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

| 诗词鉴赏 |

【www.guakaob.com--诗词鉴赏】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篇一
《摊破浣溪沙 鉴赏》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

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青鸟”句也不是“思美人兮天一方”的浓情艳想,而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其词大意为:落叶萧萧,凄凉时节。丁香叶下,花儿吐露芬芳。那香气素淡,那枝叶柔蔓。她的志趣高雅,堪与高士相投。她无意与你争宠,梅花勿要嫉妒。她在春雨中愁绪万端,好像是想起了满怀愁情的江南旧主。

这阙词结合丁香素香特性,上半阙先用“落木萧萧”烘托悲凉气氛,接着以“琉璃叶下琼葩吐”,令人眼睛一亮。然后语锋一转,“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表明高雅淡泊的志趣。下半阙则进一步阐述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最后吐露心声:我不是“争先”,也“无意争先”,面对绵绵春雨,我“结愁千绪”,想起了当年的江南国主。从而抒发了作者在“落木萧萧”的环境下,琼葩独吐而又遭梅蕊相妒时,

彷徨无主、孤寂苦闷的复杂情绪。

全词多处用典,内涵深远。“落木萧萧”出自唐杜甫七律《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脱胎于杜甫五古《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与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含春雨,结愁千绪,忆似江南主”疑即指“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作者南唐中主李璟或善写愁词的婉约词人南唐后主李煜。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篇二
《摊破浣溪沙鉴赏练习配答案》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篇三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

真珠:即珠帘。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翻译】:

用手卷起珠帘挂上玉钩,

靠在帘上春天的恨愁怨锁在重楼。

风里那飘零的落花谁才是它的归属,

思念之情悠悠不绝。

青鸟不能为我传递云外的书信,

丁香的花蕾在雨中结着多少愁绪。

在三楚的傍晚回头看迢迢绿波,

接着天向远处流。

【赏析】:

此词是一首伤春词,词中女子手卷珍珠帘,给帘挂上玉钩的时候,仍然是春恨绵绵紧锁高楼,风里落花无主,云外不见青鸟传来亲人的书信。雨中的丁香花蕾空结在枝头,又一次绝望的愁绪浓得化也化不开。回首三楚大地,天低日暮,长江水滚滚东去,更加映衬了愁思的深广和渺无尽头。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表达其深重的愁恨与感慨。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诗人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小知识:

词调名有加“摊破”二字的,意思是将某一个曲调,摊破一二句,增字衍声,另外变成一个新的曲调,但仍用原有调名,而加上“摊破”二字,以为区别。“摊破”是兼文字和音乐而言,如果单从文字方面说,“摊破”就是“添字”。“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在原“浣溪沙”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篇四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作者介绍]

在唐王朝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在南方,有一个人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就是杨行密,建立的国家就是吴国。

早年的杨行密行军打仗时,路过一个寺庙,看上的一个小和尚,并收为义子,带走,没想到自己的亲儿子反对,无奈,送给了手下大将徐温,这小孩就再拜徐温为父,并改名徐知诰。

这个徐知诰就是李璟的父亲,原名李昪(bian4)。

杨行密只当了4年吴国皇帝,就在905年去逝,继任者是他的儿子杨渥。

杨渥的能量与他的父亲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而且此人对大臣还极为傲慢,引起诸多不满,终于在908年,被手下2位大臣张颢和徐温联手做掉。

徐温没想到的是,杀了杨渥后,这个张颢想自己当皇帝,并拉拢了一批人,而徐温严重不同意,俩人产生了巨大隔阂,最后张颢没得逞,继位的是杨行密的二儿子杨隆演。

至此,徐温与张颢水火不容,徐温感到了威胁,便说是张颢杀害了张渥,以此将他除掉。

张颢死了,徐温一支独大,渐渐地把皇帝杨隆演培养成傀儡。

李昪在养父徐温的栽培下,茁壮成长,成为徐温的重要帮手。914年时,李昪已任检校司徒,成为吴国的重臣。

徐温把这个义子看成潜力股,接了自己的班,李昪当了宰相。

公元937年,已经50岁的李昪急不可待,要求皇帝禅位,皇帝人少力孤,抢不过他,于是李昪美梦成真。

李昪自称是唐皇室后裔(瞎说贴金),改国号为大唐,史称南唐。

李昪是个不错的皇帝,一心治国,较短的时间内,使大唐成为屈指可数的强国之一。

成绩斐然的李昪也想与他所谓的祖先一样,长命百岁,也吃丹药,最后也命送黄泉。

接班的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李璟。

李璟与他老爸不同,没野心,不想当这个皇帝,想让给弟弟李景遂,大臣们不干,满不情愿的李璟接了第2任。

不想当皇帝自有不想当皇帝的理由,在一些人眼里,权得就是个P。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反过来理解,如果对一件事情不敢兴趣,想做好也难,李璟治理国家稀稀松松,对诗词歌赋却情有独钟,经常与一些文学大臣们在一起神侃。

和李璟神侃的人基本有5个,史称“南唐五鬼”,他们是陈觉、冯延已、冯延鲁、查文徽、魏岑。

这5位仙人臭名昭著,基本不干好事,拍上欺下,在一起喝个小酒,写诗填词,哼哼唧唧。

让领导喜欢自己的方法就是知道他的爱好后,拿出高考的劲头迅速出成绩。

李璟基本上这是在这种无忧无虑中,度着他皇帝的生涯。

然而北宋逐渐强大,在强大的北宋面前,李璟无能为力,割让长江以北,然后就是步步退守,在被北宋蚕食的过程中,他也许感到了末日的来临。

李璟不得已去了帝号,只称国王,向北宋称臣,并且迁都南昌。这种每况愈下的局势,一定会在他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痕。

[本词简析]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真珠:珍珠帘的简称。 钩:挂帘的钩子。 依前:依旧。

卷起珠帘,看到的是层层重楼,情绪没有丝毫转变,依旧是恨。

恨什么?恨春,恨春什么?恨它的匆匆而逝。

在作者恨春的情绪下,层层重楼没有一丝生机。

表面看,这首词是恨春无情。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风里落花”是恨春的原因,“谁是主”最令人揣摩。

“主”有两种解释:

1.“风里落花”的主谋凶手,是谁?可以是风,更可能是季度的更替。

2.谁是这些落花的主人,谁会怜惜它们,接受它们。

第1种理解相对靠谱。

娇艳的花朵被风吹落,作者思念悠悠,他在想什么?

也许在想,是什么使这美丽的花朵吹落?

进一步,大好河山,国家社稷是怎么就一步步落到这等田地?

我想,他是在恨自己。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青鸟:一个典故。汉武帝在承花殿,忽有一支青鸟从西方来,落在殿前,汉武帝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这是西周的天子要来了。”果然,一会王母娘娘驾到。后来,“青鸟”就代表传信的使者。

云外信:指远方的书信。

自己的国家危在旦夕,谁能挽救大厚于将倾,也许作者想到了已做古的父亲,但是,他能来吗?当然他知道不能,没有人能帮自己。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丁香开花之前,花蕾含苞不放。

“丁香结”一直是古代文人们愁的意象。

“丁香空结”:加了一个“空”字后,意思不一样了,丁香结虽然现在没开,但它总有开的时候,而“空结”在作者看来,开了也无用,或者是这“结”已名存实亡。总之,“空”代表着一种绝望,用得真好。

再加上绵绵细雨,算是“愁”到了尽头。

没有人能帮自己,此时此刻,用4个字形容作者的心情最合适:万念俱灰。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三楚:战国楚地,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在这里指自己的国家。 “暮”,代表了作者的心情,夕阳西下,残存的余辉能撑到多久?

接天流:时光不会因为你的忧愁而停滞不前,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运行,这3个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当时的无奈心情,败局已无可挽回,从内心里承认了。

整首词,首先引出“春恨”,再举出具体实例“风里落花”,然后是“春恨”引出的乞求,接着是无望,最后是绝望。

在作者的内心深处,肯定有一层对已故父亲李昪的歉疚,不孝。

解析完毕。

======================================

李璟共留下了4首词,可以说都是精品。这只是其一。

李璟不但善词,在书法上也有相当的造诣。

由于南唐只存3代,史称李璟为南唐中主。

======================================

在迁都南昌不久,李璟病逝,临死前,叮嘱一定要薄葬,甚至是简陋,不用陵寝。

南唐毁在他手里,一定悔恨万千,对先辈、子孙无法交待。

但是,史上对李璟的评价并不是太差。

======================================

丁香结的意象是愁,是不是从李商隐开始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想起了近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名作《雨巷》。

======================================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浣溪沙》此词牌原来叫《山花子》,宋人认为它是《浣溪沙》的变体,更名为《摊破浣溪沙》。

词谱对照:

0仄平平仄仄平,0平平仄仄平平,0仄0平仄平仄,仄平平。

0仄0平平仄仄,0平0仄仄平平,0仄0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词牌双调,48字,上片3平韵,第3句可不押。下片2平韵,第1、第3句可不押。0表示可平可仄。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篇五
《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

真珠:即珠帘。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

此词是一首伤春词,词中女子手卷珍珠帘,给帘挂上玉钩的时候,仍然是春恨绵绵紧锁高楼,风里落花无主,云外不见青鸟传来亲人的书信。雨中的丁香花蕾空结在枝头,又一次绝望的愁绪浓得化也化不开。回首三楚大地,天低日暮,长江水滚滚东去,更加映衬了愁思的深广和渺无尽头。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表达其深重的愁恨与感慨。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诗人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小知识:

词调名有加“摊破”二字的,意思是将某一个曲调,摊破一二句,增字衍声,另外变成一个新的曲调,但仍用原有调名,而加上“摊破”二字,以为区别。“摊破”是兼文字和音乐而言,如果单从文字方面说,“摊破”就是“添字”。“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在原“浣溪沙”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5《荆轲刺秦王》练习

一、预习自测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通 义 )

燕王拜送于庭 ( 通 义 )

秦王还柱而走 ( 通 义 )

卒起不意 ( 通 义 )

图穷而匕首见 ( 通 义 )

2、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

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 今义:货币) .

诸郎中执兵 (古义: 今义:称中医医生)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 今义:垂手拿着) .

左右乃曰:“王负剑!” (古义: 今义:方位名词左和右两个方面) ..

3、指出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

使使以闻大王 ( ) .

群臣怪之 ( ) .

箕踞以骂曰 ( ) .

4、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燕王拜送于庭 ( )

嘉为先言于秦王 ( )

见燕使者咸阳宫 ( )

群臣侍殿上者 ( )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 拔剑,剑长,操其室。( )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5.写出下列固定句式的翻译。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 )

②将奈何?/为之奈何? (奈何: )

③岂可得哉 (岂------哉: )

④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所以: )

⑤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 )

⑥以故荆轲逐秦王 (以故: )

⑦将军岂有意乎? (岂-----乎: )

⑧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何如: )

6.解释下面的成语。

切齿拊心: 发上指冠: 图穷匕见: 悲歌击筑:

变徵之声:

二、当堂检测

1.选出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 )

A、常痛于骨髓 B、嘉为先言于秦王 C、燕王拜送于庭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B、图穷而匕首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

D、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举头望明月 ..

3.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如因善遇之 素善留侯张良 ..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不如因善遇之 ..

C、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恐惧不敢自陈..

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进兵北略地 B、函封之 C、箕踞以骂 D、群臣怪之 ....

5.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秦将王翦破赵 拔剑撞而破之 ..

B、孰与君少长 愿大王少假借之 ..

C、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

D、剑坚,故不可立拔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

6.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译文:

同学们,高考作文在一股概念化表面化腔调化务虚化套装化非人文化的考场作文风行下,惯看春月秋风的读者阅者判者已经知觉视觉心觉疲惫不堪了.细节,此时此刻如一缕和畅惠风吹来,读者会有一种全新爽心悦目的感觉.精彩的细节描写将给你的考场作文带来意想不到的高分.细节描写精彩片断呈现给同学们弟子们以参考学

习.祝你悟在心,行于笔,成在文,胜于试.

细节描写精彩片段

例1: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例2:来看一朵花的盛开吧!那棵不知姓名的花就住在门口的小园里,因为它刻意地从铁门中探出了脑袋,我便不得不对它多了些关注。

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只是青涩的骨朵,一层厚重的绿叶包裹着它,显得痛苦而艰难,我真的很多次想帮它剥开厚重的绿“壳”。不过幸好没有,我终于有机会完整的看到了花的盛开,它真的一叶一叶地开始舒张,最神奇的是里面的蕊,它们紧紧地被束在一起,一点一点微微颤动,忽然,“啪”的一声,一根蕊弹开,就这样弹开,从一种束缚中挣脱开来,满是成熟的自信与美丽,就这样一根、又一根„„整个过程大约是一两个小时,我全然忘记,而那种震动和欣喜却使人难以忘记。天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篇六
《选修课》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篇七
《摊破浣溪纱》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注释】 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译文】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2]

编辑本段词牌格律

【词牌】 《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添字浣溪沙》、《南唐浣溪沙》。重头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

竟具体何指。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青鸟”句也不是“思美人兮天一方”的浓情艳想,而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4]

李璟 (916-961)南唐皇帝。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公元943年(升元七年)即位,改元保大。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又为避后周信祖(郭璟)讳而改名李景。庙号元宗。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其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6]

意象

丁香,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称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

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香结,百结花”。李商隐的《代赠》里有“芭蕉不展丁香结”一句。丁香在文学作品中多象征着高洁、美丽、哀婉的事物。

丁香 故事

据南宋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记载,著名词人贺铸(即大名鼎鼎的“贺梅子”) 曾经爱上了一位女子,两人相交甚密、感情很深。后来贺铸因为官赴任而离去,女子孤独相思,情愁难解,于是作《寄贺芳回》一诗,诗曰“独倚危阑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贺铸读后深为感动也深为内疚,填写了一阕《石州引》回寄,表白自己的心迹: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消尽龙沙雪。还记出门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另有一版本作: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倚马何人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门时,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憔悴一尺涯,两厌厌风月。 由于词中有“长亭柳色才黄”一句,《石州引》亦名《柳色黄》。 眼前细雨初霁,天气微寒,夕阳斜照,广阔天地里到处一片春意。不禁令人回想当年,“柳色才黄”,我们就折柳相别,直到今天人各天涯、双栖无期。如今东风已经融尽塞外积雪,蒙蒙烟霭浮起在茫茫水际,飞鸦几点,正在归去,怎不令人思乡怀亲?记得分别之时,正是这个伤感的时节! 离别时刻,我们在画楼之上饯别,美酒佳肴无味,清歌未半涕泣,“执手相看泪眼”,从此劳燕分飞。更哪堪“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江湖奔波,思绪难断,其中的愁苦知多少?正如李商隐《代赠》诗云,如同“芭蕉不展丁香结”,时时刻刻愁无限。直可怜,我们白白“望断天涯”,却不能相见同欢,便纵有良辰美景,也情思缠绵幽怨难遣,“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真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恨绵绵无绝期”。天下有情分离者,读之无不更相思。 丁香就这样和爱情、相思、幽怨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诗歌、传说的历史长河边悠悠摇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9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