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阅读答案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江村阅读答案篇一
《古诗鉴赏练习题(含答案)11首》

古诗鉴赏练习题(含答案)11首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2一23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____,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4分)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下列宋词,读后填空(5分)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蓼园词选》对这首词有以下评价:“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里“无数曲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词的意境,写出下列人物对话:

词人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捲帘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又纠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后面的题目。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1)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1分)

(2)古诗词的句子,或为适应格律,或为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倒置语序的现象。请你写出本诗颈联的原应顺序,并改写为散文化的句子。(2分)

原应顺序为:__________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作者在流寓夔州期间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3分)

意境(6个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感(6个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仔细揣摩词意,简要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节的什么事?(2分)

答:

(2)这首词的构思很灵巧,善用比喻,幻想别致,试据此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五、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回答问题。(6分,每小题2分)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解】①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②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答:

(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

答:

(3)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的妙处。

答:

六、阅读下面容首唐诗,完成(1)-(2)题。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此诗为作者在广西柳州任所,送别即将赴湖北江陵的弟弟柳宗一时所作。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它的四联分别叫什么名称?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什么?(3分)

体裁是

四联分别为:、、、。

表达的主要感情:

(2)这首诗中有两联是对仗联,任选其中一联,说说它的主要内容。(3分)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人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

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改为“十里”。请写出你的看法。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钟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23.(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4分)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

(2分)

九、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②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25.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6分)

十、阅读李白的《长相思》,完成后面题目。(6分)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箪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漾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1)“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孤”字的艺术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评论:“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禄水之波澜”两句,用语似嫌重复,“青冥”即“高天”,写“波澜”也似可不必兼用“禄水”。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唐)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钓。

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

(1)填空:这首诗以""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夏天。(1分)

(2)简答:颔联两句展现出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面。(2分)

(3)简答:颈联两句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趣。(2分)

(4)简答:诗人构思具有什么特色?(1分)

一、(4分)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2分)侧(2分)'

23.(3分)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对即可)

二、一首小令,竟写出许多层次:雨疏、风骤、残酒、浓睡、捲帘、海棠等

海棠花怎么样了?/还好,还好,一夜风雨,海棠一点没动。/你再细看看,那红花见少,绿叶见多了吧!

三、(1)五言律诗(或五律)(2)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参考答案: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

(3)参考答案:寂静、清冷、凄清、洁净等(意思对即可)

思乡恋亲或悲凉抑郁(意思对即可)

四、(1)暮春三月(1分),送鲍浩然去有好山好水的浙东(1分)

(2)把水波比喻为美人的眼神(1分),把山峰比喻为美人画过的眉毛(1分),比喻生动;后段又给行人安排了赶上江南春天的幻想(2分),写得流畅,别致。

五、(1)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了王维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意思对即可)

(2)主要是通过侧写、烘托,如写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就是以动衬静,增添了深山古寺的僻静之感。(意思对即可)

(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这里诗人以倒装句,写泉声,写日色。原句的意思是,危石间泉水呜咽,青松上日色清冷。很显然,“咽”字和“冷”字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移情于景,于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就显得有情有意,更摄人心魄了。(意思对即可)

六、(1)体裁是七言律诗。

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2)颌联为作者自述身世:远离京城,来到偏僻的柳州,历经坎坷,已有十二年了。 颈联点明送别时间是在春末,并插写柳宗一即将途经之地的景致:山岭多有瘴气,湖水无边无际。

七、本诗题为“江南春”,是泛写江南春色,并不是限于一处。写“千里”即切题,景象也更开阔,诗味也更浓郁。

八、(1)幽静(1分)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2分)自然清新质朴(1分)

(2)2分,言之成理即可。没有答出理由的、对原句理解错误的、不符合原诗基调的均不给分

九、.第一问: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扬与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2分) 第二问:例一,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美,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

例二: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十、(6分)(1)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思念之苦。(2)一个“孤”字,明写一盏昏暗的孤灯,涵蓄着诗人内心的孤苦与无奈,“孤灯不明”引人“思欲绝”,“思欲绝”的人儿眼中总是不明的“孤灯”。(3)可以从充分抒发感情的角度阐发。

十一、(1)幽

(2)写物之幽,燕子自由,悠闲的飞翔,鸥追逐嬉戏,都给江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3)自得自乐

(4)以表面的幽闲衬托出作者内心的优虑

江村阅读答案篇二
《江村 杜甫》

• 江村 杜甫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

(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

(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

• 【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

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 【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

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

• 【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

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

•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诗首联写景,颔联、颈联叙事兼描写,尾联

抒情。“事事幽”统摄全诗,幽,僻静、安闲之意。如何表现这一特点,就涉及到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二三联,一句一景,用的是赋的铺叙手法,用描写角度来说,也可说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第三联,写妻子“画纸”,稚子“敲针”,属细节描写;第二联属环境描写,第三联是人物描写,以环境的安闲衬托人物的安闲,用的是衬托手法。反之也成立,所以可以说是互相衬托或映衬。

• 【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

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分)

江村阅读答案篇三
《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三答案》

文言文综合阅读训练(三)答案

一、2015安徽卷

4、D 5、C

【解析】试题分析:A项第一句为代词;第二句是语气词,译为“还是”。B项第一句副词,就;第二句表假设如果。C项都为介词,译为“替、给”。D项第一句所字结构;第二句被动句。6、B

7、【参考答案】(1)从西安到咸宁出任知县,在神像面前发誓,不会因为一文钱二玷污了自己。

(2)各位先生喝酒喝的高兴的时候,辩驳的问题像蜜蜂一样层出不穷,他们各自都凭恃义气,都不肯屈居别人之下。

(3)我害怕那三种问题会成为子孙的忧患,所以也不敢了。

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叫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年幼时就不喜欢富贵子弟的习气,爱搜索读古书,名声与利益毫不看重。对诗歌,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有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老人们很诧异。十三岁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县学生员,文才的名声很大。

顺治三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顺治十年又考中进士。到西安的咸宁担任知县,在神面前发誓,不因为一文钱的原因来玷污连自己的名声。对待百姓就如家人,政绩在西安府所辖地区最好。在咸宁任职半年,就到云南道担任监察御史。

这时,世祖章皇帝正重视地方官员向朝廷进言途径的开放,台、省的官员个个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往往表现得严酷凶悍,来博取高的名声。唯独先生淡泊宁静,在宫中当直结束,回家就过着清闲幽静的隐逸生活,整日平静地坐着,就如一个脱离寺院的僧人。有闲暇就和他的好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等人到丰台、草桥一些圣地去游玩,有时在寺庙、道观相聚宴饮。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只有先生默默地坐着,或微笑,但不说一句话。偶尔说一句,大家就觉得自己不足而若有所失,觉得自己说的不得要领。先生本来就沉迷于佛经,对三藏(经、律、论)十二类的书没有不研究的,对《楞严》尤其明了“悟、初、因、证、果”的要义。我每次经过他的住处,除了绳床、药灶外,只有几卷经论罢了。

先生到秦地任茶马司巡视,极其贫困。有人向他建言(谋取钱财),他却笑着说:“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做官谋取利益,是替子孙打算罢了。如果子孙没出息,而又为他们积聚了富裕的财物,三种坏事就会随之而来:一是偷窃、劫夺的人,二是赌徒,三是娼妓及优伶。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在京师,每天都怀有辞官回乡的想法,就嘱托长洲的文点画了一幅《江村读书图》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我们这些人都替图画写诗。不久,他就称病回到家乡。淄川高念东侍郎赠给他一首诗,说:“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说的是实情。回归家乡后,更加耿直方正,固守自我,不和当权的人来往。同榜录取的王中丞到河南担任巡抚,多次送去的礼物,一件都不接受。回信说:“我一生的癖好就是酷爱古代的碑帖,和古人品尝龙团茶、享有廷珪墨的意思是一样的。听说宋仲温书写的《兰亭十三跋》的摹本在松江府亭,赵子昂书写的《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能各自馈赠一件,我将非常感谢。”他高尚的操守就像这样。先生对古文不多写,如果有写的,一定符合古人的规矩法度。而那些写“禅悦”的文章更好。

二、天津卷

9、答案:A(哀伤)

10、答案:B(A 助词,取独;B 表转折/表修饰;C 介词,替;D 介词,在)

11、答案:B(②讲公输般攻城,墨子防守,排除AC;⑤讲述机关时间很短,排除D)

12、答案:A(错在“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13、答案:果真(如果确实)得不到宋国,而且做不道义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答案:如果木鸾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 答案: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翻译:

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打起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马上拜会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还进攻的呢?”楚王说:“如果必定占领不了宋国,又要蒙受不义之名声,我为什么还要进攻呢?”墨子说:“我看您大王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国又必定是名誉受损的。”楚王又说:“公输现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为什么不能取胜?”墨子回答说:“请让公输假设来攻城,我来防守,演习一下。”于是公输般摆开器械来攻城,墨子也摆出守城的阵式和装备,公输般连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终攻不进城内。这样使得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对宋的进攻。

《淮南子•修务训》

儒者的书上称赞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不会落下来。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

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真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终于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般技艺高超,丢失了他的母亲。”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那上面坐着他母亲,车一跑就不回来了,鲁般终于失去了他母亲。如果木老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就会飞上天不下来。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鲁般的母亲。看来这二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 《论衡•儒增》

鲁般,是肃州敦煌人县人,具体的生卒年代不清楚,他的手艺巧夺天工。曾经在凉州修造佛寺,制作了木鹰,只要敲击三下(木鹰上面的)木楔子,(木鹰就飞起来了)鲁班就坐上它飞回家。不久之后,他的妻子就怀孕了,(鲁班的)父母就盘问媳妇(是怎么回事),妻子就原原本本的诉说了原因。这之后(有一次)鲁班的父亲乘机拿到了木鹰,敲击了楔子十几下,就坐着木鹰来到了吴国的都城,当地的人以为是妖怪,就(把鲁班的父亲)杀掉了。鲁班又制作了一只木鹰乘坐(飞到了吴国都城),于是才找到父亲的尸体。(他)怨恨吴国人杀了自己的父亲,就在肃州城南制作了一个木头仙人,(这个仙人)手指着东南方向,(于是)吴国大旱三年。算卦的人说:“(这大旱)是鲁班造成的。”(吴国人)就拿了几千礼物去跟鲁班谢罪,于是鲁班就为他们砍掉了(木仙人)的一只手臂,当天吴国就下起大雨。唐朝初年,当地人还在向那个木仙人祈祷。

江村阅读答案篇四
《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

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

,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⑴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晏.坐终日 晏:平静。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C 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D 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皙次其.别号也 B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吾其.还也 时则.

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 予辈皆为.赋诗 D 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为.武置酒设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虏 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 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 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 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⑷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 ②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③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译文: 2.(北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⑹题。(共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

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䵍(tun),均为人名。 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至.

公也( ) A 到达 B 极、最 C 至于 D 导致 ②忍所私..

以行大义( ) A 忍耐 B 容忍 C 对„„狠心 D 抑制 ⑵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 A 其.谁可而为之 B 午非子之.子邪 君知其.难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C 而遂.杀之 D 伤人者.刑 后遂.无问津者 同予者.何人 ⑶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⑷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⑸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 ①晋平公 ②祁黄羊 ③腹䵍

⑹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3分)

①平公曰:“善。” ②国人称善焉。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 3.(北京)根据要求,完成第3题。(共6分)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4.(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⑷题。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

,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

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

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B 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C 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D 士友间鲜.

不相庆 鲜:少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3分)( )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⑶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方苞在回信中讲述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 方苞无法告诉僮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 心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情厚谊。 D 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3分)

②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3分)

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⑴—⑸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

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善射,娴.将略 娴:熟习 B 逐贼危.崖 危:高峻 C 督.天下援兵 督:督促 D 次.

顺义 次:驻扎 ⑵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 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 ③背负二十四矢□死

A ①因 ②且 ③乃 B ①为 ②而 ③以 C ①因 ②而 ③以 D ①为 ②且 ③乃 ⑶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 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 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 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⑸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⑴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⑵卢象昇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3分)

6.(湖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⑸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

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

;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

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

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⑴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归:称许 B 则千金有所必割. 割:舍弃 C 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能:做到 D 侯居.

常三年 居:居住 ⑵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3分)( ) A 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B 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C 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D 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 一无所慕与无所惧 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 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 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 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 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⑷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3分) ②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分)

③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

⑸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王慎中为文,初 亦 高 谈 秦 汉 谓 东 京 以 下 无 可 取 已 而 悟 欧 曾作 文 之 法 乃 尽 焚 旧 作 一 意 师 仿 尤 得 力 于 曾 巩 唐 顺 之 初 不服 其 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7.(湖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⑸题。(22分)

《三事忠告》二则 张养浩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

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

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讙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古人常有是训.矣 训:斥责 B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 牧:治理 C 相.时度力,敝者葺之 相:观察 D 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

也哉 愈:更好 ⑵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A 之 与 而 B 者 与 其 C 之 所 其 D 者 所 而

⑶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B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C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D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⑷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治官如治家,凡事当如,而官府所司范围更广,责任更重,因此治官更应尽心。 B 管理若对家人侵吞牟利的”侵渔”行为不加禁止,那就会处处受制,祸生儿息。 C 前一则谈如何做事,后一则言如何做人,彰显出张养浩勤奋而淡泊的为官态度。 D 两则忠告观点鲜明,论证方法则有所区别,前者正反说理,后者重在反面论证。 ⑸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3分)

译文: ②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4分)

译文: ③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3分)

译文: 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⑷题。(18分)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

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

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⑴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 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 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 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⑵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 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 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 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⑶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②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⑷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9.(江苏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⑴—⑶题。(10分)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 一 言一 行 之 可 纪 述 者 靡 不 旁 搜 广 辑 因 文 析 类 以 成 一 家 言 其 大要 采 诸 序 记 杂 文 之 行 世 者 而 不 敢 妄 缀 一 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掖今世说业序》)

⑴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⑵《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1分) ⑶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4分)

10.(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一⑸题。(22分)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

专.

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军不许陈,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去。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千,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武王曰:“敢问其目.

?”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

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⑴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 A 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 专:独掌 B 敢问其目. 目:条目 C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次,次序 D 白刃始合.

合:交锋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见其虚则.进 B 是故智者为.之谋 置杯焉则.胶且 君尝为.晋君赐矣 C 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D 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蚓无爪牙之.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⑶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B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C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D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君王任命将军是,应该在太庙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 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 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 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过和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⑸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5分)

②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5分) 11.(四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⑸题。(23分)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祕,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

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

,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

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自汉氏失御. 御:控制。 B 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渝:违背。 C 夫工人之染. 染:着色。 D 朝士敬而叹.

之 叹:赞叹。 ⑵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岂非化以.成俗 始以.强壮出 B 咸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乎.舟中 C 甚于.丹青 善假于.物也 D 朋友钦而.乐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⑶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4分) ②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4分)

⑷第I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5分) ⑸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4分)

楚有贤臣屈原,被 谗 放 逐 乃 著 离 骚 八 篇 言 己 离 别 愁 思 申 杼 其 心 自 明 无 罪 因 以 讽 谏 冀 君 觉 悟 卒 不 省 察 遂 赴 汨 罗 死 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

12.(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⑸题。(20分)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

之。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

江村阅读答案篇五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5)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

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

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

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

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

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⑴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晏坐终日 晏:平静。 .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

C 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

D 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

答案:D(“矩度”应译为“规矩法度”)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皙次其别号也 B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

吾其还也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

C 予辈皆为赋诗 D 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

为武置酒设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答案:C(A 代词/语气词,还是;B 副词,就/表假设,如果;C 都是介词,译为“替、

给”;D 所字结构/被动句)

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 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 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 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答案:B(“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说法不准确)

⑷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

答案:(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关键词:“誓”发誓,“以”,因为)

②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答案: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关键词是:“诸子”,各位先生。“蜂”,象蜜蜂一样。“负气”,凭恃义气)

③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译文:

答案:我担心这三蠢问题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关键词是:“忧”,忧患)

2.(北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⑹题。(共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

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

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

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䵍(tun),均为人名。 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至公也( ) .

A 到达 B 极、最 C 至于 D 导致

答案:B(文中的“至公也”是评论尧舜禅让的行为是天下最公正的)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 ..

A 忍耐 B 容忍 C 对„„狠心 D 抑制

答案:C(文中的“所私”指巨子的儿子,意思是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 ⑵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

A 其谁可而为之 B 午非子之子邪 ..

君知其难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

C 而遂杀之 D 伤人者刑 ..

后遂无问津者 同予者何人 ..

答案:A(选项A中第一个“其”表疑问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B选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的意思,C选项遂都是于是、就,D选项者都表示“„„的人”)

⑶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答案:B(“君问可”的意思应该是国君您问我谁可以担当此任)

⑷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答案: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⑸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

①晋平公 ②祁黄羊

③腹䵍

答案:晋平公——从谏如流,择善而从;祁黄羊——出以公心,不念旧恶;腹䵍——大义灭亲,铁面无私。

⑹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3分)

①平公曰:“善。”

②国人称善焉。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

答案:①晋平公认可并批准祁黄羊的建议。

②国人对祁黄羊的荐贤,晋平公的纳谏以及解狐、祁午的称职表示赞赏。

③孔子对祁黄羊的荐贤原则表示赞赏。

参考译文:

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

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墨家有个大师腹䵍,居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䵍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腹憞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䵍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北京)根据要求,完成第3题。(共6分)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答案: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不同之处(3分)

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

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

“哂之”,就应该也对求和赤“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

看法及理由:(2分)

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是,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是否“以礼”、是否谦虚,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赤和求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是,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

4.(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⑷题。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

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

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

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

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

B 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

C 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

D 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少 .

答案:C(索要)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3分)( )

江村阅读答案篇六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考试卷

一、(考你识字能力)

请你用“√”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碾(niǎn yǎn)肆(shì sì) 攒(zuǎn zǎn) 箕(qǐ jī) 幕(mò mù) 绽(dìng zhàn ) 溃(kuì guì)仲(zhòng zhōng)

二、(考你收集能力)你能写几个表示“看”的成语?还能写几个描写春天的成语吗?(4分)

三、(考你辨别能力)

读句子,从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词填在横线上。(2分)

1、不经过努力,谁也不会___成功的。(轻松 轻易 轻便 容易)

2、面对狼的威逼利诱,老山羊___道:“你的本性我知道,我的伙伴在哪里,我也知道。不过,你什么也别想得到!”(谎言 美言 忠言 直言)

四、(考你辨别能力)

读下列句子,在表示疑问的句子后面划“√”。(3分)

1、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 )

2、难道这样行吗? ( )

3、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 )

4、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

5、你知道“大眼睛”这幅照片是谁拍摄的吗?( )

五、(考你记忆能力)按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北方的二月,春天在( ),冬天在( )。(《春潮》)

2、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 )、头发( )、双目( )的老人。(《语言的魅力》)

3、兰溪三日桃花雨,( )。(《兰溪棹歌》

4、春色满园关不住,( )。(《游园不值》)

5、太阳花的事业,这样( ),这样( )。(《种一片太阳花》)

6、我是一颗星星,从( )的天幕坠落到( )的地毯上。(《花之咏》)

六、(考你分析能力)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回答。(5分)

1、《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永生的眼睛》三篇课文的共同点

是 ,

不同点是 。

2、“我握过的手多的不计其数,但均不曾留下太深印象。”“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这分别是《一双手》一课中的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请你分析他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3、在我们学过的本册课文中,有许许多多的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七、(考你心中偶像)照样子填空。(3分)

例:童第周(生物学家)

严济慈( ) 华罗庚( ) 竺可桢( )

李四光( ) 茅以升( ) 高士其( )

八、(考你阅读能力)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12分)

老人与海(节选)

作者:海明威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象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老人消瘦而憔悴,( )。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 )。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 )。

问题:

1、请你写出你对加横线词的理解。

2、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

请你说说理解这段内容的关键是:

3、第二段主要是围绕老人的外貌特点展开描写,有些地方还较为详细的描写了这些特点所形成的原因,有些则没有。请你根据作者的写作风格,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这些地方补起来(也可以在句子的前面补写)。

4、读过这两段话,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考试卷

一、在括号里将不正确的音节划去:

使劲(jing jin) 长城(cheng chen) 万众一心(xin xing)

赢钱(yin ying) 姿态(zi zhi) 酿出 (liang niang)

一、看拼音写词语,

nu li wan yan an jiao zhan ding jie tie

ai shang xian jin long zhao xiao ying ying

geng di hu tu zang min rui xue chu jiang

三、辨字组词:

原( ) 蓝( ) 垦( )度( )亏( )暮( )

愿( ) 篮( ) 恳( ) 渡( ) 朽( ) 幕

( )

四、补充下列词语:

星罗( )布 精( )团结 促( )谈心 若( )若现

错( )复杂 运( )气力 热火( )天 千( )百态

流连忘( ) ( )天盖地 水天相( ) 连( )起伏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长城 积极地( ) 激动得( )

( )的波浪 刻苦地( ) 伤心得( )

发出 ( ) 冒着( ) 参加

( )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希望( )( ) 清晰( )( ) 增添( )

( )

犹豫( )( ) 简单( )( ) 顽强( )

( )

七、按要求写词语:

江村阅读答案篇七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5)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

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

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

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

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

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⑴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晏坐终日 晏:平静。 .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

C 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

D 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

答案:D(“矩度”应译为“规矩法度”)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皙次其别号也 B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

吾其还也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

C 予辈皆为赋诗 D 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

为武置酒设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答案:C(A 代词/语气词,还是;B 副词,就/表假设,如果;C 都是介词,译为“替、

给”;D 所字结构/被动句)

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 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 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 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答案:B(“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说法不准确)

⑷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

答案:(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关键词:“誓”发誓,“以”,因为)

②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答案: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关键词是:“诸子”,各位先生。“蜂”,象蜜蜂一样。“负气”,凭恃义气)

③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译文:

答案:我担心这三蠢问题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关键词是:“忧”,忧患)

2.(北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⑹题。(共18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

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

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

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䵍(tun),均为人名。 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至公也( ) .

A 到达 B 极、最 C 至于 D 导致

答案:B(文中的“至公也”是评论尧舜禅让的行为是天下最公正的)

②忍所私以行大义( ) ..

A 忍耐 B 容忍 C 对„„狠心 D 抑制

答案:C(文中的“所私”指巨子的儿子,意思是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 ⑵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

A 其谁可而为之 B 午非子之子邪 ..

君知其难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

C 而遂杀之 D 伤人者刑 ..

后遂无问津者 同予者何人 ..

答案:A(选项A中第一个“其”表疑问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B选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的意思,C选项遂都是于是、就,D选项者都表示“„„的人”)

⑶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答案:B(“君问可”的意思应该是国君您问我谁可以担当此任)

⑷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答案: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⑸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

①晋平公 ②祁黄羊

③腹䵍

答案:晋平公——从谏如流,择善而从;祁黄羊——出以公心,不念旧恶;腹䵍——大义灭亲,铁面无私。

⑹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3分)

①平公曰:“善。”

②国人称善焉。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

答案:①晋平公认可并批准祁黄羊的建议。

②国人对祁黄羊的荐贤,晋平公的纳谏以及解狐、祁午的称职表示赞赏。

③孔子对祁黄羊的荐贤原则表示赞赏。

参考译文:

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

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墨家有个大师腹䵍,居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䵍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腹憞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䵍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北京)根据要求,完成第3题。(共6分)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答案: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不同之处(3分)

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

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

“哂之”,就应该也对求和赤“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

看法及理由:(2分)

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是,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是否“以礼”、是否谦虚,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赤和求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是,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

4.(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⑷题。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

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

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

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

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

B 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

C 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

D 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少 .

答案:C(索要)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3分)( )

江村阅读答案篇八
《2015年高考全部文言文阅读试题精品解析》

2015年高考全部文言文阅读试题精品解析

一、(安徽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4.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坐终日 晏:平静。 .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

C.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

D.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

答案:D(“矩度”应译为“规矩法度”)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皙次其别号也 吾其还也 ..

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

C.予辈皆为赋诗 为武置酒设乐 ..

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答案:C(A 代词/语气词,还是;B 副词,就/表假设,如果;C 都是介词,译为“替、给”;D 所字结构/被动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

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答案:B(“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说法不准确)

7.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

(2)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3)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译文: 答案:(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关键词:“誓”发誓,“以”,因为)

(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关键词是:“诸子”,各位先生。“蜂”,象蜜蜂一样。“负气”,凭恃义气)

(3)我担心这三蠢问题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关键词是:“忧”,忧患)

【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晳次是他的号。梁先生出生于世家,年幼时就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喜欢读古书,把名和利看得很淡。特别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年少的时候就作出“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的诗句。长老们对他能做出这样的诗句都很吃惊诧异。十三岁时以第一的成绩进入国子监学习,在读书人中排在很前面。

(梁先生)在顺治三年的乡试中中举,顺治十年考中进士。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在神像前发誓,不会因为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的清白。他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政绩在三辅中第一。在咸宁做了半年的官,入朝做云南道监察御史。

当时,皇帝重视广开言路,台省的官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追求虚无的名声。只有梁先生淡泊宁静,值班回去后就焚香扫地,整日平静地坐着,就像一个脱离寺院的僧人一样。闲暇的时候就和他的朋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等人到丰台、草桥等几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赏,或者在寺庙、老子的殿宇内聚餐。各位先生喝酒喝得高兴的时候,辩驳的问题像蜜蜂一样层出不穷,他们各自都凭恃义气,都不肯屈居别人之下。梁先生默默坐着,有时候微笑,但不说一句话。偶尔说一句话,就会让人人觉得若有所失,感觉自己的话语繁琐。梁先生专注于佛经,对三藏二十部没有不研究的,尤其对《楞严》研究得透彻,前后的因果都研究得清楚。每次到他家拜访他,除了简陋的生活用具外,只有数卷经书罢了。

梁先生曾经到秦地巡察茶、马事宜,不侵占一文钱。有人就说这个事,他笑着说:“我考虑得很透彻了。当官谋取利益的,都是为子孙打算罢了。如果子孙无才德却家底殷实,三种问题就要到来了,一个是盗贼,一个是赌徒,一个是娼妓。我害怕那三种问题成为子孙的忧患,所以也不敢做侵占钱财之事。”

在京城的时候,每天都想着回归田园,嘱托长洲文点画了《江村读书图》来显示他的志趣,我们都为他在画上题了诗。不久,他因病辞归。淄川高侍郎东赠给他的诗是:“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这大概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归田后,他更加孤傲耿介自守,不与当权者来往。和他同榜录取的王中丞在河南做巡抚,多次前往看望他,并送他东西,但这些东西梁先生都不接受。回信给王中丞说:“我生来就有怪癖,特别喜爱古帖,也就像以前的人把玩龙团、喝廷珪墨的情趣一样。我听说宋仲温写《兰亭十三跋》是临摹于松江府的亭子,赵子昂写《铁佛嶴钟铭》是在鹤沙报恩禅院,如果能各赠我一本,将不胜感激。”他的高雅情操就是这样。梁先生在古文上创作不多,如果有创作,必定合乎古人的规矩法度,他对禅学方面的文章特别擅长。

梁先生生于明朝天启壬戌年,逝世于康熙壬申年,时年七十一岁。

二、(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

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

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

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

C.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

D.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少 .

答案:C(索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3分)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答案:D(①④⑤不是方苞的愿望)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僮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心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情厚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答案:B(“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错误)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3分)

(2)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3分)

答案:(1)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任何牵挂。

(2)虽然顶风冒雪,进入旅馆(旅途劳累),也不敢有一刻荒废时光。

【译文】方苞叩头:从书斋中握手告别,不能再见面。接到您的亲笔信,义深而言辞质朴。即使是古

代交往的人,难道有超过的吗?方苞从事朋党交往近十年,心事气味相同,了解他的内心演算,有像我兄弟这样的吗!

走出都门,船向南航行,离开风沙尘埃的痛苦,耳目开朗。又很久没能孝养供奉父母,能回家探望,忘记了自身的卑微与贫苦。只是想念两三个朋友,离别后身处不同地点,见面不能够约定。梦中时时看见哥哥和褐甫笑谈古今,尽情玩乐欢呼,醒来后内心悲伤,增加了离散的遗憾。

方苞在十月下旬到家,停留八天,便被饥饿驱使着到宣、歙,来到泾河。在路途中看到两旁山峰高耸入云霄,水清澈而凉爽,崖岩参差重重叠叠,风云往来,古树、奇藤、高大的竹子茂盛盘曲而有生机。村落居民,看上去都很闲。于是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等人,安闲自得,纵恣脱略,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奇才,所以他们的文章和其人相像。假使方苞能在这里有一亩的房子、几顷田地,来耕作和修养,读书写作,心中豁然,不被外物侵扰,他的成就,不一定就比古人差。而我终年劳顿,向人求取衣食,有时在山间行走,在水边住宿,颠簸困顿,被利诱和驱使,有时形体劳累,心怀忧惧,系绑在尘事之中,不能有一天宽闲的身心。有德行的人坚守穷困,不害怕自己辛苦憔悴,实在是害怕神智纷乱,学术技艺荒废,抱着无穷的愿望而最终一事无成。

方苞已经二十六岁了。假使再虚度光阴,像以往那样,那么由此到四十岁、五十岁,难道有困难吗!没有能够立身的,没有能够留在身后的,这将与一般人一样藐小呀。每当想到这件事,就像有不治的重病附在身上,半夜起身,绕屋彷徨走动。仆夫童奴感到惊奇,也不知道我这样的原因。方苞的心事,能告诉谁呢!我哥哥是怎么认为方苞的安排呢!

我哥哥考取举人,朋友之间很少有不庆祝的,而方苞我有害怕之心了。韩愈说:“众人的进,未尝不是退。”希望您能够经常自我约束自己。我最近想尽量多读些经书,打破过去一些说法的隔阂,探究其中所包含的深意。即便是冒着风雪,或者入住旅馆,也不敢有丝毫的自行荒废。时间过得很快,只有各自勉励来慰藉孤身独居的心(才可能有所建树)。方苞叩头。

三、(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8分)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

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注】郭侯治吾常,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

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

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归:称许 .

B.则千金有所必割 割:舍弃 .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能:做到 .

D.侯居常三年 居:居住 .

【答案】D(任职,管理)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3分) 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AB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 CD一无所慕与无所惧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

【答案】B(A 第二句是郭侯的话,C 第一句是郭侯的话,D 第二句是对今之廉者的评价)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答案】C[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即使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3分)

(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分)

(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

【答案】(1)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2)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3)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

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译文】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计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又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致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送给他。(如果)有的人权位逐渐达到顶峰,对于志得意满(之事)已懈怠,那么可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思。至于仕途蹉跎、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心灰意冷,颓唐沮丧,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痛苦;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

江村阅读答案篇九
《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古诗文阅读6 Word版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古诗文阅读6

1. 2011·内蒙包头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河北衡水中学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 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原:原野。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河北衡水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河北唐山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 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石家庄市统考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 舒 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 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1·河北乐亭一中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 ①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②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③维:栓、系。 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1·河北保定市摸底统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 雪

□ 唐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 居

□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 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并分析各自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1·河北唐山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

□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有人说诗中有三个字是全诗的关键,你认为是哪三个字?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1·河北冀州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1·桂林市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注】 ①熏麝:熏炉中的香料。②寒虫:蟋蟀。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指出“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两句中用得最精彩的两个字,并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村阅读答案篇十
《试卷及答案 文档》

大冶六中高二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第I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3小题。

禅是一种生活智慧

我们在生活中的诸多焦虑与烦恼,根源于“我”的执著以及由此产生的私欲上的“贪”、情绪上的“嗔”、思维上的“痴”,即所谓贪、嗔、痴“三毒”。这种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错谬,严重毒化了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欲望的物质化、享乐的工具化、情感的技术化、道德的价格化、人际关系的交换化,使人逐步成为“物”的复制品。物欲是迷失心灵的直接原因。一个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把宇宙万有作为自己强取豪夺的对象时,将使个体有限的生命凌驾于无限的生命之上,于是,所有的冲突和矛盾就将成为必然,不满、愤怒、失望、忧郁、绝望等也就难以避免,成为生命的障碍。当我们迷恋于荣誉、财物、地位等一切身外之物时,就会丧失理智,不择手段,暴力和伤害就在所难免,社会难以健康发展,世界就无安定和平。

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审视与反省,进而不断校正与明确生活的追求和目标,体验生活的和谐与美妙,我们的生活将不再是枷锁和负担,觉悟人生和奉献人生就会真正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唯有这样的生活,才可能让生活真正实现“相续”,它不再是染污的、私欲的、低劣的,而是净化的、无私的、高尚的。

禅的智慧,能使我们生活得达观与自在。生活中,不少痛苦来自于心灵的封闭与精神的僵化。看破、放下、自在,是禅的智慧。世间万象,特别是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时代和个人的因缘聚合、因果相应。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原本是自然而然的,希图任由主宰而恒常不变都不可能,即所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洞悉了这一法则与真理,就是“看破”。“看破”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让我们看见“我”的虚妄和自我的真相。但我们还需要落实在行为上,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这就需要“放下”。要想获得身心的轻松与愉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放下。在现实生活中,大致有这样三种现象:提不起,放不下,没有担当和责任,却只想名利享受;提得起,放不下,能够奋斗,却贪恋权力;提得起,放得下,能随缘进取,也能顺应机缘舍弃,得失坦然、宠辱不惊。放得下,是为了进取和包容;只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在禅的境界中,应当有这样的显现:放下散乱的心,提起专注的心;放下专注的心,提起融通的心;放下融通的心,提起自在的心;彻底放下,从头提起;放松身心,提起正念;因为慈悲,所以提起;因为智慧,所以放下。生活其实就是放下的过程,只有经过了生活实践的验证,才能确认自己是否真正地放下了。这绝不是做些表面文章就可以奏效的,没有彻底的放弃自我执著,是做不到“如如不动”的,也是不会自在的。自在,是一种禅境,更是一种生活情态,乃至生命状态。

人要生存要生活,但要活得心安理得,活得自自然然,活得有品格有格调,才是真自在,这是一种从心底里透发出来的彻底达观、轻松、愉悦。有禅诗云“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有了这样的心境和自在,生活便如“雨过竹风清,云开山顶露”一般的灵动与净明。

(选自2014年8月2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禅境”的一项是 (3分) ...A.下班遇到有人开车加塞,提醒自己人家也许是遇到了很急的事,亦提醒自己,等这一下也就是几十秒的事,不要因此影响心境。

B.我们登山时,渴望到山顶一览秀丽的风景,尽管整个登山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我们

为了得到到达山顶那一刻的快乐,也要咬牙坚持。

C.在工作中,因为坚持标准而被同事误解,同事当面冷嘲热讽,甚至于拔拳相向时,提醒自己这只不过是个误会,好好解释即可解决。

D.周日生病,数学作业没完成,想到严厉的数学老师的怒容就心烦意乱,但一想到这只是自己的想象,解释一下老师会原谅的,也就释然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私欲上的“贪” 、情绪上的“嗔”、思维上的“痴”是人焦虑和烦恼的来源,而贪、嗔、痴“三毒”的根源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执着。

B.迷恋于荣誉、财物、地位,就必然会巧取豪夺,得之则喜,失之则怒,物欲完全挤占了人的精神的空间,势必造成心灵的迷失。

C.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吃喝住行都很普通,对孩子也很吝啬,却把绝大部分金钱捐给了慈善机构,这是他奉献人生的自觉行为。

D.不断审视与反省自己,就是要适时调整自己人生的目标,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地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体验生活的和谐与美妙。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我们如果想生活得达观与自在,就必须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善于思辨的精神,在观念上了解自我的真相,破除“我”的非分之想。

B.生活中既要提得起奋斗之心,也要放得下名利之心。敢负责,能担当,但知进也要知退,具备了宠辱不惊的心态,才能真正随缘进取。

C.所谓彻底的放弃自我执着,就是万事都不放在心上,一切随心所欲,借用一句络语言来说,就是“神马都是浮云”,享受才是正理。

D. 人要生存要生活,吃喝住穿是必须的,但要活得心安理得,就需要放下太盛的物欲,追寻精神的清洁,活出品味格调。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

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署,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谧文庄。

(节选白《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B.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C.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D.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代有一些称呼与现代有所不同,如文中“外舅”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尔雅·释亲》载: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B.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是表示授予官职。

C.“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D.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孝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拒绝巡抚马森的营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自常州还江阴①途中作

唐•李嘉祐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②初临郡,陶潜③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注】①江阴,唐朝江阴县,诗人战乱后时任江阴令, ②黄霸,汉代大臣,为政外宽

内明,力劝耕桑,治为当时第一。③陶潜,东晋诗人,为彭泽令时,“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8.第二联两句中的“惨”和“寒”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6分)

9.本诗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_。

(2)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4)__________________,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张伟

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中辞世,人们这才又记起早年与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后来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

他的学生钱理群说:“他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这些学生再也听不到林庚讲课了。

据听过课的人们回忆,林庚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

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定下,讲课内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课,讲的是“什么是诗”。 讲课那天,他穿一身经过精心设计的黄色衣服,配黄皮鞋,头发一丝不乱。照钱理群的说法,“美得一上台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讲来,滔滔不绝。但是,课后当钱理群送他回家,他一进门便倒下,大病一场。

晚年,燕南园里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经少问世事,不接受媒体访问,淡出公众视野,甚至,连那些从他门口路过的学生,有些也已经不知道他是谁了。“功利、名望,仿佛已经完全从先生的心里消失。”张鸣说。

隐居中的林庚,惟独在有人请他为学生讲课时绝不推辞。“对学生,对年轻人,林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情和期待。”张鸣说。在他那间20多年毫无变化、简朴陈旧的客厅里,他面对来访的学生,很容易激动起来。阳光从东、南、西三面的窗户里洒进来,学生们“坐在他面前,甚至连敬仰的心都很难产生,他实在太随和,太真诚”。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 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卓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这起码说明林庚先生的态度。他是温和的,他不是激烈反抗型的文人,这与他的性格,一向相符。而他对政治里的事情,原本并不清楚。”钱理群说。他认为,此前和此后,林庚与政治。再无半点瓜葛,可以作为一个证明。而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

“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

“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节) 相关链接:

(1)①钱理群: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②张鸣: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③袁行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曾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69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