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项目管理师】
校企合作项目商业计划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前 言
餐饮业素有“百业之王”的说法,被视为一枝独秀,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一直在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二十年来,我国餐饮业每年都以 18%左右的速度增长,是GDP发展速度的2倍,目前全国餐饮业营业网点接近500万个,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万个,在解决就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由于观念的误差,造成越来越少人从事餐饮工作,人力资源贫瘠和人才匮乏已成为目前所有餐饮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并已成为制约餐饮业发展的栅栏。
项目的发起人——某某小福楼投资者罗某某先生,在与贵院合作联办餐饮管理中专班的过程中感受到院方工作人员的专业与执着,深信联合办学会越办越好,特此萌生了与学院更进一步合作,共同联办“餐饮管理学院”的想法,同时我公司全体同仁以“创办某某餐饮教育第一院”为奋斗目标,愿与贵院同仁们共付共献,齐创辉煌。
一、 校企合作模式
某某经济职业学院与某某教育咨询公司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作协
议,联合创办以学院及企业名称命名的“餐饮管理学院”,双方各派管理代表共同组成工作组成立新的联合机构,共同参与研究及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并共同进行教学管理;
(1) 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能:
部门职能:
注:主管日常教学副院长由学院选派
主管实习、就业的副院长由企业方选派
(2) 合作双方的责任权利
二、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餐饮管理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基本学制】3年
本方案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改革成效、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与建议等十一部分。重点解决了“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怎么培养”的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秉承“争创一流,办出特色,形成品牌”的专业建设理念,面向某某及其它地区知名餐饮企业,围绕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两个层面,将高职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从餐饮业岗位工作需要出发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以能力培养为本,突出专业特色
创新“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相融,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服务技能精,督导能力强,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
(3)校企合作,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主要以某某教育咨询公司牵头与区内各知名餐饮企业,根据餐饮业的发展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共组师资队伍,完成教学任务。即校企双方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实现学校、企业、用人单位、学生方共赢。
2、 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1)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餐饮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全社会餐饮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都呈不断增加趋势,2007年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3和1倍,零售额从3752.6亿元跃升为12352亿元,增长了2.3倍,餐饮消费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依然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走国际化道路正在成为国内餐饮企业的普遍追求。资料显示,2007年度全国餐饮百强企业所属门店中,境外门店数量增加了将近20%,一大批企业正在通过合资、合作、区域授权等多种形式进行境外开店;受同行企业“上市”成功的影响,目前与风险投资机构积极洽谈或全力以赴争取上市的企业超过40家,本土餐饮企业的空间位移能力逐步增强。
餐饮服务内涵丰富。从消费需求上看,消费者的就餐需要由单纯追求吃饱转变为吃好,而这种转变除了对菜品的要求外,更多地是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人们追求饮食文化品味、感受个性化服务的消费趋向更加明显,服务已经成为将服务技能、消费心理、饮食文化、烹调操作等多方面知识高度融合的集中展现;从企业运营看,品牌打造、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成为众多餐饮企业追求的目标。休闲餐饮、会展餐饮、网络餐饮、邮递餐饮等新形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新型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已经普遍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当中。
餐饮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持续的全方位、深层次发展,必将带动餐饮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人力资源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
(2)餐饮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本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南宁本地区餐饮企业,辐射某某全区至全国餐饮企业。 从餐饮企业用工数量看:根据南宁市人才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用工市场对餐饮服务类人员的需求一直稳居前列,2006年的需求比重占8.97%,2007年则占到9.32%,均位列用工需求的前三甲,2008年以来,尽管受到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餐饮企业的用人需求量仍然占到了用工需求总量的9%。
餐饮企业用工需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新建、扩建餐饮企业的用工,需求量较大,需求岗位类型较多;二是补充企业人员由于内部、外部流动而产生的岗位空缺。我们对竹篱笆、南宁肥仔、桂林肥仔、味江南、某某小福楼、甘家界牌柠檬鸭等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企业新建、扩建等因素,引起员工流动,造成的餐饮企业用工数量缺口现象十分明显。所有被调查企业都有一定数量的餐饮基层服务人员及各级管理层的用工需求,其中,对餐厅服务员的需求量占到了用工总需求量的60%。
从餐饮企业用工质量看:人是餐饮企业经营中最关键的资源要素。调查显示,餐饮企业在经营理念、技术应用方面的变革,使得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娴熟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成为餐饮企业发展中的首备资源。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专业技能、外语能力、创新能力被餐饮企业认为是员工应具备的五种主要能力要素。尤其是70%的企业认为职业道德是员工应具备的首要从业能力要素,而服务意识、创新能力、专业技能是当前餐饮企业员工最为缺乏的三种从业能力要素,也是制约餐饮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员工从业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规划书
根据我校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推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专业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机械制造专业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专业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二、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张银凤 叶理明(企业)
成 员:杜国东 孙淑玲 杨桂元 关召辉 孟祥健 何雅平(企业)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三、基本任务
机械制造专业要建立实质性、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合作基地。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一定地位。
校企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其它方面的合作。
四、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
1.根据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教学见习(贴岗实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在企业师傅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技能训练。
4.合作经营实训基地(产教结合)模式
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企业产品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5.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模式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6.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就人才供需与培养所达成的契约或合同关系。一般是由职业学校根据企业提出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以及职业技能等要求,开设专门的订单班(通常以某企业名称命名,比如:机制专业的中粮班和昌泰班),培养企业所需相应数量与质量的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企业根据双方的协商,向学校支付相关培养费用。在订单培养中,企业不只是简单地向学校下人才的“订单”,还要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考核鉴定等),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7.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员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的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员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
8.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按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中,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专项资金执行。
2.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3.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4.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2014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高职建设内涵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开展校企合作,是我院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校企合作规划院】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我院各专业坚持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社会经济服务,今年,我院已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地的多家企业建立了新的校企合作关系,新增校企合作企业近20家,并在订单培养、教学见习、工学交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交流、产品制作和加工、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成绩
我院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订单培养、共建专业”合作
我院与江西联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天业航空服务培训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分别共同建立计算机软件技术、航空服务专业,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就业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部分企业培训课由企业承担。
(二)参观、教学见习、工学交替等方面的合作
我院与恒天动力有限公司、杭州天香园林有限公司、泉州西沙湾假日大酒店、南昌千禧幼儿园、南昌万幼跟踪幼儿园等公司合作,我院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学见习、工学交替,
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认知性职业教育,在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实现理论教学和实习交替。
(三)顶岗实习合作
我院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如太平洋保险深圳分公司、漳州首钢凯西有限公司、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无锡绿镁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瑞颐大酒店等近十家企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四)产学研合作及技术培训、就业一体化
发挥学院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我院计算机工程系各专业与北京八维集团、深圳洲海有限公司开展了 “技术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高技能、高技术培训后保证高薪高质量就业推荐。
(五)成立校企合作联盟
我院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四十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联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联盟单位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院可以利用联盟单位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联盟单位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举行校企合作论坛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用“开放融合”的办学方式,培养“工、商融通”型高端技能人才的特色发展道路,为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化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合作,学院举行了“开放融合”式校企合作论坛,与企业代表深入探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内容。通过论坛,校企间进一步增进了了解,加强了深度的沟通,表达了在更广、更深层面合作的意愿,期冀通过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我院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的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及中层次合作,离深层合作还相差甚远。
(二)有部分企业合作以后,没有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联系人也不固定,合作记录也不齐全。
(三)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及相关的保障措施不太完善。
四、2015年校企合作的思路
校企合作要立足本地,面向发达经济区域,辐射全国,校企合作的企业应是在各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在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
(一)学生参观、生产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及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合作;
(二)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的合作;
(三)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企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四)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和教材,邀请企业专家共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编制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合作;
(五)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方面的合作;
(六)导引企业进校园,营造教学工厂,共建办学实体,成立股份公司,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七)承接合作基地的产品加工和生产任务;
(八)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几点建议:
(一)对已挂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校企合作单位,要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并做好记录,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二)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三)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四)合作模式应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形式和需求,适时做出调整,与时俱进。 2014.12.18
附件3: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十二五”校企合作规划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不
断增强学院办学活力的最重要抓手。今后五年,必须巩固校企合作成果、扩大校
企合作范围、提升校企合作效率,加快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十二五”校企合作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指导思想不动摇,全面贯
彻《国家旅游局 浙江省人民政府重点推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发展、加快旅游经
济强省建设专题会议纪要》和省旅游局《关于加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
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院行业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体制新机制,拓宽校
企合作领域,增加校企合作基地,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
需求的旅游类专门人才。
二、总体目标
依托省部共建机制,落实省旅游局《关于加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
意见》,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以学院“六个一”校企(地)合作工程为抓手,
以产学合作工作站为依托,以企业制学院为突破口,以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旅游
行业标准为纽带,通过省旅游局出台系列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校企合作规划院】
的紧密度,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
制机制,推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
三、建设措施
在未来的五年,学院将托省部共建机制,进一步完善董事会机构,通过省旅
游局出台系列政策性文件,并以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旅游行业标准为纽带,把“六
个一”校企(地)合作工程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校企合作规划院】
(一)以“省部共建”为依托,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学院每年将一个校企合作议题纳入到省部共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会商会议
中;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旅游产业研究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
旅游局和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由省旅游局牵头,重点市(县、区)旅游局(委)、重点旅游企业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深度参与、政企(地)校合作共赢的多方联动
机制,共同推进校企(地)全面合作。贯彻《浙江省旅游局关于加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意见》精神,研究制定《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施细则》,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促成省旅游局将与我院校企合作的成果作为各市、县年度旅游工作考核和企业评先评优的依据,表彰100个校企合作先进单位(个人);出台《产学合作工作站管理办法》,建成产学合作工作站35家。
(二)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提升校企合作紧密度
改革原有董事会,组成由省旅游局、行业协会、各地市旅游局、重点旅游企业和学院组成的董事会;明确董事会三大职责:战略规划、资金筹措、管理协调;由省旅游局为董事长单位,设立战略发展、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三个委员会;制定《董事会议事规程》,进一步明确董事的权力和责任;每年筹措1000万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使董事会成为学院校企合作的主要运作、协调机构,形成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各企业制学院理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在董事会的指导下,制定校企合作实施细则;依托学院的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制定“宴会设计师”等行业岗位标准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三)以企业制学院为核心,建立专业层面校企合作机制
专业与行业骨干企业共建企业制学院,企业制学院设理事会,由专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组成,完善企业制学院各项管理制度,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实施细则;并成立企业制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托学校的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制定“宴会设计师”等行业岗位标准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通过五年建设,在学院目前已有的以订单式培养为基础的7个企业制学院基础上,建成企业制学院10个,争取每个骨干专业建有1-2家企业制学院,惠及学生人数从2300余名提高到4200余名,并与重点旅游企业建设一批口碑形象佳、规模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产学合作项目120项,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在学院内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力争在2015年我院建有8个生产型实训基地,使校企紧密合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四)提升“六个一”校企(地)合作工程品质,建好浙江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打造校企合作品牌
优化“六个一”集体结构,提升“六个一”校企(地)合作工程质量。与全省60%以上的旅游重点县市区和重点旅游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重点单位50家;建成企业制学院10个,建成8个生产型实训基地,“店中校”实习实训基地2家;学院“六个一”校企(地)合作工程建立100个学生实习实
训基地、100个社会服务基地、100个学生就业基地、100个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和100个行业名师基地、100个社会实践(创业)基地;建立100个专任教师企业联系点和20个旅游创业孵化平台,完成教师紧密联系企业课题100个,评选行业新秀50名。
建好浙江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打造集团品牌集群,努力开拓新领域,通过品牌效应进一步推动学院建立既稳定、质量又高的生源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创业)基地、学生就业基地、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和行业名师基地。浙江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42家成员单位(涉及国家级重点中专、大型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协会、旅游媒体等多领域),具有教育、科研、产业信息交流、人才交流、实习实训、培训考证等多项功能的大型职教集团。未来五年里,要充分发挥我院作为集团牵头学校和理事长单位的优势,在校企合作品牌打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浙江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影响,扩大集团规模,注重集团品牌维护,利用品牌的力量扩大校企合作程度和范围,力争在2015年实现合作成员单位80家,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品牌过硬、互利双赢。
(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
1. 依托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不断提升产业研究水平。 依托学院现有的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培训等研究基地,打造政府“智库”和企业“智囊”,开展中国旅游新兴业态以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十二五”期间承担政府和行业企业旅游科研项目达到150个以上,到位各类横向课题经费每年超过1000万元。进行年度浙江旅游经济运行研究,发布浙江旅游经济发展蓝皮书。争取中国旅游研究院乡村旅游研究基地落户学院。
2. 以浙江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和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网为载体,开展多元化的旅游紧缺人才培养。依托浙江省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十二五”期间开发行业迫切需求的培训项目10个和培训包20个;以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网为载体,搭建“双元制”旅游企业职工终生学习平台。培训总人数达到60000人次以上:其中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人员以及“旅游强县”创建管理人员等600人;通过“百名教师送教下乡(企)”活动,每年免费培训5000人次;新增3个成人学历教育专业和6个教学点,企业学历教育总人数达500人以上;新增职业技能鉴定项目3个。
四、保障机制
(一)通过指标分解,层层抓好产学合作建设计划的落实
学院、师生、用人单位的多方实际制定产学合作建设的详细计划和实施办法,确保产学合作建设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指标分解,建立产学合作建设责任制,明确各方职责,把“十二五”期间的产学合作建设计划年年落到实处。
(二)完善评估机制,逐步形成校、企(地)、第三方参与的多维评估模式 进一步完善产学合作建设计划实施的评估机制,本着及时、有效、公开、公正、客观的原则,在校企(地)双向评估的模式外,尝试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在按时评估的基础上,引入抽查制度,以此作为校企(地)合作对象的选择依据,为进一步推动产学合作项目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进制度创新,更合理的配置利用社会资源
大力推进产学合作管理运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信息数据库,为产学合作建设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课程的观念,明确企业用人标准,创建企业制学院,推动“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四)完善校企(地)合作协议,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各方权益
进一步完善校企(地)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运用法律武器保障学生、企业、学校的合法权益,尤其在校企联合开展科技开发和推广方面。要提高学生自我维权意识,促进企业单位规范用人办法,共同营造快乐就业、健康发展、社会认可、多方满意的局面。
2014-2015学年
校企合作处工作计划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立足点,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对于全新的工作,我们将以闫校长在新学年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为指针,以“规范、质量、效率”为工作准则,提升工作质量,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制订本学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内容:
1、初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
认真学习上级和学校有关校企合作的精神,研究示范校建设中有关校企合作的内容,从思想上对校企合作在我校长远发展中的重要性深刻认识。结合示范校建设尽快建章立制,制定《高唐县职业教育中心校企合作考核评价办法》,在与企业、专业协会广泛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着手筹建专家委员会,起草《专家委员会章程》。督促各专业部成立各部的校企合作组织,起草《校企合作负责人工作职责》、《校企合作联络员工作职责》。通过和各专业负责人协商沟通,确定各专业部校企合作分管领导和校企工作联络员,并建立校企合作工作QQ交流群。
2、协助搞好企业大学教学,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
积极与县经信局联系,安排好企业大学的教学与管理。充分利用企业大学这一平台,与县域企业建立广泛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借此平台,形成学校例行的企业访问日,暂定每周两天时间定期访问
企业,加强校企沟通。邀请企业家作为学校客座讲师,定期给学生授课,搞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实训。逐步形成由企业、行业参与的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力争2015年筹建1-2个冠名班或订单培养班。各企业巡回在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展示,创造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提高学校知名度。
3、建设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促进学生高端就业
做好各专业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针对12级和13级学生的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分别定期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适应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随着我校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就业安置任务也会加大。我们将依托高唐企业大学,与本地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建立和保持与合作单位的沟通,建立就业企业分级评价制度,筛选优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企联系网,了解市场用工需求,并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努力实现12、13级学生专业对口安置和优质岗位高端就业,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加大毕业生跟踪管理力度,增强服务意识。分别制定《顶岗实习工作实施方案》、《顶岗实习管理与考核办法》、《顶岗实习审批制度》、《顶岗实习带队教师管理办法》等,以规范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协助用人单位做好实习就业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全心全意为学生做好服务。
4、搞好企业调研,促进各专业教学及学生培养
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用工需求,为专业部做好
信息反馈,以便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专业,设置课程。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从业意识的培养,使专业教学内容、学生培养方向与市场对接。从而增强我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争取企业为我们提供技术、资金、设备的支持与投入,为教师到企业实践铺平道路,提高教师动手实践能力。积极与企业协商建立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并洽谈引企入校事项,促进产教融合。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的保证措施。
(1)建章立制。
分别制订《高唐县职业教育中心校企合作考核评价办法》、《企业分级评价办法》《专家委员会章程》、《校企合作负责人工作职责》和《校企合作联络员工作职责》等。
(2)构建校企合作管理体系。
在级部中确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与专业相关的校企合作工作,形成校部一体的管理体系。
2、形成规律性企业访问制度
借助学校、个人的人力资源和企业大学平台,尽快与企业及企业家建立联系,定期访问企业。校企合作处与专业部配合,每周考察访问两家本地企业,每次考察明确考察主题,形成常规考察项目和主题内容的有机结合。考察后及时总结并反馈到专业部,同时根据《校企合作考核评价办法》对各专业部参与考察等工作的效果进行考评,督
促各专业全方位参与校企合作工作。汇总企业调研结果,本学年末形成详细的专业人才和技能需求状况分析报告,以便为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制定提供依据。学年第一学期分方向考察外地企业,计划9月底考察长三角,10月底考察青岛等省内发达地区的企业,12月底考察京津地区,为学生就业和校企深度合作筛选优质企业。
3、拓展渠道,严格把关,促进学生对口、高端、稳定就业
分别按中职就业和升入高校两条发展路径,寻访优秀毕业生,形成毕业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比较两种发展轨迹各自的优势,以便指导在校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同时编制校友风采录。加大就业指导力度,每学期举办两期全校性的就业指导讲座, 结合毕业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14年10月底之前分别制定《顶岗实习工作实施方案》、《顶岗实习管理与考核办法》、《顶岗实习审批制度》、《顶岗实习带队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为学生下学期的就业实习做好制度保障,提高学生就业实习的稳定性。
根据实地考察企业的情况,结合对企业的分级评价结果,筛选优质企业做为学生就业实习的目标,第二学期,针对筛选企业深入考察和协商,计划每个专业遴选出2-3家优秀企业供学生选择。2015年5月组织学生就业洽谈会,促进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并与专业部结合做好学生就业实习后管理。
4、多措并举,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加强校企深度交流,寻求利益共赢点,11月底前建立两家以上
教师企业实践点,可以随时安排教师进行企业实践。11月底前建立专家资源库,协助专业部做好兼职教师的聘用。组织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授课。积极与优秀企业协商,力争12月底前建设一个校外实训基地。15年1月召开校企合作交流会,促进校企全方位合作,力争在15年6月份组建校企联盟。本学期内,完成一个学校帮助企业技术开发的成功案例。同时选择优质企业,协商建立冠名班相关细节,力争2015年组建1-2个冠名班。
总之,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和处室全体人员来说都是全新工作,我们将在摸索中不断提升工作质量,让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使之成为学校快速提升的核心动力。
校企合作处
2014年9月
校企合作计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我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内涵要求,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会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快专业建设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计划。
一、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一)精心打造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运行载体
积极广泛地开展各项合作洽谈:从政府部门到行业;从企业到专业合作社,只要有利于地方、学校、企业、学生发展的项目,以订单委培、借用场地和仪器设备、培训考证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建立旨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赢互利。在合作单位中,挑选投入多收益大的 "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增强他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管理积极性,形成"人才共育、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实现共同发展。
(二)认真梳理,不断更校企合作委员会
4月份召开每年一度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中理事会会议,审议2015年理事会工作报告;审定2015年年度工作计划。通过认真梳理,对那些长期不参加理事会工作和会议的理事单位、长期以来没有校企合作意向的单位,通过召开理事会予以劝退;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给予高度支持的非会员单位,通过召开理事会予以吸纳为新的理事单位。
二、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
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先导,因此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势,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和理解。2015年继续加强基地建设,通过走访30家校企合作企业,在原有26家紧密型基地的基础上,增加3到5家紧密型基地,开展订单培养班3个。另外,重点加强与花园农业示范园企业的密切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树立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开拓学校办学的新途径。
12月年底召开校企合作座谈联谊会,对本年度校企合作优秀典型企业进行表彰奖励,扩大宣传,树立榜样,深度推动校企合作,(
三、构建以教研室为单位校企合作主体,多形式开展校企合作。
建立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校企合作主体,企业派实践专家来校兼课,学校派教师到企业访问,企业可以在学校设置展厅,可以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开展科研,可以使用学校的图书馆等设施。联合编写订单班的教材,共同探讨和制定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四、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建立一支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是校企合作的关键。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在人事科统筹下,各教研室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校企共同培养计划,交流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制定考核细则,对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对培养效果突出的教研室和企业给予奖励。
五、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
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抓住企业的合作要求,进一步挖掘校企合作的内涵。当企业有订单班的合作意向时,我们引导他们能够建立以企业命名订单班,订单班的成立对企业的益处是:增加企业文化的内涵,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的管理,可以使用学校的一些资源,增加学生上岗后的稳定性、可以设立"项目工作室".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2015年的目标与合作企业开展大型互动活动2次,开展横向科研合作4项,到账资金40万元。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人才共育、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以合作办学为路径,合作育人为目标,合作就业为导向,合作发展为动力,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全面实现开放办学。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2015年3月1日
校企合作工作计划(二)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2015年学校工作计划,以及充分结合我校当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企合作工作计划。
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坚持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之路,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学校发展的速度越快,步子越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厚德强能办学思想为宗旨,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我校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并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完善培养条件,保证培养质量
(一)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硬件条件。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应用。学校加大使用教育资金,完善实训条件,进一步强化多媒体、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
(二)提供高水平双师型师资。"打铁还须自身硬",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技能教学,为学生提升能力服务,师资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举办"双师型"教师活动,组织观摩考察活动、并分期分批安排教师走出学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聘任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三)采取"订单"模式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生学完相应的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后,输送到企业就业。
2015年继续推进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平台,扩大与签定企业合作面的同时将开展以下工作:
三、立足企业需求,扩大企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
(一)结合农业行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力度的加大,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向高层次、多技能、快速应用方向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企业需求与发展,进一步结合企业现场开展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实习设备、场地资源同企业技术资源相结合的优势,建立校企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职责功能,开展农艺工、果蔬园艺工、动物防疫员等资格认证,提升校企合作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三)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满足顶岗实习要求。
(四)扩展培养专业范围,把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范围进一步扩大,解决小工种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缺乏的现象,使校企合作培养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二、建立机构、搭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一)建立由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结合。其职责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培养培训目标,制定实施教学计划;搞好课程开发,组织编写校本教材;落实兼职教师和学生实习,指导教学改革。
(二)建立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基地企业优先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三)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参与合作办学、办专业以及共建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示范性的基地,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又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四、合作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就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训协议、每年将需要专业人数通报我方,由校方负责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择优并与企业双向选择。这样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市场有个良好的对接。
(二)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由企业指派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
五、合作的主要措施
(一)与企业商谈合作事项,并拟定有关协议。
(二)分批到企业进行不同岗位的实习。
(三)通过与企业的各种联谊活动增进双方感情,并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四)组织好学生供需见面会,通过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好进入合作企业的人选。
(五)对入围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应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作好其正式上岗的过渡工作;
(六)组织开展好学生与社会各企事业的就业推荐会。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2015年2月17日
方案一: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广东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科室正、副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
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习模式(2+1模式)
2+1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年,第3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
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7.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3.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方案二: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我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积极联系,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 长:崔作让
副组长:王 畅 郭明德 杨宇松 闫文贵
成 员:霍宇平 董跃中 郭雪珍 刘海荣 陈 坚 孟昭祥 郭福祥 张 圣 孙国经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霍宇平
成员:董跃中 高晓维 郭雪珍 王宏广 刘海荣 郭福祥 任松青 牛建平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4、力争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方式
1、主动将服务、技术送到企业,将培训送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
3、校企共同、联合开展培训。
五、我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进行职工技能及全员岗位培训,多年来一直将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仅20xx年,学校就完成行业内外营销自动化、变电仿真等培训任务47期1618人次。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大为系统外企业服务力度,目前学历教育学生共有1500人。
20xx年,我校已积极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运行
实际,全年8次主动把现场需要的生产知识、技能主动送到一线员工手中,共培训员工418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校企合作的实施步骤
(一) 山西省电力公司内校企合作
1、对20xx年校企合作情况进行进一步总结,针对培训实际,加大活动的覆盖面,增加培训内容。
2、培训目标
主要针对现场人员急需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培训,提高参培人员综合素质,强化技能知识的培训。
3、培训方式
现场进行专题性培训,现场演示,个别指导,互动答疑等方式。
4、培训对象
选择忻州、朔州、大同、临汾等供电公司所属支公司进行。培训对象为县供电营销人员、供电所人员及农电工作人员等,同时,尽快签定相关合同予以保障。
5、培训内容
营销自动化培训、变电仿真培训、农电电能计量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紧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线路钳压技术及接线制作技能培训等。
6、培训时间
每月进行2次,每次约2-4天。
(二) 山西省电力公司外校企合作
1、合作对象
河南送变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2、合作方式
承接企业定单,也可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并通过合同等法律形式予以确立。
3、培训内容
为企业送变电专业输送一定数量的高技能人才。
方案三: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达到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第1篇:二0一二年下学期招生就业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标准为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学校提出的“抓管理,强内涵,提质量”的工作任务,将招生就业处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模块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模块1、招生工作
1、思路:总结招生情况,落实招生奖惩方案。
2、措施:澄清招生来源,明确区域招生完成情况,分析原因,对照学校招生方案,奖惩兑现,同时总结招生成果,召开招生总结大会。
模块2、就业工作
1、思路
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做为重中之重。
2、措施
(1)、摸清学校待就业专业及人数情况,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重点考虑本地企业,为明年上学期将学生安置到有利于学生前途的岗位和企业工作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切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成才意识,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及今后的创业成才奠定基础。
(3)、强化就业制度,严格按就业程序操作,确保就业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4)、加强对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确保学生就业满意。
(5)、挖掘毕业生典型、及时总结。组织毕业生成才报告会,培养学生爱学校、爱专业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总结职教成果,向社会加大宣传度,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模块3、校企合作
1、思路
与企业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2、措施
积极与三一重工、广汽集团、威胜集团、中山纬创资通、北京唐宫集团等企业深度合作,以订单培养为主线,改变办学模式,加大实训投入,完善考核机制,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模块4、顶岗实习
1、思路
为了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实用技能,及时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
2、措施
在巩固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信息库,开辟有利于学生实习的新基地,特别是本地实习基地。
3、完善顶岗实习制度,签订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三方责任和义务,真正把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三、主要工作行事历
2015年下学期招生就业处行事历
时间
主要工作(活动)
九月份
1、新生报到编班,处室工作计划制定。
2、二年级电子检测计算机主板维修C341C342班去威胜集团定岗实习
3、招生区域人数摸底。
4、纬创资通领导来校洽谈电子专业办班事宜。
5、与北京唐宫集团联系酒店管理联合办班事宜。
十月份
1、招生经费结算。
2、招生总结座谈会。
3、优秀毕业生跟踪调查。
4、专访广汽菲亚特、威胜集团了解学生定岗实习情况。
十一月份
1、优秀毕业生创业成才报告。
2、对二年级就业学生就业意向摸底。
3、整理处室资料。
4、专访企业。
十二月份
1、了解企业用人招聘信息,考察用人单位,寻求合作伙伴,为明年上学期学生顶岗实习及优质安置学生做准备。
2、就业班学生职业指导。
元月份
1、专访企业提高校企合作办学力度。
2、统计就业学生人数,联系就业单位。
3、处室资料整理。
第2篇:招生就业处2015-2015学年工作计划时间
内容
备注
2015年9月
1、开展2015届毕业生生源数据统计、申报和毕业生资格审查;
2、开展就业工作人员业务理论培训;
2015年10月
1、开展黑龙江省内实习医院毕业生就业指导、省内用人单位走访工作(19-23日);
2、印刷、邮寄《就业宣传册》,向省内、外用人单位开展2015届毕业生专业、生源信息宣传;
3、编印、发放《就业指导手册》、《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就业推荐表》;
2015年11月
1、对2015届毕业生开始就业推荐;
2、分组开展省外用人单位走访及毕业生需求调查活动(2-13日);
3、开始,组织毕业生参加全国及各省市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洽谈会、招聘会,积极收集、发布招聘会信息;
2015年12月
1、筹备、召开2015年冬季毕业生供需洽谈会(12月5日);
2、开展院系就业工作评估(14-17日);
2015年1月
1、开展评估总结及学院评估材料整理;
2015年3月
1、分组开展省外用人单位走访及毕业生需求调查活动(15-26日)
2015年4月
1、分组开展省内实习医院毕业生就业指导、省内用人单位走访活动;
2、筹备、召开2015年春季毕业生供需洽谈会(4月27日);
2015年5月
1、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根据会议精神拟定我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并及时对毕业生进行贯彻、传达;
2015年6月
1、上报、审核就业计划,办理毕业生派遣手续;
2、会同组织部、学生处、团委,开展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县、西部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等国家就业项目落实工作;
2015年7月
1、派遣毕业生,转寄毕业生档案;
2015年8月
1、办理毕业生改派,做好年度就业工作的总结和收尾工作;
2015年11月-2015年6月
1、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咨询工作,开展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章、审核工作,根据省教育厅日程,编制《就业计划》,及时上报;
第3篇:2015-2015年第二学期招生就业处工作计划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河南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工作要点》,经认真学习和研究,根据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招生工作: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淘汰机制的基础上,确保学院招生规模的基本稳定。
2、就业工作:以提高就业质量为中心,稳定就业率,扩大境外就业成果,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二、工作思路:
1、在生源急剧下降而招生计划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对外做好招生宣传,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扩大学院的知名度,提高报名率;对内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淘汰机制,减少报名率较少的外省及一志愿率较低专业的招生计划,改革单招实施方案,努力争取实现工作目标。
2、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境外就业的政策引导力度,开办境外就业班,进一步扩大境外就业成果。借全省第二届创业大赛契机,推动毕业生创业工作。
三、具体工作安排(日常工作不再安排,主要是大型活动安排)
三月份:
※1、举办招生就业工作研讨会,研究分析招生就业形势、政策及具体措施(出台专业设置淘汰机制)。
2、出台2015年单独招生及“3+2”升段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举办创业孵化园各公司的经验汇报会。
4、完成就业促进会的改造工作。
四月份:
※1、组织召开2015年招生就业工作会议(总结2015年工作,布置2015年任务)
2、更新优秀毕业生信息,扩大优秀毕业生的宣传。
※3、组织单独招生宣传、报名、考试工作。
4、组织“3+2”升段考试工作。
5、组织就业促进会做好“就业政策宣传日”活动。
五月份:
※1、举办“生涯人物访谈”汇报会。
2、完成“单招”,“3+2升段”录取工作。
3、举办就业信息员座谈会。
※4、针对二年级学生组织召开境外就业宣讲会。
六月份:
※1、举办未就业毕业生强化培训班,召开未就业毕业生“双选会”。
2、走访并开拓就业基地。
※3、举办境外就业培训班。
第4篇:江苏省丹徒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就业处2015—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以学校2015年工作计划为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论。在校党支部校长室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拓宽学校招生和毕业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为学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强招生就业基础能力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努力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加强市场调研,努力提高学校的外营能力,提高我校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功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示范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而努力。
主要工作设想和计划如下:
一、学校招生工作
“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也就没有我们的这一切”这句话,非常清楚的道出了招生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学校面临招生困难的危机,但也有全国上下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的大好发展机遇,所以我们应在对多年来的招生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招生政策,改进工作方法,以适应学校总体目标要求,为学校发展做好服务。目前,各招生学校的招生方法不断变化,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尤其是招生下户宣传时间提前、拉长,都想在家长、学生心中做到“先入为主”,提高学校选择自己学校的机会。为了顺利完成今年招生任务,在本期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总结2015年春季和年夏季招生工作。对多年来的招生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吸取经验教训,为2015年招生做好准备。
2、制定科学合理专业设置,制作好2015年招生简章
专业设置要有特色,今年在办好机电、电子、计算机等重点专业的同时,将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结合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今年我校专业的设置将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与市场接轨,与地方经济建设接轨。与联办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采取灵活的学制,加强联合办学。制作好2015年招生简章
3、学习领会学校工作计划及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加强方法的研究,做出操作性较强的招生方案。在4月前,做好宣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做好下到初中校宣传的前期准备。
4、利用各种媒体不失时机地对我校的办学优势、特色专业的建设、办学理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单招的升学率、全额发放国家助学金、学生的就业、学校管理等加强学校宣传,扩大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苏省丹徒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状况。
5、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了解招生政策、信息,疏通关系,争取上级招生政策支持,排除招生中存在的障碍,为今年招生打好基础。
6、在总结多年来招生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招生政策,使其更加合理、有效,更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发挥大家的奉献和吃苦耐劳精神,力争今年招生创新高。
7、在2月中下旬成立2015年招生工作小组,并做好招生前的培训工作。
8、组织招生工作小组相关成员,做好各初中校的联系工作,全面落实招生方案,尽快尽早搜集生源信息,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摸清初三毕业生情况,研究招生规律,探索招生方法为全体教师招生提供指导与服务。
9、完善招生奖励制度,使之更具有合理性、激励性。
本学期我们将分析和评估2015年招生奖项设置的合理性及实施的有效性,在充分考虑各生源校的地域性,近几年向我校输送生源的数量和生源质量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制定2015年招生奖励政策,特别要加强镇江新区中学和镇江市区部分初中校的宣传力度,完善宣传方式。
10、制定好2015年秋电大开放教育招生简章,并做好招生宣传及学员报到工作。
11、在招生期间,我们将着重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规范招生程序,热情、仔细、周到地做好解释、咨询等工作。
12、今年2月28日是2015年退役士兵掊训的报到时间,我们将积极认真做好报到前的准备工作,并安排好学员的当天报到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
进一步认清形势,根据全球经融危机情况以及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按照“两个关心”:“关心每一个毕业生的发展与关心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三个提高”:“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落实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
1、继续做好市场调查,多渠道、多途径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进一步建立、更新和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主动与合作单位保持联系,完善学校就业网络体系。
2、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学校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就业班的比例,就业人数以后会逐年增多,我们应确立未雨绸缪的意识,以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为依托,辐射周围主要发达地区,丰富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面。
3、上半年侧重做好10级学生实习就业单位联系,在学期结束前完成学生的实习就业安排。实习就业推荐工作在面向全体毕业生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因各种原因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体现人性化及和谐发展观。
4、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我们将针对学生做个性化就业指导记录,并采取整体和个别相结合、有的放矢的方法进行就业指导,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定位、就业心态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在完成社会角色转换过程中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将对10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5、密切联系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为了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我们将密切联系家长,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了解目前就业形势,就业现状,以及学生就业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家长应协助学校做好哪些工作。
6、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部门服务水平,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服务。继续办好信息网络,通过网站、信息资料查阅室和信息公布栏等多种途径及时为供需双方传递信息,促进交流。做好用人单位的来访接待工作。
7、完善10级学生就业推荐表规范填写与发放。严格执行学校学生就业制度。
8、做好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工作,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服务工作,建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为今后就业工作积累经验及信息。
三、推进校企合作
推进校企合作的进程。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将着力寻求与专业相适应的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结合起来,既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感受企业文化、切实得到锻炼,提高技能水平,同时让学校拓宽了就业网络,实现三赢的目的。
四、其它方面
1、积极做好省机电专业实训基地视导的相关材料准备工作。
2、积极做好学校50年校庆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新的学期,我们将沿着学校的基本目标而努力工作,努力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及实习就业任务。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创新、锐意改革、大胆进取,无私奉献,使招生就业处工作成为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我校“外塑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们将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有条不紊地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开拓招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第5篇:宿城职教中心2015—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根据学校学年工作重点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招生就业处本学期的中心工作是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顺利完成工作特拟如下计划:
一、就业工作应及时总结,及时调整。
一项工作不管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能否及时总结工作,找出其中的原因,就业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工作,是职业学校常提的话题,也是让所有职校最头疼的问题,总结过去的一些作法,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1、如何处理升学与就业
升学与就业并重,但如何处理升学与就业却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是一所职业学校,立足的基础是职业与专业教育,优势也是专业教育,其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掌握1—2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所以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以专业为重,同时有限度地兼顾升学,要让所有师生改变观念,要教育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招聘报名。
2、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中职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厂矿企业,能否与企业进行良好的合作直接关系到就业安置工作的拓展,但如何才能与企业搞好关系,让企业放心地到校招聘,有很多制约因素:
①学校就业部门与企业人事部门的关系
②学生自身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水平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
③是否有共同的利益点
3、实习工作未能全面展开
实习工作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断断续续不能展开,可以肯定的说实习工作对就业安置,学校的社会声誉等方面其作用都是很大的,但有很多原因困扰学生实习工作的进展。①专业教师不足,无人在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②费用较大,学生负担重,不能长时间展开;③企业对学生安全考虑较多,不愿接受实习生。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我们要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及时调整措施。
二、集思广益,努力搞好就业工作
1、利用已有的用工信息网,重点对上海、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机电、电子、动漫等行业推荐毕业生。
2、重视和加强实习工作实习工作,一直以来都不能规模性展开,本学期招生就业处将会同实训处加大实习力度,把实习工作当做本部门首要任务来抓,一方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带动就业。
①争取学校对实习工作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学生在企业实习,企业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同时学生的食宿交通费用较大,全由学生负担,可能难以承受,所以学校应划拔一部分资金做为实习专款,资助实习工作的完成。
②提前拿出实习方案,做好实习准备工作。本学年,我们将对专业班,特别是就业班学生的实习做出安排,应提前联系实习单位,做好实习的准备工作。
③灵活安排实习工作。实习安排应灵活,既可以组织短期实习,也可顶岗实习,既可集体组织,也可自己联系实习,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实习,都必须遵守实习制度,遵守厂规厂纪,严格要求,在实习中展示自己,以求企业录用,达到以实习带就业的目的。
④加强实习的专业指导,严格管理和考评。实习是教学的延伸,在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实训处应克服一切困难派出专业教师加强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专业指导,并严格管理,我们既要考虑安全还要考虑实习效果,为此招生就业处将加大对这方面的检查力度,对所有实习生都纳入考核,不定时抽查,实习结束后写出总结。
3、寻求校企利益共同点,积极推荐学生。企业招聘员工时,都愿用最低的薪水招到最合适的员工,中职生文凭低,能吃苦,对薪资要求低,而本地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操作粗放,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这些企业就是我们中职生就业市场,所以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很容易找到这种利益共同点。
①多与各大企业的人事部门联系,搞好人际关系。
②大开方便之门,积极为企业对员工的岗前、岗后培训提供场地和师资。
③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能否成功,最关键的是毕业生自身的素质,任何企业都不会养活一个闲人,如果学生品质较差,专业一窍不通,企业决不会用你,所以我们对外联系的同时,内部一定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保持专业学习的完整,全体教师应改变观念,研究教材,以专业为重,丢开专业,我们将一事无成,永远记住,我们是职业学校。同时建议学校加大对专业课的考核和对教师的考核,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才会让人接受,让企业放心,我们的就业安置工作才能顺利完整。
4、加大择业教育,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①定位要准。我们部分学生,既无一技之长,却要求挺高,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给自己排好队,定好位。
②利用就业与职业指导课,加强对就业班学生的择业教育。
③要求学生持证上岗,对专业技能不过关的学生,不准推荐就业。
④坚决杜绝学生虚假就业。部分学生想提前离校或者班主任想处理学生,就虚开就业证明让学生离校,这种现象是违反学校纪律应予杜绝的,今后每就业一学生,我们都要按照所提供的联系方式核查,确保学生属真正就业。
5、扩大联合办学范围,开辟异地就业市场。
我校以后每年毕业生达1000多名,我们应有计划引导学生到外地就业,扩大就业范围。
①广泛收集外地用工信息,对本地人能接受的企业应大力动员。
②扩大联合办学范围,利用各种方式实施我校与外地职校或人才培训基地的合作,拓宽就业门路。
6、建立就业回访制度,以便在教学管理中实施。
学生就业后,招生就业处应经常了解用工单位的意见,实地与企业技术人员了解学校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合理,教材是否适合,有哪些专业课程需要重点掌握,同时了解学生就业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有什么看法,是否有欠缺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8
教学管理规范评分细则
1、指导性教学计划 依据部颁指导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对暂无部颁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专业(工种),制定试行教学计划,并按规定报批。 10
2、实施性教学计划 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计划结构完整,内容规范。 10
3、教学计划的执行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调整,调整的幅度应在总学时的30%以内。 20
4、指导性教学大纲和实施性教学大纲 各专业(工种)均有完备、规范的教学大纲。 10
5、教学大纲的执行 所有课程均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20
6、规范使用教材 优先选用部颁或省统编教材,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教材或讲义。 10
7、教材建设 主编、主审部颁、省统编教材每种加2分;参编部颁、省统编材料每种加1分;无部颁或省统编教材的,自编校本专业教材或讲义,经省技工教研室备案同意的,每种加1分。
8、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要有计划、有实施检查、有总结,计划按学期制订,力求重点突出、职责分明、措施得力;总结要实事求是,肯定成绩,分析不足。 10
9、部门工作实施计划 各教学业务部门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本部门的工作实施计划,并有检查、有总结。 10
10、校历的编制与执行 按规范编制校历,并及时印发各部门,严格执行。 10
11、教学进程计划 各班级都有规范的教学进程计划,各教学环节衔接合理。 10
12、教师任课计划与教学任务通知书 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按学期编制全校教师任课计划表,经分管领导批准,及时将教学任务通知书下达到教师。 10
13、学期授课计划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计划要求,按时编制学期授课计划,内容规范完整,审批手续齐全。 10
14、总课程表、任课教师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和实习安排表 各类课程表齐全、规范并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需调课,须按规定办理调课手续。 10
15、教学日志的填写 教师和学生均能按要求和项目认真填写教学日志。 10
16、教学档案的收集 按规范的要求收齐各类教学档案。 10
17、教学档案的保管 按归档、保管制度分类、编目、装订、保管。 10
18、教学过程总体要求 教学必须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突出操作技能训练,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安排相应的文化和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习课程和生产实习课程,实践教学不低于总学时的60%。 10
19、备课 备课做到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教案的格式、内容符合规范要求,并有一定提前量。 20
20、授课
授课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力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内容正确、语言生动、方法灵活多样、操作示范准确、板书工整有序,并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0
21、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份量恰当,完成及订正情况好,批改认真,并有成绩记载。 10
22、课外辅导 辅导课由教学业务部门统一安排,集中辅导应准备教案,个别辅导应有记录。 10
23、考试、考核的命题 学校建立试题库或命题、组卷、审批制度,实行教考分离,试题科学、合理。 10
24、考试的组织 期中、期末考试由教学业务部门统一安排,并有详细的日程、考场、监考人员安排表等资料,考试情况正常。 10
25、考试的阅卷、评分 阅卷评分尽量采用同专业教师分题、分项目流水方式进行,并按规定要求做好试卷分析。 10
26、职业资格鉴定 所有毕业生均参加相应等级职业资格鉴定,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预备技师)的合格率分别达到95%、90%、70%。 20
27、教学实习 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应在校内完成,教学过程中,认真抓好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等四个基本环节。 20
28、企业生产实习 各专业应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签订实习协议书或合同,力求做到“六定”、有专职教师带队,实习结束时应有实习报告、考核和成绩评定。 20
29、实验 实验开出率应不低于95%。 10
30、课题设计和毕业设计 高级工层次学生必须完成一项课题设计或大型作业,技师(预备技师)层次学生必须完成毕业设计。 10
31、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 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操行考核优良率95%以上。 20
32、就业、创业教育 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用人企业对就业学生的满意度在80%以上。 20
33、体育与健康教育 按规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达标率不低于90%。 10
34、第二课堂和选修课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 10
35、学籍注册 统一使用全国技工院校电子注册和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按规定为新生办理入学手续,注册学籍,统一编码。 10
36、学业成绩管理 建立健全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制度和学生学业成绩档案,各专业主干课程学生学期总评成绩应呈正态分布。 10
37、毕业证书验印 学生学业期满,经考试和操行考核,成绩合格,应按培养层次分别到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毕业证书验印手续。 10
38、教学质量监控 依据《国家重点技工院校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内审和管理评审,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并不断持续改进。 20
39、教案检查 每学期在开学初、学期中和学期末按备课要求检查。 10
40、课堂教学检查 制订听课计划,随机听课不少于三分之一,分管校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8学时,教学业务部门负责人每学期听课10学时以上。 10
41、作业检查 每学期定期检查或抽查作业布置、批改和学生完成情况2次以上,并做好记录。 10
42、教学进度检查 每学期开学初检查授课计划的制定、审批情况,学期中检查执行情况,学期末检查完成情况。 10
43、教学日志检查 将教学日志的检查作为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评价班级出勤、纪律和作业完成情况,统计教师教学工作量的重要依据,每周应检查一次。 10
44、教学质量信息管理 每学年都要进行一次生源质量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每学期召开1至2次师生座谈会,开展1次学生评教评学活动,每次考试后,进行试卷分析,填写考试情况分析表。 20
45、教学质量评估 每学期由院(校)长主持,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对教学计划和大纲执行情况、教学的常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教学条件和完善情况、教学质量等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20
46、学期教学质量分析和总结 学期结束后,分管院(校)长召集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和全面总结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并对簿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10
47、教师数量 师生比一般为1:20,教师中含兼职教师。学生中不包括到企业定岗实习的学生。 10
48、兼职教师 应聘任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人员和其它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数占专职教师数的15%至30%。 10
49、职业道德 教师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年度师德考核合格以上。 10
50、学历、职业资格 理论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课教师应具备四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大专或高级技校及以上学历和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专职教师应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20
51、教学业务能力 教师应具备教育理论,掌握教学技能,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备教学研究能力,每年撰写1至2篇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 20
52、教学工作量 教师应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师周授课时数一般为12至14课时。 10
53、参加教研活动 每学期至少听课10学时,并作好听课记录和听课后的简评。 10
54、继续教育和生产实践 教师继续教育时间每学期不少于两周,专业课教师必须参加生产实践,每人每两年不少于二个月,其中下企业实习不少于一个月。 20
5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制度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10
56、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 重视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和使用,有培养计划、有专项经费、有具体措施,各重点专业(学科)均配备了专业(学科)带头人。 10
57、青年教师培养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新教师实行指导教师制度,措施扎实、效果显著。 10
58、业务考核 建立教师考核制度,成立学校教师考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教学业务部门考评小组,考核做到过程考核与绩效考核并重,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选优评先、职务评聘、奖金发放、工资晋升等挂钩。 20
59、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主干专业均达到市级以上示范专业的要求,主干专业的重点课程均达到市级以上精品课程的要求。 20
60、校企合作 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基本制度,努力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培养技能人才。 20
61、一体化教学 积极推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和行为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推行一体化教学的专业面达70%以上。 20
62、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制定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并在部分专业和职业培训中试行。 20
63、教学研究的管理 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制定教研工作制度,建立教研管理机构和考核机制。 20
64、教研课题 积极承担部级、省级、市级、校级教研课题,出成果、出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0
65、教研组(室)建设 加强教研组(室)建设,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总结,平均每两周不少于2学时。 10
66、教学教改信息网络 建立教学教改信息网络,按规范要求搜集各类教学教改信息,及时整理、分析、研究、归档。 10
67、校际信息交流 重视开展校际信息交流,努力办好校报、校刊,注重吸取兄弟院校教改经验。 10
68、校内实习场所 建立与专业设置和培养层次相配套的实习场所,实习工位达到两人一岗,特殊专业应建立模拟(仿真)实习教室。实习场所保证安全。 20
69、设备设施管理 加强设备设施管理,保证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5%,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和采购审批制度,建立固定设备总帐。 20
70、实验室
实验室的设置应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需要统筹安排,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5%以上,仪器设备专人负责保管,做到帐、卡、物三者相符,建立仪器设备总帐。 10
71、电化教学系统 建立电化教学系统,以满足多媒体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强管理,制定相关制度,保证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10
72、信息化网络系统 建立校园网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信息点通到学校各办公室和计算机房,校园网功能齐全,设立信息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 20
73、图书馆设施 图书馆(含阅览室)的建筑面积、藏书量、座位数应符合有关规定,要不断推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实行计算机检索借阅,建立与Internet网相连的电子阅览室,增加电子图书册数。 10
74、图书馆的管理 图书馆要加强管理,定时向师生开放,及时进行图书编码,定期编制资料目录索引,做好图书资料的保护工作。 10
75、体育场馆和设施 体育场地和器材设备必须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建立管理制度,专人管理,每年有专项费用。 10
76、贯彻和实施 学校应按规范要求,制定实施细则、部门职责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10
8
上一篇:才艺有多重要
下一篇:景区道路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