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创业

| 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项目管理师】

篇一 中老年创业
两个中年人的创业故事

  就业难,创业更难,中年人想成功创业难上加难。“4050”通常是对年龄约在40岁到50多岁人员的统称。面对同样的创业环境和市场,人到中年的他们在创业的路上走得尤为艰辛。缺技术、少资金,加之年龄偏大,生活压力重,创业顾虑重重,都是阻碍他们的拦路虎。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位成功创业的中年人,请他们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不同的创富经历,却有着相似的坎坷与磨砺。他们有着做事时的坚韧与踏实,为人处事的稳重与诚信,对成功的渴望与坚持,丝毫不输给年轻的创业者们。正是由于对成功的不懈追求,让他们赢得了身边人的尊重与喝彩,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从擦玻璃做起的家政公司经理

  8月14日,在安宁水岸天成的高档住宅小区里,记者见到了泽成家政服务公司经理高海成。这个年已58岁的大汉有着黝黑的面容和爽朗的笑声,工作服后背上醒目地打印着“泽成家政”四个大字。此时,他刚从客户家里检查完员工的“作业”。谈到创业多年的经历,高海成用了八个字来概况——跌跌绊绊、不懈坚持。

  “还记得我刚下岗那会儿,心里感觉跟天塌了似的。对生活完全没有信心,也不知自己该怎么应对。最艰难的时候,就想着我是家里的男人,不能让父母、妻子和孩子跟着受苦。就是这样的念头支撑着我。为了养家糊口,干过很多活,当搬运工、库管、保安,也曾经被人骗去传销窝……”回忆过去,高海成告诉记者,下岗之初,他从来没有过要自己独立创业的打算,也不敢想自己能开公司当老板,是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家政服务业的前景和机遇。

  2007年冬天,他被家人从重庆一传销窝点解救了出来,回到兰州后无所事事,找不到新的工作。正在发愁时,一个亲戚帮他揽了份临活。新建好的一栋五层楼房,找人打扫卫生。扫地、擦玻璃,活儿脏一些,时间赶得紧,可也不难干,共给2500元钱。“我带上约好的三个人,四个人整整干了三天时间。除去给干活的人开工资、买饭用去1000元钱,我自己挣到了1500元。这让我当时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尝到了甜头的高海成立即买了水果、牛奶去感谢之前帮他揽活的亲戚。在与对方聊天的过程中,高海成想到马上要过年了,家家需要打扫卫生,自己不妨替人擦玻璃搞卫生。回到家后,高海成将这一想法告诉了父母和妻子,可老父亲怎么也不同意,认为一个大男人不该低三下四去给人家搞卫生。

  “当时已经快到腊月了,我心里非常着急。怕错过机会,就和家人撒谎说出去找工作。”高海成学别人在高档小区周围贴广告、发小名片,居然很有效,有四五家人约他上门服务。订好了日子,高海成一大早就匆匆出门,脱下身上的干净衣服,换上包里的工作装。“第一次上门服务,没挣到钱,还赔了50元。那家客户住在雁滩,我在擦客厅角上的一盏灯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瓷瓶。没办法,只好给人家赔钱了。起初对方称扣除清洁费,要我再掏200元钱,可我身上只装了56元钱,最后讨价还价给对方留下50元钱就离开了。”辛苦了整整一天,却还赔了钱,这次的经历让高海成认识到即使从事门槛较低的家政服务,也要提高服务水平,严格管理。这条50元钱“买来”的经验,让他在开了家政服务公司后受益匪浅。

  从赔到赚,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到四十多人的固定团队,从打零工到当老板。经过了近八年时间的磨砺,高海成尝遍了创业路上的酸甜苦辣,也彻底告别了当初灰心丧气的心境。如今,他的公司开展的常规业务已经涵盖钟点清洁、管道疏通、整体清洁、擦洗玻璃、维修家电、老人陪护、月嫂服务等多个方面。靠着这些不起眼的脏活、累活,高海成供自己的儿子读了硕士研究生,给全家人买了新楼房。

  辞职开起三家孕婴用品店

  谈到“4050”人员就业、创业,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下岗失业”。实则不然,其中也有一些勇于挑战自我的“新4050”人员,他们不是被动下岗,而是选择主动辞职下海,放弃已有的稳定生活,依靠自己准确的市场研判能力,丰富的人脉关系和一定的经济基础等优势,重新寻找事业的春天。

  在身边很多朋友看来,主动放弃每月3200元的工资收入,自己打拼做生意无疑是自找苦吃。而性格比较倔的魏蓉就是在这种“自找苦吃”里找到了自信与成功。今年45岁的魏蓉,是西津西路一家20多平米大的孕婴用品店的老板,同时她还在武都路、雁滩各有一家孕婴用品店。做到这样的规模,她用去了整整四年时间。

  提及当初的辞职,魏蓉感慨地说:“我之前是在一家中小规模的商贸企业里做行政主管。每月的工资收入3200多元,年底还有一定数额的奖金,公司也会奖励员工旅游、外出培训等。可是总觉得干得没劲,整日琐事一大堆,一点都找不到成就感。”工作上的不如意,也影响到了她的生活。看到她情绪低落,对待工作较为消极,老公鼓励她辞职。“辞职容易,可要找到新的事情做并不简单。小公司的工作,我比较厌倦,就想着自己创业。”

  2011年春天,家人给魏蓉凑集了12万元的创业资金,帮助她在安宁开了个化妆品店。可好景不长,看着别人做生意都在赚钱的魏蓉第一次迫切地感受到了生意场上的残酷。“开店半年时间,前后赔进去5万多块钱。店里的员工要开工资,房租也要按时交纳,可生意一直不景气。特别是到了学生假期,生意特别惨淡。”无奈之下,魏蓉只好将店转让了出去,算下来这次创业的失败直接经济损失将近9万元。一筹莫展时,魏蓉也想到了再去找工作,不行就找一家私企干干,混到退休算了。

  心情极差的魏蓉去南京游玩,逛街时发现这里孕婴用品店非常普遍,一个念头在她脑中浮现:开个孕婴用品店,目标人群盯住年轻的爸爸妈妈,这些消费者购买能力好,舍得为孩子投入。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当妈妈多年,对孕产妇以及小孩各个年龄段的服装、娱乐需求非常了解。回到兰州后,魏蓉当即行动,劝说朋友投资入股,在西津西路盘下了一个临街铺面,装修、进货,新店开张后生意果然不错。随后两年,她又在家人、朋友的支持下再开了两家分店,现在每家店单日的营业额约在2500元左右,魏蓉也在创业中收获了快乐与财富。

  创业经:

  起步别怕生意小稳扎稳打是关键

  不同于“80后”、“90后”,“4050”人员普遍缺技术、少资金,加之年龄偏大,生活压力重,创业顾虑重重。在创业路上,他们面对的挑战重重。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赢得自己的事业呢?让我们听听成功者的“创业经”。

  “创业最忌讳的是眼高手低,千万别怕自己看准的生意太小,别怕丢人,也别担心赚不了钱。”高海成告诉记者,在选择项目时“4050”人员要更加谨慎一些。高投入并非一定能带来高收益,很多时候却意味着高风险。不妨选择一个小店小项目,从小到大慢慢做起。等到掌握一定的经验,积累了相当的资本后,可以再寻找机会拓展规模。

  魏蓉认为,“4050”人员创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最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不要选择自己一无所知的行业,道听途说追求高回报。同时,在门店的选择上也要多多考察,尽量靠近目标人群。在店铺的推广宣传上,应注重微信平台等新媒体推广方式,直接吸引准客户群体。

  □记者陈玮实习生谢君心汝

篇二 中老年创业
范敬超:60岁老人创业种柑橘办合作社 年销过亿

  致富经:专门打造百万富翁的范老爷子(20170515)

  他从正厅级岗位退休,年满60却要返乡做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他到底想要做什么,甚至让妻子提出了离婚?十年之后,2017年,他合作社年销售额过亿元,还带动5个乡镇27个村的农户致富。 梦想已经达成,70岁的他却又开始实施一个更大的计划。

  他叫范敬超,今年已经70岁了,曾经担任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水利厅副厅长和省救灾办主任等职务。2008年,年满60岁的范敬超从正厅级岗位退休。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已经结婚33年、感情一直很好的妻子非要跟他离婚。

  姐姐:吵架,吵得乱翻了天。我兄弟媳妇就跟我说,我要跟你兄弟离婚了,我说你疯了。(她讲)你看,摆那么大的摊子,我怎么办。

  妻子:现在这个样子,离婚不离婚没什么区别。你去找你喜欢的人,也不反对你,对你的工作有支持有帮助的人。

  范敬超和妻子结婚以来感情一直很好,退休前因为工作,夫妻俩聚少离多。妻子原本期待着退休后一起在成都安享晚年,可60岁的丈夫却并不打算安心养老,而是准备跑回一百多公里外的家乡做一件事情,这让妻子很生气。

  范敬超:我之所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存在的价值,我认为还有存在的必要,就是干这件事,不干这件事我就感觉没有必要(再活着了)。那就一天耍,然后等死,我说多没意思。

  范敬超到底必须要做什么事情呢?

  记者刚到范敬超的场区,发现有人吵了起来。

  曾德全:你太挑剔了。

  经销商:不是我挑剔,我每年买这么多果子

  曾德全:你买得多,我每年也还是在卖。如果谈不好,我就不卖。

  曾德全妻子:我们就说讲好了,愿意做就做,讲不好就不做。

  记者:怎么卖个果子还吵起来了,您不买还是他不卖?

  经销商:他说3块钱一斤卖给我们,结果来了他又不卖。有人又要来跟我争,本来答应4万斤,现在他说只拿一两万斤给我,正儿八经是在针对我们。

  曾德全:不是针对你,我针对你干吗

  经销商:你不是针对我?我们这么远地跑过来,百十公里。

  引发争吵的是一种橘子,4月初,这种橘子的采摘期已经接近尾声,曾德全只剩下五六亩的柑橘树还挂着果子,所以经销商都抢着要收购。因为当时没有签协议,新的经销商又找上了门,曾德全希望少卖些橘子给第一个经销商,结果引发他的不满。

  记者:刚才您为了卖果子都吵起来了。

  曾德全:产量达不够市场的需求,没有办法。为这件事我揪心了半天,大家都要要,我心想都是我的客户,我就一人卖一点,他们就挑理了。应该说我们大家都从客观上还是有些问题。

  中介:只能说明你不诚信

  曾德全:我通知你来的时候也没让你下那边的果子,我让你下这边的果子你又不干。我们俩不谈,你别冲我发火

  中介:发什么火,哪有你这种说法,没有这种说法

  最终,曾德全和经销商协商好,9月份新出的柑橘优先供应给他,现在树上的4万斤柑橘就全部卖给另一家经销商。

  这种橘子在当地已经出了名,今天早上还有人专门找上门想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橘子。

  梁从清:范总

  范敬超:你好。

  梁从清:我昨天来找过您,您在休息,我就没打扰您。

  范敬超:您是哪里人?

  梁从清:我是小木的,我叫梁从清。

  来访的人以前也是柑橘种植户,但种出来的柑橘卖不出去,最后放弃了。去年他听说家乡范敬超种了种橘子在市场上竟然卖到了20元一斤,这让他非常好奇。

  梁从清:去年冬季回家的时候,听他们说耙耙柑,20多块钱一斤,我当时听到这个事情后很吃惊,简直是一个奇迹。在以前,我们的果子是不值钱,现在能卖到20多元一斤,是惊奇的事。

  梁从清:太好吃了。

  梁从清口中市面上20元一斤的柑橘名叫春见,早在春节期间就销售一空了。他刚才吃到的叫清见,目前正值采摘期,经销商的收购价在每斤3元左右。

  2007年,范敬超从500棵柑橘树起步,10年后的今天,范敬超已经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亩,他牵头成立的合作社2016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带动5个乡镇27个村的村民种植。范敬超自己也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老爷子”。

  曾德全:可能除了他,没有谁能把我们这片搞得那么好,我们这些就称范敬超范主任为老爷子,尊敬的语言,范老爷子给我们带来这些,不是他,我们这没有人回来。

  村民:范老板给我们农民造那么大的福。

  从退休厅官到村民口中的老爷子,范敬超已用10年时间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2007年,时任四川省救灾办主任的范敬超到四川省仁寿县调研,在当地的一处果园,他发现了一种从来没见过的果子。

  范敬超:漫山遍野的优质果,赏心悦目。我看到果子多,产量高,还看到农民的房子修得非常好,还有青壮年在外打工的也很少。我知道这个产业的效益一定很好。

  范敬超看到的就是清见柑橘,清见柑橘当时是刚从日本引进不久的优质品种。范敬超曾经在四川省农业厅担任常务副厅长,他经过调研后认定,家乡井研县与仁寿县气候和土壤相近,这种优质水果也适宜于自己家乡种植。

  但范敬超要返乡创业当农民,而且还是种植柑橘,这在家乡人眼里却是注定要赔钱的。范敬超的家乡四川省井研县是传统的柑橘种植区,20多年以来这里的柑橘根本卖不上价,柑橘在当地早就过剩了。

  记者:当时多少钱一斤?

  程宇:当时就是几毛钱一斤,三四毛五六毛这样。大量的柑橘滞销,在胜泉乡,椪柑这个产业。

  但范敬超坚信,被淘汰的是过时的品种,优质水果永远是有市场的。

  范敬超拿出18万元积蓄,在家乡先流转了8亩土地,开始尝试种橘子。见范敬超种植规模不大,家人总算松了口气,老婆也不提离婚的事了。

  弟弟:当时我们认为,他退休之后需要一块活动的地方,能够做点事情,也没想到他能做到今天这个程度。其实这也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他的一个方面。

  但是,这只是范敬超的权宜之计,他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在他看来,要干就要干大的,他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至少要发展一万亩柑橘。

  范敬超:他们认为的小规模就是几亩几十亩,上了百亩规模就大了,上了一千亩简直不可接受;我的观点就是一万亩以下都是小规模,一万亩以上才是适度规模。

  看到这里,您该问了,范敬超要干成这么大的事,那他得多有钱啊?

  

  今天,我就跟观众朋友透个底,范敬超到底有多少钱。别看范敬超是正厅级干部退休,自己存款余额总共就18万,妻子手里倒还有一些,但范敬超都把人家气得跟自己离婚了,哪还敢问她要!怎么办?还有女儿女婿、有弟弟,还有个姐姐,死气白咧,总共借了近60万元。他还偷偷把自己在成都的一套房子卖了,也卖了60万。2010年母亲去世后,他又做主把父母的房子卖掉,拿到45万。前前后后,总共就这么多。

  我们的创业者,一般有一块钱就想办十块钱的事。范敬超拿着这么些钱,却要干这么大的事,他怎么办呢?为了节省人工费,栽苗、修枝,这些活范敬超都亲力亲为。谁能想到,这省钱还省出事了。

  范敬超:我就没有留意,因为看着树修枝,哪里该修哪里该修,横枝要修,下垂枝要修,重叠枝要修。修了我就转过来,一转,一下就掉下去了。粪水到我肩头这儿,挨着颈,没到嘴里。

  记者:这事儿跟爱人说过吗

  范敬超:没有,说了她不高兴的,她认为你是自讨苦吃。

  左学武:退休工资、医保什么都有的,回来不享受,一天到晚都去劳累,劳累得浑身跟泥滚的似的,晒得黑黢黢的,只能说他何苦嘛,说他傻,不懂享受。

  到2012年,果园已经扩大到1000亩,范敬超还想继续扩大规模,但经济和精力上已经承受不了了。

  他叫邓雪峰,当时在四川省仁寿县种植了24亩清见柑橘,2012年底,他专程来井研县范敬超果园参观了3次。邓雪峰的到来,让范敬超意识到,眼前就有一条快速扩大规模的路子。

  范敬超:资金上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多数都没有产生效益,感觉困难很大,就在想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所以他来,我就感觉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原来,范敬超从别人那里探听到消息,邓雪峰不满足于仁寿县24亩果园的面积,正在寻找地方大面积种植柑橘。范敬超于是邀请邓雪峰到自己基地来承包已经开发好的果园。而经过考察,邓雪峰对这里的条件非常满意。

  邓雪峰:第一是水源,第二是基础设施,还有气候条件,基本上都很适合种这柑橘,所以我就过来了。

  2013年,邓雪峰卖掉自己在仁寿县的果园,以1.5万元每亩的价格,从范敬超处买断了一片60亩的柑橘园27年的使用权。

  这90万元让范敬超的经济压力缓解了不少,范敬超决定改变模式,自己开发果园出租给其他想创业的人。按照柑橘树树龄,每年租金从每亩1000元到3000元不等。2013年,当年,就有10个人承包了果园,租金收入达200万元。范敬超拿着者200万,继续流转土地扩大面积。

  范敬超:我每年有一两百万的收入,非常好了,但我认为不是那么回事,我就把这钱全部用来扩大在生产。这是我发展中最需要的资金,雪中送炭

  范敬超找到了一个迅速扩大规模的好办法,他还发动了好朋友来支持他,这片果园就是范敬超的好朋友周泽文一家2013年6月承包下来的。

  范敬超:他不容易,他是受我的影响,也是冲着我来的,也是为了支持我创业,共同建设家乡,不容易。

  然而,承包果园不久,周泽文就发现范敬超每天都跑到他的果园里,偷偷摘他树上刚挂上的橘子,果园里有一片地方大部分的橘子都被范敬超摘掉了。

  好心好意支持范敬超创业,他竟然偷摘自己家的果子,周泽文差点和范敬超翻了脸。一气之下把大门锁上,还在门口拴了条狗。

  周泽文:锁门是保护果子的安全。

  范敬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篇三 中老年创业
中年人创业优劣势分析

/

中年人创业优劣势分析

人到中年,你见过的人间种种,经历过的生命喜苦,都是年轻人所无法企及的财富。正是有了这些财富,你才有更多的能力去寻找一份加盟商机、感悟一种只有创业才能带来的成就感,也只有创业,才能证明你的上半生没有白过。

一、 年龄是一种资源的积淀

人脉积淀:中年人经历的人和事都是一种财富,因为认识的朋友不少,自然可能在各行各业中都能找到创业的切入点。中年人创业,最宝贵的就是人脉资源,创业之初,能多听听朋友关于加盟商机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就是最好的资源优势。

知识积淀:人的一生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正规、系统的知识教育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而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获取过程,比

【中老年创业】

/

如各种各样的生活常识、工作行业的知识等等。这些都对创业有重要的帮助。 行业资源积淀:中年人一般都有较长的职业生涯,对某个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这个行业的各种关系网,比如供货商、经销、客户、行业管理部门等等。所以,中年人创业的一个成功类型,就是做自己熟悉行业的加盟商机。

物质资源积淀:中年人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了一定的积蓄,可以更自由地投入资金进行创业。

二、 巧避中年创业软肋

家庭压力:中年人往往已成家,上有父母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而自主创业所面临的风险恰恰不能保证经济来源的稳定,而且在创业初期企业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亏损状态。所以中年创业最好找一些加盟商机来做,毕竟这方面的投入要比自主创业小。

冲劲不够:正是由于中年人经历的事情多,所以顾虑反而比年轻人要多。中年人稳重的风格在创业初期是一个优点,它能使企业稳步地成长,避免失败。但在初创阶段后,中年人的稳重往往会变得保守而使发展缓慢。

身体状况或成隐患:中年人没有年轻人强壮的体魄,而创业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心力,还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特别在 加盟商机初期,各种问题千

/

头万绪,如果没有好的身体,人很容易累倒。

冒更大的风险:中年人创业的机会成本巨大,为了创业,他必须放弃已有的地位、权力和报酬,几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一旦创业失败,中年人所遭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对于本来就“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创业失败权当交一次学费,丰富经验,而对于中年人来说就未必。

天下商机认为,中年人创业的很多优势还是很突出的,最关键久在于如何把经历转化为财富,另外,虽然中年人加盟商机实现创业梦想比青年人面临更大压力,但创业的回报也是巨大的,创业者放弃的是安逸,得到的却会是机遇和财富。

更多 加盟商机、创业资讯,尽在天下商机。

文章来源:天下商机

/

篇四 中老年创业
70岁老人的创业故事

三个70多岁老人的创业故事 (转载) (2013-12-17 23:33:07) 转载▼

有限的生命时间,是每个人要面对的局限,只是他们在有

限中依旧不由自主地投入了无限的野心。

褚时健

74岁创业的橙王

51岁 的时候,你在干什么?73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85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褚时健的回答是——51岁的时候,他开始建立一个红塔山烟草帝国。73岁的时 候,他一无所有,开始种橙。85岁的时候,他是亿万富翁。90岁的时候,褚时健对一切都不能确定,他能确定“褚橙”

的果园还在扩张。

走过一段众所周知的人生跌宕,2002年,褚时健和老伴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开始种橙。理由很简单,命运【中老年创业】

夺走了他的一切,他想靠自己的能力从命运手中夺回来。于是,他回到自己最初的农民角色,开始打土地的主意。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根据云南哀牢山土地适合种 橙的天然优势和中国水果市场高档水果稀缺的现实而作出的决定。“我现在掌握的知识不如年轻人多,但是我的经验会比年轻人更丰富。”经验让一个年过七旬的创 业者拥有未雨绸缪的能力和耐心。当时在考察哀牢山土地资源的时候,供水水源是老褚最重视的部分。他在种橙之前,先后投入了200万元在果园架设引水管、输 水管。当时,他周围谁都不能理解他为何如此大动干戈,等到2009年云南大旱,哀牢山的农田收成都因干旱而大受影响,而老褚的果园却一切安好,没受什么影 响,大家才感慨他的预见性。 老褚第一次做企业是在“文革”时期,当时他任云南嘎洒镇糖厂厂长。 “年轻人的特点就是成功了信心十足,失败了就气馁了不敢尝试了,我年轻时也是这样喜怒形于色的。我们开始做红糖的时候,发现红糖结晶颗粒太小,就打算修改 浓缩结晶的设备和浓缩方法,没有想到新方案会导致产生巨大的蒸汽,当时听到„砰‟一声,蒸汽顶着一个三四十公斤的盖子,冲上天去,冲到二三十米高落下来。 呵呵呵,

多危险!这就叫瞎子不怕老虎。”

年轻的莽撞在老褚看来,是必须经历的。如今的褚时健,步履迟缓,再也莽撞不起来了,一切对他来说只有不急不

缓。 开始种橙,老褚就坚定要做最好的橙。他认为水果的口感和土地质量、土地所施的肥料有很大关系,于是他和老伴、技术人员在一起为此琢磨了好多年。他用五六年 时间去调试橙子口感中和谐的酸甜比例,他用10年时间把土地含有的有机质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如今,他又在攻克下一个技术难关——如何让每个橙子大小更一 致、色泽更鲜艳、手感更平滑。“山上容易刮大风,吹得橙子皮起皱

不好看,我们在琢磨怎么挡风。”

曾经,王石来果园找过老褚,老褚的不急不缓让王石在微博上发出感慨:“橙子挂果要6年,他那时已经75岁了。你 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我当 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

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那样勇敢。”

75岁,大多数老人在含饴弄孙吧。老伴抱怨说,老褚当年太忙,几乎没抱过儿子、女儿。现在有重孙子、重孙女了,“每天吃饭,玩半小时、一小时可以。一整天不行,嫌烦”。老褚的大部分时间都还是在看书,看技术书。颐养天年,这个属于老年人的词汇并不属于褚时健。 技术是老褚多年的立身之本,果园遭遇的几次技术难关都是靠老褚查资料带领大家攻克的,以至于果园的技术人员曾在 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从事这个行业二十多年所掌握

【中老年创业】

的知识都不及老褚种橙十年掌握的多。如今,创立果园十多年了,老褚几乎依旧保留着每天查看果树种植技术资料 的习惯。创立果园之前,老褚在狱中。“那时候,我正在研究烟草配制,所以在里面就看那些烟草技术书。”那时候,老褚是赫赫有名的“烟草王”。采访中,老褚 展望自己的90岁,“争取到后年能年产果子2万吨。到时候,市场基本可能供需平衡。工作之外,其他人生目标不好讲,我都86岁了,活到哪年都不好讲。趁现 在有精力,为后代把基础尽量打好就好。我走过的弯路多,看得多,遇到麻烦躲避的机会更高些”。走过的弯路多了才有让人值得咀嚼的人生,而有人说褚橙甜中微 微泛酸,像极了人生的味道。

【中老年创业】

苏增福

72岁展望下一个资产百亿的公司

采访约在9点,平时这时候苏增福早已起床,已简单地吃过早饭,翻着报纸,等着司机。有时,他也干脆自己开车,去工厂,去每个车间转一圈,有的生产基地大,得花两个【中老年创业】

小时。几十年来,每天如此。他说,他习惯了一辈子在工

厂,当工人,这就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

苏增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典型的第一代企业家,面容和双手都写着曾经吃过的苦,没有凌厉的气场,但话不多,很少 笑,透着正派的严肃和倔强。他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却有一副南方少见的魁梧身材,或许因为当过8年兵,至今还算挺拔。今年,苏增福72岁了。之所以重新走 入媒体的视野,因为他正进行着人生中第二次创业,放下做了二十多年的压力锅,从零开始做水龙头,且已默默地做了4年。为什么还要创业?对于苏增福而言,这 似乎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结果——在一连串决策之后,自然地走

向了这个结果。

2007年 开始,他陆续向全球最大的炊具和小家电制造商——法国SEB公司转让苏泊尔炊具71%的股份,从而使苏泊尔集团失去对苏泊尔炊具的控股权,至今外界非常不 解。有那么一秒钟——只有一秒钟,苏增福的脸上划过一丝得意的笑,他说:“我很会算的。”于是,立刻算了一笔账:2000年,苏泊尔集团投资6000万 元,成立炊具公司,而后单独上市;两次卖掉股份之后,集团所剩下的股份市值还有近20亿元,

但套利了近70亿元。

成立炊具公司时,苏增福将集团的这一主营业务交给了儿子,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一批副总们从此退回了集团。那段时 间,集团也尝试过多种投资业务,但他始终认为,集团

篇五 中老年创业
中年人创业,都有哪些选择?

中年人创业,都有哪些选择?

创业开店是不分年龄跟性别的,现在的市场经济创造了很多值得投资的开店

里就是想要利用自己十年来丰富的业界经验,为那些四五十岁待业家中的中年人推荐一些小本加盟餐饮项目。谁说人到中年就不能实现创业的梦想?在天下商机,你就可以!

加盟商机一:超鸡英雄

超鸡英雄鸡排快餐,产品包括17大系列100余种,包含鸡排/小吃/正餐/饮品等,均是时下最时尚流行的热门美食,开店后不用为人气发愁,全天全餐可营业,收益快。全部产品,总部免费包教技术。开一家超鸡英雄鸡排快餐,5㎡档口即可立店,1-2人可轻松经营,投入不到2万。

加盟商机二:渝外有家【中老年创业】

渝外有家,正宗重庆小面,汤面、拌面、凉菜、米饭套餐、馄饨、饮品,面面俱到,一店多卖收入多。拜一师,学【1+5】套功夫,1店6卖,天天客满!开店无需餐饮经验及技术,半成品统一配送,操作简单,人人皆可。百人团队扶持,0经验创业、赚钱! 加盟商机三:鸡不渴失 瞅准行业机遇,轻松小本创业!开一家鸡不渴失炸鸡排小吃店,鸡排、薯条、烤红薯、炸鸡、大鱿鱼、茶饮等人气美食搭配经营,人气火爆效益好,全年四季好盈利,无店还可手推车创业。总部标准化培训,提供开业物料,协助开店宣传,保障你成功创业,开心赚高利!

更多加盟商机、项目资料,尽在天下商机。

文章来源:天下商机

/

篇六 中老年创业
老年人创业机会

篇七 中老年创业
创业顾问大搜罗适合中年人创业的项目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85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