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 保险考试 |

【www.guakaob.com--保险考试】

驳《郎咸平保险,保不保险》李继斌著
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第一篇

驳郎咸平教授《保险,保不保险?》

---- 与“郎”交锋,为保险正名

题记:仅以此文回应那些对于人寿保险行业带有偏见的人们;鼓励那

些战斗在保险营销一线,用我们专业的保险知识帮客户排忧解难的勇士们

奋勇向前,再接再厉;同时也呼吁监管机构能够重视我们基层保险从业者的心声。不断深化改革,关注我们365万保险大军的生存权益,我们需要“正能量”,需要社会对我们的价值尊重与认可。

李继斌

2012年10月国庆前后,郎咸平教授在广东卫视《郎眼财经》中录制了一档《保险,保险不保险?》的节目,当时没怎么看,一天与同事甲碰头说起了郎先生的这期节目,转述了郎教授的观点,当时听完后我十分震惊诧异,胸中愤愤不平,可谓义愤填膺,为我们的行业鸣不平。我向来对先生是肃然起敬的,他的节目我也蛮关注的,跟同事甲还争执说是道听途说的吧。同事甲郑重其事的告诉我电台播放的档期和时间,还有板有眼的说:“继斌,你是保险科班出身的,学院派的,可以跟郎先生客观的说说我们的行业价值和我们营销人员的生存现状”。我向来重视讲事实,摆道理,回家后速速上网寻找那档录制的对于保险行业品头论足的节目,连续看了五遍,看完后把该视屏下载下来。看了又看,整个夜晚彻夜未眠,反复思考,权衡先生观点的是与非,权衡我们的行业到底怎么了,是谁在引导这场口水战,点燃它的导火索?引导我们的保险行业必须势如破竹,大刀阔斧的改革呢?

通过一期访谈节目,3个“局外人,门外汉”(一个教授,一个主持,一个杂志主笔)“水煮保险”,一石激起千层浪,华夏儿女一时哗然,街头巷尾无不在谈讨商业保险的“是与非”。保险学者的观点大体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郎先生谈的是保险营销制度问题,需要触及改革;另一派则认为郎先生全盘否定的是人寿保险行业在中国的内涵价值。两派观点我都认同,也许他们都是学者,更多的是侧重于从学术性角度考虑郎先生引出的“保险,保不保险”话题。做为从事寿险营销,冲锋陷阵在第一线,跟客户直接接触的我,倒想从我看到的角度来诠释郎先生的诸多观点。三人谈话内容究竟真实性,客观性有多少?我想要大打问号。众所周知,郎先生在内地“火起来”最早是因为揭露“原上海市市长陈良宇挪用社保金”腐败案而声名鹊起的,后又做客各大媒体,做财经评论节目,涉及内容包括股市,楼市,国有资产问题,保险制度等”,可谓涉及面之广,跨度之大,前所未有,是全能型的金融学者,著书立说颇丰。一直以来先生敢以说“真话”,“唱反调”,扮黑脸”而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普遍支持和认同,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代言人”(很像早期的“王立军”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郎先生有点“飘飘欲仙”了,也许是诸多头衔照耀的作用吧,郎先生也开始涉及一些自己似懂非懂的行业(如商业保险行业),发表自己的观点,博得大家的支持和认同,换取更高的人气。发表自己的一家之言,本身没有错,(小巷议论,本身没问题的),但错在做为公众人物,讲话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负责任的。讲一些自己搞得不是很明白的东西,把自己偏激的一己之言,传递给普通民众,那这就绝对是有杀伤力了。以讹传讹,道听途说,将一个正常的保险行业“妖魔化”,“脸谱化”那真的就是“哗众取宠”了,孰知一个说多次“狼来了”的人最终会有人信吗?对于真正懂的保险行业的人只能觉得郎先生“黔驴技穷,哗众取宠,愚弄民众”罢了。就像过去有一个故事,讲述一个老妈妈的儿子去参军,所有人都告诉妈妈,她儿子在战场死了,一天不信两天不信,三天不信,若干天后只能接受儿子战死沙场的消息。结果三年大战后的某一天,儿子从战场上回来看望妈妈,妈妈却说,我儿子早就死了,你不是我儿子。

对于这样可悲的事情我难免不为之叹息。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众口铄金”的危害性了,有时候大家不明就里,偏信一方言论,问题的正确结论往往被淹没。作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的力量不容忽视,其思想价值观有时候会被民众快餐式的不加选择性的复制,全盘吸收,就像2012年12月21是世界末日一样。谣言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带来的“恐慌余震”,令买过保险的绝大多数优质客户对于保险充满质疑。郎先生观点之可怕在于,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保险行业运行的价值,这叫”形而上学”,是典型的“教条主义”。

毛主席曾经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郎咸平用来作证的例子:一个业务员赚880元,他的上一级主管就可以赚2040块”,典型的“忽悠”民众,让老百姓觉得我们是“暴利行业,吸金鬼”,例子直接是“拿来主义”,这简直就是不讲事实,信口开河,大放厥词。笔者现在保险公司从事营销3年有余,从没有遇到这么高的提成,事实是:业务员赚800块,我们做为主管,可以提取240到300块,这倒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做为主管,我们需要对新进的团队成员进行辅导培训,陪访。

严格意义上讲,保险公司给我们的真不多,基本是以牺牲我们的底薪和未来的养老金做代价的(我们叫“保险代理人”,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没有底薪的,不缴纳社会保险的”),客观意义上讲“365万”保险营销员的生存现状堪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对于我们保险营销人员的权益维护甚少,我们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掉的,我们是弱势群体,你竟然还说我们是“暴利行业,是老鼠会,是传销”,从事保险到现在,我一直是靠“信念”支撑自己的(我大学里面是念“国际保险”专业的,系统的学习了保险,我也是通过专业操守帮客户提供服务的),如果单单是为了赚取丰厚利润,我早就离开这个行业了。你见过福布斯榜里面哪位富人是因为从事保险行业而挤进去的?我们的收入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苦口婆心,一个一个客户服务做出来的。如果讲利润,先生您的出场费多高啊,您还将您的那些些观点整理出版成书,放大营销我们,让我们埋单,您的利润才高呢!

先生说辞中有提到:“保险控制风险”,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说法欠妥当,稍有金融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保险只能降低在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即保险是一种在风险发生后通过经济补偿降低损失的经济手段。对于将“社会医疗大病费用报销和商业医疗大病保险费用”的对比,更是偷换概念,混淆视听,社保是采取强制手段缴纳的保险,主要是解决基础性的医疗费用问题,一般是生病治疗后做报销,即“事后报销”行为。而保险公司的大病保险是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订立的格式合同(保险公司制订,客户同意)。在客户查处大病,医院出具诊断书,即在客户还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将保险金理赔给客户,即“事前行为”,前段时间我还看到相关报道,说社保的费用支出不平衡,以后要针对于不同性别年龄群体收费,这分明就是在向商业保险学习嘛。说人寿保险行业是传销,更是无稽之谈,虽然法律主体对于保险营销人员的利益边缘化,但对人寿保险公司的监管丝毫没有放松,制订了各种方式保护客户利益,试问“传销”行业有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吗?只能让人对此观点嗤之以鼻,贻笑大方。说德国保险费用低,除了德国的保险发展时间长以外,德国人的寿命长,人为道德风险低,所以保费才低的啊,德国用了接近两百多年的时间才有了今天的保险行业,中国保险行业一下子改成达到德国保险行业的样子,这无异于“求全责备”,跑步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真的“大跃进”,引发的动荡不是一个人能扛得住的,我们国家人数之多,牵筋动骨,保险改革需寻求“循序渐进”。

“保费高,理赔难”是两个问题。高是基于国民道德素质,平均寿命,性别等因素决定的,德国保费比我们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家人均寿命长。理赔难是因为客户在对的时间里面里选择了错的业务员找了原生态的保险产品,原生态保险产品永远都是对的。有些客户购买保险强调人情,讲情面,买的时候不加仔细看,等出现后赔不到就撒气保险公司了;另一些没有做到如实

告知,刻意骗保,一旦赔不到便恶意中伤保险行业,放大自己的痛苦,有时候抱着同情弱者的态度,大家就将所谓的“理赔难”无限放大,广而告之。每个保险产品都有自己的属性,养老保险就是用来养老的,意外医疗保险就是在出险后进行医疗费用补偿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混为一谈。而先生,您是一个站在门外看保险的人,跟“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只窥到一斑,便说尽所有。你自己没有从事过保险营销,没有跟一线的保险营销人员做过深切交流,你没有系统化的学习过保险课程,所以你只能通过你所了解的有限的局限性信息揣测推论。

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请郎教授停下您“吸金”的笔杆子,让您的嘴巴比脑子转的稍慢一点,有机会考个《保险代理从业资格证书》,真真切切的来这个行业锻炼一年半载,我相信你会改变你之前那些所谓的“调查报告”。

保险行业今天遇到这么多问题,老百姓“谈险色变”莫非只是“保险业务员,保险公司的过错”,“监管机构,保险消费者”没有责任?我相信客观的看待很重要。保险公司的“过错”,业务员的“是非”,郎先生已经讲了,我就不讲了。我现在谈谈“保险消费者”和“保险监管者”,郎咸平讲保险行业像“老鼠会”,传销”,让我们真正的有良知的从业者很寒心,我们的行业尊严被践踏,权益被漠视,为什么就没有真正的勇士为我们呐喊?为什么就不能听听哪些理赔到资金的消费者的心声呢?而是讲一些保险受伤者的故事,放大痛苦,很是偏激。因为人身保险特殊的属性:保障,一般人很多人很难理解。实际营销中,某些不明真相的,紧巴过日子的人想买保险,但又把保险当一般商品理解的客户不愿意听取专业建议,讨价还价,要求我们方案将提成给他们,这样才肯买。好比郎教授你付出了劳动,帮广东卫视录制了一期节目,人家让你白录,不给钱,你愿意做吗?你出的书出版商不给你稿费你愿意吗?所有的结果都被那些所谓客户“拿走”,揩油,能服务好吗?即便再改革,保险消费者的“享受折扣”理念,“揩油”理念不变,服务永远会打折扣。即便把代理人改成员工制,提高对保险公司的忠诚度,对于消费者诚信不做相应监督,还是会出现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呼吁整个社会建立诚信机制,而不是单单针对我们行业,那些保险受害者或多或少都是贪小便宜,或太过精明,或算计太多,才上当受骗的。我倒是觉得郎教授有时间谈点“中国人的消费观”,如何让大家健康理性的消费话题远比谈保险行业的“是与非”好多了。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问题就交给专业机构去做吧。同时,我也能深深理解像郎先生这样的社会精英份子对中国保险行业看待不客观的原因,主要是监管机构宣传力度不大,在这里我强烈呼吁监管机构加大对保险制度科学性的深度宣传,让民众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保险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中国保险行业,健康有序的科学发展,才能真正的做到为民谋福利,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总结:保险行业需要舆论监督,需要加深改革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但更需要积极正确的理性的舆论监督,而非泼妇骂街式,狗仔队,花边新闻式的监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负责任的舆论监督,需要的是不断传递“正能量”。

(此文欢迎转载,愿每个有良知,尊重劳动价值的中国人幸福美满)

李继斌

2012年1月6日凌晨5点

郎咸平:养老金亏空18万亿的真正内幕
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第二篇

郎咸平:养老金亏空18万亿的真正内幕

中国银行(601988)等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种措施以缓解压力。此报告一出,引发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激烈争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测,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将一直维持在3亿至4亿的规模。人口老龄化浪潮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初现端倪,这其中就包括日趋紧迫的养老保险保障需求。 当我们只有退休,没有“金”

如果经济往下走,政府税收下降了,而“婴儿潮”这些人又开始退休了,结果会怎样?中国现在是什么情况呢?针对养老金这个问题,专家分成了两派,一派叫做“认为亏空派”,另一派叫做“否认亏空派”,教授来给断断是非。

通常来说“否认亏空派”占绝大多数。“你”到底有没有亏空?从实际数据看,2010年,取走养老金的金额是1.3万亿,可是当年年轻人贡献的养老金金额是1.5万亿。取走1.3万亿,贡献1.5万亿,怎么会亏空呢?年轻人交的养老金或者退休金分为两个账户,一个是个人账户,一个是社会账户,个人账户是你自己每个月交的,社会账户是你的公司或者企业帮你交的。社会这部分,政府还可以动用,个人这部分,政府想要动用就很难。所以我们算了一下,政府能够动用的金额差不多是1.1万亿,也就是说,政府要支付1.3万亿给已经退休的人,但是能够动用的钱只有1.1万亿,刚好亏空2000多个亿。2010年的亏空是1954亿,2011年亏空是2272亿,差不多都在2000亿左右。每一年亏空2000多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年轻人交的1.5万亿养老金的大部分都被拿去给退休人士了,因此等这批年轻人老了以后,会发现自己以前交的钱都没有了,这才是亏空的意思。

人保部出面否认,说没有这么大的亏空,养老金还结余了1.9万亿,这个怎么解释呢? 在每年交1.5万亿的情况下,才结余1.9万亿?从1997年开始交到2013年,总共16年的时间,如果每年交1万多亿,加在一起可远不止这个钱,怎么才结余1.9万亿呢?可见亏空18.3万亿,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信的。

现在退休的人也还没有那么多,等到将来“婴儿潮”一代退休的时候,数量那么大,那个时候怎么支付这么巨额的养老金呢?有关部门很乐观。一是1.9万亿的家底;二是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它可是A股的王者,在A股中不断续写不败的神话。

一年百分之八点几的回报率,这个是不容易的。其实养老金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问题。美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美国的养老金基本上都投在股市,这是为了保证它的养老金有足够的回报,让老年人在老有所养的情况下,同时确保美国股市50年来每一年的收益都在7.5%以上。因此为什么美国股市看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退休金。所以对于美国而言,老百姓自己出退休金,或者公司出退休金,它全部是民营经济,没有政府负担的问题。美国政府只要做一件事儿,就是保证股市是长期向上的,这些退休金就有足够的回报,老年人退休就没有问题了。

这等于说美国的退休金跟资本市场是一个长期的共赢。而中国政府是什么都喜欢往身上扛,连退休金、社保金都往身上扛,所以说,目前的亏空是一个必然。2011年1—5月份,税收的增长率是30.8%,今年呢?才9.4%而已。税收增长率大幅下降,为什么?因为经济大幅下挫。如果经济往下走,政府税收下降了,而“婴儿潮”这些人又开始退休了,结果会怎样? 现在有人出了个主意,学习美国,养老金入市。但问题是美国养老金数额挺大的,到了资本市场可以搅动得翻天覆地。

美国股市不是因为养老金的投入而上升,养老金不是一个炒作资金,而是稳定地投资在好的公司里面,它不会说今天投,明天就拿出来。而且如何投资,是由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告诉你怎么投资,你就得怎么投资。所以说,美国政府不是靠养老金来搅动市场,而是靠法律的监管,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来保证股票市场长期发展。

在美国,资本有稳定的收益,它的养老金是可以跑得赢通胀的,基本能达到“老有所养”的状态。那我们国内的养老金呢?

我们没有什么工具是能够跑得赢通胀的,就拿大家普遍认为收益率比较高的信托基金来讲吧,8%,这已经算很高的了,但即使8%,按照我们的判断也跑不过通胀,因为我们的通

胀还是比较严重的,那股票市场就更不靠谱了。所以今天的危机是什么?是我们的退休金没有一个好的投资渠道,它不能够生息的结果,将来就会出现危机。

常亮:谁来弥补两万亿养老金账户亏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透露,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2.5万亿,个人账户实有资金2703亿元,空账金额高达2.2万亿元。

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是一个老问题,已经持续几年为焦点问题。但是,随着议论声的持续,个人账户缺口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今天突破2万亿元。养老金是百姓的养命钱,这么大的缺口并且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解决,最终会影响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弥补高达2万亿元的缺口是当务之急。

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是如何形成的?一方面,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员根本就没有缴费并参保,退休后却享受养老金待遇,当时在职职工的个人缴费被部分拿去给退休者发养老金,这就使得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出现空账。实际上是挖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造成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亏空。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国家连续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养老金,使得国家财政只能优先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而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空账问题。

所以,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缺口,其实是将现有职工缴纳的养老金挪去支付过去未缴养老金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从而造成现在职工个人账户缺口。国家财政理应"返还"给被挪用职工养老金资金,弥补上这个缺口。

从养老金的雇主、雇员和国家财政三大项来源看,数据表明,我国雇主和雇员缴费都已经居于世界各国偏高水平。目前,我国雇主缴费率为20%,个人缴费率是8%,在全球173个国家或地区中缴费比例位居第13位,不但高于美国、英国,而且高于周边的日本、韩国,还高于同为金砖国家的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2011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GDP总量的2.4%,而美国社保支出占GDP比重在16.8%左右,瑞典和芬兰甚至分别达到了35%和38%。而这些国家的"社保缴费率"都比中国要低,居民收入和养老金替代率却比中国高许多。

另外,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如果我国财政资金30%用于社会保障资金,每年至少增加社保资金2万亿元以上,可以说解决了社会保障资金亏空的大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认为,应将中央企业上交利润的20%划拨到社保基金。另有专家建议,将国企包括国有金融企业税后利润的20%直接充实社保资金。保守估计,每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高达2万多亿元,如果按照20%缴纳社保资金,每年最少在6000亿元以上。

同时,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和财政部、汇金公司投资的金融企业净资产约15万亿元,可将其中上市公司中国家控股超过51%以上的股份2万亿元划拨给全国社保基金,社保基金会不参加具体管理,依法获得投资收益后充实到社保资金里。

此外,可以通过社会力量充实社保资金,比如发行彩票公开募集社保资金,鼓励企业公司和个人捐款筹集社保资金,以及通过举办一系列公益性活动筹集社保资金等。社会力量和社会活动充实社保资金的潜力非常之大。还应发挥专业机构投资增值作用充实社保资金,其主力军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发达国家,社保资金的很大一块是通过保值增值充实和解决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弥补社保资金2万多亿个人账户亏空的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财政资金应当"出血",辅之以国企净利润的一定比例和国有股份划拨社保基金的分红增值收益补充到社保资金个人账户亏空里。同时,多渠道筹集特别是加大财政资金补充力度是解决养老金缺口的出路,也是长效机制。

看《财经郎眼:保险,保不保险》之感
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第三篇

看《财经郎眼:保险,保不保险》之感

在观看《财经郎眼:保险,保不保险》之后,不由得对保险业近年的发展及现状有了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通俗而言,保险就是当你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理赔合同后,一旦你发生意外事故,并在理赔的范围内,保险公司就会为你赔付一定金额。这对现代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结果。然而在中国,保险却成为了保险公司圈钱和囤钱的工具,保险失去了保险本身的意义。如今市民认为:“最不保险的事就是买了保险”。这不信任的来源主要在于保险业务员的胡乱承诺。

目前全中国的保险业务员约有365万人,但绝大多数的业务员仅仅经过3天的培训就能上岗,从事保险推销。据众多市民反映,在接到保险人员的业务推销电话时,都会感到厌烦,而不会产生购买商业保险的念头。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大众对保险推销的不信任,就是在于保险业务员的胡乱承诺。大多数保险业务员在推销保险时,一味地怂恿市民购买保险,并以保费低,理赔易等条件作为推销方法,一旦保险人员获得佣金后,会对客户置之不理,继续寻求新客户。

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对当时全球的经济犯罪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保险业的欺诈行为最猖獗。而前不久,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了一个叫保险业客户的满意度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保费高、理赔难,保险客户最不满意的,还有宣传虚假、业务员素质低、产品推销方式粗劣、服务差。

正是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大众认为“保险,根本不保险”。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推行的全民医保与商业保险相比,商业保险的保费高于全民医保,赔偿款却只有全民医保的一半。“风险低、保费高、理赔难、没人买”,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保险业的前景更为惨淡。

要想真正解决保险业目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进行以下几点改革:

(1)合理性地调节保险佣金。就目前而言,保费的四分之一是给保险业务员的提成。以其中某一家保险公司为例,2011年理赔77亿元,佣金却达到113亿元。这充分说明了,保费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保费的不合理。

(2)提高保险从业员的素质,优化保险合同的条款。要加强对保险业务员的培训,并合理安排培训时长,通过保险从业考试,才能正式上岗,这有利于提高保险从业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人民对从业员的看法并接受他们进行产品推销。目前各保险公司所设定的保险合同对于条款的定义模糊不清,一旦发生理赔,解释权在保险公司,市民没有保险知识,只能任由保险公司鱼肉。而优化保险合同条款的意义在于重新进行定位,以客户为主,让客户了解条款的内容与理赔流程,真正意义上改善公司的形象。

(3)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保险营销制度,加强保险产品的创新。美国的保险营销制度,一旦发现有欺诈保费行为,保险业务员要面临巨额的罚单,保险公司也将面临诉讼,甚至破产。美国实行这种严刑峻法的管理方法,极大程度地解决了保险业的欺诈行为,令大众接受保险,购买保险。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也是保险能得以持续经营的重要动力。然而目前我国的

保险险种十分单一,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导致保险公司损失一大批潜在客户,使原本已经惨淡的业绩雪上加霜。

(4)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管理。2011年,保监会根据各个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总结出,交通强制险亏损112亿元。然而,据咸郎平经过大量的调研结果发现,理赔加上所有费用,是所交保费的93%。而只算到理赔的话,毛利率是110%,净利率是7%,并没亏钱。这还没算上保险公司进行的商业投资所得的利率。因此,这并非亏钱。这就充分说明了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管理存在着漏洞。首先,保监会的数据来自于保险公司,而这正是不合理的,因为保险公司所提供的数据,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保监会要加强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收入等一系列的管理,而不是单纯地统计数据,整理数据。真正从根源入手,填补管理体制的空白。

保险公司与保监会,只有真正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广大市民对保险业务产生改观,才能达到公司与顾客双赢的局面,才能让市民了解到“保险能保障明天,保障儿女,保障人生”的重要意义。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观看《财经郎眼:保险,保不保险》后的一些个人看法与心得体会。

郎咸平:中国在这家公司面前几乎全裸
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第四篇

郎咸平:中国在这家公司面前几乎全裸

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集团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势的投资银行。从当年的马夫门面店到今天的华尔街大佬,从一间地下室一个雇员到如今上万亿美元资产的影子操控者,高盛经历了无数次风雨沉浮,走过一个多世纪洒满鲜血的征途,终于登上全球金融的巅峰。

从1929年起,世界上任何一次大萧条和对美国之外的国家进行的狙击,高盛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高科技股到高油价,高盛主导了大萧条后的每一次市场操作。

在跨国巨头密集穿梭的中国投资市场中,与那些在中国大张旗鼓、高歌猛进的外国投资机构相比,高盛进入中国投资市场则显得不露山水、稳打稳扎轻松完成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

趁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契机,高盛于1994年在北京和上海分设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此后,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了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并通过入股中资大型企业、担当承销商等途径向中国市场全面渗透。

高盛是泡沫制造专家,没有谁比它更会制造泡沫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表示,高盛是泡沫制造专家,没有谁比它更会制造泡沫,也没有谁比它更会引爆金融核弹。 高盛主要有两个手法:一个手法就是所谓的信息披露或者制造概念,还有一个手法就是所谓的影子操纵。

高盛最喜欢创造一些针对新兴市场的概念。如“金砖四国”“新钻十一国”。它就是这样经常给这些国家镶钻贴金。给出这样一个概念的时候,就是要人们把泡沫给炒起来。【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高盛CEO

比如说越南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越南一贴上“新钻十一国”标签,经济马上就崩溃了。当高盛走的时候,整个越南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5%。

郎咸平指出,高盛这家公司太可怕了,将来它会造成多大的危险都很难预料。

自2007年中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后,“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金融大鳄罗杰斯语),因此高盛斥资数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

一个产品的价格通常都是由最低成本者所决定的。所以它不需要控制全中国的猪,只要控制这一条从福建到湖南到江苏到河南的猪肉产业链,通过高效整合,变得非常有效率之后,它就能够掌控全中国的猪肉。

其实,高盛的中国“胃口”数年前就已表现无遗。金融业、房地产业、电器行业……高盛不停地更换着所瞄准的目标中国企业所涉及的领域。

美国大型投资银行都有自己的情报部门,研究能力惊人,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的能力超乎想象。一家大型投资银行对于经济信息的处理能力远远超过一个普通国家的水平。在高盛等境外机构的游说下,中国大型骨干企业纷纷于海外上市、引进战略投资或海外并购。

而企业海外融资必须请外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投资咨询、审计、评级等)进行全面、彻底的“家底盘查”。凡是经过外资中介机构“周密服务”的,都近乎无秘密可言。

高盛因为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突出地位,在中国大型骨干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一直扮演关键角色。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中化等中国石油巨头,在股份配售承销、账簿管理、海外并购等各方面都得到高盛等相关美国金融机构的“周密服务”。

高盛在中国大型骨干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一直扮演关键角色

如此不难发觉为什么美国对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布局了如指掌,为什么国际金融炒家总能轻易利用“中国因素”进行成功炒作。当然高盛介入的中国战略行业远不止石油。

电信业直接涉及中国信息安全,在日益走向一体化的欧洲,英法德之间的电信业都是明显的禁区。1997年,高盛担任中国移动40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这是当年除日本外亚洲地区最大的民营化项目之一,也是中国电信行业第一个民营化项目。

【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1999年高盛担任中国移动价值20亿美元二次股票发行项目的主承销商。2000年,高盛担任中国移动创纪录的价值72亿美元后续/可转债发行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

郎咸平指出,高盛这家公司太可怕了

2001年,高盛收购了中国三大综合固线电信服务公司中国网通价值6000万美元(合2.4%)的股份。其他如金融、汽车、大众传媒、医药等行业高盛早就染指,而且无一例外都是龙头骨干企业。

更值得关注的是,高盛还担任一些省政府的财务顾问,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而高盛与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都有着紧密的业务合作,因此美国机构对我国中央及重要地方的财政运行状况相当清楚。 近年来,高盛对中国经济的预测与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事后发表的报告数据,经常出现惊人的一致,有时连小数点后数字都分毫不差!

很多人评论高盛说,就像在整个经济版图上的一只饿鹰,它的视角特别敏锐,不放过任何一个捕捉利润的机会。整个世界版图哪里有机会,它马上就飞奔向哪里,去狙击这个国家或者这个行业。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是谁在推动的?高盛。

高盛说,中国建设银行要把坏账全部撇清,撇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然后拿一个干净的壳给我,我用低价买你的壳,比如说用一块钱买建行的一股股票。最后的结果是高盛的好朋友美国银行当了大股东。

因此,在2007年年底的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说,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它们受到巨大的损失。但是建行的上市,让它们赚了1300亿。这相当于每一个老百姓都为美国银行付出100块。

【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郎咸平分析称,高盛的宗旨叫“长远的贪婪”

郎咸平分析称,高盛的宗旨叫“长远的贪婪”。它们说短期交易的损失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它们最终追求的是长远的贪婪。它们要干掉一切对手,赢下整个世界。

高盛布局中国房地产由来已久,1994年高盛就叩关进入中国。西安的长安城堡大酒店,上海的虹桥公寓、高腾大厦,都是高盛的产权。

国外投行投资中国房地产业主要是通过直接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直接收购国内房地产物业的渠道进行。但与这些海外基金的直接交易方式不同,高盛在中国的地产玩法更具有美国特点。

在美国,金融机构一般不直接涉足地产开发,而是通过投资机构或资产管理机构,以资产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来操控地产开发。高盛在中国的地产模式就继承了这一传统。

【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高盛通过日本财团进入中国房地产

高盛通过日本财团进入中国房地产的。但是,事实上你把日本人的衣服扒开,里面藏着的就是高盛。

当时,由于信用体制不健全,中国金融机构中出现了大量以土地和房产为抵押贷款而造成的不良资产。据悉,在高盛与华融资产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签署的近百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协议中,其中约50%属于地产不良资产,而仅凭这些资源,高盛就可以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出举足轻重的声音。

实际上,高盛对中国不良地产的出牌方式并不新鲜。当年,高盛投资75亿美元,在日本收购了150多项资产组合,共拥有3000多项日本公司不良信贷,涉及大量房地产行业。由此,高盛成为日本房地产规模最大的外国投资者。

不过,高盛相信,从“烂尾楼”到各种经营不善的商业物业和酒店,中国不良地产带给高盛的回报将远远超过日本。以全国各地的“烂尾楼”为例,高盛在中国各大城市投资收购地产项目,一般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整合及管理使物业升值。

白厅基金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房地产投资者,也是高盛国际下属的一个子公司,超过一半的股份属于高盛。高盛通过该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共计收购26000多项房地产相关的资产,交易成本约为600亿美元。

为了与摩根斯坦利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一决高低,白厅毅然出手,以1.076亿美元的价格一口吃下了上海百腾大厦,成为上海迄今为止成交价格最高的地产买卖。这也是高盛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展开的第一次公开性收购。

参股到国内许多大型企业之中是高盛进入中国取得的战略性成果。如高盛出资3500万美元购买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6.8%的股份;出资6000万美元收购了中国网通2.4%的股份;出资5000万美元收购了中芯国际4.0%的股份;斥资37.8亿美元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等。

郎咸平说 完美总结和心得
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第五篇

第一期 《品牌背后的故事》

有一种说法认为,全球每3件出口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中国制造,但在欧美国家却很难找到一件中国名牌服装。美国《商业周刊》每年都会评选“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但中国品牌的身影从未在这里出现过。占据全球市场份额30%的中国领带,利润不及世界的5%;产量占全球80%的中国手表,平均出口价格为1.3美元,而瑞士手表的平均出口价格却高达329美元„„在全球化品牌竞争的今天,我们中国的企业也在塑造自己的民族品牌,可是品牌战略到底应该怎样打?我们的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到底在哪呢?郎咸平教授将通过实例讲述中国的产业链问题;通过生动的比喻来讲解广告的本质;用风趣的语言剖析PRADA等知名品牌的核心价值。

中国的产业链问题: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中国的制造业是产业链中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是最不能创造价值的一块。比如中国工厂产的芭比娃娃,出厂价是1美元,其中6毛5是原料成本,3毛5是生产成本,利润率大约为2%,而这个芭比娃娃在美国超市沃尔玛的售价是

9.99美元,即:设计,采购到仓储运输到订单处理,物流,批发零售,这六块创造了8.99美元的价值。并且,这六个环节不会像制造业那样污染环境,剥削劳工。这就是中国的产业链困境。

广告的本质:古典制约——有一条狗,当主人向它摇铃铛时,它毫无反应,但如果主人向它摇铃铛的同时给它扔一块牛排,如此反复一百次之后,当主人再次向狗摇铃铛,它就会流口水(产生了联想),因为它把铃铛的声音和自己喜欢的牛排联系到了一起,主人就是企业,而这条狗,就是消费者,摇铃铛就是拍广告(比如乔丹),铃声就是耐克鞋,牛排就是企业所希望传达的精神(乔丹的六座冠军奖杯),久而久之,消费者就将耐克鞋同冠军精神联系到了一起,产生了购买欲(流口水),广告的目的就是给产品赋予精神。

品牌:品牌不是卖给所有人的,而是卖给特定的人群!品牌战略不是在底层的功能,中层的外观上下功夫,而是在最高层的“精神”,“感觉”上下功夫。

第二期 《盘点2007—财经热词》

CPI、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这些在07年使用过的高频率的财经热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他们与百姓和企业到底有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存款准备金率:为了防止储户提款中央银行规定银行所应该保有的存款比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收回货币流动性,并且由于可用于放贷的量减少,银行需要提高贷款利率才可以通过息差赚钱,贷款利率的提高又进一步减少了货币流通量。

利率: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主要就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央行只能控制存款利率,但是存款利率的提高鼓励大众去存款,并且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减少货币的流通量。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过把各种商品的价格做某种权重处理得出。

由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鸡鸭鱼肉,粮食被严重低估,而电视机,房子这类消费品可以暂时不买,所以实际的的CPI数据不能真正反应生活成本,要清楚生活成本的变化需要逐项去了解。

汇率:汇率的提高对老百姓没有直接影响,只有间接影响,对出口的企业影响很大。汇率和利率没有必然条件。经济学里就根本没有一个准确的汇率均衡点,只是理论上存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就导致了其必定会升值,除非能够打破升值预期,一般是通过不断的贬值和升值打破预期。 第三期 《盘点2007—房地产关键词》

2007年是房地产行业不平静的一年。郎咸平教授将用“上涨”、“上调”、“上市”、“上手段”四个词从开发商、市场、民心、政府几个方面来解读07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向及对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预测。

房市和股市不同,房市具有“向下的僵固性”,要房价跌不容易,房价大跌不利于稳定,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

引发房价上涨的资金来源:本该用于生产经营的资金(由于投资营商环境的恶化而投入到楼市和股市中);社会游资;国际热钱;老百姓的存款。目前政府的宏调货币政策主要是打击后面的两项资金,即打击了楼盘的承接能力,有可能让房价缓慢下跌,但政府还应积极改善投资营商环境,才可以真正稳定房价。

廉租屋,保障房:是一个很好的稳定房价,稳定社会的好办法,但最关键是保证在分配过程中要公平,否则就是浪费国家资源,导致更大的不公平和民怨,适得其反。

股票市场在行情看好的时候可以用“animal spirit”——兽性的冲动来形容,在市场看好的时候很难用“价值”去衡量股价。【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2011.6.28

第四期 《盘点2007—透过数字看股市》

2007年中国股市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势行情,也带来一连串刷新历史纪录的惊人数据。上证指数的历史最高点6124点;基民人数达到了1.1亿,这些数字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股票代码为601857的中石油上市,一上市就经历了打压,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出现?京沪高铁2200亿的融资方案悬而未决,它与股市有怎样的联系?

6124点是狂欢的顶点,也是脆弱的开始,从6124点之后,“兽性的冲动”开始减弱,人们开始处于更多的观望状态,股市也就经历了拉高,大跌到盘整的过程;保险,债券的预期收入都是通过股市去衡量的,持有股票的多少,就决定了风险方的大小.

拉高,大跌,盘整的中石油现象可是看做是股民心态的转折点,“兽性冲动”正在变得理智.

京沪高铁这样的好项目可以成立一个独立的项目公司,应该交给全体老百姓去做,用未来的现金流做担保进行项目融资,进行IPO上市,这就是股票市场的灵魂,实现了财富重分配.

第五期《经济学家看“士兵突击”》

2007年,一部以中国军旅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士兵突击》成为荧屏热播的电视节目,同时也引发了不少观众的火热评议。剧中男主人公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青年成长为一名坚韧优秀的士兵,其经历的艰辛和光彩的品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打动众多的观众,

除了情节感人,制作精良以外,还包含着哪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在军营之外的广阔天地间,在商品意识盛行的现实社会中,这部电视剧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是否能提供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呢?

许三多打动我们的原因是他的忠厚,老实,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特点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这个社会对这种品格的呼唤,我们希望生活在这样的年代,我们希望聘请到这样的员工,他肯干,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并且热爱他的工作,这就是信托责任,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是不应该的.许三多在部队里一步步走过来,最后脱胎换骨,这代表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于未来的渴望,因为未来太难了,机会太少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碰到给自己人生带来转折的史今班长,碰到公正血性低调的高成连长,碰到会欣赏自己帮助自己的袁朗,机会太难了,这对年轻人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这也是超女会火爆的原因:年轻人在机会沦丧的困难之中,看到超女的一夕而红,点燃了心中的一把火。

“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对于年轻人而言就是人生的积累,人生的成功不是靠闪光点,而是靠不断的积累,不抛弃不放弃的本质就是不断的积累,真正的强者,就是知道积累自己人生的人!对感情不也如此吗?真正有厚度有深度的感情,需要的事不断的积累和经历。

精益求精,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工作做好是我们企业,也是我们企业家,员工最缺乏,最难得的品格。

第六期《不要走马观花看香港》

谁是香港最大的“地主”?为何一个地区需要三种颜色的出租车?不拓宽马路怎样能够实现车辆畅通无阻?节奏快速、人口密集的现代城市保持秩序井然的秘密到底在哪里?

从香港和北京的海关检查对比可以看出内地和香港的文化差别,内地很具有人情味,通融,而香港是一个法制化,自觉度很高的社会.

在香港虽然马路很窄,但是车速很快,因为香港不塞车,很少人横穿马路,这也是香港法制化深入人心的体现,可见交通不是拓宽马路,更重要的是管理和全民的法制化意识.香港和新加坡的不塞车现象的背后,本质上是全体人民法制化观念的贯彻.

第七期《赴港求学,你了解多少?》

当众多内地学子放弃清华北大而选择香港的大学,他们到底选择了怎样一场严峻的挑战?40万元的学费付出,他们能够得到什么?一个初来乍到的内地学子将面对怎样无法想象的困难?

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专业不对口,因为大学本科教育是通才教育,不是专才教育,专才教育那是专科,内地大学生不好找工作的原因是真正需要用到大学生的行业是服务业,包括银行,物流,电信等等,非农业非制造业的行业才需要大学生,美国服务业比重是八成,而内地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低端,不需要太多的大学生。

年轻人最宝贵的资产是选择,对年轻人而言,你不是要做现在的选择,而是要给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人生的磨难很多。年轻时候多受点磨难,多看点别人的脸色,多吃点苦,对人生有益无害,因为你还年轻,有失败的本钱和余地,还有失败再成功的机会,千万不要在年轻的时候害怕挑战和失败。

第八期《当广告步入电梯间》

当我们的生活中,视频广告无处不在的时候,这些广告还会受到大众的欢

迎吗?在电梯中,你是会选择无聊呢,还是会选择看无聊的广告?曾经红极一时的分众传媒是如何抓住灰色电梯中的广告商机?

分众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率先使用了液晶屏,而是因为他不小心抓住了液晶显示器平面广告的本质:分开受众,利用了人们在等电梯时候的无聊的时间。当分众把液晶显示屏放到医院,学校,路边的时候,他离失败也就不远了,因为这些地方既没有击中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未分开受众,又没有利用无聊的时间,因为去这些地方的人都有事可做,并不会去看广告,这就让液晶显示屏和一般的街头小广告没了区别,分众的衰退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九期《揭秘金融大鳄》

有人把国际金融领域的角逐比喻成没有硝烟的战场,通过证券的交易和货币的买卖,大量的财富悄无声息的在这里应运而生并且隐蔽的流转着。金融资本的日进日出、市场行情的潮起潮落总是牵动着人们的神经,由此引发的震荡和波动甚至会影响到世界范围的国计民生。那么,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在幕后操纵着这一切呢?他们又是用什么手段来达到获取巨大财富的目的呢?

建行上市让美国的投行赚了1300亿美元,而中国投资黑石市场则是大亏,可见我们的水平的差距;八十年代末期由于日本大量出口,储备了大量的外汇,导致日元的升值预期很大,而广场协议等于日本政府以自己的名义担保日元的升值,导致大量的国际热钱涌入,进一步导致了日元的升值,沉重的打击了日本赖以生存的出口,再加上国内的楼市股市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罗杰斯,索罗斯只是金融大鳄当中的一员,只是大鳄集团的马前卒而已,当今真正掌控全球权力的既不是美国总统,也不是美国国会,而是国际金融大鳄集团,他们操控着石油,操纵战争。中国的国际化需要规则,只有具备了严刑峻法的游戏规则,才能让这些炒家在中国遵守规矩。

第十期《手机,用感性打动你》

选择手机时,您更注重功能?便宜的价格?还是只凭感性来选择?手机电视直销的狂轰乱炸,能真正打动你吗?众多的手机品牌广告中究竟隐藏着哪些故事?

第十一期《戏说股份制(上)》【咸郎平再次谈保险】

第十二期 《戏说股份制(下)》

对于如今这个人人谈股的时代,有多少人知道股份制是什么?又有多少人知道股份制的历史渊源?股份制与西方的教会会有关系吗?

股份有限公司来源于英国的教会,它成立的原因是主教不准结婚,没有合法的继承人,才聘请了类似于当今“职业经理人”角色的人来管理,这就是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之所以责任有限,是因为当时教会的权威位置,不容许破产的投资人到教会去闹事,管理者与投资人产生的协议;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管理者出于对上帝的信奉而产生的强烈的信托责任。脱离了信托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就不可能持续。

十五世纪左右由于宗教的腐败,宗教革命发生,导致了宗教的衰落,而马鞍,马蹬的传入,造成了作战方式的改变,有钱人通过打造骑兵打败了北方蛮族,成立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城邦式小国,向生活在城堡周围的百姓收取保护费,让他们免受北方蛮族的入侵,就产生了税收。

欧洲的国家为了发动战争成立东印度公司,进而发行战争债券,由于债券到期需要归还,政府就以东印度公司未来的现金流作为保证发行股票,并且让股票可以交易流通.股票的真正价值就是未来的现金流!

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基础是信托责任,如果社会丧失良知,丧失由良知引发的信托责任之后,它就会成为剥削中小股民的工具.为了防范信托责任的丧失,美国从1929年之后通过严刑峻法的方式逼迫股份有限公司尽最大的力量给自己的股东创造财富,逼迫他不得不有信托责任.

第十三期《从奥巴马与希拉里之争看美国 (上)》

2008年美国大选风起云涌,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与希拉里的一场内斗为美国历史迄今为止所仅见,不但美国国内民众津津乐道,也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实际上,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最终选举结果建立在美国社会与美国文化基础之上,要想读懂美国大选,必定要首先读懂独特的美国社会与美国文化.

美国能够在里根总统时代打败俄罗斯,很大的原因是美国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国家,美国的立国基础是法制化.

种族歧视是目前美国社会的一个隐患.

第十四期《从奥巴马与希拉里之争看美国 (下)》

在上集深入剖析了美国社会之后,郎咸平教授把话题的焦点落到了

2008年大选上。奥巴马与希拉里竞选本身就是一场颇值玩味的“大戏”:美国的选举制度是怎样的?黑人与女人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拥有怎样的位置,他们之中谁更容易被美国社会所接受?奥巴马到底何许人也?希拉里又凭借什么赢得选票?面对公众,他们在竞举当中的手段到底得失如何?

美国的选举并非是每人一票,而是在A州获胜即相当于获得A州的整州的选票.黑人1870年获得选举权,而女人是1921年, 在美国社会,已经渐渐可以接受黑人作为领袖这样一种价值观,但女人要做领袖,还需要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

奥巴马并非纯粹的黑人,他是美国的第二代移民而已,并且对黑人并未显示出骨子里的同情.希拉里是一个强势的女人,她在初选阶段表现出了女性柔弱的一面,获得不少女性的同情票,但她后来的种种错误让她不可能当选.

其实不管是谁当选,美国的政策不会改变,立场不会改变,美国是一个决策工序流程化的国家,不会因为某人的当选而改变.

第十五期《“拐点”,真的存在吗?》

从2007年下半年, “拐点”已经成为街知巷闻的名词,特别是房地产的拐点问题更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对象。可是针对中国经济的现状,房地产的“拐点”是否真的存在呢?

只有当经济体是一元经济时,宏观调控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现在中国是二元经济,银行紧缩信用,又进一步把资金从过冷的制造业转移到过热的地方政府基础建设,导致制造业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资金流入到股市和楼市中.

要看懂中国的房地产必须要跳出经济圈,这就是“围魏救赵”的道理.中国的房地产就像是一个得了肝炎的病人,肝炎因为肝火太旺而引起,从美国引进的宏观调控政策就像是大凉,很可能会让病人的身体不堪重负而崩溃,中医的办法是温补:需求面-这就需要改善当前恶劣的投资营商环境,让股市和房市的资金能够回到它们该在的地方.供给面-地方政府应该用卖地所得的钱进一步的建更多的廉租屋和保障房,并且要保证分配过程的公平公正.

去年房价的稳定现象只是房地产缺乏大量交易的结果,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变动,房市和股市都是一个道理.

中国的市场化和非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由市场来调配资源,以房地产为例,现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其供给面和政府掌控有关,市场化是不足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766672.html

    上一篇:消费投资榜单

    下一篇:2016大病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