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 读后感 |

【www.guakaob.com--读后感】

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一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

关注每一个普通学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双峰八中 唐群丽

毫无疑问,一本好书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形你往往会读出不同的意味。

初读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我只是作为一种消遣,对于其中的种种建议,并未深思。这次期中考试过后,偶尔看到了一篇长长的期中考试总结,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学生写的。他在里头说:“你成绩不好,就会被集体忽视,当你是宇宙真空里的空气,不存在。”

“如何证明自己的实力?考试——在考试中得首功的人,是老师心中的骄子。”

“这是一个小社会,学习好,成绩好,地位高。”

„„

我向来坚信我对每个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从不因为成绩好而青眼相加,也绝不因为成绩差而疾言厉色,我甚至还为此颇有几分自得,以为自己就是真正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了。可从这份学生的总结中,我分明看到了我的不足。为什么这个学生会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呢?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郑杰的这句话忽然闯进我的脑中。我仔细想想,我平时是怎么做的呢?我不能认为自己对学生不够关注,在我的心里,也许确实是每个学生都有着一席地位,可他们的地位确实完全相等吗?我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尖子生哪怕最细微的一点变化,及时提醒及时鼓励;我总是能敏锐地从细节处把握后进生的思想动向,揣摩到他们的心理,防患于未然。可是,对于那占大多数的中间生,对于他们常年不变的成绩,对于他们的乖巧沉默,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认为他们令人欣慰,不需要老师操心,不需要担心他们的学习与表现会忽然给班级带来“致命”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很安全”。在疲于应付性格偏激生,疲于指导后进生,绞尽脑汁为尖子生指导学法的时候,这些中间生确确实实被“忽视”了!

可正如郑杰书中所说,“普通人在片刻间可能成为弱者,这时他格外需要人们的关怀。其实再坚强的人,一生中都会有非常脆弱的时候,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心理上的,有时又或是精神上的。”我们那些普通的学生,既不拔尖,又不调皮捣蛋,总是默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他们,难道就从不会在心底渴望老师的关注,难道就不会对老师久久不来的注目心生怨怼吗?

好在,一切还来得及。

感谢郑杰,感谢《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谢那位普通学生的一份不普通的总结书,我知道我会在我的路上又往前进一步。我也相信,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会从郑杰的建议中读出更多况味。

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二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感

镇江市韦岗小学 刘 芸

读了郑杰校长给教师们写的《一百条新建议》后,我感触颇深。郑校长语重心长的一番话,道出了我们广大教师心中长期滞留的种种困惑。翻开当今教育的新篇章,各种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一期课改还没结束,二期课改已经展开,因此教师应该要与时俱进,不进则退。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继续学习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设疑问难、探究学习、自行解决问题”等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学习同样给我的课堂教学带进了许多新的教学手段,从最初简单的电教媒体——幻灯、投影,到现在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学效果也越来越理想,使知识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可以把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新知。当然要熟练掌握使用这些教学手段,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才能制作出精美的课件。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起来非常亲切,他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

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和领导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有的文章为我解了惑:如在《要学会做减法》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压,获得真正的解放;在永不放弃一文中学会了永远都不要绝望,永远对孩子们充满积极的期待。而有些文章则使我对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有了更系统深刻的认识:如《学会赞美》、《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学会倾听》、《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等。特别是找到了学校新推出的管理举措的影子:如《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学校进年来对教师满意度调查的重视与《提升满意度》一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还有注重团队合作和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等理念措施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掩卷深思,我终于明白:做为一名教师,我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事业,我教书是为在事业追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工作时间越长,我越应该理解幸福的含义。《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这本书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三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厚积而薄发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塘栖 姚

说到教育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听到很多有关于他的经典名句。可是我从来没有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最近刚好从网络上看到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觉得它很不错!这本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了建议,并论述了教师如何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方法。由于时间较短,因此只是粗略的浏览了一下。但是,中间有几条使我印象深刻,对我来说,这正是我工作中所欠缺的。

书中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正是我所困惑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到,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这就像我们以前经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现在,我们所说的这“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我们现在要的是一条永不干涸的小溪。不求大海般波涛汹涌,生涩难懂;只求细水长流,永不停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不停地学习,再学习。孔子说“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新的理念,学习新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厚积才能薄发”,我们要做的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海洋。

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总是抱怨时间不够,学生难教,我想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就那我自己来说吧,课堂上总觉得时间不够,要么预定的教学内容讲不完,要么没时间让学生做作业。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我设计的教案结构不合理,没有照顾到学生;或者总是不放心,每个内容都面面俱到,导致重点、难点反而凸显不出来。什么都要讲的结果就是学生抓不住重点,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而自己又搞得疲惫不堪。有时,做事急于“抱佛脚”。为上一节公开课,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为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的后果。怎样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自身的教育技巧,使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学习是很重要的。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有多少次因为自己的知识不够而感到黔驴技穷呢?有多少次想旁征博引,却显得力不从心呢?我反问自己,我有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本书呢?教育教学工作好比是细水长流的小溪,没有了水,还能成为溪吗?有些老师可能会说“我们每天的工作忙得要命,哪来那么多的时间读书啊?”其实,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别人有时间,你为什么会没有呢?再说,没时间的话可以少读几页,总不至于一点时间都挤不出来吧!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这个心。

书籍可以沉淀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内涵。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应当主动地学习,不断地读书。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

书中的“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条,使我感触颇深。 文中这样说:“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

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细细体会,这是大多数老师没有或很少关注到的问题。我们老师只是把大纲所要求的传授给学生,虽然经常说到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真正做到的,是少之又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每一位老师可能都会遇到对学习无动于衷的学生。你讲课,他呆呆地坐着,有种泰山崩于前而仍能处之泰然的感觉。你批评他,就像是隔靴抓痒,挠不到要害。这样的学生,每个老师都非常头痛,就好像把拳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劲。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书中也给我们提出了要求——教师要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可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了呢?我们所说的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是否真的做到了呢?有多少老师从一开始就真正地、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的学习能力等等。就算相处好几年也并不一定真正的了解。既然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又怎么能做到因材施教呢?对于那些后进生,不是老师的冷言冷语,就是补不完的作业,订正不完的错误,还能对学习提得起兴趣吗?我们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每天都被他们的功课搞得焦头烂额,怎么有时间去发现?话说回来,真的要因材施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是班中学生较多、差异较大;二是老师平常的工作已经很忙了,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就算有这个心,但老师的能力也是一个方面。不过,只要我们老师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平常的工作中朝着这个方面努力去做,我想总是会有收获的。

要让你的学生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就必须对你的学生进行全面的细致的了解。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像那些对学习无动于衷的学生,首先要对他们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了解清楚,然后再采取相应的策略。在课堂上我们要特别关注这类学生,要善于从细微的小事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点拨和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对学生的积极表现,及时评价、肯定、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尊,找到自信,有所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摆脱思维的惰性,积极投入到本学科的学习、研究中来,就会热爱本学科的学习。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耐心与细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老师都要有一双慧眼和一颗宽容的心,慧眼帮助我们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宽容的心来包容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毕竟人无完人,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在课余生

活中,教师要扮演好“朋友”的角色,要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对学生多给予情感投入,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呵护,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纳你。先做到让学生尊重信任你,然后学生才能喜欢、热爱学习你的学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总之,读了这部教育名著之后,我确实是受益匪浅。教师这个职业并不简单,因为每个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样他所受教育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带给自己的学生是灿烂的明天。虽然未来从教之路会充满艰辛与坎坷,但我会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知识去教育学生,这也是我的目标。

2009年11月

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四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 夏永明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尝一杯美酒,让人回味无穷;犹如品尝一杯清茶,让人心旷神怡。翻开《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便看到郑杰校长在书的序中谦逊地写到:“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古今中外读书人的成果,给我的是启示,是信念,是激励,也是示范。读罢此书,书中新锐独特而又坦白诚恳的观点总能引起人的共鸣,让人觉得酣畅淋漓。譬如他提出教师应该保存天真,应该儿童化;提出教育不应该培养乖孩子,教师没有权力改造一切自然本性;提出要建立以法律为依据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出教师应该懂得享受生活;教师应当学会赞美和倾听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再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书中的这一段我印象很深刻:教师带给课堂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躯壳,忘了我的身份,忘了年龄,忘了功与利,你“思无邪”,你的“心”就那么真切地坦荡在孩子们面前,去了尘埃的一颗心啊,是那么富有魅力,它使你的语言、举止都超凡脱俗起来,凡是忘我的超脱凡俗的都会产生力量,由不得孩子不随你遨游天外;二是平日里的学习与体悟,学习与体悟如果是自觉的超功利的行为,那么就会成为你人生的修养的“法门”,你会非常通畅:学问的通达与为人的练达;你会非常的

厚实,在你身上个性化地聚集了“真、善、美”,你便“神形兼备”,浑身闪耀魅力的光彩来。

读了这些,我恍然大悟,我才意识到我们平时上课也正是缺少这些呀,新课程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要求孩子要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告诉,不再包办代替,教师成为孩子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二、“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对他的诠释都是不一样的。作者认为幸福分三层,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保障”,第二层是“艺术生活”而第三层则是“独立思想”。而这三层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作应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很大进长,他们平时表现出来的就是有钱的多干点,不给钱的少干些,甚至不干;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二、三层还没建起来,所以他们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他们觉得教书就是艺术。这类教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他们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作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满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些心得,经常会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若干年后他们会成为专家,教书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会很幸福和满足。

是呀,可能当每位教师初次走上讲台的时候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这里的明星。可是由于众多诱惑,几年或者是几十年后,每个人的追求不同、要求不同和方法不同,最后每个人所达到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要经常的反省自己,在自己困惑的时候拿这个标准衡量下自己,你幸福吗?你现在位于幸福第几层,你能做到哪一层?

三、“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

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早已归入一条罪状——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现在连批评也不敢了,批评重了孩子可能想不通,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惹麻烦,一些老师可能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取不作为的消极态度。可是,谁都知道,对那些特别差的学生,教师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惩戒手段,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小部分“害群之马”的行为,那么最终受伤害的可能是大部分好学生。但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黔驴技穷”了。那怎么办,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保护教师自己呢?

在过去,家长和教师一直是站在共同的立场上来管教孩子的。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过去,有文化的人不多,在缺少文化的家长看来,满腹经纶的教师简直像神一般,需要顶礼膜拜的,教师焉能有错?二是因为在过去,人们将师生关系定为一种伦理关系,而且这种伦理关系是仿效伦理中的斧子关系来确定的,在家里,“老子”打儿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所以有的家长或许还会授意老师:这小子不听话,任老师揍他!可现在,教师“为所欲为”的两大条件都发生了变化,

在家长眼中,教师可能没什么了不起,你是“一流人物”还能只当个教书匠?在整个国家民主化进程中,教师与学生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仿效家庭伦理的血缘关系了,在很多家长看来,教师仅仅是帮助孩子成功的“工具”,这把工具不好使,就告你。于是,教师早已被请下了神坛,新的师生关系应该被建立起来。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这种新的关系意味着教师不必再扮演“一日师终身父”的角色,而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不是以血缘,其次不是以感情来维系的。教师对学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铁不成钢”,只要对每一名学生尽心尽职,就算是对这份职业有所交待了。当然教师的不作为不应被宽容,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惩戒学生。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尊重学生人格,惩戒应合理并公正,要符合相关程序。

读书是教师必修的功课,记得有人曾说过:“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读书对教师而言可能它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孩子亲近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

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五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金波》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金波

暑假期间,看了一本书,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全书没有枯燥的阐述,没有高调的谈论,没有华丽的辞藻,作者仅用自己的智慧、独有的幽默、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教学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的新素质、新形象,作者就像一位同行的好友似的,和你侃侃而谈,真诚地善意地给你一些工作建议。

从古至今,人们的印象中,师者,是高高在上,充满着权威。而在书中,教师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作者用平实却又充满智慧的语言把教师回归到了生活的实际之中。教师本来就只是芸芸大众中的一角。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教书,首先就要教好自己,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的风格来。作者字里行间传达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感慨良多。

一、把困难当作机会

“如果我们正视困难,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解决之道,用积极的心态每天来鼓励一下自己,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而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从克服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的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是的,在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来自于教学的,来自于学生的,有的来自于家长等等„„也许抱怨过,也许失望过,也许曾想放弃过,但当读到这段话我豁然开朗,只有鼓足勇气,迎面解决才是最积极的心态。以前每次有写论文的任务,我总是很苦恼,觉得写论文很困难,写不出来,怕写,总是逃避,结果越是怕写越不会写,随之的结果是写作能力很差,更谈不上参赛获奖。后来我意识到笔耕的重要性后,给自己下任务,坚持写每月的小论文,从简单的开始,不把写论文当作难事,而是练笔的机会,渐渐的我开始尝到了甜头,论文开始获奖了,有的还发表了。困难与收获其实真的只差一步之遥。

二、学校,人们犯错误的地方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对孩子要宽容、要耐心,可有时当我们看到孩子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开小差,看到他们又把题目做错时就按耐不住的要呵斥、批评孩子,我们就会忘了对孩子宽容。其实,正如郑杰老师说的“学校是每个人可以犯错误的地方,明白这一点很重要。首先,教师明白这个道理,就意味着教师已经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不是生硬地记住一些死去了的知识,而是学会发现和创造。因此教师就不仅会宽容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差错,而且会鼓励他们不必在意那些差错。让孩子们学会从自己的差错中获得真知是教师的本分。”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学会换一种方式去帮助这些犯错的孩子,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他们。

三、放松些,再放松些

近年来,教师的压力好像越来越重。有人在网上曾发过这样一首诗:“急难险重必需到位,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

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教师的心态被搞坏的不少。我觉得,这是片面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你想,学生是天真的,和小朋友打交道,他们尊敬你,喜欢你,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教师本身就是个平凡的人,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复杂,把简单快乐传递给你周围的人,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所以,放松些,再放松些。做一个工作着,快乐着的教师。

四、永不放弃

有时我们常常叹息:自己付出了很多精力去教育这些孩子,可结果却让人失望,可郑杰老师说“如果我们总是那样充满着积极的期待,孩子们现在或许不会领情,可将来只要他们有良知,他们也会感激,不仅感激,而且作为一种精神的火种,他们还会传递。”“教育从来不是一时一刻见成效的劳动,虽然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到现在的不放弃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但我们不必悲哀和气馁,我们在做着天底下最傻又最可爱的事,这就足以自我夸耀一生了。”说得太对了,我们不能放弃。惟有期待,积极地期待下去。惟有不放弃,积极学习,相信这种精神会照亮孩子们的未来的。

在此书中,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相信这些新建议会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翻开崭新的一页。

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六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读后感》

“每个人都应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者”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作者是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这就是郑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此书是一位校长给教师的建议,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畅想。他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走进教师的心灵世界,并努力为教师增添职业欢乐。每一条建议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让人反复咀嚼,受益无穷。我就对其中的一条建议“每个人都应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者”谈谈自己的感想。

有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教师的工作,说到底是一种服务——一种教育的服务,服务中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积累的也无非是服务的本事罢了。”在竞争日益强盛的今天,教师不但要明确教育服务的意识,还要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服务意识的树立:

服务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由于长期形成“师道尊严”意识的影响,教师习惯地把自己当成一个知识的拥有者、教学的主宰者甚至有时候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而是学生在为教师服务,如很多公开课,就是全体学生为老师的表演而服务的过程。

仔细分析我们的教育工作,从学生的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的养成,甚至包括为了孩子的教育,对家长所做的工作,哪一样不是服务性质的?教师要转变观念,以一个服务者的心态去对待工作,遇到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有没有服务好?哪儿出了问题?怎样做更好?这样不但能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还会为教师自身赢得更高的声誉。服务意识是未来人的基本素质,只有从心底里做好服务准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为学生服务:

“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求只有教师真心服务于学生,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学生学习赶不上去,教师要帮助他们补课;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教师要帮助他们改正;学生在成长中遇到了麻烦,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所有这一系列的帮助,都是对学生的服务。班里有一个孩子,自控能力较差,还经常欺负同学。对于这样的同学,我除了平时多关心一点,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以外,还经常让他做一些小事情,使他觉得老师很看重他。慢慢地,他开始主动关心起班级、主动帮助同学了,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学习积极性也日益高涨,学期结束评上了“飞跃之星”。这就是教师根据孩子的特点专门对他进行的有效教育,这是一种有效服务。

一位老教师说过:“做别的工作你也许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但是要记住,你从事了教师的职业,你面对的永远是有感情的人。”教师不是要求学生尊重自己,而是先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偶像从而去赢得他们的尊重;不是用严格控制或批评惩罚去征服学生,而是了解所教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设法用自己的魅力,用身上蕴含着的真善美的因子,以及得体的语言、激情和幽默去吸引并指导着每一个孩子。要想学生所想,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的问题。只有与学生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纽带,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可以组织许多的活动让一个集体充满温馨,让孩子感觉我喜欢这个集体,喜欢这个老师。有了一种良好的情感,教师的许多要求学生就容易接受,执行的就比较好。

教师要站到被服务者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所期所盼,为他们解除成长的烦恼,为他们做好服务。一多微笑。微笑能改变学生心境,更奇妙的是能改善教师自己的心情。教师应让微笑伴随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待那些后进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微笑。教师越是在生气的时候越要自己保持微笑,这样教师的言行才不会偏颇。二是学会倾听。教师要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说,要沉得住气,让学生说完。这不但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了解学生心理以便“对症下药”的重要手段。比如有些孩子生气的时候来找你说事,你

静静地听他说完,也许他的火气也下去一半了,这时候你说的话他会更听得进。三要有宽容之心。教师应耐心冷静地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而且是反复犯错。如果孩子各个都是行为优秀,那么教师的功能就少了一大半。

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尽量精彩一些,让孩子们学得开心,尽量轻松。教师要精心备课,制作精美的课件,用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课堂,让孩子专心学习。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要找其他的时间进行个别的辅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地更好。

三、为家长服务:

家长是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坚强后盾,家长最应受到学校和老师热情接待和服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很多时候,对付学生的一个杀手锏就是“请家长来!”。提高服务意识,应该从对待家长的态度做起:主动与家长交流教育心得,讨论恰当的教育方法,多家访或作电话访问„„。无论是“优秀学生”的家长,还是“后进生”的父母,他们都是学校生存的基石,我们都应以同样的服务态度对待。家长如果有什么困惑需要你的帮助,教师都要不遗余力地帮助,热情服务于家长,将家长作为最可信赖的伙伴,可以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不论是家长发来短信告之孩子有些感冒请多加照顾还是请老师严格要求,教师都要认真对待。

四、在服务中收获:

当我们接受别人提供的服务时,我们要对别人的服务心存感激,还要宽容,要善意地理解对方所提供的服务的出发点是好的。当你学会感激之后,你会醒悟,正是你的服务对象给你的生命如此精彩的内容。有些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或者成为优秀、特级教师等,都要感激服务对象给你提供的机会。一个人在别人获得满意服务时,他本人也会感到充实快乐。诚心诚意的服务,将给我们的生命更多惊喜,内心也会安宁,就会有幸福感,就会感到工作着的美丽。

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篇七
《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

用心教书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鄞州区古林镇蜃蛟小学陈洪亮

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已经十多年了,经常在思考一个普通的问题:我该怎样去教育我的学生?我该如何教书?社会上,喜欢老师的人把老师比作春蚕和蜡烛,说教师是陪上了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的。这个说法我觉得略显夸张,看上去轰轰烈烈却又叫人悲伤无比。也有人对当前的教师作出了如此描述:教师就是用别人的东西去说给别人听,有拿别人钱的家伙。这样的说法同样也会让很多老师感到愤恨,显得我们老师纯粹是拿来主义,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送带,是一个没心思、没感情、没创造力的机器。显然,这种说法也不能叫人信服。那么,我们处在现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又该如何教书呢?

这几天在翻看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老师的建议》,虽然没有像学生看教科书那么烂记于心,却也让我拿出了久违的耐心。每看一篇,总能激起我的反思,这是好久都没有的感觉了。总感觉这本书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温馨,一种对教育的拳拳之心。我觉得可以归纳为几个字:用心去教书,用自己的心去透视我们的教育,改造我们的的教学。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明白,要求我们老师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全体的学生。在老师和蔼而又慈祥的眼中,学生应该是不分优劣、不分贵贱的。他们应该都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对他们有用的教育。实际上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每个人的个性、基础发展都是迥然不同的。对我们教师来说,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唯一的评价标准,那么,对大多数儿童来说,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样大多数儿童的力量是发挥不出来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个孩子游泳,一个孩子能游100米,另一个只能游50米。如果让他们都朝100米的目标游去,那个只能游50米的孩子就会面对100米的水波望而生畏。或许,这个孩子勇气可嘉又有点义气用事,不顾一切地朝目

标游去。但是事实上我们可以想象的到的是这个孩子基本上是游不到目的地的,还会发生危险,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从此以后,他可能对学习游泳因为心有余悸而失去的当初的兴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面对100米长的水波干脆缴械投降,放弃了之。这对孩子学习游泳的积极性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换一种说法,如果一开始让他们都去游50米的目标,那个能游100米的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如果经常性地只游50米的距离而不去游更远的距离,渐渐地,或许到后来,他会认真地怀疑自己:我是不是只能游50米啊?也许真的有一天面对100米的距离时,他也会感到莫名的恐怖。

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这就要我们老师用心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做到这一点,就要我们在平时花很多的时间去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用个别对待的方式去要求我们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的发展不同给他们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这个前提下,用心给学生布置各具层次的作业。我相信,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会前进,只不过有人快一点,步子大一点;有人缓慢一些,步子小一点。但我们时刻应该记住,我们学生的心是纯洁的,在教师用心浇灌下,他们每个人总会扬起学习的风帆和探索的尊严。

“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苏霍姆林斯基

应该说在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之为“后进生”。在老师眼里,他们总比别人慢一拍或多拍。有些地方把这个群体称作为“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我们老师在对待这些学生的方式上,经常碰到的有这么几种:负责任的老师面对在课堂上学有困难的学生,采取课间不足课后补的方式;而有些年轻的老师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滴水不漏,又赶在时代的前潮,经常没有花心思去帮助或者很好地帮助这个特殊的群体,用他们的话说:这样的学生是教不会的。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教不会的学生是没有的,如果真有教不会的学生,那么他们的父母是如何教他学会走路的呢?又是如何帮他学会讲话、玩耍、吃饭等等一系列动作的呢?教不会的学生或许有,那也肯定是属于弱智等类似于脑残的

人。无可否认,我们一般的学校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正常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

所以,我们教师是否可以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到学生的家里看看,看看他们的亲人,看看他们的生活环境,与家长交流一下,帮家长回忆一下孩子的少儿成长经历,想方设法地找到这些学生的“困因”。有些孩子可能是单亲家庭,缺乏家庭的温暖;有些学生生活在特殊地段,平时由于各种原因学习受到很严重的影响;有些孩子可能从小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抚养教育,处于那种最淳朴的关心,老人们经常会把孩子整天关在家里,因为出于安全考虑。这些孩子不怎么接触别的伙伴,不知道与别人一起玩耍„„

了解了这些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后,也许我们就能对“孟母三迁”的苦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应该用心与家长联合起来,首先可让家长尽量改善家里学习环境,教师在学校里不可放弃他们,要尽量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多用鼓励,用多表扬,不要强迫他们长久地区抠教科书,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

也行在一段时间内他们还是如榆木疙瘩死不开窍,但是我想,我们用富有层次的作业去训练他们,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要能忍受学困生这种反反复复的死不开窍,总有一天,他们会让我们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

“如果教师引导最有才能的学生学习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那么集体的智力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影响到最差的学生也不落后”——苏霍姆林斯基

长期以来,在中国的班级授课制里,学生是傻呆在座位上干等着喂食的小鸟,而老师就成了那只称职或不称职的老鸟。小鸟的食物呢?就是在大纲的指引下的教科书。不禁感慨:那么多的人把人生最应当无忧无虑的时段狼掷这么几本教科书里、大纲里。得到的东西多么?

大纲本没有错,那是经过几代人仔细推敲出来的。学生也没有错,他们学的就是书本为主的前人的经验。看来出问题的是老师了,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大纲的忠实执行者,就因为太忠实了,不敢说个不字,不敢对教材有所怀疑,有所怀疑

也多是发发牢骚。所以,长期以来,学生都在那里兜圈子,无论怎样都跳不出那个圈子。所以,在那么一段时间内,我们老师看上去是多么的奴性。想起了那句话:不跪着教书。试想一下,连老师都不敢用心去超出规定的范围,不敢鼓励学生用批判地看问题,那么,他们的智力生活将是多么的死板,他们的学习将是多么的狭隘。再进一步说,连老师都是跪着的,那我们的弟子还不趴下了?

现在的学生一个班级往往来自全国各地,基础状况更加参差不齐,如果我们老师还是照本宣科地教书,这跟在传送带上传送知识有何区别?(很高兴,进几年我们还是改变了不少)用心去改造一下自己的思维,加工一下我们的看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上面只是自己很肤浅的一些想法,看了《给教师的建议》,偶尔拿来再重温一下,用心记一下,想一下自己平时的工作,还是稍有收获的。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来结尾:用心教书,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uowendaquan/199640.html