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先生心法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稻盛先生心法篇一
《心法+活法:稻盛和夫哲学--汤彪》

金螳螂商学院读书学习分享

(第一次)

《活法+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

分享人:汤彪

时间:2015.04.07

一、稻盛和夫简历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

25岁,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

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京瓷Kyocera)

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日本

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

(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

78岁,挽救日航并使之成为最盈利的航空公司

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

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

他是年龄最小而唯一在世的。

二、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

“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三、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努力×能力思维方式:指对工作的心态、精神状态和价值偏好

热情:指从事一件工作时所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的因素

能力:主要指遗传基因及后天学到的只是、经验和技能

三、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努力×能力

稻盛先生心法篇二
《《心法》稻盛和夫读后感》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

《心法》是着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所写的一本哲学类书籍,它与其它哲学书籍的晦涩难懂不同,稻盛和夫用他博大精深的哲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是相通的,经营的成功源自正确的人生哲学。

作者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把经营企业的哲学引申至人生乃至宇宙万物的原点去思考,从人类存在、生存价值、宇宙、造物主这些宏大而又略显抽象的内容谈起,一步步逼近对人的本性的反思,进而推论出人应当怀着利他之心磨练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从而获得成功。

关于价值观的问题,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的人生价值,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人生,一些独到的见解,往往使我豁然开朗。比如说,同样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答案或许大相径庭。或者说面对失败挫折,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可能会很伤心,很沮丧,但反过来想,为何我们不把这种挫折当做是一种经验教训呢,这就是哲学与科学的不同之处,它能让我们思考的角度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关于人生试练,因为人生由“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交织而成,所以,人生既有顺利的时候又有挫折的时候,释迦牟尼把这称为“诸行无常”。“因为无常所以痛苦”,意思就是人生因为变化无常,所以是痛苦的连续。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成功又

是什么呢?稻盛和夫告诉我们,成功也是一种试练。有的人在成功时得意忘形,就会堕落,而有的人在成功后意识到成功并非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要不断努力,提升心性。不管是深陷困境的失败者,还是春风得意的成功者,特别是对自己的人生抱有不安、丧失自信、陷入苦恼漩涡的人们,它可以引领你的人生走向更高的层次。

“利他”是这本书的主旨所在,即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他人的利益。一味的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就是自私,自私自利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只有凡事为他人考虑,才能磨练自己的灵魂,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完善。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只有了解人性,了解世界,了解宇宙,了解自己!利他,帮助别人,才能成就自己。当我们在身处逆境挫折时,在心情沮丧时,不妨回想下稻盛和夫的哲学,或许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慰籍。

稻盛先生心法篇三
《心法--读后感》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

我之前也读过几本哲学名著,却大多似懂非懂,但是稻盛和夫的哲学观却给我不一样的感受,这种哲学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实用性特别高,字里行间透漏着一股正能量,催人奋进。

稻盛先生是以科学家出身,以企业家知名,而从他的著作以及行为方式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彻底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哲学家。稻盛先生的哲学观和我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阴阳学说却都很多相似之处。在本书中,稻盛先生将存在、意识体、科学、欲望、人生、社会、宗教等很多重大的命题,从哲学、宗教、科学三个角度交叉分析,内容实在是精彩纷呈,耐人寻味。

提升人性,磨练灵魂——这是稻盛先生关于人生目的的总结,是我最喜欢一个章节,这样的道理本应该在少年时代就灌输给孩子,而现在的教育却以无休止的考试取而代之,听到最多的话莫过于“努力学习,考进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我问过很多位在众多人眼中属于有所成就的人关于他们成功的秘诀,我听到很多遍“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博士,脚踩着一路的考试,一个个成为了应试体系下面培养出来的功力品,在毕业的时候却发现,事实根本就不是那个样子,理想终究被现实打败。诸葛亮家训曾经有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们只知道从每天的一睁眼就开始往前冲,却有些忽略了人生存在的目的。大家时常抱怨这是一个灵心丧尽

的时代,抱怨物质文明发展了,但精神文明却没有随之发展,大概原因就在这里吧。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是稻盛先生关于“资质平庸的人如何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呢?”的一个方程式解答,也是最让我深思的一个章节。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这就是现实:平凡人若是辛勤努力,并怀着正确的态度和追求成功的热情,的确要比有才华的人甚至是天才获得的成就要大。同时呢,这个公式里面思维方式的取值是在-100~100之间,所以错误的思维方式能让整个人生或工作的结果变成负数。这也就不难解释那些违法犯罪的人中不乏能力出众者,他们的人生或工作的结果纵然再大,却也只是为人所恶。

简单是人生与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这是稻盛先生关于人生与企业经营的总结。就像乔布斯讲过的“成就大事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在做的事”,人往往容易把事物想的复杂,可是事物的本质往往很单纯,越是看起来复杂的事物,越应该从更单纯的角度重新检查,这不仅是做人之道,也是做事情的经营之道。纵观这本书,稻盛先生喜欢深思熟虑,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将重要的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在自己日常工作中,这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认真把自己手里的工作一步一步踏实做好,做一行爱一行,一定可以取得成就。

稻盛先生一生坚持“利他”哲学思想,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在他的领导下,赤手空拳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

又以惊人的速度挽救了也曾是世界500强的日航,同时创建了相当于亚洲诺贝尔奖的“京都奖”,从事各种慈善活动,而个人生活也极其简朴。

稻盛先生将科学家、慈善家、企业家、哲学家、宗教家于一身,在各个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在详细阅读《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这本书之后,有很多问题茅塞顿开,里面的哲学价值观必将对我今后做人做事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

赵美冉

2015年5月23日

稻盛先生心法篇四
《稻盛和夫先生白手起家》

稻盛和夫先生白手起家,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KDDI,两大企业皆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并双双进入世界500强。

稻盛和夫是迄今为止一手创办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之圣”。

2010年,日本航空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在民主党鸠山政府的三顾茅庐下,同年2月1日,稻盛和夫以78岁的高龄出任日航的CEO,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让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在年底创造了盈利1500亿日元的奇迹。是什么样非凡的“大智慧”让稻盛和夫成为业内神话?他一生的成就又能为我们的企业带来怎样启发和思考?让叱咤商界70余年的稻盛和夫向您讲述至真至诚的经营真谛。

如果你想拥有幸福的、美好的、平和的人生,如果你想把你的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如果你想让你公司的员工幸福快乐,那么,你就忠实地实践这“六项精进” 吧。

“六项精进”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精髓所在。他一生的成就离不开对“六项精进”的精彩解读和完美应用。2011年,在稻盛和夫先生的亲自授权下,中智信达、稻盛和夫(北京)公司、中信集团共同携手,将稻盛先生的智慧精华研发成为一系列产品。

本套产品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由稻盛先生本人讲解,并揭秘其成功典范的产品,稻盛先生用自身的经历诠释了成功的哲学,为我们展示了一部经营与哲学并存、智慧与展望同在的成功启示录。

著名学者季羡林、知名企业家马云、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最为推崇的日本“经营之圣”。

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著名学者季羡林

我对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两年才想清楚的,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已经想清楚了。——阿里巴巴CEO马云

京瓷公司的发展规模如此之在,它之所以没有丧失企业家的精神,是因为稻盛 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渗透到了组织内部。——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

稻盛先生是我平素非常尊敬的一位优秀的经营者,他将自己丰富经验中切身感情的人生观、经营观归纳了下来。——已故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稻盛和夫不仅创办并带领两家企业进入500强,还将他的经营和人生哲学传授给众多的中小企业和千千万万的个人。他不仅创造经济价值,还创造普世价值,是我很敬佩的全球企业家。——郞咸平

老师介绍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地日本鹿儿岛,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公司),52岁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创业40年左右的时候即进入世界500强。

稻盛和夫是与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并称的日本“经营之圣”之一。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同年创设“京都奖”,以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

稻盛先生心法篇五
《稻盛和夫先生的成功方程式》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不但是经营学,而且是哲学领域中的重大发明,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人。同许多自然科学的方程式一样,应该成为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总结出一个“人生和工作结果的方程式”,有时也称“成功方程式”。我认为这不但是经营学、而且是哲学领域中的重大发明,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人。同许多自然科学的方程式一样,应该成为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请允许我先来介绍这个精彩的方程式。

一、成功方程式

人生?6?1工作结果=思维方式×能力×热情 或者表达为:

成功=人格?6?1理念×能力×努力

-100~+100 0~100 0~100

我们且把“人格?6?1理念”、“能力”、“努力”称作成功三要素。

这个方程式中的“能力”,按稻盛先生的解释,主要指先天的智力和体力,包括健康、运动神经等。既然属天赋条件,自己就无法负责。这种“能力”有个人差,用0到100分来表示。

“努力”(或称热情)也因人而异。从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懒汉到忘我工作的模范,也用0到100分来表示。但这个努力与上述能力不同,不是先天的,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

稻盛先生举例说,一个天资聪明又很健康的人,“能力”可打90分。但他自恃聪明不思进取,“努力”只能得30分。那么两者之积:90×30=2700分。另一个人天赋差些,“能力”只评60分,但他笨鸟先飞,特别勤奋,“努力”可打90分。这样他的乘积为:60×90=5400分。后者得分比前者高一倍。就是说,天资一般而拼命努力的人,可以比天资优良而不肯努力的人,取得大得多的成就。我们周围很多人就是这样。

然而三者中最重要的是“人格?6?1理念”,它是矢量,有方向性,从负100分到正100分。一个人能力越强,热情越高,但如果他一味自我中心,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或者哲学反动,那么他的人生就是很大的负数,并可能给他人给社会造成很大损害。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稻盛说,“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人格?6?1理念”,即哲学,令人遗憾,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太明白。我再加上一句,几乎所有的人也不求甚解。

看看社会上腐败层出不穷,看着那些才智过人却并无出息或者昙花一现的人物,就晓得稻盛先生说得多么正确,多么深刻,多么一针见血。

二、几点说明

对上述方程式有几点还须加以说明。

(1)“人格?6?1理念”的含义。

日文叫“考方”,直译为思考方式,可分为两个侧面。

一个是人格的侧面。正面的比如:公正、诚实、开朗、勇敢、谦虚、善良、克己、利他、等等。负面的比如:不正、伪善、卑怯、傲慢、任性、浮躁、妒嫉以及自我中心等等。

另一个是科学的侧面,就是“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之循环。由五官从外界收集各种必要的信息,用头脑加以分折,从复杂现象中导出事情的本质,据此制定计划,然后实行。在实行过程中继续收集信息,再分析,并对照计划,作必要修正,然后再实行这样一个循环。简单讲就叫“实事求是”。先是正确认识事物,然后是拿这正确认识去改造事物,或创造新的、美好的事物。

人格侧面和科学侧面相辅相成。稻盛说:“充满利己的心目中,只呈现复杂的事像,利己的动机,势必模糊问题的焦点。”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有时候事情本身很简单,但因为当事人有私心,又要掩饰,掩饰私心,掩饰真相,事情就复杂化,真相变得扑朔迷离,叫人弄不清,人际关系也因此复杂起来,变得棘手,难以处理。因此一个人格高尚、心地纯洁的人,不受私心蒙蔽,就容易看清事实真相,看出事物规律,并勇于按事实、按规律办事。就是说,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终实事求

是。反过来,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保持或提升自己的人格。

(2)成功三要素之间为什么是“相乘”而不是“相加”?

这里有一个“相乘效果”的概念。就拿稻盛作例,天资自然极高,给100分未尚不可,但若考虑健康和体力的因素,“能力”姑且打95分;他自始至终有燃烧般的工作热情,“努力”该打满分,即100分。他是优秀的企业家兼哲学家,但考虑到哲学还要发展,“思维方式”也打95分吧。如果三者关系是相加,总分不过95+100+95=290分,不能突出同我辈常人的差距。如果是相乘,95×100×95=902500分。这样的结果符合客观现实,稻盛的成就与常人比有天壤之别。他的企业集团去年的销售额超过4兆日元(约3000亿元人民币),是天文数字。相反的例子,希特勒也是天才,他的演说曾倾倒德国人民,“能力”可以100分;我读过《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本书。他有他的使命感,他也有燃烧般的热情,“努力”达到狂热,也可100分,他的法西斯思想算负100分,若三者相加,仍可得正100分。完全不能解释他对世界空前规模的破坏。若三者相乘,负1000000分,那就差不多,与历史相符。“小人无过世之才,不足以乱国”。世界上没有比心灵扭曲的天才,疯狂努力所造成的后果,更为可怕的东西。

另外如果是相加,智力一般而加倍努力的人,往往始终超不过聪明但懒惰的人。换言之,“富贵在天”,努力的作用不大。这不合事实。若真如此,兔子和乌龟赛跑的寓言就失去了教育意义。 同时,如果是相乘,三要素中只要某一要素分数增加,结果将以倍数增加,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正是这种情况。

(3)三要素中哪个最重要?

“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连小学生也懂。但“人格?6?1理念”的决定性作用却常受忽略。因它有正负之分,对结果而言最为重要。稻盛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作过说明。

稻盛大学毕业找工作,到处受挫。当时的日本,没后台,没后门,有证书也难就职。屡屡碰壁之余,不免自暴自弃。他想既然这个社会如此不公,穷人得不到照应,没有出路,不如干脆投身黑社会,或当个“义贼”算了(中国叫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他说:“如果当时我真的参加了黑社会,或许就成了略有名声的黑帮头目。因为我有不亚于他人的热情,也并不缺少能力。但这想法是反社会的,若真跨出那一步,我的人生必将呈现很大的负值。”

一个才能出众而又不懈努力的人,可以积聚很大的能量。但这能量如果没有人格来管住,可能制造灾难。如果把能力与努力之积比作巨轮的发动机,那么人格就是巨轮之舵。巨轮是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还是倒行逆驶,或冲向冰山暗礁,关键全在控制发动机方向的人格之舵。

(4)“人格?6?1理念”是变数。

它既能变好也能变坏,既能提升也能下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主要指受人影响,“人格?6?1理念”快速提升。我们看到许多高官落马,比如成克杰、胡长清,他们能走上高位,并非一开始就是坏人坏思想。大凡这类人有能力,肯努力,会办事,贡献比常人大,因此很容易脱颖而出,地位上升,权力大了,威信高了。所有这些既可拿来作更大贡献的资本,但在制约缺失时,又可用来为非作歹。此时他就来到常人不遇的风口浪尖。如果人格动摇,一念之差,就会一落千丈,从功臣变罪人。因此,一个有本事的人,尤其有了权威,春风得意时,特别需要: 第一谦虚精神。正视自己的种种局限,种种弱点,谦虚就有十足理由。

第二感激心态。自己再有能耐,毕竟孤掌难鸣。机会是别人给的,没他人协助,一事无成。所以理应心存感激,乐意将利益名誉乃至威信,与人分享。

第三知足意识。人有私欲,不能否定。但听任私欲膨胀就不正常。必然危及他人,危及组织,害了自己。“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万间,夜眠百尺。”知足是睿智。与其追求虚荣,过度挥霍超过实际需要的物质财富,不如获取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安宁。这才接近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这些无非都是理念的提升。

(5)怎样提升“人格?6?1理念”?

我们晓得了“人格?6?1理念”的重要性,但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和理念呢?

稻盛先生说,学习先贤们有关做人的道理,比如佛教、基督哲学、以及中国的孔孟之道等,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多少拥有这方面的知识。但把圣贤们的教诲仅仅作为知识来理解和记忆,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必须用它来戒勉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反反复复才能见效。运动员必须天天锻炼才能保持和提高体能。通过学习提升理念一事,更是如此,稍稍懈怠,立即降归原处。

其次是反省,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违为人之道,如果有错,马上纠正。正如人的面孔会沾上灰尘、需要天天洗脸一样,人的心灵也会蒙上污垢,需要天天反省予以净化。人是血肉之躯,一不小心,就会屈服于本能的欲望,屈服于周围的环境,脱离正道。

学以致用,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这中间需要一个能动的飞跃。这种能动性本来是人类特有的潜质,但是如果不发挥,一切无从谈起;如果不持续发挥,一切都会半途而废。

稻盛先生说:“回顾自己人生的每一天,其实就是通过经营实践,不间断地提升理念的每一日”。 总之,“实践+学习+反思”才能有所领悟,才有可能进入哲学的境界。

强调高尚人格,强调提升理念,并把这作为成功的第一要素,乍看似乎近于迂腐,但其实这才是我们摆脱烦恼,将人生和事业的危机防患于未然的最好的、也是唯一有效的办法。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良计妙策呢?

(6)成功和命运

有人提出成功三要素中没有提及命运,是不是不够完整,是不是命运和成功毫无关系。中国有句成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命运这东西终究不能完全否定。其实成功三要素中,先天的“能力”也包含部分命运的成份。稻盛先生说人生由命运(经纱)和因果法则(纬纱)交织而成。所谓因果法则,就是说在正确理念指引下努力奋斗,就能创造人生的辉煌,乃至根本上改变命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助者天助”。提高三要素的乘积,成功概率就大大提高。

几年前,我儿子考上大学时,我写给他一封信,其中有以下几句话:“欣悉考入横滨国立大学经营学部,爸、妈为你感到骄傲。你有企业家欲望是好的,至于将来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经营者,主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程度,努力是否得当,也看时运,看你周围的大环境,小气候,现在还难以预料。”在学习了稻盛哲学以后,我这个观点有了改变或者说发展。我告诉儿子:“我相信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成功的经营者。既然你能考上横滨国立大学,就职时又能考上有名的„野村总研‟,证明你的天赋能力算中等偏上。而根据稻盛先生的成功方程式,要获成功还需两个条件,一是不懈努力,二是观念对头。这二条缺一不可。但也只要有这两条就行。而这两条不是先天条件,全靠人为。换言之,你完全可以做到,而决不是不能做到。当然,像稻盛先生这样出色的大企业家,属稀贵资源,高不可攀。但像你爸一样,当个稍有作为的小企业家,或比我更有出息,应该没问题。而能这样也就不错。”在这里我不再提时运或环境,即命运的因素。我认为过分强调命运的作用,不是积极有效的思维方式。

(7)三要素之相互关系

在成功三要素中,稻盛先生把“能力”定义为先天因素为主,这是有道理的,也便于解释,便于同“努力”是后天的人为因素这一概念相对应。但我们实际上讲的能力,比如语言能力,作文能力,经营能力等等,可以经过训练,或者说后天的努力来提高的。就是说人的“能力”中,有即使努力也提高不了的、先天的部分,和经过努力可以提高的、后天的部分。

另外还有所谓“潜在能力”的说法。就以学开汽车为例,我50岁才学会驾驶汽车。如果说20岁可合法学开车,那么这30年之间,我虽然没有开车的实际能力,但在我身上却一直存在着开车的潜在能力。经过两个月的训练,这种潜在能力就变成了实际能力,或者说显在能力。如果我不努力,或怕出事故,或认为下面驾驶员有八九个,当头的大可不必亲自开车,如果我这样想,那么我就不会主动去学,就永不会开,开车这种潜在能力最终将同我的身体一起埋葬。学游泳,

学外语,甚至经营企业等,也一样。人有许多可以开发的潜质。几乎人人具备,并不要求特别的天分。话说回来,我虽会开车,技术却差劲,特别倒车蹩脚。我成不了赛车手。当赛车手,特别要当赛车冠军,那只是少数或个别人的天资。我的潜质中缺乏这种天赋。不过我能自己开车上下班,星期天不麻烦驾驶员,有时还可提高办事效率,达到这些目的就足够了。就是说“潜在能力”要变成“显在能力”这件事,同“努力”和“思维方式有关”。

另外“理念”正确,就能保持旺盛的“热情”,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心性。总之,“人格?6?1理念”,“能力”,“努力”这三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三、结束语

对稻盛“成功方程式”的阐述到此告一段落。全文归结到一点,无非想说明“人格?6?1理念”对人生、对事业、对社会的决定性的作用。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总是忽略这个真理。社会上一切乱象因此而生。

成功方程式是稻盛先生一个伟大创造,而稻盛先生本人就是实践这个方程式的典范。在日本没听说过“丰田塾”、“索尼塾”,却有个“盛和塾”,有弟子三千,况且都是经营者。下面员工有几十万人。历史上我们孔夫子也不过弟子三千嘛。“盛和塾”还扩展到了美国、巴西、中国包括台湾,由此可见稻盛先生之人格魅力,可见稻盛哲学之引人入胜。

在通过光明大道到达巨大成功的实践中产生的稻盛哲学,包括这个方程式,不仅是经营者的无价之宝,而且不失为医治中国社会现代浮躁病的一副良药。希望社会各界都有人来研究它。

稻盛先生心法篇六
《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

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

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先后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他与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并称的日本“经营之圣”。2010年2月1日,他临危受命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CEO,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让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在2010年年底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1500亿日元的利润。人们常说:经营战略最重要,经营战术不可少。但稻盛先生却断言:“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经营诀窍。” 他在年轻时就提出了“六项精进”,在他看来,“六项精进”是搞好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最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度过美好人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条件。如果人们能够日复一日地持续实践这“六项精进”,人生必将更加美好,美好的程度甚至超乎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想象 所谓“六项精进”指的是: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三、要每天反省;

四、活着,就要感谢;

五、积善行,思利他;

六、忘却感性的烦恼。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竭尽全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被赋予的理所当然的义务,没有谁可以逃避。

◎ 全身心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

竭尽全力,认真专注地工作,还有一个功效,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寻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时又能思考如何改进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创意,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这样不断琢磨,反复思索,就会生出好想法,产生有益的启迪。

◎ 拼命工作可以磨练灵魂

禅宗的和尚和修道的修行者们,在刻苦修行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灵魂,将心思集中到一点,抑制杂念狂想,不给它们作祟的空间,通过这样的修行,整理自己的心绪,磨炼自己的心志,造就纯粹而优秀的人格,和修行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也就是说,拼命工作和修行过程一样,能磨炼人的灵魂。磨炼灵魂,就会产生利他之心,会萌生出好心善意,萌生出关怀他人的慈悲之心。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谦虚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我们常说,那个人的人格很高尚,这就是说,他具备了谦虚的美德。

中国的一句古话:“唯谦是福”。不谦虚就不能得到幸福。能得到幸福的人都很谦虚。谦虚的举止,谦虚的态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资质。然而,人们往往会在取得成功,地位上升之后忘记了谦虚,变得傲慢起来。这个时候,“要谦虚,不要骄傲”,就变得更加重要。

三、要每天反省

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是否傲慢?有没有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

◎ 所谓反省,就是耕耘,整理心灵的庭园

如果你不在自己的心灵的庭园里播种美丽的花草,那里就将杂草丛生。也就是说,如果你不会反省,你的内心将长满杂草。出色的园艺师翻耕庭园,除去杂草。同样,我们要翻耕自己心灵的庭园,就是要通过天天反省,扫除心中的邪念,播种美丽的花草,就是要让清新、高尚的思想占领心灵的庭园。

◎ 抑制邪恶的自我,让善良的真我伸展

所谓善良之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同情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之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无耻的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

回顾今天一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活跃,这样的作业就是“反省”。

四、活着,就要感谢

对一切都要说:“谢谢!”

“感谢”非常重要,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这样想来,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该自然

地生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不要牢骚满腹,对现状要无条件地表示感谢,在此基础上,再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

五、积善行、思利他

◎ 积善之家有余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积善之家有余庆”,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不仅当事人,就连家人、亲戚也有好报。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亲朋好友,中国先贤们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六、忘却感性的烦恼

六项精进的最后一项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 过去的失败,反省之后就坚决把它忘掉

担心、烦恼、失败等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难收,总为已经的失败而悔恨,毫无意义。过去的事需要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地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这样做才能开创人生的新局面。对挫折和灾难抱正面的态度,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学习并实践“六项精进”,可使经营更出色,让人生更精彩。

稻盛先生心法篇七
《马云对话稻盛和夫:“稻盛先生,我是度日如年,度年如日啊》

马云对话稻盛和夫:“稻盛先生,我是度日如年,度年如日啊

6月30日,杭州小雨。在杭州西溪湿地的太极禅苑,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和马云做了一次对话。六年前的2008年10月28日,在京都日本京瓷公司总部会议室,44岁的马云拜会了76岁的稻盛和夫,六年之后,两人再唔,又聊了些啥?

稻盛和夫:在日本,我经常听到或者看到关于你的故事,在IT行业,你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企业神话。

马云:那年和您交流后,让我受益匪浅。我把做企业,从当成一种乐趣,到做成事业,再把他当成做人一样。这一路上,我学到了很多。我对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学、观点尤为赞赏。我认为,中国企业在管理中间,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我听说您去寺庙做了一年“和尚”。我当时说,60岁时也想去做一回“和尚”,但我的太太不同意(大家被马云的玩笑逗乐)。其实,我们做企业的人,天天都在修行,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碰到的所有灾难、快乐都是一种修行。我看了您的《活法》,觉得很有意思。我以前最早学习道家哲学,从中明白到了领导力,而儒家思想讲究管理,佛家思想讲究做人,三位合在一起,方为中国文化的精髓。

我觉得,阿里很幸运,这15年走到今天,未来还有87年要走。前面15年的成绩,有运气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坚持了自己的使命,价值观和文化,坚持“别人好了,我们才能好”的理念。我们无法确保他们一定会过得好,但是希望他们因为用了我们的服务及合作,比昨天要好。

稻盛和夫:你的想法很好,让我很受感动,因为我们的想法很一致。修行,无论是困难时还好的时候,每一天都在进行。阿里巴巴只用了15年,就做到这么大规模,了不起!许多人会因为成功而傲慢。但是,你与其他人不同,你并不傲慢。那么,能否具体说说102年这个概念是什么?

马云:亚洲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比较讲究做“百年企业”。但“百年企业”的概念不够准确。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上个世纪有1年,这个世纪100年,然后,到下个世纪。我认为,我们把基础架构好,我们就能做到102年。我的眼界只能看到102年,也就是2101年。我相信,后人会比我做得更好。

稻盛和夫:你的102年的目标,非常好,非常远。

马云:稻盛先生,我是度日如年,度年如日啊。我特别感谢您,说我现在很谦虚。其实,我也没有特别值得骄傲的事。因为,时代的运气,这么多人的努力,几万名员工一点一滴的付出,才有今天的结果。我更明白,当年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有什么,我们要什么,我们又该放弃什么?我们都是穷孩子出生,一点一滴地做出来的。这么多年来,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感恩之心,感恩今天,感恩昨

天;二是敬畏之心,所谓信仰,信就是感恩,仰就是敬畏。我们到今天为止运气都特别好,但未必明天运气还这么好。我们就是把这些想明白了。

稻盛和夫:我非常敬佩您。我听了后,才知道,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企业做这么大,确实有气量,确实大气。我现在明白,为什么这里叫太极禅苑了——这本来是我要问你的一个问题。

马云:道家讲究和谐,儒家讲究规矩,佛家讲究包容。我从太极中悟到:事情并没有好与坏,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太极不仅是健身,也可以产生思想的交流。禅是生活的方式,到这里来的朋友,可以天南海北地聊,发表各种看法。我能与稻盛先生在此交流,我非常荣幸。

在中国做企业,需要好的“中药”,把儒释道几家合在一起,才真正是好的“药”,否则任何一味药可能是都是“偏方”。太极是整合了儒释道的具体路径,太极讲究的是化,而非攻,这里面其乐无穷。

稻盛先生心法篇八
《稻盛和夫的伟大基因》

稻盛和夫的伟大基因

发布时间 :2010-3-22 9:05:08 来源: 作者: 添加到我的收藏

稻盛和夫先生是“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创始人,在有生之年能够让自己创立的两家公司同时成为世界五百强,不可不谓为“伟大的企业家”;稻盛先生和他的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让我们从“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这三个角度去分析。 首先谈稻盛企业的使命。

稻盛和夫在京瓷创业第三年的时候,就碰到一个重大的事件。这个事件就是公司十几名骨干联名要求保障他们在公司的未来:比如每年工资的最低增幅、每年的最低奖金额、等等。并要求他承诺并做出保证,而且还以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就集体辞职作为要挟。

很显然,稻盛先生无法给这些骨干员工这样的承诺,因为很难做到。但同时,这些人是公司的骨干,若真的集体辞职,无疑对公司是重大的打击。因此,稻盛跟他们进行了长达三天的艰难交涉,谈判从公司谈到他的家里。后来稻盛先生对他们说:“作为经营者我绝不能只为自己‚我倾尽全力把公司办成你们从内心认可的好企业‚这话是真是假‚我无法向你们证实‚你们姑且抱着„就算上当也试试 ‟的心情怎么样‚我拼上命也要把事业做成。如果我对经营不尽责‚或者我贪图私利‚你们觉得真的受骗了‚那时把我杀了也行。”

这样熬了三天三夜‚推心置腹‚他们总算相信了稻盛,留了下来,并且更加勤奋工作。 通过这一事件,让稻盛先生意识到企业经营应有的真正目的。这目的既不是“圆技术者之梦”‚更不是“肥经营者一己之私腹”‚而是对员工及其家属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负责。经营经营者必须为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而殚精竭虑‚倾尽全力‚必须超脱私心‚让企业拥有大义名分。

因为,这种光明正大的事业目的‚最能激发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取他们对企业长时间、全方位的协助。同时大义名分又给了经营者足够的底气‚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牵制‚全身心地投入经营。

此后,稻盛先生就将“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京瓷”的经营理念。因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以这后一句也必不可少。

稻盛先生所认为的“企业的真正目的”、“事业的目的与意义”,其实就是企业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所谓的企业使命。那么企业的使命在“京瓷”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稻盛先生说:“企业创建不久‚就转变并明确了事业的目的与意义‚ 明确了公司的经营理念‚这真是幸事。而后50年企业所取得的一切发展‚都不过是贯彻这一正确经营理念的必然结果。”

稻盛创办的第二家世界五百强公司:KDDI,亦是如此。这是他继京瓷之后经营的另外一家公司。1980年代初,日本的国营通讯企业电力公社一直垄断日本市场,通讯费用与各国水平相比高得离谱。信息社会即将到来,而这个障碍给日本民众带来了不小困扰。这时,日本政府一方面将电力公社民营化,另一方面允许新的企业进入通信业。电力公社民营化后,成为了NTT公司。NTT公司是有政府背景的强大公司,因此大家都不敢挺身而出去挑战它。 当时稻盛和夫就思考:“如果没有新的企业参与通信领域,这种垄断就不可能打破,通讯费用也不可能下降。”虽然他对通讯事业几乎一无所知,但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以京瓷为核心创建第二电讯公司。当时京瓷还不过是销售额2500亿日元的地方性企业,这样的企业要到首都东京参加国家规模的工程,不少人认为他是自不量力,但他却不以为然,坚信这样做是在为社会做贡献。

在他做出决定之前的六个月里,不管回家时多么疲惫,他每晚睡觉之前都要反复自问自答:你成立第二电讯公司参与通讯事业,你的动机是善的吗?其中有没有私心?是不是想出风头?是不是想赚钱?经过半年的扪心自问,他明确了自己的动机纯正,没有任何私心。 当时,稻盛的公司还面临另外两家公司的竞争。那两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政府资源优势,一家是沿着铁路干线铺设光缆,另一家是沿着高速公路铺设。而他们则是要在没有道路的山顶上构建通讯网络,难度可想而知。当时的媒体、舆论,都认为他们很快会败退。

但结果是稻盛的公司业绩却名列第一。如今KDDI的销售额已达3.5万亿日元,利润4400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二通讯运营商。

原因是什么呢?稻盛先生说“因为我们始终是在以为民众降低通讯费用而忘我地工作,所以自然获得了客户、代理店以及当时社会的一致认同和支持。”而且他还说:“KDDI成功这个事实,揭示了一个真理——纯正而高尚的思想里蕴含巨大的力量。”

“为国民降低通讯费用”,就是KDDI之所以创办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KDDI的使命就是:“为日本国民降低通讯费用”。稻盛先生所讲的“纯正而高尚的思想里蕴含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使命的力量。

其次,谈稻盛企业的愿景。

愿景即人们内心对“企业未来会如何”的期望。在稻盛和夫诸多的书籍和演讲中,对愿景谈论的不是很多,原因之一可能是稻盛先生并未把愿景纳入他的经营哲学体系中;另外,愿景有的时候是隐含的。比如KDDI,这家公司成立,就是为了跟巨无霸NTT分庭抗礼的,所以言下之意,KDDI愿景一定是“成为一家大规模的、有影响力的通讯公司”。

但是,稻盛先生还是在好几处提到了京瓷公司的愿景。比如,他在《活法》中提到,早在京瓷公司还是乡村工厂时,他就反复多次对当时不满百人的职工抛下“豪言壮语”:“这个

公司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公司。”《在经营十二条的大智慧》中他提到, 50年前赤手空拳地创建“京瓷”时,面对仅有的28名员工,他总是重复这样的话:“让我们拼命干吧,我们要创建一个卓越的公司,镇上第一的公司,不,京都第一的公司,日本第一的公司。” 使命和愿景很多时候是密不可分的。当一家公司拥有使命时,它其实是在根本上解决了一个问题:企业如何对社会做贡献。从另一个角度,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器官,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社会“需要它存在”,那什么样的企业社会“需要它存在”?一定是那些虔诚为社会贡献而生的企业。当一家企业拥有了愿景时,它其实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它。企业有两个属性:第一属性是贡献社会的平台。第二个属性是人们实现自我理想的平台。而愿景满足的是企业的第二个属性:让企业的股东、企业的经营者的理想和愿望透过“愿景”的实现而实现。“使命”让“愿景”的实现获得社会以及相关各方的广泛支持,而“愿景”则让“使命”能够更加彻底的被履行。

如果将企业比作人的话,拥有使命让我们成为“好人”,而拥有愿景让我们成为“成功者”。在良性的社会中,成为“好人”有助于人们成为“成功者”,而要想成为“成功者”应该首先要是个“好人”。只有是“好人”的“成功者”,换句话说,就是将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对他人、对社会做贡献的基础之上的人,才是时代的真正的英雄,才是社会的典范和标杆。

最后我们谈稻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核心价值观即企业在前进的过程中、在奋斗的过程中应该恪守什么样的原则,遵循什么样的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通常就是企业为了践行使命和实现愿景而对自身行为准则的基本规定。那稻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

稻盛在27岁时就创立了“京瓷”,那么年轻自然没有经营的经验,同时因为是技术出身,所以经济知识和企业会计更是一窍不通。但是,他作为经营者‚不得不对接踵而来的各种问题做出判断。

当时京瓷虽然是一个只有28名员工的小公司,但是“这件事怎么办”、“那件事如何做”,许多事情都需要他做出决策。虽然没有经营知识和经验,但作为经营者,就必须对部下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判断。然而,应该以什么作为判断的基准,他对此感到非常苦恼。

稻盛深知,公司非常弱小,只要自己的判断出现一次失误,公司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每每想到此,他就因担心而连日夜不能寐。左思右想‚ 烦恼之余,最后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因为对经营一无所知,所以就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

也就是说,他把作为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是善还是恶作为经营的判断基准。 “正还是邪”、“善还是恶”,这是最基本的道德律。而且从中引伸出来的正义、公正、公平、勤奋、谦虚、正直、博爱等等,这些都是从孩童时代起‚父母、老师教导的、最朴实的伦理观。

如果用这些伦理规范作为判断事物的基准‚他觉得自己能够理解,能够掌握。于是‚他就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来处理“京瓷”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很显然,“作为人,何谓正确”就是京瓷公司的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在京瓷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稻盛先生说:“现在回想起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正是依靠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律来开展经营,京瓷才能获得现有的成功。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思想不是出于经营者的私利私欲,因此能够获取员工的共鸣,员工们从内心理解并接受。所以创业之初,尽管公司规模很小,也不知道公司明天会怎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就能够为了公司的发展而自觉地、不遗余力地拼命工作。而且,在公司发展壮大之后,依然如此。无论是进军海外,还是涉足不同的行业领域,甚至是收购企业,京瓷都揭示这种普遍正确的经营哲学,遍布全

稻盛先生心法篇九
《《经营十二条》读后感

《稻盛和夫经营十二条》——读后感

企业负责人曾多次提及稻盛和夫的《经营十二条》这本书,并极力在同事间推荐,拜读之前,我心中充满了好奇,到底这是本什么样的好书?稻盛和夫又是怎样的一个传奇人物?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解谜之旅„„ 在没有读稻盛的这本书之前,只听闻他是个成功的商人,一个人创立了2家世界500强企业。但初读《经营十二条》即觉受益匪浅!书里写了不少稻盛创业时的艰辛和他凭借独特的经营哲学克服困难的故事,因为他自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也显得十分可信。让人觉得,能够靠着对自身人生哲学的坚持,创立2个世界500强企业,这样的人实属不易。稻盛先生书中提到的人生哲学,不仅仅应用于企业经营,在为人处事不顺时,也大有帮助。比如说他提到的“敬天爱人”和“利他”,都是告诫我们,要多尊重他人,站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上为人处世。现在的社会已经非常浮躁,如果能有更多的人认可、遵守这些并不复杂的准则,或许我们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都会变得更美好! 稻盛和夫的经营十二条核心内容:

光明正大的事业目的,最能激发员工发自内心的共鸣;所以首先要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

• 设立具体的目标;

• 胸中怀有强烈的愿望;

•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 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

• 定价就是经营;

• 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

• 要拥有燃烧的斗魂;

• 临事有勇;

• 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 以关怀之心,诚实处事;

• 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抱着梦想和希望,以坦诚之心处世;

以上这十二条,在稻盛先生的各种讲演中,被反复提及,仅本书这么简短的篇幅中,就反复出现了多次,可见是值得细细体味的。稻盛先生归纳的每一条精髓其实都值得反复深思,如果展开而论,可能不是区区几千字就能够描述的清楚的,故选择了几点谈下心得体会

这本书虽然是写给经营者来共勉的,而我目前并非一个经营者,但是我对稻盛先生对于在“心法修炼”上的理念产生了很多共鸣。

(1)“利他”思想

说实话,我第一次读到稻盛先生的“利他”思想时,并不是完全认可。古人云:“无奸不商”,怎么可能还有商人专门在金钱利益上“利他”还能取得成功呢!但我读完稻盛先生的“利他”思想后,我才真正了解到稻盛先生的胸怀是多么伟大和广阔。稻盛先生追求的是一种长远利润和双赢的局面,而非宰一次算一次的生意。赚钱获利本是商业的原动力,无论谁都有赚钱的欲望,但不应该停留在满足个人私利的“小利”上,而应该扩展到为更多人谋利的“大欲”上。这种利他的精神,能获得广泛的支持,使事业成功,给自己和别人也带来更多更大的利益。“利他”思想让我感触很深,以前的我可能会在某些问题上斤斤计较,但以后,我会学习稻盛先生的利他思想,怀着“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思想对待身边所有的人。

(2)人格修炼

稻盛先生说,学习先贤们有关做人的道理是很重要的,但圣贤们的教诲仅仅作为知识来理解和记忆,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必须用它来诫勉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百术不如一诚”,稻盛先生提倡诚信。古今往来,诚信都是一切合作的本源。诚信首先要处理好利益关系,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公司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利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等。其次,诚信贵在诚意,无论是否能达成合作,真诚合作的意愿是一定要有的。

稻盛先生的亲生经历,也让我相信“因果法则”。同样,将“因果法则”放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在目前的工作阶段,我一定要多改进工作方法,选择多读书,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长此以往势必在将来会收获更多!

稻盛先生心法篇十
《稻盛先生的《经营十二条》 学习心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7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