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送给友人的诗句篇一
《诗歌鉴赏《给友人》》
送给友人的诗句篇二
《送友人诗歌赏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在此地一分别,你就要像孤蓬一样万里飘泊了。白云飘浮不定如游子心意,太阳缓缓落山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彼此挥手,从此别离;萧萧马鸣,不忍分别。
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丽的图景。
2、颔联写送别之事。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3、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
“浮云”“落日”之景与“游子”之“意”、“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
4、尾句“班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5.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画面?(2分)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外的北面, 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淌过。
6.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意思对即可)
7、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情景交融;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秋词
——刘禹锡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1、《秋词》中描写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刘禹锡为秋天做了一首翻案诗《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
3、刘禹锡的《秋词》: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
5、、《秋词》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乐观旷达胸怀,表现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两句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热爱大自然景色的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座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座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 山林空荡,冰霜下落,熊爬上树;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之顶。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早行鲁山所见到的千山竞秀、山路幽深、野趣盎然的景象。(2分)抒写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欣赏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容、闲适的心境。
有人说,颔联的“改”“迷”二字下得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改”,即变化,紧扣了题目“山行”(或:点明诗人随峰同路转,欣赏不断变化的美好景色的愉悦心情。) “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浣溪沙
——苏轼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注:《浣溪沙》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苏轼诗词中常有哲理性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也富含哲理。请说出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4分)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
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2."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3、"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4、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南宋王朝岌岌可危,摇摇欲坠,全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愿望。(3分)
5、诗中“僵”、“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2分)
“僵”、“孤”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不自哀”的原因是诗人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送给友人的诗句篇三
《送友人(五首著名送别诗简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宋玉《九辩》有个名句:“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传达出一种身为远客而送人归家者的特殊的悲哀。乡情,是农耕社会的永恒主题;思乡,是所有游子共同的心底的痛。“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茫的夜色与游子凄冷的心情契合无间。“平明送客楚山孤”,人地生疏,所认识的人偏又和自己不同路,而且他要走的还是归家的路。客中送归客,人家多么幸福,自己多么倒霉!我们可以想象他这时的神情:面对无可比拟的孤寂,万般无奈。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非要“入吴”不可,不知道他将要在吴多少时日,但我们应该相信,任何事态都不足以摧垮他向往圣洁的精神,因为他接着便有个声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好一个冰心玉壶的意象!皎洁晶莹,珍雅高贵,和凡尘俗世划出条多么鲜明的界线!
送给友人的诗句篇四
《送友人(送别诗)》
送给友人的诗句篇五
《诗词7送友人》
诗词7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实战演练一
7.从标题“ ” 字可看出这是一首 诗。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明了送别的地点、环境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喻远行的朋友。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出对友人 的依恋之情。
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说明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不如挥手告别。 答案:7.送 送别 8.D
实战演练二
7.本诗中“自兹去”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首联交代离别地点,描绘了清冷凄凉的送别场面。
B.颔联用“孤蓬”表达了对朋友漂泊无定的前程的关切。
C.颈联借“浮云”“落日”之景,抒发“游子”和“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尾联“班马”意为“分开的马”,强调“马既如此,人何以堪?”,体现离别的怅恨。
答案:7.从此离开 8. A(D给1分)
实战演练三
7.“孤蓬”在诗中喻指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诗的一、二两句,点名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B.诗的三、四两句交代了朋友此次要漂泊天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恋恋不舍。
C.诗的五、六两句是写景,作者借“浮云”写出了“我”四海为家、行程不定,借“落日”则写出了友人在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D.“萧萧班马鸣”是诗人的想象,写出了分别后友人在古道上骑马行驶的孤单和落魄。 答案:7.远行的朋友 8. B
实战演练四
7.本诗中“游子”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A.首联“青山”“白水”描摹了送别的凄凉场面。
B.颔联用“孤蓬”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关怀。
C.颈联以“浮云”“落日”作比表明惜别的心意。
D.尾联借“班马” 萧萧长鸣体现诗人不忍离别。
7.漂泊在异乡的人(2分)8.A(2分)
送给友人的诗句篇六
《诗词:送友人》
送给友人的诗句篇七
《送友人》
送给友人的诗句篇八
《送友人》
送给友人的诗句篇九
《送友人(答案)》
众望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师生共用讲学稿
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
姓名: 班级: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2011.12
【学习目标】
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意境。
2、初步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3、感知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本诗感情真挚热诚,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
2、了解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回忆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提示:诗句有《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2、了解李白(引导学生回忆交流)。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要求:
(1)运用多种方式诵读,借助字典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含义。
(2)圈画重点字词,反复吟诵品味,感悟诗歌思想感情及意境。
(3)圈画句子或词,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老师、同学交流等。
字词释义
横:横陈,横对。 郭:外城。 白水:明净的水。 绕:环绕。
一:副词,表示动作刚一发生,随即会产生某种结果。 为别:分别
孤蓬: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万里:极言其远。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比喻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 浮云:飘浮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意:心绪。
落日故人情: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比喻友人难分难舍。
自:从。 兹:此。 去:离开。
萧萧班马鸣:萧萧,马的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友人的坐骑
译文:
青山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水围绕着东城。
在此地你我一旦分别,就像孤蓬一样随风飘荡。
游子的心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手告别,从此离开,友人骑的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2、小组诵读展示 ,其他小组评。
3、齐读诗歌。
【合作探究】
(一)理解把握,研读探究
1.本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诗人写这首诗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
诗人与友人在城外离别。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用了哪些景物来写离情的?(意象)
孤蓬 浮云 落日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4、 最后一句写挥手离别,诗人不写泪眼,而写“萧萧班马鸣”,写“班马鸣”的目的是什么?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二)局部探究,细品语言: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者运用他的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其最深挚的情感,下面咱们就具体品味一下这首诗的语言。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写明丽的山水有什么作用? (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巩固提升】
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比较两首诗所写内容、手法有何异同?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1.元二,名不详。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内。
2.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浥:润湿。
3.阳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明确:
同: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异: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寓情于景)豁达、乐观、豪放
《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
的情景。手法平平淡淡,不加以修饰,感情真挚,缠绵细腻,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间接抒情)伤感
上一篇:赞画眉的现代诗
下一篇:鉴赏小猪存钱罐四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