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感情的诗歌篇一
《诗歌感情》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且每年必考。
一、诗歌的情感类型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在鉴赏一首好诗时,总是跟随着诗的形象、意境,并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反应。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
二、抓住诗歌情感的方法
1.从内容和意境来体味诗歌情感
古人云,诗者,不过“情景两端”。古诗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某种意境来表达出来的。因此,在阅读古诗时,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画面的色调,来体味其情感。诗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乐景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有时也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
2.从体裁上来抓住诗歌情感
正像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题材一样,古典诗歌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选题材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诗歌一般种类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整体理解
诗歌,体味诗歌的情感。比如咏怀诗多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咏史诗多感叹昔盛今衰,缅怀物是人非;边塞诗多表达对战争厌恶,对家乡人民、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多咏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山水田园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在清新如画的山水风光中,多表达了作者的志趣追求,等等。
3.“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如2004年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朱淑真的《秋夜》中作者的孤寂情感从诗歌表面信息中是很难分析出来的。但是假如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就能够准确把握本诗的感情了。朱淑真出身仕宦之家,出嫁后随夫宦游异乡,因婚姻不遂素志,抑郁而终。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境遇,她的诗多写个人寂寞生活,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孤独。
4.从时代特点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文如其人,一个时代的特征也通过这个时代的文学来体现。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5.通过“序”来体味诗歌情感
到了苏轼的时候,诗词创作有了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甚至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有》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具体说明了该词创作的时间,"怀子由"的原因,交代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即兼怀子由,同时隐含着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之情。
6.固定的意象包含着固定的情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7.固定的事象——典故包含着固定情感
典故是诗歌中运用的典型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着人们固定的情感。例如:“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这些常用典故还用化碧、鸿雁、长亭等等。
8.抓“诗眼”、关键词,抓住诗歌情感。
诗歌,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歌,讲究用极少的文字在极短的篇幅里尽可能地表现多的内容,这就要求诗歌特别讲究语言的凝炼,讲究一字传神。于是便有了“诗眼”之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诗眼是洞察诗词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要的作用。2003年高考全国卷对于“诗眼”的考查获得了语文界的一致好评。例子较多,这里不再赘举。
9.注意诗歌中情感的复杂性
一般来说,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较固定的创作风格。浪漫主义的李白展现给人的是豪迈奔放、明朗、活泼的个性,而从杜甫现实主义的诗中我们体味到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感。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豪放派的诗人也有情意缠绵的作品,反之一样。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三、思想情感的规范答题
1.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有什么社会意义”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2.规范答题: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有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要注意的是,对诗歌情感的考查,答题时不但要说出思想感情和主旨,还要谈诗歌是通过描写什么样的形象意境来体现这种情感主旨的。在分析时,既要注意对意象的描绘,又要注意对事象的叙述和诗歌“卒章显志”的抒情特点。
四、答题举偶
例1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道诗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首先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然后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进行归纳整合。第三步,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诗歌的“卒章显志”的特征,是解读主旨的关键。抓住 “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例2 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感情的诗歌篇二
《诗歌分类及其思想感情》
诗歌一般类型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5)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3、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思念友人;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今盛昔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5、送别情怀
(1)依依不舍的留恋;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诚心志的告白。
诗歌表达技巧归类解说
诗歌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有助于诗歌表达的所有手法和技巧都应当包含当中,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分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大家在解题时要注意使用这些行话、术语,更好地抓住得分点。
一、诗歌表达方式例说
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这五种,而在诗词中最常见的是描写和抒情。
1、 描写,大致应当掌握这些描写的方法:
(1)动静结合
例如,杜甫《绝句》中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句,“翠柳”和“青天”是静景,“鸣”和“上”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新鲜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无比欢悦的感情。
(2)以动衬静
例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和“鸣”的动态描写更加突显了春涧的幽静。
(3)以乐景写哀情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朝
雨浥轻尘”、“青青柳色新”的清新之景来反衬送别友人的伤心之情。
(4)以哀景写乐情
例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黄云”、“北风”、“雁”、“雪”等意象所描绘的凄凉之景来反衬豪迈之情。(注意:哀景写乐情中的“乐情”一般指豪迈、旷达之情。)
(5)白描(粗笔勾勒)
例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整首词没有细致动作、色彩等工笔描写,纯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农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一个“卧”字更是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
(6)侧面描写
例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本诗全用侧面描写,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写出了雪大的特点。
(7)多角度描写
写景时,根据所描写的对象和景象不同,从多个角度进行描摹。如高低,远近,俯仰,视觉、听觉、感觉、味觉等等。
2、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登台远眺,面对茫茫宇宙,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于是诗人直接就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抒发了失意、寂苦的情怀。
(2)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式:
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把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某种景物中,通过描写这种景
物来抒发情感。古诗大多都使用这种抒情方式。
借事抒情,借写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如“登楼”、“凭栏”、“折柳”、“吹笛”等等,都抒发着作者不同的情感。 托物言志,也叫借物咏怀,借吟咏某种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志向。如古人常常咏梅、咏石、写竹等,或赋予这
种事物象征意义,或以此事物自喻。
二、诗歌修辞手法解说:
1、互文
指古代诗文的相邻句中或同一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的艺术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例:
①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②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③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⑤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比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形象的效果。
例: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②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春江花月夜》)
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④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⑤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自河南经乱》)
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3、比拟
分为拟人和拟物。古诗中以拟人居多,作用是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更生动,富于人的感情和特征。
例:
①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送魏万之京》)
②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长安晚秋》)
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
⑤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4、夸张
作用主要体现在烘托气氛、创设意境上,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例: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②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
③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对偶
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朗朗上口;内容上意义集中而含蓄。
例: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流水对: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上下句构成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等,这样连接成句的一组对偶句子,称为流水对。
7、借代
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③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春夜别友人二首》)
8、双关
语言具有双重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机智。
例: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9、设问
用在开篇,带动全篇;用在中间,承上启下;用在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
①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0、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
①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兵车行》)
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④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三、诗歌表现手法例说:
1、起兴手法: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主要效果是把抽象的道理或情感给他具体化,使之易懂,有情趣。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2、用典
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其效果是含蓄曲折,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古抒怀;或富有内蕴,加深意境,引人联想而寻意于外。
注意: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将进酒》)
3、 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想象是指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理、分析、综合,创造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这种手法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往往表现一种美好的境界。比如李白诗歌常用。
4、 衬托或烘托:
用乙来托甲,使甲更加突出。作用是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人托人,物托物和物托人。另外还有正衬和反衬的区别。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正衬)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反衬,以动衬静)
5、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6、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感情。作用是形象生动,化实为虚。
例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 对比或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在于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突出某些特点。 例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8、 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这是一种构思法。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等等。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例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感情的诗歌篇三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感情的诗歌篇四
《情感诗句》
1、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求凰·琴歌》)
2、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唐.李白.《秋风词》)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8、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乐府民歌<<箜篌谣>>)
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0、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1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2、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3、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14、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三国.曹植.《明月上高楼》)
15、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清.纳兰性德.《虞美人》)
1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张籍.《节妇吟》)
17、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清.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8、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近代.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9、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汉.徐干.《室思》)
20、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宋.司马光.《西江月》)
2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东汉.张先.《千秋岁》)
2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清.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3、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李商隐.《锦瑟》)
25、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折桂令》)
26、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宋.李冠.《蝶恋花》)
2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2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30、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近代.文廷式.《蝶恋花》)
感情的诗歌篇五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
枝惊鹊》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八)评价主旨术语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等。
(九)意境特征
幽静,宁谧,苍莽,深远,热烈,高昂,壮阔,悠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宛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感情的诗歌篇六
《诗歌情感》
感情的诗歌篇七
《诗歌情感》
解读诗歌情感的三把钥匙
——诗歌阅读指导
(一)三把钥匙:把握情向,品味情词,辨识情物
一,把握情向。
所谓把握“情”向,就是把握诗歌情感的方向。中国诗歌,浩如烟海,题材甚广。但在鉴赏诗词的时候,只要能够初步确定它的题材,情感的方向也就大致可以确定了。那诗歌的题材主要有哪些呢?
我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主要有: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赠友送别诗等类别。
1借景抒情诗——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情感的诗作。根据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来判断情感。
练习:说出下首诗的感情。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山水田园诗——表达诗人寄情山水,隐居山林,恬淡闲适的情感。一般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练习:说出下面的诗的思想感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羁旅思乡诗——主要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所作,他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了作者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练习:说出下首诗的感情。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赠友送别诗——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劝勉和对友情的态度。 练习:说出下首诗的感情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边塞征战诗——往往以反映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练习:说出下首诗的感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练习:说出下面的诗的感情。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品味“情”词
1、留意诗题中表情感的词
《淮上与友人别》有惜别之意
《天净沙·秋思》有思乡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凭吊古人之意
《我爱这土地》表现对土地的热爱
2、留意诗句中表情感的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恨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愁心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脉脉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宁,胜
练习:说出下面的诗的感情。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辨识“情”物
所谓“情”物,当然是指寄托情感的事物,诗歌中的这种情物,我们称之为意象,阅读诗歌,我们要善于辨识意象里包含的主观情感。
所谓情物,就是寄托情感受的事物,也就是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常表达一种共有的情感。
如梅——高洁
归雁——思归
月——离愁相思
柳——惜别
梧桐——孤寂,忧愁
练习:说出下面的诗的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练习
1,请说出下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约客 渡荆门送别
宋·赵师秀 唐·李白
黄梅时节家家雨,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青草池塘处处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有约不来过夜半,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闲敲棋子落灯花。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感情的诗歌篇八
《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①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
2..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 “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 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
(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
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3.写景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
⑴写法①写景抒情——先写景,后直抒胸臆。②情景交融——全诗皆写景,但融情于景,注意景物色彩,特别是注意常用的寄托某种情思的意象(景物)。
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对仗工整,看是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含情,情景交融。开头两句描写明媚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喜悦之情。后面两句“千秋”与“万里”相对,表现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浩茫心绪,卒章见底,关键词(诗眼)在“万里船”。门外所泊是来自东吴的“万里船”。可是诗人却有船行不得,有家归不了。只能倚窗见到千年不变的茫茫雪山,满眼异地风光。再回想去年官兵收复河南河北,诗人就想“青春作伴好
还乡”,可是一年已过,春天又至,诗人仍然淹留他乡。于是喜悦之情随着视线的转移而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无限思乡之情,以至心随白鹭和东吴万里船俱往故乡。最后乐景却反衬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⑵写景诗类别及其常常抒发的感情:
①田园诗
原是歌咏恬静悠然情景的田园生活。如东晋陶渊明一些诗曾被称为“田园诗”代表作。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描写江南稻乡安静富庶的田园风光。表现盛唐时期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和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②山水诗
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表现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意愿。 ——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的胸中之景——意境。
——远离尘嚣,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 ——隐逸山水的喜悦、闲适的情感。
——表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希望、喜悦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
——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宁静平和的心境,“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
——表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和寂寞之情。
③四季图及其它风景诗
——希望、喜悦之情 ,热爱大自然之情。
——自伤迟暮,独守闺房,感伤青春易逝,佳人(良人或家人难再);或感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或抒发亡国之恨。 ——感伤物是人非,人生短暂,报国无门,功名难就。 ——怅恨离别,思念家乡。
(想象诗歌画面,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从动静、虚实、形、声、色、点线、面对比等去欣赏构图美、形象美、色彩美和意象美,抓住诗眼挖掘深意)
4.边塞诗和战争诗
诗文思路:塞外景物——戍边战士的情怀。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5.赠别诗和悼亡诗
两类诗共同点:
① 较其他类属作品,情感更为挚厚、强烈。
——古语: “悲莫悲兮生离别。”
②展现出主体意愿与严酷现实的矛盾,前者 “欲留不能,欲舍不忍”,后者 “抚存感往,物是人非”,以感情的悲剧性冲突和心灵的巨大波荡唤起读者的共鸣、同情与悲悯。
⑴送别诗:
①重团聚、怨别离,诗中除了抒发恨别之情外,往往蕴含其他思想感情:
A.建功立业的豪情 B.壮志难酬之惆怅 C.被贬之愤懑 D.忧国忧民之情.E.男女之情爱 F连年战争,有家难归之悲愤
感情的诗歌篇九
《诗歌的形象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