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项目管理师】
从近日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学术研讨会获悉,《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有望于2015年上半年出台,其中或将涉及长江经济带沿线十一省市的一批新增地方项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时提道,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经济带成为新一轮三大区域经济战略之一。
1月19日,水利部、交通部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官员、学者,在武汉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和讨论。
地方积极争取新增项目
据环球视觉网综合财经消息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
目前各省除了制定各自的地方版实施方案外,也在参与制定一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相关部门人士透露,《纲要》是针对《意见》在操作层面的进一步具体化,沿线省市和相关职能部门参与拟定。目前部分省份已将地方情况上报到国家层面,《纲要》全文有望在2015年上半年发布。
一位参与《纲要》制定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纲要》在项目上会更加具体,地方关注度比较高的,是或将新增一批项目。《意见》主要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涉及的项目以交通层面为主,《纲要》或会增加一些生态环保、水利设施、旅游等相关项目。相关人士还透露,或有相应的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财税政策出台。
中金网外汇资讯
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肖安民表示,目前正在配合国家发改委编制《纲要》,开展基础资料收集和专题研究等工作,力争将湖北省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建议纳入国家规划纲要。
目前,长江沿线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争取将地方项目加入《纲要》。襄阳政府网消息,湖北襄阳市市长别必雄表示,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积极争取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
长江经济带的央地新布局
1月19日上午,水利部副部长蔡其华、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刘雅鸣、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党组书记黄强和三峡集团负责人,以及沿线部分代表省份人士,分别就各自领域对长江经济带具体工作做了汇报。
蔡其华分析了后三峡时代的河道特点,她表示,长江经济带开发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开发和环保的关系,区域和流域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江、湖关系,综合利用部门的关系等。她提道,目前要特别重视协调航道整治与防洪及河势控制的关系,河道整治要考虑航运需求,航道整治要全面考虑防洪以及河势的影响。
围绕长江航运,黄强表示,长航将着力推进航道系统治理,多途径提升航道通过能力,同时着力保障三峡枢纽通航,加强坝区运能挖潜和扩能工作;同时着力提升长江港口枢纽功能,引导港口转型发展等。
地方省份代表也积极表态。
四川方面表示,将不断增强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同时加快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进出川国际大通道建设,建设内陆对外开放战略高地。
贵州方面则着重强调构建贵州综合交通网络、降低运输成本,助推长江经济带建设,并提出了“大走廊”、“大通道”、“大枢纽”、“大物流”的概念。 中金网外汇资讯
湖南省政府代表则表示,将以长江为纽带,加快构建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巩固长江作为湖南省对外开放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纽带地位,突出湖南与长江沿岸相邻省份的通道建设等;同时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湖南方面还表示,将充分发挥岳阳地区处湖南省长江沿岸地区的优势,使之成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桥头堡,尽快使岳阳成为全省的次中心。
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肖安民表示,目前湖北已将《意见》明确的41个(批)项目逐个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进度和成果要求,并将53个(批)拟争取国家支持项目按照水运、铁路等5个方面进行分类,形成清单分头开展争取工作。
他还透露,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已由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等待审批。
一位江西省的参会官员告诉环球视觉网,长江经济带涉及面极广,包括交通、水利、生态等多个方面,从中央多个职能部门到沿线十一省市,以这种会议形式聚集共议较为不易。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晋川建议,沿江省市在省际层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区域联盟,共同制定合作规则,强化区域自律。
中金网外汇资讯
附表:湖北长江经济带2008年分县市经济发展状况
附件: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
前 言
一、规划依据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鄂发[2009]15号)中“沿江各市(州)相应编制本地相关规划”的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决定》,特编制本规划及《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
本规划编制的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依据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征求意见稿)》
《长江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送审稿)》
《湖北长江河道岸线规划(送审稿)》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空间、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五个专项规划。
本规划编制所参考的关联规划有:
咸宁市“十一五”规划及其中期评估报告等
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经济社会、土地、水利、生态等发展规划等。
二、规划范围
咸宁市区、赤壁市、嘉鱼县行政区域范围,共4243.8平方公里。
三、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中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长江经济带发展
一、热点材料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2015年4月5日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习近平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3月25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会议同时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列出负面清单,设定禁止开发的岸线、河段、区域、产业,强化日常监测和问责。要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进发展,增强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二、相关问题
1、“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答、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意义;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是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对于这一区域的产业优化升级、粮食稳产高产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各省市加强合作,这说明了什么?
答、合作是发展的基础;合作有利于加强交流与协作,凝聚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合作有利于促进经济规划区内各地的协调发展;合作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进步与发展。
3、“长江经济带”里的各地在合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需要确立共同目标;需要加强协作,理解沟通与宽容;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4、我省如何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的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答、加强区域合作,统筹城乡、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坚持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创新发展之路,发展现代工业;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5、为全面提升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你认为当前应该着重解决好哪些问题?
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创新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科教兴皖、人才强省和文化强省的战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实施科技兴农,努力实现科技惠农等。
6、你准备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目标做哪些实实在在的事?
答、树立报效祖国和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和家乡需要的人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家乡的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7、请你为安徽在“长江经济带”中率先发展出谋划策?
答: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实施科技强省战略,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借助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等。
8、材料一:在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大潮中,“改革创新”在安徽有了新的注脚——文化体制改革的“安徽现象”。“安徽现象”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安徽现象”背后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安徽现象”有力证明改革是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当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主流,它对文化发展和文化生产力的激活是全方位的:安徽出版集团是全国第一家组建时同步完成“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安徽报业集团是国内唯一注入国外资本的党报集团;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快速增长。
材料二:有一种力量,让世人刮目相看。随着“安徽面孔”频频亮相中国好人榜、全国道德模范榜,构成令人赞叹的“安徽现象”,树立“厚德安徽”良好形象。数年间,我省涌现出众多“中国好人”和“全国道德模范”,成为矗立在江淮儿女心中的精神群雕。
(1)“安徽现象”是安徽哪方面建设的成果?
(2)“安徽现象”会对安徽的发展起到哪些积极的影响?
(3)“当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主流,它对文化发展和文化生产力的激活是全方位的”说明了什么?
(4)你对繁荣安徽文化产业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等。(三点即可)
(3)改革是安徽建设与发展的动力;在安徽未来的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对安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进行改革;只有坚持改革才有出路,才会发展。(两点即可)
(4)示例:整合安徽地方特色文化,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动漫产业等。(一点即可)
9、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轴线,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七省两直辖市。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其战略意义重大而又深远,是带动东、中、西部整盘复兴的全局战略。
(1)作为一名安徽人,你认为发展安徽有哪些优势?请举例说明。
(2)在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中,请你为安徽率先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无疑要在率先崛起中起带头作用。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家乡发展做些什么?
答:(1)有利条件:安徽有很丰富的资源,如煤炭,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安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承东启西,联结南北;安徽教育科学文化基础较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合肥科教基地;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徽商文化、黄梅戏;安徽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多旅游胜地,如黄山、九华山,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重要条件等等。
(2)加快推进安徽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合作,密切与东西部地区联系,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等等。
(3)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和家乡需要的人才;树立报效祖国和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等。
10、众所周知,当前全球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正面临深度调整,经济重构带来市场、产业、科技、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复杂激烈;中国国内发展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立足我省省情,加快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安徽在全国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必然要求等。
1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发展科技,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节约资源、节约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安徽等。
12、由于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流域重大开发工程等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湖泊正面临着面积急剧萎缩、物种丧失、生态系统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洪水调蓄能力降低和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做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功课。你认为党和政府应该怎么做?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党和政府要切实转变领导方式,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实施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落实惠民政策,走共同富裕道路;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继续关注“三农”,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
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树立崇高理想,肩负历史使命,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敢承担社会责任,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号召身边的人关注安徽经济发展,投入到安徽经济的发展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建设长江经济带,振兴安徽贡献自己的力量等。
13、为了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请你给当地政府提几条建议。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
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托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加大社会环境的整治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名优产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
14、巢湖流域早在“九五”期间就被国务院列入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尽管近年来各级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研究和治理,但巢湖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调查巢湖水污染情况,谈谈这种情况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2)作为合肥市民,你认为应以什么实际行动为建设生态合肥作贡献?
答:(1)威胁巢湖及周边生态平衡;危害居民生命健康;制约环巢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法制观念,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养成绿色出行、厉行节约、使用节能产品等良好习惯,为建设生态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15、国务院2015年4月5日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中国政府提出的又一个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目前长江干线货运量约20亿吨,位居全球内河第一,为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的4倍和10倍。
(1)该战略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协调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推动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内需增长空间,形成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呼应、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成为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支撑全国发展新的增长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号文件】
(2)长江经济带的具体范围包括哪些?
答、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面积205.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约21.4%,国内生产总值23.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约40.9%。
(3)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答、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家支持长江经济带探索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区域合作日益密切等。 矛盾和挑战: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农业问题突出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突出矛盾。
(4)哪些需要催生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
答、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协调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是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5)建设长江经济带,我们充满信心,请简要分析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哪里。
答、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各级政府的正确决策;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人民的勤劳善良,不屈不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等。
(6)请为建设长江经济带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经济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招商引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
政治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基层民主制等。 文化方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对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等。
资源、环境方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7)为建设长江经济带设计几条宣传标语。
答、共建长江经济带,同赴小康幸福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建设长江经济带,从你我做起;建设长江经济带,人人有责等。
长江经济带发展
一、热点材料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2015年4月5日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习近平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3月25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会议同时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列出负面清单,设定禁止开发的岸线、河段、区域、产业,强化日常监测和问责。要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进发展,增强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二、相关问题
1、“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答、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意义;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是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对于这一区域的产业优化升级、粮食稳产高产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各省市加强合作,这说明了什么?
答、合作是发展的基础;合作有利于加强交流与协作,凝聚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合作有利于促进经济规划区内各地的协调发展;合作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进步与发展。
3、“长江经济带”里的各地在合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需要确立共同目标;需要加强协作,理解沟通与宽容;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4、我省如何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的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答、加强区域合作,统筹城乡、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坚持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创新发展之路,发展现代工业;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5、为全面提升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你认为当前应该着重解决好哪些问题?
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创新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科教兴皖、人才强省和文化强省的战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实施科技兴农,努力实现科技惠农等。
6、你准备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目标做哪些实实在在的事?
答、树立报效祖国和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和家乡需要的人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家乡的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
7、请你为安徽在“长江经济带”中率先发展出谋划策?
答: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实施科技强省战略,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借助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等。
8、材料一:在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大潮中,“改革创新”在安徽有了新的注脚——文化体制改革的“安徽现象”。“安徽现象”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安徽现象”背后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安徽现象”有力证明改革是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当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主流,它对文化发展和文化生产力的激活是全方位的:安徽出版集团是全国第一家组建时同步完成“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安徽报业集团是国内唯一注入国外资本的党报集团;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快速增长。
材料二:有一种力量,让世人刮目相看。随着“安徽面孔”频频亮相中国好人榜、全国道德模范榜,构成令人赞叹的“安徽现象”,树立“厚德安徽”良好形象。数年间,我省涌现出众多“中国好人”和“全国道德模范”,成为矗立在江淮儿女心中的精神群雕。
(1)“安徽现象”是安徽哪方面建设的成果?
(2)“安徽现象”会对安徽的发展起到哪些积极的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号文件】
(3)“当文化体制改革成为主流,它对文化发展和文化生产力的激活是全方位的”说明了什么?
(4)你对繁荣安徽文化产业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等。(三点即可)
(3)改革是安徽建设与发展的动力;在安徽未来的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对安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进行改革;只有坚持改革才有出路,才会发展。(两点即可)
(4)示例:整合安徽地方特色文化,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动漫产业等。(一点即可)
9、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轴线,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七省两直辖市。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其战略意义重大而又深远,是带动东、中、西部整盘复兴的全局战略。
(1)作为一名安徽人,你认为发展安徽有哪些优势?请举例说明。
(2)在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中,请你为安徽率先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无疑要在率先崛起中起带头作用。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家乡发展做些什么?
答:(1)有利条件:安徽有很丰富的资源,如煤炭,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安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承东启西,联结南北;安徽教育科学文化基础较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合肥科教基地;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徽商文化、黄梅戏;安徽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多旅游胜地,如黄山、九华山,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重要条件等等。
(2)加快推进安徽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合作,密切与东西部地区联系,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等等。
(3)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和家乡需要的人才;树立报效祖国和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等。
10、众所周知,当前全球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正面临深度调整,经济重构带来市场、产业、科技、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复杂激烈;中国国内发展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立足我省省情,加快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安徽在全国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必然要求等。
1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发展科技,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节约资源、节约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安徽等。
12、由于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流域重大开发工程等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湖泊正面临着面积急剧萎缩、物种丧失、生态系统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洪水调蓄能力降低和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做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功课。你认为党和政府应该怎么做?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党和政府要切实转变领导方式,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实施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落实惠民政策,走共同富裕道路;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继续关注“三农”,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
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树立崇高理想,肩负历史使命,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敢承担社会责任,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号召身边的人关注安徽经济发展,投入到安徽经济的发展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建设长江经济带,振兴安徽贡献自己的力量等。
13、为了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请你给当地政府提几条建议。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
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托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加大社会环境的整治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自主创新名优产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
14、巢湖流域早在“九五”期间就被国务院列入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尽管近年来各级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研究和治理,但巢湖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调查巢湖水污染情况,谈谈这种情况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2)作为合肥市民,你认为应以什么实际行动为建设生态合肥作贡献?
答:(1)威胁巢湖及周边生态平衡;危害居民生命健康;制约环巢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法制观念,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养成绿色出行、厉行节约、使用节能产品等良好习惯,为建设生态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15、国务院2015年4月5日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中国政府提出的又一个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目前长江干线货运量约20亿吨,位居全球内河第一,为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的4倍和10倍。
(1)该战略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协调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推动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内需增长空间,形成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呼应、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成为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支撑全国发展新的增长极。
(2)长江经济带的具体范围包括哪些?
答、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面积205.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约21.4%,国内生产总值23.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约40.9%。
(3)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答、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家支持长江经济带探索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区域合作日益密切等。 矛盾和挑战: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农业问题突出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协调发展的最突出矛盾。
(4)哪些需要催生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
答、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协调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是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5)建设长江经济带,我们充满信心,请简要分析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哪里。
答、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各级政府的正确决策;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人民的勤劳善良,不屈不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等。
(6)请为建设长江经济带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经济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招商引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
政治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基层民主制等。 文化方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对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等。
资源、环境方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7)为建设长江经济带设计几条宣传标语。
答、共建长江经济带,同赴小康幸福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建设长江经济带,从你我做起;建设长江经济带,人人有责等。
金融学论文
课题:浅析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学校 河北农业大学
学院 商学院
班级 财务管理 1201班
姓名 周钻【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号文件】
学号
引言: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长江经济带”列入施政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召开座谈会与长江沿线11个省市的主要负责人讨论长江经济带建设。李克强指出,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的新格局,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让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发展 增长极
一 长江经济带概念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湖南、江西、安徽7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重庆、湖北武汉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长江经济带中上海为龙头,武汉为龙腰,重庆为龙尾,这三大城市也分别是上海协调会(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武汉协调会(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协调会(重庆市.四川省)的中心城市。[1]
二 长江经济带概要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它自西向东横贯中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中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涉及沿江九省市(青、藏除外)的43个地市。长江经济带不仅是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地区,也是全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三 长江经济带全面开发利用的背景
(一)大江大河流域开发已成为世界性潮流。
莱茵河,全长1400多公里,沿岸居住着5400万人口,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沿岸的德国城市科隆,在跨河发展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德国重要城市。同样,密西西比河之于美国、泰晤士河之于英国,这些国家先后对大江大河流域进行大规模开发,从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大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著名城市都是因为沿江开发而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长江沿岸开发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沿江开发程度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因此,加快对长江沿岸的开放开发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利用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构架已日趋明晰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是由“点”到“沿海”再到“沿边”的战略布局,至于长江经济带的正式提出是由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中国科学院部分学者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的内涵是以长江流域若干超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通过它们的辐射作用和吸引作用连接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组成经济区。
进入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发展“长江三
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与此相适应,长江沿江各省也纷纷将其经济发展重点逐步转向临江城市或地区,并确定各自的战略开发区域,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遥相呼应。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至此,中国最大的区域经济体——长江经济带正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也迫切要求加快对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利用
1. 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开始对我国尤其是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造成很大影响,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长江经济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尤显重要。长江的中游、上游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中国区域发展应该进入沿海沿江并重的时代。“强弓”还需配“利箭”。
2. 三峡工程的建成,为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安全保障。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涝灾害,给沿江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党中央国务院
第一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凸显,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各类风险挑战增多,旧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安徽必须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转入新轨道。
一、摆脱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走投资消费联动的新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抢抓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外需和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我国出口贡献率由2002-2015年10%以上降为2015-2015年的-2%到-4%,投资增速由“十一五”时期的25.5%降至2015年的15.3%。安徽外贸增速从“十一五”时期的20%以上滑落至2015年的8.2%,投资由37.5%降至16.5%。国际经验表明,大国发展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扩大内需上。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信息、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内需增长空间广阔。从安徽看,“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需求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内外需协调、投资消费联动的新局面。选择好有市场、有长期回报的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带一路”经济中的份额和竞争力。
二、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创新驱动的新路
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快速成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目前,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天花板”制约,产能扩张空间收窄。我国钢材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接近西欧和日本的产量增长拐点,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新世纪前10年的20%以上降至2015年的11.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8.7%;房地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投资仅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7%。总体来看,随着传统产业接近增长拐点,数量扩张已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的要求更为迫切。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涌现,既对产业平面扩张形成了挑战,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十三五”时期,安徽应适应产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互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三、摆脱对要素资源粗放投入的过度依赖,走绿色化引领的新路
随着要素供给趋紧、环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发展难以持续。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仅为日本的1/8、英国的1/5、德国的1/3,人均淡水、煤炭、铁矿石资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25%、67%和50%。我省煤炭以及铜、铁矿石等传统优势资源日渐枯竭,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一半。我省人口抚养比在2015年降至42.9%的低点后开始回升,2015年达到44.4%,用工成本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随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落实,环境成本将大幅上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念,绿色化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按照减量、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动经济绿色化发展,也将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按照绿色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加速生态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巢湖流域和黄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四、摆脱对非均衡发展的过度依赖,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总体战略,但目前区域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落差。安徽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省的2/3,城镇化率低5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3%。伴随城乡区域发展失衡,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凸显,“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日益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各地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化从规模扩张向以人为本、质量提升转变。
五、摆脱对政府主导经济的过度依赖,走市场和政府协调配合的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掌握的权限过大,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不惜拼土地、拼环境、拼政策,干扰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竞争不充分、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新型城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但传统体制束缚依然严重,发展活力亟待释放。新增长动力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化改革。“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随着行政管理、科技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深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科技经济“两张皮”、市场准入“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有望逐步破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安徽应抓住用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镇化、医改等先行先试机遇,探索构建市场化发现培育增长点的新机制,推动市场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时期,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亟需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一是强化系统思维。国际国内需求收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发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体制创新上,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发现新的增长空间,也才能找到稳当前、管长远的现实路径。二是强化底线思维。在经济下行周期主动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可以为长远发展增强动力、预留空间。我们有必要明确经济运行底线,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基础上,努力在调结构、促改革处着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蓄积能量。三是强化创新思维。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政策快速涌现,不仅对企业、也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常态,各地既要勇于担当,在国家顶层设计明确的框架内主动作为,更要破除在经济平面扩张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适应简政放权、职能转变要求的新思路、新办法。
第二篇
XX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探索新常态下深化转型发展的目标与途径,更好地发挥其省区经济增长极地带作用,对于安徽“十三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XX区的阶段性进展和效应
国务院于2015年1月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XX区要探索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统筹发展新思路,探索区域联动发展新机制,探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途径,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探索体制改革新举措,成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也就是要通过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探索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XX区设立之时,恰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XX区没有丝毫松懈,认真落实示范区规划,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开发园区、基础设施等九个专项规划,有序推进示范区建设与发展。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承接方式创新、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走出了一条“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之路。三是推动行政区划及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促进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形成了“以点带轴、以轴带面”的空间开发新格局。四是推进省部联动、省际联动、省内联动以及国际合作,走出了一条“产业承接—区域分工—互动发展”的合作发展之路。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长三角基础设施无缝对接,促进一体化发展。六是注重绿色集约,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绿色承接、集约发展”之路。目前,XX区已实现了规划预期的阶段性目标,很好地发挥了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要素集聚效应显现。五年来,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1.8万亿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306亿美元,分别年均增长28.4%和23.3%。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型显示、机器人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全超导托卡马克、量子通信等高端科技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三是“一轴双核两翼”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双核”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进一步凸显,“两翼”以装备制造和轻纺为主导的产业承接呈现爆发式增长,“一轴”初步形成现代化大工业和物流业的重要集聚区域。四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示范区设立以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拉动全省经济年均增长近10个百分点,使安徽增速跃居中部第一位。五是人居环境保持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示范效应更加彰显。六是民生福祉得到提升。XX区就业岗位逐年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在产业承接中得到了实惠。
二、XX区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在新的背景下,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五化协同”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一届政府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力求在把握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这些全新执政理念和战略举措,标志着我国推进转型发展的实践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皖江地区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示范区,应当适应新常态和新要求,继续先行先试,围绕科学承接与发展,进一步探索新路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与此同时,XX区自身也存在着产业承接质量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区域协作不强、要素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型发展。这就是说,XX区不仅自身发展已进入到由突出承接、做大数量向突出转型、提升质量的新阶段,而且外部环境也赋予了XX区探索科学承接与转型发展新路径的使命,两者高度契合,有必要拓展XX区规划期限,继续支持皖江地区先行先试,切实担负起新阶段的新使命。
三、皖江地区转型发展的对策
“十三五”时期,XX区应遵循的思路是:按照产业承接与转型发展的内在机理,适应经济新常态,针对示范区存在的问题,着力推动科技创新、高端服务业嵌入、信息化、新型城镇化,以及改革开放和开发区整合,努力探索科学承接与发展的新路径,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由产业承接向创新驱动、由分散孤立向集群联动转变,打造XX区升级版,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提供示范。
1、以市场化改革为先导,促进要素配置结构转型。主要是围绕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体制改革,打通转型发展的微观途径——要素配置结构转型。具体改革包括:投资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贸易体制改革等。尤其要把握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皖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全面提高皖江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全方位立体式承接产业转移。
2、以科技创新与高端服务业嵌入为切入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主要是按照“四化”同步的内在要求,着力推进科技、信息与产业融合,打通转型发展的中观途径——产业结构转型。主要举措有:进一步明确各地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千方百计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产业链承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嵌入XX区制造业等。
3、以“互联网+”和新型城镇化为依托,加快经济组织结构转型。主要是根据中国版工业4.0发展趋势和要求,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通转型发展的宏观途径——经济组织结构转型。主要举措除了“互联网+”和新型城镇化外,还包括探索设立国家级新区、推进企业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等。
4、以政府协作为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对转型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在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有效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形成市场主导和政府支持“双轮驱动力”。具体举措包括:修编示范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实施差别化区域产业政策,加强长三角三省一市之间的协作,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探索建立区域互动合作机制。
5、以软硬件建设及开发区整合为抓手,增强产业承接与转型发展的支撑能力。强化“四个能力”,即产业承载力、产业选择能力、科技创新及转化能力、产业配套能力,为皖江地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举措包括:加快示范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开发区整合提升,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谋划和实施重大项目。
第三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十二五”临近结束,“十三五”即将开启,下一个“五年”如何规划?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引起了全社会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当如何认识“十三五”规划的伟大战略意义?众所周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期限,是我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任务紧迫、形势严峻。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当今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不会出现大的改变,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对当前的形势有深刻清醒的认识,必须紧紧抓住当前转瞬即逝的时机,必须坚定信心,站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把“十三五”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的决定性阶段,集中力量、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紧紧围绕民生这个核心主题科学规划“十三五”。
规划“十三五”需紧紧围绕民生。当前全国各地方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全面动员,进行全面冲刺。与此同时,各地方实施全面精准扶贫攻坚,确保全面脱贫与全面小康的同步实现。“十三五”是“两个一百年”目标中是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正进入关键的转型升级阶段,更是“四个全面”同步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各级执政者所面临的任务异常沉重,必须以党的最新理论为思想武器,在以习总书记为党中央的领导集体带领下,紧紧抓住当前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民生。可以说,“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变,从大国到强国的质的升级,人民的幸福安康的基础将得到更加厚实的保障。
紧紧围绕民生,还需科学规划、科学举措、坚定不移的执行。“十三五”必然是一个新时期,会遇到新挑战、新形势,会进入到新常态,必须认清这一点,不但要善于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存在问题、突出矛盾,还要创新理念、思路、举措,为“十三五”谋篇布局,将民生这一核心突出体现在顶层设计当中、纳入到具体的规划细节、政策、举措当中,把全面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作为整个“十三五”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牢抓实抓深,确保民生问题质的改善。
第四篇
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国内外各种机构、学术团体、情报机构等都一定把他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研究他的饮食起居,研究他的遣词造句,研究他的权谋思想,研究他的待人接物。总之对他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不可谓不丰富,不可谓不具体,不可谓不高深,但却缺乏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去观察他、研究他、思考他、感受他,我就是一个喜欢研究习近平的普通老百姓,在我的心中有一个不一样的习近平。
要说到研究党和国家领导人这样的事,放到过去是不可想象。说轻点谓之“不尊”,说重点可谓网议天机,随时要冒杀头的风险。即使放到改革开放前,那也是件不得了的大事,不是被划为右派,就会被打成反革命,进行劳动改造。幸好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全面启动,法律法规对人们的各种权利保障普遍提高,资讯业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才能让我一个普通人,提高公开合法的渠道,获得习近平有关音视频资料并研究他感受他,才有机会说出自己心目中,那个与众不同的习近平。
习近平第一次给我特别印象的是看党的十八大直播中的一个片段,他被推选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时,他向与会代表鞠躬致谢,感谢他们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的画面。就在他向代表们鞠躬的一刹啦,他的举动冲撞了我内心深处最柔弱最不容易被触动的那一块。因为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新老更替,总是被选出的受到代表们的拥戴,仿佛理所当然。胡锦涛是第一个向支持他的代表致谢的第一人,习近平是第二人。我亲眼看到习近平是那么自然,那么深思熟虑的用鞠躬表达自己由衷的谢意。他的鞠躬是那么的自然那么到位,是他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毫无作秀的成分。他这一鞠躬不打紧,我的双眼立即沁满了感动的泪水。我第一次感受到我与他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觉得习近平是一个似我一样有血有肉的人,一个也同样有亲戚有朋友有父母有儿女的人,一个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人,一个对党和人民充满柔情蜜意的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这种似成相识的情感08年曾经经历过一次。08年我国汶川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地震,它牵动了全中国全世界人民的心。作为九五至尊年近耄耋的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余震不断的震中之一的都江堰指挥抗震救灾,其风雨兼程的身影,一句让“让伤员先行”的话语,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己的幸运,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个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好总理。当时全国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充满了昂扬向上的力量,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该为灾区干点什么。当温总理奋不顾身乘坐直升机降落到山高林密地震破坏最严重的震中映秀,一个曾经山清水秀如今已满目疮痍的映秀。总理看到灾民期盼的眼神以及死难同胞遗骸的一刹啦,总理的双眼噙满了泪水,他的嗓音嘶哑了,他内心深处在不停的责怪自己来迟了,他想如果自己能早点过来,就能抢救好多人的生命。为了表达自己的自责和对死难同胞的哀思,他弯曲自己的双膝跪了下去。这一跪时间停止了流动,这一跪全世界为之动容,这一跪全中国拧成了一股绳变成了一个人。这一跪让我泪如雨下,使我立即放下手边的工作给领导打了一声招呼,取出了所有储蓄,随部队上北川赶汶川抗震救灾。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感动的力量,这就是真诚的力量。习近平的真诚让我觉得,他是一个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场合认真听取群众呼声的人。内心深处不由自主的牵挂他,关注他,研究他,归纳他的所作所为,对他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一种希望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情素,引导我成为当地远近闻名、名副其实的“习粉”。
是什么让我的双眼经常噙满了泪水,是因为我深深爱着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著名诗人艾青的诗能经常带给我灵感。
不久习近平就带给我第一份惊喜。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两个一百年目标如同当年小平同志建设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同出一辙,具有占领道德制高点、凝聚共识,催人奋进的作用。
2015年习近平履新首访深圳,展示他拓展改革的决心。考察期间道路未封闭,公车私车并行,给当时的政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让人如沐春风。在莲花山下,习近平向邓小平雕像敬献了花篮以明志。他在随后与群众互动中强调,改革开放要有新开拓,继续富国富民道。他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宣示来展示,党和群众的新联系。他这次出行成为党和政府出行的标杆旗帜,从此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不断,却从没有断道戒严,人民群众好生欢喜。
俗话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习近平就是这样一位知微见著、落一叶而知秋的人。后来中央政治局根据他的建议,出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八项规定》,对党风政风民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这一招可谓四两拨千斤。说明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善用巧劲,抓工作喜牵牛鼻子顺势而为而不用蛮力。
习近平是新中国建立后出生的第一代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者,当过知青,任过村官,还担任过县委书记省委书记,也给别人打过杂,具有多岗工作的经历。他善于独立思考,许多言辞充满智慧。如人们津津乐道的“打铁还需本身硬”,“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习式语言言简意赅,充满风趣幽默,还能以小见大。最能体现习近平思想的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可谓习近平治国、理政、修身经验的集大成者,是习近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其核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不过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更具时代特色,更注意运用系统论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更善于制度的顶层设计,力求做到统筹兼顾。
习近平是中国第一个站在世界维度思考问题的人。他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中国的利益是广泛而又实际存在的,是需要精心维护的。中国无意挑战现行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拥护者、倡导者、维护者、建设者。中国和美国一样是世界经济秩序的利益攸关方,其利益一损具损一荣具荣。中国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陋习,注意区域平衡文化平衡利益平衡,抛弃零和游戏思维局限,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将中国的产能与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共同构筑人类利益的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国需要用巧实力,用经济的力量、资本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分化、瓦解、打破美国联盟的力量,为中国的成长赢得时间和空间。
习近平高高的个儿,和善的脸,让每一个看过新闻联播的人都产生与他联系交流的愿望,自然而然向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与他唠家常,与他分享思想的盛宴。中国民间亲切的把他称为“习达达”,他从来没有觉得有不恭之处,人们爱屋及乌,把他的夫人冠之以“彭麻麻”,他也欣然领受。如今习达达、彭麻麻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具亲和力的指代称,受到民众的拥戴。在时下的中国,只有贪官污吏最怕他,而且怕得要死。
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把习近平描述为中国的曼德拉,我觉得最贴切不过。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习近平是改变世界历史的人我也认同。但要我用一、二句话慨括一个中国普通百姓、一个“习粉”心中的习近平确实有难度。我觉得习近平就是我远方的一个亲人,随时都可以与我心灵相通,他更像希腊神话里盗天火到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为了理想信念矢志不渝。我隐隐感觉到,习近平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继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之后,又一座高耸入云,照耀中国、照耀世界前进的灯塔,他会把我们领进一个新时代。
第五篇
本人有幸作为学员之一再次走进教室,聆听了浙江大学及浙江省规划设计单位教授的讲课,为期一周的学习和考察,让本人深受启发和教育,联系我县农业发展实际,谈谈几点感受。
一、要认清“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特点,谱写好“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新篇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所谓的新常态,农业也展现出新阶段、新常态下发展特点。表现为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例进一步下降;农业发展呈现降速趋势,呈现“两板(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的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效应”;农业发展由“十二五”时期追求“量”的扩张转向“十三五”时期既要求有一定的“量”又要求有较高水平的“质”,这种“质”的要求体现在农产品内在质量和安全质量的高度统一、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协调;农业发展约束因素增多,尤其是耕地资源刚性减少造成不能通过增加种养总规模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业进步更加依赖科技支撑,科技将成为农业腾飞的翅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会大大改善等。可见,“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是挑战和机遇并存,面对这些巨大变化和挑战,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做好“三农”新文章,为实现“三全”目标打好基础。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要符合合肥市城郊型农业定位和肥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功能分区总体规划要求,做到上下相通、左右相融。根据合肥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我县“主城融合、中间突破、两翼保护、西北控制”发展空间布局,未来5年,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行点面结合的结构调整计划,依托肥西县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沿湖环山生态型、近城都市服务型、远郊农产品保障型的农业板块,推行一产、二产、三产高度融合发展,走一条高效、环保、安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三、“十三五”将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也必将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深刻深远影响。因此,要继续坚持“加快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的发展路径,抓好美好乡村和新市镇建设这个牛鼻子,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规划等统领下,抓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建设要求,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留住乡愁,尤其是要注重美好乡村产业规划,避免以往只抓村庄建设忽视产业发展的现象。产业发展要突出优势,推行具有“一村一品”特点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发展,着力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
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因素”,“十三五”农业发展好坏取决于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受城镇化的加速、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问题更加凸显。要实现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未来五年,必须在扎实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基础上,突出规划引领,加强土地流转,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扶持,采取外引内培方式推进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立志农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以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村稳定繁荣。
第六篇
培训不是福利,而是投资。既是投资,就要有产出。培训的产出是指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进而影响行为,转化为现实的成果。近期有幸参加十三五规划培训班,想谈谈关于培训的产出问题,产出有几个形式:
一是消化与感悟。知识内化是学习培训的最初成果,而写文章是最简单的产出形式,能够温习知识、强化记忆、表达见解、活学活用。培训班老师讲解了人才与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公共与企业两大类,呈并行关联态势,宏观上的人才及人力资源规划应与企业人务资源规划相互对接、相互促进。自己利用高校环境与学习氛围,自学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写了一些关于县域规上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等文章,从共性层面做了一点思考。
二是指导与运用。用所学指导所用,把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现实的成果。
首先,政策法律的运用,有赖于责任态度。要敢较真,联系实际,坚决贯彻。同时在贯彻的过程提高分析、预测的能力。任正非说,“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做决策”,体现在行政工作要求上,就是我们具体执行的同志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实情、提出建议。去年底得知上级部门要出台新的提升培训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感到上级部门有可能会在具体措施设计上违背初衷反而对小企业不利。征求意见时一些小企业提出了异议,于是及时与上级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反映了县域企业人员规模现状,如果按人数比例一刀切的办法来确定不同规模企业受惠工人数对小企业是不利的。企业培训是一种具有正的外部性的行为,小企业也理应在政策中受惠。后期正式稿就较征求意见稿有很大的修改,充分考虑了300人以下小型企业的利益。
其次,思想理论的运用,有赖于融会贯通。需要努力通过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应用型学科,比如“平衡记分卡”概念可以作为指导工作的有效工具:1.业绩指标(财务指标),工作在结果台帐上的量化反映;2.客户指标,满足内部客户(上级部署)和外部客户(群众需要)的要求;3.流程指标,工作的各项运行机制;4.学习与成长指标,是否带出一支能动手做事、会分析总结的队伍。通常,四个指标中,领导是最愿意看到第一个指标,但如果忽视了其他三个指标,这项工作就缺乏支撑,不会长久,工作本身也没有效用与意义。我们在工作中的运用是在潜移默化之,但是有了这明确概念,可以进一步理清关系、概括集成、考察检验、复制总结。作为操作层面绩效考评工具,平衡记分卡实际上是一项过于复杂的指标体系和操作流程,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运用,而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却能对所有领导工作提供借鉴。实践证明,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可以逾越体制内外创造价值。
最后,知识技能的运用,靠的是实践历练。有人说,“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平凡变为超凡的必要条件”。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最高层次的课堂。回想自己落实领导交办的能够称作“一件事”的几项工作、活动,都是在复制别人的过程中加工创新的。一具体就能深入,一动手就知道自己还差好多。总体而言,从权力与责任交织的行政工作角度来说,将培训转化为成果,人的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责任、态度、历练是第一位的。换句话说,最初“会不会”并不绝对重要,“想不想”、“能不能”却经常是一种关键考验。
三是分享与传播。培训产出形式的最高层次是分享与传播。自己领悟的才能分享,这是第一个产出形式所证明的;自己亲身实践的分享才有说服力,这是第二个产出形式所证明的。分享的内容不再是别人的知识,而是自己的实践过程和经验体会。因此,分享与传播,言传身教同样重要。分享与传播要分清对象,对朋友要分享感悟体会,相互激励;对领导同事要分享工作的意见建议,相互启发;对群众要分享政策,公开透明,相互理解。会分享的领导能打造一个团队,会分享的干部为团队创造活力。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对我们而言,有关政策的宣传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分享。政策是一种公共资源,公开是公正公平的前提与保障,向工作对象宣传政策是行政工作的基本职责。最重要的、涉及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都应当放在本单位官网上,这既是一种公道的作风,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保存网上打印的文件格式,在处理和协调争议时拿出来告诉工作对象:这个一直在互联网上。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公共投入,产出一定是公共服务,这是行政机关培训工作的本质。
第七篇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公务员,我很荣幸参加了肥西县转型发展与十三五规划培训班的学习,在浙江大学学习的五天时间里,无论是专家教授们的博文广识,还是产业园区的考察学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充实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此次学习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心灵洗礼
走进有着“东方剑桥”美誉之称的浙江大学,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学习氛围和醉人的阵阵书香,校园无处不体现着“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求是”校训影响了一代代浙大人,激励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爱国奉献,正是这种精神使浙江大学学脉绵延、人才辈出、创新不断、声誉远播,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求是”精神也让我们每位学员进一步审视自己,鞭笞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干实效、为民服务。
走进校园的正门之后,不远处的草坪上面有这么一个牌子深深吸引了我,是竺可桢老校长问浙大学子的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干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两句话,更使我明确了参加此次培训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我今天来浙大是干什么的?学习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站在牌前,我在心里默默的拷问自己。
二、知识盛宴
课堂上学富五车教授们的生动讲解就像是一场丰盛的知识盛宴,精美的大餐呈现在我们每位学员的面前。张卫良教授从“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态”及浙江桐庐县经验等方面深入浅出的给我们系统的讲授了“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意义、要领和创新问题。同时,张教授还联系“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及肥西县情给我们讲解科学规划,立足长远。沈峰工程师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内涵、意义及主要内容,他还以专业的视角从指标体系、指标评价到三类空间划分,系统的讲授了规划中的三类空间结构优化。朱文斌院长则通过京杭大运河、钱江科技城、浙大科技园、温州市大学科技园、江苏宝应经济园、松山湖科级新城、苏州工业园等丰富的成功案例与我们分享其规划理念和创新机制。王纪武教授提到的“公共政策的目的不是效益的最大化而是满意度的最大化”让我耳目一新,他的“城市边缘区”理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汤海孺总设计师则通过“为什么这样做?做什么?怎么做?”通俗易懂的为我们讲解了“多规合一”理论及具体工作思路。
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经验拿出来分享,深入浅出,异彩纷呈。他们课堂上启迪性的点拨,让我们对规划编制及日常工作中所感到的困惑和不解如醍醐灌顶。
课堂教学之余,我们还深入桐乡市产业园区考察学习。全国重点镇、建设示范镇的濮院在城镇建设中的“都市城镇和城乡一体化战略、市场带动战略、工业兴镇战略”三大战略,让我们对现代化新城镇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惊叹桐昆集团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这家企业的党建工作却不经意间深深地吸引着我,“党建就是生产力”理念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三、个人感悟
五天的学习,短暂而又难忘。参加此次转型发展与十三五规划培训班学习,既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更新,又是对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无论是聆听专家教授的谆谆教导还是深入园区企业参观考察,都像享受了一席精神大餐、一场知识盛宴、一次心灵洗礼。专家教授讲授的内容精彩新颖、理论鲜明、案例生动,园区的参观目不暇接、引人入胜、触发思考。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更重的工作任务还在后面。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要继续对培训的内容细心体会,用心思考,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付诸实践,结合肥西实际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为企业服务工作。更要常常问问自己:我来学习是干什么的?学习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八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也一直在践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平凡历程证明,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幸福安康,国家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党才能不断获得人民群众的强力支持。
三年前,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两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会议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时再次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事实证明,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理念。“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体党员干部更应深刻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记本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第九篇
为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和成果优势,有效发挥统计职能,深入发掘统计服务潜质,区统计局采取六项措施,加强与相关课题应标单位的沟通,为全区“十三五”规划课题提供信息和人员保障。
一、成立课题研究组,人员配备到位
统计局领导牵头主抓“十三五”规划课题工作,选拔各专业科室负责人成立两个课题研究组,分别负责《经济发展及主要指标变化规律与“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测算》和《六大高端产业集群及重点功能区评价指标及产业发展效益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并与相关课题的应标单位建立合作机制。
二、接洽应标单位,沟通协调到位
为确保统计服务职能与课题应标单位实际需求的完美对接,统计局组织了两次课题组成员与应标单位的接洽会议,对应标单位初步的课题规划和投标计划书进行分析探讨,听取了应标单位对今后工作的合作意见和方案,掌握了对方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要求,并从吃透区情、整理发展脉络、利用统计规则等三个层面对应标单位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三、细化课题模块,职责分工到位
依据两个课题的背景、意义、内容和特点,区统计局对课题进行细化分解,结合各专业科室的业务特点,进行模块化分工,实现课题细化标准、职责分工明确、专业运用合理的分工目标。
四、发掘信息优势,服务共享到位
为帮助应标单位掌握有效信息,把握发展规律,制订出科学严谨的课题研究方案,区统计局利用专业分工优势,整合相关信息、梳理发展脉络、总结规律特点,向课题应标单位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充分发挥了统计职能作用,实现了统计信息价值,为“十三五”课题研究提供了数据保障。
五、创建联动机制,统筹指导到位
为确保“十三五”规划课题取得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区统计局联合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创建联动机制,整合“十二五”规划资料,针对课题研究需要选取参考资料,统筹协调应标单位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内容与政府规划需要的无缝对接。选派专人向应标单位课题组成员讲解数据资料中的统计术语、专业内涵、口径标准,帮助研究人员掌握统计数据的运用规则。
六、加强对比研究,创新优化到位
为实现全区“十三五”规划与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的充分对接,体现城市发展新区之间的发展特点,统计局要求应标单位要加强与全市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的规划对比,既要突出区域特点,又要实现横纵协调。总结“十二五”规划的优势和不足,确立考核指标科学化、规范化、灵活化的研讨思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未来规划特色,要求应标单位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引入高端产业结构调整和央企引进计划等研究内容,制定出反映特点、体现发展规律、突出改革思路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显著、全面优化、特色鲜明的研究目标。
2016年以来,县统计局党建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局党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重要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统计工作任务,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狠抓落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推进我局的党建工作,实现统计工作和党建工作共同发展。现将县统计局2016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6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抓责任制落实,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县统计局党组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历来高度重视我局的党建工作,始终把党建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列入局内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局党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积极指导、支持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构建起党组负总责、党支部具体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构建起了上下同心共抓党建的良好运行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局党组始终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带头参加党支部的各种活动和双重组织生活。2016年初,党组认真分析了我局党建工作的现状,结合实际,及时指导党支部制定了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对党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全年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为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学习教育,深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确保党员干部坚定政治方向、全面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保证。2016年以来,统计局党支部班子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当作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统计工作和统计建设的全过程,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来抓,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建立学习型党支部为突破口,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针对我局统计专业性强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学习,保证了我局的政治学习落在实处,形成了讲学习、抓学习、自觉学习的好风气。
一是多年坚持订阅专业杂志到股室。我局订阅了《中国统计》、《中国信息报》、《中国国情国力》等专业性报刊杂志,为全局党员干部提供学习业务理论,提高工作技能创造了条件。
二是在学习内容上突出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重要系列讲话精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先争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宣传贯彻。党支部积极采取上党课、组织专题讨论等形式,认真落实“五个一”要求,充分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市、县的有关会议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收看贵州先进典型冷朝刚,王明礼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央纪委全会精神辅导专题》),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党员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保持先进性,党员参学率达100% 。
四是积极选派党员、干部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各种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年初以来共选派党员、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4人次。通过各种学习形式的教育活动,我局全体党员受到了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进一步统一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
(三)抓组织和制度建设,构筑坚强战斗堡垒按照2016年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我局坚持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民主生活会,重视抓好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管理使用和党内统计工作。
一是按照“五好”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要求,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我局现有股室、中心、队6个,在职职工19人。截至2016年6月,共有党员12人,其中在职党员11人,退休党员1人,在职党员占在职职工总数91%。支委班子成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对支部工作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人管、有人办,形成了一个组织健全、班子团结、工作协调、开拓进取、廉洁高效的战斗集体;在党员队伍管理中,严格按党员目标管理要求进行考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二是健全和完善了党支部工作制度和机关党建工作管理制度。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党员管理和教育,我局党支部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缴纳党费等制度,做到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结合,使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在重大事项决策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经集体讨论研究决定;认真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和党费收缴工作,全体党员按时缴纳党费,党费收缴有专人管理,及时上缴,2016上半年按规定收缴党费1722元,已按规定时间足额上缴;按时上报党内各项统计数据资料。
三是做好新党员的组织发展工作。按照党组织“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进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始终抓住培养质量这一关,认真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引导工作。针对年轻人的特点,开展以传帮带为主的工作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加以培养教育,为他们成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政治上高要求、在工作上严要求。
(四)抓活动载体,塑造良好的机关形象一是认真学习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四个文件”和“机关四项制度”的文件精神,坚持不懈地抓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学习制度和民主决策、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及时启动了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行政问责办法等,使我局的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
二是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开展“联系基层、走出机关、为基层办实事的实践活动。
三是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新农村建设挂钩点和扶贫挂钩点开展调研,为挂钩村的发展建言献策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2016年,分别到了帮扶的两个村支持资金6000元新建人畜饮用水池2个。
四是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勇跃捐款捐物。参加了义务植树,捐献了4500元植树造林款。
五是对本单位工会、妇女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指导他们完成上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同时,关心和重视老干部工作,积极争取我局退休老干部参加全县先进退休老干部的评选工作。
(五)抓作风和廉政建设,提升统计队伍整体素质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支部班子成员从自身做起, 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生活、工作、社交范围和言行,从一言一行上为党员做出表率,同时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政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6—2016年工作规划》和省、市、县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扎实组织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使党员党性觉悟进一步提高;根据年初和县委签订的党风廉政责任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党员干部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切实使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全局2016年上半年无一人违纪,保证了党风廉政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六)抓党建工作和统计工作两结合、双促进,共上台阶2016年以来,局班子坚持用创新的思路抓统计,把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和统计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党建工作渗透到了统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成为促进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我局年内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经济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参谋意见,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统计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几年来,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符合思南实际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被考核单位扩大到县直相关单位;为县委组织部提供全县乡科级领导班子实绩定量考核指标的计算打分,被考核单位扩大到县直党群部门;上半年共提供统计分析6期,统计资料13期,经济快报2期;编印一册《思南县领导干部手册》小册子300份。
二是为展示新思南尽职尽力。
二、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党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统计工作的发展,统计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又进一步推动了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升华,互相融合,相得益彰。一是提高了党员队伍的专业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广大党员深刻领会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规范了党员队伍的管理行为,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教育人,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评议标准,从而规范广大党员的行为,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广大党员知荣明辱,积极投身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几年来获得了下列荣誉:1、荣获2016扶贫开发工作“一等奖”;2、2016年被宣传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在过去上半年,我局党支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员教育、组织建设、制度创新、支部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但离县直机关工委和局党组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有些工作主动性不够,超前性不强,二是忙于业务性工作多,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研究不够;三是支部基础设施薄弱,电教化水平低,适应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需要。
2016年,我局党支部将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统计局党支部目标管理、统计局党支部工作计划、统计局党支部和党建工作制度的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而努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党员学习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党支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党员电教化水平;三是立足统计工作岗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我局统计工作全面发展;四是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建立科学的党员考核评议标准,实现党员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016党建工作述职报告2016年,局机关党支部紧密结合“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和“局中心工作”两条工作主线,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不断提升党建综合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现将2016年我局机关党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6年机关党建工作情况1、加强党性修养,开展政治理论活动
丰富组织生活日活动,组织支部党员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理念,狠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拒腐防变内化为每位干部的基本行为准则。多次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体会议、区纪委八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认真研读《廉政准则》、《党纪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重要规章,积极从各类“老虎”、“苍蝇”的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端正自己的品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拒腐防腐的思想防线。组织党员观看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心系国防》专题文艺晚会;组织支部全体党员专题学习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体会议和区纪委八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明确全局贯彻落实意见,促使全局党员干部心中有数、行动有底。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组织专题党课,教育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至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党员干部深刻感受了工人运动先辈开展职工群众工作的政治智慧和经验,增强了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责任感。接着,在陈列室门口重温了入党誓词,重温庄重时刻。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滨江公园开展环保志愿活动,积极投入捡拾垃圾行动,并向周边群众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理念。组织全局机关干部参观望春监狱参观接受警示教育,了解服刑人员生活、工作状况,听取一名机关职务犯罪的在押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真正地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撼与洗礼。通过专题学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广大机关干部党性和思想先进性。
2、深化“三三工作制”,积极开展走亲连心活动,构建和谐统计关系。
局领导亲自带队走访服务各类企业近102家,征求企业对统计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场指导帮助企业统计人员做好统计台账、原始记录等基础工作,建立企业档案60余份,进一步拉近了部门和企业的关系。全局党员干部走访慰问结对户和社区群众30多户,宣传统计工作,耐心倾听居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有效反馈。积极对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居民需求期盼,增强统计专项调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先后完成了企业发展环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居民满意度调查、全民健身活动状况、居民养老服务需求、法治宣传教育社会评价、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情况等6个专项调查,撰写调查报告7篇,获得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多次批示肯定。
3、开展与结对社区共建活动,增进党群关系。
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走访结对社区中生活不便的孤寡老人和结对困难户,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为他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挑选能力强、素质高的党员干部,担任东海花园社区第一副书记,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实地调研,对社区改进育龄妇女管理、宠物管理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得到社区群众的高度认可。
4、积极参与各类党组织活动,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全区机关干部运动会;参加以统计法为内容的知识竞赛;参加全区“慈善一日捐”活动,奉上我们党员的爱心;参加全区“八分钟廉政微型讲堂比赛”活动等。
二、2016年党支部工作思路 (一)抓好责任,进一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落实。1、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照年初工作要求和责任分解体系,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层级管理,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2、全面落实“一把手”责任,带好班子,领好队伍,全面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切实抓好落实,班子成员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分管工作紧密结合,全面部署,分责落实,严格考核。
(二)健全机制,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日常工作。1、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要从长远角度、顶层设计全局制度建设工作计划,加快推进内控管理制度的修订工作,完成全局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统计片区管理工作制度,出台物资采购、管理和使用办法等,切实做到防微杜渐,对全体党员干部负起责任。
2、定期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和局机关支部党员民主生活会,加大对机关效能建设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通报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3、全面落实党务公开,对涉及重要业务、重大经费使用、公务费用、干部任用、评优奖罚等干部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事项,利用网站、QQ群、宣传栏等载体做好政务公示,主动接受监督。
(三)抓好教育,进一步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1、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采取个人自学、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邀请专家辅导、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按照三个“对照要求”,高质量组织召开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着力聚集和解决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淡薄,贡献精神、奉献意识不强,思想僵化、创新进取意识不足,责任担当不够等问题。
2、结合形势任务,有针对性地组织反腐倡廉教育。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和廉政警示教育活动,适时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相关展览,观看反腐倡廉正反两面的电教片,做到用正面典型引路,用反面事例教育人,从而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党员干部在行政勤政过程中自重、自警,自省,自觉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
3、积极营造廉政文化氛围,以推荐读书、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使党员干部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2016党建工作述职报告2016年以来,市政府研究室围绕年初全市工作部署和我室目标任务,坚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立足实际、着眼发展,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特别是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深入扎实地谋划推进政府管理、城市建设发展、城市品牌宣介和体制改革等工作,为助推城市转型、提升发展质量,积极发挥智囊参谋作用。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一年来,我们始终秉持强化责任催动力、强化协作抬标准、强化制度严作风的理念,精细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一)政府管理提升年活动成效明显对照铜政办〔2016〕8号文件确定的目标任务,牵头制定出台5大类43项任务计72项制度、规定、办法和标准,编印刊登政务信息113篇,推出典型案例13个,市级新闻媒体共刊登信息稿件100余篇,被中央、省级媒体采用20多篇,《安徽领导参考》、省《决策》杂志分别刊登了市政府领导署名文章,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其中,市审计工作全覆盖得到国家审计署的充分肯定,并以《审计工作通讯》专刊转发、全国推介;财政“1+4”绩效评价全省推广;政府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徐立全同志的高度肯定;市主要领导分别通过批示、会议等形式充分肯定政府管理提升年活动。工作中,我们通过强化问题整改、宣传培训、建章立制、流程再造等措施,实现了政府管理的四个“进一步”。
一是基层基础管理进一步规范。出台了一系列政府会议、工作规程、会议管理工作规定、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使会议效率质量明显提高,公文办理做到了日清周汇总。制定并落实《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制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44408万元,纠偏支付业务1070笔计5001万元,使政府性资金保值增值超过省定的1.2%目标值。全面完成“三定”工作,将36个政府机构精减至32个。出台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培训办法,制定了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和市场化运作试点工作指导性意见,并对年初市审计局通报的问题进行跟踪督查整改,收缴违纪违规税费3018万元,收回违规发放津补贴和不合理报销费用34.3万元,并对“吃空饷”问题专项进行整改处置。
二是重点领域管理进一步加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程序设计,实行标前标后约谈;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黑名单制度和付款制度,年内对13个进展缓慢、履约不力的项目施工单位进行约谈和处罚。建立《铜陵市征迁安置系统》,为县区提供征收补偿安置信息比对服务,筛查出疑似重复补偿安置93户、121人次。研究出台了土地收储管理、成本核算、土地储备金以及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回头看制度,明确了分级负责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整改土地出让金未及时征收到位的案例9个,处置闲置土地21例。制定出台《铜陵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建立政府性债务月报制度,严格控制债务风险。
三是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行政审批工作,制定 “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和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改革试行方案,出台了《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投资领域行政审批简便化改革的意见》,推行“两联三减四加强”模式,开展 “前期辅导服务”、“绿色通道服务”、“预约集中服务”等,使市级行政审批时限再压缩15%。推进房屋土地征收,制定《集体土地征收管理办法》,修订《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印发了《关于调整铜陵市集体土地上房屋青苗和地上附着物征收补偿标准及相关政策的通知》。规范行政规费减免,制定关于规范行政规费减免缓管理规定,出台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操作规程,设立了45个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优进劣退”的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和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拟定了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办法,出台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入融合。
四是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明确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行为的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决策性会议讨论、合法性审查等具体规定,创新了“整治内容由广大居民来选择、方案设计听取居民的意见和需求、施工过程邀请居民代表参与监督、验收接管时居民代表签字确认”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四步群众工作法”。制定发布政府权力“三张清单”,在全省率先构建三级运行、制度约束、信息管理、公开监督等“四大体系”,作为全省的先行地区,我市两度赴省编办参与制定全省乡镇政府权责清单模板。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裁量标准,全面建立实施行政执法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推动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拟定政府重大决策机关内部人员过问干预记录、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价、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决策责任。
(二)课题研究及办刊质量稳步提升一是课题研究量上有突破,质上有提升。一年来共完成课题研究17项(重点课题4项,合作课题4项,自主课题9项),受市领导批示9次,超额完成目标规定的6项任务。其中4项重点课题《国务院62号文件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关于加快铜陵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建设的研究》、《关于枞阳划转我市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关于加快拥江发展融入合肥经济圈的研究》正在转化为决策成果,市委宋书记对《国务院62号文件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作出重要批示:“政府研究室这份材料值得一读,有针对性,有迫切性,也有建设性意见!请印发市委常委,市人大、政府主要领导,市政府副市长,市直有关部门、县区主要负责人参阅”,市委办以铜办《内部通报》印发全市。
二是两个刊物编印创特色,显亮点。目前共编印《决策参考》21期(远超年度10期的目标要求),受市领导共批示13期次,市主要领导批示7期次。特别是开创性地利用《决策参考》开展国家系列政策解读,推广宣介政府管理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我市审计工作创新得到国家审计署推介》,市委宋书记批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创新工作,求实效,抓关键,争取再上新台阶。在《铜陵发展研究》的编印上,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年内开展的“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年”、 “棚户区改造推进年”和“政府管理提升年”三项任务,做到一期一主题,每期有亮点,精心编纂。目前已印发5期,第6期正在组稿编印之中,办刊的针对性、指导性明显增强。
(三)借智借力平台建设富有特色一年来,我们着眼借外力、引外脑,坚持狠抓三大平台建设,努力为市委市政府打造高水平智库,助力铜陵转型发展和市领导科学决策。
一是依托政府咨询委平台精细谋划铜陵长远发展。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采取交课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专家咨议的作用。年内共委托课题3个,受市领导批示肯定4次。其中,《全面深化财政改革背景下铜陵市面临的形势及对策分析》、《建设合铜工业走廊、助推安徽中部崛起》已经结题上报市领导,《基于产业共享的铜陵铜业集群升级研究――打造世界铜都的升级方案与政策研究》课题正在研究之中,预计12月份形成初稿。倪玉平市长对《全面深化财政改革背景下铜陵市面临的形势及对策分析》批示:请江娅同志带着九部门,重视研究成果,研究对策建议的转化;对《建设合铜工业走廊、助推安徽中部崛起》批示要求江娅、黄然同志着力牵头,趁热打铁,市发改委继续合铜合作方面,细化和增进政绩工作,推进形成系统的发展战略,进而成为可操作实施意见。
二是依托省《决策》杂志平台打造宣介铜陵城市品牌。根据市领导指示要求,专程赴省进行磋商,与《决策》杂志建立战略合作,着力对铜陵的发展成效和成功经验进行深度宣传报道,塑造、推广铜陵城市品牌。目前先后以开篇谋势、转型发展、政府管理、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公共服务等为主题,分8期在《决策》杂志上刊载了关于铜陵发展思路和发展成效的13篇报道,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三是依托市政府中心组理论学习平台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强化依法行政意识。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授课的形式,先后邀请中科院和省法制办专家,分别就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行政诉讼法进行专题辅导,重点就“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提质增效升级、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行阐述,为加速推进铜陵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提供有力参考。
(四)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一是超前谋划推进市经济和行政体制2016年重点改革项目。主要是推进4项重点改革项目。其一是出台《铜陵市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草拟上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实施办法(送审稿)》、《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若干问题意见》和关于加强关破改制企业托管机构管理处理办法,推动铜化集团重组。其二是在考察学习和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铜陵港口(集团)公司组建方案》,推进市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其三是组织试行行政审批简便化改革,起草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投资领域行政审批简便化改革的意见》,推进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其四是全面开展债务清理甄别,强化债务风险控制,深化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
二是积极谋划推进市经济和行政体制2016年要点改革项目。主要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市属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党政机构改革,完成“三定”工作方案,开展PPP试点,建立先照后证改革协调机制,草拟了《铜陵市规范行政执法意见》、《关于建立全过程执法记录和执行档案制度的实施办法》和车改实施方案等,印发了《铜陵市“三证合一”登记管理》等实施办法、出台了《关于加强“1+4”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并将交易中心调整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三是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和协调服务工作。坚持日常沟通与专题督查,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行政体制的重点改革项目和要点改革项目调研督查力度,及时了解进度,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五)长江经济带建设谋划顺利完成作为市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居中协调作用,努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谋划工作精细落实。
一是致力前期准备。自3月底以来,共组织召开五次谋划会,收集了大量国家、省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政策文件规定,供领导参考。
二是注重研究谋划。作为新型城镇化专题的牵头单位之一,我室主动谋划,超前思考,提出了铜陵参与长江经济带若干重大项目的建议,得到江市长的充分肯定,同时根据研究进展,及时提出相关建议。
三是加强督促沟通。牵头组织并督促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分别围绕综合交通、新型城镇化、产业、港城一体四个专题深入研究,一方面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市“十三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之中,另一方面,加强与省主管部门沟通,各单位至少对接两次以上,一些研定的项目已被省直单位在相关规划中采用,为铜陵城市发展探索了一些好思路,谋划了一批新项目。
(六)党建工作及廉政建设扎实有效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结合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3月份,开展了“弘扬沈浩精神、建设模范部门”主题实践活动和干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完成了干部监督课题《坚持“五位一体”,不断强化经常性干部管理监督成效》;5月份,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定了教育方案,召开了专题党课报告会,深入开展“四学习四争当”活动。6月份开始,重点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区分“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三个专题,开展了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并结合三个专项行动的开展,对个人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切实整改,不断强化专题学习教育的成效。
坚持落实党组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着力规范日常管理,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工作计划,拟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工作目标,出台了市政府研究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实施办法》,完成廉政课题《关于我市全面推行“三张清单”制度的若干思考及对策建议》,重点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研究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室党组会议制度等4项工作制度,以制度建设推进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强化廉政建设。此外,我室还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有关规定要求,坚持规范公务接待、主动开展公开公示,重点就重大财务开支和干部选用等敏感问题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把主体责任分解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狠抓党建工作不放松。始终如一地坚持党建工作首位意识,强化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加党性意识和纪律观念,同时结合研究工作实际,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着力开展好反腐倡廉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二是盯着铜陵发展搞研究。第一,继续推进政府管理和经济行政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推广宣介成功经验,巩固和强化改革成效。第二,围绕中心工作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着力在江北区域发展路径方面、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政策方面、铜陵基干产业升级方面和铜陵养老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第三,坚持办好两个刊物,在完成《铜陵发展研究》、《决策参考》编辑发行任务的同时,坚持在创特色、树品牌上下功夫,确保刊物进入决策视野,形成普遍影响。第四,进一步发挥三个外部平台的功效。继续加强与省《决策》杂志社的战略合作,形成长效机制,在传递铜陵声音、彰显发展成效、塑造城市品牌上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咨询委专家咨议的“智库”作用,为铜陵的建设发展献计献策。与市委讲师团密切合作,借助市政府中心组理论学习平台为市领导科学决策和铜陵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是坚持制度规范强作风。继续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继续深化和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个专项行动成效,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营造靠制度规范管理、改进作风的良好局面。
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座谈会、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暨廉政工作会议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议精神,总结成绩,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认真分析当前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工作回顾
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交通建设融资难、资金短缺、资源环境要素趋紧等不利形势,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不畏难、不懈怠,咬定目标不放松,着力推进投资总规模536亿元的14个交通重点项目。全市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达54.12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01.37%,同比增长30.37%。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5.75亿元,同比增长63%;普通公路完成投资13.43亿元,同比增长7.5%;港航建设完成投资12.19亿元,同比增长8.8%;站场物流建设完成投资2.75亿元,同比增长37.5%;全年争取交通项目财政资金达6.8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21.5公里,超过我市已建高速公路总里程。
(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重大项目建设年”成效明显
发展是硬道理,建设是硬任务,规划是硬指标。坚持规划引领,完成了《荆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纲要》(-2020)送审稿,《荆州港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已报省。《荆州市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十二五”客运站场规划》、《荆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荆州首部公交发展规划已完成规划结构审查。
一是高速公路建设克难奋进。江南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洪监高速公路3个标段全面施工。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段、东卷高速开工建设。潜石高速江陵段、江北高速公路、沙市至公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快速推进。
二是普通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国省干线建设步伐加快。荆松一级公路开工建设;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洪湖至赤壁一级公路洪湖长江大桥项目前期工作有新进展;全市共完成国省道及地方二级公路大修148公里,完成一、二级公路路基73.8公里、路面65.8公里;完成国省干线路网调整规划,800公里二级公路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全市共完成县乡道改造128.8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建设64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渡改桥3座/309延米;完成安保工程折合投资2500万元。完成危桥改造42座/1622延米。
三是港航建设强势竞进。引江济汉通航工程龙洲垸船闸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荆州组合港“一港十区”建设全面铺开, 公安朱家湾码头、石首工业综合码头、荆州涉外旅游码头、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热电煤码头、松滋车阳河码头等5个项目基本竣工;盐卡(三期)多用途码头、李埠港区一期综合码头、国电沙市煤炭储备中心码头、柳林港区煤炭储运码头、洪湖新堤港区综合码头、观音寺港区江陵石化码头、观音寺港区宝莲综合(一期)码头、监利容城港区新洲码头工程等8个项目和北煤南运江陵枢纽港等16个项目前期工作务实推进。
四是站场物流建设乘势而进。我市被交通运输部纳入全国139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行列。荆州郢城客运枢纽站被交通运输部定为公路客运示范项目,工程建设平稳推进;沙市长途汽车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完工;石首客运站完成主体工程;荆州大垸管理区客运站、公安县潺陵新区客运站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松滋东岳等6个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及23个农村候车亭完工。长江物流园二期、南湖物流园和江陵飞达物流中心完工;洪湖新滩物流中心、荆州开发区货运中心已开工;荆岳、石首物流园,监利、公安物流中心启动前期工作。
五是交通工程质量监管全面跟进。全市公路、水路建设质量监督受监项目覆盖率100%,重点工程优良率80%以上,干线好路率90%。全市在建交通项目无施工安全责任事故。
(二)以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交通行业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一手抓行业发展,一手抓服务提升,公路水路运输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9360万人、旅客周转量728683万人公里、货运量4635万吨、货物周转量882261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16.7%、14.1%、23.7%;完成水路货运量2200万吨、货运周转量2227539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8%、25.8%。完成港口吞吐量2304万吨,同比增长7.26%;完成港口集装箱7.25万标箱,同比增长11.3%。全市船舶运力达到131万吨, 同比增长5.73%。完成交通费收2.14亿元,同比增长11%。
一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安全态势稳定。以“安全生产年”为主线,大力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 “平安水域”建设、“打非治违”专项行动、6月“安全生产月”等多项活动;严格履行“三关一监督”管理职能,对中心城区3家二级以上客运站实行封闭式管理,实现了车流、人流、物流分离;开展旅游客运市场联合整治,基本解决了旅游客运企业挂靠经营难题。全市221艘老旧农村渡船改造更新任务全部完成。全市辖区水域全年零事故。全市道路运输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57%、28%。
二是提升服务高效便民。圆满完成所有66件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见面率、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了100%。中心城区市一级3个执法门类交通行政许可的25个项目全部集中到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各县市区局3个执法门类的行政许可项目全部进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15项市级审批项目通过前移、直接下放到各县市区。
三是公共交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增、更新中高级客车170辆,全市中、高级车比率达到了63%。高铁开通后,新增8条公交线路和120辆公交车,设立出租汽车候车点,搭建候车棚、安装隔离带,基本实现旅客“零换乘”。 城区出租车实现以gps平台为核心的综合科技服务功能,行业管理科技手段及出租车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三)交通文化凸显特色,行业文明创建亮点纷呈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扎实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年、“1 1心连心”、“三抓一促”、全民阅读进机关、交通窗口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保持党的纯洁性,助推荆州跨越发展”等主题活动,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深入推进“廉政阳光工程”,构建了以“廉政交通”主题教育机制、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等“六大机制”为支撑的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惩防体系。
开展了行业文明创建“十项活动”、“十行百佳”评选活动,一批交通运输服务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绩效考核、“三万”活动、信访维稳、财务审计、工会老干、交通科技、教育培训、史志档案、宣传信息、安保后勤、节能减排等方面工作都取得新成绩,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
交通运输工作亮点纷呈,为“十二五”交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点有推进。 经过大量基础工作的积累,我们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省交投的支持。10月份,省交投与我市再签4条高速公路投资协议,省交投在荆州投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18.69公里,投资总规模达328亿元。至此,我市“十二五”规划内所有高速公路项目全部落实了投资主体。
二是难点有突破。年初,洪监高速开工几年没有进展,政府不满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满意,人民群众不满意,换投资商的呼声几乎一边倒。为推动洪监高速建设,市局先后召开专门的督办协调会议12次,先后四次赴北京、深圳、广州、香港与投资商董事会、高管层进行沟通、督办,先后5次在荆州与香港保利达集团高层进行洽谈,促进了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为化解公路债务难题,多次争取、多次汇报,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了荆监一级公路杨场收费站;经过多次对接、多次协调,与所有县市区签订了二级公路债务偿还协议。
三是热点有转变。交通运输安全、危桥等民生问题是社会关注交通的“热词”。我们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加大对重大节假日、重要时段、重点单位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力度,扭转了被动局面,三项安全指数全面下降。全市1455座危桥就象顶在头上的炸弹,特别是弥市大桥因病害限载,更是引起了新华社的关注。经过积极工作,市政府明确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危桥建设,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危桥改造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省厅将松滋列为全省唯一危桥改造示范市,“十二五”末将全面完成691座危桥改造任务。
,在十分困难的形势下,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能取得良好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长期以来大力支持交通运输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各部门领导,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交通运输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工作,我们清醒认识到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高速公路规模总量不足,普通公路通行能力不高,网络结构不完善,建设标准偏低,危桥改造压力大。二是资金、资源、土地等刚性约束日趋强化,交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快速增长与对养护管理重视和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四是运输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行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交通运输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
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起始年,是实施“壮腰工程”的第二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湖北交通运输“攻坚突破年”。党的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gdp、人均收入两个“倍增”计划,中央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交通运输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上将长期向好,“十二五”后三年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交通建设任务的艰巨性、资金资源环境趋紧的约束性、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紧迫性、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复杂性,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坚决打好攻坚战、实现新突破。
刚刚结束的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暨廉政工作会议上,尤习贵厅长作了题为《深入推进建设祖国立交桥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先行》的工作报告,张月斌巡视员作了廉政工作报告。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座谈会上,许克振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市政府全会对今年全市工作作了安排。结合荆州交通运输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交通壮腰”和“十二五”规划后三年任务,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求真务实、全力决战攻坚、推进“交通壮腰”,为打造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奋力当好先行。
主要目标: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其中:高速公路49.5亿元,普通公路16亿元,港航建设8亿元,站场物流1.5亿元。建成一、二级公路150公里,农村公路110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00座。完成港口吞吐量2600万吨,港口集装箱8万标箱,新增船舶运力3.5万吨。建成3个客运站、4个货运物流中心。
(一)打好“十二五”规划后三年攻坚战,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
一是强力组织好高速公路“三年决战”。当前全国、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呈现竞相追赶超越之势,周边地市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我市高速公路建设任务繁重。高速公路建设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交通壮腰”的重要支撑,必须大力争取省市领导重视,举全市之力,统筹协调,强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一是在建重点项目江南高速、洪监高速、东卷高速、荆松一级公路要掀起建设高潮,武汉城市圈环线洪湖段要加快形成实物指标;二是确保潜石高速江陵段、江北高速、沙市至公安高速、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力争年内全部开工;三是开展新增高速公路的规划论证和前期工作,为2016年前陆续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启动二广高速荆州段改线项目前期工作。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打好交通建设投融资“组合拳”。
二是强力组织好普通公路“三年决战”。-2016年普通公路要完成投资59亿元,建成一级公路路基215公里、路面244公里,二级公路路基467公里、路面467公里,农村公路3466公里,农村公路桥梁3270延米。省厅明确政策“两个不变”,即“十二五”规划目标不变、“十一五”补助标准不变。公路部门必须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加强对普通公路建设的领导,落实各项目标责任,将普通公路发展目标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切实建立起普通公路建设筹融资的长效机制,确保地方自筹资金与部省补助资金同比例到位;加快前期工作,确保上半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所有项目的工可批复、完成全部项目的初步设计批复。
改革普通公路计划管理模式。对普通公路实行计划切块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四定一调”原则,即“定规模、定标准、定基数、定额度、可调控” 。改革农村公路管养体制。省厅已报请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县市政府对农村公路管养的主体责任,设立专职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指导乡镇、村对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养护资金筹措以县市财政投入为主,乡镇、村投入为辅,省、市给予补助,社会各界捐资捐助。
三是强力组织好水运强市攻坚战。要突出抓好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争取省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荆州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方案。确保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全面完工。完成《荆州港总体规划》调规工作。在确保已开工重点港航项目快速推进的情况下,确保荆州港江陵宝莲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开工,力争荆州港柳林港区综合码头、荆州港公安中粮(荆州)公司专用码头开工建设。
四是强力组织好站场建设物流发展攻坚战。确保荆州开发区货运中心竣工,加快郢城综合客运枢纽站、沙市长途客运站改造、荆州人民大垸客运站、松滋金松客运站建设进度。推进交通物流基地布局,突出北煤南运荆州煤炭储运物流中心建设,力争荆岳综合物流园开工建设。打造龙头物流企业。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方保护,培育跨各种运输方式的全程运输服务供应商。促进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抓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要高度重视交通工程政府监督职能的落实,强化监督手段,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交通建设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
(二)加快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改善交通环境,让人民群众的出行成为“幸福之旅”
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改善投资效益,同步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实现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要紧紧抓住城镇化的重大机遇,继续加快农村交通建设,加强综合运输体系与城镇化布局的有机衔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要高度关注城镇化发展趋势,主动参与当地城镇化规划,使交通运输服务城镇化、引领城镇化、助推城镇化。
大力推进道路运输与铁路、水运、城市交通的对接。大力支持发展甩挂运输。要充分运用高铁的倒逼机制,大力促进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继续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加快向低碳绿色发展转型,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认真落实水上交通安全八项制度和六项工作。突出抓好客运站、“两客一危”企业安全管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提高依法治交水平。要切实宣贯好、落实好、执行好《湖北省水路交通条例》、《湖北省公路超限运输管理办法》等新出台法规规章。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继续推进交通执法形象建设“四统一”,对执法人员开展三年轮训,组织开展交通执法人员大比武活动。加强路政管理和执法,维护路产路权,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助推交通运输发展的正能量
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和文件简报,厉行勤俭节约,大力弘扬讲求效率、雷厉风行、深入基层、勤勉务实的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讲真话,办实事。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坚持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稳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进一步巩固扩大交通政风行风建设的成果。围绕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十行百佳”创建,引导激励广大交通运输干部职工在推进交通运输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争创一流。
进一步加强交通廉政建设,健全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一岗双责”为核心的组织领导体系,健全以践行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和建设廉政文化为重点的廉政教育体系,健全以廉政风险防控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预防制度体系,健全以规范执法行为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的社会监督体系,健全以纪检监察部门履职尽责、党政齐抓共管为主体的内部监督惩处体系,打造具有荆州交通运输特色的廉政阳光模式。
进一步做好财务审计,严格预算管理,降低“三公”经费。继续做好工会、共青团、信访、老干、外事、史志、后勤等工作。
同志们,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希望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万众一心,奋发努力,勇于担当,狠抓落实,为圆满完成今年交通运输各项目标任务拼搏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