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

| 国际职员 |

【www.guakaob.com--国际职员】

篇一 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泥鳅养殖技术(2010.4.5)  本视频由CCTV7农广天地官网提供
  简介: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如今,泥鳅在国际市场上销路很广,人工养殖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因此,泥鳅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视频同步解说词: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不过,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泥鳅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人工养殖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现在,咱们就到山东省的微山湖畔去看看,泥鳅是怎样养殖的。

  一、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1养殖场的正确选址

  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

  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2养殖场总体布局

  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最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养殖场建设好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沿着场子的周围,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到此为止,整个养殖场的布局您就看明白了吧,接下来,咱们具体讲讲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

  刚才我们说过,池塘的长和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自行设计,不过长最好长于100米,宽不要超过80米,因为面积太大了不利于管理。

  泥鳅养殖池对深度是有严格要求的,池塘的深度1到1.2米最为适宜。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比较差的水排出去。

  咱们来看一个巧妙的出水口设计:这个出水口有里外两个套管组成,外面的大套管,也就是这个白色的管子,上头可以伸出水面;下头,也就是位于池塘底部的位置,有一圈缝隙,用来排出底层水,这一圈缝隙都很小,因此泥鳅是逃不出去的。

  白色的套管里边是一个略细的塑料管,放水的时候,将它抽出来,水就从缝隙中流了出去,不放水的时候,就将它放下去,堵住排水的缝隙,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仅仅是这两个套管还不够,为了对付顽皮的泥鳅,还要加一层筛网,这个方形的细筛网深深的插到池塘里,泥鳅想要穿过这几条封锁线,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泥鳅的人工繁育

  1泥鳅人工繁育的时间和方式

  春季来临,当水温达到18℃~20℃时,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最盛期是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8月份。

  泥鳅的人工繁育采取的是创造自然环境,让其自然受精的繁殖方式。人工繁殖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选择好亲鳅,二是造一个合适的繁殖池,三是孵化时的科学管理。

  2选择健壮的亲鳅

  用于繁殖的亲鳅可从沟塘捕捞,也可以到集贸市场上选购。亲鳅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长10厘米以上的二龄泥鳅,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发情期的雌泥鳅肚大腹圆,整个腹部膨胀的颜色发白,有光泽,用手轻压感觉柔软,生殖器突出。

  3繁育池的准备

  繁育池可因地制宜建造,一般选择在进排水方便、靠近养殖场的地方,可用砖临时垒个池子,然后铺上干净的塑料布,也可采用长方形不锈钢铁箱为繁育池,面积根据孵化数量而定。池子的深度在1米至1米五左右,不可以太深。

  繁育池在使用之前要打扫干净,用清水将池壁和池底都刷干净。

  繁育池使用前三天注入新水,水深不超过50厘米,为了提高孵化的成活率,新水晾晒三天之后才可以放入亲鱼,放鱼前需要测量水温,合适的水温是18摄氏度到30摄氏度。

  水温稳定之后,在池塘边上采集自然生长的水草,把水草用清水冲洗干净,仔细检查水草,去除水草上附生的小虫子等等,然后将水草放入繁育池,这样就为泥鳅的自然交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个繁育池中一般放入两条雄泥鳅,一条雌泥鳅。泥鳅一般在傍晚或清晨产卵,所以养殖人员要勤于观察,等到雌鳅排出卵后,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因受精卵粘附性很差,容易从水草上脱落而被泥鳅吞食掉,所以等受精卵形成后,就要把亲鳅从繁育池中捞出。

[1] [2] 下一页

篇二 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
稻田套养小龙虾技术

  [农广天地]稻田套养小龙虾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龙虾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低,此外虾肉内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因此近年来,小龙虾一直市场火爆。利用稻田套养小龙虾有效地利用了稻田,同时龙虾可起到除草除害作用,另外,由于小龙虾在稻田里游动,可增加田水溶氧量,它排出粪便,又起到了增肥的效果。现在为大家介绍稻田套养小龙虾技术。  

  稻田套养小龙虾 

   一、建造稻田养虾条件 

  1.选择好养殖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保水性强、不易被山洪淹没的稻田适于养虾。面积以3300~20000平方米为宜。放养前要装好进出水口和稻田的防逃设施,要按照养殖技术要求搞好稻田的田间工程建设,开好沟、种好草、消好毒,田间沟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20%左右。 

  开沟要在距离田埂内侧1~1.2米处、沿四周开挖宽1.5~3.0米、深1.0米左右的环形沟。在田块中间应开挖“十”字或“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1.0米、深0.6~0.8米。田间沟与环形沟相通。利用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埂面要加宽到1.5米左右,田埂和沟两侧的坡比都为2~3∶1。稻田四周要有防逃设备。  

  2.选择好水稻品种养虾稻田的水稻经常被水浸泡,易于倒伏,病害也多。因此,应选择抗倒伏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高产品种。  

  二、小龙虾虾苗虾种放养 

  1.选择好放养模式稻田套养小龙虾

  应放养虾苗或虾种,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利用冬闲田养殖小龙虾,8~10月投放亲虾,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投放抱卵亲虾10~15千克,亲虾雌、雄比例以1.2~2∶1为宜,放养规格为30只/千克以上的性成熟亲虾15~20千克。 稻虾兼作的稻田,当年的3~6月投放幼虾,每667平方米投放规格为150~300只/千克的幼虾40~50千克。幼虾运到田边后,沿田间沟进行多点放养,让幼虾自己爬行入田。在幼虾下田后10~15天,应搭配投放规格为3.3~10厘米的鲢鳙鱼种,每667平方米放鱼种70~150尾左右入田,以净化养殖水体。  

   2.、小龙虾虾苗虾种具体放养

  放养小龙虾虾苗或虾种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放虾。小龙虾放养方法有两种: 

  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月上旬将种虾直接投放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个体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龙虾20公斤,雌雄性比3 :1。 

  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体虾1500-2000尾/亩或30公斤/亩。小龙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高温天气进种、苗要谨慎消毒,最好是进种苗时不用食盐水浴洗,进完种苗后用生石灰10公斤/亩对水体消毒。 

  三、稻田套养小龙虾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坚持巡田,观察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吃食、生长情况。田间管理主要集中在水稻晒田、用药和防逃防害方面。稻谷晒田宜轻烤,不能完全将田水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发现小龙虾有异常应时,则要立即注水。小龙虾对许多农药都很敏感,稻田养虾的原则是能不用药时坚决不用,需要用药时则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及生物制剂。施农药时要注意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确保虾的安全,应并要求喷药于水稻叶面,尽量不喷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区用药。 

  防治水稻螟虫,亩用200毫升18%杀虫双水剂加水75千克喷雾;防治稻飞虱,亩用50克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加水25千克喷雾;防治稻条斑病、稻瘟病,亩用50%消菌灵40克加水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亩用增效井岗霉素250毫升加水喷雾。水稻施用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含鞠酯类的杀虫剂,以免对克氏原螯虾造成危害。喷雾水剂宜在下午进行,因稻叶下午干燥,大部分药液吸附在水稻上。同时,施药前田间加水至20厘米,喷药后及时换水。 

   四、稻田套养小龙虾饲养管理 

  稻田养殖小龙虾基肥要足,应以施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层内,达到肥力持久长效的目的。追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公斤/亩,复合肥10公斤/亩,或施有机肥。禁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施追肥时最好先排浅田水,让虾集中到环沟、田间沟之中,然后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积于底层田泥中,

  稻田养虾一般不要求投喂,在小龙虾的生长旺季可适当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如锤碎的螺、蚌及屠宰厂的下脚料等。8~9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按虾体重的6%~8%安排。冬季每3~5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在田虾体重的2%~3%。从翌年4月份开始,逐步增加投喂量。水质管理8~9月份高温季节,每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调节水质。日常管理每天巡田检查一次。做好防汛防逃工作。维持虾沟内有较多的水生植物,数量不足要及时补放。大批虾蜕壳时不要冲水,不要干扰,蜕壳后增喂优质动物性饲料。

  五、小龙虾商品虾捕捞。

  稻田饲养小龙虾,只要一次放足虾种,经过2个月的饲养,就有一部分小龙虾能够达到商品规格。长期捕捞、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捕捞上市出售,未达到规格的继续留在稻田内养殖,降低稻田小龙虾的密度,促进小规格的螯虾快速生长。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采用虾笼、地笼网起捕,效果较好。也可用抄网在虾沟中来回抄捕,最后在稻田割谷前排干田水,将虾全部捕获。2-3月份放养稚虾,一般在9-10份进入捕捞高峰期。9-10月份放养种虾,一般在翌年5-6月份进入捕捞高峰期。平时捕大留小,繁殖期禁止捕捞。   

篇三 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
泥鳅稻田养殖放养亲鳅效益好

篇四 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
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

篇五 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
泥鳅养殖场地模式

一、泥鳅养殖场地模式

泥鳅的养殖池应尽可能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饵料来源丰富、植物茂盛、溶氧量充足、排灌方便、交通和供电便利的地方,可利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的水为水源,井水和泉水也可使用 。场地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按照养殖场地条件具体有以下几种模式:

池塘精养模式

池塘养鳅模式是在池中专门养殖泥鳅不套养任何鱼类。常用于养殖泥鳅的池塘可利用鱼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河沟等均可。一般要求东、西较长,南、北宽20-30米,面积3-5亩,池深 0.8-1.2 米,水深 0.5-0.6 米。池梗路面平整、坡度一致,做好围网防逃,培好水质,移栽少量的浮

水植物。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400-500斤,是目前泥鳅养殖行业中主要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

稻田套养模式

稻田养泥鳅方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田中天然饵料和杂草,有效的减少了饵料的投喂,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养鳅模式。稻田养泥鳅能促进水稻增产,但要求种植水稻的品种抗肥能力强,穗杆硬,不易歪倒。稻田养鳅需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1-1.5米,深0.3-0.5米的集鳅沟,便于捕捞。开挖集鳅沟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控制水位。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180-200斤,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泥鳅模式是在江河、湖泊、池塘中,用网目为0.1-0.3毫米

的聚乙烯网片制成面积15-20平方米左右的网箱进行养殖泥鳅。网底需落入池底,网底铺 8-10 公分的肥泥,网箱需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防止泥鳅跳逃。在水体饵料充足、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每平方米投放“农科10号”幼苗1.5市斤,是养殖泥鳅又一高效模式。

水泥池养殖

水泥池养殖泥鳅模式具有饲养管理方便,养殖设备经久耐用,捕捞容易,水温好调控等优势。一般每个池的面积在80-100平方左右,池深0.8-1米。池底铺15-20公分肥泥,投苗养殖前必须对水泥池进行脱碱、消毒、肥水。一般每平方投放“农科10号”幼苗 2 斤,是发展工厂集约化养殖的高效新模式。

二、泥鳅养殖模式

(1)野生泥鳅苗种养殖模式:这一养殖模式是在每年的4-10月,野生泥鳅盛产时期,在泥鳅销售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养殖户把在市场上回收过来的小规格泥鳅作养殖苗种,投放在建好的池塘里养殖一段时间,等泥鳅销【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

【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

售价格较高时捕捞上市,赚取差价来获得利润。一般每亩投放苗种

800-1000斤(规格多为每斤100-300尾),养殖周期5-12个月左右。在养殖管理精细的情况下,一斤苗种可增重1-3斤,饲料系数为3.5:1(即

3.5斤饲料长一斤成品鳅)。目前国内大多数泥鳅养殖是采用这种模式,这一养殖模式在江苏的连云港、安徽的合肥、山东的微山湖较为普遍,该模式属于高密度暂养,称不上真正的泥鳅养殖。如养殖环境差、技术不过关、管理粗放,特别是没有养殖技术经验的养殖户用这种模式来养殖泥鳅,苗种、饲料投资成本太大、效益低下、养殖风险极大,不适应一般的养殖户。

(2)泥鳅生态养殖模式:这一养殖模式是我们根据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我国渔业工作者几千年的养鱼经验(如肥水养鱼,少投苗生长快,品质好产量大,成品价格高等经验),合理的运用在泥鳅养殖生产管理中。通过我们多年的试养总结证明,其养殖效益十分可观。该模式重点是:先要选择好优良的人工苗种品种,掌握好水质的调控管理技术,在整个养殖期间给水体培育大量的生物饵料来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并在池中种植浮水经济作物(空心菜、水芹菜等)来调节水质水温,为泥鳅养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每亩只需投苗种5-15万尾,经4个月左右的饲养管理,每亩可出产优质成品鳅2400-3000斤,这一养殖模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适应,正在国内各个地方兴起,是一种养殖成本低、效益高、见效快,一般养殖户都能接受的养殖模式(具体养殖效益请参照本网站效益分析)

篇六 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
青田田鱼稻田养殖试..

青田田鱼稻田养殖试验

  稻鱼共生系统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之以人工措施,将种稻、养鱼有机结合在同一块农田中的农业生产方式,达到稻鱼共生互利,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并发挥稻田的最大“负载力”。贵州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因此,贵州大学、浙江大学引种青田田鱼(学名瓯江彩鲤,图见彩中插2),在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镇进行养殖示范推广,并初步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成果。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一、鱼沟鱼凼的修建

  1.鱼凼  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3%~5%,位置在稻田中央或者稻田进水口处,形状为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或者圆形(稻田中间见多),深度0.8~1.0米,长方形鱼坑的长宽比为3∶1或5∶1,圆形的直径为3~4米。  2.鱼沟 宽0.4米、深0.8米,呈“十”字或“田”字形,占稻田总面积2%~3%,均在插秧前后开挖。  3.遮荫棚  以竹木为架,棚高1.5米,棚的面积占鱼坑面积1/5~1/3,上覆盖PE网或草把等遮荫物。  4.进出水口 进水口两侧的田埂和底面夯实牢固,用石块或砖与水泥做成,宽度40~50厘米,地面铺石块,防水冲刷;出水口设在进水口对角,大小不低于进水蛇、水鼠、水鸟危害。进水用60目筛网过滤,池塘上方设置防鸟丝网,发现敌害及时清除。

  5.外围泥鳅捕入 及时捕入防逃网外的泥鳅。因泥鳅有钻泥和钻孔的习性,因而防逃网做得再好,也会发现网外有泥鳅,发现网外泥鳅较多时及时用地笼或其他网具捕入,以免在外缺乏食物或遭敌害生物损失。  四、收获捕捞

  10月30日收获捕捞,开始泥鳅量大时用拉网捕捞,后期泥鳅少时用地笼捕,共捕获泥鳅11666.7千克,平均规格40克/尾,折合亩产1166.7千克。  五、效益分析

  共投入资金22.5万元,产出商品泥鳅11666.7千克,销售单价30元/千克,产值35.0万元,效益12.5万元,折合亩效益1.25万元。  六、小结与讨论

  1.淋水含盐量较高(1‰~5‰),碱度较高(pH值为8.5~8.9),对泥鳅生长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植入一定量的水草,并定期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2.泥鳅养殖池为抬田沟,四周最好不要植树,以防

水口尺寸。排水口底低于田面或持平。平水缺(溢水口)设在排水面一侧,口底与稻田最高水位持平,用砖或石块砌成。

  5.防逃设施(拦鱼栅) 用竹篾、网片、金属丝、树枝条等编织而成。孔目大小小于放养鱼种,随鱼体长大而调整孔目。一般高80~90厘米,宽60~70厘米,上端高出田埂,下端插入土中15~20厘米,两侧嵌入田埂15~20厘米。形状呈“⌒”或“∧”或“∩”,凸出面正对水流方向。

  6.防虫灯 养鱼稻田范围内每120米设置害虫诱杀灯,降低虫害对稻谷的影响,增加田鱼的天然饵料。  二、鱼苗放养

  1.放养规格 每亩投放3~7厘米鱼种200~300尾,放50~100克/尾以上的大规格鲤鱼种10~13千克,投放大规格草鱼、鲢鱼、鲫鱼等3~5千克。

  2.放养时间 在田块栽(种)秧结束15天、秧苗返青后及时投放,也可在栽秧前将鱼种投放在鱼坑内进行短期饲养,待秧苗返青后及时放入大田中,放养时间选晴朗天气。  三、投饵施肥

管理树木施用农药不当造成泥鳅中毒。

  3.由于做防逃网时池底有积水处,防逃网做得不够严密,网外经常见到不少的泥鳅,有时一个池塘一天可捕入100~150千克,影响了部分泥鳅的生长,增加了敌害生物的危害,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做防逃网时一定要注意其严密性。

  4.泥鳅极耐低氧,养殖过程中不会因缺氧而泛塘;其抗病力也较强,适当加以预防,未出现任何病害损失。

  5.泥鳅苗种费用较高。由于当前泥鳅的人工繁育尚处于初级阶段,人工养殖泥鳅苗价格较高,相对增加了养殖成本。本次养殖共投入资金22.5万元,产出35.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56∶1,效益显著;并且泥鳅适宜高密度养殖,单位面积产出较高,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值得推广。

河南范县水产研究所 许 超

电话 (0393)5269911

邮编 457500

山东舜园枣业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场 徐世平

  1.投饵 稻田中杂草、昆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天然饵料较多,不投饵或少投饵。

  2.施肥 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追施少量多次,用量可按池塘施追肥量(50~100千克/亩)的1/4~1/3计。  四、养殖管理

  1.日常管理 经常巡田,检查鱼活动、吃食和水质情况以及水稻长势,以便调整投饵施肥、换水和防病;做好鱼沟鱼坑清洁卫生;经常疏通鱼沟鱼坑,以利鱼在田间觅食,使鱼在施肥、打药时安全回到鱼沟鱼坑中躲避;检查田埂有无渗漏、坍塌,拦鱼栅有无破损;晒田、施药放水时要缓慢,以免鱼滞留田中;做好防旱、防涝,天气热时防浮头。

  2.控制水位 根据鱼、稻生长需要合理调控水质、水位。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兼顾鱼类需要适时调整水位。在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水位应保持在5~10厘米;随水稻长高、鱼体长大,水位加深至15厘米左右,水稻收割后,水位加深至30厘米以上。水质保持“肥、活、爽”。每15天换一次新水,每次换1/3;高温季节勤换,5~7天一次,透明度保持30~40厘米;水色呈黄褐色或豆绿色。  五、疾病防治

  做好“四定五消”工作(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投饵要求;稻田、饵料、鱼体、工具、食场消毒)。晒田也是防病、除草、灭虫等的有效方法,但在晒田前,要清理鱼沟、鱼坑,并调换新水。

  坚持“以防为主、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鱼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受伤。要注意及时换水,确保水质肥、活、爽,每隔10~15天泼洒一次20~30克/米3的生石灰水或0.8~1克/米3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水体杀菌消毒。  六、试验结果

  通过2009年近一年的养殖,湄潭县黄家坝镇稻鱼共生系统获得了较好的养殖收益,在随机选取的十户养殖户中,2009年共产田鱼676.67千克,收益40600元;草鱼174.37千克,收益3487.5元;稻谷16410千克,收益49230元;平均每亩稻田稻谷收入1233.8元,田鱼收入1017.5元,草鱼收入87.4元,总收入2338.7元。平均每亩稻谷收入比往年高534.85元,每亩总收入比往年高1639.75元。  七、讨论

  1.贵州传统的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在贵州省的起源很早,梯田农业出现之后,就产生了“稻田养鱼”,这是贵州省少数民族对“饭稻羹鱼”的一种应变和创

新,也是其传统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省稻田养鱼多集中在黔南、黔东南两个自治州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以养殖当地所产的鲤鱼、鲢鳙鱼、草鱼等为主。长期以来,贵州省稻田养鱼的平均亩产量8~10千克,商品率较低。

  2.引进新品种的优势 青田田鱼这种适于稻田养殖、高价值鱼的引入,通过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农民在2009年收入比往年增加了3倍之多。

  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杂草构成了系统的生产者,鱼类、昆虫、各类水生动物构成了系统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稻鱼共生系统通过“鱼吃昆虫和杂草、鱼粪肥田”的方式,使系统自身维持正常的循环,不需使用化肥农药,有效防止了稻田的板结,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粮食总量安全问题已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粮食安全问题已逐步转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稻鱼复合系统充分利用水稻和鱼类的共生作用,大幅度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所生产出的稻、鱼产品更安全、健康,满足现代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3.稻鱼共生系统发展前景 贵州省发展稻田养鱼,既可以与贵州生态环境相适应,又能与当地社会文化运作高度协调。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稻田养鱼被纳入旅游观光渔业,探索了稻田养鱼发展新模式,将使贵州稻田养鱼系统更加多样化。随着贵州省市场经济和稻田养鱼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民对稻田养鱼的不断重视,稻田养鱼将为农民增收、为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八、几点建议

  1.加强鱼沟鱼坑开挖的规范性,给田鱼营造更好的生存、栖息场所的同时,“鱼沟”、“鱼坑”不要盲目求大。

  2.青田田鱼色泽鲜艳,容易被当地白鹤捕食,搭建遮阳棚、提供遮阳场所的同时,避免其受到天敌捕食。  3.添加水泵、杀虫灯等设施。避免干旱和缺水时期对稻鱼共生系统的影响,有效地杀灭田地的害虫,促进水稻的生长,同时给稻鱼提供丰富的生物饵料。  4.在进排水口设置拦鱼栅。

  5.增加农户养殖知识,改变养殖户传统的稻田养殖模式,提高稻田养鱼病害防治意识。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王艳艳姚俊杰 林艳红 周贤君 李 敏

电话 18798093458

邮编 550025【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

篇七 农广天地稻田养泥鳅
解决泥鳅养殖场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解决泥鳅养殖场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解决泥鳅养殖场扶持资金申请报告

部门:

县泥鳅养殖场是由、等人筹资创办,泥鳅养殖场是一家集泥鳅苗水花生产、泥鳅苗寸片培育稻鳅双收示范及技术培训的现代农业经济实体,它位于省县,占地有近10余亩,其中产卵池、孵化池500平方米,鳅苗培育地平方米,泥鳅养殖地3000平方米。年产泥鳅水花1000万尾,泥鳅苗寸片500万尾,县古州镇是省著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本养殖场位于古州镇农产品大镇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在我从事泥鳅生产、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县人大、县政府、县发改委、水利局、农业局、县委农工办、县委农工办领导及县人大领导、县政府领导、镇党委书记、镇长都曾经亲临现场给予我关心和鼓励,特别要感谢联系单位对养殖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规划作出的支持和帮助。

据国内外泥鳅市场调查显示,从1995年至今,小泥鳅连续十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万-15万吨,但市场只能供应5万-6万吨,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1995年为5元(公斤价,下同),再上涨至15-18元,近年又上升至18-20元。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需求量逐年升温,订单连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需求量较大,年需十万余吨,我国已无大货可供。港澳台等沿海市场也频频向内地要货,且数量较大。

据有关养殖专家介绍,泥鳅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池塘、沟边、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各种淡水水域中均能养殖繁衍,养殖效益很高。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稻田养泥鳅病害少、省工省饲料,便于管理,综合效益高,既可收稻谷又可产泥鳅,一举两得,每亩稻田可产泥鳅20-30公斤左右,亩产值300-500元。农业部信息中心有关专家称,我国泥鳅分布很广,凡有淡水的地方几乎都有泥鳅。目前我国淡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导致天然泥鳅产量逐年下降,而国内外市场需求又逐年上升,这就为稻田和池塘养泥鳅创造了商机。稻田与池塘养殖泥鳅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我泥鳅养殖场开始实行以下推广及产业发展计划:

1、学习本系统技术收费2800元,面授学习时间不限,直到学员完全掌握为止。函授款到即特快专递邮寄全套教材;养殖户引种苗十亩以上,免费培训泥鳅养殖技术。

2、长期免费为学员提供技术咨询,指导,确保合作学员养殖无后顾之忧。

3、公司有10余亩泥鳅成品养殖、鳅苗繁殖示范基地,客户及学员可现场考察、现场培训学习,现场提种,并提供详实系统的养殖资料,对规模较大的养殖户,根据客户需要可提供上门指导服务。

4、不论大小客户一律以诚相待,均签定购种养殖合同,由本公司养殖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免费包装、跟踪服务,确保种苗成活,确保引种一家,成功一家。

近年来随着农产业的迅速发展,也给泥鳅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各种派生成品应运而生,及整个中西部地区农产业也突显了不少的特色产品,但相对而言,仍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譬如生产规模、人员素质、资金、交通、信息、组织等方面都还有待改善和提高。特别是目前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需要。

鉴于此,县泥鳅养殖场吴祥义等人通过多方考察和论证,经全体股东研究,决定投资120万元人民币新建现代化的农业养殖基地,用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强抗风险能力、全面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同时全面开展本地区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推出多元化经营模式,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借助西部开发大气候,以农业大市场为导向,致力于各种技术、产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与融合,积极发挥地区农业的优势,开展对外贸易,力求共同发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经营环境,力求起到区域性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目前,县泥鳅养殖场尚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泥鳅养殖场项目通过政府部门的批准,公司已经在陆续实施项目的筹建工作,现如今已筹资并投入80万元人民币;为确保泥鳅培育、养殖及经营规模化、产业化,在养殖场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特向上级申请给予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0万的支持。

特此申请

县泥鳅养殖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82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