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初中作文】
人教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重点难点过关测试
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测试题(北师大版)
重点难点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40分)
1.下图历史情景发生在( )
A.辽沈战役中 B.淮海战役中 C.平津战役中 D.渡江战役中
2.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未能达成的协议是( )
A.保证人民民主权利 B.召开政协会议
C.坚决避免内战 D.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合法地位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C.新中国的诞生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4.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签署的协议是( )
A.“双十协定” B.《和平建国纲领》
C.《共同纲领》 D.《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5.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主攻方向是( )
A.东北 B.华东 C.西北 D.中原
6.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 )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A.中原解放区 B.华北野战军 C.晋冀鲁豫野战军 D.华东解放军
7.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8.由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9.淮海战役中,下列城市解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陈官庄 ②双堆集 ③碾庄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10.发起平津战役的是下列( )部队。
A.中原野战军 B.华东野战军与华北野战军
C.东北野战军与华北野战军 D.东北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
11.解放军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进行的是下列(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平津战役中,国民党北平守军总司令( )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
A.李宗仁 B.傅作义 C.张自忠 D.赵登禹
13.中共中央撤离延安的主要原因是( )
A.诱敌深入 B.战略转移 C.敌强我弱 D.开辟新的战场
14.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D.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5.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A.北平解放 B.锦州解放 C.天津解放 D.南京解放
16.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下列( )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根据地 C.陕甘宁解放区 D.井冈山根据地
17.下列战役发生在山东的是( )
A.青化砭 B.羊马河 C.沙家店 D.孟良崮
18.辽沈战役是由下列哪支部队参战的( )
A.东北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中原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19.人民解放战争的时间是( )
A.1945年—1949年 B.1946年—1949年
C.1947年—1949年 D.1937年—1949年
20.陈毅说:“( )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二、材料分析:(52分)
1.材料1: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人民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1945年)
材料2:来电诵悉,期待正殷……特再驰电奉邀。……
——蒋介石八月二十日(1945年)
材料3: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特再驰电速驾。
——蒋介石八月二十三日(1945年)
(1)蒋介石在何种情况下发出的电报?(6分)
(2)蒋介石的意图如何?(6分)
(3)中共是怎样揭穿蒋介石的真实目的的?(6分)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什么战役?(3分)
(2)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诗中“钟山”是指什么地方?(3分)
(3)写出这次战役的作战路线。(3分)
(4)这次战役的结果如何?(4分)
(5)“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指什么?(3分)
(6)“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4分)
3.
材料二:在解放战争开始的头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敌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材料三: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从材料一看,战争开始时优势在哪一方?(3分)
(2)从材料二看,战争开始后,结果与材料一是否相符?解放军是怎样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6分)
(3)材料三中毛泽东说能够打败蒋介石的依据是什么?(5分)
三、探索与拓展:(8分)
1947年,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歼敌100多万人,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指挥员,请你结合《挺进中原形势图》分析一下,中共中央为什么以地处中原的大别山作为主要突击方向?刘邓大军顺利进入大别山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人教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篇二:(上课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8课:战略大决战(自学提纲)
人教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篇三: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篇四: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篇五: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五单元常考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常考考点
【历史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局部抗战)常考考点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1、目的:变中国为日本独占殖民地
2、借口:柳条湖事件
3、国民政府对策: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蒋介石当时正集中全力围剿红军)。
4、结果:占领沈阳,只四个多月,东北三省沦陷。
5、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表现:
(1)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抗日
(2)共产党派杨靖宇组织游击队抗日
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1、背景:日本侵略华北,民族危机严重
2、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3、主张: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中共主张:以民族利益为重(处死蒋介石,对抗日不利,对中华民族不利,对日本是最有利的),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5、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6、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历史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宁为站死鬼,不作亡国奴”(全面抗战)常
考考点
一、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1、借口:演习士兵失踪
2、结果:卢沟桥失守,平津沦陷
3、殉国将领:佟麟阁、赵登禹
4、影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性全民族抗战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是国共两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二、南京大屠杀
1、背景: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后,攻占上海、南京
2、时间: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六周之内
3、屠杀对象: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居民
4、屠杀人数:30万人以上
5、数据来源: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具有权威性)
6、国民政府迁都顺序:广州—武汉—南京—重庆—南京
7、启示:勿忘国耻,知耻而后勇;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等。
【历史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血肉筑长城(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常考考点
一、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
1、1937年,平型关大捷(共产党领导,属于正面战场,体现国共团结抗战)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1938年,台儿庄战役(国民党领导,属于正面战场),李宗仁,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鼓舞了抗战士气
3、1940年,百团大战(共产党领导,属于敌后战场):
(1)背景:共产党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日军对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2)指挥者:彭德怀
(3)作战地区:华北
(4)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据点(破袭战)
(5)特点:规模大、战线长、历时久,以破袭战为主。
(6)意义: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4、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延安
二、中共七大(1945年)
1、地点:延安
2、讨论中心问题: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
3、结果: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2、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1)根本原因: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2)重要原因:人民支持、国共团结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其他国家的帮助(美国、苏联等);(美国、苏联的支持加速日本战败和中国胜利)
(4)爱国华侨的支援。
3、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1)中国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
(2)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的;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
(4)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失去台湾;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是港、澳、台中回归最早的;目前大陆与台湾处于分裂状态。)
【历史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常考考点
【历史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 常考考点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 )
1、背景:
(1)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蒋介石阴谋发动反反人民的内战(也点明内战的性质);
(3)美国扶蒋反共。
2、目的:
(1)蒋介石(国民党)方面:A、争取准备内战时间(主要目的);B、欺骗全国人民。
(2)毛泽东(共产党)方面:A、尽量争取国内和平(主要目的);B、戳穿内战阴谋
3、 中共参加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
4、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5、对国共双方影响:
(1)国民党方面:争取到准备内战的时间,但失去民心;
(2)共产党方面:戳穿内战阴谋,赢得民心。
二、内战爆发
1、时间:1946年6月
2、标志: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3、转战陕北: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敌人进攻。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战略进攻)
1、时间:1947年夏
2、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挺进中原)
3、结果: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的原因: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将战场由解放区转入国统区,我军由守转攻;
(2)此后,其他各战场也转入反攻。
【历史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常考考点
一、三大战役(1948.9—1949.1 )
1、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1)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2)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3)经过:占锦州,断敌退路;长春敌人起义或投降;攻克沈阳。
2、淮海战役:奠定解放江南各省的基础
(1)参战部队:中原人民解放军、华东人民解放军
(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3)中心:徐州
(4)在三大战役中消灭敌人人数最多,在战争中人民群众起了重要作用。
3、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华北人民解放军
(2)经过:分割包围敌人,然后各个击破。
(3)北平: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4、意义:歼敌150多万,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二、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战果: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崩溃;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此后,台湾与大陆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3、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原因:(1)人民的支持和拥护;(2)解放军英勇善战;(3)国民党指挥失当等。
三、解放战争三阶段: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反攻);战略决战。
千教免费资源网
人教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篇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备课
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
从内容上讲:第一,通过重庆谈判,揭示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专制独裁的本质,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巨大努力;第二,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过程,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典型事件,一南一北,相互呼应;第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其胜利的原因既有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及时、果断和战争指挥艺术的娴熟灵活等因素,也与解放区和国统区人民的大力支援密不可分,应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这些因素及其作用。
人教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篇七: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篇八: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篇九: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
人教八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篇十: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17—18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提纲
一、背景 1945.8——10 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积极备战 2、目的:(1)蒋介石: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2)中共:争取和平、戳穿阴谋 3、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和平建国)
4、意义:教育和团结了人民,中共在政治上争得了主动 二、爆发 1946.6 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三、过程
1、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7
(1)1946.6---1947.3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2)1947.3---1947.7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陕甘宁解放区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毛泽东、周恩来) 转战陕北
西北人民解放军(彭德怀、贺龙) 青化砭战役(“蘑菇战术”) 山东解放区 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 孟良崮战役 2、战略进攻阶段 1947.7——1948.9
晋冀鲁豫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 挺进大别山,威胁武汉、南京
四、结果
1949.4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败退台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上一篇:耐久跑水平一教学反思
下一篇: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