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画眉的现代诗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赞画眉的现代诗篇一
《语文强档:诗歌鉴赏与练习——画眉鸟)》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4分)

答: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注释]

①啭:鸟婉转地啼叫

②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③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④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⑤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⑥始知:现在才知道。

⑦不及:远远比不上。

[解说]

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今译]

千百声的鸟啭,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赏析]

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画眉鸟

画眉,学名:Garrulax canorus,也有人叫虎鸫、金画眉。分类在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 外部特征:画眉鸟体长约24厘米。上体橄榄褐色,头和上背具褐色轴纹,眼圈白,眼上方有清晰的的白色眉纹,下体棕黄色,腹中夹灰色。体重50~75克。

主要生长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陕西等地,台湾地区也有,但外表略有不同。为广州市市鸟。该鸟为普遍性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山丘的浓密灌木林中,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画眉性格隐匿、胆小,领域性极强,雄鸟性凶好斗。平时只有在秋季才会三五成群的出现,叫声明亮悦耳,为鸣鸟中之佼佼者,常被捕捉饲养而成为笼鸟。由于画眉雄鸟好斗,不少地方都有人训练其打斗观赏,甚至赌博。画眉鸟食性杂,以水果、浆果、种子及昆虫为主食,笼养画眉的饲料主要是蛋炒米和适当的菜叶和昆虫。每年春夏季节开始繁衍后代,一窝约产3至6枚卵。画眉鸟在世界各

地都广受爱鸟人士的喜爱。尤其是凯里画眉鸟更是画眉鸟中极品中的极品。由于凯里画眉鸟能唱善斗而受到全国画眉鸟爱好者的喜爱,画眉鸟爱好者都以拥有一只正宗凯里画眉鸟而自豪。

【答案】

(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

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赞画眉的现代诗篇二
《现代诗 友赞 曾焱梅(学生)》

友赞

曾焱梅 画中锦鳞双双游 风吹浪打头靠头 若欲情谊断且休 江河湖海水倒流

赞画眉的现代诗篇三
《诗歌鉴赏》

赞画眉的现代诗篇四
《各类型诗歌的鉴赏》

咏物诗的鉴赏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鉴赏示例 2004年北京卷12-13题

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的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啊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

练习

1、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1) 你认为“一陂春水浇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

(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 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 ,形成对比,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或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泾 溪(唐 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 梅(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诗 ;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议理,“长安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

(2)两诗都以“雪”为表现对象,但表现的思想感情不相同。柳诗通过塑造“蓑笠翁”的形象,寄托了清高孤傲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和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的坚定意志。罗诗则。

答案(1)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蓑笠翁”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

(2)罗诗则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1)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第二讲 思乡怀人类诗歌的鉴赏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鉴赏示例

1,2004年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鉴赏提示:“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2004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3,2004年浙江省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练习

1、读下面的诗,完成练习。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1)写猛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

梦”则是思想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 楼 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①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 ②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 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漫书 司空图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你同意吗?试作简要分析。

答:看似无理,实在情中。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就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把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读来颇有神奇之感。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⑴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

⑵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

答:①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②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

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1) 诗中有两个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这两个字是

(2)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已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1)湿、寒 (2)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

6、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乡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2) 同是写乡情归思,这首诗与上一首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感情的激动往往比理性的思索更迅速,人受外物感染,不能自已,让“隔水青山似故乡”这一打动人心的发现在末句点出,更近情理,更耐人寻味。

赞画眉的现代诗篇五
《古典诗歌结构篇》

赞画眉的现代诗篇六
《2015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 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43张ppt)》

赞画眉的现代诗篇七
《诗歌鉴赏》

诗 歌 鉴 赏

第一步,读懂内容——看题目作者、看意象用词、看语言表达、看诗后注释。

一、看题目作者

1、看题目 题目有如下作用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读张旭的诗“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变沾衣。”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地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山行留客》,才能明白这首诗的写作用意是留客,是让朋友留下来,欣赏美景只是个理由罢了。再如读唐人朱庆馀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了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馀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赋得暮雨送李胄》《望洞庭》《望庐山瀑布》《蝉》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喜”正是作者这个春夜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的内容,作者的一般风格。

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愤世嫉俗,诗歌清新飘逸;杜甫忧国忧民,诗歌沉郁顿挫。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含蓄绰约,杜牧诗清丽俊逸,等等。所以,在看到这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

二、看意象炼字

1、看意象 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一般是名词。如 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塑造的往往是隐士的形象; 月亮—往往指“思乡”之情,塑造的往往是游子思妇的形象。

杨柳—往往指“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塑造的往往是“送别者”“怀人者”的形象。鸿雁—指书信,指“羁旅伤愁”的情感,塑造的往往是“思乡者、思人者”形象。梅花—往往用其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等特点,比喻不怕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和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竹—往往用其“宁折不变”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比作君子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德修养。

草—随时序流转,碧草连天,常能触动诗人忧思,从而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常用以象征正气凛然、坚贞高洁之士。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常表忧愁忧思。

捣衣—寒夜捣衣,寄予征人,常用以反映期盼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和忧国忧民、征人思妇的主题。

夕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常与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有关。秋—可以是满目苍凉,表现游子、思妇思乡怀人的主题;也可以是天高云淡,表现壮士、良臣心胸壮阔、保家卫国之情。

2、看用词(炼字)——炼字处或成为诗眼,或使诗句形象生动,或增强诗句感染力。①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如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②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王之涣)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③运用叠词,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④运用拟声词,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高,特单列一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⑤词性改变的活用词,能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这些词有时就是一诗的诗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形容词作动词用,写出了江南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色,和江南岸逐渐变绿的动感过程。

三、看语句表达

1、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注意诗词中的省略。诗词中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到头补充完整。意象的罗列是使描写具有镜头感,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着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

四、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

注解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暗示背景,就是介绍作者这时所处的环境,诗歌写

作的背景;二是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在读完整首诗后,回过头去,结合诗歌本身细细阅读注解。

第二步,划定类型——诗歌5类,手法5类,情感5类,形象5类。

一、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根据内容可分为下面9种类:

1、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一类诗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伤春伤别诗。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3、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对故里的无穷思念。

4、山水田园诗。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5、边塞征战诗。诗人或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或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6、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对禅宗的顿悟或整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或以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取胜,或以深邃绵密的哲理流传千古。

7、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为伴,借以表达自己光辉峻洁的品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往往有不少独得之作。

8、赠友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主要题材。

9、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像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从表达的途径上来讲,诗是含蓄的,诗人总要借助外物来表现内心的情感,或物、或景、或事、或古迹,所以,根据诗人借助的外物的不同,我们又可把借助外物来间接地表达事情的诗歌分为“借物、借景、借事、借古迹”4类,加上“直抒胸臆”,共是5类。

这5类诗歌最常用的基本的表现手法即:

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

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叙事感怀诗——叙议结合

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

1、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常见的直抒胸臆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直抒豪情壮志。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②直抒愤世嫉俗之情:如清代通州诗丐的《绝命诗》中“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就通过这愤世嫉俗的绝命诗,发出愤怒的抗争与呼号,展示了他贫贱不移、刚正不阿的铮铮傲骨。

③直抒悲思愁绪。如晚唐诗人罗隐的《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变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这首诗,在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消极人生态度的掩盖下,流露出诗人生不逢时的郁愤。

④直抒欢快喜悦之情:如《四喜诗》“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就直抒胸臆地道出了人生最为快意的四件喜事。

⑤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如明代文嘉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就饱含诗人的人生体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直抒胸臆以明事理,来教育砥砺人们要异时励志。

2、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山川河岳、花鸟草虫,都可成为诗人借助的对象。作者要描述所借助事物的突出特点,而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四句写了石灰的四个特点,即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而作者也以石灰作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事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沪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3、写景抒情诗: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是一种正衬的关系。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的秋夜,让人感到的是一份凄凉。而这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

另一种情况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年江水碧绿,山花烂漫,多么美好的景色,可后面一句“何日是归年”的悲情感叹,却是在前面的乐景下脱口而出,以乐景写哀情,更增一倍之哀。

对于诗歌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

① 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② 留意作者描写的景物所属季节、具体时间、地点。

③留意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上下(由上而下、由下而上)、远近、点面、时空、分总等。

④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技巧: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衬托对比(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色彩对比),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白描)和细节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细节描写,白描,点面结合,正侧结合,修辞运用等。

⑤语言运用方面,如盛唐诗人描绘的常是雄浑壮丽的景象,抒写建功立业的情怀,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晚唐诗人描绘的常是动荡不安、意境凄凉的景象,抒写的是哀怨、忧愁、感时伤世的情怀。

4、即事感怀诗:就是作者心中有某种情感,由于外界某件事的触发,从而将其激发,引发出作者的感情或议论,多采用叙事与议论或抒情结合的手法。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面叙写了自己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景况,后面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

叙议结合:就是在前面叙述事件的基础上,后面发出作者的抒情和议论。前面的叙述是后面的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后面的抒情和议论是前面叙述的升华。 鉴赏即事感怀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如苏轼《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是写路上遇雨,没带雨具,雨后遂晴,由这么一件小事诗人生发出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也不为喜乐而忘形的人生感悟。

在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的时候不能过于粗疏,即使相似的事,在不同的情形和不同的作者笔下会有不同的陈述。同是怀亲思乡,杜甫《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清冷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浪淘沙》是在国破身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于引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取的笔法也不一样。

②、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感怀诗重点在于诗中作者不是着重于客观冷静地叙述,而是比较明显地直抒自己的情怀。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

赞画眉的现代诗篇八
《诗歌的阅读及其鉴赏》

第25卷第3期2011年06月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JOURNALOFWUHANCOMMERCIALSERVICECOLLEGEVol.25JuneNo.32011

诗歌的阅读及其鉴赏

邓双荣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要: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诗歌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不读诗,无以言。”读诗是

一种享受,一种陶冶,一种教养,是人格健全的重要内容。那么我们该如何读诗,怎样提高鉴赏能力呢?

关键词:诗歌;唐诗;宋词;鉴赏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77(2011)03-0094-03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诗有人解说杜牧的的字词,更应该确实搞清具体所指。歌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上古歌谣,诗经,楚辞,汉乐府,“停车坐爱枫林晚”是“晚上的枫林”,它怎么就比早唐诗,宋词,直至现代新诗中的诸多名作,都是我们民上的更美呢?应该是“晚秋的枫林”,后面不就有“霜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不读诗,无以言。”读诗是一种享受,一种陶冶,一种教养,是人格健全的重要内容。那么我们该如何读诗,怎样提高鉴赏能力呢?

读诗,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什么”,二是“好在哪”。

一、说什么“说什么”即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要读懂作品,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准备。读诗的知识准备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弄通字词,了解大意比如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若不知“簟”为何义,则殊不能解。知其为“竹席”,则可知此句意为:红艳之荷花也已凋零、香消玉殒,而盛夏人们之爱物竹席因秋凉之至也已弃置一旁,暗寓闺怨之意。柳永的《雨淋铃》“此去经年”“经年”,是

叶红于二月花”吗?

(二)明白本事,晓其所指

一首好诗或一首好词,大概都有它的本事或历史事实,我们如果不知道,往往不能充分领会到它的好处。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即诗人之写实。古人有这样的故事记载:崔护于清明节独游长安城南,见一庄园,花木盛开,寂若无人,口渴,扣门求饮,有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她独倚小桃树的斜枝而立,对崔护很有意思。久之,崔辞去,女送至门,似乎有不胜留恋之情,崔护也恋恋不舍地离去。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情不可抑,复往寻之,门墙如故,人却离去,铁锁扃户,崔不胜感慨,于是就题此诗于左边的门上。此诗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情节性,前两句是回忆过去,后两句为感慨现在,今昔相比,惆

多少年?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四十三年,望怅无尽。此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体验:在偶然、

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扬州路”,是否一条街的名字?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了某种美好的事物,而当自己(它是宋代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省,范围要大得多,如去有意的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果是一条街,辛弃疾的忧患就要大打折扣……)诗歌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塑造形象的手段是语言,诗被称为语言的艺术、语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的精华,弄通字词就是要进行语言分析。进行语言分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所写,别有用意。据《唐诗析时,不要想当然,尤其是那些你认为似乎没有问题本事》所载:朱认识张,引为知音,张索朱之文章二十

收稿日期:2011-01-16作者简介:邓双荣,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94.

邓双荣:诗歌的阅读及其鉴赏

余篇,甚推赞之,朱作此诗,其意即为:您看了以后,

觉得我的文章怎么样?在参加考试之前,我想知道它是否符合当世的标准?张答诗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则朱问张答均非直言,都借女人说事儿。朱庆馀所写乃借闺意而言,全诗以新妇自比,以张比新郎,以公婆比主考官,确实比得非常巧妙。张籍的回答也是如此:你就像一位越地的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称赞,不要为这次考试担心。

不少诗作均有其生活之所本,忽略了这个方面,便忽略了许多诗坛佳话,仅泛泛而论了。当然,也有人认为了解本事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读古人的诗往往会陷入二难处境:不知道背景材料时,理解难以真切深入;弄清了背景则又可能打破读诗时的第一印——往往很美的印象,有时简直是背景材料知道象—

得越多越痛苦。就是这首朱庆余的《闺意》,媳妇马上就要去拜见公婆,一大早便起来梳妆打扮,争取得到一个好印象,为此,她低声细气的向新婚的丈夫征求意见,问自己打理得如何,一个刚刚出嫁的新嫁娘难很浓很美的诗意,被这个背景搞得面目免底气不足。全非。

(三)了解作者,知人论诗对作者缺要理解诗歌,还涉及到对作者的了解。乏一定的了解,也不能很好地读懂作品。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不了解柳宗元志图革新反遭打击而遗世独立的际遇,便也只能看到诗中之寂静。明胡应麟则指出诗人之心境不是太静,而是太闹,表面的一片孤寂,实在掩盖不住内心一片躁动不宁的思绪。

柳永为什么多写艳情?他初名三变,古书记载他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其作传入宫中,仁宗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三变闻之,作《醉蓬莱》,因内自是不复歌官达后宫,且求其助。宋仁宗闻而觉之,其词矣。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放榜,上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因仕途不得志,才混迹于风月场中。《雨淋铃》无记载写给谁,然而,和柳永关系如此者,当不在少数。

古小说中有《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的演绎。

(四)通晓典故,知道意象

读诗当然还包括对典故和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

典故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象的了解。

意象是古人诗词所描写的意境,被后人认同并习用。

辛弃疾的词,就较喜欢用典,《永遇乐》一词,就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等典故。李清照的《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就用了“回文织锦”“雁足传书”、等典故。

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意象,如“月满西楼”月圆人不圆;柳永词中的悲秋(“冷落清秋节”)。其他诸如猿鸣之凄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人送别诗中多言“柳”,谐“留”之音;写鹧鸪则思归(“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言红豆寓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杜宇以哀亡国(“望帝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碧玉以言妙龄(“碧玉小家女”);小姑以表单身(“小姑所居,独处无郎”)……不胜枚举。

以上均为读诗之初步,要了解。只有了解了,才能谈得上欣赏。二、好在哪

读懂诗意之后,进而要明白其好在哪,进一步领会其艺术魅力,也就是欣赏。怎样去体会诗歌的妙处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驱遣想象,再造形象

想象是一种在观念形态上再造或创造现实的表象或形象的心理能力。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创作,同理,没有想象也就没有欣赏。读诗则必须通过文字之中介再造形象。

如柳永《雨霖铃》,离情别恨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题目,也是一种最难状写的情感体验。上片正面写分别的情景:东京城外,酒旗低垂,衰柳斜曳,于薄暮的寒蝉声中,一对恋人正在依依话别。两情正浓,暮鼓冬冬,行舟催发,眼看此去,天南地北,人各一方,泪眼相对,口不能言,万千情意,只在将别时的紧紧一握里。下片则宕开一笔,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多情者皆然,但我的分别却是更让人不能忍受的冷落清秋时节。设想今宵旅途中的况味,一舟临岸,酒醒梦回,置身何处?只见习习晓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情景交融,离愁绵邈。末句直抒胸臆,从此一别,年复一年,纵然有良辰美景千般风情,又和谁去一起欣赏诉说呢?

.95.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想象之关键乃是调动生活积累,用欣赏者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去体验,与作者共鸣。生活知识越丰富的人,其想象能力也越强。不同的生活经历,对

“离同一首诗,可以引发出不同的审美心态。白居易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人就有把野草喻为小人之理解。

(二)调动感情,领会意境刘勰《文心雕龙》“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写作乃是因情动于衷而不得不发,欣赏者当然亦应“感情用事”,必须把自己作为“当事人”而不单纯是旁观者,要与作者共鸣,同悲共喜,如此才能体会得作品之妙。

当然,不投入感情不足以欣赏,但太过投入亦不焦循《剧说》记明末杭州女伶商小玲者,尤擅能欣赏。《还魂记》“尝有所属意,,而势不得通,遂郁郁成疾”,《寻梦》、《闹殇》诸剧,如同自己就是真的每演杜丽娘杜丽娘一样,缠绵凄婉,泪痕盈目,一日,演《寻梦》一出,刚唱至“守得个梅根相见,盈盈界面”,依声掷地,春香上视之,气已绝矣。

艺术妙在逼真而不当真,艺术欣赏的趣味也妙在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太近则投入其认真而不当真。中被细节迷惑,不识庐山真面目,也谈不上欣赏。

(三)体会修辞手法与措词之妙诗歌之特点乃其形象性,而各种修辞手法之运

夸张、对仗、双关等等不用,即为使之形象化,比喻、一而足,关键是考察其修辞效果。

古人写诗极重炼字。孟郊贾岛称为“苦吟派”,

“为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

流”。李贺写诗呕心沥血,何其辛苦。杜甫“老来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能体会其用字之妙,亦为欣赏之缺憾。

王国维《人间辞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何谓“闹”?李笠翁:争斗有声谓之闹。钱钟书:把无声的姿态描绘成好象有声音,亦为通感。视觉感觉转化为听觉感觉。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古书记载曾用过“到”、“过”、“满”、“入”等字,均不满意,后用“绿”字,表现色彩之形容词用作动词,生动的描绘了春风一吹、江南遍地春色之动性动态。要真正提高诗歌欣赏能力,根本的途径还是要多读,多思考,多体会。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何止是唐诗,若能熟读几百首古今会吟诗也会吟”

中外名诗名词之代表作,能力自然而来,鉴赏水平也就提高了。

[参考书目]

[1]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江苏古籍出版社.[2]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M].南京:1986.

浙江文艺出[3]浙江文艺出版社编.徐志摩诗作全编[M].杭州:版社.1990.

[4]王国维.人间词话[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责任编校:邓小妮

HowtoImproveAbilityofPoetryAppreciation

DENGSuang-rong

(Wuhancommercialservicecollege,Wuhan,Hubei,430056,China)

Abstract:Ourcountryisapoemstate,thewell-establishedChineseculture,thepoetryisitsimportant

component.“doesnotreadthepoem,doesnothavebytheword.”Readsthepoemisonekindenjoys,onekindinfluences,onekindofeducation,isthepersonalityperfectimportantcontent.Howthenweshouldreadthepoem,howtosharpentheconnoisseurshipability?

KeyWord:poetry;tangpoem;songjambicverse;connoisseurship.

.96.

赞画眉的现代诗篇九
《炼字型诗歌欣赏》

赞画眉的现代诗篇十
《中西诗歌比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4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