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情的诗 6句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思想之情的诗 6句篇一
《古诗的思想感情破解》

第四节 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归 雁

钱 起

潇湘②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 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做官。此诗作 于任中。②潇湘:此处指湘江。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善鼓瑟。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的旅雁,寄托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或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 ①使君:这是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即刺史。树杪:树梢,这里指树顶。②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培养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这是一首赠别诗,读了本诗之后,请说说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赠别诗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有两类,一类是表现分别时的难舍之情,一类是另有寄托。本诗属于第二类,我们要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可从诗中的用典入手,如“汉女”“文翁”等,这样即可推知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案 示例:王维以此诗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恪尽职事,有所作为。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③①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 ①朱敦儒:洛阳人,宋代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青 溪

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请结合全诗景物描写的特点,赏析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分析景物特点时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及其特点,如“黄花川”“青溪水”“菱荇”“葭苇”等,然后把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诗句用有文采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 示例:诗歌描述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景物描写静中有动,自然素淡。诗人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恬淡来印证自己的夙愿,抒发了他闲逸的情趣和自甘淡泊的心境,心境、物境融合为一体。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②①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 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miǎo)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落寞、孤愤,旷达而又无奈。

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愤之情;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借庄子的“机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的无奈之情。(如果答“后两句化用典故明情:表达诗人沉浸在自然景物之中,忘却了仕途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的旷达之情”,也可)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终南望余雪

祖 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 维

寒更传晓箭②,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 ①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当时祖咏并未按照规定写成五言排律,而是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并说“意思已经完满了”。②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③袁安:《后汉书·袁安传》载,袁安未发迹前,有一年在洛阳遇罕见大雪,“人家皆除雪出”。可袁安却僵卧在家。雪一直下,他的屋舍早已给雪封住,县令掘雪救之,问他何以不出?答曰:“大雪人皆饿,不宜打扰人。”④翛(xiā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这两首诗都是写雪的名作,但作者借写雪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他们在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③④①②

答案 祖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能答出“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王诗:这是一首雪中思友的诗篇。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末句表达了作者对雪怀人的情思。(能答出“表达了作者对雪怀人的情思”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有人说,两首怀古小令慨叹人生无常,思想消极遁世。请你结合相关句子进行简略评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评价要兼顾两首元曲。②评价思想内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拔高,不套用。③依据作者情况,知人论世。

答案 两首怀古小令都有怀古伤今的慨叹,但表达的思想却不完全相同。《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而残酷厮杀的行径,“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瞬息即逝,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消极遁世思想。

8.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无声子夜歌

薛奇童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无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这里所说的“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两诗都写了秋夜望月,表达了孤寂思怨之情。

异: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诗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2)用典(借古讽今)。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 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②③

思想之情的诗 6句篇二
《思乡之情古诗》

思想之情的诗 6句篇三
《六、七年级古诗词》

六年级古诗词

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写:奇特想象,表现诗人博大胸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动态描写: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态描写: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

思想内容: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

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

负。(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看出)

写法: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

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练习: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水何澹澹、秋风萧

瑟、洪波涌起 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

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奇特想象,生动形象的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

5、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写景:引发思乡之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一帆悬”之小景传“两岸阔”

之大景之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千古名句,含义深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抒思乡之情。

思想感情:这首诗由写长江的风景引出旅途的乡愁,抒发了诗人

深切思乡之情。

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对偶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

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入”用了拟人手法,富有情趣。两句诗对偶工整,形

象生动。

练习: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两岸阔之大景

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

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

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

“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

向上的思想感情。④ “生”“入”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

种感情?

思念家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不少于40字)

潮水涨满 ,两岸之间水面空阔,顺风远航,一面白帆高高扬起。

6、诗中 青山 、 绿水等景物表明江上的春天已经匆匆闯入旧

年。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作者的故乡是 洛

阳。

8、有评论者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富有“几何

美”烟直(竖线)、长河(横线)、日(圆),本诗中与此有同工

之妙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有人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误写为“升”请你为他解

释一下用“生”的妙处。

“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情

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0、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这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写动物, 动景 “早莺”“新燕”,

扣住初春特点。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写植物, 静景“乱花”“浅草”,扣住初春

特点。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直抒喜爱之情。

绿杨阴里白沙堤。

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大自 然的喜爱及喜悦之情。

炼字: “初”“早”“新”“才”等几字准确,生动地表明了早春的时令;“争”“啄”两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艺术手法:借景抒情 对偶、拟人

颔联、颈联赏析:

用对偶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练习: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孤山寺”起,到“ 白沙堤 ”终,以 “ 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最爱”两字充分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 筑建新巢。

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的精妙,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 谁家” 是照应“早莺”和“新燕”,

思想之情的诗 6句篇四
《古诗的思想情感》

思想之情的诗 6句篇五
《1--6册85首诗歌赏析》

七年级上册诗歌赏析资料参考(一)

一、诗歌赏析

《观沧海》 曹操

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 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在 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本诗思想感情是什么?

抒发了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3.分析颔联中“争”和“啄”好在哪里?

“争” 运用了拟人,写出了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让人感受到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的情态。这两句着重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活力与生机。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天的歌手,几只早飞出来的黄莺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刚飞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不知要将家安在谁的屋檐下。

5.描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

缤纷的野花次第开放,使人眼花缭乱。出生的嫩草一片新绿,才刚刚盖过马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首小令的情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凄冷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盘旋。他走过横架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落山了,他已经无处投宿,迎着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思念家乡而产生的孤寂、愁苦、悲凉的情感。

《龟虽寿》 曹操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虽年老但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1.描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并简要赏析。

青青的绿树环绕着小山村,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

赏析: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十分工整。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绿树的繁茂,景色优美。(或:“斜”字形象地描画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1.请描述颔联画面:

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禅房掩映在花丛树林深处。

2.“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这是以声衬静。当万物之音全都沉寂,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使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诗中通过描写后禅院的幽静,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 李白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简要赏析

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由实写孤灯听雨过度到虚拟的剪烛夜话,愁情和欢愉产生了转化,充分抒发了对朋友真挚、执着的思念之情。

七年级上册诗歌赏析资料参考(二)

《泊秦淮》 杜牧

1、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什么特点?

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使人感觉空冷愁寂。这幅画面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

2、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简要赏析其作用。

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隔江犹唱后庭花”句中“犹”字用得好在哪里?

“犹”字意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辛辣的嘲讽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

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5、诗人由“亡国恨”引出“后庭花”的曲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借陈后主的诗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道。

《浣溪沙》 晏殊

1、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2、 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 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1、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中所蕴含的哲理。

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做起来其实并不容易。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2、试分析“拦”字的妙处。

“拦”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如梦令》 李清照

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画面。

划呀,划呀,突然暮色苍茫的天空里,惊飞了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 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2、这篇小令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分析其中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观书有感》 朱熹

1、全诗以方塘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2、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 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3、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明媚的阳光下,半亩池塘的碧水清波,亮晶晶的,就好象是打开了一块大明镜;蓝蓝的 天、白白的云也忍不住跳下来,在镜面上舞蹈。

4、本诗颇有“理趣”的三、四两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5、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1)水之清澈, 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和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3)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才能才思不断。)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资料参考(一)

《山中杂诗》

1、

2、 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4、“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改。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意境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5、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竹里馆》

1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峨眉山月歌》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 诗仙 ”的 ,字 。

2、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 诗仙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光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个角落。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满”的表达效果。(同类型题目:“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句诗在诵读时,哪几个字要重读?请说说理由)

“暗”,有隐约、悄然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充满,指到处都有。再现了李白惯用的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借东风吹扬的笛声把故园之情弥漫于整个洛阳城 ,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逢入京使》

1、本诗的作者是。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远在边塞思念故园亲人的情感,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却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一、二两句的情景。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划线句子应重读哪个词?请说明理由。

①“望”是有意识的向远处看,表达了诗人对故园亲人的思念及难舍之情。

②“路漫漫”写路途遥远,回家不易,表达了诗人对故园亲人的思念及难舍之情。

③“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通过夸张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对故园的无限眷恋。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资料参考(二)

(一)《滁州西涧》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朝代)的诗人 刘长卿 。

2、描绘三、四两句展现的画面

傍晚时分,上涨的春水夹着细雨,水流湍急,这野外的渡口啊,竟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3、“横”字好在哪里?

“横”字表现出自然、闲适(悠闲)、恬淡的意境。

4、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归隐的情怀。

(二)《江南逢李龟年》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朝代)的诗人 杜甫 。他被后人称为 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3、“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寻常”意思是平常的意思,“几度”是多次的意思,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世,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生活的无限怀念。

4、赏析最后两句。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丽的时候,在这暮春时节再次遇见了你。“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达了作者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送灵澈上人》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朝代)的诗人 刘长卿 ,人称“五言长城”。

2、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3、“晚”有何作用?

点明时已黄昏,这时的钟声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渲染了送别时的怅惘之情。

思想之情的诗 6句篇六
《2015届古诗文阅读 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思想之情的诗 6句篇七
《诗歌--讲解-6》

思想之情的诗 6句篇八
《诗歌鉴赏专题之评价思想内容》

思想之情的诗 6句篇九
《古诗的思想情感》

思想之情的诗 6句篇十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7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