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日记

| 小学生作文 |

【www.guakaob.com--小学生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日记篇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 小学生作文集锦》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时分,“年”兽又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消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看着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记得每年过年时,妈妈总会买一些剪纸,如大红的“福”字,它在一个圆中套着,象征着圆圆满满、福气安康;还有那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又好似吐露着淡淡芳香的剪纸牡丹,它象征着吉祥富贵。妈妈总是把它们贴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看着这些剪纸,有的地方细可如春蚕吐丝,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笔挥抹,心想剪纸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灵手巧,有着聪明才智的艺术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让其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中国的剪纸文化是多么精彩。

剪纸艺术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有趣的民俗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 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据说,十二生肖的排名是这样来的:传说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选定十二生肖。晚上,贪睡的老猫请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却悄悄地独自出发了。老鼠不会游泳,却遇上了一条河,它偷偷地钻到牛耳朵里,顺利过了河。等牛刚要进门时,老鼠一下子从牛耳朵里窜了出来,抢先跳到了玉皇大帝面前。结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接下来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个人都有属相,我们的属相就是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来定的。比如,我今年9岁,属虎。

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还根据十二生肖的形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有精美的邮票、闪光的银币,有古老的金币、精致的挂件,还有美轮美奂的刺绣、五花八门的剪纸、奇形怪状的泥塑以及千奇百怪的布艺„„真是精美绝伦,叫人目不暇接。

你看,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绚丽多彩?如果你有兴趣,你也可以找一找有关的资料,和我们一起分享。

春节习俗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工整、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流传至今。 一些人家还要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即剪纸和年画一样都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表达了美好愿望,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除夕

大年三十,年的大幕拉开了,我们就是年的主角。在这一天穿新衣、戴新帽、吃团圆饭、放鞭炮„„

吃过晚饭,全家人一起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四面八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短信拜年已经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祝福方式了。

除夕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日记篇二
《小学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小学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春节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上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吃完饭后,我们一起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优美的歌曲、舞蹈等节目让我们目不转睛,风趣的小品、相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只听“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又来了,我们欢呼着。只听“噼呖啪啦”的声音,我打开门一看,原来他们在放花炮,我拖着爸爸的手,说:“我也要放花炮!”“好呀!”爸爸对我说。我连忙到家里也拿了几根花炮,走出家门。开始放花炮了,我拿着一根花炮,爸爸用打火机一点,只听“呯”的一声,“噼呖叭啦”五颜六色的花升上天空,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把大

花伞。有的像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还有的„„它们颜色也不一样呢!有红色、有紫色、有黄色、还有„„把夜空点缀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美丽极了。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为什么呢?奶奶告诉我:“春节是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又要来了,人们又可以播种等待着丰收,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节日!所以要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小学三年级关于春节的来历的作文

每逢春节快到时,大家都手忙脚乱地做准备,有的买鞭炮,有的买新衣服或红袍,有的

买红对联。

在我脑海中,一个问号在问我:为什么人们总是这样忙?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笑咪咪地说:“这里面还有个传说呢!”我很感兴趣,就缠住妈妈给我讲讲,妈妈讲起了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它一来百姓们就会措手无知的被它吃掉。它常年隐居于深海,每逢农历12月30日,“年”就爬上岸杀人灭口。天上的神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派出了一位大仙下凡,杀妖降魔,去帮助百姓们。一年离12月30日还差一天时人们收拾东西,逃去了深山之中。有一位老婆婆年纪大了,跑得很慢,在逃跑中,碰倒了一位老人,老婆婆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对„„.对不起,我急着赶路一一不小心„..实在是对不起了!”老人不紧不慢地说:“沒关系,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急着往山上跑呢?”老婆婆听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可不知道,我们这儿,有个“年”的怪兽,它只要一上岸,百姓们都会被它吃掉的,我还是劝你快走吧,不然你也会变成“年”的口中之物了!”老人听后,捧腹大笑:“我天不怕,地不怕,干嘛怕一头怪兽呢?”说着拍了拍胸脯。老人住进了老婆婆家。傍晚,大地崩裂,原来是“年”来了。这次,“年”发现了不同之处:唯独只有老婆婆家有灯,便仔细看,灯是红色的,“年”首先是吓了一跳,之后,猛烈奔向老婆婆家,这时门开了,老人从屋里走出来披着红袍,拿着鞭炮,鞭炮发出了霹雳啪啦的响声,冲着它张开大笑。“年”一看,狂奔跳下大海,再也不敢出来了。原来“年”最害怕红色,和霹雳啪啦的声音。三天后,村民回到村庄,发现房屋并沒有被“年”推翻。老婆婆恍然大悟,赶紧对村民说了这件事,村民们一听,去到老婆婆家,原来,老人就是天上的神仙变的。老人治“年”有三个法宝:红对联,鞭炮,红袍。第二年人们试着用这三个法宝,“年”果然沒有再来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神仙,并把农历的12月30日,定为过“年”,又叫春节。直到现在,每逢过“年”,春节时,人们照样是穿新衣或

红袍,放鞭炮,买红对联.....!

妈妈讲完后,我拍手叫好,原来,过“年”,春节也有传说啊!

放鞭炮的由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

有的收拾行装,有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日记篇三
《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京剧脸谱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京剧脸谱,京剧是一种中国才有的艺术,在几百年前就有了。一看到涂红画绿的脸谱,你一定会想到戏曲。

中国的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有音乐、美术、杂技等多种因素。人物的造型包括头、面部化妆和服装两大部分。比如眉毛的勾画就有云纹眉、火焰眉、凤尾眉、螳螂眉等多种画眉毛的方法。这种就改变了眉毛的自然形状,便成为图案化的眉毛了。眼睛也有很多很多的方法来画,有蝶翅眼、喜鹊眼等很多样子。

脸谱是每一种颜色的脸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赤胆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刚义;黄色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文士内有心计;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蓝色表示刚直勇猛;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粉红色表示老年枭雄;金和银色多用在神、佛、鬼怪,象征虚幻。

京剧脸谱艺术经过了长期无数人的努力终于有了今天五彩缤纷、辉煌灿烂的艺术境地,成为世界艺苑一奇葩。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贴门神

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道教因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加以祀奉。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中国结经过几千年的结艺演变现已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精制华美的艺术品。

中国结最大的特点是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制而成,每个结都有它的编造规律,每个结又都根据其形、意而命名,如果把不同的结相互结合,再与其他的吉祥饰物搭配起来便形成了造

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品,不同造型的组合表示一种强烈浓郁的美好祝福,赞颂与传达忠心至诚的祈祷和美好心愿,每个结都体现着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愿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皮影戏

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汉朝(公元前200年),兴盛于隋唐,到公元十世纪宋朝进入极盛时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上已有多处皮影戏演出情景。据考证,陕西关中地区为皮影发祥地,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皮影俗称“灯影戏”,又有“电影始祖”之美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戏剧之一相传皮影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0年),兴于隋、唐、宋、十三世纪穿入西方.

陕西是皮影发源地,尤其在关中一带(西安)十分广泛,仅传统戏剧目就有数百本,唱腔就有几十种之多。

皮影戏的演出,东路唱腔以碗碗腔花腔为主。而西路唱腔则以弦板、秦腔为主。皮影的制作: 皮影制作十分精细、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中国不少地区都有皮影,其中陕西皮影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演出时用细长棍支撑牵制表演。

皮影的演出:

物体遮光成影的现象早为古人察知,“云破月来花弄影”能成美丽形象;竹影映窗启发墨竹技法,李白“对影成三人”的名诗都是观察自然光影情趣的艺术加工。

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书中已对光影现象作科学研究,群众则早已用纸或皮张剪成人形,以光投射其影于墙取乐,唐人小说即有术士剪纸成月形贴于壁上并引唐明皇游月宫的神话,即是民间影戏的反映。为使影子活动而加关节,为让影像美观而加镂刻成花,为求影像空灵而用处理成半透明的驴皮加彩,发展成皮影戏。

过年的来历

今年是农历大年三十呢,大家都会欢欢喜喜地过年,但恐怕不少人都不知道过年的来历吧。今天我就告诉大家!

相传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时候就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样逃离村庄的时候,有位白发老人留了下来。当“年”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爆竹声,“年”混身颤栗,再也不敢进村了。然后那位白发老人身披袍出现在“年”的面前,“年”竟然仓惶而逃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最后转变成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日记篇四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小学生版》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日记篇五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三年级)》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日记篇六
《小学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春节》

春 节 我最喜欢传统节日中的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更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我每年都是会回爷爷奶奶家陪他们一起过年,妈妈和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听着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让爷爷陪我放鞭炮,那心情别提有多美!到了晚会开始时,妈妈他们在包饺子,妈妈说过年就要守岁不许睡觉,我则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还有团圆,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日记篇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背诵篇目(小学)》

传统文化经典背诵篇目(小学篇)

诗歌编(70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关雎—————————————————《诗经》 桃夭—————————————————《诗经》 楚辞三首——————————————— 屈 原 大风歌行——————————————— 刘 邦 江南————————————————— 汉乐府 长歌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木兰诗———————————————— 北朝民歌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观沧海———————————————— 曹 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咏柳————————————————— 贺知章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 翰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出塞—————————————————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鹿柴————————————————— 王 维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王 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行路难————————————————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黄鹤楼———————————————— 崔 颢 春夜喜雨——————————————— 杜 甫 望岳————————————————— 杜 甫 春望————————————————— 杜 甫 登高————————————————— 杜 甫 别董大———————————————— 高 适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枫桥夜泊——————————————— 张 继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游子吟———————————————— 孟 郊 望洞庭————————————————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悯农————————————————— 李 绅 泊秦淮———————————————— 杜 牧 赤壁————————————————— 杜 牧 山行————————————————— 杜 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 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泊船瓜洲——————————————— 王安石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 殊 小池————————————————— 杨万里 游山西村——————————————— 陆 游 示儿————————————————— 陆 游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观书有感——————————————— 朱 熹 题临安邸——————————————— 林 升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石灰吟———————————————— 于 谦 竹石————————————————— 郑 燮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沁园春·雪—————————————— 毛泽东 长征————————————————— 毛泽东 古文编(20篇) 论语十则——————————————— 《论语》 鱼我所欲也—————————————— 《孟子》 老子两则——————————————— 《老子》 逍遥游———————————————— 《庄子》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出师表———————————————— 诸葛亮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三峡————————————————— 郦道元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师说————————————————— 韩 愈 陋室铭———————————————— 刘禹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阿房宫赋——————————————— 杜 牧 岳阳楼记——————————————— 范仲淹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爱莲说———————————————— 周敦颐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诗 歌 编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楚辞三首

(屈 原)

★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九章·橘颂

后皇嘉树,橘徠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渔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江 南 (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

莲叶北。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日记篇八
《三年级作文 写景 中国传统文化 日记一则》

美丽的双秀园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北京的双秀园,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双秀园”的牌匾,紧接着我们就随着川流不息的游客来到了公园里面。我们顺着林荫道往前走,只见对面有一座假山,假山上写着“翠屏落影”四个红色的大字。泉水清澈见底,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当微风吹来时,水面上波光粼粼。随后我们来到六角亭上,俯视山脚,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在这里一缕缕柔和的阳光透过浓荫向山脚射过来,形成了五颜六色的光环。

该回家了,我却依然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心想:回去一定告诉我的同学,让他们也来参观一下双秀园这美丽的自然风光。254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爬到灯台上去头油吃。它的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害怕人们发现呢,等它把灯油装到葫芦里的时候,葫芦却有个窟窿,灯油一滴一滴地流到地上去了。小老鼠急得直跺脚,连忙跳下灯台趴在地上用舌头去舔,那贪婪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剪纸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234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晴

我家里养了两只乌龟,一公一母。

它俩的活动行为真是有一百八十度之差。母乌龟成天不见天日,只是偶尔把头伸出去探探,好像是在冬眠;公乌却很活跃,有时用力爬到最高的石头上登高远望,有时又躲到角落里“装死”,过分时,还会爬到一动不动的母乌龟的甲壳上眺望。在进食方面,公乌龟总是比母乌龟略胜一筹。母乌龟就像那个不爱吃饭的我,每当我喂它食物时,它就像一位食欲不振小姑娘。可是公乌龟截然相反,就像饿了很久似的,兴冲冲的爬过来。看它俩吃饭,就像是在看一场好戏。

这对小乌龟多有趣啊!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日记篇九
《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点滴之我见》

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点滴之我见

源城区金沟湾小学 刘小丹

写作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侃侃而谈的青少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他们说着流利外语,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许多诺贝奖获得者是西方人而不是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传统文化居然被现在的青少年遗忘,这是一件多么让人痛心的事!然而只要从我们的家庭教育、文化教育、社会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就可以找到原因了。

一、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长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样样代劳,忽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传统美德教育,造成许多孩子都没有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更谈不上感恩的心。

二、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应该教育,缺失智慧同步开发。特别小学教育,更是地地道道的应该教育,这其中有教育制度的原因,有家长的原因。为了分数,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被过早地扼杀在摇篮里,以致于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习惯按别人的思路做事,缺乏主见和创造力。

三、现在社会物欲横流,由此带来人们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种咱冲突与矛盾。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用中华传统经典全面启迪孩子们的慧识,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拯救我们的民族,拯救愚智的心灵,滋养人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

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

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传统文化重视启蒙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继承传统文化,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将传统文化寓于德育内容之中,会使德育教育更生动活泼,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内容的熏染。同时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使学生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一个女儿的家长,下面我将从我实践中积累的点滴经验中,谈谈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生的心:

一、创设环境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重要性,好的环境能对孩子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先贤有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创设环境,在这里我强调的是创设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因为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学校可采取传统“上墙”的办法,赋硬件以生命,赋软件以灵魂,将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物化、固化,让师生们随时随地“面壁”沉思。例如可以在校园的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学生活动区,以及文化长廊通过木刻、写真、喷绘等多种传统形式为载体写楹联、碑拓、名人画像和名言名句等传统文化元素。学生置身于这些文化长廊,在潜移默化中便可感受传统的经典的熏陶,充分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以家长为载体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真正基础,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而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良好习惯培养。以家长为载体对孩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可以造就孩子良好的品格。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向家长提些建议。比如:平时在家,每天晚上可以选些经典名作与孩子共同阅读,特别是节假日,家长可以利用放假时间带孩子出去感觉节日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许多传统节日习俗,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养成学生的中华美德有重要积极意义。

如:过春节时可以跟孩子讲讲关于春节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叫“年”,它每年出山一次,见人就吃,见畜就伤。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亮光。于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纸,打鼓、放鞭炮,整晚上点灯,把“年”吓跑了。从此,这种习俗一直保留着; 过端午节给孩子讲讲著名爱国诗人屈原、赛龙舟、吃粽子;过中秋节给孩子讲讲嫦娥、月饼、赏月;清明节给孩子讲讲介子推,吃寒食、扫墓;七夕节时讲讲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元宵节给孩子讲讲东方朔为帮宫女回家与家人团聚,占卜卦说正月十五有火神降临,家家要张灯结彩,和家人团聚,吃元宵方可解灾。后来,演变成了今日的吃元宵,看花灯。在特殊的日子渗透这些传统习俗文化,学生肯定觉得有趣并体验深刻。

„„

另外根椐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学校也可以在内容选择方面及方式方法方面给家长一些引导。我们可通过校讯通,定期向家长进行建议。实践证明,在家长与学校的双方努力下,我校的学生的传统文化内涵大大提高,个个满腹经纶,知书达礼。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

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那如何利用好这一传承的载体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具体实践,谈点滴之见。

1、挖掘教材中的经典作品,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中,我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经典型的传统文化在教材中非常明显。有传统美德、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我们教师应该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把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的渗人如春风化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德的熏陶。如在讲《慈母情深》一文时,可创设情景,让学生由课文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内心生发珍惜亲情、孝敬父母的情感;同时,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孝敬父母的《三字经》及《弟子规》典故,培养学生的爱心与孝心。

2、利用作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在作文教学中,我认真把握每次练笔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课文中涉及到的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时,我就会要求学生写随笔,在学习《游子吟》后,以“感恩”为话题,我先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内涵,从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再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生的随笔中就可看出由他们心中崩出的对传统文化理解的火花。

3、通过教学古诗词,传承传统文化 (1)通过古诗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感的教育。如在教《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学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 在读《锄禾》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引导学生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做一个爱国爱家、爱劳动、爱人民的好孩子。

(2)通过古诗教学,对学生进行亲情、友情教育。如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

情。高适的《别董大》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3)通过古诗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内容,进行全面的教育。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4)多种形式,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论语?阳货》中提到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的道德教化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诵读古诗文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的过程。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解词释意,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赏析深刻体会诗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弘扬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四、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所传授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乡土社会。如果我们所讲述的古代人物以及所背诵的诗词离孩子所能感受的太远,他们就容易和传统文化产生距离感。因此,我们应主张让孩子们先去接触身边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能培养出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热爱中华民族的良好品德。

如我们河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000年,河源市域内所在的东江中上游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朝就在这一带设县而治,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岭南并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龙川县佗城镇。现有新石器遗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龟峰塔、孙中山祖居(由闽入粤第一代)。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我们学校曾开展过这样的课外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了佗城的越王庙,并为他们讲解这个寺庙的来历。再向他们述越王的故事。学生们在听完故事以后,深深为越王爱国之情所打动,有学生在作文中谈到了爱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8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