经营安全培训规定》和《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县相继下发了《关于举办全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班的通知》。积极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10/558081.html

第4篇:农民工培训状况调研报告

增强农民工培训工作,是促使乡村充裕劳动力向二、三财产转移,加速乡村城镇化历程的需求,是调整农业、乡村经济构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社会不变的主要行动,关于具体建立小康社会具有主要的意义。近期,依照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己对我县乡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本质及就业近况进行了一次具体查询,总结经历,讨论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农民工基本状况

(一)、乡村劳动力及农民工本质情况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总人口数79万,个中农业人口近60万,有乡村劳动力33.5万。年全县乡村充裕劳动力26.8196万人。个中外出务工人员总数16.9119万人。其组成为:文盲半文盲占0.28%、小学文明占14.93%、初中文明占79.68%、高中文明占4.83%、中专及以上占0.28%。外出务工人员春秋散布上青年丁壮居多。20岁以下占4.22%,20-30岁占27.18%,30-40岁占37.12%,40岁以上占31.48%。外出务工人员90%以上没有经由专业培训,真正以“技”闯世界的不到10%。

(二)、农民工就业散布和收入状况

经过本次查询发现,我县外出务工人员首要从业范畴散布在建筑、服装、餐饮、电子等行业。农民工外出务工首要散布在 等地。用工单位反应的信息标明,参与过技艺培训和文明水平高的农民工,更能顺应新的工作岗亭,其文明水平和把握的技艺与劳务收入成必然的正比例关系。据查询,初中文明以下年人均劳务收入在1.2万元左右,高中以上在1.8万元左右。

乡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财产转移,进城务工经商,不只推进了乡村城镇化的措施,也促进了本地乡村经济建立,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当地财务增进发扬了积极的效果。

二、农民工培训工作状况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资本情况

当前,我县经省、市同意,有七家培训机构取得了“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天资,辨别是: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南昌校区、江西工程技工学校、进贤县职业技能高级学校、进贤县朴直电脑学校、进贤县岚湖学校、进贤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培训中间、进贤县职业培训中间。以上培训机构教员步队严谨......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2/500103.html

第5篇:农民工现况和维权调研报告

农民工是在经济转型时期产生的一支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他们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是城市一般服务行业的劳动者主体。于年 月,为进一步掌握农民工这支庞大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更好地维护好他们的权益,对全县农民工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发放调查表和统计表等方式,对270个单位的农民工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共走访53人次,发放统计表270份,收回230份,收回率达85%,其中:行政单位48个、事业单位51个、企业单位31个、个体经济组织122个、十四个乡镇和四个社区。

一、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分布

(一)农民工的规模和数量

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全县32万人口中,91%为农业人口,目前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为 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加,据统计,从 到 年底,从本县往外输出的农民工达 人。

(二)进城务工人员的分布

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建筑业、餐饮服务、商品流通行业和矿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人数达 名,平均年龄在30周岁,其中:女性农民工534人,占农民工人数24%,本省级进城农民工1645人,占农民工人数65%,农民工会员人数391人,占农民工人数17%。在企业单位就业的农民工1136人,占农民工总人数51%;在事业单位就业的农民工45人,占农民工总人数的2%;在机关就业的农民工36人,占农民工人数的1.6%;在个体经济组织就业的农民工1026人,占农民工总人数25.7%。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425人,占农民工人数的19%。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351人,占农民工总数的15.7%。农民工日工作时间8小时以下的占41%,超过8小时的占59%。农民工月平均工资430元,能按时发放工资的占30%。农民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而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占80%,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员只有10%。

由于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缺乏社会经验,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流动性、松散性等特点,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大都从事着苦、脏、累、险的工作,使农民工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知所措,而且很多人被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致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时常得不到保障。

二、全县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个方面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努力维护农民工权益。但从调查情况看,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工作仍十分艰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工对工会组织不了解,在非公企业中建会难。

全县的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人数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7%。究其原因之一是某些企业领导人或业主对组建工会和吸收农民工入会态度不积极。在调查中了解到,非公有制企业老板担心组建工会后,员工就不好领导,是自己给自己“套绳索”,而且还要缴纳工会经费,减少一块利润。有人还提出不建工会的理论依据,说农民工有土地,身份还是农民,不属于工人阶级。工会干部普遍反映,企业领导不同意的事绝对办不成,这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原因之二是大多数的农民工对加入工会组织的态度不积极......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2/500078.html

第6篇:农民工工资问题处理调研报告

《咱们工人有力量》更是振奋人心,2016年春晚农民工代表旭日阳刚以汪峰一首《春天里》感动了全国.因此农民工这个字眼不得不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为了更多的解当下农民工问题,寒假期间我专门走访了村子里在外打工的一些叔叔阿姨,与他谈话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不易与艰辛!文中我将对如下两个问题进行阐述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据调查,拖欠民工工资大多发生在建筑工地。在建筑攻打的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和生活条件差。而建筑工程又流动性比较大,有关部门管理相对困难,许多民工工资被拖欠和克扣。这个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民工背井离乡,常年在外卖苦力,挣的是“血汗钱“和”活命钱“,拖欠民工工资,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道义上讲,都是极其恶劣的行为。

(二)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有些民工怕上当受骗不敢外出务工,有些为了讨要工钱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用绑架,暴力,跳楼,自杀等非正常手段解决,有些看别人靠非法手段聚敛财富相安无事,就放纵自己偷盗,抢劫,绑架,坑蒙拐骗等非法手段寻求生存生活,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是什么原因造成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呢?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我对着方面的查询与调查,总结出以下四点主要原因......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12/490607.html

第7篇:农民工文化需求调研报告

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时,其他方面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文化需求显得相当突出。

一、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文化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由生存理性转变到社会理性,物质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需求,他们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样迫切。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农民文化消费能力不强;另外,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把农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单调。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休闲娱乐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觉、听广播等较为原始、低级的娱乐方式上。即使有的农民工开始接触网络等较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他们也大多把网络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聊天、看电影等),而没有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在信息传递、文化提升、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单调的文化生活致使他们在价值观上也呈现出保守、落后的特征,大大不利于其市民化进程。

2.新生代农民工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学好一门过硬的技术是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最强烈的愿望。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比传统农民工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即使有心摆脱出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个“坎”,就是求职过程中的技术门槛,他们普遍陷入一种“技术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升级,城市现在紧缺技术工人,但求职农民工80%没有任何技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要求。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意识,但由于学习成本较高以及收益的不稳定性,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却还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认识上的误区。

3.新生代农民工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传统农民工文化水平有显著提高,但是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却远远低于城市从业人员,这种差距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从根本上适应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要想顺利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必须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与之相匹配,他们的实践需要决定了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另外,许多农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带来的困惑和失望,有些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希望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原因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学习欲望强烈。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基本上是初中以上,还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些接受过中专或高技类课程培训,知识面、信息来源比较广。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热情较高,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他们不仅仅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对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对知识的渴望使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文化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

2.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度较高,土地意识淡化。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性变化和技能素质提升,加上农地制度变迁使得他们新生代农民工的乡土社会认同在减弱,他们大多数人往往直接从学校进入外出务工行列,有的还是在城里跟着打工父母成长起来的,对于现代产业规律的熟悉程度远高于传统农业。同时,他们极力谋求对城市社会的认同,在经历了城市生活及文化氛围的熏陶之后,更感觉到城乡社会的差距,从而表现出对城市社会更强烈的向往。他们不管各种制度性的障碍仍然存在,转变就业观念、生活方式......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7/454143.html

第八篇:青年农民工调查研究报告

社会对“农民工”一词早已不陌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内部也进行着更新换代,作为当代社会的青年力量之一,“农民工”群体中的80、90后,这个农民工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存生活状况关系着农村的未来,寒假期间,记者走访了我国劳务输出大省四川辖内的盐亭、梓潼三县的部分农村地区。对80、90后青年农民工的情况做了部分调查。

一、打工潮的由来

出门打工这一说法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农民种田除了缴纳农业税外还需缴纳提留款以及各种集资(包括村社集资、乡镇集资以及市县集资)。各种税费加在一起,农民辛苦一季下来没有什么剩余。

县镇的一位农户这样告诉记者:“我清楚地记得97年我家油菜籽卖完后除去各种必交的款项,剩下的钱就只给我们娃儿买了个‘冷狗’(当地一种冰激凌,当时售价为一元钱)。

“在那个年代,农民手里也真是没什么钱”梓潼县交泰乡政府一位干部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我们下村社收农业税、提留款的时候也闹心,再动员也没用啊,有些农业搞得差的农户手里就确实就拿不出来。大多数农民交上税费后就没什么结余了。”

从那时开始,农村很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就出门打了,不愿在家干有苦又累还没什么出路的农业了,打工潮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即便是国家后来陆续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从由费改税到全面取消农业税。大部分打工仔任然不愿回家务农了,出门打工还是现在很多农村青年的首选。

二、成长经历及受教育状况

当代青年农民工的成长经历大多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家乡成长,初中毕业或职中毕业后便进入社会远走他乡开始了打工的生涯,另一种是跟随父母,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上学,由于不能在当地上学或是其他原因,大多也初中毕业便和父母一起上班了,不过这类情况较少,由于之前严格的户口受限,大多数的青年农民工是在家乡长大成人的。

记者抽样采访的一百个青年农民工中,绝大部分人只有初中学历,占百分之九十一,高中学历的仅为百分之六,剩下三人初中没有毕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完成高中学业的六人中有五人是90后。

面对这样的结果,县塔山中学的龚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农村孩子读初中......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8/384377.asp

第九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报告

为积极推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返乡农民工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动态监控、采集用工信息、注重政策宣传、强化就业服务、落实扶持政策、推进劳动协作等措施,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有序流动,有效的促进了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或就近就地就业。

一、基本情况

1、全市劳动力资源情况。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万人,其中富余劳力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万人,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万人。

2、返乡农民工人情况。截至2016年2月12日,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万人,累计返乡农民工万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

3、返乡农民工春节以后外出务工情况。春节后,截止2月25日,我市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已达万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万人,本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农民工万人;滞留农民工数万人,其中自愿创业农民工万人,等待外出就业万人。

二、我市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监控点,加强动态管理。为了帮助返乡民工多渠道就业和就近就业,在全市18个乡镇和3个涉农街道设立监控点,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联络员,采取实名制管理,对村里返乡民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账,实行返乡民工周报制。同时,在月日至月日,我局组织全市各乡镇(街道)、村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开展了返乡农民工调查摸底活动,建立健全了各类基础台账,准确掌握了各类劳动者的培训需求、就业情况和创业意向等。

(二)收集用工信息,努力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一是深入市各类用工单位广泛收集用工信息,重点加强对工业园区新建项目跟踪服务,全面摸清全市用工需求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账。二是成立了3个劳务信息对接考察组,分别到经济圈进行收集岗位信息。经过仔细筛选,共收集到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43608个。三是举办劳务协作洽谈会,携手打造“劳务合作联盟”。为拓宽就业渠道,密切培训机构与劳务输出地的联系,2月22日下午,我局与烟台市、南通市就业服务部门及30多家用工单位和淮北煤电技师学院、烈山区职教中心、淮北市新科技学校等13个教育培训机构举行了劳务合作洽谈会,共同研究如何对我市劳动力进行订单式培养和转移就业,促进我市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中实现跨地区转移就业。四是及时互通信息,在“淮北就业网”、《淮北就业报》设立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信息专版,及时发布转移就业岗位信息,协调淮北日报、淮北晨刊及电视台跟踪报道农民工转移情况及各地采取的帮扶措施经验。

(三)注重政策宣传,欢迎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一是将中央、省、市近出台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编成宣传单,免费向农民工发放;二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返乡农民工从电视里了解到当前的各项优惠帮扶政策;三是深入汽车站、火车站、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举办政策现场咨询活动......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6/373100.asp

第十篇:失地农民工生产生活调研报告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被征用后必须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今后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问题。为了掌握和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心理情况,进一步摸清“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经济和生活现状,为日后更好的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一手资料,四川农业大学校团委“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小分队”及时组织开展了失地农民现状抽样调查。此次调查我实践小分队选取了雨城区实地较多的大兴镇前进村以及具有代表性的80户失地农民家庭。调查自2016年以来的耕地被占用情况及实地后农民就业和生活现状。

一、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们调查表上的数据和反映上来的信息,经过汇总和整理,我们看到前进村的失地农民包括两类人群:本地的失地农户和由汉源县由于修建水坝、水电站搬迁过来的失地农民。本地失地农户数量较少,只占失地农民总数的25%,平均失地0.8亩/户,占失地农民承包土地面积的20%。与之相比,汉源搬迁过来的失地农民较多,占到失地农民的75%,每户失地在2—5亩不等,这些失地农民的土地大部分是在2016年开始被征用,每户的家庭人口数3—7人,失地后剩余土地不足1亩,仅供自给自足种点粮食。调查我们还发现失地农户的文化程度较低,80%是没有上过学或仅是上过小学,上过初中的占到15%,而上过高中及其以上的不足5%。

二、农民失地的原因及被占用土地的使用情况

据调查农民失地的原因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投资项目用地,如修建水坝,水电站等征地;2.政府东扩西移后办公楼用地;3.当地农民承包土地搞菌类种植租地;4.子女外出打工,劳动力减弱,自愿出租土地。

三、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

⒈失地后总体收入水平下降。据对80户失地农民家庭的调查显示,农民失地前人均纯收入约1800元/人/年左右,失地后为1200元左右,有的甚至不足1000元。失地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元/人/月,失年地后消费支出将近120元/人/月比失地前增加了50元左右。原因主要是土地征用前,农民家庭食品消费如粮、菜主要靠自产自食,水消费不要钱,成本较低,有的农户还可以靠卖粮食来储蓄一部分钱;而如今,粮食蔬菜基本上都要从市场购入,食品、水暖消费增加,导致了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其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乎上了年纪的农民。人均收入比失地前有所增加,原因是征地前他们劳动力较弱,粮食收入较低,而被征地后发放的安置费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支出。

⒉失地后就业形势严峻。土地被征用后,有的农民全部拿到了失地安置补偿费,有的农民只拿到了部分补偿费。在就业安置上,农民全部以自谋职业为生。在调查的家庭中,原来在外打工的继续打工,失地后原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因失去了原本的固定经济来源,只能外出寻找工作,他们虽然也稍微从政府帮助农民搞基本技能培训那里学到一点东西,但是在金融危机的旋风下,仍然很难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据调查收集上来的数据统计,85%的失地农民正处于无业、待业的困境中,10%的失地农民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的服务性工作,极少数不足5%的农户可以有一定的资金去做生意,搞个体经营。

3.社会保障如养老、医疗保险不到位,低保覆盖面不高。由于社会保障措施尚未在农村推开,失地农民自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差,到目前调查农户中约5%的人有能力参加商业保险。大部分失地农民反映政府的低保金额较低,只有不到80元/户/月,不足以维持每个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4/359773.asp

第十一篇:农民工就业和社保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今年8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城市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开销大;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文化娱乐少,技能培训少。尽管如此,但多数农民工仍认可目前生存的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共分四篇,##第1篇为《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第2篇为《城市农民工生活与教育状况》,##第3篇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和希望》,##第4篇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范围、方式和内容

本次调查范围为:全国各级城市(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中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对象是:年龄在16-65周岁的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包括被企业(单位)招用的在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和在社区街道上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灵活就业的农民工。

调查采用面访方式,对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直接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对灵活就业的农民工采取街道社区拦截调查和入户调查方式。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包括劳动就业、获取报酬、就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情况。

(二)调查样本的抽取

1、在固定岗位上就业的农民工样本的抽取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分两阶段抽取城市农民工进行调查。即先在制造业等12个主要行业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企业(单位),然后从中选取一定数量农民工进行调查。在抽取农民工时按照该企业(单位)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职业,适当考虑了农民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分布......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5/362028.asp

第十二篇: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长期的、必然而且必须的,而农民工又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进城农民和城市的其他劳动者不同,他们是一个非正式、非固定、收入低廉、无城市户口、无城市居民待遇和社会保障的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1农民工的城市住房现状分析

目前农民工的城市住房条件基本不尽人意,他们基本没有固定的住处,在哪工作就在哪居住,吃喝拉撒睡基本都在空间狭小,卫生条件差的临时住所。虽然农民工大都比较年轻,这使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都比较自信,即使患病也不太在乎,但实际上恶劣的居住环境还是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伤害。据统计,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其中仅建筑业农民工队伍就达3200万左右,占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占从事建筑施工人员总数90%以上。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走入城市,他们在城市的住房问题也成了一大难题。现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大解决住房问题的方式基本如下:

1.1公共场所

许多农民工在进城后找到工作前,如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提供可住宿的住房,而且又没有钱可以住在旅馆,那么他们也就大都住在本来为城市人设计、建造并管理的公共场所。

1.2建筑工地的工棚或未竣工建筑物内

所谓的工棚,一般是指建筑工地搭建的存放钢筋、水泥、塑料管等建筑材料的临时性的简易棚子,大都是水泥瓦(石棉瓦)作顶、草席竹席挡墙,具有夏不隔热、冬不御寒的典型特征。至于建筑工地里未竣工的建筑物,更是农民工们比较好的栖身地。

1.3雇主提供的集体宿舍里

雇主能提供集体宿舍,对农民工来说已经是比较理想的住宿条件。但此类集体宿舍受建筑成本的限制,往往是高低铺、过道狭窄,不仅不能像城里人的住房那样有必备空间,而且没有了个人的隐私空间。

1.4雇主家里

住在雇主家里的一般都是家庭保姆、护工等。因为要照顾小孩、老人、病人等,一般来说雇主也就不能不让农民工住到自己家里。

1.5城中村

所谓城中村,简单的说就是城市中的村庄。中国的城中村,特指在城市急剧扩张中,政府行政和开发商尚未能够征用并强拆的农民住房群。

2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意义

2.1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推进城市化、实现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化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今后较长时期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17.92%,2016年达到45.68%,30年提高了个近28个百分点,成绩有目共睹。但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难度不断加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工难以留在工作地实现安居乐业,而是如同候鸟一样往来于城市与农村,不断的外出务工又返乡回流。从长期来说,随着农民工住房问题的逐步解决,可以实现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有效降低生育率......

本文来自:Article/zhongjibaogao/dybg/201602/338366.asp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73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